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抓好食用菌生产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应用为基础,以强化技术培训为手段,以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食用菌单产为突破口,加大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的执行力度,全面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确保通江食用菌产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通过示范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全年接种段木银耳40万瓶、黑木耳30万瓶、段木香菇60万瓶,栽培袋料香菇1300万袋、双孢蘑菇2300亩、其它蔬菜型食用菌400万袋,达到年产食用菌万吨(鲜品),产值实现亿元以上的目的。

三、建设地点

主要围绕空山连片开发,抓好“一园两带三片”18乡30村”(即: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大小通江河两带和至洪沙、民广铁麻、城郊三片)的食用菌示范片点建设;未列入示范片点的乡镇也要根据本地资源条件,建好自己的示范基地,着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亮点。

四、工作重点

1、抓菇棚建设规范化。采取内外棚结构,以装菌筒3200—3500袋为例。棚的规格:内棚为人字型,宽米、长18米,边高2米,中墙高米,每米安装1根立柱,4米一个人字梁,横梁5根,配套横面门框,棚架上面盖10丝厚棚膜,菇棚间距为2米。外荫棚距内棚间距保持在1米以上,平顶结构,规格×20米,高米,每2米安装1根立柱,米1个人字梁架,桷子用木条或竹条,间隔40CM,棚架上覆盖遮阳物;棚内安装层架4行,每行宽米、7层,底层距地面米,菌筒间距离3厘米;设走道两行、宽米。农户可根据自身实力,参照建造尺寸,就地取材。

2、抓菌种推广应用良种化。凡示范村均要推广良种。今年主要推广银科1-2,木科07,香菇135、939、241-4、庆科20,双孢蘑菇2796等优质品种,力争

重点示范村良种供应率达到100%,全县优质菌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3、抓栽培管理标准化。在县技术部门的统一指导下,采取统一生产季节、统一推广良种、统一建棚标准、统一技术指导和分户管理的“四统一分”办法,将食用菌栽培实用技术落到实处。

(1)银耳生产主要推广适时争早,堆、堂两次发菌,高棚控温,雾化调湿,生物防治等技术。一是适时争早:要做到两改,即改惊蛰天砍棒为立春前后砍棒,改清明前后接种为惊蛰春分天接种。二是堆、堂两次发菌:由于一次发菌时间较长,难以调控温湿度,且多与农事打挤,稍微管理不善,容易出现温湿度不够和发菌不匀等问题;采取堆、堂两次发菌就可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操作是:堆内发菌温度保持在18-22℃之间,湿度控制在70—85%之间,40-45天后即转入耳堂排棒发菌。三是高棚控温:银耳出耳期间正直炎热夏季,按照常规标准建棚,难以调控温度,容易出现

高温烧菌,造成减少或无收。为此,在耳堂建设上要做到“四改”,即改土墙堂为竹木棚架堂或半坑道耳堂,改平顶为人字顶,改米的低墙为米高棚架,以确保温度升得起、降得下,充分满足银耳的生长发育需求,提高产量和品质。四是雾化调湿:人工手动喷雾,难以达到雾化效果,空气湿度不容易满足银耳生产发育的需要。采取喷灌设施就容易达到理想的雾化效果和银耳对空气湿度要求。五是生物防治:为确保银耳产品质量安全,耳堂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尽量采取农艺措施和生物制剂防病治虫。

(2)香菇生产主要推广灭菌节能化、接种无菌化、发菌越夏棚内化、烘干机械化、防治病虫科学化等技术。一是推广节能灭菌和无菌化接种技术,由住居相对集中的菇农联户建设节能灭菌灶,分户提供原辅材料,统一粉碎、集中装袋、灭菌、接种,分户管理;二是推广室外棚内发菌越夏技术,采用外荫棚遮光降温,做到高温安全越夏,防止烧袋,接种后直接将菌筒上架发菌、转色、越夏、出菇;三是推广烘干技术,采取自建简易烘干灶或购置烘干机械等方式,变晒干为烘干,提高产品质量。四是做到科学防治病虫,坚持菇棚灭菌消毒经常化,严禁使用影响食用菌品质和质量安全的药物,做到防病治虫与保障食用菌产品安全相统一。

4、抓培训指导实效化。(1)集中培训:对食用菌生产基地乡镇农技人员、专业大户、农民技术员集中进行3次培训。1月下旬主要培训耳(菇)堂(棚)建设、原料制备、菌筒制作、灭菌、接种等;4月中旬,集中培训出耳管理和香菇发菌、转色、越夏管理等;10月中旬,集中培训出菇管理、采收加工与储藏等技术。培训采取技术讲解和实习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力争通过3次集中培训与自学,使乡镇农技人员及村农民技术人员基本达到具备入户指导生产和解决生产中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2)入村培训:在2月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