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一、重点实词

(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2.俄而

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

曰( 高兴的样子)

3.公欣然

..

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 丢下(他)而离开)

7.太丘舍去

..

8.门外戏.( 玩耍)

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 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 按时)

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

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

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

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

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

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

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

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 )

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 )

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

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

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 )

26.淫慢

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

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 28.险躁

..

29.多不接世

( 接触社会)

..

30.将复何及.( 来得及) 31.一狼径.去( 径直)

32.屠暴.起( 突然) 33.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

成丘( 覆盖、遮盖) 35.苫蔽

..

36.目似瞑.( 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 狡猾)

38.眈眈

相向( 注视的样子)

..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39.一狼仍从.( 跟从)

40.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 看,视)

42.积薪.其中( 柴草)

43.又数刀毙.之( 杀死)

44.一狼洞.其中(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 屁股)

( 假装睡觉)

46.乃悟前狼假寐

..

47.止.有剩骨( 仅,只)

48.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 这里指攻击)

50.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持,拿起)

( 倒塌坠落)

51.有人忧天地崩坠

..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52.天果.积气( 果然、果真)

坠( 纵使,即使)

53.只使

..

( 四方)

54.充塞四虚

..

55.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

56.国人道.之( 讲述)

二、通假字

1.尊君在不.( 同“否”,读fǒu,相当于“吗”)

2.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

三、词类活用

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3.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5.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6.饭.疏食( 名词作动词,吃)

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8.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9.狼不敢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

10.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攻击)

11.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动词,挖洞)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13.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14.苫.蔽成丘( 名词作状语,盖上)

15.一屠.晚归( 动词作名词,屠户)

16.一屠晚.归( 名词作状语,傍晚)

17.弛.

担持刀( 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 ) 四、一词多义

1.日⎩⎨⎧日.中不至( 太阳 )

寒雪日.内集( 天 )

2.为⎩⎨⎧可以为.师矣( 当、做 )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

3.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

温故而知.新( 懂得 )

4.学⎩⎨⎧非学.无以广才( 学习 )

非志无以成学.( 学业、成就

5.止⎩⎨⎧止.有剩骨( 仅,只 )

一狼得骨止.( 停止 )

6.意⎩⎨⎧意.暇甚( 神情、态度 )意.

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图 ) 7.敌⎩⎨⎧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盖以诱敌.

( 敌人 ) 8.前⎩⎨⎧恐前.后受其敌( 前面 )狼不敢前.

( 上前 ) 9.积薪⎩⎨⎧场主积薪..其中( 堆积柴草 )转视积薪..

后( 堆积在那里的柴草 ) 五、古今异义

1.与儿女..

讲论文义 古义:__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__

今义:__指子女__

2.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__文章的义理__ 今义:__文章的意思__

3.去.后乃至

古义:__离开__ 今义:__到、往__

4.相委.而去

古义:__舍弃__ 今义:__委屈、委托__ 5.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__回头看__ 今义:__照顾__

6.与人期.行

古义:__约定__ 今义:__日期__

7.下车引.之

古义:__拉,牵拉__ 今义:__引用__

8.不亦君子

..

古义:__有才德的人__

今义:__泛指品德高尚的人__

9.可以

为师矣

..

古义:__可以凭借__ 今义:__可能、许可__

10.饭疏.食,饮水

古义:__粗劣__ 今义:__疏通、疏散__ 11.饭疏食,饮水.

古义:__冷水__

今义:__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__

12.匹夫

不可夺志也

..

古义:__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__

今义:__无学识、无智谋的人__

13.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__多次__ 今义:__数词,三__

无以致远

14.非宁静

..

古义:__精力集中__ 今义:__安静、不嘈杂__ 15.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__轻薄__ 今义:__危险、不安全__ 16.淫慢.则不能励精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古义:__懈怠__ 今义:__速度缓慢__

17.少.时

古义:__稍微__ 今义:__数量小__

18.禽兽之变诈几何

..

古义:__多少__ 今义:__几何学的简称__

19.止增笑耳.

古义:_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_

今义:__耳朵__

20.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__大腿__ 今义:__屁股__

21.身亡所寄.

古义:__依附,依托__ 今义:__寄托__

22.因往晓.之

古义:__告知,开导__ 今义:__知道__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一、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 ..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 ..曰( 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7.太丘舍去 ..( 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 玩耍) 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 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 按时) 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21.静以修身 ..( 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 ..( 培养品德) 23.非宁静 ..(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无以致远 24.非学无以广才 ..( 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 26.淫慢 ..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 28.险躁 ..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 ..( 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 来得及) 31.一狼径.去( 径直) 32.屠暴.起( 突然)

33.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 35.苫蔽 ..成丘( 覆盖、遮盖) 36.目似瞑.( 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 狡猾) 38.眈眈 ..相向( 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 跟从) 40.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 看,视) 42.积薪.其中( 柴草) 43.又数刀毙.之( 杀死) 44.一狼洞.其中(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 屁股) 46.乃悟前狼假寐 ..( 假装睡觉) 47.止.有剩骨( 仅,只) 48.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 这里指攻击)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课文 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 3《幼时记趣》4《三峡》 5《以虫治虫》6《梵天寺木塔》 7《论语八则》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⑤其坐。至之①市而忘操之②。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③。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 之④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实词 履:鞋子度( duó):量置:放坐:通座座位 操:拿着度(dù):尺码反:通返返回信:相信遂: 终于 虚词之: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③④⑤代词,前三个代指尺码,后一个代指鞋 其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去拿尺码。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实词 涉:渡坠:掉惑:糊涂 契:刻遽:立即 虚词其用法同上 于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 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亦:也 所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 “......的地方”、“......的人”等。(所契者所从坠)

(word完整版)初一语文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初一语文文言文实词和虚词,一词多意 提问者:沉入湖心的眼泪- 四级 最佳答案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以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小结(实词、虚词、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等)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小结(实词、虚词、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等)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一、重点实词 (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2.俄而 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 曰( 高兴的样子) 3.公欣然 .. 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 丢下(他)而离开) 7.太丘舍去 .. 8.门外戏.( 玩耍) 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 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 按时)

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 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 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 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 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 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 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 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 ) 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 ) 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 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 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 )

26.淫慢 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 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 28.险躁 .. 29.多不接世 ( 接触社会) .. 30.将复何及.( 来得及) 31.一狼径.去( 径直) 32.屠暴.起( 突然) 33.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 成丘( 覆盖、遮盖) 35.苫蔽 .. 36.目似瞑.( 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 狡猾) 38.眈眈 相向( 注视的样子) ..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

---- 七年级上册课文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4《三峡》5《以虫治虫》6《梵天寺木塔》7《论语八则》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⑤其坐。至之①市而忘操之②。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③。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④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实词du坐:通座ó):量置:放履:鞋子度(座位 ù):尺码d (度操:拿着遂::相信反:通返信返回 终于 之: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虚词 ②③④⑤代词,前三个代指尺码,后一个代指鞋

其?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去拿尺码。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2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实词坠:掉渡涉:惑:糊涂刻契:遽:立即用法同上其虚词于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

生、出现或进行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于”A 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亦:也所......的事、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 所从坠)?物”所契者的人”等。(“...... ......的地方”、“ ------ ---- 若像,好像?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汇总

一、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玩耍) 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按时) 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

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 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 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来得及) 31.一狼径去(径直) 32.屠暴起(突然) 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 36.目似瞑(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狡猾) 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跟从) 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看,视) 42.积薪其中(柴草) 43.又数刀毙之(杀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归纳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 《世说新语》二则 1.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2. 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 (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 (委: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 (引: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 (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门外: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 (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论语》十二章 1、通假释义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有”同“又”) 2、古今异义 不亦君子 ..乎(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可以 ..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是两个词。今义:表示可能、许可。)学而不思则罔.(古义: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今义:蒙蔽,没有)思而不学则殆.(古义:有害。今义:危险,几乎。) 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

水。) 匹夫 ..不可夺志也(古义:普通的人,男子汉。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3、一词多义 为:可以为.师矣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其:仁在其.中矣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4、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5、重点实词 (1)学而时.习之(按时) (2)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3)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4)吾日三省 ..吾身(泛指多次)(自我检查、反省) (5)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6)吾十有.五(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7)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8)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9)六十而耳顺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10)不逾矩 ..(越过)(法度) (11)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2)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实词归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实词归 纳 一、概述 本文档对《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出现的文言文实词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实词的整理和分类,帮助学生加深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和记忆,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实词分类及归纳 1.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词语。在文言文中,名词分为实词名和虚词名两类。实词名可分为实物名和抽象名。以下为部分例子: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词语。在文言文中,名词分为实词名和虚词名两类。实词名可分为实物名和抽象名。以下为部分例子: - 实物名:人、物、动物等实际存在的事物。如「日」、「水」、「鸟」。

- 抽象名:抽象概念和动作的名词。如「忧伤」、「欢喜」、「行」。 2. 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变化或存在状态的词语。文言文中的动词分 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以下为部分例子:是表示动作、变化或存在 状态的词语。文言文中的动词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以下为部分 例子: - 实义动词:表示具体动作或变化的动词。如「行」、「受」、「走」。 - 系动词:表示存在状态或属性的动词。如「是」、「有」、「在」。 3. 形容词 形容词是描述名词性质或特征的词语。文言文中,形容词可分 为五种常见的类别:数量词、性质词、程度词、趋向词和关系词。 以下为部分例子:是描述名词性质或特征的词语。文言文中,形容 词可分为五种常见的类别:数量词、性质词、程度词、趋向词和关 系词。以下为部分例子:

- 数量词:表示数量的形容词。如「多」、「少」。 - 性质词:表示事物性质、特征的形容词。如「美」、「善」。 - 程度词:表示事物程度的形容词。如「甚」、「稍」。 - 趋向词:表示事物趋向、方向的形容词。如「去」、「来」。 - 关系词:表示事物关系的形容词。如「同」、「异」。 4. 副词 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语。在文言文中,副 词分为程度副词、方式副词、时间副词、地点副词和疑问副词。以 下为部分例子: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语。在文言文中,副词分为程度副词、方式副词、时间副词、地点副词和疑问副词。以下为部分例子: - 程度副词:表示动作、状态程度的副词。如「甚」、「颇」。 - 方式副词:表示描述动作、状态方式的副词。如「以」、「由」。 - 时间副词:表示描述动作、状态时间的副词。如「昔」、「今」。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的汇总: 1.XXX寒雪日内集(让家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急)。 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像什么)。 5.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7.XXX舍去(丢下并离开)。

8.门外戏(玩耍)。 9.相委而去(舍弃并离开)。 10.下车引之(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2.学而时之(按时研究)。 13.不亦说乎(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17.传不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 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 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

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 30.将XXX及(来得及)。 31.一狼径去(径直)。 32.XXX起(突然)。 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 36.目似瞑(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狡猾)。

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跟从)。 40.XXX(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看,视)。 42.积薪其中(柴草)。 43.又数刀毙之(杀死)。 44.一狼洞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屁股)。 46.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 47.止有剩骨(仅,只)。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

七年级第一学期文言文实词简表 序号例词词义例句出处 1 比并列,凑近其两膝对照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七上) 2 彻贯串,穿透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七上) 3 从跟从,跟从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伤仲永 ( 七上 ) 4 当在(某时、某处)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卖油翁(七上) 5 道路,途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小石潭记(七上) 6 得获得,获得争而不得,不能谓强公输 ( 七下 ) 7 伐砍伐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小石潭记(七上) 8 犯伤害,危害并皆暴犯百姓周处(七上) 9 负背,以背载物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七上) 10 更交替,轮换,更换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周处 ( 七上 ) 仔细看,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七上)11 观启窗而观核舟记 ( 七上 ) (赏析)传一乡秀才观之伤仲永 ( 七上 ) 12 还返回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伤仲永(七上) 还自扬州伤仲永 ( 七上 ) 13 会正好,恰巧会贵宾大宴口技(林嗣环)(七上) 14 计计算,计量通计一舟,为人五核舟记(七上)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七上) 15 间夹杂 , 参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林嗣环)(七上) 16 简优选,选拔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七上) 看见,看到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伤仲永(七上)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周处 ( 七上 ) 17 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 七上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七上) 下见小潭小石潭记(七上) ①停留以其境过清,不能久居小石潭记(七上) 18 居②居住,安居面山而居愚公移山(七上) ③处在,处于(某种地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核舟记(七上)位或某个地方居右者椎髻仰面核舟记(七上)①具备,拥有罔不因势象形,各具神情核舟记(七上) 19 具②器械,用具仲长生五年,何尝识书具伤仲永(七上) ③全部,详尽具以情告周处(七上) 20 俱①一起,在一起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周处(七上) 21 类①近似,像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七上) 22 灭①熄灭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女娲补天(七上) ②暗,看不见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七上) 23 明光明,光明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七上) ①名字,名称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七上) 24 名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核舟记(七上) 对联、题名并篆文核舟记(七上)

(完整word)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推荐文档

更多免费资料,请关注公众号: 部编版语文资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世说新语》两则 一、 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文言知识: 1.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2. 古今异义 (1) 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 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 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4) 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 (5) 元方入门不 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6) 陈太丘与友 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 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 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 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三、翻译课文。 4. 文言实词: 《咏雪》 1.内集:家庭聚会 3. 俄而:不久,一会儿 6.差:大致、差不多 9.因:凭借 《陈太丘与友期》 1.期:约定 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欣然: 高兴地样子 未若:不如 比作 即:就是 2. 4.聚:急速 7.拟:相比 10. 起:飘起 期行:相约同行 4. 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5. 乃:才 6.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等待 11. 方的一种尊称 16.引:拉 14. 5. 8. 11. 3. 戏:玩耍 时:当时 7. 9.不:通“否” 非:不,不是 12.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7.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相委:委,丢下、舍弃 15. 10. 待: 13.君:对对 日中:正午时分

(word版)七年级文言文实词

七年级文言文实词总汇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论语〉十二那么? —— 2、诲女知之乎?〈论语〉十二那么? —— 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二那么? —— 4、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 5、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 ——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7、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 8、对镜帖花环?木兰诗?—— 9、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10、满坐寂然?口技?—— 11、止有剩骨?狼?—— 二、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 2、传不习乎?传: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 4、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异: 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奇:宾客: 6、父利其然也。利:

7、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 8、愿为市鞍马。市: 9、妇抚儿乳。乳: 10、不能名其一处。名: 11、恐前后收其敌。敌: 12、其一犬坐于前。犬: 13、一狼洞其中。洞: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 1

三、古今异字: (1 )默而识之(?论语?十二那么)识:〔古义:。今义:〕 (2 )卷卷有爷名〔?木兰诗?〕爷:〔古义:。今义:〕 (3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但:〔古义:。今义:〕 (4 )虽人有百手〔口技?〕虽:〔古:。今义:〕 (5 )两股战战〔?口技?〕股:〔古义:。今义:〕 (6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文理:古:。今:〕 (7 )双兔傍地走〔?木兰诗?〕走:〔古义:。今义:〕 (8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闻:〔古义:。今义:〕 (9)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是:〔古义:。今义:〕 四、一词多义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七年级上册〕 词义项例句〔标明出处〕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 有期?〕 温故而知新〔?论语?〕期度已失期〔?陈涉世家?〕故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期在必醉〔?五柳先生 传?〕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论语?思而不学那么殆〔?论 语?〕 行殆 三人行〔?论语?〕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隆 中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实词复习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 一、重点实词 第八课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 ..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 ..曰( 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7.太丘舍去 ..( 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 玩耍) 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 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第十一课 12.学而时.习之( 按时) 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第十五课 21.静以修身 ..( 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 ..( 培养品德) 23.非宁静 ..(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无以致远 远,达到远大目标) 24.非学无以广才 ..( 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 26.淫慢 ..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 28.险躁 ..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 ..( 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 来得及) 第十八课 31.一狼径.去( 径直) 32.屠暴.起( 突然) 33.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 35.苫蔽 ..成丘( 覆盖、遮盖) 36.目似瞑.( 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 狡猾) 38.眈眈 ..相向( 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 跟从)

(word完整版)初一文言实词

词类活用 用法归纳: (1)使动用法:分为A、动词的使动用法;B、名词的使动用法;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2)意动用法:分为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名词的意动用法;C、为动用法 (3)名词活用为动词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5)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6)名词活用为状语:分为:A、表示方位、处所的名词作状语;B、表示工具或依据的名词作状语;C、表示对人的态度的名词作状语;D、表示比喻的名词作状语;E、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的名词作状语。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一词多义 之:①代词,指代量好的尺度而置之其坐②动词,到……去至之市 ③结构助间,的是吾剑之所从坠物外之趣 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心之所向 ⑤此,这,代词项为之强 其:①自己自度其足②他从其所契者人水求之③大概其恕乎! 度:①动词,量长短先自度其足②名词,指量好的尺度吾忘持度 为:①因项为之强②当做,作为以丛草为林③被二虫尽为所吞④成为方为秋田之害 自;①介词,在,从,由自三峡七百里中②假如,如果自非亭午夜分③自然,当然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绝:①隔绝,隔断沿溯阻绝②极,特别绝巘多生怪柏③断,指声音消失、停止哀转久绝 履:①鞋子郑人有欲买履者②走,踩踏人履其板 遂:①终于遂不得履②于是,就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方:①正在,正要方为秋田之患②才方两三级

如:①像如土中狗蝎六幕相联如胠箧②遵照匠师如其言 以:①用,拿则以钳搏之②因岁以大穰③凭借可以为师矣 反:①同“返”,返回反归取之②类推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数:①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然数年恒不一见见宫殿数十所②计数数至八层然:①连词,表转折,然而,可是然数年恒不一见 ②助词,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时译为“……的样子”居然城郭矣尘气莽莽然 亡:①丢失暮而果大亡其财②逃跑马无故亡而入胡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一词多义默认分类2009-03-20 20:26:06 阅读26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一词多义 为:①因项为之强②当做,作为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③被二虫尽为所吞④成为方为秋田之害⑥担任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去:①离开相委而去②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①用,拿则以钳缚之②因岁以大穰③凭借可以为师矣③因为人不得上,以实奇 下:①下面,底部下临江流②由高到低一壑旋下 蔽:①遮盖其喙有钳,千万蔽地②隐蔽,躲藏蔽林间窥之 及:①等到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②到,至及其日中如探汤③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 乃:①才太祖乃悟②于是,就蒙乃始就学 止:①同“只”,仅仅担中肉尽,止有剩骨②动词,停下一狼得骨止 敌:①动词,攻击恐前后受其敌②名词,对方盖以诱敌 前:①前面的后狼止而前狼又至②向前,上前,动词狼不敢前 意:①神情意暇甚②打算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植:①栽种上植果子松数棵②树立亭亭净植 自:①自己并自为其名②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当:①掌管当涂掌事②应当,应该但当涉猎 见:①知道见往事耳②认清,识别大兄何见事晚乎 初一2册书的文言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议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1、昂首观之,向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童趣》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论语十则》 4、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山市》 5、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疑问。《陈太丘与期》 七年级下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伤仲永》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通“贴”。《木兰诗》 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通“座”,座位。《口技》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两小儿辩日》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止,副词,通“只”。《狼》 伤仲永 一、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