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紫砂壶作文

紫砂壶作文

紫砂壶作文
紫砂壶作文

紫砂壶作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紫砂壶作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嗨,这就是紫砂壶

作者: yaodudu

说到宜兴,人们就会想到紫砂壶。的确,紫砂壶可是我们宜兴的骄傲,当然,紫砂壶的精美也使我惊叹不已。

紫砂壶有着悠久的历史,赞美它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我很好奇,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把壶,那么多人对它啧啧赞叹?你瞧,这儿就有一把!这把紫砂壶的式样十分简单,上面没有什么图案,只是单单的一种朱红色。尽管是那么简单,但却有一种隐隐约约的灵气,摸上去滑溜溜的,一靠近,一股紫砂的味道就飘进了我的心里,不香,是一种有着自然气息的味道。茶嘴是流线型的,幅度不大,但却是恰到好处。怪不得人人都那么喜欢它。嗨,这就是紫砂壶!

当然,紫砂壶的品种也很多,两双手根本就数不过来!我就介绍常见的几种吧,有劲松壶、报春壶、樱花壶、挺竹壶、莲花壶等等。它们虽然样子不同,但都凸显东方名族文化的特色和风格。嗨,这就是紫砂壶!

人们都说好的紫砂壶,主要看它的“精、气、神。”“精”是说紫砂壶的工艺、造型、装饰都好。“气”是指壶看上去要在素朴中带着高雅。而“神”则是说壶做得就像人一样,有自己的神态。有人曾这样赞叹过紫砂壶:“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

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紫砂壶就是这样以素面素心来沟通茶人的心灵,让人对它赏之悦目,用之舒心。嗨,这就是紫砂壶!

紫砂壶,紫砂壶,茶壶不用来泡茶怎么行呢?用紫砂壶来泡红茶,茶汤酽纯,香味浓郁的很,还可以提神呢!而用紫砂壶泡绿茶,则是另一番滋味,颜色是翠绿色的,闻起来很清香,就像是在竹林里一样,味道则是十分甘醇、清爽。我的小姨夫是个品茶达人,每当吃过晚饭,他总要泡上一壶红茶;每当睡觉前,他总是要喝上一杯碧螺春;每当有客人来时,房间里总是充满了茶香味……而且,他每次泡完茶后,都用毛巾在壶体表面擦一擦,还用手不停地抚摸着紫砂壶,他说这是养壶,日久之后,壶就会呈现珠圆玉润、典雅可人的风貌。没想到这紫砂壶也是个娇小姐。嗨,这就是紫砂壶!

嗨,这就是驰名中外的紫砂壶,这就是古朴典雅的紫砂壶,这就是令人爱不释手的紫砂壶!

紫砂壶解说词

题目待定 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画面:宜兴全景,大海报)宜兴有着7300多年的制陶历史,其中以悠久的紫砂文化享誉世界。(视频资料:紫砂在展厅的画面,主要以全景等大景别为主)宜兴紫砂,最早于南宋便有记载,始于明代正德年间(图片:史书记载,历史资料)。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喜共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的诗句就是写紫砂壶的(后面是欧阳修等人的图片,文字资料,然后出现竖排字幕特效)。梅尧臣也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诗句赞美紫砂器皿(同上,字幕换成诗句)。紫砂器皿形制优美,颜色古雅,琳琅满目,(多种紫砂器皿的图片或者动态影像)其中数紫砂壶最为人称道,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向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文岂传形,赋难为状”之说。(大紫砂壶的动态画面) 如果我们给历代紫砂名人进行分代,那么明正德年间的第一位紫砂名人“供春”与明万历年间的时大彬、李仲芬,以及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四人就可以并称为第一代紫砂制壶高人(历史图片:古代紫砂艺术大师的画像及其紫砂作品的图片),尤其名声显赫的时大彬,其壶的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石大彬的作品展示,文字介绍等)。所以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时大彬)之粗也”。近现代紫砂大家首推顾景舟,还有裴石民、吴云根、朱可心等(视频资料,网上大师的各项资料)。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紫砂时长蒸蒸日上,文人雅士热衷品茗论壶,出现了茶壶同誉的繁荣景象。(展览馆的繁荣景象,现代人品茗评壶的热闹景象) 江南宜兴,东汣之畔(东汣湖及其周边的环境慢慢到宜兴的充满紫砂气息的街上),有一个民间文化艺术沙龙,叫八面来风堂(八面来风堂匾牌的拍摄及堂馆门面),八面来风,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就好像是八种境界风(特写八面来风几个大字),能够吹动人的身心。秋日周末的午后,带着几分慵懒,我们来到了八面来风堂,堂的主人笑阳,号一壶道人,自誉民间美术观察员(堂馆前台的工作人员到坐在办公室里面的笑阳老师)。品着笑阳先生烹制的武夷山茶大红袍,我们在谈着紫砂(笑阳老师用武夷山的大红袍泡茶的情景,招待客人)。所用器具,便是笑阳亲手制作的紫砂茶具(笑阳老师洗杯子,泡茶的过程)。浓浓的茶汁,在流出的瞬间,便散发出岩茶特有的香气,(倒茶的情景)加上紫砂温蕴出的特有的口感,那茶汤几乎收刮着舌上的味蕾,(品茶的情景,还有我们品茶时愉快的表情)让您深深体会着上品的茶,在上品的壶中体会浸润后的美妙(户外绿色的空场景)。 茶器的曼妙,幻化着茶文化的深邃(泡茶器皿包括茶叶的一一特写)。也许是吴越文化特有的魅力,也许是大炮轰鸣后的沉寂,让笑阳在官至中校的时候,迷恋上紫砂的文化,从而使他的军旅生涯戛然而止(笑阳老师当兵时候的照片,他在当兵时写的诗词作品等等)。不要说将军百战死,也不提壮士十年归,曾经的笑阳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军官,曾十余次受到各级嘉奖,驻站老山前线,荣立“三等功”三次,其中战功一次(依照顺序的各种荣誉证书,或者领导授予证书的资料照片,穿着军装的中篇的展示)。这套精美绝伦的紫砂茶竟然出自操控155榴弹炮之手,那惊天动地的炮声,与眼前这温文尔雅的人,这灵秀天成的茶具,你能想象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吗(专心在自制的陶壶上刻字以及制作紫砂杯的过程,以近景为主)?远离了疆场的铁骨铿锵,没有了军营里的晓风残月,笑阳先生还是那么军人气,谢绝了几个在别人眼中安稳舒适的机关工作的安排,决定完成自己的梦想,走自己的路(笑阳奔波在路上,和其他大师的合影切磋,耐心地为大家讲解创业或者紫砂文化的画面,比如在大学讲堂里的演讲,还有建立紫砂实践基地的资料)。 说起走自己的路,其实没那么简单。笑阳老师说要建立这样一个梦想之路首先必须得有文化阵地,他说:(插入采访的画面截取讲述建立阵地的那段视频)摸爬滚打、学练摹看、求闯贷借,一番常人难以想象的学艺、创业过程,一个集紫砂艺术、书画、古玩创作交流、收藏鉴赏为一体的“八面来风堂”文化艺术中心,在在圈内外小有名气,成为文人书画艺术交流与研究、以紫砂会友、以艺术养艺术的新文化实业的开拓者。(主要以堂馆里的各种壶的动态画面支撑,穿插拜访者的参观)笑阳老师又叫一壶道人,老师谈到:一把壶在道上行走,文如其人,壶如其人的意思,笑阳已经把紫砂壶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一边接触当代文化名流,一边寻访民间的陶艺制作者,这是笑阳老师对文化的特殊理解,他热爱民俗文化,所以不遗余力的创办八面来风堂,规模不大,但一定做好

紫砂壶壶型鉴赏之仿古壶

紫砂壶有千万种,经过千百余年时间的筛选,留下了众多经典壶型,每把经典壶型,都有着自己地故事。今天就和大家说一说,仿古壶的故事。 仿古壶是经典紫砂壶型,经过百年无数名家地锤炼,可谓是炉火纯青。此壶特点是壶身矮,扁,手感沉,口盖宽。适合泡一些大叶种的茶叶,清洗起来也很方便。 我的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想买仿古壶,上网就搜“仿古壶”,殊不知仿“古”的古,在以前是敲锣打鼓地“鼓”。它的出处源于,古代战场上,两军交锋时鼓舞士气,擂鼓助威的战鼓,后来被人慢慢门记做成古代地“古”。

仿古壶的创作者是清代邵大亨,关于创作的过程,有一个故事:这是在秋天地时候,邵大亨在家正在研究做壶,他呢想创作一把壶,但是一直苦于没有灵感,心理非常抑郁,手里拿着一块紫砂泥,捏来捏去,这时屋子外面刮起了风,树叶哗哗作响,宜兴地秋天非常寒凉,邵大亨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放下手中地紫砂泥,走到窗边拿起身边地水壶到了一杯水,喝了一口,水不但冰凉,不小心还呛了一下,小声嘀咕一下,我怎么这么倒霉——喝下去后更感到这个后背越发地寒凉。心情顿时差到极点。他盯着院子中的老树,不由得想到了村中的一位老人,讲过的一个故事: 村中老人以前是道光时期将军手的一个鼓手。有一次,将军接到命令,去前线支援作战,带着士兵们赶紧整装出发,出发时士兵们一个个精神饱满,气势高昂。 但是随着走着走着路途遥远,加上阴雨不断,几天后,士兵们一个个就开始是精神开始萎靡不振起来,意志也变得消沉起来。走路也是踢里踏拉,都抱怨着这怎么还不到啊。 这时猴在他们前方出现了一片树林,将军就说了传我命令, 在树林里修整,休息整顿。他们走到树林里,士兵们纷纷放下手中刀剑盾牌,正要席地而坐时候,树林里突然喊杀四起,原来树林里早就埋伏了敌兵,只见敌兵一个个张牙舞爪,气势吓人。手中武器更是发出耀眼地寒光。

关于张哲伟的介绍

关于张哲伟的介绍 紫砂工艺美术师张哲伟,生于宜兴陶艺世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结业。幼年随海派画家邵家学习素描、色彩、国画。在上大美术院学习时,得到了中国上海著名雕塑家张永浩、唐锐鹤、杨建平亲授指导。八十年代末进厂随父母张焕生、肖全娣学习堆花、雕塑、壁画、器皿造型设计并制作,同时拜无锡国家级大师喻香莲为师,学习惠山传统手工捏塑,经过以上学习打下了扎实的紫砂雕塑造型设计的艺术功底。 人物信息 【姓名】:张哲伟 【年代】:现代 【家乡】:江苏·宜兴 【类别】: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工艺师 【代表作品】:《新意航天壶》、《蟠龙大挂盘》 人物介绍 紫砂工艺美术师张哲伟出生于陶艺世家。父亲张焕生、母亲肖金娣在堆花、浮雕、壁画、器皿造型设计制作方面都有着较深的造诣。张哲伟从小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都是与紫砂相关的人与事,对紫砂从小就非常喜爱。艺术的语言总是相通的,喜爱紫砂的张哲伟对书画文章也特别喜欢,幼年就开始随海派画家邵家声先生学习素描、色彩、国画,接受了很好的艺术熏陶。邵家声从艺几十年,才具全面,艺贯中西,多画种、多风格、各类题材均有所涉。幼时学水彩入手,在水彩画领域深有造诣。受邵家声影响,张哲伟也多面发展,在书法、绘画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张哲伟对于艺术的追求还远不止这些。热爱艺术的他对雕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学习雕塑专业时,中国著名雕塑家张永浩、唐锐鹤、杨建平3位先生给了张哲伟悉心的指导。在学习雕塑期间,中国雕塑与西方雕塑不同的艺术语言、不同的刻绘风格所产生的文化碰撞与交汇,给张哲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他今后自成一派的紫砂创作积蓄了灵感与思路。 宜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多彩的民间手工艺。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张哲伟,让他着迷。上世纪80年代,张哲伟如愿进入宜兴陶瓷公司随父母学习堆花、浮雕、壁画和器皿造型设计制作。这些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精湛技艺,时常让张哲伟沉醉在其中,学不知返。上世纪90年代,天性对艺术有着很高兴趣的张哲伟又投入无锡国家级大师喻湘涟门下,学习惠山传统手工捏塑。被称为“捏塑圣手”的喻湘涟是泥人世家的后人,她的粗货造型简练,概括丰满;她的手捏戏文形象生动,装饰性强,极具江南地方风味。捏塑技艺独有的艺术语言,为张哲伟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一九九二年,和鲍惠萍专研紫砂壶造型、设计装饰和制作。之后,张哲伟又拜宜兴著名紫砂陶艺纂刻家沈汉生为师学习陶刻技艺,颇具书画功底的他在学起紫砂陶刻来如鱼得水。 “独上层楼,望尽天涯路”是问道学艺的第一重境界。张哲伟的学艺之路也是这样,先从精通知识技法开始。只不过,他的开始,因为有着天生而来的兴趣,显得那么乐趣无穷。其作品具有传统理念和现代创意相结合的韵味,豁达大度,透出阳刚之气,追求形式美与内涵美于一体。《微型紫砂九龙壁》、《束柴三友壶》、《荷花青蛙壶》等多件作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银、铜奖。《新意航天壶》、《蟠龙大挂盘》等作品被无锡博物馆收藏。本人及全家被载入《中国宜兴当代陶艺名家集》。 张哲伟作品的特点 从小就徜徉在艺术天地的张哲伟,对紫砂一直以来都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紫砂从古至今就在以自己独特的形态,传递着文化与艺术的不同声音。因为接受过东西方文化的熏陶,张哲伟的紫砂创作既参照传统造型,又融合现代元素,自成一派。而张哲伟的作品最为与众不

英文版宜兴紫砂壶 英文版

To own a quality YiXing teapot is to own a piece of history, a work of art and a valuable tea brewing vessel. Many tea connoisseurs would say that the YiXing teapot is an indispensable tool for a tea enthusiast's collection. The qualities that make them truly special are directly linked to the zisha clay, found only in the Jiangsu province of China, and the highly skilled craftspeople commissioned to create the pots. Until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fermented and pressed cakes of tea had been boiled in large pots. The revolutionary Gong Chun decided his way of infusing tea leaves in a 'teapot', made of the now famous zisha purple clay, needed to be shared with others. He converted many scholars to his method of brewing tea and the tradition has continued to this day. A YiXing teapot must be practical, look appealing to the owner, feel nice in the hand and pour well. The artist creating a new teapot attempts to express serenity, long life, beauty, luck, happiness and often an appreciation for the natural world. A buyer should feel some, or even all, of these emotions when purchasing a new YiXing teapot. YiXing teapots contain thousands of air holes, or micro-pores, allowing a more efficient retention of heat and the ability to absorb a tea's aroma. After a succession of infusions, the teapot will develop a 'sheen'. This is the beautiful result of the tea slowly permeating to the outer surface giving a gentle glow. It takes time so patience is essential. The true way of developing this patina is by simply brewing your favorite tea in your teapot and knowing you've begun the process that will eventually result in a beautifully seasoned YiXing teapot Before using your new YiXing teapot, it is essential to rinse it in boiling water to remove bits of clay and unnecessary glazing applied by the crafter for esthetic purposes. The process can be as simple as a good, thorough rinsing with lots of boiling water or as complicated as soaking it in tea for days. It is up to the purchaser to decide their preference in how best to season the teapot. Extended soaking is not necessary and does not enhance the teapot's performance but many still prefer this method and consider it essential to 'break in' a new YiXing teapot. Only a few steps are necessary for making a pot of tea. Heating the teapot is the first step. Ideally, pouring hot water into the pot until it runs down the sides is best. This insures even and complete heat distribution. Swirling the boiling water in the pot and then emptying is fine but does not work quite as well especially when brewing finer teas. Next, measure the appropriate amount of tea leaves into the pot and pour a sufficient quantity of water (at the temperature required by the type of leaf used) to cover the leaves. It is not necessary to rinse the leaves as many believe.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it benifits brewing or flavor and is actually a waste of fine tea. Place the lid back on the pot and, if desired, pour more hot water over the outside of the pot to maintain the temperature. This is not always necessary when brewing green teas as they need a much lower temperature (~150F to 170F) to brew than oolongs. The water on the surface of the teapot will begin to evaporate and, when the teapot is dry (it takes about 2-3 minutes), you will know it is time to pour unless the tea requires longer to infuse. Greens tend to infuse more quickly than oolong teas so do not over-infuse. When finished brewing, rinse the pot with hot water and allow to completely air dry. Soap or detergents of any kind should never be used with

近代紫砂壶文化代表人物介绍

近代紫砂壶文化代表人物介绍 宜兴紫砂史是一部历代紫砂艺人的创业史,已故的七大老艺人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创造了紫砂艺术的巅峰,他们是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为了缅怀老一代艺术家,进一步弘扬紫砂文化、推动紫砂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特地制作了专题——紫砂“七老”! 紫砂七老之王寅春:不识字的紫砂巨匠 王寅春(1897-1977)祖籍江苏镇江,出生于宜兴川埠乡一个贫寒家庭,13岁在本村金阿寿家学习制壶技艺,满师后,先帮富户赵乾泰做小伙计,后做客师制胚。他的朱泥小壶与众不同,胚体圆而薄,下水平稳,出水爽,极为精巧,很快为他赢得声誉。起初是“福记”老板陈福寿请他做水平壶,盖“福记”印章,后来客商径自赶来请他做水平小壶。上海铁画轩也慕名前来定制水平壶,并包销所做,王寅春很快名扬大上海。 王寅春在1935年应上海古董商垄怀希之邀,去沪上专事紫砂仿古产品,成功地仿制了时大彬、徐友权、陈子珪、陈鸣远的作品。王寅春仿制的作品饱满生动,几无挑剔。 王寅春对紫砂陶走向国际市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934年东洋生意兴起,日本人向吴德盛公司订购了300只小花盆,吴德盛公司把此任务交给了王寅春。他敏思苦想,率先做成了紫砂挡胚模

型,开始了宜兴紫砂陶生产使用模具的先河,这也是紫砂工艺史的重大革新之一。王寅春同时还为销往泰国的产品,赶制过一批茶壶,有洋桶、线圆等。 1955年1月,王寅春参加了蜀山陶业合作社,成为56届的技术辅导员,为政府聘请的七大因人之一。多次承制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的礼品,一些新品名作被中南海紫光阁和故宫博物院收藏。 王寅春为人忠厚,朴实而谦逊,行动稳重。两手虽粗,但特别灵巧,虽不识字,但极有经营头脑。其作品线条挺括清晰,口盖严丝合缝,既继承传统又能突破创新,有强烈的个性。https://www.doczj.com/doc/905478472.html,/baike/ 紫砂七老之顾景舟:身价最高的紫砂大师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早年别称瘦萍、武陵逸人、壶叟,宜兴川埠上袁村人。顾景舟出生于紫砂世家,18岁随祖母邵氏制壶。20世纪30年代到上海仿制历代名作,临摹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之作。 顾景舟做壶60余年,心摹手追明代、清代、民国诸名家,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器必精心构撰,出手皆成华章,形成了雄健而严谨、流畅而规矩、古朴而典雅、工精而秀丽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壶

关于紫砂壶底款大全的资料

关于紫砂壶底款大全的资料 北宋。早期紫砂时期。1976年,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现紫砂古窑址,出土了早期的紫砂茶具残片。经考证,其年代上限为北宋中期。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宜兴紫砂器的生产历史已有将近一千年了。宋人欧阳修、梅尧臣等都写过歌咏“紫瓯”的诗词,或认为紫砂茶具在北宋已经诞生,而且受到上层社会的欢迎。1976年7月,在宜兴丁蜀镇的羊角山,发现古窑址的废片堆积,其中有早期的紫砂残片,泥色紫红,泥质粗糙,手工技术不高,成品有明显的火疵,复原所得大部份为壶。羊角山窑,据判断年代上限不早于北宋中期,盛于南宋,下限延至明代中期。这一发现,被认为印证了紫砂始于北宋的看法。文献中确切记载的紫砂历史,是从明代正德年间供春学金沙寺僧制作茗壶开始的。供春所制,据第一部紫砂艺术的专著--周高起在天启年间写成的《阳羡茗壶系》中所说,当时已经极难经见。现存传世的供春壶,见于著录而且很著名的有两件:一件是“树瘿壶”,传说曾为吴大澄收藏,后为储南强所得,把下刻“供春”两字,裴石民配制壶盖,黄宾虹为之定名,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件是原罗桂祥先生收藏,后藏香港茶具文物馆,壶底有“大明正德八年供春”两行楷书铭款的“六瓣圆囊壶”。据顾景舟先生谈,曾见过树瘿状壶有十二件之多,不合文献所载供春壶的特点,似难以

定为真品。不过,传世供春壶作为明代中后期紫砂器的标志,时代赋予的地位还是不可忽视的。明代中期。据明.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创始》记载:金沙寺(宜兴湖父镇西南,为唐相陆希声山房)僧搏紫砂细土,搜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捏口、柄、盖、底,作成壶具。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金沙寺僧的确切年代,已经难以查考。据推测应比供春年代略早,大概在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考古发掘所见有明确纪年可考的紫砂实物,现在首推南京市博物馆的一件藏品。这是一件提梁壶,通高17.7厘米,1965年出土于南京市中华门外马家山的明司礼大监吴经墓,同出的有嘉靖十二年砖刻墓志。这件壶的质地、制法,可与羊角山出土标木相比照,它的胎体近似缸胎而质地较细,壶面黏附着“缸坛釉泪“,证明当时烧制紫砂还没有另装匣钵,是与一般缸器同窑烧成的。吴经墓出土的这件壶,对于鉴定供春生活时代制作的紫砂器,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明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6)。据《宜兴县志》记载:明正德间,有制壶名师供春,所制紫砂茶具,新颖精巧,温雅天然,质薄而坚。负有盛名,所制'树瘿砂壶'为世间珍宝,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金沙寺僧(约1506—1566)供春(约1506—1566)明代嘉靖~万历年间(1522~1619)。当时较著名的紫砂高手有董翰、赵梁、袁锡、李养心和时朋。时鹏、董翰、赵梁、元畅是嘉靖、万历时期的著名陶工,号称“四大

介绍紫砂壶的作文400字

介绍紫砂壶的作文400字 说到宜兴,人们就会想到紫砂壶。的确,紫砂壶可是我们宜兴的骄傲,当然,紫砂壶的精美也使我惊叹不已。 紫砂壶有着悠久的历史,赞美它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我很好奇,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把壶,那么多人对它啧啧赞叹?你瞧,这儿就有一把!这把紫砂壶的式样十分简单,上面没有什么图案,只是单单的一种朱红色。尽管是那么简单,但却有一种隐隐约约的灵气,摸上去滑溜溜的,一靠近,一股紫砂的味道就飘进了我的心里,不香,是一种有着自然气息的味道。茶嘴是流线型的,幅度不大,但却是恰到好处。怪不得人人都那么喜欢它。嗨,这就是紫砂壶! 当然,紫砂壶的品种也很多,两双手根本就数不过来!我就介绍常见的几种吧,有劲松壶、报春壶、樱花壶、挺竹壶、莲花壶等等。它们虽然样子不同,但都凸显东方名族文化的特色和风格。嗨,这就是紫砂壶! 人们都说好的紫砂壶,主要看它的“精、气、神。”“精”是说紫砂壶的工艺、造型、装饰都好。“气”是指壶看上去要在素朴中带着高雅。而“神”则是说壶做得就像人一样,有自己的神态。有人曾这样赞叹过紫砂壶:“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紫砂壶就是这样以素面素心来沟通茶人的心

灵,让人对它赏之悦目,用之舒心。嗨,这就是紫砂壶! 紫砂壶,紫砂壶,茶壶不用来泡茶怎么行呢?用紫砂壶来泡红茶,茶汤酽纯,香味浓郁的很,还可以提神呢!而用紫砂壶泡绿茶,则是另一番滋味,颜色是翠绿色的,闻起来很清香,就像是在竹林里一样,味道则是十分甘醇、清爽。我的小姨夫是个品茶达人,每当吃过晚饭,他总要泡上一壶红茶;每当睡觉前,他总是要喝上一杯碧螺春;每当有客人来时,房间里总是充满了茶香味……而且,他每次泡完茶后,都用毛巾在壶体表面擦一擦,还用手不停地抚摸着紫砂壶,他说这是养壶,日久之后,壶就会呈现珠圆玉润、典雅可人的风貌。没想到这紫砂壶也是个娇小姐。嗨,这就是紫砂壶! 嗨,这就是驰名中外的紫砂壶,这就是古朴典雅的紫砂壶,这就是令人爱不释手的紫砂壶!

宜兴紫砂壶的十大特点综述

宜兴紫砂壶的十大特点 1. “宜兴茗壶,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又“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上述为古人总结的心得,易言之,以紫砂壶来泡茶,只要充分掌握茶性与水温,当可泡出“聚香含淑”、“香不涣散”的好茶,比起其它材质茶壶,其茶味愈发醇郁芳香。 2. 紫砂壶“注茶越宿,暑月不馊”,茶汁不易霉馊变质,且不易起腻苔,所以清洗容易,不费周章。值得一提的是,此处所指的“暑月不馊”,即夏日隔夜亦不馊,虽然就茶道而言,理应“旋沦旋啜”、“宜倾竭即涤去停渣”,即随泡随饮,事毕即清除茶渣,但现代人生活繁忙,将茶渣留于壶中数日亦是常事。对此,清人吴骞记载了他的洗壶妙方﹕“壶宿杂气,满贮沸汤,倾,即没冷水中,亦急出,冷水泻之,元气复矣。”读者不妨一试。 3. 紫砂陶是一种介于陶和瓷之间,属于半烧结的精细茶器,具有持殊的双气孔结构,透气性极佳且不渗漏。由于这种特性,所以它能吸收茶汁,壶经久用,自然能于内壁累积出“锈(茶山)”,此时即使不置茶,叶,单以沸水冲入亦能泡出淡淡的茶香来。(也由此可知“一壶不事二茶”的原因)。 4. 紫砂茶具使用越久,不但壶身光泽越加光润,而且据《阳羡茗壶系》载﹕“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闇然之光,入手可鉴”,此即指常用干布摩拭,更显气韵温润,这也正是国人热衷的“养壶”。 5. 紫砂器具有耐热性能,冷热急变性佳,寒天腊月即使注入沸水,也不易因温度遽变而胀裂。(壶身有暗伤者,另当别论。) 6. 紫砂砂质传热缓慢,执用时较不易烫手,且性耐烹烧,可放在温火上炖煮,所以用紫砂制成的砂锅十分受到人们的欢迎。此外,紫砂因传热慢,所以保温亦较持久,此点对于半发酵茶而言,更是一项难得的特点。 7. 紫砂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延展性,配合以特殊且精准的制壶技艺,所以成品口盖严密,缝隙极少,减少了含霉菌的空气流向壶内的管首,相对延长了茶汤变质的时间,有益人体健康。 8.砂泥色多采,且多不上釉,透过历代艺人的巧手妙思,便能变幻出种种缤纷斑斓的色泽、纹饰来,加深了它的艺术性。 9. 紫砂泥的可塑性高,虽不利于灌浆成型,但其成型技法变化万千,不像手拉坯等轮转成型法,只限于同心圆范围,所以紫砂器在造型上的品种之多,堪称举世第一。 10.紫砂茶具透过「茶」,与文人雅士结缘,并进而吸引到许多画家、诗人在壶身题诗、作画,寓情写意,此举使得紫砂器的艺术性与人文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紫砂壶的泡养及使用

紫砂壶名家何忍群介绍及作品

紫砂壶名家何忍群介绍及作品-紫砂之家 【何忍群】 高级工艺美术师 性别:男 出生:1968-12-02 【简介】 紫砂之家合作艺人,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师从大师沈汉生(石羽)、咸仲英(冰心)、毛国强(一粟),极擅“写意细刻”,主要形象为古代老生、美女、茶经人物等,作品多次获得大奖,强烈推荐购藏! 【详细介绍】 何忍群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68出生于陶瓷世家,80年代初进紫砂工艺厂,88年师从冰心大师咸仲英,之后又拜沈汉生(石羽)、毛国强(一粟)为师,同时得到鲍志强、谭泉海等老师指导,善吸收传统精华,提炼创新。从艺二十几载,深谙紫砂的文化底蕴和制作技巧,并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有赖于深厚的书画功底,其作品以精湛的刻绘工艺见长,尤其擅于写意风格的人物刻绘,多以老生和美女为主,刻法凝练传神,极富韵味,备受业内人士及广大壶友的青睐。 紫砂之家共收录何忍群紫砂壶作品44个,更多何忍群紫砂壶作品访问紫砂之家https://www.doczj.com/doc/905478472.html, 【紫砂之家何忍群相关作品】 【合欢(一壶知】 作者:何忍群 编号:17231 泥料:原矿朱泥 容量:190cc 【汉宫秋韵】 作者:何忍群 编号:17179 泥料:原矿底槽清 容量:410cc

【鱼乐】 作者:何忍群 编号:17180 泥料:原矿底槽清容量:580cc 【龙鼎壶】 作者:何忍群 编号:16938 泥料:原矿底槽清容量:700cc 【红山遗韵】 作者:何忍群 编号:15896 泥料:原矿清水泥容量:350cc 【三羊开泰(紫】作者:何忍群 编号:15713 泥料:原矿紫泥容量:630cc 【信钟】 作者:何忍群 编号:15174 泥料:原矿清水泥容量:500cc

关于紫砂目数

关于紫砂目数

关于紫砂目数 紫砂目数: 紫砂矿料开采后,经风化、除杂质、粉碎,使用筛过滤后泥料的粗细,称为目数。此过程亦叫过目。目数也有历史,宋朝中期26目-35目;清朝早期35目;清朝中期为55目-60目;(由于1957前一直采用手工练制法,故目数较低,紫砂的通透性能更好,颗粒更粗,质感更强,这也是辨别老壶的标准之一)1958年开始出现机械过目,目数稳定在60目左右,1959年至今常用的有雷蒙粉碎机,以风力控制目数,机器粉碎的目数可高达140目-180目。如今制作的紫砂壶,采用不同的泥料练制方法,基本目数控制在60目左右,以60目为基准,相对目数越大泥料越细腻,反之则越粗。 颗粒目数的定义: 所谓目数,是指物料的粒度或粗细度,一般定义是指在1英寸*1英寸的面积内有多少个网孔数,即筛网的网孔数,物料能通过该网孔即定义为多少目数:如200目,就是该物料能通过1

英寸*1英寸内有200个网孔的筛网。以此类推,目数越大,说明物料粒度越细,目数越小,说明物料粒度越大。 筛孔尺寸与标准目数对应: 筛孔尺寸:4.75mm 标准目数:4目 筛孔尺寸:4.00mm 标准目数:5目 筛孔尺寸:3.35mm 标准目数:6目 筛孔尺寸:2.80mm 标准目数:7目 筛孔尺寸:2.36mm 标准目数:8目 筛孔尺寸:2.00mm 标准目数:10目 筛孔尺寸:1.70mm 标准目数:12目 筛孔尺寸:1.40mm 标准目数:14目 筛孔尺寸:1.18mm 标准目数:16目 筛孔尺寸:1.00mm 标准目数:18目 筛孔尺寸:0.850mm标准目数:20目 筛孔尺寸:0.710mm标准目数:25目 筛孔尺寸:0.600mm标准目数:30目 筛孔尺寸:0.500mm标准目数:35目 筛孔尺寸:0.425mm标准目数:40目 筛孔尺寸:0.355mm标准目数:45目

民间工艺作文范文

民间工艺作文范文 民间工艺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为大家的民间工艺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今天下午,我们在施诗家做“生活中的传统”作业。分完工后,就开始做了。 我和张霖一开始都是“万分兴奋”,但拍久了以后,就觉得没那么好玩了。于是我加入了剪纸队,剪一只老虎,而张霖也加入了陶艺队。 陶艺可好玩啦!而且如果是因为陶艺把小手弄得很脏,家长也不会骂你。其实,我并不知道陶艺的来历,只知道陶艺是要用泥巴的。 首先,把泥巴搞成一团,接着,把泥巴放在机器上开始滚、压,泥巴就会变成一个圆,然后,用自己的想法去改造它,最后,一件艺术作品就闪亮登场啦!

可张霖却有点儿失败。她滚完、压完后,泥巴变成个奇怪的图形,而不是圆。我真想对张霖说“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张霖,你可要加油了。” 但施诗和浠言的手可巧了,不用机器就可以让泥巴“升个级”,变成圆形,真厉害呀! 可剪纸就没那么好玩啦,光是看我的“纸老虎”,就已经剪破了好多洞。 虽然“纸老虎”不怎么好看,但我依然快活,唱起了“两只老虎”调子的老虎儿歌:“一只老虎,一只老虎,又可爱,又威猛,老虎快乐又活泼,身体非常的高大,真好玩!真好玩!” 你一眼望去,会感觉“小人”才是最困难的。赵雯妍也是下了好大的功夫才把“小人”剪出来的。 “福娃”的难度在于头部,那么多个弯角,潘约西也用了接近一小时的时间才剪出来的。 浠言妈妈把剪纸作品拼成一幅画,我就不由自主地给它编了一个故事:“从前......”

施诗听完后对我说“好,剪纸就由你来介绍。” 算我不懂艺术啦,反正我看不懂她们做的是什么东西。像狗又不是狗,像熊不是熊。哎呀,真是太深奥了!深奥得让人难以懂得。 我喜欢中华传统文化,更喜欢其中的民间工艺。希望这种传统可以一直保留下去,直到永远......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我们身边不乏有特色的民间工艺品,紫砂壶就是其中一个。 紫砂壶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瑰宝,它“色不艳,质不腻”,给人以美的享受。用它来泡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而且茶不变色,即使是盛夏也不容易坏。紫砂壶身的雕刻汇集了金石、绘画、诗词等传统艺术,壶身的造型取材于神话传说或现实生活。经过精心保养的紫砂壶,形体丰满,光润亮泽。因为紫砂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高超的工艺性和优雅的艺术性,所以历朝历代都是人们收藏的对象,特别是对一些制作精良的紫砂壶,更是呈现“泥土与黄金等价”的现象。我爷爷也是其中的一位。我回时,爷爷给我看了他的“藏品”,慢慢摆满了一个柜子,就连爷爷平时喝茶用的也是紫砂壶。爷爷给我泡了一壶茶,说:“紫砂泥料原深藏于岩石层下,

老一厂紫砂壶介绍

老一厂紫砂壶介绍 老一厂是原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的简称,建于1955年,由吴云根、裴石民、任淦庭、王寅春、朱可心、顾景州、蒋蓉七大老艺人集中当时民间制壶和陶刻的紫砂艺人一起成立的,历时40余年,培养了大批紫砂国大师、省大师、省名人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创作制作的紫砂精品更是层出不穷,可谓几百年来紫砂最辉煌的时期,直到1997年结束国营改制为民营。 老一厂紫砂壶现在一般界定为1977—1997年原老一厂一车间生产的较高档的商品壶,当时多用于出口创汇,前后可分为: 1、椭圆绿标期(1977—1982年) 2、甲子泥无标期(1983—1987年) 3、方圆标期(1987—1992年) 4、镭射标期(1993—1997年) 老一厂紫砂壶所有泥料采用黄龙山4号井的泥料;造型更是前辈大师、名家定型定款;窑火也是当年烧重油的隧道窑,2002年因污染已经被打掉,所以老一厂紫砂壶以其“泥优型正窑火足,不可再生,不可复制”而一直被紫砂爱好者们追捧。 老一厂紫砂壶究竟好在哪里? 泥料上乘 一般人,对宜兴壶的泥料有些茫然,其一大原因,因为目前市井中,最乱的除了造型,即是原料。先前最重要的泥料采集的黄龙山四号井,因灌进大水成了危矿,于上世纪末封矿。今日许多搞泥的,只得从外省去采购做壶料。郑板桥说“壶用宜兴砂”,宜兴壶如用了外地砂,其乱象可想而知。

泥料是宜兴壶的基础。至今为止,无论从美感及沏茶实用功能,任何其他地方的泥料,还未见有超过宜兴黄龙山一带优质泥料的。而一厂所用的料都是黄龙山四号井所开采的。即使四号井中,无论紫泥、红泥、段泥,都远比一般制日用陶土的泥料稀少。因此,本地人也将做壶的泥料称之为“泥中泥”。优质制壶泥如同木料中紫檀、黄花梨一样,是非常珍贵的。

紫砂壶名人师承关系

紫砂壶名人师承关系 鲍志强(1946──)别号乐人,1959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诸葛勋、范泽林学习陶刻,后兼习制壶,再后在任淦庭指导下专攻陶刻,艺业有成。 高丽君(1940──)别号敏,1955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随朱可心、蒋蓉学艺,作品以“花货”为主。其夫王小龙,又名王平,是壶艺大师王寅春的儿子,也是壶艺中人。高丽君的代表作有“蜂窠壶”等。 葛明仙(1939──)195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吴云根学艺,作品以传统造型为主。代表作有“竹节笋纽提梁壶”等。 曹婉芬(1940──)出身紫砂世家,1955年进紫砂工艺厂随朱可心学艺,后又得裴石民、王寅春、顾景舟的指导,作品造型丰富,做工细腻。 何挺初(1940──)1956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随裴石民学艺,后又得顾景舟指导,作品勇于创新,立意不凡。其妻徐新妹(1947──)也是著名壶艺家,同样师承裴石民,七十年代起夫妻合作,其代表作有“蟹篓茶具(五头)”。 束凤英(1940──)1955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后随同裴石民、顾景舟学艺,代表作有“葫芦壶”等。

咸仲英(1940──)别号冰心,1955年进入宜兴紫砂工厂随任淦庭学习陶刻,后主要从事设计工作,他与顾绍培合作的特大紫砂尊瓶被选作中南海紫光阁的陈列品。其起妻陆巧英(1942──)别号玉洁,也是壶艺名家,1964年进紫砂工艺厂随高洪英学艺,后又得王寅春、顾景舟的指导,作品种类较多。近年来夫妻合作,代表作有“济公壶”等。 范洪泉(1941──)1956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先随吴云根学艺,后拜朱可心为师,学习制作“花货”,以制作大壶见长,代表作有“树桩松鼠大壶”等。 谢曼伦(1942──)别号毛毛,1958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随朱可心、范正根学艺,后又得到过顾景舟的指导,代表作有“迎客松壶”、“竹段提梁壶”等。 鲍仲梅(1944──)1959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随任淦庭学习陶刻。其妻施秀春(1949──)生于紫砂世家,父施福生为壶艺名家,她得到过裴石民、朱可心、顾景舟等名家的指导,夫妇合作镶嵌银丝的砂壶别开生面,代表作有“三羊喜壶”等。 张红华(1944──)先后师从王寅春、顾景舟,擅制筋纹形器,代表作有“环线壶”等。 顾绍培(1945──)他的作品涉猎广泛,茗壶、尊瓶、花盆无所不为,更擅制大壶,曾作现今世界上容量最大的砂壶。先后师从潘春芳、陈福渊、顾景舟等名家,代表作有“高风亮节壶”等。 周尊严(1945──)早年随潘春芳、许成权学艺,后又随陈福渊

五个方面来鉴赏紫砂壶

五个方面来鉴赏紫砂壶 *导读:拿到一把紫砂壶,既能收藏、欣赏,还能使用。很多收藏爱好者都希望自己购买的紫砂壶物有所值,最好是物超所值,但是一旦花了买真…… 拿到一把紫砂壶,既能收藏、欣赏,还能使用。很多收藏爱好者都希望自己购买的紫砂壶物有所值,最好是物超所值,但是一旦花了买真壶的钱却买了假壶,一切则成为泡影。如果是屡屡上当受骗,那么不仅会使收藏者在经济上蒙受损失,而且极易动摇乃至打击他们的收藏信心。 如今市场上品类繁多的紫砂壶很受收藏者的喜爱,但是这些紫砂壶有的几百元,有的则要几万元乃至10万元,价格有天壤之别。同是紫砂壶,价格相差大,很多收藏爱好者感觉摸不准收藏和鉴赏的门道。 对于此问题,一位资深紫砂壶收藏家张先生对记者表示,如何鉴赏和收藏紫砂陶艺精品其实大有学问。就一把紫砂壶来说,主要从泥、形、工、意、用五个方面去鉴赏它。 看泥。张先生说,紫砂壶得名于世,其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宜兴紫砂陶土的品种繁多,因此我们所见的紫砂茶具的颜色也五彩缤纷。天然紫砂泥质有红泥、紫泥、本山绿泥、天青泥和调砂泥等,因此应根据泥土质地,而不是颜色

来区分其好坏。紫砂手感不同于其他陶泥,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一把紫砂壶,泥的优劣是评判其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 看形。紫砂壶之形,在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为丰富,紫砂壶是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追求的意境,应为茶道所追求的淡泊和平,超世脱俗。张先生说,例如石桃、井栏、梅桩、仿古等传统造型,皆是时代冲刷后存下的优秀作品,以今天的眼光细细打量,其仍在闪闪发光。因此,紫砂壶之形,是决定壶之美的一个重要条件,造型美,壶则美,反之则不美。 看工。紫砂壶在工上,融汇了国画大写意的豪放。在点、线、面三元素上,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无半点含糊。张先生说,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在这里作者的个性、风格、气质得到体现,有的壶造型清秀飘逸,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 看意。张先生说,这里所说的意是指壶的意境,也可说是思想性。任何一件堪称为艺术的作品,都是应该有思想的,否则就等于没有灵魂,而没有灵魂的作品,无论它的表面多么华丽,也不能算是一件好作品。一把有意的壶,不仅让人赏心悦目,而且能够让人浮想联翩,产生情感,产生思想。 最后是用。这里的用是指壶的日用性,即功能美,换一句话

关于紫砂壶的修复方法简单介绍紫砂壶破裂的修复办法

关于紫砂壶的修复方法简单介绍紫砂壶破裂的修复办法紫砂器的做色,一般不采用机械喷绘,而用传统的手工作,用小号的鬃笔或将油画笔锋剪去2/3,锋剪平,留6毫米至8毫米的笔锋蘸色后,用弹的方法做色。可调制几种颜色,颜色丰富些,做色的色点要大小不一,自然些,反复多次,层层叠叠。最后用中草药和化学试剂做出茶垢,将茶垢水锈上涂腊做出包浆的效果。 第一种情况:宜兴紫砂壶的壶身部位受损比较严重的。 只要打两根钉子就行了费用:铜钉子10元,银钉子20元。 补缺与做色从国外进口的胶,缺损的角落,用自调的紫砂填补。裂片粘好后,口沿用银包边,起固定的作用。完全可以正常使用。 在修复做壶的残缺处补缺时,应考虑到紫砂胎的结构疏松、表面粗糙、透气性较好的特点,所以自制紫砂作补缺腻子时,需加适量粗颗粒的填充料,对于这种填充料的选择、研磨和加工,需要一定的美术雕塑的基础,要有手感,这样才能够使补缺处形成稍微粗糙的紫砂般的效果。 第二种情况:壶的盖子破裂。 最普通的铜钉样式,20元/个。钉子是老铜做的,所以使用后,钉子金光闪闪,极其夺目。 关于紫砂壶的修复方法简单介绍宜兴紫砂壶的修复是非常昂贵的,如没有必要千万不要修补,修补的价格有时候会高出你购买时宜兴紫砂壶价格。也就是说会比壶本身的价格要高。另外修补后的壶,在视觉上也会有影响古董紫砂壶鉴别,对价值的影响就更没有办法衡量了。修补的壶一般都是自己特别珍惜,或是价格特别昂贵的壶。其他的壶就完全没有关于紫砂壶的修复方法简单介绍紫砂壶破裂的修复办法必要了。 紫砂壶破裂的修复办法清洗与黏合裂纹不长,倒水后会渗水。 这些关于宜兴紫砂壶修补的知识,有喜欢的朋友之需要做简单的了解就行了,毕竟看了这些文字介绍,我们也不可能学会修补这门技能的。一但真的需要修补,还是要找专业的师傅的。 宜兴紫砂壶修复的常用手法: 紫砂器一般用清水或者酒精清洗即可。对于破损的紫砂壶散片需要黏接,可使用无色透明、不变色的黏接剂加适量的矿物质颜色掺入黏接剂中调匀后黏合。黏接剂涂匀后,需将多余的黏接剂用棉花球蘸乙醇处理干净,否则关于紫砂壶的修复方法简单介绍紫砂壶破裂的修复办法黏接剂固化后,黏接处周围会生成一层像瓷器一样的光亮物质,影响修复效果。 也卖壶商城/2011-08-19宜兴紫砂壶的修复一般情况下用不到的,但是当你购买的壶价格非常高的话,壶身如果有破碎,你就舍不得丢掉,而去找专业的师傅帮你修复了,如果买的壶很普通,说句实话就没有修复的必要了,一定不划算的.如果修复的话,也要根据不同的破损部位而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第三种情况:壶身有裂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