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教学提纲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教学提纲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教学提纲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教学提纲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大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六个基本公式

①0

t

a t

v v

-=

②0t v v at =+ ③0

2

t

V v v

+=

④02t v v S v t t +=?=

? ⑤201

2

S v t at =+ ⑥2202t v v aS -= 2.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从运动开始计时,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n t 秒末的速度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之比:v 1∶v 2∶v 3∶…∶v n =1∶2∶3∶…∶n .

②从运动开始计时,前t 秒内、2t 秒内、3t 秒内、…、n t 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的平方之比:s 1∶s 2∶s 3∶…∶s n =12

∶22

∶32

∶…∶n 2

③从运动开使计时,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奇数之比:s 1∶s 2∶

s 3∶…∶s n =1∶3∶5∶…∶(2n -1).

④通过前s 、前2s 、前3s …的用时之比等于连续的自然数的平方根之比:t 1∶t 2∶t 3∶…

t n =1∶2∶3∶…∶n .

⑤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任意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相邻自然数的平方根之差的比:t 1∶t 2∶t 3∶…t n =1∶)12(-∶)23(-∶)1(--n n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00,v a g ==)

①t v gt = ②2

12

h gt = ③22t v gh = ④

4.匀变速其他推导公式

①中间时刻速度:0

22t t v v s

v v t +=== ②中间位移速度:2

2

02

2

t s v v v +=③任意连续相等时间T 内位移差:21n

n s s aT --=

任意连续相等时间kT 内位移差:2n n k s s kaT --=

二、力学

1、重力:G=mg(g 值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离地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弹力:F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 ,产生弹力的2.个条..件:①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3、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有弹力...;②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③接触面粗糙 (1)滑动摩擦力:f=uN ,N 是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压力,μ为滑动摩擦因数。

(2)静摩擦力的大小:①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无关,但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②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比滑动摩擦力略大一点,但有时认为二者是相等的。③平衡时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产生静摩擦力的外力的合力等值反向。④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max 0f f <<静

注意:两物体间有弹力,不一定产生摩擦力,但物体间有摩擦力时,必有弹力产生。 4、力的合成

①1F 、2F 同向:合力21F F F +=方向与1F 、2F 的方向一致

②1F 、2F 反向:合力21F F F -=,方 向与1F 、2F 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③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 1-F 2 ≤F ≤ F 1 +F 2

④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5、力的分解

(1)己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有无数多组解(即可分解为无数对分力) (2)己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①又知F 1、F 2的方向——有一组解 ②又知F 1、F 2大小(F 1≠F 2)——有一组解 ③又知F 1的大小和方向——有一组解

④又知F 1的方向及F 2的大小:当F>F 2>Fsin θ时——有两组解 当F 2=Fsin θ时——有一组解 当F 2>F 时——有一组解 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F 合=0(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①二力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②三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用三角形法则 ③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 三、牛顿定律

1、牛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物体不受外力是该定律的条件.

(2)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结果.

(3)直至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说明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大小的量度是物体的质量.

(5)注意: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脸直接总结出来的.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脸为基拙,加之高度的抽象思维,概括总结出来的.不可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不受外力时的理想化状态.

③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三定律: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F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联系和区别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a 的方向与F 合的方向总是相同,F=ma

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问题求解:a

a 4、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物体的超重与失重问题

(1)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

超重时物体的加速度向上。

............

(2)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

失重时物体的加速度向下。

............

(3)如果物体正好以大小等于g的加速度加速下落

....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或减速上升

(4)注意:超重和失重现象中,地球对物体的实际作用力(重力)并没有变化

.........。

5、力学单位制:

在国际单位制(SI)中,力学

..的基本物理量有长度、质量和时间,对应的基本单位是m、Kg和s,除力学中的三个外,还有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这四个,对应的单位是A、K、mol、cd。

基本物理量根据物理公式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如力、速度、加速度等的单位。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必修一)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必修一: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 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是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高二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二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二物理公式大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 Vo)/2 4.末速度Vt=Vo 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V平t=Vot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 F22 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 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 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 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 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 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 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 向相同)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波仅仅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 一种方式; (3)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 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 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 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2 3 24GT r M π=r GM v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汇编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大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六个基本公式 ①0 t a t v v -= ②0t v v at =+ ③0 2t V v v += ④02t v v S v t t +=?=? ⑤2012 S v t at =+ ⑥2202t v v aS -= 2.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从运动开始计时,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n t 秒末的速度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之比:v 1∶v 2∶v 3∶…∶v n =1∶2∶3∶…∶n . ②从运动开始计时,前t 秒内、2t 秒内、3t 秒内、…、n t 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的平方之比:s 1∶s 2∶s 3∶…∶s n =12∶22∶32∶…∶n 2. ③从运动开使计时,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奇数之比:s 1∶s 2∶s 3∶…∶s n =1∶3∶5∶…∶(2n -1). ④通过前s 、前2s 、前3s …的用时之比等于连续的自然数的平方根之比:t 1∶t 2∶t 3∶…t n =1∶2∶3∶…∶n . ⑤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任意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相邻自然数的平方根之差的比:t 1∶t 2∶t 3∶…t n =1∶)12(-∶)23(-∶)1(--n n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00,v a g ==) ①t v gt = ②212h gt = ③22t v gh = ④ 4.匀变速其他推导公式 ①中间时刻速度:0 22t t v v s v v t +=== ②中间位移速度:2 s v =③任意连续相等时间T 内位移差:21n n s s aT --= 任意连续相等时间kT 内位移差:2n n k s s kaT --=

高中物理全部公式大全汇总

[转] 高中所有物理公式整理,参考下的。 超级全面的物理公式!!!很有用的说~~~(按照咱们的物理课程顺序总结的)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位移;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如路程、温度。 速度的定义式:t x v ??= (速度是矢量) 平均速度:t x v =_ 加速度:m F t v v t v a t =-=??=0 末速度:at v v t +=0 重力加速度:28.9s m g = t v -图像曲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数值 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实践的关系: at v v +=0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2 0t v v v += ;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 02 1at t v x +=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末速度与位移的关系:ax v v 22 02 =-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理公式: 推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是恒定的: 22)(aT n m x x aT x n m -=-?=? 推理2: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02 t x v v v += ; 推理3: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方和 的一半的平方根: 22 22 t o x v v v += 6.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样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①第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n v v v v n ::3:2:1::::321 = ② 前1T 内、前2T 内、前3T 内……前nT 内位移之比为: :9:4:1::3:2:1::::222321 ==n x x x x n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位移之比为: ])1([::)23(:)12(:1::::2222222321----=n n x x x x n )12(::5:3:1-=n ④ 前x ,前2x ,前3x …nx 位移内所用时间之比为: n t t t t n ::3:2:1::::321 =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大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大全 一、运动学基本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无位移)at v v t +=0 位移公式:(无末速度)2 02 1at t v x +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02=- (无加速度)t v v x t 2 0+= 2、计算平均速度 t x v ??=【计算所有运动的平均速度】 2 0t v v v += 【只能算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打点计时器 (1)两种打点计时器 (a )电磁打点计时器: 工作电压(6V 以下) 交流电 频率50HZ (b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220v ) 交流电 频率50HZ 【计数点要看清是相邻的打印点(间隔 )还是每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0.1s)】 (2)纸带分析 (a (b)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会根据纸带计算某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二、力学基本规律 1、不同种类的力的特点 (1).重力:mg G =(2r GM g ∝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 弹力: x k F ?= 【弹簧的劲度系数k 是由它的材料,粗细等元素决定的,与它受不受力以及在弹 性线度内受力的大小无关】 (3).滑动摩擦力 N F F ?=μ;【在平面地面上,FN=mg ,在斜面上等于重力沿着斜面的分力】 静摩擦力F 静 :0~F max ,【用力的平衡观点来分析】 2.合力:2121F F F F F +≤≤-合 力的合成与分解: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牛顿运动定律 (1)惯性:只和质量有关 (2)F 合=ma 【用此公式时,要对物体做受力分析】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这是与平衡力最明显的区别) (4)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

高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一, 质点的运动(1)----- 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 2 –V0 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 / 2= V平=(V t + V o) / 2 4.末速度V=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 / 2=[(V_o2 + V_t2) / 2] 1/2 6.位移S= V平t=V o t + at2 / 2=V t / 2 t 7.加速度a=(V_t - V_o) / t 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 s 加速度(a):m/ s2 末速度(Vt):m/ 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 s=3.6Km/ 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_t - V_o)/ 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_o =0 2.末速度V_t = g t 3.下落高度h=gt2 / 2(从V_o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 t2 = 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_o t –gt 2 / 2 2.末速度V_t = V_o –g t (g=9.8≈10 m / s2 ) 3.有用推论V_t 2 - V_o 2 = - 2 g S 4.上升最大高度H_max=V_o 2 / (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_o /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平抛运动

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与选修3-1、2、4)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 刀伟宏主编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 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是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2 3 24GT r M π=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力学常用公式 一. 静力学 1. 重力:G=mg 2. 滑动摩擦力:N f μ= 3. 最大静摩擦力:N f f m μ=> 在某些计算中:N f f m μ=≈ 4. 静摩擦力:m f f ≤≤静0 5. 根据动力学方程F 合=F+f +……=ma 求 解。 6. 重要方法:同一直线上的矢量的计 算、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矢量三角形法则、正交分解法 二. 运动学 1. 匀速直线运动:(结合s-t 图、v-t 图理 解) (1) 速度:t s v = (2) 位移:s=vt 2. 匀变速直线运动: (1) 基本公式:(结合v-t 图理解) ① 加速度:t v v a t 0 -= ② 位移:2021 at t v s += ③ 速度:at v v t +=0 ④ 常用推论:as v v t 22 2=- ⑤ 平均速度:2 0t v v t s v += = (2) 结论: ① 初速度为零时,物体的速度之比: ② 初速度为零时,物体的位移之比: ③ 初速度为零时,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 间隔里的位移之比: )1-2(:......:3:1:......::21 n s s s n =''' ④ 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T 的位移之 差: 一般情况:2)(aT n m s s n m -=- ⑤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 02 t t v v v v += = ⑥ 中点位置的瞬时速度:22 202 t s v v v += ⑦ 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 ⑧ 补充: (3) 其他: 三. 动力学 1. 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 2. 牛顿第三定律:F =-F / 3. 重要方法:整体法、隔离法 四. 物体的平衡

2020年最新高中物理常用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 一. 力学 二. 热学 三. 电磁学 四. 光学、原子物理 五. 近代物理 一. 力学 1.1 静力学 1.2 运动学 1.3 动力学 1.4 冲量与动量、功和能 1.5 振动和波 1.1 静力学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 重力 密度 压强 液体压强 胡克定律 (在弹性限度内)万有引力定律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正交分解法: 力矩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或 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或 共面力的平衡 1.2 运动学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匀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抛体运动 平抛运动

轨迹:斜向上抛运动 轨迹:匀速圆周运动 轨迹:平均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他常用规律、公式(1)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2)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即 (3),从开始运动起的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等于从1开始的奇数比,即

(4),从开始运动起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 间之比为: 1.3 动力学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或 向心力 牛顿第三定律 1.4 冲量与动量、功和能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 动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功 功率 平均功率: 即时功率: 机械效率 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量 冲量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 弹性碰撞 完全非弹性碰撞 1.5 振动和波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简谐振动 振动周期 单摆: 弹簧振子: 波速、波长、频率之间的关系式 波的叠加规律 (1)如果同相 ①若满足:

,则P点的振 动加强。 ②若满足: ,则P 点的振动减弱 (2)如果反相,P点振动的加强与减弱情况与 (1)所述正好相反。 二. 热学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 物体热膨胀 线膨胀: 体膨胀: 热力学温度 热量 (熔化) (汽化) (燃烧) 玻意耳定律 或 查理定律 或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1 )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位移;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如路程、温度。 速度的定义式:t x v ??= (速度是矢量) 平均速度:t x v =_ 加速度:m F t v v t v a t =-=??= 0 末速度:at v v t +=0 重力加速度:28.9s m g = t v -图像曲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数值 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a 和0v 同向 加速运动 a 和0v 反向 减速运动 a 增大,v 增加的快 a 减小,v 增加的慢 a 增大,v 减小的快 a 减小,v 减小的慢

1.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实践的关系: at v v +=0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2 0t v v v += ;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 02 1at t v x +=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末速度与位移的关系:ax v v 22 02 =-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理公式: 推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是恒定的: 22)(aT n m x x aT x n m -=-?=? 推理2: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 02 t t v v v += ; 推理3: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方和 的一半的平方根: 22 22 t o x v v v += 6.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样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①第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n v v v v n ::3:2:1::::321 = ② 前1T 内、前2T 内、前3T 内……前nT 内位移之比为: :9:4:1::3:2:1::::222321 ==n x x x x n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位移之比为: ])1([::)23(:)12(:1::::2222222321----=n n x x x x n )12(::5:3:1-=n ④ 前x ,前2x ,前3x …nx 位移内所用时间之比为: n t t t t n ::3:2:1::::321 = ⑤ 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1(::)23(:)12(:1::::321----=n n t t t t n

高中物理现行高考所有公式大全(最全整理)

高中物理现行高考常用公式 一. 力学 1.1 静力学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 公式 重力 G mg =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 f= μN (2) 静摩擦力:大小范围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浮力、密度 浮力F 浮= ρ液gV 排 ;密度ρ=m V 压强、液体压强 压强p F S = ;液体压强 p gh =ρ 胡克定律 F kx =(在弹性限度内) 万有引力定律 a 万有引力=向心力:F G m m r =?12 2 G Mm R h m () +=2 V R h m R h m T R h 2 22 2 24()()()+=+=+ωπ b 、近地卫星mg = G Mm R 2(黄金代换);地球赤道上G 2 R Mm -N=mR ω2 不从心 同步卫星G 2 r Mm =mr ω2 c.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 R 2 V= gR GM R =/ d. 行星密度 ρ= 2 3GT π(T 为近地卫星的周期) V 球= 3 3 4R π S 球=4πR 2 e. 双星系统 G m m r 122 =m 1R 1ω2=m 2R 2ω2 (R 1+R 2=r)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F F F F F F F F 合= ++= ?+1222122122cos tan sin cos α θα α 正交分解法: F F F F F x y y x 合= += 22tan α 力矩 M FL =(不要求)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F 合=0或F F x y ==?? ?00 ∑F=o 或∑F x =o ∑F y =o 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 条件 M 合=0或M M 逆顺= 共面力的平衡 F M 合合,==00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 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α F 2 F F 1 θ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一、质点的运动 1.1直线运动 1.1.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 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 t 2 –V o 2 =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 t/2=V 平=(V t +V o )/2 4.末速度V t =V o +at 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 2 +V t 2 )/2]1/2 6.位移S= V 平t=V o t + at 2 /2 7.加速度a=(V t -V o )/t 以V o 为正方向,a 与V o 同向(加速)a>0;反向(减速)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 2 ΔS 为相邻连续相 等时间T 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 )m/s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V t )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 路程米(m )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 t -V o )/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 图/v--t 图/速度与速率/

1.1.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 o =0 2.末速度V t =gt 3.下落高度h=gt 2 /2(从V o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 t 2 =2gh t=(2h/g)1/2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 2 ≈10m/s 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1.1.3竖直上抛 运动 1.位移S=V o t- gt 2 /2 2.末速度 V t = V o - gt (g=9.8≈10m/s 2 ) 3.有用推论V t 2 –V o 2= -2gS 4.上升最大高度H m = V o 2 /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 V o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常用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1常用公式 1.平均速度:总 总t s v = 2.匀变速直线运动:(1)基本公式(知三求二) ①at v v t +=0 ②202 1at t v s += ③as v v t 22 2=- ④t v v s t ?+= 20 ⑤22 1at t v s t -= (2)辅助公式①平均速度:2 0t v v v += ②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v v t =中 (3)比值公式 ①速度:v Ⅰ:v Ⅱ:v Ⅲ=1:2:3 ②第N 秒内的位移:s Ⅰ:s Ⅱ:s Ⅲ=1:3:5 ③前N 秒内的位移:s 1:s 2:s 3=1:4:9 ④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s N -s N -1=aT 2 3.力学公式 ①重力:mg G = ②弹簧的弹力:kx F = ③滑动摩擦力:N f μ= ④合力的范围:21F F -≤合F ≤21F F + ⑤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 下滑分力:G 1=mgsinθ 垂直分力(压力):G 2=mgcosθ 4.牛顿第二定律:ma F = 高中物理必修2常用公式 5.曲线运动基本规律:①条件:v 0与合F 不共线 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 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 0的方向转向合F 的方向 7.自由落体运动 ①末速度: gh gt v t 2== ②下落高度:22 1gt h = ③下落时间:g h t 2= 8.平抛运动 ②合速度:222 0t g v v t += ③速度方向:0 tan v gt = α0 v v x =gt v y =

⑤位移方向:0 2tan v gt = β ⑥飞行时间:g h t 2=,与v 0无关 9.线速度:T r t s v ?==π2 角速度:T t π? ω2==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ωr v = 10.周期与频率的关系:f T 1= 转速与频率的关系:f n 60= 11.向心力:22222 244f mr T mr mr r v m F ππω?=?===向 12.向心加速度:r f T r r r v a 2222 2244ππω====向 13.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gr v = 14.方程格式:所需的向心力实际力向==F 17.开普勒第三定律:k T a =23 万有引力定律:221r m m G F =,G=6.67×10-11 18.中心天体质量:2 324GT r M π= 中心天体密度:)( 33 423为近地卫星周期T GT ππR M ρ== 19.卫星的运行速度:r GM v =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 R GM g = 20.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km/s 9.71==Rg v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16.7km/s 21.功的计算:αcos Fs W = 变力做功的计算:①摩擦力做功:W f = f s ,s 为路程②图像法:F-s 图象围的“面积”代表功 22.动能:22 1mv E k = 重力势能:mgh E p =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与高度有关, p G E W ?-= 23.动能定理:2 1222 121mv mv E W k -=?=总 24.机械能守恒定律:2 222112 121mv mgh mv mgh +=+ 25.功率:αcos Fv t W P ==交通工具行驶的最大速度:m fv P =→f P m v = 高中物理选修1-1常用公式 26、库仑力12 2 Q Q F k r =:F 表示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单位是牛(N);k 表示静电力常量,其值为922 9.010/N m C ??;1Q 、2Q 分别表示两个点电荷... 的电荷量,单位是库(C);r t v x 0=2 2 1gt y =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版)-高一所有物理公式整理

高中物理公式汇编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 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 22 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角: tg = F F F 212sin cos θ θ +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α F 2 F F 1 θ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V=X/t V是平均速度(m/s)X是位移(m)t是时间(s); Vt=Vo+aOt Vt是末速度(m/s)Vo是初速度(m/s)a是加速度(m/s2)t是时间(s); X=Vot+(1/2 )at 2 X是位移(m)Vo是初速度(m/s)t是时间(s)a是加速度(m/s2 ); Vt2 -Vo2 =2aX Vt是末速度(m/s)Vo是初速度(m/s)a是加速度(m/s2 )X是位移(m); h=(1/2 )gt2 Vt=gt Vt 2 =2gh h是高度(m)g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2 ) t是时间(s)Vt是末速度(m/s); G=mg G是重力(N)m是质量(kg)g是重力加速度(9.8m/s 2?10m/s2 ); f=卩FN f是摩擦力(N 卩是动摩擦因数FN是支持力(N); F=kX F是弹力(N) k是劲度系数(N/m)X是伸长量(m); .F=ma F是合力(N) m是质量(kg)a是加速度(m/s2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 a 向=V2 /r= 3 2 r= (2n /T )2 r= (2n f )2 r= w V (3 = ? /t ) a向是向心加速度(m/s2 )V是线速度(m/s)r是半径(m) 3是角速度(rad/s )?是弧度(rad)t是时间(s ) T是周期(s )f是频率(Hz); F 合=F 向=ma向=m (V2 /r )=m3 2 r=m (2 n /T)2 r=m (2 n f)2 r F合是圆周运动的合力(N) F向是向心力(N) m是质量(kg )a向是向心加速度(m/s2 )V是线速度(m/s ) r是半径(m)3是角速度(rad/s )T是周期(s )f是频率(Hz); F 引=F 向=m(2n /T)2 r= G (Mm/r2 ) F引是引力(N F向是向心力(N m是质量(kg)T是周期(s )r是半径(rr)G是引力常量(6.67 x 10-11N/ (kg ? n2 )M 是质量(kg ); 推导公式:. F引=F向?? g=G( M /r'2 ) 二G )=m (V2 /r) =>V=VGM/r (Mm/i2 JcM/r5 =m 3 2 r=> 3 k/4 Ji2r3/GM =m(2n /T) 2 r =>T= =m(2n f) 2 r =>f=JGM/4 h2P =ma向=>a向=GM/r2

(推荐)高中物理必记基础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必记基础公式大全 一、运动学基本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at v v t +=0 位移公式:2021at t v x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02 =- 2、计算平均速度t x v ??=【计算所有运动的平均速度】 20t v v v +=【只能算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打点计时器 (1)两种打点计时器 (a )电磁打点计时器: 工作电压(6V 以下) 交流电 频率50HZ (b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220v ) 交流电 频率50HZ 【计数点要看清是相邻的打印点(间隔0.02s )还是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0.1s)】 (2)纸带分析 (a )求加速度公式: (b)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 =【会根据纸带计算某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二、力学基本规律 1、不同种类的力的特点 (1).重力:mg G =(2r GM g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 弹力: x k F ?= 【弹簧的劲度系数k 是由它的材料,粗细等元素决定的,与它受不受力以及在弹 性线度内受力的大小无关】 (3).滑动摩擦力 N F F ?=μ;【在平面地面上,FN=mg ,在斜面上等于重力沿着斜面的分力】 静摩擦力F 静 :0~F max ,【用力的平衡观点来分析】 2.合力:2121F F F F F +≤≤-合 【对应题型每年必考】 三、牛顿运动定律 (1)惯性:只和质量有关 (2)F 合=ma 【用此公式时,要对物体做受力分析】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这是与平衡力最明显的区别) 特殊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 速度公式:2 02t t t v v v v +== 22)(T n m x x T x a n m --=?=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速度公式:gt v = 位移公式:221gt h = 位移和速度的公式:gh v 22= 受力分析顺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