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4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重庆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4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重庆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4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重庆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4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临床路径合集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的标准住院流程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的均按此执行。 一、诊断依据。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型)。 二、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点等);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4)胸片、心电图、腹部及妇科B超;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C肽释放试验(病情允许时); (6)并发症相关检查(新诊断糖尿病和病程超过5年定期复诊者):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AA、IA-2等),行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2)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 三、选择用药。 1.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及剂量调整: (1)餐前短效(或速效)和睡前中效(长效或长效类似物)胰岛素方案; (2)三餐前短效和早晚餐前中效胰岛素方案; (3)预混胰岛素注射方案; (4)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 2.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8岁以下不宜使用)。 3.对症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0天 五、出院标准。 1.治疗方案确定,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趋于稳定。 2.患者得到基本技能培训并学会自我血糖监测。 3.完成相关并发病的检查。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六、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急性并发症(低血糖昏迷、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则按相应路

临床路径实施计划4篇

临床路径实施计划4篇 (2684字)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临床路径定义与内容 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种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它主要是针对icd码对应的病种或某种手术使用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对病人的诊断,包括多种检查、治疗及护理要依据预先指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表顺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预算的费用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 临床路径的内容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

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四、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26个学科临床路径目录(1010个)

26个学科分册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1 《临床路径释义》主编工作会议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 1病种的学科分类按国家卫计委1010个病种目录中的出现顺序整理。 ▲标注的病种都是2016年发布的对已有病种的修订版。

目录 1.心血管病分册(共计25个,其中2016年发布10个) (4) 2.呼吸病分册(共计26个,其中2016年发布9个) (5) 3.消化病分册(共计51个,其中2016年发布27个) (6) 4.血液病分册(共计42个,其中2016年发布34个) (7) 5.肾脏病分册(共计31个,其中2016年发布21个) (8) 6.内分泌病与代谢病分册(共计23个,其中2016年发布12个) (9) 7.风湿病与自体免疫病分册(共计19个,其中2016年发布19个) (10) 8.感染性疾病分册(共计23个,其中2016年发布17个) (11) 9.神经内科分册(共计40个,其中2016年发布20个) (12) 10.普通外科分册(共计86个,其中2016年发布39个) (13) 11.神经外科分册(共计35个,其中2016年发布12个) (15) 12.胸外科分册(共计35个,其中2016年发布15个) (16) 13.心血管外科分册(共计20个,其中2016年发布5个) (17) 14.泌尿外科分册(共计54个,其中2016年发布37个) (18) 15.骨外科分册(共计109个,其中2016年发布72个) (19) 16.妇产科分册(共计63个,其中2016年发布48个) (21) 17.小儿内科分册(共计48个,其中2016年发布18个) (22) 18.小儿外科分册(共计54个,其中2016年发布33个) (23) 19.眼科分册(共计51个,其中2016年发布34个) (24)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文本本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 科室: 年份: 西充县人民医院

西充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制度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和相关专业的人员针对某个诊断或某种手术指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各临床科室、相关科室应当参照本制度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三、成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管理指导评价小组(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和“指导评价小组”),工作开展在医院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由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以下简称“科室实施小组”)具体实施,院长任管理委员会主任,科室主任为科室实施小组第一责任人。 四、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全院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织对相关临床与医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对院内各部门统一协调、督导并定期

检查各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 五、管理委员会应定期(每季度)组织召开由院领导主持,医疗、护理、质控主管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定期组织召开医疗、护理、医技、药房等部门的协调会;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及相关委员会,对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路径实施科室。 六、科室实施小组应定期(至少每季度一次)召开临床路径总结评估会议,根据本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对试点疾病的监测指标(如入组率、完成率、住院天数、费用等)进行分析评估,并上报医务科。总结影响试点疾病质量监控的问题,对管理委员会的反馈意见及时落实,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七、临床路径文本的制定应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和文本,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严格按照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要求,对于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 八、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在患者入院时向其详细介绍临床路径的目的、意义、以及相应的诊疗项目等,并将患者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九、经治医师应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以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十、诊治过程中出现变异的,应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医嘱及病程记录中,护理应将变异记录在临床路径护理篇中,并对变异情况

风心病临床路径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ICD-10︰I05)行二尖瓣人工机 械瓣置换术(ICD-9-CM-3︰35.2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出版社),《外科学》(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 社) 1.病史:风湿热病史。 2.有明显症状体征:呼吸困难、咯血、不能平卧、尿少、水肿,典型心脏 杂音。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年龄 大于50岁)。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外科学》(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社), 1.有症状的二尖瓣中度及以上狭窄患者。 2.心功能II级(NYHA)及以上,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 3.合并有血栓或心房纤颤等合并症的二尖瓣病变患者。 4.目前无明显风湿活动的二尖瓣病变患者。

5.无其他严重内科疾病。 6.患者选择置换二尖瓣人工机械瓣。 (四)标准住院日≤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05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二尖瓣病变选择换人工机械瓣的患者。 4.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二尖瓣病变。 5.有明确守住指征,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7天。 1.必须完成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术前感染疾病筛查、风湿活动筛查、血型+术前配血; (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肺部病史者)、冠状动脉造影(年龄≥50岁); (2)有其他专业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卫生部临床路径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E10.2- E1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糖尿病宣传教育和管理。 2.饮食疗法。 3.运动疗法。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 5.体重、尿酮体监测及并发症检测。 6.胰岛素强化治疗及联合口服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10.2- E10.9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口腔科临床路径.doc

口腔科疾病临床路径 舌癌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舌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舌癌(ICD-10:C01-C02) 行舌癌扩大切除术或舌癌扩大切除术+颈淋巴清扫术 1.舌癌扩大切除术(ICD-9-CM-3:25.3/25.4) 2.颈淋巴清扫术(ICD-9-CM-3:4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局部常有慢性刺激因素(如锐利牙尖或残根);也可有白斑等癌前病损;或无明显诱发因素,病变发展较快。 2.体征:舌体局部溃疡或浸润块,也可外突呈菜花状,常有明显自发痛或触痛。 3.实验室检查:活组织检查病理明确为癌瘤。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选择舌癌扩大切除术或舌癌扩大切除术+颈淋巴清扫术,其适应证为:

1.在肿瘤边界外1.5-2cm正常组织内扩大切除肿瘤; 2.根据不同情况,颈部淋巴结可予以观察,或行选择性或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3.病理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建议行术后放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01-C02舌癌疾病编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TNM分类:原发灶T1或T2,淋巴结N0或N1,远处转移M0。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 1.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型; (2)凝血功能; (3)肝肾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胸片、心电图。 2.根据病情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 (2)必要时行曲面断层、CT、MRI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

卫生部诊疗技术指南临床路径2019版295页word

第一篇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罗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培养、血气分析、胸部CT、D-二聚体、血氧饱和度、B超、有创性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入院后尽快(4-8小时内)给予抗菌药物。 2.药物选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初始治疗2-3天后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抗菌药物。 4.对症支持治疗:退热、止咳化痰、吸氧。 (八)出院标准。 1.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超过72小时。 2.影像学提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病情较重,符合重症肺炎标准,转入相应路径。 3.常规治疗无效或加重,转入相应路径。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J44.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2.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常规用药者。 3.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或痰的性状发生改变,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最新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指导各科室更好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依据此制度执行。 第二章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 第三条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任正、副主任及各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相关职能科室主任及专家委员会成员任成员。 第四条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第五条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医务部、护理部、财务部)主任任成员。指导评价小组日常工作由医务部负责。 第六条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二)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三)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七条各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护理长任副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财务部等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第八条各科室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科秘书担任。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二)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三)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四)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第三章临床路径的选择与制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 (2009版)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ICD-10:I25.1) 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ICD-9-CM-3:36.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可有心绞痛发作史。 2.临床表现:可有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饱餐时心前区憋闷、不适,心律失常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和心电图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ICD-9-CM-3:36.1)。 (四)标准住院日11-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5.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疾病编码。

2.已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明确。 3.有手术适应证,无禁忌证。 4.年龄≤70岁。 5.心功能≤ = 3 \* ROMAN III级或EF≥45%。 6.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血生化全项(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气分析; (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3)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心肌酶、血肌钙蛋白、胸部CT,肺功能检查、颈动脉血管超声、取材血管超声、腹部超声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临床路径

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ICD-10︰I35.100)行主动脉瓣瓣膜置换术(ICD-9-CM-3︰35.2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病史:风湿热病史。 2.有明显症状体征:心绞痛,晕厥,活动后乏力,呼吸 困难,胸闷,典型心脏杂音。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冠 状动脉造影(年龄大于50岁)。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 1.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 2.无其他严重科疾病;

3.患者选择主动脉瓣人工瓣膜置换术 (四)标准住院日≤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35.100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编码。 2.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3.心功能≤III级或左室EF值≥45% 4.左室舒末径≤70毫米 5.患者选择主动脉瓣膜置换 6.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评估)不超过6天。 1.必须完成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术前感染疾病筛查、风湿活动筛查、血型+术前配血;(2)胸片或胸部CT、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肺部病史者)、冠状动脉造影(年龄≥50岁); (2)有其他专业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汇总材料

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汇总 编辑:陈惠忠发布科室:科教科发布时间:11-11-01 摘要: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汇总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 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胆总管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肾结石、股骨干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凹陷性颅骨骨折、高血压脑出血等县医院外科10个常见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乳腺良性肿瘤等普通外科2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乳腺良性肿瘤、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癌、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管结石(无胆管炎或胆囊炎)、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原发性肝细胞癌、肝门胆管癌、细菌性肝脓肿、胃癌、脾破裂、胰腺癌、胰腺假性囊肿、肠梗阻、小肠间质瘤、克罗恩病、肠外瘘、肛裂、肛周脓肿等普通外科21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大血管外科8个临床路径的通知 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人工机械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病变人工生物瓣置换术、升主动脉瘤、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心脏大血管外科8个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血液内科专业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血友病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血液内科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角膜裂伤、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等眼科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冠脉造影临床路径表

冠脉造影术临床路径表 病人姓名:性别:护理诊断: 年龄:住院号:一、疼痛、焦虑入院日:诊断:二、组织灌流改变手术日:主管医生:三、保护能力改变主管护士:四、高危险性感染

目的: (1)发现高危冠心病的病人 (2)确定病人所需要的药物、PTCA或搭桥手术治疗的详细方案。 适应症: A.无症状的患者 1.非侵入性检查发现高危冠心病的根据,如左主干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左室功能受损 2.患者的职业对其他人的安全有影响,如飞行员、汽车司机、消防队员、警察、运动员等 3.可疑冠心病患者复苏成功后 B.有症状的患者 1.药物、PTCA、溶栓或搭桥手术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 2.不稳定型心绞痛 3.变异型心绞痛 4.心绞痛合并下列情况者: a.非侵入性检查发现高危冠心病的根据 b.同时有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史和心电图的ST-T改变 c.不能耐受药物治疗

d.基于职业和生活习惯的考虑 e.反复不明原因的肺水肿 5.有心绞痛或非侵入性检查发现心肌缺血证据的患者在施行血管手术前 6.心肺复苏成功,但没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C.不典型胸痛 1.心电图和核素负荷试验提示高危冠脉病变 2.怀疑冠脉痉挛 3.伴有左心功能不全的症状或征象 D.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 1.休息或轻微活动后出现心绞痛 2.左心功能不全,特别是伴有反复心肌缺血或明显的室性心律失常 3.非侵入性检查发现心肌缺血证据 4.非Q波心肌梗死 E.瓣膜疾病 1.欲施行瓣膜手术,胸部不适,心电图提示冠心病 2.>35岁的男性患者,绝经后的女性患者欲施行瓣膜手术 F.先天性心脏病 1.有冠心病症状或征象的患者 2.怀疑冠脉畸型 3.>40岁的男性患者,绝经后的女性患者欲施行根治手术 G.其他情况 1.主动脉病 2.无明显原因的、收缩功能正常的左心衰竭 3.>35岁的男子或绝经后的女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伴心绞痛,药物治疗无效欲施行手术 附中医药治疗 一、辨证论治 1、气虚痰瘀证:症见胸部憋闷、胀痛或刺痛,活动后加重,倦怠乏力,气短,体丰、面色黄或白,少华,舌质淡暗,或边有齿印,苔腻,脉弦滑。 治法:益气除痰,活血通脉 方药:邓老冠心方(温胆汤加党参、五爪龙、降香、失笑散) 2、气阴两虚,痰瘀痹阻证:症见胸闷痛,口干、乏力,气短,面色白两颧红,舌质暗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滑。 治法:益气养阴,除痰化瘀 方药:生脉散合温胆汤加味。 3、气虚血瘀证:症见胸痛为主,刺痛明显,或夜间加重,口干不欲饮,倦怠乏力,面色晦暗,舌暗,舌下脉络怒张,脉细涩无力。 治法:益气活血,通脉止痛 方药: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失笑散化裁。 4、阳虚痰阻证:症见胸膺闷痛,遇冷加重,畏寒,面色白,四肢欠温,舌淡胖,苔浊腻,

卫生部临床路径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

附件1 国家首批确定的农村贫困人口九种大病临床路径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 (2017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CD-10:C91.0)的标危、中危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张之南、沈悌主编著,科学出版社)。 1.体检:可有发热、皮肤粘膜苍白、皮肤出血点及瘀斑、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 2.血细胞计数及分类。 3.骨髓检查:形态学(包括组化检查)。 4.免疫分型。 5.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FISH(必要时)。 6.病相关基因,即MLL 基因重排、BCR/ABL 和E2A/PBX1。

(三)危险度分组标准。 1.标危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1)年龄≥1 岁且<10 岁; (2)WBC<50×109/L; (3)泼尼松反应良好(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 (4)非T-ALL; (5)非成熟B-ALL; (6)无t(9;22)或BCR/ABL 融合基因;无t(4;11)或MLL/AF4 融合基因;无t(1;19)或E2A/PBX1 融合基因; (7)治疗第15 天骨髓呈M1(原幼淋细胞<5%)或(原幼淋细胞 5%-25%),第 33 天骨髓完全缓解。 2.中危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4 个条件: (1)无t(9;22)或BCR/ABL 融合基因; (2)泼尼松反应良好(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 (3)标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 天骨髓呈M3(原幼淋细胞>25%)或中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 天骨髓呈M1/M2; (4)如有条件进行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则第33 天MRD<10-2。 同时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5)WBC≥50×109/L; —4 —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一、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缺血性心脏病(ICD-10:I25.0-I25.9)。不包括:心血管病NOS(I51.6), 先天性冠状(动脉)动脉瘤(Q24.5)。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及ACC/AHA与ESC相关指南。 1.临床发作特点: 稳定性心绞痛:表现为胸痛及运动耐量下降。 A部位:常位于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眼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左手指侧,以及其他部位,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B性质: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诉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C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

过10分钟。D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发作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有关,休息即可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在2-5分钟内迅速缓解。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时,疼痛发作的诱因,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一般在较长时间内(>3个月)大致不变。 陈旧性心肌梗死:过去有心电图或其他特殊检查诊断的心肌梗死,但近期没有症状。 2.心电图表现:静息心电图通常正常,当胸痛伴ST-T波改变符合心肌缺血时,有助于心绞痛诊断。极量或亚极量运动试验(平板或踏车)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可进行危险分层。 3.心肌损伤标记物/辅助检查:心肌损伤标记物不升高。 4.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静脉推注或滴注药物行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主要表现为病变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心室壁节段活动异常(超声心动图)或缺血区心肌放射性核素摄取减低。 5.CT和磁共振显像CT造影,尤其应用64排或以上CT时,能较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近段的解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阴性预测价值较高,但对狭窄病变及程度的判断仍有一定的限度,是否作为冠心病的筛选工具尚未定论。磁共振显像在冠状动脉病变检出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口腔科临床路径知识

舌癌临床路径 一、舌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舌癌(ICD-10:C01-C02) 行舌癌扩大切除术或舌癌扩大切除术+颈淋巴清扫术 1.舌癌扩大切除术(ICD-9-CM-3:25.3/25.4) 2.颈淋巴清扫术(ICD-9-CM-3:4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局部常有慢性刺激因素(如锐利牙尖或残根);也可有白斑等癌前病损;或无明显诱发因素,病变发展较快。 2.体征:舌体局部溃疡或浸润块,也可外突呈菜花状,常有明显自发痛或触痛。 3.实验室检查:活组织检查病理明确为癌瘤。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选择舌癌扩大切除术或舌癌扩大切除术+颈淋巴清扫术,其适应证为: 1.在肿瘤边界外1.5-2cm正常组织内扩大切除肿瘤; 2.根据不同情况,颈部淋巴结可予以观察,或行选择性或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3.病理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建议行术后放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01-C02舌癌疾病编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TNM分类:原发灶T1或T2,淋巴结N0或N1,远处转移M0。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 1.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型; (2)凝血功能; (3)肝肾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胸片、心电图。 2.根据病情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 (2)必要时行曲面断层、CT、MRI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青霉素类或其他类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ICD-10:I25.1)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ICD-9-CM-3:36.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可有心绞痛发作史。 2.临床表现:可有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饱餐时心前区憋闷、不适,心律失常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和心电图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ICD-9-CM-3:36.1)。 (四)标准住院日11-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5.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疾病编码。

2.已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明确。 3.有手术适应证,无禁忌证。 4.年龄≤70岁。 5.心功能≤III级或EF≥45%。 6.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血生化全项(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气分析; (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3)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心肌酶、血肌钙蛋白、胸部CT,肺功能检查、颈动脉血管超声、取材血管超声、腹部超声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临床路径实施的相关制度

临床路径实施的相关制度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一、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须遵守本制度。 三、各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设立组织,加强领导。在院长、业务副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质控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隶属于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质量控制,评估改进 (一)、进入病历路径的选择要求:

1、诊断明确; 2、无其它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症; 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 (二)实施过程控制和变异分析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一周内再住院率、非计划再次手术率。 3、住院日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4、费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每床日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耗材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 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 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6、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路径 (2019 版)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而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北京版RC022-ICD-9 :36.1 )。 (二)手术指征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2018 ESC/EACTS心肌血运重建指南》(欧洲心脏病学会,联合欧洲心胸外科协会编著,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8 年);《2011 ACCF/AHA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指南》(美国心脏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学会(AHA)临床指南特别工作组编著,J Am Coll Cardio 、Circulation ,2011 年)。 1. 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 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病变程度达到以下水平 ( 1 )左主干病变狭窄程度超过50%。 (2)前降支近端病变狭窄程度超过50%。 (3)2 支或 3 支病变且狭窄程度均超过50%。 (4)冠脉存在显著狭窄,且在最佳药物治疗下仍然存在难以缓解的心绞痛。 (三)标准住院日11?18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ICD-9-CM- 3 :36.1 )。 (五)术前准备1?3天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 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大便常规+隐血试验和头颅CT,尿常规,血生化全项(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血肌钙蛋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血气分析等。 (2)X 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3)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2.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主动脉CT、胸部CT、肺功能检查、颈动脉血管超声、取材血管超声、腹部超声等。 (六)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 医发〔2004〕285 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1.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 术中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使用体外循环辅助。 3. 手术植入物:胸骨固定钢丝。

矮小症临床路径

矮小症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矮小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矮小症(旧称侏儒症)(ICD-10︰E34.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王卫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8年,46:428-430)、《Pediatric Endocinology》(Mark A.Sperling主编,Saunders Elsevier出版社,2007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小儿内分泌学》(颜纯、王慕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身高处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生长曲线第3百分位数以下,或低于两个标准差者(身高标准参照2005年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研究制定的中国2-18岁儿童身高、体重标准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儿科学》(王卫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8年,46:428-430)、

《Pediatric Endocinology》(Mark A.Sperling主编,Saunders Elsevier出版社,2007年)等。 1.孤立性生长激素缺乏症药物治疗:生长激素替代治疗。 2.甲状腺素功能减低症:甲状腺素替代疗法。 3.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一般骨龄12岁前生长激素替代治疗,12岁后联合或单独雌、孕激素治疗。 4.联合垂体激素缺乏症:相应缺乏激素替代治疗。 5.其他:对因、对症治疗。 6.辅助治疗:运动、营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34.3矮小症(旧称侏儒症)疾病编码。 2.没有明确的矮小病因。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矮小症诊断标准,并经内分泌专科或儿内科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检查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