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台县解放街小学殷长斌)《以营养餐计划为载体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报告》

(高台县解放街小学殷长斌)《以营养餐计划为载体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报告》

以营养餐计划为载体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报告

高台县解放街小学殷长斌 138********

摘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以后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情怀,是立足民族未来的竞争力、提高全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如何改善学生的饮食结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科学文明的饮食习惯,进而以营养餐计划为载体,不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营养改善计划不是一个简单的吃饱、吃好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科学问题,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健康卫生知识的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勤俭节约等的教育,内容很丰富,我们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挖掘营养餐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充分发挥营养改善计划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营养餐教育功能学生身心发展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情怀。通过挖掘营养餐潜在的教育功能,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中华民族优秀美德的传承及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既是提高青少年健康体质的基础,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实施营养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健康卫生知识教育、科学文明饮食习惯教育、勤俭节约教育、感恩惜福教育等,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课题基本概念界定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题基本概念界定

我们认为“挖掘营养餐潜在教育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指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平台,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合理科学的膳食结构。其次通过学生的饮食行为,挖掘潜在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树立节水、节电、节粮,感恩等良好品行,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研究内容

一是了解学生不良饮食习惯,研究解决的方式与方法;二是以营养餐为平台,丰富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习惯养成等教育内容。三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研究者的自身研究与教育的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理论基础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根基。“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以做为中心,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

四、研究目标

一是提高学生面对一日三餐,能主动尝试着从营养、健康、科学的方面调整和提高选择食物的能力。

二是面对学生在饮食方面存在的行为及心理问题,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营养干预策略,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是通过实施营养餐,培养学生科学安全的生活意识。

四是通过实施营养餐,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

五是通过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品质。

六是通过营养餐的实施,培养学生感恩惜福的优良品质和社会责任。

七是通过研究,构建出营养餐的运行机制,在目标、原则、途径、策略、评价等方面形成一些本土化、特色化的基础性理论。

五、研究原则

实效性原则。要求课题研究规范科学,理论学习、教育活动、案例研究均与实验课题相结合,实行“教育实践---问题发现---个人反思——集体研讨——研究小结”的反馈机制,突出过程性实验,确保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合作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加强教师群体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共同提高,整体推进的目的。

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主体作用及学生主体作用,针对学生在饮食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找到切实可行的有效教育办法。

六、研究途径和方法

(一)研究途径

通过《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调查问卷》、《营养改善计划家长调查问卷》和《学生饮食健康习惯调查表》及《营养改善计划教师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饮食健康现状,分析原因,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设计教育方案。然后以班会、专题讲座、手抄报、营养餐征文等为载体开展管理与教育活动。

其次,围绕课题,强化教师的培训工作。深入学习国家、省市县有关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文件及会议精神,研判、分析学生在饮食卫生以及行为养成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教育者自身职责。

第三,组织调查,统计分析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如问卷、访谈、家长会、家访、教师陪餐等。从中了解学生

的营养健康状况及行为养成习惯,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展开了相应的研究活动。

第四,精心安排,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逐步推进课题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文献查阅法。

4.案例分析法。

5.经验总结法。

七、应用价值

1.以实施营养餐为平台,开展“珍惜粮食”、“光盘行动”“惜粮伴我在校园,我把节约带回家”等活动,使学生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养成节水、节电、节粮等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以实施营养餐为平台,通过系列活动,提高学生面对一日三餐,能主动尝试着从营养、健康、科学等方面提高选择食物的能力。

3.通过实施营养餐,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

4.通过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感恩惜福的优良品质和社会责任,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大自然、感恩社会。

八、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4—2013.5)。制订方案、学习有关的理论与专著。进行问卷调查、现状分析,设计制定课题方案,收集资料汇编。

第二阶段:调查探索阶段(2013.6—2013.9)。通过前期的准备,形成分析报告,设计出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教育活动内容。

第三阶段:实践阶段(2013.10—2015.3)。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加强营养餐潜在教育功能的发掘。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5.4—2015.5)。形成结题报告、论文集及课题相关支撑材料。

九、保障措施

开展课题研究,是我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是我校加快实现教育均衡、培养学生多方面一件大事。学校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领导体制和教科研工作格局。

1.课题组制定了一整套制度和措施,保证了课题的顺利、按时、优质完成。

2.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年级组长、营养餐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参与的课题研究小组。

3.整合资源,实现共享。优化整合科研、教研、培训、电教等资源,构建开放的教师学习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各级研修网络资源,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

4.加强宣传,促进交流。以年级组、班级为单位,构建了学习共同体。教师的优秀读后感或论文以及教师读后推荐的好文章及时推荐给学校教研机构,并整理成文集供教师们阅读研讨。

5.建立评价、检查制度,创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建立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的相关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师德和教育情况的测评制度。

6.学校筹措并保障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必要经费,专项用于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资金保障。

本组成员能吃苦、勤钻研、创新奉献意识强,他们工作勤奋,业务扎实,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专业保障。

十、研究成果与分析

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能有效解决农村学生营养不良、营养不均衡、饮食习惯不科学等问题,旨在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但在解决了学生营养餐的同时,如何使学生的思想品行与身体素质得到同步提升,是我们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作为学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负责人,在认真落实上级关于营养改善计划的同时,组织学校营养

餐工作人员,尝试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将营养餐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的探究工作。

(一)通过实施营养餐,培养学生科学安全的生活意识

充足的营养是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期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保障,如果营养成分缺乏,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卫生习惯不科学,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和免疫功能低弱,并产生各种疾病。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和饮食安全不容乐观。一是部分家庭受经济条件和传统饮食习惯的影响,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成长发育的营养需求。二是含有农药残留、非法使用添加剂、非法加工的食品通过黑作坊流向群众的餐桌,严重影响了人们的饮食安全。三是少年儿童分辨能力差,对一些高热量、高脂肪、口味重、色形异的“垃圾”食品、街头摊点食物趋之若鹜,导致营养失衡,发育异常,肥胖者增多,学生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二)通过实施营养餐,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

小学生处在各种习惯的形成阶段,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有待培养。有些学生对“垃圾食品”情有独钟,偏食、挑食;有的学生将牛奶包装盒、鸡蛋皮或水果皮核等随手乱丢;有的就餐前不洗手,拿起食物就吃。对此,我校集中开展了健康卫生习惯的专项实践教育:举行健康卫生知识专题讲座;组织开展饮食卫生健康知识、告别生活陋习的手抄报、漫画、征文、演讲等活动;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置温馨提示语;对地面上的垃圾采取“弯腰行动”;取消校园、楼道内的垃圾箱等。广泛的宣教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卫生习惯得到了很好地改观,实现了校园环境干净整洁、亮丽的目标,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健康卫生习惯的养成。

(三)通过营改善计划的实施,培养学生感恩惜福的优良品质和社会责任

目前,“421”的家庭模式成为社会的主导,一些家庭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以自我为中心,目空一切,自私自利,只想索取,不知奉献,社会意识淡薄。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感恩惜福教育,不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自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我校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知足惜福、感恩社会的主题教育活动。一是文明就餐,及时收集餐厨垃圾,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二是利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感恩励志经典文句,让学生理解感恩,学会感恩。三是开展“感恩社会,美化环境”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征文等方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育学生铭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从受爱到施爱,从知恩到报恩,理解感恩的意义,明白感恩的道理,知晓感恩的责任。

(四)通过营养餐的实施,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品质

现如今,随着人民生活富足,家庭经济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社会上一些贪图享乐的思想充斥在人民的生活中,这种意识浸入到校园,影响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学生穿名牌,吃高档食品,生活学习用品攀比、奢侈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学生认为,现在生活富裕了,应该好好享受,讲勤俭节约那就太老土了,更有甚者把勤俭当做落伍,把节约视为抠门,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一些学生身上荡然无存。党的十八大尤其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光盘行动”、小手拉大手等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倡导学生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点滴做起,从餐桌做起,从家庭做起,从小养成节俭、文明的良好生活习惯。

少年儿童是祖国强盛的未来,民族复兴的希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拓展新形势下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路子,挖掘营养餐中所蕴含的“精神”食粮,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勤奋学习,练就本领,牢固树立惜福感恩、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