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资源学复习提纲(2012.12)

中药资源学复习提纲(2012.12)

第一章 绪 论
一、中药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一)中药资源的概念
1、资源:泛指可供利用的天然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
2.中药资源:是指用作药物和医疗保健用途的一切天然资源,包括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药资源。
生物药资源(包括药用植物、药用动物)
非生物药资源(矿物药)
能举例说明:
 常见的药用动物:全体、分泌物、病理产物、生理产物、排泄物等;
 常见的药用矿物:自然界天然矿石、以矿物为原料的加工品、动物或动物骨骼化石。
* 广义的中药资源:包括栽培和饲养的药用植物和动物,以及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个体和产生的活性有效物质。
(二)中药资源的特点
1、可再生性:具有自然更新和可人为扩大繁殖能力的特性。
2、地域性:“道地药材”就是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质量好、疗效高的药用种类,如川黄连、秦归、云木香、广藿香
3、动态性:包括宏观的种群更新、群落更新,也包括资源生物体内活性物质的动态变化

4、有限性和可解体性:蕴藏量是有限的。种群中的个体减少到一定数量时,某些药用种类的种质就有丧失的危险,从而导致某些再生性中药资源种类的解体。
5、有价性:有用性,价值的高低(①是自然资源本身价值,天然产生的价值;②是基于人类劳动投入此产品的价值)决定于其稀缺性和开发利用的条件(如地理条件等)
6、多样性和多用性:生物资源具有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等。许多中药资源具有多种用途,既可直接入药,又能从中提取制药的原料,有的还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对于一种资源生物来说,其不同部位,含有多种有用化学成分
7、国际性:有些药用种类分布广泛,遍及各国;不同国家对近似药材研究不同;每年国外进出口大量药材。
二、中药资源学的概念
中药资源学Resource Science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中药资源学: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学科。
* 中药资源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自然学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兼有管理学科性质的新兴边缘学科。
三、中药资源学的历史发展
1、中药资源学的萌芽时期
医药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人类的生活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食物
最初的生产活动——打猎
畜牧业出现: 伏羲氏(传说)
伏羲氏……划八卦……乃尝百
药,而 制九针,以极天枉焉
伏羲尝草制矾。
* 农耕生产的出现 传说:神农氏
神农乃教民播种五谷……尝百草之滋味……当此之时,一日而

遇七十毒。
* 最初的药物是动物
* 毒药——解药
* 草木治病的知识逐渐增加,形成较有系统的药物知识。药物——食物同源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本草学著作
载药365种,应周天之数,一天一药。
药分上中下三品。
* 上药:君药120种。养命无毒,久服之后,不伤人,延年益寿。如人参、大枣、杜仲。
* 中药:臣药120种。养性,无毒或有毒,使用要斟酌。黄芪、百合、黄连等
* 下药:佐药125种。有毒,除寒热、破积聚只能用于治病。乌头、巴豆等。
神农本草经中的药学理论:
* 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药物配合禁忌
* 药有阴阳配合,母子兄弟,根茎花实草石骨肉。入药部位,作用时间
* 有毒、无毒、阴干、曝干、采造时日,生熟土地所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 产地,采收时间,方法,真伪鉴别
2、中药资源学的形成时期
主要标志:李时珍《本草纲目》
中药资源学的建立,除基于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文化遗产(如本草学)外,很重要的是近年来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3、中药资源学的发展:
20世纪50~80年代,中国进行了三次全国性的大规模中药资源调查
* 先后出版了:《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新华本草纲要》、《中国民族药志》、《中华本草》,以及地方的中药志和药用植物资源等方面的书籍,在相关期刊上发表了大量有关中药资源方面的论文。
四、中药资源学的研究内容
*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 药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
* 药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
* 药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 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植物新资源
* 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评价与监控
药用植物亲缘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药理活性及传统疗效)间的相关性的一门多学科交叉和渗透的新兴边缘学科,由肖培根院士提出。
五、中药资源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植物学和动物学
植物学(botany)和动物学(zoology)是中药资源调查研究的基础知识。中药资源种类的鉴别和动植物群落的研究,都需要运用植物分类学、动物分类学以及生物群落的调查研究方法。
2.生理生态学
生态环境对药用生物的分布和生长发育都具有重要的限制作用,对药材的质量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药用生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体内活性成分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直接受生物生理活动的制约,调控其生理活动对中药材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生理学(physiology)和生态学(ecology)知识与技能,对中药

资源的调查研究和优质中药材生产都具有密切关系。
3.药用植物栽培学与药用动物饲养学
目前,大批中药资源种类的野生资源已经处于严重匮乏状况,只有通过人工种植或养殖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社会需求与资源匮乏之间尖锐的矛盾,才能够保护野生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药用植物栽培学(cultivation)和药用动物饲养学(thremmatology)是资源人工培育的重要学科。
4.天然药物化学与其他有关化学
中药材质量优劣的评定,虽有多种方法多个途径,但药用活性成分及其含量的分析测定是最为直接和重要的手段,需要多种化学知识和技能才能完成这项工作。此外,人工麝香和人工牛黄等资源的化学合成,均需要天然药物化学及其他相关化学的知识和技能。
5.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是中药资源质量评价的基础知识。中药材真、伪、优、劣的鉴定,都离不开中药鉴定学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中药学知识、植物地理学知识及现代生物技术等,与中药资源学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中药资源学的发展同样需要这些学科有关知识的支持。

* 查资料,说出你家乡所在地的药材种类和特有珍稀药材有哪些?


第二章 我国中药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第一节 我国中药资源的种类
一、中药与民族药和民间药
* 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所使用的药物。
* 民间药:Folk medicine
老百姓民间用药。(民间验方)
是指草药医生或民间用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或加工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一般是自种、自采、自制、自用,其应用地区局限,缺少比较系统的医药理论及统一的加工炮制规范。
* 民族药: Ethnic medicine
是指少数民族在本民族区域内使用的天然药物,有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以民族医药理论或民族用药经验为指导,多为自采、自用或采用巡回行医售药的经营方式。民族药主要有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壮药、苗药等。
狭义——是指少数民族用的药物。
广义——是指特定区域、环境、文化下的药物。
* 中药材:经过加工以后的药物称为中药材。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80%的民族均有自己的药物,1/3拥有民族医疗体系。
藏药:在广泛吸收、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的医药体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较为完整、较有影响的民族药之一。
《月王药诊》(公元720年)收载藏药780种,300多种是青藏高原的特产药物
《晶珠草本》(1840年)
收载藏药最多的

一部大典,涉猎广泛,有着浓郁的藏民族特色被誉为藏药的《本草纲目》
《藏药标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合作编著出版

二、中国中药资源的种类
中药资源包括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矿物药资源
中国进行过三次资源普查:
五十年代 《药材学》
七十年代 《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
八十年代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
* 药用植物资源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植物等植物类群
* 约95%的药用植物资源属于高等植物,其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而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等孢子植物仅占8.6%
* 种子植物是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
中国有药用种子植物10188种(含种以下等级)
* 中国种子植物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有许多特有种属
* 据统计,中国种子植物有196个特有属,其中,被子植物有190个(裸子植物仅6个),含药用资源的有60余属,如明党参属、羌活属、川木香属、知母属、地构叶属、通脱木属、杜仲属、枳属、喜树属、珙桐属、香果树属、独叶草属和太行花属等
*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个亚门,其中被子植物亚门的药用种数十分庞大,约占药用总种数的99%。裸子植物243种中有药用种类126种
* 中国现存被子植物药用有10064种。被子植物各科的药用种数相差很大,最多达778种,为菊科;最少仅含1种,如杜仲和百蕊草等。
* 含100种以上药用植物的有33科,有6个科为单子叶植物,即百合科、兰科、禾本科、莎草科、天南星科和姜科,有27个科为双子叶植物,即菊科、豆科、唇形科、毛茛科、蔷薇科、伞形科、玄参科、茜草科、大戟科、虎耳草科、罂粟科、杜鹃花科、蓼科、报春花科、小檗科、荨麻科、苦苣苔科、樟科、五加科、萝摩科、桔梗科、龙胆科、葡萄科、忍冬科、马鞭草科和芸香科
菊科Compositae
* 中国被子植物第一大科,含药用植物778种(包括724种,7亚种、44变种、3变型),药用的属数和种数分别占我国菊科植物的68%和33%
* 亚种? 变种? 变型?
膜缘柴胡
Bupleurum falcatum Linn. ssp. marginatum (Wall.) Clarke
茵陈蒿 Artemisia capillaries Thunb. var. acaulis Pamp.
怀庆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n.) Libosch. f. hueichingensis (Chaot et Schih) Hsiao
豆科、毛茛科、唇形科 、蔷薇科、伞形科、蓼科、五加科 、百合科、兰科
典型特征:
常见药用植物资源:
特征性活性成分:

第二节 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和区划
影响中药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温度、光照、水分,三者又受到经纬度、地貌、土质的制约。
气候带和我

国地形环境有关:
* S→N,五大气候带
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
* E→W,西高东低三阶梯地形。
三阶梯地形
植物地理分布的形成:
纬度地带性: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合称水平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植物也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 “三向地带性”学说
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结合起来,影响并决定一个地区植被种类和分布的基本特点的学说。
* 三大区域分布特征:
东部季风区域以纬向分布最明显;
西北干旱区域以经向分布最明显;
青藏高寒区域以垂直分布最明显。
四、中国中药资源区划
* 中药资源区划的概念
* 中药区划的意义
* 中药资源区划的原则
* 中国中药资源区划的分区
中药资源区划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 delimitation
是在中药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规律及其开发利用前景,及中药生产的地域特点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将国土和行政区划结合起来对中药资源进行多个区域的划分,因地制宜的指导中药生产和发展。

中国中药资源的总体特征
1. 三大阶梯地势的明显差异使生物地理性分布明显(大气候)“一方风土养一方人,一方土地出一方药” “诸药所生,皆有境界”
2. 气候带和水分差异使中国中药资源的地域性突出(小气候)“草木昆虫各有相宜产地,气味功力自然异常”“道地性”
3. 民族的多样性使我国拥有丰富的民族药:云南有3781种民族药,藏药也有约3000种
中药资源区划的意义
1. 地理性特点——了解不同地理条件下的种类和数量及分布---摸清家底,合理布局
2. 地域性特点——探求药材的最佳生长地,开发“道地药材”---指导生产
3. 民族药——开发和保护民族药资源---新药资源开发和创新

> 中药区划的对象是不同等级的地域单元系统,具有空间的不可分割性;
> 中药区划是按照国家的行政划分在不同行政区域内进行,具有人为性
中药资源区划的原则
1. 保证中药生产条件的相对一致性:主要考虑生态因素
槐米为温带代表药材;东北人参引种到云南;甘草,蚂蟥,锁阳分布于半干旱地区
2. 坚持中药生产特点的相对一致性:主要考虑经济因素
划分的区域内一级区的主要代表药材种类和数量占全国的75%以上,
二级区50%以上(道地药材产区包含在内)
3. 保证中药生产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的相对一致性:
野生资源开发,保护?家养家种药材开发?西北和东南不


4. 中药区划与农业区划协调: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
5. 不同等级的中药区划相衔接:国家、升级、地区
6. 保证一定的行政区划单元的完整性:便于管理
中国中药资源的区划分区
* 根据自然区划并结合中药区划,可将我国的中药资源划分为: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西南区、华南区、内蒙古区、西北区、青藏区以及海洋区九个中药资源分布区。
根据中国中药资源区划,我国的中药资源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区?任选一个区,说明其包括哪几个二级区,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