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物理-力学基础重力弹力

高一物理-力学基础重力弹力

高一物理-力学基础重力弹力
高一物理-力学基础重力弹力

第一讲力学基础

知识点一:力

定义: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用F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力的作用效果:

①使物体产生形变

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①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②力的示意图:只画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分类

①性质力:由力的性质命名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效果力:由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如拉力、压力、动力、阻力、支持力、推力、向心力等 例题:

1.(多选)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必定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B 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

C 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 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打乙一拳,乙感到痛,而甲未感觉到痛,说明甲对乙施加了力,而乙未对甲施加力

B “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

C 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

D 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后飞出,网球受力的施力物体不再是人

练习:

1.关于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所以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B 两物体间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

C 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D 由有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

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②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③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④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

但车对马没有拉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多选)在上表中,分别表示了A、B、C、D四个力的图示,其中正确的是()

A 重3 N的电灯受到灯绳的拉力

B 静止在空中重力是2500 N的气球受到的重力

C 铁锤对铁钉竖直向下的大小为2.0×103 N的打击力

D 重5 N的书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知识点二: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①通常情况下,重力的大小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

②重力是非接触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

大小:G=mg

①纬度越高,g越大,即赤道最小,两极最大;海拔越高,g越小

②同一质量的物体在不同地点重力不同

③同一地点,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方向:竖直向下,即沿重垂线的方向,或者说是垂直于当地的水平面向下

①不是垂直向下,垂直向下指垂直于任何支持面向下

②只有在两极或赤道,重力的方向才“指向地心”

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

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

②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采用悬挂法确定重心的位置

③重心不是最重的点,且可以不在物体上

例题:

1.关于重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面

B 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某物体受到的重力相同

C 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

D 重力的方向总与支持重物的支持面相垂直

2.(多选)关于物体的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所以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B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当用不同弹簧秤测量时其所受重力大小是不同的,当用同一弹簧秤测量时所

受重力大小一定相同

C 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D 形状规则的物体(例如正方体),其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处

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

C 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故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 用细软线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重心一定在悬线所在直线

4.一个圆球形薄壳容器所受重力为G,用一细线悬挂起来,如图所示.现在容器里装满水,若在容器底部有一个

小阀门,当小阀门打开让水慢慢流出,在此过程中,系统(包括容器和水)的重心位置()

A 慢慢下降

B 慢慢上升

C 先下降后上升

D 先上升后下降

练习:

1.(多选)一个物体所受重力在下列哪些情况下要发生变化()

A 把它从赤道拿到南极

B 把它送到月球上去

C 把它放到水里

D 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2.用弹簧测力计竖直称量悬挂在其下面的小球,则有()

A 小球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

B 在任何情况下,小球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都等于小球的重力大小

C 静止时,小球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大小

D 静止时,小球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就是重力大小

3.把一个水平放置、棱长为l的均质立方体绕BC棱翻转,使对角面处于竖直平面内,则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

4. 蚂蚁可称为“六脚大力士”,一只质量约为5mg 的蚂蚁,能举起质量是它自身体重20倍的树叶,蚂蚁对这个

树叶的支持力约是多大?如果到了月球上举树叶,那么蚂蚁能举起多少千克的树叶?(已知在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的六分之一)

5. 如图所示,运输货车的制造标准是:当汽车侧立在倾角为30°的斜坡上时仍不致于翻倒,也就是说,货车受到的

重力的作用线仍落在货车的支持面(以车轮为顶点构成的平面范围)以内。如果车轮间的距离为2.0m ,车身的重心离支持面不超过多少?设车的重心在如图所示的中轴线上。

知识点三:弹力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即弹力

弹力的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 ②接触面发生弹性形变 可用假设法判断是否有弹力 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或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①接触面:垂直于接触面指向恢复形变的方向

②轻绳:沿绳收缩方向 ③轻质弹簧:沿弹簧形变的反方向

④轻杆:动杆----沿杆,指向杆恢复形变的方向,定杆----不一定沿杆,由物体的状态决定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 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x 成正比 表达式:x k F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N/m )

题型一、弹力的定义

1.(多选)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该物体的重力

B 压力、支持力、绳中的张力的大小都可以根据胡克定律求出

C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D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2.玩具汽车停在模型桥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桥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

B 汽车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

C 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

D 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

练习:

1.(多选)下列各种情况中,属于弹性形变的有()

A 撑杆跳高运动员起跳中,撑杆的形变

B 当你坐在椅子上时,椅面发生的微小形变

C 细钢丝被绕制成弹簧

D 铝桶被砸扁

2.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 只有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C 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D 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互相挤压发生形变,才会产生弹力

题型二、弹力的判断---可以用假设法判断

1.下面图中,静止的小球A分别与一个或两个接触面接触,设各接触面光滑,则A受到两个弹力的是()

A B C D

2.图中所有的球都是相同的,且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甲球放在光滑斜面和光滑水平面之间,乙球与其右侧的

球相互接触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丙球与其右侧的球放在另一个大的球壳内部并相互接触,丁球用两根轻质细线吊在天花板上,且其中右侧一根线是沿竖直方向.关于这四个球中受两个弹力的是()

A 甲球

B 乙球

C 丙球

D 丁球

练习:

1.下列各图中,P物体对Q物体的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2.一杆搁在矮墙上,关于杆受到的弹力的方向,如图中画得正确的是()

A B C D

3.如图所示,一个球形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并与竖直光滑墙壁接触,A、B两点是

球跟墙和地面的接触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A点的弹力作用

B 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作用、地面的弹力作用

C 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作用

D 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作用、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作用

4.三个相同的支座上分别搁着三个质量和直径都相同的光滑圆球a、b、c,支点P、Q在同一水平面上,三个相同

的支座上分别搁着三个质量和直径都相等的光滑圆球a、b、c,支点P、Q在同一水平面上。a的重心位于球心,

b、c的重心分别位于球心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如图甲,三球皆静止,试分析三种情况下支点P、Q对球的弹力

方向是怎样的。

题型三、弹力的大小

1.如图所示,一根弹性杆上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力为4N的小球,小球处于

静止状态时,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

A 大小为4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B 大小为2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C 大小为4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D 大小为4N,方向竖直向上

2.一根弹簧原长10 cm,挂上重2N的祛码时,伸长1 cm,则在这根弹簧上挂重8N的物体时,它的长度为(弹簧

的形变是弹性形变)()

A 4cm

B 14cm

C 15cm

D 44cm

3.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小球的质量均相同,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均不计,一切摩擦忽略不计,平衡时各弹簧的弹力

分别为F1、F2、F3,其大小关系是()

A F1=F2=F3

B F1=F2<F3

C F1=F3>F2

D F3>F1>F2

4.两个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轻质弹簧a、b串接在一起,a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开始时弹簧均

处于原长状态,现用水平力作用在b弹簧的p端向右拉动弹簧,已知a弹簧的伸长量为L,则()

A b 弹簧的伸长量也为L

B b 弹簧的伸长量为

2

1k k L

C p 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2L

D p 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L ???

?

??+

12k k 1

5. 一根均匀的弹簧,原长为14厘米,其下端吊一重4N 的物体时,弹簧变为18厘米: (1)试求这根弹簧的劲度系数k ?

(2)如果弹簧下端吊一重16N 的物体时,则它的形变量为多少?总长为多少?

6. 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 1的轻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为m 1、m 2的物块拴接,劲度系数为k 2的轻弹簧上端与物块

2拴接,下端压在桌面上(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现施力将物块1缓慢竖直上提,直到下面那个弹簧的下端刚脱离桌面在此过程中,物块2向上移动了多少?物块1向上移动了多少?

练习:

1. 小木块与小球通过轻杆连接,在小木块匀速滑上斜面和匀速滑下斜面过程中,杆对小球作用力( )

A 上滑时大

B 下滑时大

C 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2. 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中,砝码的质量均为M ,不计一切摩擦 和弹簧秤的重力,则三个弹簧秤的示数T 1、T 2、T 3的关系是( )

A T 1=T 2=T 3

B T 1=T 3<T 2

C T 1<T 2<T 3

D T 1=T 2<T 3

3. 如下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 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

不相同:①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左墙上;②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 的拉力作用;③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 1、l 2、l 3、l 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 A l 2 > l 1 B l 4 > l 3

C l 1 > l 3

D

l

2 = l

4

4. 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 和弹力F 大小的关系,试由图线确定:

(1)弹簧的原长; (2)弹簧的劲度系数;

(3)弹簧长为0.20 m 时弹力的大小。

5. 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 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 1;改用大小为F 2的力拉弹簧,平衡

时长度为l 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

1212-F l l F - B 1212F F l l ++ C 1212F F l l -+ D 1

212F

-F l l - 7. (多选)如图所示,a 、b 为两根相连的轻质弹簧,它们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1×103 N/m ,k 2=2×103 N/m ,原长

分别为L a =6cm ,L b =4cm 。在下端挂一物体G ,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N ,平衡时( )

A 弹簧a 下端受的拉力为4N ,b 下端受的拉力为6N

B 弹簧a 下端受的拉力为10N ,b 下端受的拉力为10N

C 弹簧a 的长度变为7cm ,b 的长度变为4.5cm

D 弹簧a 的长度变为6.4cm ,b 的长度变为4.3cm

8. S 1和S 2表示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的两根弹簧,k 1>k 2;a 和b 表示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的两个小物体,

m

a >m

b ,将弹簧与物块按图示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大,则应使( ) A S 1在上,a 在上 B S 1在上,b 在上 C S 2在上,a 在上 D S 2在上,b 在上

9.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木块A 和B ,用一个劲度系数为k 轻质弹簧连接,最初系统静止,

现在用力缓慢拉A 直到B 刚好离开地面,则这一过程A 上升的高度为( )

A B C D

10. 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 2的弹簧竖直地放在桌面上,上面压一质量为m 的物体,另一劲度系数为k 1的弹簧

竖直地放在物体上面,其下端与物块上表面连接在一起,要想使物块在静止时,下面弹簧承受物重的2/3,应将上面弹簧的上端A 竖直向上提高的距离是多少?

教师资格高中物理说课稿:重力与重心.doc

教师资格高中物理说课稿:重力与重心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整理教师资格高中物理说课稿:重力与重心,希望考生们能在202X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开始前,积极准备备考,争取通过这最后一关! 教师资格高中物理说课稿:重力与重心 《重力与重心》是必修 1 第四章第 1 节的内容,涉及到力的描述、重力及其测量、重心与稳定。重力作用于一切物体,并贯穿于物体整个运动过程,对重力的学习有助于研究物体运动,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也是力学的重点内容,是物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涉及到动力学部分。本节内容是力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在初中的“来自地球的力”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是对力学习的基础上对常见的力--重力的进一步学习,有助于对力的认识和掌握,也为后面的力的合成与分解,以及力与运动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力的三要素来表达一个力 2.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知道在不同纬度的g的取值是不一样的 3.知道重心的概念.与物体稳定相关的两个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悬挂法来测重心,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方向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4. 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验对比的方法来研究解决稳定与重心的高低、支面面积的大小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锥体爬坡实验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通过学习质心,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应用。 2.通过稳定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的“来自地球的力”已经学习了重力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学习了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还运用探究的教学方法学习了重力的大小,知道了g=9.8N/Kg。不过都是一些比浅的,知识感较肤性的认识,在一定意义上说,很难理解质心这样的概念,所以要引导学生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在这里学生将学习不同的知识点,质点、重心与稳定,特别是质点高一的学生比较难接受。 对于生活中重力的例子比较熟悉,学习时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对于高一的学生对小实验比较感兴趣,老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做实验,并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不同的纬度、高度的g取值是不一样的。 2、重心的测量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3、物体稳定的有关因素 教学难点 1、重力的方向及应用. 2、物体稳定的有关因素

4621高一物理力和重力习题

一、力和重力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力可能有两个施力物体B.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未必改变 D.物体发生形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C.力的三要素相同,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D.一对互相平衡的力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 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C.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其重心位置一定改变 D.物体放置的位置发生改变.重心对物体的位置不会改变 4.图1所示的ABC是木匠用的曲尺,它是用粗细不同、质量分布均匀,AB 和BC相等的木料做成,D是AC连线的中点,E是AB的中点F和BC的中点G连线的中点,则曲尺的重心在[ ] A.B点B.D点C.E点D.G点 5.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物体的重心位置有可能变化

C.把一物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 D.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跃过横杆时,其重心在身体之外 6.关于重力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悬挂在竖直绳子上的物体,绳子对它的拉力一定等于其重力 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一定等于其重力 C.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 D.向上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小于向下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 二、填空题 7.放在桌上的书本,受到支持力的作用,其受力物体是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同时,书对桌面的压力,其受力物体是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由此可见,一个物体既是______,又是______。 8.下列各种力:(1)重力(2)拉力(3)支持力(4)弹力(5)浮力(6)摩擦力(7)动力(8)推力。属于按力的性质分类的是______,属于按作用效果分类的是______(用序号填写)。 9.重力是由于______而产生的,它的方向______,重力的作用点可认为作用在物体的______上。 三、计算题 10.如图2,正方体边长为L,今用一力作用于AB边,使其绕C'D'边转动,直到平面ABC'D'处于竖直位置,求:正方体的重心升高了多少?

高一物理重力与重心检测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先有施力物体,后才有受力物体 B.足球运动员一脚踢出去却没有击中足球,看来力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C.飞行的子弹能水平前进,也可以存在没有施力物体的受力 D.有施力物体就一定有受力物体 解析: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答案:D 2.人用绳和水桶从深井中取水,关于水桶所受的拉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的施力物体是水 B.拉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C.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绳 D.拉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桶 解析:对于水桶所受的拉力是直接作用在水桶上的向上的作用力,这个力是绳子给水桶的,所以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绳子. 答案:C 3.关于重力,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同一地点,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解析: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重力不是,所以A不对.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根据公式G=mg,由于在同一地点,所以g相同,因此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答案:D 4.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B.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 C.重心是一个抽象的等效概念,是将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看成集中于一点 D.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拿去物体的重心后物体将不受重力作用 解析: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是一个抽象的等效概念,是将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看成集中于一点,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答案:C 5.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支持物体的支持面

高一物理《1.3 重力、弹力》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1.3 重力、弹力》教学设计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高一物理《1.3重力、弹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第3节第1课时:“重力、弹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能在具体问题中区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及大小计算;了解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力现象,通过各种力现象的区别比较,培养观察概括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微小形变现象的实验观察,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重力、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弹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确定。 【教具准备】 弹簧、弹簧秤、小车、砝码、橡皮泥、PPT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一、力 1.回顾初中所学内容: (1)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里的作用指的是一个物体提、压、推、拉另一个物体,所以一提到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物体施加出力,称为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受到力,称为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2)力作用在物体上,能产生什么效果? 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意思是说,力作用于物体,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系。要明确说明一个力,就要说明白力的大小是多少牛顿,方向朝什么方向,作用在受力物体上的什么位置(点)。 力是矢量。 (4)力的单位是什么?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5)力的大小能测量吗? 力的大小可用测力计来测量。 (6)如何用图示表示一个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知识点整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知识点 整理 在高一物理中,最痛苦的莫过于力学了,示意图很多,需要背的公式也超级多,实在是让人感到头疼。但再难也要迎难而上,必须要把这些知识点都吃透了。下面是为你推荐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帮到你。 高一物理必修一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知识点整理 1、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

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

高一物理弹力和胡克定律练习题

二、弹力和胡克定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图1,一个球形物体O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相接触,A、B两点是球与墙和地面的接触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A点的弹力 B.物体受二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 C.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 D.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2.小木块放在桌子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接触处只有桌子有弹力产生B.在接触处桌面和小木块都有弹力产生 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木块形变后要恢复原状而对桌面施加的力 D.木块对桌子的压力是木块的重力 3.如图2,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力是[ ] A.A和B对地面的压力之和B.只有B对地面的压力 C.B的重力D.A和B的重力 4.关于弹力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 B.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物 C.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D.杆对物体的弹力总是沿着杆,并指向杆收缩的方向 5.用5N的力可以使一轻弹簧伸长8mm,现在把两个这样的弹簧串联起来,在两端各用10N的力来拉它们,这时弹簧的总伸长应是[ ] A.4mm B.8mm C.16mm D.32mm 6.如图3,不计悬绳的重量,把B、C两个物体悬吊在天花板A点.当物体静止后,下面哪一对力是平衡力[ ] A.天花板对绳的拉力和绳对B物的拉力 B.上段绳对B物的拉力和下段绳对B物的拉力 C.下段绳对B物的拉力和下段绳对C物的拉力 D.下段绳对C物的拉力和C物受到的重力 7.关于胡克定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相同、伸长也相同的弹簧,它们的劲度相同 B.劲度相同的弹簧,弹簧的伸长相同 C.知道弹簧的劲度,就可以算出任何拉力下的弹簧伸长 D.劲度和拉力、伸长没有关系,它只决定于弹簧的材料、长度、弹簧丝的粗细 8.把一根劲度系数k=1000N/m的弹簧截成等长的两段,每一段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高一物理:重力教案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重力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gravity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重力 《重力》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3、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4、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中心的位置。 二、能力目标: 1、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2、通过"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代替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方法。 教学重点: 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g=mg中,g值因在地球的不同纬度而不同。

教学难点: 1、"重心"概念的理解 2、"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理解。 教学方法: 实验法、分析法 教学用具: 弹簧秤、钩码(二人一组)质地均匀的不规则薄板、细绳(学生准备)、木圆环、直角三角尺(教师用)重锤线(演示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我们跳起来,总会落回地面,扔出去的东西,也都要落回地面,悬挂物体的绳子静止时总会指向地面,这都是因为在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下面我们来探讨有关重力的知识。 板书:第二节重力 二、新课教学 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在预习后回答: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人跳起来总会落在地上,扔出去的东西总要落回地面。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提问:有的同学说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到底

高中物理--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练习 (2)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练习 A组(20分钟)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蒲公英被风吹走,蒲公英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 B.羽毛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羽毛球受力后飞出,羽毛球受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C.每个力都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D.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解析:蒲公英被风吹走是空气和蒲公英的相互作用,施力物体是空气,故选项A错误;羽毛球受力的施力物体是球拍,所以选项B错误;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的,只存在受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所以选项C正确;重力、磁极之间的磁力不需要直接接触,所以选项D错误. 答案:C 2.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 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的重力 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 解析:物体的重力的计算式为G=mg,物体的质量m是恒定的,但g的取值与地理位置有关.对同一地点,g的取值相同.随着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的升高,g值将增大,随高度的增加,g将减小.因此,不能认为物体的重力是恒定的,故选项A错误,B正确.由公式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及运动状态均无关,故选项C错误.用测力计竖直悬挂重物只有静止(或匀速运动)时,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才等于物体的重力,故选项D错误. 答案:B 3.关于重力、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说明风筝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小 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的时候,其重心位置不断变化 D.浸入水中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会减小

高一物理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一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高一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三要素; 2.正确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及位置; 3.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知道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力的概念、领会重力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重心的概念。 新课教学 引入: 在初中你们已经学过了力,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力。 演示:1、用手压锯条、拉皮筋等,学生观察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呢? 2、扔掉手中的粉笔,拖动桌面上的书等,又有什么现象,又是什么原因引起这样的 变化呢? 锯条、皮筋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粉笔、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些都是由于这些物体受到了其他物体的力的作用的结果。在物理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 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速度的大小,方向,大小和方向)。 一、力和力的图示 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吗? (1)、力的物质性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就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两者是同时存在的,不分先后。在研究某物体时,我们把它叫做受力物体,对它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不是有生命的物体才能作为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是绝对的,在研究不同问题时,同一物体有时是受力物体,有时是施力物体。 问题:我们用手拍打桌子时,是手给桌子一个力,可为什么我们的手也会感到疼痛呢?(让学生用力打桌子,体会手的感觉) (2)、相互性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甲对乙有作用力,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问题:用大小相等的力沿不同的方向拖动桌面上的书,书的运动一样吗? (3)、矢量性

高一物理下册万有引力与宇宙(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易错题培优(难) 1.2009年5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A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B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经过B的速度 B.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动能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动能 C.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 D.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加速度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人造地球卫星的变轨问题以及圆周运动各量随半径的变化关 系. 2 2 v Mm m G r r =,得 GM v r =,在人造卫星自然运行的轨道上,线速度随着距地心 的距离减小而增大,所以远地点的线速度比近地点的线速度小,v A

高一物理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综合练习题

1 / 2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有两个物体同时受到力的作用 B.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这个力不是另外的物体施加的 C. 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 D. 施力物体同时一定是受力物体 2.下列几组力中,都按性质命名的是( ) A.重力,弹力,摩擦力 B.弹力,压力, 摩擦力 C.分子力,动力,弹力 D.重力,阻力,电场力 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 C .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故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 4.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必定有弹力的作用 B .压力和支持力总是跟接触面垂直的 C .物体对桌面产生的压力是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D .在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产生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5.由胡克定律f=kx 可知:K=f/x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f 越大,k 越小 B 、x 越大,k 越小 C 、k 与x 和f 有关 D 、在弹性限度内,无论弹簧拉长或缩短,k 值不变 6.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滑动摩擦力产生于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 B .滑动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 C .滑动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 .速度越大的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越大 7.水平桌面上有一个木块压着一张纸,挡着木块向右把纸抽出,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 ( ) A.向左 B.向右 C.可能向左,可能向右 D.无法确定 8.关于滑动摩擦力公式f =μN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公式中的正压力N 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B .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C .由μ=f /N 可知,动摩擦因数μ与滑动摩擦力f 成正比,与正压力N 成反比 D .f 的大小是由μ和N 决定的,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 9.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物体A 和B,A 和B 间的 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拉力F 施于A,而A 、B 仍保 持静止,则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A 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C. 物体A 与B B. 物体 A 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 D. 物体A 与B 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 10.三个相同的木块放在粗糙的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受到F 1、F 2、 F 3作用后都向右运动,关于它们所受的摩擦力f 1、f 2、f 3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 A.f 1>f 2>f 3 B.f 1=f 3>f 2 C.f 1=f 2=f 3 D.f 1=f 3<f 2 11.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大圆环,用轻绳悬挂于天花板上,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环同时从等高处由静止滑下,当两小圆环滑至与圆心等高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均为f ,则此时大环对绳的拉力大小是( ). A.Mg B.(M+2m)g C.Mg+2f D.(M+2m)g+2f 12.如图所示,A 、B 两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它们的高度相等,长木板C 放在它们上面.用水平力F 拉木块A ,使A 、B 、C 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则( ) A.A 对C 的摩擦力向右 B.C 对A 的摩擦力向右 C.B 对C 的摩擦力向右 D.C 对B 的摩擦力向右 13.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块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 A.g m k l 1μ + B.)g m (m k l 21++μ C.g m k l 2μ + D.g m m m m ( k l 212 1)++ μ 14.如图所示,表面粗糙情况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在水平力F 作用下运动,水平面作用于木块的滑动摩擦力在图甲、乙两种情况中 ( ) A .甲大 B .乙大 C .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15.位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斜向下的推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当推力增大时,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和它们间弹力的比值将 (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先增大后 16.如图所示,两块同样的条形磁场A 、B ,它们的质量均为m ,将它们竖直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秤通过一根细线竖直向上拉磁铁A ,若弹簧秤上的读数为m g ,则B 与A 的弹力F 1及桌面对B 的弹力F 2分别为( ) A .F 1=0,F 2=mg B .F 1= mg ,F 2 =0 C .F 1>0,F 20,F 2=mg 17.如图所示,人重600N ,木板重400N ,人与木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0.2,今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板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 ) A .人拉绳的力是200N B .人拉绳的力是100N C .人的脚对木板的摩擦力向右 D .人的脚对木板的摩擦力向左 18.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 ,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 相连, 从滑轮到P 和到Q 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 与P 之间以及P 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 ,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 拉P 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 的大小为( ) A. 4μmg B. 3μmg C. 2μmg D. μmg 19.如图所示,a 、b 、c 三块木块重力均为G ,将它们按压在竖直墙上静止,此时b 对c 的摩擦力( ) A .大小等于G ,方向竖直向下 B .大小等于G ,方向竖直向上 C .大小等于2G ,方向竖直向下 D .大小等于1/2G ,方向竖直向下 20.两个弹簧称平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乙的一端系于墙上,两个弹簧秤挂勾相连,当在甲的右端挂勾上用100N 的水平拉力拉甲时,则甲、乙两个弹簧秤读数分别是( ) A. 100N ;0 B. 100N ;100N C. 0;100N D. 200N ;100N 21.把一重为G 的物体,用一个水平推力F=kt (k 为常数,t 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 高的平整的墙上,如图1-3所示,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

高一物理重力与重心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重力与重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③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 ②通过“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 识; ②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 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分别在本课的引入、学生探究等环节中得到应用, 它们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充足的实验器材,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 【教学方法】探究法、引导发现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 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实验、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直观 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加上指导学生阅读和教师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现象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 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给学生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将思维充分发散,揭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过程,并反馈了班级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力是什么?——力的本质和两个作用效果——请学生举例说明 演示一细线使钩码上升演示二磁铁吸引铁块 小结:力的相互性. 并说明施受力体.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 提问:力的大小用什么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表示符号? 提问:仅说大小能否完整表述一个力?(方向,作用点) 正误判断: 1)物体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2)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是物体受到了力。 3)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4)甲把乙推倒在地,但甲并没有倒下,说明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5)同一物体既可以是施力物体也可以是受力物体。

高中物理-必修1-重力、弹力-基础-知识点专题讲解

高中物理必修1 重力、弹力基础知识点专题讲解 重力、弹力 【学习目标】 1.明确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重力及重心的概念 3.掌握力的图示,会画力的示意图 4.知道形变的含义及产生弹力的原因和条件 5.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 【 6.理解胡克定律,并能利用胡克定律解决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对力的理解 要点诠释: 1.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力具有物质性、矢量性、相互性 (1)力的物质性 <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力可以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比如不接触的电荷、不接触的磁铁,这些物体间也同样有力.它们之间没有离开物质,它们之间存在着电场或磁场. (2)力的矢量性 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之所以称为要素,是因为这三个要素中的任一个发生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力是矢量,因此求力时,不仅要写出力的大小,同时还要说明力的方向. (3)力的相互性 提到力一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关键看研究的对象是谁.A对B有力,B对A也一定有力. 3.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1)静力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形变),如把物体拉伸、压缩、扭转、剪切等. ( (2)动力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使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从运动变为静止(或使物体的运动速度从小变大、从大变小);或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等,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判断物体是否受力是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4.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1)力的图示: 为了更形象、直观地表达力,我们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一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画力的图示的步骤: ①选定标度(用多长的线段表示多少牛的力). ②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上加刻度. ,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重力与重心教案鲁科版必修

3.1 重力与重心 教学目标: 1. 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 力物体。 2. 知道力是矢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 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 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4.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重力重心力的图示 主要内容: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物质性: 2.力的相互性: 4.力的矢量性: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具有矢量性。力的大小用测力计(弹簧秤)来 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牛)。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 素。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若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力的作用效果也将变化。 二、力的图示 1.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箭头所指方向)表 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这种表示力 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这是把抽象的力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2.画力的图示的步骤 ①选定标度:画出某一长度的线段表示一定大小的力,并把该线段所表示的力的大小写在该 线段的上方。所选标度要适当(力的图示上刻度不能过少,也不能多而密,要便于作图计 算),一般标度的大小应是所图示的力的1/n,n为除“1”以外的正整数。 ②画一个方块或一个点表示受力物体,并确定力的作用点。 ③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力的作用方向画一线段(根据所选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线段的长 度),并在线段上加上刻度(垂直于力线段的小短线)。 ④在表示力的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的旁边标出表示这个力的字母或数 值。 3.注意:①箭尾通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②若在同一个图上作出不同的力的图示,一定要用 同一个标度。③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不同。力的示意图是为了分析受力而作,侧重于画准 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上没有标度,线段的长度只定性表示力的大小。 三、力的示意图 与力的图示相比,只要求在图中准确画出力的方向,表达出物体在这个方向受力即可,不要 求准确画出力的大小。 此时可引入例题具体分析 四、力的分类 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分类 ①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分子力等。 ②效果力:支持力、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等。 注意:正确区分性质力和效果力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如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性质不同的 力,可以叫同一个名称,如重力、弹力都可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都可叫动力,其作用效 果可以相同。同一个力,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用绳子拉小车前进,绳子对小车施以拉力, 又叫弹力、动力等。

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

重力与弹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3)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水平支持物支持的静止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4)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 (5)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6)掌握胡克定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2)通过“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替代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3)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胡克定律,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重心的概念以及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 2.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3.胡克定律 教学难点: 1.重心概念的理解。 2.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和掌握胡克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有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但这些现象都包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出示图片:苹果落地;滴水的衣服; 思考讨论:苹果为什么会落向地面?衣服上的水为什么会向下? 出示动画:弹簧的拉伸和压缩。 思考讨论:弹簧为什么能被拉伸和压缩呢? 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要讲的重力、弹力有关。 二、讲授新课 (一)重力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符号G。 2.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3.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竖直向下。 出示图片:画出重力方向 教师总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 4.物体受到的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是:G=mg (1)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 (2)g的单位:N/kg,m/s2 1N/kg=m/s2 (3)在没有空气阻力时,由静止下落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g又叫作重力加速度。 出示图片:自由落体运动 5.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 重心可以看作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1)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出示图片: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的重心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教案

3.1《重力与重心》教案 一. 教学内容: 重力与重心 知识重点: 1.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矢量。 2. 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 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二. 重点、难点: 1.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名称可按力的性质和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 2.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主要内容讲解: 一. 力 1. 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 特征: 1)物质性:产生力的前提是有物体,而且是两个物体。 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力不能脱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在研究一个物体受力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且能找到。 2)相互性: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矢量性: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例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 B. 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C. 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 D. 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解析:子弹在枪管内受到火药爆炸所产生的强大推力,使子弹离开枪口时有很大的速度,但子弹离开枪口以后,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推力,因为不可能找到这个“推力”的施力物体;故不存在,所以A错。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甲推乙的同时乙也推甲,故说法B错。不论物体是否有生命或是否有动力,它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解答题(共14小题) 1.(2015春?锦州校级期中)(1)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指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a的三次方与它的公转周期T的二次方成正比,即=k, k是一个对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将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按圆周运动处理,请你推导出太阳系中该常量k的表达式.已知引力常量为G,太阳的质量为M . 太(2)一均匀球体以角速度ω绕自己的对称轴自转,若维持球体不被瓦解的唯一作用力是万有引力,则此球的最小密度是多少? 【分析】(1)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按圆周运动处理时,此时轨道是圆,就没有半长轴了,此时=k应改为,再由万有引力作为向心力列出方程可以求得常量k 的表达式; (2)球体表面物体随球体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球体有最小密度能维持该球体的稳定,不致因自转而瓦解的条件是表面的物体受到的球体的万有引力恰好提供向心力,物体的向心力用周期表示等于万有引力,再结合球体的体积公式、密度公式即可求出球体的最小密度. 【解答】解:(1)因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于是轨道的半长轴a即为轨道半径r.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G=m r 于是有=

即k= 所以太阳系中该常量k的表达式是. (2)设位于赤道处的小块物质质量为m,物体受到的球体的万有引力恰好提供向心力, 这时球体不瓦解且有最小密度, 由万有引力定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GM=mω2R 又因ρ= 由以上两式得ρ=. 所以球的最小密度是. 答:(1)太阳系中该常量k的表达式是.(2)若维持球体不被瓦解的唯一作用力是万有引力,则此球的最小密度是. 2.(2017春?德惠市校级月考)月球环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60倍,运行周期约为27天,应用开普勒定律计算:在赤道平面内离地多高时,人 =6400km) 造地球卫星随地球一起转动,就像停留在天空中不动一样?(R 地 【分析】月球和同步卫星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列式求解即可.

2021年高一物理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综合练习题之令狐文艳创作

一、选择题 令狐文艳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有两个物体同时受到力的作用 B.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这个力不是另外的物体施加的 C.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 D.施力物体同时一定是受力物体 2.下列几组力中,都按性质命名的是( ) A.重力,弹力,摩擦力 B.弹力,压力,摩擦力 C.分子力,动力,弹力 D.重力,阻力,电场力 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 C.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故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用细软线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重心一定在悬线所在直线上 4.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必定有弹力的作用 B .压力和支持力总是跟接触面垂直的 C .物体对桌面产生的压力是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D .在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产生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5.由胡克定律f=kx可知:K=f/x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f越大,k越小 B、x越大,k越小 C、k与x和f有关 D、在弹性限度内,无论弹簧拉长或缩短,k值不变 6.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滑动摩擦力产生于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 B.滑动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 C.滑动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速度越大的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越大 7.水平桌面上有一个木块压着一张纸,挡着木块向右把纸抽出,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 ( ) A.向左 B.向右 C.可能向左,可能向右 D.无法确定 8.关于滑动摩擦力公式f=μ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公式中的正压力N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B .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C.由μ=f/N可知,动摩擦因数μ与滑动摩擦力f成正比,与正压力N成反比 D.f的大小是由μ和N 决定的,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 9.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物体A和B,A和B间的 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拉力F施于A,而A、B仍保 持静止,则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A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C.物体A与B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B.物体A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 D.物体A与B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 10.三个相同的木块放在粗糙的 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受到F1、F2、 F3作用后都向右运动,关于它们所 受的摩擦力f1、f2、f3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f1>f2>f3 B.f1=f3>f2 C.f1=f2=f3 D.f1=f3<f2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大圆环,用轻绳悬挂于天花板上,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环同时从等高处由静止滑下,当两 小圆环滑至与圆心等高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均为f,则此时大 环对绳的拉力大小是( ). A.Mg B.(M+2m)g C.Mg+2f D.(M+2m)g+2f A B F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