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光伏电站的无功配置计算

一、光伏电站的无功配置计算

一、光伏电站的无功配置计算
一、光伏电站的无功配置计算

一、光伏电站的无功配置计算

一般需要依据《GB19964-2012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29321-2012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进行光伏电站的无功配置分析。

光伏电站逆变器可发出无功功率,但考虑电站能为系统提供一定的无功储备容量,需配置无功补偿装置。无功补偿容量应结合实际接入电网情况确定,其配置的容性无功补偿容量,应为光伏电站额定出力时升压变压器无功损耗、线路无功损耗及线路充电功率之和,其配置的感性无功补偿容量应能够补偿全部线路的充电功率。

图1荒漠电站的系统拓扑

一般的,升压变无功损耗所占总无功损耗的比例接近70%,送出线路中的架空线产生的无功损耗占总无功损耗22%以上,光伏电站全部电缆线路产生的无功损耗所占比例约为8%;另外,电站的感性无功需求远小于容性无功需求。

对于SVG这样的无功补偿设备,可以实现额定感性到额定容性的连续调节,因此可以以容性无功需求量来配置SVG容量。

为减少计算的工作量,可进行近似计算,其无功补偿容量只需考虑升压变无功损耗,再按照系数进行折算即可。

变压器无功损耗计算公式为:

式中,QT为变压器无功损耗,kvar;UK%为变压器短路电压百分数,I0%为变压器空载电流百分数;S为变压器的视在功率,kVA;SN为变压器额定容量kVA。一般的,升压变的短路电压百分值为6.7%,空载电流百分值为0.4%。

按照此参数,升压变的无功需求约为电站总容量的7%,整个电站无功需求为10%;若光伏电站并网工程采用一次升压,即升压至35kV并网,其无功补偿容量可按光伏电站总容量的10%配置。

考虑光伏电站容量对接入电网电压等级的要求及实际并网点对电压等级的限制,光伏电站并网工程可能需要两次升压,若光伏电站接入系统电压等级为110kV,则还需进行35kV/110kV升压方可接入电网,一般35kV/110kV升压变短路电压百分值为10.5%,空载电流百分值为0.67%,因此若采用两次升压,其无功补偿容量可按光伏电站总容量的20%配置。

二、风电场的无功配置计算

一般需要依据《GBT_19963-2011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进行风电场的无功配置分析。

风电场的无功损耗主要由4部分构成:

1)箱式变压器:箱式变压器将风机的电压由690V升压到1OkV或35kV,一台风机对应一台箱式变压器。

2)集电线路:风机的电力经过箱式变压器升压后通过集电线路将电力送至风电场升压站。

3)升压变压器:风电场升压站内升压变压器将集电线路送来的电力升压后送出。4)风电场送出线路:升压变压器将风电电力升压后经送电线路接入电力系统。同样的,上述无功损耗中变压器损耗占比最大,计算公式相同。一般的箱式变压器短路电压百分值为4.5%,空载电流百分值为0.9%,无功配置容量应在5.4%以上。升压变压器短路电压百分值为9%,空载电流百分值为0.19%,无功配置

容量应在9.2%以上。再加上集电线路和送出线路的无功损耗,整个风电场的无功配置应在20%以上。

所以风电场的无功配置容量一般按照电站容量的20%比例来配置。

风电场综合统计指标计算公式

风电综合统计指标计算公式 1、平均风速 平均风速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瞬时风速的平均值。取统计周期内全场风机或场内代表性测风塔的风速平均值,即 1 1n i i V V n ==∑ 单位:米/秒(/m s ) 式中: V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风速,/m s ; n —统计周期内的全场风机的台数或代表性测风塔的个数; i V —统计周期内的单台风机或单个代表性测风塔的平均风速,/m s 。 2、平均温度 平均温度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环境温度的平均值,即 1 1n i i T T n ==∑ 单位:摄氏度(o C ) 式中: T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温度,o C ; n —统计周期内的记录次数; i T —统计周期内的第i 次记录的温度值,o C 。 3、平均空气密度 平均空气密度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所处区域空气密度的平均值,即 P RT ρ= 单位:千克/立方米(3 /kg m ) 式中: ρ—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空气密度,3 /kg m ; P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大气压强,a P ; R —气体常数,取287/J kg K ?;

T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开氏温标平均绝对温度,K 。 4、 平均风功率密度 平均风功率密度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风能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平均功率,即 3 1 12n i wp i D V n ρ==∑()() 单位:瓦特/平方米(2 /W m ) 式中: wp D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风功率密度,2 /W m ; n —统计周期内的记录次数; ρ—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空气密度,3/kg m ; 3 i V —统计周期内的第i 次记录平均风速值的立方。 5、有效风速小时数 有效风速小时数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累计小时数,简称有效风时数,即 n i i V V V V T T == ∑有效风时数 单位:小时(h ) 式中: T 有效风时数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有效风时数,h ; 0V —风机的切入风速,/m s ; n V —风机的切出风速,/m s ; i V T —统计周期内出现介于切入风速(0V )和切出风速(n V ) 之间的风速小时数,h 。 6、风机可利用率 风机可利用率是指统计周期内除去风机因定期维护或故障时数后剩余时数与总时数除去非设备自身责任停机时数后剩余时数的百分比,即 (1)100%A B T B η-=- ?-可利用率 式中: η可利用率—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风机可利用率;

风电场无功补偿方法研究

风电场无功补偿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风电技术的日益成熟,风力发电凭借其独有的优势,成为非化石燃料发电的重要来源。目前在风电接入电力系统方面,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随着风电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和风电容量在电网中的比例的逐渐增加,风电并网运行给区域电网所带来的影响逐渐暴露出来。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风能是一种可再生且无污染的能源,对风能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了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与风电相关的技术和产业正在迅猛发展。文章分析了风电场中的无功补偿技术, 总结了风电场无功补偿的特点,对无功补偿的方式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风电场中无功补偿的要点。 关键词:风电场,无功补偿,补偿要点 一.国内风力发电发展概况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能源利用方面结构又极不合理。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 年,尽管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7.92 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二。但其中以煤为主的火电机组占比高达80%,电源结构不合理[8]。同时,由于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能源消耗较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目前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这就加剧了能源的供求矛盾

和对环境的污染。如 2008 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9.8%,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世界第二,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正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有关专家也已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继续深入,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环境压力将会更大,加快发展替代能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由此可见,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一个最好的出路就是发展新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中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风能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风起认为:“风电是目前最具有竞争力、最可能实现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品种。太阳能目前还太贵,生物质能的产业化还很落后。”此外,利用风力发电的优势还主要表现在:太阳能的有效利用还与天气有关.而风机却不受天气影响可以昼夜不停地工作,而且分布也更为广泛。我国是一个风能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一直以来,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在飞速增加的同时,风电并网容量却远远落后于装机量,有数据显示,截至2009 年,在全国各种发电方式总发电量中,风电只占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仅为 0.37%。最近两年我国风电爆发式增长中最为突出的瓶颈已由原来的电价偏低和风机成本高等原因已经被风电场建设和电网建设的不协调、我国开发风电模式和国外不同及部分风机质量达不到并网技术的要求等原因所取代,而这些原因引起的并网困难也导致了我国近三分之一的风机不能并网甚至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不降低风电场并网运行时对电网的影响,那么风力发电很难

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ICS GB/T —201X 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of PV power station (征求意见稿) 20 - - 发布20 - -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01X 目次 前言................................................................................................................................................................................................... I I 1范围 .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电压偏差 (2) 5无功电源 (2) 6无功容量 (2) 7无功补偿装置 (3) 8电压调节 (4) 9无功电压控制系统 (4) 10监测与考核 (5) 参考文献 (6) I

GB/T —201X II 前言 本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国标委综合【2010】87号《2010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制订。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依据《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考虑光伏发电出力波动性、分布性、接入条件的复杂性等制定。 本标准规定了通过10(6)k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入电力系统的光伏发电站的无功补偿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发电效率PR计算公式

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计算与监测 1、影响光伏电站发电量的主要因素 光伏发电系统的总效率主要由光伏阵列的效率、逆变器的效率、交流并网效率三部分组成。 1.1光伏阵列效率: 光伏阵列的直流输出功率与标称功率之比。光伏阵列在能量转换与传输过程中影响光伏阵列效率的损失主要包括:组件匹配损失、表面尘埃遮挡损失、不可利用的太阳辐射损失、温度的影响以及直流线路损失等。 1.2逆变器的转换效率: 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功率与直流输入功率之比。影响逆变器转换效率的损失主要包括:逆变器交直流转换造成的能量损失、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精度损失等。 1.3交流配电设备效率: 即从逆变器输出至高压电网的传输效率,其中影响交流配电设备效率的损失最主要是:升压变压器的损耗和交流电气连接的线路损耗。 1.4系统发电量的衰减: 晶硅光伏组件在光照及常规大气环境中使用造成的输出功率衰减。 在光伏电站各系统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影响光伏电站发电量的主要因素为光伏组件表面尘埃遮挡所造成太阳辐射损失。 2、光伏电站发电效率测试原理 2.1光伏电站整体发电效率测试原理 整体发电效率E PR公式为: E PDR PR PT = —PDR为测试时间间隔(t?)内的实际发电量;—PT为测试时间间隔(t?)内的理论发电量;

理论发电量PT 公式中: i o I T I =,为光伏电站测试时间间隔(t ?)内对应STC 条件下的实际有效发电时间; -P 为光伏电站STC 条件下组件容量标称值; -I 0为STC 条件下太阳辐射总量值,Io =1000 w/m 2; -Ii 为测试时间内的总太阳辐射值。 2.2光伏电站整体效率测试(小时、日、月、年) 气象仪能够记录每小时的辐射总量,将数据传至监控中心。 2.2.1光伏电站小时效率测试 根据2.1公式,光伏电站1小时的发电效率PR H i H i PDR PR PT = 0I I i i T = —PDRi ,光伏电站1小时实际发电量,关口计量表通讯至监控系统获得; —P ,光伏电站STC 条件下光伏电站总容量标称值; —Ti ,光伏电站1小时内发电有效时间; —Ii ,1小时内最佳角度总辐射总量,气象设备采集通讯至监控系统获得; —I 0=1000w/m 2 。 2.2.2光伏电站日效率测试 根据气象设备计算的每日的辐射总量,计算每日的电站整体发电效率PR D D PDR PR PT = 0I I T = —PDR ,每日N 小时的实际发电量,关口计量表通讯至监控系统获得; —P ,光伏电站STC 条件下光伏电站总容量标称值; —T ,光伏电站每日发电有效小时数

风电整定计算说明

风电场整定计算说明 风电场一般由进线、升压变、35kV母线、集电线路、接地变、SVG无功补偿装置、站用变、箱变、风机发电机。所涉及到的电压风机一般有主变高压侧(220kV、110kV),主变低压侧(35kV),SVG连接变低压侧(10kV),箱变低压侧(690V),站用变低压侧(0.4kV)。 一般风电场一次接线图如下所示: 整定计算依据: DL/T 684-2012《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 DL/T 584-2007《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范》 GB 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保护装置厂家说明书、设备参数和电气设计图纸 整定计算参考资料: 《大型发电机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与运行技术》高春如 《发电厂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及其运行技术》许正亚 《宁夏电网2015年继电保护整定方案及运行说明》 关于风电场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与核算,由于目前风电机组短路电流计算模型尚不成熟,现阶段在保护定值计算中都将将风电场当做负荷对待。随着风电、光伏对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电网设备选择、校验和继电保护配置整定时,应该考虑风电对故障时短路电流的影响,为此特制定以下原则: 1风电场输电线保护整定原则:

风电场输电线:指系统与风电场升压变压器高压侧母线连接的输电线路 1.1配置:风电场输电线应为光差保护配置。 整定原则:与其它同电压等级的常规输电线路保护整定原则相同。 1.2 主保护: 两侧主保护正常投入; 1.3 后备保护: 1.3.1 系统侧: 后备保护均投入并带方向;方向由母线指向线路,整定原则按照相应规程执行。 1.3.2 风电场侧110kV 及以上线路: 单回线零序电流保护、距离后备保护考虑与系统侧其它110kV 馈线适当配合后可投入运行,零序I段退出运行,距离I 段可投入,整定原则按照相应规程执行。双馈式异步发电机的暂态波形含有非工频的衰减交流分量,导致距离元件、相突变量方向元件及选相元件等工作不正常,使距离I 段保护会超范围动作,建议以双馈式异步发电机为主的风电场送出线路距离I 段退出运行。 双回线整定原则同系统双回并列短线路负荷侧后备保护整定原则,零序I 段退出。 1.3.3 风电场侧35kV 线路: 速断保护退出;投入限时速断及过电流保护,不带方向,按与风电场升压变高压侧过流保护配合。 1.4 重合闸: 两侧均投入。一侧无电压检定,另一侧同期检定。对未配置线路抽取PT 的,尽快完善设备,以实现有条件重合闸方式。没完善前可暂时退出重合闸。 2 风电场升压变保护整定原则: 风电场升压变:指接入各台风机组的汇集线与系统之间配置的两卷或三卷变压器 2.1 配置: 变压器差动保护;两段式过电流保护,可带方向。 2.1.1 主保护整定原则: 差动保护整定原则按照整定规程整定; 2.1.2 高压侧后备保护: 一段带方向,方向由高压母线指向变压器,考虑与变压器低压侧带方向段过流配合;一段不带方向,作为变压器的总后备,考虑与高压侧出线、低压侧不带方向过流配合,保证升压变低压母线故障时灵敏度≥1.2; 零序保护应作为系统的后备保护,由调度下发。根据《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规程》DLT584-2007;对于风电等新能源中的主变等与电网配合有关的电力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零序电流保护主要作为变压器内部、接地系统母线和线路接地故障的后备保护,一般由两段零序电流保护组成。 变压器零序电流保护中,应有对本侧母线接地故障灵敏度系数不小于1.5的保护段。 对于单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变压器的零序电流I段电流定值,按保母线有1.5灵敏度系数整定,动作时间与线路零序电流I段或II段配合,动作后跳母联断路器,如有第二时间,则可跳本侧断路器。 零序电流II段电流和时间定值应与线路零序电流保护最末一段配合,动作后跳变压器各侧断路器,如有两段时间,动作后以较短时间跳本侧(或母联断路器),以较长时间跳变压器各侧断路器。 2.1.3 低压侧后备保护: 一段带方向,方向由变压器指向低压母线,考虑与低压侧出线的速断或限时速断配合,

分布式光伏电站无功补偿的配置研究

分布式光伏电站无功补偿的配置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17T09:38:42.9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作者:蒋从伟1 冯飞波1 闫兴德1 李奇1 杨澍1 周梦 [导读] 摘要: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无功补偿配置是光伏发电接入系统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以一个典型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系统为例,阐述了无功补偿配置的原则,并对无功补偿容量的计算进行了分析,可作为光伏发电接入系统的参考依据。 1.国网蚌埠供电公司蚌埠 233000; 2.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合肥 230009 摘要: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无功补偿配置是光伏发电接入系统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以一个典型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系统为例,阐述了无功补偿配置的原则,并对无功补偿容量的计算进行了分析,可作为光伏发电接入系统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电站;无功补偿装置;配置原则 引言 光伏电站是利用光伏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的发电系统,一般包括光伏方阵、逆变器、变压器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由于太阳光本身具有间歇性及波动性,光伏电站的出力也具有不确定性,接入电网后对于电网的电能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电压的影响较大。光伏电站的无功补偿配置是光伏发电接入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既要保证光伏电源的可靠并网,又要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 光伏电站中的送出线路、变压器、集电线路都属于高感性设备,光伏电站满发时需要补偿大量的容性无功;光伏电站停发时输电线路充电功率大于系统所需,需要吸收一定数量的感性无功,以确保电压稳定;当电网侧发生瞬时故障时,光伏电站本身不能提供瞬时的电压支撑,容性无功补偿装置的配置可提高光伏电站各母线电压,增强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能力。所以要求光伏电站无功补偿装置既能提供容性无功又能提供感性无功。 本文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单个项目容量不超过20MW且所发电量主要在并网点供电区域消纳的光伏电站项目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无功补偿配置的原则以及无功补偿容量的计算方法。 1 无功补偿配置的基本原则 光伏发电站的无功电源包括光伏逆变器和光伏发电站的集中无功补偿装置。根据《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19964-2012):光伏发电站安装的并网逆变器应满足额定有功出力下功率因数在超前0.95-滞后0.95的范围内动态可调。通过10kV-35kV电压等级并网的光伏发电站功率因数应能在超前0.98-滞后0.98的范围内连续可调,有特殊要求时,可做适当调整以稳定电压水平。当功率因数在0.98超前~0.98 滞后可调时,对于容量20MW的光伏电站,逆变器可调无功可达3.25MW,可调范围很广,若充分利用,甚至可取消集中无功补偿装置。 目前,光伏电站接入系统中,光伏逆变器的无功输出由于受兼容性、可控性及响应速度等因素的局限影响,尚在试验阶段,未大规模投入实际应用;同时,光伏发电企业基于上网电量的经济效益考虑,希望电站的功率因数越大越好,很难充分利用光伏逆变器的无功输出。故现有的光伏电站无功配置往往侧重考虑集中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光伏电站的无功容量应满足分(电)区分(电压)层基本平衡的原则,无功补偿容量应在充分考虑优化调压方式及降低线损的原则下进行配置。光伏电站无功补偿装置可采用SVC、SVG 等动态补偿设备,其补偿容量可以按照站内外的无功消耗容量及无功电源计算。 在无功平衡中,对于直接接入公共电网的光伏电站,无功补偿配置容量计算如下: 光伏电站满发:容性无功容量=汇集系统无功损耗+主变无功损耗+送出线路一半的无功损耗-机组可发容性无功容量; 光伏电站停发:感性无功容量=汇集系统充电功率+送出线路一半的充电功率。 2 无功补偿的容量计算 某工程20MW光伏发电项目由20个容量为1.0MWp光伏发电单元组成,每个发电单元通过2台500kW逆变器与1台1000kV A的双分裂绕组升压变压器相连,将电压从315V升至35kV,20个光伏发电单元并联后,经2回35kV集电线路接入站内35kV开关站。 具体电气主接线见下图: 正常运行时,35kV及以上公共连接点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标称电压的10%,运行中的线路,既是无功负荷,也是无功电源,因为线路的电抗产生无功损耗,线路的电纳产生充电功率。其无功损耗与电压的平方成反比,而线路的充电功率与电压的平方呈正比。线路的充电功率一般只计110kV及以上的架空线路与35kV及以上的电缆线路。故为简化计算过程,本工程只计架空的无功损耗及电缆的充电功率。计算公式如下: (1) 为线路电抗产生的无功损耗,kvar;为线路额定功率下电流,A;为线路额定功率,kW;为线路额定线电压,kV;为功率因数。 为线路等值电抗,Ω,计算公式为:;为导线单位长度电抗,Ω/km;为线路长度,km。 (2) 为线路电纳产生的充电功率,kvar;为线路额定线电压,kV;为电力系统频率,取值50Hz;为导线单相对地电容,μF;为单位长度导线单相对地电容,μF/km。 2.1送出线路 光伏电站满发的条件非常苛刻,一般天气状况下很难达到,此为极限情况。但在考虑无功补偿容量配置时,应考虑满发的这种状况。

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平均发电量计算方法小结 一般而言,每个有经验的光伏人心里都有一个简便的估算方法,可以得出与计算值相差不多的数据,那么本次总结列举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计算/估算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各方法的差异,方便读者选择最合适的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在做前期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对拟建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做理论上的预测,以此来计算投资收益率,进而决定项目就是否值得建设。一般而言,每个有经验的光伏人心里都有一个简便的估算方法,可以得出与计算值相差不多的数据,那么本次总结列举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计算 /估算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各方法的差异,方便读者选择最合适的计算方法。 一、计算方法 1)国家规范规定的计算方法。 根据最新的《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GB50797-2012》第6 6条:发电量计算中规 疋: 1、光伏发电站发电量预测应根据站址所在地的太阳能资源情况,并考虑光伏发电站系统设计、光伏方阵布置与环境条件等各种因素后计算确定。 2、光伏发电站年平均发电量 Ep计算如下: Ep=HA< PAZX K 式中: HA为水平面太阳能年总辐照量(kW? h/m2); Ep——为上网发电量(kW?h); PAZ ――系统安装容量(kW); K ――为综合效率系数。 综合效率系数K就是考虑了各种因素影响后的修正系数,其中包括: 1)光伏组件类型修正系数; 2)光伏方阵的倾角、方位角修正系数 3)光伏发电系统可用率 ;

4)光照利用率; 5)逆变器效率 ; 6)集电线路、升压变压器损耗 ; 7)光伏组件表面污染修正系数 ; 8)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修正系数。 这种计算方法就是最全面一种 ,但就是对于综合效率系数的把握 , 对非资深光伏从业人员来讲 ,就是一个考验 ,总的来讲 ,K2 的取值在 75%-85%之间,视情况而定。 2)组件面积——辐射量计算方法 光伏发电站上网电量Ep计算如下: Ep=HA< SX K1X K2 式中: HA为倾斜面太阳能总辐照量(kW? h/m2); S――为组件面积总与(m2) K1 ——组件转换效率 ; K2 ——为系统综合效率。 综合效率系数K2就是考虑了各种因素影响后的修正系数,其中包括: 1)厂用电、线损等能量折减 交直流配电房与输电线路损失约占总发电量的3%,相应折减修正系数取为 97%。 2)逆变器折减 逆变器效率为 95%~98%。 3)工作温度损耗折减光伏电池的效率会随着其工作时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当它们的温度升高时 , 光伏组件发电效率会呈降低趋势。一般而言 , 工作温度损耗平均值为在 2、5%左右。 其她因素折减

关于光伏电站无功补偿容量配置的讨论

关于光伏电站无功补偿容量配置的讨论 【摘要】针对光伏电站的无功补偿容量配置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已投运的光伏电站的无功需求,电站自身具有的无功提供特性,和实际生产运行数据统计,得出现行电网要求装机容量的20%~40%的无功补偿装置设置偏大,导致无功设备容量闲置浪费,或运行不经济。 【关键词】光伏电站;无功补偿;补偿容量 近几年投运的光伏电站数量很多,在运行期间发现电站的无功补偿容量配置上存在偏大的问题,直接致使初期投资,后期维修维护费用增加,和光伏电站无功补偿运行不经济现象。本文通过电站的无功需求和电站的无功提供特性出发讨论了配置过大几个理由。 1.光伏电站的无功需求 在电站运行中主要的无功消耗设备就是大量的感性元件—升压变压器,对它的需求认识能从根本上了解配置补偿容量的大小。目前大中型并网光伏发电普遍采用1MWp容量作为一个发电单元,每个单元一台升压变压器,容量为1000KV A,就地升压汇集并网。变压器均为性能较好的S11或其他变压器,其空载和负载损耗相对较小。根据参数测算变压器无功需求。(以我公司光伏10MWp 电站为例)其他电站情况类似。 变压器参数: 变压器型号:ZGSF11—Z.G—1000/10 容量:1000KV A; 短路阻抗:5.1%; 变压器空载电流比:0.36% 电站变压器台数:10; 根据变压器的无功损耗计算公式: (1) —无功损耗,—空载电流百分数,—短路阻抗百分数,—变压器额定容量,—负载系数 通过变压器无功需量测算,得出在不同负荷下需要补偿的无功大致数值,如表1。 其中看到最大的无功需要量是546KVar,最小需要量36KVar,根据统计光伏发电的平均发电负荷在60%左右,就是无功需量200KVar左右,显然按照电网要求的最低无功补偿容量20%计,即2000KVar,远远超出,即便按照最大的需求量计算应该在600Var左右,仅为要求配置容量的33%。加上余度考虑最多50%,即总补偿的容量不超过总装机容量的10%。 2.光伏电站自身分布电容具有补偿功能 2.1 注意到光伏电站在夜间停止发电时段内关口计量的反向无功电量增长数值为零,大致可以确定站内的分布电容量提供的无功与空载时的变压器时消耗的无功量相当或稍大。对于站内敷设电缆、输出线路长度较长的光伏电站而言,分布电容量会更大些。 2.2 逆变器具有无功调节的功能。光伏电站中能够提供无功的设备中除了补偿装置外还有逆变器。作为光伏电站的关键设备,不仅有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功能外,还具有有、无功调节的功能,在逆变器处于额定转换功率内时,可以

风电场无功补偿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

[转载]风电场无功补偿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一) 一般来说,风电场的无功功率需求来自于两个方面:风机与变压器。其中变压器的无功损耗又分为正常运行时的绕组损耗和空载运行时的铁心损耗。无论是否运行,只要变压器与主网联接,铁心的励磁无功损耗总是存在的。 1.风力发电系统简介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的能源供应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更加迫切。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唯一经济的发电方式,由于其清洁无污染、施工周期短、投资灵活、占地少,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已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在政策上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重视,我国风力发电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我国风资源较丰富,但适合大规模开发风电的地区一般都处于电网末端,由于此处电网网架结构较薄弱,因此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后可能会出现电网电压水平下降、线路传输功率超出热极限、系统短路容量增加和系统暂态稳定性改变等一系列问题。随着风电场规模的增大,风电场与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大而系统对风力发电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对风电系统主要的两个要求是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无功功率控制和故障状态下的穿越能力。 一般来说,风电场的无功功率需求来自于两个方面:风机与变压器。其中变压器的无功损耗又分为正常运行时的绕组损耗和空载运行时的铁心损耗。无论是否运行,只要变压器与主网联接,铁心的励磁无功损耗总是存在的。 风力发电系统中,风力发电机是能量转换的核心部分,风力发电机系统按照发电机运行的方式来分,主要有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和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两种。 对于恒速恒频发电机组,普遍采用普通异步发电机,这种发电机正常运行在超同步状态,转差率s 为负值,电机工作在发电机状态,且转差率的可变范围很小(s<5%),风速变化时发电机转速基本不变。在正常运行时无法对电压进行控制,不能象同步发电机一样提供电压支撑能力,不利于电网故障时系统电压的恢复和系统稳;发出的电能也随风速波动而敏感波动,若风速急剧变化,感应电机消耗的无功功率随着转速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由于恒速恒频发电机组自身不能控制无功交换并且需要吸收一定数量的无功功率,因此通常在机组出口端并联电容器组,但是单纯地依赖常规的补偿电容器是无法满足无功功率补偿要求,可能会引起风电机组发出电能质量问题,如电压闪变、无功波动以及故障条件下的穿越能力。因此,恒速恒频发电机组需要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来优化其在正常条件和故障状态下的运行。在工程中通常采用静止无功补偿器SVC或STATCOM来进行无功调节,采用软起动来减小起动时发电机的电流。恒速恒频发电机组适合用于小功率,通常不高于600 kW的系统。

光伏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运行规程

光伏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运行规程 1、SVG的功能与特点 SVG高压静止无功补偿器并联电网中,相当于一个可变的无功电流源,其无功电流可以快速的跟随负荷无功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自动补偿系统所需的无功功率。SVG是基于电压源型变流器的补偿装置,通过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高频开关实现无功能量的变换。 1.1 SVG的功能: 1)提高线路输电稳定性 2)维持受电端电压,加强系统电压稳定性。 3)补偿系统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 4)谐波动态补偿,改善电能质量。 5)抑制电压波动和闪变。 6)抑制三相不平衡。 1.2. SVG的特点: 1)控制系统采用基于DSP的全数字控制系统,相应控制速

度快。 2)控制系统是在SVC的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 3)采用了PWM波技术,不仅自身不产生谐波,还能够对负载的谐波和无功进行补偿,实现源滤波的功能。 4)采用国际先进的系统仿真软件,对谐波潮流、谐波阻抗、操作过电压等进行仿真计算,保证系统在不同运行的工况条件下,所设计的滤波器不与系统昌盛的并联谐振和谐波放大。 5)监控系统采用一体化工作站,人机界面友好,方便使用和维护。 2、工作原理 SVG(Static Var Generator),即高压静止无功发生器,是专指由自换相的电力半导体桥式变流器来进行动态无功补偿的装置。装置在工作时通过电力半导体开关的通断将直流侧电压转换成交流侧电网同频率的输出电压,类似一个电压型

逆变器,只不过其交流侧输出接的不是无源负载,而是电网。因此,当仅考虑基波频率时,SVG功率部分可以等效的被视为幅值和相位均可以控制的一个于电网同频率的交流电压源。它通过交流电抗器连接到电网上,无功的性质和大小靠调节电流来实现。 3、无功补偿装置参数 额定容量5Mvar 额定输出电压35KV 额定过载电流120%/长期 输入主回路三相35kV,50HZ 输入控制回路AC380V 冷却方式强制风冷 防护等级IP30 环境温度-10℃- +40℃

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 ①理论发电量 1)1MW屋顶光伏电站所需电池板面积一块235MW的多晶电池板面积 1.65*0.992=1.6368㎡,1MW需要1000000/235=4255.32块电池,电池板总面积 1.6368*4255.32=6965㎡ 2)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计算 上海倾角等于当地纬度斜面上的太阳总辐射月平均日辐照量H 由于太阳能电池组件铺设斜度正好与当地纬度相同,所以在计算辐照量时可以直接采 用表中所列数据(2月份以2 8天记)。 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Σ(月平均日辐照量×当月天数) 结算结果为5 5 5 5.3 3 9 MJ/(m 2·a)。 3)理论年发电量=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电池总面积*光电转换效率 =5555.339*6965*17.5% =6771263.8MJ=6771263.8*0.28KWH=1895953.86KWH =189.6万度 ②系统预估实际年发电量 太阳电池板输出的直流功率是太阳电池板的标称功率。在现场运行的太阳电池板往往 达不到标准测试条件,输出的允许偏差是5%,因此,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 要考虑到0.9 5的影响系数。 随着光伏组件温度的升高,组f:l二输出的功率就会下降。对于晶体硅组件,当光伏组件内部的温度达到5 0-7 5℃时,它的输出功率降为额定时的8 9%,在分析太阳 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8 9的影响系数。 光伏组件表面灰尘的累积,会影响辐射到电池板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同样会影响太 阳电池板的输出功率。据相关文献报道,此因素会对光伏组件的输出产生7%的影响,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9 3的影响系数。

风电场电量计算公式

风电场电量计算公式 单位:MWh 1.关口表计量电量 1)上网电量 251正向A总(A+) 2)用网电量 251反向A总(A-) 3)送网无功 251正向R总(R+) 4)用网无功 251反向R总(R-) 2.发电量:是指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1)表底读数 (312A+)+(313A+)+(314A+)+(315A+)+(316A+)+(317A+) 2)日用量 (今日表底读数-昨天表底读数)*350*60*0.001(即*21) 3)月累计今日日用量+昨天月累计 4)年累计今日日用量+昨天年累计 3.上网电量: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计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送的电能。 1)表底读数 251A+ 2)日用量 (今251A+)-(昨251A+) 3)月累计今日日用量+昨天月累计 4)年累计今日日用量+昨天年累计 4.用网电量: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计计量的电网向风电场输送————————————————————————————————————————————————————— 的电能。 1)表底读数 251A- 2)日用量 (今251A-)-(昨251A-)

3)月累计今日日用量+昨天月用量 4)年累计今日日用量+昨天年累计 5.站用电量 1)表底读数 361A+ 2)日用量 (今日表底读数-昨天表底读数)*350*20*0.001(即*7) 3)月累计今日日累计+昨天月累计 4)年累计今日日累计+昨天年累计 注意:现在算出的单位是Mwh,运行日志上的单位是万kWh,要将算出的数小数点前移一位(如:427Mwh=42.7万kWh) *厂用电率:风电场生产和生活用电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厂用电率=(厂用电量日值?发电量日值)×100 =(0.161?20.02)×100 *风电场的容量系数:是指在给定时间内该风电场发电量和风电场装机总容量的比值 容量系数=发电量日值?(50×2×24) 等效利用小时数也称作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 *风电机等效利用小时数(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是指某台风电机发电量折算到该风电机满负荷的运行小时数。 ————————————————————————————————————————————————————— 公式为:风电机等效利用小时数,发电量,额定功率 *风电场等效利用小时数(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是指某风电场发电量折算到该场满负荷的运行小时数。

什么叫无功补偿装置

什么叫无功补偿装臵 总的来说“无功补偿装臵”就是个无功电源。 一般电业规定功率因数为低压0.85以上,高压0.9以上。为了克服无功损耗,就要采用无功补偿装臵来解决。 电力系统中现有的无功补偿设备有无功静止式补偿装臵和无功动态补偿装臵两类,前者包括并联电容器和并联电抗器,后者包括同步补偿机(调相机)和静止型无功动态补偿装臵(SVS)。 并联电抗器的功能是: 1)吸收容性电流,补偿容性无功,使系统达到无功平衡; 2)可削弱电容效应,限制系统的工频电压升高及操作过电压。其不足之处是容量固定的并联电抗器,当线路传输功率接近自然功率时,会使线路电压过分降低,且造成附加有功损耗,但若将其切除,则线路在某些情况下又可能因失去补偿而产生不能允许的过电压。

改进方法是采用可控电抗器,它借助控制回路直流的励磁改变铁心的饱和度(即工作点),从而达到平滑调节无功输出的目的。 工业上采用 1.同步电机和同步调相机; 2.采用移相电容器; 目前大多数采用移相电容器为主。 无功补偿对于降低线损有哪些作用? 电网的损耗分为管理线损和技术线损。管理线损通过管理和组织上的措施来降低;技术线损通过各种技术措施来降低。无功补偿是利用技术措施降低线损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有功功率合理分配的同时,做到无功功率的合理分布。按照就近的原则安排减少无功远距离输送。对各种方式进行线损计算制定合理的运行方式;合理调整和利用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数。 1、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

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可以减少发电机送出的无功功率和通过线路、变压器传输的无功功率,使线损大为降低,而且还可以改善电压质量、提高线路和变压器的输送能力。 2、装设无功补偿设备 应当根据电网中无功负荷及无功分布情况合理选择无功补偿容量和确定补偿容量的分布,以进一步降低电网损耗。 农村低压客户的用电现状以及无功补偿在低压降损中的作用有哪些? 90年代以前,农村低压用电以居民生活用电为主,其负荷主要是照明用白炽灯,不仅用电量少而且负荷性质基本是纯电阻性(COSφ≈1),而低压动力用户的负荷功率因数虽然较低,但其用电量占总售电量的比例较小,故影响不大。近些年来,由于各种现代家用电器的迅速普及和大量使用,居民生活用电不仅用电量有了较大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其负荷性质有了很大的改变。与此同时,低压动力客户电量增长迅速,近几年已经占到了农村总用电量比重的60%~70%,主要以纺织行业、机械加工为主,而且动力客户的用电量明显呈现出继续增长趋势。这些动力客户,其设备自然功率因数较低(COSφ=0.6~0.7),且经常处于低功率因数运行状况。

风电场无功补偿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

风电场无功补偿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 1. 风力发电系统简介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的能源供应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更加迫切。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唯一经济的发电方式,由于其清洁无污染、施工周期短、投资灵活、占地少,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已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在政策上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重视,我国风力发电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我国风资源较丰富,但适合大规模开发风电的地区一般都处于电网末端,由于此处电网网架结构较薄弱,因此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后可能会出现电网电压水平下降、线路传输功率超出热极限、系统短路容量增加和系统暂态稳定性改变等一系列问题。随着风电场规模的增大,风电场与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大而系统对风力发电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对风电系统主要的两个要求是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无功功率控制和故障状态下的穿越能力。 一般来说,风电场的无功功率需求来自于两个方面:风机与变压器。其中变压器的无功损耗又分为正常运行时的绕组损耗和空载运行时的铁心损耗。无论是否运行,只要变压器与主网联接,铁心的励磁无功损耗总是存在的。 风力发电系统中,风力发电机是能量转换的核心部分,风力发电机系统按照发电机运行的方式来分,主要有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和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两种。 对于恒速恒频发电机组,普遍采用普通异步发电机,这种发电机正常运行在超同步状态,转差率s 为负值,电机工作在发电机状态,且转差率的可变范围很小(s<5%),风速变化时发电机转速基本不变。在正常运行时无法对电压进行控制,不能象同步发电机一样提供电压支撑能力,不利于电网故障时系统电压的恢复和系统稳;发出的电能也随风速波动而敏感波动,若风速急剧变化,感应电机消耗的无功功率随着转速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由于恒速恒频发电机组自身不能控制无功交换并且需要吸收一定数量的无功功率,因此通常在机组出口端并联电容器组,但是单纯地依赖常规的补偿电容器是无法满足无功功率补偿要求,可能会引起风电机组发出电能质量问题,如电压闪变、无功波动以及故障条件下的穿越能力。因此,恒速恒频发电机组需要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来优化其在正常条件和故障状态下的运行。在工程中通常采用静止无功补偿器SVC或STATCOM来进行无功调节,采用软起动来减小起动时发电机的电流。恒速恒频发电机组适合用于小功率,通常不高于600 kW的系统。

光伏发电年发电量计算

以1MW装机容量为例(300KW即0.3MW),你可以自己换算下。 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是指该系统实际安装的发电机组额定有效功率的总和。 由于光伏发电必然有损耗,所以实际发电量是无法达到理论值的。 1、1MW光伏电站理论年发电量: =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电池总面积*光电转换效率 =5555.339*6965*17.5% =6771263.8MJ =6771263.8*0.28 KWH =1895953.86 KWH =189.6万度 2、实际发电效率 太阳电池板输出的直流功率是太阳电池板的标称功率。在现场运行的太阳电池板往往达不到标准测试条件,输出的允许偏差是5%,因此,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9 5的影响系数。 随着光伏组件温度的升高,组f:l二输出的功率就会下降。对于晶体硅组件, 当光伏组件内部的温度达到50-75℃时,它的输出功率降为额定时的89%,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89的影响系数。 光伏组件表面灰尘的累积,会影响辐射到电池板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同样会影响太阳电池板的输出功率。据相关文献报道,此因素会对光伏组件的输出产生7%

的影响,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93的影响系数。 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光伏组件的输出几乎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功率输出,因此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要低于各个组件的标称功率之和。 另外,还有光伏组件的不匹配性和板问连线损失等,这些因素影响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的系数按0.9 计算。 并网光伏电站考虑安装角度因素折算后的效率为0.88。 所以实际发电效率为:0.9 5 * 0.8 9 * 0.9 3*0.9 5 *0.8 8 =65.7%。 3、系统实际年发电量: =理论年发电量*实际发电效率 =189.6*0.9 5 * 0.8 9 *0.9 3*0.9 5 * 0.8 8 =189.6*65.7% =124.56万度

风电场无功补偿计算

风电场无功补偿计算 摘要:电力系统的无功平衡和无功补偿是保证电压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随着风力发电在电力能源中所占比例增大,大规模风电场并网运行后,其无功补偿对局部电网的调教作用将更加明显。本文分析了影响风电场无功平衡的几个重要因素,虑影根据某风电场风机出力情况,计算风电场升压站的无功缺额,提出了无功配置建议。 关键词:风电场、无功补偿 1、引言 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取得了巨大进步,随着风电技术的日益成熟,风电已从过去的自发自用、独立运行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发展成为多机联合并网运行的大型风力发电场。然而,风能的随机性和不可控性决定了风电机组的出力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且风机大多为异步发电机,其运行特性与同步机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大风电接入系统和远距离输送,往往存在无功平衡、电压稳定、输电通道允许的送电容量问题,有时会制约风电的发展【1、2】。风机为异步机,需吸收无功来发出有功。现大风机多为交流励磁双馈电机,采用恒功率因素控制模式的双馈电机能够提供一定动态无功支持,但其无功调节能力有限【3】。交流励磁双馈电机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是目前最有前景的风力发电技术之一,已成为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热点。此方案最大的优点是减小了功率变换器的容量,降低了成本,且可以实现有功、无功的独立灵活控制。但其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制造商手中,出厂风机的功率因素固定,不易在运行中进行调整,现阶段风电场的功率因素调节一般都为机组停机后进行调节,因此有必要对风电场的无功补偿计算,以确定风电场的无功补偿配置。 2、无功配置容量计算 风电场的无功容量平衡一般考虑有,风机的发出无功、电缆的充电功率、升压变的无功损耗、需向主网提供的无功功率。 1)风机的无功出力 风力发电机在向系统送出有功的同时,一般也同时送出无功,由于风机类型的限制,功率因素不易在运行中进行调整,其中出厂功率因素一般整定在1,或者0.98。若发出的功率,风机的无功出力为,其值为:

SVG在光伏发电站内动态无功补偿的选型计算

SVG在光伏发电站内动态无功补偿的选型计算 当前,我国的光伏容量逐年在提升,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光伏电站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在光伏输送容量和系统稳定性提高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还能防止电压崩溃[1]。文章简单介绍了SVG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并对其在光伏电站中的选型依据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具体实例,提出无功配置方案,对实际工程有指导价值。 标签:光伏;SVG;无功补偿 引言 与常规的能源发电区分开来,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的功率存在不稳定的问题,容易受到有无光照、温度变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对系统无功功率的调整可以使并网运行中的点电压实现稳定状态。当夜晚没有光照时,有功出力为零,SVG 可作为线路无功补偿装置来加强线路的输电能力[2]。 1 静止型无功发生器SVG SVG(静止型动态无功发生器)是一种IGBT全控式有源型无功发生器,将电抗器连接桥式变流器上,可以发出或吸收无功功率,从而使SVG调节的电压更平稳的柔性电压来达到动态无功补偿的要求[3]。SVG是由功率模块、启动和控制部分组成的。它的基本电路构造如图1所示。 2 光伏电站中SVG的作用 2.1无功补偿能力强 光伏电站大多选用电缆接线,电缆自身相当于圆柱体的电容器装置。当光伏电站处于光伏满发和停发两种状况下需要无功补偿,无功补偿分别为容性和感性的,SVG可以使这两种无功补偿更高效更持续平稳。如果选型适当,功率因数可趋于1.0。 2.2 抑制諧波能力强 SVG通过运用桥式电路的PWM技术能够消除逆变器产生的低次谐波。高次谐波随不能够被完全消除,但也可以相应程度的降低,这样就不需要在光伏电站中再配置其他的消除谐波的装置[4]。 3 光伏电站中SVG选型依据 3.1线路产生的感性无功功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