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我国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我国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我国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我国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1-8-2信息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

作者:郭著名任琳琳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被誉为是我国的“朝阳产业”。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着旅游发展规划工作的开展,同时旅游发展规划反过来又促进旅游业的有序、健康、和谐、快速发展。但目前我国旅游规划不容乐观,本文从旅游规划的定义和特点入手,分析我国旅游规划现存的问题,并在此分析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规划体验视角

作者简介:郭著名(1982-),男,上海大学2006级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任琳琳(1982-),女,上海大学2006级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企业管理。

一、旅游规划的定义及特点

(一)旅游规划的定义

旅游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要素所做的安排。统筹配置旅游产业要素,是各地旅游业实现协调发展并形成竞争优势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旅游规划的特点

旅游业是涉及面广、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群,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以及由六要素外延拓展形成的旅游产业链,如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商务会展旅游、文娱体育旅游等等。在旅游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往往成为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和带动性的产业。可见,旅游业不仅仅是一个单一行业的产业,而且涉及众多行业的成长性产业群。旅游业这种特殊的产业群是通过产业波及路线来联系的,一是沿着“旅游产业----旅游业的上游依赖产业”的线路产生逆向波及;而是沿着“旅游产业----旅游业的下游后续产业”的线路产生顺向波及;三是沿着“旅游产业---旅游业相关联的消费互补性产业”产生间接波及。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统筹配置旅游产业要素,旨在促进旅游业的协调、健康、和谐发展。基于此的旅游产业规划,也应具有综合性、协调性、关联性的特点,也就是要把旅游产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综合考虑旅游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关系,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优势,重点强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协调性、聚集性和竞争性。

(三)我国旅游规划的发展阶段

我国真正的现代旅游起步于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导致对旅游规划的大量需求,使我国的旅游规划得到长足发展。将8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规划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侧重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阶段(1980~1989)。我国的旅游开发是从自然山水、名胜古迹加工后的观光产品开始的,因此早期的旅游规划大都是资源导向型的旅游规划,主要以旅游资源开发为研究内容,侧重于对旅游地景观的描述。

2.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旅游规划相结合阶段(1990~1993)。这一阶段的旅游规划虽然仍大都为资源导向型,但规划中注意到了以区域经济学和市场学为指导。研究方法上开始由定性描述分

析转为定量研究。

3.日益重视旅游地旅游者行为与旅游市场研究阶段(1994--1997)。随着旅游规划的不断发展,旅游规划者对旅游者行为和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的分析更加全面,旅游规划逐步转变为市场导向型,规划中多以市场学、技术学理论为指导,方法上也呈现出多样化和现代化趋势,传统技术方法得到更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普及。

4.侧重于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研究阶段(1997年以来)。这一阶段,原有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和提高,旅游规划研究的领域和内容逐步扩大和深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受到了高度重视。因此生态学理论成为旅游规划的主要理论指导,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规划实践中。

二、我国旅游规划现存的问题

(一)旅游规划理论研究落后于产品建设,规划理论体系尚不成熟。

众所周知,旅游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建筑等方方面面的复杂巨系统,再加上当前旅游规划大多被风景园林规划或城市规划所代替,因而还没有建立起全面的自己的理论体系。其基础理论体系大致包括了经济板块、环境板块、人文板块和规划板块四个方面,旅游规划理论体系必须走从单一到系统综合的发展道路。

(二)没有把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放在第一位

旅游者是旅游产品价值创造的起点和终点,正是旅游者的需求促使旅游产品创造价值,而旅游者的消费使旅游企业创造的价值得以实现。旅游者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旅游企业越看中旅游者的价值,旅游企业创造的价值也就越大,也就越能提高旅游企业的盈利能力。而旅游企业要实现其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要在产品中充分体现旅游者的价值,也就是说要通过旅游景区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旅游者价值的最大化。要实现这一功能,旅游规划设计者就必需解决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关系问题,所以旅游规划必须把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作为考虑的核心,把旅游吸引物和旅游项目的安排放在规划的第一位,并围绕其安排与之相适应的其他设施。

(三)规划是团队的智慧,但旅游规划专业面小,综合型人才不足从全国来看,旅游规划机构包含了旅游经济、园林建筑、工程建设、历史文化、管理营销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这正是旅游业具有高开放程度和高市场化程度的反映。各行各专业的人才致力于旅游业发展,对提高产业素质是很有利的。然而,经验丰富、知识全面的旅游规划专家很少,远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旅游规划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规划的质量首先在于规划者的素质,一项旅游规划的编制需要不同专业的人才取长补短,协同配合。如果不同专业侧重,不同规划特色的规划机构能够优势互补,联合作战,则对规划编制的各方都是一件大好事。

(四)旅游规划缺乏系统性和地方性特色

旅游规划是一项涉及多目标多学科的系统工程,旅游规划是充分体现“大旅游”的规划,必须考虑整个系统的运行,着眼于景区的整体优化。它既要协调平衡好旅游业的各组成部分,又要统盘考虑旅游业发展和其它有关部门、行业之间的协调关系,还要研究旅游系统中自然的、技术的、社会的、经济的诸因素的相互结合,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客观旅游系统进行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的规划,将各部分有序地、合理地组织起来,使旅游需求和供给系统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实现区域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和可持续化。同时由于当前各地都在搞旅游,那么个性化的地方性、特色性就尤为重要了,要力争独一无二,否则千篇一律,重复建设,形成浪

费。这种个性主要来自于当地的地脉和文脉的双重把脉,即从自然环境、历史脉络、文化内涵、地方民族所表征的地方特色风景和风情。既应考虑所处大区域的共性,又要找出自己的比较优势,避免邻近空间的恶性竞争。但由于受规划编制者本身见识多寡及视野宽窄的影响,部分旅游规划缺乏完整的体系,有些则没有解决规划的核心内容突出地方特色,这些主要是因为一些策划者缺乏市场研究,在旅游规划初期,缺乏对旅游客源地市场的详细调查;还有就是旅游规划者在注重策划工作,对旅游产品本身特色的研究给忽视了;另外,国内规划者盲目的崇外,缺乏本土意识,忽略了旅游产品自身的独特之处。

三、提高我国旅游规划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旅游规划理论的构建,建立旅游规划的科学分类体系。

我国的旅游规划发展至今,旅游规划市场在趋向完善。为了指导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应总结国内外旅游规划的各家流派,将各流派的长处和可取处综合提升到理论指导实践的高度,然后将其进行归纳总结。

(二)以旅游体验为新的视角

旅游是一种天然的体验生活,其目的是为旅游者营造难忘的旅游体验核值得回味的旅游经历。旅游这种体验决定了旅游业将是体验经济的时代先锋。旅游者外出旅游的真正动机就是到陌生的地方体验陌生的感受,而且这种感受与客源地差异越大,旅游者光顾此地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在体验经济下,旅游规划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营造独特而美妙的旅游体验,使旅游者的旅游经历与日常生活迥异,使旅游者不由自主地进行回味,而且这种回味美妙无穷。这种旅游体验的规划设计落实到具体的旅游景区上,必须从两方面着手:横向上丰富旅游体验的类型,纵向上提升旅游体验的层次,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更新发展建立旅游体验系统,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尽快提高旅游规划人员的专业编制水平。

随着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证书制的实施,旅游规划部门无序的现象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证书是有专业水平为条件的。为提高旅游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需要加强对规划编制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旅游规划人员也要像城市规划那样进行考核,建立旅游规划师认证制度。在培训期间可以请世界一流的旅游规划专家来讲学,借鉴别人先进的技术以及各种理论方法;不要总以能请到外国专家做规划为荣,有时花巨资换来的不一定就是黄金,洋理论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地域概况和国情;也要鼓励和组织中国专家外出和外国专家一起给外国人做旅游规划。结合规划评审会,开展规划成果展览和学术性讨论,给优秀的规划成果评奖等,以促进旅游规划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成立专业的旅游规划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

目前我国旅游规划项目的编制单位大多为大专院校,研究机构或学会协会的专业人员兼职完成,这些规划人员虽然表面上能够满足旅游规划需求,然而在实际规划中,规划项目组的人员构成往往被大大简化,通常是以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或其所学学科方面的专家为主,由于多种原因,很少能有多学科的专家参与。学科之间、专家之间和部门之间缺少实际的交流和合作,相互间的“本位主义”现象非常突出。除了少数几位评审专家和政府主管人员之外,根本谈不上公众参与。而规划问题单靠规划师自身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理论上讲,在规划过程中只依靠少数人进行

决策是不可取的,不同利益者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参与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和管理全过程,为解决规划问题献计献策。

同时开展和完善旅游规划的跟踪研究和后续服务现阶段大多数旅游规划编制者都有一种重

评审、轻实施的不正确态度,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要鼓励规划编制者们将自己的成果直接转化成旅游生产力,并为此要树立高度的关切感和责任感,相关部门也要制定出相应的制度。规划项目的结题,评审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更要重视根据规划的实施情况来评价规划的业绩。要鼓励对规划成果进行跟踪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国家或行业的旅游规划细则。同时,在旅游规划中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的预测指标体系,要改变总是以传统的接待游客的增长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增长金额为规划指标的习惯,建议将生态环境的监测指标、水体、大气质量等和欣赏美的预期指标增列到总的指标体系中。

参考文献

[1]薛莹。论我国旅游规划工作的进展、问题与对策[ 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

报, 2001

[2]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

[3]夏志华,胡卫卫。关于当今旅游规划的几点思考[ J ]高等函授学报, 2001

[4]林越英。浅论我国旅游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J ]。北京第二个国语学院学报, 2001,

[5]谢彦君:关于中国旅游规划操作问题的几点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4)

[6]于临溏:关于如何实施旅游规划问题的探讨[J]。旅游管理,2002,(6)

[7]翟辅东:当前我国旅游规划存在问题及其实证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