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湿病教案

风湿病教案

风湿病教案
风湿病教案

病理学公开教学教案

【课题】风湿病【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1、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

2、了解风湿病的发病因素和机制。

【教学重点】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

【教学难点】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80分钟)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2分钟)

[二] 知识点回顾(5分钟)1.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包括哪些?

2.何为呼吸衰竭?

[三] 讲授新课(65分钟)

第十四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风湿病

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本病主要侵犯全身结缔组织,最常累及心脏和关节,以形成风湿小体为其病理特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风湿病病因并非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直接感染,而是变态反应性炎症。其发病机制多数学者倾向于抗原抗体交叉反应学说。

二、基本病理变化

风湿病的病理变化按其发展可分为三期:

1.变质渗出期结缔组织发生粘液样变性和纤维蛋白样坏死;

2.增生期形成特征性风湿细胞和主要由风湿细胞构成的风湿小体,具有

诊断意义,病灶中央有纤维素样坏死,周围出现成堆的风湿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外围有少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呈圆形或椭圆形。

3.纤维化期风湿小体纤维化最终成为梭形小瘢痕。

三、心脏的病理变化

风湿性心脏病包括急性期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肌炎和风湿性心外膜炎。

1.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主要侵犯二尖瓣,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受累。早期,在二尖瓣闭锁缘上形成单行排列,串珠状,粟粒大小灰白色、半透明的赘生物。特点:赘生物粘连紧密,不易脱落,赘生物为白色血栓,易于机化。

2、风湿性心肌炎常表现为心肌间质内小血管附近出现风湿小体,该小体

多见于室间隔和左室后壁上部。

3.风湿性心外膜炎突出特征是纤维蛋白和浆液渗出,如渗出的纤维蛋白不能完全吸收,可形成“绒毛心”,进一步可发展成缩窄性心包炎。

[四] 小结(5分钟)1.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2.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

[五] 布置作业(3分钟)

风湿科

风湿科 1.系统性红斑狼疮: (1)患者丁乌也,女,29岁。以“四肢关节疼痛伴面部红斑3月。”为主诉入院。缘于入院3月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关节疼痛,以双手指,手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为甚,呈双侧对称,偶有肿胀,无晨僵。伴遇冷水时出现双手皮肤呈白、紫、红变化,日晒后面颊部潮红。无口腔溃疡,无排泡沫样尿、血尿,无躁动、幻想、猜疑,无鼻出血、牙龈出血、排黑色黏液便,无视物不清,曾就当地医院,诊为“风湿”,行“中药”治疗(具体不详),治疗后症状无好转。1个月前求诊我院,查免疫全套:IGG19.00g/L、补体C30.52g/L、补体C4107.00g/L、ANA (+)、ds-DNA353.41IU/ml;血常规:WBC4.2×109/L、RBC3.62×1012/L、HGB97g/L、PLT308×109/L。血沉64mm/h;尿沉渣:尿蛋白(+),尿潜血(+);血生化:LD-L263IU/L,HBDH217U/L;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强的松、羟氯奎片、司特立、奥美拉唑”等治疗。症状有好转,但仍感四肢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今求诊我院,门诊拟“系统性红斑狼疮”收住入院。入院查体:T36.8℃P93次/分R20次/分BP125/80mmHg 神志清楚,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未触及浅表肿大淋巴结。头颅无畸形,面颊部对称性、暗红色蝶形红斑,稍高于皮面,表面少许鳞屑。口唇无溃疡。颈软,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无奇脉。腹平软,无肠型及胃肠蠕动波,无表浅静脉曲张,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肝区及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约3次/分。无血管杂音。肛门及外生殖器未见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棘突无压痛。四肢关节无肿胀、压痛、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肉轻压痛、肌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初步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依据:患者为年轻女性,有蝶形红斑,光过敏,伴关节酸痛,补体C30.52g/L、补体C4107.00g/L、ANA(+)、ds-DNA353.41IU/ml;尿沉渣:尿蛋白(+),故可以诊断,。鉴别诊断:1、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对称性关节肿,三个以上关节肿,手关节炎,晨僵>1小时/天,症状持续>6周可以鉴别。2、痛风性关节炎:常为急性发作关节红肿热痛,下肢关节多见,血尿酸升高可以鉴别。诊疗计划:1、内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2、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如ENA、类风湿因子、胸片、肝脾B超,心电图等。3,予以激素治疗,改善循环,保护胃粘膜,补钙。陈永旺副主任医师指导以上处理。 (2)患者,温琼花,女,18岁。以“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3月,精神异常5天”为主诉入院。缘于入院前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下肢浮肿,伴四肢关节酸痛、全身乏力,无畏冷发热,无头晕、头痛,无躁动、幻想、猜疑,无口腔、外阴溃疡,无明显脱发,无咳嗽,咳痰,无呕吐、腹痛、腹泻、便血,无尿频、尿急、尿痛、腰痛,求诊我院,经住院检查B超发现心包中量积液,查血Sm抗体、ANA、Ds-DNA均阳性而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期间予激素、抗免疫、利尿、保护胃粘膜及补钙等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具体详见旧病历115745),出院后规则服用“强的松、绿喹”等药,1月前按医嘱停用“强的松”。5天前出现精神异常,表现为呆滞话少,伴睡眠差,复诊我院查血沉32mm/h,血尿常规大致正常,考虑狼疮活动,再予“强的松、绿喹、硝基安定”等处理,未见明显好转,半天前并出现胡言乱语、躁动,急诊我院,门诊拟“系统性红斑狼疮”收住入院。入院查体:T36℃P84次/分R20次/分BP100/70mmHg 神志淡漠,查体欠合作,对答不切题。全身皮肤无黄染、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浮肿,耳鼻无异常分泌物,口唇无发绀。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4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

骨与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教案

济宁医学院教案 2014 ~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所在单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教研室外科学教研室 课程名称外科学 授课对象 2012级临床医学本科 授课教师 职称主治医师 教材名称《外科学》第8版 2014 年 12 月 1 日

教案 骨与关节化脓性关节炎 一、教学内容: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二、教学目的 1.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和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诊断及治疗原则。 3.化脓性关节炎的病理、诊断及治疗原则。 三、教学重点、 1.掌握骨或关节急性化脓性感染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化脓性关节炎的病理、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 3.了解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理、诊断、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四、教学难点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 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五、教学方法 1、引出概念课题。 2、运用典型病例介绍进行教学。 3、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 4、语言表达和多媒体教学的统一。 教具准备自制课堂教学课件和代表性临床图片、照片资料 多媒体教学设施 教学参考资料外科学(8年制教材)非化脓性关节炎

第一节化脓性骨髓炎 病因 化脓性细菌感染,涉及骨膜,骨密质,骨松质与骨髓组织,沿用“骨髓炎”。感染途径 1、化脓病灶的细菌经血播散至骨——血源性; 2、开放骨折发生感染——创伤性; 3、邻近组织感染直接蔓延至骨骼——蔓延性。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病因 致病菌: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 乙型链球菌——第二位, 嗜血属流感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杆菌, 肺炎球菌,白色葡萄球菌。 外伤史 生活条件,卫生状况,机体抵抗力 病理 骨质破坏——死骨形成——新生骨——骨包壳 1、菌拴滞留干骺端,炎症形成,组织破坏,脓肿形成, 骨内高压。 2、骨内高压,脓液蔓延—骨膜下脓肿——深部脓肿 ——破皮成窦道 ——骨髓腔骨缺血,死骨形成 ——关节腔——化脓性关节炎 3、骨缺血坏死,肉芽组织形成,骨膜受刺激产生新骨, 形成包壳。 4、骨性死腔——死骨,脓液,肉芽。 长期存留,经久不愈,窦道流脓——慢性骨髓炎 临床表现 1、儿童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外伤史,感染灶。 2、毒血症症状寒战,高热,烦躁,休克 3、患肢疼痛,拒绝活动,局部红肿压痛,关节积液。骨破坏严重可有病理骨折。 4、自然病程3~4周,脓肿破溃,症状缓解。 形成窦道,转入慢性。 致病菌毒性低,表现不典型。 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1、WBC升高﹥10×109/L,N﹥90% 2、血培养寒战高热期多次药敏试验 3、局部分层穿刺边抽边进 抽液涂片培养药敏

(整理)风湿病科考题

一.选择题 1.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标记性抗体是: A. 抗RNP抗体 B. 抗dsDNA抗体 C. 抗着丝点抗体 D. 抗SS-A抗体 E. 抗SS-B抗体 2.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病理特征是哪一种表现: A.灶性淋巴细胞浸润 B. 滑膜炎 C. 苏木紫小体 D. 类风湿结节 E. 洋葱皮样改变 3.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A. 抑制滑膜炎 B. 增强NK细胞活性 C. 抑制T细胞 D. 抑制B细胞 E.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4.下列哪一项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征: A. 近端指间关近节肿痛 B. 远端指间关节肿痛 C. 掌指关节肿痛 D. 腕关节肿痛 E. 四肢关节对称性肿痛 5.氯喹治疗引起的最俱特征性的副作用是: A. 恶心,呕吐 B. 食欲减退 C. 视网膜病变 D. 色素沉着 E. 成瘾 6.可能诱发SLE发病或活动的因素有: A. 阳光照射 B. 感染 C. 分娩 D. 手术 E. 以上均是 7.下列哪项不是狼疮性肾炎病变活动性病理改变: A. 细胞增生,坏死,核碎裂 B. 细胞性新月体 C. 纤维性新月体 D. 白细胞浸润 E. 透明样血栓 8.磺胺药过敏的患者不能服用

A. 环胞素 B. 扶他林 C. SASP D. 怡美力 E. 羟基氯喹 9.SLE中哪一自身抗体的水平最有诊断价值? A. 抗核抗体 B. 抗ds-DNA抗体 C. 抗SSA抗体 D. 抗磷脂抗体 E. 抗RNP抗体 10.判断SLE活动度的根据是 A.活动性炎症损害,如皮疹,关节炎,浆膜炎等 B.全身症状,如发热 C.抗ds-DNA抗体效价升高 D.C3,C50水平下降 E.以上均是 11.在风湿性疾病中,下列哪一种病肾脏受累较少见: A. SLE B. 皮肌炎 C. 干燥综合症 D. 结节性多动脉炎 E. 血管炎 12.下列哪一种叙述最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定义: A.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关节炎 B. 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C. 是一种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关节炎 D. 是以脊柱关节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E. 以上都是 13.下列那一种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慢作用抗风湿病药物: A. 消炎痛 B. 双氯芬酸 C. 氯喹 D. 塞来昔布 E. 以上都是 14.下列那一种自身抗体是SLE特征性抗体: A. 抗核抗体 B. 抗Sm抗体 C. 抗SSA抗体 D. 抗RNP抗体 E. 抗磷脂抗体 15.狼疮性肾炎慢性终末期的病理改变是: A. 肾小球硬化 B. 纤维性新月体

风湿免疫科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八章风湿免疫科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慢性炎症,常以手足小关节受累为主。关节肿痛呈发作与缓解交替进行,当炎症破坏软骨和骨质时,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最后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及不同程度残疾。本病以45岁左右女性多见,女性约2~3倍于男性。一、一般护理 1.生活护理:根据患者自理生活的能力情况给予不同的生活护理,如:协助患者进食、如厕、穿衣、外出检查等。 2.为患者提供舒适、温暖的休养环境。 3.遵医嘱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含钙高的饮食。 4.做治疗时注意保护患者受累的关节,并注意保暖。二、症状护理 1.疼痛的护理 (1)嘱患者注意疼痛关节的保暖及休息,减少对疼痛关节的不良刺激。 (2)给予疼痛关节理疗、贴敷、湿热敷等。(3)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4)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注意保护疼痛的关节,防止垂腕、垂足。 2.体温过高的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2)体温稍高时,嘱患者休息,多饮水。 (3)体温在38℃以上时,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 (4)物理降温。遵医嘱给予酒精浴,擦浴时酒精的温度要稍高,并注意保暖。 (5)出汗较多时,及时更换衣服和床单位,保持皮肤清洁。 3.晨僵护理 晚上睡眠时,使用弹力手套保暖,早上起床后进行温水浴或温盐水浸泡僵硬关节,并适当活动关节。 4.预防关节废用 症状基本控制后,鼓励病人及早下床活动,必要时提供辅助工具。肢体锻炼由被动向主动渐进,可做肢体屈伸、散步、手部抓握、提举等活动,活动强度应以病人能承受为限;也可配合理疗、按摩,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松弛肌肉,以防关节废用。三、心理护理 病人因病情反复发作、顽固的关节疼痛、疗效不佳等原因,常表现出情绪低落、忧虑、孤独、对生活失去信心。护士在与病人的接触时态度要真诚和蔼,采取心理疏导、解释、安慰、鼓励等方法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出院指导 1.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已经出现畸形或肢残的患者,更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疾病,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念。 2.让患者了解关节运动的重要性,教会患者如何锻炼各关节。原则为活动后2小时恢复体力。 ①关节疼痛时除服药外,可行热敷,局部按摩。 ②在卧床期间可采取半卧位,手掌向上用夹板或辅助物支撑以固定关节,减轻疼痛。膝盖下可长期放置枕头。加强翻身,避免压疮。 ③避免突然的移动和负重。 ④进行关节周围皮肤和肌肉的按摩,增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 ⑤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肢体活动。 ⑥加强叩背和扩胸运动,预防感染。⑦活动关节的方法:如织毛衣、下棋、摸高、伸腰、踢腿等。 3.指导患者一定要在饭后半小时服止痛药或中药,减轻药物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 4.对于口服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要讲解药物的副作用和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 5.根据医嘱,教授患者关节活动的宜忌,如急性炎症期不宜剧烈运动,患者应减少负重运动等。

类风湿关节炎教案(刘欢)

广西中医药大学《内科学》课程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_ 《内科学》 _任课教师(职称):刘欢住院医师授课对象及时间:_进入我科轮转的实习生、研究生、规培医生 授课题目(章节)__类风湿关节炎__教具:____ 多媒体电脑_______ 基本教材:_《内科学》第八版_________ _ 教学目的:_1. 熟悉类风湿关节炎的概念。 2.掌握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3.熟悉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熟悉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治疗。 2.难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方法教学,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图片的展示,加深学生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点的认识。帮助 其对类风湿关节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课时安排: 1小时____ 课程作业或思考题:1、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如何? 2、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依据有哪些?应与哪些疾病鉴别? 3、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要点有哪些? 教学后记:_ 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工作。讲课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学生普遍反映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能生动的体现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将同学 们在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在课堂上讨论,使教学内容更加易于理 解和掌握。 把多媒体手段运用于内科学理论教学,仍需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教研室主任意见: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续页)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续页)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续页)

风湿免疫疾病考试重点总结

风湿免疫疾病考试重点总结 目录 风湿性疾病概论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风湿性疾病概论 一、分类及范畴 1.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简称结缔组织病,属自身免疫病。本组疾病多因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而引起组织器官的损伤,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是其最大的特点,组织病理上多有血管炎改变。 病变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及预后因累及系统的不同而有相互重叠和差异。 属于本组疾病的有: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类风湿关节炎(RA)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 >>系统性硬化病(SSc)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 >>血管炎 2.脊柱关节病 本组疾病的特点为: ①附着点炎; ②脊柱逐渐强直; ③HLA-B27的强相关性。包括强直性脊柱炎(AS)、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炎症性肠病性关

节炎等。 3.退行性变骨关节炎:因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而造成关节功能的障碍,见于负重关节,如膝、髋关节。 4.与代谢和内分泌相关的风湿病:痛风性关节炎、假性痛风、马方综合征、免疫缺陷病等。 5.和感染相关的关节炎:如肠道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链球菌感染后的风湿热等。 6.肿瘤相关的风湿病:原发性如滑膜瘤、滑膜肉瘤等;继发性如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等。 7.神经血管疾病:神经性关节病、压迫性神经病变如周围神经受压、神经根受压等、雷诺病等。 8.骨与软骨病变:骨质疏松、骨软化、肥大性骨关节病、弥漫性原发性骨肥厚、骨炎等。 9.非关节性风湿病:关节周围病变、椎间盘病变、特发性腰痛、其他疼痛综合征如精神性风湿病等。 10.其他:如周期性风湿病、间歇性关节积液、药物相关的风湿综合征、慢性活动肝炎等。 二、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血清特异性自身抗体 病名ANA谱抗磷脂抗体ANCA 抗角蛋白抗 体谱 SLE 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少见抗组蛋白抗体狼疮抗凝物 抗Sm抗体 梅毒血清试验反 应假阳性 PSS 抗SSA抗体 抗SS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少见抗SSB抗体 MCTD 抗RNP抗体(高滴度) DM/PM 抗合成酶(Jo-1,PL-7,PL -12)抗体 抗SRP抗体

生命生命优秀教案课程

生命 生命 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积累好词佳句。 3.课文中有些句子含义深刻,我要仔细读课文,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4.我要感悟作者对生命地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 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学习重点: 我要学习课文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难点: 我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争取能领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习流程: 课前预习→预习反馈→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过关检测 知识链接: 《生命 生命》一课的作者是杏林子,本名刘侠,自12岁起,患“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小学毕业后便因病辍学的杏林子,数十年来坚持自修,以致成为台湾文坛上的著名作家。残而不废的她,凭着坚强的毅力,笔耕不辍,著有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说、传记、剧本,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杏林子的一生积极开朗,淡泊名利,富有爱心。她的一句名言是:“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我要学习课文生字词。 2.我能理清课文结构,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我要认真预习。 我能认真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不添字,把课文读得 确流利。我能做下面的题: 1.我能为加点的字,标出正确读音: ( )( ) ( ) ( ) ( ) ( ) ( ) ( ) ( ) 骚. 扰. 听诊.器 震撼. 糟蹋. 欲.望 不屈.向上 茁.壮 动弹. 家长评价: 认 真

②我能把下列词语写正确、写漂亮做到会听写。 鼓动、 跃动、 欲望、 冲破、 坚硬、 不屈、 茁壮、 沉稳、 震撼、 糟蹋、 短暂、 有限、 珍惜、 听诊器 二、预习反馈 1.课文中有几个多音字我要提醒大家一下。 2.我能利用工具书,将课文中的生字词用不懂词义的词语写下来。 三、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我要读一读,写一写,掌握下列词语。 qì zāo tà gū áng 小( ) ( ) ( )负 ( )然挺立 qíng hàn s āo r ǎo j ú xi àng ( )天( )地 ( ) ( ) 2.看看我积累词语。 小憩: 擎天撼地: 庸碌: 肃然起敬: 糟蹋: 应许: 四、交流展示 1.读了课文,我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2.我还知道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例? (1) (2) (3) 五、过关检测 1.我能给加点的字注音。 小憩. ( ) 擎.天( )撼.动( ) 骚.扰( ) 茁. 壮成长( ) 2.我知道下列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行影不离 昂然挺立 爱慕虚荣 B.无可奈何 极力挣扎 入木三分 小组评价: 颗星 自我评价: 满意( ) 一般( )

风湿免疫科常用检查项目解读

风湿免疫病常用检查项目包括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血管多谱勒超声、PPD式验、肾活检、类 风湿结节活检、肺活检、唇腺活检、腮腺造影、磁共振和SPECT思腺成像、骨关节的影象检查、关节镜检查等。 1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了解病情: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均可影响造血系统,引起血象异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显著减 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血象异常的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情轻重。(2)用药前后血常规检查:许多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血象有影响,所以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以保证用药的安全。 尿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非常容易发生肾损害,例如狼疮肾炎,此时最简单的检查就是尿常规。主要了解有无蛋白尿、镜下血尿以及管型尿等。(2)某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有肾毒性,例如最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可引起肾间质损害,所以有必要进行尿常规检查。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蛋白 尿,但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只有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完全是定量检查,相对比较精确,所以临床十分常用。 粪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有时会有消化系统损害,例如肠病性关节炎等,此时应进行粪常规检查。(2)某些药物,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对胃有一定损害作用,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应做大便隐血(0B检查。 2、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 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的目的与意义: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 疾病,可有肝肾损害和心肺损害,此时应进行肝肾功能、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此外 有一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肝肾损害和心肺有损害,也要通这些检查来监测药物的 副作用。风湿免疫性疾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是皮质激素,而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可引起糖耐量 异常,甚至糖尿病,所以在治疗前后应作血糖检查。 3、超声心动图、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 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目的与意义:本项检查主要了解是否存在心脏损害,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硬皮病、大动脉炎、风湿热等均可影响心脏。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时,不但可以了解心脏各房室和瓣膜的情况,还可以测定肺动脉压力。 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检查的目的与意义:本项检查的主要目的与意义是了解是否有肺间质病变,许多自身免疫病可以发生肺间质病变。此外,胸部CT检查,对自身免疫病引 起的肺病变,还是继发感染,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4、血管多谱勒超声 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大动脉炎:大动脉炎时常需进行以下二种检查, 一是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二是血管造影。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的优点是无创伤性。(2)自身免疫病引起的大血管炎:许多自身免疫病可引起大血管病变,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 塞病等,此时需做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自身免疫病可引起大血管病变常提示病情严重。 5、P PD M验 有些风湿性疾病与结核感染密切相关,例如结节性红斑、结核感染引起的反应性关节炎等,有时需要在治疗风湿性疾病的同时进行抗结核治疗。判断是否存在结核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案3解热镇痛抗炎药

教案 13/14学年1学期课程名称:药理学班级12生物2 周节次一周两次 日期4月18日 课题第十六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课型新授课教学地点教师 教学目标1. 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作用及原理; 掌握阿司匹林的作用特点、用途及常见不良反应; 2. 熟悉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分类及各类代表药物; 3. 了解其他类别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特点、用途及不良反应。 教学重点 1. 解热镇痛药的概念、分类、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2. 乙酰水杨酸的吸收与代谢特点、临床用途、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例教学 板书设计一、发热 发热的机制解热原理二、镇痛 疼痛的机制镇痛的原理三、常用药物 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师生

活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课件及教案 2.学生预习、准备药盒 【案列导入】 某同学发烧38.5℃,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寒战,暂时无鼻塞、流涕、咽喉疼痛,检查后发现为流行性感冒。问应该用何种药? 分析:该同学有两个症状,发烧、疼痛。问应该用何种药应从以上两个症状入手,下面我们分别来分析: 【讲授新课】 症状一:发热 问题一机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热? 病原菌感染(感冒、疟疾) 中暑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红斑狼疮) 小儿预防接种后 积食 问题二为什么会发热? 当细菌、病毒或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外热源进入机体时,刺激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产生并释放内热原,内热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使前列腺素(PG)合成和释放增加,并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点上移至37℃以上,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引起发热。 问题三怎样解热? 通过抑制环氧酶(前列腺合成酶),使PG合成减少,阻断其对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升高的体温调定点下移,从而使体温降低。 问题四发热必须马上用药么?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而热型又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故对一般发热可不必急于应用解热药,但热度过高或持久发热可消耗体力,引起头痛、失眠、昏迷,尤其小儿高热易致惊厥,故此时应及时使用解热药,并同时进行病因治疗。 1.解热镇痛药解热作用的特点是 A.能降低正常人体温 B.仅能降低发热病人的体温 C.既能降低正常人体温又能降低发热病人的体温 D.解热作用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明显 E.以上都是 3.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机制是 A.抑制缓激肽的生成 B.抑制内热源的释放 C .作用于中枢,使PG合成减少 D.作用于外周,使PG合成减少 E.以上均不是 症状二:疼痛 问题一疼痛的种类?(复习) 急性锐痛,慢性钝痛,内脏绞痛看案列分析学生的症状。 抢答问题 共同做题 抢答问题

风湿科出科试题与答案

风湿免疫出科考核试题 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类风湿关节炎最常见的肺部受累表现为( B ) A. 结节样变 B. 肺间质病变 C. 胸膜炎 D. 肺动脉高压 E. 肺栓塞 2、红斑狼疮最具特征性的皮疹是( C ) A. 荨麻疹 B. 缺血样皮疹 C. 盘状红斑 D. 皮肤紫癜 E. 网状青斑 3、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受累的脏器是( D ) A. 肺脏 B. 胃肠道 C. 心脏 D. 肾脏 E. 中枢神经系统 4、非甾体抗炎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 ) A. 胃肠道反应 B. 转氨酶升高 C. 肾功能损伤 D. 皮疹 E. 出血 5、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E ) A. 90%的患者HLA-B27阳性 B. 病因可能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C. 可以同时累及中轴及外周关节 D. 骶髂关节是本病累及的部位 E. 对称性上肢小关节炎为特征 6、关于痛风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D ) A. 血尿酸增高 B. 痛风石穿刺内容物检查为尿酸盐结晶 C. 秋水仙碱实验性治疗迅速 有效 D. 关节X线检查见软骨成线状钙化或关节旁钙化 E. 发作时关节红肿热痛 7、下列关于手骨关节炎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 疼痛一般不明显 B. 远端指间关节背面内外侧骨样肿大结节,即Bouchard结节 C. 远端指间关节最常受累 D. 可有方形手 E. X线表现为骨质增生 8、不属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征的一项是( B ) A.近端指间关节肿胀 B.远端指间关节肿胀 C.掌指关节肿胀 D.腕关节肿胀 9、下列哪项不属于弥漫结缔组织病( D ) A.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类风湿性关节炎 C. 系统性硬化症 D. 强直性脊柱炎 E. 干燥综合征 10、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不包括( C ) A. 尿蛋白大于 3.5g/d B. 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 C. 血尿 D. 血脂升高 E. 水肿 11.类风湿性关节炎辅助检查,特异性较大的是( B ) A.血沉增快 B.类风湿因子阳性 C.抗核抗体阳性 D.X 线示关节间隙狭窄畸形 12.类风湿关节炎初期病变主要在( D ) A.关节软骨 B.骨组织 C.关节韧带 D.滑膜 13.女性,48 岁,发热伴对称性多关节肿痛,晨僵 3 个月,查ANA 低滴度阳性,RF(+)和IgG 补体升高,最可能的诊断是( C ) A.多肌炎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类风湿关节炎 D.干燥综合征 14.女,35 岁,SLE 病史10 年,蛋白尿 5 年,长期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蛋白尿无明显 下降,近 3 个月来肌绀快速上升,已达360Iμmmo1/L,下一步你将采取何种诊治方案( C ) A.抗核抗体谱检查 B.C3、CH50 检查 C.肾脏穿刺病理检查 D.利尿等对症处理 15.男,27 岁,日晒后暴露皮肤出现皮疹,对称性关节痛,查血小板下降,尿蛋白阳性,血 ANA(+),最可能的诊断是( C ) A.日光性皮炎 B.类风湿关节炎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免疫性血小板下降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表现的特点是( A ) A. 对称性关节疼痛或肿胀,较少出现关节畸形。 B. 负重关节受累,活动后加重。 C. 不

内科学8风湿性疾病

---------------------------------------------------------------最新资料推荐------------------------------------------------------ 内科学8风湿性疾病 内科学 8 风湿性疾病第一章类风湿关节炎 1. RA 的主要 病理变化为: A.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 B.炎性细胞浸润 C.滑膜 炎形成 D.软骨及骨组织的侵蚀 E.关节结构的破坏 2.下 列哪个不是 RA 的病因? A.遗传因素 B.感染 C.性激素D.输血 E.以上均是 3. RA 病人中存在哪些自身抗体? A. RF B. AKA C. APF D.抗胶原抗体 E.以上均是 4.对 RA 血管炎描述正确的是: A. RA 血管炎是常见的关节外病变,血管炎是 RA 严重的 表现 B. RA 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动脉(外径在 250~400ftm 之间) ,亦可侵犯微静脉 C.病理特征为坏死性全层动脉炎,病 变有时与典型的结节性多动脉炎无区别 D.血管炎的发生认为是 免疫复合物在血管的沉积所致 5.对类风湿结节描述错误的是: A.类风湿结节是 RA 的一个最具特征的关节外病理损害B.最常见于前臂受压的伸面 C.几乎所有伴有类风湿结节的 RA 病人均为 RF 阳性 D.类风湿结节形成初期的组织形态不具有肉 芽组织的特征 6.对 Felty 综合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Felty 综合征(Felty syndrome, FS) 是一种严重型 RA B.突出表现为类风湿关节炎伴有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脾肿大C.关节病变严重,常伴有高滴度的 RF D. FS 的发生可能与 1 / 15

风湿免疫疾病病例分析

风湿免疫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女性,21 岁,学生,头晕、乏力、尿色黄半月,加重1 周。半月前突然头晕、乏力,尿色深黄,进食减少,化验肝功能正常,体温℃,不咳嗽,嗓子不痛, 1 周来加重,胸透未见异常,化验Hb85g/L ,网织红细胞7%. 睡眠、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半年多来有关节疼痛,有时口腔溃疡,无光过敏,月经正常查体:℃,贫血貌,无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可疑黄染,咽不红,颊粘膜有一溃疡,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肋下,质软无压痛,脾侧位可及,双膝关节轻压痛,无红肿,下肢不肿。化验:H82g/L ,×1012/L ,网织红细胞% ,×109/L ,分类:中性分叶68% ,嗜酸4% ,淋巴22% ,单核6% ,plt124 ×109/L ,尿蛋白(+ ),RBC3-8/ 高倍,尿胆红素(- ),尿胆原阳性,尿隐血(- ),尿Rous 试验(- ),大便常规(- ),血总胆红素36umol/L ,直接胆红素4umol/L ,Coombs 试验阳性,X 线胸片(- )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 分) (一)诊断 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温抗体型,继发性)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 (二)诊断依据 1. 病史有贫血症状,尿色深黄;体检巩膜可疑黄染,脾大;化验Hb 降低,网织红细胞增高,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Coombs 试验阳性 的依据①年轻女性,低热,关节痛,有时口腔溃疡;②查体:低热,口腔粘膜溃疡,脾肿大;③有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④肾脏病变 二、鉴别诊断(5 分) 1. 原发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 药物性及其他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 急性黄疸性肝炎 三、进一步检查( 4 分) 1. 骨髓穿刺检查 2. 血清结合珠蛋白等其他有关溶血性贫血的检查 谱及其他免疫抗体检查 4. 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 、C4 检查 5. 肝肾功能、腹部B 超 四、治疗原则(3 分) 1. 首选糖皮质激素 2. 其他免疫抑制剂 3. 对症治疗

骨关节结核教案.docx

阳春市人民医院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课程名称骨与关节结核课次编号 授课时间授课对象授课方式理论课授课内容骨与关节结核学时数2 教学目的一、骨与关节结核的病理特点 二、骨与关节结核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 三、骨与关节结核的护理 一、掌握骨与关节结核的临床表现 二、掌握骨与关节结核的护理 三、了解骨与关节结核的病理特点 主 要 内 容 复 骨与关节结核的病理及临床表现习 思 考 题 教参《实用骨科学》考 文 材献 教 研 室 意 见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用纸 教学内容 第一节总论 一、病因及发病率 骨与关节结核是常见病,多继发于肺或肠结核,结核杆菌由原发病灶经 血液侵入关节或骨骼,当机体抵抗力较强时,病菌被控制或消灭;机体抵 抗力降低时,可繁殖形成病灶,并出现临床症状。一般病程缓慢,偶有急 性发作。骨与关节结核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呼吸 系、消化系及淋巴腺等结核;治疗上必须注意全身与局部两方面情况。 骨与关节结核在儿童与青少年发病率最高,但成人也可发生。发生在脊 柱的约占 50%,负重关节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也较多,上肢如肩、肘和腕关节较少。 二、病理及分类 骨关节结核的病理和其他结核一样,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渗出期,第 二期为繁殖期,第三期为干酪样变性期。以后出现三种情况:①病灶纤维 化、钙化或骨化而愈;②病灶被纤维组织包围,长期静止状态;③病灶发 展扩大。 根据病变部位和发展情况可分为单纯性骨结核,单纯性滑膜结核和全关 节结核。当病变仅局限于骨组织或滑膜组织时,关节软骨尚无损害,如能在 此阶段治愈,关节多能保存。单纯性(骨或滑膜)结核进一步发展,均可破 坏关节软骨,而使关节的三个组成部分(骨、滑膜、软骨)同时受累,即为 全关节结核。 (一)单纯性骨结核结核病灶局限于骨组织,多见于脊柱、骨盆、腕骨、 跗骨和管状骨两端的松质骨。坚质骨如管状管的骨干,则很少见。发生在松 质骨中心部位时,病变特点是骨组织的侵润和坏死,坏死与活骨分离后形成 死骨,吸收后形成空洞。发生在松质骨边缘时仅形成局限性骨质缺损。坚质 骨结核多自髓腔开始,以局限性溶骨性破坏为主,一般不形成大块死骨。儿 童与青少年的骨干结核可有大量的骨膜新骨形成,成人则新生骨很少,而老 年人仅见溶骨性改变。 (二)单纯性滑膜结核多发生于滑膜较多的关节,如膝、髋、踝、肘 等关节,病灶在关节滑膜开始,进展缓慢。滑膜感染结核后,其表层充血,水肿,浆液渗出和单核细胞浸润,关节液增多,常呈混浊。以后滑膜由浅 红色变为暗红色,表面粗糙,晚期则纤维组织增生而肥厚变硬。如病变逐 渐扩散,关节软骨及骨质均受破坏。形成全关节结核。 (三)全关节结核单纯骨或滑膜型结核进一步发展,除骨与滑膜病变外,关 节软骨也发生破坏或被剥离,而发展为全关节结核。关节软骨再生能力 很差,一旦破坏,即使病变停止,缺损处也只能被纤维组织修复,失去其 原有的光滑面,使关节发生纤维性或骨性强直,从而丧失关节功能,发展 成全关节结核后,全身或局部症状均较显着。可有寒性脓肿形成,经组织 间隙向他处扩散,有的自行穿破或误被切开,引起继发性感染,窦道经久 不愈。时间 媒体选择 分配 讲解法 图片 模式图 3 分 钟

风湿性疾病总论

第一节风湿性疾病总论 风湿病学:研究关节、骨骼及其周围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韧带)为主要表现的一门临床学科 主要症状:疼痛、肿胀(红肿)、压痛和功能障碍 常见风湿病的临床特点: 1)多呈发作与缓解相交替的慢性病程 2)同一疾病的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差异很大 3)常有免疫学改变和血生化异常 4)治疗效果个体差异大 实验室检查 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谱ANA:指抗细胞核成分(DNA,RNA,蛋白质和酶)的抗体。ANA存在一个谱 ANA新概念:抗核酸和核蛋白抗体的总称 某些核抗原成分在核仁和胞浆内比核质内更丰富系统性风湿病的初筛试验标记抗体有助于疾病的诊断ANA滴度不一定与疾病活动性相平行在非结缔组织病中也可出现阳性药物、感染、慢性肝病、肺病、内分泌病、某些白血病、淋巴瘤、实体瘤可引起ANA阳性。 正常人中也可出现阳性,但滴度低,并且常表现为IgM型,阳性率随年龄增加,60岁以上有20~25%低滴度阳性 女性及妊娠期阳性率偏高。 类风湿因子 ?定义:抗IgG的自身抗体 ?靶抗原:IgG Fc段的CH2和CH3片断 ?敏感性:RF:70% - 80%;RF-IgM:71% ?特异性: 各种风湿性和非风湿性疾病都可出现健康人群: <60 岁1-5% >60 岁5-30 % ?临床相关性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抗磷脂抗体 第二节风湿性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关节疼痛与肿胀】 RA[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侵犯任何活动关节,并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 小关节多见,受累关节为对称性、多发性,呈持续性疼痛,活动后可有所减轻 骨关节炎OA也可累及多关节,但多侵犯远端指间关节、第一腕掌、腰、膝等关节,且 活动后疼痛加剧。 强直性脊柱炎AS多侵犯脊柱中轴关节,以髋、膝、踝关节最常受累,多为不对称性, 呈持续性疼痛。 风湿热引起的关节痛多为对称性、游走性,多侵犯肩、肘、腕、膝等大关节。 痛风多累及一侧第一关节,疼痛剧烈。 【关节僵硬与活动受限】 僵硬是指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和静止,患者再活动关节时,感到局部不适,难以达到日常关节活动范围的征象。由于在晨起时最为明显,故又称为晨僵。晨僵提示滑模炎症处于活动期,其持续时间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整理)风湿病

风湿病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难度;血液中多可检查出不同的自身抗体,可能与不同HLA亚型有关;对非甾类抗炎药(NSAID),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较好的短期或长期的缓解性反应。 西医学名:风湿病所属科室: 内科- 免疫内科发病部位:全身主要症状:关节疼痛主要病因:免疫反应,遗传因素,感染,内分泌 因素 疾病分类 1. 2.以关节炎为主的: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斯惕尔病又分为幼年型和成人型,强直性脊柱炎(AS),银屑病关节炎。 2. 与感染相关的:如风湿热,莱姆病,赖特综合征,反应性关节炎。 3.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 系统性硬化症(SSc),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血管炎。 发病原因 1.免疫反应:机体对外源性或内源性抗原物质直接或通过巨噬细胞呈递的刺激,使相应T-细胞活化,部分T-细胞产生大量多种致炎性细胞因子造成各类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或破坏;部分T-细胞再激活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直接或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使组织或器官受到损伤或破坏。此外由单核细胞产生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如MCP-1)等,也可参与炎症反应。大部分风湿性疾病,或由于感染产生的外源性抗原物质,或由于体内产生的内源性抗原物质,可以启动或加剧这种自身免疫反应,血清内可出现多种抗体。 2. 遗传背景: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一些风湿性疾病,特别是结缔组织病,遗传及患者的易感性和疾病的表达密切相关,对疾病的早期或不典型病例及预后都有一定的意义;其中HLA (人类组织白细胞抗原)最为重要。 3. 感染因素:根据多年来的研究阐明,多种感染因子,微生物产生的抗原或超抗原,可以直接或间接激发或启动免疫反应。 4. 内分泌因子:研究证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失调、与多种风湿病的发生有关。 5. 环境与物理因素:如紫外线可以诱发SLE 。 6. 其他:一些药品如普鲁卡因酰胺,一些口服避孕药可以诱发SLE和ANCA阳性小血管炎 临床表现

风湿科出科试题及答案

风湿免疫出科考核试题 姓名:分数: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40分)。 1、类风湿关节炎最常见的肺部受累表现为(B ) A. 结节样变 B. 肺间质病变 C. 胸膜炎 D. 肺动脉高压 E. 肺栓塞 2、红斑狼疮最具特征性的皮疹是(C A. 荨麻疹 B. 缺血样皮疹 C.盘状红斑 D. 皮肤紫癜 E. 网状青斑 3、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受累的脏器是 A. 肺脏 B. 胃肠道 C. 心脏 D. 肾脏 E. 中枢神经系 4、非甾体抗炎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 胃肠道反应 B. 转氨酶升高 C.肾功能损伤 D. 皮疹 E. 出血 5、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描述哪项不正确(E ) A. 90%勺患者HLA-B27阳,性 B. 病因可能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C. 可以同时累及中轴及外周关节 D. 骶髂关节是本病累 及勺部位 E. 对称性上肢小关节炎为特征 6、关于痛风勺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D ) A. 血尿酸增高 B. 痛风石穿刺内容物检查为尿酸盐结晶 C. 秋水仙碱实验性治疗迅速有效 D. 关节X 线检查见软骨成线状钙化 或关节旁钙化 E. 发作时关节红肿热痛 7、下列关于手骨关节炎的描述错误的是(B )

A. 疼痛一般不明显 B. 远端指间关节背面内外侧骨样肿大结节,即Bouchard 结节 C. 远端指间关节最常受累 D. 可有方形手 E. X 线表现为骨质增生 8、不属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征的一项是( B ) A. 近端指间关节肿胀 B. 远端指间关节肿胀 C. 掌指关节肿胀 D. 腕关节肿胀 9、下列哪项不属于弥漫结缔组织病(D ) A.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类风湿性关节炎 C. 系统性硬化症 D. 强直性脊柱炎 E. 干燥综合征 10、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不包括( C ) A. 尿蛋白大于d B. 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 C. 血尿 D. 血脂升高 E. 水肿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辅助检查,特异性较大的是(B ) A. 血沉增快 B. 类风湿因子阳性 C. 抗核抗体阳性线示关节间隙狭窄畸形 12. 类风湿关节炎初期病变主要在(D ) A. 关节软骨 B. 骨组织 C. 关节韧带 D. 滑膜 13. 女性,48岁,发热伴对称性多关节肿痛,晨僵3个月,查ANA低滴度阳性,RF (+ )和IgG补体升高,最可能的诊断是(C ) A. 多肌炎 B. 系统性红斑狼疮 C. 类风湿关节炎 D. 干燥 综合征 14. 女,35岁,SLE病史10年,蛋白尿5年,长期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蛋白尿无明显下降,近 3 个月来肌绀快速上升,已达360I 卩

呼吸系统疾病-呼病总论 教案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Respiratory diseases ) 第一章总论 教案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授课内容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Respiratory diseases )第一章总论 授课时数2学时 一、目的要求 (一) 详细讲解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常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诊断分析 (二) 重点讲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三) 一般介绍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 二、教学重点 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一)利用临床病例影像学图像进行讲授 (二)利用电子解剖示意图显示呼吸系统结构特点 (三)利用呼吸系统疾病辅助检查图讲授疾病诊断的临床思维过程 五、教具 电子挂图、激光笔一支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及时间分配(100分钟) 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10 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30 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15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30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展望:15 七、板书提纲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Respiratory diseases ) 第一章总论 一、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 统计数据:我国死亡率病因调查 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城市农村 1992年第3位首位 1998年第4位(14.08%) 首位(24.26%)

特别是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或有增高的趋势 如:肺癌(Pulmonary neoplasms)---Bronchogenic carcinoma 哮喘(Astham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oary disease)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 肺部感染(免疫低下性患者)(Pneumonia) 通过临床病例说明: ◆生产CD碟的总经理进生产车间后半小时出现干咳、气喘,X线胸 片检查正常,诊断? ◆一名进修医师在我科进修时间,自诉咳血丝痰半年,X线正位胸片 发现与左心缘平行的2cm条索状阴影,侧位胸片示1角硬币大小 的阴影。手术证实――支气管肺癌(鳞癌) ◆一名甘蔗厂工人工作3年后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特别是活动后, X胸片示双肺弥漫性网状和小结节阴影――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二、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1、肺通过呼吸道对外开发:―――对外开发的器官 总呼吸面积:1002(3~7.5亿) 成年人静息状态:进出呼吸道气体的量12000 L 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鼻部加温、鼻纤毛过滤、 理化性咳嗽、喷嚏、 支气管收缩、 粘液-纤毛运载系统(粘液层厚度16μm 纤毛摆动20次/秒,粘液层移动19mm/分) 生物性巨噬细胞(小于2μm颗粒可吸入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 巨噬细胞吞噬颗粒和细菌)、 免疫球蛋白 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对微生物、异物的灭活 及清除作用 外界各种有机或无机的吸入物的强烈刺激 (如:各种微生物、异性蛋白过敏原、尘粒、有害气体) +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系统防御功能损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