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虫的特征

昆虫的特征

昆虫的特征
昆虫的特征

昆虫的特征

1. 身体外有个像壳的构造,所以通常比较硬;

2. 外观上可清础地辨认出一节节的;

3. 明显地可以区分出头、胸和腹三个部份;

4. 头部通常有一对触角、一对眼睛(复眼)和一个口器;

5. 胸部上方通常有两对翅膀,而下方通常有三对脚(足)。

如果所有的条件都符合上面的特征时,我们可以说:它是一只昆虫!。但是,这并不表示所有昆虫都具备了这些特征,还是有许多昆虫少了其中某些特征的,例如,有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或甚至根本没有翅膀、有些昆虫没有眼睛、有些昆虫少了一对脚或是完全没有脚、有些昆虫的身体软软的......等等。这些变化就是需要我们花功夫去学习的啦。

二、昆虫的构造

昆虫的身体看起来就好象一节一节接起来的,这也是为什么称它们是节肢动物的原因。现在让我们比较仔细地观察一下昆虫的构造。首先,它们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各主要部分。

1、头部

(1)触角

触角一对长在头的前上方,形状则随着昆虫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触角就好象人的鼻子一样,主要是用来闻味道的;除此之外,有些昆虫的触角有感觉空气震动的功能。

(2) 复眼

复眼一对长在头的两侧。它是由很多小小的小眼睛所集合而成的。复眼的功能和我们的眼睛一样,用来看东西的。它的构造也往往因昆虫种类的不同而变化。

(3)单眼

单眼是一个非常不明显的构造,位在两个复眼之间。它虽然是眼睛的一种,但是昆虫并不用它来看东西,而是用它来帮助复眼辨别物体明暗。在有些昆虫它甚至退化不见了。

(4)口器

口器是昆虫的嘴巴,用来吃东西的。最常见的口器有两种,一种是像蝗虫的口器,有两个大颚用以切碎食物;另一类像蚊子的口器是呈针状的,可以刺入皮肤吸血。除此之外,口器可能因昆虫种类不同而变化。

2、胸部

胸部是昆虫主要运动器官所存在的位置。从外官上可以区分为三节,也就是前胸、中胸和后胸。在每一胸节下方的两侧长着一对脚,因此三个胸节共长着三对(六只)脚。另外,在中胸和后胸的上方,通常各长有一对翅,所以昆虫一般有两对(四个)翅膀。

(1) 翅

翅是昆虫用来飞翔的构造;但是,和其它构造一样,翅也是因昆虫种类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变化。

(2)足

足是昆虫用来爬行的;不过,有些昆虫的足却有不同的功能,例如,挖掘、把握或捕捉等。

3.腹部

比起前面两部分,昆虫腹部的构造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附属构造。比较明显的构造应该是位在末端的生殖器了--雄虫的交尾器或雌虫

的产卵器。

昆虫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小麦、油菜蚜虫调查和鉴定 姓名:班级:学号: 一实验内容 1 小麦蚜虫调查与种类鉴定 在田间观察并用毛笔扫取小麦植株上的蚜虫于盛有酒精的容器中,带回实验室调查并在体视显微镜下统计小麦植株上的蚜虫数量以及种类,记录所调查小麦植株数量。通过对小麦蚜虫的调查与鉴定,了解小麦蚜虫的生活习性及其形态特征,并掌握小麦蚜虫的调查与鉴定方法,旨在预测小麦蚜虫危害蔓延情况,为及时防治小麦蚜虫制定有效的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2 油菜蚜虫种类鉴定 通过实验室给定的油菜蚜虫样本,随机捕获数头蚜虫,然后在体视显微镜下鉴定油菜蚜虫种类。通过对油菜蚜虫种类的鉴定,熟练掌握油菜蚜虫的形态特征,并准确对其进行鉴定与分类,以明确当地油菜蚜虫的主要类型,旨在为油菜蚜虫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二实验方法 1 小麦蚜虫调查方法 采用单对角线随机五点取样,每点固定50株(茎);当百株(茎)蚜虫量超过500头且株(茎)间差异不大时,每点可减少至20株(茎);当蚜虫量特大时,每点可减少至10株(茎)。调查有蚜株数、蚜虫种类、有翅蚜及无翅蚜数量,并统计计算百株蚜虫量,记录结果并汇入小麦蚜虫系统调查表(表1)。 表1小麦蚜虫系统调查表 注:调查地点为成都校区图书馆前小麦田,地块类型为旱水田。 2 小麦和油菜蚜虫鉴定方法 在体视显微镜下根据教材,小麦和油菜蚜虫形态特征进行种类鉴定。

三结果与分析 1 小麦蚜虫种类和发生情况 根据表1可知,所取小麦植株上的蚜虫均为禾谷缢管蚜,由此可初步推测出成都市温江区小麦蚜虫的主要优势种是禾谷缢管蚜。在随机选取的6株小麦种,只有4株小麦有蚜虫,有蚜率达66.7%;通过调查的小麦上一共有92头禾谷缢管蚜,换算成百株蚜量为1534头。按照常规防治标准(百株蚜量超过500头),现阶段已达到防治标准。而禾谷缢管蚜都是无翅型,且与生活阶段有关。此阶段为小麦灌浆期,蚜虫只需要在小麦植株的叶片或茎秆上小范围活动,就可以从小麦吸食足够的汁液作为营养物质。在南方,禾谷缢管蚜营同寄主不全周期型生活,全年在同一科寄主植物上营孤雌生殖,不产生雌雄性蚜,以无翅成虫和若蚜在小麦根部、近地面的叶鞘或土缝内过冬。而北方小麦即将成熟时,禾谷缢管蚜多为有翅型,此时有翅蚜可以飞离麦田,寻找新的寄主。以上禾谷缢管蚜翅型符合一般理论,调查结果较为合理。 2 油蚜虫种类 根据油菜蚜虫的鉴定结果可知,所取油菜样本上有桃蚜和萝卜蚜两种蚜虫。同时也可以根据油菜蚜虫种类特征可以鉴定出不同类别的蚜虫。桃蚜,一般呈绿色、黄绿色或淡红色,腹管较细长,绿色末端有明显缢缩,背上无蜡粉,突出特征是额瘤发达,且向内倾斜。经体视显微镜观察,可以十分容易的看到有些蚜虫的触角基部内侧有十分明显的额瘤,且其他特征也符合桃蚜的形态特征,所以鉴定为桃蚜。萝卜蚜,背覆稀少蜡粉,额瘤不明显,腹管短粗,近末端缢缩不明显。观察到有的蚜虫额瘤不明显,排除是桃蚜的可能,且只有背部有较少蜡粉,排除为甘蓝蚜的情况,其他特征均符合萝卜蚜的特征,因此鉴定为萝卜芽。 四结论与讨论 (1)根据小麦蚜虫调查与鉴定结果可知,成都市温江区小麦蚜虫的主要优势种是禾谷缢管蚜,百株蚜量为1534头,调查田块的发病情况已经达到常规防治标准(百株蚜量500头),而且出现麦蚜聚集的中心株,有两株小麦植株上各有近33头禾谷缢管蚜。田间发病情况需要及时控制。而且近日气温变化适宜麦蚜繁殖,气温继续回升,麦蚜历期缩短,繁殖加速,病情会持续加重。此时可进行化学药剂防治,每亩可选用10 %吡虫啉或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 ~ 15 g,或25 g?L-1的溴氰菊酯乳油15 ~ 20 mL,或40 %乐果乳油30 mL兑水30 ~ 40 kg喷雾

昆虫的特征和身体构造

头部 (1)触角 触角一对长在头的前上方,形状则随着昆虫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触角就好象人的鼻子一样,主要是用来闻味道的;除此之外,有些昆虫的触角有感觉空气震动的功能。 (2) 复眼 复眼一对长在头的两侧。它是由很多小小的小眼睛所集合而成的。复眼的功能和我们的眼睛一样,用来看东西的。它的构造也往往因昆虫种类的不同而变化。 (3)单眼 单眼是一个非常不明显的构造,位在两个复眼之间。它虽然是眼睛的一种,但是昆虫并不用它来看东西,而是用它来帮助复眼辨别物体明暗。在有些昆虫它甚至退化不见了。 (4)口器 口器是昆虫的嘴巴,用来吃东西的。最常见的口器有两种,一种是像蝗虫的口器,有两个大颚用以切碎食物;另一类像蚊子的口器是呈针状的,可以刺入皮肤吸血。除此之外,口器可能因昆虫种类不同而变化。 胸部 (1) 翅 翅是昆虫用来飞翔的构造;但是,和其它构造一样,翅也是因昆虫种类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变化。 (2)足 足是昆虫用来爬行的;不过,有些昆虫的足却有不同的功能,例如,挖掘、把握或捕捉等。 腹部 比起前面两部分,昆虫腹部的构造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附属构造。比较明显的构造应该是雄虫的交尾器或雌虫的产卵器。

昆虫头部有1对触角、3对口器附肢、一对复眼和若干单眼 ▲触角: 是重要的感觉器官,有许多感觉器,具触觉、嗅觉功能,还能感受异性的性信息素。 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三部分组成。 触角的形态多样,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椐。 ▲单眼和复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 大多数昆虫有1对复眼,2-3个单眼 ●单眼:结构简单,在一角膜下面有许多视网膜细胞,周围有色素细胞包围。 功能:只能感光,不能成象 ●复眼: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组成 不同的昆虫组成复眼的小眼的数目也不同。 功能:能识别物体的形象,有的昆虫还能辩别颜色 ——小眼的结构:每个小眼由角膜、晶锥、视觉细胞、视杆和色素细胞组成。 复眼可分为集光和感光二部分: ●集光部:通过和集合光线 ┌角膜:为特化的表皮,无色透明,呈平凹或平凹形为集光器的笫一透镜。 └晶锥:透明的锥状体,由四个晶锥细胞组成,为集光器的笫二透镜。 ●感光部: ┌视杆:由视觉细胞分泌形成,7个视杆集合成视觉柱。视觉细胞与神经相连,能接受和传递视觉信息。 └色素细胞:围在角膜和视杆周围,起隔离光线作用,防止小眼间的光线干扰。 人的耳朵以及许多动物的耳朵,都是左右对称地长在头上。昆虫的耳朵特别奇怪,它不是长在头上,而是长在身上:有的长在胸部,有的长在腹部,有的长在触角上,还有的长在小腿上。 蝗虫的耳朵,长在腹部第一节的两旁;蚊子的耳朵,长在触角上;螽斯、蟋蟀的耳朵,长在前足的小腿上;飞蛾的耳朵,长在胸腹之间;蝉的耳朵,在腹部下面。 昆虫的耳朵生长部位不一致,它们的构造和形状也各不相同。蝗虫、螽斯、蟋蟀的耳朵,外面有一个鼓状的薄膜,叫做鼓膜,里面连有特殊的听器,能感受外界的声浪。当鼓膜感受到外界的音波时,发生振动,波及听器及听神经,声音就传到脑部,做出反应。 蚊子的耳朵,是由触角上密密麻麻的绒毛构成的。在触角的第二节里藏着一个收听声音的器官,能够把外界的声音收来,传到中枢神经去。它能够听到五十米以外的另一只蚊子的嗡嗡之声,即使蚊子的噪声大到像雷鸣般的震响,它们仍然能辨别雌蚊还是雄蚊的不同声响。所以,蚊子的触角,在飞行时不断抖动,就是在探听周围的声响。 昆虫的耳朵,听觉非常灵敏,可以说是“顺风耳”。但昆虫的耳朵只能分辨声音节奏的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篇一:昆虫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到野外采集昆虫并制成标本,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了解不同昆虫的生存环境。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学习昆虫的识别方法和种类、了解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 二、实习地点 白羊沟、流村、北农校园 三、实习时间 201x年9月24号、25号 四、实习内容 (一)采集昆虫 1.使用工具 捕虫网(活泼的昆虫一般适宜用网来捕捉)、毒瓶(在玻璃瓶中,放入脱脂棉,再滴入适量乙酸乙酯,制成毒瓶)、镊子、手套、采集管等。 2.采集昆虫的方法 网捕:网捕主要用来捕捉会飞的昆虫,或停在植物上的昆虫。网捕的方法如下:当昆虫飞来,迎面用网捕捉,当虫子入网后,使网底向上甩,连虫子同网底一齐翻到上面来,然后再用手或试管伸入网内将虫子取出来。 扫捕:此法主要用在大片的草丛和茂密的灌木中。当采集者走到

茂密的藏有虫子的草丛中时,用扫网在上面左右摆动,一面扫一面前进,将有许多小虫子集中到网底,或者被甩入网底,连接着胶管中。尤其在途中采集而时间仓促的时候,边扫边走也可以得到许多标本。震落法:在黄昏或中午炎热时,可用震落法采到金龟子、锹形虫、象甲、叶甲、蝽象等种类。对于蚜虫、蓟马等小型昆虫,可以直接击落到网中或硬纸片上,也可用小毛笔收集到酒精中。 观察和搜索法:要采到需要的标本,必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及活动场所。有许多昆虫营隐蔽生活,在树皮下和树干内可采到天牛、吉丁虫、小蠹虫、木蠹蛾、透翅蛾、象甲和扁甲、郭公虫的幼虫或其它虫期。蚜虫、木虱或某些蚧虫的分泌物常可为人发觉,也可根据爱食其分泌物的蚂蚁、蝇或天敌瓢虫的存在来采集蚜虫及蚧虫,同时也常可采到其天敌草蛉、蝎蛉、瘿蚊等;沫蝉幼虫的分泌物常在枝上形成泡沫,其自身躲在里面。由植物的被害状发现昆虫,如咀嚼式口器昆虫为害后的植物叶片,常留下啃食过的痕迹和留下的粪便。 3、捕捉昆虫的时间及地点 昆虫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各异,一般来说,一年四季均可采集,但由于昆虫的发生期和植物生长季节大致是相符的,每年晚春至秋末,是昆虫活动的适宜季节,也是一年中采集昆虫的最好时期。对于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应在发生期采集。采集的季节,主要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来决定。一天之间采集的时间也要根据不同的昆虫种类而定。日出性的昆虫,多自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活动最盛。夜出性昆虫在日落前后及夜间才能采到。温暖晴朗的天气采集收获较大,

第二章-昆虫的生物学特征

第二章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昆虫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变化,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生活特点及生活习性,即昆虫的生物学。它是研究昆虫的个体发育史,包括昆虫的繁殖、发育与变态,以及从卵到成虫各个时期的生活史。通过研究昆虫生物学,可进一步了解昆虫共同的活动规律,对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都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方式 绝大多数昆虫为雌雄异体,但极个别也有雌雄同体现象。自然界中雌雄异体的动物大多进行两性生殖,但也有其他的生殖方式。常见的生殖方式有以下4种 一、两性生殖 两性生殖(sexualreproduction)是昆虫最常见的一种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是由雌雄两性昆虫 经过交配后,雌虫产下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又称卵生。如蛾蝶类、天牛等昆虫。 二、孤雌生殖 有的昆虫(如某些粉虱、介壳虫等),无或有极少量雄性个体,雌虫产下未经受精的卵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又称为单性生殖。分为3种情况:①偶发性的孤雌生殖。即在正常情况下进行两性生殖,偶尔出现未经受精的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如家蚕。②经常性的孤雌生殖。正常情况下营孤雌生殖,偶尔发生两性生殖。例如膜翅目昆虫(如蜜蜂)中,未经交配或未受精的卵,发育为雄虫,受精卵发育为雌虫。还有一些昆虫如介壳虫、粉虱、蓟马、蓑蛾、叶蜂、小蜂等,经常进行孤雌生殖,在自然情况下雄虫极少,有的甚至还未发现过雄虫。③周期性的孤雌生殖。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迁而交替进行,这种现象称为世代交替。如蚜虫,秋末随着气候变冷产生雄蚜牙,进行雌雄交配,产下受精卵越冬;而从春季到秋季连续十余代都以孤雌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这段时期几乎没有雄蚜。 三、伪胎生 昆虫的绝大多数种类进行卵生(oviparity),但也有一些昆虫从母体直接产出幼虫(若虫),如蚜虫类,其卵在母体内发育并孵化,所产下来的是幼蚜(若蚜)似为胎生,但与哺乳动物的胎生不同,故称伪胎生。 另有少数昆虫在母体未达到成虫阶段,还处于幼虫期时就进行生殖,称为幼体生殖(paedogenesis)。这是一种特殊的、稀有的生殖方式。凡进行幼体生殖的昆虫,产出的都不是卵,而是幼虫,故幼体生殖可以认为是胎生的一种形式。如双翅目瘦蚊科、摇蚊科以及蛹翅目中的部分种类昆虫。 四、多胚生殖 多胚生殖(polymbryony)是指一个成熟的卵可以发育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的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常见于膜翅目的一些寄生性蜂类,如小蜂科、细蜂科、茧蜂科、姬蜂科等寄生性昆虫。营多胚生殖的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的卵内,每个寄主里产卵1-8个不等(随种类而异),既可有受精卵,又可有非受精卵,前者发育为雌性,后者发育为雄性。一个蜂卵形成胚胎的数目变化很大,多数种类一个卵形成2个或多个胚胎,而寄生于鳞翅目幼虫的金小蜂(Litomastixtruncatellus)可产生数百个甚至2000个左右的胚胎。 多胚生殖可以看做是对活体寄生物的一种适应。因为这些寄生性昆虫常常不是所有的个体都能找到它相应的寄主,而一旦找到寄主就能产生较多的后代。 昆虫的生殖是为了种群的延续,而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是昆虫对不同生态环境的有利适应。如孤雌生殖对于昆虫扩大其分布和维持其种群都很重要,在任何适于生存的环境下,只要有1头雌虫,便可进行繁殖。胎生是对其卵的一种保护性适应,又无独立的卵期,所以完成生活史的周期较短。一些寄生性昆虫常常不容易找到寄主,而多胚生殖可以保证其一旦找到寄主就能产生较多的后代。幼体生殖缺乏成虫期和卵期甚至蛹期,更可以缩短其世代周期,在较短时期可迅速增大其种群数量。兼行两种生殖方式的昆虫,如蚜虫,在适宜环境下行孤雌生殖,可在短期内迅速繁殖,而在环境条件不宜时行两性生殖产卵越冬,以度过不良环境。 第二节昆虫的发育与变态 一、发育阶段的划分和变态类型 (一)发育阶段的划分 昆虫的个体发育可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在卵内完成的,至孵化为止。胚后发育是从幼虫孵化开始直到成虫性成熟为止。 昆虫的生长发育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从幼虫到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以及生活习性上一系列

昆虫的一般形态特征教案

昆虫的一般形态特征教案 一、说教材 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 “实验实训1.昆虫的一般形态特征”。 (一)地位和作用: 1、通过实验观察进一步认识昆虫体躯的组成及附器。 2、复习和巩固昆虫口器、触角、足、翅的构造及类型。 3、为鉴别昆虫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认识昆虫体躯外部形态结构和特征。 (2)理解昆虫口器、触角、足、翅的各部分构造和作用。 (3)掌握昆虫的口器、触角、足、翅的基本类型。 2、能力目标 (1)学会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昆虫体躯外部形态结构和特征。 2、掌握昆虫口器、触角、足、翅的结构及类型,特别是触角类型繁多,学生不容 易掌握,则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1、借助多媒体弥补实验过程中不容易观察到部分结构,如把昆虫的体躯放大,蜜蜂的 触角放大,蝴蝶的翅放大、蝗虫的后足放大、蝗虫的口器放大,通过感官和视觉, 把抽象变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直观功能,对 突破难点创造了良好的氛围,真正达到了对触角、口器、足、翅的结构的理解。 2、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触角的类型部分,通过学生观察后回答,答对一个给一个动画笑脸,答错一 个给一个动画哭脸,体现多媒体的趣味性特点,这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 生的学生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对于昆虫的足、翅的类型,学生观察后,答对一个就把该类型的图片展现 出来,把无声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带学生进入教学的情景 之中,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情趣,自然的步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三、说学法 (1)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外出捕捉昆虫,要求学生在家附近搜集昆虫,由于学生个人的兴趣、经验、所处环境不同,学生搜集到的昆虫种类、数量不同,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 个广阔的空间,形成了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同时,这一阶段的学习具有很强的灵 活性,为本节课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2)教学实验 利用搜集到的昆虫材料,认识、辨别、分析昆虫各部分结构及分类,这就让

昆虫分类实验报告

篇一:昆虫分类实验报告 昆虫重要的目与分类特征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学习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 3、加深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1、意义:将客观事物分门别类,是昆虫学研究的基础。 2、依据:昆虫分类学的物质基础是昆虫各部位的不同特征,主要有:形态学特征、生态学特征、生理学生物化学特征、地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等。 3、方法:遵循1999年修订的《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第4版)。一个物种的学名由属名+种名+亚种名组成,是“三名法”。命名分类单元遵循“优先律”,即为最早给予它的可用名称。 4、分类检索表:检索表是生物分类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级分类阶元的鉴定。编制时采用对比分析和抽象归纳的方法,要求选取各阶元重要、突出、明显、稳定的特征。常见形式有:双项式、单项式、包孕式等。基本原则为将标本特征不断“一分为二”、尽量选取绝对特征、两组的数量特征不能重叠、不使用含糊词句。 三、动物与器材 1、实验材料:昆虫永久装片 2、实验器材:显微镜、体视镜四、方法与步骤 依次逐个观察各装片,结合资料图解,观察思考各类装片的形态差异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 *仅举一对,作为例子六、实验结果 蝼蛄前足为开掘足,各节均粗短有力,适应挖掘;其胫节扁平强大,端部 4个发达的齿;跗节有3 节,较小。 螳螂前足为捕捉足,能有效挟持猎物;其基节长而大;股节发达,腹面有凹槽,两侧缘具刺;胫节腹面亦呈凹槽状,两侧缘具刺。弯折时嵌合在股节凹槽内。 两种昆虫前足不同的形态分别与它们挖掘、捕猎的功能相适应,体现了形态与功能的相互联系。 对以下昆虫分类到目:蚊子、蚱蜢、蟑螂、菜粉蝶、黄蜂、蜻蜓、螳螂、蝉、金龟子、体虱昆虫分类检索表(目) (1)无翅或极退化---------------------------------(2)有翅-----------------------------------------(3) (2)刺吸式口器----------------------------------- 虱目——体虱(3)有一对翅-------------------------------------(4)有两对翅-------------------------------------(5) (4)刺吸式口器----------------------------------- 双翅目——蚊子(5)前翅为膜质-----------------------------------(6)前翅为革质-----------------------------------(8) 前翅为鞘质,且为咀嚼式口器------------------- 鞘翅目——金龟子(6)翅为鳞翅------------------------------------- 鳞翅目——菜粉蝶翅不为鳞翅,刺吸式口器----------------------- 同翅目——蝉翅不为鳞翅,咀嚼式口器-----------------------(7) (7)休息时翅膀平置在身体两侧--------------------- 蜻蜓目——蜻蜓休息时,翅膀收于背后------------------------- 膜翅目——黄蜂(8)第一对足为捕捉足----------------------------- 螳螂目——螳螂第三对足为跳跃足----------------------------- 直翅目——蚱蜢三对足均为步行足

昆虫分类-10个目主要特征复习过程

昆虫分类-10个目主 要特征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昆虫10个目主要特征和常见种类 2对,膜质,翅脉网状,多横脉,各翅均有一翅痣。腹部细长;尾须小,1节。半变态。 蜻蜓、豆娘 捉足;翅2对,前翅覆翅,后翅膜质。尾须不长,多节。渐变态。 2对,前翅革质称覆翅,后翅膜质;后足为跳跃足。大多尾须短,1节;常具听器;雄虫一般有发声器,雌虫多具发达的产卵器。渐变态。 蝗虫;蚱蜢-头尖,呈圆锥形,触角短;蟋蟀(蛐蛐)-黄褐色至黑褐色,腹部有2根细长的尾须,触角长于身体;螽斯(蝈蝈)-外形似蝗虫,草绿色,触角长于身体;蝼蛄 3-5节,通常4节;口器刺吸式。翅2对,前翅半鞘翅,后翅膜质,少数种类翅完全退化;小盾片发达;后胸常有臭腺。无尾须。渐变态。 黾蝽(水黾)-两栖,触角外露,无臭腺,胫节有特化毛,能在水面行走;负子蝽-水生,触角隐藏,有臭腺,后足游泳足;龟蝽、盾蝽、长蝽、缘蝽、猎蝽、盲蝽-陆生,触角发达,通常有臭腺 2对,前翅质地相同,革质或膜质,后翅膜质,静止时翅置于腹部背面上方呈屋脊状。无尾须。渐变态。 斑衣蜡蝉、蝉(知了)、沫蝉、叶蝉、角蝉、蚜虫 10-11节;口器咀嚼式。前胸发达,背板宽大;翅2对,前翅角质化称鞘翅,无明显翅脉,静止时不相叠,中间有一鞘缝,后翅膜质。无尾须。全变态。 天牛、金龟、瓢虫、象甲、步甲、叶甲、扣头虫 2 对,前后翅相似,膜质,无臀叶,翅脉呈网状,翅脉在近翅缘处多分叉。尾须1节或无。全变态。 草蛉 式,幼虫口器为咀嚼式。翅2 对,被鳞片,翅脉稀少。有退化的尾须。全变态。 蝶-触角球杆状,多白天活动,静止时翅多直立或平置;蛾-触角丝状或羽毛状,多夜间活动,静止时翅多呈屋脊状 3节(具芒状或不具芒);复眼发达;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翅2对,前翅膜质,后翅特化成平衡棒。尾须无或有。全变态。 蚊、蝇、虻

【2018-2019】昆虫的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昆虫的实验报告 篇一:昆虫分类实验报告 昆虫重要的目与分类特征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学习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 3、加深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1、意义:将客观事物分门别类,是昆虫学研究的基础。 2、依据:昆虫分类学的物质基础是昆虫各部位的不同特征,主要有:形态学特征、生态学特征、生理学生物化学特征、地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等。 3、方法:遵循1999年修订的《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第4版)。一个物种的 学名由属名 +种名 +亚种名组成,是“三名法”。命名分类单元遵循“优先律”,即为最早给予它的可用名称。 4、分类检索表:检索表是生物分类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级分类阶元 的鉴定。编制时采用对比分析和抽象归纳的方法,要求选取各阶元重要、突出、明显、稳定的特征。常见形式有:双项式、单项式、包孕式等。基本原则为将 标本特征不断“一分为二”、尽量选取绝对特征、两组的数量特征不能重叠、 不使用含糊词句。 三、动物与器材 1、实验材料:昆虫永久装片 2、实验器材:显微镜、体视镜四、方法与步骤

依次逐个观察各装片,结合资料图解,观察思考各类装片的形态差异与其功能 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 *仅举一对,作为例子 六、实验结果 蝼蛄前足为开掘足,各节均粗短有力,适应挖掘;其胫节扁平强大,端部 4个 发达的齿;跗节有3 节,较小。 螳螂前足为捕捉足,能有效挟持猎物;其基节长而大;股节发达,腹面有凹槽,两侧缘具刺;胫节腹面亦呈凹槽状,两侧缘具刺。弯折时嵌合在股节凹槽内。 两种昆虫前足不同的形态分别与它们挖掘、捕猎的功能相适应,体现了形态与 功能的相互联系。 对以下昆虫分类到目:蚊子、蚱蜢、蟑螂、菜粉蝶、黄蜂、蜻蜓、螳螂、蝉、 金龟子、体虱 昆虫分类检索表(目) (1)无翅或极退化---------------------------------(2)有翅-----------------------------------------(3) (2)刺吸式口器----------------------------------- 虱目——体虱(3)有一对翅-------------------------------------(4)有两对翅-------------------------------------(5) (4)刺吸式口器----------------------------------- 双翅目——蚊子(5)前翅为膜质-----------------------------------(6)前翅为革质-----------------------------------(8) 前翅为鞘质,且为咀嚼式口器------------------- 鞘翅目——金龟子(6) 翅为鳞翅------------------------------------- 鳞翅目——菜粉蝶翅不为 鳞翅,刺吸式口器----------------------- 同翅目——蝉翅不为鳞翅,咀嚼式口器-----------------------(7) (7)休息时翅膀平置在身体两侧--------------------- 蜻蜓目——蜻蜓休 息时,翅膀收于背后------------------------- 膜翅目——黄蜂(8)第一对足为捕捉足----------------------------- 螳螂目——螳螂第三对足为跳跃足----------------------------- 直翅目——蚱蜢三对足均为步行足----------------------------- 蜚蠊目——蟑螂 篇二:昆虫采集、分类实验报告格式

昆虫各科特征

1 蝗科(Locustidae) 一般大型。触角丝状较短少数为剑状或棒状。 前胸背板发达,马鞍型,盖住中胸。 多数种类具有两对发达的翅,跗节3节。 腹部第1节两侧有1对鼓膜听器,少数无翅无听器,雄虫能以后足腿节摩擦前翅发音.产卵器钻头状。 东亚飞蝗、黄脊竹蝗、青脊竹蝗。 2 蝼蛄科(Gryllotalpidae) 触角丝状细长。 前足为典型的开掘足,胫节阔,有4齿,跗节基部有2齿,后足腿节不甚发达。 前翅短,后翅长,伸出腹末如尾状。 尾须长,无外露产卵器。 为重要的地下害虫,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腐殖质多的壤土或沙壤土内,生活史长,一般1~3年完成一代,以成虫或若虫在土壤深处越冬。 如华北蝼蛄、非洲蝼蛄等 3螽斯科(Tettigoniidae) 触角丝状细长, 跗节4节; 翅通常发达,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 产卵器刀或剑状,多产卵于植物的组织内; 多数种类为绿色,一般植食性,如露螽. 4蟋蟀科(Gryllidae) 触角丝状细长; 跗节多为3节,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 产卵器针状或矛状。尾须长而不分节。 多植食性或杂食性。如大蟋蟀、油葫芦等。 1 纹蓟马科 体较粗壮,褐色或黑色。 触角9节,第3、4节 常生有带状感觉器, 翅较阔,前翅末端圆形, 围有缘脉,有明显的纵脉;翅面常有暗色斑纹。 锯状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上弯曲。 本科种类不多,多为捕食性。如横纹蓟马。 2 蓟马科 体略扁平。 触角6-9节,第3、4 节上有叉状或锥状感觉器, 末端1-2节形成端刺。 有翅者翅狭长, 末端尖,翅脉少,无横脉。 锯状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下弯 曲。 许多种类是农业上的大害虫。如烟蓟马(Thrips tabaci)。 1 网蝽科 (Tingi dae)又 称军配虫。 体小而扁,体长多在5mm以下。 触角4节,以第3节最长。喙4节。无单眼。 头顶、前胸背板及前翅呈网状花纹。前胸背板向后延长覆盖中胸小盾片,两侧扩展成侧背板。前翅质地均一,不分成革质与膜质两部分。 足正常,跗节2节。 植食性,多在叶背面或幼嫩枝条群集食害,排出锈渍状污物,并在被害植物组织产卵; 若虫暗黑色,体侧有刺突。重要的有梨网蝽、方翅网蝽等。 2 蝽科(Pentatomidae)体小至大形。头小,三角形,触角5节,偶有4节。喙4节。有单眼。 前胸大,侧角有时呈刺状。小盾片发达,三角形,超过前翅爪片的长度。前翅膜质区的纵脉,多从一基横脉上分出。 跗节3节。大多数为植食性。如黄斑蝽、荔蝽、麻皮蝽等。 3猎蝽科(Redvuiidae)

昆虫种类调查报告

昆虫种类调查报告 一、千佛山自然环境介绍 千佛山位于济南偏东处,海拔约285米,占地166公顷。属于暖热带半温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山上植被茂密,主要是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低矮灌木,种类丰富。 二、调查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千佛山上的昆虫种类及分布情况,了解千佛山的昆虫生长环境。 三、调查方法 1.实地调查。 路线一:进入千佛山南门,调查水塘旁边的昆虫种类。 路线二:沿千佛山南门西部环山路调查。 路线三:大佛头周围。 2.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昆虫论坛网站,台湾嘎嘎昆虫网、六足王国等。 3.查阅相关书籍。 《中国蝴蝶分类与鉴定》《昆虫图鉴》《常见野外昆虫识别手册》《常见野外蝴蝶识别手册》《常见野外蜘蛛识别手册》《彩图实用昆虫百科》《昆虫博物馆》等。 四、千佛山昆虫种类 每年的春季到秋季,对千佛山周围进行2-3次的实地调查。经过最近两三年的调查,发现的昆虫种类有: 环山路、大佛头:蝽象(金绿宽盾蝽、条蜂缘蝽象、猎蝽象)、蝶类(凤蝶、灰蝶、蛱蝶、眼蝶、粉蝶)、瓢虫(异色瓢

虫、七星瓢虫、龟背瓢虫)、步甲(绿步甲、双齿蝼步甲、黑布甲)。 水边:蜻蜓(大团扇春蜓、灰蜻蜓、红蜻蜓、黄蜻蜓),色蟌,水黾、蝎蝽等。 (一)蝽象 金绿宽盾蝽 形态:长13.5-15.5毫米,宽9-10毫米。宽椭圆形。触角蓝黑,足及身体下方黄色,体背是有金属光泽的金绿色,前胸背板和小盾片有艳丽的条状斑纹。 生活史:金绿宽盾蝽1年1代,以5龄若虫在侧柏附近的落叶和石块下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陆续从越冬处爬出,取食侧柏嫩叶。5月中旬5龄若虫开始羽化,6月初为羽化高峰期,6月中下旬羽化期结束,5月到8月为成虫期,7月底到8月中旬交配产卵,8、9月份若虫由1龄发育至5龄,9月中下旬为5龄若虫高峰期,11月5龄若虫开始转移越冬。 寄主:葡萄、松、枫杨、臭椿、侧柏。 发现地点:千佛山南门西环山路。 (二)蝴蝶 1.凤蝶 柑橘凤蝶(发现地点:千佛山南门西部环山路山脚) 柑橘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柑橘凤蝶成虫翅面浅黄绿色,脉纹两侧黑色;前后翅外缘有黑色宽带,宽带中有月形斑。臀角一般有一个带黑点的橙色圆斑。成虫喜访花。翅展61~95mm。 幼虫喜欢的食草是芸香科的柑橘植物及食茱萸。在所有凤蝶中,柑橘凤蝶这名字最为特殊,因它是唯一与食草同名的蝴

【实验报告】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到野外采集昆虫并制成标本,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了解不同昆虫的生存环境。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学习昆虫的识别方法和种类、了解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 二、实习地点 白羊沟、流村、北农校园 三、实习时间 201x年9月24号、25号 四、实习内容 (一)采集昆虫 1.使用工具 捕虫网(活泼的昆虫一般适宜用网来捕捉)、毒瓶(在玻璃瓶中,放入脱脂棉,再滴入适量乙酸乙酯,制成毒瓶)、镊子、手套、采集管等。 2.采集昆虫的方法 网捕:网捕主要用来捕捉会飞的昆虫,或停在植物上的昆虫。网捕的方法如下:当昆虫飞来,迎面用网捕捉,当虫子入网后,使网底向上甩,连虫子同网底一齐翻到上面来,然后再用手或试管伸入网内将虫子取出来。 扫捕:此法主要用在大片的草丛和茂密的灌木中。当采集者走到茂密的藏有虫子的草丛中时,用扫网在上面左右摆动,一面扫一面前进,将有许多小虫

子集中到网底,或者被甩入网底,连接着胶管中。尤其在途中采集而时间仓促的时候,边扫边走也可以得到许多标本。震落法:在黄昏或中午炎热时,可用震落法采到金龟子、锹形虫、象甲、叶甲、蝽象等种类。对于蚜虫、蓟马等小型昆虫,可以直接击落到网中或硬纸片上,也可用小毛笔收集到酒精中。 观察和搜索法:要采到需要的标本,必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及活动场所。有许多昆虫营隐蔽生活,在树皮下和树干内可采到天牛、吉丁虫、小蠹虫、木蠹蛾、透翅蛾、象甲和扁甲、郭公虫的幼虫或其它虫期。蚜虫、木虱或某些蚧虫的分泌物常可为人发觉,也可根据爱食其分泌物的蚂蚁、蝇或天敌瓢虫的存在来采集蚜虫及蚧虫,同时也常可采到其天敌草蛉、蝎蛉、瘿蚊等;沫蝉幼虫的分泌物常在枝上形成泡沫,其自身躲在里面。由植物的被害状发现昆虫,如咀嚼式口器昆虫为害后的植物叶片,常留下啃食过的痕迹和留下的粪便。 3、捕捉昆虫的时间及地点 昆虫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各异,一般来说,一年四季均可采集, 但由于昆虫的发生期和植物生长季节大致是相符的,每年晚春至秋末,是昆虫活动的适宜季节,也是一年中采集昆虫的最好时期。对于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应在发生期采集。采集的季节,主要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来决定。一天之间采集的时间也要根据不同的昆虫种类而定。日出性的昆虫,多自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活动最盛。夜出性昆虫在日落前后及夜间才能采到。温暖晴朗的天气采集收获较大,而阴冷有风的天气,昆虫大多蜇伏不动,不易采到。 采集地点也要依据采集目的而定,根据不同种所处生态环境而选择合适地点。一般来说,森林、果园、苗圃、菜园、经济作物林、灌木丛都能采到大量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说课讲解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 特征

一昆虫解剖镜的构造和使用 解剖镜、双目解剖镜又称体视显微镜、立体显微镜、实体显微镜等。其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结构基本一致现以22XB—01型解剖镜为例介绍如下。【目的】1.掌握解剖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材料】解剖镜 【用具】 【内容和方法】 一、解剖镜的构造和功能 (一)机械部分 1.底座是全镜的最下面的部分。在底座的中央有1个可活动的圆盘,即载物盘。载物盘通常为一面为白色,一面为黑色,也有的为通明的玻璃制 成。在底座的中后部有1对压脚,用以压虫体和其它易动物体之用。 支柱是支持镜体的部件,是焦距的粗调装置,可使镜体上下移动,左右旋转。 2.调焦装置为了避免镜身向下滑动和左右偏转,在支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了两个螺丝。上方的为锁紧螺丝下方的为升降螺丝。 3.倍率盘在镜体中央,有1个两侧转动的圆盘,用以改变放大倍率之用。

双目解剖镜构造图 (二)光学部分 1. 物镜在镜体下,安装有大物镜(镜体内部还有变倍物镜)。 2.棱镜罩镜身上面为两个棱镜罩,内部为棱镜,使物象倒转,在目镜中可看到物体的正像。 3.目镜管和目镜在棱镜罩的上方,左右各有一个目镜管,用以承放目镜4.视觉圈一般是位于右边的目镜管上端。视觉圈可调节目镜的上下距离,使得观察者左右两眼都可以看到清晰物体。 5.眼罩,为了防止外来光线的干扰,多在目镜上设有眼罩,便于更好地进行观察。 6.防尘罩有些型号解剖镜带有防尘罩,使用前后均放在目镜管上端。 二、解剖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在取用(或者放回解剖镜)时,若需要连镜箱搬动,应将镜箱锁好,以免解剖镜零件倾出而损坏。同时镜箱的钥匙必须拔除,避免不小心将钥匙碰断在锁孔里。 2.取用解剖镜时,必须用右手握持柱,右手托住底座,小心平稳地取出或移动,严禁单手取用或移动。 3.使用前必须检查附件是否有无缺少及镜体各部有无害损坏,转动升降螺丝有无故障,若有问题立即报告,否则自己负责。 4.镜管上若有防尘罩,应取下防尘罩换上目镜,再将眼罩放在目镜的上端。注意用完后再将防尘罩放回目镜管上。 5.将所观察的物体置于玻片上或蜡盘中,再放到载物盘上,待观察。 7.拧开锁紧螺丝,先把镜体先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锁紧镜体。 8.观察时,可先转动目镜管,使得两个目镜间的宽度适合于自己两眼间的距离。然后转动升降螺丝,使没有视觉圈的目镜成像清晰,另一目镜若不清晰,可转动视觉圈,直至两眼同时看到清晰的物像时为至。如果需要放大观察时,再转动倍率盘直到所需要的放大倍率。 9.在调节焦距时,转动升降螺丝时不能太快。在使用的过程中,若遇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老师报告。 10.使用时若发现目镜或物镜上有异物时千万不能用手、布、手绢、衣服等去擦摸,应用吸耳球吹或用擦镜纸轻轻擦拭。 11.用毕后,先将载物盘上的东西拿走,松开锁紧螺丝将镜体放下,并锁紧。取出目镜,换上防尘罩。将元件全部放回,注意不要与其它镜互换。12.用布把镜身擦干净,放入镜箱内,锁紧镜箱。

昆虫分类

实验七昆虫分类(一)——目的分类 目的: 了解昆虫纲分目的特征; 掌握常见农业昆虫中重要目的主要形态鉴定特征; 学习使用和编制检索表; 原理:(自己写) 材料用具: 跳虫、蜚蠊、飞蝗、蠼螋、蜻蜓、蓟马、蝽象、蜡蝉、草蛉、地 老虎、粉蝶、金龟子、胡蜂、蜜蜂、食蚜蝇、大蚊标本等。户外采集 的昆虫。 体视显微镜、镊子、解剖针和大头针等工具;多媒体课件。 内容与方法:(参考以下这些) 一、检索表 检索表的编制,是用对比分析和归纳的方法,将不同种类昆虫的 特征,从中选定比较重大而稳定的特征,做成简短的文字条文排列而 成。因此检索表的运用和编制是昆虫分类工作重要的基础。 1、类型:双项式(两项式)、单项式、退格式或包孕式。 2、步骤:选取特征→列表→成文 例如: 目名口器翅其它特征 弹尾目咀嚼式无腹末有弹器 缨尾目咀嚼式无腹末有尾须1对和中尾丝1条直翅目咀嚼式前翅皮革质,后翅膜质后足适于跳跃,或前足适于开掘鞘翅目咀嚼式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 半翅目刺吸式前翅为半鞘翅,后翅为膜质喙着生于头前端

同翅目刺吸式前后翅膜质,或前翅稍加厚喙着生于头腹面后端 两项式 1.无翅 (2) 有翅 (3) 2.腹末有弹器……………………………………………………………………………弹尾目 腹末有尾须1对和中尾丝1条...............................................................缨尾目3.口器刺吸式 (4) 口器咀嚼式 (5) 4.前翅为半鞘翅…………………………………………………………………………半翅目 前后翅膜质……………………………………………………………………………同翅目5.前翅皮质,后翅膜质…………………………………………………………………直翅目 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鞘翅目3、编制检索表的注意事项 尽可能地选用明显而稳定的外部特征 绝对性状 对称性状 文字简洁 二、重要农业昆虫的分目 观察标本,掌握主要农业昆虫的分类鉴定特征。 目名口器翅其它特征直翅目 缨翅目 半翅目 同翅目 脉翅目 鞘翅目 鳞翅目 双翅目 膜翅目

几种昆虫的特点

瓢虫是一种吃介克虫、蚜虫等害虫的昆虫。 瓢虫有挺多种的(加点详细的给你) 益虫:二星瓢虫、六星瓢虫、七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赤星瓢虫、大红瓢虫等;害虫:十一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 益虫无论幼虫还是成虫,都能吃蚜虫。 瓢虫是一种吃介克虫、蚜虫等害虫的昆虫。 蜜蜂采食花粉和花蜜并酿造蜂蜜。蜜蜂群体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三种类型。 蜜蜂以花粉和花蜜为食。 蜜蜂的飞翔时速为20-40千米,有效活动范围在离巢2.5千米以内。 在植物开花季节,蜜蜂天天忙碌不息。 蜜蜂的筑巢本能复杂,筑巢时间一般在植物的盛花期。 蜜蜂的嗅觉灵敏,能够根据气味来识别外群的蜜蜂。 工蜂的任务主要是采集食物、哺育幼虫、泌蜡造脾、泌浆清巢、保巢攻敌等工作。工蜂的任务主要是采集食物、哺育幼虫、泌蜡造脾、泌浆清巢、保巢攻敌等工作。雄蜂的任务是和处女蜂王交配后繁殖后代,雄蜂不参加酿造和采集生产。 蜜蜂生产的,蜂蜜是一种天然食品,味道甜蜜。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补品之一 蝴蝶 触角端部加粗,翅宽大,停歇时翅竖立于背上的鳞翅目昆虫。蝶类触角为棒形,触角端部各节粗壮,成棒锤状。体和翅被扁平的鳞状毛。蝶类白天活动。在鳞翅目158科中,蝶类有18科。蝶类成虫取食花粉、花蜜;幼虫为植食性,为害林木与庄稼。蝶类翅色绚丽多彩,人们往往作为观赏昆虫。中国蝴蝶种类丰富,尤其是在亚热带地区。 蝌蚪:体形似鱼,具有外鳃,适于水中生活,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以后逐渐长出四肢,尾慢慢萎缩,鳃消失,用肺代替呼吸 背部呈现灰色,和蛤蟆的黑色蝌蚪最明显的区别 尾很长头部有明显的外鳃 小蝌蚪没有骨头,要长大了才有骨头 蚂蚁是群集而居的社会性昆虫,而且恋巢性很强。多数种类筑巢于地下,且食性杂,一般植、肉兼有。同巢中世代重叠,同时间内三品(蚁后、蚁王、兵蚁)都有。在一般地理及气候条件下无明显的休眠或滞育现象。拟黑多刺蚁和其它蚂蚁一样,一般以窝为一个家庭。一窝中有蚁王(雄蚁)蚁后(雌蚁)有一个或数十个。工蚁专筑巢、觅食、育幼等,数量最多;兵蚁保卫群众安全,数量较少。一窝蚂蚁一般为500~2000只,一年可繁殖分出15~25窝。蚂蚁生长、繁殖温度为15~40℃,适宜温度为19~29℃,10℃以下入洞冬眠。

昆虫分类检索表

昆虫分类和检索表的使用 昆虫纲隶属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已知100 多万种,约占整个动物界的75% 。根据变态的有无和类型,腹部运动附肢的有无,翅的有无、数量、质地和类型,以及口器、触角及胸足的类型等特征,一般将昆虫纲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使用下面的“昆虫(成虫)分目检索表”,学习分类工作的原理和方法,将老师提供的或自己采集的昆虫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到它们所属的目。检索表中列有1、2、3……等若干条,每条都含有一对(两项)互相对立的特征描述。鉴定标本时,仔细观察待鉴定标本的形态特征,并从检索表第1 条开始逐条查对。昆虫标本特征符合两项对立描述的中的那一项,就按该项描述后面的数字(数字表示条的编号)继续查下去,直到查出该昆虫所属的目为止。 昆虫(成虫)分目检索表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原先置于昆虫纲无翅亚纲中的原尾目、弹尾目和双尾目很可能并不属于昆虫。但它们的分类地位尚不很明确,故将这三个目仍暂放在此处的检索表中。 1. 翅无或极退化……………………………………………… .……………………… ..…… .(. 2) 翅 2 对或 1 对……………………………………………….… ..……………………… ..(. 23) 2. 无足,幼虫状,头和胸愈合;内寄生于膜翅目、半翅目及直翅目等昆虫体内,仅头胸部 露出寄主腹节外……………………………………………………… 捻翅目 (Strepsiptera ) 有足,头和胸不愈合,不寄生于昆虫体内………………………………………………… (3) 3. 腹部除外生殖器和尾须外,有其他运动附肢…………………………………………… . (4) 腹部除外生殖器和尾须外,无其他运动附肢…………………………………………… (7)

(完整版)昆虫纲的特征

昆虫纲的特征 1. 体躯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3个体段; 2. 头部为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具有3对口器附肢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及单眼; 3. 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4. 腹部是生殖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动用的附肢,但多数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 5.从卵中孵出来的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称为变态。 因此,昆虫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為:“体躯三段头、胸、腹,2对翅6只足﹔1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 而蜘蛛蜈蚣和蝎子及蜱、螨等无脊椎动物严格来说是非昆虫类。 昆虫在地球上無處不有,所以到處都可以采到昆虫﹔但各類昆虫部有自己喜好的環境。 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无论是个体数量、生物数量、种类与基因数,它们在生物多样性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复杂而密切,有些昆虫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有些种类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昆虫学就是人类在长期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门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学习和研究昆虫学的目的在于了解昆虫生命活动的固有规律并利用所得的知识造福人类。21世纪中,人类面临着许多难题,对昆虫学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常见昆虫种类: 昆虫纲是由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这两个亚纲及其33个目所组成。 常见的有: 鳞翅目Lepidoptera 鳞翅目包括所有的蛾类和蝴蝶类。它们的最大特点是翅面上均覆盖着小鳞片。口器为虹吸式,呈卷须状,取食时伸到花中吮吸花蜜,不用时卷曲如弹簧状。幼虫为多足型,蛹为被蛹,属完全变态类型。鳞翅目是一个大目,全世界已知的种达十万种以上,与农业有关的有2个亚目。 鞘翅目Coleoptera 肉食亚目(步甲科虎甲科) 杂食亚目(金龟科叩头甲科吉丁甲科瓢虫科天牛科叶甲科拟步甲科豆象科)象甲亚目(象甲科) 鞘翅目Coleoptera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有330000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 ,我国记载7000余种。这个类群的前翅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 因此而得名。它们的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体型的变化甚大,并且适应性很强;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有植食性--各种叶甲、花金龟,肉食性--步甲、虎甲,腐食性--阎甲,尸食性--葬甲,粪食性--粪金龟。本类群属完全变态,幼虫因生活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种形态;蛹绝大多数是裸蛹,稀有被蛹。 蜻蜓目Coleoptera 蜻蜓目Odonata在昆虫纲中是比较原始的类群,也是较小的一个目。蜻蜓目分为三个亚目:差翅亚目(Anisoptera)统称“蜻蜓dragonflies”;均翅亚目(Zygoptera)统称“蟌damselflies”以及发现于日本和印度的两种间翅亚目(Anisozygoptera)昆虫。全世界约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