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文言固定结构

常见文言固定结构

常见文言固定结构
常见文言固定结构

常见文言固定结构

详解部分

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时,应注意其中的固定结构。这些固定结构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

一、表示疑问

①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论语六则》: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曰:“何以知之?”

《冯婉贞》:三保瞿然曰:“何以为计?”

②何所……?(所……是什么?)

《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

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鸿门宴》:未辞也,为之奈何?

《阿房官赋》;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

④如……何;奈……何?(拿……怎样呢?)

《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

《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⑤孰与……?;……与……孰……?(与……比,哪个…?)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

《廉颇雨相如列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⑥安……乎?(怎么……呢?)

《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二、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兼有感叹)

《陈涉世家》: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②何……为?/何以……为?(还要……干什么呢?) 《鸿门宴》:何辞为?

《肴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墨子?公输》:宋何罪之有?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荷丈人》: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⑤岂(其)……哉(乎,耶) (哪里……呢?……哪里呢?) 《捕蛇者说》:岂若我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兼有感叹) 《采草药》:岂可一切拘以定时哉?

《鸿门宴》: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

《肴之战》未报秦施而伐秦师,其为死君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岂以一壁之故欺秦邪?

⑥安……哉(乎)?(哪里……呢?)

《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

《赤壁之战》:将军迎操将安所归乎?

⑦不亦……乎?(不也是……吗?)

《论语六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察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⑧……非……欤?(……不是……吗?)

《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

⑨宁……耶?(哪里/难道……呢?)

《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10)顾……哉?(难道……吗?)

《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叹)

(11)独……哉?(难道……吗?)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三、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②直……耳!(只不过……罢了!)

《孟子?梁惠王上》:王日:“不可,直不过百步耳!”

③惟…耳!(只……罢了!)

《谭嗣同》: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耳!

④一何……(多么……啊!)

《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⑤亦……哉!(也真是……啊!)

《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⑥……何如哉! (……该是怎样的呢!)

《〈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四、表推测

①无乃……乎(欤)(恐怕……吧?)(兼表反问)

《季氏将伐颛臾》:求,无乃尔是过与?

《肴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②得无(微)……乎?(该不是……吧?)

《王忠肃公翱事》若辈得无苦贫乎?

《促织》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韩非子?内储说下》:堂下得微有疾臣者乎?

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师说》其可怪也欤?

④庶几……欤?(或许……吧?) “庶几”与

“庶”都可以表示或许或希望

《孟子二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五、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与其……,不如……?)

《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抑表示还是《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梅花岭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

③其……耶?其……也?(是……呢?还是……呢?)

《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补充归纳部分

1、诚……则……:如果……那么(就)……。

2、得以:能够。

3、俄而、俄、既而:不久,一会儿。

4、而况:何况,况且。

5、而已:罢了。

6、否则:如果不……就……。

7、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

8、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

10、既……且……:又……又……。

11、见……于……:被。

12、可得:可以,可能。

13、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

14、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

15、且夫:再说,而且。

16、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17、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18、是故:所以,因此。

19、是以:所以,因此,因而。

20、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

21、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22、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23、所以:……的原因;用来……的方法(东西、人、事)

24、往往:处处,到处;常常。

25、唯n.是v.:只v.+n.。

26、为n.所v.:被n.所v.。

27、未尝:从来没有。

28、谓……曰……:对……说,告诉……说;把……叫做……。

29、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

30、无几何、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

31、无虑:大约,大致。

32、毋宁,无宁:宁可,不如。“与其临渊羡鱼,毋宁(=孰若)退而结网。”

33、无所:没有……什么人(或物),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

34、无以……为:用不着……。

35、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无法。

36、无庸:不用,无须。

37、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

38、相率:竟相,一起。

39、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

40、向使:假如,如果。

42、一切:一律,一概;权宜,暂且。

43、以故、以是:所以。

44、以……故……:因为……所以……。

46、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做……,把……作(为)……。

47、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

48、以至于:一直到;结果。

49、因而:据此而,借此而,因此而;因而。

50、有所:有……的人(或物),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

51、有以: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

52、于是: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

53、之谓: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

54、之于:对待,对……的态度(做法);同,对于;同……相比。

55、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

56、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唯圣人能外内无忧;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

注:以下内容,基本已抄过

57、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58、何所……?所……的是什么?

59、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60、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

61、孰与……?与……相比,哪个……?

62、安……乎?怎么……呢?

63、独……耶?难道……吗?

64、何为……?为什么……?

65、何……哉?怎么能……呢?

66、何……为?……干什么呢?

67、何……之有?有什么……呢?

68、如之何……?怎么能……呢?

69、独……哉?难道……吗?

70、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71、直……耳!只不过……罢了!

72、……何如哉?该是怎么样的呢?

73、无乃……乎?恐怕……吧?

74、得无……乎?该不是……吧?

75、……庶几……欤?或许……吧?

76、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77、其……其……也……?是……还是……呢?

常见文言文固定结构

常见文言文固定结构 一、表示疑问 1.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 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2.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4.何所:所……的是什么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5.奈(若,如)……何:对……怎么办 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 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6.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7.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 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二.表示反问 8.何……哉(也):怎么能……呢 ①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9.何……为:为什么要……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10.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 ①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 11.如之何……:怎么能……呢 ①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 12.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 ①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 ②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 13.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14.不亦……乎:不是……吗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5. ……非……欤:……不是……吗 ①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16.宁……耶:哪里……呢 ①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

文言文固定句式整理

2012年高考复习——文言文中常见固定句式(二)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此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世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2、……,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例: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序》)——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逃脱而死。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沛公)“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 6、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对太行、王屋怎么办? 7、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 8、是故,是以(以是)“以此”、“是用”、“用是”、“用此”、“以故”。译为“因此,所以”。 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在,师之所存也。——因此,无论人(身份)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9、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的方法” 例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我们离开父母亲属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 例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的传道授业解惑的。 10、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11、有以……,无以……译为“有可以拿来……的”“没有可以拿来……的” 例1: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我总会有可以拿来使你活下去的方法。 例2: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军营里没有可以用来作乐的东西。 12、庸……乎译为“哪……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13、其……乎(邪)译为“难道……吗”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难道真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啊! 14、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 例: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 15、无乃……乎(与),译为“恐怕……吧” 例:无乃尔是过与?(《论语》)——恐怕是你们的过错吧? 16、……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民谚中说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说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 17、孰与,以……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怎样样呢?

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15例

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15例一、“以为”、“以……为” 文言中的“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 相当。如: 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石块来探求命名为“钟山”的原因,还自以为得到了它的实情。 然而,在更多的场合,“以为”却是“以……为……”的紧缩,常见的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在“……以为……”、“以……为……”句式中,“以”是介词,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为”的状语,此时的“……以为……”、“以……为……”

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如: 2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老虎看见驴子,是个庞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怪。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一定要把长安君当作人质,才肯出兵。 4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新唐书·魏征传》)——把铜板当作镜子,可使衣冠端庄。 5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到了太子丹,用派荆轲行刺作为计策,这才招致祸患啊。

第二,在“……以(之)为……”、“以……为……”句式中,“以”是动词,“认为”的意思;“……为……”是主谓词组,作“以”的宾语。这种句式,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认为(觉得)……是……”。如: 6(满座宾客)以为妙绝。(《口技》)——(满座的宾客)认为它(口技)奇妙极了。(按:“以为妙绝”,即“以(之)为妙绝”,原句省略“以”的宾语“之” 。) 二、“所以” 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因此,“所以”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

文言典型句子翻译训练(附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文言典型句子翻译训练(附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21.翻译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5分) 星隧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译文: 。21.文言文参考译文: 流星坠落地上,树木作响,国都里的人都很恐慌。说:这是什么?说:没什么。这是天地、自然界发生的变化,是自然界出现的特殊现象。国都的人认为它奇怪,以为灾难是可以理解

的,可是害怕就不对了。太阳、月亮出现亏缺,刮风下雨不合时节,偶然出现流星坠落,这种现象没有哪个时代不曾经出现过。(答案参考划线句) 21.将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墨子怒耕柱子①,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2)“吾将之太行②,驾骥与牛,子交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 [注] ① [耕柱子]墨子的学生。② [太行]太行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译文:91)墨子生耕柱子的气,耕柱子说:“难道我没超过别人吗?”(2)“我将要到太行山去,要驾着马或牛车,如果是你,你将赶什么去呢?”(满分5分。答案要点:①怒:生气,译为批评、责备亦可。②逾:超过。③之:到,去。④“子将谁驱”是倒装句。每个翻译要点1分。句子不通顺减1分。) 21.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文言文固定结构

高中语文文言固定结构归纳 无以:1、不要因为无以怒而滥刑 2、没有什么用来、没有……的方法、 不能无以致千里;军中无以为乐 是故:因此是故无贵无贱; 是以:因此余是以记之 犹且:尚且犹且从师而问焉 之所以(所以):1、……的原因圣人之所以为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的凭借、……的方法、……的根据 此孝子之所以养亲;师者,所以传道、 受业、解惑也 奈何:1、用作状语,怎么、为什么奈何取之尽锱铢 2、用作谓语,怎么办为之奈何 3、常与“无”、“无可”连用,没有 办法无可奈何;无奈何 奈……何:对……怎么办虞兮虞兮奈若何向使:连词,表假设,假使当初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无日:1、不久,很快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2、没有一天萧鼓楼船,无日无之无为:用不着,无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无所:没有什么女亦无所思 无虑:又作“勿虑”“亡虑”,大约,大略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 吾子:您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吾侪、吾属、吾辈:我们这些人 若属、尔曹:你们这些人 无论:更不用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故事:旧事,前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至于:到了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至于幽暗昏惑;至于誓天断发 所谓:所说的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可谓:可说是,算是治平至今百余年,可谓久矣 于是:1、时间或处所,在这时,在这里 2、表示前后两事的承接关系于 是余有叹焉 足以:足够用来能够余之力尚足以入 足下:对人的敬称 左右:1、指身边的人 2、辅助 3、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左迁:贬官予左迁九江司马 可怜:1、值得怜悯可怜身上衣正单; 可怜无定河边骨 2、可惜可怜焦土;可怜夜半虚 前席;可怜辜负好韶光 3、可爱可怜体无比 4、可羡,令人羡慕可怜光彩生 门户 旷代:一代少有 可以:1、可以,能够忧劳可以兴国 2、可以凭借,可以用来沧浪之 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喟然:长叹的样子夫子喟然叹曰 来日:1、未来的日子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2、将近的几天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来由:来历,原由没来由犯王法 来年:明年何待来年 来者:1、未来的事知来者之可追 2、后来的人使来者读之 3、来的人这来者系谁 岂非:难道不是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岂非 ..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 人和:人民和乐,内部团结政通人和; 地利不如人和 人定:时辰名,亥时,夜里9—11点寂寂人定初 何其:多么何其衰也 何必:1、反问,不必相逢何必曾相识 2、为什么一定(要)何必劳神 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何以:1、怎么,为什么不然,藉何以至此;何以伐为? 2、以何,凭什么,用什么何以战; 长安君何以 ..自托于赵? 何如(若何):如何,怎么样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何许:什么地方不知何许人也 何曾:反问,未曾他何曾来过 何尝:未曾或并不你说的何尝不是 何为:1、做什么,当什么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2、为什么主人何为言少钱 3、同“何谓”,为什么说张袂成 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何意:1、岂料,那里料到何意致不厚 2、什么用意不知何意 何谓:什么叫做且何谓阁子也 何得:怎能 何能:怎能徐公何能及君也 岂独:难道只是岂独伶人也哉 1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语段翻译训练(附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高考复习文言语段翻译训练(附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21.翻译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5分) 星隧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译文: 21.文言文参考译文: 流星坠落地上,树木作响,国都里的人都很恐慌。说:这是什么?说:没什么。这是天地、自然界发生的变化,是自然界出现的特殊现象。国都的人认为它奇怪,以为灾难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害怕就不对了。太阳、月亮出现亏缺,刮风下雨不合时节,偶然出现流星坠落,这种现象没有哪个时代不曾经出现过。(答案参考划线句) 21.将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墨子怒耕柱子①,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2)“吾将之太行②,驾骥与牛,子交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 [注] ① [耕柱子]墨子的学生。② [太行]太行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译文:91)墨子生耕柱子的气,耕柱子说:“难道我没超过别人吗?”(2)“我将要到太行山去,要驾着马或牛车,如果是你,你将赶什么去呢?”(满分5分。答案要点:①怒:生气,译为批评、责备亦可。②逾:超过。③之:到,去。④“子将谁驱”是倒装句。每个翻译要点1分。句子不通顺减1分。) 21.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 (《论衡·儒增》) 译句: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存道以亡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5分)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仲舒即使精神专注,有时也要松弛和休息。(3分)②存道以亡身:思考义理而达到忘我的程度。(2分)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5分)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①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日: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则天日: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 翌日,拜监察御史。 (选自《大唐新语》) 注:①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 (1)解释加点的字 ①以( )御史出②还次( )蒲州驿 (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①时人莫之知也。 ②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

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 一、表疑问句式 1.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2.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 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4.何所:“所……的是什么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5.奈(若,如)……何:对……怎么办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6.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7.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 例: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二.表示反问 8.何……哉(也):怎么能……呢 例: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9.何……为:为什么要……呢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10.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 例: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 11.如之何……:怎么能……呢 例: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 12.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 例:①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 13.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 例: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14.不亦……乎:不是……吗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5. ……非……欤:……不是……吗 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16.宁……耶:哪里……呢 例: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 17.顾……哉:难道……吗 例: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 18.独……耶(乎):难道……吗 例:①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乎?《信陵君窃符救赵》 三、表示感叹 19.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 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20.直……耳:只不过……罢了??? 例: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整理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整理版) 所谓“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理解时不能分开、而需要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解释的词语。 1、“有……者”此式用于所要介绍、陈述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定语后置形式。译为“有个……的人”。例如《口技》:“京城有善口技者。” 2、“以……为……” 此式用“以”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来表示动词“为”所凭借的和依据的对象等。可译为“用……做……”或“把……当作……”。例如《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有时也可紧缩成“以为”。例如《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3、“有(无)所”此式中“所”与后边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词组,作动词“有(无)”的宾语。可译为“有(没有)……的(人、事、物)”。如《鸿门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木兰诗》:“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4、“有(无)以” 此式是动词“有”和介词“以”连用于谓语动词前,对某种事情赖以实现的条件、办法等加以肯定(或否定)。译为“有(没有)什么办法用来……”。例如《中山狼传》:“吾终当有以活汝。”《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是以”此式用于因果句中表示结果或推断。译为“所以(因此)……”。如《石钟山记》:“余是以记之。” 6、“何所”此式系“所……,(是)何”的主谓倒装式。译为“所……的(人、东西、事物),是(谁)什么”。如《木兰诗》:“问女何所思?” 7、“所以”此式由于介词“以”,含有“用”、“因”等不同的意义,据此,可译为:①“用来……的工具(方法、方式)”;“凭他(它)来……的”。例如:《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导致……的原因”;“……的缘故”。例如《察今》:“此其所以败也。” 8、“然则”此式表示承上的连接关系。译为“既然这样,那么……”或“那么”。例如《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9、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何如……;……孰若……;……何若…… 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都可译为“跟……比较,哪个更……”。例如: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②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③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④救赵孰与勿救? “孰与”此式表示比较和选择。译为“与……比,哪一个……”。《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0、“何……之有” 此式系“有何……”的倒装,借助“之”字把宾语提到前面。可以译为“有什么……呢?”例如:《公输》:“宋何罪之有?” 11、“无乃……乎” 此式表示用委婉的语气对某一情况(事情)加以推测(商榷)。译为“恐怕(只怕)……吧”。例如《崤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12、“不亦……乎” 此式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译为“不也是……吗”或“岂不是……吗”。如《卖油翁》:“吾射不亦精乎?” 13、“得无……乎(耶)” 此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或诘问。译为“恐怕……吧”或“莫非……

语文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

语文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 文言中的“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相当。如: 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石块来探求命名为“钟山”的原因,还自以为得到了它的实情。 然而,在更多的场合,“以为”却是“以……为……”的紧缩,常见的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在“……以为……”、“以……为……”句式中,“以”是介词,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为”的状语,此时的“……以为……”、“以……为……”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如: 2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老虎看见驴子,是个庞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怪。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一定要把长安君当作人质,才肯出兵。 4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新唐书·魏征传》)——把铜板当作镜子,可使衣冠端庄。 5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到了太子丹,用派荆轲行刺作为计策,这才招致祸患啊。 第二,在“……以(之)为……”、“以……为……”句式中,“以”是动词,“认为”的意思:“……为……”是主谓词组,作“以”的宾语。这种句式,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认为(觉得)……是……”。如:

6(满座宾客)以为妙绝。(《口技》)——(满座的宾客)认为它(口技)奇妙极了。(按:“以为妙绝”,即“以(之)为妙绝”,原句省 略“以”的宾语“之”。) “何……之有”式表示反问,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何……之有”可译为“有什么……呢”或 “有什么……的呢”。如: 1譬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列传》)——这好比 是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一样,有什么功效呢? 2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姜氏有什么满足呢? 3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4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孔子说:“有什么简 陋的呢?” “何……之有”式有时变化,压缩为“何有”,成为一个凝固的形式,往往是对前文所叙述的内容,表示“有什么……”的意思。如: 5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左传·僖公 二十四年》)——除掉君王的敌人,瞧着力量去办,我有什么舍不得(杀)呢? 有时,在“何……之有”的压缩式“何有”的前边加“于”字,或在后边加“于”字,形成“于……何有”或“何有于……”的形式,这两种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都可以用“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的格式来对译。如: 6王曰:“六国之后君,吾不能封也。远世之王,于我何 有?”(《孔丛子》)——(陈)王说:“六国的后代,我是不能封他们 为诸侯的。那些远世的国君,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 7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论语·雍也》)——子贡通达事理,对于治理政事有什么难处呢?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整理版)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等几种。 一、表示疑问: 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例如:王曰:“何以知之?” B、何所……?(所……的是什么?)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例如:未辞也,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D、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例如:如太行王屋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E、孰与……?(与……相比,哪个……?)例如:吾孰与城比徐公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F、安……乎?(怎么……呢?)例如: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G、独……耶?(难道……吗?)例如: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 H、何为……?(为什么……?)例如:君何为生我家? 二、表示反问: A、何……哉(也)?(怎么能……呢?)例如: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2、何可胜道也哉? B、何……为?(……干什么呢?)例如:1、何辞为?2、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C、何……之有?(有什么……呢?)例如:1、宋何罪之有? D、如之何……?(怎么能……呢?)例如:1、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E、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 例如:1、岂若吾相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2、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3、未报秦施而代其师,岂为死君乎? F、安……哉(乎)?(哪里……呢?)例如: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将军迎操将安所归乎? G、不亦……乎?(不是……吗?)例如: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H、……非……欤?(……不是……吗?)例如:子非三闾大夫欤? I、宁……耶?(哪里……呢?)例如: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J、顾……哉?(难道……吗?)例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K、独……哉?(难道……吗?)例如: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 三、表示感叹: 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例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B、直(特)……耳!(只不过……罢了!)例如: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 G、不亦……乎?(不是……吗?)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H、……非……欤?(……不是……吗?)例如:子非三闾大夫欤? I、宁……耶?(哪里……呢?)例如: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J、顾……哉?(难道……吗?)例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K、独……哉?(难道……吗?)例如: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 C、惟……耳!(只是……罢了!)例如: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D、一何……(多么……啊!)例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高考语文文言典型句子翻译训练(附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人教版

高考语文文言典型句子翻译训练(附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21.翻译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5分) 星隧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译 文: 21.文言文参考译文: 流星坠落地上,树木作响,国都里的人都很恐慌。说:这是什么?说:没什么。这是天地、自然界发生的变化,是自然界出现的特殊现象。国都的人认为它奇怪,以为灾难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害怕就不对了。太阳、月亮出现亏缺,刮风下雨不合时节,偶然出现流星坠落,这种现象没有哪个时代不曾经出现过。(答案参考划线句)21.将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墨子怒耕柱子①,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2)“吾将之太行②,驾骥与牛,子交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 [注] ①[耕柱子]墨子的学生。②[太行]太行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译文:91)墨子生耕柱子的气,耕柱子说:“难道我没超过别人吗?”(2)“我将要到太行山去,要驾着马或牛车,如果是你,你将赶什么去呢?”(满分5分。

答案要点:①怒:生气,译为批评、责备亦可。②逾:超过。③之:到,去。④“子将谁驱”是倒装句。每个翻译要点1分。句子不通顺减1分。) 21.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 (《论衡·儒增》) 译句: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②存道以亡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5分)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仲舒即使精神专注,有时也要松弛和休息。(3分)②存道以亡身:思考义理而达到忘我的程度。(2分)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5分)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①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日: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则天日: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 翌日,拜监察御史。 (选自《大唐新语》) 注:①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 (1)解释加点的字 ①以( )御史出②还次( )蒲州驿 (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高考文言文常见固定结构15例》

《高考文言文常见固定结构15例》 一、“以为”、“以……为” 文言中的“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相当。如: 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石块来探求命名为“钟山”的原因,还自以为得到了它的实情。然而,在更多的场合,“以为”却是“以……为……”的紧缩,常见的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在“……以为……”、“以……为……”句式中,“以”是介词,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为”的状语,此时的“……以为……”、“以……为……”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 2.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老虎看见驴子,是个庞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怪。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一定要把长安君当作人质,才肯出兵。 4.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新唐书?魏征传》)——把铜板当作镜子,可使衣冠端庄。 5.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到了太子丹,用派荆轲行刺作为计策,这才招致祸患啊。 第二,在“……以(之)为……”、“以……为……”句式中,“以”是动词,“认为”的意思;“……为……”是主谓词组,作“以”的宾语。这种句式,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认为(觉得)……是……”。 6.(满座宾客)以为妙绝。(《口技》)——(满座的宾客)认为它(口技)奇妙极了。(按:“以为妙绝”,即“以(之)为妙绝”,原句省略“以”的宾语“之”。)二、“所以” 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因此,“所以”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 其一,“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如: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前出师表》)——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灭亡的原因。 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强暴的秦国不敢出兵侵犯赵国的缘故,仅仅是因为有我们两个在呀。 3.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这就是世上不能流传(石钟山命名)的缘故。 其二,“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如: 4.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输》)——我知道怎样抵御你的办法了,我不说。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前出师表》)——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文言翻译注意事项及文言文固定结构

文言文难点再突破(2013-6-2) 高考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 一、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 直译为主,就是要求在翻译中字字落实,把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译一个字。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译出来的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2.意译为辅 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这些需要意译的地方一般是使用固定结构及修辞手法(主要指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的地方。 如:①纵一苇之所如。译文:任凭小船随意漂荡。这里的“一苇”是比喻,需要把本体翻译出来。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译文:能不改变自己节操志向的高官。这里的“缙绅”采用借代手法,应译成“官员”。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译文:燕赵韩魏齐楚等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这里用“互文”手法,不能直译。 ④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译文:相如请同大王拼命。“以颈血溅大王”是“拼命(死)”的委婉说法,不可直译。 二、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 翻译中的得分点有: ①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活用词 ②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虚词 ③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省略句和固定句式) 拿到一个句子先判断句式,再确定重要实词和虚词。 三、要做到文从字顺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有些同学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与否,那是不行的。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译后的语句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不通顺流畅,则要润色修改。 【体悟真题,注意得分点的落实】 1.(2010·山东卷)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说明:师,是词类活用,名词做状语,像对待老师一样。译文:(申甫)到了 ..嵩山,又.碰到了 原先 ........侍奉他。..(或“以前”)年幼时遇见的道士,请求 ..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2.(2010·上海卷)尧咨(指陈尧咨)讽转运使出公(指欧阳晔,欧阳公是尊称),不使居府中。 说明:“讽”是关键词,也是得分点。它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古义是“委婉劝谏”“暗示”等。结合语境,这里是“暗示”义。正确答案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3.(2010·课标全国卷)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说明:“以”是有意义的虚词,不能当成可有可无的虚词删去不译。正确答案:敌军猛攻三天都不能攻陷城池,后来趁涨潮乘大船攻城,从船尾爬上城墙的垛口,攻入城中。4.(2007·江苏卷)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说明:注意“累世”“以义”“以忠”,死是词类活用,为…而死。正确答案接连几代为农夫,

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版图文稿

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

把握固定句式翻译准确快捷 所谓“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理解时不能分开、而需要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解释的词语。 1、“有……者”此式用于所要介绍、陈述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定语后置形式。译为“有个……的人”。例如《口技》:“京城有善口技者。” 2、“以……为……” 此式用“以”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来表示动词“为”所凭借的和依据的对象等。可译为“用……做……”或“把……当作……”。例如《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有时也可紧缩成“以为”。例如《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3、“有(无)所”此式中“所”与后边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词组,作动词“有(无)”的宾语。可译为“有(没有)……的(人、事、物)”。如《鸿门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木兰诗》:“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4、“有(无)以” 此式是动词“有”和介词“以”连用于谓语动词前,对某种事情赖以实现的条件、办法等加以肯定(或否定)。译为“有(没有)什么办法用来……”。例如《中山狼传》:“吾终当有以活汝。”《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是以”此式用于因果句中表示结果或推断。译为“所以(因此)……”。如《石钟山记》:“余是以记之。” 6、“何所”此式系“所……,(是)何”的主谓倒装式。译为“所……的(人、东西、事物),是(谁)什么”。如《木兰诗》:“问女何所思”7、“所以”此式由于介词“以”,含有“用”、“因”等不同的意义,据此,可译为:①“用来……的工具(方法、方式)”;“凭他(它)来……的”。例如:《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导致……的原因”;“……的缘故”。例如《察今》:“此其所以败也。” 8、“然则”此式表示承上的连接关系。译为“既然这样,那么……”或“那么”。例如《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9、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何如……;……孰若……;……何若……

文言文常见固定结构

常见文言文固定结构 顾洋洋一、表示疑问: 1.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例: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2.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例: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4.何所:“所……的是什么例: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5.奈(若,如)……何:对……怎么办例: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6.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例: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二.表示反问8.何……哉(也):怎么能……呢例: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9.何……为:为什么要……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10.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11.如之何……:怎么能……呢例: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12.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例:①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②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3.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例: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14.不亦……乎: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5. ……非……欤:……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16.宁……耶:哪里……呢例: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17.顾……哉:难道……吗例: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18.独……耶(乎):难道……吗例:①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乎?《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三、表示感叹19.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0.直……:只不过……罢了例: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21.惟……耳:只是……罢了例: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22. 一何:何等、多么、为什么……例:吏呼一何怒!《石壕吏》23.亦……哉:也……啊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记》24.……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例: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

文言文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古文翻译不再难 1.无乃……乎? 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例子是很多的。如: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 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 2.……孰与…… 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如下面的例子: 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 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 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3.……之谓也其……之谓也 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请看下面例句: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

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常见的疑难固定格式: 1.“……之谓也”(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般译为:“说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吧”。 “……之谓……”(用在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里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叫作……”、“……称作……”、“……认为……”、“……说……”。 ①“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谓也。”——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这话)说的就是夫子您这样的人。 ②“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译文:"俗语说:'知道了很多道理,自以为没人能赶上自已了。'这说的就是我呀。”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译文:百姓认为我吝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了。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2.“所以”——A.表原因,译为“……的原因”、“之所以……”、“为什 么……”。B.表凭借、依靠、方法、工 具,译为:“用来……的(人、事或 物)”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强盗的进入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译文::“我们离开家人前来投靠您的原因,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啊。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④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也。——译文:秤,是用来衡定事物轻重的工具。 ⑤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文:抬头仰望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万物种类之繁多,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也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很快活的啊。 3.“何所”——(“所……者为何”的倒装)译为“……的(人、事、物)是……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译文: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②卖炭得钱何所营?——译文:卖炭得来得钱谋求的是什么? ③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译文:飘泊四方、孤独无依,相似的东西是什么?就像那在天地间飞来飞去的一只孤独的沙鸥。 ④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译文:雪花纷飞相似的东西是什么?撒在空中的盐勉强可以相比较,却比不上随风起舞的杨花柳絮。 4.“有所……”——“有……”、“有……的(人、事、物)”、 “无所……”——“没有……”、“没有……的(人、事、物)” ①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译文:将军在外(作战),国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以求便利国家。 ②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译文:私下里原谅自己,只是怕太后玉体有些欠安,所以很想来看看太后。 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译文:现在进了关,财物没有拿取的,妇女没有被宠幸的。 ④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译文: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差一点没有逃脱而死去。 5.“如……何”、“若……何”、“奈……何”“奈之何”——“把……怎么样”、“对……怎么办”。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文:“凭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减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 ②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兮奈若何?——译文: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啊姬,对你怎么办? 6.唯(惟)……之……、唯(惟)……是……——“只+谓语动词+前置宾语”。(宾语前置得固定结构。其中“唯(惟)”是副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