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衢州市高二数学《28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教案

浙江省衢州市高二数学《28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教案

浙江省衢州市高二数学《28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教案
浙江省衢州市高二数学《28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教案

§2.1.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一、教材分析:

引入随机变量的目的是研究随机现象发生的统计规律,即所有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要刻画这些规律,就要用分布列,教科书通过投骰子实验的例子来展示刻画方法,并从中概括出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接触随机变量可用熟悉的实例来描述,以加深他们对随机变量的理解。学生可能在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会有困难,我通过例题和练习来为学生巩固本节知识。学生有过探究、交流的课堂教学的尝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求出某些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2、过程和方法:

认识概率分布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

3、情感和价值:

认识概率分布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概念。

难点:求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随机变量:如果随机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来表示,那么这样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随机变量常用希腊字母ξ、η等表示

2. 离散型随机变量: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

3.连续型随机变量: 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取某一区间内的一切值,这样的变量就叫做连续型随机变量

4.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区别与联系: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都是用变量表示随机试验的结果;但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结果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而连续性随机变量的结果不可以一一列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6的内容,说明什么是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二)新课讲授

1.分布列:设离散型随机变量ξ可能取得值为

x1,x2,…,x3,…,

ξ取每一个值x i (i =1,2,…)的概率为()i i P x p ξ==,则称表 ξ x 1 x 2 … x i … P P 1 P 2 …

P i

为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简称ξ的分布列

2. 分布列的两个性质:任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满足:1)(0≤≤A P ,并且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由此你可以得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都具有下面两个性质:

⑴P i ≥0,i =1,2,...; ⑵P 1+P 2+ (1)

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在某一范围内取值的概率等于它取这个范围内各个值的概率的和 即???+=+==≥+)()()(1k k k x P x P x P ξξξ

3.两点分布列:

例1.在掷一枚图钉的随机试验中,令 ??

?1,针尖向上;X=0,针尖向下.

如果针尖向上的概率为p ,试写出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

解:根据分布列的性质,针尖向下的概率是(1p -) .于是,随机变量 X 的分ξ 0

1 P

1p -

p

像上面这样的分布列称为两点分布列.

两点分布列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抽取的彩券是否中奖;买回的一件产品是否为正品;新生婴儿的性别;投篮是否命中等,都可以用两点分布列来研究.如果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两点分布列,就称X 服从两点分布 ( two 一poi nt distribution),而称p =P (X = 1)为成功概率.

两点分布又称0一1分布.由于只有两个可能结果的随机试验叫伯努利试验,所以还称这种分布为伯努利分布.

()q P ==0ξ, ()p P ==1ξ,

10<

4. 超几何分布列:

例 2.在含有 5 件次品的 100 件产品中,任取 3 件,试求: (1)取到的次品数X 的分布列; (2)至少取到1件次品的概率.

解: (1)由于从 100 件产品中任取3 件的结果数为3

10C ,从100 件产品中任取3件,其中恰有k 件次品的结果数为3595k

k

C C -,那么从 100 件产品中任取 3 件,其中恰有 k 件次品的概率为

3595

3

100

(),0,1,2,3k k

C C P X k k C -===。 所以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是

X

1

2

3

P

03

595

3

100

C C C 12595

3

100

C C C 21595

3

100

C C C 30595

3

100

C C C (2)根据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可得至少取到 1 件次品的概率 P ( X ≥1 ) = P ( X = 1 ) + P ( X = 2 ) + P ( X = 3 ) ≈0.138 06 + 0. 005 88 + 0. 00006 = 0. 144 00 .

一般地,在含有M 件次品的 N 件产品中,任取 n 件,其中恰有X 件次品数,则事件 {X=k }发生的概率为

(),0,1,2,,k n k M N M

n

N

C C P X k k m C --===L , 其中min{,}m M n =,且,,,,n N M N n M N N *

≤≤∈.称分布列

X 0

1

… m

P

0n M N M

n

N

C C C - 11n M N M

n

N

C C C -- …

m n m M N M

n

N

C C C --

为超几何分布列.如果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为超几何分布列,则称随机变量 X 服从超几何分布.

例 3.在某年级的联欢会上设计了一个摸奖游戏,在一个口袋中装有10个红球和20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一次从中摸出5个球,至少摸到3个红球就中奖.求中奖的概率.

解:设摸出红球的个数为X ,则X 服从超几何分布,其中 N = 30 , M=10, n=5 .于是中奖的概率

P (X ≥3 ) = P (X =3 ) + P ( X = 4 )十 P ( X = 5 )

=353454555103010103010103010555

303030

C C C C C C C C C ------++≈0.191. 思考:如果要将这个游戏的中奖率控制在55%左右,那么应该如何设计中奖规

则? ()n

N k k N k m C C C k P /-==ξ

例4.已知一批产品共 件,其中 件是次品,从中任取 件,试求这 件产品中所含次品件数 的分布律。

解 显然,取得的次品数 只能是不大于 与 最小者的非负整数,即 的可能取值为:0,1,…,min{,}M n ,由古典概型知

(),0,1,2,,k n k M N M

n

N

C C P X k k m C --===L 此时称 服从参数为(,,)N M n 的超几何分布。

注 超几何分布的上述模型中,“任取 件”应理解为“不放回地一次取一件,连续取 件”.如果是有放回地抽取,就变成了 重贝努利试验,这时概率分布就是二项分布.所以两个分布的区别就在于是不放回地抽样,还是有放回地抽样.若产品总数 很大时,那么不放回抽样可以近似地看成有放回抽样.因此,当 时,超

几何分布的极限分布就是二项分布,即有如下定理. 定理 如果当

时,

M

p N

→,那么当 时( 不变),则

(1)k n k

k k n k M N M

N n

N

C C C p p C ---→-。 由于普阿松分布又是二项分布的极限分布,于是有:

超几何分布 二项分布 普阿松分布.

例5.一盒中放有大小相同的红色、绿色、黄色三种小球,已知红球个数是绿球个数的两倍,黄球个数是绿球个数的一半.现从该盒中随机取出一个球,若取出红球得1分,取出黄球得0分,取出绿球得-1分,试写出从该盒中取出一球所得分数ξ的分布列.

分析:欲写出ξ的分布列,要先求出ξ的所有取值,以及ξ取每一值时的概率.

解:设黄球的个数为n ,由题意知

绿球个数为2n ,红球个数为4n ,盒中的总数为7n . ∴ 7474)1(==

=n n P ξ,717)0(===n n P ξ,7

272)1(==-=n n P ξ.

ξ

1

-1

P

74

71 7

2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及解析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数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设集合,,则= A. B. C. D. 【答案】C 点睛:1.用描述法表示集合,首先要弄清集合中代表元素的含义,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明确集合类型,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的集合. 2.求集合的交、并、补时,一般先化简集合,再由交、并、补的定义求解. 3.在进行集合的运算时要尽可能地借助Venn图和数轴使抽象问题直观化.一般地,集合元素离散时用Venn图表示;集合元素连续时用数轴表示,用数轴表示时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 2. 已知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则数列的公比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得,所以.由条件可知>0,故.故选D. 3. 已知,则的值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故选B. 4. 已知,则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因为,所以,所以 ,当且仅当,即

时等号成立.因为,所以,所以,故选A.点睛: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特别注意“拆、拼、凑”等技巧,使其满足基本不等式中“正”(即条件要求中字母为正数)、“定”(不等式的另一边必须为定值)、“等”(等号取得的条件)的条件才能应用,否则会出现错误 5. 是恒成立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设 成立;反之,,故选A. 6. 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不等式的解集为R. 可得:a2?3a?4<0,且△=b2?4ac<0, 得:,解得:0

浙江省杭州市2018_2019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模 拟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双曲线=1的渐近线方程为() A.y=±B.y=±x C.y=±x D.y=±x 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棱AB,BB1的中点,则直线BC1与EF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B.C.D. 3.已知a、b、c为三条不重合的直线,下面有三个结论:①若a⊥b,a⊥c则b∥c;②若a ⊥b,a⊥c则b⊥c;③若a∥b,b⊥c则a⊥c.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0个B.1个C.2个D.3个 4.设点P为椭圆上一点,F1,F2分别为C的左、右焦点,且∠F1PF2=60°,则△PF1F2的面积为() A.B.C.D. 5.对于曲线:上的任意一点P,如果存在非负实数M和m,使不等式 恒成立为坐标原点,M的最小值为,m的最大值为,则的值是 A. 3 B. 4 C. 5 D. 13 6.已知直线 l1:ax+(a+2)y+1=0,l2:x+ay+2=0,则“l1∥l2”是“a=﹣1”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已知点F为抛物线y 2=﹣8x的焦点,O为原点,点P是抛物线准线上一动点,点A在抛物线上,且|AF|=4,则|PA|+|PO|的最小值为() A.B.C.6 D.4+2 8.已知圆O为Rt△ABC的外接圆,AB=AC,BC=4,过圆心O的直线l交圆O于P,Q两点,则

的取值范围是() A.[﹣8,﹣1] B.[﹣8,0] C.[﹣16,﹣1] D.[﹣16,0] 9.已知三棱锥D﹣ABC,记二面角C﹣AB﹣D的平面角为α,直线DA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β,直线DA与BC所成的角为γ,则() A.α≥β B.α≤β C.α≥γ D.α≤γ 10.如图,斜线段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60°, B为斜足,平面α上的动点P满足∠PAB=30°, 则点P的轨迹是() A、直线 B、抛物线 C、椭圆 D、双曲线的一支 二.填空题(共6小题,双空每空3分,单空每空4分,共30分) 11.直线的斜率为;倾斜角大小为______. 12.已知圆:, 则圆在点处的切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 过点(2,2)的切线方程是 . 1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cm3, 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cm2 14.已知m,n,s,t∈R+,m+n=2,,其中m、n是常数,当s+t取最小值时,m、n对应的点(m,n)是双曲线一条弦的中点,则此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双曲线的左支与焦点为F的抛物 线x2=2py(p>0)交于M,N两点.若|MF|+|NF|=4|OF|,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16.在三棱锥T﹣ABC中,TA,TB,TC两两垂直,T在底面ABC内的正投影为D, 下列命题:①D一定是△ABC的垂心;②D一定是△ABC的外心; ③△ABC是锐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是(写出所有正确的命题的序号)

高中文科数学教案第一章

重点:集合计算、指数对数性质、二次函数、分段函数 第一章 知识梳理 1.1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 子集 B A? (或 )A B? A中的任一元素都 属于B (1)A?A (2)A ?? (3)若B A?且B C ?,则A C ? (4)若B A?且B A ?,则A B = A(B) 或 B A 真子集 A ≠ ?B (或 B ≠ ?A) B A?,且B中至 少有一元素不属于 A (1)A ≠ ??(A为非空子集) (2)若A B ≠ ?且B C ≠ ?,则A C ≠ ?B A 集合相等 A B = A中的任一元素都 属于B,B中的任 一元素都属于A (1)A?B (2)B?A A(B) 1.2集合的基本运算 交集、并集、补集 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 交集A B {|, x x A ∈且 } x B ∈ (1)A A A = (2)A?=? (3)A B A ? A B B ? B A 并集A B {|, x x A ∈或 } x B ∈ (1)A A A = (2)A A ?= (3)A B A ? A B B ? B A 补集 U A {|,} x x U x A ∈? 且 1() U A A=? 2() U A A U = 1.3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 1.3.1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定义图象判定方法 ()()() U U U A B A B = ()()() U U U A B A B =

性 质 函数的 单调性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 y=f(X) y x o x x 2 f(x ) f(x ) 2 11 (1)利用定义 (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 象下降为减) (4)利用复合函数 1.3.2函数的奇偶性 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函数的 性 质 定义 图象 判定方法 函数的 奇偶性 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 . (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 . (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②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 ③奇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 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 函数名称 指数函数 定义 函数(0x y a a =>且1)a ≠叫做指数函数

高中数学选修4-4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4-4全套教案 第一讲坐标系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题:1、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回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 能力与与方法: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情境1:为了确保宇宙飞船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并在按计划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后,安全、准确的返回地球,从火箭升空的时刻开始,需要随时测定飞船在空中的位 置机器运动的轨迹。 情境2: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常常有大型团体操的表演,其中不断变化的背景图案是由看台上座位排列整齐的人群不断翻动手中的一本画布构成的。要出现正确的背景 图案,需要缺点不同的画布所在的位置。 问题1:如何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 问题2:如何创建坐标系? 二、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 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需要设定一个参照系 1、数轴它使直线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x确定 2、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上,当取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它使平面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确定 3、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空间中,选择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当取定这三条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三条直线方向,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它使空间上任一点P 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z)确定 三、讲解新课: 1、建立坐标系是为了确定点的位置,因此,在所建的坐标系中应满足: 任意一点都有确定的坐标与其对应;反之,依据一个点的坐标就能确定这个点的位置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29771

教学案例 我所带的是高二(2)班,她是个庞大的班级,有56名学生。 在第一周上课的几天里,我渐渐的发现一名“怪”学生——张勇明。这名学生坐在教室正中间第二排的位置上。这样的位置是老师能看到的最佳位置,就在老师眼皮底下。上课时,其他这种位置的同学慑于被老师盯上,一般都规规矩矩的坐着,认认真真的听课,而这位同学却不然,他好象一点也不怕被我盯上。 上课时,先是看着黑板听一会儿,然后就弯下腰半趴在课桌上什么也不看,懒懒的样子,不知道在干什么。下课后我走到他跟前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事,他笑着摇摇头说没有。 课后(2)班主任周老师告诉我,其实那个学生的数学基础挺扎实的,只是有些懒不能长久坚持下去,应该多注意多关照一下。 在以后的上课中,我在提问其他同学问题的时候,也有意无意的去提问他。课后,走到他跟前问他有没有不清楚的问题。 渐渐的在以后的课堂上,这位同学半趴在课桌上的次数少了,当讲到关键处时,我也能看到他在集中精力听。而且我还发现他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提前预习书本内容,提前做课后练习及习题。有一次我讲四种命题的关系,下课后我走到张勇明跟前,看到他已经把下一节充分必要条件的练习题做过啦,而且准确无误。 中段考试成绩出来了,张勇明的数学考了75分(满分150分),全班第一名。其中有一道数学大题难度较大,我曾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过,可是只有张勇明一个学生作对,其他做对的同学寥寥无几。 由此,我体会到:由于(2)班大部分同学基础比较薄弱,而高中阶段新内容新知识的接受又需要以前所学内容做铺垫,而以前的知识又没真正掌握,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以致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课堂上,多数同学听的蒙蒙胧胧似懂非懂。 针对这种现象,我要求同学做到:(1)把以前的数学课本从家里找到带到教室来,放在课桌上有意识的经常翻一翻。这样有些没记住的公式或不熟悉的公理定理就能记住了。(2)同学们作课堂笔记的时候,对于涉及到的旧知识内容如果不了解,那么也要做笔记。这样易于查漏补缺,新旧内容一起巩固并掌握。(3)当天事情当天做。每天上完新课后,若有不懂的问题争取当天解决,或者问我或者问同学。(4)经常复习巩固。

浙江高二下数学试卷及答案

浙江高二下数学试卷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当时,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已知全集,集合, , 则集合( ) A . B . C . D . 3.函数 的图象大致为( ) A . B . C . D . 1m <()21i m +-U =R

4.已知向量、的夹角为,,,则( ) A . B . C . D . 5.甲乙两人玩猜数字游戏,先由甲心中想一个数字,记为,再由乙猜甲刚才所想的数字,把乙猜的数字记为,其中 ,若 ,就称甲乙“心有灵犀”.现 任意找两人玩这个游戏,则他们“心有灵犀”的概率为( ) A . B . C . D . 6.已知双曲线C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一个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等于2, 则C 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 B . C . D . 7.在 中,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 , ,,则( ) A . B . C . D .或 8.《数书九章》是我国宋代数学家秦九韶的著作,其中给出了求多项式的值的 秦九韶算法,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给出了一个利用秦九韶算法求某多项式值的实例,若输入的 ,输出的 ,则判断框“ ”中应填入的是( ) A . B . C . D . 9.已知一圆锥的底面直径与母线长相等,一球体与该圆锥的所有母线和底面 都相切,则球与圆锥的表面积之比为( ) a b 2=a 1=b -=a b 11 25 1225 1325 1425 1 2 y x =±2 3 y x =±3 2 y x =±2y x =±ABC △π3 A = 3π4 π6 π4π4 3π 4

浙江省2021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卷(一)

浙江省2021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卷(一) (考试时间90分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可能是() A.(﹣1)n B.(﹣1)n C.(﹣1)n﹣1D.(﹣1) 2.已知a>b>0,那么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a>﹣b B.a+c<b+c C.(﹣a)2>(﹣b)2D. 3.已知△ABC中,a,b,c分别为角A,B,C的对应边,A=30°,B=45°,a=7,则边长b为()A.B.C. D. 4.已知数列{a n},其通项公式a n=3n﹣18,则其前n项和S n取最小值时n的值为() A.4 B.5或6 C.6 D.5 5.在等比数列{a n}中,a1=2,a n+1=3a n,则其前n项和为S n的值为() A.3n﹣1 B.1﹣3n C.D. 6.已知等比数列{a n}的各项均为正数,公比0<q<1,设,,则a3、a9、P与Q 的大小关系是() A.a3>P>Q>a9B.a3>Q>P>a9C.a9>P>a3>Q D.P>Q>a3>a9 7.在△ABC中,若b=asinC,c=acosB,则△ABC的形状为()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8.不等式(a﹣2)x2+2(a﹣2)x﹣4<0对一切x∈R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2,2] B.(﹣∞,2)C.(﹣∞,﹣2)D.(﹣2,2] 9.在数列{a n}中,a1=1,a n+1﹣a n=ln(1+),则a n=() A.1+n+lnn B.1+nlnn C.1+(n﹣1)lnn D.1+lnn 10.若a,b,c>0,且,则2a+b+c的最小值为() A.B.C.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在△ABC中,角A,B,C所对应的边分别是a,b,c,若a2+c2﹣b2=ac,则角B的值是.12.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则a4+a5+a6=. 13.若x,y∈R,且,则z=x+2y的最大值等于. 14.设数列{a n}、{b n}都是等差数列,且a1=15,b1=35,a2+b2=60,则a36+b36=.15.已知x>0,y>0,且=1,则4x+y的最小值为. 16.已知f(x)=|2x﹣1|+x+3,若f(x)≥5,则x的取值范围是. 17.已知数列{a n}的首项a1=1,且对每个n∈N*,a n,a n+1是方程x2+2nx+b n=0的两根,则 b10=. 三、解答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高二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Word版)

高二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以及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2)了解线性规化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

线性规化问题、可行解、可行域以及解等基本概念; (3)了解线性规化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联想以及作图的能力,渗透集合、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激励学生勇于创新.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教科书首先通过一个具体问题,介绍了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再通过一个具体实例,介绍了线性规化问题及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及一种基本解法-图解法,并利用几道例题说明线性规化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的区域. 对学生来说,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的区域是一个比较陌生、抽象的概念,按高二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认知水平难以透彻理解,因此学习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的区域分为两个大的层次: (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首先通过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自然地给出概念.明确二元一次不等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不包含边界直线(画成虚线).其次再扩大到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包含边界直线且要把边界直线画成实线. (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在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含义的基础上,画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找出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这是学生对代数问题等价转化为几何问题以及数学建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难点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 对许多学生来说,从抽象到的化归并不比从具体到抽象遇到的问题少,学生解数学应用题的最常见困难是不会将实际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即不会建模.所以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作为本节的

2019学年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及解析】(1)

2019学年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及 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双曲线的焦距是() A . B .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 2. 设,则“ ”是“直线与直线 垂直”的() A .充分但不必要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 3. 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则 ___________ B .若则 C.若则 ___________ D .若则 4. 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 ()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 5. 直线与曲线的公共点的个数是() A . 1 B . 2 C . 3 D . 4 6. 把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起,当以A、B、C、D四点为顶点的棱锥体积最大时,直线BD和平面ABC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A .9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6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4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30° 7. 过抛物线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若 ,则的斜率是()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 8. 已知实数x , y满足,如果目标函数z=x-y的最小值为-1 ,则 实数m等于() A . 7____________________ B .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 3 9. 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 AB= , BC=1 , E为线段DC上一动点,现将 AED沿AE折起,使点D在面ABC上的射影K在直线AE上,当E从D运动到C , 则K所形成轨迹的长度为()

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教案 1.1.1 正弦定理 1.1.2 余弦定理 1.角度问题 1.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章末归纳提升 1.2应用举例距离和高度问题 1.1.1 正弦定理 高一年级数学备课组(总第课时)主备人:时间:年月日

【问题导思】 正弦定理 1.如图在Rt △ABC 中,C =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 、∠B 与∠C 的正弦值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 ∵sin A =a c ,sin B =b c , ∴ a sin A =b sin B =c . 又∵sin C =sin 90°=1,∴a sin A =b sin B =c sin C . 2.对于锐角三角形中,问题1中的关系是否成立? 【提示】 成立. 3.钝角三角形中呢? 【提示】 成立. 1.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a sin A = b sin B =c sin C . 2.三角形中的元素与解三角形 (1)三角形的元素 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 ,B ,C 和它们的对边a ,b ,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 (2)解三角形 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对应学生用书第3页)知识运用 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 例1在△ABC 中,A =60°,sin B =1 2 ,a =3,求三角形中其他边与角的大小. 【思路探究】 (1)由sin B =1 2能解出∠B 的大小吗?∠B 唯一吗? (2)能用正弦定理求出边b 吗? (3)怎样求其他边与角的大小? 【自主解答】 ∵sin B =1 2, ∴B =30°或150°,

浙江省嘉兴市数学高二上学期理数期末考试试卷

浙江省嘉兴市数学高二上学期理数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如图,某三棱锥的三视图都是直角边为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三棱锥的四个面的面积中最大的是() A . 1 B . C . 2 D . 2. (2分)设命题p:非零向量是的充要条件;命题q“x>1”是“x>3”的充要条件,则() A . 为真命题 B . 为假命题 C . 为假命题 D . 为真命题 3. (2分)以A(1,3),B(-5,1)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方程是() A . 3x-y+8=0 B . 3x+y+4=0

C . 3x-y+6=0 D . 3x+y+2=0 4. (2分)已知c是双曲线的半焦距,则的取值范围是() A . B . C . D . 5. (2分) (2019高二上·鄂州期中) 已知 , 为两个非零向量,则“ ”是“ 与的夹角为钝角”的() A .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 充要条件 D .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 (2分)若a,b是异面直线,P是a,b外的一点,有以下四个命题 ①过P点一定存在直线l与a,b都相交; ②过P点一定存在平面与a,b都平行; ③过P点可作直线与a,b都垂直; ④过P点可作直线与a,b所成角都等于50°. 这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 . ① B . ② C . ③④

D . ①②③ 7. (2分)若直线与圆相切,则的值为() A . 0 B . 1 C . 2 D . 0或2 8. (2分) (2019高二上·章丘月考) 设斜率为的直线过抛物线的焦点,与交于两点,且,则() A . B . 1 C . 2 D . 4 9. (2分) (2020高二上·深圳期末) 已知球是正三棱锥(底面为正三角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中心)的外接球,,,点在线段上,且,过点作球的截面,则所得截面圆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A . B . C . D . 10. (2分)直线,和交于一点,则的值是() A .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套教案

第一章解三角形 章节总体设计 (一)要求 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最后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当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能够熟练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二)编写意图与特色 1.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章重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并且在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示范、引导。本章的两个主要数学结论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它们都是关于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结论。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边角关系的定性的知识,就是“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条对应边及其所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科书在引入正弦定理内容时,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提出探究性问题:“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设置这些问题,都是为了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2.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 加强与前后各章教学内容的联系,注意复习和应用已学内容,并为后续章节教学内容做好准备,能使整套教科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提高教学效益,并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本章内容处理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基本关系,已知三角形的边和角相等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有着密切联系。教科书在引入正弦定理内容时,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提出探究性问题“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这样,从联系的观点,从新的角度看过去的问题,使学生对于过去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使新知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设计汇编(上册)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汇编 (上部)

目 录 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 2、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3、对数的概念………………………………………………… 4、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5、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 6、函数图象及其应用…………………………………… 7、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8、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9、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10、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1、循环结构 …………………………………………………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1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 14、函数sin()y A x ω?=+的图象………………………… 15、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 1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1)……………… 1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2)…………………… 18、正弦定理(1)…………………………………………………… 19、正弦定理(2)…………………………………………………… 20、正弦定理(3)……………………………………………………

21、余弦定理……………………………………………… 22、等差数列………………………………………………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5、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26、拋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7、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

2019浙江省高二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直线3x+y+1=0的倾斜角是( ) A .30° B .60° C .120° D .150° 2.若α、β是两个相交平面,则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 ①若直线m ⊥α,则在平面β内,一定不存在与直线m 平行的直线. ②若直线m ⊥α,则在平面β内,一定存在无数条直线与直线m 垂直. ③若直线m ?α,则在平面β内,不一定存在与直线m 垂直的直线. ④若直线m ?α,则在平面β内,一定存在与直线m 垂直的直线.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3.下面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经过定点P 0(x 0,y 0)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y 0=k (x ﹣x 0)表示. B .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的点P 1(x 1,y 1),P 2(x 2,y 2)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 (y ﹣y 1)(x 2﹣x 1)=(x ﹣x 1)(y 2﹣y 1)表示 C .不经过原点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1x y a b +=表示 D .经过点A (0,b )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kx+b 表示 4.在下列条件中,可判定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的是( ) A .α,β都平行于直线a B .α内存不共线的三点到β的距离相等 C .l ,m 是α内的两条直线,且l ∥β,m ∥β D .l ,m 是两条异面直线,且l ∥α,m ∥α,l ∥β,m ∥β 5.已知圆C :x 2+y 2+Dx+Ey+14=0的圆心坐标是(-12,2),则半径为( ) A .2 B .3 C .4 D .5 6.若圆台两底面周长的比是1:4,过高的中点作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则圆台被分成两部分的体积比是( ) A .1:16 B .3:27 C .13:129 D .39:129 7.直线ax ﹣y+2a=0与圆x 2+y 2=9的位置关系是( )

高中数学【北师大选修1-1】教案全集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阅读下列语句,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 (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 (2)312 >吗? (3)312 (4)8是24的约数; (5)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6)他是个高个子.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命题的概念: ①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也就是说,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是看它是否符合“是陈述句”和“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 上述6个语句中,(1)(2)(4)(5)(6)是命题. ②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true proposition);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false proposition). 上述5个命题中,(2)是假命题,其它4个都是真命题. ③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 (3)2小于或等于2; (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x<; (5)215 (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7)明天下雨.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④探究:学生自我举出一些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2. 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①例1中的(2)就是一个“若p,则q”的命题形式,我们把其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 叫做命题的结论. ②试将例1中的命题(6)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③例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2)对顶角相等; (3)全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也相等.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3. 小结:命题概念的理解,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命题改写“若p,则q”的形式. 巩固练习: 教材 P4 1、2、3 4. (师生共析→学生说出答案→教师点评) ②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

最新高中数学选修2-2《分析法》教学案例精品版

2020年高中数学选修2-2《分析法》教学 案例精品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分析法》教学案例本节课的教学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二章“2.2.1综合法和分析法”中“分析法”的第一课时。 一、设计要点 本教案在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以“创设情境、切入主题、感受新知、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感悟探究、综合提高、回顾小结”为基本教学过程,通过揭示知识的发现和发生过程,使学生在掌握分析法的同时,体验有关的数学思想,提高观察与交流、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数学实例,了解用分析法思考问题的过程和特点,对分析法的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分析法,掌握探索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交流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证明的特点,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激发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磨练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1)了解分析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2)运用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

2.难点:对分析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的概括。 3.关键:展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思考、探索。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与探究式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教师请全体学生一起完成如下填空。 已知:如图,SA⊥平面ABC,AB⊥BC,D为直线BS上一点,求证:BC⊥AD 证明:∵SA⊥平面ABC ∵BC?平面ABC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BC⊥平面SAB ∵点D在直线BS上 ∴AD?平面SAB ∴BC⊥AD 教师教学时注意知识点拨:综合法表述形式:因为…,所以…;综合法思维过程:由因导果;综合法推理特点:顺推。并通过思路分析启发学生产生新的 证明思路和方法。 思路分析: 要证BC⊥AD 只需证BC⊥平面SAB( ∵______________) 只需证BC⊥SA( ∵____________________) 由SA⊥平面ABC知上式成立 ∴BC⊥AD成立

浙江省金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理科)

浙江省金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理科)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若随机变量η的分布列如表: 则当P(η<x)=0.8时,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A . x≤4 B . 3<x<4 C . 3≤x≤4 D . 3<x≤4 2. (2分)(2015·岳阳模拟) 将参加数学竞赛决赛的500名同学编号为:001,002,…,500,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且随机抽的号码为003,这500名学生分别在三个考点考试,从001到200在第一考点,从201到355在第二考点,从356到500在第三考点,则第二考点被抽中的人数为() A . 14 B . 15 C . 16 D . 17 3. (2分) (2016高一下·永年期末) 甲、乙两名选手参加歌手大赛时,5名评委打的分数,用茎叶图表示(如图)s1 , s2分别表示甲、乙选手分数的标准差,则s1与s2的关系是(填“>”、“<”或“=”)()

A . s1>s2 B . s1=s2 C . s1<s2 D . 不确定 4. (2分) (2016高二上·大连开学考) 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k分别为1,2,3,则输出的M=() A . B . C . D .

5. (2分)某公司共有1000名员工,下设若干部门,现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从全体员工中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80的样本,已告知广告部门被抽取了 4个员工,则广告部门的员工人数为() A . 30 B . 40 C . 50 D . 60 6. (2分) (2018高一下·鹤壁期末) 已知某8个数据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3,现又加入一个新数据5,此时这9个数的平均数为,方差为,则() A . , B . , C . , D . , 7. (2分)已知某批零件的长度误差(单位:毫米)服从正态分布,从中随机取一件,其长度误差落在区间(3,6)内的概率为() (附:若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则%, % A . 4.56% B . 13.59% C . 27.18% D . 31.74% 8. (2分)电灯泡使用时数在1000小时以上的概率为0.8,则三个灯泡在1000小时以后最多有一个坏了的概率是()

浙江省绍兴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理科)

浙江省绍兴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理科)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8高二下·抚顺期末) 世界杯组委会预测2018俄罗斯世界杯中,巴西队获得名次可用随机变量表示,的概率分布规律为,其中为常数,则的值为() A . B . C . D . 2. (2分) (2019高三上·广东月考) 某校高三年级有男生220人,学籍编号为1,2,…,220;女生380人,学籍编号为221,222,…,600.为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按学籍编号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这600名学生中抽取10人进行问卷调查(第一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到的号码为10),再从这1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3人进行座谈,则这3人中既有男生又有女生的概率是() A . B . C . D . 3. (2分) (2016高二上·郑州开学考) 甲、乙两位同学在高一年级的5次考试中,数学成绩统计如茎叶图所示,若甲、乙两人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乙比甲成绩稳定 B . >,甲比乙成绩稳定 C . <,乙比甲成绩稳定 D . <,甲比乙成绩稳定 4. (2分)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n=3,中输入的S=() A . B . C . D . 5. (2分)某田径队有男运动员42人,女运动员30人,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全体运动员中抽取一个容量为

n的样本.若抽到的女运动员有5人,则n的值为() A . 5 B . 7 C . 12 D . 18 6. (2分) (2018高一下·江津期末) 一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2,2,,5,10,其中,已知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众数的倍,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 9 B . 4 C . 3 D . 2 7. (2分) (2016高二下·海南期末) 如果X~N(μ,σ2),设m=P(X=a)(a∈R),则() A . m=1 B . m=0 C . 0≤m≤1 D . 0<m<1 8. (2分)高一新生军训时,经过两天的打靶训练,甲每射击10次可以击中9次,乙每射击9次可以击中8次.甲、乙两人射击同一目标(甲、乙两人互不影响),现各射击一次,目标被击中的概率为() A . B . C .

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全章教案整理

课题: §1.1.1正弦定理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 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 sin sin a b A B =, C 同理可得 sin sin c b C B =, b a 从而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A c B 从上面的研探过程,可得以下定理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理解定理] (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 使sin a k A =,sin b k B =,sin c k C =; (2)sin sin a b A B =sin c C =等价于sin sin a b A B =,sin sin c b C B =,sin a A =sin c C 从而知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sin sin b A a B =;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sin sin a A B b =。 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例1.在?ABC 中,已知045A =,075B =,40a =cm ,解三角形。 例2.在?ABC 中,已知20=a cm ,202b =cm ,045A =,解三角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