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创业理论研究综述_胡萍

国内外创业理论研究综述_胡萍

国内外创业理论研究综述_胡萍
国内外创业理论研究综述_胡萍

Vol.8,No.6第8卷第6期浙江树人大学学报JOURNALOFZHEJIANGSHURENUNIVERSITYNov.20082008年11月国内外创业理论研究综述课题组(浙江树人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5)摘要:创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越来越表现出活跃的一面。国内外对创业的研究,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集中在案例实证研究,普遍以思辨为主。目前国外学者对创业的研究视角趋于多样化,并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介绍和引进阶段。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创业理论研究成果的梳理,在创业概念、创业主体、创业环境、创业过程和创业障碍等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概括,以期总结创业理论的研究现状和最新成果。关键词:创业;创业主体;创业环境;创业障碍;大学生创业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714(2008)06-0052-05

创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追踪和捕获机会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其当时控制体,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越来越表现出活跃的的资源无关。”Timmons(1999)认为:“创业是一种一面,尤其是在推动就业,提高自主能力方面有着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它不仅要受机会的困重要作用。目前,创业理论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学扰,还要求创业者有完整缜密的实施方法和讲求界广泛的关注,尽管国内创业研究还不够成熟,但高度平衡技巧的领导艺术。”Shame和Siropolis把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国创业定义为:创业者根据自己的思想(ideas)和努内外的创业理论进行归纳和总结,理清了创业的力工作(hardwork)来开创一个新企业,包括新公概念、创业主体、创业环境、创业过程和障碍等创司的成立,以及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提供,来实现创业理论的主要内容。业者的理想。国内的学者也对创业有诸多的解释,复旦大一、创业的概念学的李志能博士(2006)认为:“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创业(Entrepreneurship)一词的出现可追溯到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王会龙对阿马·毕哈德二三百年前法国。1775年,法国的经济学家(Amarv·Bhide)、Shane和Venkataram(2000)、RichardCantillon将创业者和经济中承担的风险Gartner(1985)的创业定义加以总结得出:创业是联系在一起,这也是创业的第一次定义,即创业代一个过程,机会追求是创业的核心要素,创业在创表着承担风险。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此外,不同的历史时期学者对创业的定义也各不相陈震红等人(2006)认为:“创业是个体在动态的同,如Gartner(1985)认为创业是新组织的创建过时间与环境中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发掘并利

用程。Stevenson,Roberts和Grousbeck(1989)认为:“创业是一个不管是独立的还是在一个组织内部潜在机会来创造价值的过程。”收稿日期:2008-07-01课题来源:浙江省新苗计划“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前期部分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胡萍;主要成员:谢磊,沈键,张京宁,褚飞飞,姜文杰(指导教师)。

第6期课题组:国内外创业理论研究综述53角度对创业者进行界定,很好地解释了创业者在二、创业的动因经济过程中的功能,指出了创业行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但经济学者却不能回答是什么样的人会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创业成为组织的协调者、套利者、决策者和资源协调者(张帆,姚福喜,2006)。上个世纪60年代,有一活动与经济产出、劳动就业等都表现出越来越紧些学者试图从创业者的性格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密的联系(Buseuitz,West,Shepherd,Nelso,Chandler&Zacharakis,2003)。埃米特(Amitetal)Wilken(1979)提出具有创造力、胆量和进取精神的人方能成为成为创业者。后来一些学者又认为,创业动机提供了一个预测创业后成功可能进一步指出,创业者具有“内控制特征”和“风险性的坚固基础。蜚声全球的GEM项目(全球创业观察)把创业精神分为机会拉动型(opportunity偏好倾向”(Marcin&Cockrum,1984)。随后,Stevenson(1990)认为要描述创业者的行为问题,pullentrepreneurship)和贫穷推动型(necessity首先要对创业者的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从管理pushpreneurship)。它们与企业家创业的动机密切相关(肖建忠,付宏,胡家勇,2005)。Green-学视角提出不再局限于解释谁是创业者,而在于解释创业者在做什么,预测创业者的什么行为会berger认为:市场机会、新机遇、自身才能、事业发导致创业的成功。展需要、自身价值体现等五大

原因促使创业者实现创业。Ghosh&Kwan则针对新加坡及澳洲的相对国外创业主体的研究,国内学者也对创创业家进行研究,认为创业有七大动因:个人想要业主体进行了相似的研究。池仁勇(2001)根据创业意识产生的时期来划分创业者的类型,把创向上成长,喜欢挑战,有更多的自由,有使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机会,不喜欢为他人工作,受朋友业主体划分为两类,即早熟型和晚熟型。在39岁或家庭的影响,家庭影响。以前产生创业意识的创业者称为早熟型,在40岁以后产生创业意识的创业者称为晚熟型。他通过池仁勇、王会龙(2006)把创业的动因归纳为三类:特质理论、行为理论和经济环境影响理论。样本调查说明了创业意识产生时期越早,越有经创业环境通常被认为是推动大学生创业的外在因营大事业的抱负。提出要对青少年的经济教育,培育更多早熟型创业者。作为创业主体的创业者素和主导力量。夏维力、曾文水、白桦(2007)坚持认为:创业是要有环境支撑的。王飞绒的状况决定着创业活动的成败(徐家庆、陈广桂,(2005)、罗良忠(2007)等一大批学者也都在不同2002)。程度上强调了这一点。徐家庆在谈到大学生创业四、创业障碍时,认为有四大因素促使它的产生,即现实的就业压力成为其直接动力,自我实现的强烈欲望为内在动力,知识经济时代的召唤是外在推力,市场经有关创业障碍的研究,学者们主要基于自身济的无限商机是潜在诱惑力。特征和外部环境两个视角,研究创业要素的获取。首先,ShaverandScott(1991)和Brandstatter三、创业主体(1997)根据

心理学模型从人格特质的角度区分了创业者和非创业者。而McClelland从成就动机理论出发对成功创业者所具备的特征进行了分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特殊作用一直是备受关析。成功的创业者需要有执著的信念,并且能够注的话题。国外对创业主体的研究分别从经济学坚持他们的事业直至最后成功(Shaver,Scott,视角、社会心理学视角、管理学视角探讨创业主体1999)。Stuart和Abetti(1990)发现先前的经验对创业活动的影响。Knight(1921)提出创业者就和管理工作对今后的创业表现有非常高的相关是在高度不确定性环境中进行决策并承担决策后性。其他学者Brockhaus(1987)和HisrichandPe-果的人。Coase(1937)进一步提出创业者就是ters(1995),Johnson(1990),BonnettandFurnham“在竞争性体制中,代替价格机制而指挥资源配(1991)分别从风险承担倾向、控制欲望、成就需置的人”。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Kirzner(1973)求角度来强调创业者特征。而除自身特征,Bruno则认为创业者是对变化着的环境或者被普通人忽&Tyebjee(1982),Jartner(1985),Manning,Birley视了的机会保持机警的人。他们均从资源配置的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年54&Norburn(1989)等学者都强调环境条件在企业创业中起的作用。一个企业的创始之初,一般都五、创业环境有一个创业团队的支持(Waston,ponthieu&Cri-telli,1995)。Hill(1997)指出创业者的网络对机创业环境的界定能

为揭示环境对创业和创业会识别相当重要,而且通过实证检验,他发现拥有行为的影响起到重要作用(Henring,2004)。学者大量社会网络的创业者与单独行动的创业者在机们站在不同的研究角度和关注点对创业坏境进行会识别上有显著的差异。了探讨,如DeviR.Gnywali和Daniel(1994)把创业相比国外创业因素理论,国内学者在汲取国环境描述为: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和实现其创业外理论的同时,也对该领域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理想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能够利用的各种因素的曾晓玲、吴纠绯(2002)从两方面研究:一是大学总和,一般包括创业文化、创业服务环境、政策环生自身的内在因素,主要是创业能力与创业心理境、融资环境等环境要素。而在创业定义之前,更品质的不足,创业能力包括经验与胆识,经营管理多的学者是研究对创业要素的分析。Joseph能力,风险、竞争的市场意识,战略眼光,专业技术Schumpeter(1936)认为创业型企业经过创新,企能力,创新精神,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创业心理业将会在一定时期内以集群的方式产生。Harri-品质主要是冒险精神、意志力、心理承受力、应变son和Mason(1988)研究表明:新企业吸引了私力等。二是外部客观因素,包括创业的风险大、机人投资者来投资,因为政府为个人在非上市公司会成本高,资金缺乏,市场竞争激烈,国家鼓励与的新产权投资提供税收减免。其它学者Brumo&培训不到位,周边的创业氛围不浓。清华大学研Tyebjee(1982),Eisinger(1988),Shapero(1982),究中心(2003)把客观

因素分解包括金融支持、政以及别的研究者们都对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思府政策(政府直接支持、中央政府的创业政策、新考。经过长期的理论积累,出现了两个代表性的企业审批)政府项目(政府项目中的服务型组理论:资源依存理论和种群生态学理论。Pfeffer织)、教育与培训(创业与工商管理教育)、研究开J,SalanckG(1978)认为组织的生存有赖于其获发转移(研究开发转移的条件、知识产权保护)、得资源的能力,并与关键资源的提供者保持良好商务环境(商务环境中为创业企业提供的金融和的关系是组织存在的关键。Rananelli(1989),非金融服务)和文化与社会规范(社会文化中个Hammers(1993),Brumo&Tyebjee(1982)等学者人与集体的责任关系)等各个方面。欧清华都强调资源依存理论。种群生态学理论是以组织(2004),《经济师》(2005)的研究分析也主要从这群落作为分析单位,通过检验企业的、特别是初创两个方面入手。企业的“出生”和“死亡”率来研究进化和选择。四川省社科院胡光伟教授(2006)也认为,并国内学者对创业环境也作了相应的研究,典主要从资本匮乏的困境得出:一是货币资本匮乏,型的观点是:在创业者创立企业的整个过程中,对特别是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偿还助学贷款尚还其产生影响的一系列外部因素及其所组成的有机是一项沉重的负担,更不要说贷款几万元去创业;整体(蔡莉,崔启国,史琳,2007)。赵珍,池仁勇一是知识资本匮乏,大学生在校四年掌握的往往(2003),沈超红,欧阳苏腾(2004)等学者也有类只是学科基础知识,对于市场经济知识、商

战变化似的观点。目前国内对创业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的风险知之甚少;二是社会资本匮乏,在校学生社在2个方面:会交际面狭窄,人脉关系处于弱势。类似的理论 1.环境要素的分析。学者们在谈及环境时,研究有黄志刚、张汉龙、孟鹰(2005),胡艳、芳苏首先想到的是环境要素的构成。创业环境在学者霞(2005)。沈超红、罗亮(2006)通过内容编码分们中都得到了不同的划分,张玉利、陈立新将创业析技术提出了核心技术(根部技术)、团队结构和准确定位,三个关键因素成了创业成功必须跨过环境归为四大类,即政府政策与工作程序、社会经济条件、创业与管理技能,以及金融与非金融支的门槛。胡世怡(2007)从上升到创业软环境入手,分析创业障碍,包括人文环境、创业政策和法持。沈超红、欧阳苏腾(2004),雷家骇、冯婉玲(2001)也具体对创业环境进行了分析。制环境、创业信用环境、创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环境、家庭环境。2.创业环境与创业活动之间的关系。王伟

第6期课题组:国内外创业理论研究综述55毅、李乾文(2007)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分类与测性),并且这些活动与关键要素遵循一定的逻辑量,以及环境不确定性与创业活动关系的理论与序与平衡关系,而且创业过程的动态性与复杂性实证研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阐明了环境不决定了创业过程研究的独特性,是创业研究成为确定性是创业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的观点,独立学术领域的基础。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冯勤(2005)从高新林嵩、姜彦福、张

帏(2004)认为创业资源是技术企业创业支撑环境入手,通过问卷调查、层次高科技企业创立以及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生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构建了创业环境评价产要素和支撑条件。因此,在创业过程中,应当积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实证分析了杭州市高新极拓展创业资源获取渠道,从这个视角运用验证技术创业环境。性因子分析,采用的是AMOS4.0软件,对创业资源概念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创业资源概念模六、创业过程型构建,实证检验设计及问卷信度检验,模型整体效度检验),并对创业过程和创业资源两者的关系建立了模型,认为资源整合对于创业过程的促创业过程研究开始于对创业过程概念的界进作用是通过创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来实现的,定。例如Bhave(1994)认为创业过程是一个理性这与Timmons(1999)的观点是不完全一致的。陈的、非线性的、反复修正的实际过程,包括了最初震红、董俊武(2005),莫寰(2005),杨俊(2004),的机会识别、产品生产线的建设、组织的创建、市韦雪艳(2007)基于创业过程下的机会分析视角,场上的交易以及顾客的反馈等等。Bygrave解释如何发现和开发创业机会是创业研究领域应(1994)认为创业过程总是表现为一个机会识别、当关注的关键问题(Shane、Venkataraman,2000)。机会评价、决定开始并以资源获取结束的连续过池仁勇(2006)从创业研究领域的

界定概括得知:程。Shane,Venkataraman(2000)则认为,创业过创业过程由机会发现、机会评价、机会开发以及创程是围绕着机会的识别、开发、利用的一系列过业结果组成;在创业过程中,个体创业家是核心要程。创业过程的模型构建和创业过程的概念一素;创业过程受到社会或环境因素的影响;创业可样,经历了由单纯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代表性的有以在新创企业中发生,也可以在已创建的企业中Galbraith的模型(简单的线性模型)、Churchill 和Lewis的模型(复杂的线性模型),更注重于从动发生。态的角度构建模型的有Timmons的创业模型(动七、结论态调整模型)。Teach等人(1989)揭示了与机会识别过程相关的8个要素,他们确定了4种不同的机会识别模式,这4种独特的模式反映了4种不目前,国外对创业理论的研究多种多样,广泛同的组织文化。Singh(1999)从区别创业主意与创涉及创业的主体、创业的过程、创业的障碍及创业业机会出发,分析了创业机会的感知与评价过程;的支撑环境等。虽然,国外的研究也还因研究方Ardichvili(2003)从创业机会识别与利用的影响因法各异、研究视角纷杂等问题,使得创业理论研究素的角度考察了创业机会的开发、利用过程。呈现一种十分混杂的状态(Low&MacMillan,与国外创业过程研究相比,国内少有对创业1988),但应该说,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过程建

立研究模型来进行数理化实证分析,但也系。相比国外的研究,国内对创业理论研究尚处表现出一些不同看法。林嵩、张帏、邱琼(2004)于介绍和引进的起步阶段,虽然有部分学者也已经将创业过程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创业过程深入到对创业主体、创业过程、创业团队、企业家二(VentureCreationProcess)通常包括一项有市场次创业、创业政策环境等的研究,但就总体而言,还价值的商业机会从最初的构思到形成新创企业,较为散乱;在研究方法上,还多囿于思辩,即便有少以及新创企业的成长管理过程。狭义的创业过程量的实证研究,也多局限于现象的描述,而缺乏更往往只是指新企业的创建。杨俊(2004)认为创深入的分析。国内以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对象的研业过程本质在于试图从特定角度描述创业过程的究,还停留于意义、障碍的研究,缺乏对大学生自主动态性与复杂性内涵,即创业过程确实蕴涵一系创业的现状、原因及影响因素、有效实现路径的研列活动及隐含在这些活动背后的关键要素(复杂究;研究方法还普遍以思辩为主,缺乏基于大样本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年56[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4):15-19.调查的普遍意义上的定量实证研究。因此很有必[11]张帆,姚福喜.创业管理的西方主流研究范式—浅谈对创要对创业理论进行基于大样本调查的实证研究,完业理论研究的启示[J].晋阳学刊,2006(6):53-57.善创业理论,以便逐渐形成

完整的创业理论。[12]薛红志.突破性创新、既有企业组织障碍与二次创业机制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7):23-30.参考文献:[13]孙展,吴佩霜.毕业,失业[J].新闻周刊,2003(25):18-[1] BusenitzLowellW,WestIIIGP,DeanShepherd,TeresaNel-

24.son,GaylenNChandler,AndrewZacharakis.Entrepreneur-[14]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中国创业活动评述-全球创shipresearchinemergence:Pasttrendsandfuturedirections业观察中国报告要点[J].中国人才,2003(8).[J].JournalofManagement,2003(29):285-308.[15]沈超红,欧阳苏腾.国内创业环境研究综述[J].企业技术[2]Brockhaus,R.H.Risk-takingpropensityofentrepreneurs开发,2004(9):31-32.[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1980(4):509-520.[16]赵珍,池仁勇.剖析“浙江现象”的创业环境[J].科技进步[3]Shaver,K.G&Scott.L.R.Person,process,choice:thepsy-与对策,2003(12):108-110.chologyofnewventurecreation[J].EntrepreneurshipTheory[17]蔡莉,崔启国,史琳.创业环境研究框架[J].吉林大学社andPractice,1991(16).会科学学报,2007(1):50-56.[4]DeviR.Gnyawali,andDanielS.Fogel.EnvironmentsforEn-[18]冯勤.高新技术企业创业环境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海trepreneurshipdevelopment:KeyDimensionsandResearchIm-关出版社,2005.plication[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Summer,[19]王伟毅,李乾文.环境不确定性与创业活动关系研究综述1994:43-62.[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3):53-57.[5]Harrison,Mason.Theentrepreneurshipofresource-basetheory[20]杨俊,张玉利.基于企业家资源禀赋的创业行为过程分析

[J].JournalofManagement,2001(27):755-775.[J].外国经济管理,2004(2).[6] HammersSP.Munificenceandcarryingcapacityoftheenvi-[21]王会龙.创业过程研究综述[J].商业经济研究,2006ronmentandorganizationformation[J].EntrepreneeurshipThe-(22):97-98oryandPractice,1993(17).[22]王会龙,池仁勇.基于一个概念模型的创业过程研究综述[7]ShaneS.PriorKnowledgeandtheDiscoveryofEntrepren-[J].中小企业集群与技术创新,2006(6).BurialOpportunities[J].OrganizationScience,2000,4(11):[23]陈震红,刘国新,董俊武.国外创业研究的历程动态与新448-469.趋势[J].国外社会科学,2004(1):21-27.[8]Shane,S.,&Venkataraman,S.ThePromiseofEntrepreneurship[24]周丽.中小企业创业环境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J].中国asafieldofresearch.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00,流通经济,2006(10):42-45.25(1):217-226.[25]田张健,姜彦福,林强.创业理论研究与发展动态[J].经[9]Stevenson,H.H.,&Jarillo,J.C.AparadigmofEntrepreneur-济学动态,2003(5).ship:EntrepreneurialManagement[J].StrategicManagement[26]林嵩,姜彦福.基于创业机会特征的新创企业竞争性行为Journal,1990,11(1):17-27.研究[J].科研管理,2008(1):48-51.[10]池仁勇.日本中小企业创业主体的分类及其特征分析SummaryoftheStudyofEntrepreneurshipTheoryatHomeandAbroadResearchGr oup(ManagementSchoolofZhejiangShuren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

15,China)Abstract:Asanimportantcarrierforpromotingtheeconomicgrowthandt hesocialadvance,entrepreneurshipbecomesmoreandmoreactivewheneconomy developstoacertainextent.Thestudyofentrepreneurshipathomeandabroadfocus esmainlyonthestudyofsubstantialcasesanddependsmainlyonspeculation.Atpre sent,thestudyperspectivesofscholarsathomeandabroadtendtobediversified,an daperfecttheorysystemisbeingestablished.Thestudyinthatfieldmadebyscholars athomeisstillatthestageofintroduction.Thepaperorganizestheresultsachievedint hestudyofentrepreneurshiptheoryathomeandabroadandinducesentrepreneurs hipconcept,initiator,entrepreneurshipenvironment,entrepreneurshipprocessan dbarrierstoentre-preneurshipinanattempttosumupthestatusquoofthestudyofentrepreneurshipt heoryaswellasthelatestfruits.Keywords:entrepreneurship;initiator;entrepreneu rshipenvironment;obstacletoentrepreneurship;undergraduateentrepre-(责任编辑陈汉轮)neurship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文献综述1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文献综述1

文献综述 题目大学生创业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创业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在当前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寄希望于自谋职业,自己创业。自主创业作为大学生毕业选择之一,一方面可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也可有效磨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平台,自主创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或推动或阻碍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对其展开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当前有关创业的众多研究中,直接针对特定区域的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比较少,已有的研究重点较多的集中在人格特质上,对创业意愿的研究,最著名的是博德的创业意愿维度分析,而该分析也并未针对大学生这个主体进行研究,其对大学生创业模型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现实意义并不强。因此,为了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应该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梳理。

个人特质方面 人格特质(Personality tarit)是个人心理思维及行为模式的综合体,亦是个体对压力源的感受或压力源对个人的主观意识,对个人解决问题之过程有极大的影响。早在1970年,Hornadya和Bunker在《人事心理学》一书中就开始讨论成功创业者的心理特征。钱永红(2007)研究指出个体特质对个体的创业意愿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创业意愿。Murry&MacMillan(1988)研究归纳出了影响创业意愿的主要心理特征有成就欲望、内控信念、风险承担倾向、识别和利用机会的能力、模糊性承受能力、处理问题的风格、企业家的个人价值观选择等,以上特征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下面是就每种特质相关研究的归纳:第一、冒险精神。人们通常认为创业者是些喜欢冒险的人。对于冒险性的测量可以分为投射法和自陈法两种方式。对以往采用自陈法的研究进行元分析,结果表明创业者的冒险性高于非创业者(J.Miner&Raju,2004;W.Stewart&Roth,2004;张玉利和杨俊,2003)。国内学者张玉利和杨俊(2003)做了有关的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结论包括:(1)个体冒险性和能力经验与创业动机、创业行为之间正相关;(2)在越有利创业的文化环境和越好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家的冒险性就越高,也越自信;(3)企业家个人所具备的创业必须的能力经验越高,其冒险性也越强。 第二、内源控制。Brockhaus(1980)研究认为成功的企业家大多属于内控型人格。他们习惯于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自己的生活。 第三、风险承担。许多学者想要探讨创业家是否比一般经理人更为偏好风险,其中以Brockhaus在1980年进行的研究最为具有代表性。Brockhaus将创业家与经理人分为两组,透过许多与实际商务行为相同的情境模拟,来观察二者的风险偏好程度。但这项实验的结果却指出,创业家与经理人的风险偏好并无显著差异(李乾文,2004)。计划行为模型方面 许多学者认为人们在采取具体行动之前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倾向(Intention),而这一倾向反过来又会决定具体行为。Bird(1988)指出新企业的成立需要投入时间制定详细的计划,因此计划行为理论很适合用于创业意愿的研究。Ajzen(1991)提出的计划行为模型(TPB),他指出创业意愿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起主导作用:第一、创业态度。Brayfield&Crockett(1955)首次解释了态度和行为之间的联系,而学者Cialdini等和Cacioppo(1981)进一步做了实证检验,证实了态度与创业意愿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根据Shapero(1982)的研究,独立、财富、挑战等都将影响创

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行政管理 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大学生创业问题 研究动态 对创业现象的分析开始与18世纪中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历了石油危机、经济衰退、技术进步、社会转型、经济全球化等方面的动荡和巨变,环境不确定性促进了创新和创业活动的开展,掀起了创业与中小企业热潮,创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到重视。时至今日,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下,创业又一次被提上日程,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更成为社会的焦点。在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国家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因此,大学生应该利用各种优势,积极创业。 持续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正在威胁原本就压力重重的中国就业形势。对中国大学毕业生来说,2009,2010 年是名副其实的“就业年”。一方面,2009 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10 万,比去年增加了50 万人,此外,2007 年和2008 年还有100 万人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企业经营困难,用人需求大幅下降,甚至连“财源滚滚”都因与“裁员滚滚”谐音而成了新春祝福忌语。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创业做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重视。 依据和意义 何为创业?创业就是创业者发现和把握机会并由此传告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以满足社会需要和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必须通过付出努力、时间、精力和金钱,承担物质上、精神上的风险,当然也能够获得物质上的回报和个人的自我实现。 “大学生创业”并不是什么新鲜词。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自我创业非常普遍。比如,美国大学生创业的比重高达 20-23%。而在我国,由于各方面原因,大学生创业的比重相对偏低。有人在北 京某著名高校做过调查,大学生创业的比重还不到 1%。在大学生自我创业方面,中美之间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比重低的基本原因在于,大学生自身面临很多难题,主要有:知识限制、经验缺乏、心态问题、创新能力薄弱和资金问题等。此外,大学生创业还要面临社会大环境的考验。比如,我国社会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项服务还不完善,律师

产业集群文献综述

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一、国外产业集群研究 (一)传统产业集群理论 1、外部经济论 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90)为代表的外部经济理论。马歇尔把经济规模划分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两类,并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马歇尔认为产业集群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致,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产业关联的上中下游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会使用专门人才、专门机构、原材料产生很高的使用效率,而这种使用效率是处于分散状态下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 2、工业区位论 韦伯(1909)是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他从工业区位理论的角度阐释了产业集群的现象。工业区位论是农业区位论在微观层次上的发展,是在给定“向心力”和“离心力”基础上的企业定位决策理论。韦伯认为,定位决策的决定因素是成本最小化。在决策过程中,韦伯利用了等运费线等工具,构造了集聚地区发展的模型,提出了技术设备的发展、劳动力组织的发展、市场化以及经常性开支成本的降低四个因素影响着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 3、增长极理论 佩鲁(1955)提出了增长极理论。佩鲁认为经济空间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围绕着极核进行,空间发展如同部门发展一样,增长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佩鲁认为,当政府将某种推动性产业植入一地区后,将产生围绕推动性产业的集聚,然后再通过乘数效应以及关联效应,就会导致地区经济的增长。因此,根据增长极理论,一个地区要想取得经济增长,关键是在本地区内建立起一系列的推动性产业,通过产业的集聚,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推动性产业的建立可以依靠国家政策或地区政策自上而下地完成的。 (二)现代产业集群理论 1、新产业区理论 新产业区的研究始于70年代初对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研究。意大利的社会学者马格那斯科(1977)首次对意大利东北部地区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后提出了

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综述

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综述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综述 行政管理秦高文 【摘要】随着信息的高速化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电子政务日益成熟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智慧政府。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对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内容分析,研究梳理了国内外智慧政府建设发展的情况,结合智慧政府主要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开展文献综述,希望得以了解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的整体进展情况。总结归纳了智慧政府研究取得的进展和成绩,并对未来智慧政府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子政务;智慧政府;智慧城市;政府信息化;公共服务 一、引言 现代政府事务日益复杂,传统政府的智能水平已经难以应付这种新的形势,伴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高速化发展,政府信息化建设也在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历经传统政府、数字政府、电子政务、移动政务等多个阶段后,“智慧政府”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智慧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政府的四大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政府”就是要实现上述职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 与传统电子政务相比,“智慧政府”具有移动性、社会性、虚拟性、个性化等特征。「1」这些新特征是信息技术进步和电子政务应用创新两者融合演化发展到更高级实践阶段的必然结果。「2」智慧政府的概念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这一概念具有明显

的实践先于理论的特点,它的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世界各国政府机构都是在探索中先行先试。 二、智慧政府在国内外的探索实践 2011年1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提高政府服务的绩效及服务能力,提出智慧政府建设框架(Smart Government Framework)。「3」2012年6月,韩国政府公共行政与安全部顺应时代发展构建了智慧政府实施计划(Smart Government Implementation Plan),使得韩国始终居于联合国电子政务指数排名中的领先位置。「4」2013年6月,迪拜专门成立智慧政府部门(Dubai Smart Government Department),负责指导和监督迪拜电子政务的转型与实施,迪拜智慧政府项目通过各部门共同努力取得了重要成就,是该地区为企业和社区生活提供政府在线服务的开创性举措,标志着迪拜开始进入智慧政府时代。「5」2014年3月,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推出“资讯媒体总体规划2025”(Infocomm Media Masterplan 2025),该规划的重要目标是将新加坡政府建设成为智慧政府,使新加坡成为全球领先的ICM技术使用者和倡导者,通过有效的安全措施保护个人的隐私和交易,促使企业提高生产率和收入,帮助政府利用数据更好地分析城市问题,从而制定更适当的政策。「6」 国内在政策方面,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主管部门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信息化发展规划》《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电子政务向智慧化和服务化转变。在建设实践方面,中国已经有超过两百个城市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计划,而智慧政府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7」北京、上海、南

大学生创业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大学生创业 姓名汪传坤 学号 2013213990 所在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文献类型电子文献 检索词大学生创业文献综述 信息源NoteExpress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文献综述 学院:物理学院专业:电子信息类班级:电信三班 姓名:汪传坤 学号:2013213990 【摘要】据教育部数据显示,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在逐年增加,2014年毕业生总量压力更进一步增大,同时,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加之往年未就业学生的滚动因素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的就业矛盾较为突出。在当前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寄希望于自谋职业,自己创业。自主创业作为大学生毕业选择之一,一方面可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也可有效磨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平台,自主创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或推动或阻碍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对其展开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当前有关创业的众多研究中,直接针对特定区域的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比较少,已有的研究重点较多的集中在人格特质上,对创业意愿的研究,最著名的是博德的创业意愿维度分析,而该分析也并未针对大学生这个主体进行研究,其对大学生创业模型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现实意义并不强。因此,为了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应该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梳理。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问题/政府高校引导/社会关注/调查报告

【主题】 1.就业现状分析:前教育部部长周济11月20日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透露,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突出,为此,会议决定将2007年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服务年。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依然是热点之一。(参考中国教育在线)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是不少应届毕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创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活跃而有效的经济形式,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业的形势有很明显的好转,不论是私人创办事业涉及的领域还是创业的发展势头,都有着健康发展的趋势。而从西方的发展历程来展望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学生创业将成为市场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势力。大学生的加入将为创业大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时,在校大学生创业也闯入了人们的视眼。 2.大学生与创业:当大学生创业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这种新的就业方式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大学校园里创业的概念也越来越为广大的同学所了解与接受,创业意识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3.大学生创业必备条件:首先创业必须先要创新。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创业,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带有开拓性的社会变革,是在当今改革开

大学生创新创业方法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方法研究 数学与统计学院王小娟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和党的不断深化改革,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得用人单位和就职者能够平等,都有相互选择的权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更高的素养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迎接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党的发展方针相符合,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今年寒假为了锻炼自己,我来朋友这儿帮忙,也算锻炼一下自己,我朋友也是刚大学毕业,自己办了一个周口在线网站,周口在线是周口最大的综合信息门户网站,提供周口论坛、周口房产、周口汽车、周口家居、周口婚嫁、周口美食等生活资讯,由于还没有毕业,只能帮他们整理一下文件,打印一些东西等等。虽然在这的时间不长,但是我却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怎样与人交流,怎样处理一些突发事件。通过他们举办的相亲大会和其他的活动,我明白了再简单的事要想做好仅凭一句话是不可能的,我帮忙时是他们第二次举办相亲大会,他吸取上次的失败,大力在周口市区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相亲晚会,同时我们也尽量想一些好的活动增强活动中人们的互动了解,让这次活动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乐趣。通过这次的锻炼我体会到大学生创业有弊端也有优势。 优势是1.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2.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业就是开办高科技企业。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创业从

一开始就必定会走向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领域,“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风险投资家往往就因为看中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3.现代大学生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4.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弊端是1.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家以前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也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2.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此外,由于大学生对市场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一下子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3.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这样的事以前在国外确实有过,但在今天这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现在的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你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决不是仅凭三言两语的一个主意就能让人家掏钱的。

智慧城市国内外现状研究

智慧城市国内外现状研究 国外现状 国外智慧城市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首次提出“智慧岛”计划,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快速地发展,社会水平不断进步,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智慧城市建设。21世纪初期,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均开展了智慧城市的实践,全球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其中,欧洲和亚洲是智慧城市建设开展较为积极的地区。

国内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的城镇化率从2005年的42.99%上升至2015年的56.1%。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这意味着每年还将有1000多万人口进入城市。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城市病”,城市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不断突出。如何解决城市发展的突出矛盾,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并不断深化城市功能以提高利用效率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重大难题,而城市信息化建设无疑是提升城市管理效率的重要方式。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信息化与城镇化结合的最佳模式,将充分发挥产业辐射作用,带动整个经济的转型。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萌芽期和推进期。2010年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节点,在此之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处于萌芽阶段。继2010年宁波市在政府的全面推动下实施智慧城市建设以来,其他城市纷纷效仿,智慧城市在我国的建设风生水起,不少城市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目标和行动方案,甚至有些地区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了“十二五”规划,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武汉、株洲、佛山等。截止2016年初,全国已经有597个智慧城市相关试点。 2016年,我国将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技术等八大技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主要方向。“十三五”期间,26部委将共推100各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根据《2015年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我国智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的有:无锡、上海、北京、杭州、宁波、深圳、珠海、佛山、厦门、广州等。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城市整体智慧化程度较低,建设能力及落地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中智慧城市的建设也表现出区域差异,华南地区与华东地区发展良好,而东北、西北、西南等相对偏远区域,发展较为落后。智慧城市在各省份、各领域的发展也不尽相同。 中投顾问的《2016-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研究表明,如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全面展开,推进速度较快的已进入建设阶段,其它城市也开始进行规划与设计等。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有的城市可能需要2-3年时间,而有的城市可能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但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当前,我国正在通过“两

大学生创业研究报告

大学生创业研究报告 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业”网上调查历时一个月,共收到近2千份有效样本。其中约四分之三为男性,女性受访者仅占%;18-22岁年龄层次的受访者为63%;18岁以下有17%的受访者。广州、上海,北京分列受访人数的前三位,比例为%、%、%。%的受访者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历受访者占41%;硕士也到了近3%。整个受访者中,在读学生与应届生相加比高达59%,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也有%的比例。 调查报告的首题为:“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所谓冲动,便是一刹那,一瞬间的感性认识。无须具备条件,也无须考虑结果与后果。最终调查结果显示,仅有%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一项,而在其余%有冲动的学生中,有近7%的学生有冲动并已着手开始了创业。绝对的占有率告诉我们,创业的概念已在大学生的心里普及。 图1:“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 求学,做事总应有个原因与目的,方能选择方法去达到,去实现。创业只是手段,背后的原因、目的则各不相同。有%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这比“积累财富与经验”的选项高出个百分点。可见,财富与价值之间,大学生们并不一味青睐后者。更有趣的是,在传统的自身价值、财富、经验之外,调查还发现,有18%的学生选择了“做自

己喜欢的事”,多达9%的学生创业只是单纯的不为别人打工。喜好与个性渐渐成为了创业的原动力,但也表明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惶恐和逃避。甚至有7%的学生觉得创业不识为就业的一条出路,显然这部分学生只看到了找工作的艰难和创业带来的好处,未能正确看待“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图2:创业的最有利面 调查显示,学生对创业目的很明确,但对创业本身的预期却显得含糊不清。在“您对创业的预期”调查选项中,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只作过渡打算,没有明确预期,走一步算一步”。打算做大,上市的学生,虽然也有50%左右,但其中绝大部分学生仍不透彻明了上市的过程及意义,更多的只是一种希望或奢望。 可能是出于理论加实践更合理的因素,80%的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工作几年后是创业的最佳时机,13%的学生则认为在校创业是最适合的选择。当被问及哪类行业最适合大学生创业,服务业脱颖而出,占到%,快速消费品和批发零售业跟随其后,分别达到%、22%。而被事实证明,能获取最大利润之一的IT业却只有21%的学生选择。 虽然两个大学生心目中的之最,并不起任何指导作用,却也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行为与意识同步,与其说是学生们的认为,倒不如说是他们未来创业的方向。 时机充分,目的明确,软性条件似乎都不成问题。但7%

大学生创业计划书4篇

大学生创业计划书4篇 创业计划竞赛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服务,围绕这一产品/服务,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以描述公司的创业机会,阐述创立公司、把握这一机会的进程,说明所需要的资源,揭示风险和预期回报,并提出行动建议。创业计划聚焦于特定的策略、目标、计划和行动,对于一个非技术背景的有兴趣的人士应清晰易读。创业计划可能的读者包括:希望吸纳进入团队的对象,可能的投资人、合作伙伴、供应商、顾客、政策机构。 创业计划的组成部分 创业计划一般包括:执行总结,产

业背景和公司概述,市场调查和分析,公司战略,总体进度安排,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管理团队,企业经济状况,财务预测,假定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等十个方面。 1 、执行总结是创业计划一到两页的概括。包括以下方面: 本创业计划的创意背景和项目的简述 创业的机会概述 目标市场的描述和预测 竞争优势和劣势分析 经济状况和盈利能力预测 团队概述 预计能提供的利益 2 、产业背景和公司概述 详细的市场分析和描述 竞争对手分析 市场需求 公司概述应包括详细的产品/服务描述以及它如何满足目标市场顾客的需求,进入策略和市场开发策略

3 、市场调查和分析 目标市场顾客的描述与分析 市场容量和趋势的分析、预测 竞争分析和各自的竞争优势 估计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 市场发展的走势 4 、公司战略阐释公司如何进行竞争 在发展的各阶段如何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 通过公司战略来实现预期的计划和目标 制定公司的营销策略 5 、总体进度安排 公司的进度安排,包括以下领域的重要事件: 收入来源 收支平衡点和正现金流 市场份额 产品开发介绍 主要合作伙伴 融资方案

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及策略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 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大学生就业现状 美国一国企业今年雇用大学以上应届毕业生较去年锐减40%,处於数十年来低档,而根据密西根大学的大学生就业研究中心最新年调,2010年大学以上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好不到哪裡。 密西根大学的大学生就业研究中心主任贾德纳表示,情况在过去一年急转直下,但大学以上毕业生就业市场似乎已触底。美国2009年大学以上应届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不景气程度确实远超乎预期。1年前,贾德纳预期,大学以上应届毕业生就业人数至多年减10%。当时,美国的失业率為6.8%,如今已攀升至10.2%。根据最新年调,美国明年硕士职缺将较今年减少11%,主因会计硕士的就业市场景气更趋低迷。明年博士职缺将增加20%,不过企业管理硕士的职缺将年增11%。美国大型企业拟於明年招募的大学以上应届毕业生较今年减少3%,中型企业拟雇用人数年减11%,小型企业拟雇用人数则比今年多出15%。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在美、德、日等发达国家,他们实行市场配置的自由就业模式,高校毕业生就业完全纳入社会就业体系中,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不负担直接责任和义务,因此在推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不进行直接的干预和限制,主要是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在市场运行失灵的情况下进行一些宏观调控,并提供完备的服务体系。 二、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形势 改革开放30 年使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着增长趋势,这直接刺激了大学生创业。但是目前全球经济正在加速进入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模式大发展的新阶段。虽然总体的经济形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逐渐的复苏,但是新的风险,新问题新挑战还是不断的发生,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真正的摆脱,人们对经济的担忧正与日俱增。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大学生就业紧张的现状,国家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如2009 年《经济蓝皮书》强调,高校毕业生不能仅仅寄希望于“等、靠、要”就业岗位,而是

大数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分析报告

大数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大数据的概念 产生的背景与意义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早期,企业在大型机上部署财务、银行等关键应用系统,存储介质包括磁盘、磁带、光盘等。尽管当时人们称其为大数据,但以今日的数据量来看,这些数据无疑是非常有限的。随着PC的出现和应用增多,企业内部出现了很多以公文档为主要形式的数据,包括Word、Excel文档,以及后来出现的图片、图像、影像和音频等。此时企业内部生产数据的已不仅是企业的财务人员,还包括大量的办公人员,这极大地促进了数据量的增长。互联网的兴起则促成了数据量的第三次大规模增长,在互联网的时代,几乎全民都在制造数据。而与此同时,数据的形式也极其丰富,既有社交网络、多媒体等应用所主动产生的数据,也有搜索引擎、网页浏览等被动行为过程中被记录、搜集的数据。时至今日,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应用的进一步丰富,数据已呈指数级的增长,企业所处理的数据已经达到PB级,而全球每年所产生的数据量更是到了惊人的ZB级。在数据的这种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大数据”的概念逐渐在科技界、学术界、产业界引起热议。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分析的数据因为“大”,摆脱了传统对随机采样的依赖,而是面对全体数据;因为所有信息都是“数”,可以不再纠结具体数据的精确度,而是坦然面对信息的混杂;信息之“大”之“杂”,让我们分析的“据”也由传统的因果关系变为相关关系。 大数据热潮的掀起让中国期待“弯道超越”的机会,创造中国IT企业从在红海领域苦苦挣扎转向在蓝海领域奋起直追的战略机遇。传统IT行业对于底层设备、基础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企业在起点落后的情况下始终疲于追赶。每当企业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技术突破时,IT革命早已将核心设备或元件推进至下一阶段。这种一步落后、处处受制于人的状态在大数据时代有望得到改变。大数据对于硬件基础设施的要求相对较低,不会受困于基础设备核心元件的相对落后。与在传统数据库操作层面的技术差距相比,大数据分析应用的中外技术差距要小得多。而且,美国等传统IT强国的大数据战略也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阶段。中国市场的规模之大也为这一产业发展提供了大空间、大平台。大数据对于中国企业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更新,更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变革。随着对大数据的获取、处理、管理等各个角度研究的开展,企业逐渐认识数据已经逐渐演变成“数据资产”。任何硬件、软件及服务都会随着技术发展和需求变化逐渐被淘汰,只有数据才具有长期可用性,值得积累。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可以是也应该是独立于软硬件系统及应用需求而存在的。大数据是信息技术演化的最新产物,确立了数据这一信息技术元素的独立地位。正因为数据不再是软硬件及应用的附属产物,才有了今天爆炸式的数据增长,从而奠定了大数据的基础。

国内外大学生创业研究综述

国内外大学生创业研究综述 摘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国家对创新创业型人才需求量显著增加,大学生为解决就业压力过大的严峻社会问题,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与个人追求,不断向自主创业领域寻求突破。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受到了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我国开展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和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分类,总结相关经验与不足。研究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主要包含创业教育现状和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两个方面。其次是关于大学生创业意愿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开展论述。然后总结归纳了大学生创业政策内涵,主要涵盖创业政策的历史演变、基本内涵、分析框架和实施模式四个方面。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研究综述理论研究 创业是在当前就业困境环境下,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国积极推行一系列相关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为广大在校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与创业环境。大学生主动探索创业,在推动就业,提高自身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创业理论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但尽管其影响越来越大,国内外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依旧存在不足。本文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1] 育的研究进展与趋势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旨在寻求推进大学生创

业的最优对策。[2] 一、大学生创业研究概述 2004年至2013年,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学术论文共计约77888篇,各年研究成果数量所占比例大致如下表所示: 从图表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是呈现递增趋势的,并且自2008年起有了更热的关注度,增加的趋势越来越大,稳定在较高水平。这说明,随着时间推移,大学生创业情况正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客观上反映了大学生创业研究的重要性。 由数据可得出,国内外学者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意愿以及大学生创业政策三方面,除此以外,还涉及针对创业环境、创业障碍等方面的研究。 所占比例最高的是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其内容不仅包括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模式、实现途径、主要问题、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并涉及高校、政府、大学生自身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分析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强弱及其影响因素同样是当前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已有大量关于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学者们通过不同研究方法得出大学生不同层次的创业意愿。创业政策研究主要讨论了政府出台扶持大学生创业对大学生创业的促进作用。本文将重点针对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三大视角,综合分析大学生创业研究现状。[3] 二、大学生创业典型做法 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各地区、各高校纷纷采取各种方式,从资金、政策、教育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条件。

大学生创业的机遇和风险研究

摘要 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每年新毕业的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难”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除了找工作之外,很多大学生开始自谋出路,选择了自主创业。虽然不乏抓住机遇创业成功的例子,然而并非所有创业的大学生都能实现梦想,很多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在各种困难的打击之下纷纷失败。那么,大学生创业的机遇主要有哪些,大学生创业会遇到的风险又有哪些,这就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大量的阅读研究发现,前人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涉及到新型创业(主要指互联网创业)的内容较少,而互联网创业当下在大学生群体中正在势头上,互联网兴起带来了创业风潮。因此本文除了对传统创业(主要指线下创业)的机遇风险进行研究之外,还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对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的机遇和风险进行了系统性的调查研究,最后通SWOT模型针对大学生创业会遇到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大学生的创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帮助。 本文的结构如下,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论述的是大学生创业的机遇分析;第二章论述的是大学生创业的条件分析;第三章论述的是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分析;第四章主要是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是附件和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机遇;风险;对策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rollment expan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new graduates each year, "employment" has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addition to looking for a job, many college students start their own, chose their own businesses. Although there is no lack of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example, but not all the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achieve their dreams, man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projects under the blow of all kinds of difficulties are failure. So,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s mainly what.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will encounter what risk. This is the problem to stud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reading, the study found the previous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involves the content of the new business (mainly refers to the Internet start up) is less, and the Internet start up current is, on the momentum in the college students' group brought the rise of the Internet business. So this article in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risk (mainly refers to offline business) the opportunity of study,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data analysis of entrepreneurship for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opportunity and risk has carried on the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and finally through the SWOT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 for college students would face the risk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entrepreneurship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help.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opportunity ;risk;countermeasures

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及理论述评

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及理论述评 1 产业集群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 产业集群或簇群是一种相关的产业活动在地理上或特定地点的集中现象,这 是国外对产业集群的经典定义。我国学者对产业集群的定义大同小异。曾忠禄认为, 产业集群指同一产业的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的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 徐康宁认为,产业集群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 ;王冰、顾远飞认为,簇群是一种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面向未来的组织形态,它 所具有的两种机制——知识共享机制和信任机制超越了市场/价格和科层/权威; 刘友金、黄鲁成认为,产业集群中的产业概念不是指广义上的产业,而是指狭义上的 产业,如个人计算机产业、大型计算机产业、传真机产业、医疗器械产业;另有 人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区域产业群落,它强调子相关产业中相互依赖、相互合作、 相互竞争的在地理上的集中,这种集中是在竞争环境中产生和形成的,它不仅仅 是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更是一种经营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对产业集群形式的划分角度不同,形式也不一样。1988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根据集群内技术的总体水平、集群变化的广泛性以及集群内间相互协作与 络化程度三个标准,将集群分为非正式集群、有组织集群、创新集群、科技集群和 孵化器及出口加工区五个类型。仇保兴认为,按照中小集群的结构来分,其 形式主要有:群落内部之间的关系是以平等的市场交易为主,各生产厂以水 平来完成产品生产的“市场型”中小集群;以大为中心、众多中小

为外围而形成的“椎型”(也称中心卫星工厂型)中小集群;以信息为主而 不是以物质为主,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业的柔性生产方式来进行生产的“混 合络型”中小群落。按照的性质又可以分为:制造业集群、销售业集群和 混合集群等。陈雪梅、赵珂在对中小形成的内外部原因进行分析后认为 ,中小群形成的方式有:由区域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因素影响形成 ;由大改造、分拆形成;由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形成等原因。中小集群的 重要效应是有效地推动了城市化,城市化可扩大就业需求,促进劳动力加速集聚。李 新春根据对广东集群不同发展形态的观察,将集群描绘为三种形式:历史形 成的集群,沿全球商品链形成的集群以及创新络集群。王缉慈通 过对新产业区的研究将集群分为以下五类:①一些沿海外向型出口加工基地;② 一些智力密集地区;③一些条件比较优越的开发区;④一些乡镇集聚而形成的企 业络;⑤由国有大中型为核心的络[11]。 2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培育 形成机制 经济集聚的本质是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共同作用的过程,规模经济导 致经济集聚产业点,再加上范围经济产生集聚产业区,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 济共同作用产生经济集聚核心区[12]。产业集聚形成重要的内在机制是合作,重要的 外在环境是制度[13]。群落理论的流派大致有三个:以产生的时间为序,依次为 外部经济理论(以马歇尔的理论为代表)、集聚经济理论(以韦伯的理论为代表)和 新竞争经济理论(以波特的理论为代表)[13]。产业群落的演进大致要经过产业群落 的孕育与形成、产业群落的成长与扩散以及产业群落的更替几个阶段。在一个产业群 落内部,其中的行业组成越复杂也就越稳定。台湾地区的学者非常注重运用

大学生创业计划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426 (计划范本系列) 大学生创业计划详细版 When The Goal Is Established, It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Of Organ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Organizational Goals To Be Achieved And The Ways To Achieve Them.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大学生创业计划详细版 提示语:本计划文件适合使用于目标确立时,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第一部分:市场调查情况与市场分析 1.市场背景 喝咖啡是一种流行,同时喝咖啡也成了一种文化,一种情调和一种生活方式。随着咖啡文化的流行,校园也成为了咖啡文化入驻的重要场所。咖啡厅已正在成为人们与人沟通和自我享受的一个重要场所,它的价值在于它能提供给消费者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咖啡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而是一种氛围文化和生活追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然映射到校园中来,咖啡文化消费在校园市场大有可为。 2.市场状况 目前高校周边分布有众多咖啡厅,纷纷瞄准了高

校市场。以武大为例,珞狮路一条街咖啡厅密集程度之高,是武汉其他地方不常见的,所以现在咖啡消费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校外咖啡厅都有把高校老师和学生作为自己潜在顾客的考虑和行动,但是并不是有明确的细分和定位――他们不仅仅为高校师生提供咖啡。经营一家定位高校市场的校园咖啡厅,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发挥自己的优势,为顾客创造差异化价值,才能在校园市场切下一块自己的蛋糕。 3.校园咖啡厅特点: 高校是人口极为密集的场所,同时整体上知识文化素质比较高,接受了较多西方思想和生活方式,易于接受新事物。他们有强烈的追求较高品位的生活方式的欲望,有一部分群体消费水平较高,有较多的可支配收入购买非生活必需品。在校园里面经营一家咖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