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物联网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物联网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物联网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按照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与物品(Thing to Thing,T2T),人与物

品(Human to Thing,H2T),人与人(Human to Human,H2H)之间的互连。

2.ITU互联报告中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

等信息传感设备

3.与互联网相对,物联网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物联网集合了各种感知技术。物联网上

部署了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照一定的频率周期性地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2、物联网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和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3、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

施智能控制。

4.物联网的三个技术特征:一是全面感知(条形码、射频识别、摄像头、传感器,信息的

采集和获取),即具备各种前端传感器,广泛收集数据。二是互联互通(解决的是信息传输的问题),完成可靠传输,即通过卫星、蓝牙、WiFi等实现数据传输和交换。三是智慧运行(解决物联网的计算、处理和决策问题),完成数据处理,具备数据分析、决策、执行、互动等功能。

5.为全球每个物品提供一个电子标签,结合了物品编码、RFID和互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

是物联网的雏形。

6.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不再仅指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物联网,而是利用嵌入到

各种物品中的短距离移动收发器,把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延伸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

7.无线射频(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由阅读器

(Reader)与电子标签(TAG)及应用软件系统三部分组成。工作原理是阅读器发射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电子标签,用以驱动电子标签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阅读器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8.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是一种分布式传感网络,它的末梢是可

以感知和检查外部世界的传感器

9."泛在网"即广泛存在的网络,它以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基本特征,以实现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顺畅地通信为目标。

10.人与物品H2T是指人利用通用装置与物品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物品连接更加的简化,

而人与人H2H是指人之间不依赖于PC而进行的互连。

第二章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1.物联网的四层结构

2.感知识别层是解决对客观世界的数据获取的问题,目的是形成对客观世界的全面感知和识别,核心是要解决智能化、低能耗、低成本和小型化的问题。物联网感知识别层解决的就是人类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数据获取问题。感知一般包括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采集外部物理世界的数据;】和数据短距离传输两部分【通过蓝牙、红外、ZigBee等短距离有线或无线传输技术协同工作或者传递数据到网关设备。】感知识别层关键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

3.条形码或称条码(barcode)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二维条码/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

4.网络传输层位于感知识别层和应用支撑层中间,负责两层之间的数据传输。建立在现有的移动通讯网和互联网基础上。解决的是感知层所获得的数据在一定范围内,尤其是远距离传输的问题。网络传输层主要应用的技术为无线网络技术。短距离无线传输:ZigBee

WiFi(Wlan)。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Bluetooth(蓝牙)

5.通信网络按地理范围从小到大分为体域网、个域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6.应用支撑层主要提供对网络获取数据的智能处理和服务支撑平台,应用支撑层一般包括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的逻辑根据设备和应用的不同而不同,其产生的高质量以及融合的数据回送给数据分析模块作进一步的数据挖掘处理。】和数据分析【把数据和物理环境、设备和应用关联起来,根据当前数据和历史数据,评估和预测系统当前的状态及风险因素两部分】。

7.云计算是物联网应用发展的基石。其原因有两个:云计算具有超强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物联网无处不在的数据采集,需要大范围的支撑平台以满足其规模需求。

8.应用接口层的功能是根据物联网的业务需求,采用建模、企业体系结构、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等设计方法,开展物联网业务体系结构、应用体系结构、IT体系结构、数据体系结构、技术参考模型、业务操作视图设计等。

9.挑战:传感器的灵敏度、准确性、稳定性、低能耗及成本问题成为物联网发展的瓶颈。网络传输层解决能源的消耗,使能耗降低;有效整合传输层。应用支撑层用于解决服务问题,主要解决不同软件的统一和互操作问题。

第三章感知识别层

1.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被认为是生物体“五官”的工程模拟物,是自动检测和自动转换技术的总称。一般的,可以*****定义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特定的被测信号,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记录、显示和控制等要求。我国国家标准对传感器的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

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转换元件【输入转换成电路参数】,转换电路【转换成电量输出】三部分组成

…..传感器是获取自然和生产领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

3.传感器技术大体可分三代:结构型传感器,固体型传感器,智能型传感器

4.分类方法:按被测量分类,按物理工作原理分类,按构成原理分类,按能量转换方式分类【能量控制型传感器(亦称有源传感器);能量转换型传感器(亦称无源传感器)】

5.传感器按构成原理可分为结构型:【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构成的】根据传感器的结构变化来实现信号的传感和物性型【利用物质定律构成的】根据传感器敏感元件材料本身物理特性的变化来实现信号的转换。

6.传感器的特性主要是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这一关系就称为静态特性,指标有:线性度、重复性、迟滞、精度、灵敏度、阈值与分辨力以及漂移等。 ;当输入量随时间变化时,这一关系就称为动态特性。传感器的动态性能指标有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两种。

7.****自动识别技术(Auto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AIDC)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信息或数据采集技术。,对字符、影像、条码、声音、信号等记录数据的载体进行机器自动识别,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完成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工作

8.完整的自动识别计算机管理系统包括自动识别系统、应用程序接口或者中间件和应用系统软件。

9.*****自动识别系统根据识别对象的特征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数据采集技术和特征提取技术。特征提取技术则根据被识别物体的本身的行为特征(包括静态的、动态的和属性的特征)来完成数据的自动采集。数据采集技术的基本特征是需要被识别物体具有特定的识别特征载体。

10. 生物识别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利用人类自身生理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认定的一种技术. 生物识别工作大多进行了这样四个步骤:原始数据获取、抽取特征、比较和匹配。生物识别技术的分类: 分为物理特征和行为特点两类.

11.基于物理特征:虹膜识别接术是利用虹膜终身不变性和差异性的特点来识别身份的.: 指

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取像设备读取指纹图视网膜识别.。人脸识别。味纹识别。人耳识别。基因识别。手形识别速度最快的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掌纹识别具有稳定性和唯一性。优缺点。。

12. 基于行为特征的识别技术。步态识别主要提取的特征是人体每个关节的运动。击键识别。这是基于人击键时的特性,签名识别

13. 兼具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声纹识别

14. 生物识别技术是一种十分方便与安全的识别技术

15. 生物识别的特点:广泛性: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这种特征。唯一性:每个人拥有的特征应该各不相同。稳定性:所选择的特征应该不随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可采集性:所选择的特征应该便于测量。

16.生物识别系统包括“生物特征采集子系统”、“数据预处理子系统”、“生物特征匹配子系统”和“生物特征数据库子系统”,以及系统识别的对象——人。

17.磁条卡(magnetic card)是以液体磁性材料或磁条为信息载体。磁卡的一面印刷有说明提示性信息,如插卡方向;另一面则有磁层或磁条,具有2-3个磁道以记录有关信息数据。缺点信息容量少。安全性较差

18.带有存储器的IC卡又称为记忆卡或存储卡,带有微处理器的IC卡又称为智能卡或智慧卡。IC卡是继磁卡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型信息工具。IC卡是指集成电路卡。

19.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最简单的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组成..典型的RFID系统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两部分。其中,硬件部分由电子标签【也称应答器。。由标签芯片和标签天线构成】,是RFID系统真正的数据载体和阅读器组成,软件部分由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组成。

20.RFID特点1、RFID技术最大的优点在于非接触。2、RFID磁条可以以任意形式附带在包装中,不需要象条形码那样占用固定空间;3、RFID不需要人工去识别标签,读卡器每250ms 就可以从射频标签中读出位置和商品相关数据;4、RFID还具有识别速度快、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抗恶劣环境、保密性强、可同时识别多个识别对象等突出特点。5、标签成本相对较高,而且一般不能随意扔掉。制约射频识别系统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不兼容的标准

21*****.RFID原理: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射频识别技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

22.RFID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产业化关键技术和应用关键技术

23.条形码技术的优点。。。。一维条码:主要用于对物品的标识。。。二维条码:用于对物品的描述

24.条形码原理:由于不同颜色的物体,其反射的可见光的波长不同,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波长的可见光,黑色物体则吸收各种波长的可见光,白条、黑条的宽度不同,相应的电信号持续时间长短也不同。

****感知层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微电机系统.条形码技术.自动识别技术

****按照我国传感器分类体系表,传感器分为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及生物量传感器三个大类,下含11个小类。

第四章网络传输层

1.、网络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把感知识别层感知到的数据接入互联网,供上层服务使用。物联网网络传输层主要关注各种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及其主要网络协议。

2.WPAN的IEEE标准是由802.15工作组制定的,IEEE802.15工作组主要研究WPAN网络的物理层(PHY)和介质访问控制层(MAC)的标准化工作,其目标是为在个人区域网互相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提供通信标准。用于无线个人区域网通信的技术很多,其中ZigBee、蓝牙、UWB等满足低功耗、低成本、低速率的无线通信技术成为了物联网的重要通信技术。

3. ZigBee、通信距离在10-80m..特点是近距离、低复杂度、自组织、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主要适合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IEEE802.15.4是IEEE确定低速无线个人局域网的标准,这个标准定义了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层;媒体访问控制(MAC),又称作介质访问控制,属于数据链路层。ZigBee联盟则对网络层协议和应用层进行了标准化。物理层..媒体接入控制层..网络层..应用层

****4.ZigBee协议体系1、IEEE802.15.4标准定义的物理层、MAC层;2、ZigBee联盟定义的网络层和应用层;

5.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单位是比特

6.****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层)定义何时节点应该如何来使用物理层的信道资源,如何分配使用信道资源以及什么时候释放资源等、、、…MAC层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个人区域网的建立和分离、为个人区域网协调器发出网络标识信号、同步时序信号、保证设备的安全、为信道访问提供CSMA/CA机制和保证两个对等的MAC实体之间的可靠连接等。

7.网络层位于介质访问控制层与应用层之间,主要负责新建网络、加入网络、退出网络和网络报文的路由传输等功能,通过正确操作MAC层提供的功能来向应用层提供合适的服务接口。为了实现与应用层的通信,网络层定义了两个服务实体:数据服务实体(NLDE)和管理服务实体(NLME)

8.网络层设备:ZigBee网络中的无线设备主要分为两种:****全功能设备【需要功能较强的MCU,在网络结构中可以充当协调器和网络路由器,当然也可以充当终端节点】。和****精简功能设备.【用作通信终端(Reduced-Function Device,RFD)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它的网络协调器,而本身不具备数据转发、路由发现和路由维护等功能,它传输的数据量较少,对传输资源和通信资源占用不多,需要的存储容量也小,因而成本比较低】。。其中全功能设备之间及全功能设备和精简功能设备之间可以互相通信,精简功能设备RFD只能与全功能设备通信,而不能与其他精简功能设备通信。

9.ZigBee网络层拓扑有星型网、网状网和混合网三种结构。PAN协调点必须是全功能设备,它负责发起建立和管理整个网络,其它的终端节点一般为精简功能设备

10.网状网。。由若干个全功能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的Mesh网(无线网格网络),也称为对等网…混合网是Mesh网(对等网)和星型网混合而成的网络,可以通过全功能设备扩展而成。。覆盖范围较大

11.应用层向终端用户提供接口,ZigBee协议栈在应用层主要包含三个组件:第一个组件是

ZigBee协议对象,负责定义每个设备的功能和角色;第二个组件是应用对象,每个应用对象对应了一个不同的应用层服务;第三个组件是应用支持子层,它通过把底层的服务和控制接口提供给整个应用层,把应用层以下的部分和应用层连接起来,是应用层的基本组件。

12.zigbee网络的特点:ZigBee 网络具有低速率、低功耗、低价格..短时延..近距离…高可靠

性…大容量的等特点,其无线设备工作在公共频道,在2.4GHz时传输速率为250kbps,在915Mbps时传输速率为40kpbs,ZigBee 的传输距离为10~75m。

13.蓝牙其标准是IEEE 802.15.1,数据率为720kb/s,通信范围在10m左右。蓝牙协议栈的

体系结构可以分为底层协议、中间协议和高端应用协议三部分

14.蓝牙原理:蓝牙设备依靠专用的蓝牙芯片使设备在短距离范围内发送无线信号来寻找另

外一个蓝牙设备,一旦找到,互相之间便开始通信,交换数据。。。蓝牙技术的实质内容是为固定设备或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环境建立通用的无线电空中接口,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一步结合起来,使各种设备在无线连接的情况下可以近距离的互相通信,实现数据共享。Bluetooth 技术在2.4 GHz 波段运行

15.使用802.11系列协议的局域网又称为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它是一种短距

离无线传输技术

16.Wi-Fi还具有以下特点。1)更宽的带宽2)更强的射频信号3)Wi-Fi功耗更低4)改进

的安全性

*****无线传输层关键技术::zigbee。Wifi。wimp。bluetooth。应用支撑层。嵌入式技术。云计算。中间件技术

****蓝牙4.0是2012年最新蓝牙版本,是3.0的升级版本;较3.0版本更省电、成本低、3毫秒低延迟、超长有效连接距离、AES-128加密等;通常用在蓝牙耳机、蓝牙音箱等设备上。

*****超宽带UWB(Ultra Wide Band)技术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纳秒至微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通过在较宽的频谱上传送极低功率的信号,UBW能在10m左右的范围内实现数百Mb/s至数Gb/s的数据传输速率UWB具有抗干扰性能强、传输速率高、带宽极宽、消耗电能小、发送功率小等诸多优势,主要应用于室内通信、高速无线LAN、家庭网络、安全检测、位置测定、雷达等领域。

****传感器网络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Sensor Node)、汇聚节点(Sink Node)和管理节点(Manager Node)。

第五章应用支撑层

1.物联网的特点是多样化、规模化与行业化。应用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层协议

****2.物联网中数据的主要特点..1.海量2.动态3.多态4.关联

3.物联网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1、海量数据存储2、数据融合3、数据查询、搜索*****4、数据挖掘、知识发现、智能决策与控制为物联网智能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物联网的价值体现在对于海量感知信息的智能数据处理、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水平上。

4.物联网的海量数据存储需要数据库、数据仓库、网络存储、数据中心与云存储技术支持。

5.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是基于Internet网络,为集中式收集、存储、处理和发送数据的设备提供运行维护的设施基地并提供相关的服务

*****6.数据中心的成本是由4部分组成:服务器成本、网络设备成本、基础设施成本与能源成本

7.云计算采用计算机集群构成数据中心,并以服务的形式交付给用户,使得用户可以像使用水电一样按需购买云计算资源。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模式,它是将计算与存储资源、软件与应用作为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

8.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

****9.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10.云计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弹性服务(2)资源池化(3)按需服务4)服务可计费(5)泛在接入

*****11.云计算由云平台【核心组成部分】、云终端、云存储、云安全四部分组成。

****12.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向用户提供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与网络资源,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动态分配和调整。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平台向软件开发人员提供可扩展的运行环境,以及数据存储的服务。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平台提供行业应用与工具应用。软件即服务SaaS向用户提供定制的软件服务,用户不用通过安装软件副本,就可以通过网络使用软件。

******13.数据挖掘【知识挖掘】::利用这些数据,通过人类的智慧,运用关联规则、分类与预测、聚类分析、时序模式等挖掘算法,搜索和发现隐藏在大量数据背后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这个过程就是数据挖掘(Data Mining)。

14.数据挖掘可以完成两方面的功能。一是通过描述性分析,做到“针对过去,揭示规律”二是通过预测性分析,做到“面向未来,预测趋势”;

15.数据库挖掘是在大型数据库中发现、抽取隐藏的预言性信息的方法。这就需要使用数据库法和人工智能方法找出普通数据查询中所忽视的数据隐含的趋势性信息,用户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从大量数据库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16.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基本单元是位(bit),计算机存储数据的基本单元是“字节”byte

****17.大数据是指那些大小已经超过传统意义上的尺度,一般的软件工具难以捕捉、存储、管理与分析的数据。但是,到底多大的数据才能称为“大数据”,目前并没有普通适用的定义。一般认为,大数据的数据量级应该是“TB”的。

****18.大数据具有4V特征:数据量大(volume);数据种类多样(variety);实时性强(velocity);隐藏的价值大(value)。

第六章物联网安全

1.物联网不同于互联网的安全风险1、已有的安全方案过时

2.各层的安全不等于全局的安全

3.加密机制实施难度大

4.认证机制难以统一

5.访问控制更加复杂

6.网络管理难以准确实施

7.网络边界难以划分

8.设备难以统一管理

2.物联网除了面对传统网络的安全问题之外,还存在着一些与已有移动网络安全不同的特殊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联网设施的安全问题2.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3.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4.RFID系统安全问题【RFID的安全保护主要依赖于标签信息的加密】

3.物联网安全的关键技术:1.数据处理与隐私性3.身份认证技术【物联网身份认证涉及感知层、传输层到应用层的各个领域。身份认证可以通过3种基本途径之一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

(1)所知:个人所掌握的密码、口令等;(2)所有:个人的身份证、护照、信用卡、要是等;(3)个人特征:人的指纹、声纹、笔迹、手型、脸型、血型、视网膜、虹膜、DNA以及个人动作方面的特征等。】

4.云计算存在以下潜在的安全风险1、优先访问权风险2.管理权限风险3.数据处所风险4.数据隔离风险

5.数据恢复风险

6.调查支持风险

5.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用安全威胁分析1、物理攻击2、信道阻塞3、伪造攻击4、假冒攻击5、复制攻击6、重放攻击7、信息篡改

第七章物联网应用

1.7.1 智能交通7.2 智能农业7.3 智能家居

根据你学到的物联网概念和关键技术知识,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选取一个你所感兴趣的课题,按以下要求完成物联网应用课题的概念性设计。

课题名称

系统功能

研究的意义与应用前景;

如果你想研发这个项目,那么还需要继续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

2020年土木工程材料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土木工程材料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 1.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水泥活性混合材料是指磨成细粉后,与石灰或与石灰和石膏拌和在一起,并加水后,在常温下,能生成具有胶凝性水化产物,既能在水中,又能在空气中硬化的混和材料。 3.砂浆的流动性是指砂浆在自重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流动的性质。 4、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强度总体分布中具有不低于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 5、钢材的冷弯性是指刚才在常温下承受弯曲变形的能力。 6、石油沥青的针入度是指在规定温度25℃条件下,以规定重量100g的标准针,经历规定时间5s贯入试样中的深度。 例1-2某石材在气干、绝干、水饱和情况下测得的抗压强度分别为174,178,165mpa,求该石材的软化系数,并判断该石材可否用于水下工程。:P1[2S9O"w3q 答:该石材软化系 例4-2石灰不耐水,但为什么配制的石灰土或三合土却可以用于基础的垫层、道路的基层等潮湿部位?/D(]$S4A)\6F%s' V*a)p

答:原因1.石灰土或三合土是由消石灰粉和粘土等按比例配制而成,加适量的水充分拌合后,经碾压或夯实,在潮湿环境中石灰与粘土表面的活性氧化硅或氧化铝反应,生成具有水硬性的水化硅酸钙或水化铝酸钙,所以石灰土或三合土的强度和耐水性会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适于在潮湿环境中使用。7e-`' p5Y q:j.e 原因2.由于石灰的可塑性好,与粘土等拌合后经压实或夯实,使其密实度大大提高,降低了孔隙率,水的侵入大为减少。因此,灰土或三合土可以用于基础的垫层、道路的基层等潮湿部位 例5-5某框架结构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施工要求混凝土拥落度为30~50mm,根据施工单位历史资料统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5mpa。可供应以下原材料:水泥: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密度为ρc=3.log/cm3,水泥的富余系数为1.08;中砂:级配合格,砂子表观密度 ρ0s=2.60g/cm3;石子:5~30mm碎石,级配合格,石子表观密度ρ0g=2.65g/cm3。 设计要求: (1)混凝土计算配合比; (2)若经试配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等均符合要求,无需作调整。又知现场砂子含水率为3%,石子含水率为1%,试计算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解:(1)求混凝土计算配合比。;^*y)H;B(g

《基础工程》期末考试试题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基础工程》复习题 一、选择 1.以下哪些情况可不考虑承台分担荷载的作用( a )。 A.饱和土中的挤土群桩 B.非挤土摩擦型群桩 C.欠固结土中的群桩 D可液化土中的群桩 2.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市区建设高层建筑,适宜采用的桩型有()。 A.静压式预制桩 B.打入式预制桩 C.钻孔灌注桩 D.挖孔灌注桩 3.对于产生负摩阻力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桩周土体相对于桩身向下位移时 B. 桩周土体相对于桩身向上位移时 C. 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与桩沉降相等 D.桩穿越较厚的松散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层时 4.水下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A.C15 B.C20 C.C25 D.C30 5.目前工程上选用的地基模型可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大类,但无论那种模型都要满足()。 A.静力平衡条件; B.强度条件; C.变形协调条件; D.极限平衡条件 6.如遇下列情况()时,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仍应作变形验算。 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B.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C.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D.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7.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等地基的浅层处理,宜采用()。 A堆载预压法 B 强夯法 C 振冲法 D 换填法 8.当桩设置于深层的软弱土层中,无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这类桩应按下列()哪类桩进行设计? A 摩擦桩 B 端承摩擦桩 C 端承桩 D 摩擦端承桩 9.水下灌注桩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A C35 B C25 C C20 D C15 10.已知某条形基础底面宽2.0m,基础埋深1.5m,荷载合力偏心距e=0.05m,地基为均质粉质黏土,地下水位位于基底下3.5m,基础底面下土层的黏聚力c k=10kPa,内摩擦角φk=200,土的重度γ=18kN/m3,则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接近()kPa。 A 142.6; B 156.58; C 162.74; D 175.71 11.某地区标准冻深为1.9m,地基由均匀的粉砂土组成,为冻胀土,场地位于城市市区,基底平均压力为130 kPa,建筑物为民用住宅,基础尺寸2.0m×2.0m,基础的最小埋深()m。 A 1.2; B 1.15; C 1.25; D 1.9 12.减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建筑措施包括下述() A建筑物体型力求简单; B 适当设置沉降缝; C 合理确定相邻建筑物的间距; D 设置圈梁

物联网信息安全期末考试重点

物联网信息安全期末考试重点 考前九章: 1、单选15x2’ 2、填空7x2’ 3、名词解释5x3’ 4、简答5x5’ 5、论述1x16’(短文500左右) 一、散的知识 1、物联网可划分成哪几个层次? 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应用层 2、物联网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通信方式? 综合利用有线和无线两者通信 3、物联网核心基础设施是? 网络,传感器,控制器,物理设备 6、安全协议哪些用于应用层?哪些用于传输层? 传输层:IPSEC协议、TLS协议、VPN、安全套接字层协议(SSL)、安全外壳协议(SSH); 应用层:Web安全协议、电子邮件安全协议、门户网站、安全电子交易(SET)。

7、机密性的服务包括哪些? 文件机密性、信息传输机密性、通信流的机密性。 8、防火墙+VPN+入侵检测+访问控制?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是一种在公用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的技术。整个VPN网络的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没有传统专网所需的端到端的物理链路,而是架构在公用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网络平台之上的逻辑网络。 VPN可以在防火墙与防火墙或移动的Client间对所有网络传输的内容加密,建立一个虚拟通道,让两者间感觉是在同一个网络上,可以安全且不受拘束地互相存取。 防火墙(Firewall),也称防护墙,是由Check Point创立者Gil Shwed于1993年发明并引入国际互联网(US5606668(A)1993-12-15)。它是一种位于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网络安全系统。一项信息安全的防护系统,依照特定的规则,允许或是限制传输的数据通过。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顾名思义,就是对入侵行为的发觉。他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访问控制是给出一套方法,将系统中的所有功能和数据标识出来,组织起来,托管起来,然后提供一个简单的唯一的接口,这个接口的一端是应用系统一端是权限引擎。权限引擎所回答的只是:谁是否对某资源具有实施某个动作(运动、计算)的权限。返回的结果只有:有、没有、权限引擎异常。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题 1、系统 2、工程 3、模型 4、工程系统 5、系统工程学 6、系统工程 7、反馈 8、系统模型 9、系统评价 10、价值工程 二、填空题 1、工程系统的特性包括:()()()()()()()() 2、Hall系统工程三维形态的第一维是逻辑维,包括()()()()()()()七个步 骤 3、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和实施。 4、系统的属性主要有()、()、()、()、()、()、() 5、Hall系统工程三维形态的第一维是时间维,包括()、()、()、()、()、()、()七个阶段, 6、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弄清问题、()、()、()、()、()、() 三、判断题 1、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不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运筹学”等() 2、控制论的发展经历了:经典控制论、现代控制论、大系统控制论三个时期。() 3、信息论可分为狭义信息论、一般信息论、广义信息论三种不同的类型。() 4、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比较”和“学习”。() 5、系统工程方法的特征:先总体后详细的设计程序、综合即创造的思想、系统工程的“软科学”性。() 6、系统工程方法论是分析和解决系统开发、运作及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所应遵循的工作程序、逻辑步骤和基本方法,是系统工程考虑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总体框架。() 7、从提出或建立一个系统到该系统停止运行或为其他系统代替的这段时间,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 8、系统分析是一种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各个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为达到费用和效益最佳的辅助决策的方法和过程。() 9、决策分析的类型主要有:确定型决策分析、不确定型决策分析、风险型决策分析、对抗

土木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及答案

《土木工程材料》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亲水材料 2、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3、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4.合理砂率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25分) 1、水泥的水化反应和凝结硬化必须在()的条件下进行。 2、新拌砂浆的和易性包括()和()两方面。 3、Q235-A.Z牌号的钢中,符号Q表示()。 4、合理砂率实际上保持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和()的最小砂率。 5、钢材的热处理方法有()、()、()、()。 6、材料的耐水性用()来表示。 7、硅酸盐水泥适用于()的混凝土工程。 8、配制混凝土时,若水灰比()过大,则()。 9、砂浆的保水性用()表示。 10、普通碳素钢按屈服点、质量等级及脱氧方法分为若干牌号,随牌号提高,钢材 ()。 11、()含量过高使钢材产生热脆性。 12、材料的体积吸水率()与质量吸水率()存在如下关系:() 13、在100g含水率为3的湿砂中,水的质量为()。 14、普通混凝土破坏一般是()先破坏。 15、砂浆的强度主要取决于()。 16、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宜选用()水泥。 17、矿渣硅酸盐水泥与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比较,二者()不同。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常用的炼钢方法有转炉炼钢法,平炉炼钢法,电炉炼钢法三种。() 2.抗压性能是建筑钢材的重要性能。() 3.洛氏硬度一般用于较软材料。() 4、道路水泥、砌筑水泥、耐酸水泥、耐碱水泥都属于专用水泥。() 5、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以边长150㎜的正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其集料最大粒径为40㎜。() 6、混凝土外加剂是在砼拌制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砼性质的物质,除特殊情况外,掺量 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 7、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含有少量游离氧化镁,它水化速度慢并产生体积膨胀,是引起 水泥安定性不良的重要原因() 8、凡细度、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失量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称为废品水泥() 9、砼配合比设计的三参数是指:水灰比,砂率,水泥用量。() 10、按现行标准,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超过45 min。()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在土木工程中普通混凝土有哪些主要优点?

控制工程基础-复习题_506142735363464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控制工程基础》期 末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设有一弹簧、质量、阻尼器机械系统,如图所示,以外力f(t)为输入量,位移y(t)为输出量的运动微分方程式可以对图中系统进行描述,那么这个微分方程的阶次是:() (1)1阶;(2)2阶;(3)3阶;(4)4阶 2、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1 53 +s ;其单位阶跃响应为( ) (1)5 1t e -- ;(2)5 33t e -- ;(3)5 55t e - - ;(4)5 3t e - - 3、已知道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为 () 2 2)(n n s s s Y ωω+= ,那么系统处于( ) (1)欠阻尼;(2)过阻尼;(3)临界阻尼;(4)无阻尼 4、下列开环传递函数所表示的系统,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是( )。 (1) )12)(15(1++-s s s ; (2)s T Ts 111+- (T>0); (3))13)(12(1+++s s s ;(4) )2)(3(2-++s s s s 5、已知系统频率特性为 1 51+ωj ,当输入为t t x 2sin )(=时,系统的稳态输出为( ) (1))52sin(1 ω-+tg t ;(2) )52sin(1 1 12ωω-++tg t ; (3))52sin(1 ω--tg t ;(4) )52sin(1 251 12ωω--+tg t 6、已知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t t e e t c --+-=221)(,系统的传递函数 为( )。 (1))2)(1(23)(+++= s s s s G ;(2))2)(1(2)(+++=s s s s G ;(3))2)(1(1 3)(+++=s s s s G ; (4)) 2)(1(3)(++= s s s s G

物联网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通过无线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给用户,指的是()。 A A、可靠传递 B、全面感知 C、智能处理 D、互联网 2、利用RFID 、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 B A、可靠传递 B、全面感知 C、智能处理 D、互联网 3、()给出的物联网概念最权威。 D A、微软 B、IBM C、三星 D、国际电信联盟 4、(d)年中国把物联网发展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D A、2000 B、2008 C、2009 D、2010 5、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指的是()。 B A、互联网 B、物联网 C、智慧地球 D、感知中国 6、IBM提出的物联网构架结构类型是()。C A、三层 B、四层 C、八横四纵 D、五层 7、欧盟在()年制订了物联网欧洲行动计划,被视为“重振欧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B A、2008 B、2009 C、2010 D、2004 8、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在()年提出来的。B A、1998 B、1999 C、2000 D、2002 9、计算模式每隔()年发生一次变革。 C A、10 B、12 C、15 D、20 10、权威的物联网的概念是()年发布的《物联网报告》中所提出的定义。 D A、1998 B、1999 C、2000 D、2005 11、2009年10月()提出了“智慧地球”。A A、IBM B、微软 C、三星 D、国际电信联盟 12、智慧地球是()提出来的。 D A、德国 B、日本 C、法国 D、美国 13、三层结构类型的物联网不包括()。 D A、感知层 B、网络层 C、应用层 D、会话层 14、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年提出来的。B A、1998 B、1999 C、2000 D、2010 15、我国开始传感网的研究是在()年。 A A、1999年 B、2000年 C、2004年 D、2005年 16、()年,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并被认为是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B A、1998 B、1999 C、2000 D、2002 17、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提出来的。 C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18、感知中国中心设在()。 D A、北京 B、上海 C、九泉 D、无锡 19、运用云计算、数据挖掘以及模糊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指的是()。C A、可靠传递 B、全面感知 C、智能处理 D、互联网 20、物联网的核心是()。 A A、应用 B、产业 C、技术 D、标准

网络工程与系统集成期末复习题

简答题: 1.何时适合使用静态路由 中小型的网络,网络拓扑比较简单,不存在线路冗余等因素,通常采用静态路由的方式来配置 2.动态路由协议的功能是 用于建立和维护路由表和按照达到数据包的目的地的最佳路径转发数据数据包的动态路由协议 3.等价负载均衡 当到达目的地有多条路径时,而有多条路径的metric值一样,这时就可以做等价负载均衡,让数据包通过多条链路均衡转发 4.非对称路由 非对称路由是指往返某一节点的路径不一致,两个方向的延时不同。 5.如何定义网络系统质量因素 6.如何进行网络项目成本测算 7.简述Alex Zinin的路由表三原则 每台路由器根据其自身路由表中的信息独立作出决策。 一台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包含某些信息并不表示其他路由器也包含相同的信息。 有关两个网络之间路径的路由信息并不能提供反向路径(即返回路径)的路由信息。 8.简述网络集成的生命周期和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1识别需求2可行性研究3立项4初步集成方案5项目章程确立 2.计划阶段:1人员确立2系统设计效果确立3资源费用分析4风险再评估5工作分解 6项目建议和合同洽谈 3.实施阶段:1项目团队建立2实施计划确立3资源、成本、采购、沟通4项目实施5 项目监理和控制6质量、资金控制 4.收尾阶段:1项目验收准备2文档整理3项目初验4项目后评审5资源再分配 9.简述网络集成三个基本目标、内容和方法 目标:1:用户目标:用户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简历网络系统后,能达到用户需求2:系统集成目标:先进的技术,适当的产品,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 方法:1:独立集成 2:联合集成 3:委托集成商 内容:1:需求分析2:网络规划3:产品选择4:网络设计5:系统集成实施6:应用软件开发和调试7:系统测试8:用户培训9:竣工文档编制10:项目验收11:售后技术支持12:系统维护和质保

土木工程材料期末考试试卷(仅供参考)

土木工程材料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16分) 1.桥梁用水泥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指标是( );路面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指标是( )。 2.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含义包括( )、( )、( )、( )。 3.试验室配合比设计中,应采用三组不同w/c进行水泥混凝土强度检验。一组为计算w/c, 其余两组应较计算w/c增减( )。 4.目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主要有( ) 、( )。 5.我国现行规范采用( )、( )、( )指标表征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 6.马歇尔模数是( )与( )的比值,该值可以间接的反映沥青混合料的( )能力。 7.无机结合料灰剂量的确定与路面结构层位和( )有关。 二.名词解释(32分) 1.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 2.砂率 3.水泥混凝土基准配合比 4.油石比 5.稳定度 6.沥青饱和度 7.动稳定度 8.偏差系数 答案:1.抗压强度、抗折强度2.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易密性

3. 0.5 4.车辙试验、马歇尔试验5.空隙率、饱和度、残留稳定度 6.稳定度、流值、7.强度标准 答案: 1.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按照标准的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立方体试件,在28天 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定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 过5%,即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2.砂率:水泥混凝土混合料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3.水泥混凝土基准配合比:在初步配合比的基础上,对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加以试验验证 ,并经过反复调整得到的配合比。 4.油石比:沥青混合料中沥青质量与矿料质量的比例,以百分数表示。 5.稳定度: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以kn计。 6.沥青饱和度: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内沥青部分的体积占矿料骨架以外的空隙部分的百分 率。 7.动稳定度: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时,变形进入稳定期后每产生1mm轮辙试验轮行走的 次数,以次/mm计。 8.偏差系数: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

基础工程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 1. 当桩设置于深层的软弱土层中,无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这类桩应按下列()哪类桩进行设计? A. 摩擦桩 2. 水下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B. C20 3. 水下灌注桩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 C20 4. 以下哪些情况可不考虑承台分担荷载的作用()。 B. 非挤土摩擦型群桩 5. 水下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B. C20 6. 当桩设置于深层的软弱土层中,无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这类桩应按下列()哪类桩进行设计? A. 摩擦桩 7. 水下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B. C20 8 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 D. C15 9.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市区建设高层建筑,适宜采用的桩型有()。 A. 静压式预制桩 C. 钻孔灌注桩 10. 对于产生负摩阻力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桩周土体相对于桩身向下位移时 D. 桩穿越较厚的松散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层时 E. 地下水位全面下降 11. 摩擦型桩包括()。 A. 摩擦桩 B. 端承摩擦桩 12. 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的建筑物,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需要进行的计算和满足的是( )。 A. 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B. 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 C. 地基变形设计 D. 地基的抗冻胀要求 13. 水下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B. C20 14. 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 D. C15 15. 某地区标准冻深为1.9m,地基由均匀的粉砂土组成,为冻胀土,场地位于城市市区,基底平均压力为130kPa,建筑物为民用住宅,基础尺寸2.0m×2.0m,基础的最小埋深()m。 B. 1.15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期末复习 知识点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第一章 1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指物体的信息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的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 2物联网三大特征 全面感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2)可靠传送: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3)智能处理: 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4 面向物联网的传感技术 (1)低耗自组、异构互连、泛在协同的无线传感网络。(2)智能化传感器网络节点研究。 (3)传感器网络组织结构及底层协议研究。(4)对传感器网络自身的检测与控制。 (5)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6)先进测试技术及网络化测控。 5 物联网中的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利用知识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人工智能理论研究(2)机器学习(3)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4)智能信号处理 8 什么是IPv6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IETF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 9 IPv6与物联网的关系 物联网的发展与IPv6紧密联系,因为每个物联网链接的对象都需要IP地址作为识别码,而目前IPv4的地址已经不够用.IPv6拥有巨大的地址空间,他的地址空间完全可以满足结点标识的需要 第二章 1 物联网层次结构模型 (1)信息感知层: 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2)物联接入层:主要任务是将信息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各种网络技术进行汇总,将大范围内的信息整合到一块,以供处理。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全)

系统:由两个及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环境的整体。系统边界:从空间结构上看,把系统和环境分开的所有点的集合;从逻辑上看,边界是系统构成关系从起作用到不起作用的边界,系统质从存在到消失的边界。 系统的属性:整体性{是系统最核心的特性,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 关联性(由多个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备独立要素所不具备的功能) 环境适应性(环境输入系统,系统输出环境,系统要生存,一定要适应环境) 层次性(作为总体来看,系统可以分解一系列子系统,并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目的性(有一定目的,为达到既定目的而具备一定的功能) 集合性(把具备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一个集合) 系统的类型:人造系统和自然系统 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封闭系统和开发系统 系统工程的概念: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系统工程方法论:是研究、探索系统问题的一般规律和途径 重要思想:最优思想、总体思想、组合思想、分解和协调思想、反馈思想 霍尔三维结构:知识维、时间维、逻辑维 时间维(6个阶段):规划阶段、方案阶段、研制阶段、生产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 逻辑维(7个步骤):明确问题、选择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方案优化、做出决策、付诸实施 特点:强调目标明确,核心是最优化,认为一切现实问题都可以规划为工程系统问题,运用定量分析法,做最优解答。该方法论在研究方法上有整体性,在技术应用上有综合性,在组织管理上有科学性,在系统工程上有问题导向性。 切克兰德方法论:主要内容:问题、根底定义、建立概念模型、比较与探索、选择、设计与实施、评估与反馈 主要步骤(略) 比较:同:同为系统工程方法论,均以问题为起点,具备相应的逻辑结构 异:前者主要研究工程系统问题,后者更适用于“软”系统问题的研究 前者以优化分析为核心,后者以比较学习为核心 前者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后者使用定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前者研究对象为良结构,后者则为不良结构 系统分析: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的各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为选择最优或满意的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过程。 6要素:问题、目的及目标、方案、模型、评价、决策者 步骤(SA):认识问题——>探寻目标——>综合方案——>模型化——>优化或仿真分析——>系统评价——>决策 系统原则: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整体为目标,多方案模型分析与选优、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多次反复进行 创新方法:提问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情景分析法、定性研究方法、数据挖掘方法结构模型:定性表示系统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本质存在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联系情况的模型 结构模型化:建立系统结构模型的过程 结构分析:实现系统结构模型化并加以解释的过程 SD流程图:认识问题——>界定系统——>要素及因果关系分析——>建立结构模型——>建立量化分析模型——>比较与评价——>政策分析

土木工程材料期末试卷a及答案

****大学2009—— 2010学年第一学期 《土木工程材料》(A )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代码:060213001) 试卷审核人: __________ 考试时间:2012年12月24日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适用于2009级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本科 学生使用。 2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班级: 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道小题,每小题1 分, 共 15分) 1. 材料的耐水性的指标是 (D ) A. 吸水性 B. 含水率 C. 抗渗系数 D. 软 化系数 2. 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掺入过多的 (C ) A. Ca (OH* B. 3CaO ? AI 2Q ? 6HO C. CaSO ? 2HO D. Mg (OH 2 2. 试拌调整混 凝土时,发现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较差,应 (A ) A.增加砂率 B. 减少砂率 C.增加水泥 D. 增加用水量 4. 砂浆的保水性的指标是 (B )

A.坍落度 B. 分层度 C. 沉入度 D. 工作度 5. 普通碳素钢随牌号提高,钢材

A. 强度提高,伸长率提高 B. 强度降低,伸长率降低 6. 引起钢材产生热脆性的元素是 7. 在碳素钢中掺入少量合金元素的主要目的是 8. 当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大于设计要求时, 应采用的调整方法为 C. 保持砂率不变,增加砂石用量 D. 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越大越好,故不需调整 9. 普通砼轴心抗压强度 fcp 和立方体抗压强度 fcc 之间的关系为 A.fcp = fee B .聚氯乙烯 C. 强度提高,伸长率降低 D. 强度降低,伸长率提高 A. 硫 B. C. D. A.改善塑性、韧性 B. 提高强度、硬度 C.改善性能、提高强度 D. 延长使用寿命 A. 保持水灰比不变,减少水泥浆量 B. 减少用水量 C.fcpfcc A. 聚乙烯

《控制工程基础》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81251553585744438

《控制工程基础》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 A 、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 、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 、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 、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2、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 ( )。 A 、增加开环极点; B 、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 C 、增加开环零点; D 、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3、系统特征方程为 0632)(23=+++=s s s s D ,则系统 ( ) A 、稳定; B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单调指数上升; C 、临界稳定; D 、右半平面闭环极点数2=Z 。 4、系统在2)(t t r =作用下的稳态误差∞=ss e ,说明 ( ) A 、 型别2

8、若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角裕度0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 )。 A 、不稳定; B 、只有当幅值裕度1g k >时才稳定; C 、稳定; D 、不能判用相角裕度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9、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1011001 s s ++,则该校正装置属于( )。 A 、超前校正 B 、滞后校正 C 、滞后-超前校正 D 、不能判断 10、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1c ω=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就是: A 、 1011s s ++ B 、1010.11s s ++ C 、210.51s s ++ D 、0.11101 s s ++ 11、关于传递函数,错误的说法就是 ( ) A 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B 传递函数不仅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给定输入与扰动对传递函数也有影响; C 传递函数一般就是为复变量s 的真分式; D 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 12、下列哪种措施对改善系统的精度没有效果 ( )。 A 、增加积分环节 B 、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K C 、增加微分环节 D 、引入扰动补偿 13、高阶系统的主导闭环极点越靠近虚轴,则系统的 ( ) 。 A 、准确度越高 B 、准确度越低 C 、响应速度越快 D 、响应速度越慢 14、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0(21)(5) s s ++,则该系统的开环增益为 ( )。 A 、 50 B 、25 C 、10 D 、5 15、若某系统的根轨迹有两个起点位于原点,则说明该系统( ) 。 A 、含两个理想微分环节 B 、含两个积分环节 C 、位置误差系数为0 D 、速度误差系数为0 16、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相角裕度γ对应时域性能指标( ) 。 A 、超调%σ B 、稳态误差ss e C 、调整时间s t D 、峰值时间p t 17、已知某些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就是( ) A 、 (2)(1)K s s s -+ B 、(1)(5K s s s +-+) C 、2(1)K s s s +- D 、(1)(2) K s s s -- 18、若系统增加合适的开环零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就是 ( )。

【物联网期末考试】题库简答题

1、为什么物联网被称为具有“智能”? 答:(1)物联网能随时获悉连在网上各种物体的性质、位置和状态,大量的这类信息使它对客观世界的了解比较深刻;(2)物联网借助于互联网的强大计算资源,能及时地处理动态的信息并针对变化了的状况做出及时的应答与反馈,做成更具体智慧的决策。 2、试述如何应用RFID技术来进行食品安全管理。 答:食品的供应链包含食品生产前期、中期和后期。食品生产前期包括种子、饲料的生产环节,中期是粮食种植生产环节,而后期包括粮食分级、包装、加工、存储与销售等环节。因此,食品安全实际上涉及“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而RFID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中可以从种子或种畜开始,一个一个环节跟踪到餐桌边,进行全程记录在案,以便进行食物来源的追溯。 3、举例说明我们身边的传感器(五项以上)。 答: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都在使用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如电视机、音响、DVD、空调遥控器等所使用的红外线传感器;电冰箱、微波炉、空调及温控所使用的温度传感器;家庭使用的煤气灶、燃气热水器报警所使用的气体传感器;家用摄像机、数码照相机、上网聊天视频所使用的光电传感器; 汽车所使用的传感器就更多,如温度、压力、油量、角度线性位移传感器等。 4、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 答: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如下的特征:规模大、自组织、多跳路由、动态性、可靠性、以数据为中心、与应用密切相关等。 5、简述支持物联网的信息技术有哪些。(列举五项以上) 答:高性能计算与云计算、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嵌入式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 1、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机遇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我国物联网拥有强有力的政策发展基础和持久的牵引力 2.我国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电信网、互联网、电视网“三网走向融合 3.我国已具备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条件,电信运营商大力推动通信网应用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组织化的大规模复杂系统。P5 ★系统的定义:是由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且具有特定功能、结构、环境的整体。有以下四个要点: (1)系统及其要素。系统是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整体,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要素可以是耽搁事物(元素),也可以是一群事物组成的分系统、子系统等。系统与其构成要素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取决于所研究的具体对象及其围。 (2)系统和环境。任一系统又是它所丛书的一个更大系统(环境或超系统)的组成部分,并与其相互作用,保持较为密切的输入输出关系。系统连同其环境超系统形成的系统总体。系统与环境也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3)系统的结构。在构成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这样在系统的部形成一定的结构和秩序。结构即组成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式。 (4)系统的功能。任系统都应有其存在的作用与价值,有其运作的具体目的,也即都有其特定的功能。系统功能的实现受到其环境和结构的影响。 系统的一般属性:P6 (1)整体性: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特性,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 (2)关联性: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所有要素均隶属与系统整体,并具有互动关系。关联性表明这些联系或关系的特性,并且形成了系统结构问题的基础。(3)环境适应性:任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之间产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系统功能及结构的变化。系统必须首先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使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管理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要求更高,通常应区分不同的环境类(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和不同的环境域(外部环境、部环境等)。 ★大规模复杂系统的主要特点:P6 (1)系统的功能和属性多样,由此而带来的多重目标间经常会出现相互消长或冲突的关系。(2)系统通常由多为且不同质的要素构成。 (3)一般为人—机系统,而人及其组织或群体表现固有的复杂性。 (4)由要素相互作用关系所形成的系统结构日益复杂化和动态化。大规模复杂系统还具有规模庞大经济型突出等特点。 该类系统的主要特点: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属性及目标多样、一般为人—机系统、经济性突出等。 系统工程:是从总体出发,合理开发、运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程序、法的总称。P9 系统工程强调以下基本观点(系统工程法的特点):P10 (1) 整体性和系统化观点(前提)(2) 总体最优或平衡协调观点(目的) (3) 多种法综合运用的观点(手段)(4) 问题导向及反馈控制观点(保障) 期中: 1.选择一个你所熟悉的系统问题说明:(1)系统的功能及其要素;(2)系统的环境及输入、 输出;(3)系统的结构(最好用框图表达);(4)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环境的关系。 2.管理系统有特点?为什么说现代管理系统是典型的(大规模)复杂系统。

土木工程材料1 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土木工程材料复习题 一、填空 1、石油沥青的主要组丛有油分、树脂、地沥青质。 2、防水卷材按材料的组成不同,分为氧化沥青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合成高分子卷材。 3、低碳钢受拉直至破坏,经历了弹性、屈服、强化、颈缩四个阶段。 4、抹灰砂浆和砌筑砂浆不同,对它的主要技术要求不是强度,而是和易性。 5、石灰膏和熟石灰在砂浆中的主要作用是使砂浆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所以也称外掺料。 6、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其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MP。 7、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热主要由铝酸三钙和硅酸三钙产生,其中铝酸三钙水化热最大。 8、材料抵抗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性,其大小可用渗透系数表示,也可用抗渗等级表示。 9、烧结普通砖的标准尺寸为240㎜*115㎜*53㎜,如果计划砌筑10M3砌体需用该砖约5120匹。 10.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用(润湿边角)来表示,材料的吸湿性用(含水率)来表示。材料的吸水性用(吸水率)来表示。 2.石膏的硬化时体积是(膨胀的),硬化后孔隙率较(大)。 3.石灰浆体在空气中硬化,是由(结晶)作用和(碳化)作用同时进行的过程来完成,故石灰属于(气硬性)胶凝材料。 4.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四种矿物成分的分子式是(C3A)、(C2S)、(C3S )、(C4AF)。 5.混凝土的合理砂率是指在(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能使混凝土获得最大的流动性,并能获得良好粘聚性和保水性的砂率。 6.砌筑砂浆的流动性用(沉入度)表示,保水性用(分层度)来表示。 7.钢结构设计时碳素结构钢以(屈服)强度作为设计计算取值的依据。 8、石油沥青按三组分划分分别为(油分)、(树脂)、(地沥青质)。 1.对于开口微孔材料,当其孔隙率增大时,材料的密度(不变),吸水性(增强), 抗冻性(降低),导热性(降低),强度(降低)。 2.与硅酸盐水泥相比,火山灰水泥的水化热(低),耐软水能力(好或强),干缩(大). 3.保温隔热材料应选择导热系数(小), 比热容和热容(大)的材料. 4.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产物中胶体为(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铁酸钙). 5. 普通混凝土用砂含泥量增大时,混凝土的干缩(增大),抗冻性(降低). 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要确定的三个参数为(水灰比)、(砂率)和(单位用水量). 7.钢材中元素S主要会使钢的(热脆性)增大,元素P主要会使钢的(冷脆性)增大. 8.含水率为1%的湿砂202克,其中含水为(2)克,干砂(200 )克. 9.与建筑石灰相比,建筑石膏凝结硬化速度(快),硬化后体积(膨胀) . 10.石油沥青中油分的含量越大,则沥青的温度感应性(越大),大气稳定性(越好). 11.按国家标准的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应满足(不早于45min)。 12.相同条件下,碎石混凝土的和易性比卵石混凝土的和易性(差)。 13.石灰的陈伏处理主要是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 14.钢的牌号Q235-AF中A表示(质量等级为A级)。 15.结构设计时,硬钢的强度按(条件屈服点)取值。 16.选择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材料时,应选用导热系数较(小)、热容量较(大)的材料,保证良好的室内气候环 境。 17.钢筋混凝土结构用热轧钢筋中光圆钢筋用____HPB___符号表示,带肋钢筋用___HRB__符号表示。 18.钢结构设计时,钢材强度的取值依据为(屈服强度)。σ0.2中,0.2表示的意义为(残余变形为原标距长度的 0.2%时所对应的应力值)。 19.用连续级配骨料配制的砼拌合物工作性良好,不易产生___离析____现象,所需要的水泥用量比采用间断级 配时__多___。 1

《基础工程》总复习

第二章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1.选择地基基础类型时,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①建筑物性质②地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 2.天然地基:地基内是良好的土层或者上部有较厚的良好的土层时,一般将基础直接做在天然土层上的地基。 3.人工地基:加固上部土层,提高土层的承载能力,再把基础做在这种经过人工加固后的土层上。这种地基就叫人工地基。 4.桩基础:在地基中打桩,把建筑物支撑在桩台上,建筑物的荷载由桩传到地基深处较为密实的土层。这种基础叫做桩基础。 5.深基础:埋置深度大于5m或大于基础宽度,且把基础直接做在地基深处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上。这种基础叫做深基础。 6.浅基础:埋置深度小于5m的一般基础以及埋置深度虽超过5m,但小于基础宽度的大尺寸基础,不必考虑侧面摩擦力的基础。 7.浅基础的分类:①单独基础或称独立基础:柱的一般情况下的基础②条形基础:墙下基础通常是连续设置成长条形,称为条形基础③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当柱子或墙传来的荷载较大,但地基土较软弱,用单独基础或条形基础都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时,或者地下水位常年在地下室的地坪以上,为了防止地下水渗入室内,往往需要把整个房屋底面做成一片连续的钢筋混凝土板,作为房屋的基础,称为筏形基础。为了增加基础板的刚度,以减小不均匀沉降,高层建筑物往往把地下室的地板、顶板、侧墙及一定数量的内隔墙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刚度很强的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称为箱形基础④壳形基础 8.刚性基础或称为无筋扩展基础:由砖、砌石、素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做成满足刚性角要求的基础。 9.扩展基础:当基础的高度不能满足刚性角要求时,可以做成钢筋混凝土基础,用钢筋承受基础底部的拉应力,以保证基础不发生断裂的基础 10.基础的埋置深度: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基础埋置深度不宜浅于0.5m,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100mm以上。 11.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①建筑物地用途、结构类型和荷载性质与大小②地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③寒冷地区土的冻胀性和地基的冻结深度 12.土冻结后,水分转移含水量增加,体积膨胀,这种现象称为土的冻胀现象。 13.地基计算主要包括三项内容:地基承载力验算、地基变形验算、地基稳定验算。 14.验算地基承载力所用的荷载组合是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15.地基承载力有三种确定方法:f a①现场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f a = f ak + ηbγ( b – 3 ) + ηdγm ( d – 0.5 )②规范建议的地基承载力公式法:f a = M bγb + M dγm d + M c c k③工程实践经验法:f a = ψr f rk。 16.直接支承基础的地基土层称为持力层。 17.持力层以下,若存在承载力明显低于持力层的土层,称为软弱下卧层。 18.地基变形引起基础沉降可以分为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倾斜四类。沉降量——独立基础中心点的沉降值或整幢建筑物基础的平均沉降值;沉降差——相邻两个柱基的沉降量之差;倾斜——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局部倾斜——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19.地基变形验算所用的荷载组合为准永久组合,且不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20.地基稳定验算所用的荷载组合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基本组合。 21.在水平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地基失稳破坏的形式有两种:①沿基底产生表层滑动破坏:F s= f F/H =1.2~1.4;②深层整体滑动破坏:F s = M R/M S≥1.2 。 22.基础构造要求:(无筋扩展基础)①砖基础:台阶的宽高比b t / h = 1/1.5或b t / h = 1/2 ②砌石基础:每台阶至少有两层砌石,每个台阶的高度不小于300mm ③素混凝土基础:基础高度h≤350mm作一层台阶;350mm900mm作成三层台阶,每个台阶的高度不宜大于500mm。 23.扩展基础,在对其进行强度验算时,应采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24.扩展基础是一种受弯和受剪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破坏形式:冲切破坏、弯曲破坏。 25.减轻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㈠建筑设计措施:①建筑物体型应力求简单②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 ③合理布置纵横墙④合理安排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⑤设置沉降缝⑥控制与调整建筑物各部分标高㈡结构措施:①减轻建筑物的自重②减小或调整基底的附加压力③增强基础刚度④采用对不均匀沉降不敏感的结构⑤设置圈梁㈢施工措施 第四章桩基础与深基础 1.桩:是指垂直或倾斜布置于地基中,其断面积相对其长度是很小的杆状构件。 2.按桩的使用功能分类:①竖向抗压桩②竖向抗拔桩③水平受荷桩④复合受荷桩。 3.竖向抗压桩按承载性状分类:①摩擦型桩②端承型桩。 4.按成桩方法分类:①非挤土桩:特点是预先取土成孔,成孔的方法是用各种钻机钻孔或人工挖孔②挤土桩:主要是预制桩,施工方法:用锤击、振动或者静压的方法置入地基土中③部分挤土桩:开口的沉管取土灌注桩、先预钻较小孔径的钻孔,然后打入预制桩、打入式敞口的管桩等都属于部分挤土桩。 5.按桩的几何特性分类:㈠按桩径大小分类:①大直径桩:d≥800mm ②中等直径桩:250mm60m超长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