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跟随伟人的足迹

跟随伟人的足迹

跟随伟人的足迹
跟随伟人的足迹

跟随伟人的足迹

12月15日下午,在老师和几位学院领导的陪同下同学们来到新建县小平小道纪念馆,亲身走一走小平小道,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参观小平小道陈列馆时我们的思绪随着导游的介绍回到了1969年10月的一天,一架军用飞机载着65岁的邓小平和他的夫人卓琳,由北京秘密飞往江西,夫妇俩被安排在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参加劳动,历时三年零四个月。那时,邓小平从住处到厂里,走大路要将近一个小时,工人就在工厂的后墙开了一个小门,专供小平夫妇出入。在那段非常的岁月里原本模糊的小道渐渐变得清晰,被工人们亲切的称之为“小平小道”。在这条蜿蜒的小路上,邓小平行走了三年,也思索了三年。后来有人说这条道路是邓小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理论的发源地,它见证了历史,也见证了荣耀。

在小平陈列馆保存着小平曾经读过的书籍、用过的生活用品,以及一幅幅生动的照片,清晰的再现了邓小平在这里劳动、生活时的原貌。走出小平陈列馆向前走,整齐的香樟树后掩映的是新建县拖拉机修配沿着厂区内一条水泥路前行,在围墙外,一条普普通通的田间小路向着延伸,蜿蜒曲折的小路一头连着修配厂,一头连着南昌陆军学院。如果不是看到路边的石碑上写着“小平小道”,恐怕都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

难以想象,当年的两位老人每天怀着怎样的心情走在这条小路上?满怀振兴中华的理想,却时运不济,但这么有改变他的理想,他在劳动时,每天看书,看报,听广播,密切关注国家形势,密切民生,了解百姓的诉求,通过三年的思考和观察,他的思想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信念更加坚定。而提出社会主义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随后一系列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政策相继出台,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思想得到解放,为亿万民众带来了新的生活。

跟随伟人的足迹,不只是走走那些年他们曾经走过的路,而且要贯彻他们的思想精神,那些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的精神,始终把百姓放在第一位的精神,没有那个政党在脱离群众的情况下可以长久,这也是共产党曾经被历史所选择的原因,而如今的社会腐败之风盛行,民众与官员矛盾激增,这都是党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迹象,形式主义严重泛滥,部分官员不做实事,缺乏共产主义信仰,社会道德出现滑坡,中华优秀传统尽弃,教育已偏离他原有的轨道;权力横行,民众求助无门,媒体失去了社会导向作用,缺乏公正报道,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我自知社会改革不可避免存在弊端,发展中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但是社会改革却不见成效,执政和施政理念陈腐落后,强权和强制成了仅存的唯一武器。民众的诉求不可欺,不可辱,不可怠,不要让整个社会布满干柴。

我们缺乏一位力挽狂澜的领导人,缺乏一位社会导向型人物,缺乏一位让人民当家作主,一位大刀阔斧改革弊病的领袖。

BTS-G-WALK三维步态分析评估系统

BTS G-WALK三维步态分析评估系统 BTS G-WALK三维步态分析评估系统由惯性传感器组成,传感器的组件包含了三维加速计,磁感应器和三维回旋器,可以放在第五腰椎位置进行功能性步态分析。系统可以根据测得的数据进行诊断及训练方案制定,可以迅速进入测试,并自动生成测试报告。 BTS G-WALK具有完善的步态及骨盆运动分析软件系统,可以方便又有效的对神经损伤以及骨科疾患患者进行功能性评估,同时可以对运动能力和治疗结果进行客观分析。 骨盆的运动学分析系统提供了常用运动步态常量,特别是关于骨盆前后旋转,对抗后倾以及侧屈的信息提示。与正常参量对比系统会自动将生成的数据与正常参量做对比,并直观的显示出患者评估与正常均值之间的差异。 传感器 跑台测量 应用程序和软件特点: 测量三维步态常量 速度节奏步长歩宽步态周期支撑期摆动期单腿和双腿支撑 神经性疾患应用领域轻偏瘫步态的典型特征为速度,节奏减慢,步长缩短。 正常值轻偏瘫患者值 速度68.5+/-6.7m/min44.0+/-22.9m/min 步频102.8+/-5stps/min84.8+/-22.4stps/min 步长 1.3+/-0.1m1.1+/-0.6m 帕金森疾患三维步态分析:支撑期和摆动期 预防老年性摔倒步速,跨步长以及双腿支撑时间均值与正常参考值之间的对比,是预防老年性摔倒一个重要的评估要素。 关节术后三维步态分析可记录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假肢负载情况以及异常姿势矫正等问题的重要量化信息。 传感器类型 三维加速计,配灵敏计(±1,5g,±6g) 三维磁感器 三维回旋器,配灵敏计(±300gps±1200gps) 电池可通过USB口充电,使用时长18/24H

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与现代战争

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与现代战争 【摘要】本文讨论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在现代战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总结目标识别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目标识别技术工程化实现方法,同时本文介绍了国外目标识别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现代战争应采用综合识别系统解决目标识别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目标识别;雷达;人工神经网络;精确制导 1.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内日益广泛的应用,传统的作战思想、作战方式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第一次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特别是刚刚结束的海湾战争,空中精确打击和空地一体化作战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作战形式。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于一体的C ISR 已成为取得战场主动权,赢得最后胜利的关键因素。目标识别技术是雷达智能化、信息化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在现代化战争中,目标识别技术在预警探测、精确制导、战场指挥和侦察、敌我识别等军事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现代战争中取得战场制信息权的关键之一是目标属性识别。现代战争的作战环境十分复杂,作战双方都在采用相应的伪装、隐蔽、欺骗和干扰等手段和技术,进行识别和反识别斗争。因此仅仅依靠一种或少数几种识别手段很难准确地进行目标识别,必须利用多个和多类传感器所收集到的多种目标属性信息,综合出准确的目标属性,进行目标检测,跟踪后进行识别。 2.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2.1 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在预警探测上的应用 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对于弹道导弹的预警工作有重要的作用。弹道导弹一般携带多个弹头,其中可能包含核弹头或大规模杀伤的弹头以及常规弹头,预警雷达必须具备对目标进行分类和识别真假弹头的能力,将核弹头或大规模杀伤的弹头分离出来,为弹道导弹防御(BMD)系统进行目标攻击和火力分配提供依据。早期的BMD系统假设只有一个核弹头,多弹头分导技术的出现,使问题转化为雷达的多目标识别问题,加上电子对抗技术的广泛使用,给目标识别技术带来很大困难。另外,预警雷达还要对空中目标或低空目标进行探测,对来袭目标群进行分类识别。利用星载雷达以及远程光学望远镜等观测设备,可以对外空目标进行探测,对外空来袭目标进行分类和识别,达到早期预警的工作。

目标检测与跟踪

第九章图像目标探测与跟踪技术 主讲人:赵丹培 宇航学院图像处理中心 zhaodanpei@https://www.doczj.com/doc/902862305.html, 电话:82339972

目录 9.1 概论 9.2 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的发展现状9.3 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的典型应用9.4 图像的特征与描述 9.5 目标检测方法的基本概念与原理9.6 目标跟踪方法涉及的基本问题

9.1 概论 1、课程的学习目的 学习和掌握目标探测、跟踪与识别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了解一个完整信息处理系统的工作流程,了解目标探测、跟踪与识别在武器系统、航空航天、军事领域的典型应用。了解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涉及的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为今后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2、主要参考书: 《目标探测与识别》,周立伟等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成像自动目标识别》,张天序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动态图像分析》,李智勇沈振康等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引言:学习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的意义 ?现代军事理论认为,掌握高科技将成为现代战争取胜的重要因素。以侦察监视技术、通信技术、成像跟踪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等为代表的军用高科技技术是夺取胜利的重要武器。 ?成像跟踪技术是为了在战争中更精确、及时地识别敌方目标,有效地跟踪目标,是高科技武器系统中的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 ?例如:一个完整的军事战斗任务大致包括侦察、搜索、监视以及攻击目标和毁伤目标。那么快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就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因此,目标的实时探测、跟踪与识别也成为必要的前提条件。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军事应用领域中的日益推广,传统的作战形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1982年的英阿马岛之战,1991年的海湾战争及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都说明了这一点。西方各军事强国都在积极探索对抗武器,特别是美国更是投入了巨大的物力、人力和财力积极研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而图像检测、跟踪和识别算法作为现代战场信息环境作战成败的关键,具备抗遮挡、抗丢失和抗机动鲁棒性的智能跟踪器,将是现代战场作战必备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步态分析概述

步态分析及常用步态测量方法 周长青 2016年01月05日

目录 1 步态概述 (3) 1.1 步态的定义 (3) 1.2 步态的两个基本要求 (3) 1.3 步态周期中的关键时刻 (3) 1.4 步态周期的阶段划分 (3) 1.5 步态的基本指标 (4) 1.5.1 时间因子 (5) 1.5.2 距离因子 (6) 1.5.3 步行速度 (7) 1.6 步态的成熟 (7) 1.7 步态的影响因素 (7) 2 步态检查测量方法 (8) 2.1 时间参数测量 (8) 2.2 空间参数测量 (8) 2.3 运动学测量 (9) 2.4 动力学测量 (9) 2.5 肌电测量 (10) 3 正常步态 (10) 3.1 站立与平衡 (10) 3.2 行走步态周期规律 (11) 3.2.1 矢状面 (11) 3.2.2 额状面 (12) 3.2.3 水平面 (13)

3.3 步态评价(穿鞋的影响) (13) 4 病理步态 (14) 4.1 病态站立与病态平衡 (14) 4.2 长短腿步态 (14) 4.3 踝部障碍者步态 (14) 4.4 膝关节障碍者步态 (15) 4.5 髋关节障碍者步态 (16) 4.6 脊柱及肩带障碍者步态 (16) 4.7 全身障碍者步态 (17) 5 步态分析系统推荐 (17) 5.1 独立测试仪器列表 (17) 5.1.1 运动学仪器: (17) 5.1.2 惯性参数测量仪器: (21) 5.1.3 三维力测量仪器: (23) 5.1.4 压力测量仪器: (24) 5.1.5 肌电测量仪器: (25) 5.2 测试系统推荐 (26) 6 附录 (29)

人形目标检测与跟踪

——人形目标检测与跟踪

一、 本组研究方案,算法系统框图 二、 检测算法、原理、程序实现方法、调试过程 【视频处理】 老师提供的两端视频两段视频并不能直接用来输入OpenCV 所编程序处理,需要将其转化为无压缩的avi 格式。利用软件WinAVI Video Converter ,转换为ZJMedia uncompressed RGB24格式。 【背景建模】 我们小组利用N 帧图像的平均来求取背景,并实时对背景进行更新。由于考虑到ExhibitionHall.avi 视频中运动物体所占场景比例少,运动轨迹为直线,为了处理的简单,所以在这不刻意区分物体和背景像素点。即(1)(1)()()A A A B k B k I k αα+=-+ ,这里的α 很小(0.003) 。 【前景提取】 灰度图像的处理比彩色图像的处理过程简单。我们小组将读入的彩色图像变成灰度图像,并二值化;同样,背景也进行二值化。两者做差值,得到一些离散的黑白点块。也就

是要识别的目标。但是,这样得到的块是分散开的,程序 并不能完整的把它们识别成一个人形,而是一个本来很完 整的人形被分块识别成多个目标。为此,我们做了一些简 单的后处理。先腐蚀元素,去除不必要的杂点,然后进行 膨胀块处理,自定义块的大小,使其膨胀成能被识别成一 个人形的目标。另外,我们还做个简单的高斯低通滤波, 是得到的结果光滑些。其流程图如右。 【目标检测】 根据前景处理的结果,得到一些连续的块目标。利用帧间差,可以提取出目标的轮廓。根据轮廓的位置分布,计算出检测目标的形心和大小。并予以标记。 【目标跟踪】 根据目标帧间的位移差值,可以计算出运动目标在x ,y 方向上的运动速度。可以利用这个关系判断下一帧目标的位置。设置一个合适的阈值,就可以实现目标的跟踪。在此,我们还引入了重叠判断机制。如果目标重叠,即通过遍历,发现块重叠大于一定阈值后,根据前面得到的位置预测判断当前物块位置;如果不重叠,则遍历这幅图像中的所有物块,寻找临近最优物块,以保持编号连续性。在目标跟踪过程中,还进行了Kalman 滤波,对目标轨迹进行滤波处理。 目标跟踪 …… 目标 (Id,Pos,Size) 目标 (Id,Pos,Size) 目标 1 目标 (Pos,Size) 目标 (Pos,Size) 目标N 目标 (Pos,Size) 目标 (Pos,Size)

步态分析仪器(DOC)

---------------------------------------------------------------最新资料推荐------------------------------------------------------ 步态分析仪器(DOC) F-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仪临床应用现状 [国际骨科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thopaedics]陈雁西 , 俞光荣正常人足底压力分析的研究进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王明鑫 , 俞光荣足底压力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研究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oot pressur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浙江体育科学 Zhejiang Sport Science] 李建设 , 王立平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技术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步态研究中的应用Gait analysis through plantar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李海 , 丁建新 , 周安艳 , 黄东锋 , 江沁 , 尹运冬青少年女性穿不同鞋行走时足底压力分布研究 Dynamic Analysis on Force Distribution of Foot during Walking for Young Female Wearing Different Kind of Shoes [体育科学 China Sport Science] 吴剑 , 李建设青年女性着高跟鞋平地行走时步态的生物力学研究A Research on kinematics on Young Girls’ walking with High-heel Shoes [体育科研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吴剑 , 李建设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检测及影响因素探讨 The detections of foot plantar pressure in Chinese normal population and diabetic patient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中国糖尿病 1 / 6

步态分析仪

步态分析仪 一总体要求 ★1满足临床科室要求,凡涉及设备安装及施工由中标方负责,按照科室要求提供交钥匙工程具备2投标时要求提供原厂家的检验报告、技术参数表及产品彩页具备★3投标产品应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先进机型及配置具备4提供近三年的销售业绩提供5仪器配备所有软件使用最新版本且终身免费升级,端口免费开放,能与我院各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具备6数量1台二技术要求 1自动计算和记录:步长、步宽、步态对称性、重心轨迹、步态节律、地面作用力、神经控制能力及障碍躲 避能力等 具备 2提供髋膝踝关节和骨盆活动角度曲线,单支撑相/双支撑相数据,摆动相数据,内外翻数据,步宽,足偏角, 步长,步频,步数,步速,步行周期,运动时间数据,各主要三维步态参数标准差数据 具备 3虚拟现实步态适应性训练及评测:系统前置超大屏幕中可以模拟虚拟行走环境,如街道、丛林、桥梁等环 境,同时添加一些认知任务,使患者通过调节步态来完成目标 具备 4步态训练:系统跑台通过视觉、听觉提示为行走障碍患者进行步态训练和评估,并具有安全可控的条件下 进行行走中的躲避障碍训练的功能 具备 5跑台内置测力台装置,能够覆盖整个跑台,实时监测患者步态情况具备 6提供多种具有运动反馈的步态训练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设置不同难度级别。训练结束能 够生成运动疗法报告 具备 7步态参数自动记录,并直接生成评估报告具备8提供中文操作界面,系统操作简单快捷具备 9安全保护:采用悬吊式保护和安全扶手相结合的方式,能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留身体活动 的空间 具备 10能自动识别患者的步态模式,可生成步态引导训练模式投影,并可根据病人步态参数进行调节具备11跑台具备11.1速度范围:0.1-22km/h具备11.2倾斜角度:0-25°可调具备11.3最大载荷:≥150kg具备11.4接口:视频同步输出具备11.5测量范围:1-120N/cm2具备11.6采样速率:≥100Hz具备11.7传感器面积:≥108x47cm具备11.8传感器数量:≥5000具备11.9程序:6个运动程序;28个测试程序,8个自定义程序具备12提供详细配置清单及分项报价(含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具备13提供设备附件及各类配件详细报价(含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具备三技术及售后服务 ★1整机质保期≥3年(提供厂家保修承诺),在质保期内每年由维修工程师提供至少2次的上门维护保养工 作 具备 2中标方应对设备操作及维修人员进行操作及维修培训,直至技术人员熟练掌握使用及维修技能为止,提供 详细培训记录,提供设备设计使用寿命 具备

(IDEEA3)便携式步态分析仪

IDEEA?步态分析/能量消耗和身体活动智能测量仪(Intelligent Device for Energy Expenditure and Physical Activity) 产品说明 MiniSun LLC

IDEEA?特点 1.国际最领先的技术:是在人类历史上能够第 一次精确测量人体在24小时中的活动类型,持续 时间,活动强度以及生活质量,身体素质等功能。 2.权威性:经过多国大学及研究机构(美国范德 堡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康复研究所等)长 达12 年的努力,IDEEA?已成为临床应用诊断仪 器,获得美国卫生部,哈佛大学,加州大学等世 界上众多权威评价,发表的国际论文数十篇。 3.可在自由环境中测试:整套仪器体积很小、重 量仅为150克,仪器可以在测试者自由活动状态 下连续测试,记录。 4.仪器的测试时间灵活:可以长至几天,短至几 分钟。可以白天、晚上、随时随地进行测试。 5.使用简单、方便:机器佩戴方便,智能化分析 软件包将全自动分析数据并产生多种测试报告。(图一 IDEEA机器) 6. 准确性高:自动识别超过45种的活动和姿态,包括所有日常活动及运动,如:坐,站,走,跑,跳,上/下楼等,准确率98%以上(经国际权威杂志 认证和数千人的临床测试) 7.可回放测试者的日常动作:可重复测试者的活动,从几分钟到24小时皆可,告诉人们过去的时间测试者在做什么。 8.可与常规测试项目结合:24小时同时记录心电、心率、肌电、关节角度、足底压力、肢体旋转角速度等,为多方位、不间断观察、记录、诊断病例提供可能。

IDEEA?功能用途 1.专业的步态、功能参数分析(超过45种的人体活动识别以及步态的八个时相)。包括在自然状况下,连续24小时进行步态分析、活动、运动体质、能量代谢、及心功能的联合测定, 该功能为国际首创。 2.体能评估(包括活动类型,体力消耗,身体素质,机械功,卡路里消耗) 3.自然生活,运动中的心率/心电,肌电,关节角度等,并能显示异常指标时测试者的行动,姿势(例:跑步或睡眠时心电异常) 4.慢性病及亚健康群体的健康状态定量评估, 生活质量、自理能力及功能障碍的评估和监测(例:能否上/下楼,过马路; 有无摔倒危险) 5.中风病人,外伤病人的康复及手术效果的评估 6. 对神经肌肉病类的诊断,疗效评估,治疗指导(例:巴金森氏症及多样硬化病的药量控制及选药) 7.对骨科疾病进行诊断,疗效评估,包括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手术效果 8.劳动强度的评估鉴定,用于工伤与劳保,合理工序安排(工伤的预防和监测) 9.摔倒危险性及身体平衡测试及风险评估, 包括自然生活状态下行走能力、摔交风险评估(老人,病人等) 11.重大伤害后躯体功能评价 12.对脑瘫患者的步态分析及行走训练的评估和指导。 13.小儿多动症的分析诊断。 14.在正常工作和生活状态下进行记录,能客观地、定量地评估健康状况,受伤和功能损伤程度。 15.行走能力(活动能力)与同龄人平均水平相比较所处的位置;训练/锻炼后实际体能的进步; 速度、行走距离的增强; 异常步态的发现,从而对相应疾病的预测。

步态分析实验报告..

步态分析方案设计 报告说明:我看了五篇关于步态分析的文献,并对其具体实验方法进行归纳。五篇文献的原文在文件夹中。最后为我的方案设计。 一、A practical gait analysis system using gyroscopes陀螺仪分析步态 本研究是为了调查使用单轴陀螺仪来研制简单便携步态分析系统的可行性。陀螺仪绑在小腿和大腿的皮肤表面,记录小腿和大腿角速度。这两部分的倾斜度和膝关节角度都来自角速度。使用从运动分析系统得到的信号来评估角速度和陀螺仪传来的信号,发现这些信号有不错的相关性。当转身时,腿部倾斜度和角度信号会发生漂移,有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1)自动复位系统,重新初始化每个步态周期的角度;(2)高通滤波。两种方法都能很好的纠正漂移。小腿部的单陀螺仪可以提供以下信息:腿部倾斜度、摆动频率、步数以及步幅和步速的估计。 具体方法: 受试者在步态实验室沿直线行走进行陀螺仪数据收集,陀螺仪用绳子固定在大腿和小腿部,感测轴沿中间-横向方向,以测量矢状平面中的角度。 两个人加入测试,一个是不完整的脊髓损伤,一个没有损伤。一运动分析系统使用各部分解剖学位置的回射标记物来评估腿部的偏移、腿部的角速度和膝角度。实验开始前5s,受试者直立站立以初始化倾斜角度和陀螺仪的偏置,随后,对象以一个自己喜欢的速度沿预定路径行走。进行了三组实验来分析陀螺仪的性能,并计算步幅、步态周期时间和每次行走期间的速度。第一个实验,数据来自两小腿上陀螺仪的信号,并与未损伤者进行比较。后两个实验是陀螺仪的数据与运动分析系统进行比较。第一个实验是比较小腿不同位置的陀螺仪信号,对于同一小腿上的两个点,先站立后倾斜,两个点的角速度、角度应该是相同的,陀螺仪一个放在胫骨关节处,一个放在胫骨靠近踝关节10cm处。第二个实验一个放置在大腿髌骨上方10cm处,一个在胫骨靠近踝关节10cm处,记录的是陀螺仪的角速度。第三个实验,陀螺仪放置于第二个相同,受试者直行4.5m然后转身180°。 二、Acoustic Gaits: Gait Analysis With Footstep Sounds 声步态 我们描述的是声步态——从人正常行走时的脚步声推导人的自然步态特征。我们引入了步态轮廓,这是从通过麦克风收集的脚步声时间信号得到的,可以说明某些时空步态参数,这些参数是通过对声步态轮廓的三个时间信号分析方法提取,三个时间信号分别是平方能量估计、希尔伯特变量和Teager–Kaiser能量。通过对这些参数估计的统计学分析,我们发现从步态轮廓获得的时空参数和步态特征可以连续可靠地评估目前用于标准化步态评估的临床和生物测定步态参数信息。我们的结论是Teager–Kaiser能量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提供最稳定的步态参数估计。相对于目前实验室步态分析中使用的昂贵侵入式系统,如测力台、压力垫、可穿戴传感器,声步态使用便宜的麦克风和计算设备制成了准确非侵入式的步态分析系统,而且实验室的一些系统会改变正在测量的步态参数。

(完整版)视频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综述

视频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综述 1、引言 运动目标的检测与跟踪是机器视觉领域的核心课题之一,目前被广泛应用在 视频编码、智能交通、监控、图像检测等众多领域中。本文针对视频监控图像的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分析了近些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工作及最新进展。 2、视频监控图像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 运动目标检测的目的是把运动目标从背景图像中分割出来。运动目标的有效分割对于目标分类、跟踪和行为理解等后期处理非常重要。目前运动目标检测算法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背景的复杂性和目标的复杂性两方面。背景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背景中一些噪声对目标的干扰,目标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目标的运动性、突变性以及所提取目标的非单一性等等。所有这些特点使得运动目标的检测成为一项相当困难的事情。目前常用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主要有光流法、帧差法、背景相减法,其中背景减除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2.1 帧差法 帧差法主要是利用视频序列中连续两帧间的变化来检测静态场景下的运动目标,假设(,)k f x y 和(1)(,)k f x y +分别为图像序列中的第k 帧和第k+1帧中象素点(x ,y)的象素值,则这两帧图像的差值图像就如公式2-1 所示: 1(1)(,)(,)k k k Diff f x y f x y ++=- (2-1) 2-1式中差值不为0的图像区域代表了由运动目标的运动所经过的区域(背景象素值不变),又因为相邻视频帧间时间间隔很小,目标位置变化也很小,所以运动目标的运动所经过的区域也就代表了当前帧中运动目标所在的区域。利用此原理便可以提取出目标。下图给出了帧差法的基本流程:1、首先利用2-1 式得到第k 帧和第k+1帧的差值图像1k Diff +;2、对所得到的差值图像1k Diff +二值化(如式子2-2 示)得到Qk+1;3、为消除微小噪声的干扰,使得到的运动目标更准确,对1k Q +进行必要的滤波和去噪处理,后处理结果为1k M +。 111255,,(,)0,,(,)k k k if Diff x y T Q if Diff x y T +++>?=?≤? (T 为阈值) (2-2)

步态分析方法

步态分析是生物力学领域里的一个特殊分支学科,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是一门综合多种学科的当代生物医学的一项高新技术。步态分析实际上就是利用生物力学,运动学,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物工程学,计算机学,电子学,精密机械工程学,自动化控制学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多种跨学科知识,对人体行走的功能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生物力学的方法。 一、步态分析方法 步态分析的方法包括录像分析、三维步态分析、力台分析。录像分析中又包括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而三维步态分析和和力台分析为定量分析,需要使用高科技专用设备。下面我们先介绍步态的定性分析。 二、定性分析 (一)概述定性分析通常采用目测观察获得第一手资料,通过与正常步态进行比较,并结合以往的临床经验来认识异常步态的特征,对步态进行定性分析是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手段。了解病史和体检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1. 了解病史通过了解病情,可以获知有关疼痛、肌无力、关节不稳等方面的主诉, 了解既往有关神经系统疾患或骨关节疾患病史等 2. 体检体检包括与行走动作有关的身体各部位(特别是下肢)的肌力、关节活动 度、肌张力、本体感觉以及周围神经检查。体检有助于对步态障碍的发生原 因进行鉴别诊断 3. 观察步态 (1 )观察内容:步态的总体情况识别步行周期的时相与分期特点观察身 体各部位的情况 (2 )观察方法确定观察角度观察具体步态的形成步态目测观察表的 内容 (二)定性分析的优缺点 优点:不需要昂贵的设计,评价快速方便。 缺点: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与观察者的观察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有着直接关系。 检查者难以准确的在短时间内完成多部位、多环节的分析,由于属定性分析, 不能够进行量化,所以不利于进行学术交流。 (三)注意事项 观察场地内光线要充足,检查时被检查者应尽量少穿衣服,以便于观察患者的真实表现。依次观察某一个关节在站立相和迈步相各个环节中的表现,并按照踝、膝、髋、骨盆和躯干等顺序逐一进行观察,为了减少病人的观察时间,我们应采用录像分析法,这样可以反复播放病人的行走情况,便于细致观察。 三、量表评定 Holden 功能行走分级、Wisconsin 步态量表、Tinetti 步态量表、限时站起和行走测验四、定量分析 (一)时空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目标管理)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与战争

(目标管理)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与战争

《图像检测、跟踪和识别技术》论文 论文题目: 图像检测、跟踪和识别技术和现代战争 专业:探测制导和控制技术 学号:35152129 姓名:刘孝孝 目标检测、跟踪和识别技术和现代战争 【摘要】本文讨论目标检测、跟踪和识别技术于现代战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总结目标识别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目标识别技术工程化实现方法,同时本文介绍了国外目标识别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现代战争应采用综合识别系统解决目标识别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目标识别;雷达;人工神经网络;精确制导 1.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于军事领域内日益广泛的应用,传统的作战思想、作战方式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第壹次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特别是刚刚结束的海湾战争,空中精确打击和空地壹体化作战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作战形式。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于壹体的CISR已成为取得战场主动权,赢得最后胜利的关键因素。目标识别技术是雷达智能化、信息化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于现代化战争中,目标识别技术于预警探测、精确制导、战场指挥和侦察、敌我识别等军事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现代战争中取得战场制信息权的关键之壹是目标属性识别。现代战争的作战环境十分复杂,作战双方均于采用相应的伪装、隐蔽、欺骗和干扰等手段和技术,进行识别和反识别斗争。因此仅仅依靠壹种或少数几种识别手段很难准确地进行目标识别,必须利用多个和多类

传感器所收集到的多种目标属性信息,综合出准确的目标属性,进行目标检测,跟踪后进行识别。 2.目标检测、跟踪和识别技术于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2.1目标检测、跟踪和识别技术于预警探测上的应用 目标检测、跟踪和识别技术对于弹道导弹的预警工作有重要的作用。弹道导弹壹般携带多个弹头,其中可能包含核弹头或大规模杀伤的弹头以及常规弹头,预警雷达必须具备对目标进行分类和识别真假弹头的能力,将核弹头或大规模杀伤的弹头分离出来,为弹道导弹防御(BMD)系统进行目标攻击和火力分配提供依据。早期的BMD系统假设只有壹个核弹头,多弹头分导技术的出现,使问题转化为雷达的多目标识别问题,加上电子对抗技术的广泛使用,给目标识别技术带来很大困难。另外,预警雷达仍要对空中目标或低空目标进行探测,对来袭目标群进行分类识别。利用星载雷达以及远程光学望远镜等观测设备,能够对外空目标进行探测,对外空来袭目标进行分类和识别,达到早期预警的工作。 2.2目标检测、跟踪和识别技术于精确制导上的应用 精确制导方式很多,包括主动式、半主动式和被动式寻的制导方式,通过设于精确制导武器外部的制导站的遥控制导方式,利用地形(高度)匹配和景像(灰度)匹配制导方式,只依靠弹上惯性部件提供制导数据,而不依赖外部信息的惯性制导方式,利用卫星定位(GPS)系统的GPS制导方式。任何壹种制导方式均有其优缺点,壹般来讲,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均采用俩种之上的制导方式构成复合制导系统,这样不仅能提高制导精度而且也能增强抗干扰能力。于导弹飞行中对目标进行识别,然后进行攻击的技术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壹个研究热点,目标成像识别技术将是当前的发展方向。大量的研究试验表明,采用高分辨率雷达获得目标的壹维或二维图像,可使目标识别变得简易而清晰。如美军研制的反导系统陆基相控阵雷达,采用宽带逆合成孔径(ISAR)技术,即利用“距离壹多普勒”的原理,实现对活动目标的雷达

步态分析的临床应用

步态分析的临床应用 摘要: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运动,也是最复杂的运动之一,涉及足、踝、膝、髋、臀、躯干、肩、颈的肌肉和关节的协同运动。Abstract:Walk is the basic active of people and it is one of the most complicate actives,it include foot,ankle,Knee,hip,body,shoulder and neck’s muscle and joint’s active.步态分析是生物力学的特殊分支,是对人体行走时的肢体和关节活动进行运动学观察和运动力学分析,提供一系列时间、几何、力学等参数值和曲线。Gait analysis is a special branch of biomechanics. It is a kinematic observation and kinetic analysis of the limbs and joints of the human body when walking. It provides a series of time, geometry and mechanics parameters and curves.步态分析旨在通过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的关键环节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机制研究、临床诊断,也可以指导治疗和疗效评估及康复评估等。Gait analysis aims to reveal the key link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ait abnormalities through biomechanics and kinematics, which is helpful for mechanism research, clin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KeyWords:Walk,Gait analysis. 关键词:步行,步态分析。 1 基本理论 1.1 正常步态 所谓正常步态,是指当一个健康成人用自我感觉最自然、最舒坦的姿态行进时的步态,它具有3个特点:身体平稳、步长适当、耗能最少。正常步态应该是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灵活运动,身体良好的平衡能力以及头、躯干、四肢协调、流畅的配合运动。有学者[1]认为,正常步态的必须条件是:(1)支撑期良好的稳定性。(2)摆动期足部放松。(3)足够的步长。(4)膝关节在支撑期吸收震荡并且蓄积能量,在摆动期带动小腿和足部运动。一个完整的步态周期中,在承重期,伸髋肌和伸膝肌联合踝背伸共同运动,在支撑相中期的较早阶段,腓肠肌活动取代胫骨前部肌群的活动,大腿仅受股四头肌的控制,同时伸髋肌活动终止,到支撑相末期,只有跖屈肌来稳定髋、膝、踝关节,在摆动相早期,髋、膝、踝关节的屈曲功能被激活,在摆动相中期,只需要髋关节与踝关节的屈曲肌群活动,在摆动相末期,髋、膝关节变成由伸肌控制,同时踝关节继续受背伸肌控制,到此完成一个完整的步态周期[2]。 1.2病理性步态 影响患者正常行走能力的机制主要有5种:畸形、肌肉无力、感觉丧失、疼痛和运动控制受损[2]。临床上常见的异常步态有:短腿步态、关节挛缩或强直步态、蹒跚步态或关节不稳步态、疼痛步态、偏瘫步态、足下垂、内翻步态、膝反张步态、划圈步态、剪刀步态、肌无力步态、共济失调步态、前冲步态或慌张步态、截瘫步态等。有些典型异常步态,对某些特定疾病具有提示意义。对一些不典型步态,则必须作细致检查,从肌肉工作情况以及骨关节的形态和功能的角度去评估。对病理性步态的分析既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也能对正在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的评估。

步态分析系统关节置换术后评价中的应用

步态分析系统关节置换术后评价中的应用膝关节置换术后效果检测[1] 经过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病人,需要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作出评价。步态分析作为一个动态评估标准能够和病人实际的运动能力和舒适性作出客观的评价。然而,常见的步态实验室的测试环境只能够提供不到15米的分析距离,对于疲劳、爬楼梯等很多活动不能够充分的模拟出来。所以,结合传感器的动态步态分析更加适合于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对TKA的结果测量。实验者使用的是自主研发并验证过的动态步态分析系统,由三个普通的传感器组成,每个传感器都包括一个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一个三轴陀螺仪和一个三轴的磁力仪。将这些传感器通过弹性治疗磁带连接在病人身上。第一个传感器放置在腰骶部接合处,第二个传感器放在大腿外侧,距膝关节髂胫带20cm处,第三个传感器位于距膝关节尾部20cm的胫骨的中间槽(如图一)。这样放置可以保证在不同场景的运动中,最小限度的减少与骨骼的相对运动。 图1 传感器放置位置图 传感器的原始数据通过一个蓝牙与电脑进行实时传输,数据同步地使用我们自主研发的软件记录。传感器的初始位置在通过仰卧位的膝盖三个不同弯曲角度和直立站立5s进行校准。首先经过2min的热身行走调整和校准传感器,之后完成以下几个运动:(1)重复三次TUG;(2)自主选择速度在平面上行走100m;(3)用尽可能快的速度跑50m;(4)最大加速度冲刺时突然停下;(5)上下四层楼梯。全部实验对每个病人大约持续30min连续记录。 基本步态参数:行走速度、奔跑速度、步频、步长、步对称性; 其他参数:行走时、爬楼梯时、位置变换(从坐到立)膝盖最大弯曲角度(平均值和范围);加速减速时膝盖的角速度。(为了保证结果可靠性,舍去最大值与最小值)。 预处理的数据经过数学分析用于表示由于膝盖关节的不稳定性而出现的疲劳效应和逃避运动。 表1. 6个病人手术前和手术后12个月的正常行走跑动的步态参数对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