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严密防范涉校涉生暴力犯罪的通知

关于严密防范涉校涉生暴力犯罪的通知

关于严密防范涉校涉生暴力犯罪的通知
关于严密防范涉校涉生暴力犯罪的通知

寿宁县教育局

寿教…2010?033号

关于转发《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关于严密防范涉校涉生暴力犯罪的通知》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技术学校:

现将《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关于严密防范涉校涉生暴力犯罪的通知》(闽教安[2010]5号)文转发给你们,望各校认真执行。

寿宁县教育局

二O一O年三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教育防范学校暴力犯罪通知

抄送:县公安局

寿宁县教育局办公室2010年3月23日印发

福建省教育厅

文件福建省公安厅

闽教安…2010?5号

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

关于严密防范涉校涉生暴力犯罪的通知

各市、县(区)教育局,公安局(分局):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省发生多起中小学生打架斗殴恶性案件,致多名学生伤亡,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也给青少年学生及其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根据省委领导关于“加强校园治安管理,整治校园周边秩序,遏制涉校暴力犯罪”的重要批示精神,为切实加强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安全,现就严密防范涉校涉生暴力犯罪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涉校涉生暴力犯罪的严重性与危害性

涉校涉生暴力犯罪不仅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直接危害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安全。近一段时间以来,我省一些地方和学校中小学生打架斗殴、持械伤人,校外不法青年伤害学生等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危及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

公安机关和学校要从已发生的涉校涉生暴力恶性事件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对严密防范涉校涉生暴力犯罪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宣传和教育管理,强化校园安全管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共建和谐校园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深入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集中整治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和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维护校园治安秩序《八条措施》和教育部《六条措施》,在学校周边治安复杂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巡逻,严厉打击侵害校园和伤害青少年学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营造保障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氛围。要深入开展交警护学岗活动,完善学校门前交通警示标志,落实维护校园门口道路交通秩序的人员与责任,确保广大师生进出安全。

各级公安机关要按照全省公安机关深入推进社会治安“冬季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立即组织力量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校园治安专项整治行动。交警、消防、治安、刑侦、网安等相关警种和派出所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对涉校涉生的恶性案件,刑侦部门要按照“优先受理、优先出警、优先处臵、优先侦查”的原则,继续坚持专案专人制度,选派精干力量,快侦快破。各地派出所要切实履行守土有责,立足防范,加派警力,加强学校周边治安巡逻,在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及时查处涉及校园及周边的治安案件。交警部门要加强学校学生上学、放学时段的交通疏导,特别要加强校车管理。网安(治安)部门要指导辖区派出所加强校园周边网吧管

理,特别要坚决查处取缔黑网吧,建立黑网吧查处案件逐级上报机制,建立黑名单并通报当地网络接入服务商,要求其一律实行断网处臵,督促落实在5年内不得再为同一地址或同一人员提供宽带接入服务的规定。

各地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交流,配合各执法部门,防范和打击社会不法分子对青少年学生的腐蚀、利诱和渗透,整顿校园周边环境,确保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师生合法权益不受干扰和侵害。要对辖区内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和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学校要加强对校园暴力、网络犯罪、色情、勒索等青少年易发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性研究和教育工作,并加强安全防范学习、培训和演练。

三、组织开展校园管制刀具自查收缴行动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学校积极做好本校收缴刀具工作,要通过班级自查、学校暗访调查、全校性大排查、教育行政部门与公安部门联合抽查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校园管制刀具自查收缴工作;要通过专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管制刀具,以及收藏、携带、使用管制刀具的违法性和危害性,教育学生要主动远离管制刀具。要与学生逐一签订“无管制刀具保证书”。对携带管制刀具或其他非学习所需刀具进入校园的学生,要动员其主动交出。集中收缴行动过后,学校还要不定期开展管制刀具自查收缴行动,并做好收缴工作记载。

对校园周边非法贩卖管制刀具,或非法携带管制刀具进入校园及

周边的社会人员,学校应积极向公安派出所报告,由公安机关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对携带管制刀具的在校学生,情节轻微的,学校要与家庭密切配合,落实帮教措施;情节较重、屡教不改的,要送公安机关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广大师生要积极向公安机关举报非法携带管制刀具行为;对知情不报的,学校要给予纪律处分;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要依法从严惩处。

四、有序开展“品德教育、法纪教育、安全教育”三项教育活动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切实形成全员育人格局;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品德教育、法纪教育、安全教育”三项教育活动。要突出抓好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基本道德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重点开展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要强化法纪教育,切实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大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要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法制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广大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等方面都能为人师表;要全面开展“法纪进校园”和“法纪进课堂”活动,提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加强重点学生的管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遵纪守法、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

犯罪行为。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安全第一”的思想,大力加强学生预防溺水、交通事故、防火防震、食物中毒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要以开展生命安全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认知活动为载体,教育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人生观,学会认识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做到学生“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五、进一步加强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选聘和管理工作

各地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切实履行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入校开展法制教育和安全宣传的职责,同时注意发现学校在安全防范方面存在的问题,督促落实整改,指导加强防范。要进一步做好法制副校长选聘工作,选派政治觉悟高、有责任感、业务精、宣讲能力强的政法干部到所在辖区中小学校兼任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学校要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集中法制教育活动。同时,要加强警示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要组织在监青少年犯到学校现身说法,利用典型案例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要加强对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考核工作,对表现优秀的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要建议其派出单位进行批评教育、诫勉谈话或解聘。

六、切实落实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措施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规定和工作措施,定期研判学校安

全工作形势,不断落实和完善日常安全管理制度。

各中小学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部2006年23号令)和《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国务院2004年421号令),从基础性工作抓起,从薄弱环节抓起,从落实责任、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加强教育抓起,建立起全方位的学校内部安全防范体系。要设臵治安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保卫人员,并将治安保卫机构的设臵和人员配备情况报主管公安机关备案;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在安全防范工作中的作用,组织教工治安联防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协助有关部门加强校园治安管理。要重点加强门卫力量,完善和落实门卫工作制度,建立校外人员登记或验证制度,严格控制外来人员无故进入校园;加强校内治安巡逻,特别是寄宿制学校要积极配备教师或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学生宿舍,坚持校领导带班、干部教师24小时值班、治安巡逻和定时查铺制度,严禁外来人员无故在校内逗留。要主动与公安等部门联系,加强报警网点建设;加强对接送学生车辆特别是校车的管理,严防发生交通事故。

七、切实加强中小学“问题少年”、“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近几年学生暴力伤害案件大多是由“问题少年”、“留守儿童”引发的。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问题少年”、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及家庭困难学生的关注关爱力度。学校要建立档案,形成定期联系制度和定人帮扶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明辨是非的能力,并创造条件为其提供生活上的资助和学习上的帮助。班主任老师对学生中发生的各种暴力行为要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要给予

更多的关爱,积极疏导化解;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满腔热情地做好帮教转化工作,不能歧视。

八、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查究制度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学校目标管理,制定目标管理细则,与学校签订责任状,并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学校要建立校内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安全工作摆上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分管校长要集中精力,切实负起责任。要认真落实省安委会关于“一岗双责”的有关规定,各分管领导除了负责职责范围内的业务工作外,还必须负责自己分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要把学校每个部门、每个工作岗位的安全责任进行细化,明确要求,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落实到每项工作和每个环节。要加大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检查考核力度,严格实行学校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要建立责任查究制度,对因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而发生涉校涉生恶性刑事案件和涉校重、特大治安安全事故的责任人要依纪依规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学校安全事故中存在失职、渎职行为或对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要实行问责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责任查究。

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

二○一○年三月三日

主题词:教育防范学校暴力犯罪通知

抄送:教育厅直属中小学。

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2010年3月4日印发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对策 法学专业 学生:XX 指导教师:XX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18周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未成年人犯罪存在着:团伙化、成人化、智能化、低龄化,暴力化、残忍化等特点。未年年人犯罪有其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要采取自身预防、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和司法预防等多种预防方法,进行综合治理,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大部分是中小学在校学生,也有少部分是辍学待业或提前就业的。人们常用“花朵”来形容未成年人,他们的身心能否健康成长,是关乎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未成年人犯罪就如一个毒瘤,如不及时加以控制,极易蔓延。关心、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让他们成为“恶之花”,不仅仅是司法机关的责任,而且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认真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分析其中的原因,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无疑对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未成年犯罪犯罪特点犯罪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 《未成年人保护法》指出:“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刑事责任年龄为14—18周岁。近年来,未成年犯罪已成为全球注目的社会问题,未成年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在全部犯罪人员中,青少年犯罪比例最高,据日本20世纪70年代的统计表明,14—20岁的违法犯罪青少年占全国青少年的1.36%,英国为3%,美国为5%,南朝鲜为2.2%。如此大的数字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我国青少年犯罪一直就是一个比较严峻的社会问题,据资料显示,我国1980—1989年的犯罪增长率已过24%(尚不考虑1992年起将立案标准上调的因素),而其中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据官方统计资料表明,在1980—1989年的10年间,14—25岁年龄段的犯罪占全部犯罪人数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以上,自1990年以来的10余年,这一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65%左右。这中间,十五六岁未成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1998—2002年,全国法院审判的未成年人犯占全国刑事犯罪犯的比例由1998年的6.36%提高到2002年的7.13%。据南方某市教育局的老师估计,跨校、跨区的校园设施勒索事件占了整个校园设施勒索滋扰事件的六成左右。而且杀人、抢劫、q####j、恶性伤害等案件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问题少年”一再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而有关调查显示,有50%以上的“问题少年”其“问题”出在家庭!愈演愈烈的校园暴力已经到了令人痛心疾首的地步!暴力事件的不断发生,给我们的家庭教育现状带来了警示。我们在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上,也经常看到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报道,其中不少是骇人听闻的重大恶性案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得到了我国有关部门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正在实施“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我国已颁布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可以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以及与之相伴生的事业、教育产业化、贫富差别悬珠等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结合社会实际,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进一步探析预防对策,仍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一)低龄化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当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越来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了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有详尽的了解,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认真的调查。最近,笔者对XX年**区人民法院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了调研,希望能为**区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政策提供基础资料。 一、犯罪概况和特点 XX年,**区人民法院共计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88件,未成年人犯罪人数130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占全院审结案件数量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以下特点: 从犯罪类型看,种类呈现多元化 未成年人犯罪涉及刑法四大类10个罪名。抢劫案件32件,盗窃案件23件,敲诈勒索案件6件,诈骗案件1件,故意伤害案件15件,强奸案件2件,寻衅滋事案件13件,聚众斗殴案件2件,交通肇事案件1件,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1件。 从犯罪形式看,共同犯罪较多 未成年人共同作案的犯罪案件43件,占全部案件的%。未成年共同犯罪案件中多数是偶合性的共同犯罪,未成年人犯罪人之间往往是邻居、同学、朋友的关系,相互感染,在人多势众的心理影响下,相互纠合在一起实行犯罪;少数是

结伙共同犯罪,不少未成年人,在他人的纠集下,结成团伙,连续作案,流窜作案,犯罪目的明确,暴力倾向明显。 从犯罪手段看,成人化特征明显 未成年人有意识地模仿媒体上的犯罪方法现象较多,作案前精心策划,作案时手段老练,作案后毁灭证据,伪造现场。有的未成年人利用网络、通讯工具和电子设备作为作案工具,犯罪手段现代化。 从身份性别看,男性居多,在校生数量较大 130个未成年犯罪人中,女性仅6人,在校生31人。男性犯罪人中,闲散人员较多。在校生多为职业中学和民办学校的学生。 从犯罪年龄看,低龄化趋势明显 130个未成年犯罪人中,14至16周岁的占到18人,且有数个犯罪人刚满14周岁。 从犯罪结果看,社会危害严重 15件故意伤害案件中,致人死亡的案件为3件。抢劫犯罪案件中,将被害人殴打致伤的案件较多,且不少人实施了多次抢劫行为。 二、犯罪原因分析 未成人本身的原因 未成人认知能力低,受暗示性强,情绪不稳定,易受情景感染。缺乏独立评价能力,行为方式具有模仿性,未成年

缓解个人极端暴力行为

缓冲个人极端暴力 社会急剧转型期,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多发,具有一定必然性。公安机关人士和相关专家认为,仍有多方面工作要做,建议从提升犯罪预防能力、疏通个人消极情绪、规范媒体传播行为等方面入手。 提升预防能力 多地公安部门认为,短期内宜从加大特定群体管理、提升被害预防等方面出台针对性措施,应对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高发态势。 一是加强特定人群管理。深入排查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已经暴露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不安定因素,关注诉求表达未解决、不满情绪膨胀的群体和个人。 黑龙江省公安厅刑警总队大案科科长齐明建议,明确当地政法委、综治办、妇联、司法、法院、团委、民政、街工委、乡镇政府、村委会等相关部门和组织职责分工,及时准确掌握辖区内居民就业、婚恋、家庭、债务等情况,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疏导的方法,加大矛盾排查和调处力度,使各种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减少“民转刑”命案发生。 另一方面,强化对高危人群“帮、教、管”措施,各级司法部门、基层治保组织掌握命案犯罪嫌疑人刑满释放后的思想动态,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等实际困难;对那些有继续作案嫌疑的,应列为高危人员予以重点加强监控。 二是提升被害预防水平,注重特殊群体、特殊空间、特殊时间段保卫工作。 尤其是中小学校园、敬老院、特殊单位的物防、技防工作。此外,加大对非法爆炸物品、管制刀具和毒物的收缴力度,最大限度控制流散在社会上可供犯罪分子作案使用的工具。此外,提高犯罪现场应对水平,避免犯罪后果扩大。 另有专家建议,加强对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行为研究工作。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文华说,作为一种犯罪现象,我国应对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进行类型化专门研究,提出刑事政策与刑事措施。她建议,启动对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资料全面收集制度、被害人报告制度,了解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数量、涉及罪名,犯罪人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信息,为全面分析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提供实证基础。

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及原因分析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 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及原因分析 社会实践主要内容: 摘要:未成年人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我国,人们历来十分关心未成年人是否健康成长,对预防未成年人或青少年犯罪也是十分关注,而能否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青少年,关系到我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的大事上。青少年犯罪被视为当代三大公害之一。近几年来,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控制了青少年犯罪增长的势头。但是,在一些方面仍很突出。例如:犯罪低龄化、犯罪数量递增、犯罪手段智能化、成人化、团伙犯罪日趋增多、暴力性案件增多。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研究预防措施以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刻不容缓的。从青少年犯罪原因上看是复杂的,不仅有社会环境的因素,而且家庭教育方式和学校教育方式的不当也是滋生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根源,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就成为我国人民当今尤为关注的话题。而现有的预防措施的根本是坚持以学校为主,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的教育,提升她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教育中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 一个人原因 抵制各种不良影响的能力不强,思维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不能客观的、理智的对待各种事物和现象,对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难以正确认识,对自已的行为不能作出正确的估价和评断。加上模仿能力极强,容易受同伴、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极易被引上邪路。其次,从生理因素分析,由于未成年人正处于身体发育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占优势,情绪、情感的社会化还很不完善,行为易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难以有效的控制自已的心理冲动。再次,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世界观尚未成型,对外来的不良侵蚀缺乏抵抗能力,容易沾染不良嗜好。许多少年犯案发前都有吸烟、酗酒、赌博等不良嗜好,游手好闲,无事生非,导致非道德意识增长,支配其产生违法行为。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分辨事非能力较差,其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家庭原因。 现在的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的宠爱较多。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如果把这种关爱变成溺爱,对孩子明知有缺点也不纠正,就会培养子女的任性、骄横等不健康的心理。有的家庭则采取打骂等不正确教育方法,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脱离家庭的监管,有的夜不归宿到处游荡,有的寻衅滋事打架斗殴。还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后,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走向堕落。我区少管所调查统计该所全部在押犯家庭教育情况,其中管教不严型占46.45%,粗暴打 骂型占12..43%,溺爱娇惯型占 6.8%,不教不管型占17.7%。以上四种类型占总数的83.385%。 3.学校原因。 学校是未成年人除家庭以外的最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

远离校园欺凌预防校园暴力

远离校园欺凌、预防校园暴力主题教育教案班级:计算机三一班、三二班 班会日期:2016年12月12日星期一 校园欺凌主题教育 认识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欺凌带来的负面影响。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机。掌握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暴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联动班会活动过程: 一、了解校园欺凌 按照2014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定义,欺凌指的是既非亲戚也非恋人的单个或数个年轻人之间不应有的过激行为,通常会反复出现。 校园欺凌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对施暴者来说,其过早染指了不良恶习,日后的成长令人担忧。而对受害者来说,这样的经历无疑是一场梦魇,很容易留下永久的伤痕。校园欺凌各国普遍存在,2011年,韩国大邱一名中学生因为无法忍受同学的欺凌,留下遗书后自杀。从遗书中得知,这名学生在自杀前3个月内遭受了多达300次的暴力和威胁。这一事件引发韩国社会震惊和集体反思,从而使校园欺凌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韩国9岁到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每3人中就有1人曾遭受过欺凌,每5人中有1人曾实施过欺凌。另外,韩国

教育部去年发布的校园欺凌实态调查显示,语言暴力在校园欺凌中占比最高,达到35.3%,被集体孤立占16.9%,身体暴力占11.8%。 2010年9月30日下午3时50分,西安市81中初一学生于某与同班同学李某在教室因琐事发生打架,于某用随身携带的一把不锈钢单刃匕首捅入李某左肋部,李某经抢救无效死亡。2010年10月24日下午4时20分,高陵县原后小学三年级学生巨某与五年级学生唐某放学回家途中,戏耍发生口角,打闹中唐某用随身携带的小水果刀划破巨某的颈部,巨某因流血过多,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2010年11月2日晚10时40分,西安桃李旅游烹饪专修学院中专学生甄某与同学史某等打斗,被史某用雕刻小刀刺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二、剖析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校园欺凌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有家庭原因,有社会因素,也与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有关。调查中发现,仅从施暴者自身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 第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虚。 第三、传媒渲染(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活动三:校园欺凌带来的危害

论未成年人犯罪

【内容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普及,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也在不断变化。由传统的作案手段向采用科技作案发展,由单独作案为主向团伙作案发展等。探究原因,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多种多样的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共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遏制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发展趋势。本文试结合心理学、社会学有关知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预防对策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预防对策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继毒品犯罪、环境污染之后,未成年人犯罪被列为世界范围内的第三大公害。根据中国公安部门调查统计,1985年-1995年全国公安机关查获各类刑事作案人员1100多万人,其中未成年人刑事作案成员150多万人(缺1988年统计资料)占全部刑事作案成员的15%左右①。在2006年5月27日召开的"全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暨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说,从近两年的青少年犯罪情况看,青少年作案成员总数虽然有所下降,但在所有犯罪作案成员总数中所占比例却居高不下。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也在这个会议上透露,全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占全部刑事犯罪嫌疑人的比例为:2000年占6.7%,2001年为7%,2002年上升为8%,2003年又上升为9.1%②。由此可见,未成人年犯罪仍然是当前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成长关系到我国的发展,因此,掌握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分析他们犯罪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意义深远。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一)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3岁③。近年来,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 (二)作案的手段呈现凶残化和智能化 所谓凶残化,是指未成年人在作案时,不计后果,残无人道,在犯罪过程中,对被害人没有丝毫同情心,有的残害被害人肢体,有的为消灭证据而灭口。所谓智能化,一是指未成年人在犯罪中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例如,在通讯工具上使用手机、对讲机等,在代步工具上使用摩托车甚至小轿车。二是实施高科技犯罪,未成年人越来越多的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进行犯罪,例如网络犯罪。三是未成年人反侦查能力不断增强,实施犯罪之前精心部署,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转移证据。 (三)形式主要为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和性犯罪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表现为:暴力犯罪,财产犯罪,性犯罪。并且暴力犯罪日益突出,不断向着严重方向发展。根据公安部相关统计数字,1997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类型比例如下:抢劫占46.3%,抢夺占23%,盗窃占6.6%,强奸占4.8%④。 (四)日益向团伙犯罪方向发展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中已有70%是团伙犯罪⑤。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报告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报告 ——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立法 作者 学籍批次学习中心层次专业指导教师 内容摘要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给社会、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并且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信息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现在,青少年犯罪占整个刑事作案人员的65%;进入21世纪,全国每年查获的未成年人犯罪有15万人之多,其中中学生占一半。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立法进行调查,有着十分现实的重大意义。 未成年人犯罪指的是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触犯刑律,被追究或免予刑事责任。未成年人犯罪既是个老问题又

是困扰社会发展的大问题。为此,法律实务部门、法律研究部门及社会相关部门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 究和探索。试图找准症结,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为社会储备更多人格健全的人力资源。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成年人犯 罪没有得到有效的预防,甚至在某些时间、某些地区有持续高发的现象。 通过调查,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应当关注未成年人人格的健康发展,注重对未成年犯罪人利益的保护。建国以来,我国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在保护未成年犯罪人的权益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从长远的发展看,只有真正树立起对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保护的观念,努力寻求对未成年犯罪人惩治与保护的最佳平衡点,并且在未成年人犯罪之刑事立法设计上体现出对未成年犯 罪人的保护,才能促进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朝着更为人道、科学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惩罚力度 目录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 (1)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立法类型调

青少年暴力犯罪

试论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成因 暴力犯罪是指犯罪主体利用身体力量或其他工具恶意侵害他人身体或公私财物的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所谓青少年暴力犯罪,是指已年满十四周岁至未满二十五周岁的自然人以暴力或者以暴力胁迫为手段,非法侵犯他人人身或非法占有他人财产而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的人为未成年人,已满十八周岁的为成年人。 青少年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群体,同时是一个充满危险的的年龄阶段。在青少年阶段,由于年龄、心理、生理等特点的影响,拒腐蚀能力较差,成熟性和自我保护能力远不及成年人。 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刑事案件已经屡见不鲜,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青少年暴力犯罪是青少年犯罪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严重的危害了国家及个人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青少年暴力犯罪已经成为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教育专家分析说,心理上的狭隘、自私、惟我独尊、好占上风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

路的内因,而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则是不容忽视的外因。对青少年来说,对社会、他人以及自己危害最大的还是暴力犯罪。 其实,暴力案件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但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一个社会或一类人群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青少年暴力案件的增加是和现在普遍存在于青少年中的暴力倾向密不可分的。现在孩子的暴力倾向最简单的例证随处可见,比如说,过去的孩子斗嘴时最爱说“我打你”,现在的口头禅变成了“我杀了你”! 另一个方面,暴力文化已经成为现代文化生活中部分成年人不可缺少的文化享受,暴力文化的商品化自然成为商家的最大卖点。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中都一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但在现实中却基本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对此还基本处于放任状态。青少年暴力犯罪与财产型犯罪、性犯罪等犯罪类型相结合,形成了以暴力型财产犯罪为主导,暴力性犯罪、暴力侵害人身权利罪及其他类型暴力犯罪并存的特征。 青少年因其生理和心理诸因素都处于“变化活跃期”也可以说是“热变化”状态,加上其生活经历也比较简单,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情景”都很难有正确的把握,这样只要“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导致出现“冲动”或者是“颓废”两种极端心态。由于青少年的社会阅历浅,缺少必要的是非

防范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应急预案

防范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应急预案

玫瑰物业 防范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应急预案为了提高和预防对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在办税大厅及办公楼发生人极端暴力犯罪时,能有效控制局面迅速有序地处理事件,减少一切不良影响和损失,明晰各部门和员工的职责及处理流程,切实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维持和平国税局正常工作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一、建立反暴力犯罪应急小组 组长:贾丽杰 副组长:邓涛邱宇 组员:全体保安队员物业全体员工 二、建立处置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基本原则 处置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要以平息事态、控制局面、防止扩散、减少损失为主要原则。针对不同性质的事件采用的制止、宣传、保护、救援、疏散等方法。围绕维护业主和员工的生命这一中心,有条不紊的开展应急工作。 三、职责 1、物业经理办公室:暴力事件处理的总指挥与总协调。

2、保安队:协调处理暴力信息与事件的现场控制,协助公安机关对暴力信息事件的排查和调查处理,疏导和维持现场秩序。引导业主到安全区域,岗位责任区域的检查,全力配合公安机关和安全保卫部对事件的处理工作。 3、保洁部:负责事件中受伤人员送医院救治,清洁现场卫生。 4、工程部:事件处理中水、电需求最大满足,及设施的修复。 四、具体事件的处理办法: 1、暴力 ①如没有伤及人员的情况下应以教育为主,劝说其放弃伤害他人、及破坏正常秩序的行为。 ②如已伤及他人,应予立即制止,以抢救伤员为主,如情况继续恶化应以武力制止。 ③注意观察暴力组织者的行为、特征。条件许可的话,当即擒获;不具备条件,也要想办法接近、控制,等待公安、武警或其他队员到时再擒获。 ④注意收集、保护证人。 2、易燃易爆物品

浅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其对策

浅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其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频发,严重威胁到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论述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诱因,从而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分析、对策、家庭教育。 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未年人代表着一个国家发展的命运和前途,承载着一个民族兴盛的未来和希望。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出现未成年人犯罪居高不下的现象。近年来国家为了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由于诸多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未成年人犯罪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因此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而提出有效完善的措施,以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引导我国未成年犯罪人走向正确的道路,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稳定有着深远的意义。 我就我国常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有如下几项进行分析: 案例:一、性犯罪 马某、景某和张某均系某中学学生,由于受淫秽色情不良网络信息影响,加之又处于青春萌动期,产生邪念。三人经过预谋,于2010年暑假的一天下午,将景某在网上认识的女孩陈某约至某小区的平房内,采用打扑克牌输的人喝酒的方式,由张某负责发牌,故意让陈某

输,使其喝下掺有白酒的啤酒,致使陈某处于醉酒状态,后又采用玩扑克输的两个人发生性关系的方法,故意让陈某和马某输,后马某在女孩陈某明确表示不愿意的情况下,强行与之发生性关系。法院以强奸罪判处三人一年至二年不等有期徒。 案例:二、侵财犯罪 [盗窃罪] 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90后”王某成为一名“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管教,王某初中未毕业即“逃离”家庭来到京打工。来到大都市后,他开始沉迷网络游戏,有时为买游戏装备一夜要花近百元,这也让时长间断打工的王某有些承受不住。2010年6月的一天下午,从网吧出来的王某几乎身无分文,这也让他起了邪念,在某胡同一院门前时,王某趁被害人杨某进院的功夫将杨停放的一辆电动车偷走,后被人赃并获。法院以盗窃罪对王某免予刑事处罚。 案例:三、扰乱社会秩序犯罪 [聚众斗殴罪] 陈某(犯罪时17周岁)曾因滋事被劳教。2009年1月11日晚,陈某在石某家玩时,听到了石某在某职技学校读书的女友曹某打来的请求增援的电话。原来曹某因琐事与同校女生李某发生口角后,李某扬言要找人与贾“约架”。在石某提出帮忙为曹某“出气”的请求后,陈某很爽快地答应了,并准备了一把砍刀。次日下午,陈某等一行四人与李某叫来的曹某、韩某等一行八人在某职技学校门口相遇,双方话不投机即大打出手。陈某持刀将曹某、韩某均砍成轻伤。法院以聚众斗殴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三年。

十种不良行为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十种不良行为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目前,我国有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3.67亿。但是,由于不良文化信息的 渗透和腐蚀,由于腐朽没落的生活 方式和丑恶的社会现象的影响,也 由于学校、家庭教育的一些失误, 青少年违法犯罪正成为严重的社会 问题。 为了不让曾经给自己带来欢乐 和希望的孩子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歧 途,从事少年刑事审判19年、审判过832个失足孩子的法官妈妈尚秀云在《法官妈妈给父母的90个建议》一书中还告诉家长,特别要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有下列10种行为,因为它们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1)夜不归宿往往是孩子处于危险境地 因为和大声斥责的父母争论了几句,16岁的小朱一气之下,冲出家门,整晚没回家。“我知道他是赌气,第二天肯定回来。”父亲对此并没在意。果然,第二天傍晚小朱回家了。可一周后,警察找上门来,小朱在夜不归宿的2个小时里抢劫了6名学生。原来,小朱离家出走之后再网吧里通宵上网,还有的孩子选择去洗浴中心,这都需要钱,靠他们平时的零花钱肯定不够,于是他们就把手伸向了同学。 “不少例子表明,没有确切原因的夜不归宿,是邻近或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征兆之一。”尚秀云说,“据调查,在100个未成年犯中,绝大多数犯罪行为是利用夜晚的时间完成的,而且不少违法行为实施后,他们都没回家。” 尚秀云指出,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在不经家长同意或不告知家长的情况下,擅自外出并夜不归宿,一旦发生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监护,还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 (2)旷课是孩子走下坡路的信号 16岁的成成是体育学校学生,他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经常和朋友出入网吧和游戏厅,逐渐发展到旷课逃学。5月的一天,他们在一游戏厅玩,由于没有钱买游戏币,决定去“抢点钱”。这时,一个衣着光鲜的少年进入他们视线,在讨要不成后对其拳脚相加,最后将起衣兜里的钱全部抢走。 “旷课是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一种。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在查获的未成年犯中,一般在10到12岁即染有各种不良行为,13到14岁走上犯罪道路,14到17岁出现违法犯罪的高峰。“尚秀云说,“尽管学生旷课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一些学生养成不良习惯,形成严重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往往都是从旷课开始,旷课是学生走下坡路的重要信号,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尚秀云指出,解决孩子旷课、逃学问题应当是家、校共同配合。从家长们方面来说还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家长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要跟学习好的学生“结对子”、第三要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对于因受不良分子引诱、胁迫所致的旷课、逃学,家长则应及时与校方、治安机构联系,采取有效的措施。 (3)酗酒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促发因素 暑假时,三名职业高中男生在一起玩耍,又找了一家小饭馆吃饭。他们要了三瓶冰镇啤酒,兴高采烈地边吃边喝边聊。等吃晚饭已经夜里11点多了,没有公共汽车了,可他们身上的钱又不够打出租车的。怎么办呢?接着酒精的作用,有人提议:“干脆截辆出租车回家,不给司机钱。”其余两人随声附和,还提出可以跟司机“要点儿钱”。于是三人打了一辆出租车到僻静处,抢了司机的400元钱。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思考(一)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思考 杨川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摘要]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本文试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心理学分析社会学分析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2001年“四五”普法启动时,中央电视台和司法部在网上做过一个调查,以了解社会对一些法律问题的关注情况。后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所列出的10个法律问题中最为人们所关心的就是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从这项调查看,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1]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一)从犯罪主体来说,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2] (二)从犯罪手段来说未成年人罪犯作案的手段呈现凶残化和智能化。所谓凶残化是指未成年人在作案时,不计后果、残无人道,在犯罪过程中,对被害人没有丝毫同情怜悯之心,有的残害被害人肢体,有的为消灭证据而灭口。所谓智能化,一是指未成年人在犯罪中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例如在通讯工具上使用手机、对讲机等,在代步工具上使用摩托车甚至小轿车。二是实施高科技犯罪未成年人越来越多的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进行犯罪,例如网络犯罪等。三是未成年人反侦察能力不断增强,实施犯罪之前精心部署,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转移证据。 (三)从犯罪类型来说,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和性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并且暴力犯罪日益突出,不断向着严重化达到方向发展。根据公安部相关统计数字,1997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类型比例如下:抢劫占46.3%;抢夺占23%;盗窃占6.6%;强奸占4.8%。[3] (四)从犯罪的组织形式来说,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中已有70%是团伙犯罪。[4] 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当前,有的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拥有严密的组织系统、作案纪律和防侦破措施,已经形成黑社会组织的雏形。这种团伙如果被不法人员掌握和控制或随着团伙骨干成员年龄的增长,将会演化为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的专业化犯罪集团,对社会危害性具有倍乘效应。 二、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分析 任何现象的产生和存在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条件。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未成年人犯罪也不例外。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因此为了探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必要运用多种学科作为工具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下面是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的分析。 (一)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心理学分析

防范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应急预案

玫瑰物业 防范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应急预案为了提高和预防对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在办税大厅及办公楼发生人极端暴力犯罪时,能有效控制局面迅速有序地处理事件,减少一切不良影响和损失,明晰各部门和员工的职责及处理流程,切实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维持和平国税局正常工作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一、建立反暴力犯罪应急小组 组长:贾丽杰 副组长:邓涛邱宇 组员:全体保安队员物业全体员工 二、建立处置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基本原则 处置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要以平息事态、控制局面、防止扩散、减少损失为主要原则。针对不同性质的事件采用的制止、宣传、保护、救援、疏散等方法。围绕维护业主和员工的生命这一中心,有条不紊的开展应急工作。 三、职责 1、物业经理办公室:暴力事件处理的总指挥与总协调。

2、保安队:协调处理暴力信息与事件的现场控制,协助公安机关对暴力信息事件的排查和调查处理,疏导和维持现场秩序。引导业主到安全区域,岗位责任区域的检查,全力配合公安机关和安全保卫部对事件的处理工作。 3、保洁部:负责事件中受伤人员送医院救治,清洁现场卫生。 4、工程部:事件处理中水、电需求最大满足,及设施的修复。 四、具体事件的处理办法: 1、暴力 ①如没有伤及人员的情况下应以教育为主,劝说其放弃伤害他人、及破坏正常秩序的行为。 ②如已伤及他人,应予立即制止,以抢救伤员为主,如情况继续恶化应以武力制止。 ③注意观察暴力组织者的行为、特征。条件许可的话,当即擒获;不具备条件,也要想办法接近、控制,等待公安、武警或其他队员到时再擒获。 ④注意收集、保护证人。 2、易燃易爆物品

①如发现不明爆炸物,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同时采取隔离措施,疏散人员集中至安全地带并保护好相关人员。 ②严禁人员进出加强事故地点保卫、巡查工作。 ③报告公安部门,请求派人排暴并协助其工作。 3、抢夺、抢劫、盗窃 ①如发现罪犯嫌疑人没有离开,立即通报出口保安员监控,并在第一时间想领导小组汇报,同时组织围捕。 ②如发现罪犯嫌疑人已离开,立即向领导汇报,然后检查财产安全情况。 ③如犯罪嫌疑人已伤到人员,应立即通知医务室,拨打120急救电话,并组织抢救。 ④如罪犯嫌疑人在可监控的范围内,立即组织追捕,捉拿嫌疑犯。 ⑤保护好现场、证人,在公安部门到来之前,严禁无关人员进出。 4、谋杀 ①如犯罪嫌疑人没有离开事发现场,应立即向领导小组汇报,同时组织围捕。 ②如犯罪嫌疑人已离开现场,立即保护好现场,保护好证人。

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及对策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接班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力军。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十分突出,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初始年龄与70年代相比提前了两到三岁。从我院近年刑事案件的审理情况来看,自现行刑法颁布实施时的1997年起至1999年,每年所审理的未成年刑事犯罪案件在8-9起之间,年龄最小的16岁,主要涉及盗窃、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案件。而到了2000年,审结的未成年人案件翻了近一倍,为15件。近两年,即2001年和2002年,每年所审结的此类案件已近30件,犯罪低龄化的现象更加明显,出现了多起刚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而且涉案类型更广,涉毒案件出现并明显增多,甚至出现了奸淫幼女、投毒等严重的刑事犯罪。而数年来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被告人均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其中不少人只是小学文化,而高中以上文化的非但极少,即便有也以在校高中生为主。从涉案的罪名来看,盗窃是城乡未成年人共同涉足的高发案件,涉毒、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是城镇待业未成年人的多发案件,而奸淫幼女、投毒则基本发生于农村未成年人。而从涉案未成年被告人的家庭情况看,无论是城镇的还是农村的,家庭管教条件有限,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很多都是贫困家庭。从这一组数字不难看出,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有这样的特点:一是待业青年多,甚至还有不少的在校学生;二是十六、七岁的多;三是初中文化程度的多;四是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多。这一现象与全国的普遍现象相一致,其飙升数字的背后正说明了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上升的严重性。因此,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探讨未成年人时期的年龄特点及其与违法犯罪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惩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教育改造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未成年人,按心理学划分年龄段是指少年时期至青春期,即指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由此,我们不难分析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未成年人许多正处于“心理上断乳期”,又称“情感上的暴风骤雨期”,处在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要么是由于刚处在青春发育期,他们的大脑发育还不健全,学习到的全部都是书本知识,对于很多的社会现象又不知道是好是坏,是美是丑,是被法律所保护的还是违法的,这样,就很难分辨是非,一旦失去控制很容易滑入违法犯罪的泥潭,甚至很容易被犯罪分子所利用。要么就是由于身体各项机能已经基本上发育成熟,独立意识大为增强,力图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对社会、对人生、对自己的未来的生活设计,都有自己的主张,而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失败容易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走上报复社会、与社会对抗的违法犯罪道路。被告人林某曾经是东北一所中专校的学生,后因犯错误被学校除名,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严重偏斜,返乡后便四处漂泊,1999年开始盗窃,但作案后又有深重的负罪感,便在南京找心理医生治疗,后在心理医生的劝说及陪同下向公安机关自首,被判了2年有期徒刑。2001年1月被减刑提前释放后,他有了重新做人的打算,但是,当他看到自己的母亲含泪从拒绝收留他的亲戚处回来后,他那仅仅是想在这个当包工头老板的亲戚处谋一份简单工作的愿望破灭时,他又受到了深深的刺痛,绝望一下占据了他的整个身心。不久,他又伸出了罪恶的手,在短短1年内,疯狂流窜作案52起,盗窃物品价值计人民币123000余元,基本被其挥霍。法庭上,他显得异常的冷静,但对自己的剖析却是深刻的:“对社会、对家庭我都是有罪的,当我每次盗窃后都会有深重的负罪感,但又不能自拨,于是我就用偷来的钱酗酒,天天吃在饭店,认识的,不认识的人,只要能陪我喝酒,我都请客,以此来麻醉自己。”庭审后,合议庭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一种深深的压抑,在深感其罪不可赦的同时,都在议论同样的话题,如果他的那个亲戚能拉他一把,如果我们的社会能给他多一点的机会,如果他自己再坚强一点,他是完全有可能摆脱过去,重走人生之路的。 3、家庭教育的不完善和教育方法的失当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之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庭结构失调,家长不

如何应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

如何应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 (校园欺凌事件教师学习材料之二) 巩海龙 2016年6月15日 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之间只存在量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校园欺凌主要表现是欺负弱小的同学,令受害者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 不管是暴力还是欺凌,都会对受害者造成伤害,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如:恐惧、消沉抑郁、创伤后遗症、忧虑、胃痛、吸毒、酗酒、自残.... 其他影响(常常逃学、对老师不恭敬、寻求黑社会报复等)。 一份对15个省市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36%的在校学生被抢劫伤害等暴力犯罪侵害过。而说起“有没有被人欺负的经历”时,则约有70-80%的学生均受过同学的欺负,大多数是受过身体上的侵犯。有的是被别人故意撞倒,有的被同学用铅笔戳过眼睛,有个子小的同学曾经被个子大的同学一把抱起来,然后突然放手摔到地上等等,形式很多。还有些就是物品的侵犯,铅笔被人拿走,书包被同学藏起来等。被冷落也被看成是受欺负的一种形式。如此的高发率其实与青少年身心特点有关,青少年身心发展中呈现的一些特点,使他们易成为校园暴力的高危人群。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易冲动,判断事物不客观,处理问题带情绪,自控能力差,易受情境影响。 2、独立意识建立,期望别人把自己看成大人;爱出风头,喜欢逞强,希望充当伙伴崇拜的“老大”。在该心理驱使下,易以暴力挑衅来获得成就感,满足虚荣心。另一些青少年则相反,心理脆弱,自我防护能力差,受暴力侵害时选择忍气吞声,“受点皮肉之苦可消灾”,助长校园暴力行为的滋生蔓延。 3、自我意识刚刚形成,易出现自我同一性和社会角色的矛盾冲突。此时青少年最需要的是精神支持,能使自己看到希望。然而,他们从小到大,无时无刻不处于有形/无形竞争压力下;加上其他方面的困扰,压力日积月累,精神得不到松弛调整,思想苦闷,易把压力转向对他人和社会实施攻击。 4、有强烈的伙伴集团倾向。这些集团容易在不良头目带领下发展成反社会团伙,“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为朋友两肋插刀”,发展帮派成员,为扩大地盘打群架,成为团伙暴力的根源。 5、不良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大。青少年特别关注人际关系;交往中扮演好自身角色,有

电影、游戏分级制度:阻挡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利刃

电影、游戏分级制度:阻挡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利刃 美国8岁男童枪杀祖母 20XX年8月22日晚上,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名8岁男童在玩暴力血腥 游戏《侠盗飞车》入魔后,用一把口径的左轮手枪将自己87岁的祖母杀害。而后,舆论开始指责暴力游戏对儿童的行为造成不良影响。 为此,《侠盗飞车》游戏的开发公司认为,一名8岁男童会在家中轻易获得手枪以及监护人允许男童玩这款儿童不宜的游戏才是问题的症结。但警方推断,该款游戏中所包含的鼓励暴力和制造血腥的元素,是促使这名男童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残忍举动的诱因。 令人瞠目的惨案发生后,男童的家人表示,男童和其祖母玛丽一起住在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斯洛特市附近的活动拖车中。案发当晚,拖车中只有男童和祖母两人。警方根据凶案现场和男童的口供推断,在案发前,男童正在玩一款着名的犯罪暴力动作游戏《侠盗飞车4》,而他的祖母玛丽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在玩 游戏片刻后,男童抓起一把口径的手枪扣动扳机。玛丽后脑勺中弹,当场毙命。 警长凯文说:“从受害者的亲戚和好友的描述来看,祖母玛丽和孙子平 时相处得十分融洽,两人都很关爱对方,甚至分享同一间卧室。谁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悲剧。”据该名男童称,他并没有蓄意枪杀祖母,是手枪走了火才射中祖母。男童的家人也坚称,这起枪击案实际上只是一次“意外”。 据警方了解,在制造枪杀案的数分钟前,这名8岁男童还在PS3上玩《侠盗飞车4》游戏。在这款游戏中,玩家的杀人行为会给予额外奖励。据此,警方判断,男童的暴力行为是受此游戏的影响。 20XX年8月26日,该名男童在父母的陪伴下出庭接受调查。不过,按照当地法律规定,对于没有达到10岁的儿童将免于刑事责任。因此,这名男童将不会受到指控。但这起案件的发生再次引起民众对暴力游戏危害性的关注。 各国的电影、游戏分级制度 发生在路易斯安那州的这起悲剧并非个案。在世界范围内,曾出现多起青少年因阅读色情暴力的书籍、观看色情暴力电影或者玩暴力游戏等诱发犯罪的案件。在巴西,一名13岁少年沉迷络暴力游戏,杀害全家后自杀;在中国,北川中学一名中学生因迷恋络暴力游戏而杀害同年级同学;在英国,一名14岁少年沉迷于电影、电视剧中的暴力镜头,模仿英国着名电视剧《加冕街》的情节,以铁锤杀害沉睡中的母亲,后带走在母亲身旁的弟弟,并放火焚烧母亲的尸体……相同或

我国现行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制度

我国现行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制度 一、我国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条款 1 刑法 在刑法当中对未成年人犯罪做出了明确规定,主要为: 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四十九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2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的司法解释中,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诉讼程序有较为严格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14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 对于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讯问和审判时,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 诉讼参与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第152条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刑事诉讼法高法解释》第36条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 (一)盲、聋、哑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 (二)开庭审理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 (三)可能被判处死刑的人。 另外,我国人民检察院和最高法院都对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的办理和审理做出了具体规定,即《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3 相关专门立法 除了上述刑事法规中的规定以外,我国还专门制定了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和保护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未成年人犯罪法》。 综上可知,我国虽然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在刑事立法和专门立法中都有所涉及,但其深度和广度都还有待加强,在实践当中的应用更是我国司法界面临的难题之一。 二、当前立法的不足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治理之立法,当然始于1979年刑法、刑事诉讼法的立法。但有关专门性立法,则在20余年之后的1999年。该年6月28日,我国颁布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其不仅规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方针、原则,而且具体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部门等预防犯罪主体的职责、义务和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为预防、治理未成年人的犯罪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保护。但是,相对于早在100多年前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