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竖曲线任意里程、坐标正反算、后方交会计算excel表格(3个

竖曲线任意里程、坐标正反算、后方交会计算excel表格(3个

竖曲线任意里程、坐标正反算、后方交会计算excel表格(3个
竖曲线任意里程、坐标正反算、后方交会计算excel表格(3个

对称曲线起终点里程竖曲线起点里程=BK0+110.792终点里程=BK0+246.59

竖曲线高程计算

4.3 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m,i1=0.8%,i2=5%,竖曲线半径为5000m。(1)判断凸、凹性;(2)计算竖曲线要素;(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高程。 解:ω=i2-i1=5%-0.8%=4.2%凹曲线 L=R?ω=5000×4.2%=210.00 m T=L/2=105.00 m E=T2/2R=1.10 m 竖曲线起点桩号:K25+460-T=K25+355.00 设计高程:780.72-105×0.8%=779.88 m K25+400: 横距:x=(K25+400)-(K25+355.00)=45m 竖距:h=x2/2R=0.20 m 切线高程:779.88+45×0.8%=780.2 m 设计高程:780.24+0.20=780.44 m K25+460:变坡点处 设计高程=变坡点高程+E=780.72+1.10=781.82 m 竖曲线终点桩号:K25+460+T=K25+565 设计高程:780.72+105×5%=785.97 m K25+500:两种方法 1、从竖曲线起点开始计算 横距:x=(K25+500)-(K25+355.00)=145m 竖距:h=x2/2R=2.10 m 切线高程(从竖曲线起点越过变坡点向前延伸):779.88+145×0.8%=781.04m 设计高程:781.04+2.10=783.14 m 2、从竖曲线终点开始计算 横距:x=(K25+565)-(K25+500)=65m 竖距:h=x2/2R=0.42 m 切线高程 (从竖曲线终点反向计算):785.97-65×5%=782.72m 或从变坡点计算:780.72+(105-65)×5%=782.72m 设计高程:782.72+0.42=783.14 m

EXCEL表格计算的部分公式

=(Sheet1!B3/Sheet2!B3) =(Sheet1!C4/Sheet2!C4) =(Sheet1!D5/Sheet2!D5) =(Sheet1!E6/Sheet2!E6) =(Sheet1!F7/Sheet2!F7) =(Sheet1!G8/Sheet2!G8) =(Sheet1!H9/Sheet2!H9) =(Sheet1!I10/Sheet2!I10) =(Sheet1!J11/Sheet2!J11) =(Sheet1!K12/Sheet2!K12) =(Sheet1!L13/Sheet2!L13) =(Sheet1!M14/Sheet2!M14) =(Sheet1!N15/Sheet2!N15) =(Sheet1!O16/Sheet2!O16) =(Sheet1!P17/Sheet2!P17) =(Sheet1!Q18/Sheet2!Q18) =(Sheet1!R19/Sheet2!R19) =(Sheet1!S20/Sheet2!S20) =(Sheet1!T21/Sheet2!T21) =(Sheet1!U22/Sheet2!U22) =(Sheet1!V23/Sheet2!V23) =(Sheet1!W24/Sheet2!W24) =(Sheet1!X25/Sheet2!X25) =(Sheet1!Y26/Sheet2!Y26) =(Sheet1!Z27/Sheet2!Z27) =(Sheet1!AA28/Sheet2!AA28) =(Sheet1!AB29/Sheet2!AB29) =(Sheet1!AC30/Sheet2!AC30) =(Sheet1!AD31/Sheet2!AD31) =(Sheet1!AE32/Sheet2!AE32) =('2004年'!B3+'2005年'!B3+'2006年'!B3+'2007年'!B3+'2008年'!B3+'2009年'!B3+'2010年'!B3+'2011年'!B3+'2012年'!B3+'2013年'!B3+'2014年'!B3) =('2004年'!C4+'2005年'!C4+'2006年'!C4+'2007年'!C4+'2008年'!C4+'2009年'!C4+'2010年'!C4+'2011年'!C4+'2012年'!C4+'2013年'!C4+'2014年'!C4) =('2004年'!D5+'2005年'!D5+'2006年'!D5+'2007年'!D5+'2008年'!D5+'2009年'!D5+'2010年'!D5+'2011年'!D5+'2012年'!D5+'2013年'!D5+'2014年'!D5) =('2004年'!E6+'2005年'!E6+'2006年'!E6+'2007年'!E6+'2008年'!E6+'2009年'!E6+'2010年'!E6+'2011年'!E6+'2012年'!E6+'2013年'!E6+'2014年'!E6) =('2004年'!F7+'2005年'!F7+'2006年'!F7+'2007年'!F7+'2008年'!F7+'2009年'!F7+'2010年'!F7+'2011年'!F7+'2012年'!F7+'2013年'!F7+'2014年'!F7) =('2004年'!G8+'2005年'!G8+'2006年'!G8+'2007年'!G8+'2008年'!G8+'2009年'!G8+'2010年'!G8+'2011年'!G8+'2012年'!G8+'2013年'!G8+'2014年'!G8)

excel表格自动计算设置方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excel表格自动计算设置方法 篇一:excel表间怎样实现自动计算 excel表间怎样实现自动计算?我在银行工作,日常业务是制作如下的表格,其中表1是分户账,表2是总账。 如果我在表1的第2、3、4行分别输入数据后,自动生成余额,那么在表2中怎样才能自动生成所需的数据呢?您可以用excel97中的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里向您提供一个例子,具体的实现您可以仿照此例子进行设计。下面假设表1为sheet1,表2为sheet2,并仅就借方发生额进行您所要的自动统计。选择“工具”*“宏”*“宏...”,输入一宏名“test”,并输入如下代码: subtest() dimiasinteger dimkasinteger dimjasstring sheets(“sheet1”).select i=0 Fork=1to2

j=“b” j=j&k Range(j).select i=i+Val(activecell.FormulaR1c1) nextk sheets(“sheet2”).select Range(“b1”).select activecell.FormulaR1c1=i endsub 执行该宏后,表2中的借方发生额就是您所要的值了。您可以对此段程序分析并修改为适合您需求的宏。 简述excel中“合并计算”的功能作用(excel表格自动计算设置方法),并叙述步骤 最佳答案所谓合并计算,用财务人员通俗的话讲,就是 把多个格式一致的报表,汇总起来 主要做法是: 新建一个与各报表格式一致的表格用作汇总表 点击要汇总的数据项所在单元格 点菜单:"数据-合并计算" 弹出"合并计算"对话框 在引用位置中,选择某一报表的相同位置 点添加

excel中的一些常用计算公式

如何使用电子表格excel中的一些常用计算公式 2010-05-11 23:17:27| 分类:电脑赤脚医生|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年龄计算公式: =IF((YEAR(E2)=2008)*(MONTH(E2)>8),0,2008-YEAR(E2) IF(MONTH(E2)<=8,0,-1)) 其中e2为单元格,2008为当前年份 二、身份证号中提取出生年月= MID(J11, 7, 4) & "年" & MID(J11, 11, 2) & "月" & MID(J11, 13, 2)&"日" 三、班级平均分公式=IF(COUNTIF($C$2:$C$24,J26)=0,"",SUMIF($C$2:$C$24,J26,$D$2)/COUNTIF($C$2:$C$24,J26)) 四、Excel表中身份证号码提取出生年月、性别、年龄的使用技巧 如何从Excel表中的身份证号码中提取出生年月、性别、年龄呢?看了本文就知道了。 方法一: 1.Excel表中用身份证号码中取其中的号码用:MID(文本,开始字符,所取字符数); 2.15位身份证号从第7位到第12位是出生年月日,年份用的是2位数。 18位身份证号从第7位到第14位是出生的年月日,年份用的是4位数。 从身份证号码中提取出表示出生年、月、日的数字,用文本函数MID()可以达到目的。MID()——从指定位置开始提取指定个数的字符(从左向右)。 对一个身份证号码是15位或是18位进行判断,用逻辑判断函数IF()和字符个数计算函数LEN()辅助使用可以完成。综合上述分析,可以通过下述操作,完成形如1978-12-24样式的出生年月日自动提取: 假如身份证号数据在A1单元格,在B1单元格中编辑公式 =IF(LEN(A1)=15,MID(A1,7,2)&"-"&MID(A1,9,2)&"-"&MID(A1,11,2),MID(A1,7,4)&"-"&MID(A1,11,2)&"-"&MID(A1,13,2)) 回车确认即可。 如果只要“年-月”格式,公式可以修改为 =IF(LEN(A1)=15,MID(A1,7,2)&"-"&MID(A1,9,2),MID(A1,7,4)&"-"&MID(A1,11,2)) 3.这是根据身份证号码(15位和18位通用)自动提取性别的自编公式,供需要的朋友参考: 说明:公式中的B2是身份证号 根据身份证号码求性别: =IF(LEN(B2)=15,IF(MOD(VALUE(RIGHT(B2,3)),2)=0,"女","男"),IF(LEN(B2)=18,IF(MOD(VALUE(MID(B2,15,1)),2)=0,"女","男"),"身份证错")) 根据身份证号码求年龄: =IF(LEN(B2)=15,2007-VALUE(MID(B2,7,2)),if(LEN(B2)=18,2007-VALUE(MID(B2,7,4)),"身份证错")) 4.Excel表中用Year\Month\Day函数取相应的年月日数据; 方法二:

2020年excel表格计算公式大全、使用技巧

AND “与”运算,返回逻辑值,仅当有参数的结果均为逻辑“真(TRUE)”时返回逻辑“真(TRUE)”,反之返回逻辑“假(FALSE)”。条件判断 AVERAGE 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数据计算 COLUMN 显示所引用单元格的列标号值。显示位置 将多个字符文本或单元格中的数据连接在一起,显示在一个单元格中。字符CONCATENATE 合并 COUNTIF 统计某个单元格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条件统计 DATE 给出指定数值的日期。显示日期 DATEDIF 计算返回两个日期参数的差值。计算天数 DAY 计算参数中指定日期或引用单元格中的日期天数。计算天数 DCOUNT 返回数据库或列表的列中满足指定条件并且包含数字的单元格数目。条件统计 FREQUENCY 以一列垂直数组返回某个区域中数据的频率分布。概率计算 IF 根据对指定条件的逻辑判断的真假结果,返回相对应条件触发的计算结果。条件计算 INDEX 返回列表或数组中的元素值,此元素由行序号和列序号的索引值进行确定。数据定位 INT 将数值向下取整为最接近的整数。数据计算 ISERROR 用于测试函数式返回的数值是否有错。如果有错,该函数返回TRUE,反之返回FALSE。逻辑判断 LEFT 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截取数据 LEN 统计文本字符串中字符数目。字符统计 MATCH 返回在指定方式下与指定数值匹配的数组中元素的相应位置。匹配位置 MAX 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大值。数据计算 MID 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指定位置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字符截取 MIN 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小值。数据计算

excel表格如何自动求减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excel表格如何自动求减 篇一:小编告诉你excel表格怎自动加减乘除 小编告诉你excel表格怎自动加减乘除 如图数据编辑以后,在合计单元格内输入 =e3*F3 直接回车 如图数据编辑好以后,在单元格内输入=h3+h4+h5+h6直接回车就ok了! 篇二:excel表格自动计算技巧 excel表格自动计算技巧 一、显示单元格例有计算式的结果的设置方法 首先:插入-名称-定义在弹出的对话框“当前工作薄的名称”中输入:x或“结果”的自定义名称,再在“引用位置”处粘贴= eValuate(substitute(substitute(substitute(substitut e(计算!$c$1,"[","("),"]",")"),"×","*"),"÷","/")) 公式(注意要有“=”号。再对公式中“计算!$c$1”选择上,然后再到需要做公式的单元格中点击即可。如要相对引用,

则要删除$字符。已经ok,你在c1输入表达式比如15+5×3,在d1中输入=x看看(应该是30)。 二、如何在excel中输入计算式后另一单元显示计算结果菜单--插入--名称--定义:输入aa(任意取名),在下面输入公式:=eValuate($a$1) 然后在b1单元格输入公式:=aa 但本式不能识别如:[、×、÷等符号进行计算,使用第一种较好。 三、如何在excel中编写自定义函数,象在表格中调用sum()一样?第一种情况: 单元格a1=2;单元格b1=2;单元格c1=2 单元格d1=(a1+b1)×c1显示结果为8; 那么如何才能在单元格e1中显示(2+2)×2的计算表达式,并且建立关联,当单元格d1变成=(a1+ba)^c1计算式后,显示结果为16;那么e1也就自动显示为(2+2)^2的计算表达式,也就是说随着单元格d1的计算公式变化,单元格e1显示的计算表达式也随之变化。 第二种情况: 是当计算的单元格任意变化时,怎么办?比如说计算式e1=a1+b1+c1+d1,也有d2=a2+b2+c2,还有 F3=a1+b1+c1+d1+e1时。如何将计算式变为计算表达式。即计算式可以在任意一个单元格,计算公式所引用数据的单元

Excel电子表格计算公式使用方法25条公式技巧

常用电子表格公式 一、利用函数COUNTA统计本班的应考人数(总人数) 因为函数COUNTA可以计算出非空单元格的个数,所以我们在利用此函数时,选取本班学生名字所在单元格区域(B3~B12)作为统计对象,就可计算出本班的应考人数(总人数)。 二、利用COUNT、COUNTBLANK和COUNTIF函数分别统计各科参加考试的人数、统计各科缺考人数、统计各科各分数段的人数 我们在输入成绩时,一般情况下,缺考的人相应的科目的单元格为空就可以了,是0分的都输入0。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格式为2012/4/21的=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格式为20120421的=CONCATENATE(MID(E4,7,4),MID(E4,11,2),MID(E4,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 =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 =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 =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或 =RANK(E2,$E$2:$E$5),但遇到同分数时排名不连续。 用下面的几个公式都可以获得中国式排名,还是以上图为例,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并向下拖: =SUMPRODUCT((D$2:D$19>D2)*(1/(COUNTIF(D$2:D$19,D$2:D $19))))+1 或下面的几个数组公式,公式输入完毕后按Ctrl+Shift+Enter结束: =SUM(IF(D$2:D$19>D2,1/COUNTIF(D$2:D$19,D$2:D$19)))+1 =SUM(--(FREQUENCY(D$2:D$19,IF(D$2:D$19>=D2,D$2:D$19))>0)) =SUM(--IF(D$2:D$19>=D2,MATCH(D$2:D$19,D$2:D$19,)=ROW( $2:$19)-1)) 4、等级: =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 =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 =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 =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Excel常用的函数计算公式大全(一看就会)

EXCEL的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一、单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 ①单组数据求加和公式:=(A1+B1) 举例:单元格A1:B1区域依次输入了数据10和5,计算:在C1中输入 =A1+B1 后点击键盘“Enter(确定)”键后,该单元格就自动显示10与5的和15。 ②单组数据求减差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 =A1-B1 即求10与5的差值5,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③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 =A1*B1 即求10与5的积值50,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④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 =A1/B1 即求10与5的商值2,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⑤其它应用: 在D1中输入 =A1^3 即求5的立方(三次方); 在E1中输入 =B1^(1/3)即求10的立方根 小结:在单元格输入的含等号的运算式,Excel中称之为公式,都是数学里面的基本运算,只不过在计算机上有的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与“*”同、“÷”与“/”同、“^”与“乘方”相同,开方作为乘方的逆运算,把乘方中和指数使用成分数就成了数的开方运算。这些符号是按住电脑键盘“Shift”键同时按住键盘第二排相对应的数字符号即可显示。如果同一列的其它单元格都需利用刚才的公式计算,只需要先用鼠标左键点击一下刚才已做好公式的单元格,将鼠标移至该单元格的右下角,带出现十字符号提示时,开始按住鼠标左键不动一直沿着该单元格依次往下拉到你需要的某行同一列的单元格下即可,即可完成公司自动复制,自动计算。 二、多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 ①多组数据求加和公式:(常用) 举例说明:=SUM(A1:A10),表示同一列纵向从A1到A10的所有数据相加; =SUM(A1:J1),表示不同列横向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加; ②多组数据求乘积公式:(较常用) 举例说明:=PRODUCT(A1:J1)表示不同列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乘; =PRODUCT(A1:A10)表示同列从A1到A10的所有的该列数据相乘; ③多组数据求相减公式:(很少用) 举例说明:=A1-SUM(A2:A10)表示同一列纵向从A1到A10的所有该列数据相减; =A1-SUM(B1:J1)表示不同列横向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减; ④多组数据求除商公式:(极少用) 举例说明:=A1/PRODUCT(B1:J1)表示不同列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除; =A1/PRODUCT(A2:A10)表示同列从A1到A10的所有的该列数据相除; 三、其它应用函数代表: ①平均函数 =AVERAGE(:);②最大值函数 =MAX (:);③最小值函数 =MIN (:); ④统计函数 =COUNTIF(:):举例:Countif ( A1:B5,”>60”) 说明:统计分数大于60分的人数,注意,条件要加双引号,在英文状态下输入。

竖曲线自动计算表格

竖曲线自动计算表格 篇一:Excel竖曲线计算 利用Excel表格进行全线线路竖曲线的统一计算 高速公路纵断面线型比较复杂,竖曲线数量比较多。由于相当多的竖曲线分段造成了设计高程计算的相对困难,为了方便直接根据里程桩号计算设计高程,遂编制此计算程序。程序原理: 1、根据设计图建立竖曲线参数库; 2、根据输入里程智能判断该里程位于何段竖曲线上; 3、根据得到的竖曲线分段标志调取该分段的曲线参数到计算表格中; 4、把各曲线参数带入公式进行竖曲线高程的计算; 5、对程序进<0 = J=0; M-P=0 = J=1 B: K<=D =B=-M ; KD = B=P 程序特色: 1、可以无限添加竖曲线,竖曲线数据库不限制竖曲线条数; 2、直接输入里程就可以计算设计高程,不需考虑该里程所处的竖曲线分段;

3、对计算公式进行保护,表格中不显示公式,不会导致公式被错误修改或恶意编辑。 程序的具体编制步骤: 1、新建Excel工作薄,对第一第二工作表重新命名为“参数库”和“计算程序”,根据设计图建立本标段线路竖曲线的参数库,需要以下条目: (1)、竖曲线编号; (2)、竖曲线的前后坡度(I1、I2)不需要把坡度转换为小数; (3)、竖曲线半径、切线长(不需要考虑是凸型或凹型);(4)、竖曲线交点里程、交点高程; (5)、竖曲线起点里程、终点里程(终点里程不是必要参数,只作为复核检测用);如图1所示: 图1 2、进行计算准备: (1)、根据输入里程判断该里程所处的曲线编号: 需要使用lookup函数,函数公式为“LOOKUP(A2,参数库!H3:H25,参数库!A3:A25)”。如图2所示: 里程为K15+631的桩号位于第11个编号的竖曲线处,可以参照图1 进行对照 (2)、在工作表“程序计算”中对应“参数库”相应的格式建立表格

Excel表格自动计算技巧

Excel表格自动计算技巧 一、显示单元格例有计算式的结果的设置方法 首先:插入-名称-定义在弹出的对话框“当前工作薄的名称”中输入:X或“结果”的自定义名称,再在“引用位置”处粘贴=EVALUATE(SUBSTITUTE (SUBSTITUTE(SUBSTITUTE(SUBSTITUTE(计算!$C$1,"[","("),"]",")"),"×","*"), "÷","/"))公式(注意要有“=”号。再对公式中“计算!$C$1”选择上,然后再到需要做公式的单元格中点击即可。如要相对引用,则要删除$字符。 已经OK,你在C1输入表达式比如15+5×3,在D1中输入=x看看(应该是30)。 二、如何在Excel中输入计算式后另一单元显示计算结果 菜单--插入--名称--定义:输入AA(任意取名),在下面输入公式: =EVALUATE($A$1) 然后在B1单元格输入公式:=AA 但本式不能识别如:[、×、÷等符号进行计算,使用第一种较好。 三、如何在Excel中编写自定义函数,象在表格中调用SUM()一样? 第一种情况: 单元格A1=2;单元格B1=2;单元格C1=2 单元格D1=(A1+B1)×C1显示结果为8; 那么如何才能在单元格E1中显示(2+2)×2的计算表达式,并且建立关联,当单元格D1变成=(A1+BA)^C1计算式后,显示结果为16;那么E1也就自动显示为(2+2)^2的计算表达式,也就是说随着单元格D1的计算公式变化,单元格E1显示的计算表达式也随之变化。 第二种情况: 是当计算的单元格任意变化时,怎么办?比如说计算式E1=A1+B1+C1+D 1,也有D2=A2+B2+C2,还有F3=A1+B1+C1+D1+E1时。如何将计算式变为计算表达式。即计算式可以在任意一个单元格,计算公式所引用数据的单元格可以任意变化,需要显示计算表达式的单元格也是任意的。 针对第一种问题,分两步做:

excel自动计算表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excel自动计算表格 篇一:excel表间怎样实现自动计算 excel表间怎样实现自动计算?我在银行工作,日常业务是制作如下的表格,其中表1是分户账,表2是总账。 如果我在表1的第2、3、4行分别输入数据后,自动生成余额,那么在表2中怎样才能自动生成所需的数据呢?您可以用excel97中的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里向您提供一个例子,具体的实现您可以仿照此例子进行设计。下面假设表1为sheet1,表2为sheet2,并 仅就借方发生额进行您所要的自动统计。选择“工具”*“宏”*“宏...”,输入一宏名“test”,并输入如下代码:subtest() dimiasinteger dimkasinteger dimjasstring sheets(“sheet1”).select i=0 Fork=1to2

j=“b” j=j&k Range(j).select i=i+Val(activecell.FormulaR1c1) nextk sheets(“sheet2”).select Range(“b1”).select activecell.FormulaR1c1=i endsub 执行该宏后,表2中的借方发生额就是您所要的值了。您可以对此段程序分析并修改为适合您需求的宏。 简述excel中“合并计算”的功能作用,并叙述步骤 最佳答案所谓合并计算,用财务人员通俗的话讲,就是 把多个格式一致的报表,汇总起来 主要做法是: 新建一个与各报表格式一致的表格用作汇总表 点击要汇总的数据项所在单元格 点菜单:"数据-合并计算" 弹出"合并计算"对话框 在引用位置中,选择某一报表的相同位置 点添加 如此,把所有报表相同位置都添加进去

excel表格公式运用

一、四则运算 一、基本的四则运算: (为便于编写运算规则我一般将电脑设定在字母大写档) 打开EXCEL表格,见下图: 表格每列用A、B、C、……表示,每行用数字1、2、3、表示。因此第四列第六行就用D6表示。D6也叫单元格。每一单元格既可输入文字或数字也可进行任何运算。 公式与符号:四则运算的符号在电脑键盘上都有,要注意的是,在某一单元格进行编写运算方法时首先要输入“=”符号,也就是说这一个的运算方法是“等于……”。加号“+”,减号“-”,乘号“*”用星字键表示,除号“/”表示。见上表,如要计算A1*B1-C1,那么D1单元格里输入“=A1*B1-C1”然后打回车键就好了,这时D1显示的是运算的结果“60”。当然每个单元格不只是只用于计算,也可输入文字。如上表的A1、B1、C1分别输入文字,代表下面的A2、B2、C2的含义,那么输入D1的计算公式在D2中就可以了。

当D3、D4、D5一下单元格的公式与D2一样,这时你只要先点击D2,然后将鼠标箭头移到这一单元格的右下角,这时鼠标箭头会从一个空心的十字形变成一个实心黑色的十字形,然后按住鼠标左键往下拉到D5,这样从D2到D5的运算公式都是一样了。一般的表格运算都采用这样来进行。当你想把D2的运算单元格移到其它位置的单元格里,这时先点击D2鼠标在该单元格边框移动时会出现单黑色箭头的十字星,这时按住鼠标左键就可随意移动该单元格到其他位置。 二、IF在EXCEL中的应用 IF在EXCEL电子表格中运用很广,英语IF就是假设、如果的意思。在此也是作为一个判断的语句。在上一讲中,我讲了四则运算。如下表: 当A1、B1、C1还没有输入数字时,D1计算出来的结果是“0”,如果D1到D10都是相同的公式,那么,在此表格设计好后都显示“0”,表格不美观。这时我们运用“IF”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用中文来表述这个要求就是,“假如A1*B1-C1结果是“0”,这一结果不要在这一单元格里显示,假如不是“0”就显示A1*B1-C1的结果”。要达到这个结果,运用“IF”的计算方法就是: =IF(A1*B1*C1=0," " ,A1*B1-C1) 解说:使用IF语句,在IF后面须有三句语句,每句用逗号分开,因此在IF后面需使用括号," "是英语中的引号,在计算时显示空格的意思。如在该引号中输入汉字“没有”,那么当A1*B1*C1=0时就会显示“没有”。

高等级道路竖曲线的计算方法

高速公路竖曲线计算方法 【摘要】本文从竖曲线的严密计算公式入手,推导竖曲线上点的设计高程和里程的精确计算方法。分析和比较了近似公式和严密公式的差别及对设计高 程和里程的影响。在道路勘测设计中用本方法可取得精确、方便、迅速的效果, 建议取代传统的近似方法。 一、引言 在传统的道路纵断面设计中,竖曲线元素及对应桩号里程和设计高程均采用 近似公式计算,在低等级道路及计算工具很落后的时代曾起到过很大的作用。 但是随着高级道路的快速发展,道路竖曲线半径的不断加大,设计和施工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勘测设计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采用近似的方法进 行勘测设计已难以满足高精度、高效灵活的要求。为此本文给出了实用、精确的竖曲线计算公式,以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计算原理 1. 近似计算公式 如图1所示,设道路纵坡的变坡点为I,其设计高程为H I,里程为D I,两侧的纵坡度分别为i1、i2,竖曲线设计半径为R,竖曲线各元素的近似计算公式如下:

图 1 2. 精确计算公式 如图2所示,在图中建立以水平距离为横坐标轴d,铅垂线为纵坐标轴H′的dOH′直角坐标系,A点的坐标为(d A,0),Z点的坐标为(0,H Z′),竖曲线各元素的精确计算公式如下: α1=arctani 1 (1) α2=arctani 2 (2) ω=α1-α2(3) T=Rtan(4) E=R(sec-1) (5) d I=Tcosα1 (6) d A=Rsinα1 (7) H Z′=Rcosα1 (8) 竖曲线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为: (d-d A)2+H′2=R2 (9)

由式(9)可推算出竖曲线上任一与Z点的里程差为d的点的纵坐标值H′,则 0≤d≤dY (10) 并可立即推算点的设计高程和里程: H=H′-ΔH (11) D=D Z+d (D Z=D I-d I) (12) 式中,α1,α2分别为纵坡线与水平线的夹角;ω为变坡角;Τ为切线长;Ε为外矢距;d I为纵坡变坡点I与Z点的里程差;d A为竖圆曲线圆心A与Z点的里程差;H′为竖圆曲线上任一点的纵坐标值;d为竖圆曲线上任一点与Z点的里程差;H为竖圆曲线上任一点的设计高程;ΔH=H′Z-H Z为Z点纵坐标值与Z 点设计高程之差(H Z=H I-d I.i1);D为竖曲线上任一点的里程。 由式(10)可知,当d=d A时,则里程D N=D Z+d A的N点为竖圆曲线的变坡点, 其高程H N=H N′-ΔH=R-ΔH=max,N点在现场施工中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计算实例 某山岭重丘的二级公路的纵坡变坡点I,其设计高程H I=68.410 m,里程D I

EXCEL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1 1 2 EXCEL常用计算公式大 日常办公中少不了EXCEL 表格的运用,方便、快速、高效。 EXCEL表格是基于计算公式而运行的,只有掌握了基本公式,才能完成各项运算。 经过长时间收集,整理了一些常用工具,基本能够满足日常运用。 贵州龙山源酒业有限公司 贵州贞丰 联系人:石启洪 qq:478094808 1

3 EXCEL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4 5 文/石启洪整理 6 7 整理说明 8 EXCEL 是日常办公中少不了的运算工具,方便、快速、高效。 9 由于EXCEL表格是基于计算公式而运行的,只有掌握了基本公式,才能完成各项运算。经过长时10 间收集,整理了一些常用工具,基本能够满足日常运用。 11 公式由{}包括的为数组公式,在复制粘贴到单元后先去掉{}然后按住Shift键+Ctrl键再按Enter 12 键,自动生成数组公式。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目录 34 常用求和运算 (3) 35 一、单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 (3) 36 二、多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 (3) 37 三、其它应用函数代表 (5) 38 和字篇 (5) 39 一、求和 (5) 40 二、与和 (5) 41 产字篇 (7) 42 一、生产 (7) 43 二、产量 (7) 44 三、产品 (8) 45 四、产值 (10) 46 五、产生 (10) 47 大小于篇 (10) 48 一、大于 (11) 49 二、小于 (12) 50 数据篇 (12) 51 工资篇 (14) 52 价格篇 (15) 53 计算篇 (16) 54 库房篇 (27) 55 一、进库 (28) 56 二、出库 (28) 57 三、库存 (28) 58 成字篇 (28) 59 一、成绩 (28) 60 二、与成 (31) 61 金字篇 (33) 62 一、金额 (33) 63 二、奖金 (35) 64 时间篇 (35) 65 一、时间 (35) 66 二、年 (37) 67 三、月 (39) 68 四、日 (41) 69 销售篇 (44) 70

公路竖曲线计算

公路竖曲线计算

————————————————————————————————作者:————————————————————————————————日期:

课 题:第三节 竖曲线 第四节 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教学内容:理解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能正确设置竖曲线;掌握竖曲线的要素计算、竖曲线与路基设计标高的计算;能正确进行平、纵线形的组合设计。 重 点:1、竖曲线最小半径与最小长度的确定;2、竖曲线的设置; 3、平、纵线形的组合设计。 难 点:竖曲线与路基设计标高的计算;平、纵线形的组合设计。 第三节 竖曲线设计 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的转折处,为了行车平顺用一段曲线来缓和,这条连接两纵坡线的曲线叫竖曲线。 竖曲线的形状,通常采用平曲线或二次抛物线两种。在设计和计算上为方便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形式。 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形成转坡点,其相交角用转坡角表示。当竖曲线转坡点在曲线上方时为凸形竖曲线,反之为凹形竖曲线。 一、竖曲线 如图所示,设相邻两纵坡坡度分别为i 1 和i 2,则相邻两坡度的代数差即转坡角为ω= i 1-i 2 ,其中i 1、i 2为本身之值,当上坡时取正值,下坡时取负值。 当 i 1- i 2为正值时,则为凸形竖曲线。当 i 1 - i 2 为负值时,则为凹形竖曲线。 (一)竖曲线基本方程式 我国采用的是二次抛物线形作为竖曲线的常用形式。其基本方程为: Py x 22= 若取抛物线参数P 为竖曲线的半径 R ,则有: Ry x 22 = R x y 22 = (二)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竖曲线计算图示 1、切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间的竖距h 通过推导可得: ==PQ h )()(2112 li y l x R y y A A q p ---=-R l 22= 2、竖曲线曲线长: L = R ω 3、竖曲线切线长: T= T A =T B ≈ L/2 = 2 ω R 4、竖曲线的外距: E =R T 22 ⑤竖曲线上任意点至相应切线的距离:R x y 22 = 式中:x —为竖曲任意点至竖曲线起点(终点)的距离, m; R —为竖曲线的半径,m 。

Excel函数让几个单元格自动计算

Excel函数让几个单元格自动计算 加: 用SUM函数 减: 用SUM或SUMPRODUCT函数,如SUMPRODUCT(A1:A2,{1;-1}) 乘: 直接用乘号,如A1*A2 用PRODUCT函数,如PRODUCT(A1:A10) 除: 直接用除号,如A1/A2 =COUNT(A:A) 计算A列包含数值的单元格个数 =COUNTA(A:A)计算A列不包含空值的单元格个数 =COUNTBLANK(A:A)计算A列包含空值的单元格个数 =COUNTIF(A:A,">10")计算A列大于10的单元格个数 =COUNTIF(A:A,"TT")计算A列等于"TT"的单元格个数 公式是单个或多个函数的结合运用。 AND “与”运算,返回逻辑值,仅当有参数的结果均为逻辑“真(TRUE)”

时返回逻辑“真(TRUE)”,反之返回逻辑“假(FALSE)”。条件判断 AVERAGE 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数据计算 COLUMN 显示所引用单元格的列标号值。显示位置CONCATENATE 将多个字符文本或单元格中的数据连接在一起,显示在一个单元格中。字符合并 COUNTIF 统计某个单元格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条件统计 DATE 给出指定数值的日期。显示日期 DATEDIF 计算返回两个日期参数的差值。计算天数 DAY 计算参数中指定日期或引用单元格中的日期天数。计算天数DCOUNT 返回数据库或列表的列中满足指定条件并且包含数字的单元格数目。条件统计 FREQUENCY 以一列垂直数组返回某个区域中数据的频率分布。概率计算 IF 根据对指定条件的逻辑判断的真假结果,返回相对应条件触发的计算结果。条件计算 INDEX 返回列表或数组中的元素值,此元素由行序号和列序号的索引值进行确定。数据定位 INT 将数值向下取整为最接近的整数。数据计算 ISERROR 用于测试函数式返回的数值是否有错。如果有错,该函数返回TRUE,反之返回FALSE。逻辑判断

Excel竖曲线计算

利用Excel表格进行全线线路竖曲线的统一计算 高速公路纵断面线型比较复杂,竖曲线数量比较多。由于相当多的竖曲线分段造成了设计高程计算的相对困难,为了方便直接根据里程桩号计算设计高程,遂编制此计算程序。 程序原理: 1、根据设计图建立竖曲线参数库; 2、根据输入里程智能判断该里程位于何段竖曲线上; 3、根据得到的竖曲线分段标志调取该分段的曲线参数到计算表格中; 4、把各曲线参数带入公式进行竖曲线高程的计算; 5、对程序进行优化和简化,去掉中间环节,进行直接计算; 6、防止计算过程中的误操作,对计算表进行相应的保护。 竖曲线的高程计算原理公式: H=G+B*A+(-1)^J*X2÷(2R) H: 计算里程的设计高程 K: 计算点里程 D: 竖曲线交点里程 G: 竖曲线交点的高程 R: 竖曲线半径 T: 切线长 M: 前坡度I1 P: 后坡度I2 A: A=Abs(K-D) X: A>T => X=0; A X=T-A J: M-P<0 => J=0; M-P>=0 => J=1 B: K<=D =>B=-M ; K>D => B=P 程序特色: 1、可以无限添加竖曲线,竖曲线数据库不限制竖曲线条数; 2、直接输入里程就可以计算设计高程,不需考虑该里程所处的竖曲线分段; 3、对计算公式进行保护,表格中不显示公式,不会导致公式被错误修改或恶意编辑。 程序的具体编制步骤: 1、新建Excel工作薄,对第一第二工作表重新命名为“参数库”和“计算程序”,根据设计图建立本标段线路竖曲线的参数库,需要以下条目: (1)、竖曲线编号; (2)、竖曲线的前后坡度(I1、I2)不需要把坡度转换为小数; (3)、竖曲线半径、切线长(不需要考虑是凸型或凹型); (4)、竖曲线交点里程、交点高程; (5)、竖曲线起点里程、终点里程(终点里程不是必要参数,只作为复核检测用); 如图1所示:

Excel表格公式大全,太强大

Excel表格公式大全,太强大了!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竖曲线要素及变坡点处设计高程计算

竖曲线要素及变坡点处设计高程计算 坡度计算: ①坡度=高差坡长 ②竖曲线类型:当1n n i i +-为正值时,为凹型竖曲线; 当1n n i i +-为负值时,为凸型竖曲线。 ③由厘米坐标纸上,经过反复试坡、调坡, 根据土石方填挖大致平衡和道。设计规范中最小坡长等设计要求最后确定出变坡点: 变坡点1桩号:67.2550+K ,高程m 9404.0- 变坡点计算 ①变坡点一: 桩号 67.2550+K , %150.0-i 1= %220.0i 2= R=21621.62m 变坡点高程:m 9404.0- A.计算竖曲线要素: =-=1i 2i ω0.37% 此时根据规范可知:该曲线为凹形曲线 竖曲线几何要素中曲线长) (m R L 80%37.021621=?=?=ω 竖曲线几何要素中切线长m L T 402 802=== 竖曲线几何要素中外距m R T E 037.062 .2162124022 2=?== B.计算竖曲线起终点桩号 竖曲线起点桩号:67.2150+K 竖曲线起点高程:m 8804.0-%15.0409404.0-=?+ 竖曲线终点桩号:67.2950+K 竖曲线终点高程:m 8524.0-%22.0409404.0-=?+

计算设计高程 由1 10()H H T X i =-- H=H 1±h H 1:任一点切线的高程 x :计算点到起点的距离 i 1:坡度 H:任一点的设计高程 曲线段内各点的设计高程: K0+220 X=220-215.67=4.33m m R x y 0004.022 == 切线高程:-0.8804-4.33×0.15%= -0.8869m 设计高程:-0.8869+0.0004= -0.8865m K0+240 X=24.33m m R x y 0137.022 == 切线高程:-0.8804-24.33×0.15%= -0.9169m 设计高程:-0.9169+0.0137= -0.9032m K0+260 X=35.67m m R x y 0294.022 == 切线高程:-0.8524-35.67×0.22%= -0.9309m 设计高程:-0.9309+0.0294= -0.9015m K0+280 X=15.67m m R x y 0057.022 == 切线高程:-0.8524-15.67×0.22%= -0.8869m 设计高程:-0.8869+0.0057= -0.8812m 直线段内各点设计高程见下表: 设计高程表 桩号 高 程(m ) 桩号 高程(m ) K0+000 -0.56 +240.000 -0.9032 +20.000 -0.59 +260.000 -0.9015 +40.000 -0.62 +280.000 -0.88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