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的综合护理方式探究

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的综合护理方式探究

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的综合护理方式探究
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的综合护理方式探究

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的综合护理方式探究

发表时间:2017-04-06T09:37:52.9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作者:杨福梅

[导读] 分析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广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广安 638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该临床护理资料,并对护理效果展开评价。结果:对患者采取精心系统的临床护理后,其中明显改善的患者有52例,改善28例,而2例无效,总的有效率为97.56%。结论: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行精心系统的临床护理,临床治疗效果较佳,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8-0334-02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thod observation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rhythmia

Yang Fumei.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an Guangan Sichuan 638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 nursing method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rhythmia. Methods 82 cases with coronary arrhythmia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given retrospective analysis, nursing effect was given evaluation. Results After careful clinic nursing, patients with obvious improvement were 52 cases, improved 28 cases, invalid 2 cases, total efficiency was 97.56%.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careful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rhythmia has significant clinic effect and further improv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CHD; arrhythmia;Clinic nursing; Effect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常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中,冠心病的患病率在中老年人中排名第一,主要因冠状动脉阻塞,或器质性狭窄诱发的心肌缺氧、缺血,或心肌坏死[1]。冠心病重主要临床症状之一为心律失常,体现的症状为胸闷、气短、眩晕等,较为严重者还会因心力衰竭死亡。因此为提升其治愈率,使患者快速恢复,选用科学合理化的临床护理措施十分关键[2]。本次研究利用回顾性分析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目的是分析其临床护理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确诊为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主体,不符合纳入标准[3]:肾功能失常、自身免疫力不高、患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全部患者中,男42例,女40例,年龄为58~79岁,平均年龄为(62.1±4.2)岁,病程为8~12年,平均病程为(9.3±2.1)年。房颤者31例,心率失常中心动过缓患者21例,室早患者12例,房室传导阻滞者18例,患者皆无神经病史,意识清晰。

1.2 护理方法

1.2.1病情观察病人的脉搏、心律、心率作为定期监测指标,若发现病人心律失常严重需立即采用心电监护。伴有显著心悸、胸闷反应的病人需卧床休息,安抚病人情绪,患者有气促、发绀等缺氧症状的应给予持续吸氧。严苛根据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在整个给药环节需观察脉搏、血压、心率、心律以及心电图变化。注意及早发现常见抗心律失常药的不良反应,发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如频发、多源性、成对或呈R-on-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需在第一时间告知医生,及时处理,准备心电除颤。临时起搏器等急救设施,做好护理配合。

1.2.2睡眠指导一般情况中,冠心病心律失常症状通常多发于患者睡眠状态中,针对此类现状,护理人员应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半衰期与作用时间有效指导,不仅如此引导患者制定恰当的服药与作息时间表,另一方面还需培训患者开展放松练习,通过音乐疗法等方式展开高效的护理干预。

1.2.3运动护理按照每个患者的年龄、体质现状、病情的严重程度三方面,针对性的制定运动量,运动适度,避免造成患者心绞痛与心理失常。不仅如此按照患者在运动阶段的反应给予调整,一方面保持稳定的运动量,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增强机体免疫力,对疾病的治疗无影响。

1.2.4饮食护理在饮食中需加大饮水量,以流体食物为主,同时嘱咐患者少吃多餐,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多食用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尽量以新鲜瓜果蔬菜为主,期间不可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例如禁止吸烟与喝酒,饮用浓茶与咖啡均为禁忌。不仅如此,交代患者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不可有憋尿行为。

1.2.5用药指导本研究中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诸多基础疾病,因此需要长期进行药物治疗,针对不同药物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可能出现的副反应,护理人员应当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服药阶段,应对患者胆固醇、血糖、心电图、血脂、血压等展开常规检查,协助主治医生尽量了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一旦有异常状况需第一时间上报,有效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1.2.6心理护理患者通常会出现焦虑、无助、心动不便、情绪变化大、心理承受能力薄弱等变化,所以,医护人员需做好与家属、病患沟通的工作,树立自信,积极配合医师的每个治疗项目,正确用药。并患者提供较佳的治疗环节,防止外界不良刺激,让患者保持心情愉悦。

2.结果

针对患者应用精心系统的临床护理治疗后,其中明显改善的患者有52例,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后,结果指出室性早搏次数减少90%以上;改善28例,室性早搏次数减少60%~90%;而2例无效,室性早搏次数无显著变化或产生加重情况,总的有效率为97.56%。

3.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指出,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后,高效控制室性早搏次数,病情明显优化。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变化速度快,护理人员应树立此病严重性的意识,了解该病,并总结此疾病的规律,提高病情观察警觉性,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患者的突然发作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患者保持睡眠状态时,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高发期,主要于夜间20:00~24:00;而窦缓多发生于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