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CNAS

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CNAS

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CNAS
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CNAS

CNAS-GL038

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Guidance of Verification of Qualitative Measurement Procedures used in the Clinical Immunology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前言

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是对CNAS-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和 CNAS-CL02-A004:201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中有关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进行性能验证实验所做的具体解释和指导,供医学实验室和评审员参考使用。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

1 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申请认可或已获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对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进行性能验证实验活动,也可供评审员在现场评审过程中参考使用。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医学实验室使用的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方法,其他专业领域使用的定性检验程序/方法可参考使用。

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也称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方法,在本指南中统一称为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以下简称“检验程序”),包括纯定性免疫检验、半定量(滴度)的免疫检验和以定量方式报定性结果的免疫检验等各项检验活动。

本文件适用于医学实验室采用的经确认的检验程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版本适用于本指南。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部分)适用于本指南。

WS/T 416-2013《干扰实验指南》

WS/T 494-2017《临床定性免疫检验重要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

WS/T 505-2017《定性测定性能评价指南》

WS/T 514-2017《临床检验方法检出能力的确立和验证》

3 术语和定义

对于本标准,GB/T 29791.1-2013(ISO 18113-1:2009,IDT)中的定义适用。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5%~95%浓度区间 C

5~C

95

interval

临界值附近的分析物浓度,在此区间之外的检测到的浓度结果始终为阴性

(浓度

5)或始终为阳性(浓度>C

95

)。

注:C5即仅有5%被检样本可被判断为阳性时的分析物浓度,C95即有95%被检样本可被判断为阳性时的分析物浓度。

3.2诊断准确度标准 diagnostic accuracy criteria

使用单一方法或方法组合(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测、病理学和随访信息在内的临床信息),来判断待研究特性存在与否的当前最佳可用标准。随着分析系统的发展,诊断准确度标准会随着改变。诊断准确度标准不考虑候选方法的结果(评估中的新程序)。诊断准确度标准可以评估指定选择的方法组合的综合积分来进行最终的阳性/阴性分类。

4 总则

4.1性能验证的时机

4.1.1新检验程序常规应用前。

4.1.2任何严重影响检验程序分析性能的情况发生后,应在检验程序重新启用前对受影响的性能进行验证。影响检验程序分析性能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仪器主要部件故障、仪器搬迁、设施(如纯水系统)和环境的严重失控等。

4.1.3 常规使用期间,实验室可基于检验程序的稳定性,利用日常工作产生的检验和质控数据,定期对检验程序的分析性能进行评审,应能满足检验结果预期用途的要求。现用检验程序的任一要素(仪器、试剂、校准品等)变更,如试剂升级、仪器更新、校准品溯源性改变等,应重新进行验证。

4.2性能验证的参数

性能验证指标的选择应满足该项目的预期用途,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的分析性能参数一般包括:符合率、精密度(重复性)、检出限、临界值、抗干扰能力、血清与血浆结果一致性等。实验室应根据不同检验项目的预期用途,选择对检验结果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参数进行验证。

5 实验前准备

5.1 实验操作人员应熟悉方法原理与操作,能对样本进行正确处理。

5.2 实验室设施及环境符合检验程序工作要求。

5.3 仪器经过校准,其各项性能指标合格。

5.4 试剂及校准品满足检验程序要求。

6 性能验证要求

6.1 符合率验证

6.1.1诊断符合率验证

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可根据诊断准确度标准是否明确来验证诊断符合率。

6.1.1.1 验证要求

当诊断和被检测物的结果明确,即用金标准进行检测,且满足诊断准确度标准时,可采用评估诊断灵敏度和诊断特异性的方法来验证诊断符合率。

6.1.1.2 验证方案

a)当诊断和被检测物的结果明确时,选取阴性样本20份(包含至少10份其他标志物阳性的样本)、阳性样本20份(包含至少10份浓度在cut-off值和2-4倍cut-off值之间的弱阳性样本,1份极高值阳性样本),随机盲号法重新分号,检测样本,将所有检测结果按表1汇总填表。

表1 诊断符合率验证

候选实验

金标准(诊断准确度标准)

疾病非疾病

a(+,阳性)b(+,阳性)a+b c(-,阴性)d(-,阴性)c+d n1 n2 n

b)诊断符合率计算

诊断灵敏度=[a/n1] × 100%

诊断特异性=[d/n2] × 100%

诊断符合率=[(a+d)/n] × 100%

6.1.1.3 可接受标准

如果实验室计算得出的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不低于厂商检验方法声明,则通过验证;如果低于厂商检验方法声明,则未通过验证,应寻找原因或更换检验方法。

6.1.2 方法符合率验证

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当诊断准确度标准不明确时,可采用评估方法符合率的方式来实现符合率的验证,包括用候选方法评估已知能力验证或室间质评的样本以及不同方法学或/和相同方法学在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比对。

6.1.2.1验证要求

参比系统(在用检测方法)经验证性能符合设定标准,日常室内质控、室间质评/能力验证合格的在用检测方法。优先选用符合以上要求的经CNAS认可的医学实验室的检测方法。

6.1.2.2 验证方案

a)样本:选取阴性样本10份(包含至少5份其他标志物阳性的样本)、阳性样本10份(包含至少5份浓度在cut-off值和2-4倍cut-off值之间的弱阳性样本,1份极高值阳性),共20份样本,随机每4份分成一组。采用参比方法和候选方法均每天按照患者样本检测程序进行平行检测一组样本。

b)将所有检测结果按表2汇总填表,计算符合率。

表2 方法符合率验证

候选方法

参比方法(非诊断准确度标准)

疾病非疾病

a(+,阳性)b(+,阳性)a+b c(-,阴性)d(-,阴性)c+d n1 n2 n

阳性符合率=[a/n1] × 100%

阴性符合率=[d/n2] × 100%

总符合率=[(a+d)/n] × 100%

阳性似然比=阳性符合率/(1-阴性符合率)

阴性似然比=(1-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

6.1.2.3可接受标准

可接受标准为所用厂商检验方法(候选方法)标准。若无可用的厂商标准时,可根据实验室检测方法的预期用途制定实验室验证可接受标准。

6.2精密度(重复性)验证

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若以量值或数值形式表达定性结果,精密度验证方法可参照CNAS-GL037《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

6.2.1 验证要求

用于验证的样本应是临床标本,如使用质控品则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均一

性,样本浓度应包括阴性、弱阳性和阳性水平。

6.2.2 验证方案

6.2.2.1.检验程序以量值或数值形式表达定性结果的验证方法

a)样本:选取阴性样本2份(至少1份其他标志物阳性)样本、阳性样本3份(包含至少1份浓度在cut-off值和2-4倍cut-off值之间的弱阳性,1份极高值阳性)样本,共5份样本,按照患者样本检测程序进行检测。

b)验证过程:阳性样本参照CNAS-CL02-GL037《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阴性标本跟随阳性样本同时检测。

6.2.3 可接受标准

为所用厂商检验方法声明的标准。若无可用的厂商标准时,实验室可根据临床诊疗的质量要求确定可接受标准。

6.3 检出限验证

6.3.1 验证要求

所用检验程序在厂商试剂使用说明书等有检出限声明时,有标准物质时,或以定量形式表达定性结果时,应进行检出限的验证。选用定值标准物质如国际参考品、国家参考品、厂商参考品进行检出限验证。

6.3.2 验证方案

使用定值标准物质的样本梯度稀释至厂商声明的检出限浓度,在不同批内对该浓度样本进行测定(如测定5天,每天测定4份样本),样本总数不得少于20个。稀释液可根据情况选用厂商提供的稀释液或阴性血清,该阴性血清除被验证的目标物必须阴性外,其对应的相关物质(如抗原或抗体)也必须阴性,且试剂说明书上申明的干扰物质必须在允许范围之内。

6.3.3 可接受标准

如果≥95%的样本检出阳性,检出限验证通过。

6.4 临界值验证

6.4.1 验证要求

)依据制造商临界值确定方案进行验证对于以临界值(cut off value;C

50

来判断阴阳性的检测方法,应在实验室现有检测条件下,可参照WS/T 505和WS/T 494标准评价临界值,评价(临界值-20%)至(临界值+20%)的浓度范围是否包

罗氏性能验证报告模板

电化学发光免疫检验项目性能验证报告 一、检测系统 我院检验科生化室共申请认可的电化学发光检验项目27项,各项目的检测系统配对情况如表1。故各分析性能的验证均按其配对情况进行。 表1 生化检验项目检测系统配对情况

二、范围: 2.1 精密度(包括批内及日间精密度)。 2.2 准确度 2.3线性范围验证: 2.4 稀释度(可报告范围) 2.5 生物参考区间的验证 三方法 1、精密度评估 1.1 批内精密度; 仪器:瑞士ROCHE公司MODULAR E17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材料:ROCHE正常肿瘤质控(批号),ROCHE病理肿瘤质控(批号);ROCHE 正常通用质控(批号),ROCHE病理通用质控(批号);ROCHE正常杂项质控(批号),ROCHE病理杂项质控(批号)。 评估步骤:在确定ROCHE MODULAR E170性能正常的情况下,重复测定20次上述各质控品,计算出各项目的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即代表精密度。 统计方法:用EXCEL来分析计算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评价方法:根据CLIA'88要求,批内精密度应≤1/4TEa,总精密度应≤1/3TEa,若CLIA'88中未做出规定,则依据中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要求执行或验证试剂说明书声明的精密度数据。 结论: 1. 2 批间精密度; 仪器:瑞士ROCHE公司MODULAR E17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材料:ROCHE正常肿瘤质控(批号),ROCHE病理肿瘤质控(批号);ROCHE 正常通用质控(批号),ROCHE病理通用质控(批号);ROCHE正常杂项质控(批号),ROCHE病理杂项质控(批号)。 评估步骤:在确定ROCHE MODULAR E170性能正常的情况下,在5个工作日,测定2批,每次测定2次上述质控,计算出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即代表精密度。 统计方法:用EXCEL来分析计算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评价方法:根据CLIA'88要求,批内精密度应≤1/4TEa,总精密度应≤1/3TEa,若CLIA'88中未做出规定,则依据中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要求执行或验证试剂说明书声明的精密度数据。 结论 2、正确度评估 仪器:瑞士ROCHE公司MODULAR E17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试剂: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012年全国肿瘤标志物测定室间质评质控物(批号),2013年卫生部内分泌测定室间质评质控物(批号)作为正确度评估的标本。 评估步骤:根据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013年室间质评回报结果,挑选以上质控物中相对高值及相对低值质控品进行检测,每个质控品测定3次,计算出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评价方法:将上述测定结果与卫生部临检中心回馈的质评报告中相应的“靶

CNAS-CL52:2014《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

CNAS-CL52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应用要求》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国家认可实验室微信号:CNAS-CMA(微信公众号:CNAS实验室认可中心)仅用于学习交流,不得用于谋求商业利益,亦不得损害原作者权益! 前 言 本文件旨在明确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相关条款的具 体实施要求。当本文件中对特定条款的要求与专业领域的应用说明不一致时,以专业 领域应用说明的要求为准。 本文件作为实验室认可的强制性要求文件,与CNAS-CL01同步应用。 本文件中的条款号与CNAS-CL01相对应,因此并不连续。 本文件是2014年首次制定。 CNAS-CL52:2014 第 2 页共 11 页 2014 年05 月20 日发布 2015 年05 月20 日实施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 4.1 组织 4.1.1 实验室或其母体机构应是法定机构登记注册的法人机构,一般为企业法人、机 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或社会团体法人。 a) 实验室为独立注册法人机构时,认可的实验室名称应为其法人注册证明文 件上所载明的名称;实验室为注册法人机构的一部分时,其认可的实验室 名称中应包含注册的法人机构名称。政府或其他部门授予实验室的名称如 果不是法人注册名称,不能作为认可的实验室名称。 b) 实验室为独立法人机构时,检测或校准业务应为其主要业务,检测或校准 活动应在法人注册核准的经营范围内开展。 c) 实验室是某个组织的一部分时,申请的检测或校准能力应与法人机构核准 注册的业务范围密切相关。 4.1.4 当实验室所属的机构还从事检测或校准以外的活动时,实验室质量手册中不仅

微生物组性能验证报告

微生物检测系统/方法的分析性能验证 一.鉴定/药敏检测系统分析性能验证 (一)材料 1、检测系统:长沙天地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TDR-1002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及耗材等。 2、评价材料 (1)细菌鉴定符合率评价材料: 1)菌株: 大肠埃希菌A 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金黄色葡萄球菌A TCC29213、粪肠球菌ATCC29212 2)肠杆菌科生化试验: LDC、 PD、 MAU、 GLU、 INO、 RHA、 ODC、 IND、 HYS、 ADO、 MEL、 SOR、 URE、VP、 BGA、 MAN、 CEL、 SUC 3)非发酵菌科生化试验: ADH、 NIT、 GEL、 DXY、 MAL、 LDC、 CIT、 BGA、 LAC、 MAN、 URE、 ESC、 GLU、SUC、 FRU。 4)微球菌科生化试验: VP 、 ADH、 LAA、 BGA、 TRE、 HIP、 ESC、 AGA、 RIB、 LAC、 AMD、ALP、 BGU、MAN、 RAF。 5)链球菌科生化试验: URE、 NIT、 BGU、 SUC、 MAL、 ADH、 VP 、 BGA、 MNE、 TRE、 NOVO、ALP、 GLU、MAN、 LAC、 6)酵母样真菌生化试验: GLU、 GAL、 NAG、 MAL、 RAF、 DXY、 INO、 CEL、 SUC、 MEL、 ADO、AMG、 LAC、TRE、 DUL。 7)奈瑟/嗜血杆菌生化试验 NIT、 GLU、 SUC、 ALP、 LAC、 FRU、 BGA、 MAL、 STA。 (2)药敏试验评价材料: 1)菌株 肠杆菌科: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非发酵科: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微球菌科:金黄色葡萄球菌A TCC29213、链球菌科:粪肠球菌ATCC29212 酵母样真菌:近平滑念珠菌A TCC22019 奈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ATCC49247

实验室CNAS认证(详细要求)

实验室CNAS认证(详细要求)-喜格 一、前期策划需完成以下6个方面 1、成立项目组 明确分工和职责,配备相关的资源。 2、项目调研 首先,对组织能力和管理模式的现状进行摸底。 其次,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效益分析。需要考虑市场需求、行业分布、人员能力、资金需求和政策门坎等因素。 此外,还要摸清同行检测机构(潜在竞争者)的实力。项目组需进行资料收集、市场调研等工作,收集客户需求和行业最新动态,做到知己知彼,切忌闭门造车。 3、项目审批 项目组将调研结果形成“项目可行性报告”报管理层审批。报告中应详细描述项目前景和效益分析,硬件需求(包括资金、场地、设备、新建或改扩建设施环境需求),软件需求(包括资质和政策准入门坎、人员需求、涵盖的标准和领域、认可程序要求),特别是项目建设周期,及项目所需的资金预算,存在的困难等。管理层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后,最终作出开展与否的决策。管理层的决心和承诺十分重要。 之后,在适当时机召集各部门进行新项目评审,确保在开展新检测项目之前,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得到满足,具备检测能力。 4、制定项目总体工作计划和体系分计划

项目组应制订项目总体工作计划,充分考虑拟认可项目和领域的复杂程度、场地设施、人员配置等,估算工作量、明确工作步骤、时间节点和任务分工。质量负责人进一步拟订管理体系工作计划,成立体系文件编写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对项目完成的进度,要定期进行跟踪检查。 5、明确实验室的法律地位 要求实验室或其所在组织是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如果实验室是独立法人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法律文件,证明其有合法的服务范围和独立机构编制;如果实验室隶属于某一法人单位,应有独立建制,其机构组成应有主管部门(独立法人单位)的批准文件(如授权书),实验室负责人应有主管部门的正式书面任命,并授权实验室独立进行规定范围的检测工作。 6、明确实验室组织架构和职责权限 书面任命关键岗位人员,如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设备管理员、给出意见和解释人员、监督员等,规定其职责权限。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及部门之间的接口关系,并在组织内公布传达。 二、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 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流程见图1。 1.文件编制 文件编写小组按ISO/IEC 17025:2005要求编制文件。文件层次一般分为四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记录和表单(见图2)。

分子生物组(PCR)检测程序性能验证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 确立分子生物组检测程序性能验证标准操作规程,使检测程序性能验证操作规范化。2适用范围 采用基因扩增检验方法检测的所有项目。 3职责或责任人 3.1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工作人员具体实施,并审核报告; 3.2本组工作人员负责对适用范围内的检测程序进行验证操作,并撰写报告; 3.3技术主管负责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3.4质量主管参与对检验程序有效性的评价及指导; 3.5检验科主任负责批准检测程序的实施。 4内容 定量检测方法和程序的分析性能验证内容至少应包括精密度、正确度、线性、测量和/或可报告范围、抗干扰能力等。定性检测项目验证内容至少应包括测定下限、特异性、准确度(方法学比较或与金标准比较)、抗干扰能力等。 4.1正确度 指该检测程序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4.1.1验证方法:本组采用对照试验,将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或湖北省临床检验中 心的能力验证/室间质评的质控品、或已获认可的实验室的标本作为样品,以 所用的检测程序对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与质控品靶值或比对实验室检测 值进行比较,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即可接受。 4.1.2样品数量:至少5份,包括正常和异常水平或不同常见基因突变型; 4.1.3频率:至少每年2次; 4.1.4判定标准:对于定性试验,阴阳性应该一致;对于定量试验,应有≥80%的 结果符合要求,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能力和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验证评价界 限靶值分别为0.4和0.5,实验室间结果比对合格标准是偏倚<±7.5%。 4.2特异性 指在可能其它成分(如其他病原体、内源物质等)存在的条件下,采用的方法能 正确测定待测物的特性。对于核酸检测的特异性,主要是指核酸扩增过程中的特 异性。 4.2.1验证方法:取一份阴性标本,加入其他常见病原体高浓度核酸样本,进行10 次独立的检测。 4.2.2判断标准:观察并记录检测结果为阴阳性的差异。 4.3精密度

分子生物组性能验证报告

分子生物组检测系统/方法分析性能验证评估报告检验科分子生物组检测依据CNAS-CL0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ISO 15189:2007)对医学实验室检测系统性能评价的相关要求,对2台ABI 7300 Real Time PCR System 荧光定量仪进行性能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正确度、精密度、临床可报告范围、线性范围等。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 目的: 对2台ABI 7300 Real Time PCR System 荧光定量仪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与生产厂家给出的性能指标进行比较,来验证生产厂家给出的性能指标是否能满足检验科的要求。若无厂家性能指标则与卫生部室间质评计划表提供的标准比较,判断仪器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2 原理: 2.1 正确度评价 评价仪器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本组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一律用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回报结果作为评价标准。 2.2 精密度评价 采用EP15-A《用户对精密度和准确性能的核实实验-批准指南》的性能要求,通过检测每个项目低浓度混合血清和高浓度混合血清,计算项目的批内精密度和批间(日间)精密度。并与厂家声明的批内精密度及批间(日间)精密度进行比较,核实是否与厂家声明的一致。 2.3 临床可报告范围评价 临床可报告范围上限为分析测量范围上限乘以最大稀释度。结合最大稀释度以及分析测量范围确定临床可报告范围。 2.4 线性范围评价 因为每次实验都做标准曲线,并要求其R值在0.98以上。因此,本项目不需要进行线性验证。

3 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4 方案: 4.1正确度评价方案(卫生部室间质评样品) 采用卫生部临检中心2011年第二次室间质评和2012年第一次室间质评回报结果作为评价标准。 判定标准:绝对偏倚≤±0.4 4.2精密度评价方案 根据NCCLS EP15-A文件,每个项目使用2个浓度(高值和低值)的病人混合血清进行测定。 采用2个浓度的样本(已分析过的病人混合血清标本),每天分析4批,每批间隔两个小时,连续测定5天。所检测所有数据超出3SD的数据不能超过2个,否则应分析失控原因纠正后重新进行试验,统计数据,计算批内精密度和批间(日间)精密度,进一步计算批内CV(%)、批间(日间)CV(%),与允许范围或厂家声明的批内精密度及批间(日间)精密度比较,判断验证是否通过。 判定标准: ●批内精密度:厂家声明值低值CV≤10.0%,高值CV≤10.0%; ●批间(日间)精密度:厂家声明值低值CV≤10.0%,高值CV≤10.0%; ●将批内CV(%)、批间(日间)CV(%)与厂商声称精密度值比较,若试验的精密度小于等于厂 商声称精密度值,则验证通过。 ●如果试验的精密度大于厂商声称精密度值,需要进一步计算该项的验证值,如果批内、批 间(日间)小于验证值,说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样核实了与允许范围的一致性,验证通过。如二者数值很接近,为可靠起见,可以添加2个批次测量,将所得数据与以前数据合并再计算,可能得到更可靠的结果。

检验科性能验证程序文件

性能验证 1 目的 验证检测试剂在仪器上的性能指标。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检验项目试剂的性能指标验证。 3 职责 3.1 科主任:负责审批性能验证计划。 3.2 技术负责人 3.2.1 负责制定性能验证方案和计划。 3.2.2 负责组织性能验证的实施。 3.2.3 负责定期对科室性能验证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总结。 3.2.4 负责组织对上述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审。 3.3 各专业组技术管理员 3.3.1 负责组织本组人员完成本组性能验证的验证工作。 3.3.2 负责对本组性能验证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总结工作。 3.4 检验人员 3.4.1 负责协助科室技术负责人和本组技术管理员完成本组的性能验证工作。 3.4.2 负责完成本组性能验证工作中应承担的检验工作。 3.4.3 负责认真填写本组性能验证的检验记录。 4 内容 4.1生化 生化室项目需要验证的参数包括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可报告区间等,适用时,还要考虑分析灵敏度(仅对那些在接近0的低值有临床意义的项目有必要进行确定,必要时,可引用说明书中给出的低值)和干扰试验。 4.1.1 精密度 4.1.1.1 标本准备及要求 可采用新鲜或冻存的样本。当样本中待测物不稳定或样本不易得到时,也可考虑使用基质与实际待检样本相似的样本,如质控品。应至少评估 2 个浓度水平样本的不精密度。当 2 个浓度水平样本的不精密度有显著差异时,建议增加为 3 个浓度水平。所选样本的被测物水平应在测量区间内,适宜时,至少有 1 个样本的被测物水平在医学决定水平左右。 注 1:通常较高值样本的不精密度较小,较低值样本的不精密度偏大。对低值有临 床意义的检测项目,宜评估有判断价值的低水平样本的不精密度。 注 2:如检测结果没有明确的医学决定水平,可在参考区间上限左右选1个浓度,

cnas实验室认可中常见问题(20200919214248)

实验室认可中常见问题 2013-07-09 、关于认可规则 1. 某实验室工作人员以CNAS-RLO第10.1.1条“变更通知”中“ c)认可范围内的检测/校准依据…… 作范围……发生重大改变;”为依据,认为校准能力的扩大属于变更,而不是扩项。为种说法是否正确?应何解释?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CNAS-RLO第10.1.1条所述变更,是指认可范围内的变化,校准能力扩大,大部分不在认可范围内,所以不能按变更处理,应按扩大认可范围(简称扩项)处理。 、关于CL10 1. CL10中规定的技术管理者不具备,是否此领域不予认可? 答:是,化学领域不予认可。 2. CNAS-CL1C中的“注”与正文是否有等同作用? 答:CL10中的“注”是对正文的解释,或举例。 3. CL10在定期使用中间点的校准标样检查校准曲线会造成误导实验室以为制作一条校准曲线只满足上述要求可长期使用,不正确使用方法!不符合分析化学基本要求!如何处理? 答:CNASX可的实验室,有境内实验室,也有境外实验室,CL10规定的是最低要求,也是采用国际上 通用规则。如果相应国家标准中有明确规定的,实验室应执行国家标准。 4. 申请的化学领域的授权签字人如都达不到CL10要求怎么办?是否可以推荐了其化学技术能力, 没有推荐化学领域的授权签字人? 答:如果实验室某个领域没有符合要求的授权签字人,则该领域的能力不予认可。 5. CNAS-CL10:2012 5.2.1 条款要求实验室从事化学检测的人员具有化学或相关专业专科以上的历,或者具有10 年以上化学检测工作经历, 该条款在某些实验室的化学检测人员的工作年限会达不到,能否个比例,使没有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而从事化学检测的人员,通过学习、培训取得上岗证,在工作中学习累工作经验和工作年限。如评审中出现该不符合项,实验室除招有资质的人员难于整改。如招不到符合条件人员,该不符合项关闭不了,评审组难于限制化学检测能力。 答:此条款是强制性要求,比例是100%。对于人员不能满足要求,或相关不符合项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整改的,则相应项目不予认可。此类不符合项的整改验收,应安排现场跟踪验证,包括安排现场试验。 6. CNAS-CL1:02012 于2012年6月11日发布,2013年1月1日实施。在2013年1月1日前,审时发现实验室未按照CNAS g求进行自查,和实验室的做法不符合新的应用说明要求,应如何处理。 答:①现场发现实验室没有进行自查的,评审组应提醒实验室进行自查。②如果评审依据是旧版文件,使实验室没有按照新版文件操作,评审组也不能开不符合项,只能是提醒实验室。 7. 化学实验室的标准物质按CL10要求是要按计划进行核查。但在CL01中只要技术和经济条件允许,进行… , 按哪个要求进行评定。 答:应执行CL10文件,因为应用说明文件是对通用认可准则(CL01)要求的明确和细化,允许其要求于通用认可准则。 8. CL10对技术负责人的要求,在司法鉴定机构中,如公安司法鉴定机构中其角色是要求理化室技术责人,还是机构的技术负责人之一?

DXI800化学发光分析仪性能验证报告

性能验证报告 单位名称:AAA医院 科室名称:检验科 实验室:临床化学与免疫学(生化组)实验室仪器名称: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型号规格:DXI800 仪器编号:SH006/SH028 验证人员: 审核人: 批准人: 验证日期:2012年6月1日—2012年8月31日

目录 游离甲状腺素(FT4)定量方法学验证 (1) 铁蛋白(Fer)定量方法学验证 (6) 叶酸定量方法学验证 (11) 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定量方法学验证 (16) 肌钙蛋白I(TnI)定量方法学验证 (21) 促甲状腺激素(TSH)定量方法学验证 (26) 维生素B12定量方法学验证 (31)

游离甲状腺素(FT4)定量方法学验证 一.检测系统信息: 项目:游离甲状腺素(FT4) 仪器名称:贝克曼DXI800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仪器型号:DXI800 试剂及厂商:贝克曼公司标准试剂 检测方法:化学发光法 二. 相关参数: <1/4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最大允许误差,批间精密度<1/3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最大允许误差。 三.验证过程: 1.精密度(Precision): 1.1批内精密度: 目的:考察方法的随机误差

●标本来源:浓度分别处于正常和病理水平的混合新鲜临床标本,正常水平标本来源条码号: 12072210044;12072110068;12072310075;12072310067;12072218003;12072210356; 12072310372;12072310353;12072310344。病理水平标本来源条码号:12071810387;12072310332; 12072310225;12072210030;12072110272;12072110191;12072019005;12072410365。 ●检测方法:按照临床标本相同的检测方法,同批次内检测混合的新鲜临床标本20次。记录结果 并计算均值(X)、标准差(SD)和批内变异系数CV(%)。 ●测定时间及测定编号:正常水平:2012.07.24,测定编号1-20;病理水平:2012.07.24,测定编 号101-120。 ●试剂批号:122363 ●测定结果: ●CV%值分别为3.17 和3.47,小于1/4最大允许误差6.25%,可判定该项目批内精密度验证结果为“通过”。 1.2批间精密度: ●目的:考察方法的随机误差

检验科安全管理程序(通用版)

检验科安全管理程序(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66

检验科安全管理程序(通用版) 一、目的 医学实验室的安全包括生物安全。化学安全、放射性安全及一般用电。用火安全等、其中生物安全最具专业特点,本程序旨在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及检验科的安全管理,防止样品交叉污染,防止疾病传播,医疗检验事故、火灾触电事故等时间,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和安全。 二、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所有实验室清洁消毒、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及管理和职业暴露的管理,适合于检验科实验室隔离、防护、试剂及危险品管理、防火灾、安全用电及发生事故后的 处理等活动。

三、职责 (1)科主任全面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和负责安全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发生重大事故时,由科主任决策和组织处理; (2)各专业组组长负责对发生的职业暴露进行评估和确定,并作出处理; (3)各专业组组长指定人员负责本组的特殊消毒工作;负责本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的室施;并配合进行本组内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4)物业中心保洁员负责检验科公共区域清洁,可重复利用机械的回收、清洗、消毒,医疗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处理等工作;物业工作人员负责原始样品收集、运送过程的安全;科室保洁员负责实验室管辖领域内的清洁、卫生、消毒,以及废弃物的收集处理; (5)各岗位工作人员遵守生物安全规定,进行自我保护、监督员负责监督生物安全操作是否符合要求; (6)质量与安全小组成员负责检验科实验室日常安全的监督以及消防器材的管理; (7)值班人员负责值班期间安全用电、防火、防盗等管理;

性能验证 文档

试剂方法学验证及性能验证 一、验证目的: 验证检测试剂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性能表现。 1.1评价内容 准确度(回收试验) 精密度 检测限(灵敏度) 参考范围 线性范围 可报告范围 稳定性 干扰试验 二、评价方法 2.1准确度 准确度是指单次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受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影响。准确度一般以不准确度来进行评价,通常以定值血清的靶值范围、回收率等来进行判断。 2.2 精密度 精密度,指在常规检测条件下对同一待测物进行检测所获得结果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是衡量体外诊断试剂批内和批间变异的重要指标,通常包括批内和批间不精密度。2.3检测限(灵敏度) 检测限是指检测方法可检测出的最低被测量浓度,也称检测低限或最小检出浓度,有时也称为灵敏度。 采用5%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作为空白样本,空白样本应不含被测物。在生化分析仪上连续检测20次,记录检测结果。计算20次结果的均值与标准差SD。以空白均值加两倍标准差作为报告方法的检测限。 2.5参考范围 采集体检正常人样本50份,和常规方法一样进行测定,检测结果应符合说明书的规定。 2.4 线性范围 线性范围,是指系统最终的输出值(浓度或活性)与被分析物的浓度或活性成比例的范围。线性范围的测量即测定浓度曲线接近直线的程度,它反映整个系统的输出特性。

验证说明书标称线性参数需测定4-6个浓度水平,推荐使用5个浓度水平,每个浓度水平重复测定3-4次。根据测定结果与理论值的对比判断线性是否达到要求。 2.6可报告范围 指定量检测项目向临床能报告的检测范围,可报告范围包括可报告低限与可报告高限。患者样本可经稀释、浓缩或其他预处理。 2.7稳定性 试剂(盒)在生产企业规定界限内保持其特性的能力。打开包装稳定性试验:将试剂在生化分析仪试剂仓中或2-8℃条件下开口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稳定性试验。 2.8干扰实验 干扰物质是体外诊断试剂使用过程中造成测量误差的一个主要原因,针对体外诊断试剂进行的干扰实验是指通过实验查找出对体外诊断试剂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物质的过程。 验证具体要求: 2.1准确度 2.1.1 质控结果 定值血清质控试验,质控品连续监测三次,结果满足质控要求。 2.1.2 回收实验 用待评价方法对回收样本和基础样本进行测定。 样本制备: (1)基础血清:血清1ml+蒸馏水0.1ml; (2)回收样本1:血清1ml+0.1ml校准品; (3)回收样本2:血清1ml+0.1ml校准品; 回收样本测定浓度-加入浓度 计算回收率:回收率= ---------------------------- 加入浓度 可接受判断:比例系统误差不大于CLIA 88允许总误差的1/2。 2.2 精密度 批内精密度:使用两个不同浓度水平的质控品,采用同一试剂连续测定20次,计算测定结果变异系数CV(%),结果应符合试剂说明书的规定。 批间精密度:取至少两个水平的质控品,每天测定四次,每次检测之间间隔2小时,连续检测5天,一共收集20个数据进行计算,计算CV,SD。 结论:结果符合产品标准批内精密度CV<5%的要求。 2.3检测限(灵敏度) 采用蒸馏水(5%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作为空白样本,空白样本应不含被测物。在生化分析仪上连续检测20次,记录检测结果。计算20次结果的均值与标准差SD。以空白均值加

CNAS-GL019:2018《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指南》

CNAS-GL019 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指南Guidance on the Accreditation of Proficiency Testing Provider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前言 本文件为指南性文件,旨在便于能力验证提供者(Proficiency Testing Provider,以下简称PTP)及其相关方了解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以下简称CNAS)的PTP认可制度,以及如何申请认可,并不是PTP认可的依据。对PTP的认可要求请参见CNAS的PTP认可规则和认可准则。 本文件为第一次编制。

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指南 1 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申请能力验证提供者(PTP)认可的机构。CNAS PTP认可的评定和评审人员、CNAS工作人员也可参考使用。 2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仅引用的版本适用;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2.1 CNAS-J01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章程》 2.2 CNAS-R01 《认可标识和认可状态声明管理规则》 2.3 CNAS-R02 《公正性和保密规则》 2.4 CNAS-R03 《申诉、投诉和争议处理规则》 2.5 CNAS-RL02 《能力验证规则》 2.6 CNAS-RL03 《实验室和检验机构认可收费管理规则》 2.7 CNAS-RL04 《境外实验室和检验机构受理规则》 2.8 GB/T 27000 《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ISO/IEC 17000,IDT)2.9 GB/T 27043《合格评定能力验证的通用要求》(ISO/IEC 17043,IDT)2.10 ISO/IEC 17011 《合格评定认可机构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27000(等同采用ISO/IEC 17000)和GB/T 27011(等同采用ISO/IEC 17011)及CNAS-RL01和RL06中界定的有关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4 认可准则和认可领域 CNAS等同采用ISO/IEC 17043(即CNAS-CL03《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准则》)作为对PTP的认可准则。 CNAS PTP的认可领域采用CNAS实验室和检验机构认可的相关领域分类。详细内容可从CNAS网站获得,或垂询CNAS秘书处。申请人在填写申请认可的能力范围时,如果其中某项能力同时涉及多个领域,例如该项目既包含在实验室领域分类中,又包含在检验机构领域分类中时,可根据自身需求同时填写实验室和检验机构两个领域的相应代码。

ISO 15189实验室认可性能验证方案

医学实验室ISO 15189认可性能验证实验方案 为了满足目前医学实验室认可的需求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特制定本方案。适用于强生VITROS产品的试验项目的性能验证,包括V250/V350/V950/FS5.1//V3600/V5600上所能开展的所有定性检测项目。本方案从准确度、精密度、参考范围、线性范围以及方法学比对5个方面对各个试验项目进行评价。 一、精密度(Precision):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所获得的 检测结果的接近程度,表示测定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程度的指标。精密度通常用不精密度表示。可以分别评价连续精密度(批内精密度)、重复性不精密度(中间精密度,包括批间、日间精密度等)和再现性精密度。本方案采用批内和天间两种方法对各个试验项目的精密度进行评价。全部实验过程使用同批号试剂和质控品,并且保证检测当日质控在控。 1、批内精密度(连续精密度): 方法:在检测患者标本过程中,连续运行高低水平质控品各20次,记录检测结果。计算批内精密度的CV值和SD值。 结果评价(1)厂家评价标准:计算精密度指数=验证SD/厂商SD,精密度指数要求小于等于1,或者实测CV小于等于厂家要求的CV,两者符合其一即可。具体见《精密度评价》表格。 (2)按照国际推荐标准:批内精密度应在CLIA88允许误差的1/4以内,见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的分析质量要求。 2、天间精密度(中间精密度):

方法:同样使用两个水平的质控品,若需复溶冻干质控品做实验,要注意选择产品的稳定性和瓶间差。要严格控制每次复溶冻干品时的操作手法。连续测试20天,每天检测1次。在次过程中不能更换试剂批号及质控品批号,是否需要重新定标则取决于实验室。测试完成后记录检测结果。 结果评价(1)厂家评价标准: 计算天间的SD及CV值,并计算精密度指数=验证SD/厂商SD。精密度指数要求小于等于1,或者实测CV小于等于厂家要求的CV,两者符合其一即可。具体见《精密度评价》表格。 (2)按照国际推荐标准:批内精密度应在CLIA88允许误差的1/3以内,见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的分析质量要求。 二、准确度 准确度(accuracy)指检测结果与被测量物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是分析测量范围、分析灵敏度以及生物参考区间评价的基础。 准确度的评价方法很多,比如检测定值参考物质,同参考方法进行比对,同有溯源性的检测系统进行方法学比对,卫生部临检中心质评的汇报结果均可以作为评价准确性的方法之一。本方案采用测定定值标准物质的方法来评价各个检测项目的准确度。定值标准物质采用厂家定值标准品。 方法: (1)试验期间保证机器状态正常,保证试验当日室内质控在控。 (2)按厂家要求准备各个项目的新批号定标品(要与定标时使用

CNAS 能力验证常见问题

附件:能力验证常见问题及解答 (第二版) 一、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中基本要求的相关问题 1.申请认可时,是否必须参加能力验证?参加能力验证的最低要求 是什么? 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4.2.3款规定“只要存在可获得的能力验证,合格评定机构初次申请认可的每个子领域应至少参加过1次能力验证且获得满意结果(申请认可之日前3年内参加的能力验证有效)。”扩大认可范围申请视同初次申请,故此要求适用于初次申请认可和扩大认可范围申请认可。 本条款中的子领域和频次要求见CNAS-AL07《CNAS 能力验证领域和频次表》。CNAS-AL07中所规定的子领域中都有可获得的CNAS 承认的能力验证活动。 2.合格评定机构涉及到多场所,如何参加能力验证? 对于多场所合格评定机构,每个场所视同单独的合格评定机构,应分别满足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4.2.6款的要求。 3.申请认可的项目,参加能力验证的有效期限如何计算? 申请认可之日前3年内参加的能力验证有效。(以结果报告时间为准)

4.申请认可的项目不在CNAS-AL07规定的能力验证子领域范围内, 怎么办? 初次/扩项申请认可的项目不在CNAS-AL07规定的子领域范围内,可不提交参加能力验证的材料。 5.获准认可的合格评定机构怎样满足能力验证的领域频次要求? 获准认可的合格评定机构必须根据CNAS-AL07中领域频次的要求参加能力验证(频次的计算参见问题“18. 参加能力验证计划频次如何计算?”),同时,参加能力验证要取得满意结果,若结果不满意,应按照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4.2.7款和4.2.8款规定,采取相关措施并验证措施为有效。 获准认可的合格评定机构还应参加CNAS指定的能力验证计划,如CNAS组织的专项计划。 6.机构搬家了,必须重新参加能力验证吗? 搬家的机构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决定,不一定要求额外参加能力验证活动;但如机构扩地点认可,必须提供新地点的PT经历证明。 7.合格评定机构刚参加完测量审核,是否有必要参加同项目的能力 验证计划? 合格评定机构在满足领域频次要求的前提下自行决定,但获准

分子生物组pcr)检测程序性能验证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确立分子生物组检测程序性能验证标准操作规程,使检测程序性能验证操作规范化。2适用范围 采用基因扩增检验方法检测的所有项目。 3职责或责任人 3.1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工作人员具体实施,并审核报告; 3.2本组工作人员负责对适用范围内的检测程序进行验证操作,并撰写报告; 3.3技术主管负责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3.4质量主管参与对检验程序有效性的评价及指导; 3.5检验科主任负责批准检测程序的实施。 4内容 定量检测方法和程序的分析性能验证内容至少应包括精密度、正确度、线性、测量和/或可报告范围、抗干扰能力等。定性检测项目验证内容至少应包括测定下限、特异性、准确度(方法学比较或与金标准比较)、抗干扰能力等。 4.1正确度 指该检测程序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4.1.1验证方法:本组采用对照试验,将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或湖北省临床检验中 心的能力验证/室间质评的质控品、或已获认可的实验室的标本作为样品, 以所用的检测程序对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与质控品靶值或比对实验室检 测值进行比较,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即可接受。 4.1.2样品数量:至少5份,包括正常和异常水平或不同常见基因突变型; 4.1.3频率:至少每年2次; 4.1.4判定标准:对于定性试验,阴阳性应该一致;对于定量试验,应有≥80%的 结果符合要求,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能力和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验证评价界 限靶值分别为0.4和0.5,实验室间结果比对合格标准是偏倚<±7.5%。 4.2特异性 指在可能其它成分(如其他病原体、内源物质等)存在的条件下,采用的方法能 正确测定待测物的特性。对于核酸检测的特异性,主要是指核酸扩增过程中的特 异性。 4.2.1验证方法:取一份阴性标本,加入其他常见病原体高浓度核酸样本,进行10 次独立的检测。 4.2.2判断标准:观察并记录检测结果为阴阳性的差异。 4.3精密度 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 程度。一般以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CNAS 能力验证规则

CNAS-RL02 能力验证规则 Rules for Proficiency Testing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能力验证规则 1 目的和范围 1.1 为了确保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有效性,保证CNAS认可质量,促进合格评定机构的能力建设,特制定本规则。 1.2 能力验证与现场评审是CNAS对合格评定机构能力进行评价的两种主要方式。本规则阐述了CNAS能力验证的政策和要求,包括CNAS对能力验证的组织、承认和结果利用的政策,以及合格评定机构参加能力验证的要求。 1.3 本规则适用于寻求CNAS认可或已获准CNAS认可的从事检测、校准和检查活动的合格评定机构。 2 引用文件 本文件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全部或部分条款。所引用的文件不注明其发布日期,请各相关方注意使用这些文件的有效版本(包括其修订案)。 2.1 CNAS-R01《认可标识和认可状态声明管理规则》 2.2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2.3 CNAS-CL0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 2.4 CNAS-CI01《检查机构能力认可准则》 2.5 GB/T27011《合格评定认可机构通用要求》(ISO/IEC17011,IDT) 2.6 GB/T27000《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ISO/IEC17000,IDT) 2.7 APLAC MR001《建立和保持认可机构间APLAC互认协议的程序》 2.8 ILAC-P9《ILAC对参加能力验证活动的政策》 2.9 ISO/IEC 17043《合格评定能力验证通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27000中的定义适用于本规则,同时,本规则还引用以下术语和定义:3.1 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物品进行测量或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ISO/IEC17043, 3.4) 3.2 能力验证: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评价参加者的能力。(ISO/IEC17043, 3.7) 注1:本定义包括医学领域常用的、符合本定义的EQA(外部质量评价或室间质评)。

定性试验性能验证报告

AAA医院性能验证报告 性能验证报告 (定性类) 单位名称:AAA医院 科室名称:检验科 实验室:临床微生物与病原学实验室 验证人员: 审核人: 批准人: 验证日期:2012年8月10日—2012年9月10日

检测方法分析性能验证报告 1.方法名称:细菌鉴定 1.1.仪器名称: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 1.2.试剂名称: GN鉴定卡、GP鉴定卡、YST鉴定卡 1.4.1 在进行实验前,根据作业指导书由仪器责任人和仪器工程师共同对仪器进行全面的保养、维护和核查,以使仪器达到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 1.4.2 试剂耗材准备 无菌比浊管、无菌棉签、比浊仪、定量加样器、载卡架等。 1.4.3标本的准备 菌种的复苏:根据鉴定卡要求结合实验室现有菌种储备,选用菌株如下:

1.4.4 菌悬液制备 1.4.4.1 比浊仪校准:采用标准比浊管0.5麦氏进行测定,连续测定三次,要求每次结果在控。 1.4.4.2 选取洁净比浊管,加入适量的无菌盐水,挑取新鲜菌落2-3个,充分研磨,混匀。 1.4.4.3 比浊:按照标准操作规程。配制浓度0.5~0.63麦氏的菌悬液。 1.4.4.4上机操作。 1.4.4.5 上机完成时将剩余细菌悬液转种至血平板,过夜培养,检查其纯度。 1.5.结果 1.5.1 正确度验证结果:2010年,参加全国卫生部质控共3次,参加山东省临检中心质控共2次。共鉴定细菌26例,其中革兰阳性细菌占7例,鉴定正确7例,正确度为100%;革兰阴性细菌占15例,鉴定正确15例,正确度为100%;未检出致病菌占1例,正确度为100%。真菌4例,正确度为100%。 1.5.2 符合率验证结果: 对标准菌株上机鉴定,比较细菌鉴定的百分率及其生化反应的符合率,见表1。 1.5.2 重复性验证结果: 留取部分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株,隔日重新上机,比较两次鉴定结果,见表2。 1.6结果判读 符合率试验:最好试验结果和预期结果完全符合;要求鉴定菌种正确,生化反应不符合项数不超过一项。 重复性试验:要求两次鉴定完全相同;差异生化反应项数不多于一项。

微生物实验方法学性能验程序

微生物实验方法学性能验程序 1、目的 规范微生物实验室方法学性能验证程序,确保检测系统性能满足临床需求。 2、适用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开展的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 3、职责 微生物检验人员均需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4.程序 4.1 对于自建或非配套系统,检验程序验证内容宜包括精密度、线性、准确度、分析灵敏度、分析特异度、生物参考区间。通常,培养方法的性能特征不包括精密度、线性和生物参考区间。4.2 未经修改的配套商业鉴定系统 4.2.1 新的鉴定系统使用前,反查阅已发表的完整。科学的系统评估文献,作为性能验证的初级证据,再按优先顺序依次选择标准菌株、质控菌株或其他已知菌株对商业鉴定系统(包括自动、半自动、手工)没种板(条/卡/管)的鉴定/药敏结果的符合性进行验证。 4.2.2微生物鉴定试验:选择至少20个已经临床菌株(可包括合适的质控菌株),尽量覆盖本地区临床上常分离的病原菌,大型医院应结合临床选择更多类型的菌株。按照检测系统标准作程序进行鉴定,正确率或符合率3日内检出。 4.2.4药敏试验:以质控标准菌株连续检测20~30日,每一组药物/细菌超出参考范围(抑菌圈直径或MIC)的频率应不超过(≤)1/20或3/30;也可采用替代质控方案,即连续5日,每日对每一组药物/细菌重复测定3次,每次单独制备接种物,15个数据超出参考范围(抑菌圈直径或MIC)的结果不超过(≤)1个,若失控结果为2~3个,则如前述,再进行5日,每日3次重复试验,30个数据失控结果应不超过(≤)3个。药敏试验方法的评估还要确保耐药菌株的检出。 4.3 若性能验证后发现部分试验解果不符合实验室预期性能的要求,应首先先对试验条件、质量控制结果和操作过程进行梳理,解决相关存在的问题后重新试验,若重新试验的结果仍然不符合要求,应和试剂厂商沟通,优化试剂的试验条件后验证,若仍然不理想,则应该更换试剂。若发现不合格原因是检测系统中试剂外的其他因素,则需对这些因素重新优化或者组合,必要时另外选择方法。 4.4 记录保存,每个项目的性能验证和(或)确认试验结束后,应将所有原始数据,汇总结29果、总结报告整理后存档保存,验证报告经质量主管审核后签字批准。经授权后可查询数据和报告。 参考文献 (1)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4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2014, (2)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ISO 15189;2012,IDT).2012. (3)Sharp SE.Cunitech 31A;Verification of PROCEDURES in the Clin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2011. (4)周庭银,倪语星,林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