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一、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含义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

东部季风区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例题1.目前,广东省区域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

粤北四个板块,这对分类指导、推动各地区发展起到

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体现

区域特点,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地区发展,有人建议

根据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分为“珠三角”、“沿海

欠发达地区”、“山区”三个板块。读右图,完成1~2

题。

1.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新划分方案中的三

个板块主要考虑()

A.区域面积大小B.历史沿革差异

C.经济发展状况D.自然和交通条件

2.关于三个板块以及广东省实施的发展策略,不正确的是()

A.珠三角板块优先发展,转变经济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

创新能力

B.沿海板块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构建沿海经济带

C.山区板块保护发展,以生态保护为主形成生态屏障

D.广东省内各板块发展策略不同,将导致区域发展更加不平衡

3、区域空间结构

(1) 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2) 组成: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区域空间结构是由区域核心、网络系统和外围空间共同组成的。

(3) 区域差异研究的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例题2. 一首唐诗这样描述某地区景象:“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该诗描述的地区,最可能见到图中四种农业活动中哪种经营模式() A.甲B.乙C.丙D.丁

4.关于该地区叙述不正确是()

A.发展农牧业优势条件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该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C.该地区资源丰富,属于能源调出地区

D.该地区根据自身优势发展技术含量较低的木材加工业

4、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产业结构差异:

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3)变化:

①特点:早期:第一产业比重大;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比重大;

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时期:三次产业比重呈现“三、二、一”的格局。

②趋势: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二、区域发展阶段

1、区域发展水平

(1)划分指标:

①常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②综合:如人文发展指数,包括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划分类型: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演化

(1)总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

(2)影响因素: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

一、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

1、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规律

(1)交通运输的变化

形式:单一 → 多样

网络:简单 复杂

(2)人口分布的变化:

乡村 城市

(3)工业城市的变化:

密度小 密度大

(4)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变化:

乡村地域:面积减少

城镇地域:面积增大

2、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工业发达国家的一般规律

由此看出,区域在发展前期,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加速,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当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区域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

3、经济水平高低的判断技巧

根据区域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比重关系,可以推断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当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当第二产业比重较大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当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且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比重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结构合理。

典例剖析

例题1.下图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题。

由图可以推断,该区域( )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ˉ—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分析:

由图可以推断,该区域剩余劳动力不断减少,人均工资不断增加,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的人均工资也在不断增加。

T0年该区域大量剩余劳动力,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的人均工资也最低,说明工业基础薄弱;

T0—T1年人均工资处于较低水平,说明工业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

T1—T2年,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的人均工资低于实际人均工资,实际人均工资快速上升,则说明甲类企业面临被淘汰,该区域企业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T2年以后实际人均工资趋于稳定,且低于乙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的人均工资,产业结构调整完成,工业生产没有衰退。

二、区域发展阶段---以美国东北部地区发展为例

2、实现区域再生的措施

(1)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2)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区域环境。

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据表归纳R 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

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主要指各类土地的增加与减少 。

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城镇化的发展占用耕地以及水域面积减少。 读图表可判断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主要是城镇用地增加,会造成水资源减少、生态调节作用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不利影响。

答案: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

不利影响:水资源缺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

能减弱。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

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

改变而改变。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

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______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是______。(矿产)煤矿丰富工业化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城市的发展对当

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______

资源过度开采;环境污染加剧;湿地破坏。

分析:

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涉及对工业区位因素、城市化因素等的考查。第(2)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为:

工业结构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工业布局的调整:______________。

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河流下游方向移动,并趋于集中

生态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带

其他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科技、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

分析:

第(3)题,需要对比阶段二与阶段三图中信息作答。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2年春节期间,为满足乌鲁木齐市场的需求,

大批的新鲜蔬菜瓜果从海南运往新疆。

材料二海南、新疆两省区相关地图

(1)判断两省区的地形特点并说出判断依据。

答案:(1)海南:中部高,四周低;新疆:山地、盆地相间分布。判断依据:图中河流的流向。

(2)结合两省区的资源特点,分析它们各自的发展方向。

答案:(2)海南:依靠油气和生物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相关支柱产业;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依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新疆:利用光照充足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依托煤、石油、天然气资源,建设能源基地。

分析:

第(1)题,地形特点主要从地形类型及分布、海拔、起伏、地势等方面分析,依据是图中提供信息。

第(2)题,发展方向主要从各产业如何发展分析。

规律总结

首先要清楚比较什么;其次要找到分析思路,如地形从哪些方面分析;第三要穷尽图文信息,

避免漏项。

1.1《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湘教版)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教材中相关探究活动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3、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4、区域产业活动的划分及其演进。 教学难点 1、区域的基本含义; 2、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我们了解哪些区域。 【学生回答】国家、省、市、县等,还有气候区。 【教师提问】1)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区域的划分大致有几种情况? 【教师归纳】 A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如国家、行政区等 B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 C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如人口密度区、汉族区与少数民族区、吴语区与闽台语区等 D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具有一定吸引力或辐射范围区域。例如:经济区、贸易区等。 E区域内部有着共同职能的功能区。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2)从地域范围(空间尺度)来说,区域的划分可根据需要,或很大、或很小。大到大洲和大洋,小到一个具体的地方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分布形式,理解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重点)4.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难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区域的主要特征 (1)含义 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主要特征 (1)含义: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区域划分

3.区域产业结构 (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①含义: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②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①主要表现???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②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①趋势: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②结果: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自主诊断] 正误判断 (1)区域的界线一定很明确。 ( )

(2)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重大影响,说明区域具有相似性。 () (3)上海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省级行政区,那么上海市今后的发展只关注城镇地域就可以了。() (4)我国有些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小,说明农业不发达。() (5)第二产业比重越大,那么经济越发达。() 【提示】(1)×区域有自然区域,也有人为划分的区域,区域有的有明确界线,如行政区,有的界线模糊,如干湿区。 (2)×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 (3)×从总体上看,上海市包括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由于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因此上海市今后的发展不应忽略乡村地域。 (4)×产业结构一般代表比例关系和产业地位,并不代表发达程度。 (5)×一般情况下,第一产业比重大,说明城市化水平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第二产业比重大,说明该区域正加速推进工业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 [合作探究·攻重难] 材料某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全国32家电视台的主持人,奉献了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 义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1.区域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分类。 2.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差异。 3.学会利用各种统计图表比较分析区域的差异及发展变化特点。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含义 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主要特征 界线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界线有的是明确的,也有的是模糊的 异同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特色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联系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1.概念 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主要类型 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4.空间分布形式 区域农业交通线路城市和工业城市群和工业区 形式面状线状和网络状点状岛状 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产业内容

第一产业 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 指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1)含义: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1)主要表现???? ? 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2)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区域 产业比重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1)趋势: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结果: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总结深化] 1.理解区域特征 特征 作用 备 注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进行区域划分、确定 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 实 有的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等 虚 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如气候区、 植被区等 区域内部表现出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开发区域优势资源的 依据 不同区域之间也有相似性,区域内部也有差 异性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知道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知道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5.在认识区域差异的同时,进一步认识组成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明确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3.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4.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教学难点] 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3.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 [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了解到世界有七大洲,可分为十三个大区,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可分为四个地区。在高中阶段,我们又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自主学习】比较下列两副图,分析归纳区域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板书】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概念: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 (1)具有一定的界线(相对性);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模拟旅行】暑假我们沿图中红线徒步旅行: ⑴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 ⑵说出沿图线路的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 【点拨】热带荒漠、茂盛的热带草原、凋零的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等自然景观;金字塔、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塞伦盖蒂国家公园(300多万只大型哺乳动物)、维多利亚瀑布、黄金之都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word精品学案2

山西省长治市第八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1.1区域的基本含义 2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知道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3、使学生在认识区域差异的同时,进一步认识组成环境的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的,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学习重点 1、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2、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三、学习难点三次产业结构的划分。 【预习导学】 三、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 2、、、资源配置状况、等。 3、三次产业的划分 4、区域结构的差异 三次产业占的比重 〈1〉表现三次产业的的比重 三次产业的 〈2〉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 〈3〉不同历史时期的产业结构 三次产业比重呈现“”格局 【合作探究及活动题解析】 1、在下表的4个地区中,哪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哪两个地区工业相对发达?哪两个地区农业经济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哪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2、综合本节所学的知识,思考并完成下表。 3、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①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③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④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⑤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课内训练巩固】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 C.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D.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 据中央电视台记者报道,浙江省某乡历时5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综合环境治理整体方案 A.淡水养殖业 B.林业 C.旅游业 D.食品加工业

高二地理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导学案

高二地理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导学案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记住区域的概念和区域的基本特征(2)记住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3)记住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能说出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4)记住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二、学习重难点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三、学法指导研读学习目标,了解本节学习的重难点,精读教材,查找资料,独立完成学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再通过课堂上各小组的展示及质疑对抗,共同提高,完成学习任务。 四、知识链接知识要点1 区域的主要特征 1、什么是区域? 。 2、区域有什么基本特征?特征表现界线有虚有实内部一致差异明显有一定特色区域之间联系 1、地势三级阶梯界线(文)区域之间自然界线: 降水量与干湿区的界线800mm400mm200mm 2、气候区域界线气温与温度带界线1月份0亚热带与温带 3、水文界线内外流区域长江与黄河长江与珠江

4、四大海域的界线渤海与黄海黄海与东海东海与南海区域的四个特征记忆法:“边界、异同、特色、联系”知识要点2 区域空间结构 1、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形成是的结果影响因素 2、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地域乡村地域城镇地域区别地域范围(大或者小)产业活动联系 3、地域空间分布形式项目形状结论农业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交通运输城市和工业城市群和工业区知识要点3 区域产业结构 1、区域产业结构和影响因素产业结构: 。影响因素: 。我国三个产业划分:产业内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2、产业结构的差异区域产业比重传统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低区域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区域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 3、区域结构的变化区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早期中期晚期 五、达标训练 1、在不同的区域间存在有:() A、显著的差异性 B、明显的连续性

地理《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湘教版必修)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4)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3)通过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和高山地区的旅行,开展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制作PPT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乡土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当小导游展示自已制作的PPT,分别介绍四个不同的区域(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高山地区),引入新课。 (二)、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区域介绍,归纳总结区域的特征。 1、区域主要特征 (1)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宁波?各派一名成员作总结介绍,教师评比给分。并总结归纳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区域,如: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人口、文化水平)、历史的基础等。 (三)、区域空间结构 1、提问学生什么是区域空间结构?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有哪些影响因素? (学生回答为主,教师补充) 2、提问区域大致划分为哪两个?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为主) 3、通过让学生阅读宁波市轻轨发展规划图,讨论轻轨建设将给宁波的空间结构带来哪些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四)、区域产业结构 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以学生看书回答为主。 2、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采用比较法教学方法,让学生比较传统农业区、工业区、经济较达区的产业结构差异。 3、展示2006年我国、浙江省、宁波的三次产业比例图,让学生讨论这三外区域怎样优化产业结构?浙江省在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水平如何?宁波的产业结构表明宁波在浙江省内的经济地位如何? 4、引导学生做课后活动1(P7页)

最新11区域的基本含义44824汇总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44824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区域的基本含义、主要特征;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区域的空间结构的产业结构的概念和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能力。 2.自主学习,能够独立完成本节的预习自测,自我检查预习效果,总结知识和能力缺漏,学会运用趋于对比的方法分析区域问题。 3.激情投入,享受成功。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 ?学习内容 预习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 2、熟练掌握区域的基本含义、主要特征基础知识,区域的空间结构的产业结构的概念和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学会对比分析的方法。 3、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书面完成,注意扩展记忆。 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5、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教材助读】

要求:利用课前15分钟,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填空,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便于课堂上针对性强化学习。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概念:区域是指。 2.说出区域的主要特征。 二、区域的空间结构 1、概念是指一个地区各种要素的关系和形式。 说出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三、区域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是指; 2、请说出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3、读课本图1-10,说出我国三次产业是怎样划分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4 1.关于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区域都是按一定的指标来划分的 B.同一级别的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限 C.区域的分布位置都是非常明确的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2下列区域中有明确界限的是 A .行政区域 B.文化区域 C.植被区域 D.气候区域 3.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的大 B.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 C.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D. 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活动差别很大 4.下列产业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A .旅游业 B .林业 C .建筑业 D .商业 【我的疑问】 探究案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教学设计区域的基本含义湘教

《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材分析 “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其历史与地理学的历史一样久远。本节是从“区域”的含义,区域的主要特征、空间结构及产液结构出发,让学生对区域的基本含义有一定的了解,并为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能举例说出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3、通过相关资料,说明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4、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读图分析法,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区域的空间结构、产、1.业结构等相关概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3、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区域的含义和主要特征;、区域空间结构及变化;2 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3 【教学难点】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 概念及其主要动力。 ◆课前准备 ◆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关,我们在必修一和必修二我们分别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在必修三我们开始学习区域地理。通过观看“中国区域划分图”让学生思考: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是怎样划分的?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 板书:区域的基本含义 提问:过去我们在初中学过国家和地区、各种地形区和气候区、农业区和工业区等等,这些区域形形色色,大小不一,那么,什么是区域?区域通常是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的地域空间。那么区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板书:区域的主要特征. 提问: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区域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国家、行政区自然区域: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人文区域: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牧业区 结论: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其内部的特定性质或功能相对一致而有别于外部邻区。 提问:区域的主要特征和含义是什么? 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们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 差异性,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区域内的一致性只是相对的。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区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如新疆长绒棉基地。 每个区域都有一定的优势、特色与功能,如北京的政治文化功能,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所形成的自然景观特色。 开放性,区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如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 承转:了解了区域的含义及其主要特征,接下来我们看到课本第4页的活动1,请同学们从交通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 基本含义(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教材中相关探究活动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3、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4、区域产业活动的划分及其演进。 教学难点 1、区域的基本含义; 2、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 第一案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我们了解哪些区域。 【学生回答】国家、省、市、县等,还有气候区。 【教师提问】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区域的划分大致有几种情况? 【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回答 【多媒体显示结论】 A 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如国家、行政区等 B 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 C 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如人口密度区、汉族区与少数民族区、吴语区与闽台语区等 D 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具有一定吸引力或辐射范围区域。例如:经 济区、贸易区等。 E 区域内部有着共同职能的功能区。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从地域范围(空间尺度)来说,区域的划分可根据需要,或很大、或很小。大到大洲和大洋, 小到一个具体的地方。例如:在中国,大尺度的区域,可包括几个甚至几十个省区,如长江沿岸经济带、东部沿海经济带、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等中等尺度的区域,可包括一两个省区及相邻的部分省区,如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可以是一个省的部分地区,如辽中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区域的基本含义》拓展提升B

《区域的基本含义》高考通关题组 一、选择题 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在该方案中,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这说明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地理条件 B.城市化水平 C.区域的开放程度 D.区域的对外联系 2.从总体上看,该城镇()。 ①没有农业活动 ②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③是周围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④带动了周围乡村地域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2019年中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构成图(下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中国和美国产业结构差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第一产业产值大于美国 B.中国第二产业比重大于美国

C.美国第三产业产值大于中国 D.美国的产业结构更合理 4.与美国相比,中国产业发展具有的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技术先进 C.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D.工业基础雄厚 读某年我国①②③④四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下图),回答5—6题。 5.该年某地区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0.1:55.3:40.6,图中与该地区产业结构最类似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陆续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受此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 A.第一产业将受到极大冲击,产值迅速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C.第三产业不会受任何影响 D.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下降 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下图),回答7—9题。 7.澳大利亚相邻气候区()。

①界线是明确的②界线是模糊的③表现出明显相似性④具有显著差异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从空间分布形式看,悉尼在区域中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____状()。 A.面 B.网络 C.点 D.岛 9.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区域空间结构中一般表现为岛状的是()。 A.农业 B.城市和工业 C.城市群和工业区 D.交通运输线路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区域工业化水平最低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 A.①② B.④② C.③① D.③④

1.1区域的基本含义导学案

题目: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备课人:任丽娟 审批人:许德峰 备课日期:2014.8.16 授课日期:2014.8.20 [学习目标]: 1.结合事例,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教学重点] 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3、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增减 [教学难点] 1.区域的划分及其界限 2.三次产业结构的划分 [知识链接] 区域的概念:通常是指一定的 。 [学法指导]阅读课本P 2-7页,完成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A] 1.区域类型 材料一 由于各区域内部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因素不同,各区域的空间结构不同。下面为“长江沿 岸某区域图 ”。 材料二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区域空间结构是 由区域核心(中心城市)、网络系统(交通网络等)、外围空间(相对于区域核心)三部分组成的。下图所示为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 1..农业地区、工业地区、城市地区的空间结构和产 业结构有何不同?将探究结果填入下表。 2.区域发展早期、中期、晚期,区域空间结构有什么不同?

[自主学习]:(学生背诵) 1.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条件区呈岛状 2.[B]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及变化 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有不同的特征。 [达标训练] 1.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通常情况下,区域空间结构中表现为岛状的是( ) A .农业 B .城市和工业 C .城市群和工业区 D .交通运输线路 3.读“乌鲁木齐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判断正确的是( ) A .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 B .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C .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D .第一、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 二、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延伸至全市, 7月1日特区扩容正式实 施,宝安区、龙岗区等纳入特区范围,特区面积由395平方公里扩容至1 948平方公里,深圳由此进入“大特区”时代。 材料二 2010年深圳市产业结构分布状况表 (1)深圳在30A .区域经济受中心城市的带动 B .区域集聚作用加强,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阶段 C .区域工业以劳动密集型开始起步 D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低 (2)深圳扩容表明其区域空间结构范围扩大,试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3)试分析深圳设立特区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列举自己身边的例子,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 2.依据课本图1-5、1-6、1-7明确区域的划分,并且完成课本P7活动2题。 3.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总结出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4.知道三大产业的内容,产业结构的概念;明确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表现。 【学习内容】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的主要特征有哪些?(A级) 2.请同学们判断下面所表述的区域主要特征的正误。(用“ⅴ”或“ⅹ”表示,B级)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河南省有明确的省界()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区,错落有致的山区()我国温带草原区由于降水的减少,草越来越矮、越稀()3 二、区域空间结构 1.区域空间结构指的是什么?影响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A级) 2 3.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区域空间结构:(B级) 农业交通运输城市和工业城市群和工业区 4.阅读课本上图1-8,根据下面表格的提示完成活动1。(C级)

三、区域产业结构 1.什么是产业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A级) 2.我国三次产业如何划分?(A级)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A级) 4.不同的区域产业结构不同,例如:(A级) (1)传统的农业区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____________所占比重较大;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小,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3)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5.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转移的过程是什么呢?(A级) 6.目前中国的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级) 解释: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并不完全反映各产业的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小,但农业发达。 【达标测试】 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级) A.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B.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C.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2.西气东输工程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B级)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综合性 3.下列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级) A.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一致性,没有差异性 B.各区域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开放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 C.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整体 D.每一个区域都占据地球表层一定的空间,而且是孤立存在的

第一节区域地基本含义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区域的含义。 ●课标解读 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分布形式,理解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3.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展示一个区域图,用情景导入法,导入新课——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1、区域的主要特征”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4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2、区域空间结构”,并完成【思 考交流】2、3;③看教材P6~7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3、区域产业结构”并完成【思 考交流】4。→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学生,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1、2的设问由浅入深的进行。→步骤3: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2~3活动讲解研析“区域的基本特征”。 ↓ 步骤8:师生互动完成“探究3”【问题导思】1、2。←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 步骤9:教师通过教材P6图1-10和【例3】讲解研析“如何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步骤10: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第6题。→ 错误!

(见学生用书第1 页)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的主要特征(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下图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 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 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 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C. 每一个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 区域的划分是人们主观意愿的结果 2.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 发展方向 B. 生活特点 C. 发展水平 D. 生活条件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第3题。 3. 该流域新垦区() A. 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B. 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 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D. 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 图示区域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可能是() A. 河流明确的 B. 湖泊模糊的 C. 交通线模糊的 D. 山脉明确的 5.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A. 化学工业 B. 建材工业 C. 电子工业 D. 纺织工业 读“某年杭州两产业园区域图”,回答6~7题。 6. 图示反映了区域的() A. 整体性特征 B. 差异性特征 C. 联系性特征 D. 稳定性特征 7. 图中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 地理位置差异 B. 气候、地貌差异 C. 人种分布差异 D. 技术条件差异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 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 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 边界有实有虚 C. 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 D. 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9. 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 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 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 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10. 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域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导学案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的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5、能对不同的区域进行比较分析,认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组成地理环境要素的整体性。 【问题导学】 问题一、什么是区域?区域有哪些主要特征?各举例说明。 问题二、教材阐述的四个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区域的哪四个特性? 问题三、说一说热带沙漠、热带雨林、热带草原、高山地区四个地区在自然景观方面有哪些差异。 问题四、什么是区域产业产业结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五、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有何区别与联系?

问题六、农业、交通运输线、城市和工业点、城市群和工业区的区域空间分布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问题七、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问题八、简述不同类型区域的产业结构差异。 【预习检测】 一、 1、区域的概念: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空间。 2、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有的是明确的,有的是模糊的。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性和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地差异性。(3)区域具有一定的、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 二、区域的空间结构 1.区域的空间结构是一个地区各种要素的关系和分布形式。 2.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主要有、、、、 和对外联系等。 3.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地域和城镇地域。 城镇地域 范围大较小 产业活动以生产活动为主以生产活动为主 二者关系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和,城镇地域会对 地域产生作用。

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完整版

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教材分析: “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其历史与地理学的历史一样久远。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部分,不是讲述具体的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而是从“区域”的含义,区域间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并为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打下基础。 探究目标 了解区域的含义。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2课时)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2课时)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4课时)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4课时) 备课笔记: 教学内容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出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通过相关资料,说明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等相关概念。 2、角色扮演法,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上述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教材中相关探究活动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3、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4、区域产业活动的划分及其演进。 教学难点 1、区域的基本含义; 2、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第一案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我们了解哪些区域。 【学生回答】国家、省、市、县等,还有气候区。 【教师提问】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区域的划分大致有几种情况? 【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回答 【多媒体显示结论】 A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如国家、行政区等 B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 C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如人口密度区、汉族区与少数民族区、吴语区与闽台语区等 D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具有一定吸引力或辐射范围区域。例如:经济区、贸易区等。 E区域内部有着共同职能的功能区。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从地域范围(空间尺度)来说,区域的划分可根据需要,或很大、或很小。大到大洲和大洋,

3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的主要特征(讲义)

3 征(讲义) 1. 了解区域的概念; 2. 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区域的含义和主要特征。 难点: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一】区域的概念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二】区域的划分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理空间。 〔1〕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区域的划分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如国家、行政区等; ②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如高原区、平原区等;

③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如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 ④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或具有一定吸引力或辐射范围的区域,如经济区、贸易区等; ⑤区域内部有着共同职能的功能区,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2〕从地域范围〔空间尺度〕来说,区域的划分可根据需要,或很大、或很小。大到大洲和大洋,小到一个具体的地方。 例如:在中国,大尺度的区域,可包括几个甚至几十个省区,如长江沿岸经济带、东部沿海经济带、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等; 中等尺度的区域,可包括一两个省区及相邻的部分省区,如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可以是一个省的部分地区,如辽中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小尺度的区域,可以是某一城市内部的一个区域,如上海的浦东开发区等。 思考:人们生活中常说的地区和区域是一个概念吗? 提示:地区与区域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区域是一个具有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大到全球,小到某一个特定的地域。既可以是自然地理意义的区域,也可以是具有人文地理意义的区域。地区的概念那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局限于〝大洲、地区、国家〞的框架之中;二是局限于〝国家或地区〞的框架之中;三是局限于特定的地域之中,如可以说〝上海地区经济发达〞,而不能说〝上海区域经济发达〞。 【三】区域的主要特征 1.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这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 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例如国家、行政区等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之间的界线是十分明确的;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例如气候区、植被区等,具有过渡性的特点。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湘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2.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3.利用相关图表、数据资料,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变化。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的概念:通常指一定的①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②界线。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③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④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⑤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⑥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二、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⑦相对位置关系和⑧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⑩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⑪对外联系等。 3.区域空间结构分类

(1)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可划分为⑫乡村地域和⑬城镇地域。 (2)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区域是汇集⑭工业、⑮农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三、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产业结构指⑯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第一产业指⑰农业包括种植业⑱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指⑲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如⑳服务业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21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22劳动力素质等。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指三次产业占○23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24就业比重以及○25内部构成等。 探究点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探究材料】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北方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描述中国的不同地区。而不同的省级行政单位或同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内部的不同地区,其称谓也不同,如山东与山西,江苏省的“苏南”“苏北”,四川省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