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为金融学 第一课

行为金融学 第一课

Lecture 1

Advanced Behavioral Finance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Finance Concepts

dr. Agnieszka Markiewicz

Date

Time Location Theme Lecturer Wednesday

March 5

15.0017.45AULA Behavioral Finance (1)Markiewicz Monday

March 12

15.0017.45CB-5Behavioral Finance (2)Markiewicz Wednesday

March 19

15.0017.45CB-5Exchange Rate Puzzles Zwinkels Wednesday

15.00Fundamentalists and March 26

17.45CB-5Chartists (1)Zwinkels Wednesday

April 2

15.0017.45CB-5Fundamentalists and Chartists (2)Markiewicz Wednesday

April 9

15.0017.45CB-5Generalizing markets Zwinkels Wednesday

April 1616.0017.45

CB-5Guest Lecture Martens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Finance Concepts Outline of the lecture

1.Rational Expectations 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

?Expectations

?R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Efficient Markets: arbitrage

2.Behavioral finance

?Motivation: Limits to Arbitrage

?Psychology: Experiments

?Modeling: Prospect Theory

?Psychology: Believes

Standard economic and finance theories are based on the Rational Expectations 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

Expectations

The term to describe the many economic

situations in which the outcome depends on what people expect to happen.

?Eg: the value of a currency

Investors expect that the dollar will lose value =>

they sell dollars => supply of dollars in the market

increases => the price of the dollar drops Expectations influence the future outcomes/behavior ?

of the economic/financial variables.

Rational Expectations

John F. Muth 1960s

?Rational expectations = expectations being the best guess of the future(the optimal forecast)

that uses all available information.

?People do not make systematic errors when predicting the future, and deviations from perfect foresight are only random.

?In an economic framework, RE are modelled by

assuming that the expected value of a variable is equal to:

the value predicted by the model a random error term representing the role of ignorance and mistakes

,1t t t t F S E ε+=?Forecast

made at t-1Value predicted by the model

(fundamental value)

()

εσε,0~N t

Rational Expectations What their assumptions really imply?1.Individual rationality: economic agents behave

,1t t t t F S E ε+=?()

εσε,0~N t optimally (use all the information)

2.They know the economic model and have all the

information and skills to calculate the RE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Actual prices reflect fundamental values so the

best predictor of an asset price is its past value:

Resulting prices already incorporate all the

,11t t t t S S E ε+=??()

εσε,0~N t ?information = Prices “are right”

?If the prices did not reflect all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there would be risk-free profit to

make (no arbitrage condition)

Arbitrage

Mispricing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the exchange rates in London are:

£5 = $10 = ¥1000

?the exchange rates in Tokyo are:

£6 = $12 = ¥1000

?I have ¥ 1000

?Convert ¥ into $ in Tokyo: ¥1000 => $12?Sell $ into ¥ in London: $12 => ¥1200?profit of ¥200, would be arbitrage ("triangle arbitrage")

Eg. Law of One Price

All sellers will sell at the

highest price, and all

buyers will buy at the

lowest market price. EMH: In an efficient market, all identical goods must have only one price.

Why can’t mispricing persist?

?

Increased demand relative

to supply => price

increases

?Increased supply relative to

demand => price

decreases

?Prices change until

convergence.

Rational Expectations 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 in reality

Mispricing can persist => real estate market in the US

?Behavior Finance: mispricing can persist and persists

?Why?

?Strategies to correct this mispricing (arbitrage) can be risky and costly => the traders/consumers and other agents… do not arbitrage

=> Limits to arbitrage

Limits to arbitrage

1.Fundamental risk: the risk of the loss of value of

the asset held by an investor

?Eg. Mercedes equities

?Investor finds a substitute to hedge the long position => Investor can go short in BMW

securities

?Perfect security substitutes do not exist

especially if idiosyncratic risk is involved =>

Mercedes is subject to specific bad news and

its stock price decreases

?Fundamental risk can prevent traders from implementing arbitrage

Limits to arbitrage

2.Noise trader risk: the risk that mispricing is

further extended by investors’ sentiment

(irrational traders)

?Expectations affect the future outcomes and prices

?If investors are excessively pessimistic/optimistic about an asset, their actions will influence the

price

?The price will diverge further from its

fundamental value

Why the noise traders’ risk matter?

?Stock prices are dropping

?Arbitrageurs (rational traders) know that this trend is not in line with the fundamental prices => try to exploit the mispricing

?There is a high noise traders’ risk

?The risk that the sentiment persists and the price misalignment will increase further => larger losses for arbitrageurs

?They liquidate their positions => the forces that can bring the price back to the fundamental value

disappear

Limits to arbitrage

3. Implementation costs:

?Financial costs: commissions, bid-ask spreads ?Legal constraints: e.g. short selling is not allowed => It might not be worth to arbitrage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does not involve any limits to arbitrage

?In real life they do exist and lead to mispricing ?Is there any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mispricing?

?To identify whether an asset is mispriced or not

we need to know its fundamental value =>

problem: what’s the true asset pricing model?

What’s F?

,

1t t t t F S E ε+=?

Existence of mispricing: quiz

e.g. Twin shares:Royal Dutch/Shell (example of dual-

listed company, DLS)

?In 1907 Royal Dutch (NL) and Shell Transport (UK) agree to merge.

?

The terms of the merger gave 60% ownership of the new Group to the Dutch arm and 40% to the British.?They continue to be listed separately until 2005.?The shares of the twin shares represent claims on exactly the same underlying cash flows, the same

fundamental.

Existence of mispricing: quiz

e.g. Twin shares:Royal Dutch/Shell

Claim after merge

Royal Dutch60%

Shell Transport40%

?Assume that prices equal fundamental value ?What should be the ratio of market prices of Royal Dutch/Shell?

a)0.666

b) 1.5

c)0.5

《行为金融学》复习重点,饶育蕾,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概论 ◆标准金融和行为金融区别:①信息处理(标准投资者能正确处理信息,行为投资者处理信息有偏差);②形式是否影响决策(标准处理问题形式不会影响决策,行为会影响);③市场是否有效(标准有效市场假说,行为指出有效市场假说缺陷)。 ◆标准金融诞生标志:马科维茨有效组合。 ◆最早将人的行为与经济学结合的理论: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 ◆从行为金融角度分析出售比买入难: ◆有限理性决策标准:满意标准,而非决策标准。 ◆同质信念下的交易动机:风险偏好 第二章有效市场假说及其缺陷 ◆有效市场的类型:①弱式有效性(最底层次的市场有效性。在弱式有效市场中,资产价格充分及时反映了与资产价格变动有关的历史信息。对任何投资者而言,无论他们借助何种分析工具,都无法就历史信息赚取超常收益);②半强式有效性(资本市场中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对资产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对处于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任何已公开信息都不具获利价值);③强势有效性(市场有效性最高层次。表明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信息,都已充分及时包含在资产价格中)。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缺陷:①理性交易者假设缺陷;②完全信息假设缺陷;③检验缺陷;④套利的有限性。 ◆噪声交易者:指非理性地根据似乎是真实信息而实际是噪声信息开展交易的智能体。 ◆公开信息:指向市场主体、市场运营机构和公众公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资本市场中与资本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包括历史信息以及投资者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公司财务报告、竞争性公司报告、宏观经济状况通告等。 ◆私人信息:个别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具有占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其中经验是市场参与者的最宝贵的个别知识。 ◆内幕信息:指为内部运作人员所知悉而尚未对外公开,且具备商业价值的信息。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吗: 第三章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异象:大量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股市不是有效的,这些无法用有效市场理论和现有定价模型来解释的收益异常的现象,即为“异象”。 ◆动量效应: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表现不好的股票也会持续其不好的表现。 ◆反转效应: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有强烈趋势在其后一段时间内经历相当大的好转,而表现好的股票则倾向于其后的其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 ◆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原因:产生的根源在于市场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当投资者对信息未充分反应时,信息逐步在股价中得到体现,股价因此在短时间内沿初始方向变动,表现出动量效应;而投资者受到一系列利好信息或利空信息刺激,对收益表现出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的判断,导致定价过高或过低,而随后投资者普遍意识到时,股价则会反方向变动,即为反转效应。 ◆过度反应:投资者对最近的价格变化赋予过多的权重,对近期趋势的外推导致与长期的平均值不一致。 ◆反应不足:指证券价格对影响公司价值的基本面消息没有做出充分及时的反应。 ◆规模效应:股票收益率与公司大小有关。

浅谈行为金融学理论与实际运用

浅谈行为金融学理论与实际运用 摘要:行为金融学是一门将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传统理论结合在一起的学科。该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对人类在处理经济事务中为什么往往不能够冷静、客观和理性地做出决定的原因作出解释和寻找答案。本文将主要阐述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辅以实际案例分析理论的实际运用。 一、行为金融学简介 经济学似乎与理性、严谨有着与生俱来的紧密关系,长久以来,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成为了主流经济学的基石,并统领了经济学内部的各个学科。而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投资者不够理性,市场不够完善,或者投资者并不追求利益最大,等等,这些都不符合经典金融学的假设。所以一门新的学科,行为金融学产生了。 行为金融学以一种源自心理学分析基础之上的、将人的实际心理及其由此决定的行为特征纳入分析框架的金融学说而逐步兴起,它一经出现便在以有效市场假说为代表的现代金融理论中激起了波澜——不仅对现代金融理论的现有框架提出了质疑,更为现代金融理论难以解决的异常现象作出了解释。行为金融学是针对现在被称之为经典金融理论的缺陷而提出来的,它并不是要取代它,而是要弥补经典理论在个体行为分析上的不足和缺陷。 经典金融学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上的。但大量实践证明人类并非如此,人们总是根据主观判断来做出抉择,有时太过自信,有时太够保守;再加上条件的限制,如信息的不完全等也会影响判断;在特定情况下,人有时会因自己的多样性选择而放弃理性行为。每一个微观个体的判断加总也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不小的影响。其次,经典金融学还假设,理性人总能抓住非理性人找到套利机会,因此理性人最终会在资本市场上存活下来。而实际上假设之所以为假设是太理想化了,显然在实践中的“反常现象”还需要其他理论来解释。 二、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 (一).预期理论。它是研究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做出决策的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论点: 1.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针对风险的态度。人们总是以自己身处的位置和衡量标 准来判断行为的收益与损失,因此更注重于预期的差距而非结果本身。 2.损失规避。人们的偏好与财富的增量决定,而非财富总量,所以人们对损失 的敏感要高于收益,即损失效用大于收益效用。例如,在居民储蓄问题上,若实际率为正的,人们宁愿选择收益保障的银行存款,而非其他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 3.非贝叶斯法则的预期。概率论中的贝叶斯法则认为,分析样本数接近总体数 时,样本中事件发生的概率接近总体的事件发生概率。这就不难解释中小散户的亏损问题了,因为长期看来,这些人的投资是非理性的,因此证券市场就不按照原先的规律,即贝叶斯法则运行。 4.框架效应。人们在不确定的条件下会注意到环境的关系,会考虑问题以何种 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在股市上呈现收益状态时,人们选择确定性收益,同时规避风险,反之勇于择险。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牛市时卖出,熊市时不抛现象。

行为金融学课后答案1至5章anawer

第一章 1. Differentiate the following terms/concepts: a.Prospect and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A prospect is a lottery or series of wealth outcomes, each of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a probability, whereas a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defines the likelihood of possible outcomes. b.Risk and uncertainty Risk is measurable using probability, but uncertainty is not. Uncertainty is when probabilities can’t be assigned or the possible outcomes are unclear. c.Utility function and expected utility A utility function, denoted as u( ), assigns numbers to possible outcomes so that preferred choices receive higher numbers. Utility can be thought of as the satisfaction received from a particular outcome. d.Risk aversion, risk seeking, and risk neutrality Risk aversion describes someone who prefers the expected value of a lottery to the lottery itself. Risk seeking describes someone who prefers a lottery to the expected value of a lottery. And risk neutrality describes someone whose utility of the expected value of a lottery is equal to the expected utility of the lottery. 第二章 2. A stock has a beta of 1.2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its returns is 25%. The market risk premium is 5% and the risk-free rate is 4%. a. What is the expected return for the stock? E(R) = .04 + 1.2(.05) = .10 b. What are the expected retur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for a portfolio that is equally invested in the stock and the risk-free asset? E(R p) = .5(.10) +.5(.04) = .07, σp =(.5)(.25) = .125 c. A financial analyst forecasts a return of 12% for the stock. Would you buy it? Why or why not? If you believe the source is very credible, buy it as it is expected to generate a positive abnormal

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行为金融理论的起因与发展 3 第一节行为金融理论发展回顾 3 第二节新古典金融理论的困境 5 第三节行为金融理论的心理学基础 9 第二章期望理论及过度反应理论 16 第一节行为金融理论的核心:期望理论 17 第二节过度反应理论 21 第三章股票市场异常现象及分析 26 第一节股市总量谜团及分析 26 第二节其它异常现象及分析 30 第四章行为金融理论总体评价 40 第一节人类认知与决策中的非理性问题 40 第二节市场有效性之争 42 第三节行为金融的两大理论基石 45 第四节金融学的发展前景 48 参考文献 52 后记 54 前言 长期以来,金融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独立存在。金融研究者们也因为他们能够把金融理论的基本假设纳入经济学的基本公理假设体系而沾沾自喜。理论界崇尚定量方法和优化,充分承袭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其模型与范式局限在“理性”的分析框架中。进入 2 0世纪80年代以后,大量的心理学和行为学证据显示:人并非都是理性的,在面临未来的不确定性时,人们往往会偏离假设所设定的最优行为模式。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的,并不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所以人们的总体决策也就会偏离经典现代金融理论的假设。因而,正确地认识人的行为模式成了理解一切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出发点。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范式,行为金融理论(Behaviour Finance)应运而生。 在最近的二十年中,行为金融理论迅速崛起,对新古典金融理论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行为金融理论是第一个较为系统地对有效市场假说提出挑战并能够有

效地解释证券市场价格异常现象的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以心理学对人类决策心理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以人们的实际决策心理为出发点讨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对证券价格变化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人类的一些行为特性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人类的心理决策特征是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且在较长时间内都不会有明显的变异。应当说,行为金融理论已经成为金融理论领域最为鼓舞人心的研究课题之一,行为金融理论的引入为金融市场的决策研究、为金融资产的定价机制以及投资管理开拓了新视野,提供了新方法。对行为金融理论的预期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已经完成了从批评到建设的关键一步,它已不再是纯粹的批判式理论。由于该理论所引用的主要是实验心理学的若干理论,而实验室与现实生活有较大差别,这是该理论的一个弱点,行为金融理论也因此缺乏一致性。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是人的行为,由于政策是否真正能够实施,与人们在心理、行为上是否可以接受有着巨大的关系,所以,从人的行为角度研究经济学,对中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行为金融学家的重大意义在于,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对人类经济心理与行为的研究。长期以来,经济学研究忽视了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因此,尽管迄今为止,行为金融理论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研究的重点还停留在对市场异常现象和认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历史观察上,以及鉴别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有系统影响的行为决策属性,而且该理论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行为金融理论为金融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变革性的视角。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心理积淀,同时又处于全面变革时期的国家来说,行为金融理论有着非常广阔的运用前景,特别是分析非规范制度对股市效率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行为金融理论体系。比如,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对“政策市”的领会与把握,与其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中国投资者投资观念以及对风险的理解和感受与西方投资者有什么不同;从一个相对封闭的资本市场向一个开放的资本市场过渡时期,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下投资者对资本运作活动的理解与困惑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第一章行为金融理论的起因与发展 行为金融理论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金融学领域,它试图去解释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情绪和认知错误是如何对其投资产生作用的。目前,行为金融理论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定义。韦伯(Weber)将行为金融定义为:将个人行为与市场现象紧密结合、并融合运用心理学领域和金融理论的知识。福勒(Fuller,2000 )所下的定义:第一,行为金融理论是传统经济学、传统金融理论、心理学研究以及决策科学的综合体。第二,行为金融理论试图解释实证研究发现的与传统金融

行为金融学复习题精编版

行为金融学复习题 一,判断题 1.无套利是均衡条件的推论,如果市场达到均衡,那么一定没有套利机会存在。() 2.只要有了算法,问题肯定能得到答案。() 3.现代标准金融学承袭了“经济人”的基本分析假定,提出了有效市场价说,建立了现代标准金融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4.凯恩斯是最早强调心理预期在投资决策中作用的经济学家。( 5.理性人假设认为,人是理性的且具有理性预期,但对未来的认知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6.对投资的评估频率越高,发现损失的概率越高,就越可能受到损失厌恶的侵袭。() 7.拇指法则是一种启发式判断法。() 8.11与等人发现股票价格序列类似于随机漫步,他们最终把这些理论形式化为有效市场价说。( 9.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资本市场分析基本上由两大派所主宰:基本分析派与数量分析派。( 10.锚定与调正启发法倾向于低估复杂系统成功的概率和高估其失败的概率。( 11.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

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偏好;当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厌恶。. 12.人们忽略的遗憾程度通常大于行动的遗憾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 1.有限理性的决策标准是() A.最优 B.效用最大化 C.满意 D,风险最小 2. 卡尼曼通过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所损失东西的价值估计高出所得到价值的( A.2倍 B.1倍 C.2.5倍 D.4倍 3.投资者通常假定将来的价格模式会与过去相似,这种对股价未来走势的判断属于 (A.算法 B.熟识性思维 C.代表性思维 D.投资者情绪4.现代标准金融学理论产生的标志是( A.资产组合理论 B.套利定价理论 C.资本资产定价模型D.有效市场假说 5.根据性别,过度自信,频繁交易和所承担的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投资者承担的投资风险可能最大。 A.单身女性 B.已婚女性 C.单身男性 D.已婚男性 6. 与问题非相关的信息会导致相关信息的有效性减弱,这种情况被称为信息的( A.首因效应 B.稀释效应 C.韦伯定律 D.近效应 7. 过度自信通常不会导致人们()

《行为金融学》复习重点,饶育蕾,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概论 ?标准金融和行为金融区别:①信息处理(标准投资者能正确处理信息,行为投资者处理信 息有偏差);②形式是否影响决策(标准处理问题形式不会影响决策,行为会影响);③市场 是否有效(标准有效市场假说,行为指出有效市场假说缺陷)。 ?标准金融诞生标志:马科维茨有效组合。 ?最早将人的行为与经济学结合的理论: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 ?从行为金融角度分析出售比买入难: ?有限理性决策标准:满意标准,而非决策标准。 ?同质信念下的交易动机:风险偏好 第—章有效市场假说及其缺陷 ?有效市场的类型:①弱式有效性(最底层次的市场有效性。在弱式有效市场中,资产价 格充分及时反映了与资产价格变动有关的历史信息。对任何投资者而言,无论他们借助何种 分析工具,都无法就历史信息赚取超常收益);②半强式有效性(资本市场中所有与资产定 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对资产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对处于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任何已公开信息都不具获利价值);③强势有效性(市场有效性最高层次。表明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信息,都已充分及时包含在资产价格中)。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缺陷:①理性交易者假设缺陷;②完全信息假设缺陷;③检验缺陷;④ 套利的有限性。 ?噪声交易者:指非理性地根据似乎是真实信息而实际是噪声信息开展交易的智能体。 ?公开信息:指向市场主体、市场运营机构和公众公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资本市场中与资本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包括历史信息以及投资者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公司财务报告、竞争性 公司报告、宏观经济状况通告等。 ?私人信息:个别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具有占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其中经验是市场参与者 的最宝贵的个别知识。 ?内幕信息:指为内部运作人员所知悉而尚未对外公开,且具备商业价值的信息。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吗: 第三章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异象:大量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股市不是有效的,这些无法用有效市场理论和现有定 价模型来解释的收益异常的现象,即为“异象”。 ?动量效应: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表现不好的股票也会持续 其不好的表现。 ?反转效应: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有强烈趋势在其后一段时间内经历相当大的好转,而表现好的股票则倾向于其后的其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 ?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原因:产生的根源在于市场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当投资者对信息未充 分反应时,信息逐步在股价中得到体现,股价因此在短时间内沿初始方向变动,表现出动量 效应;而投资者受到一系列利好信息或利空信息刺激,对收益表现出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的 判断,导致定价过高或过低,而随后投资者普遍意识到时,股价则会反方向变动,即为反转 效应。 ?过度反应:投资者对最近的价格变化赋予过多的权重,对近期趋势的外推导致与长期的平 均值不一致。 ?反应不足:指证券价格对影响公司价值的基本面消息没有做出充分及时的反应。 ?规模效应:股票收益率与公司大小有关。 第四章预期效应理论与心理实验 ?确定性效应:在现实中,与某种概率性的收益相比, 人们赋予确定性的收益性的收益更多权重。 ?阿莱悖论:由确定性效应产生的,一种与标准理论偏离的悖论。 ?反射效应:反射效应表明,受益范围内的风险厌恶伴随着损失范围内的风险寻求。 ?偏好反转:决策者在两个相同评价条件但不同的引导模式下,对方案的选择偏好出现差异,甚至逆转的现象。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有趣的行为金融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多选题】(1分) 现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 A. 最优化 B. 心理 C. 基本 D. 均衡 2 【判断题】(1分) 棉花糖实验反映的是人类自我控制的问题. A. 错 B. 对 3 【判断题】(1分)

标准的金融学的假设是建立在投资者应该如何决策的基础上的,行为金融学的假设是建立在现实中可以观察到的投资行为。前者是规范性的,后者则是实证性的。 A. 错 B. 对 4 【判断题】(1分) 作为经济学术语的动物精神指的是导致经济动荡不安和反复无常的元素,它还用来描述人类与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 A. 错 B. 对 5 【判断题】(1分) 在认知论领域中,有一个命题被称为是“可误论”。可误论是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的,这个理论主张人永远不会对一种观点给予盖棺定论式的肯定。 A. 对 B.

第二章测试 1 【判断题】(1分) 根据期望效用理论,人们的风险态度是不变的,而在现实中,人们有时会选择规避风险,有时则会寻求风险。 A. 对 B. 错 2 【判断题】(1分) 损失规避指的是,损失所造成的心理大于收益。 A. 错 B. 对

【判断题】(1分) 在前景理论中,取代效用函数的是价值函数。 A. 对 B. 错 4 【判断题】(1分) 根据价值函数的描述,人们在收益域内是规避风险的,在损失域内是寻求风险的。 A. 错 B. 对 5 【判断题】(1分) 在迷恋小概率事件和确定性效应双重作用之下,加权函数变成了这个倒s型了。 A. 对 B. 错

6 【判断题】(1分) 迷恋小概率事件表现在加权函数中,就是概率为0的邻域内曲线斜率较大。 A. 对 B. 错 7 【判断题】(1分) 确定性效应告诉我们,人们会对确定性的结果,也就是百分之百的结果赋予更大的权重,那么表现在加权函数中,就是概率为1的邻域内所对应的曲线更加平缓。 A. 错 B. 对 8 【单选题】(1分) 风险态度的四重性说明,人们在面对小概率的损失的时候,表现为

陆蓉行为金融学讲义 ---投资如何避免犯错 陆蓉 中信出版集团2019.11第1版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序言 心理学是行为金融学的根基 本书大体上包括金融学原理和应用两大部分(前三章是原理,后三章是应用) 第一章 什么是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是心理学和金融学相交叉的学科,擅长投资实践) 行为金融学为何擅长实践 世界是多元的,认识世界的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 行为金融学颠覆了人们对金融市场的传统认知 人是不是真的有智慧战胜市场价格错误是如何产生的在现实生活中,你该如何套利 第二章 认知非理性 信息收集阶段的认知偏差:你 能真了解一家公司吗 信息加工阶段的认知偏差:为什么股评不可信 信息输出阶段的认知偏差:为什么人越自信赔得越多 信息反馈阶段的认知偏差:踩过的坑为什么还会踩 第三章 决策非理性 认知:对单个对象的了解工程 决策:对两个或多个对象的比较选择过程 参考点依赖:赢利和亏损要看参考点吗 参考点依赖:指人在决策时喜欢寻找一个参考点,并将需要决策的事项与这个参考点进行比较 锚定效应 赢利和亏损时的风险偏好:牛市赚不到头,熊市一亏到底错判概率导致的偏差:为何投资者总把小概率事件扩大化狭隘框架:为何不能天天查看自选股心理账户理论:做股票亏了无所谓,吃饭钱丢了可不行 提出者:理查德.塞勒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股票市场就像选美博弈,我得看你怎么选 第四章 典型的交易错误 分散化不足:买熟悉的股票不对吗 简单分散化:为什么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还是赔了 过度交易理论:为什么来回倒腾不如不动 卖出行为偏差:卖出赢利的还是亏损的 买入行为偏差:“涨停敢死队”是怎么赚钱的 羊群效应:投资是否应该追逐热点 第五章 股票大盘的奥秘 大盘可预测理论:大盘可以预测吗 股权溢价之谜和战略资产配置:为何你应该买点股票陆蓉行为金融学讲义 ---投资如何避免犯错 陆蓉 中信出版集团2019.11第1版

行为金融英文摘要简介

英文文献; Jay R.Ritter 《Behavioral finance》译名:《行为金融》(2003年)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研究涵盖了理性投资者在有效市场中预期效用最大化的传统假设。行为金融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认知心理学(人们怎样认为)和套利限制(市场非有效)。传统理论框架不能解释许多经验模式,比如在日本、台湾和美国的股市泡沫,这也推动了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发展。 Nicholas Barberis《Chapter 18 A survey of behavioral finance 》译名:《行为金融学调查的第18章》(2003年)摘要:行为金融学认为,一些金融现象似乎能够用代理人不完全理性来解释。它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套利限制,理性交易者很难剔除不理性交易者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二是心理学,它把我们可能期望看到的完全理性行为带来的偏离逐一列举。我们将讨论这两个话题,然后介绍行为金融学的许多应用,比如总体股票市场,平均回报率的截面,个人交易行为以及企业融资等。最好我们通过评估领域的进程以及推测未来发展前景结束全文。 Adrian Mitroi, Ion Stancu《Behavioral Finances versus Technical and Fundamental Analysis》译名:《行为金融的技术和基本分析》(2007年)摘要:尽管现代金融领域的进步令人印象深刻,但它仍然难以在科学的基础上解释人们处理金钱的非理性行为。经典的金融理论假设人们合理化、最优化他们的金融决策。行为金融学在经济决策方面增加了投资者应该做什么的重要性,并补充了经典金融理论人们实际在

最新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房地产泡沫现象分析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房地产泡沫现象分析 摘要:随着前些年房地产价格疯狂地上涨引发房地产泡沫现象,近期国家和政府宏观政策调控的指引和经济发展趋于新常态化,使我国多地房价一度低迷,多地鬼城等事件发生。以当今房地产泡沫现象为背景,加入行为金融学的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因素为投资者分析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泡沫的成因。为房地产市场购房者和开发投资商的非理性行为及其国家政府的政策提出了一些规范建议,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房地产泡沫形成成因;行为金融学; 1、行为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 经过与传统的有效市场理论(EMH)的多年来的交锋,基于市场的信息的披露不充分,理性与非理性投资者掌握的信息不对称。难以形成完全理性的市场竞争机制。理性投资者与非理性投资者共同决定市场价格,有效市场假说没有办法继续解释发生的经济现象,行为金融学也就产生了。 行为金融学是后金融时代经济学的众多分支学科中推翻了有效市场假说,将心理学和行为学共同融入金融学理论中,所取得成果最为丰硕的领域之一。它将人们在投资金融决策过程中的自身原有的偏好、信念、知识构架感觉及其受外界干扰的从众心理一系列影响决断的因素都考虑进来。通过探究这些市场非有效性的因素看其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如果把开放商和购房者在房地产的行为投资活动看成一个心理过程。以下图表为投资者心理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在行为金融学中,有限套利理论是其重要的理论板块,在后金融时代的中,传

统的金融学中假设套利是完全无风险的,已经无法解释很多市场经济现象。它不可能是充分实现的,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市场中不能提供完全的替代品,受到资产价格回归的时间和资金信贷配给的限制以及噪音交易者在市场盛行的限制,各种干扰使得套利者无法充分发挥其捍卫市场有效性的作用。在行为金融学中,第二个重要的理论就是投资者心理。这一理论主要探讨现实世界中投资者在买卖证券时如何形成投资理念和对证券进行判断的。 2、房地产市场泡沫及其存在问题 房地产泡沫,即房地产价格的泡沫,是指由于房地产投机行为而导致的房地产价格超过其自身市场基础价值并持续上涨,房地产市场价格严重脱离了使用者实际承受能力的情况。房地产市场不同其他行业,存在着萧条、恢复、繁荣、衰败的重复的经济周期理论。虽然一般情况下,房地产泡沫仅仅指出现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阶段,但是泡沫期间房价的暴涨暴跌也是致使房地产市场从繁荣顶端破裂走下坡路的主要诱导因素。致使给经济社会都带来的巨大的破坏,对房地产市场有着摧毁性的打击。 房地产泡沫现象不仅仅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盛行,在国际市场上更是猖狂。从上一轮回的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欧洲、日本、香港等房地产市场都持续的走着下坡路。全球性的房价格快速上涨,投机现象严重,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周期长、高投资、高收益、高信贷、高风险、资金密集型的投资行业。房价跟随着我国超常高速发展的经济高低起伏,房地产价格脱离基本面支撑进入非理性的泡沫发展阶段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房地产市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表现为投机过度,商品房空置率居高不下、羊群效应严重、房价收入比远高发达国家噪声交易者纵行,过度反应等等众多现象。

投资者投资行为偏差(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金融市场也蓬勃向上,股票市场的起起伏伏让我们众多投资者心理更是跌宕起伏。在我国这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股票市场中,我们如何能够消除自身的心理误差,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以获得期望的回报,正是我们下文将要着重探讨研究的投资者行为金融学问题。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和演化证券学一道,是演化金融学最引人注目的两大重点研究领域。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 作为传统金融学的有效补充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之上的。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实际投资决策并非如此。比如,人们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人们往往是根据自己对决策结果的盈亏状况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等等。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研究表明,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性的,并不能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 传统金融理论同样认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能抓住每一个由非理性投资者创造的套利机会。因此,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幸存下来的只有理性的投资者。 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市场并非像理论描述得那么完美,大量“反常现象”的出现使得传统金融理论无法应对。传统理论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最优化的道路,告诉人们“该怎么做”,让我们知道“应该发生什么”。 可惜,并非每个市场参与者都能完全理性地按照理论中的模型去行动,人的非理性行为在经济系统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不能再将人的因素仅仅作为假设排斥在外,行为分析应纳入理论分析之中,理论研究应转向“实际发生了什么”,从而指导决策者们进行正确的决策。 传统的经济学通常假定市场行为是由物质动机驱动的,并且人们所做出的经济决策是理性的并且是追求自我利益的必然结果。这里的理性意味着决策者对所有可得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面对众多选择作出最优的决策。决策同时也是前瞻性的,也就是说,决策是建立在对将来的所有可能的后果进行慎密的权衡的基础上的。换言之,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行为是由外在激励决定的。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却认为,决策者个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有意识地,理性地识别并解释一些可得的信息。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难以被意识觉察的因素系统地影响人类的行为。总体而言,人类的行为是由内在的动机决定的。 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 期望理论 这个理论的表述为:人们对相同情境的反应决取于他是盈利状态还是亏损状态。一般而言,当盈利额与亏损额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在亏损状态时会变得更为沮丧,而当盈利时却没有那么快乐。当个体在看到等量损失时的沮丧程度会比同等获利情况下的高兴程度强烈得多。研究还发现:投资者在亏损一美元时的痛苦的强烈程度是在获利一美元时高兴程度的两倍。他们也发现个体对相同情境的不同反应取决于他目前是赢利还是亏损状况。

行为金融学第3章答案

行为金融学第3章答案

第3章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一名词解释 股票溢价之谜:股票投资的历史平均收益率相对于债券投资高出很多,并且无法用标准金融理论中的“风险溢价”做出解释。 动量效应:也称惯性效应,是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而表现不好的股票也将会持续其不好的表现。 反转效应: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有强烈的趋势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经历相当大的好转,而表现好的股票则倾向于其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 股票的规模效应:股票的总收益率和风险调节后的收益率都与公司大小呈负相关关系,即股票收益率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减少。 日历效应:股票收益率与时间有关,投资收益率在不同的时间存在系统性的差异。 一月效应:股市在每年一月份中的回报明显高于它在其他月份中的回报。 过度反应:投资者对最近的价格变化赋予过多的权重,对近期趋势的外推导致与长期平均值的不一致。 反应不足:证券价格对影响公司价值的基本面消息没有做出充分地、及时地反应。 异象:无法用有效市场理论和现有的定价模型来解释的股票市场收益异常的现象。 二问答题 1 我国股票市场有哪些典型的异象? (1)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噪声交易明显存在, 且在持续时间、涉及范围及表现程度上要比西方发达国家严重得多,噪音交易比重显然已经超过“适度”标准; (2)羊群行为,中国证券市场中最常见的一种从众行为,表现在机构投资者对证券价格的操纵、中小投资者的盲目跟庄等方面; (3)处置效应,投资者在风险投资时,急于卖出赢利的资产,而不愿轻易卖出亏损资产。许多投资者得到蝇头小利就卖出手中的证券,却长期持有套牢的证券; (4)日历效应,中国深沪两市在一定程度上郜存在周末效应,中国的年关效应受益最小的月份,一般都集中在下半年,多数收益最高的月份集中在每年三月。

基于行为金融学分析公司理财的综述(定稿)

基于行为金融学分析公司理财的综述 摘要:现代金融学以严密的逻辑和数学推理建立起庞大的理论大厦, Markowitz的投资组合理论,Modigliani—Miller的MM理论,SharPe等人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Fama的有效市场理论,Black—Scholes—Merton的期权定价理论和Ross的套利定价理论等都在公司理财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现代金融学的理论基础。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金融市场上日历效应、IPO 溢价、封闭式基金之迷等异象不断出现,传统金融理论对此已经无法解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修正传统理论的假设,行为金融学理论悄然兴起。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BF)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 本文将着眼于筹资、投资、融资、收益分配四个角度,以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来探讨和解释公司理财行为。以期为所有关注行为金融学的人士提供一些研究参考。 关键字:行为金融学、公司理财、筹资、投资、融资、收益分配 正文: 行为金融学对支撑传统金融学最基本的根基——理性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了质疑,并以此为起点,对公司理财中一些基础性、奠基性理论进行了质疑与改进。 一、行为金融学对于传统金融学根基的质疑 (一)人并非完全理性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的观点,人是完全理性的,投资者是风险厌恶的,他们总会根据期望效用最大化和贝叶斯法则进行决策。然而事实并非如此,Kahneman 和Tversky(1973)的研究指出,投资者在决策时,并不遵循期望效用最大化原则,他们并不看重决策最终获得财富的绝对水平,而更加在意以某参照点为标准的相

行为金融学复习题

《行为金融学》考试卷 一、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 行为金融学是行为理论与金融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体系,以金融市场中投资人的真实行为为基础,研究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如何进行资源的时间配置的科学。 行为金融学了解和预测投资人的心理决策过程及运作机制,解释为什么个人在某些情况下是风险偏好者,在某些情况下又是风险规避者。 .行为金融学的产生 1、市场有效还是无效 市场有效还是无效,是金融理论中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有效市场理论在70年代至90年代中都是居于主导地位的金融理论。该理论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有关股票的信息都会反映到股票价格上,因此,其价格与其基本价值相符,任何投资者都不可能在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 ?法玛(Fama)教授进一步将有效性理论细化为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有效市场理论是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可开拓的理论空间不大,因此不能充分吸引年青学者投入其中,主要是一些老一辈成名的金融学家带领一部分年青学生勉强应战,如法马、坎贝尔和科克伦等。 2.行为金融学的产生 有效市场理论实际是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在金融领域的特殊表述方法。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理性个人,以模型形式表述就是偏好、效用和效用函数等概念,这些概念及在理性假定基础上设立的公理体系成为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但这些“天然成立”的基本假定近年来在实验经济学和心理学的实践检验中并没有得到一致性的确认,反而在实验中发现许多与这些公理假设极不相应的结果。而其中尤其严重的是金融领域所揭示的许多现象更是引起诸多争议。 ?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逐渐形成了一门边缘研究学科——“行为经济学”。在最近出版的《宏观经济学手册》中,金融市场部分包括三篇文章,

过度自信心理影响期货价格的数理模型分析

第18卷 第1期2010年 2月 中国管理科学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Vol.18,No.1 Feb., 2010文章编号:1003-207(2010)01-0039-07 过度自信心理影响期货价格的数理模型分析 王书平,邝 雄,吴振信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144) 摘 要:过度自信心理是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一种非理性心理,对金融产品价格有重要影响。本文结合期货市场的特征,建立了过度自信心理影响期货价格的数理模型。通过模型分析表明,过度自信心理会造成过度自信投机者和套利者合约交易量的增加,投机者和套利者的过度自信程度会影响期货均衡价格的走向,同时,过度自信会平抑由噪声交易造成的价格波动。最后,本文利用模拟的方法验证了上述结论。关键词:过度自信;投机;套利;期货价格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9-06-27;修订日期:2009-12-2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08J C790004);北京市教委学科与研究生教育专项基金(PXM2009_014212_077689) 作者简介:王书平(1977-),男(汉族),湖南涟源人,北方工业 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金融经济与计量经济分析1 1 引言 过度自信是指人们在决策时过度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所掌握的私人信息,高估自己决策的成功机会的一种非理性心理。对于这种心理,学者们主要从实证检验、产生和影响机理以及长期存在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检验过度自信心理在金融市场中是否存在,由于心理行为的复杂性,无法直接证实这种心理的存在,学者们一般使用统计或计量的方法去检验由这种心理造成的某些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特征“侧面”去证实这种心理的存在。如Odean (1999)[1]是从投资者交易量和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去检验过度自信心理的,检验发现,随着投资者交易量增加,而收益率没有上升,从而认为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过度自信心理。Stat man 、Thorley 和Vorkink (2006)[2]则使用向量自回归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单个证券交易量与市场收益率、单个证券滞后收益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心理。过度自信心理的产生和影响机理也是学者们探讨的重要问题,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Odean (1998)[3] 总结了之前学者们研究过度自信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的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过度自信的价格接受者、内部交易者和做市商三种不同交易主体对金融市场造成不同影响的数理模型,得出了过度自信会增加市场交易量和市场深度、加大市场波动和对市场效率造成不同影响等一系列结论。Daniel 、Hirshleifer 和Subrahmanyam (1998)[4]建立的D HS 模型把投资者分为两类:存在过度自信和自我归因心理的非知情交易者和知情交易者,分别从投资者信心不发生变化和投资者信心依赖于结果变化两种情况,分析了由这些心理因素造成的市场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行为,进而探讨了这些行为对股价和收益率的影响。K o 和Huang (2007)[5]的文章重点分析了过度自信对于市场有效性的影响,他们建立的模型表明,在过度自信的程度不是很高的情况下,由于过度自信会引进更多的信息进入市场而只产生微弱的价格误判效应,所以过度自信市场总体上比起理性的市场更能增进市场的效率。我国学者在过度自信的影响方面也有一些突出的学术成果,如杨春鹏和吴冲锋(2005)[6]根据Kahneman 和Tversky 的展望理论,建立了含有过度自信心理的股票的展望价值模型,在此模型上研究了过度自信、自我归因心理和正反馈交易行为的相互关系问题。陈其安和曹其华(2006)[7]的文章基于过度自信程度取决于行为人过去经历的假设,建立了基金经理人过去成败经历影响其过度自信心理进而影响其投资行为的数学模型,以此分析此情况下股票市场和基金经理人业绩的表现。文凤华和黄德龙等(2007)[8]使用的是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投资者受过

共享单车的投资分析-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

共享单车的投资分析—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 摘要:2016 年底以来, 共享单车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共享商业模式成为当今最热的话题之一, 然而光鲜背后, 是对共享单车模式是否能够盈利、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疑问。当共享单车这一模式看起来如日中天之时, 重庆战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悟空单车”于2017 年 6 月 13 日宣布退出共享单车市场, 至此, “悟空单车”成为全国首家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出发,在通过对共享单车盈利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共享单车的投资行为。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共享单车、投资 一、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 目前对于共享单车盈利模式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共享单车本身是否盈利、是否可以利用共享单车的押金去做其他投资来弥补共享单车业务本身的亏损、是否能够利用共享单车 APP 本身衍生出其他业务扩大单车盈利来源,下文将具体分析。 (一) 共享单车的盈利情况 共享单车作遍布大街小巷, 很容易让人们在做判断时用自己的直观体会来代替数据分析, 在行为金融学中表现为启发性偏差, 即凭借经验在思考上寻求捷径, 在解决问题时趋向于选择简单的、笼统的策略或方法。所以为了调整这一偏差, 本文以摩拜单车为例, 利用新闻报道中的数据来分析共享单车业务本身是否可以盈利。 1. 摩拜每辆单车每年成本 单车成本主要是车辆制造成本与相关折旧年限、盗损率和维修费用。由于摩拜单车安装有 GPS 定位锁、实心胎,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摩拜单车的盗损率以及维修费用, 所以假设摩拜的盗损率和维修费率各为 8%, 折旧 5 年,再加上每年单车的投放、物流、管理等费用 10 元/台, 单车分摊维修和丢失成本为 108 元/台, 单车制造成本为 3000 元/台, 每年折旧 578. 4 元/台, 单车成本=(单车制造成本/ (1-盗损率) / (1-单车维修费率) -单车制造成本) +单车每年折旧费 (扣除丢车后的单车折旧成本) +单车投放及物流等费用=1132. 8 元。 2. 摩拜每辆单车每年收益 假设每辆单车每年平均使用天数为 350 天 (扣除极端天气影响) , 免费骑行占平均使用天数的 20%, 在实际生活中, 一般来说单车大多是早上被从地铁站骑到写字楼等目的地, 上被从写字楼等地骑到地铁站, 最少每天 2 次, 再加上中间可能发生的骑行, 则估计平均每辆单车每天使用次数为 3~5 次, 基于谨慎性原则, 每日使用频率选取 4 次, 每次使用费用约为 1 元, 每辆单车年收益= (每天使用频次×每次使用费用×一年平均使用天数×(1-免费骑行天数占比) )=1120 元。综上所述, 在不考虑押金收益的情况下, 每辆单车年净收益=1120-1132. 8=-12. 8 元, 每年略有亏损, 亏损率为 1. 13%。从上文来看, 如果摩拜想要扭亏为盈, 就应适当降低单车制造成本, 延长单车的使用年限, 从而降低每辆单车每年的成本。 (二) 押金收益 假设一辆摩拜单车可以带来 20 个人缴纳押金的用户, 则一辆单车可获得 5980元押金, 假设年利率为 5%, 则押金收益为 299 元, 押金收益弥补了单车本身运营发生的亏损, 每辆单车年净收益为 286. 2 元。然而这个结论仅仅是基于上述假设, 在实际中, 由于地域差异、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每辆摩拜单车带来的缴纳押金的用户可能低于 20 个, 此外, 摩拜单车缴纳押金的用户有很大的可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会申请退还押金, 在这两种 情况下, 押金的收益远达不到 299 元/年。 (三) APP 广告收入 共享单车 APP 作为共享单车服务的载体, 是每个共享单车用户手机中必不可少的软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