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化学 五 计算题(2020年10月整理).pdf

环境化学 五 计算题(2020年10月整理).pdf

环境化学 五 计算题(2020年10月整理).pdf
环境化学 五 计算题(2020年10月整理).pdf

五、计算

1.在一个pH 为6.5、碱度为1.6mmol/L 的水体中,若加入碳酸钠使其碱化,问需加多少mmol/L 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 上升至8.0。若用NaOH 强碱进行碱化,又需要加多少碱?(1.07mmol/L ,1.08mmol/L )

解:总碱度=K W / [H +] + C T (α1 + 2α2) - [H +]

C T =2

121αα+{[总碱度] + [H +] - [OH -]} 令α=2

121αα+ 当pH 在5~9范围内、[碱度]≥10-3mol/L 时, [H +]、[OH -]项可以忽略不计,

得到简化式:C T =α[碱度]

当pH =6.5时,查表得α1=0.5845,α2=8.669×10-5,

则α=1.71,C T =α[碱度]=1.71×1.6=2.736mmol/L

若加入Na 2CO 3将水的pH 升至8.0,查表得α′=1.018。

设加入的Na 2CO 3量为X ,则有

C T + X =α′{[碱度] + 2X }

即2.736 +X =1.018{1.6 + 2X }

解得,X =1.069 mmol/L

若加入NaOH 将水的pH 升至8.0,其C T 值并不变化,可得:

[碱度] =C T / α′=2.736/1.018=2.688 mmol/L

碱度增加值就是应加入的NaOH 强碱量:

Δ[OH -]=2.688-1.6=1.088 mmol/L

4、具有2.00×10-3mol/L 碱度的水,pH 为7.00,请计算 [H 2CO 3*]、[HCO 3-]、 [CO 32-]和[OH -]的浓度各是多少?

解:当PH=7.00时CO 32-的浓度与HCO 3- 的浓度相比可忽略,PH=7.00时,α=1.224 则[HCO 3-]=[碱度]= 2.00×10-3mol/L ,

[H+]=[OH -]=1.00×10-7mol/L

[H 2CO 3*]=[H+][HCO 3-]/K 1=1.00×10-7×2.00×10-3/(4.45×10-7)=4.49×10-4mol/L

[CO 32-]=K 2×[HCO 3-]/[H+]=4.69×10-11×2.00×10-3/(1.00×10-7)=9.83×10-7mol/L

2. 某水体中含有300mg/L 的悬浮颗粒物,其中70%为细颗粒(d<50μm ),有机碳含量为10%,其余的粗颗粒有机碳含量为5%。已知苯并[a]芘的K ow 为106,请计算该有机物的分配系数。(K =4.6×104)

解:已知苯并[a]芘 Kow = 106

Koc = 0.63Kow = 0.63×106 = 6.3×105

X S OC :粗沉积物组分有机碳含量0.05

X f OC :细沉积物组分有机碳含量0.10

f :细颗粒的质量分数0.7

Kp = Koc[0.2(1-f)X S OC + fX f OC ] = 6.3×[0.2(1-0.7)×0.05 + 0.70×0.10] = 4.6×104

3. 一个有毒化合物排入至pH =8.4,T =25℃水体中,90%的有毒物质被悬浮物所吸着,已知酸性水解速率常数K a =0,碱性催化水解速率常数K b =

4.9×10-7L/(d ·mol),中性水解速率常数K h =1.6d -1,请计算化合物的水解速率常数。

解:已知PH=8.4,[H +]=10-8.4,即[OH -]=10-5.6

a w 有机化合物溶解态的分数:1-0.9=0.1

K h =K h +a w {k a [H +]+k b [OH -]

=1.6+0.1 ×﹙0+4.9 × 10-7 × 10-5.6﹚

=1.6( d -1)

5.若纯空气与25℃的纯水达到平衡时,水中CO2、HCO3-和H+的浓度各为多少?

(已知,25℃时,干燥空气中CO2的浓度为3.30×10-4(v/v)【体积浓度】,水的蒸汽压为0.0313atm,CO2亨利常数:K HC=3.36×10-7mol·L-1·Pa-1;CO2的酸解离常数Kc1=4.45×10-7) 解:Pco2=(1.0000-0.0313)×3.30×10-4=3.20×10-4(atm)

=3.20×10-4×1.013×105

=32.42(Pa)

[CO2(aq)]=K HC Pco2=3.36×10-7×32.42=1.089×10-5(mol/L)

CO2在水中离解部分可产生等浓度的H+和HCO3-。

[H+]及[HCO3-]可从CO2的酸离解常数K cl计算出:

6、含镉废水通入H2S达到饱和并调整pH为8.0,计算水中剩余镉离子浓度。[Ksp(CdS=7.9X10-27)]。

解:饱和时[H2S]=0.1mol/L Ksp`=[ H+]2[ S2-]=1.16×10-23 且PH=8.0

[ S2-]=1.16×10-23/[ H+]2=1.16×10-23/1.0×10-16=1.16×10-7(mol/L)

Cd+2=Ksp/[ S2-]=7.9×10-27/1.16×10-7=6.8×10-20(mol/L)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说明其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如下: (1)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2)、二甲基硫(CH3)2S、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硫酸 (H2SO4)、亚硫酸盐(MSO3)和硫酸盐(MSO4)等。大气中的SO2 (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SO2约有50%会转化形成H2SO4 或SO42-,另外50%可以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H2S主要来自动植物机体的腐烂,即主要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大气中H2S主要的去除反应为:HO + H2S - H2O + SH。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N2O)、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主要讨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用通式NO x表示。NO和NO2是大气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主要是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NO x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其中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以及有机的碳氢化合物(HC)和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CO的人为来源主要 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大气中的CO可由以下两种途径去除:土壤吸收(土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CO代谢为CO2和CH4);与HO自由基反应被氧化为CO2。 CO2的人为来源主要是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天然来源主要包括海洋脱气、

环境化学课程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化学课程考试题 姓名:杨正坤学号: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和三种方式。 3、天然水中的总酸度= + 。 4、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和浓度梯度的影响。 5、一般通过湿沉降过程去除大气中颗粒物的量约占总量的,而干沉降只 有。 6、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和专属吸附。 7、无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主要通过沉淀-溶解、、、胶体形成、吸 附-解吸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进行迁移转化。 8、一般天然水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的物质是,而在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中,决定电 位的物质是。 9、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其中,活性酸度是土壤中的直接反映,而 潜性酸度是指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 10、pH的大小显著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和土壤对重金属的。 二、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____________。 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Hg C、Pb D、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 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Hg C、Pb D 、As 4、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___ 的影响。 A、风 B、湍流 C、天气形式 D、地理地势 5、大气中HO自由基的来源有__ __的光离解。

A、O3 B、H2CO C、H2O2 D、HNO2 6、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___ ____。 A 、RO B 、R自由基 C 、H2O D、HO2 7、酸雨是指pH___ ___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 A <6.0 B <7.0 C <5.6 D <5.0 8、在土壤中,下列离子____ ____的交换吸附能力最强。 A、Ca2+ B、Na+ C、Fe3+ D、H+ 9、气溶胶中粒径____ ____μm的颗粒,称为飘尘。 A >10 B <5 C >15 D <10 10、以下__ __因素可以诱发重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A、盐度升高 B、pH降低 C 、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D、改变氧化还原条件 三、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 1、环境污染: 2、光化学烟雾: 3、优先污染物: 4、分配系数: 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四、简述题(10分,每小题5分) 1、试述酸雨的主要成分和成因,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 2、影响农药在土壤中进行扩散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环境化学重点

环境化学重点 ●大气稳定度 指气层的稳定度,即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的程度。 受密度层结和温度层结共同作用。 ●自由基活性、稳定性 活性:被卤素进攻的相对活性:叔位>仲位>伯位 卤素夺氢的相对活性:F·>Cl·>Br· 夺氢反应的选择性:Br·>Cl·>F· 稳定性:3自由基的稳定性:叔>仲>伯 ●逆温现象 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头轻脚重”从而导致大气层结稳定 ●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 Aitken核膜、积聚膜、粗粒子膜 ●大气颗粒物的去除过程 干沉降:重力、布朗运动 湿沉降:雨除、冲刷 ●光化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 光化学第一定律:只有当激发态分子的能量足够使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时,亦即光子的能量大于化学键能时,才能引起光离解反应。为使分子产生有效的光化学反应,光还必须被所作用的分子吸收,即分子对某特定波长的光要有特征吸收光谱,才能产生光化学反应。 光化学第二定律:分子吸收光的过程是单光子过程,该定律的基础是电子激发态分子的寿命很短,≤10-8 s,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辐射强度比较弱的情况下,再吸收第二个光子的几率很小。 ●大气中重要自由基及其来源 A. HO ?来源 清洁大气:O3 的光解是清洁大气中HO ?的重要来源 O3 + h→O ?+ O2 O ?+ H2O →2HO ? 污染大气,如存在HNO2,H2O2 HNO2 + h→HO ?+ NO H2O2 + h→2HO ? B、HO2 ?来源 主要来自醛类的光解,尤其是甲醛的光解 H2CO + h→H ?+ HCO ? H ?+ O2 + M →HO2 ?+ M HCO ?+ O2 →HO2 ?+ CO 只要有H ?和HCO ?存在,均可与O2 反应生成HO2 ? 亚硝酸酯和H2O2 光解 CH3ONO + hv →CH3O ?+ NO CH3O ?+O2 →HO2 ?+ H2CO H2O2 + hv →2HO ?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部分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 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你对于氧、碳、氮、磷、硫几种典型营养性元素循环的重要意义有何体会 (1)氧的循环: (2)碳的循环:

(3)氮的循环 (4)磷的循环

(5)硫的循环

(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生命过程的主要营力。 3.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环境化学》(A ) 评阅人 复查人签名 合分人签名 一.填空(每空1分) 1.环境问题是在 工业化 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 排放 和过度开发 资源 ; 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 协调 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 承载力 ; 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 垂直 对流运动,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球自转发生 水平 运动; 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 传输 。 5.当Γ<Γd 时,大气处于 稳定 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 光 离解。 7.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起的化合物称为 多环芳烃 ; 8.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应机制为: 自由基引发 、 自由基转化和增殖 、 自由基氧化 NO 、 链终止 ; 9.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 吸收紫外线 从而保护生物,维持生态平衡; 10.洛杉矶烟雾也称为 光化学烟雾 。 11.伦敦烟雾也称为 硫酸型烟雾 。 12.当降水的pH 值 5.0 时,称为酸雨。 13.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 ﹤10um 的颗粒物; 14.PAN 是指大气中的 过氧乙酰硝酸酯 污染物; 15.水中异养生物利用 自养生物 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成生 命体; 16.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 Cd ; 17.导致水俁病的污染物是 甲基汞 。

18.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结构,其上联接有-OH -COOH -CHO 等官能团; 19.非离子型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 20.pH值在4.5至8.3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 为CO2、H2CO3、HCO3-; 21.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 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原; 22.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分配、水解、 光解、挥发、生物降解; 23.pE值低表示环境为有机碳性环境。 24.标化分配系数是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25.次生矿物由物理分化和化学分化而成; 26.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分解区、腐败区、 恢复区及清洁区 27.在S-P模型中,溶解氧有一个最低值称为极限溶解氧 28.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聚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异向絮凝、 同向絮凝、差速沉降絮凝。 29.次生铝硅酸盐由硅氧四面体层和铝氢氧八面体层构成,它们是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 1.已知某土壤有机碳含量为5%,某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为K ow=4×105,则该有机物在土壤上的分配系数K 为 1.26×104 (不考虑颗粒粒径大小的影响) p 2.气团的稳定性与密度层结和温度层结两个因素有关。 3.能引起温室气体效应的气体主要有CO2、CH4、CO、CFCs。 4.腐殖质中不能被酸和碱提取的部分称为腐黑物,可溶于稀碱但不溶于酸的部分称为腐殖酸,既溶于碱又溶于酸的的部分称为富黑酸。 5.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两者占土壤总量的90%以上。 6.土壤及沉积物(底泥)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作用(sorption)包括 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

环境化学重点复习资料

1、痛痛病是由Cd 镉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2、水俣病是由Hg 汞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3、米糠油事件是由多氯联苯引起的。 4、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侵蚀、水资源污染、土地荒漠化、绿色屏障锐减、垃圾大量积存、物种濒危、人口激增、温室效应、海洋污染。 5、世界环境日6月5日。 6、2014世界环境日主题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 7、2014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向污染宣战。 8、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为Ca2+、Na+、Mg2+、K+、Cl-、SO42- 、HCO3- 、NO3-。 9、河水中阴、阳离子的含量顺序Ca2+<Na+<Mg2+,HC03- <S042- <Cl-。 10、腐殖质中:不溶于NaOH的部分称胡敏酸,可溶于NaOH但不溶于酸的部分称为腐植酸,既溶于碱又溶于酸的部分称为富里酸。 11、沉积物中的腐殖质可根据其在碱和酸溶液中的溶解度将其划分为三类腐植酸、胡敏酸、富里酸。 12、一般情况下,当水体DO<5mg/L,各类浮游生物不能生存;DO<4.0 mg/L时,鱼类会死亡;DO<2mg/L,水体发臭。 13、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 (组成物质)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 总碱度=[HCO3-]+2[CO32-]+[OH-]-[H+] 酚酞碱度=[CO32-]+[OH-]-[H2CO3*]-[H+] 苛性碱度=[OH-]-[HCO3-]-2[H2CO3*]-[H+] 14、酸度: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全部物质,亦即放出H+或经过水解产生H+的物质的总量。(组成物质)强酸、弱酸、强酸弱碱盐。 总酸度=[H+] +[HCO3-]+2[H2CO3*]-[OH-] CO2酸度=[H+]+[H2CO3*]-[CO32-]-[OH-] 无机酸度=[H+]-[HCO3-]-2[CO32-]-[OH-] 15、在碳酸水体中加入碳酸盐,该水体:总酸度不变,总碱度增大,无机酸度减少,酚酞碱度增大,CO2酸度减少,苛性碱度不变。

环境化学知识点梳理

1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因素 土壤的理化性质(PH,土壤质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重金属的种类、浓度及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植物的种类、生长发育期(4)复合污染(5)施肥 2生物富集biologicaNTRATION:指生物通过对环境(水、土壤、大气)中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的积累,使其在集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条件:1、污染物在环境中较稳定2生物能吸收3不易被生物转化分解的 3生物放大biomagification: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4生物积累;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5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光化学分解和生物转化 6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为什么能够进行远距离传输 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易于挥发至大气中,随大气进行传输2.POPs具有稳定性(或称为持久性),能在环境中长时间存在而不发生降解 正是由于其挥发性强流动性大,并且持久性强,导致其能能在环境中持续存在并远距离传播. 7全称是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简称PPCPs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 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PPCPs种类繁杂,包括各类抗生素、人工合成麝香、止痛药、降压药、避孕药、催眠药、减肥药、发胶、染发剂和杀菌剂等。许多PPCPs 组分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旋光性和极性,大都以痕量浓度存在于环境中。兽类医药、农用医药、人类服用医药以及化妆品的使用是其导入环境的主要方式。由于该类物质在被去除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被引入到环境中,人们还将其称为“伪持续性”污染物。城市污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其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和受纳水体的水质。大多数PPCPs 以原始或被转化形式排人到污水中随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 8持久性有机物(POPs):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 PCPBS多氯联苯,二噁英,多环芳烃。多溴联苯(PBBS) 特性:(1)持久性,能在环境中持久地存在(2)生物蓄积性,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有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3)半挥发性,能够经过长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极地地区(4)有毒性,在相应的环境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生物造成有害或有毒效应,在POPs公约规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说明其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如下: (1)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二甲2基硫(CH)S、硫化氢(HS)、二氧化硫(SO)、三氧化硫(SO)、硫酸(HSO)、3222324亚硫酸盐(MSO)和硫酸盐(MSO)等。大气中的SO(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342 区来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SO约有50%会转化形成HSO224 2-或SO,另外50%可以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HS主要来自动植物机 42 体的腐烂,即主要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大气中HS主要的去除反应为:HO + HS ? HO + SH。 222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NO)、一氧化2氮(NO)和二氧化氮(NO)。主要讨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2用通式NO表示。NO和NO是大气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主要x2 是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NO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干沉x 降从大气中去除。其中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以及有机2的碳氢 化合物(HC)和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 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CO的人为来源主要是在燃 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大气中的CO可由以下两种途径去除:土壤吸收(土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CO代谢为 CO 和 CH);与HO自由基反应被氧化24 为CO。 2 CO的人为来源主要是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天然来源主要包括海洋2 脱气、甲烷转化、动植物呼吸和腐败作用以及燃烧作用等。 甲烷既可以由天然源产生,也可以由人为源产生。除了燃烧过程和原油以及天然气的泄漏之外,产生甲烷的机制都是厌氧细菌的发酵过程。反刍动物以及蚂蚁等的呼吸过程也可产生甲烷。甲烷在大气中主要是通过与HO自由基反应被消除:CH + HO?CH + HO。 432 (4)含卤素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是指有机的卤代烃和无机的氯化物和氟化物。 大气中常见的卤代烃以甲烷的衍生物,如甲基氯(CHCl)、甲基溴(CHBr)33和甲基碘(CHI)。它们主要由天然过程产生,主要来自于海洋。CHCl和CHBr333在对流层大气中,可以和HO自由基反应。而CHI在对流层大气中,主要是在3 太阳光作用下发生光解,产生原子碘(I)。许多卤代烃是重要的化学溶剂,也 是有机合成工业的重要原料和中间体,如三氯甲烷(CHCl)、三氯乙烷(CHCCl)、333四氯化碳(CCl)和氯乙烯(CHCl)等均可通过生产和使用过程挥发进入大气,423 成为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它们主要是来自于人为源。在对流层中,三氯甲烷和氯乙烯等可通过与HO自由基反应,转化为HCl,然后经降水而被去除。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部分复习题解答和重要知识点汇总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部分习题解答和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2、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 1. 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 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 3. 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PAH等; 4. 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等; 5. 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 6. 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 7. 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 8. 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 9. 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4. 影响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主要有:(1)空气的机械运动如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2)天气和地理地势的影响;(3)污染源本身的特性。 7.大气中有哪些重要自由基?其来源如何? 大气中主要自由基有:HO HQ、R RQ HO的来源:① Q3的光解:Q3 +h r ---------------------- - 0 + 0 2 Q+HQ ---------------- — 2HQ ②HNQ 的光解:HNQ 2 + h r --------------- HQ +NQ ③H 2Q 的光解:H2C2 + h r ----------------------- 2HQ HQ的来源:① 主要来自醛特别是甲醛的光解 H 2CQ + h r ---------------- -- H + HCQ H + Q 2 + M ------------ - HQ + M HCQ + Q2 +M -------------------- -- HQ2 + CQ + M ②亚硝酸酯的光解:CHQNQ +h r —CHQ + NQ CH 3Q + Q 2 ------------------------------- ---- HQ + H 2CQ ③的光解:HQ + h r -------------------- 2HQ HQ + H 2Q --------------- - HQ + H 2Q R 的来源:RH+ Q ---------------- R + HQ RH + HQ -------- R + H2Q CH 的来源:CHCHQ的光解CH3CHQ +h r 一- CH + CHQ CH 3CQCH的光解CH3CQCH+ h r -------------- 3+ CH s CQ

环境化学计算题答案

1.若一个天然水体的pH为7.0。碱度为1.4 mmol/L,需加多少酸才能把水体的pH降低到6.0? 解二:

已知pH=6.0时,α0=0.6920,α1=0.3080,α2=1.444*10-5,α=3.247;pH=7.0时,α0=0.1834,α1=0.8162,α2=3.828*10-4,α=1.224; 解:查表3-3(p110)α1、α2,α=1.22 C T=1.22×1.4=1.71m mol.L-1 当加强酸使pH=6.0,α=3.25,而C T不变时 碱度=1.71/ 3.25=0.526m mol.L-1 ΔA=1.4-0.526=0.874m mol.L-1

2.含镉废水通入H2S达到饱和并调整pH为8.0,计算水中剩余镉离子浓度。(K spCdS= 7.9 ?10-27)饱和水溶液中H2S浓度保持在0.1mol/L,H2S离解常数K1=8.9*10-8,K2=1.3*10-15) 解:饱和时[H2S]≈0.1mol/L K H2S=[H+]2[S2-]=1.16?10-23 ,且pH=8.0?10-23 [S2-]=1.16?10-23/ [H+]2 = 1.16?10-23/ 1.0?10-16 =1.16?10-7 mol/L [Cd2+]= K SP / [S2-] = 7.9 ? 10-27 / 1.16?10-7 =6.8?10-20 mol/L 3.一个有毒化合物排入pH = 8.4,T = 25oC水体中,90%的有毒物质被悬浮物所吸着,已知其K A = 0,K B = 4.9 ? 10-7 L/(d·mol),K N = 1.6 d-1, 计算化合物的水解速率常数。 解:已知Ka=0,[H+]=10-8.4,Kn=1.6,Kb=4.9×10-7 Kh=Ka[H+]+Kn+KbKw/[H+]=0+1.6+4.9×10-7×10-5.6=1.6(d-1) 4. 在厌氧消化池中和pH = 7.0的水接触的气体含65% CH4和35% CO2,计算Pe 和E h。

环境化学计算题急答案教学提纲

环境化学计算题急答 案

1.在一个pH 为6.5,碱度为1.6×10-3mol/L 的水体中,(1)需要加入多少 mmol/L 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的pH 上升到8.0?(2)若用NaHO 进行碱化,需要加入多少NaHO ? 解:pH=6.5,碱度=1.6×10-3mol/L ;总碱度=C T (α1+2α2)+K ω/[H +]-[H +] =C T /α + K ω/[H +]-[H +] 1.6×10-3=C T /1.71+10-14/10-6.5 -10-6.5 C T = 2.74×10-3mol/L 用强碱碱化至pH=8.0,C T 不变,总碱度=2.74×10-3/1.018 +10-6 -10-8=2.69×10-3 ΔA NaOH =2.69×10-3 – 1.6×10-3=1.09×10-3mol/L 用Na 2CO 3碱化至pH=8.0,设加入Na 2CO 3量为x mol/L ,该过程中,C T → C T + x 总碱度=1.6×10-3 + 2x =(C T + x )/1.018, x Na2CO3=1.07×10-3mol/L 2.具有2.00×10-3 mol/L 碱度的水,pH 为7.0,计算[HCO 3]、[HCO 3-]、[CO 3-2]和 [HO -]的浓度? 解:该条件下,[HCO 3-]= 碱度 = 2.00×10-3 mol/L 在pH=7.00时, [H +] = [HO -] = 1.00×10-7mol/L 根据;K 1 = ] CO [H ]][HCO [H 323-+ = 4.45×10-7、[H +]和[HCO 3-]浓度,求出 [H 2CO 3]= 4.49×10-4 mol/L 据K 2=] [HCO ]][CO [H 323--+ = 4.68×10-11、[H +]、[HCO 3-]浓度,求出 [CO 32-]=9.38×10-7 mol/L 3.水A 的pH 为7.5,其碱度为6.38 m mol/L ,水B 的pH 为9.0,其碱度为0.80 m mol/L ,等体积混合水A 和水B ,计算混合后水体的pH ? 解:水A :碱度=6.38 mmol/L = [HCO 3-]+2[CO 32-]+ [OH -]-[H +] = [HCO 3-] [CO 32-]=K 2[HCO 3-]/[H +]=4.69×10-11 ×6.38/10-7.5 = 9.46×10-3 m mol/L [H 2CO 3*]= [H +] [HCO 3-]/ K 1=10-7.5×6.38/(4.45×10-7)=0.453 m mol/L [OH -]=10-6.5 =3.16×10-7 mol/L

(整理)大气环境化学.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本章重点:1 污染物在大气中迁移过程 2 光化学烟雾和硫酸型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 第一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移 大气层简介 一、大气温度层结 对流层(troposphere) :(0km-17km)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垂直),集中了大气中90.9%天气现象,污染物排放直接进入对流层 平流层(stratosphere):17-55km气体状态稳定,垂直对流很小,大气透明度高 中间层(mesosphere):55-85Km气温下降达-92℃,垂直运动剧烈,发生光化学反应。 热层(thermsphere):800Km空气密度很小,温度升高到1000k,电离层 逸散层:>800Km 气体分子受地球引力极小,因而大气质点会不断向星际空间逃逸。 出示大图: 图1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 图2 大气密度的垂直分布 大气垂直递减率 二、辐射逆温层 三、绝热过程与干绝热过程 四、大气稳定度的判定 五、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1、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风—使污染物向下风向扩散 湍流—使污染物向各风向扩散 浓度梯度—使污染物发生质量扩散 2、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的影响

第二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一、光化学反应基础 1、光化学反应过程 什么是光化学反应? 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称光化学反应,大气光化学反应分为两个过程。 初级过程: A + hνA* 次级过程 举例: HCl + hνH + Cl H + HCl H2 + Cl Cl + Cl Cl2 2、量子产率(不做介绍) 3、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离解 (1)氧分子和氮分子的光离解 O2 + hνO + O N2 + hνN + N (2)臭氧的光离解 O3 + hνO + O2 (3)NO2的光离解 NO2 + hν N O + O (4)亚硝酸和硝酸的光离解 HNO2 + hνHO + NO HNO2 + hνH + NO2

环境化学重点

环境化学重点 1.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层的稳定程度,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的程度。 2.二次颗粒物:大气中某些污染组分之间,或这些组分与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应而产生的颗粒物,称为二次颗粒物。 3.垂直递减率:大气垂直递减率:随高度升高气温的降低率,Γ=-dT/dz。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干空气在上升时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之比,用Γ d 表示。 4.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 5.生物积累:就是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包括生物浓缩和生物放大。 6.生物放大:生物放大是指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7.碱度: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合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 8.质体流动:物质的质体流动是由水或是土壤微粒或是两者共同作用所致,常用来指各种污染物在土壤中通过土壤质体所进行的一种传播方式。 9.分配系数:非离子性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10.活性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为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 11.阳离子交换量: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阳离子总量,称为阳离子交换量,以(cmol/kg 土)表示。 12.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的反映。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之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潜性酸度分为代换性酸度和水解酸度。 13.标化分配系数:即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14.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15.内分泌干扰物:能干扰机体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结合或清除的各种外源性物质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16.血脑屏障:(血脑屏蔽)机体参与固有免疫的内部屏障之一,由介于血循环与脑实质间的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和包于壁外的胶质膜所组成,能阻挡病原生物和其他大分子物质由血循环进入脑组织和脑室。 简答 1.有机物分配作用与吸附作用的区别? (1)从概念上讲,分配作用是在水溶液中土壤有机质对有机化合物的溶解作用,而吸附作用是指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或干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 (2)分配作用的吸附等温线是线性的,而吸附作用的是非线性的。 (3)分配过程中散发的热量比吸附过程小。 (4)分配作用中不存在竞争吸附,而吸附作用存在竞争吸附。 (5)分配作用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吸附作用主要为化学键力。

环境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 第一章绪论 2、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 1.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 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 3.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PAH等; 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等; 5.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 6.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 7.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 8.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 9.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环境化学》重点

环境化学 这个内容只是老师讲的重点内容大概,需要结合书本来复习,祝愿大家都考好哈。 第一章绪论 1、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定位世界地球日,6月5日定位世界环境日。 2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 环境化学的任务: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化学物质的来源,以及它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3、环境化学的特点: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制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4由于化学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 5、污染物类别:(1)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 (2)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固体污染物 (3)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 6、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三种。物理-化学迁移是最重要的迁移形式 7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个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镉Cd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 Hg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1、大气层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逸散层 对流层特性:由于对流层大气的重要热源来自于地面长波辐射,因此离地面越近气温越高;离地面越远气温则越低。在对流层中,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降低0.6℃。云雨的主要发生层,赤道厚两极薄。

环境化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环境化学》A卷标准答案

1 C 2 C 3 A 4 A 5 A 6 A 7 CA 8 D 9 A10 A11 B 12ACD 13D 14 BC 15 AC 二、判断题(1×15=15分) 1.(√) 2.(√) 3.(×) 4.(√) 5.(√)6(√) 7(√)8(×) 9(√)10(√)11(×)12 (√)13(×) 14 (√)15(√) 三、名词解释(2×5=10分) 1.吸附等温线:在恒温等条件下,(1分) 吸附量Q 与吸附物平衡浓度c 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其相应的数学方程式称为吸附等温式。(1分) 2.温室效应:像 CO 2如温室的玻璃一样,它允许来自太阳的可见光射到地,也能阻止地面中的CO 2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1分)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之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1分)。 3.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1分)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种现象称为共代谢。(1分) 4.标化分配系数: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成为标化分配系数。(1分)用 K o 表示。K oc =K p /X ox (1分)。 5.离子交换吸附:环境中大部分胶体带负电荷,容易吸附各种阳离子,(1分)在吸附过程中,胶体每吸附一部分阳离子,同时也放出等量的其他阳离子,此吸附称为离子交换吸附(1分)。 四、简答题 (4×5=20分) 1.大气中的CFCs 能破坏臭氧层,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 答:F-11(CFCl 3)和F-12(CF 2Cl 2)等氟氯烃。它们在波长175~220nm 的紫外光照射下会产生Cl : 32CFCl h CFCl Cl ν+→+ 222CF Cl h CF Cl Cl ν+→+ (2分) 光解所产生的Cl 可破坏O 3,其机理为: 32Cl O ClO O +→+ 2ClO O Cl O +→+ 总反应 322O O O +→ (2分) 2.简述土壤胶体的性质 (4分) 答:1)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1分)

环境化学第二章课后答案重点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 1.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说明其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如下: (1)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2)、二甲基硫(CH3)2S、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硫酸(H2SO4)、亚硫酸盐(MSO3)和硫酸盐(MSO4)等。大气中的SO2(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SO2约有50%会转化形成H2SO4或SO42-,另外50%可以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H2S主要来自动植物机体的腐烂,即主要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大气中H2S主要的去除反应为:HO + H2S → H2O + SH。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N2O)、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主要讨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用通式NO x表示。NO和NO2是大气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主要是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NO x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其中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以及有机的碳氢化合物(HC)和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CO的人为来源主要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大气中的CO可由以下两种途径去除:土壤吸收(土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CO代谢为CO2和CH4);与HO自由基反应被氧化为CO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