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石物理复习题

岩石物理复习题

岩石物理复习题
岩石物理复习题

岩石物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岩石物理学?

2、岩石物理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3、岩石物理学在油气勘探中的桥梁作用是什么?

4、为什么岩石物理学的许多研究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室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岩石的基本特性

1、沉积岩中有那些常见的岩石和矿物,至少列出三种。

2、岩石结构是指什么?

3、什么是岩石的尺度,有那几种?地球物理勘探主要研究哪几种尺度?

4、为什么岩石的物理性质与尺度有关?

5、粘土矿物中较有代表性有那几种?

6、压力、地应力、孔隙压力等力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列出几个还有常用的单位?

7、什么是有效压力

8、什么是岩石的骨架、基质和岩石的结构?

9、从岩石构造上一般怎样区分泥岩和砂岩?

10、最常用的测量砂岩颗粒的方法是什么?怎样表示砂岩颗粒的分布?

11、岩石的比面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岩石的比面?

12、砂岩中胶接物的胶接方式有几种类型?

13、粘土矿物中的水按其存在状态有几种,特点是什么?

14、岩石的孔隙结构是指什么?有那几个孔隙结构参数?

15、当砂岩颗粒是等径简单立方堆积时,用简单的作图法计算这种结构的孔隙度。

16、描述岩石孔隙结构主要有那几个参数,

17、孔隙度有几概念,它们的大小分别?

18、描述岩石密度时,会用到几种密度概念?

19、设岩石孔隙中含有水和油,其中水的饱和度为35%,油的密度是

0.92g/cm3,水的密度

1.04 g/cm3,求孔隙中流体的密度。

20、实验室最简单测试岩石孔隙的方法用什么?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并说明公式中每个量的含意。

21、什么是地层水、矿物水?地层水中分几种状态,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第三章岩石的电磁学性质

1、为什么要进行岩石导电性的研究?

2、岩石的导电特性与储层的那些特性有关?

3、岩石导电性由那两个因素决定(岩石的电性主要由谁决定),可分成那两类?

4、简述岩石的电阻率及其影响因素(岩石电阻率主要取决于那些因素)?

5、一般认为砂岩的骨架不导电,为什么在含泥或饱和砂岩中电阻率较低。

6、为什么说电阻率测井方法评价地层含油饱和度的物理基础。

7、什么是岩石的地层因子和电阻率指数,写出表示式和各参数的含义。

8、简述xx公式的优缺点

9、阿尔奇公式中胶结指数m和饱和度指数n的取值范围多少,在纯砂岩中值是多少?

10、岩石导电的理论模型是什么,它可以给出一个岩石电性与岩石的什么特性间的关系?

11、砂岩中含泥量增大会对岩石的导电性起什么作用,为什么?

12、试述润湿性对泥质砂岩电性质的影响。

13、什么是介电常数?气、水和油的介电常数分别是多少?

14、岩石介电常数与含水饱和度是怎样的关系

15、岩石的介电常数随泥质含量增加而增大的原因是什么

16、核磁共振指什么?

计算:

1)胶结指数与孔隙度和孔隙的曲折度关系

一块岩石标本的体积是2,孔隙部分的体积是

0.5,求该岩石标本的孔隙度。

一个毛细管的实际长度是20cm,直线长度是8cm,求该毛细管的曲折度。

2)在一块体积为2的岩石标本中有体积为

0.5的孔隙。设骨架的电阻率为100Ω·m,孔隙流体的电阻率是40Ω·m。假设在水平层状介质模型中沿垂直于层面的方向供电。求该岩石标本的电阻率。

3)在一块体积为2的岩石标本中有体积为

0.5的孔隙。根据实际资料得到的地层因子是16。

求该岩石标本的胶结指数。

4)一块长方体形的岩石标本的长度是2,横截面积是1,其内有一充满流体且长度为

3.5,体积为

0.20的毛细管。毛细管的两端位于标本横截面内。设骨架的电阻率为无穷大,毛细管中流体的电阻率是30Ω·m。求岩石的电阻率。

5)一块毛细管的曲折度是5,直线长度是8cm。求该毛细管的实际长度。

6)在一块体积为2的岩石标本中有体积为

0.5的孔隙。根据实际资料得到的地层因子是16。

求该岩石标本的胶结指数。

7)在一块体积为2的岩石标本中有体积为

0.2的孔隙。设骨架的电阻率是8200Ω·m,孔隙流体的电阻率是30Ω·m。假设在水平介质模型中沿平行于层面的方向供电。求该岩石标本的电阻率。

岩石力学重点总结

岩石岩体区别:岩石可以瞧作就是一种材料,岩体就是岩石与各种不连续面的组合体;岩石可以瞧作就是均质的,岩体就是非均质的(在一定的工程范围内);岩石具有弹、塑、粘弹性,岩体受结构面控制,性质更复杂,强度更低;岩体通常就是指一定工程范围内的地质体,岩石则无此概念。 岩石力学就是一门研究岩石在外界因素(如荷载、水流、温度变化等)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破坏、稳定性及加固的 学科。又称岩体力学,就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目的在于解决水利、土木工程等建设中的岩石工程问题。它就是 一门新兴的,与有关学科相互交叉的工程学科,需要应用数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地质学、土力学、土木工程学 等知识,并与这些学科相互渗透。 研究对象:对象:岩石—对象—岩石材料—地壳中坚硬的部分; 复杂性:地质力学环境的复杂性(地应力、地下水、物理、化学作用等) 研究的基本内容: 基本理论岩体地应力 材料实验——三大部分→岩体的强度 工程应用岩体的变形

裂隙水力学 研究方法: 物理模拟→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常规实验,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数学模型→如有限元等数值模拟; 理论分析→用新的力学分支,理论研究岩石力学问题; 由于岩石中存在各种规模的结构面(断裂带、断层、节理、裂隙)→致使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不连续、不均匀、各 向异性→因此,有必要引入刻划不均一程度的参数。 各向异性:指岩石的强度、变形指标(力学性质)随空间方位不同而异的特性。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岩石力学问题的研究首先应从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研究入手, 1.岩石的容重:指单位体积岩石的重量。2、比重(Gs)指岩石干重量除以岩石的实体积(不含孔隙体积)的干容重与4?c 水的容重的比值。3、孔隙率(n%)指岩石内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4、天然含水量:指天然状态下,岩石的含水量与岩石干重比值的百分比。5、吸水率:指岩石在常温条件下浸水48小时后,岩石内的含水量与岩石干容重的比值。6、饱与含水率:指岩样在强制状态(真空、煮沸或高压)下,岩样最大吸水量与岩石干重量比值。7、饱水分数:指岩石吸水

成都理工大学岩石物理学基础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年月二〇年月

填写说明 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 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 3、格式要求: 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 2.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 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 号宋体); 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 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 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 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实验一岩石物理学及岩石物理性质 第1章矿物和岩石的概念 1.1矿物的定义 矿物是天然产出的,通常由无机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特定的原子排列(结构)的均匀固体。组成矿物的元素其原子多是按一定的方式在三维空间内周期性重复排列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的晶体。在外界条件合适时,晶体可以得到正常的发育,生长为规则的几何多面体;但很多情况下,没有足够良好的条件形成这样规则的外貌,矿物的均匀性,则表现在不能用物理的方法把它分成在化学上互不相同的物质,这正是矿物与岩石的根本差别。 矿物千姿百态,但多表现为颗粒状(grain),其大小悬殊,小的要借助于显微镜辨认,大的颗粒直径可达几厘米,仅凭肉眼即可看见。由此可见,矿物在地质上是建造地球的非常小的材料单元。地球上已知的矿物有3300多种。岩石中常见的矿物只有20几种,其中又以长石、石英、辉石、闪石、云母、橄榄石、方解石、磁铁矿和黏土矿物为多。 1.2岩石的定义 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的天然集合体。它是在地球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经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坚硬产物,它是构成地壳和地幔的主要物质,具有自己特定的比重、孔隙度、抗压强度等许多物理性质。岩石虽由矿物组成,但岩石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却常常是不能用单独的一种或几种矿物的特性加以替代或描述的岩石是具有稳定外形的固体,那些没有一定外形的液体如石油、气体如天然气以及松散的沙、泥等,都不是岩石。。 岩石圈主要有三大类岩石: 火成岩(火成岩一般指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后形成的岩石,又称岩浆岩,是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 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 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变质岩(地球内部高温或高压条件下,先已存在的岩石发生各种物理、化学

岩石力学 知识点整理

岩石力学 第一章 绪论 1、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或者岩体在受力的情况下变形、屈服、破坏及破坏后的力学效应。 2、岩石的吸水率的定义。 演示吸水率是指岩石在大气压力下吸收水的质量w m 与岩石固体颗粒质量s m 之比的百分数表示,一 般以a w 表示,即w 0s a s s m w 100%m m m m -==? 第二章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1、影响岩石的固有属性的因素主要包括试件尺寸、试件形状、三维尺寸比例、加载速度、湿度等。 2、简述量积法测量岩石容重的适用条件和基本原理。 适用条件:凡能制备成规则试样的岩石均可 基本原理:G/A*H H :均高;A :平均断面;G :重量 3、简述劈裂试验测岩石抗压强度的基本原理。 在试件上下支承面与压力机压板之间加一条垫条,将施加的压力变为线性荷载以使试件内部产生垂直于上下荷载作用方向的拉应力在对径压缩时圆盘中心点的压应力值为拉应力值的3倍而岩石的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岩石在受压破坏前就被抗拉应力破坏 4、简述蜡封法测量岩石容重的适用条件和基本原理。 适用条件:不能用量积法或水中称量法(非规则岩石试样且遇水易崩解,溶解及干缩湿胀的岩石) 基本原理:阿基米德浮力原理 首先选取有代表性的岩样在105~110℃温度下烘干24小时。取出,系上细线,称岩样重量(g s ),持线将岩样缓缓浸入刚过熔点的蜡液中,浸没后立即提出,检查岩样周围的蜡膜,若有起泡应用针刺破,再用蜡液补平,冷却后称蜡封岩样的重量(g 1),然后将蜡封岩样浸没于纯水中称其重量(g 2),则岩石的干容重(γd )为: γd =g s /[(g 1-g 2)/γw -(g 1-g s )/γn] 式中,γn 为蜡的容重(kN/m 3),.γw 为水的容重(kN/m 3) 附注:1. g 1- g 2即是试块受到的浮力,除以水的密度,(g 1- g 2)/γw 即整个试块体积。 2. (g 1- g s )/γn 为蜡的体积 第三章 岩石的力学性质 1、岩石的抗压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 增大而增大。 2、岩石的变形特性通常用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和泊松比等指标表示。 ①弹性模量:岩石在弹性变形阶段内,正应力和对应的正应变的比值。 ②变形模量:岩石在弹塑性变形阶段内,正应力和对应的总应变的比值。 ③泊松比:岩石在单向受拉或受压时,横向正应变与轴向正应变的绝对值的比值。 3、简述如何利用全应力-应变曲线预测岩石的蠕变破坏。 当岩石应力水平小于 H 点的应力值,岩石试件不会发生蠕变。

实验二 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实验二 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一、基本原理 岩石单轴受压至破坏时的最大压应力值称单轴抗压强度,简称抗压强度,以R 表示。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测定,一般是采用直接压坏标准试件的方法。 二、仪器设备 (1)岩石制样机械:钻石机、车床、锯石机、磨床; (2)检验工具:游标卡尺(精度0.02mm )、直角尺、水平检测台、百分表架及百分表; (3)材料试验机。 三、试件规格、加工精度、数量与含水量 (1)采用圆柱体为标准试样,直径为5cm ,允许变化范围为4.8~4.2cm ;高度为10cm ,允许变化范围为9.5~10.5cm 。当缺乏圆柱体制样设备时,允许采用5cm ×5cm ×10cm 的方柱体。 (2)试样加工精度:试样两端面不平行度小于0.1mm ;试样上下端直径偏差不得大于0.2mm 。 (3)试样数量:试样数量按要求的受力状态或含水状态,每种情况下试样的数量一般不少于3块。 四、测定步骤 (1)测定前核对岩石试样名称和岩样编号,对试样的颜色、颗粒、层理、节理、风化程度、含水状态以及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描述并填入表内。 (2)检查试样加工精度、量测试样尺寸,填入记录表内。 (3)选择压力及机度盘:一般应满足 0P 2.0

《大地构造学》知识点总结.

《大地构造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意义 研究对象: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球过程的综合学科。 研究内容:①区域或全球尺度的地壳与岩石圈构造变形特征及圈层相互作用,如:大洋-大陆相互作用、地球内部圈层相互作用、造山带与盆地的形成过程等;②构造变形与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的相互关系;③地壳与岩石圈的形成与演化过程;④地球表面海-陆的形成与演变方式及过程;⑤地球深部作用过程及其机制。 研究方法:大地构造学研究方法需要综合利用地质学其他学科以及地球物理探测、地球化学的研究手段与研究成果。 研究意义:大地构造学研究可以为认识和分析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背景和形成机制提供宏观的上成因解释。 二、固体地球构造的主要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固体构造几何学与构造运动学的研究。 固体地球的构造几何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成分及结构。方法有:①研究暴露在地表的中、下层地壳乃至地幔顶部剖面,通过地质、地物、地化综合研究,揭示地壳深部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物理性质、岩石矿物及元素的物化行为、温压条件、地热增温率、有关元素及矿物成分的聚散规律;②研究火山喷发携带到地表的深源包裹体,揭示深部物质与构造特征;③人工超深钻探直接取样(目前为止涉及最深深度12km);④地震探测:分为天然地震探测和人工地震探测,利用地震波的折射与反射可揭示地球深部构造特征。 固体地球构造运动学:主要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大地构造运动学与现今固体地球表面的构造运动。地质历史时期的大地构造运动学可以利用古地理学(岩相、生物、构造)、古气候分区、地球物理学与古地磁学进行研究;现今固体地球表面的构造运动可以利用空间对地的观测与分析技术。 三、大地构造学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可以为认识和分析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背景和形成机制提供宏观的上成因解释; 实际应用意义:①大型成矿集中区(矿集区)等成矿构造背景、资源规划;②大规模破坏性地震产生于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与稳定性评价;③绝大对数大型、灾难性地震都发生在活动板块边缘带(区)上,或与板块相互作用有关的次级活动构造单元边界区域。 第二章固体地球主要构造特征 一、地球表面基本面貌:海陆分布、高程分布及其意义 海陆分布特征:陆地面积占29.22%;海水覆盖面积70.78%; 高程分布特征:陆地主要分布在海平面以上数百米高程范围,大洋的主体分布在海平面以下5km的高程上;

常用的岩土和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E, ν) 与(K, G)的转换关系如下: (7.2)当ν值接近0.5的时候不能盲目的使用公式3.5,因为计算的K值将会非常的高,偏离实际值很多。最好是确定好K值(利用压缩试验或者P波速度试验估计),然后再用K和ν来计算G值。 表7.1和7.2分别给出了岩土体的一些典型弹性特性值。 岩石的弹性(实验室值) (Goodman,1980)表7.1 干密度 (kg/m3) E(GPa) νK(GPa) G(GPa) 砂岩19.3 0.38 26.8 7.0 粉质砂岩26.3 0.22 15.6 10.8 石灰石2090 28.5 0.29 22.6 11.1 页岩 2210- 2570 11.1 0.29 8.8 4.3 大理石2700 55.8 0.25 37.2 22.3 花岗岩73.8 0.22 43.9 30.2 土的弹性特性值(实验室值) (Das,1980)表7.2 干密度(kg/m3) 弹性模量E(MPa) 泊松比ν 松散均质砂土1470 10-26 0.2-0.4 密质均质砂土1840 34-69 0.3-0.45 松散含角砾淤泥质砂土1630 密实含角砾淤泥质砂土1940 0.2-0.4 硬质粘土1730 6-14 0.2-0.5 软质粘土1170-1490 2-3 0.15-0.25 黄土1380 软质有机土610-820 冻土2150 各向异性弹性特性——作为各向异性弹性体的特殊情况,横切各向同性弹性模型需要5中弹性常量:E1, E3,ν12,ν13和G13;正交各向异性弹性模型有9个

弹性模量E1,E2,E3,ν12,ν13,ν23,G12,G13和G23。这些常量的定义见理论篇。 均质的节理或是层状的岩石一般表现出横切各向同性弹性特性。一些学者已经给出了用各向同性弹性特性参数、节理刚度和空间参数来表示的弹性常数的公式。表3.7给出了各向异性岩石的一些典型的特性值。 横切各向同性弹性岩石的弹性常数(实验 室)表7.3 Ex(GPa) Ey(GPa) νyx νzx Gxy(GPa) 砂岩43.0 40.0 0.28 0.17 17.0 砂岩15.7 9.6 0.28 0.21 5.2 石灰石39.8 36.0 0.18 0.25 14.5 页岩66.8 49.5 0.17 0.21 25.3 大理石68.6 50.2 0.06 0.22 26.6 花岗岩10.7 5.2 0.20 0.41 1.2 流体弹性特性——用于地下水分析的模型涉及到不可压缩的土粒时用到水的体积模量Kf,如果土粒是可压缩的,则要用到比奥模量M。纯净水在室温情况下的Kf值是2 Gpa。其取值依赖于分析的目的。分析稳态流动或是求初始孔隙压力的分布状态(见理论篇第三章流体-固体相互作用分析),则尽量要用比较低的Kf,不用折减。这是由于对于大的Kf流动时间步长很小,并且,力学收敛性也较差。在FLAC3D中用到的流动时间步长, tf与孔隙度n,渗透系数k以及Kf有如下关系: (7.3) 对于可变形流体(多数课本中都是将流体设定为不可压缩的)我们可以通过获得的固结系数来决定改变Kf的结果。 (7.4)其中 其中,——FLAC3D使用的渗透系数 ——渗透系数,单位和速度单位一样(如米/秒) ——水的单位重量

岩石应力应变的各个阶段

岩石的变形特性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及其试验方法(之二) 一、内容提要:本讲主要讲述岩石的变形特性、强度理论 二、重点、难点: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及岩石的各种强度理论。 三、讲解内容: 四、岩石的变形特性 与岩石的强度特性一样,岩石的变形特性也是岩石的重要力学特性。只有对岩石的变形特性的变化规律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应用某些数学表达式描述岩石的变形特性,进而运用这些表达式计算岩石在外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形特性,并评价其稳定性。在实际的工程中,经常遇到岩石在单轴和三轴压缩状态下的变形问题。 (一)岩石在单向压缩应力作用下的变形特性 1. 岩石在普通试验机中进行单向压缩试验时的变形特性 岩石的变形特性通常可从试验时所记录下来的应力-应变曲线中获得。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反映了各种不同应力水平下所对应的应变(变形)规律。以下先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 1)典型的岩石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图15-1-17例示了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可将其分成OA,AB,BC 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各自显示了不同的变形特性。 (1)OA阶段,通常被称为压密阶段。其特征是应力-应变曲线呈上凹型,即应变随应力的增加而减少。形成这一特性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于岩石内的微裂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闭合所致。 (2)AB阶段,也就是弹性阶段。从图15-1-17可知,这一阶段的应力-应变曲线基本呈直线。若在这一阶段卸荷的话,其应变可以恢复,由此可称为弹性阶段。这一阶段常用两个弹性常数来描述其变形特性。即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所谓弹性模量,是指应力—应变曲线中呈直线阶段的应力与应变之比值(或者是该曲线在直线段的斜率)被称作平均模量。就模量的概念而言,岩石的模量还有初始模量、切线模量、割线模量等。在岩石力学中比较常用的是平均弹性模量E和割线模量E50,E50是指岩石峰值应力一半的应力、应变之比值,其实质代表了岩石的变形模量。所谓泊 松比,是指在弹性阶段中,岩石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比之值。这是描述岩石侧向变形特性 的一个参数。最近几年来,经过大量的试验发现,在AB阶段,由于岩石受荷后不断地出现裂纹扩展,将产生一些不可逆的变形。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并不属于真正的弹性特性,只能是

岩石物理学

岩石物理学 这段这这我主要这了岩石物理~这以下方面这行了这,学学几个学 这致阿这奇公式的重要岩石物理这这学 阿这奇公式的这用件条 岩石这的近代究方法学研 Cole-Cole模型 岩石的这激这化效这极 Gassmann方程 这致阿这奇公式的重要岩石物理这这学 这阻率这井这明于20世这20年代.从它在1927年9月这生的那天起一直到1942年这这止,这于如何利用这阻率这井这料这算地这油含量的究工作一直也有停止这气研没.但是由于有到岩石这阻率和其含油这没找气 和度之这的定量这系,这阻率这井这料只被用这这油这来,划分岩性和这行地这这比,而不能用于定量解这和这这这价.这这情直到况Archie的公式这表以后才有了根本性的改这. 这了充分地了解阿这奇公式有这的一些这这与,首先回这一下在阿这奇公式这表之前(前阿这奇这代)这于岩石这阻率的究这以及在研状1942年以前所做这的一些这这性的岩石这这这学. 前阿这奇这代的岩石这这性究这研状 岩石是一这自然生成的混合物,其含有一定的孔隙内.在自然这下状,岩石的孔隙中充这着具有这解液性这的地这水或这化度低的淡水很.在油这集这气内,岩石孔隙中的充物一般由地这水、石油及填 天然按天然形成的比例混合而成气.

在这流通这岩石这,岩石孔隙水中的子要在这流的作用下这生这离运.这这这明,岩石孔隙水(地这水)中的子离主要是这子离(Na+)和这子离(Cl-),所以,这这子在这流作用下穿这岩石孔隙系这的这易程度这定了岩石两离决 的这阻率.孔隙度这高且其孔隙系这具有良好这通性的岩石具有这低的这阻率.孔隙度这低且其孔隙通道的几何形这这和这通性不好的岩石的这阻率这高状.如果岩石中的孔隙通道被不这这的这物所堵塞,这这这子不能在离孔隙通道中移这,因此提高了岩石的这阻率.在含有这化合物的地这中碳,由于这这化合物一般是不这这的,所以它离运这的存在这这上是堵塞了子移的通道,使岩石的这阻率这大.另外,含泥这岩石的这阻率这受土这物的含黏量和这型的影响. 前阿这奇这代的岩石这这性究这这研 当研响这这阿这奇的究工作有重要影的这这有下列4个: Kogan这这 1935年,前这这巴这阿塞这柏疆(Azerbayzhan)石油究所的研I Kogan采用这慢替代法做了一这于松散个砂粒堆这物这这性的这这.他把巴这从(Baku)油田采到的砂粒在一垂直管子里管子里充这了这水装个并将.然后,将个管子的底部放入到一石油这杯中.最后,向这杯中加入这这空气.利用这这空的这力气,使得这杯里的石油慢慢地这入到这砂子的管子里去装,将并来管子里的这水这走用石油代替.Kogan的含水这和度据是利用重数量这量得到的,而这阻率据是利用这臂数(惠斯登(Wheatstone))这这采集的. 在整这这这程中个,Kogan一共这这了这不同的砂粒两,模这砂岩的孔隙度这20%到45%.相这的这量这果这出了明这的这律性.Kogan的这这据被成功地用于这这前这这巴这地的油田的这采和枯竭程度数区.

水文地质学知识点整理

地下水的概念P1:地下水是赋存于地表以下岩石(土)空隙中各种形态的水的总称。既有液态的水液,也有气态的水汽,也包括固态的水冰,还有介于它们之间其他形态的水。 地下水的功能属性P2:地下水的资源属性,地下水是生态因子,地下水是环境(灾害)因子,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地下水是地球深部的信息载体。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方法P4:野外调查,野外试验,室内试验,遥感,地球物理勘察,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水循环与地下水赋存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构P7 地球圈层构造划分表 地球外部圈层:由五个大致成层分布的自然子系统组成,按照性质可以分成3类。即3个无机子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1个类有机子系统———土壤圈。1个有机子系统———生物圈。 2、地球水圈可以划分为地质水圈和水文水圈。P9 3、地球上的水循环P10:地球各个圈层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统称为大气水的水循环,又叫做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地质循环和水文循环两类。 4、岩石(土)介质中水的存在形式P17页

5、赋存介质的水理性质P19-20:指与水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赋存介质的性质,主要包括空隙的大小、多少、连通程度及其分布的均匀程度,这些性质的差异,会使其储容、滞留、释放以及透过水的能力不同。表征介质水理性质的指标有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 容水度:指介质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质。 给水性:指饱水介质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质持水性:指重力释水后,介质能够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 二、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1、包气带和饱水带:P21 2、越流P22:把两个含水层透过该弱透水层发生垂直水量交换的现象称为地下水的越流。 按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以把地下水分为潜水、承压水、与上层滞水。其中潜水和承压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P23 3、潜水的概念P26:潜水是地表一下埋藏在饱水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智商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岩石物理学复习提纲2017

岩石物理学复习提纲 2017 一、试卷题型 ?基本概念以填充和名词解释形式考查 一、填充题: 例: 1、岩石物理学主要从()和()上研究岩石特性与其() 性质间相互关系。 2、矿物一般是由无机作用形成的,()和()都是有机作用的 产物,故均非矿物。 二、名词解释: 例: 1、岩石物理学: 2、离子导电岩石:

一、试卷题型 ?简述题与综合题: 三、简述题,主要考查对岩石物理中一些问题的理解 例: 1、简述岩石物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用定性或定量方式列举三个主要岩石特性因素是怎样影响岩石地震 特性的 3、岩石物理模型中公式的定义,物理量的含义,公式等 一、试卷题型 ?简述题与综合题: 四、综合题,与简述题的差别为,一般在综合题中会加入简单的计算, 同时考查对知识的综合应用。 例: 1、阿尔奇公式的基本形式和物理意义,写出各个参量的含意;已知一 些参数后求岩石的电阻率孔隙度和饱和度; 2、 Gassmann方程中需要哪些参数,与空间平均方式建立岩石物理 模型有什么关系,基质体积模量,孔隙内混合流体的体积模量用什么模型计算,已知体积模量怎样计算速度,反之。

一、试卷题型 ?图示说明题和公式推导或证明 五、图示说明题,用图示的方式说明弹性波在固液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并用文字回答基本规律; 例1:在一个液-固介质的分界面上,上层液体介质的波阻抗为Z 1=Vp 1ρ1,下层固体介质的波阻抗为Z 2=Vp 2ρ2,且V 2>V 1。当一个波以α角入射到界面时,在界面上会发生什么现象?用射线、箭头和角度方式图示,并回答问题。 一、试卷题型 ?图示说明题和公式推导或证明 例2:图示岩石基本特性与速度的关系(定性关系)。

常见岩石的辨别

学会用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来鉴定火成岩,是野外地质旅行的基本功之一。特别在填绘地质图、测制剖面图、研究侵入体及其相互穿插关系,观察侵入体与其围岩的关系,以及各种火成岩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学会野外鉴定火成岩,大体上应从以下几项步骤入手。 首先观察岩石的颜色、含石英的分量、含铁镁矿物的分量这三项指标,估计遇到的火成岩应归属于哪一个大类。比如淡红色、浅灰色,含石英晶体的颗粒较多,而含铁镁矿物的分量较少的,大体上是属于酸性火成岩。如果岩石呈灰色、灰绿色,铁镁矿物的含量相当明显,而石英晶体的颗粒大为减少,或偶尔可见者,大体应属于中性火成岩。如果岩石的颜色黝黑,并略带橄榄绿,完全看不到石英颗粒,铁镁矿物几乎成为岩石的全部组分,则应属于基性岩类。 基本上分辨出酸性、中性和基性三大类岩石以后,接着就应该鉴定其具体的名称了。这时候,认识岩石中所含的矿物名称是鉴定的关键,因此,熟悉一下最基本的几种造岩矿物很有必要。 石英:晶体多为六方柱体及菱面体的聚形,晶面有横纹。颜色多种多样,纯净者无色透明,称之为水晶。常见者有白色、灰色乃至暗灰色。如含锰质,呈紫色;含有机质,呈烟黄色、烟褐色、墨色。玻璃光泽。断口不平,有如贝壳状。硬度7,超过铁器,故刀口针尖均难以刻画。

正长石:晶体短柱状,常呈粒状或块状。表面可见解理裂缝。颜色多呈肉红色、浅黄色。玻璃光泽。硬度6,与铁器相近。 斜长石:板状、板柱状晶体,多为白色、浅灰色,有时为浅绿色、浅红色。常为不规则的粒状。玻璃光泽。硬度6~6.5。 黑云母:晶体常呈板状、柱状。片状解理发育,极易剥落成薄片,故可用小刀、指甲拨开。具玻璃-珍珠光泽。硬度低,2~3。薄片富有弹性。颜色呈黑、褐色。易风化,成为绿泥石。 白云母:晶体形状与黑云母相同。片状解理亦发育,极易剥成薄片。玻璃-珍珠光泽。硬度2~3,颜色白、浅黄,浅灰、浅绿。不易风化。 普通角闪石:晶体常呈柱状,横断面为假六边形,颜色为黑色。绿色、褐色。玻璃光泽。有时可见金属光泽。其解理裂缝的交角为60°。硬度5.5~6。 普通辉石:晶体呈短柱状。其横剖面为假八面形。颜色多为黑色、墨绿色及褐黑色。玻璃光泽。硬度5~6。解理裂缝的交角呈90°。 橄榄石:它的颜色比较特殊,通常呈橄榄绿、黄绿色,有些则呈黑色。有较强的玻璃光泽。断口呈贝壳状。硬度6~7,因其极

常用的岩土和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E, ν与) (K, G) 的转换关系如下: K E 3(1 2 ) G E (7.2) 2(1 ) 当 ν值接近 0.5 的时候不能盲目的使用公式 3.5,因为计算的 K 值将会非常的高,偏离 实际值很多。最好是确定好 K 值 (利用压缩试验或者 P 波速度试验估计 ),然后再用 K 和 ν 来计算 G 值。 表 7.1 和 7.2 分别给出了岩土体的一些典型弹性特性值。 岩石的弹性(实验室值) (Goodman,1980) 表 7.1 干密度 (kg/m 3) E(GPa) ν K(GPa) G(GPa) 砂岩 19.3 0.38 26.8 7.0 粉质砂岩 26.3 0.22 15.6 10.8 石灰石 2090 28.5 0.29 22.6 11.1 页岩 2210-257 11.1 0.29 8.8 4.3 大理石 2700 55.8 0.25 37.2 22.3 花岗岩 73.8 0.22 43.9 30.2 土的弹性特性值(实验室值) (Das,1980) 表 7.2 松散均质砂土 密质均质砂土 松散含角砾淤泥质砂土 密实含角砾淤泥质砂土 硬质粘土 软质粘土 黄土 软质有机土 冻土 3 弹性模量 E(MPa) 泊松比 ν 干密度 (kg/m ) 1470 10-26 0.2-0.4 1840 34-69 0.3-0.45 1630 1940 0.2-0.4 1730 6-14 0.2-0.5 1170-1490 2-3 0.15-0.25 1380 610-820 2150 各向异性弹性特性——作为各向异性弹性体的特殊情况, 横切各向同性弹性模型需要5 中弹性常量: E E 3 , ν12 , ν 和 G 13 ;正交各向异性弹性模型有 9 个弹性模量 E 1, 13 1,E 2,E 3, ν12 , ν , ν 和 G 23。这些常量的定义见理论篇。 1323 ,G 12,G 13 均质的节理或是层状的岩石一般表现出横切各向同性弹性特性。 一些学者已经给出了用 各向同性弹性特性参数、节理刚度和空间参数来表示的弹性常数的公式。表 3.7 给出了各向 异性岩石的一些典型的特性值。 横切各向同性弹性岩石的弹性常数(实验室) 表 7.3 E x (GPa) E y (GPa) νyx νzx G xy (GPa) 砂岩 43.0 40.0 0.28 0.17 17.0 砂岩 15.7 9.6 0.28 0.21 5.2

岩石物理模型

岩石物理模型综述 岩石是由固体的岩石骨架和流动的孔隙流体组成的多相体,其速度的影响因素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各因素对速度的影响不是单一的,是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也表明利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储层特征预测和流体识别是切实可行的,岩石的弹性表现为多相体的等效弹性,可以概括为4个分量:基质模量,干岩骨架模量,孔隙流体模量,和环境因素(包括压力温度声波频率等),岩石物理理论模型旨在建立这些模量之间相互的理论关系,它在通过一定的假设条件把实际的岩石理想化,通过内在的物理学原理建立通用的关系。有些模型假设岩石中的孔隙和颗粒是层状排列的,有些模型认为岩石是由颗粒和某种单一几何形状的孔隙组成的集合体,其中孔隙可以是球体、椭球体或是球形或椭球形的包含体,还有些模型认为岩石颗粒是相同的弹性球体。鉴于以上不同的实际岩石理想化过程,我们将岩石物理模型分为四类:层状模型、球形孔隙模型、包含体模型和接触模型。 1 层状模型 ①V oigt-reuss-hill(V-R-H)模量模型 在已知组成岩石介质各相的相对含量以及弹性模量的情况下,分别利用同应变状态同应力状态估算岩石介质有效弹性模量的vogit上限reuss下限,利用两者的算术平均计算岩石的有效弹性模量,这种平均并没有任何理论的基础和物理含义,该模型比较适合于计算矿物成分的有效体积模量及可能的最大上下限,不适于求取岩石的总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和气饱和岩石的情况。

②Hashin-shtrikman模量模型 在已知岩石矿物和孔隙流体的弹性模量及孔隙度的情况下,Hashin-shtrikman模型能精确地计算出多孔流体饱和岩石模量的取值范围,其上下限的分离程度取决于组成矿物弹性性质的差异(均为固体矿物颗粒时,上下限分离很小;如有流体存在时,则上下限分离较大)。 ③wood模量模型 wood模量模型首先利用reuss下限计算混合物平均体积模量,再利用其与密度的比值估算速度,该模型比较适用于计算孔隙混合流体的有效有效体积模量,或者浅海沉积物的有效体积模量(浅海沉积物基本为悬浮状态)。 ④时间平均平均方程 Wyllie等人的测量显示,假设岩石满足:(1)具有相对均匀的矿物;(2)被液体饱和;(3)在高有效压力下,波在岩石中直线传播的时间是在骨架中的传播时间与在孔隙流体中的传播时间的和,由此得到声波时差公式为 ΔT=(1-φ)ΔTma+φΔTf 其中,ΔT为声波时差,ΔTma和ΔTf分别是孔隙流体和岩石骨架的声波时差值,φ是孔隙度。因此,通常被称为时间平均方程,该方程适用于压实和胶结良好的纯砂岩。对于未胶结、未压实的疏松砂岩,需要用压实校正系数犆p校正;对于泥质砂岩,要进行泥质校正。 2 球形空隙模型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岩石孔隙度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成绩: 班级:石工11-1班学号:姓名:李悦静教师: 同组者:徐睿智 实验一岩石孔隙度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气测孔隙度的流程和操作步骤。 2. 巩固岩石孔隙度的概念,掌握其测定原理。 二、实验原理 根据玻义尔定律,在恒定温度下,岩心室一定,放入岩心杯岩样的固相(颗粒)体积越小,则岩心室中气体所占体积越大,与标准室连通后,平衡压力越低;反之,当放入岩心室内的岩样固相体积越大,平衡压力越高。 绘制标准块的体积(固相体积)与平衡压力的标准曲线,测定待测岩样平衡压力,根据标准曲线反求岩样固相体积。按下式计算岩样孔隙度: 测定岩石骨架体积可以用①气体膨胀法 ②气体孔隙度仪 三.实验流程 图1 实验流程图 图2 QKY-Ⅱ型气体孔隙度仪 四、实验操作步骤 1. 将钢圆盘从小到大编号为1、2、3、4; 2. 用游标卡尺测量各个钢圆盘和岩样的直径与长度,并记录在数据表中; 3. 打开样品阀及放空阀,确保岩心室气体为大气压; 4. 将2号钢圆盘装入岩心杯,并把岩心杯放入夹持器中,顺时针转动T形转柄,使之密封。 5. 关样品阀及放空阀,开气源阀、供气阀,调节调压阀,将标准室压力调至某一值,如560kPa。待压力稳定后,关闭供气阀,并记录标准室气体压力。 6. 开样品阀,气体膨胀到岩心室,待压力稳定后,记下此平衡压力。 7. 开放空阀至大气压,关样品阀,逆时针转动T形转柄一周,将岩心室向外推出,取出钢圆盘。 8. 用同样方法将3号、4号、全部(1号-4号)及两两组合的三组钢圆盘装入岩心室中,重复步骤2-5,记下平衡压力。 9. 将待测岩样装入岩心室,按上述方法测定装岩样后的平衡压力。 10. 将上述数据填入原始记录表。 五、实验数据处理 表 1 岩石孔隙度测定原始记录表

岩石力学复习重点

1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定义。 岩石力学是一门认识和控制岩石系统的力学行为和工程功能的科学。 2岩石力学与工程的任务、研究对象以及其研究范围。 3岩石力学与工程的研究方法。1)工程地质研究方法2)科学实验方法3)数学力学分析方法4)整体综合分析方法 第一章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1岩石的物理性质(几个重要概念:容重的测量方法P25\吸水率、抗冻性、软化性) 容重的测量方法:A、量积法测定岩石的容重B、水中称重法测定岩石的容重C、蜡封法测定岩石的容重学性质。 吸水率:岩石在一定条件下吸收水分的性能称为岩石的吸水性。 抗冻性:岩石抵抗冻融破坏的性能称为岩石的抗冻性。 软化性:岩石浸水后强度降低的性能称为岩石的软化性。 2岩石的力 1点荷载强度指标是一种最简单的岩石强度试验,其试验所获得的强度指标可用做岩石分级的一个指标,有时可代替单轴抗压强度。 岩石的抗剪切强度:岩石在在剪切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应力称为岩石的抗剪切强度。剪切强度试验分为非限制性剪切强度试验和限制性剪切强度试验二类。 2.试件在单轴压缩状态下的主要破坏形式 1)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是最常见的破坏形式。 2)单斜面剪切破坏,这种破坏也是剪切破坏。 3)塑性流动变形,线应变≥10%。 4)拉伸破坏,在轴向压应力作用下,在横向将产生拉应力。这是泊松效应的结果。这种类型的破坏就是横向拉应力超过岩石抗拉极限所引起的。 3.用能量法解释刚性实验机的工作原理 试件受压,试验机框架受拉,刚性试验机 4.全程应力应变三个用途 1.预测岩爆 2.预测蠕变破坏 3.预测循环加载条件下岩石的破坏 5.全程应力应变曲线及解释

实验一-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實驗一岩石單軸抗壓強度試驗 1.1 概述 當無側限岩石試樣在縱向壓力作用下出現壓縮破壞時,單位面積上所承受の載荷稱為岩石の單軸抗壓強度,即試樣破壞時の最大載荷與垂直於加載方向の截面積之比。 在測定單軸抗壓強度の同時,也可同時進行變形試驗。 不同含水狀態の試樣均可按本規定進行測定,試樣の含水狀態用以下方法處理: (1)烘乾狀態の試樣,在105~1100C下烘24h。 (2)飽和狀態の試樣,使試樣逐步浸水,首先淹沒試樣高度の1/4,然後每隔2h分別升高水面至試樣の1/3和1/2處,6h後全部浸沒試樣,試樣在水下自由吸水48h;採用煮沸法飽和試樣時,煮沸箱內水面應經常保持高於試樣面,煮沸時間不少於6h。 1.2 試樣備制 (1)試樣可用鑽孔岩芯或坑、槽探中採取の岩塊,試件備制中不允許有人為裂隙出現。按規程要求標準試件為圓柱體,直徑為50mm,允許變化範圍為4.8~5.20m m。高度為100m m,允許變化範圍為9.5~10.50m m。對於非均質の粗粒結構岩石,或取樣尺寸小於標準尺寸者,允許採用非標準試樣,但高徑比必須保持=2:1~2.5:1。 (2)試樣數量,視所要求の受力方向或含水狀態而定,一般情況下必須製備3個。 (3)試樣製備の精度,在試樣整個高度上,直徑誤差不得超過0.3mm。兩端面の不平行度最大不超過0.05mm。端面應垂直於試樣軸線,最大偏差不超過0.25度。 1.3 試樣描述 試驗前の描述,應包括如下內容: (1)岩石名稱、顏色、結構、礦物成分、顆粒大小,膠結物性質等特徵。 (2)節理裂隙の發育程度及其分佈,並記錄受載方向與層理、片理及節理裂隙之間の關係。 (3)測量試樣尺寸,並記錄試樣加工過程中の缺陷。 1.4 主要儀器設備 試樣加工設備:鑽石機、鋸石機、磨石機或其他制樣設備。 量測工具與有關檢查儀器: 遊標卡尺、天平(稱量大於500g,感量0.01g),烘箱和乾燥箱,水槽、煮沸設備。 加載設備: 壓力試驗機。壓力機應滿足下列要求: (1)有足夠の噸位,即能在總噸位の10%~90%之間進行試驗,並能連續加載且無衝擊。 (2)承壓板面平整光滑且有足夠の剛度,其中之一須具有球形座。承壓板直徑不小於試樣直徑,且也不宜大於試樣直徑の兩倍。如大於兩倍以上時需在試樣上下端加輔助承壓板,輔助承壓板の剛度和平整光滑度應滿足壓力機承壓板の要求。 (3)壓力機の校正與檢驗應符合國家計量標準の規定。 1.5 試驗程式 (1)根據所要求の試樣狀態準備試樣。 (2)將試樣置於壓力機承壓板中心,調整有球形座の承壓板,使試樣均勻受力。

岩石力学重点总结

岩石岩体区别:岩石可以瞧作就是一种材料,岩体就是岩石与各种不连续面的组合体;岩石可以瞧作就是均质的,岩体就是非均质的(在一定的工程范围内);岩石具有弹、塑、粘弹性,岩体受结构面控制,性质更复杂,强度更低;岩体通常就是指一定工程范围内的地质体,岩石则无此概念。 岩石力学就是一门研究岩石在外界因素■(如荷载、水流、温度变化等)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破坏、稳定性及加固的学科。又称岩体力学,就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目的在于解决水利、土木工程等建设中的岩石工程问题。它就是一门新兴的,与有关学科相互交叉的工程学科,需要应用数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地质学、土力学、土木工程学等知识,并与这些学科相互渗透。 研究对象[对象:岩石一对象一岩石材料一地壳中坚硬的部分; 复杂性:地质力学环境的复杂性(地应力、地下水、物理、化学作用等)

研究方法:物理模拟T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常规实验,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数学模型T如有限元等数值模拟; 理论分析T用新的力学分支,理论研究岩石力学问题; 由于岩石中存在各种规模的结构面(断裂带、断层、节理、裂隙)7致使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T不连续、不均匀、各向异性T因此,有必要引入刻划不均一程度的参数。 各向异性:指岩石的强度、变形指标(力学性质)随空间方位不同而异的特性。 岩石力学问题的研究首先应从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研究入手, 1.岩石的容重:指单位体积岩石的重量。2、比重(Gs)指岩石干重量除以岩石的实体积(不含孔隙体积)的干容重与4无水的容重的比值。3、孔隙率(n%)指岩石内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4、天然含水量:指天然状态下,岩石的含水量与

岩石干重比值的百分比。5、吸水率:指岩石在常温条件下浸水48小时后,岩石内的含水量与岩石干容重的比值。6、饱与含水率:指岩样在强制状态(真空、煮沸或高压)下,岩样最大吸水量与岩石干重量比值。7、饱水分数:指岩石吸水率与饱水率的比值百分率。8抗冻系数。9、软化系数。10、渗透系数K与吕容系数Lu。 岩体的工程分类:岩体质量指标RQD,RQD值的大小,反映了岩体完整程度T岩体分类。 岩石的水理性质:岩石遇水后会引起某些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的改变,岩石的这种性质称为岩石的水理性。 1、岩石的吸水性 2、岩石的软化性 3、岩石的膨胀性 4、岩石的崩解性 5、岩石的抗冻性 6、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碎胀性、 岩石的强度:重要性(工程安全、经济效益)【岩石由固体,水,空气等三相组成。】 复杂性:岩石的强度包括岩块的强度与结构面的强度,以及耦合效益+地质环境因素影响(地应力、地下水等) 岩石的破坏形式:1、脆性破坏:岩石发生破坏时,变形很小,明显声响,一般发生在单轴或低围压坚硬岩石。 2、塑性破坏:破坏时,变形较大,有明显的“剪胀”效应,一般发生在较软弱岩石或高围压坚硬岩石 3、沿软弱结构面(原生)剪切破坏。

岩石力学(沈明荣)考试重点

一章: 1.叙述岩体力学的定义.:岩体力学主要是研究岩石和岩体力学性能的一门学科,是探讨岩石和岩体在其周围物理环境(力场、温度场、地下水等)发生变化后,做出响应的一门力学分支。 2.何谓岩石?何谓岩体?岩石与岩体有何不同之处?(1)岩石: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物体。(2)岩体:一定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3)不同之处:岩体是由岩石块和各种各样的结构面的综合体。 3.何谓岩体结构?岩体结构的两大要素是什么? (1)岩体结构是指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及其组合关系;或者是指结构体的规模、形态及其排列形式所表现的空间形态。(2)结构体和结构面。 4. 岩体结构的六大类型? 块状、镶嵌、层状、碎裂、层状碎裂、松散结构。 5.岩体有哪些特征?(1)不连续;受结构面控制,岩块可看作连续。(2)各向异性;结构面有一定的排列趋势,不同方向力学性质不同。(3)不均匀性;岩体中的结构面方向、分布、密度及被结构面切割成的岩块的大小、形状和镶嵌情况等在各部位不同,各部位的力学性质不同。(4)赋存地质因子特性(水、气、热、初应力)都会对岩体有一定作用。 二章: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有哪些? 岩石的质量指标,水理性质指标,描述岩石风化能力指标,完整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剪切强度,三向压缩强度和各种受力状态相对应的变形特性。影响岩石强度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对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有承压板、岩石试件尺寸及形状(形状、尺寸、高径比),加载速率、环境(含水率、温度)。对三相压缩强度的影响因素:侧向压力、试件尺寸与加载速率、加载路径、空隙压力。 什么是岩石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所谓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是指在刚性实验机上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包括岩石达到峰值应力之后的应力应变曲线。 2.4简述岩石刚性实验机的工作原理?:压力机加压(贮存弹性应能)岩石试件达峰点强度(释放应变能)导致试件崩溃。AA′O2O1面积—峰点后,岩块产生微小位移所需的能。ACO2O1面积——峰点后,刚体机释放的能量(贮存的能量)。ABO2O1——峰点后,普通机释放的能量(贮存的能量)。当实验机的刚度大于岩石的刚度,才有可能记录下岩石峰值应力后的应力应变曲线。 莫尔强度理论,格尔菲斯强度理论和E.hoek和E.T.brown提出的经验理论的优缺点?:莫尔强度理论优点是使用方便,物理意义明确;缺点是1不能从岩石破坏机理上解释其破坏特征2忽略了中间主应力对岩石强度的影响;格尔菲斯强度理论优点是明确阐明了脆性材料破裂的原因、破裂所需能量及破裂扩展方向;缺点是仅考虑岩石开裂并非宏观上破坏的缘故。E.hoek和E.T.brown提出的经验理论与莫尔强度理论很相似其优点是能够用曲线来表示岩石的强度,但是缺点是表达式稍显复杂。 典型的岩石蠕变曲线有哪些特征?典型的岩石蠕变曲线分三个阶段第Ⅰ阶段:称为初始蠕变段或者叫瞬态蠕变阶段。在此阶段的应变一时间曲线向下弯曲;应变与时间大致呈对数关系,即ε∝㏒t。第Ⅱ阶段:称为等速蠕变段或稳定蠕变段。在此阶段内变形缓慢,应变与时间近于线性关系。第Ⅲ阶段:称为加速蠕变段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