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临界CO2性质

超临界CO2性质

超临界CO2性质
超临界CO2性质

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稳定。当二氧化碳的温度超过31℃、压力超过7.38MPa时,即进入超临界二氧化碳状态。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CF)是指处于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以上的流体,例如二氧化碳,氨气,乙烯,丙烷等。在能作为超临界流体的化合物中,二氧化碳由于其性质稳定,无毒,不易燃易爆,价廉以及较低的临界压力(7.3MPa)和较低的临界温度(31.O5℃)

CO

2超临界流体技术是近3O年来新兴的一项绿色化学技术。目前,CO

2

超临界流体在国际上

得到了迅猛发展,在许多领域均取得长足的进步,在一些领域中与传统的工艺相比,具有极

大的优势。所谓物质的临界状态,是指物质的气态和液态平衡共存的一个边缘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液体的体积质量与饱和蒸汽的体积质量相同,因而它们的界面消失。纯C0

2

压力与温

度和体积质量关系详见上图。图中A~Tp 线表示CO

2

,气一固平衡的升华曲线,B~Tp 线表

示CO

2。液一固平衡熔融曲线, Tp~Cp线表示CO

2

的气一液平衡蒸汽压曲线。Tp为气一液一固

三相共存的三相点,纯物质都有确定的三相点。沿气一液饱和曲线增加压力和温度则达到临

界点Cp。当体系处在高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时,就称为超临界状态(图中阴影部分) 。C0

2的临界温度为31.060℃,临界压力为7.390MPa,其临界密度是0.448g/cm。。超临界条件与

水相比(水的临界温度为374℃,临界压力为218大气压)很容易达到。CO

2

超临界流体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兼有气体、液体的双重特点,其密度接近液体,而粘度近似于气体,其扩散系数是液体的近百倍。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分析 1.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对学习二氧化碳有帮助。 2.二氧化碳的性质较容易掌握,但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生成物不易理解,这一节课,我们让学生做实验的同时运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实验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做实验的兴趣,为实验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过程和方法: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准备:大理石、稀盐酸、醋酸、石灰水、胶头滴管、试管、烧杯、 水槽、集气瓶、铁皮架、玻片、塑料瓶、铁架台、纸袋、、蜡烛等。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探究法、归纳法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份之一,自然界中的生命 活动都离不开二氧化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二氧化碳,一起来研究它的性质。 请每位同学收集一 瓶二氧化碳气体。全班同学分组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在上课前完成。 1、回顾实验室制取 二氧化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 能力。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颜色、气味、状态。 每个学生认真观察,并用适当的方 法闻一闻,作好记录,准备回答。 培养学生观察、基 本实验操作能力。 三、探究二氧化碳的密 度。 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然 后学着做实验。 让学生分组做实验 参照此图倾倒二氧化碳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到,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讨论题:我们还能找到其它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依据吗?1.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的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 2.盛放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是正放的。 3.岩洞、枯井下层二氧化碳的浓度比 上层大。 培养学生探究能 力。 四、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 性。 请同学们做实验。利用刚才收集到的二氧化碳, 请同学们参照书上114页图6---13, 自己动手做一做。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 力, 调动学生学习兴 趣,从 实验中得到二氧化 碳 溶于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讨论题:假如老师给你二氧化碳气体和一定量的水,你能自己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二氧化碳的确溶于水吗?1.向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 玻璃片充分振荡,用手试试玻璃片是 否容易拿开? 2.向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 玻璃片充分振荡,将集气瓶倒置,看 玻璃片是否掉下来? 培养学生探究能 力, 联系生活实际调动 学生学习兴趣。

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趣味实验设计

【课题名称】 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趣味实验设计 【实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学生掌握木炭燃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装置的观察和思考,能够说出CO 2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通过观察改进装置中气球变化,以及后续喷泉实验的拓展,初步学会用CO 2的化学性质来解释一些实验现象,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关于CO 2性质的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内容】 实验一、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用品:锥形瓶、燃烧匙、气球、橡皮塞、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火柴、水槽、 尖嘴导管、10ml 医用注射器 木炭、澄清石灰水 实验装置的准备:选择符合锥形瓶口径大小的橡皮塞,按照所用尖嘴导管直径大小打孔后插入,尖嘴一端深入2-3cm 左右,并在橡皮塞上插入燃烧匙,尖嘴导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气球,用细线系紧。 装置图: 图一 图二

图三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操作:先收集一锥形瓶O 2,并用连有气球和燃烧匙的橡皮塞塞紧,如图一所 示。然后把燃烧匙中的木炭放在酒精灯上引燃(其间可用另一个橡皮塞塞紧锥形瓶口,以防O 2跑掉),再把点燃的木炭伸入盛有O 2的锥形瓶中,如图二所示。片刻后,木炭 燃尽,如图三所示。 作用:通过实验现象的对比,让学生感知木炭在O 2中燃烧与空气中燃烧的异同。 实验二、CO 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实验操作:将吸有澄清石灰水的注射器,插入锥形瓶中,并向瓶中注入澄清石灰水后,轻轻振荡锥形瓶,如图四所示。 作用:通过观察气球和石灰水的变化,认识CO 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现象。 图四 图五 CO 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喷泉实验 实验三、喷泉实验 实验操作:将锥形瓶倒置于水槽中,并在水中将气球取下,观察锥形瓶中的现象,如图五所示。 作用:通过喷泉实验,得出CO 2被吸收,为进一步探究CO 2化学性质做铺垫。

R717饱和热力性质表

附录八R717饱和热力性质表 温度绝对压力 比容焓熵 液体蒸汽液体蒸汽液体蒸汽 ℃MPa L/kg m3/kg kJ/kg kJ/(kg·K) -56 -54 -52 -50 -48 -46 -44 -42 -40 -38 -36 -34 -32 -30 -28 -26 -24 -22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120.02832 0.03208 0.03624 0.04085 0.04592 0.05151 0.05764 0.06436 0.07171 0.07973 0.08847 0.09797 0.10828 0.11946 0.13154 0.14460 0.15857 0.17382 0.19011 0.20750 0.22634 0.24640 0.26785 0.29075 0.31517 0.34117 0.36883 0.39822 0.42941 0.46248 0.49750 0.53454 0.57370 0.61503 0.65864 1.4099 1.4146 1.4194 1.4242 1.4290 1.4340 1.4389 1.440 1.4491 1.4542 1.4694 1.4647 1.4701 1.4755 1.4810 1.4865 1.4921 1.4978 1.5036 1.5094 1.5154 1.5214 1.5275 1.5337 1.5398 1.5463 1.5527 1.5593 1.5659 1.5727 1.5795 1.5865 1.5936 1.6008 1.6081 3.69622 3.29060 2.93446 2.62526 2.35228 2.11331 1.90243 1.71627 1.55124 1.40491 1.27462 1.15863 1.05514 0.96244 0.87941 0.80492 0.73781 0.67731 0.62275 0.57340 0.52869 0.48811 0.45124 0.41770 0.38712 0.35923 0.33372 0.31038 0.28899 0.26985 0.25132 0.23472 0.21944 0.20535 0.19233 250.12 258.48 267.82 276.05 285.24 293.85 302.63 311.35 320.24 329.05 338.04 346.94 355.77 364.76 373.66 382.49 391.47 400.50 409.43 418.40 427.41 436.45 445.52 454.56 463.63 472.67 481.80 490.90 500.02 509.18 518.33 527.50 536.68 545.88 555.10 1681.29 1684.74 1688.08 1691.48 1694.77 1698.07 1701.32 1704.54 1707.70 1710.83 1713.90 1716.94 1719.95 1722.89 1725.80 1728.67 1731.48 1734.24 1736.95 1739.62 1742.22 1744.48 1747.28 1749.72 1752.11 1754.45 1756.72 1758.94 1761.10 1763.19 1765.23 1767.20 1769.11 1770.96 1772.74 0.9795 1.0179 1.0602 1.0973 1.1382 1.1762 1.2147 1.2525 1.2908 1.3284 1.3664 1.4037 1.4404 1.4775 1.5139 1.5496 1.5858 1.6217 1.6571 1.6923 1.7273 1.7622 1.7970 1.8313 1.8655 1.8993 1.9332 1.9667 2.0001 2.0333 2.0662 2.0990 2.1315 2.1639 2.1961 7.5702 7.5260 7.4824 7.4402 7.3986 7.3582 7.3185 7.2798 7.2415 7.2046 7.1681 7.1324 7.0974 7.0631 7.0294 6.9965 6.9641 6.9323 6.9011 6.8705 6.8404 6.8108 6.7817 6.7531 6.7250 6.6973 6.6701 6.6433 6.6169 6.5909 6.5652 6.5400 6.5151 6.4905 6.4663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可能的减排措施 性质: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碳与氧反应生成其化学式为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支持燃烧。固态二氧化碳压缩后俗称为干冰。二氧化碳被认为是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1.977g/L,所以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能溶于水,没有闪点。无色无味,液体状态表面张力:约3.0dyn/cm密度:1.816kg/m3 粘度:比四氯乙烯粘度低得多,所以液体二氧化碳更能穿透纤维。二氧化碳分子结构很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会与织物发生化学反应。它沸点低(-78.5℃),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加压降温可得无色CO2液体,再降温可得雪花状固体,再压缩可得干冰,干冰达到-78.5℃,会升华成为气体CO2,不会形成CO2液体。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 用途:二氧化碳可注入饮料中,增加压力,使饮料中带有气泡,增加饮用时的口感,像汽水、啤酒均为此类的例子。 固态的二氧化碳(或干冰)在常温下会气化,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用在急速的食品冷冻。二氧化碳的重量比空气重,不助燃,因此许多灭火器都通过产生二氧化碳,利用其特性灭火。而二氧化碳灭火器是直接用液化的二氧化碳灭火,除上述特性外,更有灭火后不会留下固体残留物的优点。 二氧化碳也可用作焊接用的保护气体,其保护效果不如其他稀有气体(如氩),但价格相对便宜许多。 二氧化碳激光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激光来源。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碳源,可以用作植物温室的气体肥料和水草缸水族箱的肥料。 二氧化碳可用来酿酒,二氧化碳气体创造一个缺氧的环境,有助于防止细菌在葡萄生长。二氧化碳可控制pH值,游泳池加入二氧化碳以控制pH值,加入二氧化碳从而保持pH值不上升。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碱工业和制糖工业。 二氧化碳可用于塑料行业的发泡剂。 干冰可以用于人造雨、舞台的烟雾效果、食品行业、美食的特殊效果等。 干冰可以用于清理核工业设备及印刷工业的版辊等。 干冰可以用于汽车、轮船、航空、太空与电子工业。液体二氧化碳通过减压变成气体很容积和织物分离,完全省去了用传统溶剂带来的复杂后处理过程。液体CO?和超临界CO?均可作为溶剂,尽管超临界CO?具有比液体CO?更高的溶解性(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高溶解性,并兼备气体的低粘度和高渗透力)。但它对设备的要求比液体CO?高。综合考虑机器成本与作CO?为溶剂,温度控制在15℃左右,压力在5MPa左右。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课题三(1)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日常生活出发,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由浅入深的科学认识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指导生活,并学会从生活现象中认识和学习化学。 2)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质的探究、与石灰水的反应的原理。 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手段 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因此,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此外,本节课实验较多,尤其要注意借助于板书和教学课件组织引导学生对学习重点进行归纳总结!成功的教学在于解决了问题,又引发学生思考更多更深入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除了作业之外,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思考题“是不是无毒就一定无害?”以此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建立科学观念。 四、药品与仪器:

药品:阶梯蜡烛、澄清石灰水、一矿泉水瓶(内充满二氧化碳)、紫色石蕊试液、蒸馏水、汽水、浸过石蕊试液的干燥小花四朵、四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一烧杯二氧化碳气体、稀醋酸、小木条 仪器:酒精灯、烧杯(250mL)、镊子、试管、喷壶、火柴、试管、试管架、玻璃片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引入:谜语:左边月儿弯,右边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打一物 质的名称。 生:二氧化碳 讲解:二氧化碳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呼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也需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也是中考的重点考点。下面,就请大家跟我一起来探讨二氧化碳到底具有哪些性质呢?在生活中,它又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课题三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提问:研究物质的性质从几方面入手? 板书:一、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指哪几方面?) 演示:展示一瓶已经收集好的二氧化碳气体,引导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板书:1、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提问:你能根据老师存放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瓶口方向猜出它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还是小吗?是这样吗? 生:密度比空气大,正放。 板书:2、标况下,密度比空气大 提问:你认为二氧化碳能不能溶于水? 演示:向一瓶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注入约1/3的水,然后拧紧瓶盖,振荡。 生:振荡后,塑料瓶瘪进去。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板书:3、能溶于水

未饱和水与过热水蒸气热力性质表

未饱和水与过热水蒸气热力性质表 红字以上的为未饱和水,红字一下的为过热蒸汽 / ℃ 0 0.001002 -0.05 -0.0002 0.0010002 -0.05 -0.0002 10 130.598 2519.0 8.9938 0.0010003 42.01 0.1510 20 135.226 2537.7 9.0588 0.0010018 83.87 0.2963 40 144.475 2575.2 9.1823 28.854 2574.0 8.43466 60 153.717 2612.7 9.2984 30.712 2611.8 8.5537 80 162.956 2650.3 9.4080 32.566 2649.7 8.6639 100 172.192 2688.0 9.5120 34.418 2687.5 8.7682 120 181.426 2725.9 9.6109 36.269 2725.5 8.8674 140 190.660 2764.0 9.7054 38.118 2763.7 8.9620 160 199.893 2802.3 9.7959 39.967 2802.0 9.0526 180 209.126 2840.7 9.8827 41.815 2840.5 9.1396

200 218.358 2879.4 9.9662 43.662 2879.2 9.2232 220 227.590 2918.3 10.0468 .45.510 2918.2 9.3038 240 236.821 2957.5 10.1246 47.357 2957.3 9.3816 260 246.053 2996.8 10.1998 49.204 2996.7 9.4569 280 255.284 3036.4 10.2727 51.051 3036.3 9.5298 300 264.515 3076.2 10.3434 52.898 3076.1 9.6005 350 287.592 3176.8 10.5117 57.514 3176.7 9.7688 400 310.669 3278.9 10.6692 62.131 3278.8 9.9264 450 333.746 3382.4 10.8176 66.747 3382.4 10.0747 500 356.823 3487.5 10.9581 71.362 3487.5 10.2153 550 379.900 3594.4 11.0921 75.978 3594.4 10.3493 600 402.976 3703.4 11.2206 80.594 3703.4 10.4778 / ℃ 0 0.0010002 -0.04 -0.0002 0.0010002 0.05 -0.0002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推断题的解题策略 2014.2 近年来,各省市中考试卷中,推断题是考查的热点。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推断题的 答题技巧。 策略一:循序渐进、各个击破 此类推断题给出了物质结构、性质或数量关系等。且已知条件充分, 层次清楚,所求问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依次根据相关的已知条件直接 得出各个问题的结论。 例 1(2013?朝阳)如右图所示,A、B、C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液体、气体和 固体,气球套在试管口且保证密封性良好。 (1)若 A 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B 为空气,将金属固体 C 倒入试管中产生 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则 A 是 (填化学式) ,金属固 体C是 (填化学式) 。 (2)若 B 为空气,将黑色固体 C 倒入试管中产生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则 A 是 (填化学式) ,黑色固体 C 是 (填化学式)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3)若 A 是水,将气球中的固体 C 倒入试管中,气球很快被吸入试管中,则气体 B 是 (填化学式) ,固体 C 是 (填化学式)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解析: (1)已知 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即 A 显酸性。而 C 为金属固体,且现象为冒气 泡,所以 A 可以是稀盐酸或稀硫酸。而 C 为常见的活泼金属例如 Fe、Zn、Al、Mg 等均可。 (2)已知 C 为黑色固体,A 为液体,两者反应现象为冒气泡,联想到固液产生气体的反应 原理有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锌粒与 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但 C 为黑色固体,所以满足条件的只有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 即 A 为 H2O2,B 为 MnO2. (3)由于气球被吸入试管中,则意味着管内压强减小,而 A 为水,则气体 B 必然被吸收。 虽然水也能与 CO2 反应,但倒入固体 C 之后,气球是很快被吸入,所以联想到碱的固体溶 解于水,形成溶液,能够吸收气体 B。 答案:没写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需要熟练掌握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借助反应现 象、物质颜色等关键点解题。另外,还需对常见吸收气体的反应有所了解。 练习:
( 2013?沈 阳 ) 体 会 内 在 联 系 , 填 写 下 表 内 容 :
物质名称 组成元素 ( 1) C 石墨 C
微观结构模型
物 质
颜色 硬度
无色 ( 2)
黑色 小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两支燃着的蜡烛都熄灭,且下面的火焰先灭。 【提问】由此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板书】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进一步解释上述事故的发生及蜡烛熄灭的原因) 【讲解】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等处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提问】怎样测试菜窖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 (学生讨论后归纳) 【讲解】在菜窖里做一个灯火实验,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人不要进去。 【演示】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颜色变红,加热后红色褪去,又恢复紫色。 【讲解】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H2CO3),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2.和水反应: H2O+CO2==H2CO3 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讲解】碳酸钙为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钙溶解变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CaCO3+H2O+CO2====Ca(HCO3)2 碳酸氢钙溶液加热后,又变成碳酸钙 广西桂林著名的芦笛岩内的石柱、石笋或溶洞都是长年累月发生上述反应所致。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讲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二氧化碳也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可用它来灭火。(简介灭火器原理) 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它做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 4.植物光合作用。 【小结】二氧化碳是碳的一种重要化合物,掌握它的性质后合理利用它. 教学设计方案 2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既二氧化碳与水、与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过程: 【引入】 找有关温室效应或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录像放1~2分钟。 提出问题: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多少? 2、多些行否? 3、没有行否?

常见制冷剂热力性质表

附录: 附表1:R12饱和液体及蒸汽热力性质表 附表2:R13饱和液体及蒸汽热力性质表 附表3:R22饱和液体及蒸汽热力性质表 附表4:R134a饱和液体及蒸汽热力性质表 附表5:R152a饱和液体及蒸汽热力性质表 附表6:R600a饱和液体及蒸汽热力性质表 附表7:R407c饱和液体及蒸汽热力性质表 附表8:R123饱和液体及蒸汽热力性质表 附表9:R410a饱和液体及蒸汽热力性质表

附表1:R12饱和液体及蒸汽热力性质表 R12饱和液体及蒸汽热力性质表 温度绝对压力密度密度比焓比焓比熵比熵t pρ′ρ″h′h″s′s″℃MPa kg/m3kg/m3kJ/kg kJ/kg kJ/kg·K kJ/kg·K -1000.00118851679.10.099959113.32306.090.60771 1.721 -990.00130441676.50.10908114.14306.540.61242 1.7172 -980.00142981673.90.1189114.96306.980.61711 1.7135 -970.00156531671.30.12945115.78307.430.62178 1.7098 -960.00171171668.60.14077116.6307.880.62642 1.7062 -950.001869616660.15291117.42308.320.63105 1.7026 -940.00203971663.40.16592118.24308.770.63564 1.6992 -930.00222281660.70.17983119.06309.230.64022 1.6958 -920.00241971658.10.19471119.88309.680.64477 1.6925 -910.00263111655.50.21059120.71310.130.6493 1.6892 -900.0028581652.80.22754121.53310.590.65381 1.6861 -890.00310131650.20.24561122.36311.040.6583 1.6829 -880.00336171647.50.26485123.18311.50.66277 1.6799 -870.00364041644.90.28532124.01311.960.66722 1.6769 -860.00393831642.20.30708124.83312.410.67164 1.6739 -850.00425651639.60.33019125.66312.870.67605 1.6711 -840.00459591636.90.35471126.49313.340.68044 1.6683 -830.00495781634.30.38072127.32313.80.68481 1.6655 -820.00534321631.60.40827128.15314.260.68916 1.6628 -810.005753416290.43743128.98314.720.69349 1.6602 -800.00618961626.30.46827129.81315.190.6978 1.6576 -790.00665291623.60.50087130.64315.650.7021 1.655 -780.007144916210.53531131.47316.120.70637 1.6525 -770.00766671618.30.57164132.31316.580.71063 1.6501 -760.00821981615.60.60996133.14317.050.71487 1.6477 -750.00880561612.90.65034133.98317.520.7191 1.6454 -740.00942561610.30.69286134.81317.990.7233 1.6431 -730.010*******.60.73761135.65318.460.72749 1.6409 -720.010*******.90.78466136.49318.930.73167 1.6387 -710.0115061602.20.83411137.33319.40.73583 1.6365 -700.0122781599.50.88605138.17319.870.73997 1.6344 -690.0130921596.80.94056139.01320.340.74409 1.6323 -680.013951594.10.99774139.85320.820.7482 1.6303 -670.0148541591.4 1.0577140.69321.290.7523 1.6283 -660.0158051588.7 1.1205141.54321.760.75638 1.6264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建议 知识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

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在油田上应用于采油,是基于它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低,有类似于丙烷的物理性质,易于压缩,可以超临界态或液态输送,较其它气体如氮气、甲烷易于膨胀、降粘、萃取石油,从而获得较高的石油采收率,因而得到油田上的广泛应用。 1、二氧化碳的一般性质 在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为无色无嗅的气体,分子量为44.01,其比重约为空气的1.53倍,偏心因子为0.225。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为31.06℃,临界压力为7.35MPa,临界点密度为0.4678g/mL,临界点粘度为0.03335mPa.s,临界压缩因子为0.275,临界比容为2.135L/kg。在压力为1atm、温度为0℃时,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8kg/m3;导热系数为0.0126千卡/米·时·度;动力粘度系数为138×10-6泊。在不同条件下,二氧化碳也可以气、液、固三种状态存在,固态二氧化碳也叫干冰。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活泼,既不可燃,也不助燃,无毒,但具有腐蚀性。它与强碱有强烈的作用,能生成碳酸盐,在一定条件及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碳还能参加很多化学反应,表现出良好的化学活性。 2、二氧化碳与驱油有关的特性 (1)二氧化碳的密度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许多油藏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与油藏原油相似,视特定的温度、压力或石油组成的不同,二氧化碳的密度可高于或低于油藏原油,但通常高于气顶气。 (2)二氧化碳的粘度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二氧化碳的粘度比油藏原油的粘度要低。 (3)二氧化碳的压缩因子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压力较低时,随压力的升高而降低,而当压力较高时,则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加。 (4)从二氧化碳的P-T相图得到:二氧化碳的蒸汽压曲线始于气-液-固三相点,终于临界点。三相点上,温度为-56.42℃,压力为0.519MPa,气-液-固三相呈平衡状态。临界点对应的温度为31.16℃,压力为7.16MPa;在临界点附近,气液两相形成连续的流体相区,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液相,也不同于一般的气相。 (5)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它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力升高而增加,随温度

二氧化碳的性质(基础) 知识讲解

二氧化碳的性质(基础) 责编:熊亚军 【学习目标】 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能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要点梳理】 要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比空气大。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 (4)固态CO2又叫干冰。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高清课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如图所示实验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通过分析该实验的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两点性质: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CO2↑ 讨论:观察课本实验6-6(如下图所示)并分析。

现象与分析:A纸花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C纸花不变色,说明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D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四组实验的对比说明了水和二氧化碳不使紫色石蕊变色,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酸使紫色石蕊变红,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D纸花变红后加热,又变成了原来的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又分解了。 (3)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常利用此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a(OH)2+CO2=CaCO3↓+H2O(清变浊) 3.二氧化碳的用途: (1)气体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汽水、作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等。 (2)固态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可用作①制冷剂,②形成人工云雾(舞台上),③人工降雨。 【要点诠释】 1.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把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时,会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盐酸、稀硫酸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后者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实验室久置的石灰水瓶内壁,会有一层白色物质,白色物质是CaCO3(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2,发生如下反应:Ca(OH)2+CO2=CaCO3↓+H2O)。 要点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无毒,但在二氧化碳过多的地方,人们会感到窒息。通常空气里含0.03%体积的二氧化碳,当含量达到1%的时候,对人体就有害处;达到4%~5%的时候,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的时候,能使人不省人事,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 2.温室效应的形成、危害及对策: (1)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大,它们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由于一些天灾和乱砍滥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和草原绿地却在不断消失,从而导致碳氧循环不平衡,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2)温室效应的危害:①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会被淹没;②地球表面的水分蒸发,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防治措施:①减少煤、石油等含碳矿物燃料的使用,更多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②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提倡种草种花增加绿化面积等。 【要点诠释】 1.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能说CO2是空气污染物,一般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大约在0.03%左右。 2.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大气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对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不变及人类的生存、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矿物燃料的燃烧、动植物体腐烂等。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有: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4.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并不是说二氧化碳有毒。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 要点三、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专题复习

课题: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复习 考点: 一、氧气 1、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它溶于水;-183℃可变为色,-218℃可变为色状的。 2、化学性质 (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 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的气体。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只能发生现象,不 能但在氧气里铁丝剧烈燃烧,,生 成色固体。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把红热的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会看到 燃烧完后,迅速向集气瓶中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会看到 ,写出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综上所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在高温下可以与 物质发生反应,在反应中,具有性,是常见的 3、氧气的用途 (1);具体应用,如: (2);具体应用,如: 实战演练: 1、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固体氧是无色的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2、2003年3月30日上午8时31分,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正式开赛,发令枪响后产生一缕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 A.二氧化碳 B.五氧化二磷 C.二氧化硫 D.四氧化三铁 3、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B.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5、有一个充满空气的集气瓶,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可选用的可燃物是() A、木炭 B、铁 C、红磷 D、硫 6.下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1)选用的铁丝应用进行处理,这个变化属于变化。 (2) ①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状? 。

二氧化碳教案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比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原理的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活动用品: 装有阶梯蜡烛的烧杯、充满二氧化碳的透明软塑料瓶、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干的紫色小花、稀醋酸、水、喷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猜这是什么物质呢?对,是二氧化碳,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板书)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板书)一、物理性质 (讲解)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又包括哪些具体性质呢?颜色、状态、气味、溶水性、密度等。

(过渡)现在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提问)教室里有二氧化碳气体吗?你能根据身边的气体得出它的什么性质? (板书)1、通常情况下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设问)前面我们学习过氧气,知道氧气的密度和溶水性,那么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水性又怎样呢,请思考用怎样的实验来验证这两点性质? (演示实验)请两位同学分别用他们的方法演示实验:吹气球、往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水。 (实验现象)①气球在空气中下沉②塑料瓶变瘪了。 (实验结论)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板书)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过渡)通过试验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两点物理性质,那么,它的化学性质又怎样呢?我们还是让实验来告诉我们。 (板书)二、化学性质 (讲解)在前面我们学习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那么二氧化碳气体也能支持燃烧吗? (阅读)请同学们看教材113页[实验6-4],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演示该实验,并注意观察现象。 (小结)二氧化碳是一种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设问)我们已通过实验知道二氧化碳溶于水,那么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板书) 1、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阅读)请同学们看教材114页[实验6-6]。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在115页表格中。 (小结)二氧化碳不但溶于水且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反应方程式为:CO2 + H2O=H2CO3

热力性质表 R502

T P VL Vg Hl Hg R Sl Sg 癈Bar dm^3/kg m^3/kg kJ/kg kJ/kg kJ/kg kJ/(kg K)kJ/(kg K) -45.00 1.0330.67560.15794153.41325.73172.320.8155 1.5708 -44.00 1.0820.67710.15125154.34326.23171.890.8196 1.5697 -43.00 1.1330.67850.14490155.28326.73171.450.8236 1.5686 -42.00 1.1850.68000.13887156.22327.22171.000.8277 1.5675 -41.00 1.2400.68150.13315157.17327.71170.550.8318 1.5664 -40.00 1.2960.68300.12771158.12328.21170.090.8358 1.5654 -39.00 1.3550.68460.12253159.08328.70169.620.8399 1.5643 -38.00 1.4150.68610.11761160.04329.19169.150.8440 1.5633 -37.00 1.4780.68770.11292161.01329.68168.670.8481 1.5624 -36.00 1.5430.68920.10847161.98330.17168.190.8522 1.5614 -35.00 1.6100.69080.10422162.95330.66167.700.8563 1.5604 -34.00 1.6790.69240.10017163.93331.14167.210.8604 1.5595 -33.00 1.7500.69400.09632164.92331.63166.710.8644 1.5586 -32.00 1.8240.69560.09264165.91332.11166.200.8685 1.5577 -31.00 1.9000.69720.08913166.91332.59165.690.8726 1.5569 -30.00 1.9790.69890.08578167.91333.07165.170.8767 1.5560 -29.00 2.0600.70050.08259168.91333.55164.640.8808 1.5552 -28.00 2.1430.70220.07953169.92334.03164.110.8849 1.5544 -27.00 2.2300.70390.07662170.94334.51163.570.8890 1.5536 -26.00 2.3180.70560.07383171.95334.98163.030.8932 1.5528 -25.00 2.4100.70730.07116172.98335.45162.480.8973 1.5520 -24.00 2.5040.70900.06862174.01335.93161.920.9014 1.5513 -23.00 2.6010.71080.06618175.04336.40161.360.9055 1.5505 -22.00 2.7010.71260.06384176.08336.86160.790.9096 1.5498 -21.00 2.8040.71430.06161177.12337.33160.210.9137 1.5491 -20.00 2.9100.71610.05947178.16337.79159.630.9178 1.5484 -19.00 3.0190.71790.05742179.21338.26159.040.9219 1.5477 -18.00 3.1310.71980.05545180.27338.72158.450.9260 1.5470 -17.00 3.2460.72160.05357181.33339.18157.850.9301 1.5464 -16.00 3.3640.72350.05176182.39339.63157.240.9343 1.5457 -15.00 3.4860.72540.05003183.46340.09156.630.9384 1.5451 -14.00 3.6100.72730.04836184.54340.54156.010.9425 1.5445 -13.00 3.7380.72920.04677185.61340.99155.380.9466 1.5439 -12.00 3.8700.73110.04523186.69341.44154.750.9507 1.5433 -11.00 4.0050.73310.04376187.78341.89154.110.9548 1.5427 -10.00 4.1430.73510.04235188.87342.33153.460.9589 1.5421 -9.00 4.2850.73710.04099189.96342.77152.810.9630 1.5415 -8.00 4.4300.73910.03968191.06343.21152.150.9672 1.5410 -7.00 4.5800.74110.03842192.17343.65151.490.9713 1.5404 -6.00 4.7330.74320.03721193.27344.09150.810.9754 1.5399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https://www.doczj.com/doc/901048223.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