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物中毒应急方案

食物中毒应急方案

食物中毒应急方案
食物中毒应急方案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一、处置食物中毒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项目成立安全紧急情况处置小组:

组长:匡树林

副组长:张昭林、乐小平

成员:彭勇、李平、王经伟、杜成军、黄德明、秦利

二、应急处理程序:

1 、在食品加工、供应过程中或用餐时发现食品感官性状可疑或有变质可疑时,经确认后,立即撤收处理该批全部食品。

2 、在项目范围内树立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时时警惕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现场人员发现可疑病情后,及时报告,由医院初步检查确定,做出以下措施:( 1 )观察病情,对症处理。

( 2 )如确定食物中毒,做好以下工作:

1 )初步诊断、治疗、护理患病的工人。

2 )立即报告公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抢救措施。

3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120

4 )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5 )收集相关病情信息、食物及原加工材料,协助卫生部门进行事件调查、处理。

3 、工地主管领导立即指挥抢救工作,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抢救,向区安监站汇报,指挥以下部门工作:

( 1 )责令食品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应活动。

( 2 )由医院负责立即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报告时间间距离发病时间不得超过 2 小时。报告电话:现场负责人:

( 3 )负责保护好现场,封存一切剩余可疑食物及原料、工具、设备、保护好中毒现场和食品留样,防止人为地破坏现场,等候卫生执法部门处理。( 4 )劳务公司负责协助医生护理患病人员,如发现人数较多,治疗护理在班组进行。对已确定重病人员负责转送医院治疗。

( 5 )质安处做好人员思想工作,稳定工人情绪;负责家属的疏导工作。( 6 )向患者了解食物中毒的经过,可疑食品、中毒人数,并预测发展趋势。( 7 )材料室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障抢救机动车、药品、消毒用品到位,保障抢救中心必须品的供应。

( 8 )食堂负责人要协助卫生部门作带菌检查和取证工作,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承德县东小白旗乡卫生院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试行)

目录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分级

1.4适用范围

1.5工作原则

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指挥机构

2.2领导小组

2. 3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

2.4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职责

3、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

3.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3.2报告内容

3.3报告时限和程序

4、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反应

4.1应急反应原则

4.2应急准备

4. 3事件的调查和控制

4.4事件的调查分析

5、善后处理

5.1后期评估

5.2处理和责任追究

6、保障措施

6.1组织保障

6.2通讯与信息保障

6. 3物资保障

7、附则

7.1预案解释部门

7.2预案实施时间

1、总则

1.1编制目的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物中毒的发生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保障公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和《四川省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试行)》、《成都市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制定本预案。

1. 3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依据《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四川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中有关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将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 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3.1特别重大食物中毒事件(Ⅰ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1)事件危害特别严重,超出我省处置能力,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2)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突发食物中毒事件。

1.3.2重大食物中毒事件(Ⅱ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的,或者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2)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突发食物中毒事件。

1.3.3较大食物中毒事件(Ⅲ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食物中毒事件: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 00人,或者出现死亡病例。

(2)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突发食物中毒事件。

1.3.4一般食物中毒事件(Ⅳ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食物中毒事件: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突发食物中毒事件。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乡突然发生,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急性、亚急性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同时,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达到本预案规定级别。

1. 5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对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防范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早控制。

(2)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根据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性质、中毒人数、死亡人数以及食物中毒发展趋势,对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在区政府及当地政府、卫生局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做好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3)依法管理,措施果断。卫生院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系统、规范的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和可能发生的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地开展报告和处理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积极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科研和培训,为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提供科技保障。各医疗卫生机构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处置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广泛组织、动员公众参与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

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指挥机构

根据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卫生院成立全乡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

各单位根据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立本单位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2.2领导小组

卫生院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根据县政府、当地政府,卫生局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协调全乡特别重大、重大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指导食物中毒调查处理;制定完善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组织对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专业人员进行有关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知识和技术的培训。

2.3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

乡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对确定食物中毒级别以及采取相应的重要措施提出建议。

(2)对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准备提出咨询建议。

(3)参与制定、修订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

(4)对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

(5)对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咨询意见。

(6)承担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4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职责

乡卫生监督分所、防保科是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的专业机构。

2.4.1乡卫生监督分所

负责辖区内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取证工作,对造成或有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及时采取必要的临时控制措施,对造成食物中毒的责任者,依法提出处罚意见。负责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相关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和上报县卫生局,提出预警意见。

2.4.2乡防保科

负责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实验室检测工作,配合乡卫生监督分所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样品采集。在最短时间内确定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并及时将实验室检验结果通报县卫生监督所和救治的医疗机构,同时报告县卫生局;储备常见食物中毒检验标准品和诊断试剂等;在县内对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展开主动监测;开展预防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科学研究和健康教育工作。

2.4.3医疗救治机构

负责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并按规定向县卫生

监督所报告,建立首诊负责制和突发食物中毒事件记录档案。储备常见食物中毒特效救治药品和必要的抢救设备。同时,留存病人的吐泻物、血清、排泄物和剩余食物等临床标本,协助做好食物中毒的病因诊断。

2.4.4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或个人

发生或疑似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或个人,要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在报告的同时要妥善保存好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容器、设备、现场以及患者吐泻物等,并及时安排好病人救治。同时,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进行调查,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切实落实卫生部门采取的各项控制措施。

3、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

3.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责任报告单位

①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单位。

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

③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④卫生行政部门。

(2)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个体开业医生,以及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负责人。

3.2报告内容

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单位名称、地址、时间、中毒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疑食物、处理情况、联系电话等有关内容,还包括报告单位、报告人及联系方式等。

3.3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后,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传真等方式尽快向县卫生监督所报告,具备网络直报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接到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县卫生监督所应当尽快开展调查核实,确定真实性,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市卫生监督所和县卫生局报告,并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县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在2小时内尽快向县政府报告,同时向市卫生局报告,并根据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级别,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食物中毒事件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时,县卫生监督所要按照《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方案(试行)》的规定进行网络直报,并逐级及时进行审核。

4、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反应

4.1应急反应原则

发生突发食物中毒事件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相应级别应急反应。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后,在国家卫生部或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开展应急处理工作。较大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后,在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理工作。县卫生局在县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县内一般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同时,根据食物中毒事件的规模、程度以及应急处理的需要,及时调整预警和反应级别,以有效控制事件,减少危害和影响。对发生在学校、幼儿园、重要会议或活动期间的中毒事件,结合实际情况,可相应提高报告和反应级别。经排查,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病防治法》管理的传染病,按相关传染病控制预案进行应急处理。如怀疑是投毒案件,应及时封存被污染食品,并及时通知或将相关资料移送公安部门。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预案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按照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原则,具体负责实施食物中毒病人医疗救治、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病因的实验室诊断和中毒原因调查以及控制工作,并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应急处理工作的进展情况。

4.2应急准备

4.2.1调查文书和取证工具

乡卫生监督分所要做好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相关文书和记录准备工作,-包括现场检查笔录、卫生监督意见书、询问笔录、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决定书、产品样品采样记录、非产品样品采样记录、封条、《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等。取证工具包括照(摄)相机、录音机等。

4.2.2采样工具、物品

乡卫生监督分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做好采样工具和物品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无菌生理盐水、灭菌试管、肛试子、消毒棉签、酒精灯、镊子、剪刀、7 5%酒精、注射器、灭菌塑料袋、广口瓶、灭菌粪便盒以及现场快速检测设备等。

4.2.3防护用品和相关资料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防护用品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工作衣、口罩、帽子、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同时准备好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技术参考资料等。

4.3事件的调查和控制

4.3.1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

在接到突发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后,乡卫生监督分所要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人配合,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1)进食时间、进食物质、进食人数、中毒人数、中毒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已采取的紧急措施及可疑中毒病人的诊断证明和病历资料等。

(2)可疑中毒病人发病前7 2小时的食谱及同餐人员的发病情况,未发病人员的进餐情况。

(3)造成或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单位或个人是否取得有效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有效健康证明。

(4)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卫生状况、生产工艺卫生状况及可能存在的食品污染环节和因素,收集违法食品生产经营的证据。

(5)食品以及食品原料的来源,加工成品的流向;产品的配方,日生产加工数量及时间,食品存放条件等。

经调查分析,初步判定可疑餐次、可疑中毒食品、中毒致病因子和原因,指导医疗机构进行及时救治。同时,将初步判断结论报县卫生局和市卫生监督所。

4.3.2样品采集、检验

乡卫生监督分所通过初步调查和对中毒事件的初步判断,根据需要进行采样,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予以配合。采集样品主要包括:可疑中毒食品、原料、半成品及剩余食品;患者的呕吐物、粪便、血液、尿液;食品容器及加工工具表面涂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手拭、肛拭;其他与中毒食品有关的物品或病人的标本等。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样品采集情况,确定检验项目,送实验室检验,以确定食物中毒因子。同时,采集的标本应注明标本名称、采样时间、采样人、标本来源、检验项目等,同时填写“食物中毒样品送检单、“食物中毒样品检验交接单”。

4.3.3现场控制措施

在接到食物中毒或者疑似突发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后,乡卫生院采取以下措施:

(1)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对食物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2)对可疑中毒食物及其有关工具、设备和现场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3)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

(4)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

(5)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收回已售出的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控制食物中毒事故扩散。

4.4事件的调查分析

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后,乡卫生监督所或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应及时对调查材料、检验结果进行审议、分析,及时填报《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表》,根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确定食物中毒诊断,书写调查报告,并及时报县卫生局。专题调查报告内容包括:①中毒发生经过;②临

床资料分析;③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卫生学调查分析;④样品检验结果;⑤结论;⑥控制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5、善后处理

5.1后期评估

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处理后,乡卫生院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食物中毒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写出评估报告,上报乡政府和县卫生局。

5.2处理和责任追究

乡卫生院对经调查取证认定造成食物中毒的单位和个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同时经检验,属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销毁或监督销毁;未被污染的食品,予以解封。对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件已构成犯罪的或经查有投毒等犯罪嫌疑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对在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实施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6、保障措施

6.1通讯与信息保障

乡防保科要加强食物中毒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管理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乡卫生监分督所要做好对监测数据的核实、分析和报告工作。

乡卫生院设立突发食物中毒事件报告、举报、咨询电话并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3160135

6.2物资保障

乡卫生院建立处理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储备物资主要包括常用特效救治药品、医疗抢救设备、快速检验检测设备和试剂、取证工具、交通工具和卫生防护用品等。

7、附则

7.1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乡卫生院负责解释。

7.2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承德县东小白旗乡卫生院

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建民(乡卫生院长)

成员:王亚民

李艳梅

王葳

孔丽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等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等 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为了切实提高我单位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特制定我单位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一、成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小组成员职责: 组长: 负责总体协调,组织、指挥、做出相应的应急工作安排。 副组长: 协助现场整体工作安排,收集记录相关情况,形成文字材料。 组员: 负责现场救治,与卫生、药监、医疗等相关部门联系。 组员: 提供一线的情况,查明事因,及时落实相关工作安排,并向 相关方面和部门做好事件解释工作。 三、应急组织联系电话: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电话: 区卫生局电话: 公安雁塔分局电话:

四、应急处理程序 1.对发生食物中毒者或疑似食物中毒者采取紧急处理 (1)停止疑似食用中毒食品; (2)采集病人排泄物和可疑食品等标本,以备检验; (3)组织好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4)及时将病人送医院进行治疗; (5)对疑似食物中毒食物及有关工具、设备和现场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2.对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的控制处理 (1)保护现场,封存剩余的食物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 (2)为控制食品安全事件扩散,责令商家和生产经营者回收已出售的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或者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 (3)经检验,属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销毁或监督销毁。 3.对相关用品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 (1)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具及工具,并进行清洗消毒。 (2)对微生物食物中毒,要彻底清洗、消毒,接触过引起中毒食物的餐具、容器以及存储过程中的冰箱、设备,加工人员的手也要进行消毒处理,对餐具,用具、抹布最简单的办法是采取煮沸办法,煮沸时间不应少于5分钟,对不能进行热力消毒的物品,可用百分之七十五酒精擦拭或用化学消毒剂浸泡。 (3)对化学性食物中毒要用热碱水彻底清洁接触过的容器、餐具、用具等,并对剩余的食物彻底清理,杜绝中毒隐患。 4.食物中毒紧急报告制度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75388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及依据 1、目的 为有效控制、及时预防和减少食源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损害,指导和规范食物中毒事件现场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员工生命安全风险,提高后期的抢救成功率,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2、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规定。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1、组织机构 成立食物中毒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救援组、后勤组、调查组、善后组。 组长: 副组长: 办公室主任: 救援组组长: 组员: 后勤组组长:

组员: 调查组组长: 组员: 善后组长: 组员: 2、职责 (1)组长职责 ①全面负责食物中毒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批; ②组建应急救援队伍; ③领导督促小组成员做好食物中毒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求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④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⑤组织指挥求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⑥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求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求援经验教训。 (2)副组长职责 ①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求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②负责危险源的确定及食物中毒潜在危险性的评估,发生重大事故时,协助组长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 (3)办公室主任职责 ①控制现场秩序,配合主管领导做好事故的评价及传递、上报等信息处理工作;

②做好事故现场拍照、收集证据工作; ③根据领导指示、决策,做好上传下达,协调有关工作事宜。(4)救援小组职责 ①负责治安保卫疏散工作; ②必要时代表救援组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③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5)后勤小组职责 ①负责事故处理措施相关计划资金的落实,并收集、核算、计划、控制成本费用,降低资源消耗,对救援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②编制处理事故的所需物资及费用报表,并对物资采购进行监督管理。 ③负责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6)调查小组职责 ①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发生事故时负责技术处理措施及督促措施落实情况; ②收集各种现场证据供进行事故分析使用; ③通过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7)善后小组职责 ①负责对食物中毒人员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事故严重则对中毒人员给予必要的经济赔偿; ②清理现场恢复正常生产秩序,安抚其他员工的情绪。 三、食物中毒事故识别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范文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范文 1.目的 建立健全本公司食物中毒应急处置机制,科学有效地调度救援力量,正确采用各种有效的救援措施,及时正确处理食物中毒事故,有效防止食物中毒对人造成的损害,特制定本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发生食物中毒时,需要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实施救援和处置的重大安全事故。 3.组织机构 食物中毒指挥领导小组 总指挥:XXX 副总指挥:XXX 现场救援组 组长:XXX 成员:XXX 引导疏散组 组长:XXX 成员:XXX 现场警卫组 组长:XXX 成员:XXX 后勤保障组 组长:XXX 成员:XXX 4.职责

4.1各部门员工一旦发生或发现食物中毒,应立即通报公司办公室,公司办公室立即安排车辆将中毒者送到附近医院进行救治,并办理有关治疗或住院手续,同时向指挥领导小组汇报。 4.2指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要详尽说明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物等有关内容。如果可疑食品还没有吃完,请立即包装起来,标上“危险”字样,并冷藏保存,特别是要保存好污染食物的包装材料和标签,如罐头盒等。同时立即封闭厨房各加工间,待卫生部门调查取证后方可进行消毒处理。 4.3办公室进行事故调查,责任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上报领导小组。 5.监测预防 5.1事故监测 任何人发现人员食物中毒时,都应当立即汇报办公室和值班领导。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 5.2事故预防 餐厅的消毒设施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应当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餐厅的消毒能力。 6.应急响应 6.1先期处置 6.1.1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 ①在单位食堂用餐的员工短时间内出现多例呕吐、腹痛、腹泻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时,在场的工作人员应立即向

学校食堂防中毒投毒及食物中毒应急处置预案

学校食堂防中毒投毒及食物中毒应急处置预案 学校本着为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的目的出发,在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同时,加强对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管理,即适应对学生非正常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维护学生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做好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减少学生群体性食物中毒、投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在认真做好学校食品进货、加工、消毒、留样等工作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防止食物引起的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树立“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第一”的思想,抓平时,敲警钟,以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措施果断,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二、学校防食物中毒、投毒抢救领导组织 学校校长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切实加强领导,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成立群体性食物中毒处置领导小组,一旦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处置领导小组协调开展工作。 三、预防事物中毒、投毒应急预案 (一)前期工作 1、严把食品原料进货关。学校采购人员要严格把关,建立索证制度,定点采购,确保所采购的原料符合有关的规定,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卫生关。 2、严把食堂仓库关。学校食堂仓库的钥匙由专人保管,责任落实到人,库房门口有明显标记,规定非食堂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食堂库房。定期对库房里的原料进行检查,发现变质原料,及时处理,坚决杜绝变质的原料流入餐桌。 3、严把餐具消毒关。学校食堂对餐具按规定进行严格消毒,确保餐具清洁卫生,防止出现因交叉感染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故,并留有消毒记录。

4、对每餐的饭菜要做好留样,取每餐的饭菜250克密封好在冷藏箱内保存24小时,并留有消毒记录。 A、食堂对食品加强卫生管理,特别是肉类、鱼类和奶类等动物性食品,防止再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污染。食堂人员要重视个人卫生,定期按规定进行身体检查,发现有不适宜从是食堂工作的病患者或带病者及时调换工作,做到持证上岗。 B、控制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生长繁殖措施,主要是低温保藏,按照食品低温保藏的卫生要求贮存食品,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C、杀灭病原菌。杀灭病原菌的措施主要是高温灭菌,当肉类食品深部温度达80度时,经12分钟可彻底杀死沙门氏菌。 5、加强对食堂值班人员的管理,做到晚间下班后,各操作间不许随便进入,要关门上锁。 6、每个功能间均要有专人负责,闲杂人员不允许随便进入必要进入时要做好登记制度。 7、每天工作后,各个工作间的物品、食品要有专人负责管理、清点,不允许将食品留在外面。 8、每天就餐时间,灶间及加工间要建立禁止外人进入制度。食堂重地,闲人免进。 9、食堂进货、购货要索证,从正规渠道,正规厂家采购。 10、库房专人负责管理,做到进货、出货时及时进行登记和验收。 11、做好食品卫生工作,防止投毒事件发生。保证广大师生的食品卫生安全。 (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应急处理 1、任何人当发现及怀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时必须立即向领导小组成员报告,领导小组立即开展各项工作。 2、对出现食物中毒的食物来源地点(如伙房或小卖部)实行即时现场保护,特别保管好怀疑食物及原食物取集样本。 3、处理食物中毒应急工作小组要做好食物中毒事件的专项登记工作,包括:班级、人数、姓名、发病日期、主要症状、处理情况等,初步判定事故的原因和性质,进一步查明污染物的名称,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调查工作

食物中毒的预防方法及紧急处理措施

食物中毒的预防方法及紧急处理措施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食物中毒的特点是潜伏期短、突然地和集体地暴发,多数表现为肠胃炎的症状,并和食用某种食物有明显关系,没有传染性。 食物中毒的分类 平时我们通常指的食物中毒有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而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占食物中毒总数的一半左右。细菌性食物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高一般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和食品有下列数种: (1)细菌名称—沙门氏菌类:通常受到污染的食品:蛋、奶类及奶类制成品、肉类及肉类制成品,特别是家禽类食品(例如烧味卤味、鹅肠等)。 (2)细菌名称—金黄葡萄球菌:通常受到污染的食品:糕点、雪糕、奶及奶类制成品、蛋制品。 (3)细菌名称—副溶血性弧菌:通常受到污染的食品:海产品和腌制食品(例如海蜇、墨鱼、咸菜、熏蹄等)。

(4)细菌名称—腊样芽孢杆菌:通常受到污染的食品:剩饭、 炒饭、冷盘、调味汁等。 (5)细菌名称—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通常受到污染的食品:罐头食 品、肉类制品。 (6)细菌名称—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通常受到污染的食品:肉 类及肉类制成品。 夏季一直到秋末天气变凉,食物都特别容易发生腐败变质,再加上有苍蝇蚊虫的叮咬,食物变质的几率更增大,此时,如果吃了被病菌或者毒素污染过的食物,就极可能导致食用者出现食物中毒。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一定要注意饮食安全,把好“病从口入关”,防止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预防方法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最佳方法就是确保食水及食物的卫生。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食物的选购 (1)不要购买那些没有受到适当保护的食物(例如挂在店铺 外边的烧味卤味和没有盖好的熟食等)。

学校食堂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学校食堂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为了保障全体师生健康地学习与生活,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学校食堂工作的管理和规范,防范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切实有效地降低和控制中毒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与影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有关部门要求,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成立食物中毒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专干) 食堂管理员、食堂负责人 二、应急处理程序: 1、在食品供应过程中或学生用餐时发现食品感官性状可疑或有变质可疑时,经确认后,立即撤消处理该批全部食品,第一时间内通知所有学生停止用餐。 2、在全校范围内树立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时时警惕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班主任发现本班学生就餐后有类似食物中毒可疑病情后要及时报告学校,全校进行紧急排除,通知有疑似中毒现象的学生紧急集中起来,并进行急救,积极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抢救措施。 3、第一时间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部门汇报。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应活动。 (2)保护好现场,封存一切剩余可疑食物及原料、工具、设备、保护好中毒现场、食品留样和可疑食物,学生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冲洗。学生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要保留,防止人为地破坏现场,发生食物中毒后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要保护好现场以便卫生部门采样检验,为确定食物中毒提供可靠的情况。 (3)学校食品安全负责人及时与本次中毒有关人员,如食堂工作人员、老师、学生等应如实反映本次中毒情况。将学生所吃的食物,进餐总人数,同时进餐而未发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点,可疑食物的来源、质量、存放条件、加工烹调的方法和加热的温度、时间等情况如实向有关部门反映。 (4)发生疫情时,门卫工作人员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出校园。(5)做好师生思想工作,稳定学生情绪;做好家长的疏导工作;协助学校领导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6)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后,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对突发事件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整改,防止事件的再次发生。 三、对中毒食物的处理 在卫生部门已查明情况,确定了食物中毒,即可对于引起中毒的食物及时进行处理。对中毒食物可采取煮沸15分钟后掩埋或焚烧。液体食品可用漂白粉混合消毒。食品用工具、容器可用1-2%碱水或漂白粉溶液消毒。学生的排泄物可用20%石灰乳或5%的来苏溶液进

食物中毒应急措施

食物中毒事故应急预案与响应预案目录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3.2指挥机构和职责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2预警行动 5、应急处置 5.1响应分级 5.2响应程序 5.3处置措施 6、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7、注意事项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由于工地人员较多,饮食卫生关系众多人员的生命健康,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将会导致施工现场人员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和直接经济损失。为确保我项目部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后,能迅速有效地开展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员工及相关方生命安全风险,特制定本项目部食物中毒应急救援预案。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现场指挥部应根据事故的性质、类别、严重程度,研究部署现场救援处置方案,责成相关人员立即进入岗位,按照现场勘查和救援同步进行的原则及时开展工作,保证组织到位、应急救援到位、应急救援物资到位。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组长:项目负责人 副组长:现场安全负责 组员:项目现场施工管理人员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1)组长负责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组织现场抢救指挥。 (2)副组长的任务是及时布置现场抢救,保持与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劳动部门等单位的沟通,并及时通知当事人

的亲人。 (3)总施工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发现场、做好当事人周围人员的问讯记录、保持与当地公安部门的沟通。(4)后勤人员负责妥善处理善后工作,按职能归口负责保持与当地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建立健全工程项目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方法与程序,完善危险源辨识工作,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在技术和管理措施上加强重大事故危险源的监控,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对危险设备的危险区域予以明显标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4.2预警行动 (1)快速反应原则:事故处置要坚持一个“快”字,做到反应快、报告快、处置快。事故发生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向项目部的领导报告,并立即向上级报告,同时迅速报警。(2)先期处置原则: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启动先期处置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的控制事态发展,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统一指挥原则: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由指挥部全面负责内部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并配合、服从上级有关部门的对重、特大事故的统一指挥,保证处置工作的统一高效。.

传染病及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传染病及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为确保我校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应付可能发生的传染病及食物中毒,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食物中毒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传染病预防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工作目标 (一)普及传染病及食物中毒预防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二)完善传染病及食物中毒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疫情不在校园内传播。 二、组织管理 (一)校长职责 学校在上级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一把手”负责的学校传染病及食物中毒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挥与落实学校防治传染病及食物中毒工作。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包括: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符合实际的传传染病及食物中毒防治工作预案;监测并汇总上报学校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病例发生情况;指导并检查督促学校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配合卫生部门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减少呼吸道等传染病的爆发;总结推广学校防治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根据疫情分级预警控制措施的相关要求,对学校的教学安排及其它相关工作及时做出调整。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认真落实各项非典防治措施;广泛深入地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其他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传染病及食物中毒预防知识,提高师生的科学防病能力;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体温检测制度。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发现发烧、咳嗽等症状的学生,要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和空气流通;及时向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等传染病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疫情发生时,学校要根据所在地政府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启动各自防治工作预案,并组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二)组织机构 组长:吴本红 副组长:刘兆臣 组员:各班班主任 三、经常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宣传教育 学校要在学期开学初,集中开展一次预防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改变不洗手、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陋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还应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等知识和学校防治工作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二)预防措施 学校应严格门卫管理制度,加强对校内房屋和建设工地的管理,及时掌握校内各类人员的流动情况。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加强对教室、图书室、食堂、宿舍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园内公共设施及公共用具的清洁消毒工作,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坚持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特殊时期实行晨检制度),做好因病缺课学生情况统计分析工作,一

食物中毒应急处置预案

.. ..下载可编辑.. 目录 1 总则 2 适用围 3 应急响应程序 4 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 5 应急资源 6 应急预案教育、培训和演练 7 应急响应步骤 8 应急预案管理

食物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生命无价”的安全管理理念,通过组织及时、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和救援行动,控制和降低事故损失。 1.2 应急预案应立足于安全事故的救援,立足于工程项目部自援自救,立足于工程所在地政府和当地社会资源的救助。 1.3 应急救援行动应统一指挥,高效协调,必须做到“三优先”,即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生态和人文环境优先。 1.4 本预案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的相关管理规定,结合本工程施工生产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而编制。 2 适用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工程项目施工中发生人员食物中毒紧急情况下采取应急救援处理的全过程。

3 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4 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职责 4.1 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组织为项目部非常设机构,对应公司救援机构设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各一名。下辖通信联络组、现场抢险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安全保卫组、事故调查组等六个非常设临时机动小组。 组长:开博(项目经理); 成员:周兴、军、春清、华奎、雪冰、憭憭、伊祥斌。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机构: 通信联络组:组长由项目部办公室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办公室人员组成; 现场抢险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成员由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及施工班组负责人组成;

医疗救护组:组长由项目部安监主管担任,成员由经过现场救护知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救护人员组成; 后勤保障组:组长由项目部办公室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办公室、物资供应及后勤人员组成; 事故调查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成员由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组成。 应急组织的分工及人数应根据事故现场需要灵活调配。 4.2 应急救援组织职责 4.2.1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职责 (1)负责组织对应急预案的编审、演练和对应急人员的培训; (2)负责对应急情况的分析、评估和确认;负责组织编制、审核、批准应急情况的响应措施; (3)负责事故应急现场的统一指挥和协调工作; (4)负责项目部应急预案的启动实施、小组人员分工、向公司请示启动公司应急预案等; (5)组织或参与对应急事故的调查与分析,并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6)负责组织对应急预案的管理和改进工作。 4.2.2 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职责 (1)协助组长工作,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减少设备和财产损失; (2)在组长不在现场的情况下行使组长权利、协调处理相关工作,具体负责施工安全的现场管理,恢复和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3)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工作和事故调查工作;

食物中毒处理应急预案

食堂食物中毒及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 一、领导小组 组长:吉建荣 副组长:赵首文 组员:赵文开朱彦泽安丽华郭春梅闫丽勉 二、应急预案 1、及时逐级报告。报告责任人:赵首文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及传染病,应当及时向校长吉建荣报告,食品卫生管理员赵首文立即向县卫生监督所和疾控中心报告。报告内容有:发生中毒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以利于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组织抢救、调查分析中毒原因和预防方法。若怀疑投毒则向公安部门(110)报告。 2、立即抢救中毒者 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立即将中毒者送县医院(120)抢救。 3、保护现场,保留样品 发生食物中毒后,在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要保护好现场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冲洗,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

要保留,提供留样食物,以便卫生部门采样检验,为确定食物中毒提供可靠的情况。 4、如实反映情况 负责人及与本次中毒有关人员,如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及病人等应如实反映本次中毒情况。将病人所吃的食物,进餐总人数,同时进餐而未发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点,可疑食物的来源、质量、存放条件、加工烹调的方法和加热的温度、时间等情况如实向有关部门反映。 5、对中毒食物的处理 在查明情况之前对可疑食物应立即停止食用。疾控中心已查明情况,确定了食物中毒,即可对于引起中毒的食物及时进行处理。对中毒食物可采取煮沸15分钟后掩埋或焚烧。液体食品可用漂白粉混合消毒。食品用工具、容器可用1-2%碱水或漂白粉溶液消毒。病人的排泄物可用20%石灰乳或5%的来苏儿溶液进行消毒。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食物中毒应急演练方案二〇一八年七月

一、本次预案演练目的 根据《食物中毒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为检验本项目部《食物中毒应急救援预案》的符合性、有效性,切实提高项目部应对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安全管理人员、后勤管理人员、食堂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处置能力;在突发食物中毒事件时,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和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实施应急救援机制,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 二、演练形式和内容 2018年7月5日,员工在食堂就餐时发生三人呕吐、头痛现象,随后人数增加。工作人员及时向项目部领导报告,并打急救中心120求救。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启动《食物中毒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食堂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专项演练。验证本项目部《食物中毒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和现场救援处置应变能力、运作情况。 三、演练时间、地点 演练时间:2018年7月5日 演练地点:项目部会议室(桌面演练) 四、演练参加人员 负责人: 成员:项目部成员 具体任务: (1)救助中毒成员; (2)保护现场和维护现场秩序; (3)获取并管理各类应急物资; (4)与其他应急人员协同处理中毒事件。 五、演练组织指挥系统及职责 (一)应急预案演练指挥部 总指挥长: 副指挥长: 成员:各部门主任及成员

(1)负责演练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 (2)负责演练中各组的调配指挥; (3)负责与上级部门与当地职能部门的联系; (4)及时处理演练现场的相关事宜; (5)宣布演练结束。 六、参加演练人员的分组及任务 1、食堂:食堂就餐人员出现群体发病 工作人员2人(厨师);就餐人数(10人以上)。 职责: (1)食堂工作人员按常规为成员开餐; (2)数人在食堂就餐; (3)就餐人员中体质较差的1—2人首先出现发病,接着连续发生,发生集体中毒; (4)现场人员甲、现场人员乙,及时向食堂管理负责人报告。 (5)现场人员甲,打医院急救电话:120 2、食堂管理负责人: 职责: (1)接到信息后,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 (2)立即参与现场救援工作; (3)执行分管领导指示; (4)保护好现场。 3、联络协调组(2人)组长: 职责: (1)接到指令后,负责迅速通知指挥部各成员; (2)准确、快速、高效的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工作;应急车辆调度、应急物资调配、相关人员的组织; (3)各组之间工作协调。 4、现场救援、控制组(4人)组长:

食物中毒应急处置方案

食物中毒应急处置方案 为确保配送各个环节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营养食品事故的发生及危害,保障客户所属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对部队、对企业、对社会高度负责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分清责任、征戒结合的原则,实现既教育惩处事故责任人、又维护本公司的良好声誉,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适应范围 在副食品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消费等环节中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学生病亡或者可能有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营养食品安全事故时适用本方案。 三、工作原则 1.充分调查,尊重事实。在副食品配送应急事故处置结束后,立即开展调查取工作,尊重事实,充分考虑当时客观因素,并以此作为事故责任处理的基础。 2.依法依规,照章办事。在充分调查、事实清楚、分析原因、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是本公司的责任决不推诿扯皮,一力承担,然后在向供货方提出交涉,妥善处理。 3.教育为主,惩戒结合。对公司内部员工因工作方式不当,精心大意等导致应急事故发生,则以教育为主,惩处适当,达到既教育其本人,又能引起公司上下的关注,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做好各自工作的效果。 四、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㈠织体系

成立副食品配送应急事故责任处理工作小组,由公司法定代表人任组长,该项目项目经理任副组长,有关配送人员为小组成员。工作小组下设事故调查组、事故处理组。如有人员变动,及时进行调整。 ㈡工作职责 1.事故调查组 ⑴组成: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和环节,由公司营养餐配送应急事故责任处理工作小组指定责任心强、业务技术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 ⑵职责:深入事故现场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实事求是地作出调查结论;同时要组织协调有关人员实施好救援工作,监督救援措施的落实,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 ⑶调查重点:一是食品及其原料的来源、卫生状况和流向;二是食品生产加工、配送操作过程的情况;三是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四是采集可疑食品及其原辅料等有关样品;五是进食者在大批患者发病前48小时内就食场所、就食位置和进食数量等;六是其他需要调查的情况。 2.事故处理组 (1)组成:由公司营养餐配送应急事故责任处理工作小结;指定原则性、工作经验丰富、处事老练的人员组成事故处理组。 ⑵职责:依法依规实施行政监督,监督及时召回破损、霉变等有缺陷的食品等,严格控制食品的流通渠道;监督事故应急处置方案的组织实施,督促采用县教育局营养办指定的替代营养食品及时配送到位;对事故责任人按照公司有关

职工食堂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湖北省十堰至房县高速公路SFTJ-9标 工地职工食堂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编制:贺元俊 审核:缑智强 审批:张华 中铁七局三公司十房高速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〇年四月

一、目的 为在员工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前对员工进行教育,对食品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另外在员工食物中毒事故发生以后,为确保项目部能迅速有效地开展抢救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员工生命安全风险,提高后期的抢救成功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食品安全小组组织机构及职责 组长:张华(项目经理) 副组长:孙宁县(项目副经理)、缑智强(项目总工) 成员:贺元俊、谢军义、龚光立、郭建鹏、钟伟、梁功全、刘军、李小玲 具体分工如下: 1、郭建鹏、梁功全任务是了解掌握疫情,组织现场抢救指挥。 2、贺元俊、刘军任务是根据指挥组命令,及时布置现场抢救,对中毒人员的呕吐物取样,保持与当地防疫部门的沟通,并及时通知当事人的亲人。 3、孙宁县、谢军义、钟伟任务是维持现场秩序、保护事发现场、做好当事人、周围人员的问讯记录,保持与当地公安部门的沟通。 4、缑智强、李小玲负责妥善处理好善后工作,按职能归口负责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 5、张华负责向各级领导汇报现场紧急情况。 三、食物中毒事故应急措施

1、事故出现立即向急救中心120呼救。讲清中毒人员症状、持续时间、人数、地点,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2、用人工刺激法,用手指或钝物刺激中毒者的咽喉及咽后壁,用来催吐,如此反复直到吐出物为清亮液体为止。 3、对可疑的食物禁止再食用,收集呕吐物、排泄物及血尿送到医院做毒物而防止毒物的吸收并保护胃粘膜。 4、对于催吐无效或神态不清者可让其喝牛奶或蛋清等润滑剂来洗胃,结合毒物而防止毒物的吸收并保护胃粘膜。 5、用硫酸镁15~3g加水200ml来给中毒者导泻。 6、项目部指挥小组接到报告后,即指令小组全体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和掌握疫情,开展抢救和维护现场秩序,封存事故现场,获取中毒食品化验样品,供卫生防疫部门检验。 7、现场安全员应对中毒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认真填写事故调查报告,并上报集团公司及有关上级机关。 四、应急物资 常备药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担架、氧气袋、硫酸镁等物资。 五、通讯联系 十堰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8637999,8637122 项目部值班电话:李小玲 157******** 六、注意事项 1、事故发生后应组织人员进行全力抢救,视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和通知有关负责人。

食物中毒应急措施

编号:SM-ZD-77561 食物中毒应急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食物中毒应急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 建筑施工现场食物中毒主要是指食用未煮熟的豆角、发芽的土豆、鲜黄花菜、食用工业用盐、不明化学品等。 1.1 食物中毒最初症状是胃部不舒服、想吐,且愈来愈严重,经过很久,就会开始呕吐;此外,还有下痢、体温增高及头痛等症状。 1.2 当发生轻微的食物中毒状况时,中毒人员可到项目办公室领取止泻药品进行简单处理控制,一小时内如频繁下痢,应立即去就近医院急诊进行处理。 1.3 当食物中毒状况表现较为严重时,应及时报告项目应急小组,应急救护员及时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护。 1.4 如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一至二小时内,可采取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二十克,加开水二百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品,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进迅速呕吐。有的患

预防食物中毒应急方案

预防食物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为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预防学校食物中毒事故发生,落实管理责任,保护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规定,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加强食品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水平,提高全校师生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机制,责任落实到人,建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确保事故不发生或把事故危害减少到最低。 二、组织领导 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在校内逐级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成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到人,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机制。 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 各班班主任

1、组长职责:负责学校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小组的全面指挥,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具体负责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教 育局报告,协调各工作小组的工作。 2、副组长1的职责:负责日常管理中的监督、检查工作,在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后,负责保护现场,协助上级卫生部的调查事件原因,接待家长。 3、副组长2的职责:负责日常的管理、检查、督促、教育工作,在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时,具体负责中毒人员的救治工作,及事件善 后处理工作。 4、总务处主任负责食物中毒的日常防治工作及事件发生时的 后勤保障工作。 5、校医负责对食堂卫生进行经常性检查,并做好食物中毒相关卫生知识的宣传,及事件发生时中毒人员的救治工作。 6、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当事件发生时,协助救治,并协助做好家长工作。 三、日常防范 1、食品原料进货关。学校采购人员要严格把关,定点采购,确保所采购的原料符合有关的规定,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卫生关。 2、食堂仓库贮存关。学校食堂仓库的钥匙由专人保管,责任 落实到人,库房门口有明显标记,规定非食堂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食 堂库房。定期对库房里的原料进行检查,发现变质原料,及时处理,坚决杜绝变质的原料流入餐桌。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制度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制度 一、如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学校行政领导迅速赶赴现场,及时组织教师和相关人员抢救治疗食物中毒人员,尽可能按就近、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抢救处理。 二、立即用电话向市疾控中心、卫生执法监督所、市教育局、当地政府汇报,报告中毒情况、发生时间、主要症状、中毒人数等。 三、全力保持学校的稳定,全体教职工统一认识、统一思想,做好舆论导向和家长群众的安抚接释工作,避免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人员因不必要的恐慌而引起混乱。如怀疑是人为投毒,应立即向当地派出所报告。 四、呕吐有利于毒物排出,病人发生呕吐时,切忌止吐。学校安排人员配合医院、医务人员妥善救治病人,并派人到医院守护中毒病人,有什么情况便于及时汇报、解决和处理。 五、学校领导应派有关人员保护好现场,保管好供应给学生的食物,对可疑的食物和留样食品立即封存。待现场调查取证结束后,按照教育局、市卫生执法监督所的要求进行处理。 六、学校领导和有关人员要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工作,对发生食物中毒的学生逐一进行个案调查,内容包括主要症状、最早发病时间,如实说明24—48小时前的进餐情况等。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让学生积极配合医院医务人员进行治疗,遵守医嘱,争取早日康复。 七、食管办迅速通知班主任、生活老师到现场,安抚本班学生,校医到现场指导急救办法。并由校长报教育局申请该班或全校停课。 八、集中患者以便急救车能迅速运输患者。后勤人员、保安到现场维持秩序,关闭校门,疏导急救通道,防止校外人员涌入学校影响正常的急救工作。 九、班主任组织其余学生回到教室,并从心理学角度疏导学生的心理。避免造成群体臆病现象,等待学校领导得通知。 十、患者送往医院后,当班行政、政教处人员留守学校外,其余行政人员、涉及班的班主任应到医院慰问、安抚患者。

学校食堂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学校食堂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一、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列出姓名) 副组长:(主管校长、食品卫生管理员, 列出姓名) 组员:厨房人员、餐厅人员、厨师长(列出姓名) 二、应急预案 1、及时逐级报告。报告责任人:(食品卫生管理员,列出姓名)。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当及时向校长(姓名)或主管报告(姓名),食品卫生管理员(姓名)立即向县卫生监督所(联系电话)和疾控中心()报告。报告内容有:发生中毒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以利于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组织抢救、调查分析中毒原因和预防方法。若怀疑投毒则向公安部门(110)报告。 2、立即抢救中毒者 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立即将中毒者送医院(120)抢救。 3、保护现场,保留样品 发生食物中毒后,在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要保护好现场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冲洗,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要保留,提供留样食物,以便卫生部门采样检验,为确定食物

中毒提供可靠的情况。 4、如实反映情况 负责人及与本次中毒有关人员,如餐饮业(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及病人等应如实反映本次中毒情况。将病人所吃的食物,进餐总人数,同时进餐而未发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点,可疑食物的来源、质量、存放条件、加工烹调的方法和加热的温度、时间等情况如实向有关部门反映。 5、对中毒食物的处理 在查明情况之前对可疑食物应立即停止食用。疾控中心已查明情况,确定了食物中毒,即可对于引起中毒的食物及时进行处理。对中毒食物可采取煮沸15分钟后掩埋或焚烧。液体食品可用漂白粉混合消毒。食品用工具、容器可用1-2%碱水或漂白粉溶液消毒。病人的排泄物可用20%石灰乳或5%的来苏儿溶液进行消毒。 年月日

食物中毒应急措施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食物中毒应急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81640食物中毒应急措施 Food poisoning emergency measure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1建筑施工现场食物中毒主要是指食用未煮熟的豆角、发芽的土豆、鲜黄花菜、食用工业用盐、不明化学品等。 1.1食物中毒最初症状是胃部不舒服、想吐,且愈来愈严重,经过很久,就会开始呕吐;此外,还有下痢、体温增高及头痛等症状。 1.2当发生轻微的食物中毒状况时,中毒人员可到项目办公室领取止泻药品进行简单处理控制,一小时内如频繁下痢,应立即去就近医院急诊进行处理。 1.3当食物中毒状况表现较为严重时,应及时报告项目应急小组,应急救护员及时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护。 1.4如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一至二小时内,可采取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二十克,加开水二百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如果吃下去的

是变质的荤食品,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进迅速呕吐。有的患者还可用筷子、手指或鹅毛等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1.5中毒严重者,或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救护员立即对中毒食物进行封样收集,对食物供应点进行隔离并进行调查,必要时进行化验,应急信息员及时拨打110、120急救电话,详细报告事故现场位于××路与××路的交叉路口、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A大门接应。同时,马上通知项目经理和公司有关领导。 1.6发生中毒事故,项目内业技术员应立即联系相关施工班组,统计人员,及时禁止后续人员进入现场和饮食点,避免扩大中毒人员。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

食物中毒及传染病专项应急预案

食物中毒及传染病突发预防和应急安全专项方案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事故及传染病突,根据公司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要求,特制定本预案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物中毒及传染病在项目部的发生、流行保障全员的身体健康维护施工现场的正常生产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项目部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 食物中毒事故: 翡翠山河三期工程位于肇庆四会市东城区观海路,员工基本在单位食堂集中就餐,由于卫生条件所限,可能导致细菌性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等食物中毒伤害事故。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1 指导思想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物中毒事件及其危害,指导、规范和做好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蔓延和事态的扩大,抢救中毒病人,保障员工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编制应急准备及响应预案, 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应保证能迅速做出响应,最大限度的减少可能产生的事

故后果。 2.2 工作原则 (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体员工对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防范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早控制。 (2)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根据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性质、中毒人数、死亡人数以及食物中毒发展趋势,对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在当地政府、卫生局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做好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3) 依法管理,措施果断。各单位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系统、规范的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和可能发生的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地开展报告和处理工作。 (4) 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积极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科研和培训,为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提供科技保障。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机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