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航运业事故统计

航运业事故统计

航运业事故统计
航运业事故统计

船舶事故统计

船舶是旅客和货物运输的重要手段,船舶每年的货物运输量占世界货运

量的80%以上。随着世界经济是高速发展,促使船舶数量、吨位随着航运的

发展而急速增长,同时船舶的航行速度加快,船舶的种类也日益多样化。世

界航运呈现出船舶大型化、运输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在航运高速发展的同时,水运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虽然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自1959 年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和规则,但事

故件数呈逐年上升势头。据统计分析,1968 年至1997 年(截止到10 月份)

的54 起万吨以上油轮特大溢油事故中,前10 年占15 起,中间10 年占13

起,后10 年占26 起,后十年事故明显上升;1960 年至1995 年不同船型的1720 起溢油事故中,20 世纪60 年代是101 起,70 年代是541 起,80 年代

是656 起,90 年代前5 年342 起。这些事故共造成了626.67 万吨油污染海

洋。在船舶事故不断上升的同时,一些重特大海上事故更是了引起国际社会

的广泛关注。如1987 年3 月6 日,“自由企业先锋”(HERALD OF FREE ENTERPRICE)号滚装渡轮在船艏门未关的情况下出港航行,仅4 分钟即翻沉,整个倾覆过程只有90 秒的时间,造成184 人死亡。1994 年9 月8 日,

大型客轮“爱沙尼亚”号因为一个舱门没有关紧导致海水流入船体,船上包

括800 名乘客在内的964 人丧生,成为欧洲近80 年来最大的海难事故。

1994 年至1999 年,我国船舶的重大事故、大事故逐年上升,如表1-1

所示:

表1-1 事故统计表

所占比例1994 年1995 年1996 年1997 年1998 年1999 年

重大事故19.12% 22.41% 24.73% 27.74% 29.34% 40.95%

大事故26.04% 25.87% 24.60% 26.42% 27.77% 23.33%

合计45.16% 48.28% 49.33% 54.16% 57.11% 64.28%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此外,随着船舶大型化和技术性能的提高,船舶购置投入和运营成本越

来越高,客船载客人数也较多,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九五”与“八五”比较,虽然事故件数减少54.9%,沉船艘数减少28.3%,但死亡人数上升9.3%,经济损失上升43.2%。尤其是“九五”后期相继发生

客渡船、客滚船以及液化气船重大或特大事故,震惊国内外,社会影响极坏。如1998 年“重庆江津7.9”事故死亡69 人,1998 年“四川江安7.12”事故

死亡94 人,1999 年“烟台11.24”特大海难事故死亡282 人、直接经济损失9000 万元。1998 年以来相继有4 艘液化气船倾覆翻沉,1 艘液化气船爆炸起火。这些情况表明:我国水上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1.1.2 影响航运安全的四大海运现象

(一)船舶老龄化

近些年来,商船老龄化的问题普遍比较突出。据统计,1993 年全世界

100 总吨及以上商船为80655 艘,其平均船龄接近18 年。船舶老龄化的表面

原因是船东要延长现有船舶的服务年限,而深层次原因是由于船多货少、经

营成本提高和船价上涨而导致船东无力更新现有船舶。

船舶老龄化已成为海上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船龄与事故发生率成正

比。统计数字表明,1990 年至1994 年5 年间全世界造成532 人死亡的25

起散货轮沉没事故中,船龄最小的是14 年,最大的是26 年,其中超过15

年船龄的为96%。该资料还表明,这5 年中全损的97 艘船舶中,有44%在

发生事故前存在结构方面的问题。船体强度不足以抵抗大风浪,必然发生事故。如表1-2:

表1-2 沉船事故与船龄比较表

年份散货船沉没艘数死亡人数最大船龄/最小船龄

1990 6 125 人23 年/15 年(1 艘)

1991 9 155 人24 年/16 年(1 艘)

1992 2 30 人22 年/20 年(1 艘)

1993 3 74 人24 年/18 年(1 艘)

1994 5 148 人26 年/14 年(1 艘)

总计25 532 人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二)船员素质下降,配员大幅度减少

在航运不景气的情况下,船东为了降低营运成本,除了减少维修保养开

支,所采取的另一个措施就是降低船员支出,主要有两条:一是以低工资雇佣船员,二是减少配员。

以低工资雇佣的船员由于缺乏充分的培训和足够的海上资历,或者由于

健康条件差和语言不通,往往缺乏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交流能力,因而导致了许多事故和险情。

配员减少导致某些船舶的船员疲劳过度。70 年代到80 年代出时,万吨

船一般配30 名船员左右。当时我国远洋船有的配40 人左右,多的接近50 人。由于人力充分,既可以安排航行值班,又可以安排在航维修保养,对安全有利。近年来,船上的配员越来越少,如有的10 万吨大船只配15 人左右,甚至有的万吨船只配8~9 人。船员超时劳动严重。英国高级商船船员协会(British merchant navy officers’ union)Numast 称,该协会会员中62%每周

工作76 小时,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3 小时,只有23%每周工作超过48 小时。尽管现在船舶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但船员的劳动强度却因裁员和船舶周转加快而大大提高。不仅使在航维修保养受到影响,也给船舶靠离码头和在港作业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由于船员过于疲劳而发生的事故在世界上已有多起。

(三)方便旗船、单船公司、无船公司与非标准管理

为了逃避较高的税收,或者为了躲避严格的检验和监督检查,或者由于

得不到运力指标,许多船东在别国为自己的船舶登记,从而取得方便旗。当前卖方便旗的国家主要有巴拿马、利比里亚、马耳他、塞浦路斯、圣文森特、洪都拉斯和巴哈马等。其中,巴拿马和利比里亚因卖方便旗而拥有世界最大的商船队。有些开放登记的国家,其主管机关缺乏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能力较差,有的根本没有检验和监督管理机构,除了每年收取船舶登记费,很少实施船旗国管理,因而事故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如在1967~1997 年世界55 起万吨级以上油船溢油事故中,利比里亚籍船舶为17 起,约占31%。

方便旗船管理上较松,使管理较严的国家的船队处于非平等竞争地位,因而

尽管有些方便旗船事故发生率较非方便旗船事故发生率明显要多,仍有许多船东去买方便旗。所以,虽然方便旗政策遭到许多国家的强烈反对,但这种状况至今没有明显的改变。[35]

单船公司的存在,既与船东投资规模有限有关,也有躲避风险和连带责

任的原因。这种公司由于新加盟海运或缺乏必要的岸上管理力量,与船旗国主管机关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无船公司往往是租船经营,只负责经营而不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负责安全和防污染管理。但是,由于船多货少,租船人手中拥有货源,船东往往迁就于租船人,致使船舶经常处于租船人的越位冒险指挥之中。单船公司和无船公司由于实施非标准管理,安全在某种程度上是听天由命的。

方便旗船、单船公司和无船公司对船舶的非标准管理,妨碍了强制性安

全规定及规则的贯彻实施,已成为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通信现代化及其影响

现代通信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人们可以凭借现代通信手段而决策

于千里之外。历史上,由于海运的高风险性,船长是海运决策中的重要人物,具有绝对的权威。随着现代通信手段在海运中的广泛应用,使海运决策几乎百分之百地转移到了岸上,船长从以往的既是现场指挥者又是决策者,变成了今天的现场指挥者和决策执行者,决策权所剩无几。因此,通信现代化一方面使海运管理的决策水平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决策权的逐步剥夺,船长依赖性越来越明显,责任感也越来越差,管理权受到威胁,使船上的管理不如从前严格。显然,这对于船舶安全和防污染不利。

1.1.3 人为因素对航运安全的影响

各种海上事故的统计、调查和分析表明,人为因素在船舶碰撞、翻沉、

漏油、失火爆炸、触礁搁浅和其他各种海损事故中发生的概率占80%,即大

量的事故都涉及船舶管理和人员操作错误等人为因素。即使是船舶机械故障、仪器失灵和船舶结构等问题引发的事故也与人的失误有直接联系。尽管现代航海设备本身的可靠性越来越高,但设备的使用、船舶的营运管理和操作都是通过人来支配的,人的错误和失误仍然会造成各种海上事故。据英国船东保赔协会统计,1987 年至1991 年发生的1444 宗索赔案件中66%是由

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货损索赔案的50%、污染索赔案的50%、人身伤亡

索赔案的65%、财产损失索赔案的80%和碰撞事故索赔案的90%是由人为因

素造成的。澳大利亚运输部1988 年对海上事故调查报告的分析中显示75%

的原因是人的错误。英国海洋污染咨询委员会报告称:1990 年英国水域发生的182 起漏油事故中66%是人的错误造成的;德国不莱梅航运经济研究所报

告称:1987 年至1991 年的330 件事故中75%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我国水上

交通事故中,95%是责任事故,绝大部分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德国不莱梅航运经济研究所研究表明,引发海上事故的人为因素,一是

船员的工作负担过重,特别是停泊在港口时繁忙的事务导致的过度疲劳;二是一些船员缺乏严格而良好的培训,尤其是操作能力和心理素质不能适应和胜任所担任的工作。

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TheClassificationStandardfortheCasualtyAccidentsofEnterprisestaffandworkers 本标准是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适用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工作。 1.名词、术语 1.1伤亡事故: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9以下简称伤害)、急性中毒(以下简称中毒)。 1.2损失工作日:指被伤害者失能的工作时间。 1.3暂时性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伤害。 1.4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肢体或某些器官部分功能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 1.5永久性全失能伤害:指除死亡外一次事故中,受伤者造成完全残废的伤害。 2.事故类别 2.1物体打击 2.2车辆伤害 2.3机械伤害 2.4起重伤害 2.5触电 2.6淹溺 2.7灼烫 2.8火灾 2.9高处坠落 2.10坍塌 2.11冒顶片帮 2.12透水 2.13放炮 2.14火药爆炸 2.15瓦斯爆炸 2.16锅炉爆炸 2.17容器爆炸 2.18其它爆炸 2.19中毒和窒息 2.20其它伤害 3.伤害分析 3.1受伤部位 指身体受伤的部位(细分类详见附录A.1)。 3.2受伤性质:指人体受伤的类型。 确定原则: a.应以受伤当时的身体情况为主,结合愈后可能产生的后遗障碍全面分析确定; b.多处受伤,按最严重的伤害分类,当无法确定时,应鉴定为“多伤害”(细分类详见附录A.2)。 3.3起因物: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称为起因物(细分类详见附录A.3)。3.4致害物: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细分类详见附录A.4)。 3.5伤害方式:指致害物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方式(细分类详见附录A.5)。 3.6不安全状态: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细分类详见附录A.6)。

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事故报表

工程建设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快报表单□质量□安全

备注:加*的项目为第一次快报必填项。

工程建设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快报上报表单填写说明 1、质量事故在“质量”栏里打勾,安全事故在“安全”栏里打勾。 2、序号:系统根据已定规则自动生成。 3、事故发生时间:24小时制,填写至分钟。 4、天气气候:填写事故发生当天的天气情况,如阴、晴、雨、雪、雾、风。 5、事故发生地点:填写至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州、盟)、县(市、区、镇)、乡(镇、街道)。 6、发生地域类型: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城市(含县城关镇)、村镇(指村庄和集镇),用以了解事故发生地域的城市或乡村类别。 7、发生区域类型:各类园区(高校园区、工业科技园区、经济开发区)、非园区,用以了解发生事故的区域是否在各类园区。 8、事故类型: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具伤害、起重伤害、触电、高处坠落、坍塌、中毒和窒息、火灾和爆炸、淹溺、其他,按事故发生的第一诱因填写。 9、事故发生部位:土石方工程、基坑、模板、脚手架、洞口和临边、井架及龙门架、塔吊、外用电梯、施工机具、现场临时用电线路、外电线路、墙板结构、临时设施、其他。拆除工程部位填写墙板结构,现场办公室、宿 舍、食堂及围墙等的事故填写临时设施。 10、事故简要经过及原因初步分析:要求能够叙述清楚事故发生过程,并初步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1、工程名称:填写施工合同上的工程名称。 12、工程类别:新建工程、改扩建工程、拆除工程。 13、工程专业: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铁道工程、冶金工程、电力工程、港湾工程、其他工程。 14.工程规模:按工程的实际情况或按施工合同中的建筑面积或延米填写。 15.工程造价:根据施工合同中的合同价款或实际造价填写。16.结构类型:混砖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其他。17.形象进度:施工准备、基础施工、主体结构、装饰装修。 18.工程性质:住宅、公共建筑、厂房、其他,本项主要指的是房屋建筑工程。 19.投资主体: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包括开发商投资、企事业单位投资自建房)、个人投资。 20.本工程第几次事故:按本工程自开工以来,实际发生的事故起数及一、二、三、四级事故级别分别填写 21.承包形式:总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22.开工日期:按实际开工日填写。 23.计划竣工日期:按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所签定的施工合同上的竣工日期填写。 24.基本建设程序履行情况:基建建设程序包括立项、用地许可证、规划许可证、招标、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证、质量监督、安 全监督,按实际履行情况填报。 25.负责该工程安全生产监管单位:填写具体负责监督管理该项工程安全

伤亡事故分类统计表

安全事故统计表 工程名称:年份:年 统计人:

关于(姓名) 死亡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书 一、企业详细名称: 二、业别: 三、事故发生日期: 四、事故类别: 五、死亡情况:死亡人 六、估计经济损失: 七、发生事故详细经过及原因 1、发生事故经过 2、发生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1、 2、 3、 间接原因:1、 2、 3、 八、应吸取的教育和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九、事故的责任划分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十、参加调查人员: 姓名:单位:职务: 单位(章) 年月日

伤亡事故基本情况卡片(一)

伤亡事故处理程序 一、发生伤亡事故后要迅速抢救伤员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不要惊慌失措,要有组织、有指挥。首先抢救伤员和排除危险,制止事故蔓延扩大,同时,为了事故调查分析需要,都有责任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和排险,而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要做出标记。因为事故现场是提供有关物证的主要场所,是调查事故而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要做出标记。因为事故现场是提供有关物证的主要场所,是调查事故原因不可缺少的条件,所以要严加保护,要求现场各物件的位置、颜色、形状及物理、化学性质等尽可能保持事故结果时的原来状态,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人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 2、清理事故现场应在调查组确认取证完毕,并充分记录后方可进行。不得借口恢复生产,擅自清理现场。 二、发生事故及时报告 1、发生伤亡事故后,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领导,企业对受伤人员歇工满一个工作日以上的事故,要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并应及时上报。 2、企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必须立即将事故概况(包括伤亡人数、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原因)等,在二十四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向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当地劳动、公安部门报告,各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转报各自的上级管理部门。 3、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该区的市(或者相当于该区的市一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及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4、特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的事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四、现场勘查 在事故发生后,调查组必须现场勘查,现场勘查的主要内容: 1、作出笔录。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气象等现象勘查人员的姓名、单位、职务、现场勘查的起止时间、勘查过程;能量逸散的所造成的破坏情况状态程序等;设备损坏或异常情况及事故前后的位置;事故发生前劳动组合,现场人员的位置和行动等情况;重要物证的特征、位置及检验情况等。 2、现场拍照、方位拍照、全面拍照、中心拍照、细目拍照、人体拍照。 3、现场绘图:建筑的平面图、剖面图;事故人员位置及疏散(活动图);破坏物的立体图或展开图;涉及范围;设备或工器具构造简图等。 五、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 1、查明事故经过,弄清造成事故的各种因素,包括人、物、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 2、分析事故原因,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者,再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 4、事故性质通常分三类 a、责任事故:就是由于人的过失造成的事故 b、非责任事故:不能预见或不可抗拒,或在科学试验过程中因科技条件限制而造成的事故 c、破坏性事故:即为达到以既定目的而故意制造的事故 六、分清责任,严肃处理 八、事故的审理和结案 1、事故处理工作应当在90天内结算,特殊情况不超过180天。 2、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3、事故资料归档。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6441-1986) 本标准是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适用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工作。 1.名词、术语 1.1伤亡事故: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以下简称伤害)、急性中毒(以下简称中毒)。 1.2损失工作日:指被伤害者失能的工作时间。 1.3暂时性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伤害。 1.4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肢体或某些器官部分功能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 1.5永久性全失能伤害:指除死亡外,一次事故中,受伤者造成完全残废的伤害。 2.事故类别 01物体打击 02车辆伤害 03机械伤害 04起重伤害 05触电 06淹溺 07灼烫 08火灾 09高处坠落 010坍塌 011冒顶片帮 012透水 013放炮 014火药爆炸 015瓦斯爆炸 016锅炉爆炸 017容器爆炸 018其它爆炸 019中毒和窒息 020其它伤害 3.伤害分析 3.1受伤部位 指身体受伤的部位(细分类详见附录A.1)。 3.2受伤性质 指人体受伤的类型。 确定原则: a.应以受伤当时的身体情况为主,结合愈后可能产生的后遗障碍全面分析确定; b.多处受伤,按最严重的伤害分类,当无法确定时,应鉴定为“多伤害”(细分类详见附录

A.2)。 3.3起因物 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称为起因物(细分类详见附录A.3)。 3.4致害物 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细分类详见附录A.4)。 3.5伤害方式 指致害物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方式(细分类详见附录A.5)。 3.6不安全状态 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细分类详见附录A.6)。 3.7不安全行为 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细分类详见附录A.7)。 4.伤害程度分类 4.1轻伤 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4.2重伤 指相当于表定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 4.3死亡 5.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5.1轻伤事故 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5.2重伤事故 指有重伤无死亡的事故。 5.3死亡事故 a.重大伤亡事故 指一次事故死亡1 ̄2人的事故。 b.特大伤亡事故 指一次事故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含3人)。 6.伤亡事故的计算方法 适用于企业以及各省、市、县上报企业工伤事故时使用的计算方法有: 6.1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伤亡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 计算公式: 死亡人数3 千人死亡率=------×10(3) 平均职工人数 (1) 6.2千人重伤率: 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因工伤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 计算公式: 重伤人数3 千人重伤率=------×10(2)

伤亡事故统计报告调查处理制度示范文本

伤亡事故统计报告调查处理制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伤亡事故统计报告调查处理制度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各种工伤事故。 2 伤亡事故的分类: 2.1 轻伤事故:受害人能短期内恢复且恢复后不影响 生活、工作的工伤事故。 2.2 重伤事故:受害人恢复期较长,并经治疗后可能 留下后遗症或致残的事故。 2.3 多人事故:凡一次事故同时伤及三人或三人以上 的事故。

2.4 死亡事故:包括发生事故当场死亡和负伤后在一个月内死亡的事故。 2.5 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三人以上(含三人)的事故。 3 管理内容与要求 3.1 事故报告与调查 3.1.1 职工发生轻伤事故,班组长必须报告并配合项目经理,现场施工员和项目安全员做好伤员抢救、事故调查与分析,吸取教训落实防范措施。 3.1.2 发生多人事故,项目部必须积极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并通知公司(分公司)安全科组织人员展开事故调查、分析,从中吸取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并负责具体落实。 3.1.3 发生重伤和死亡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

事故调查、安全考核与统计报表规定示范文本

事故调查、安全考核与统计报表规定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事故调查、安全考核与统计报表规定示 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事故调查统计 1、对发生的事故必须及时进行调查、分析和统计。 调查分析应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严肃认真,要做到“四 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 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 2、事故发生后,事故部门应立即向公司领导和有关 部门报告,保护现场,抢救受伤人员,并尽量避免事故扩 大。 3、安监及有关人员接到事故通知后,应迅速赶赴事 故现场,及时进行现场调查、记录、查阅和索取有关现场 的原始资料,有权要求当事人如实写出事故的原始材料。

4、事故后,发生事故的部门要进行事故的调查分析,并及时向公司安全员做出事故报告和整理出有关书面材料(一般事故三日内,重大事故五日内)。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的正常进行,对弄虚作假、隐瞒事故真相或阻碍事故调查工作的,根据情况给予批评教育和必要的处罚。 6、对人身及设备事故的调查按上级有关规定明确如下: ①发生的人身不安全现象和设备异常由所属部门自行组织调查分析,结果报公司安全监察室备案。 ②发生的人身轻伤和设备障碍,公司安监室主持调查分析,相关部门、工会、劳资人员参加,调查结果和有关原始材料报总经理。 ③一般人身和设备事故(人身重伤三人以下,统计事故、考核事故)由公司副总经理组织调查,安全员、工程

伤亡事故统计分类

编号:SM-ZD-76896 伤亡事故统计分类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伤亡事故统计分类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伤亡事故划分原则 伤亡事故类别的划分是根据导致事故发生的起因物确定的,而不是依据施害物来确定的。例如:1979年9月7日,浙江温州某厂发生一起液氯钢瓶容器爆炸特大伤亡事故,炸毁厂房建筑物417平方米,10吨液氯扩散,波及7.35公里,造成59人死亡、779人中毒住院、400多人门诊治疗,临时疏散居民8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60多万元,影响100多个企业生产。这是建国以来发生最惨重的一起液氯钢瓶爆炸事故。这起事故发生的致因是在充装液氯时没有洗罐,罐内残留杂质引起化学反应,造成钢瓶爆炸。导致事故发生的起因物是钢瓶容器爆炸,直接引起死亡或中毒的施害物是液氯,所以这起事故类别为“其它爆炸”(容器爆炸),而不认定为“中毒窒息”事故。 二、生产中职工受伤害方式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劳字1-2表),

工程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范文

工程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范文 自从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广泛使用至今,国内外发生过大量的质量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案例1xx公司综合楼底层为框架结构,层高为5.4m,2-5层为砖混结构,用作2个单元的多层宿舍,层高均为3.0m。在综合楼投入使用后,陆续发现墙体及2层楼盖框架梁出现裂缝。 案例2xx彩虹桥为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桥长140米,主拱净跨120米,桥面总宽6米,净宽5.5米。该桥在未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的情况下,施工中将原设计沉井基础改为扩大基础,基础均嵌入基石中。主拱钢管由xx通用机械厂劳动服务部加工成8米长的标准节段,全拱钢管在标准节段没有任何质量保证资料且未经验收的情况下焊接拼装合拢。钢管拱成型后管内分段用混凝土填注。某日30余名群众正行走于彩虹桥上,另有22名武警战士进行训练,由西向东列队跑步至桥上约三分之二处时,整座大桥突然垮塌,桥上群众和武警战士全部坠人河中。 案例3xx重型机器厂计量处四楼会议室屋盖突然塌落,造成42人死亡、46人重伤,13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该厂在原建的计量办公楼三层楼上接层,扩建成四层。会议室位于接层部分的东侧,长21.85米,宽14.9米,面积为325.6平方米,整体建筑为混合结构,现浇圈梁,轻型屋架,钢筋混凝土空心预制板屋面,室内水泥地面。 案例4xx省某车站已建成三座灯桥,每座灯桥8个孔,灯桥跨越铁

路,桥下可停火车和其他车辆。桥面横梁为V型折板,是主要承重构件。V型折板上铺板仅起横向支撑作用,也起传递上部荷载的作用。折板 与盖板以分布筋连接,架设拼装后灌注混凝土而连成整体。某日有一 辆列车从灯桥下通过时,最东端的一孔灯桥折板横梁突然从一端塌落,并砸断了第二根立柱,从而连带第二孔横梁塌落,幸好该孔有一货车 车厢停放,大梁砸到车厢上后就阻住了,仅引起第三柱的倾斜而未引 起更多的连续倒塌。 1、工程事故原因统计分析 事故案例分析说明,建筑倒塌事故原因基本可归纳一下几类: 1.1设计原因(如案例1) (1)勘查失误。工程地质勘察失误,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或未查明不良地层特征,致使地基基础设计时采用不正确方案。导致结构失稳、 上部结构开裂甚至倒塌。 (2)设计计算方案失误。因任务急、时间紧、计算和绘图错误而 未认真校对;荷载漏算或少算;所涉及问题比较复杂,而作了不妥当的 简化;有的甚至认为原有设计有安全储备而任意减小断面,少配钢筋 或降低材料强度等级;设计时所取可靠度偏低等等。基础置于持力层 的承载力相差很大的两种或多种土层上而未妥善处理;如房屋长度过 长而未按规定设置伸缩缝等方案不妥的情况。 (3)对于结构构造细节处置不当。有些设计人员重计算、轻构造,认为构造处理不是很重要的,因而没有精心设计。如大梁下未设置梁垫;预埋件设置不当;钢筋锚固长度不够,节点设计不合理等等

事故类别划分

事故类别划分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瓦斯爆炸 15.火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我国现行国家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事故类别划分成20项。 同50年代颁布的标准相比,它将原标准中的第12项“倒塌”和第13项“土石倒塌”合并为今天的第10项“坍塌”。 具体说来,这20项分类包括: 1.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适用于落下物、飞来物、滚石、崩块所造成的伤害。 如林区伐木作业的“回头棒”、“挂枝”伤害,打桩作业锤击等,都属于此类伤害。 但不包括因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适用于机动车辆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以及在行驶中上下车,搭乘矿车或放飞车,车辆运输挂钩事故,跑车事故。 机动车辆是指: 汽车,如载重汽车、倾卸汽车、大客车、小汽车、客货两用汽车、内燃叉车等;电瓶车、如平板电瓶车、电瓶叉车等;拖拉机,如方向盘式拖拉机、手扶式拖拉机、操纵杆式拖拉机等;有轨车类,如有轨电动车、电瓶机车;挖掘机、推土机、电铲等。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 如工件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屑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械缠压住等。 但属于车辆、起重设备的情况除外。 4.起重伤害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适用各种起重作业。 包括: 桥式类型起重机,如龙门起重机、缆索起重机等;臂架式类型起重机,如门座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悬臂起重机、桅杆起重机、铁路起重机、履带起重机、汽车和轮胎起重机等;升降机,如电梯、升船机、货物升降机等;轻小型起重设备,如千斤顶、滑车葫芦(手动、气动、电动)等作业。 例如: 起重作业时脱钩砸人,钢丝绳断裂抽人,移动吊物撞人,绞入钢丝绳或滑车等伤害。 同时包括起重设备在使用、安装过程中的倾翻事故及提升设备过卷、蹲罐等事故。 不适用于下列伤害: a.触电;b.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c.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式跌倒。 5.触电指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 适用于触电、雷击伤害。 如人体接触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裸露的临时线,漏电的手持电动工具;起重设备误触高压线,或感应带电;雷击伤害;触电坠落等事故。 6.淹溺指因大量水经口、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 适用于船舶、排筏、设施在航行、停泊、作业时发生的落水事故。 “设施”是指水上、水下各种浮动或固定的建筑、装置、管道、电缆和固定平台。

伤亡事故的统计指标

伤亡事故的统计指标 伤亡事故的统计指标常用的有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总量指标指事故次数、死亡人数、损失工作日数、事故经济损失的钱数(一般以万计),以及为计算相对指标所需的平均职工人数、主要产品产量(一般以万吨计)等绝对数字指标。总量指标可以直接反映一个企业、部门、地区安全状况的好坏,但是由于不同地区、部门和单位的情况不同,采用总量指标无法对事故的情况进行比较,也难以对安全工作的好坏进行鉴别,因此往往还要采用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表示伤亡情况的有关数值与基准总量的比例。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常用的伤亡事故相对统计指标有: (一)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干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计算公式是: 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3 (二)千人重伤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因工伤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计算公式是: 千人重伤率=重任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3 千人死亡率、干人重伤率则主要是为完成国家的统计报表而制定,它易于统计,但不利于综合分析。 (三)百万工时伤害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次数之和。适用于行业、企业内部事故统计分析使用。计算公式是: 百万工时伤害率(A)=伤亡人次数/实际总工时×106 实际总工时的计算方法为: 实际总工时=统计时期内平均职工人数×该时期内实际工作天数×8 (四)伤害严重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计算公式是: 伤害严重率(B)=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106

损失工作日数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附录B进行计算。总损失工作日系指标统计时期内每一受伤害者的损失工作日的总和。 (五)伤害平均严重率:表示每人次受伤害的平均损失工作日。计算公式是: 伤害平均率(N)=B/A=总损失工作日/伤害人次数 伤害频率、伤害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事业单位、部门、地区安全工作的状况和安全措施的效果,所以有利于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可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分析评价指标。 (六)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适用于以吨、立方米产量为计算单位的行业、企业使用。计算公式是: 百万吨死亡率(B)=死亡人数/实际产量吨数×104 百万立方米死亡率(B)=死亡人数/实际产量吨数×104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适应于某些部门、行业的特点,且可以与国际同行业相比较。既可用于统计报告,也可以用于综合分析。 工伤事故的主要统计指标有:千人死亡(重伤)率;百万工时伤害率;伤害严重率;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等。 千人死亡(重伤)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一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重伤)人数。 百万工时伤害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伤害严重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发生事故造成损失工作日的数值; 工伤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包括: 人体被伤害的工作损失价值(被害者损失工作日×企业全年人均日净产值);保险福利费(包括一次性和长期的抚恤费、补助费、救济费、丧葬费、医疗费等);善后处理费用(如交通费、接待费、旅差费等);固定资产损失(设备、厂房损失的价值);物质损失(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 工伤事故间接经济损失包括: 包括从事救援、办理善后、调查事故等人员的工资、聘金、旅差费等;停产减产损失和产品质量下降损失;因违反国家法律的罚款和诉讼费,环境污染损失等。 安全检查程序—编写检查报告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658.382 GB6441—86 (国家标准局1986年5月31日发布1987年2月1日起实施)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本标准是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适用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工作。 1.名词、术语 1.1伤亡事故: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以下简称伤害)、急性中毒(以下简称中毒)。 1.2损失工作日:指被伤害者失能的工作时间。 1.3暂时性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伤害。 1.4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肢体或某些器官部分功能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 1.5永久性全失能伤害:指除死亡外,一次事故中,受伤者造成完全残废的伤害。2.事故类别 01物体打击 02车辆伤害 03机械伤害 04起重伤害 05触电 06淹溺 07灼烫 08火灾 09高处坠落 010坍塌 011冒顶片帮 012透水 013放炮 014火药爆炸 015瓦斯爆炸 016锅炉爆炸 017容器爆炸 018其它爆炸 019中毒和窒息 020其它伤害 3.伤害分析 3.1受伤部位 指身体受伤的部位(细分类详见附录A.1)。 3.2受伤性质 指人体受伤的类型。 确定原则: a.应以受伤当时的身体情况为主,结合愈后可能产生的后遗障碍全面分析确定;b.多处受伤,按最严重的伤害分类,当无法确定时,应鉴定为“多伤害”(细分类详见附录A.2)。 3.3起因物

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称为起因物(细分类详见附录A.3)。 3.4致害物 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细分类详见附录A.4)。 3.5伤害方式 指致害物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方式(细分类详见附录A.5)。 3.6不安全状态 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细分类详见附录A.6)。 3.7不安全行为 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细分类详见附录A.7)。 4.伤害程度分类 4.1轻伤 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4.2重伤 指相当于表定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 4.3死亡 5.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5.1轻伤事故 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5.2重伤事故 指有重伤无死亡的事故。 5.3死亡事故 a.重大伤亡事故 指一次事故死亡1—2人的事故。 b.特大伤亡事故 指一次事故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含3人)。 6.伤亡事故的计算方法 适用于企业以及各省、市、县上报企业工伤事故时使用的计算方法有: 6.1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伤亡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 计算公式: 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00 6.2千人重伤率: 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因工伤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 计算公式: 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00 6.3伤害频率: 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的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数之和。计算公式: 百万工时伤害率(A)=伤害人数/实际总工时×1000 6.4伤害严重率: 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 计算公式: 伤害严重率(B)=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1000 6.5伤害平均严重率:表示每人次受伤害的平均损失工作日。 计算公式:

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一)

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一) 应用伤亡事故统计指标是为了便于在进行事故统计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目前所用的指标通常为事故伤害频率和伤害严重度。 一、我国现行计算方法 (一)事故伤害频率是一个相对指标,用于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职工受事故伤害的情况(比率)并作为比较不同部门间伤害情况的基准之一。 对于事故伤害频率,目前世界各国的计算方法尚不统一。我国国家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规定: 1.适用于企业以及各省、市、县上报伤亡事故时使用的计算方法为:(1)千人死亡率 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残废的人数。即: 千人死亡率=×10(1)

(2)千人重伤率 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重伤造成的人数。即: 千人重伤率=×10(2) 2.适用于行业、企业内部事故统计分析使用的伤害频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数之和)计算方法为: 百万工时伤害率=×10(3) 式中实际总工时的计算,可采用精确或近似二种算法,目前国内倾向于采用如下方法计算: (1)当出勤率是对全部职工而言时 总工时数=全部职工满勤的工时数×出勤率-因停产造成的非工作小时+加班工时数(4) (2)当出勤率仅对工人而言时

总工时数=全部工人满勤的工时数×出勤率+全部职员的工时数-因停产造成的非工作小时数+加班工时数(5) 具体计算过程中还须注意: a.出勤率为劳资部门统计的结果。 b.停产期间的检修工作时间和勤杂工作时间不是非工作时间,而停产期间的学习(政治学习或业务学习)时间为非工作时间。 c.正常情况下,每日工作时间按8小时计。 d.全部职工(或工人)的满勤工时数 =全部职工(或工人)人数×(日历日数-非工作日数)×每日工作时间(6) e.加班工时数要精确计算,把工人和职员每次的加班时间相加。f.全部职员的工时数

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统计报表

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统计报表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 2010年11月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目录 一、总说明 (1) 二、报表目录 (2) 三、调查表式 (一)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快报(交运15表) (3) (二)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统计表(交运16表) (5)

一、总说明 (一)为加强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做好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情况,保障及时、有效开展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应急处理和全面统计分析,特制定本统计报表制度。 (二)本报表制度的统计范围为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出租汽车企业及个体运输业户、道路运输企业及个体运输业户(以下简称运输经营者)在运输活动中所发生的行车事故(以下简称运输行业行车事故)。 (三)本报表制度由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组织实施,各地发生运输行业行车事故后,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及时上报。 (四)运输经营者发生运输行业行车事故后,应当迅速报告事故发生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运输经营者所属地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事故发生地和运输经营者所属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报告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五)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辖区内所属运输经营者和辖区区域内所发生的一次死亡3人以上30人以下的行车事故(包括客运班线车辆、旅游及客运包车、货运车辆(含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城市公共汽电车、出租汽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涉及外籍人员(包括港、澳、台)死亡的行车事故、造成重大污染的危险化学品(包括剧毒、放射、爆炸品等)运输事故,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2小时之内按照《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快报》的表式报交通运输部,并及时续报事故伤亡人数变化、事故调查和处理情况。 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辖区内所属运输经营者和辖区区域内所发生的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行车事故,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之内按照《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快报》的表式报交通运输部,并及时续报事故伤亡人数变化、事故调查和处理情况。 (六)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辖区内所属运输经营者所发生的一次死亡1人以上的行车事故,应当按照《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统计表》的表式按月汇总后,于每月15日之前将上月的统计表报交通运输部。 (七)如以上事故报表存在错、漏,应及时用电话或者传真给予更正并随后报送更正的报表。 (八)上报统计表须标明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时间,并加盖单位公章。 (九)本制度由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负责解释。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示范文本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示范 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了积极预防、妥善处理道路运输安全事故,保护公 司、他人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 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浙江省道路运输行 业行车事故统计报告制度》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发生道路行车安全事故后,当班驾驶员及现 场有关人员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组织抢救,同时应当立即 报告本单位主要负责人。 第二条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 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 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三条发生道路行车安全死亡事故后,公司应当在2小时内向有关职能部门报告,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第四条安全事故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财产损失金额、事故简要经过、采取的施救措施、事故发生的初步原因、报告单位、报告人及其他应当报告的事项。 第五条事故调查 事故发生单位在事故发生后应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损失等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小组应将调查情况和处理建议以书面形式向单位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第六条事故处理 1. 事故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

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6441—86 (国家标准局1986年5月31日发布 1987年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是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适用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工作。 1名词、术语 1.1伤亡事故: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以下简称伤害)、急性中毒(以下简称中毒)。 1.2损失工作日:指被伤害者失能的工作时间。 1.3暂时性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伤害。 1.4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肢体或某些器官部分功能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 1.5永久性全失能伤害:指除死亡外,一次事故中,受伤者造成完全残废的伤害。 2事故类别

3伤害分析 3.1受伤部位.1)。 3.2受伤性质指人体受伤的类型。确定原则: a.应以受伤当时的身体情况为主,结合愈后可能产生的后遗障碍全面分析确定; b.多处受伤,按最严重的伤害分类,当无法确定时,应鉴定为“多伤害”(细分类详见附录A.2)。 3.3起因物 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称为起因物(细分类详见附录A.3) 3.4致害物 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细分类详见附录A.4) 3.5伤害方式 指致害物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方式(细分类详见附录A.5) 3.6不安全状态 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细分类详见附录A.6)。 3.7不安全行为 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细分类详见附录A.7)。 4伤害程度分类 4.1轻伤 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4.2重伤 指相当于表定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 4.3死亡 5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5.1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5.2重伤事故指有重伤无死亡的事故。 5.3死亡事故 a.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2人的事故。 b.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含3人) 6伤亡事故的计算方法 适用于企业以及各省、市、县上报企业工伤事故时使用的计算方法有: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报告

一、工程实例分析 济南某五层砌体结构住宅楼位于小清河旁,平面呈“一”字形,东西长37m,南北宽9m,建筑面积1721m,采用无埋深筏板基础。在建筑场地平整后,先铺C10素混凝土垫层,厚100mm、在其上浇筑C20的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筏板厚300mm,在筏板基础上砌砖墙。当主体工程施工至第五层时,发现东起第五开间中部筏板基础南北向整块横向断裂。经检查,从勘察报告、设计(依据勘察报告)和施工中均找不到原因,而是未处理好地基勘察、基础处理和建筑总平面的关系。对该楼地基土层重新进行勘察,新查明的地基土层和历史变迁如下: (1)表层为杂填土,西半部厚度1.1~2.4m,东半部厚度2.4~5.5m。 (2)第二层为稻壳灰及淤泥层土,其中稻壳灰占70%~80%。淤泥极为弱:孔隙比高达e =2.12~2.60; 液性指数IL=1.57~2.47;天然重度很小,仅为γ=14.3~15.2kN/m3,标准压缩系数a1-2=2.05MPa-1,属于超高压缩性土,厚度2.0~2.9m,分布在场地西半部,杂填土下面。(3)第三层为淤泥层.厚度为1.3~1.5m。此淤泥层也分布在场地西半部,场地东半部无此淤泥软弱土层。 (4)第四层为份土及粉细砂层,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4~5m,土质良好。 (5)经深入调查得知该场地原为一南北长70m、东西宽40~50m的水塘。附近餐饮业用户用稻壳作燃料后将稻灰倾倒在塘内,不久塘被填平,还曾用作烧砖窑场。该工程开工前半年多方平整场地修建住宅楼。由于该楼西半部置于原水塘内,东半部位于塘外岸上,塘内外土质突变是造成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受力不合理断裂,从而导致上部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本人参与下曾提供四个处理方案进行比较: 方案一,将住宅楼五层全部拆至四层,并在四层顶部,加设钢筋混凝土封闭圈梁。 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东半部场地土质较好,东部四间仍修复至五层。 方案三,保留住宅楼为五层,自上至下拆除基础开裂这一开间,将一幢楼房分成东、西两幢楼。这样处理后,减小了建筑物的长高比.相对增加建筑物的刚度;并使东西两幢楼可以自由沉降。 方案四,暂缓处理,待进一步沉降观测后,再分析处理。 上述四个方案各有利弊。经多次研究讨论,最后采用卸荷处理方案,即将原设计建造的五层住宅楼,全部拆至四层,即采用方案一。后又进一步卸荷,将住宅楼全部拆成至三层。在该住宅楼已使用多年,观察到该按原来筏板基础断裂的裂缝已经稳定,没有再继续发展。住户已放心,消除了忧虑。但由于这一事故处理,拆除两层楼房,损失建筑面积40%。如不用卸荷处理方案,改用锚杆静压桩加固场地西半部软弱地基,则可在保证住宅楼安全的前提下,保持住宅楼五层不变。 地基与基础质量,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和耐久性影响甚大。基础或地基的质量事故,常常带来地面的塌陷、各种梁的拉裂、墙体开裂、柱子倾斜等。轻则使人对建筑有不安全感,重则影响建筑物的使用,甚至于危及人们的生命。 据有关单位对43起房屋过大不均匀沉降原因调查分析得知,属于设计不周者占21%,属于施工问题者占70%,属于使用单位管理不善者占9%。由此可见,尽管事故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注意施工质量,则是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多方面原因往往会出现一些裂缝,因此,鉴别裂缝、分析裂缝、控制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并对裂缝的产生进行有效的防治,对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及正常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外荷载引起的裂缝: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结构裂缝一般具有很强的规律性,通过计算分析就可以读出正确的结论。如:矩形楼板板面裂缝成环状,沿框架梁分布,板底裂缝成十字或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391-36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统计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员死亡、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其中:火灾、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交通、民航飞行、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等事故由其主管部门统计,每月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统计内容 主要包括事故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急性工业中毒人数、单位经济类型、事故类别、事故原因、直接经济损失等。 3.报表种类及填报单位 (1)《生产安全事故情况》工矿商贸A1表、《生产安全事故情况(续)》工矿商贸A2表、《各类生产安

全事故综合情况》综合B1表、《地区生产安全事故情况》综合B2表,工矿商贸C1-C6表是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统计工作表,不上报。 (2)《火灾事故情况》行业表D1-1、《火灾死亡事故情况》行业表D1-2、《火灾重伤事故情况》行业表D1-3、《火灾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行业表D1-4,由公安消防部门填报,并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道路交通事故情况》行业表D2-1、《道路交通死亡事故情况》行业表D2-2、《道路交通重伤事故情况》行业表D2-3、《道路交通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行业表D2-4,由公安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填报,并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水上交通事故情况》行业表D3-1、《水上交通死亡事故情况》行业表D3-2、《水上交通重伤事故情况》行业表D3-3、《水上交通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行业表D3-4,由交通海事部门填报,并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