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化电视新闻采制的电视观念

强化电视新闻采制的电视观念

强化电视新闻采制的电视观念
强化电视新闻采制的电视观念

强化电视新闻采制的电视观念

摘要:强化电视新闻采制的电视观念,就是要求电视新闻全方位、快速度、高效率、客观真实又准确透彻地报道新闻事件,尽力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充分发挥电视传媒的优势,调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加大新闻的信息量和可视性。要挖掘电视新闻的声画结合、现场感强的美学特征,让观众迅速及时地目睹时空统一、真实感人的新闻事实,这是电视新闻节目质量跃升的关键所在。关键词:电视新闻;采制;电视观念

在各类电视节目中,新闻节目是电视的支柱、脊梁,电视新闻节目的水平,直接决定一个电视台的声望、影响和收视率。随着各地方电视台播出新闻节目的增加,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对电视传媒特点把握不够,一些新闻节目虽题材不错,但画面雷同,有些节目甚至画面和声音毫无关系,没有可视性的现象。究其原因,有的是电视记者工作作风不深入,有的是电视记者对电视观念在电视新闻采制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因此,强化电视新闻采制的电视观念,是摆在电视新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电视语言与广播语言、报刊语言相比,有着质的区别,它用视听语言代替了文字的抽象性,因而它是原始语言在更高层次上的复归。eng摄录方式为电视新闻采制带来了声画同步的、有别于新闻电影声画后期合成的不同方式,这一技术手段的变化,同时决定了电视新闻采制的特点。

《电视新闻》

1、电视新闻: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 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2、现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 a、创新的基点——沟通交流意识 b、创新理念的指向——满足受众的需要 c、报道的语态——重在过程,现场,细节展示 d、报道的品格——重在质疑,思想的揭示 3、现代电视新闻创新理念 a、报导和事件发生是同步的,对重大新闻事件在第一时间做现场同步报道。 b、研究了解受众的现代电视新闻价值取向。 c、注重现代科技的应用是现代电视新闻理念的技术保证。 d、现代化的队伍是实现现代新闻价值理念的人才保证 4、电视新闻的共性规律: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 5、时效性: 时效性是指新闻报道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间限度,即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新闻才有传输效果,才有价值。 6、时效性的两层含义:时新性、适宜性 7、时新性: 是指新闻应是时间上最新的报道,所以又称“时间性”。 适宜性: 是指当前形势下最适合最需要的报道,即适宜时势需要的报道。 8、电视新闻采制的特点: a、立体信息的传播 b、直观形象思维 c、现场纪实再现 d、观众多层次参与 e、表现多元素综合 f、报道多工种配合 9、电视新闻的绝对新闻价值:时效性、重要性、趣味性、相对性 10、电视新闻的叙事走向:a、主题事件化b、事件故事化 c、故事人物化 d、人物个性化 11、消息类新闻的基本特点:快速、简短、广泛、鲜活 12、短消息特点 时间长度要求在1分30秒之内; a 、一个事件:短消息所报道的多是一人一事的事件性新闻; b、一个时效:短消息在时效上要求是时新性,即在时间上的最新报道, 是对新闻事件快速反应、第一时间的报道; c、一个现场:短消息报道通常是发生在一个现场的事而不需要做现场的 延伸与拓展; d、一个动态:事件性新闻要在现场抓住事件发生、发展中正在变化着的 动态内容; e、一个主题:短消息一人一事的报道,主题鲜明单一,而不追求思想深 度的开掘; 13、长消息的特点:时间长度要求在4分钟之内;

浅谈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_贾蓓蓓

2015.5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应用研究 记者被称作无冕之王,因为其具有特殊的工作性质。 但即便如此,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仍是从业的基本要求。电视新闻中常常可以看到出镜记者,它可以起到增加新闻现场感的作用。但是,一些电视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却暴露出来很多问题:如背稿子,表情动作机械呆板,措辞不当,出错穿帮,固定机位,视觉疲劳,信息量少等等。 一、出镜记者存在的问题 目前,通过长期的调查发现有很多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大大地影响了我们工作的效率,对于不足之处做了以下的归纳: 一是缺乏对自身情感的把握能力。这一方面主要从两个角度体现。第一方面,有的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经常会被被采访对象的情绪左右,从而干扰自身的思维;第二方面,记者完全脱离新闻事件,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进行采访,这样就很难采访到最真实新闻。记者在现场要把握好情绪,要与情境相吻合。记者太沉闷,显得与己无关,游离于现场之外,记者太亢奋又显得不够理性客观。因此,关键是要掌握好分寸。 二是无法摆正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采访过程中,记者总是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总是凌驾于新闻事件或者新闻当事人,语言不够平实亲切,问题不够深入浅出,因此采访达不到预期效果。记者必须摆正心态,端正态度,视角平和,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采访才能更好地进行,采集的信息才真实可看,新闻报道才能更生动打人。 三是不会倾听。记者所提问题平白无味,有的甚至是废话,或者盲目打断被采访者的话语,这样采访到的新闻事件是不连贯的,更容易遗漏信息。记者应当提高提问的能力,问题要有针对性。多提开放性的问题,与被采访者多交流沟通,学会倾听,同时要带动采访气氛,一次采访其实是一次新闻事件的回放,非常重要。 四是缺乏背景的选取。在很多的实际工作中,很多的背景选取是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如对某个工程采访的过程中,很多的记者会把镜头放在负责人的办公室,但是很难让观众真切地感觉到工程的情况,一旦不留神就会不知道说的什么,假如我们把背景确定在工程整体的位置上,就会使人们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工程,在头脑中就会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举一个例子吧,三峡工程是一个世界瞩目的工程,资深的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通常会在大坝的前面,很大的刺激了人们的神经,大大提升了表达的效果。 五是法律意识比较薄弱。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言论自由在不断的放开,但是问题也出现了,在很多的领域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着这样的竞争一些不法分子就会采用各种的新闻对其进行负面的影响,最终赢得市场竞争。在这样的事例中我们的记者同时充当着帮凶的角色,大大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问题非常严重,是一项非常严重的违法犯罪的行为。应该加强法律观念与意识,正确地看待问题,处处工作在法律的框架内开展,必须要改变当前的状态。 二、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1.要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记者的工作,非常重要的就是进行沟通与交流工作,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关键,通常要求语言表达流利,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做朴实的一面展现给人们。在今天的观众眼里,非常反感作秀的记者,喜欢朴实的语言,这样才会受到更好的欢迎。 2.要重视荧屏形象。出镜记者的形象问题一直是我们外界关注的,穿着一定要大方得体,语言以及外在的气质一定要好,最为关键的就是亲和力,在报道的过程中一定要让观众有一种拉近距离的感觉。记者现场出镜要注意发型与着装,要与现场相协调。不可以太过休闲,随意,暴露,夸张,不可浓妆艳抹,首饰不可过多,可以穿单位准备的衣服或者着工装、户外服出镜。 3.要有新闻现场判断力。镜头能表达的就没有必要说。还有“记者在现场看到”等话都是多余的表述。涉及到专业的术语(如法规法条)拿不准的数据不要说,这应该由专业人士来作说明。现场听到的,触摸到的,以及镜头无法呈现的才是突出的重点内容。要依托道具,空间,背景来说话。比如谈到某项工程高度,可以用自己的身高作为参归照物,让受众有直观的感受。 4.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出镜。现场出镜多是在重大赛事,重发事件时采用,用来补充画面以外的信息。如果能用话外音和解说词交代清楚的事件,那么现场出镜就失去了意义,就没有出镜的必要。把握细节是现场报道的生命线原则,善于在现场抓细节的记者才是 浅谈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贾蓓蓓 (黑龙江农垦广播电视台哈尔滨150000) 【摘要】时代在发展,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如今,信息传递可谓“一瞬千里”,信息传递的途径也多种多样。其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之一。电视离不开电视新闻,电视新闻离不开记者报道。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电视新闻报道要求强烈的现场感,新闻从业者有句名言:“最好的新闻在现场”,可见它的重要性。正因为此,电视新闻报道对出镜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出镜记者的行为规范进行探讨,希望对初入行的记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出镜;记者;改革;问题 (下转第99页)

浅谈新闻采访应注意的问题和提问技巧

浅谈新闻采访应注意的问题和提问技巧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得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得重要手段之一.提咨询是记者采访中最要紧得猎取信息得方式.那么记者在采访时需要做到哪些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呢?笔者在学习新闻前辈经验得基础上结合自己得亲躯体会浅谈一些看法. 一、要充分做好采访前得预备工作 记者差不多功中有一项便是采访前得预备工作,预备充分是采访中非常重要得一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人把采访比作“面对面得战斗”,采访得过程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思维上得交锋,要想取胜必须知己知彼. 首先要熟悉采访对象:记者熟悉采访对象不是从和采访对象见面得那一刻开始得,而是从一些文字材料和其他形式得间接介绍中熟悉采访对象得. 其次要预备采访咨询题:采访前预备咨询题目得是能在有限得时刻里,让采访对象提供更多得采访素材.记者在设计采访咨询题时,假如只是简单地咨询,并不考虑采访对象是否有兴趣回答,如何回答,回答得咨询题是不是你需要得,就会不得要领.预备采访咨询题最好是换位考虑,站在采访对象得角度检验一下记者预备得咨询题,看看你听到这些咨询题会如何回答,这些咨询题是不是记者所要得.Www 美国记者威廉•罗彻斯特回忆他采访肯尼迪总统时讲:我认为事前预备咨询题事关重大.对美国总统提出一个他早已回答过多次得咨询题,这是莫大得侮辱,他非常可能马上对你下逐客令.因此,你得咨询题应该是他前所未闻得,应该显示出你对他了如指掌,如此他就会有兴趣与你交换意见. 再者还要搜集与采访相关得资料:记者采访新闻事件与采访新闻人物有所不同,记者采访新闻事件是为了报道事,不是报道人;在新闻事件发生时,现场采访一些知情人是为了更清晰地了解事件,这些被采访得人并不是读者关怀得重点,他们得目击事件才是读者想了解得.而新闻事件有它发生得缘故、背景、社会妨碍,这些也是读者想关怀得内容,而这些内容是新闻现场知情人没法告诉读者得,需要记者从其他渠道了解.因此,记者采访新闻事件前得案头预备还应该包括搜集与新闻事件有关得背景资料、与新闻事件相关得其他内容. 二、要讲究提咨询技巧 记者提咨询技巧包括得内容非常多,提咨询技巧是衡量记者水平高低得要紧依据,这些技巧是要靠记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积存,用心体会,反复实践间才能掌握得.提咨询、追咨询、设疑是三个常用技巧. 1方式灵活:记者采访与陌生人、陌生环境打交道,在有限得得时刻内彼此从陌生到相互交流,是通过提咨询完成得.记者首先学会见什么人讲什么话,其次是察言观色,把握提咨询时机和提咨询方式.甚至提咨询时记者得语气把握,也是采访成败得关键. 2、穷追不舍:提咨询有了开头,只是采访有了好得开端.如何把谈话引到正题,达到记者得采访目得,同时将咨询题咨询深咨询细,记者还得不断地提咨询,不断地追咨询. 3、巧妙设疑:为采访不被拒绝,记者有意隐蔽语言动机,借不人得话刺激采访对象,引出他急于“释疑”、“解惑”得愿望.或话中有话,设置悬念,勾起采访对象强烈得好奇心、解谜欲,基本上采访提咨询得一种设疑. 采访提咨询得技巧,讲到底是记者得一种应变技巧.假如采访对象配合记者,记者所以快乐,能够顺着事先预备好得咨询题一个个咨询下去.假如采访对象对记者得提咨询不感兴趣,不情愿回答,或者即时回答,回答得内容记者也不中意,提咨询就要灵活把握. 记者在采访中有非常多变数,提咨询方法也非常多,技巧在于把握时机.什么时刻提咨询,什么时刻追咨询,什么情况下设疑,是有技巧得.比如,采访对象不愿开口,可设计疑咨询,逼他开口解释,受采访对象回答内容得启发可补充提咨询,记者与采访对象观点不同,可设计

短新闻采制

短新闻采制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任课教师:张洪 班级:11级广电 2班 姓名:单欣 学号:111451210 总成绩: 作业目录 1、20111113影传10广电专业召开劳动周动员大会 2、20111123这个冬天,你随手关门了吗? 3、20111124整顿自习室纪律,我们在行动 4、20111130晚自习有所成效大家学习热情高涨 5、20111206外国语学院迎新晚会进行彩排 6、20111206工商学院迎新晚会顺利举行 7、20111208我校首届新东方杯外语技能大赛决赛圆满结束 8、20111213我校同学备战期末考试 9、20111213出行需谨慎

文稿标题:20111113影传10广电专业召开劳动周动员大会 作者:单欣摄象记者:温婉璐写稿日期:2011-11-13 【导语】为了不断深化我校“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安全文明宿舍,做文明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一言一行做起,养成文明行为习惯。11月10日晚上6点半,我校影视传媒学院10广电专业的同学们在传媒大楼302教室召开劳动周动员大会。 【正文】出席本次动员大会的有影视传媒学院导员王婧淳、广电2班班主任魏珊珊老师及10级广电1班和2班全体同学。下周是影视传媒学院的劳动周,王婧淳导员在会上详细的介绍本次劳动周的具体工作安排:校园督察队课间在教学楼所有男卫生间对吸烟情况进行监督;各学院分担区进行督查,做好责任落实;上课期间对教学楼周边环境卫生进行清理;晚自习期间进行校园巡视。迎宾队在迎宾工作期间要礼貌问好,细致周到。 【同期声】王婧淳导员讲话: 【正文】学校开展劳动周,是让同学们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锻炼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公益劳动队从周一至周五,对所安排地点进行卫生清理,学校也会对卫生区进行检查。另外,宿舍协管队也要从周一至周五协助舍管对宿舍进行管理,听从宿舍管理部门的统一安排。 “劳动周”是高等教育实践内容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每名大学生都应该为学校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希望同学们能在劳动周里认真负责本职工作,期待他们出色的表现。

优秀新闻作品选读

优秀新闻作品选读 扬州大学武新宏 主要内容 一、报纸新闻作品类型 二、广播新闻作品类型 三、电视新闻作品类型 四、网络新闻作品类型 一、报纸新闻作品类型 消息、通讯两大类,新闻写作之宗。 消息:简讯、动态消息、人物消息、非事件消息、 述评消息 通讯:人物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专访、 新闻特写、深度报道 (一)消息: 最悠久的新闻题材,也是最常用的题材。 明显标志有电讯头、消息头,新闻5要素 俱全,可长可短。 2003年梅尔文·文彻的《新闻报道与写作》十项原则 1、先理解事件,再写作。 2、知道自己想说什么时,再写。 3、要展现,不要讲述。 4、把好的引语或重要的内容放在报道的显著位置。 5、把最有趣的故事放在显著位置。 6、使用具体名词和生动的动词。 7、避免大量用副词、滥用形容词。 8、避免在报道中作判断和推论,让事实说话。 9、不要提出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 10、质朴、诚实并迅速的写作。 1、简讯 又称单细胞新闻、简明新闻、简讯。 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无标题新闻。 特点:快、短、重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丧命》5行、91个字 《新闻作品选读》93页 2、动态消息 迅速及时反映现实世界最新变动状态的消息。 适合时效性强、事实清楚,事件不太复杂的题材。 要求5个要素俱全。导语、主体、结尾,也可穿插背景资料。 (1)文字简约 (2)用事实说话,疏于议论。 (3)写好导语,善用背景。 (4)抓住特点,不必求全。 (5)交代来源、真实可靠 《选读》114《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 14页《翔纪录:罗伯斯破了》 26页《奥运主题歌无线下载创纪录》 3、人物消息 以人物为主的消息,抓人物的本质特征、人物行为等,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境界等。 篇幅小、叙事单一、主题集中,时效性强。 (1)标题精彩 (2)以小见大,以短见长 (3)角度新 32页《一座城市向一位普通市民告别》 4、非事件消息(综合消息) 不以动态事件为目标,关注社会问题、社会现象。 既有概括的观点,又有具体的做法。 (1)广阔的报道空间 (2)不明确的时效性 (3)显著的思想性

浅谈出镜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浅谈出镜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摘要:现场报道反映的是正在停止的新闻事情,它把信息同步播放给听众,让信息可以最直接、最有效的传送。由于现场报道是记者在新闻事情现场边察看、边采录、边听、边口述,因而具有更强的时效性、真实感、现场感,可以表现播送特征,深受听众喜欢。 关键字:记者出镜现场报道 出镜记者是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产物,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促使行业内分工进一步细化,同时日益复杂的新闻现场迫使我们的记者频频出镜以满足电视受众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应该承认的是,记者出镜报道时,既要顾及镜头又要对新闻事实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心理压力很大。但出现如此重大的报道事故,究其根源只能怪记者学艺不精。记者的事实判断力的形成源于对新闻背景的翔实把握以及对现场信息的瞬息捕捉,这两者缺一不可。而记者对事实的价值判断力的形成,则需要在准确的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具备超凡的洞察力。由此看来,如果我们的出镜记者不在这方面下苦工夫,早晚是要吃苦头的。 随着电视节目的发展变化,现场报道已经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看到的一种形式。从一定意义来讲,现场报道就是一场小型的现场直播,或者说是一种事情发生现场的再现。现场报道中,记者的解说、表情、神态、动作都有传递信息内容的作用,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同时传播,最能表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感,最能把观众带入身临其境的现实环境之中;其次,现场报道以其解说与事件的同步和立体感使电视新闻真正步入声画合一,水乳交融的境界。观众通过屏幕就能感受新闻现场气氛,缩短现场与观众间的距离,增强了真实、可信的传播效果。因此,现场报道凭借时效性快、现场感强、信息量大的电视报道优势和传播特点,毋庸置疑地成为最具电视特色,广受观众欢迎的新闻报道形式。那么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一、记者要在现场报道之前做好充沛准备,把握好选材关 播送记者要做好现场报道事前都要做好充沛的准备,即便是面对突发事情,也要以最快的速度做好准备工作。现场报道准备决不是事前想像似的拟好稿子,到现场去变相地播读给听众听,而是要事前理解行将发作的新闻的背景、环境、人物、内容。包括:(1)新闻事情的选择。其一,必需是新闻价值大,是人们关怀的热点、焦点问题。其二,应该契合现场报道采、录、播同时停止的特性,即新闻事实的开展过程主线单一、层次清楚,所展开的画面集中、明晰,便于记者察看、采访和录音。(2)面对“突如其来”的新闻事情的心理准备。(3)访谈对象的准备。由于播送新闻现场报道采访是不加剪裁而与新闻事情的发作同步报道进来的,所以要选择有典型性的访谈对象。(4)新闻传播工具的准备。必需充沛应用现代化通讯手腕,让现场报道和事情现场停顿同步,从而加强可听性和鲜活感。 二、记者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记者通过短时间调查告诉观众事件发生的整个情况,这样的现场报道使新闻报道变成了直接的人际化交流。“说什么”是记者必须解决的问题。记者要对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新闻现场及结果进行概括描述,甚至要展开即时的评述,不仅要说出来,而且要说得明白,说得流畅,同时引导观众去看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其内容不能脱离现场和事件本身。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必须具备发现报道线索的新闻捕捉能力、快速整合新闻信息的能力、积极洽当的镜头前表现力和流畅、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电视新闻类节目故事化现象的思考

对电视新闻类节目故事化现象的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故事长大的。不管你是什么文化背景,来自什么地方,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中国期刊界有个长盛不衰的杂志《故事会》它1963年创刊,至今还拥有着数以万计的读者群,曾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五。 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方式的电视节目,特别是新闻类的电视节目,这些年在发展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也大量运用了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法治在线》、《讲述》、《社会记录》、《探索发现》、《财富故事会》等,这些新闻或专题类栏目着力寻找新闻背后的“故事”,设置悬念、制造买点,在芸芸节目中成为市场的宠儿。 与此同时,各省级卫视同样大打故事牌,湖南卫

视的《背后的故事》、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河北电视台的《故事坊》、江苏卫视的《人间》,而四川卫视更是将频道定位为故事频道,打出“四川卫视天下故事”的广告语。 不难看出,故事类的栏目已经在短短两三年内引领电视节目改革的潮流,坐上了中国电视节目创作领域的醒目席位。电视节目故事化已经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与传统的电视传播方式形成对抗之势。面对这一锐不可挡的电视传播话语,作为电视人,探讨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引领电视节目健康成长是当仁不让的责任。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一、电视节目故事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1、以受众为本的传播理念的回归 受众本位,就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应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受众获取多方面信息的需要为己任,以提高受众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传媒市场也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卖方市场转化为现在的买方市场。在此背景下,传媒也彻底放下了高高在上的老爷架子,丢弃媒介本位的落后观念,从以人为本的理论前提出发,积极倡导受众本位,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想方设法满足受众的需求,于是一种全新的故事化电视节目模式便应运而生了。 “故事”,意味着有事件有人物、有情节有性格、有冲突有解决。节目内容凭借一幅“故事”的外壳。就会显得生动有趣、活灵活现,从而使观者欲罢不能。

采访时提问技巧和注意事项

记者在新闻采访时如何有效提问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2002年带有传奇色彩的伟大科学家霍金到杭州出席学术会议时,记者提问了些大白话,如“你认为人类历史的下一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将是什么”,霍金不无讽刺地说:“如果我知道,我就已经把它做出来了。”像这样的提问,既不能让霍金快乐,更无法让读者快乐。面对霍金,记者的提问有太多的外行话,以至于霍金拒绝回答一些提问,这本身就颇值得反思。无独有偶,记得两会期间,有记者提问经济学家吴敬琏,得到的答复是这个问题已回答多次,要求记者多看看他写的书或有关报道。而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在石家庄签名售书时,一记者采访她时曾提问:“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你怎样处理生活和事业的关系?”当时敬一丹听后回应说:“你的问题太大了,恐怕我回答不了。”上述例子都是一些失败的提问,也无一不说明提问的重要性,可见,新闻采访离不开提问,而提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因此能否掌握提问的技巧和风格,实现有效的提问是采访的关键。 提问要凸显尖锐性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应抱以怎样的态度和情绪往往影响思路的拓展和对有效信息的获取。采访者与被采访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如果把新闻采访的具体操作视为一种优越资本,势必会造成采访对象的抵触情绪,从受众的收听、收看效果来看也显得高高在上、没有根基。而过于温和,又很难得到记者想要的东西,因此,如何在平等的氛围中显出提问的尖锐性,才是提问的关键所在。央视主持人王志在节目中环环相扣针针见血的提问令人叫绝,有关他的“很尖锐”的名声已经在外,甚至一些人说他刻薄,但他在谈《面对面》栏目的采访时,强调的也是平等对待被采访对象,不凌驾于被采访对象之上,特别是当被采访对象属弱者时。在面对地位、学识比自己高的人时,王志依旧镇定自若,游刃有余。“我是一个主动者,对方是被采访者,对方把我问住了就是我的失败。哪怕答案已经知道了,也要通过对方的口说出来。始终记住对方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在我面前都只是‘采访对象’这一种身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许多记者不知不觉就被采访对象带到了他们的思路中。“关键是要摒除杂念,我又不是有求于你,你答应我采访就应该配合我。如果想得很复杂,想把你得罪了怎么办,那就必然会心虚,难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你接受我采访,我很感激,因为你配合了我的工作,除此之外不能有其他心态。”王志说。但在一些电视节目中,常看到记者对一些被采访对象盛气凌人,且不论被采访对象的感受,就是观众看了也不舒服。事实上,即使被采访对象仅是一名在押罪犯,他的人格也应该受到尊重和法律保护。所以说提倡提问风格的平等性很重要。提倡平等性并不等于失去了原则立场、也不等于对任何事情持中庸态度,面对棘手的事件,为揭示它的真相,提问必须一针见血,它的尖锐性要得到体现。特别是在舆论监督报道中,被监督对象本身并不想说什么,甚至掩盖都来不及,如果没有好的采访方式,显然不会有好的收获,而如果问不到点子上,舆论监督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平等的采访是一种处事原则,但挖出采访的实质东西才是提问的目的。 常用的提问方式要掌握新闻采访的提问没有定法,不同的采访对象、不同的采访内容均有不同的要求,但从新闻采访规律上来讲,一些常用的提问方式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我们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开门见山式。这种形式一般适合于两类采访对象,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等。前者因为熟悉,情感交流早已建立,过于客套、寒暄反而显得见外;后者则有相当的社交经验和社会经历,适应性比较强,容易领会记者的意图。既然是开门见山,提问的难度一般不大,只要注意提问切题、到位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一来提问的效果往往会缺乏生动性和深刻性,这就需要记者事先准备采访提纲时要周密、具体,另外谈话时还要有意识地按步骤引导和深入挖掘。启发引导式。一些采访对象面对记者不免有些紧张,特别是面对摄像镜头时,常常对记者的提问表现得茫然不

电视新闻笔记

、课程内容 1、概论:定义、分类、特点、新闻的基本理论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流程 2、采访及拍摄、编辑 3、写作 4、策划:编排、策划 5、节目:消息、专题、评论 6、美国新闻节目简介:历史、现状、叙述模式、主要类型等 ¨绪论 ¨一、课程的重要性 1、新闻部门在电视机构中的地位 国内:立台之本 国外:(美国)“第四势力” 2、常见新闻节目的种类: ¨¨参考书:1、《理解电视》大卫麦克奎恩华夏出版社 2、《新闻学核心》李希光南方日报出版社 ¨3、《十年从改变中国电视现状开始》孙玉胜 4、《镜头里的第四势力》王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5、《电视采访》赵淑萍北师大出版社 ¨6、《电视采访学》朱羽君人大出版社 栏目: 1、消息类:《新闻30分》、《第一时间》、《第七日》、《直播山西》、《晚间新闻》、《东方夜新闻》等 2、专题类:《新闻调查》、《有报天天读》、《深度105》、《对话》、《中国周刊》、《世界周刊》等 3、评论类:《焦点访谈》、《锵锵三人行》、《新闻1+1》、《有报天天读》等 第一章电视新闻概述 1、电视新闻的定义、分类(重点)及发展 2、新闻的基本理论(重点) 3、电视新闻的采制特点 第一节电视新闻的定义、分类及发展 一、定义: 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声音、 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 现的事实的报道。 陆定一:新闻,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比较:共同点:1、事实,新闻的本质 ¨2、报道:可以查证事实的客观叙述多报道、少判断 ¨3、新近 ¨区别:1、正在 ¨2、发现 ¨二、新闻节目的分类 ¨1、狭义:《新闻联播》等消息类新闻节目 ¨广义:电视上所有传递新闻信息节目的总称,也是课程研究的对象

我国电视新闻业的竞争报告书

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报告(一) 内容摘要:新世纪以来,在经历过综艺娱乐节目的你上、我上、大伙儿一起上的热潮之后,在电视剧你播、我播、大伙儿一起播的现实背景下,各家电视台重新查找竞争利器差不多成为一种迫切需要。“新闻才是以后电视业竞争的真正战场”的话不再是什么预言,也不再是有识之士进行呼喊时的引语,而成为了一种共同而普遍的认识。“央视为主,一家独大”的旧的电视单极格局被打破,并逐渐形成央视、省级卫视、省级非卫视频道、都市台和境外电视媒体五足鼎立,多元进展的新格局,同时催生了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新的态势,新闻的竞争相应呈现多元化、层级化趋势。本报告试图描述当前中国电视新闻的新竞争格局以及这种格局背景下呈现的竞争态势,同时分时段较全面地考察了当前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竞争现状。 一、频道数量激增,观众分流,电视媒体竞争加剧 中国电视媒体的竞争呈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之处,世界上可能没有哪个国家会出现类似中国如此众多大大小小、级不错综复杂的电视台混战的局面。依照《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2

年》最新的统计,截止2001年底,全国共有电视台357座,承载着2,194套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其中国家级电视台有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每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每个地级或以上都市差不多都有至少一座电视台。除此之外,在全国2,083个县(县级市)中还有1,262座广播电视台。即60%的县有一个广播电视台,其中绝大数为转播或差转台,只承担播出功能,没有自办频道的许可和能力。在上星电视方面,除了中央台的12套节目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的2套节目上星外,我国大陆所有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都有一套节目上星,内蒙古、西藏和新疆的上星节目还不止一套。 频道数量激增,造成观众分流,电视媒体竞争加剧。调查结果显示: 2002年,电视观众家中可接收到的频道数量,全国平均为16个; 城镇平均为24个。从1997年-2002年这5年的时刻里,观众家中平均能够接收到的频道数量增加了一倍。中央电视台总编室每5年进行一次的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1997年,全国有10.94亿人能够看到电视; 到2002年,全国的电视观众数量达到11.15亿人。五年时刻仅增加了2000万人,电视观众的数量增长接近极限。正如当年电视机差不多普及之

浅谈电视出镜记者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浅谈电视出镜记者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出镜记者是我国电视新闻事业成熟发展的一个标志性的产物,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促使行业内分工进一步细化,同时日益复杂的新闻现场迫使我们的记者频频出镜以满足电视受众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 出镜记者的诞生经历了一个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在调查节目中,他们其实和观众一样,都是以一种未知的心态寻找答案,在体验式的过程中一步步去探寻真理。因而比起主持人,他们扮演的角色更多,所负载的任务也更多,他们不仅具有媒介形象的传播功能,也代表着观众,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保持着自身的个人魅力。1996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开播,正是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闻栏目催生出了我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出镜记者,他们的杰出表现已得到受众的认可,好评不断。中央电视台一位领导曾说:“当下中国的新闻资源极大丰富,是记者的黄金时代,之前没有,之后可能也不会有,足可以做十年。”2002年下半年北京广播学院筹办第一期“出镜记者”班,它的直接生存目标直指5年后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耐人寻味的是,第一批“出镜记者”尚未“出徒”,就已被北京电视台“订购一空”,其迫切心情可见一斑:“你培养多少,我需要多少”,大有“一网打尽”的架势。从长远意义上来看,这预示着出镜记者的队伍将在我国电视新闻界进一步发展壮大。 记者出镜能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现场感,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报道内容,同时也能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以最快的速度向观众提供正在发生的现场新闻。我们看到在以往的电视新闻作品中,的确有很多新闻由于一些优秀的电视新闻记者在其中的出色表现而增色。但是,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由于记者在现场的表现大失水准,而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的作品仍然大量存在。目前活跃在新闻第一线的出镜记者大多是从主持人或普通记者转过来的,但我们看到,并不是所有的主持人都能当好记者,也不是所有的记者都适合出镜。电视新闻的成功与否,同出镜记者内在的新闻品格,外在表现(就是记者的提问和现场行为表达)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新闻节目的成败。而一个出镜记者对自身职业角色的准确定位是需要在这两方面内外兼修的。那么具体起来讲,一个出镜记者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从而为自己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呢。 下面,我们就结合目前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出镜记者暴露出来的问题来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寻答案: 一、缺乏对新闻现场的判断能力 新闻判断能力是新闻记者的核心能力之一,它又分为两个层次:事实判断力和价值判断力。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我们有很多主持人凭着优越的外在因素走进了出镜记者的行列。他们中的很多人缺乏实际的新闻训练,虽然有着清新的形象、伶俐的口齿,具备一定的镜头感,但一旦遇到复杂的新闻现场或者事件突发变故,他们就会变得语言迟滞、神态窘迫,甚至完全丧失对新闻的判断力。 应该承认的是,记者出镜报道时,既要顾及镜头又要对新闻事实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心理压力很大。新闻事件形形色色,现场情景纷繁复杂,记者要有新闻敏感,善于观察,捕捉有

电视新闻制作的幕后故事

电视新闻制作的幕后故事 荆书键孙宁 如今,计算机真是应用到了各行各业中,包括广播、电视和电影都已经广泛使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拍摄和制作。你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吗?今天,我们跟随一位电视新闻记者阿Ken 来一起走进电视新闻制作的幕后。 图1电视新闻制作流程图 电视新闻制作基本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中期采访录制和后期制作合成。其中,前期准备和中期采访录制工作主要由新闻记者和摄像承担,而后期制作合成则主要由后期编辑和制作人员完成。根据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流程图(图1),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搞清楚电视新闻制作的各个不同阶段及其相应的工作。 好了,下面我们就跟随阿Ken开始一天的新闻采访与制作工作吧。 整晚的奋战,年轻记者阿Ken最终战败睡虫,上午8点30分,他现身在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办公室中。作为记者,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新闻选题。 “今天做什么选题呢?哈欠……”,阿Ken打了一个喷嚏,心想该不会染上禽流感吧?“应该相信我们伟大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要对广大的白衣使者有信心。”阿Ken自己唠叨着。这时,一个选题涌现出来,阿Ken打开电脑,输入新闻选题:“今天你哈欠了没?”。很快,选题被领导审核通过了。 图2电视台常用的摄像机及磁带 紧接着,阿Ken打电话预约了卫生部门的相关人员。同时,他的搭档摄像记者也在准备他的“枪”和“子弹”——去设备管理处领取摄像机以及磁带(图2)。这时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摄像机和型号来选择相应的磁带种类和型号。 摄像机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广播级、业务级和家用级。它们的成像质量也是有好到差,价格也是由低到高。广播级摄像机主要用于广播电视领域;业务级摄像机主要用于电化教育、闭路电视、工业、医疗等领域;而家用级摄像机则主要用于家庭娱乐。 图3 新闻文稿系统 中午时分,阿Ken采访结束,火速乘车赶回电视台。扒上两口饭,赶紧开始撰写稿件。不一会儿,阿Ken的新闻“战友”们也采访归来,新闻记者办公室里顿时人头济济,键盘声四起,大家开始使用新闻文稿系统(图3)进行新闻稿件的撰写。撰写好新闻稿件以后,阿Ken将这篇自认为完美的稿件通过新闻文稿系统保存供领导审阅和修改。不一会儿,稿件就被审阅通过了,看来领导的工作效率也很高呀! 图4 配音工作站 这时,阿Ken工作就该唱“新闻编辑三步曲”了,即让播音员根据文稿给新闻配音、将配音和录制的视频素材上载到视频编辑系统中,之后进行视频剪辑。 编辑制作视频一般需要经过创作、采集、编辑、效果处理和保存四个主要的步骤。其中,创作是一个视频制作的灵魂,对于新闻来说创作就是其采写新闻稿件;采集是指将摄像机拍摄到的视频素材和其他素材(如图片和配音等)通过数据线(一般为IEEE 1394连接)采集到计算机上;编辑则是指将这些捕获后的内容按照需要,重新排列并剪接顺序,还可以根据需要为视频加入转场特技、字幕标题以及音乐等效果,使其更加美观生动;保存就是把制作好的视频,用一定的格式(编码方式)存储在硬盘或者刻录到光盘。 视频编辑分为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两大类。线性编辑引申了数学中“线性”的概念,指连续地编辑视频,编辑时必须按照视频的前后顺序来进行编辑(一对一编辑系统所采用的技术)。而非线性编辑则不同,不被视频的先后顺序所局限,可以将任意时间位置的视频片断放置到需要的位置上,通常也简称为“非编”。非线性编辑由于功能强大和简便易用等特

浅谈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

浅谈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9-08T18:27:20.1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作者:乌日古玛拉[导读] 摘要:在新闻采访中合理运用采访技巧,也是为其重要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000 摘要:在新闻采访中合理运用采访技巧,也是为其重要的。为了确保新闻采访顺利进行,在新闻采访中不仅对新闻采访地理论知识进行掌握,新闻工作者也运用采访技巧,与被采访者顺利进行交流,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大大地促进采访者的效率和提高。本次论文也为新闻采访者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更好地解决新闻采访中避免出现失误。 关键词:新闻;采访技巧;运用一、采访要多方准备采访前,记者需要采取多线并行制,即编辑、文字记者、摄像记者可在同一时间内,按照各自分工,多种组合方式,完成多组工作。如在突发现场新闻的采访中,就需要注意事前沟通尤为重要。从热线中获得的信息越全面,则在现场采访中,可获得更多的主动权。以最为常见的责任事故现场为例,事故责任人往往就在现场,但记者在现场却很难在众多围观群众中将其找出,而热线报料则通常为与责任事故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乐于提供责任人的相关信息。因此,在事前沟通中,获取责任当事人相关资料、体貌特征,便可方便到达现场后对其进行采访。 二、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 2.1第一时间到新闻现场真实性和时效性是新闻的主要特点,在进行新闻采访中,为了拿到新的线索,就需要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通过在场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获取新闻线索。以最快的速度传播,避免出现信息流失,对信息流失加以保管,突破新闻采访的将至局面,提高新闻采访中的准确率。这表示运用最短的话语阐明内容,以便吸取广大观众的眼球。 2.2正面切入提问技巧在采访现场时,新闻采访是整个过程中尤为重要的环节,为了让采访者接受采访。由于性格的不同和方言的不同,为此新闻工作者制定简单而快乐的方法,首先,对性格方面进行了解,如果是外向的,直接正面切入提问技巧。但如果是内向的,从他/她们喜爱的问题入手,从问题中提炼出切入点,运用巧妙的方法,把问题引入出来。然后,再收集资料进行采访。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出现尴尬,采访工作者换位思考,尊重采访者的感受,时不时对采访者提问出他/她生活中出现过的问题,尽量用普通的话语,从而解决一些问题,也提高了新闻工作者对采访者的融洽交谈。 2.3迂回提问技巧 在新闻采访中,常常面对拒绝采访和心理抵触的采访者,然而采访也没有得到有利的新闻线索,才适得起反。一旦采访者过于激动,难免会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导致采访无法进行。为了避免事件再次发生,,在采访中,可以运用迂回的办法,首先运用简单的话题进行采访,观察对采访者的言行举止,可以使采访者积极回答从中把重要的问题进行切入点,进一步引进话题。 2.4其他提问方式的结合提问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说是新闻工作者的必要条件,但是日常采访中,还存在不必要的因素,如果提问时把握好灵活度,对今后的采访问题游刃有余。反之,对提问技巧运用不恰当,甚至对采访者进行反感。在新闻工作者进行工作之前,首先,需要把工作的内容先整理或安排好。然后,在进行对采访者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把重点问题要表达明确,从而采访也是新闻工作者对基本的要求和条件。新闻访也是一门技术,除了要重视提问技巧上,也要对语言符号进行巧妙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决定采访者的进度。语言符号也是传播与感情交流的主要工具,这些符号主要包括语言、肢体、表情、状态、手势,因此非语言传播是无秩序。非语言符号是存在语言符号的另一种传播媒介,是对新闻工作者采访的必要因素。通过新闻采访,为了避免出现非语言符号,要以积极和客观的态度进行提问,进一步与采访者进行心灵沟通,运用语言的技巧进行提升,促进新闻采访顺利开展。 三、要深入观察 “择而取之曰采,广而问之曰访”,即用眼睛去选择,用嘴巴去询问。穆青认为,记者的十八般武器中眼睛是最锐利的武器。他要求记者善于通过现场观察学会采“视觉”新闻,做“情景记者”。事实亦是这样,我们要做出鲜活的、引人入胜的、具有感染力的新闻,必须深入现场进行细致观察,全身心地体验,抓住具体生动、典型的形象和细节,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新闻来源于生活。我们有些缺乏经验的电视记者,往往到达现场之后,不经思索举起摄像机就拍,其结果只是拍摄到一些司空见惯、信息量不大、毫无个性和冲击力的画面,失去应有的新闻价值,这个就是对采访对象缺乏本质的了解,对生活缺乏深入观察和认识所导致的。 四、创新求变的采访风格不同的节目,不同的采访对象,不同的新闻事件需要记者采用不同的态度,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具备创新求变的采访风格以适应节目和新闻事件的需要。白岩松在介绍《时空连线》栏目精神的文章中提到:“这个栏目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灵话多变,单视窗可以,双视窗可以,二视窗更可以。片子可长可短,中间插片子也可以……关键是需不需要和好不好看。”《时空连线》的灵活性机制也给它的记者充分的主动性:几内亚比绍大使被劫,主持人通过电话采访,然后把短片截开,用谈话来讲述整个过程。《飞越的极限》这期节目,主持人改变过去文静温柔的女性特质,以锋芒犀利的质疑、毫不保留的提问,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风格是很重要的,但不能拘泥于固有风格,不但要能突破前人树立的模本和范式,更要勇于突破自我。 五、掌握谈话的主动权采访对象总体上分为两类:健谈型和沉默型。对于前者,采访会较为容易。只要加以合适的引导,使得谈话围绕主题展开。但有时也会遇到采访对象情绪激动,对记者的提问无限展开,滔滔不绝。这时作为现场的宏观驾驭者,必须适时注意将话题拉回,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对于沉默型对象的采访,较之前者略显困难。他们不愿意接受采访,不配合记者提问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的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错误,有的是保持低调,有的是因为工作忙不想被打扰等。对于不同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对策,做到对症下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问不成,侧问,反问,摸清受访者心理,先用具体的容易回答的问题让其开口,然后逐步用诱导式问题把采访对象的思路拓展开。 六、有所采有所不采

电视新闻出镜记者必备的能力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记者一旦出镜,就意味着自身已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名优秀的出镜记者不仅能为节目增光添彩,还能让观众看到其健康阳光的形象,但同时也有部分出镜记者不具备相关的能力和技巧,既缺乏对采访现场的观察,也未能很好把握节目的特点和性质,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本文详细分析出镜记者现存的问题,并就优秀出镜记者必备的能力提出几点看法。 电视新闻节目中 出镜记者现存的问题 1.现场驾驭能力不足 不可否认,有一些主持人是凭着自己先天的外在因素走进出镜记者的行列的,而有一部分人则是从新闻播音行业转行到记者行业的,因此他们中有些人缺乏合格记者的出镜主持技巧和能力,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或稍微复杂的问题,就会手忙脚乱,完全丧失对新闻事件和现场的驾驭能力和判断力。因此,记者在采访前应翔实把握了解新闻事实的背景,预设好采访的角度和方向,在事先构成的框架中逐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全景,这样才能在新闻现场快速准确地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较好地完成在电视镜头前的采访报道。 2.自身情感极端化 记者是信息的传播者和表达者,对于某些新闻事件,需要电视出镜记者将原固有事物软化,这样纔能与受众有直接真实的交流。然而,有些出镜记者无论在什么情况、何种环境下,都始终保持同一表情或沈迷于现场,容易被现场气氛所左右。这一情况的存在,造成了记者与受众之间的隔阂,由于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关系的模糊,使得采访缺乏深度,采访角度不够准确,采访内容不够深刻。因此,出镜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首先必须具备新闻职业的基本素养,进行情感的客观控制,这样纔不至于被环境牵着鼻子走;其次,出镜记者还需以一个常人的态度去看待周围的环境事务,与受众保持统一的情感水平,做到客观性。 3.过分关注自身形象 记者在出镜时要求穿着、举止大方得体,特别要与所报道的新闻事件的环境相吻合,应根据年龄、身份、场合选择合适的服饰及得体的肢体语言,将自己融入到环境中,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情绪、表情和语速,以感染电视机前的观众。出镜记者应当注重新闻事件本身的状态和发展,注重被采访者的心理和态度的转变。 4.倾听意识不足 在谈话中,记者真诚的倾听会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对方会认为你是一个愿意接受他的思想的人,是一个具有信任感的记者。受众与记者之间是平等的关系,记者需要从受众身上得到新闻最直接最真实的资料,而受众需要的是从记者

故事性介入电视新闻报道

收稿日期:2011-11-15 作者简介:于丽梅(1973-),女,辽宁康平人,铁岭广播电视台,中级,主要从事电视新闻研究。 2012年第2期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NO.22012 (总80期)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General No.80 谈故事性介入电视新闻报道 于丽梅 (铁岭广播电视台,辽宁铁岭112000) 摘 要: 本文以提高电视新闻可视性为背景,对“故事性介入电视新闻”进行了探讨,从电视新闻故事化的作用、新闻报道中故 事性的原则、怎样才能讲好“故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理论结合实践,目的是改变新闻报道中大而空、虚而假的成分,增加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视性, 使电视新闻具有的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达到最大化。关键词: 故事性;介入;电视新闻报道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98(2012)02—0039—02 近年来,作为一种报道风格与审美视角,电视新 闻“故事性”应运而生,故事性介入电视新闻报道的手法正在越来越多的得到运用,成为电视新闻具有特色的一种报道方式,并已初步形成风格逐渐成熟。尤其是在表现人物方面,更多的电视新闻把镜头对准了普通人,使电视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百 姓, 可以说,电视新闻“故事性”实现了电视语言的回归,增强了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和可信性,在电视新闻界,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示新闻事件,已经成为电视 新闻节目, 尤其是深度报道节目制作的一个方向。电视新闻“故事性”在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GBS 的《60分钟》栏目,在我国,是《东方时空》的子 栏目《生活空间》首个把“讲故事”的理念带入新闻报道。从而一改电视新闻在观众心目中单一、刻板的形象,此后,用故事化手法去表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理念在中国迅速普及。 一、电视新闻故事性的作用(一)增强了新闻的亲近感 电视新闻故事化实现了电视语言的回归,增强了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和可信性,拉近了与观众的距 离。用“讲故事”的手法报道新闻,大多讲述的是百姓身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观众看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让观众在 情感上自然而然产生了亲近感, 从而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形成认同感。 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推出的改革开放30年“我的亲历”系列报道,开篇通过讲述“中国 第一个体户” 温州女子章华妹从偷偷摸摸卖小百货,到拿到我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执照,成为最早一批“万元户”,最终办起大企业的传奇故事,折射了新中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历程。此外,中央电视 台推出的系列报道《我的这五年》,以众多普通民众 的奋斗故事为切入点,以平实、个性化的风格讲述百姓身边事,全景展现这一时期中国人的家国梦想,也因故事介入新闻报道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二)增强了可信度用 “讲故事”的手法做新闻,就是将生活原貌中有意义的精彩部分摄录、 剪辑下来,这与电视新闻制作“画面+解说”的陈旧形式相比,更能充分体现电 视新闻强烈的现场感,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比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身边的变化”《“过山瑶”的山下生活》便是如此。这条新闻以塔山瑶族乡搬迁移民彭阳秀养殖竹鼠在当地小有名气为切 入点,进而讲述了她在广东打工和瑶族丈夫盘玖海相识,来到瑶族,住在盘玖海山上的家里,几年后彭 阳秀一家在乡政府的帮助下搬迁到山下, 并成为全乡第一批养竹鼠的大户, 过上了幸福生活。故事情节生动,感染观众,可信度强,同时,在故事背后反映了当地政府解决了瑶族群众的住房难问题,从大背景下反映的是广大瑶族同胞搬进新居,告别了长期 居住的“茅草屋”,耐人寻味。这条新闻从整体上来说讲述的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新闻故事,在微观上又穿插了一些新闻事件的细节,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觉。 (三)增强了可视性和说服力 故事介入电视新闻报道, 把沉重、敏感的话题和最积极、最生动、最具闪光点的东西用故事化、情节 化、细节化的电视语言描述出来,既有生动鲜活的纪实性、可视性,又有真人真事的启示性、示范性,观众在故事的讲述中能够体验一种新鲜感、好奇感,能把 · 9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