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七章力

7.1 力

一、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间的作用。

2.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3.至少两个物体,一个受力物体一个施力物体。

4.发生力的作用效果不一定要相互接触,如:磁力.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形变。

2.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快慢,运动方向)。

三、力的三要素

1.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3.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标示力的作用效果(模型法)。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力是成对存在的。

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和受力物体。

7.2 弹力

一、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性:能恢复原大小塑性:不能恢复原大小。

3.产生条件:①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②物体相互接触挤压。

4.生活中常见的弹力:拉力、推力、支持力。

二、弹簧测力计

1.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2.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力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⑤不仅可以在竖直方向上使用

⑥可在太空中使用

7.3 重力

一、重力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二、重力大小:

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公式:G=mg

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三、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铅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四、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第八章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说明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要改变力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4.牛顿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二、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关系:惯性大小与速度无关,与质量有关。

3.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是物体的属性

注意:由于,具有,因为惯性是对的。受到、获得、惯性力是错误的。惯性不是一种力

8.2二力平衡

一、定义: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平衡状态)

二、受力平衡: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受力不平衡:做变速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改变。(人造卫星)

8.3 摩擦力

一、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分类:静摩擦。

3.动摩擦:

①滑动摩擦力。

②滚动摩擦力。

4.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5.条件:

①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且相互挤压。

②接触面粗糙。

③两个物体间发生相互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6.影响因素:

①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粗糙程度。

7.增大摩擦:

①增大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③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④缠绕。

8.减小摩擦:

①减小压力。

②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④使接触面分离。

9.摩擦力不全是阻力也有可能是动力,如传送带运送货物。第九章压强

9.1压强

一、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方向:垂直接触面

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物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压力和重力相等。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压强:物体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物理意义: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

公式:P=F/S

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少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9.2液体压强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①液体受到重力。

②液体具有流动性。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③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④在相同深度内,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

三、连通器

特点: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液体不流动且连通器内是相同液体)

9.3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①马德堡半球。

②实验覆杯实验。

托里拆利

1×105Pa=760mm水银柱=10m水柱→等效替代法。

大气压与高度、天气有关:晴天气压高,阴天气压低。

在海拔3000米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第十章浮力

10.1 浮力

一、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产生浮力的原因:上、下表面收到液体对其的压力差(F浮=F下-F上)。

4.称重法测浮力:F浮=G-F拉

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①物体排液体的体积。

②液体的密度。

③与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本身的质量,体积,密度无关。

10.2 阿基米德原理

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收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二、浮力的应用

1.轮船:空心法,增大排水体积是浮力增大。轮船自身的G=F浮。轮船从大海开到长江,F浮不变,V排变大,轮船下沉一些。

2.潜艇:改变自身的重力

3.气艇:内充有密度小于气体密度的气体。

4.密度计:始终漂浮在水中,露出部分越长,液体密度越大。

十一章功与机械能

11.1 功

一、力学中的功

1.定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一定距离。

3.没有做功的情况:

①有力无距离。

②有距离无力。

③与力的方向垂直。

④惯性不做功。

二、功的计算

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11.2 功率

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

3.比较做功的方法:①相同的时间比较功②相同的功比较时间

4.汽车牵引力功率:P=Fv(匀速直线运动)

11.3 动能与势能

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控制变量法,动能主要与速度有关)。

3.影响动能的因素:质量和速度(主要)。

二、势能

1.重力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所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重力和物体被举高的高度(E =mgh)。

2.弹性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影响弹力势能的因素:弹性形变。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常见的两种势能。

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

1.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机械能。

2.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化。

3.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是守恒的。(一个最大,一个最小)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2.1杠杆

一、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不易发生形变),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板就是杠杆。

2.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

3.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4.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5.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L1。

6.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

注意:

①杠杆一定是硬棒,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②支点固定不动且一定在杠杆上。

③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线段,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连线,且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

作杠杆五要素示意图:先明确支点,再作出使杠杆转动的力和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和阻力,要注意这两个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作用点都应在杠杆上,再由支点向这两个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分别标支点到两个垂足的距离,即为L1和L2用大括号表示(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四标垂直大括号字母)。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状态:杠杆保持静止或匀速摆动状态。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为F1×L1=F2×L2。注意:①决定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力,也不是力臂,而是力跟力臂的乘积②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力和力臂的大小成反比,即力臂越小,力就越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即动力和阻力的单位要统一,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单位要统一,m和cm 均可。

三、杠杆的应用

1.三类杠杆的比较:

2.判断杠杆是否省力关键是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并可结合杠杆使用的目的来综合分析。

3.最小力:力与支点与作用点的连线垂直。

4.杠杆动力与阻力的方向:支点在一端时,动力与阻力方向相反。支点在中间动力与阻力方向相同。

12.2 滑轮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定义:轴被固定,不随被拉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2.特点:不省力,但改变力的方向。

3.动滑轮定义:轴随被拉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4.特点: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离。

二、滑轮组

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的机械叫滑轮组

2.使用目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时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几(不计绳重和摩擦)。

12.3 机械效率

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1.有用功:为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用W有表示

2.额外功:使用机械工作时,克服机械本身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力等因素影响而多做的一些功,这部分功叫做额外功,用W额表示

3.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是总共做的功,叫做总攻,用W总表示。总攻、有用功和额外功之间的关系为

W总=W有+W额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说明: 【实验设计】如图,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不同的物体,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从静 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 速度减小得越慢。 【推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事项】 ①三个小车需要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原因是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相同。这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②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 2.惯性指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越大,运动状态越易改变;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第2节二力平衡 1、几个力平衡:物体在受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2、平衡状态: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用八字概括“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 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说明 受平衡力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 力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6、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1)如果物体在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则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如果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时,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如做变速运动、曲线运动等。 8、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与上面的判断思维过程正好相反) (1)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则物体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则物体一定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 第3节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产生的条件:第一:两物体相互接触。第二:两物体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弹力。第三: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第四:两物体间接触面粗糙。 5、、测量滑动摩擦力: 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 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6、应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 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注意: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它力,则压力F = G ⑵方向: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状态不变 运动快慢改变 运动方向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且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4)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大小、运动的方向或 运动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 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性限度:当弹性物体的形变超过某一数值时,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了,这个值叫弹性限度。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 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4)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弹簧测力计: (5)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 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知识点归纳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 第一节:力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 受力物体。 2、力在物理学中,用符号F来表示,它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3、力的作用效果:力是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与力的大小、方向和 作用点有关 4、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示意图:略,注意,在做示意图的时候要标出力的大小(单位)、方向、作用点。 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二节:弹力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过那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3、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调零、看量程、读数等) 4、知道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第三节:重力 1、重力:由于收到地球的吸引而收到的力叫重力。用字母G来表示。 2、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正比关系,即物体的质量越大,那么物体受到也越 大。G=mg, 3、一般认为:g=大小为,单位为N/kg。粗略计算时可取10N/kg 注:g的大小与纬度有关,纬度越高,g越大,南北极的g最大。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5、重心:物体重力的中心,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几何体的中心。 6、重力源于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即世间万物都会受到的相互作用力。 本章总结: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它与质量有关,质量远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第二节:二力平衡 1、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那么我们 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2、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 在同一直线上,我们称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第三节: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 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 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 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 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 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 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 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12. 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G=m 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 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13.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4. 摩擦力(f) :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 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 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 长。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7.3重力(G)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 ①又叫重量(物重)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 ,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1、什么是力?力是,力不能离开存在,其中给出力的物体叫物体,另一个接受力的物体叫物体; 2.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用符号表示,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和 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叫力的三要素。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 5.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物体所受力的和。这种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会画力的示意图)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穿溜冰鞋的人用力推墙,人会向退,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 第2节弹力 1、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对吗?答。 2、测力计是测量的大小的工具。实验室里测量力的工具是,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越大,弹簧的就越长的道理做成的。测量力的工具还有握力计,臂力计等。而各种各样的秤是测质量的。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不许超过它 的。还要观察弹簧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线,若没有,则要调或读数时要进行加减修正。弹簧在测量范围内有: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比,弹簧的伸长=长度-原长。如原长2厘米,受3N时弹簧长5厘米,受6N的拉力时弹簧长厘米。4注意:.测力时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 第3节重力 1、重力:物体由于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方向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 2、物体重力的大小跟它的成正比,表达式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它的意义是。粗略计算时,g取 N/Kg.重力的大小要随位置而,而质量随位置变。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 第1节力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第2节弹力 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3.弹簧测力计:(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③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④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第3节重力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也叫重量。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2)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地面附近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重力(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2)应用: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心:(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详细

第六章 《电压 电阻》复习提纲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 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 ”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 ”的电流。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 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 (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 问题的方法)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 =1000V 1V =1000 mV 1 mV =1000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安 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 、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Ⅰ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 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 和0—15V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 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 —15V 可 测量 ,若被测电压小于3V 则 换用小的量程,若被 测电压大于15V 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

教科版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强烈推荐)

初二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 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 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19)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19)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理解: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能够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 形变的大小相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 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 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 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1光年=。 第八章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N/k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F=μN).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重点: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可以发声 要点: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疑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3 真空不能传声 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

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 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拓展: 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 2 回声的作用: 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怎样听到声音 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要点: 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拓展: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 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定义: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

八下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 第1节力P2 ⒈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F—牛顿(牛)—N 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 2.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带箭头的线段】 第2节弹力P6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2.测量力的仪器:弹簧测力计——①观察量程②认清分度值③调零④轻拉 3. 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第3节重力P9 1.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地球;方向:竖直向下 2.公式:G=mg m=G/g g=9.8N/kg——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牛 3.重心——①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②不规则物体用“悬挂法”——【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4.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力。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P16 1.阻力(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木板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阻力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不同接触面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和思辨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伽利略通过实验说明: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永远地匀速运动下去; 4.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大量经验事实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 5.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6.惯性是物体地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形状、物体是否受力等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7.惯性实例:①汽车突然刹车,起步②热气球与地球相对静止一起运动; 8.利用惯性:跳远助跑,锤头变松撞击锤柄,撤去力后物体还能继续运动,拍打窗帘,抛铅球,洗衣机甩干衣服,鸭子抖动翅膀去水; 9.防范惯性:安全带,安全气囊; 第2节二力平衡P20 1.二力平衡条件:①作用在同一物体上②两个力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等大、反向、共线、同物】———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二力平衡,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4.★属于一对平衡力(一个物体上):①重力和支持力②拉力和摩擦力 5.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第3节摩擦力P23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产生条件:A物体相互接触且挤压(有弹力)B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C接触面不光滑; 3.摩擦力产生与“接触面上”,作用是“阻碍相对运动”,方向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题中若出现“光滑”二字,则此题中无“摩擦力” 4.【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①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实验原理:二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示数“拉力”即为摩擦力大小) ③分析比较XX两组实验,可得结论: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④分析比较XX两组实验,可得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⑤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重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①发生弹性形变;②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