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与用药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与用药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与用药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与用药

消化系统疾病及用药

一、定义:

消化系统有消化管(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和消化腺(肝脏、胰脏、唾液腺)组成。

二、疾病症状:

1.浅表性胃炎持续隐隐作痛,反复发作,常有惧食,反酸。

十二指肠溃疡疼痛——进食——缓解。

胃溃疡进食——疼痛——缓解

胃寒者喜温喜按,温热缓解

胃热者口气较重,清热缓解。

2.肠炎腹部隐隐作痛,有慢性黏液样便。

慢性结肠炎腹痛呈反复发作性

结肠性肠炎无痛性血便

细菌性肠炎有不洁饮食史,急性起病,泻粘液脓血便,

里急后重。

肠梗阻腹胀,腹部剧痛。

二、疾病与用药

胃:

1.抗酸药a中和胃酸(小苏打、胃舒平)

b H-2受拮抗剂,抑制腺体分泌,但对肝脏毒性

大,对肝脏功能不全者慎用。(西咪替叮、法

莫替叮)。

C 其他类通过与胃蛋白酶结合直接保护胃黏

膜。(洛赛克、蓝索拉唑)。散寒止痛,温胃

健脾(保胃胶囊、胃苏颗粒、陈香露白露)

2杆菌药大环类酯类:克拉酶素。B-内酰胺类:阿莫西

林。抗厌氧菌药: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3.解除胃肠平滑肌痉蛮、止痛。(阿托品、654-2、颠茄制剂、含有延胡索成分的中成药)

4.助消化药多酶片、健胃消食片、消食顺气片。

5.促进溃疡愈合药含白及成分的中成药药制剂+制酸药。

6.促进胃动力药西沙必利片、吗丁啉。

7.胃萎缩药维酶素。

肠:

1.急性胃肠炎可口服淡盐水补充水分,同时给予解毒止泻药物(黄连素、香连片、解毒止泻胶囊)。抗炎

药(左氧氟沙星、氟派酸)。654-2止痛。

2.菌痢庆大酶素+低脂肪、蛋白质饮食+喹诺酮类+清热解毒止泻药。

3.结肠炎溃疡型(柳氮磺胺吡啶);普通型(安肠止泻胶囊)。

三、药品别名:

胃舒平——氢氧化铝西咪替叮——甲青咪瓜、泰胃美

法莫替叮——信法丁奥美拉唑——洛赛克

消旋山莨菪碱——654-2 甲氧氯普胺——胃腹安、灭吐灵

雷尼替叮——兰白幸多潘立酮——吗丁啉

阿苯达唑——肠虫清甲苯咪唑——安乐士

乳酶生——表飞明马来酸曲美布汀——诺为

丽珠得乐—枸橼酸铋钾颗丽珠肠乐—口服双歧杆菌活性制剂

整肠生—地衣芽孢杆菌胶囊谷参肠安—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

易蒙停——盐酸洛哌丁胺颠茄磺苄啶片——泻立停

酚酞片——果导片蒙脱石散—思密达、司迈特、肯特令

珍稀渭—复方丙谷胺西咪替叮片胃炎胶囊—庆大霉素普鲁卡因斯达舒——维U颠茄铝胶囊肠炎灵胶囊—庆大霉素碳酸铋胶囊常为安——枫蓼肠胃康颗粒瑞贝克——硫酸庆大霉素缓释片

维多力——二甲硅油片胃必治——复方铝酸铋片

给尔安——复方龙胆碳酸氢钠片

渭安新——甘羟铝片兰索拉唑——达克普隆

四、拉丁文:

Tid 三次Bid二次qid四次qd一次ac饭前pc饭后

Po 口服gtt滴眼剂sig用法ov滴双眼cup胶囊 a a各Tab片剂pill丸剂sup栓剂ung软膏cermer乳膏Omeprazole奥美拉唑Lansoprazole兰索拉唑Gastropine胃舒平Cemitidine西咪替叮Famotidine法莫替叮Metodopramide胃复安Ranitidine雷尼替叮Domperidone吗丁啉Albendzole肠虫清Mebendazole安乐士Bisuc胃必治Loperramidine易蒙停

注意:

在治疗过程中对于急腹症患者在未查清病因之前不可使用解痉止痛药,以免掩盖症状,加重病情。而面对腹泻、出血、呕吐的患者应注意:忌食冷、硬、油腻的食物。

消化性溃疡应注意:

1.制酸药应在饭后2/1——2小时服用,不可餐前服用。对一日三餐者可在餐后1小时或睡前服用。

2.片剂嚼碎后服用。

3.有些药物不可长期服用。如小苏打——会引起碱中毒和水钠潴留。

消化系统疾病合理用药

消化系统疾病合理用药 发表时间:2012-04-16T10:51:29.7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王淑清[导读] 老年人较常见非典型体征和症状的胃食管反流和消化性溃疡疾病,如咳嗽伴胃食管反流、体重减轻伴消化性溃疡。 王淑清(鸡西市市医集团药剂科 15810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126-02 【摘要】目的讨论消化系统疾病合理用药。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选用药物进行治疗。结论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的药物有胃动力药,如甲氧普胺、西沙必利和多潘立酮。甲氧普胺是多巴胺拮抗剂,可引起精神错乱、昏睡、迟发性运动障碍和加重帕金森病等锥体外系症状。西沙必利和多潘立酮较少通过血-脑屏障,更适用于使用甲氧普胺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的病人。年老体弱病人粪便干结和排便次数少,通常需要常规使用缓泻剂。不适用液体泻药的病人,可使用膨胀性泻药psyllium。必要时可用渗透性泻药山梨醇或乳糖。括约肌或肠功能紊乱引起的大便失禁,可用止泻药、地芬诺酯、阿托品、洛哌丁胺等以最小剂量控制排便次数,然后用刺激性泻药(番泻叶、吡沙可啶)促进排便,每周2~3次。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药物治疗 (一)上消化道疾病 老年人较常见非典型体征和症状的胃食管反流和消化性溃疡疾病,如咳嗽伴胃食管反流、体重减轻伴消化性溃疡。 老年人大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增加的部分原因。有资料表明,非甾体抗炎药引起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或穿孔的发生率达50%,而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因此,老年病人应限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调整使用剂量。 年龄是否影响抗溃疡病药物的疗效尚不清楚。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全剂量连续使用8周,老年病人和年轻病人的疗效相似,消化道溃疡病治愈率达75%~100%。奥美拉唑20mg/d能有效减少胃酸分泌,血浆浓度较高,特别适用于老年病人。 老年人药物清除率降低。使用常规剂量西咪替丁和其它H2阻滞剂,药物血浆浓度增高,西咪替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7%,有错乱、幻觉和精神病反应。其它H2阻滞剂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肾衰病人特别易引起意识模糊。大部分老年病人能耐受H2阻滞剂,调查发现65岁以上或以下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大约都为2%。硫糖铝能有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但不应与H2阻滞剂合用。 老年病人消化性溃疡病维持治疗最好选择雷尼替丁,优点是一次给药,药物相互作用少,还能有效预防十二指肠溃疡复发性出血。现发现幽门杆菌感染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复发有关。因此,治疗老年病人消化性溃疡病兼有幽门杆菌感染,应合并使用抗菌药物,如胶体次枸橼酸铋二枸橼酸铋钾或次水杨酸铋和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 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的药物有胃动力药,如甲氧普胺、西沙必利和多潘立酮。甲氧普胺是多巴胺拮抗剂,可引起精神错乱、昏睡、迟发性运动障碍和加重帕金森病等锥体外系症状。西沙必利和多潘立酮较少通过血-脑屏障,更适用于使用甲氧普胺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的病人。 (二)便秘 便秘是老年病人的常见症状,大约有30%老年人使用缓泻剂,使用人数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加。健康成人排便次数和肠蠕动很少随年龄改变,但便秘和年老体弱的老年人粪便常在肠内停留时间过久。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抗胆碱药、三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抗高血压药、铁剂和含铝抗酸药,可使肠蠕动减少和便秘加重。年老体弱的老年人直肠张力及神经感觉降低,易形成便秘,或因不能排粪而嵌塞。 便秘病人症状如粪便干结,排便次数减少,排出困难或排空不尽感等,其变化很大,治疗时应鉴别病人的特征,并区别诊断包括由于肿瘤、憩室炎、糖尿病或其它的自主神经疾病、高钙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和抑郁症等引起的严重便秘。增加便秘的因素有不能运动、使用多种药物、痴呆、帕金森病。 粪便嵌塞最好做腹部X线检查,可用矿物油灌肠剂100~200ml处理,每日反复使用灌肠剂或栓剂(如吡沙可啶),直到肠内清除完毕,再使用口服药物,必要时使用人工方法。 年老体弱病人粪便干结和排便次数少,通常需要常规使用缓泻剂。不适用液体泻药的病人,可使用膨胀性泻药psyllium。必要时可用渗透性泻药山梨醇或乳糖。盐类泻药氢氧化镁也有效,但需要监视脱水和高镁血症。对一些顽固性肠蠕动减少的老年病人,口服成人半量番泻叶制剂或吡沙可啶,每周3次,直到改善症状,再以膨胀性泻药或高渗泻药维持。 能活动的老年病人便秘可用肠训练计划,使排便规律化,尽量少用乃至不用缓泻药。即每日使用高纤维食物加上糠或膨胀性泻药(15ml psyllium加入240ml液体中),固定上厕所时间和固定排便时间(如10min,不管病人是否有便意与否),形成排便习惯。4~5d后病人还没有排便或有明显不适,则使用高渗性磷酸盐灌肠剂或栓剂。若这方案不成功,则使用缓泻药。 不管是活动的或虚弱的老年病人,缓泻药开始使用时剂量应较低,反复尝试减少或停止使用缓泻药。 (三)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是严重残疾,难于控制失禁常常需要进入收容院隔离。暂时性腹泻和中等程度失禁,只需治疗腹泻,恢复正常大便。大便失禁的主要原因有功能性失禁,粪便嵌塞,正常排便机制失控以及精神病等。功能性大便失禁为虚弱或腹泻病人不能及时上厕所所致,这些病人肠道和括约肌无异常,只需针对虚弱和腹泻治疗。粪便嵌塞为结肠或直肠阻碍引起失禁,通常漏出稀软大便,可通过消除嵌塞和合理处理便秘,然而老年嵌塞病人直肠感觉很差且有低渗性直肠功能,常使嵌塞复发。 直肠癌、长期滥用刺激性缓泻药吡沙可啶、骨盆手术和局部自主或外周神经疾病都能影响括约肌控制和排便,对这些严重的大便失禁病人,应提高神经功能和括约肌反应。痴呆、帕金森病和中风等中枢性疾病也能引起直肠功能紊乱和大便失禁,这些病人常伴有尿失禁。 括约肌或肠功能紊乱引起的大便失禁,可用止泻药、地芬诺酯、阿托品、洛哌丁胺等以最小剂量控制排便次数,然后用刺激性泻药(番泻叶、吡沙可啶)促进排便,每周2~3次。使用周期性灌肠剂可使排便间隔延长。能自我控制的病人,可通过生物反馈训练来增加直肠张力。 参考文献 [1]孙利华,陈晶,叶艳.不合理用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中国药业,1999,8:5-6.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反流性食管炎 【病史采集】 1.病因:十二指肠溃疡、滑动性食管裂孔疝、胃手术后、大量腹水、反复呕吐。 2.诱因:粗糙食物、饮酒或咖啡。 3.胸骨后烧灼样疼痛,疼痛放射胸背肩部。一般卧位,前屈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症状加重,有夜间反酸,间歇吞咽困难,出血。口服抑制胃酸药可减轻。 【检查】 1.内镜检查:根据savary和miller分极标准,反流性食管炎的炎症改变内镜下可分四级。一级为单个或几个非融合性病变,表现为红斑或浅表糜烂;二级为融合性病变,但未弥漫或环周;三级病变弥漫环周,有糜烂但无狭窄;四级表现为溃疡狭窄纤维化,食管缩短及Barrett食管。 2.食管吞钡X线检查:X线可见食管蠕动变弱,粘膜皱壁粗乱。阳性率约50%。 3.食管滴酸试验:滴酸过程中患者出现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为阳性反应。 4.食管内pH测定:pH降低至4.0以下提示胃液反流。 5.食管压力测定: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若小于1.3kPa,胃液易反流。 6.胃—食管核素显像,有助于诊断。 【诊断要点】 1.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躯体前屈或仰卧时加重,站立时则缓解,应考虑本病。 2.内镜或活组织检查可了解食管粘膜病变。 3.食管内pH测定、压力测定及食管滴酸试验可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1.心绞痛:胸骨后疼痛,心电图ST-T改变,食管滴酸试验阴性,口服硝酸甘油疼痛缓解。 2.食管癌:有吞咽困难,内镜和活组织检查可确诊。 3.消化性溃疡: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疼痛、内镜检查及X线钡餐确诊。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包括床头垫高15cm,减少反流;少食多餐,低脂肪饮食,睡前不进食,肥胖者应减轻体重,避免用抗胆碱能药物及烟、酒、咖啡。 2.药物治疗选择: (1)促进胃动力药物:选用:甲氧氯普胺(灭吐灵)、西沙比利、多潘立酮(吗丁啉)。 (2)组胺H2受体拮抗剂选用:甲氰咪呱、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3)质子泵阻滞剂:奥美拉唑(洛赛克)、兰索拉唑(达克普隆)。 (4)保护粘膜药:硫糖铝、三钾二枸橼酸钕盐(德诺)。 3.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食管瘢痕狭窄及难以控制反复出血者,采用外科手术或食管扩张术。 【疗效标准】 1.治愈标准 (1)症状消失。 (2)内镜或(及)X线检查粘膜恢复正常。 2. 好转标准 (1)症状减轻。 (2)内镜或(及)X线检查粘膜病变有所改善。 【出院标准】

消化系统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1、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口腔腺(唾液腺)、肝、胰、胃腺、肠腺等。 3、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直肠、肛管。 4、上消化道:口腔到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以下。 5、主要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食物残渣。 6、除口腔、咽外,消化管由内向外分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7、口腔经咽峡与咽相通(咽峡:鄂垂、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为口腔与咽的分界);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经第3磨牙后方间隙与固有口腔相通。 8、昏迷病人急救常指压或针刺人中,唇、颊分界线为鼻唇沟。 9、牙分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主要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构成;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牙龈。 10、龋齿:口腔内乳酸杆菌能使糖类酵解产酸,导致牙釉质脱落,产生空洞,称龋齿。 11、乳牙(20),恒牙(28-32);乳牙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3岁出齐,6岁后相继脱落,恒牙开始萌出,第3磨牙(迟牙、智齿)17-25岁萌出或终身不出;(牙的记录方式结合书上图表及自身理解记忆)。 12、舌以界沟分为舌体、舌根。舌乳头分丝状乳头(最多,无味蕾)、菌状、叶状(人类已退化、轮廓乳头(最大)。 13、口腔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湿润口腔、助消化。主要有三对:腮腺(腮腺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颊黏膜处);下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舌下腺。 14、咽为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分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 15、扁桃体有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位于口咽侧壁的扁桃体窝内,通常所说扁桃体即指鄂扁桃体)。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有重要防御功能。 16、鼻咽腔咽鼓管咽口与中耳鼓室相通,因此咽部感染可引起中耳炎。 17、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喉壁之间的一纵行凹陷,为鼻咽癌好发部位;梨状隐窝为异物易滞留部位。 18、食管上接咽下连胃贲门,约25厘米,穿食管裂孔入腹腔,分颈、胸、腹3部。 19、三处狭窄:1、食管起始处(异物易停留);2、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相当于胸骨角水平);3、穿膈肌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三个狭窄分别约距中切牙15、25、40厘米。二三处狭窄为食管癌好发部位。 第二部分 1.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左上腹部),上接食管、下连十二指肠,作用:容纳 和初步消化食物,分泌胃液;两壁两口(入口为贲门,与食管相连,出口为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两缘(上缘胃小弯,下缘胃大弯);分四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胃窦)。 2. 胃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组成;胃腺位于黏膜层;胃底腺:主细胞(最多,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盐酸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内因子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颈黏液细胞(分泌酸性黏液) 3. 胃黏膜屏障:由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和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层构成,抵御 胃液对胃黏膜的侵蚀。 4. 小肠(消化和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上接幽门,下续盲肠,从上至下:十 二指肠、空肠、回肠。5

2016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答案

2016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答案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 有关胃溃疡症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夜间痛醒史 ? B.进餐后疼痛可缓解 ? C.疼痛发生于进食后30~60分钟 ? D.疼痛规律是疼痛→进食→缓解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 半衰期最长的药物是() ? A.西咪替丁 ? B.雷尼替丁 ? C.法莫替丁 ? D.磷酸铝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 不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是() ? A.奥美拉唑 ? B.克拉霉素 ? C.甲硝唑 ? D.甲氧氯普胺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 西米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理是() ? A.质子泵阻滞剂 ? B.H2受体拮抗剂 ? C.延缓胃排空 ? D.加速胃排空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 有关十二指肠溃疡病症状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夜间痛醒史 ? B.进餐后疼痛可缓解 ? C.疼痛发生于进食后30~60分钟 ? D.疼痛规律是疼痛→进食→缓解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6 . 阿托品类药物禁用于下列哪种疾病() ? A.虹膜睫状体炎 ? B.胃肠道绞痛 ? C.青光眼 ? D.感染中毒性休克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7 . 常用于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药物是() ? A.奥美拉唑 ? B.阿托品 ? C.维拉帕米 ? D.东莨菪碱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8 . 在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的损害性因素中,占主导的是()? A.幽门螺杆菌感染 ? B.饮食失调 ? C.吸烟 ? D.胃酸、胃蛋白酶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 有止吐作用的药物是() ? A.胰酶片

消化系统知识点归纳

消化系统 大纲 A口腔 1.掌握口腔的分部及其界限 2.了解唇,颊,腭的形态 3掌握舌的形态和构造,了解舌肌的一般分部和机能 4.了解乳牙和恒牙的牙式、名称和出牙时间,掌握牙的形态和构造 5.掌握三大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管的开口部位 B咽 1.掌握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掌握腭扁桃体的位置和机能 2.了解咽壁的构造 C食管 1.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食管的狭窄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2.了解食管的结构特点 D胃 1.掌握胃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2了解胃的x图像 E小肠 1.掌握小肠的分部 2.掌握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各部的黏膜构造特点 3.了解空、回肠的结构特点 F大肠 1.掌握大肠的分部及形态特点 2.掌握盲肠和阑尾的形态、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3.掌握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 4.掌握直肠的形态和位置 G肝 1.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和体表投影 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3.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汇合的开口部位 4.了解胆汁的排出路径 H胰 1.掌握胰的形态和位置 要点: 1.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以及软腭、会厌等处的粘膜上皮中含有味蕾,丝状乳头中无味蕾。 2.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其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之间的狭窄部,也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处 3.牙式表达:乳牙20.恒压32。乳牙在上、下颌的左、右半侧各5个,共计20个。恒牙在上、下颌的左、右半侧各8个,共计32个。临床上,为了记录牙的位置,常以被检查者的

方位为准,以

“十”记号划分成4区,并以罗马数字Ⅰ~Ⅴ标示乳牙,用阿拉伯数字1~8标示恒牙,如“ 6”表示左上颌第1恒磨牙,“V ”则表示右下颌第2乳磨牙。 4. 颏舌肌:起自下颌体后面的颏棘,肌纤维呈扇形向后上方分散,止于舌正中线两侧。两侧同时收缩,拉舌向前下方,即伸舌;单侧收缩可使舌尖伸向对侧。舌尖偏向瘫痪侧 7.咽淋巴环:咽后上方的咽扁桃体、两侧的腭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具有防御作用 8.食管位置和分部(1)位置(2)分部:颈部、胸部、腹部 三个狭窄部: 第一狭窄: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6颈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牙约15cm; 第二狭窄: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距中切牙约25cm; 第三狭窄: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 狭窄部是食管异物易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9.胃的位置形态: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是肌性囊状结构,有两壁、两口、两缘,并可分为四部,两壁为前壁和后壁,两口为入口即贲门和出口即幽门,两缘为上缘即胃小弯和下缘即胃大弯;胃分胃底,胃体。贲门部和幽门部四部,幽门部又分为幽门窦和幽门管。 10.幽门瓣:在幽门处黏膜形成环形的皱襞称幽门瓣,突向十二指肠腔内,有阻止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的功能。 11.幽门括约肌:环形肌环绕于胃的全部,在幽门处增厚称为幽门括约肌,在幽门瓣的深面,有延缓胃内容物排空和防止肠内容物逆流至胃的作用 12. 十二指肠球:十二指肠上部左侧与幽门相接的一段肠管壁较薄,管腔大,黏膜面光滑平坦,无环状皱襞,故临床常称为十二指肠球,是十二指肠溃疡及穿孔的好发部位 13.十二指肠大乳头:降部的黏膜形成发达的环状襞,其中份后内侧壁上有一纵行的皱襞称十二指肠纵襞,其下端的圆形隆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距中切牙约75cm,为肝胰壶腹的开口处。 14.十二指肠悬韧带:十二指肠空肠曲的后上壁借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腹后壁的又膈脚上。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于其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又称Treitz韧带,是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部的重要标志。 15.回盲瓣:会场末端突入盲肠内形成的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皱襞称回盲瓣,此瓣的作用有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入回肠的作用,并阻止小肠的内容物过快进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吸收。 16.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McBurney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阑尾发炎时,此处有明显的压痛。 17.直肠的两个弯曲:直肠骶曲(突向后方)和直肠会阴曲(突向前方) 18.齿状线:肛柱下端与肛瓣共同围成的锯齿状的环形线,是内、外痔的分界标志.

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用药Word版

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 1、食管疾病:胃食管返流性疾病(GERD)、 Mallory-weiss综合征、食管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贲门失迟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等。 2、胃和十二指肠:胃炎、急性胃黏膜病变、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等。 3、小肠和结肠: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性肠病(溃结和Crhon病)、假性肠梗阻、吸收不良性腹泻等。 4 肝脏: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损害、药物性或中毒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肝硬化、肝性脑病等。 5 胰腺:急慢性胰腺炎等 6 胆系:胆囊和胆管结石等。 消化科常用的药物 1、抑酸药和止酸药 2、胃肠动力药物 3、胃肠黏膜保护剂 4、肝脏疾病的药物(保肝药物、抗病毒药物和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 5、利胆排石药物 6、微生态药物 7、泻药与止泻药 常用的抑酸药物 抗胆碱能药 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胃泌素受体抑制剂 抑酸药物-抗胆碱能药 药理机制:阻断胃平滑肌上的胆碱能受体,能够抑制迷走神经,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 由于抑制胃蠕动和延缓胃排空,当合并胃溃疡及上消化道出血时不宜使用;青光眼患者忌用;前列腺肥大者慎用。 常用药物和用法:阿托品0.3mg,3~4次/d口服,疼痛剧烈时可皮下或肌内注射0.5mg;山莨菪碱每次5~10mg,口服或肌内注射。 抑酸药物-H2受体阻滞剂

药理机制:与组胺竞争胃壁细胞上H2受体并与之结合,可减少对各种刺激如组胺、五肽促胃液素等所引起的胃酸分泌,从而抑制胃酸分泌。 常用药物:西米替丁(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信法丁、高舒达)及尼扎替丁等 西米替丁:口服:每次200 mg~400mg,1日800mg~1600mg;静脉注射或滴注:,每次200mg~600mg,4~6小时1次,1日剂量不宜超过2g。也可直接肌肉注射。 雷尼替丁:每次150mg,每日2次,早晚饭时服用 法莫替丁:口服,20mg/次,2次/d或睡前1次服20~40mg;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20mg,1日2次(间隔12小时)。 法莫替丁是第三代H2受体拮抗剂, 抑制胃酸分泌的能力较雷尼替丁强7.5倍,较西米替丁强40倍。 法莫替丁作用时间长,每12h给药1次,能够持续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 西米替丁可透过血脑屏障,干扰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少数可有精神障碍,因此有肝性脑病者禁用。 H2受体拮抗剂的副作用:头痛、头晕、乏力、嗜睡、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心率增加、血压升高、颜面潮红、月经不调、肝、肾功能损害和粒细胞减少等,具有抗雄性激素作用,停药后可消失。孕妇和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哺乳妇女使用时应停止授乳。 抑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PPI):PPI抑酸强度高于H2受体拮抗剂,目前最强大的抑制胃酸作用的药物。 药理机制:在胃壁细胞的管池及分泌小管的细胞膜上分布着氢-钾三磷酸腺苷酶(ATPase),该酶是介导胃酸分泌的最终途径,能将细胞外的K+泵入细胞内,而将H+泵出细胞外,H+与CL结合形成胃酸。 质子泵抑制剂(PPI)通过非竞争性不可逆的对抗作用,抑制胃壁细胞内的质子泵,产生较H2受体阻滞剂更强更持久的抑酸效应。 奥美拉唑(洛赛克):口服:20mg/次,1~2次/d;静脉滴注,40mg/12小时。 潘托拉唑(潘立苏,泰美尼克):口服:40 mg/次,1~2次/d,静脉滴注,40mg/12小时。 兰索拉唑(达克普隆):口服,30mg/次,1~2次/d。 雷贝拉唑(波利特):口服,10 mg/次,1~2次/d。 埃索美拉唑(耐信):口服,40 mg/次,1~2次/d。 PPI-不良反应:恶心、胀气、腹泻、便秘、上腹痛等。皮疹、ALT和胆红素升高也有发生,一般是轻微和短暂的,大多不影响治疗。长期使用本品可能引起高胃泌素血症。严重肾功能不全及婴幼儿禁用。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慎用,必要时剂量减半。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不合理联合用药分析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不合理联合用药分析 2014年09月23日09:47来源:每日医学资讯微博 消化系统包含器官较多,本系统疾病病因复杂,临床疾病很常见,也是患者就医多的原因。随着医学发展,发病机制不断阐明及新药的开发应用,药物品种及联合用药増多,不合理用药易随着增多,不合理联合用药日益増多,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増加药品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随着増多,不同程度増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合理用药在临床中十分重要,临床医生是合理用药的主要责任者,掌握着临床用药的决定权。但随着经济发展,药房居多,患者往往自行买药、用药,不合理用药颇多,药师及护士在合理用药中负有同样的资任。只有不断的加强药物学知识,及时更新药物学知识,及时总结临床用药的经验及教训,把握消化系统疾病用药规律及用药发展趋势,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使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能更有效,安全,合理进行,从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现就消化系统常见不合理联合用药做如下分析: 抑酸药与胃粘膜保护药(秘剂和硫糖铝)合用 抑酸药是目前治疗消化系统尤其是消化溃疡的常用药物,包括H2-受体阻断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和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挫、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 本类药物主要抑制酸的制造和分泌或对进入胃囊的H离子进行中和而使胃内pH值升高,而泌剂和枸橼酸泌钾,胶体果胶铋需在胃酸的条件下形成保护层覆盖于溃疡面上,阻止胃酸、酶及食物对溃疡的侵袭,促进粘膜再生和溃疡愈合。硫糖铝也需在酸性环境下才能发挥粘膜保护作用。临床为缓解溃疡疼痛而合用抑酸药时,需在口服胃粘膜保护药半小时或1小时后再服用。 胃蛋白酶与抗酸药合用 胃蛋白酶在酸性环境中作用増强,在碱性溶液中易破坏、失效。 抑酸药物为碱性物质,同理抑酸药物因抑制酸的制造和分泌而使胃内pH值升高,因此胃蛋白酶及其复方制剂不与抑酸、抗酸药物合用。 乳酶生不宜与抗菌药、抗酸药及吸附剂合用 因乳酶生为活的乳酸菌的干燥剂,在肠内分漏类生成乳酸,使肠内酸度升高,从而抑制肠内病原体繁殖。因此不与抑酸药及吸附剂合用,以防降低疗效。 原则上不与抗生素合用,若需应用抗生素以控制严重感染,可错开服药时间,或考虑用死菌制剂如嗜酸杆菌制剂、乳酸菌素等。该类药物不受抗生素影响,因此用上类药需间隔2~3小时尚可。 胰酶及其制剂与抗酸药合用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知识点慢性胃炎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知识点:慢性胃炎B/A型胃炎的鉴别(TANG原创)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大纲无,教材有) 又位 病因 名于

义的检查项目是 A.腹部B超 B.消化道钡餐 C.胃镜检查 D.大便隐血试验 E.胃液分析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患者反复上腹部不适,伴有反酸暧气,考虑胃部疾病,最具有诊断意义的就是胃镜检查。 2.关于慢性胃窦胃炎,不正确的是 A.引起恶性贫血

B.消化道症状多见 C.可同时存在溃疡 D.血清壁细胞抗体多为阴性 E.常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胃窦胃炎其实就是说的B型胃炎,也就是多灶萎缩 性胃炎,不会引起恶性贫血。 消化性溃疡 ( 一) 概述——概念: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1.胃溃疡(gastric ulcer ,GU) 2.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 ,DU) ( 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黏膜侵袭因素和防御因素失平衡的结果。 正常生理情况下,胃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和修复机制: ①上皮前——黏液和碳酸氢盐(HCO3-); ②上皮细胞; ③上皮后——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流。 ④前列腺素E――保护细胞、促黏膜血流、增加黏液及HC03分泌;表皮生长因子(EGF)――保护细胞、促进上皮再生。 某些因素损害了这一机制――胃酸/ 胃蛋白酶对胃黏膜自身消化、 侵蚀——溃疡形成 (1)Hp 和NSAIDs ——损害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最常见病因——已知的主要病因。

(2) 胃酸 ——过度分泌,远远超过黏膜的防御作用——在溃疡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1.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症状是 A.暖气反酸 B.恶心呕吐 C.节律性上腹痛 D.无规律性上腹痛 E. 粪便黑色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症状是节律性上腹痛。 2.胃溃疡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 A.胃前壁 B.胃后壁 C.胃大弯及胃底 D.胃小弯近贲门处 E. 胃窦小弯侧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胃溃疡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胃窦小弯侧。 3.诊断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最有价值的临床表现是 A.进餐后上腹部饱胀不适 B.呕吐物量大 C.呕吐物内含大量宿食

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系统重要知识点复习课程

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系统知识要点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脂肪:人体内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动(植)物油、肥肉、大豆等 糖类: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富含糖类的食物:蔗糖、大米、小麦、馒头、马铃薯、红薯等 蛋白质: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奶、蛋、鱼、肉等注:糖类、脂肪、蛋白质是三大能源物质。 水: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维生素:人体需求量少,不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原料,不能供能,但生命活动又必不可少的物质。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1、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 (1)口腔——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3)胃——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器官。(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使食物残渣推向肛门(大肠的起始部位为盲肠) (6)肛门 2、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

(2)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胆汁能乳化脂肪(把脂肪分解成脂肪颗粒)。 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肠后与食物接触。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食物的消化 蛋白质:消化始于胃,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糖类:消化始于口腔,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脂肪:消化始于小肠,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2、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能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小肠吸收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决定这个功能的结构特点是:1)成人小肠一般有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2)小肠内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突起——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被吸收后,随即由内壁毛细血管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运往全身。 *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1.一日三餐,按时进餐 2.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3.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设计一份合理的食谱 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三餐应该按时。 每天要合理补充各种人体所必须的五类食物,即“平衡膳食宝塔”中五类食物 平衡膳食宝塔各层食物类型及主要含有的营养物质: 谷类(淀粉)>蔬菜和水果类(无机盐和维生素)>鱼、禽、肉、蛋类(蛋白质和脂肪)>奶类和豆类食物(蛋白质) >油脂类(脂肪) *关注食品安全 1.食用蔬菜水果之前,应该浸泡、冲洗,或削皮; 2. 买食品时,应注意检验是否合格,是否变质等; 3. 发芽的马铃薯和毒蘑菇等有毒食品不要食用; 4.经常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注:食物污染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

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与用药常识

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与用药常识 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与用药常识 消化系统分类与症状 1、消化系统按部位分: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直肠、肝、胰、胆道等等。 2、常见症状: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嗳气、反酸、食欲不振、烧心、早饱、腹胀、腹痛、腹泻、便秘、里急后重、黄疸、呕血、黑便、便血等。 消化不良 一、定义:是一组胃部不适的症状,是由于胃、肠蠕动减弱而使胃不能正常工作,使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引起,其表现为嗳气、腹部胀满、腹鸣等。 二、病因: 1、消化系统器官功能随年龄增大而下降 2、饮食:如进食过饱、过多油腻食物,饮酒过量

3、经常服用止痛药物(阿司匹林) 4、精神紧张时进食或进食不习惯的食物也可引起 5、器质性疾病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道炎 三、症状: 1、进食时或食后出现上腹部不适感或疼痛 2、进食、运动或平卧后,上腹正中有烧灼感或反酸,并可延伸至咽部 3、经常感到饱胀或有胃肠胀气感,打嗝、放屁增多,食欲不振、恶心,有些会出现轻度的腹泻。 四、治疗:不管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什么,都是因为胃缺乏动力而使胃不能正常工作,食物在胃内停留过长,因此治疗时对症非处方如下: 1、多潘立酮:又称吗丁啉、胃得灵。是一种能够增加胃肠

平滑肌张力和蠕动,使胃排空的速度增加,疏通胃部、消化食物和推进食物,促进食物及肠道气体排泄。此类药物与抗酸剂有配伍禁忌,也是大多数人容易混淆的,此类药物与氢氧化铝、西米替丁、硫糖铝、胃蛋白酶、胃复安等药物不宜合用。 2、多酶片、干酵母片等等。 胃酸过多症 一、定义:是指胃液(包括盐酸和胃蛋白酶等)分泌过多,并使患者感到胃部不适,反酸、烧心等症状。 二、病因: 1、长期酗酒、大量吸烟、辛辣食物、生活不规律、不定时用餐多 2、精神紧张 3、服用对胃有损害的药物 4、其他:如外科手术、严重烧伤、遗传等

消化系统知识笔记

消化系统笔记 胃食管反流病 1.病因和发病机制: 1.1食管抗反流屏障: 1.1.1LES和LES压:激素、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地西潘)、食物(高脂肪、巧克力)。腹内压增高及胃内压增高 1.1.2一过性LES松弛 1.1.3裂孔疝 1.2食管酸清除 1.3食管粘膜防御 1.4胃排空延迟 2.病理 3.临床表现 3.1 烧心和反酸:常在餐后一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 3.2 吞咽困难和吞咽痛 3.3胸骨后痛:胸骨后或剑突下,严重时剧烈刺痛可放射至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后 3.4其他:反流物刺激咽喉部可引起咽喉炎、声嘶。吸入气管和肺可反复发生肺炎,甚至出现肺间质纤维化 3.5 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粘膜炎症、糜烂及溃疡所致 食管狭窄 Barrett食管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1 内镜检查 4.2 24小时食管pH监测:正常食管内pH为 5.5~7.0,当pH<4时被认为是酸反流所制 4.3 食管吞钡x线检查 4.4 食管滴酸试验 4.5 食管测压 5.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应基于:a 有明显的反流症状b 内镜下可能有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c 过多胃食管反流的客观证据 6.治疗 6.1 一般治疗 6.2 药物治疗:H2受体拮抗剂、促胃肠动力药、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 6.3 抗反流手术治疗 6.4 并发症的治疗 慢性胃炎 一病理: 肠腺化生:胃腺转变成肠腺样假性幽门腺化生:胃体腺转变成胃窦幽门腺的形态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感染 自身免疫 十二指肠液反流 三临床分类: (一)慢性胃窦炎(B型胃炎) (二)慢性胃体炎(A型胃炎):自身免疫反应引起 四临床表现: 上腹饱胀不适,以进餐后为甚,无规律性隐痛、嗳气、反酸、烧灼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A型胃炎可出现明显厌食和体重减轻,可伴有贫血,在有典型恶性贫血时可出现舌炎、舌萎缩和周围神经病变。 五试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胃液分析:A型均有胃酸缺乏;B型不影响胃酸分泌,有时反增多 (二)血清学检查:A型血清促胃液素水平常明显升高,血清中可测得抗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下。B型胃炎时血清促胃液素水平之下降,视G细胞的破坏程度而定。 (三)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四)Hp检测 (五)X线检查

2016执业药师《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答案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 宜于每餐前半小时服用的药物是() ? A.泮托拉唑 ? B.法莫替丁 ? C.多潘立酮 ? D.克拉霉素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 常用于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药物是() ? A.奥美拉唑 ? B.阿托品 ? C.维拉帕米 ? D.东莨菪碱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西米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理是() ? A.质子泵阻滞剂 ? B.H2受体拮抗剂 ? C.延缓胃排空 ? D.加速胃排空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4 . 有止吐作用的药物是() ? A.胰酶片 ? B.甲氧氯普胺 ? C.枸橼酸铋钾 ? D.多潘立酮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 有关十二指肠溃疡病症状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夜间痛醒史 ? B.进餐后疼痛可缓解 ? C.疼痛发生于进食后30~60分钟 ? D.疼痛规律是疼痛→进食→缓解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6 . 阿托品类药物禁用于下列哪种疾病() ? A.虹膜睫状体炎 ? B.胃肠道绞痛 ? C.青光眼 ? D.感染中毒性休克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7 . 有关胃溃疡症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夜间痛醒史 ? B.进餐后疼痛可缓解 ? C.疼痛发生于进食后30~60分钟 ? D.疼痛规律是疼痛→进食→缓解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 . 在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的损害性因素中,占主导的是()? A.幽门螺杆菌感染 ? B.饮食失调 ? C.吸烟 ? D.胃酸、胃蛋白酶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 不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是() ? A.奥美拉唑 ? B.克拉霉素 ? C.甲硝唑 ? D.甲氧氯普胺

护理学消化系统知识点总结

1.急性腹痛伴休克,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2.腹部揉面感提示何病? 结核性腹膜炎。 3.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是何处? 窦房结。 4.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 5.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因包括什么? 感染心律失常、分娩、压力过大、治疗不当等。 6.左心衰竭最严重的表现是什么? 急性肺水肿。 7.右心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左肺右体 体循环静脉淤血及水肿。 8.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的治疗包括哪些? 端坐位,双腿下垂;高流量吸氧6-8ml,30%乙醇湿化;吗啡镇静;使用起效迅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平喘药物,如西地兰、呋塞米、硝普钠、氨茶碱等。 9.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什么? 肺淤血、肺水肿。 10.呼吸困难最早出现于何处? 左心衰竭。 1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什么? 干咳、低血压、肾损害、高钾血症等。 12.洋地黄中毒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如何? 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13.洋地黄中毒伴缓慢性心律失常时选用何药? 阿托品。 14.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室性期前收缩,治疗应首选何药? 苯妥英钠。 15.病毒性心肌炎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多长时间? 4周至2~3个月。 16.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什么? 感染。 17.触诊正确的顺序是什么? 由深入浅,由健侧到患侧。 18.尿常规检查一般应如何留取? 晨起首次中段尿液。 19.血小板正常值是多少? (100~300)x109/L。 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病毒感染 21.哮喘急性发作重度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吸氧;改善通气;持续雾化吸入B2受体激动剂,或合用抗胆碱药,或静脉滴注氨茶碱或沙丁胺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第一节抗酸剂与抑酸剂 第二节胃黏膜保护剂 第三节助消化药 第四节解痉药与促胃肠动力药 第五节泻药与止泻药 第六节肝胆疾病辅助用药 第一节抗酸剂与抑酸剂 第一亚类抗酸剂 (1)吸收性抗酸剂:碳酸氢钠。 (2)非吸收性抗酸剂:含难吸收的阳离子,口服后只能直接中和胃酸而不被胃肠道吸收——铝、镁制剂,如铝碳酸镁、氢氧化铝、三硅酸镁。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直接中和胃酸,减少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并能形成保护膜,覆盖于胃黏膜表面

——用于对症治疗,缓解反酸、胃痛等症状。 (二)典型不良反应 1.碳酸氢钠、碳酸钙——释放二氧化碳——呃逆、腹胀和嗳气,反跳性胃酸分泌增加。 2.氢氧化镁——产生氯化镁——引起腹泻;肾功能不良者可引起血镁过高。 3.铝、钙剂——便秘。 4.铝离子可松弛胃平滑肌,引起胃排空延迟和便秘——可被镁离子对抗——铝碳酸镁。 二、用药监护 1.最佳服用时间: 胃不适症状出现,或将要出现时,如两餐之间和睡眠前。 2.片剂抗酸剂适宜嚼碎服用。 3.增加日服药次数,一日4次或更多。 第二亚类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 抑制胃酸分泌和防治消化性溃疡的最有效药物。 ◆奥美拉唑 ◆泮托拉唑 ◆兰索拉唑 ◆雷贝拉唑 ◆埃索美拉唑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PPI特异性地抑制H+,K+-ATP酶(质子泵)的活性,抑制胃酸生成的终末环节。抑酸作用强大。并可与抗菌药物、铋剂联合用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治疗——TANG补充:三联疗法。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的异构体,优于奥美拉唑。 兰索拉唑属于第二代PPI。 泮托拉唑属于第三代PPI。不受食物和其他抗菌药影响,对胃壁细胞的选择性更专一。

消化系统用药

消化系统疾病基础知识 消化系统疾病举例 一、胃食管反流病 定义: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 特征性症状:胃灼热及反酸,还可出现咳嗽、喉炎、哮喘等食管外症状。 根据病变程度不同分为: 1.糜烂性食管炎: 早期可见食管粘膜充血,呈红斑和红色条纹改变,进一步发展出现食管黏膜糜烂和溃疡。 2.非糜烂性反流病: 少部分反流性食管炎病例胃镜检查无食管黏膜损伤的表现。 二、胃炎 定义: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 分类: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1、对症治疗 2、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三联疗法:**铋剂+两种抗生素,或**拉唑+两种抗生素 四联疗法:**拉唑+铋剂+两种抗生素 三、消化性溃疡 定义: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的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 治疗:主要有两大类: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保护胃粘膜药物,一般配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配合使用。 四、功能性胃肠病 定义:一组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性的胃肠道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是胃肠道的相关症状,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 1、功能性消化不良 主要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2、肠易激综合征 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部分患者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 五、腹泻

定义:健康人每日解成型便一次,粪便量不超过200g。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大于3次/日),粪便量增加(大于200g/d),粪质稀薄(含水量大于85%)。腹泻超过4周,即为慢性腹泻。 治疗: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营养支持,止泻) 六、慢性肝炎 定义:肝细胞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持续6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可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因此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而是一个临床和病理学的综合征,常见为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抗病毒治疗、护肝药物 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诊治

消化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

消化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 消化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 系统 结肠、直肠和肛管)。其中口腔至十二指肠称为上消化道,空肠 组成 消化腺:大消化腺有口腔腺、肝和胰,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 第一节 消化管 一、口腔(oral cavity ): 1、界限: 1)前壁:唇(人中、唇红) 2)后壁:咽峡 3)上壁:腭 硬腭 软腭:腭帆、腭垂、腭舌弓、腭咽弓 4)侧壁:颊(有腮腺管开口) 5)下壁:口腔底 分部:借上下牙弓和牙龈分为固有口腔和口腔前庭。 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 咽的分界。 2、牙齿(teeth ) 1)分部:分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 2)组成:牙本质、釉质、牙骨质和牙髓。 3)牙周组织: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龈。 4)牙的种类和排列:第一套牙称乳牙20个,可分为切牙、尖牙和磨牙 三类。第二套牙称恒牙共32个,可分为切牙、尖 牙、前磨牙和磨牙四类。 5)牙式:临床上为了记录牙的位置,常以被检查者的方位为准,以“+” 记号划分上、下颌及左右半,共4区,并以罗马数字Ⅰ~Ⅴ标 示乳牙,用阿拉伯数字1~8标示恒牙。 Ⅳ 表示右下颌第一磨牙 6 表示左上颌第一恒磨牙 右 左 右 左

3、舌(tongue ) 1)分部:分为舌体和舌根,舌体前端称为舌尖。 2 )舌乳头 丝状乳头:最多,无味蕾 菌状乳头、 轮廓乳头、叶状乳头:含味蕾。 3)舌肌: 舌内肌 舌外肌:颏舌肌,两侧同时收缩,舌向前下,一侧瘫痪,舌 尖偏向患侧。 4)舌下面: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 4、口腔腺 二、咽(pharynx 1、位置:颅底至第六颈椎体下缘,颈椎椎体的前方 2、形态:上宽下窄、漏斗状的肌性管道。 3、分部:以腭帆后缘和会厌上缘平面为界,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1)鼻咽部: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咽鼓管扁桃体、咽扁桃 体 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纵行深窝,称咽隐 窝,是鼻咽癌好发部位。 2)口咽部:腭扁桃体、舌会厌正中襞、会厌谷。 咽淋巴环:围绕在鼻腔、口腔和咽腔连通处的周围,存在有咽 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 环,具有防御功能。 3)喉咽部:梨状隐窝,异物易存留。 三、食管(esophagus )上端在第6颈椎下缘平面与咽相接,下端在约平第11胸 椎高度,于中线左侧,与胃的贲门相接。 1、分部: 1)颈部 T6下缘至胸骨颈静脉切迹,气管后方,长约5cm 2)胸部 胸骨静脉切迹至膈的食管裂孔,长约18~20 cm 3)腹部 膈的食管裂孔与贲门之间,长1~2cm 。 2、狭窄:在形态上食管最重要的特点是有3处生理性狭窄 狭窄的次序 狭窄的位置 距中切牙的距离 距鼻前孔的距离 第一狭窄 在食管的起始处 15cm 20cm 第二狭窄 在左主支气管跨越食管的左前方处 25cm 30c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