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7章 商业周期和总需求理论)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7章 商业周期和总需求理论)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7章  商业周期和总需求理论)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7章  商业周期和总需求理论)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

第7章商业周期和总需求理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

答:商业周期是以产业经济为主的国家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有一定规律的波动,持续时间通常为2至10年,以大多数经济活动的同时扩张或者收缩为标志,以产量、价格、投资、商业利润和各种货币变量等重要宏观经济变量趋于有规则的一起变动为重要特征。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也可以称为扩张、衰退、收缩、复苏)四个阶段。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达到新的高峰。在衰退阶段,经济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出现紧缩的趋势。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的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动量高度,进入繁荣。衡量经济周期处于什么阶段,主要依据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就业和收入、价格指数、利息率等综合经济活动指标的波动。在一个经济周期中,“波峰”与“波谷”一般代表周期的转折点。每一次周期都是从低谷或经济活动的一个低水平开始,随后扩张阶段开始,最后经济达到波峰即周期的最高点,随后又进入收缩期,一段时间以后,经济跌入另一次低谷,此后开始又一个扩张时期,其变动方式如图7-7所示。

图7-7 商业周期形式

商业周期重复发生,但持续时间并不固定。尽管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周期并不一样,但它们具有若干重要的一般的特征,所以可以对它们进行系统的研究。商业周期的类型按照其频率、幅度、持续时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三类。

2.商业周期波动(business fluctuation)

答:商业周期波动指市场经济活动中,产出、通货膨胀率、利率和就业的波动呈现出有一定规律的波动的一种经济现象。商业周期波动的具体形式参见上题。

3.高峰(peak)

答:高峰是“低谷”的对称,是指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的最高点,是繁荣或高涨阶段的终结时期和转入衰退阶段的转折点。高峰如图7-7所示。

经济一般在“高峰”阶段持续时间只有1~2个月。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产量和就业人数达到最高水平,股票和商品价格开始下跌,存货高于一般水平,企业界的乐观情绪正在转为悲观。

4.低谷(trough)

答:低谷是“高峰”的对称,是指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的最低点,是萧条阶段终结时期和转入复苏阶段的转折点。低谷如图7-7所示。

经济一般在低谷阶段持续时间只有1~2个月。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产量和就业人数达到最低水平,股票和商品价格开始回升,存货低于一般水平,企业界的悲观情绪正在转为乐观。

5.扩张(expansion)

答:扩张是“萧条”的对称,亦称“繁荣”,指商业周期中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其特征是: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上升,就业增加,企业家与消费者情绪乐观。这一时期的最高点称为“高峰”。扩张持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多种因素。以稳定经济为目的的政策旨在消除由于过度扩张引起的通货膨胀。

6.收缩(contraction)

答:收缩是指商业周期中,国民经济产出总量或经济增长率逐步下降,失业率逐步上升,物价总水平也逐步下降的一个阶段。

7.衰退(recession)

答:衰退是商业周期的下降期,一般定义是实际GDP至少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以经济中许多部门广泛的紧缩为标志。商业周期中,经济衰退的普遍特征有:

(1)通常,投资在衰退中急剧下降。由于金融危机和美联储提高利率以降低通货膨胀率,房地产价格首先开始下降。消费者购买也会急剧下降。由于厂商会对此做出压缩产量的反应,所以实际GDP会下降。

(2)就业通常在衰退初期就会急剧下降。但其恢复有时却要慢于经济,即所谓的“没有就业机会的复苏”。

(3)产出下降,导致通货膨胀步伐放慢。对原材料的需求下降,导致其价格跌落。工资和服务的价格下降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在经济衰退期它们的增长趋势会放慢。

(4)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由于预期到这种情况,普通股票的价格一般都会下跌。同时,由于对贷款的需求减少,利率在衰退时期一般也会下降。

8.外生的和内生的周期理论(exogenous and endogenous cycle theories)

答:外生经济周期理论是一种用经济体系以外的因素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它认为经济周期不是由经济体系本身的因素引起的,而是由某些外在因素,例如,太阳黑子和气候的

变化、战争、科学技术的重大创造发明、人口的变动等所引起的。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是用经济体系本身内在的因素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的总称。这种理论从经济体系本身寻找经济周期的原因,认为经济周期是由货币、消费、私人投资和政府开支等经济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纯货币理论、消费不足理论、投资过度理论、乘数—加速数模型等经济周期理论都属于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9.总需求变动和商业周期变动(aggregate demand shifts and business fluctuations)答:商业周期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总需求冲击。如图7-8所示,总需求下降导致了产出的下降。假设经济位于初始短期均衡点B,后来,或许是因为国防开支减少,或许是因为紧缩货币,总需求曲线AD向左移动到AD'。如果总供给没有变化,经济将达到一个新的均衡点C。从B点到新的均衡点C点,产出从Q降到Q',价格从P降到P',即新的均衡价格和通货膨胀率也下降了。

图7-8 总需求下降导致经济下滑

经济扩张的效应正好相反。假设战争导致了政府支出急剧增加,结果是AD曲线右移,产出和就业率上升,价格和通货膨胀率也上升。

商业周期中产出、就业和价格的波动通常是由总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当消费者、企业或政府改变其与一国经济的生产能力相关的总支出的时候,这些波动就会发生。当总需求的的不断下降引起商业的大幅度滑坡时,经济就会出现衰退甚至萧条,而经济活动的大幅度上扬将会导致通货膨胀。

10.总需求、AD曲线(aggregate demand,AD curve)

答:(1)总需求是“总供给”的对称,指一个国家的各个市场主体依据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市场反映出来的购买产品和服务的计划支出总量。总需求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即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支出和净出口。

(2)AD曲线是一条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的曲线。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11.总需求的主要构成:C、I、G、X(major components of aggregate demand:C,I,G,X)

答:总需求(AD)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人们所愿意购买的产出总量,也即所有生产部门所愿意支出的总量。它包括消费、国内私人投资、政府商品与服务采购,以及净出口。

具体而言,总需求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1)消费。消费主要取决于可支配收入,而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减去税收。其他影响消费的因素包括:收入的长期趋势、居民财富、总体价格水平。总需求分析主要关注那些决定实际消费数量的因素。

(2)投资。投资支出包括对建筑物、软件和设备的私人购买以及库存品的增加。决定投资的主要因素是产出水平、资本成本(取决于税收政策、利率和其他金融条件),还有对未来的预期。经济政策赖以影响投资的主要渠道是货币政策。

(3)政府支出。总需求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政府在商品与服务上的支出,与私人消费和投资不同,总需求的这一部分是直接由政府的支出政策所决定的。

(4)净出口。总需求最后一个组成部分是净出口,它等于出口值减进口值。进口取决于国内的收入和产出、国内和国外价格的比率,还有本国货币的汇率。出口由外国的收入和产出、相对价格和外汇汇率来决定。因此,净出口取决于国内的和国外的收入水平、相对价格和汇率。

12.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downward-sloping AD curve)

答:总需求AD曲线向下倾斜的主要原因在于货币供给效应,亦即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的上升会导致货币紧缩和总支出量的下降。

13.决定并导致AD曲线移动的因素(factors underlying and shifting the AD curve)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14.TE C I G

=++ schedule)

=++曲线(TE C I G

答:C I G

++曲线为消费加投资再加政府购买的曲线,是一条反映三部门经济模型中GDP水平和总支出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在三部门经济模型中,人们的收入用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因此,C I G

++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在相应的GDP水平下人们意愿的支付总量。

15.产出和支出:计划支出水平和实际支出水平(planned vs. actual levels)

答:“计划支出水平与实际支出水平”相等是经济实现均衡的条件。投资代表了经济中意愿的投资水平,而储蓄则代表了经济中实际的投资水平。只有投资等于储蓄(即计划投资等于实际投资)时,经济才能实现均衡。如果计划投资小于实际投资,意味着总需求小于总供给,部分产品卖不出去,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大于零,反之则相反。

16.投资的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 of investment)

答:投资的乘数效应是指投资支出的增加(或减少)能够带来产出的多倍增加(或减少)的经济效应。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对某一部门的需求(支出)的增加,不仅会使该部门的生产和收入相应增加,而且还会引起其他部门的生产、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量数倍于最初增加的支出。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居民边

际消费倾向有关。投资乘数为:1/11/i k MPC MPS =-=(),式中,MPC 是边际消费倾向,MPS

是边际储蓄倾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则越大;居民边际储蓄倾向越大,投资乘数则越小。投资增加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成比例减少。

17.21111MPC MPC MPC MPS

=+++?==-乘数 (21111multiplier MPC MPC MPC MPS =+++?=

=-) 答: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支出变化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k Y I =??/,式中,Y ?是国民收入的变化,I ?是支出的变化。乘数作用可通过初始支出后的消费和收入变化来说明。初始支出增加引起收入增加,增加的收入中将有一部分花费在其他商品和劳务上,这意味着生产这些商品和劳务的人的收入增加,随后他们也将花费一部分增加的收入,如此继续下去,最终引起的收入增量多倍于初始支出量,其大小取决于每一阶段有多少收入用于消费,即取决于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简单乘数计算公式为:

21111k MPC MPC MPC MPS

=+++?==-

18.财政政策:①G 对均衡GDP 的影响;②T 对CC 和GDP 的影响(fiscal policy :G effect on equilibrium GDP ,T effect on CC and on GDP )

答: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它是利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的宏观经济政策。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从其内容上看,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前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税率,后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政府购买(支出)。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果上看,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前者是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后者则包括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

19.政府采购(G )和税收(T )的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s of government purchases (G )and taxes (T )]

答:政府采购(G )和税收(T )的乘数效应是指政府采购支出的增加(或减少)以及政府税收的减少(或增加)能够带来产出的多倍增加(或减少)的经济效应。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对某一部门的需求(支出)的增加,不仅会使该部门的生产和收入相应增加,而且还会引起其他部门的生产、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量数倍于最初增加的支出。但是,税收乘数效应小于政府采购的乘数效应,原因是:当政府在G 上支出一定量时,这会直接花费在GDP 上;而当政府减少相同量的税收时,只有一部分花费在C 上,另一部分则会被储蓄起来。

二、问答题与计算题

1.区分沿着AD 曲线的移动和AD 曲线本身移动。解释为什么潜在产出能力的提高会使AS 曲线外移而导致经济沿AD 曲线移动。解释为什么减税可以使AD 曲线外移(增加总

需求)。

答:(1)总需求曲线表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下,人们愿意购买的产出的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价格水平的变化会引起需求量沿着总需求曲线移动,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货币供给的影响。影响总需求AD曲线本身移动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政府控制的宏观经济政策变量,包括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赖以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其他金融条件的手段)和财政政策(税收和政府支出);第二类是外生变量,或由AS-AD框架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参见“复习笔记”相关内容)。这些因素的变动会导致总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

(2)潜在产出能力的提高影响供给,这种影响是模型外部的影响,引起的是总供给曲线的向右移动。由于总需求曲线没有移动,此时价格水平将下降。价格水平的下降将引起经济沿着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尽可能的清楚区分曲线的移动和曲线上的点的移动是很重要的。这里,总供给曲线将平行移动,而经济会沿着总需求曲线移动。减税使得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增加,因此,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消费支出将会增加。

2.列出一个类似于教材中表7-1的表格,写出将会导致总需求下降的事件。(答案应该是举出不同的事例,而不仅仅是改变表7-1中所列示的因素的变化方向。)答:导致总需求下降的事件如表7-2所示:

表7-2 导致总需求下降的因素

3.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真实商业周期理论(或称为RBCs)。该理论认为商业周期是由于对生产率的冲击并传递到经济体系中而引起的。

(1)在AS-AD框架中说明RBC理论。

(2)讨论RBC理论是否能够解释本章中描述的商业周期的一般特点。

答: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指把经济波动归因于实际因素(或供给方面的)的冲击,而不是货币因素的一种经济周期理论。真实周期理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经济波动之源是技术冲击,分析了波动传导以及货币与产出的关系。

经济的周期变动是经济中所有部门共同变动的综合体现。技术变动同时对经济的各个部门产生冲击是不常见的。整个经济应该存在一个传导机制,它通常发生在某一个特定的部门内,被称为部门性波动源,然后,这个部门的技术变化能够传导到整个经济中去。

真实周期论认为,即使在短期内货币也是中性的。名义货币量的变化不能引起产出和就业等实际变量的变化。真实周期论的代表人物金和普洛塞在其模型(简称金—普模型)中引入货币和银行系统,得出了产出决定货币的结论。金—普模型阐明了两点:一是内部货币与产出的关系比外部货币更密切,产出运动引起内部货币变化;二是价格运动主要与外部货币

有关,与内部货币关系不大。

(1)根据真实经济周期理论,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它将因为技术进步、投资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发生移动。技术进步加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都将使总供给曲线AS右移;而劳动生产率下降等将使总供给曲线AS左移。

(2)真实商业周期理论能够描述本章所讲的一般情况。只要市场是出清的,并且市场是完备的,AS的调整将是迅速的。只是在RBC理论所描述的经济中,高峰将变低,而低谷将很浅。

4.简单的乘数模型中,假设投资总是等于零。说明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均衡产出将出现于消费函数的收支相抵点。为什么当投资量为正时,均衡产出将高于该消费函数的盈亏平衡点?

答:在简单的乘数模型中,当I S

S=。

I=,则均衡时,0

=时,经济实现了均衡。如果0

此时,GDP GDP

=-=。因此,投资量为零时,均衡产出将出现于消费函数的收支相抵

C S

点。

当投资为正时,均衡时I S

=,储蓄也必须为正。消费GDP GDP

=-<。因此,当投

C S

资量为正时,均衡产出将高于该消费函数的盈亏平衡点。

5.仔细定义什么是乘数模型中的均衡?在下列情形中分别解释为什么该情况不是一种均衡?同时描绘在不同的情况下,整个经济会如何反应以重新达到均衡?

(1)在教材表7-2中,GDP为33000亿美元。

(2)在教材图7-7中,实际投资为零,产出水平为M点。

(3)汽车销售商发现新车的存货远远大于他们的预期。

答:均衡是指各种市场力量处于平衡的状态。市场均衡又称市场出清,指市场上需求和供给力量处于平衡的状态:除非存在各种冲击或扰动,否则经济不会偏离其均衡状态。

(1)由教材中表7-2可得,此时GDP为33000亿美元,计划消费为32000亿美元,计划储蓄为1000亿美元,计划投资为2000亿美元。因此GDP水平小于计划投资和消费之和,存货水平将下降,经济将扩张,从而达到一个产出更高的均衡点。

(2)当实际投资为零时,实际投资小于计划投资,存货水平低于企业意愿的存货水平,因此,经济将扩张,产出将增加。

(3)汽车销售商发现他们的存货远远大于他们的计划,汽车销售商将削减存货水平,汽车公司也将削减产出,因此,经济产出水平将会下降。

6.重新设制教材中表7-2,假设计划投资等于(1)3000亿美元,(2)4000亿美元;则GDP的最终差额是多少?这个差额比I的变动大还是比它小?为什么?当I从2000亿美元下降到1000亿美元时,GDP必然会下降多少?

答:当计划投资为3000亿美元时,得到表7-3。

表7-3 产出等于计划支出的GDP(十亿美元)

由表7-3可得,均衡的GDP 为39000亿美元,原来均衡的GDP 为36000亿美元,GDP 增加的量为:39000360003000-=(亿美元)。而投资的变动量为:300020001000-=(亿美元)。因此,GDP 增加的量大于投资增加的量。投资乘数为:300010003÷=。 当计划投资为4000亿美元时,得到表7-4。

表7-4 产出等于计划支出的GDP (十亿美元)

由表7-4可得,均衡的GDP 为42000亿美元,原来均衡的GDP 为36000亿美元,GDP 增加的量为:42000360006000-=(亿美元)。而投资的变动量为:400020002000-=(亿美元)。因此,GDP 增加的量大于投资增加的量。投资乘数为:300010003÷=。 当I 从2000亿美元下降到1000亿美元时,会造成当期产出的减少,产出的减少又会引起消费的减少,消费的减少又会引起需求的减少,从而使产出进一步减少……最终投资减少会通过乘数效应,引起产出多倍的减少。

由(1)、(2)可知投资乘数3i k =。当I 从2000亿美元下降到1000亿美元时,计划投

资变化量为:1000I ?=-(亿美元),产出的变化为3000i Y k I ?=??=-(亿美元)。

故当I 从2000亿美元下降到1000亿美元时,GDP 必然下降3000亿美元。

7.请给出乘数的(1)一般定义,(2)算式,(3)几何图形。当MPC 分别等于0.9、0.8、0.5时,算出乘数的数值。

解:乘数的定义和算式参见本章“概念题”第17题,几何图形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当0.9M PC =,即10.1M PS M PC =-=时,乘数值为:10.110÷=。 当0.8M PC =,即10.2M PS M PC =-=时,乘数值为:10.25÷=。 当0.5M PC =,即10.5M PS M PC =-=时,乘数值为:10.52÷=。

8.运用支出的系列“轮”数或级数方法,用文字说明为什么税收乘数小于支出乘数。 答:支出增加Q ?对总需求的第一轮影响恰好等于支出增加量Q ?。第二轮时,支出增

加Q ?会引起消费支出的增加MPC Q ??,消费的增加又会引起收入增加MPC Q ??,收入增加又会引起消费增加2MPC Q ??,……最终支出增加使总收入增加的总量为:

211Q MPC Q MPC Q Q MPC

?+??+???=??- 税收也会影响GDP 均衡水平,在影响产出方面,变动税收是个有力的工具。但是税收乘数小于支出乘数,即:

税收乘数=MPC ×支出乘数

税收乘数之所以小于支出乘数,原因是:当政府在G 上支出1美元时,这1美元会直接花费在GDP 上;而当政府减少1美元税收时,这1美元只有一部分花费在消费上,另一部分则会被储蓄起来。

9.“即使政府花费数十亿美元用于浪费性的军备,这一行为在衰退时期也能够创造就业。从全社会的观点来看这样做是值得的。”请对这句话加以讨论。

答:这句话是片面的。不同的政府支出项目具有不同的就业含义和社会副产品,因此不能够仅仅为了就业这个目标而牺牲了其他社会目标。政府花费数十亿美元用于浪费性的军备来创造就业,其影响是多方面的,虽然在短期内可以使就业增加,但是还要考虑这样做的机会成本。政府或许存在从长远来看更为理想的支出项目,而不是用于军备。另外,不同的支出项目也会对经济产生不同的乘数效应,政府决策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10.有难度的问题:国民产出的增长主要依靠储蓄和投资,并且我们从小就受到教育并笃信勤俭节约重要,“省下来的一分钱就是赚到的一分钱”,但是,储蓄得越多对经济就越有利吗?在一次饶有兴趣的争论(称为节约悖论)中,凯恩斯指出:当人们想储蓄得更多时,其结果并不意味着整个国家能够储蓄得更多。

根据这个观点,假设人们决定储蓄得更多。储蓄更多意味着消费更少,即消费函数曲线的下移。用图7-7中的乘数模型说明储蓄更多怎样使得TE 曲线下移。解释它为什么会降低产出而没有增加了储蓄。直觉上,假如在一个给定的商业环境中,人们试图增加储蓄,降低消费,销售量就会下降,厂商就会减少生产。请解释产量会下降多少。

这就是节约的悖论:当集体决定储蓄得更多时,其结果却会导致产出和收入的减少,而储蓄并不增加。

答:这是一个节俭悖论。节俭悖论是指节制储蓄、增加消费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好事;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是件坏事。 节俭是一种美德。从理论上讲,节俭是个人积累财富最常用的方式。从微观上分析,某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然而,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实际上,这里蕴涵着一个矛盾:公众越节俭,降低消费,增加储蓄,往往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减少。因为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即消费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根据这种看法,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就会促进经济繁荣;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萧条。

节俭悖论表明:节俭减少了支出,迫使厂家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蓄。储蓄为个人致富铺平了道路,然而如果整个国家加大储蓄,将使整个社会陷入萧条和贫困。

当人们增加储蓄时,储蓄函数曲线会向上移动,从SS 移动到S S '',如图7-9所示,均衡时的产出从0Q 减至1Q 。经济中的总储蓄水平保持不变。由于消费者削减消费支出,增加

储蓄,所以企业也就减少雇用工人数,削减产出。结果产出下降。如果仅有一个家庭储蓄更多,这对GDP 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如果所有的家庭都减少支出,则总产出将下降。

图7-9 节俭悖论

11.有难度的问题:找两颗骰子,看看能否用下面的方法产生出与商业周期类似的某种东西。将两颗骰子每次掷出的点数的和加以记录,要达到20次以上。将连续的数值取周期为5的移动平均,然后将其描绘在图上,看起来会很像GDP 、失业或通货膨胀的运动轨迹。 这样得到的一个序列是7,4,10,3,7,11,7,2,9,10…。其平均值为:

()7410375 6.2++++=/

,()410371157++++=/,等等。 为什么这看起来像商业周期呢?[提示:由骰子产生的随机数字就像是投资或战争的外生冲击。移动平均则好像经济体系(或一把摇椅)的内生乘数或平抑机制。两者放在一起,就产生了一个类似周期的东西。]

答:商业周期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量的波动,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或收缩为标志。产出、通货膨胀率、利率和就业的波动构成了商业周期,商业周期是所有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经济学家们一般将商业周期划分成两个主要阶段,即衰退和扩张。“峰”和“谷”代表的是周期的转折点。商业周期的形式是不规则的,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商业周期,也没有精确公式可用来预测商业周期的发生日期和持续时间。商业周期是经济活动的不规则的扩张和收缩。

掷骰子和商业周期的结果是类似的,其结果也是不规则的,但是根据概率论的知识,两骰子随机点数之和的数学期望是7,在掷的次数越多时,其均值越接近7,点数和围绕着7上下波动。这就像经济周期一样,存在着一个产量趋势,经济围绕着这个趋势在波动。由骰子产生的随机数字就像是商业周期中引起经济波动的投资或战争的外生冲击,而数学期望值7就像是经济体系的平抑机制。

12.数据问题:比之NBER 使用的主观定义,有些经济学家更倾向于使用客观的、量化的衰退定义。这些经济学家将GDP 至少连续两个季度下降称作衰退。请注意,这并不是本书介绍的NBER 界定衰退的标准。

(1)找到美国1948年之后实际GDP 的季度数据。登录经济分析局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9381186.html, 可获得这些数据。将数据放入电子表格的列中,相应的数据也放入另一列。

(2)在电子表格中计算每个季度实际GDP 的年增长率,利率为年利率。计算如下:

11

400i i t i x x g x ---=? (3)在这种定义下,哪些时期经济曾进入衰退?客观定义和NBER 定义在哪些年份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答:略。

7.3 考研真题详解

1.试画图说明均衡支出与达到均衡支出的过程。[北京工商大学2011研]

答:均衡支出是指当计划总支出等于实际GDP 时的总支出水平。当价格水平固定时,均衡支出决定了实际GDP 。当计划总支出与实际总支出不相等时,趋向于均衡支出的过程就会出现。通过整个趋向过程,实际GDP 得到了调整。

图7-10 均衡支出以及均衡支出的实现

如图7-10所示,在45°线与AE 曲线的交点,当计划总支出等于实际GDP 时,出现了均衡支出。当计划总支出大于实际GDP 时,存货减少,此时企业增加生产,实际GDP 增加。当计划总支出小于实际GDP 时,存货增加,企业减少生产,实际GDP 减少。当计划总支出等于实际GDP 时,就不会有非计划存货的变动,实际GDP 保持不变,并处于均衡支出的水平。

2.投资为什么对国民收入具有乘数作用?乘数在经济中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北京工商大学2010研]

答:投资乘数是指投资量变化数与国民收入变化数的比率。它表明投资的变动将会引起国民收入若干倍的变动。

(1)投资对国民收入具有乘数作用

设最开始投资增加A ?,并且设各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为β。则第一部门投资增加的支出会使消费需求增加A β??,从而又引起第二部门的收入增加了A β??,并且第二部门的收入中又要增加2A β??的消费,于是,第三部门的收入又增加了2A β??,第三部门的收入中又要增加3A β??的消费。这种收入增加带动消费增加,消费增加又带动收入增加将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不断地循环下去直到国民经济再一次达到均衡,此时整个国民经济部门所增加的

总支出AE ?和国民收入Y ?则为23Y A A A A βββ?=?+??+??+??+??,因为边际消费倾向01β<<,所以11AE Y A β?=?=??-,其中,11β

-即为乘数,即投资增加1单位时,均衡产出的变动量。乘数效应中这种鸡生蛋、蛋生鸡的过程,体现了经济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印证了凯恩斯定律:需求创造自己的供给。

(2)乘数在经济中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

①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即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如果没有过剩生产能力,没有闲置资源,则投资增加及由此造成的消费支出增加,并不会引起生产增加,只会刺激物价水平上升。

②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相互独立性。要假定它们相互独立,否则,乘数作用要小得多,因为增加投资所引起的对货币资金需求的增加会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削弱消费,从而会部分地抵消由于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进而使消费增加的趋势。

③货币供给量增加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假使货币供给受到限制,则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的增加就得不到货币供给相应增加的支持,利率会上升,不但会抑制消费,还抑制投资,使总需求降低。

④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货物,否则GDP 增加会受到限制。

3.论点A :“为了减少财政赤字,应该增加税收。税收增加将削减赤字,降低利息率,从而刺激经济。”

论点B :“为了减少财政赤字,应该削减税收。削减税收将刺激经济活动,扩大税基并增加政府收入,从而减少赤字。”

上述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南开大学2008研]

答:两种情况都有道理。分析如下:

(1)论点A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增加税收将使得政府财政赤字减少,降低利息率,从而有助于刺激经济。控制财政赤字对一国的长期经济健康绝对至关重要。如果一国财政支持得不到控制,最终将导致利率大幅度上升,遏制经济增长,迫使政府将更多的税收用于偿还过去的债务,从而导致政府服务和其他政府职能支出的下降,并最终导致经济总量的大幅减少。从这个角度出发,减少财政赤字,应该增加税收。

(2)论点B ,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如减税,将使得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增加,从而刺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形势越好,就会为政府收入提供更大的保障,也就越能够使得政府收入增加,从而使得政府财政赤字减少。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A 、B 两种论点都有道理。现实情况中,一国为了减少财政赤字是增加税收还是削减税收,应根据当时该国以及全球经济形势而定。一般情况下,为了减少财政赤字,一国偏向于削减税收,即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而较少增加税收,以免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4.简述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内容。[武汉大学2010研]

答:乘数—加速数模型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于20世纪30年代建立的,是解释经济周期内因论的代表模型。乘数原理说明的是投资的增加或减少将会导致国民收入成倍的增加或减少,而加速数原理说明国民收入的增加或减少将加速投资的增加或减少。萨缪尔森把乘数与加速数原理结合起来,说明经济会自动地呈现周期性的波动。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方程如下:

()()()()11 1 0 1 2 0 3t t t t t t t t t Y C I G C Y I v C C v ββ--=++??=<?,,

式中,(1)式为产品市场均衡公式,即收入恒等式,(2)式为简单的消费函数,(1)和

(2)一起构成乘数模型,而(3)式表明了本期投资是本期消费与上期消费的差与加速数的乘积。

萨缪尔森认为,加速原理和乘数相互作用造成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通货收缩(或通货膨胀)的螺旋。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产量或销售量的增加会引起投资加速度增加;同时,因乘数原理所起的作用,即投资的增加反过来又会引起产量或销售量的成倍增加。结果,社会经济呈上升的膨胀螺旋。这时经济波动处于复苏的阶段。但是,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当实际产出水平接近潜在国民收入时,经济增长速度必将出现递减趋势,周期就从复苏阶段过渡到高涨阶段。根据加速原理的作用,如果产量增加速度递减,则总投资将以更快的速度下降,结果将导致社会经济呈下降的紧缩螺旋。这时经济波动处于衰退的阶段。但是,这种紧缩螺旋不会无限制地下降,亦有一个极限。这个极限就是由于重置投资的存在,使总投资不能小于零,同时,边际消费倾向也不可能等于零,这样,经济的收缩就有了一个限度。一旦经济下降到这一限度,就会停止收缩。这时经济波动处于萧条阶段。由于重置投资的乘数作用仍然起着作用,就会使收入逐渐上升。这样,经济由于收入与投资相互影响而再一次增长起来。此时,经济波动再次处于复苏阶段,一个新的周期又重新开始。 由上可知,经济的膨胀与收缩是交替出现的,尽管在某一时期,膨胀时期和收缩时期的时间跨度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变化,但是,这种交替为经济学家所主张的政府对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以缓和经济波动并维持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建立了理论基础。 应当指出,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并不是无条件地发生作用,而是有前提条件的。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 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经典: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 2.均衡产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 平” 4.流动性偏好 5.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是( A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 C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A )。 A.2/3; B.3/4; C.4/5; D.1; 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D )。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 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 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

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 ).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A ). 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7.若消费函数为40+0.8,净税收20,投资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曲线( D ). 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 D )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9.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曲线左下方、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C).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答案2

1、按照定义,货币M2是指。() A. M1+储蓄存款 B. M0+M1 C.M1+定期存款 D.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正确答案:D 2、存款准备金比率是指。() A.准备金比贷款的比率 B.贷款比存款的比率 C.准备金比存款的比率 D.存款比准备金的比率 正确答案:C 3、关于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MV=PY,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M可以看成货币需求 B.M可以看成是货币供给 C.M作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方程式说明了它是如何决定的 D.M作为货币需求,是内生的,方程式说明了它是如何决定的 正确答案:C 4、如果要减少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可以。() A.提高超额准备金率 B.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C.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D.降低超额准备金率

5、假设某经济体中央银行向市场中新投放了120万单位的货币,并假定通货存款比为0.1,如果这个经济体中法定准备金率为0.12,超额准备金率为0.08,则该经济体实际增加货币量应为。() A.600万 B.440万 C.400万 D.1000万 正确答案:B 6、实际货币余额等于。() A.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数量 B.硬币、通货以及支票账户余额之和 C.以它可以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来表示的货币量 D.央行印制的货币数量 正确答案:C 7、宏观经济学在说到长期总供给曲线时,这长期的含义是。() A.所有的价格在这段时间都是可变的 B.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得及改变 C.至少部分价格在这段时间是可变的‘ D.至少有一部分生产要素来得及改变 正确答案:A 8、宏观经济学所说的特长期具有下面的特点。() A.所有价格都可以改变,但是生产要素不一定 B.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改变,但是价格不一定 C.生产潜能在变化,一般是增长趋势

最新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宏观经济学第2章 习题与答案

f 第14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投资折旧净投资存货投资净出口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二、判断题(正确标出“T”,错误标出“F”) 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GDP之内。() 3.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4.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5.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 6.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GDP的一部分。() 7.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8.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9.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10.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GDP 中。() 1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DP中。() 12.政府国防费用支出不属于政府购买。() 13.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的转移支付。()

14.居民购买住房是一种消费支出,住宅是一种耐用消费品。() 15.购买普通股票是投资的一部分。() 16.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 17.总投资和净投资之差就是GNP和NNP之差。() 18.如果一个企业用购买的一台新设备替换一台报废的旧设备,因为机器数量未变,所以企业购买这台新设备不属于投资行为。() 19.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P中。() 20.家庭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中。() 21.国内生产总值是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国外净要素支付后的余额。()22.折旧费用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23.国民生产净值衡量的是在一年内对在商品生产中消耗的资本作了调整后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4.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报酬总和,它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25.居民得到的收入不一定是他们挣得的。() 26.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27.GDP缩减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28.如果两个国家的GDP总值相同,那么它们的生活水平相同。() 29.如果2000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高于1999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那么,我们就知道,2000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一定比1999年的多。()30.在衡量一国人均GDP时,用总产出除以那些实际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劳动力数量。() 31.在甲乙两国产出不变的条件下,将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两国的GDP 总和会增加。() 32.在通货膨胀时,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要高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

宏观经济学试题1

宏观经济学试题1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政府转移支付 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购买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加速数 资本边际效率灵活偏好货币需求流动偏好陷阱IS曲线LM曲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挤出效应货币幻觉古典主义极端 结构性失业经济增长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功能财政充分就业预算盈余货币创造乘数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自然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单一政策规则拉弗曲线经济增长有保证的增长率经济周期黄金分割律倒U字假说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二、判断是非题: 1、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2、GN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4、从GN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P。 5、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7、GNP折算指数是实际GNP与名义GNP的比率。 8、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中。 10、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NP为40万$。 11、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199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1996年的GNP中。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初级宏观经济学题库和答案

初级宏观经济学题库和答案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GDP和GNI’都是流量概念B.GDP是地域概念,GNP是国民概念 C.GDP和GNP都是以市场交换为基础D.GDP和GNP是同一概念,没有区别 2.“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 A.一定是不对的B.一定是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3.以下哪个不是存量指标( )。 A.消费总额B.资本C.社会财富 D.投资 4.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5.净出口是指( )。 A.进口减出口B.出口加进口C.出口加政府转移

支付D.出口减进口 6.某地区年人均GDP大于人均GNP,这表明该地区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 )外国公民从该地区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可能小于 7.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C.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 8.在短期内,居民以下哪一部分的数额会大于可支配收入( )。 A.储蓄B.消费C.所得税D.转移支付 9.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10.在国民收入支出法核算中,住房是属于( )。A.家庭消费支出B.企业投资支出C.政府购买支出D.以上都不是 11.在通过国民生产净值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时,下列说法

宏观经济学试卷试题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 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一)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

宏观经济学习题(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转移支付()? A退伍军人得津贴; B 失业救济金; C 贫困家庭补贴; D 以上均不就是。 2、?作为经济财富得一种测定,GDP得基本缺点就是()。 A 它测定得就是一国国民生产得全部产品得市场价值; B 它不能测定私人产出产量; C它所用得社会成本太多; D它不能测定与存货增加相联系得生产。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得政府支出就是指()。 A 政府购买物品得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加上政府得转移支付之与; D 政府工作人员得薪金与政府转移支付。 4、?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亿元,政府用语商品与劳务得支出费=1、5 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则()。 A NNP=8、7亿元 B GNP=7、7亿元 C GNP=8、7亿元 D NNP=5亿元 5所谓净出口就是指()。 A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6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 A 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7、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得有(). A 家庭主妇得劳务折合成得收入; B 出售股票得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得收入; D 为她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得差别就是()。 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得方法就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D增加值法。 10、用收入法计算得GDP等于(). A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 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1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公司间接税()。 A 销售税; B 公司所得税; C 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 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 GDP B NDP CNI D PI。 三、名词解释 1、政府购买支出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GDP与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CPI与PPI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是一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5、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结构性失业与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7、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二、简答: 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者基本方法。 答:1、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卖价来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家庭部门的消费,还有企业部门的投资,政府部门的购买及外贸部门的净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法核算国民收入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考试题库

宏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 算指标。 2.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 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 价值。 5.国民收入NI: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给企业的补助 6.边际消费倾向: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用公式可表示为: MPC=△c/△y=β,它只能大于零且小于1 7.边际进口倾向:指的是国民收入Y增加一个单位导致进口M增加的数量,以 导数形式表示也就是M=dM/dY. 8.边际储蓄倾向:指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重。 用公式可表示为:MPS=Δs/Δy, 它只能小于1而大于零。 9.自发消费:即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10.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 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1.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用公式可表示为:k=Δy/Δi=1/(1-β) 12.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用公式可表示为:kt=Δy/Δt= -β/1-β 13.IS曲线:是描述当I=S即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 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的线。 14.LM曲线:是描述在L=M即货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达到一致时,国民收入与 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线。 15.菲利普斯曲线:它是一条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互相交替 关系的曲线。它揭示出:低失业和低通货膨胀二者不可兼得,如果一个经济愿意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则可以实现较低的失业率。π= 16.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17.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的政策。 18.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 总需求的政策。 19.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 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20.“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是指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 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 21.摩擦性失业: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在题目中的空格上填入正确答案 (每一空格1分,共12分) 1.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解决问题是资源利用问题。 2.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某一给定时期内所生产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和收入增量之比,它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3. 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在二部门模型中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4.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4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 5.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5.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6. 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 收入间依存关系的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6. 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 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7. 当就业人数为1600万,失业人数为100万时,失业率为 % 。 7. 若价格水平1970年为80,1980年为100,则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为 25% 。 8.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8. 经济周期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衰退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10.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和公司的所得税,以及各 种转移支付。 10.功能财政思想主张财政预算不在于追求政府收支平衡,而在于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12.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LM陡峭而IS 平缓; 12. 在LM平缓而IS 垂直的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二、选择题:在所给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8分)

宏观经济学考试练习题

填空题: 1. ()衡量的是经济中每个人收入的总和。在某段时间,若这种测量值下降了,并且下降的幅度较小,就叫 做(),如果下降的幅度很大,就叫做()。 2. 对于价格,大部分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在研究长期问题时,()是一个合理的假设,但是在研究短期问题 时,更合适的假设是()。 3. ()追踪了一篮子固定商品在不同时间的价格。因为这一篮子商品并没有随时间变化,所以这个衡量指标 是一个()指标。 4. 宏观经济学中需要区别的一对更重要的概念是存量和流量。你的个人财富是一个(),而你的收入是一个 ()。 5. 消费者在支付了税金和接受了政府的转移支付以后,可以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额被叫做()。 6. 由于住房所有者不用支付房租,所以国民收入账户在估算其住房消费时用他们房租的()来计算。 7. 衡量一个开放经济中收入的指标有两个。()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在本国和国外获得的名义收入。()是 国内公民和外国公民在该国获得的名义收入。 8. 在完全()的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会一直雇佣劳动,直到()等于实际工资;也会一直租赁资 本,直到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 9. 在一个特别的生产函数Y=F(K,L)中,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比率不变,这叫做()。 10. ()描述了消费和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其斜率被称为(),代表增加的每一美元()中用于消费的部分。 11. 利率可以视为()市场的均衡价格。储蓄代表了()的供给,投资代表了()的需求。 12. 黄金是()的一个例子,因为它有内在价值。一个经济体如果用黄金作为货币,这个经济被称为实行() 13. 交易和货币之间的联系用方程式MV=PT 表示,这个方程式叫做()。在这个方程式中,V 被称为()。 通过假设V 保持不变,这个方程式可以转化成一个有用的理论,叫做货币的()。 14. 在分析货币对经济的影响时,用货币可以购买的产品量来表示货币量往往很方便,M/P 被称为()。 15. 通货膨胀的其中一项成本被形象地称为(),指的是所持货币减少的不便。高通货膨胀使得企业经常更改 其标价,由此产生通货膨胀的第二项成本,叫做() 16. 国民收入核算告诉我们S-I ,或者()必须等于(),其中后者被称为() 17. ()是两个国家通货的相对物价,例如1美元兑 1.5 欧元 18. 根据()原则, 1 美元(或者任何其他通货)在每个国家都应该具有同样的相对价格水平和() 19. 失业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行业、地区间的需求构成的变化,经济学家们称之为() 20. 当实际工资没能及时调整以使得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时,发生(),随之产生的失业被称为() 21. 油价突然大幅上涨是()的例子,信用卡的大规模普及可以被视为() 选择题: 1.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以下所有问题,除了: a. 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 b. 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的相对市场份额 c. 美国总产出的增长 d. 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进出口量 2. 如果实际GDP 快速增长,下列哪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 a. 衰退 b. 萧条 c. 高失业 d. 通货膨胀 3. 在解释一个大型行业中某个小型企业产量的模型中,哪个变量可能是外生的: a. 该企业的产出量 b. 该企业投入要素的价格 c. 该企业雇佣的工人人数 d. 该企业使用的机器数量 4. 下列理由都可以解释短期内工资和/或价格可能是黏性的,除了: a. 长期劳动合同可能会提前确定三年后的工资 b. 许多企业为了避免现有客户考虑其他竞争者,会让自己的产品价格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

宏观经济学作业习题-2

宏观经济学作业习题 第一章导论 ※作业习题 一、填空题: 1、大多数宏观经济学家确信,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至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2、经济周期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来衡量。 3、失业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国外一些研究机构估计,失业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就会导致产出_________个百分点。 5、财政政策通过各级政府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影响。 6、货币政策主要是指通过中央银行控制_________,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的情况。 7、宏观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研究三种行为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三个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行为方式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 8、古典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一个社会中,_______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变化使经济自动地回到由供给决定的自然水平,政府_______必要对经济进行干预。 9、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并认为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着某种缺陷(如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不一定就能创造_______,而_______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决定着国民收入的波动。凯恩斯理论也奠定了______________的理论基础。 二、选择题: 1、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2、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3、如果2000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25,2001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39,那么,2001年通货膨胀率是:() A、4、2% B、5、9% C、6、25% D、11、2% 4、假设一国人口为2000万,就业人数为900万,失业人数100万。这个经济的失业率为:() A、11% B、10% C、8% D、5% 5、下列哪一种排列是经济周期阶段的正确顺序:() A、扩张—顶点—收缩—谷底 B、扩张—顶点—谷底—收缩 C、扩张—谷底—收缩—顶点 D、扩张—收缩—谷底—顶点 三、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2、在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中,只计算有形的物质产品的价值。() 3、无论是商品数量还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4、平均物价水平向上运动称为通货膨胀,物价水平用物价指数来衡量。() 5、如果两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同,那么,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就相同。() 6、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仍有失业存在。() 7、充分就业就是所有想要就业的劳动者都就上了业。() 8、正如储蓄流量等于财富存量的变化量,投资流量等于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9、自然失业率不是一个常数,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波动的。() 四、计算题: 1、已知1992年美国名义GDP为60202亿美元(基期),1993年名义GDP为63433亿美元,通货膨胀率为 2、2%,求1993年实际GDP为多少? 2、已知某国1980年价格水平为101、3,名义GDP为6000亿美元,在1980年到2000年期间通货膨胀率为5%,2000年名义GDP为10000亿美元,求该国2000年实际GDP比1980年实际GDP增加了多少?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 、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 、国民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总值; C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

产总值。()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 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 商定 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消费函数,弓I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 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A、边际消费倾向; B 、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 、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宏观经济学习题2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解答2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一.基本概念 国民收入最终产品中间产品个人收入消费国内生产总值 折旧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个人可支配收入奥肯定律名义国民生产总 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GNP折算指数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潜在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生产要素要素收入非要素收入物质产品平 衡表体系社会总产值 二.判断题(F,T) 1.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不应计入GNP。() 2.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产出一定等于收入,但不一定等于支出 3.当我们测度一个特定时期所发生的事时,我们涉及的是一个流量 4.在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政府为公务人员加薪,应视为政府购买。 5.储蓄要求一部分现有产品不被消费掉。 6.用支出法计算的GNP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 7.用收入法计算的GNP中包括折旧,但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8.用支出法计算GNP时的投资是净投资。 9.从NNP中扣除间接税、政府转移支出,再加上政府补助金就等于国民收入。 10.住宅建筑是消费者的耐用品,在国民收入帐户中,被作为消费者支出处理。 11.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所说的储蓄恒等于投资,是指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12.对一个国外净要素收入为负的国家而言,GD P应小于GNP。 13.同样是建筑物,如被居民和企业购买属于投资,如被政府购买则属于政府购买。 14.用收入法核算GNP时,政府公债利息应计入GNP,因为政府举债有相当部分用于生产性目的。() 15.个人收入即个人消费支出与储蓄之和。() 16,潜在国民生产总值作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可以生产的最大产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低于实际的GNP。() 17.奥肯定律反映了产出增长与失业之间的反向关系。 18.根据奥肯定律,我们可以用某年的实际失业率与名义GNP计算潜在GNP。() 19.房主把房屋出租所获得的租金和自己居住所形成的虚拟租金均应计入GNP。() 20.如劳动合同规定雇员从雇主处得到的福利(如免费工作餐……)属于工资的一部分,则核算GNP时应减去这部分福利性收入。() 21.一般而言,公债利息和消费者个人之间的利息支付均不计入GNP。() 22. GN P总量增加时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相应提高。() 23.由耐用品的消费所提供的服务作为生产性活动计入当期的国民收入。() 24.虽然债券对于个人来说可以认为是财富,但从宏观角度来看却不是财富。 () 三.单项选择题 1.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宏观经济学参考题目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参考题目及答案

一、简答题(本题40分,每小题10分) 1.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是什么? 2. 为什么在凯恩斯陷阱区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最大? 3.总供给曲线是如何得出的? 4. 简述通货膨胀的发生原因? 二、计算题(本题60分,每小题20分) 1.一个封闭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C=100+0.9Yd,当投资I=300亿元,政府购买G=160亿元,税率t=0.2,To=0,计算: (1)当收支平衡时,收入水平为多少?乘数为多少? (2)假设政府购买G增加到300亿元时,新的均衡收入水平为多少? (3)假设投资从300增至400亿元,新的均衡收入为多少? (4)假设投资不是外生变量,而是内生由方程I=300+0.2Y决定的,新的均衡收入水平和乘数为多少? (5) 假设税率t增加到0.4时,新的均衡收入水平和乘数为多少? 2. 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投资I=140-5r,政府支出 G=50。 求:(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3.若货币交易需求为L1=0.20Y,货币投机需求L2=2000-500r。求:(1)货币总需求函数; (2)当利率r=6,收入Y=10000亿元时货币需求量为多少? (3)若货币供给从Ms=2500亿元,收入Y=6000亿元时,可满足投机性需求的货币是多少? (4)当收入y=10000亿元,货币供给Ms=2500亿元时,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是多少? 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五参考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