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荣格都有哪些著作

荣格都有哪些著作

荣格都有哪些著作
荣格都有哪些著作

荣格都有哪些著作

本能与无意识(1916)

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假设(1931)

现实与超现实(1933)集体无意识的原型(1934/1950)集体无意识的概念(1936)

现代人的精神问题(1928/1931)

心理学的现代意义(1933)

创造的赞美诗(1912)

美学中的类型问题(1921)

论分析心理学与诗歌的关系(1922)

心理学与文学(1930/1950)

《尤利西斯》:一段独白

毕加索(1932)

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1928)

纪念理查·威廉(1930)

心理学与宗教(1937)分析心理学中的善与恶(1959)

荣格的主要学说\概念\著作

个性化

个性化(Individuation)或译个体化:心灵成长的目标,也就是自性的实现(Self Realization),其方法为融合有意识的自我(ego)与无意识中的阴影与阿尼玛或是阿尼玛斯让自性实现。

[编辑]

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荣格认为在无意识中有个人无意识及集体无意识。他考察非洲及美洲等地原始人类的宗教、神话、传说、童话、与梦并比较西方人与东方人的宗教、神话、传说、童话、与梦,发现许多共同的原型而得到的结论。

[编辑]

原型

原型(archetype)是集体无意识中荣格所发现人类不分地域与文化的共同象征(symbols)。

?阿尼玛(Anima):男人无意识中的女性性格,只有一个。阿尼玛也是男人心目中女人的形象。当男人对女人有一见钟情的感觉时,他可能是将他心目中阿尼玛的形象投射在这女人身上。荒原狼中的赫尔米娜就是黑赛心中的阿尼玛。

?阿尼玛斯(Animus):女人无意识中的男性性格,可以有多个。泼妇很可能有负面阿尼玛斯。青蛙王子中的青蛙与王子都是公主心中阿尼玛斯形象的投射。

?阴影(Shadow):无意识中与自我(ego)相反的性格。电影《蝙蝠侠:开战时刻》(Batman Begins)中的阴影联盟(the League of Shadows)代表人性中负面的阴影。布鲁斯为父母复仇的意念就是他心里的阴影。要成为济弱扶倾打击犯罪的蝙蝠侠,布鲁斯必须先克服心中为父母复仇的意念。

?自性(Self):也就是心、性、或本性,人心灵的中心,以曼荼罗(mandala)为象征。

其他代表象征有太阳,黄金,石头,树等等。

[编辑]

其他学说/概念

?情结(the complex):情结是个人无意识中的成份。

?同时性(synchronicity):荣格认为两件或多件事于同时发生有其特殊的意义。在有翅膀的菲利门出现前,容格发现一只少见的鱼狗死在湖畔。他认为这两件事于同时发生有关联。

?里比多(libido):与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是纯粹性的潜力不同,荣格认为里比多是普遍的生命力,除表现在生长及生殖方面外,也表现于其他活动

?人格面具(persona):人们在他人眼中表现出的形象。中国大陆的样板雷峰就是一个理想的人格面具。

?内向/外向(introvert/extravert)

[编辑]

著作列表

荣格著作极丰,全集共19卷,其中卷6至卷9是他理论体系的主干,包括心理类型、心理结构与动力,原型与集体无意识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潜意识心理学》(1912年)、《心理类型学》(1921年)、《分析心理学的贡献》(1928年)等。他在最满意著作《答约伯》中应用荣格式的分析来分析犹太教、基督教的耶和华,招致宗教界的反对。

以下为已翻译为中文的著作:

1.《心理类型学》(Psychological types or the psychology of individuation)

2.《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Analytical psychology its theory and practice)

3.《寻求灵魂的现代人》(Modern man in search of a soul)

4.《人及其象征》(Man and his symbols)

5.《人、艺术和文学中的精神》(The spirit in man art and literature)

[编辑]

著名学生

玛丽—路易丝·弗兰丝(Marie-Louise von Franz)苏黎世荣格学院创办人,童话分析大师。

荣格著作阅读指南

阅读和研究荣格心理学, 第一个要面临的问题是从哪里入手, 以及这以后依次阅读

的顺序。《荣格文集》的英文译本共有十九卷, 而这十九卷并不包括荣格的自传《回忆、梦、反思》, 不包括他的最后一部著作《人及其象征》, 也不包括私人印刷出版的《死者七讲》。胡乱地阅读整套文集是不明智的做法, 因为其中许多文章过份专业化, 初次阅读荣格著作的人不会产生兴趣(注:上述几本本站均有下载)

应该从哪里入手呢? 以下的建议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 因为它事先假定你对于心理

学并不其备广泛的了解和渊博的知识。在下面向您推荐的这些书中, 如果有平装本可用的话,我们将特别注明并《荣格文集》在美国是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在英国则由routledge&kegan paul 出写出出版公司的名称。

版有限公司出版。

我们认为要对荣格有一个初步的理解,最好是首先阅读他的自传《回忆、梦、反思》。这本书有由蓝登书店(random house 〉文特其丛书(vintage books) 出版的平装本。其次

, 我们建议您读荣格题名为“探索无意识”文。这篇论文收在道布尔戴公司(doub leday

〉一九六四年出版的《人及其象征》一书中。《人及其象征》也有由dell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本。在这本书中, 同时收有其他著名分析心理学家的文章, 内容丰富而又清楚;, 而荣格本人的文章则典型地体现了这种清晰明快的风格。我们之所以特别推荐这两本书,一是因为它们是专为一般读者写的, 二是因为它们写作于荣格的晚年, 是对他

自己思想的最后的说明和表述。

对那些想更多地阅读和研究荣格的读者, 我们推荐您读《荣格文集》中的下列著作:

卷六:《心理类型》中的第十章《类型的一般性描述》(330-407 页);卷七:《关于分析心理学的两篇论文》( 有世界出版公司的平装本) 中的《无意识心理学》( 特别是其中40-117 页), 以及《自我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卷八:《心理的结构和动力》中《论心理的性质》( 有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的平装本〉以及《人生的阶段》;卷九, 一分册:《原型与集体无意识》中的《集体无意识的原型》、《集体无意识这一概念》以及《对于原型, 特别是涉及阿尼玛这一概念的考察》;卷十二:《心理学与炼金术》中的第一第二部分(1 一223 页) 。以上参考书, 为研究荣格分析心理学提供了丰富的知识,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文章中,有许多被海盗出版社(viking press) 搜

集起来, ;;重新印刷出版了一本题名为《荣格袖珍本》的平装书。

对那些希望就某一专题对荣格进行研究的读者, 可以参考下列专题阅读指南:

1. 底始人心理学

《原始人》〈载在荣格文集》, 卷十,50-73 页〉

2. 女性心理学

《欧洲妇女》( 载《荣格文集》, 卷十,113-133 ; ;页〉

3. 美国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的复杂情形》( 载《荣格文集》, 卷十,502-51 4 页)

4 宗教心理学

…《荣格文集》, 卷十一, 特别是其中《心理学与宗教》〈5-10 5 页),

这是荣格一九三七年在耶鲁大学所作的系列讲演, 这些讲演有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本。

5. 瑜珈、禅宗和《易经》

《荣格文集》, 卷十一,529-608 页

6. 炼金术

《荣格文集》, 卷十二、卷十三和卷十四;

7 文艺心理学

《荣格文集》, 卷十五,65 一141 页(

有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本《人、艺术和文学中的精神》)

8 心理治疗

《荣格文集》, 卷十五,65-141 页( 原文如此& amp; nbsp;,

疑有误。一一译注)

9 教育

《分析心理学与教育》( 《荣格文集》, 卷十七,65-132页& amp; nbsp;,

有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本)

10. 梦

《荣格文集》, 卷八,237 一297 页

11. 星相学

《荣格文集》, 卷八,453-483 页

12. 曼达拉

《荣格文集》, 卷九, 一分册,355-390 页

13. 超感官知觉能力

《荣格文集》, 卷八,421-450 页

14. 语词联想测验

《荣格文集》, 卷二

15. 弗洛伊德

《荣格文集》, 卷四

16. 神秘现象

《荣格文集》, 卷一,3-88 页

17. 精神分裂症

《荣格文集》, 卷二

最后, 我们愿意向大家再推荐一部著作。这部著作说明了荣格是怎样考察和研究心理学问题的, 这就是《飞碟一一天空所见物的现代神话》( 载《荣格文集》, 卷十,309- 433

页。有新美文库出版的平装本) 。荣格写过许多比这部著作更重要的文章和著作,然而却没有哪一篇文章哪一部著作象这本书一样清楚地显示出, 当面对象飞碟这样一个聚讼纷纭、争论不休的问题时,荣格所特有的洞察力。这是一部读起来很愉快的著作。

从荣格的原型理论看《美丽心灵》

从荣格的原型理论 解读《美丽心灵》中纳什的心理历程 1. 影片简介 《美丽心灵》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剧情片。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Nash)。此片2001 年上映,2002 年几乎包揽了电影类全球最高奖项。影片的前半部分展现的是一位天才在竞争、自身重荷下的逃避与崩溃。而对亚当?斯密的经典理论的重新阐释,使他一鸣惊人。工作期间,纳什两次进出五角大楼成功破译了苏联密码。然而,渴望巨大成就的迫切感与性格的薄弱交织,彻底分裂了纳什的性格,令他沉溺在幻境中不可自拔,直到最后被送入精神病院进行治疗。几经反复,在医生的治疗和妻子爱的鼓励下,他摆脱了幻象世界的纠缠,回到现实世界中。1994 年诺贝尔奖之夜,纳什向全世界表达了对妻子的敬意。 2.荣格原型理论 荣格是著名的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把整体人格称为“心灵”,认为心灵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有机整体,又是一个层次分明的人格结构,其有三个层次: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意识以自我为核心,是能被个体感知的部分;个体潜意识是被压抑的、被遗忘的知觉、思想和情感;在心灵的最底层是集体潜意识,它是荣格理论体系的核心。集体潜意识是通过遗传存在于心理机能和人脑结构中,是由所有的本能及其相关的所有原型构成,本能是一种行为模式,原型是本能行为的无意识意象。原型是“产生同样想象和观念的倾向”。它可以把个人经验引向某个方向,使个体以期祖先面临类似情境中所表现的方式行动。原型是人类共有的、普遍的、反复发生的心理结构内容。作为“一种典型的理解模式”,生活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原型。但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原型与相应个体的结合,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某一特定文化的意象。荣格一生中识别了不计其数的原型,有人格面具原型、阴影原型、阿尼玛或阿尼姆斯原型、自性原型、上帝原型、英雄原型、魔鬼原型、智慧老人原型、水原型、火原型、死亡原型、再生原型等。其中人格面具、阴影和自性是荣格学说中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型,它们

阿德勒和弗洛伊德,荣格人格理论的延续及不同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学说 (一)、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1、作为意识,弗认为是人格最表层部分,是由人能够注意提到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 特点: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限时性; 2、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被回忆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有关经验组成。 3、无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深层部分,主要指不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经是意识领域却被压抑起来的心理活动。具体包括原始的冲动、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还有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特点: (1)、无矛盾性:互不干扰,各人独立(存在内容); (2)、无时间性:不因时间而消失或减弱,不存在时间先后顺序影响; (3)、不存在彼此的否定、怀疑或不信任的成分; (4)、非现实性:―快乐原则‖ (5)、无意识观念里面的能量是最大的,较活跃,易变形; 三者关系:无意识是原动力,意识、前意识是检查官。 (二)、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一些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形成,它同人的内体过程相联系,本我中储存的能量为力比多,主要向躯体提供能量并储存能量同时为自我和超我输送能源。 生本能具备的能量叫eros,创造的力量;死本能具备的能量叫Thanatos 自我:比较理智的、符合现实的一部分、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人格中是文明、最有道德的一部分,遵循道德原则,包含自我理想和良心。(三)、自我防御机制:自我为了协调人格内部产生的冲突而形成的防御方式。 比较常见的: 压抑:最基本防御机制 否认:消极的解释问题是的方式 投射:拿加别人做替罪羊 合理化;替代;升华 设计:性别与防御机制的有关影响、性格与防御机制的有关影响。 弗洛伊德关于性心理发展即人格发展理论 凡是能带来愉快的满足的体验都叫性快乐; 口腔期(0~1岁),快感区:唇、舌;前口腔期(0-8个月)、后口腔期(8-1岁) 停止和倒退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在从低向高发展时,由于没顺利解决好前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冲突,导致低阶段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下来,从而出现任何发展阶段的停滞和延缓。由于人格发展过程中的停止和倒退,导致的性格特点如下: (1)、口腔型特征 在工作中追求一种安全感,扮演一种被动和依赖的角色,表现出明显的嫉妒和猜忌,对别人过分苛求,遇到挫折易怒,比较悲观,仇视别人。 (2)、肛门型特征 肛门便泌型:过分吝啬或节约,强时间观念,过分讲究秩序、整洁。

性格心理类型测试(荣格)

性格心理类型测试 认识自己是智慧的开端,是开启幸福的钥匙。 ——印度心灵大师克里希那提穆提 微酸提示: 一、请认真阅读题目,并按您第一时间的下意识判断去回答,无须三思而后行。 二、无须担心答案会对您不利,性格并无好坏之分。 三、请您在您选择的项目下划横线。 1|A.了解别人对问题有什么想法之后,才作出决定。|B.不跟别人商量,自己作出决定。| 2|A.人家说你有想象力,说你是直观直觉的。|B.人家说你重视事实,要求准确,不太考虑人情面子。| 3|A.根据现有资料对情况作系统的分析,然后作出对有关人员的决定。|B.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需要、情感和价值,然后作出有关人事方面的决定。| ————————————————————————————— 本测试资料由微酸文化沙龙全权提供,敬请保密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9010329008.html,

4|偶尔我会想到一些坏得说不出口的话。| A.是|B.否| 5|A.如果有人愿意承但任务,不管承担者是谁,一律按任务要求来执行。|B.力求任务明确,尽量保证有人愿意承担。| 6|A.空闲时喜欢一个人安静地思考问题。|B.空闲时喜欢找人聊天、参加娱乐活动。| 7|A.用自己熟悉的有效方法,把工作做完。|B.想方设法用新方法来完成工作。| 8|我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有时会发脾气。|A.是|B.否| 9|下列4个成语中,哪一个是错的? |A.化言巧语|B.千千万万|C.欢天喜地|D.一心一意| 10|A.根据不带有情绪色彩的逻辑分析和谨慎的推理作出结论。|B.根据以往经验中对生活的体验和人们的普遍看法作出结论。| 11|有时我真想骂人。|A.是|B.否| ————————————————————————————— 本测试资料由微酸文化沙龙全权提供,敬请保密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9010329008.html,

心理学著名人物简介(时间顺序)..

(最后一页为顺序排列) 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德国 Gustav Theodor Fechner 1801---1887 德国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费希纳借用物理学的方式,创立了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三种研究方法,第一次对感觉能力进行了划分,并发现了韦伯—费希纳定律。费希纳的研究为心理学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著有《心理物理学纲要》、《论心理物理学》等。

赫尔曼·赫尔姆霍茨德国 Hermann von Helmholtz 1821-1894 德国生理学家、物理学家,研究涉及多个领域,是19世纪大科学家之一。赫尔姆霍兹在心理学发展历程上,首创反应时法对神经传导速率进行了测量,提出三色色觉理论形成了著名的杨 - 赫三色论和听觉共鸣说。他在生理学方面的成就为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著有《生理光学手册》、《作为音乐理论的生理学基础的声觉学说》等。

威廉·冯特德国 Wilhelm Wundt 1832---1920 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成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冯特主张运用实验内省法研究个体的直接经验,奠定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基础,并且提出了感情三度说。他一生培养了众多的著名心理学家,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心理学巨擘。著有《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大纲》等。

赫尔曼·艾宾浩斯德国 Hermann Ebbinghaus 1850-1909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虽然没有建立正式的理论体系,但他在心理学上却拥有重要地位。他提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和无意义音节的研究方法,他对记忆的研究突破了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障碍,开创了一个新领域。著有《记忆》、《心理学原理》等。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的智慧 【摘要】分析心理学是20世纪早期诞生的一门探究人类心灵原始意象的深度心理学。在弗洛伊德对人类无意识的发现的基础上,根据自己亲身体验及对临床病人的大量观察和各民族宗教神话的广泛研究,瑞士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卡尔-荣格提出来一套颇具说服力的人类心灵深层结构理论。作为其理论精髓的集体无意识思想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人格层次结构学说、性格的类型、人格探索的方法等人格心理学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以及心理治疗过程中的转移现象和应对策略加以梳理,并浅述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荣格、意识与无意识、性格类型、转移 ——————————————————————————————————- 荣格(1875—1961),瑞士著名哲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心理学的研究,在弗洛伊德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了其无意识理论,采纳了精神分析的方法,以意识与无意识、自我与自己为轴心,将不同时间、空间、文化、人性等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构成他特有的思想结构,成为举世公认的权威。 人格的结构和内容 一、意识——精神事实对于自我的一种关系。 意识是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部分。它源于无意识领域,以自我为中心:意识从无意识领域和外部世界中汲取内容,当这些内容与自我发生联系时即成为意识。其本质是辨别,区分自我和非我,主体和客体,肯定和否定等等。事物分离成对立的双方完全是由于意识的区分作用,只有意识才能认识到适当的东西,并使之与不适当的和无价值的东西区别开来。意识的功能有两个方面: 1.外部功能(即心理活动机能):感觉、思维、情感、直觉 感觉:告诉我们存在着某种东西 思维:告诉我们它是什么 情感:告诉我们它是否令人满意 直觉:告诉我们它来自何方和去向何方。 2.内部功能:记忆功能、意识功能的主观因素、情绪 二、个体无意识(又称下意识)——被压抑或遗忘的个体知觉和经验 情结是个体无意识的重要内容,是心灵将经验重建为内在客体后的产物。荣格认为,情结以类似本能的方式运作。说“类似本能”是因为它们对特定的情境或人物会产生立即的、直接的、特指性的反应。然而与本能不同的是,它们不完全是与生俱来的,而更大程度上是创伤、家庭互动模式、文化制约等经验的产物,这些经验再综合了集体无意识原型的原始性要素才产生了情结。情结对心理的影响大多是消极的。但是,对于意识自我来讲,那些苦恼的情感经验、精神创伤等个人生活经历又都可以成为加深个人见识,增强自我的适应,使人格更充实的有利条件。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原型要素就是透过情结的经验被体验的。 受地域、民族、经验的不同影响,每个人能够意识到的内容和程度不尽相同,因此个体无意识具有相对性,它的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同个人无意识的偶然事件可能易于被召唤到觉醒的意识中来比,组成个体无意识的一切冲动和愿望、模糊

荣格分析心理学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既是对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的发展,也是荣格的一种创造。荣格用它来表示人类心灵中所包含的共同的精神遗传。或者说,集体无意识中包含着人类进化过程中整个精神性的遗传,注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荣格给集体无意识做定义的时候,曾经这样说:“集体无意识是精神的一部分,它与个人无意识截然不同,因为它的存在不像后者那样可以归结为个人的经验,因此不能为个人所获得。构成个人无意识的主要是一些我们曾经意识到,但以后由于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的内容;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从严就没有出现在部训之从末为个人所获得,它们的存在完全得自于遗传。个人无意识主要是由各种情结构成的,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 (二)原型 荣格的原型概念与其集体无意识概念的关系十分密切。个人潜意识主要是由各种情结构成的,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原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它们(荣格往往把原型作为复数)像命运一样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影响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被感觉到。 集体无意识是通过某种形式的继承或进化而来,是由原型这种先存的形式所构成。主要是由原型所构成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具有这样一种普遍的表现方式,因此它就组成了一种超个人的心理基

础,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并且会在意识以及无意识的层次上,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在这种原型心理学的意义上,荣格认为,历史中所有重要的观念,不管是宗教的,还是科学的、哲学的或伦理的观念,都必然能够回溯到一种或几种原型。这些观念的现代形式,只是其原型观念的不同表现,是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原型观念应用到了生活现实的结果。 (三)原型意象 荣格用原型意象(Archetypal images)来描述原型,将自身呈现给意识的形式,但是荣格也一直努力区分原型与原型意象的不同。原型本身是无意识的,我们的意识无从认识它,但是可以通过原型意象来理解原型的存在及其意义。我们可以把原型意象看做是原型象征性表现。通过其表现以及表现的象征,我们就可以认识原型。比如,出生、结婚、死亡与分离等等。 无意识内容一旦被觉察,它便以意象的象征形式呈现给意识。 荣格曾根据自己的分析与体验,提出了阿尼玛、阿尼姆斯、智慧老人、内在儿童、阴影和自性等诸多分析心理学意义上的原型意象。 阿尼玛 阿尼玛是荣格用来形容男人内在的女性存在的原型意象。她既是男人内在的一种原型女性形象,也是男人对于女人的个人情结。 荣格曾经描述了阿尼玛发展的四个阶段:夏娃—海伦—玛丽亚—索菲亚。作为夏娃的阿尼玛,往往表现为男人的母亲情结;海伦则更多地表现为性爱对象;玛丽亚表现的是爱恋中的神性;索菲亚则像缪

九型人格简介

九型人格 一、人格分类的背景 人们通常会从很多方面来分析不同人的人格。星座、属相、血型、面相、掌纹。而这些基于遗传和迷信的判断方法,使得分析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今天所要讲的九型人格,是基于弗洛伊德和他的学生荣格的思想理论上提出来的。 弗洛伊德提出两种关于意识的概念。一为无意识,又称潜意识。是一种本能,代表人最深的欲望,比如食欲触摸欲性欲。形成无意识的时期大概是0~5岁。在这段时期内,周围的环境把人的注意力引向不同的方向,从而形成内心不同的性格特点。根据弗洛伊德的儿童创伤理论,刺激比较容易在幼儿的大脑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无意识。二为前意识,是后天受环境影响产生的意识习惯。而一个人的核心性格,是由他的潜意识来决定的。 弗洛伊德的学生——荣格,他提出了人格可以根据几个关注点来进行分类。他认为,人格分为两种。一是外倾。而是内倾。但是后来发现这两种分法太过概括,于是提出了人的四种倾向:感觉、理智、情感、直觉,并且四种倾向有各自的外倾型和内倾型,即分成了八种人格。这种分法的缺点是太过绝对化的去区分人格,但是把人格分成多种类型,是如今分析人格的趋势。 因此可以总结出,弗洛伊德告诉我们人的性格是由潜意识所形成的。荣格告诉我们,人格可以根据几个关注点来进行分类。之后所有人格分类都是在这两人的理论基调上进行扩展和修改的。 二、何为九型人格 九型人格的说法,起源于斯坦福大学的某一课程。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婴儿身上具有九种气质,进而根据荣格的人格分类基础,提出了九型人格。前面说到,一个人的核心性格,是由他的潜意识决定的,而大多时候,人往往受到强大的意识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人格。因此九型人格的图示,用圆来表示。 该圆与颜色图谱相似,特点是可分为各自单独的一部分,也可重合形成新的类型。所以九型人格不单指九种性格,而是在九型的基础上,又详细加以分类为不同层次以及各种类型的组合。下面就简单对九型人格做一下介绍。

荣格简介

荣格简介 历史上,唯有极少数的灵魂拥有宁静的心灵,以洞悉自己的黑暗。而开创分析心理学的大师-荣格,便是这少数之一。他是佛洛伊德最具争议性的弟子,并将神话、宗教、哲学与灵魂等佛洛伊德忽略的问题,引入了分析心理学派中。他,是现代思潮中重要的变革者和推动者之一。忽略了他,便忽略了与现代社会紧密攸关的整个思想。 宗教世家出生的荣格 荣格1857年出生於瑞士的康斯维尔,一个对宗教相当热衷的家族,他八个叔叔及外祖母都是担任神职人员,父亲则是一位虔诚的牧师,几乎把信仰当成他生命的全部。自小他便具有特别的个性,是个奇怪而忧郁的小孩,他大都是和自己作伴,常常以一些幻想游戏自娱。到了6岁之後,除了父亲开始教他拉丁语课外,也开始他上学的生涯,藉著和同学们的相处,荣格慢慢发现家庭之外的另一面。多年之後回想起来,他将自己分成了两个人格-一号和二号。一号性格是表现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此时的他就如同一般的小孩,上学念书、专心、认真学习;另一人格犹如大人一般,多疑、不轻易相信别人,并远离人群,靠近大自然。 十二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确实改变命运的事情。一个初夏的中午他等待同学时,一个男孩猛然推倒了他,脑部受到了重击。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似乎有种神秘的咒语萦绕在荣格的脑中,每当必须回到学校或

者面对功课时,便陷入了昏厥的状态。这种状况的持续使其父母忧心不已,从各处请来的医生亦无法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甚而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癫痫的状态。但慢慢的,他用意志力来面对这个问题:一开始,在认真十分钟後,晕眩的感觉袭上心头,但荣格未放弃,持续地强迫自己继续看著父亲的拉丁文书,经过了几个星期的努力後,一切又回复了原状,彷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日後回忆起这件事,他视其为经历一次「精神官能症」。这个精神官能症对他而言是个秘密,一个可耻的秘密。但它却诱发了荣格一种非同寻常的勤奋,每天五点准时起床,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并非做做样子罢了。 同一时期内,荣格还有一段重要的经历。这段经历就如同刚从浓密的云层探出头来一般,他找到了他自己,开始摆脱了以别人的意志来过生活,对自己有绝对的权威,过著自己想过的生活,学校和都市生活则是占去了他的大部分时间。渐渐地,他越来越认同一号人格以及所发现的新自我,二号人格的世界则慢慢地消逝,二号人格容易让他感到沮丧,他从二号人格的先入之见中解脱出来。他亦开始接触西方哲学史,系统性的探讨自己所拟定的问题,深深为柏拉图、毕达歌拉斯、恩培多克勒所吸引。对荣格而言,他们的思想很美,富有学术气息,不像亚里斯多德式的唯智论令人生烦。在其中,最令荣格兴趣的莫过於叔本华(Schopenhauer)的著作,他对世界阴暗面的描述相当的符合荣格的看法:对於上帝,他们皆认为上帝乐於唤起人们的阴暗面更胜於光明且积极的一面,这对自幼便开始怀疑上帝是否为完美的荣格而言,无疑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夥伴。

[有关塔罗的非塔罗]-6-简介荣格心理学中的集体潜意识和共时性和其他

[有关塔罗的非塔罗]-6-简介荣格心理学中的集体潜意识和共时性和其他 禁止商业性引用,转载请注明作者:tony8525。 事先声明,这篇短文的目的仅止于一般性介绍,不会对其中的某个观点进行论证或深入性分析,那种事对我等知道主义分子而言除了麻烦还是麻烦,我又不是荣格的门徒。如果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别来找我,途径多得是——只要你认真想学。 A-【意识与潜意识】 【意识】掌控日常生活中认知和感觉,并从中创造出观念——也就是思考。同时意识是本人能够自觉自控的。【潜意识】则堆积着意识所“遗忘”或“忽略”的记忆和知觉,甚至是没有直接接触过的记忆和知觉。两者在各自保有独立性的同时还彼此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内心世界。 潜意识中这些记忆和知觉有可能在某些契机下受到驱动而在意识中发挥作用,表现为梦境、想象等,相对于我们自觉自控的意识,梦境和想象发散性较强,但并非完全不受意识控制。然而当这种驱动能力过强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是受到了强烈得意识无法处理的刺激),就会造成幻觉、妄想等传统意义上的【心理疾病】。由此,荣格认为,不但心理疾病的病患其实和健康人没两样拥有正常的人格,而且心理疾病的幻觉、妄想既然来源于无意识,它们就必然有某种【意义】——只不过病患的意识没能将这些来自潜意识的记忆和知觉妥善处理好。 【荣格的举例】 一位青年在梦境中看到,他的父亲是位驾驶技术很差、而且酗酒的司机,开车撞上了墙壁。这青年生气的指责他父亲,父亲却只是一味的傻笑。然而在现实中,这位父亲是个事业有成的人,这青年也非常尊敬他的父亲。 荣格认为,这青年确实尊敬他的父亲,却由此造成了在【意识】上过分的依赖,于是【潜意识】受驱动在梦境中表现其父亲的无能,以告诫其必须摆脱依赖、自立自强。潜意识在此的【意义】在于补足意识的不足,而非与意识作对。 B-【集体潜意识】 荣格认为,人的潜意识里存在着超越本人体验的“全人类共通的内心世界”,也就是上面说过的“没有直接接触过的记忆和知觉”,即是【集体潜意识】。 荣格说过,“有如人类祖先第一代的记忆,透过遗传基因代代相传。”(注:这里的遗传基因并非现代医学上的含义)。这种记忆——或曰集体潜意识——在人出生的一刹那甚或出生以前,便由父母处继承而来。(说句题外话,看到这里,熟悉天使学的同学们有没想到加百列阿姨的某个职能?)再进一步的说,荣格把人的内心分为三个层面:【意识】表现于外,隐藏于其下的是【潜意识】,而潜意识又分为由个人体验和回忆所积累的【个体潜意识】和出生时已拥有的【集体潜意识】。所以集体潜意识又要比个体潜意识隐藏在更深的层次。 【荣格的举例】 荣格看到一个病患凝视着窗外,还左右摇晃着脑袋。当问他做什么时,病患回答道:“你看,太阳中间悬挂着一个[哔——],只要我一摇头它就会跟着摇,然后就会起风喔!”(注:消音的关键字自己去搜索,不劳烦度熊和谐了) 荣格对此也是不知所云,直到后来他看到某段希腊语关于古代密斯拉教(太阳教,起源于古波斯,属于被后来犹太系三教兴起时灭掉的土著宗教之一)的祈祷文的记载:“太阳中间垂挂着一个筒子,当

人格理论

人格理论 (总分:33.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A2型题(总题数:24,分数:24.00) 1.荣格人格学说的最重要的内容是 ?A.潜意识 ?B.个人潜意识 ?C.自我意识 ?D.集体潜意识 ?E.自我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解析] 荣格是在以弗洛伊德潜意识的基础上发展了他的人格结构论,认为人格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自我)、个人潜意识(情结)和集体潜意识(原型)。意识是心灵中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部分。个体潜意识的内容是曾经有被意识过但被压抑后从意识中消失,如令人痛苦的思想、悬而未决的问题、人际间冲突和道德焦虑等。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从来没在意识中出现过,是完全通过遗传而得来的。其主要组成部分是原型,即一种本原的模型。荣格认为原型是遗传的先天倾向,不需要任何帮助,就可使一个人的行动在一定的情况下与人类祖先的行动相似。 2.依据罗杰斯有关健康人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健康的人能把所有的经验都准确地符号化为意识 ?B.自我观念和经验相协调 ?C.以价值条件来引导自己的经验和行为 ?D.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E.以实现趋向来指导经验和行为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3.不符合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是

?A.未受强化的行为不会发生 ?B.学习可以独立于强化而发生 ?C.受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表现出来 ?D.本我决定人格的发展 ?E.强化影响到个体以后的行为表现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4.来访者中心疗法中适宜的治疗气氛不包括 ?A.阐释 ?B.共情 ?C.真诚 ?D.无条件的关注 ?E.设身处地的理解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5.以下哪项不是成熟型的心理防御机制 ?A.升华 ?B.利他 ?C.合理化 ?D.幽默 ?E.压制 (分数:1.00) A. B.

荣格心理学性格检测

荣格心理学性格检测 最近在看《荣格心理学》,其中有个性格测试表,认识自己,更好的发展自己, 做自己认为最好的生活。在追梦中创造最真的自己。 为了方便我不画表就用语言代替了。 ABCDEFGH分别代表“外向思考”“内向思考”“外向感情”“内向感 情”“外向感觉”“内向感觉”“外向直觉”“内向直觉” 说明:是那种类型加2,否加0,两者都不是加1,最后累加分数最高就是那种类型。 1?经常被人说自己“找借口” A 2?擅长一个人深入思考某种事物 B 3?感情丰富 C 4?只能和关系密切的人聊天 D 5?喜欢挑战新事物 G 6?喜欢灵异和非正常现象等神秘的东西 H 7?喜欢读爱情小说 D 8?不擅长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H 9?体验过灵异和怪异现象 F 10?收集一些古怪的东西 G 11?点子多 E 12?擅长处理事物 F 13?感觉自己总是不容易被别人理解 B 14?对一些小事总是耿耿于怀 D

15?有过压抑自己而为别人奉献的情况 G 16?容易厌烦 F 17?一旦集中精神做什么就会废寝忘食 A 18?觉得学校或公司的女性之间的谈话很无聊 B 19?经常被别人说自己在“一直在思考什么” C 20?擅长理解别人的心情 E 21?特别爱打扮 E 22?很容易就能记住别人的名字和脸 H 23?经常被别人说 F 24?有过一个人空想到深夜的时候 A 25? 擅长用理论来说明,论证事物 B 26?喜欢考虑一些与日常生活完全没有关系的东西 C 27?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不在乎聊些什么只是单纯地享受闲聊 G 28?讨厌脚踏实地地做一些东西 F 29?知道几家特别讲究的店 A 30?小说中更喜欢纪实文学 B 31?喜欢贝多芬和莫扎特等古典音乐 C 32?和谁都能成为朋友 G 33?不善于向别人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及理清事物的条理 H 34?即使记不清路也能到达目的地 E 35?味觉敏感 E 36?擅长辩论 A 37?喜欢参加聚会和酒会 C 38?爱给自己灌输“应该怎样”,“必须怎样”的想法 D

荣格梦理论简介

荣格梦理论简介 前言 荣格是现代西方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他的理论为丰富和加深人们对于心灵世界的认识做出了卓越贡献。荣格在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的概念,他从比较神话学、宗教、人类学、考古学、文学艺术等不同的视角出发,运用梦、主动想象法、词语联想法等技术对潜意识深入研究,从而扩大并深化了对潜意识的研究。至2003年,一系列关于荣格心理学的译著在我国相继出版。但这些工作都是起步性质的。目前国内只有很少学者对分析心理学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其梦的理论以及一系列的临床方法由于缺少接受过正规的训练的心理分析家,因此分析心理学在我国的临床应用方面非常有限。作为一名出色的心理治疗专家,荣格一生治愈了无数心灵困扰痛苦的现代人,他极具特色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对于寻求精神提升的当代国人而言,极具现实意义。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介绍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梦的理论,从而对荣格整个的思想体系的精髓部分有个概况性的了解,期待随着心理咨询业的正规化,能有一批专业的心理分析家运用荣格的理论致力于中国人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对于梦的各种问题,诸如释梦的方法、梦材料的来源、梦与清醒生活的关系、梦与睡眠等等,各个文化,以及各文化的不同时期都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对于原始人而言,他们公认梦与他们所相信的神的世界有着联系,梦来自神灵的启示,是具有意义并十分重要的。在我国的殷商时代的巫觋文化中,卜卦占梦对于在位者甚为重要,在圣经里也有关于约瑟为埃及法老解梦的故事,这都说明了古代人对梦的重视。由于梦体验的独特性与古代人对梦知识的局限性(现代人亦如此),对梦很容易形成迷信的观点,认为梦是灵魂的外游和神灵通引,但同时,对梦的科学探索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我国对梦的探索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哲学家、科学家以及一些文学艺术家,从人们的生活体验及自我体验出发,在梦的本质、特征、原因和机制等问题上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1]。在西方,早至亚里士多德时,梦已成了科学的研究对象,在亚里士多德两部关于梦的著作中谈道,梦并非超自然的表现,而是遵循人类的精神规律。到了近代,在自然科学的思维模式兴起后,在科学界,梦就被贬低为一种躯体过程,不过是白天记忆的残留物在夜晚的重现,没有什么意义。直到1900年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的出版,这是一部跨时代的作品,同时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梦作为探索潜意识的手段之一,弗洛伊德给予梦以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批判了过去将梦视为无意义的理论,认为梦是个人潜意识梦念(dream-thought)为了避开稽查作用而伪装的结果,因此追寻梦对于了解个体的潜意识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后,不论是弗洛伊德的大批追随者,还是弗洛伊德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者,都将释梦作为临床实践的一部分。但在这些人中,对梦的研究走的最远,扩展最深的就非荣格莫属了,荣格在有关梦的本质和功能、释梦的技术,梦的材料来源等问题上与弗洛伊德的梦理论有很大的差别。下面先介绍下荣格梦理论的理论背景,在清楚一些基本概念后,将具体介绍荣格对于梦的本质、梦的功能和释梦技术的看法,最后将荣格的梦理论与弗洛伊德的梦理论差异做比较,以期对荣格梦理论得到更清晰的理解。 2 荣格梦理论的理论背景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既是对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的发展,也是荣格的一种创造,荣格用它来表示人类心灵中所包含的共同的精神遗传。 荣格自己在给集体无意识做定义的时候,曾经这样说:“集体无意识的是精神的一部分,它与个体潜意识截然不同,因为它的存在不像后者那样可以归结为个人经验。因此不能为个人所获得。构成个人无意识的主要是一些我们曾经意识到,但以后由于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的内容;集体无意识从来就没有出现在意识之中,因此也就从未为个人获得,它们的存在完全得自于遗传。 (二)原型 荣格的原型概念与其集体无意识概念的关系十分密切。正如他所曾明确表达的那样,个人潜意识与各种情绪的构成有关,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 荣格说:“原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它们像命运一样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影响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感觉到。” 集体无意识是通过某种形式的继承或进化而来,是由原型这种先存的形式构成,原型赋予某些心理内容以独特的形式,集体无意识具有普遍的表现方式,它组成了一种超个人的心理基础,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并且会在意识及无意识的层次上,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和行为。

就会通过投射等机制,来影响我们的心理学与行为,因为男人内在的这种原型意象,既可以成为男人向上的促动者,也可以成为堕落的诱惑者。 实际上,荣格曾把阿尼玛描述为一种灵魂形象,往往在男人的心情、反应、冲动以及任何自发的心理生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发挥某种既定的作用,男人总是倾向于某个现实的女性对象那里,看到自己内在的阿尼玛和心灵的投影。 任何带有无意识的心理内容,总是会在梦中出现的,阿尼玛也是这样。荣格曾经描述了阿尼玛发展的四个阶段,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形象,分别为:夏娃——海伦——玛丽亚——索菲亚。 夏娃:往往表现为男人的母亲情结; 海伦:则更多地表现为性爱对象; 玛丽亚:爱恋中的神性; 索菲亚:像缪斯那样属于男人内在创造源泉。 1、阿尼姆斯 阿尼姆斯是与阿尼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象征着女人内在的男性成分,被其阿尼姆斯所占据的女人,则会失去很多女性的色彩。但是能够辨析与关注其阿尼姆斯存在的女性,则能够从这原型的意象中获得积极的力量。 女性内在阿尼姆斯的发展阶段:赫尔克里斯——亚历山大——阿波罗——赫耳墨斯。女人的阿尼姆斯出现在梦中的时候,最初往往表现以某种大力士或运动员的形象,然后会出现计划、行动以及独立自主的形象,接着会有类似“教授”、或“牧师”等指导意义的形象,

荣格认知功能和荣格心理类型

荣格认知功能和荣格心理类型阐述 大概的提纲可能有这么四块: 一、荣格这一脉人格理论的发展历史。 二、四种功能,以及其内向外向的区别。 三、人格,以及其与功能的联系。 四、一些零碎的问题 一、荣格这一脉人格理论的发展历史 1921年,历史上泰斗级别的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爵士根据他近20 年心理领域的工作和研究的结果,写成了(个人译为< 心理类型学或者个性心理学>)一书。 在书中,荣格爵士开创性地提出了思维、情感、感觉、直觉四项功能以及和内倾和外倾两种心理类型,这之后成为了整个一脉人格理论的重要理论支柱。 随后,荣格爵士又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出了" 内向直觉型”,“外向直觉型”,“内向情感型”,"外向情感型”等八种心理类型,并对这八种心理类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这些研究为这一脉人格理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荣格之后,这一脉理论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美国心理学家Katherine Cook Briggs及其女儿 Isabel Briggs Myers在荣格研究的基础上,又研究出了大名鼎鼎的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指 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也就是常说的MBTI。经过多年的发展,MBTI 现在已经成为全球著名的性格测试之一。在此不细述。 1970年,这一脉理论里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学说:Socionics(社会人格学)。 它主要依托于荣格心理类型学和MBTI发展。不过,它的的侧重点和前两者不同。其侧重点在于16种人格类型之间的关系。 这个学说是ENTP型的研究产物,说得很有意思,但是发展时间还比较短。具体可不可靠还没有定论。 此外还有一个需要顺带提一下的人:大卫-凯尔西。……(这里要订正一下,作者了解有误,大卫- 凯尔西其实是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教授和心理学家。故而此段可能描述有误导之嫌。略去)…… 为什么要先谈这些呢?其实主要还是希望读者能有一个大概的脉络认识。 这一脉理论的发展过程大致是这个样的:“荣格心理类型学-------MBTI------- Socionics”。后两者的 理论依据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前者,前者则是后两者产生的根基。因此,想要深入了解这一串理论,荣格心理类型学的知识基础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 二、四种功能,以及其内向外向的区别。 先来谈内倾外倾的问题。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人类社会里的不同人群具有两种完全相异的性状。引用 荣格著作里的例子,假设路前方有一条小溪,一些人会立马打算上前尝试过去,有些人会停下来想想办法。这种区别,就是内倾外倾的区别。

沙盘游戏和荣格分析心理学

沙盘游戏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卡尔夫开创的沙盘游戏,融合了劳恩菲尔德世界技法的理念,也深受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的影响。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涉及心理学、人类学、文学、宗教、艺术等多个方面,就其对沙盘游戏的影响而言,主要体现在原型理论、个性化理论和心理动力学理论三个方面,也可以将这三个方面看成是理解沙盘游戏的又一把钥匙。通过它们,人们才会真正走进神秘的沙盘游戏世界,感受沙盘游戏世界的魅力,体会人的内心世界的另一种真实。 一、荣格的原型理论与沙盘游戏 (一)荣格的原型理论简介 1.原型的内涵 原型一词并非荣格的创造,早在犹太人斐洛(Philo Judaeus)谈到人身上的“上帝形象”时便已出现。荣格之前的一些哲学家也使用过这一术语,如柏拉图(Plato)认为原型是形式,认为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非物质的观念世界。例如世间有许多类别的事物,当判断它是否为美时,心中必然已有了一个美的原型,这心目中美的原型又来源观念世界中存在的那个绝对的美。任何美的事物都无法与美的原型相比,前者不过是对后者的一种模仿;美的事物有千千万万,而美的原型或观念却只有一个。 荣格用原型来表示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他认为,只有当可以意识到的心理内容确实存在时,人们才具备了认识心理存在的条件。因此,只有当我们能够展示其内容时,才能够对其进行探讨。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由“带感情色彩的情结”所组成,它们构成心理生活中个人的一面,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是所谓的原型。他还认为,我们在无意识中发现了那些不是个人后天获得而是经由遗传具有的先天固有的直觉形式,也就是知觉与顿悟的原型。它们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必不可少的先天要素。正如一个人的本能迫使他进入一种特定的存在模式一样,原型也迫使知觉与顿悟进入某些特定的人类范式。和本能一样,原型构成了集体无意识。 集无意识内容之大成的荣格原型理论,一般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各种误解。荣格为了说明无意识的构造,假定了其中心存在着原型,他时而将其说成为“由脑的构造而传达的精神内容”,时而又将其喻为“由黑暗时代积累下来的所有人类经验的沉淀物”。他的理论给人一种“无意识似乎是由遗传而来,或者似乎有一种传达它的特殊的脑组织”的印象,由于这一切无法得到证实,因而否定荣格的人甚多。 2.原型的类型 正像荣格所说的,人的一生中有多少典型的情境就有多少种原型,这些经验由于不断重复而被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心理结构之中。这种铭刻,并不是以充满内容的心象形式,而是最初作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它所代表的不过是某种类型的知觉和行为的可能性而已。 作为原型的主要内容,荣格列举了阿尼玛(anima)、阿尼姆斯(animus)、阴影(shadow)、人格面具(persona)、“太母”(grandmother)、“老圣人”(old wiseman)等。除此之外,他还认为存在出生原型、再生原型、死亡原型、力量原型、英雄原型、儿童原型、上帝原型、魔鬼原型、智慧老人原型、大地母亲原型、太阳原型、月亮原型、动物原型、曼荼罗原型等。 荣格试图通过古今中外这一普遍性情感的源泉,来说明他的无意识理论。其理论的正确与否,另当别论,而这种普遍情感的存在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从日常经验来考虑的话,谁都可能接受这样

荣格理论

沙盘游戏的理论背景:荣格的基本理论 尽管在普通的心理学历史教科书中,荣格学派仍然是精神分析的一个分支或发展,但是荣格学派也早已自成体系。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一样,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也是独具匠心的创造。1950年,波林在其《实验心理学史》中评价弗洛伊德的时候曾做了这样的表达:如果弗洛伊德不幸窒死于摇篮之中,时代是否将可能产生出另一个弗洛伊德呢?对此波林十分犹豫地说:“这很难回答,因为历史的动力说还缺乏控制的实验。”但是时间能够对所有的理论做最好的解说。若是波林能够再晚12年修订他的《实验心理学史》的话,那么或许他会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做一个肯定的回答。因为在那十几年中,荣格的理论及其贡献,已经足以让心理学史家们充满信心。 (一)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既是对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personal unconscious)的发展,也是荣格的一种创造。荣格用它来表示人类心灵中所包含的共同的精神遗传。或者说,集体无意识中包含着人类进化过程中整个精神性的遗传,注入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荣格自己在给集体无意识做定义的时候,曾经这样说:“集体无意识是精神的一部分,它与个人无意识截然不同,因为它的存在不像后者那样可以归结为个人的经验,因此不能为个人所获得。构成个人无意识的主要是一些我们曾经意识到,但以后由于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的内容;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从来就没有出现在意识之中,因此也就从未为个人所获得过,它们的存在完全得自于遗传。个人无意识主要是由各种情结构成的,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2] 荣格在其自传中说,他关于集体无意识的思想,得自于1909年与弗洛伊德一起访美归来的途中所做的一个梦。荣格曾这样陈述他的梦: (在梦中)我的身处在一所我不认识的两层楼的屋子里。但它是“我的房子”。我发现自己是在楼上,有点像是客厅的感觉,做工精致的老式家具,以及墙上悬挂着一些古老的珍贵名画。我奇怪这陌生的房屋怎么会是我的家。不过我想,“还不错。”于是我更想知道一楼是怎样的,便沿着楼梯走到了楼下。在这里,一切东西都显得更加古老,我意识到房子的这一部分大概可以追溯到15或16世纪。家具陈设似乎是中世纪式的,地面铺的是红砖。这里的光线不足,显得阴暗一些。我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房间,心里想道,“唔,我实在得探究

荣格心理学的治疗方法

荣格心理学的治疗方法 2007年03月17日星期六 22:07 荣格将心理治疗分为几个阶段,精神宣泄,解释,教育,个性化 在这个问题上,不同的心理治疗的流派有不同的侧重,最初布罗伊尔使用了宣泄的方法,而老弗则发展了解释的方法,阿德勒的疗法里有很多教育的成分(个人感觉,阿德勒的疗法蛮有认知味道的),荣格则吸纳了这些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系统. 荣格对这写些疗法有这样的思考: "我们心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种特殊的终极性的东西.当我们经历了饿充分倾诉的宣泄时,一切都说了,一切都明了了,现在事情终将按照它们应该的那样发展了.解释工作后,我们知道自己的神经症是如何产生的了,然后又来了一个教育阶段,弯曲的树只有经过园丁的支撑才能获得正常的适应.而有些人则因为太正常而得上神经症",就比如说,一个到荣格那求助的女士,她具有圣徒的素质,意识中却是没有神话的人,荣格在梦中跪着递雨伞给她.明白这一点后,她的神经症症状便消失了. 而这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可能造成偏激和固执,认为只要这一个方法便可以了. 荣格并不认为个体化便是最终的真理 "我们不是我们手中真理的创造者,而只是它们的表述者" 在荣格之后,心理治疗又有了很多新的发展,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的融合,认知治疗等等,心理治疗的工具越来越多了 荣格心理学的治疗方法

我在开篇想说的是:“理解这一治疗并不是容易的。即使你觉得已经读懂了,因为那可能仅是概念的读懂而非实际的把握。” 荣格心理学治疗目标是个性的成熟发展——自我实现或个性化,人生充实感的获得。所以荣格心理学治疗对于接近中年以上或者反省意识较强的对象是适合的,而且治疗对象里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级占有较多比例。但对于儿童、青少年、贫民阶层的治疗则存在一定局限,虽然在一些方面荣格心理学治疗一些治疗技术在儿童领域也很有成效,如沙盘技术、绘画技术等。自我实现的治疗目标更适合中年以下的人,而个性化目标的完整发展则更适合中年以上的人。 同时荣格心理学治疗一般是中长程的治疗,这需要患者有经济保证。 但荣格心理学治疗存在的人情味是很丰富多彩的,治疗师可能使用多种治疗方式来适应患者个体的发展,他们更多的把患者看成是一个寻求发展的个体的人,而不是简单的把患者看成一个统一诊断标准下的病人。 荣格心理学治疗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意识化、分析、教育、个性化。和经典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治疗时间类似,这些阶段的发展时间可能需要一年以上的治疗,有的时间甚至更长。其中每个阶段的发展都不是轻率进行的。 围绕荣格心理学治疗的四个阶段则有许多具体的技术,这包括危机干预、释梦、移情技术、积极联想、沙盘技术、绘画技术、文学和诗歌阅读、艺术品的制作技术、舞蹈技术、空椅技术、象征放大技术等。 荣格心理学治疗四个阶段: 荣格心理学治疗面谈方式是面对面的,他们认为经典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使用的分析椅使治疗者躲藏在患者背后,而拒绝了患者和治疗师之间互动的过程。因此荣格心理学治疗师更希望以一种开放的方式来进行面谈,在面谈中以彼此的多方面互动来实现患者和治疗师的同时发展。 一般的治疗是在量表测验(特别是类型量表)和面谈评估后进入的。 但如果在进入治疗前,求助者存在自杀等倾向,治疗者可能采取危机干预进行帮助。在这个时期过去后才进入治疗阶段。 一.意识化治疗阶段:在一些中文著作中也有翻译成“宣泄”、“净化”的。这和许多心理疗法学派的观点是共同的。 这是首先让求助者表达,它的方式可以是口头会谈中的各种表达叙述,也可以是通过梦的记录、积极联想、沙盘技术、绘画技术、文学和诗歌阅读、艺术品的制作技术、舞蹈技术等。 从求助者的理性和感性两方面引导出患者内心无意识的声音,使其相当充分的进入意识的领域,以及把心理的能量流疏导出来。这是极重要的环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