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生长是微生物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液体培养中生长曲线是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反映微生物接种后的培养过程中菌数变化同培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环境的变化会对微生物生长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营养物质、水的活性、温度、pH 和氧等。

1、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不足导致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碳、氮源、元机盐等成分不足,此时机体一方面降低或停止细胞物质合成,避免能量的消耗,或者通过诱导合成特定的运输系统,充分吸收环境中微量的营养物质以维持机体的生存;另一方面机体对胞内某些非必要成分或失效的成分进行降解以重

新利用,这些非必需成分是指胞内贮存的物质、无意义的蛋白质与酶、 mRNA 等。例如在氮、碳源缺乏时,机体内蛋白质降解速率比正常条件下的细胞增加了 7 倍,同时减少tRNA 合成和降低 DNA 复制的速率,导致生长停止。

2、水的活性

水是机体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它是一种起着溶剂和运输介质作用的物质,参与机体内水解、缩合、氧化与还原等反

影响微生物降解因素

影响污染物降解生物因素 影响污染物降解的生物因素我认为可以大体从三方面分析下: 一、有机物结构与生物可降解性 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难易程度与有机物的结构特征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有机物生物降解的机理是:1、水中溶解的有机物能否扩散穿过细胞壁,是由分子的大小和溶解度决定的。目前认为低于12个碳原子的分子一般可以进入细胞。至于有机物分子的溶解度则由亲水基和疏水基决定的,当亲水基比疏水基占优势时,其溶解度就大。2、不溶于水的有机质,其疏水基比亲水基占优势,代谢反应只限于生物能接触的水和烃的界面处。尾端的疏水基溶进细胞的脂肪部分并进行β-氧化。有机物以这种形式从水和烃的界面处被逐步拉入细胞中并被代谢。微生物和不溶的有机物之间的有限接触面,妨碍了不溶解化合物的代谢速度。3、有机物分子中碳支链对代谢作用有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碳支链能够阻碍微生物代谢的速度,如正碳化合物比仲碳化合物容易被微生物代谢,叔碳化合物则不易被微生物代谢。这是因为微生物自身的酶须适应链的结构,在其分子支链处裂解,其中最简单的分子先被代谢。叔碳化合物有一对支链,这就要把分子作多次的裂解。具体来说,结构简单的有机物一般先降解,结构复杂的一般后降解。 二、共代谢作用 共代谢的概念:有一类物质称为外生物质或异生物质,是指一些天然条件下并不存在的由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例如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其中许多有易被各种细菌或真菌降解,有些则需添加一些有机物作为初级能源后才能降解,这一现象称为共代谢。 共代谢过程不但提出了一种新的代谢现象 ,而且已被作为一种生化技术在芳香族化合物生物解研究中得到应用。G ihon等以共代谢为手段 ,分离和确定了卤代苯和对氯甲苯的假单胞菌的氧化产物 ,这有助于研究氧进入芳香环的机制。F ocht和Alexander等应用共代谢技术建立了 DDT的环断裂机制。Horvath 利用共代谢反应步骤少的优点 ,分别确定了 2 ,3 ,6 —三氯苯甲酸降解过程中所含的氧化、脱经和脱卤反应 ,从而发现了无色杆菌代谢 2 ,3 ,6 —三氯苯甲酸的途径。Hanne、 Jaakko、 Woods、 Mary 等利用厌氧反应器中存在共代谢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试题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试题一、选择题 60975.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是因为: A 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 B 高温使核酸变性。 C 高温破坏细胞膜的透性。 D A - C。 答:( ) 60976.光波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是: A 0.06-13.6nm。 B 250-280nm。 C 300-400nm。 答:( ) 60977.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 A 50%。 B 70%。 C 90%。 答:( ) 60978.巴氏灭菌的工艺条件是: A 62-63℃30min。 B 71-72℃30min。 C 60-70℃30min。 答:( ) 60979.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 消毒。 B 灭菌。 C 防腐。 答:( ) 60980.测微生物活菌数通常采用: A 稀释平板法。 B 滤膜培养法。 C 稀释培养法。 答:( ) 60981.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通常采用: A 稀释平板法。 B 滤膜培养法。 C 稀释培养法。 答:( ) 60982.测土壤微生物的总数常采用: A. 血球板计数法。 B. 涂片计数法。 C. 比浊计数法。 答:( ) 60983.各种中温型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A 20-40℃。 B 25-37℃。 C 35-40℃。 答:( ) 60984.好氧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氧化还原电位通常为: A 0.3-0.4V。 B +0.1V 以上。 C -0.1V 以上。 答:( )

60985.黑曲霉在pH2-3 的环境下发酵蔗糖: A 主要积累草酸。 B 主要积累柠檬酸。 C 主要积累乙酸。 答:( ) 60986.升汞用于实验室非金属器皿表面消毒的浓度通常为: A 0.001%。 B 0.1%。 C 1%。 答:( ) 60987.防腐的盐浓度通常为: A 5-10%。 B 10-15%。 C 15-20%。 答:( ) 60988.链霉素抑菌机制是: A 破坏膜的结构。 B 阻碍细胞壁的合成。 C 阻碍70S 核糖体对蛋白质的合成。 答:( ) 60989.丝裂霉素的作用机制是: A 阻碍蛋白质的合成。 B 阻碍核酸解链。 C 切断DNA 链。 答:( ) 二、判断题 60990.在10 分钟内杀死某微生物的最低温度称为该微生物的致死温度。 答:( ) 60991.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成温度比菌丝生长温度要高,故冬天栽培食用菌要用薄膜复盖。 答:( ) 60992.连续培养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始终保持在最高稳定生长阶段。 答:( ) 60993.酒精的浓度越高,杀菌能力越强。 答:( ) 60994.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 与合成某种代谢产物的pH 是一致的。 答:( ) 60995.0.1% 升汞可用于各种金属器皿的消毒。 答:( ) 60996.黑曲霉菌丝生长温度比产酶温度要高。 答:( ) 60997.丙酸、盐酸都可用作防腐剂。 答:( ) 60998.由于分子量越大的物质产生的渗透压越高,所以罐藏食品通常用50-70% 的糖溶液。 答:( ) 60999.青霉素因为能阻止G+细菌肽聚糖的形成,所以也能抑制产甲烷菌的生长。 答:( ) 61000.同种微生物菌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与积累代谢产物的最适生长温度是相同的。 答:( )

微生物与它对环境的影响

微生物与它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在整个食物链中微生物对死亡的生物和被生物排出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死亡的生 物和被生物排出的有机物相当分散能量和可用性较小,无法被大型生物使用,所以微生物对 食物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微生物自然环境 当前,由于环境污染,生态资源遭到破坏,农产品质量不断下降,残留污染物所带来的“瓜不甜、果不香、菜无味”等致病致癌物质的增多,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食品安全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头等大事。怎样生产出无污染无毒副作用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已成为各方探讨的焦点。传统种养殖方式受到新的挑战,微生物技术的应用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是时代的选择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比较简单的多细胞,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体积微小(小于1nm)结构简单、种类繁多的微小生物的统称,泛指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分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结构型微生物【、微生物的发现与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微生物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即经验微生物学时期(16世纪以前、实验微生物学时期(17-19世纪)和现代微生物学时期(20世纪以后)】。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与微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时人们就感受到它们的存在并不知不觉的利用它们,我国悠久的酒文化的传承就是微生物的功劳。随着 列文虎克第一台显微镜的面世,科学家的观察为微生物的存在提供了有力依据。19世纪是近代微生物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首次指出细菌与 人类生活、生命的关系,奠定了微生物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现代微生物学之父。 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生物化学、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电子显微镜的问世,使微生物学研究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新技术的运用使人们更加了解微生物,在新的领域有了更加广泛的运用。 微生物是把双刃剑微生物如同是一把双刃剑一样,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

第四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后练习题全解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第三版_周群英 课后习题目录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 (1)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1)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3)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6)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 (8)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12)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6) 第二篇微生物生态 (20) 第一章微生物生态 (20) 第二章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2) 第三章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 (26) 第四章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28) 第五章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31) 第六章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34)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1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 答: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其特点是: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宿主。 2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 答:依据是: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有或无被膜等进行分类的。根据转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按核酸分类:有DNA病毒和RNA病毒。 3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答: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还含有脂质和多糖。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核酸内芯有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4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有:吸附、侵入、复制、聚集与释放。首先,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或是细胞壁,或是鞭毛,或是纤毛。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这个过程叫装配。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合成含DNA的头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丝,并逐个加上去就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新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噬菌体粒子成熟后,噬菌体的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壁而使宿主细胞破裂,使菌体被释放出来重新感染新的宿主细胞一个宿主细胞可释放10到1000个噬菌体粒子。 5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 答: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 侵入宿主细胞后,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6 什么叫溶原细胞(菌)?什么叫原噬菌体? 答: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被称作溶原细胞。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 7 解释Escherichia coli K12(λ)中的各词的含义。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六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的原理。 (2)掌握微生物的接种方法。 二、实验原理: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是由其细胞内外一系列物化环境系统统一体所构成的,除营养条件外,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生理生化过程均能产生很大影响,总之一切不良的环境条件均能使微生物的生长受抑制,甚至导致菌体死亡。物理因素如温度,渗透压,紫外线等,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新陈代谢过程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导致菌体的死亡。不同的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不同,根据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的范围,分为高温菌,中温菌和低温菌。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微生物中属于中温菌。不同的微生物对高温的抵抗力不同,芽孢杆菌的芽孢对高温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渗透压对微生物的生长有重大的影响。等渗溶液适合微生物的生长,高渗溶液可使微生物细胞脱水发生质壁分离,而低渗溶液则会使细胞吸水膨胀,甚至可能使细胞破裂。紫外线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的DNA,使同一条链的DNA 相邻嘧啶间形成的腺嘧啶二聚体。引起双链结构的扭曲变形,阻碍剪辑的正常配对,从而抑制DNA的复制,轻则使微生物发生突变,重则造成微生物的死亡。紫外线照射的量与所用紫外灯光的功率、照射距离和照射时间有关。紫外线光灯照射距离固定、照射的时间越长,则照射剂量越高。紫外线透过物质的能力弱,一层纸足以挡住紫外线的透过。 环境因素中的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如化学药品、PH、氧、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和噬菌体,对微生物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化学药品中的抑菌剂或杀菌剂,有抑菌作用或杀菌作用。本实验选数种常用的药物,以实验其抑菌效能和同一药物对不同的抑制效力。 微生物作为一个群体,其生长的PH范围很广,但绝大多数种类都在PH5~9之间,而每种微生物都有生长的最高、最低和最适PH。根据微生物对氧的需求,可把微生物分为需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量大类。在半固体深层培养基管中,穿刺接种上述对氧需求不同的细菌,适温培养后,各类细菌在半固体深层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各有不同。需氧微生物生长在表面厌氧微生物生长在培养基广的底部,兼性微生物按照其好氧的程度生长在培养基的不同深度。 物理因素——PH通过影响细胞质膜的通透性,膜结构的稳定性和物质的溶解性或电离性来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 化学因素——结晶紫(染料) 通过诱导细胞裂解的方式杀死细胞。 生物因素——土霉素(抗生素)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或杀死微生物的化合物,它们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质膜,作用于呼吸链以干扰氧化磷酸化,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等方式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或杀死微生物。 三、实验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培养基:肉高蛋白胨东培养基 (3)仪器和其他物品:培养皿、移液管、紫外线灯、水浴恒温培养箱、试管、接种环、无菌水、无菌滤纸、无菌滴管。土霉素、新洁尔灭、复方新诺明、汞溴红 红药水、碘酒、结晶紫。 四、实验内容 1紫外线对微生物的影响 (1)取无菌肉高蛋白胨培养基平板3个、分别在培养皿底部表明 (2)分别取培养24小时的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加 在相应的平板上,再用无菌涂棒涂布均匀,然后用无菌黑纸遮盖部分平板。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理化因素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理化因素 一、温度 1、干热法: 1)焚烧:适用于无经济价值的 2)干烤:利用热空气灭菌 用法:160℃,2小时适用于玻璃器皿及耐热的器皿 特点:由于空气传热穿透力差,菌体在脱水状态下不易杀死。 所以温度高、时间长。 2、湿热法:利用饱和热蒸汽灭菌 特点:温度低、时间短、灭菌效果好 原因:1) 菌体内含水量越高,则凝固温度越低; 2) 蒸汽冷凝会放出潜热; 3) 饱和水蒸汽穿透力强; 4) 湿热易破坏细胞内蛋白质大分子的稳定性,主要破坏氢键结构。 方法:煮沸法巴斯德消毒法间歇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 1)煮沸消毒法 方法:水煮100℃—30min 适用:注射器、解剖用具等。可杀死所有营养体和部分芽孢。 2)巴斯德消毒法: 方法:65℃ or 71℃—15min 135 ℃ or 150 ℃—2sec 适用:牛奶、饮料等。不破坏营养物质,并杀死病原菌。 3)间歇蒸汽灭菌法:方法:37 ℃培养37 ℃培养 100℃-30min 100℃-30min 100℃-30min 用水蒸汽把培养基加热到100℃,分几次蒸煮以达到彻底灭菌又保护营养成分的目的。适用:营养含量高、不适于用高压蒸汽灭菌的特殊培养基、药品的灭菌。此法麻烦、周期长4)高压蒸汽灭菌法: 利用水的沸点随水蒸气压力的增加而上升,以达到高温灭菌目的的方法。 方法:一般121℃(1kg/cm2或15磅/英寸2)-20min。 适用:耐高温物品。 注意事项:排净冷空气;灭菌终了,缓慢降压;灭菌结束,趁热取出物品。 影响灭菌的因素: 不同菌种、不同菌龄对热的敏感性不同; 培养基成分; 灭菌时间的对数与灭菌绝对温度的倒数呈线性关系,即:灭菌温度越高,时间越短; 菌浓度对灭菌时间有影响。 高压蒸汽灭菌对培养基的影响: 会产生混浊或形成不溶性沉淀 改变某些营养成分: 1)低pH下,糖类、琼脂发生水解; 2)PO4-3存在,葡萄糖生成酮糖,菌不利用; 3)色深:还原糖羧基与蛋白质、氨基酸等在高温下发生maillard反应,使糖、蛋白质等失去营养。形成有害物质,抑制微生物生长; pH下降(通常下降0.2); 改变培养基的体积与浓度。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 细菌生长、微生物繁殖需要营养、水、温度、合适的PH及气体。营养成分,温度,水活度值,PH值,化学抑制剂和气体都能用来控制细菌生长。现分述如下: (1)营养成分: 细菌象任何一种活的生物一样,在其生命过程中需要食物和水。营养成分必须溶于水成为溶液后才能转移到细胞内,所以水是必须的。一般而言,细菌也需要碳,氮,硫和磷源。有些微生物具有必要的酶系统将这些少数简单物质转化成生命过程中需要的复杂化合物,而其它微生物则需要某些已合成的化合物。营养需要的特点和营养转移的机理十分重要,而且也是十分有趣的研究课题。但是除非是微生物学家或生物化学家,否则这些内容则显得较为复杂或枯燥的。从实际角度出发,既然微生物需要营养来生长繁殖,那么适宜卫生以除去残留食物,特别是接触的表面则更为关键。另外,由于微生物需要的营养必须通过溶液转移到细胞内,那么食品加工厂的环境在建筑时应考虑避免积水是十分重要的。 细菌具有特有的生长规律: 通过二分体裂解而繁殖,在条件适宜时,每20到30分钟繁殖一代。现在详细叙述细菌生长的4个周期。 Log期:这是细菌生长的第一期,细菌细胞可能在形态上增大但实际细胞数并未增加。细菌在这一期主要是调整代谢适应环境。一般发生于温度出现显著变化或将细菌从一种培养基接种到另一种培养基中。 对数生长期:即对数期。细胞通过二分体裂解,一个细胞变成两个。在这期中,只要有必要的水份,且温度和营养适宜时,细菌会快速呈指数生长。一个细胞生长后变成两个细胞所需的时间为代时间或倍增时间。 静止期:细菌数保持稳定。由于出现营养短缺和废物增长使细菌生长和死亡的数量保持平衡。 死亡期:由于持续营养物的缺乏和有毒代谢产物的增加,细菌数开始减少。 Log期非常重要,如果食品处理适当,细菌就会处于该期中,不会繁殖。适宜卫生非常重要,其能限制可利用的营养成分,从而抑制细菌生长。 (2)温度 另一个影响细菌生长的核心因素是温度。微生物能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生长,从华氏14度到华氏194度。根据其温度生长范围,微生物分为三类。 嗜冷性细菌在冷藏或接近冷藏条件或华氏32-86度下生长。嗜温性细菌在室温下或接近室温下即华氏50-110度下生长。嗜热性细菌在高华氏110度温度下生长。 除以上三个名词外,另外提出一词"Psychrotroph"。这类细菌的最适温度同嗜温性细菌,但能在冷藏条件下生长。和食品公共卫生有关的微生物大都属于嗜温性,他们的最佳生长温度接近人的体温。比较典型的是,温度愈高(在正常生长范围内),生长速度愈快。出现这种现象可解释为由于酶的催化反应所致,因为温度每升高华氏18度,酶的催化速度增加一倍。 不仅温度是一个问题,而且食品接触这种温度下的总时间也需要控制。目的是减少食品在嗜温性细菌生长温度范围内的接触时间。建议食品保存在华氏40度以下或华氏140度以上。在许多情况下,要完全避免产品接触嗜温性细菌生长温度范围是不可能的。

影响微生物生长与死亡的因素

生长是微生物与外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条件的改变,可引起微生物形态、生理、生长、繁殖等特征的改变;或者抵抗、适应环境条件的某些改变;当环境条件的变化超过一定极限,则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为了抑制和消除微生物的有害作用,人们常采用多种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来抑制或杀死微生物。常用以下术语来表示对微生物的杀灭程度。 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及细菌芽胞、霉菌孢子等),称为灭菌。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仅能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而对非病原微生物及芽胞和孢子不一定完全杀死,称为消毒。用来消毒的药物称为消毒剂。 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方法称为防腐或抑菌。用于防腐的化学药品称为防腐剂。某些化学药物在低浓度时为防腐剂,在高浓度时则成为消毒剂。 无菌:指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采取防止或杜绝一切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或物体的方法,称为无菌法。以无菌法操作时称为无菌操作。在进行外科手术或微生物学实验时,要求严格的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不同的微生物对各种理化因子的敏感性不同,同一因素不同剂量对微生物的效应也不同,或者起灭菌作用,或者可能只起消毒或防腐作用。在了解和应用任何一种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的抑制或致死作用时,还应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效应。例如在增高温度的同时加入另一种化学药剂,则可加速对微生物的破坏作用。大肠杆菌在有酚存在的情况下,温度从30℃增至42℃时明显加快死亡;微生物的生理状态也影响理化因子的作用。营养细胞一般较孢子抗逆性差,幼龄的、代谢活跃的细胞较之老龄的、休眠的细胞易被破坏;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以及它们所处的环境对微生物遭受破坏的效应也有明显的影响。如在酸或碱中,热对微生物的破坏作用加大,培养基的粘度也影响抗菌因子的穿透能力;有机质的存在也干扰抗微生物化学因子的效应,或者由于有机物与化学药剂结合而使之失效,或者有机质覆盖于细胞表面,阻碍了化学药剂的渗入。 常见的影响微生物生长与死亡的物理、化学因素主要有: 1.温度: 温度是影响有机体生长与存活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对生活机体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随着温度的上升,细胞中的生物化学反应速率和生长速率加快。在一般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生化反应速率增加一倍;另一方面,机体的重要组成如蛋白质、核酸等对温度都较敏感,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可能遭受不可逆的破坏。因此,只有在一定范围内,机体的代谢活动与生长繁殖才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开始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如再继续升高,则细胞功能急剧下降以至死亡。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doc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一、温度的影响 ?1.高温的影响一般来说无芽孢的细菌在水中加热到100℃迅速死亡。?(一)高温杀菌的机理 ?提问:? 1)蛋白质、核酸变性2)细胞膜溶解细胞膜中的脂类在高温作用下溶解,“失血过多”(二)影响高温杀菌的因素 ?细菌的种类、含水量、芽孢有无、以及湿热或干热 1)细菌种类 2)含水量 ?细菌细胞含水量高的更容易被杀死。 分子层次现象——蛋白质的凝固温度与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越高,蛋白质凝固温度越低,反之亦然。3)芽孢 4)湿热与干热 湿热—水蒸汽(121℃ 20~30min) 干热—热空气(160~170℃ 2h灭菌) ?提问:?湿热灭菌温度低时间短?保水(热空气蒸发蛋白质水分); ?蒸汽冷凝放热; ?凝水热传导能力强于空气;2.适宜温度 ?提问:为什么会存在适宜温度? ?酶的活性 ?根据细菌适宜温度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四大类,

?嗜冷菌、嗜中温菌、嗜热菌、嗜超热菌。 ?废水中的细菌一般都是嗜中温菌,最适温度多在30℃左右,嗜冷菌和嗜热菌占少数。 3.低温 ?低温——细胞结冻~最适温度下限 ?进入休眠状态 ?提问:? 酶活性降低,导致代谢、遗传普遍停滞;?膜细胞流动性变差。?一旦获得适宜温度,即可恢复活性 ?提问:细胞内外冻结易导致死亡,原因何在? ?冰渣导致细胞膜破裂,失“血”过多 ?嗜中温菌(耐冷喜温)一般在5℃以下处于休眠状态,因此通常实验室用冰箱的4℃冷藏温度保藏细菌,或甘油、石蜡冷冻保存菌种 ?低温下冷藏的食物变质 ———嗜冷细菌(或霉菌)的最适宜温度在5~15℃之间。 提问:嗜冷细菌的秘密武器是什么??—具备低温活性酶 —细胞质膜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低温下能保持半流动性,使之能有效地集中必需的营养物质。二、p H的影响 ?大多数细菌最适环境p H为6~8,可生存的p H范围在4~10之间。 ?研究表明细胞内部由于细胞膜的屏蔽作用、磷酸盐缓冲及细菌能动的调节,p H一般都保持中性,环境的p H难以影响细胞内的p H变化。 ?提问:外界的pH变化如何对细菌产生影响? 1.影响细胞膜蛋白及胞外水解酶的活性 ?从而影响营养物的正常吸收与转运 2.影响营养物的解离与吸收 ?主要影响一些极性营养物如脂肪酸、氨基酸

浅谈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浅谈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大气、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仍然保持着高度发展的态势,环境保护的压力将进一步加重,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以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目标是我国目前及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微生物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受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加之其技术开发所预示的广阔的市场前景,受到了各国政府、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的高度重视,从根本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应用微生物的高效降解、转化能力治理环境污染,在污水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重金属降解、化合物分解、石油修复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治理过程分为:①高效生物降解能力和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筛选、鉴定;②污染物生物降解基因的分离、鉴定和特殊工程菌的构建;③生物恢复的实际应用和工程化。 一、污水治理 环境中的污染物,在自然界中经过迁移、转化,绝大多数将归入水体,引起水体不断受到污染的胁迫。尤其是高浓度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倾入,使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通常情况下,只要这种污染不超过阀值,污染的水体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综合作用下,是可以得到净化的,这种净化主要源于水体中的微生物能直接或间接地把污染物作为营养源,在满足微生物生长需要的同时,又使污染物得以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二、固体废弃物治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影响我国的环境质量。我国同体废弃物年产量数目极大。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千亿元以上。目前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方法主要是填埋、堆放和焚烧。填埋、堆放既占用土地资源,又会使有害物质渗漏、扩散,造成二次污染。固体废弃物焚烧产生的二嚼英等有害物质会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与生产。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弃物中的有机物,从而实现其无害化和资源化,是经济而有效的处理同体废弃物方法。微生物技术治理同体废弃物的优势是:可以有选择地浓缩或去除污染物:节省运营和投资成本:废物总体积显著降低: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再利用资源。其缺点在于反应速度慢,某些同体废弃物难以降解。尽管如此,人们相信生物降解中存在的问题会随着对微生物研究的深入很快得到解决.

微生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微生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通过这学期的环境保护课程的学习,我知道了环境保护对现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极为重要。 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要求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微生物进行正常生长繁殖;不适宜时,则会使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或发生变异,甚至死亡。不同的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不同;同一因素因浓度或作用时间不同,对微生物的影响也不一样;有的因素对某些微生物来讲是必需的,而对另一些微生物又是有害的,如好氧微生物必须在有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而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情况下将会受到抑制。在有害因素中,有的起抑制作用;有的表现为杀菌作用。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目前我国由于工业“三废”污染、农用化肥和农药的污染以及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的污染,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使得水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已有一半10城市缺水,农村则有8000万人和6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土壤污染严重,耕地面积锐减,近年来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森林覆盖面积下降,草场退化,每年减少森林面积达2500万亩;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因此,加大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如现代生物技术来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持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已成为环保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在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

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答案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答案 一、选择题 60975.D 60976.B 60977.B 60978.A 60979.B 60980.A 60981.B 60982.B 60983.A 60984.A 60985.B 60986.B 60987.B 60988.C 60989.B 二、判断题 60990.对 60991.错 60992.错 60993.错 60994.错 60995.错 60996.对 60997.错 60998.错 60999.错 61000.错 61001.对 61002.对 61003.对 61004.对 61005.对 三、填空题 61006.专性嗜冷, 兼性嗜冷。 61007.室温, 体温。 61008.6.5-7.5。 61009.7.5-8。 61010.5-6。 61011.98kpa, 121。C, 30min。 61012.真菌和放线菌。 61013.代时。 61014.中。 61015.前者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后者杀死所有微生物的细胞,包括细菌的芽胞。 61016.高温杀菌,化学杀菌,幅射杀菌。 61017.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 61018.慢,冰冻。 61019.孢子,菌种干燥保藏。 61020.烘干,晒干,熏干。 61021.不同。 61022.70%,2-6ml/M3。 61023.发生质壁分离,吸水膨胀甚至破裂。 61024.分裂迟缓,代谢活跃,菌数增长近于零。

61025.细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 61026.新增殖的细胞数与老细胞的死亡数几乎相等,此时活菌数最多。 61027.菌体的死亡数超过新生数。 61028.滞留适应期,对数生长期,最高稳定生长期,衰亡期。 61029.对数生长。 61030.连续培养法。 61031.最高稳定。 61032.好氧,厌氧。 61033.20-25。 61034.加大接种量和采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菌种接种。 61035.62-63。C,30min或71。C,15min。 61036.常压80-100℃处理15-60 分钟,37℃保温培养过夜,再同上蒸煮,如此连续三天。 61037.5℃,25-37℃,45-50℃。 61038.30 ℃,45-55 ℃,60-75 ℃,温泉和堆肥中。 61039.-5-0℃,10-20℃,25-30℃,冷藏食品上。 61040.-12℃,5-15℃,15-20℃,海洋深处、雪山等地。 61041.中温型的。 61042.中温型的。 61043.计数板计数法,涂片计数法,比浊法。 61044.稀释平板计数法,滤膜培养法,稀释培养法(MPN 法)。 61045.化学吸氧法,密闭容器内反复抽真空后充N2。 61046.10-15℃,25-37℃,45-50℃。 61047.恒浊法,恒化法。 61048.好氧,兼性厌氧,厌氧,微好氧。 61049.乳酸菌,乳酸,腐生细菌。 61050.杀菌,防腐。 61051.低温防腐,加无毒的化学防腐剂,干燥防腐,利用微生物产酸防腐。 61052.是细胞的组分,是生化反应的介质,是吸收营养物质和分泌代谢物的良好溶剂,能有效地控制细胞温度。 61053.引起细胞膜电荷的变化,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影响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改变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可给性及 有害物质的毒性。 61054.25-30% 61055.丙酸钙 61056.苯甲酸钠 四.名词解释 61057.生长是指微生物的细胞组分与结构在量方面的增加过程。61058.从生长到繁殖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发育。61059.由细胞分裂而引起的个体数目的增加,称为繁殖。 61060.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的细菌。 61061.指在空气或氧气存在下生长的微生物。 61062.在没有空气或氧气条件下生活的微生物。 61063.经过反复分离纯化后,在平板上挑取的由单个菌落繁衍的微生物后代。 61064.单个细胞完成一次分裂所需的时间。 61065.当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时,如果以培养的时间为横座标,以细菌数量变化为纵坐标,根据细菌数量变化与相应 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可以作出一条反应细菌在培养期间 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61066.在一定条件下( 如10 分钟),杀死某种微生物的最低温度。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试题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试题 一、选择题 60975.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是因为: A 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 B 高温使核酸变性。 C 高温破坏细胞膜的透性。 D A - C。 答:( ) 60976.光波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是: A 0.06-13.6nm。 B 250-280nm。 C 300-400nm。 答:( ) 60977.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 A 50%。 B 70%。 C 90%。 答:( ) 60978.巴氏灭菌的工艺条件是: A 62-63℃30min。 B 71-72℃30min。 C 60-70℃30min。 答:( ) 60979.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 消毒。 B 灭菌。 C 防腐。 答:( ) 60980.测微生物活菌数通常采用: A 稀释平板法。 B 滤膜培养法。 C 稀释培养法。 答:( ) 60981.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通常采用: A 稀释平板法。 B 滤膜培养法。 C 稀释培养法。 答:( )

60982.测土壤微生物的总数常采用: A. 血球板计数法。 B. 涂片计数法。 C. 比浊计数法。 答:( ) 60983.各种中温型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A 20-40℃。 B 25-37℃。 C 35-40℃。 答:( ) 60984.好氧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氧化还原电位通常为: A 0.3-0.4V。 B +0.1V 以上。 C -0.1V 以上。 答:( ) 60985.黑曲霉在pH2-3 的环境下发酵蔗糖: A 主要积累草酸。 B 主要积累柠檬酸。 C 主要积累乙酸。 答:( ) 60986.升汞用于实验室非金属器皿表面消毒的浓度通常为: A 0.001%。 B 0.1%。 C 1%。 答:( ) 60987.防腐的盐浓度通常为: A 5-10%。 B 10-15%。 C 15-20%。 答:( ) 60988.链霉素抑菌机制是: A 破坏膜的结构。 B 阻碍细胞壁的合成。 C 阻碍70S 核糖体对蛋白质的合成。 答:( ) 60989.丝裂霉素的作用机制是: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1. 内容 1.温度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的因子。温度太低,可使原生质膜处于凝固状态,不能正常地进行营养物质的运输或形成质子梯度,因而生长不能进行。当温度升高时,细胞内化学和酶反应以较快的速率进行,生长速率加快。但当超过某一温度时,蛋白质、核酸和细胞其他成分就会发生不可逆的变性作用。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表现在: (1)影响酶活性。 (2)影响细胞质膜的流动性,温度高流动性大,有利于物质的运输;温度低流动性降低,不利于物质运输,因此温度变化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产物的必泌。 (3)影响物质的溶解度。 2.pH pH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因为pH通过影响细胞质膜的透性、膜结构的稳定性和物质的溶解性或电离性来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 每种微生物都有一个可生长的pH范围,以及最适生长pH。大多数自然环境pH为5-9,适合于多数微生物的生长。只有少数微生物能够在低于pH2或大于pH10的环境中生长。 根据微生物生长对pH的要求范围,可分:嗜酸性微生物、嗜中性微生物、嗜碱性微生物。 3.氧 根据氧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为好氧、微好氧、氧的忍耐型、兼性厌氧、专性厌氧等五种类型。 4.营养物质的组成和浓度 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的浓度对微生物的生长也有很大影响。 影响表现: 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在微生物培养中,某种基本营养物质被耗尽也可使微生物的生长停止。即使培养基中没有任何毒物存在,而且其他营养物质仍很丰富,当添加少量这种营养物质时则微生物的生长可以重新开始; 微生物细胞的生物量:在分批培养中,当底物利用速率达到零时,微生物的生长也恰好到达稳定期,此时,底物转化为细胞的产率已达最大。 2. 练习 一、选择题 1.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还包括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主要有古菌;属于原核生物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枝原体、立克次氏体;属于真核生物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上这些微生物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蘑菇和银耳等食、药用菌是个例外,尽管可用厘米表示它们的大小,但其本质是真菌,我们称它们为大型真菌。而属于非细胞生物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又称朊粒)等则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1.微生物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激增,进而带来的是一系列的大气污染问题,从而引起各种危害,如臭氧层被破坏、酸雨发生越发频繁、温室效应等。现主要从3个方面介绍微生物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包括NOx的微生物净化技术、微生物除臭技术、二氧化碳的微生物固定技术。 (1)NO X的微生物净化技术 NO X的微生物净化技术原理是利用脱氮菌在外加氮源的环境下,将大气中有害气体NO X还原成无害气体N2,在进行还原的同时,脱氮菌利用NOx作为氮源营养物质进行自身增殖,如此循环还原,从而达到多次净化的作用。爱德荷国家工程的实验室研究人员利用脱氮菌进行脱氮,已经将氮净化率提高到99%。该方法能有效去除废气中的NOx,因其工艺流程简单、能源消耗低、净化效率高、无二次污染、能进行循环利用等优点,可以推广用于其他工业有害气体的治理,从而达到有害气体的再利用。现在,各国的科学家正在研究将NOx的微生物净化技术与细胞固定化技术相结合,从而寻找对有害气体NOx进行净化的更便捷、易操作的方法。

试验八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实验八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紫外线及温度对微生物的作用 2 观察各因素对微生物生长抑制的强弱 二、实验原理 1 化学因素 环境当中很多化学因素都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①酸类(PH值) H+影响菌体细胞质膜上电荷性质,微生物吸收物质变化,影响代谢,高浓度H+或引起菌体表而蛋白质和核酸水解以及影响酶和活性; ②碱类:引起蛋白质、核酸水解,破坏酶的活性; ③重金属盐类:引起蛋白质失活;或与代谢产物鳌合作用使其变为无效化合物; ④氧化剂:氧化蛋白质活性基团; ⑤有机化合物:对微生物有杀菌作用的有机化合物种类很多,其中酚、醇、醛等能使蛋白质变性,是常用的杀菌剂。 2 物理因素 紫外线:作用于生物体DNA,紫外线照射后受损的细胞,如果立即暴露在可见光下,则有一部分仍可恢复正常活力; 温度:通过影响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细胞结构入细胞膜的流动性及完整性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最快的温度为其最适生长温度。 三、实验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 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铃薯琼脂培养基 3、溶液及试剂 2.5%碘酒,5%石炭酸,75%乙醇,5%甲醛,无菌生理盐水 4、器材无菌培养皿,无菌滤纸片,无菌镊子,黑布,试管,吸管,三角涂棒 2人/组: 6只无菌平皿、4只1ml无菌吸管、2只三角玻棒、滤纸圆片10片; 1个大台面公用: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大肠杆菌菌液、酵母菌菌液;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铃薯琼脂斜面培养基; 器材:2.5%碘酒,5%石炭酸,75%乙醇,5%甲醛,无菌生理盐水,镊子,黑布;

【高中生物】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影响

(生物科技行业)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影响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一、温度的影响 ?1.高温的影响一般来说无芽孢的细菌在水中加热到100℃迅速死亡。?(一)高温杀菌的机理 ?提问:? 1)蛋白质、核酸变性2)细胞膜溶解细胞膜中的脂类在高温作用下溶解,“失血过多”(二)影响高温杀菌的因素 ?细菌的种类、含水量、芽孢有无、以及湿热或干热 1)细菌种类 2)含水量 ?细菌细胞含水量高的更容易被杀死。 分子层次现象——蛋白质的凝固温度与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越高,蛋白质凝固温度越低,反之亦然。3)芽孢 4)湿热与干热 湿热—水蒸汽(121℃20~30min) 干热—热空气(160~170℃2h灭菌) ?提问:?湿热灭菌温度低时间短?保水(热空气蒸发蛋白质水分); ?蒸汽冷凝放热; ?凝水热传导能力强于空气;2.适宜温度 ?提问:为什么会存在适宜温度? ?酶的活性 ?根据细菌适宜温度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四大类,

?嗜冷菌、嗜中温菌、嗜热菌、嗜超热菌。 ?废水中的细菌一般都是嗜中温菌,最适温度多在30℃左右,嗜冷菌和嗜热菌占少数。 3.低温 ?低温——细胞结冻~最适温度下限 ?进入休眠状态 ?提问:? 酶活性降低,导致代谢、遗传普遍停滞;?膜细胞流动性变差。?一旦获得适宜温度,即可恢复活性 ?提问:细胞内外冻结易导致死亡,原因何在? ?冰渣导致细胞膜破裂,失“血”过多 ?嗜中温菌(耐冷喜温)一般在5℃以下处于休眠状态,因此通常实验室用冰箱的4℃冷藏温度保藏细菌,或甘油、石蜡冷冻保存菌种 ?低温下冷藏的食物变质 ———嗜冷细菌(或霉菌)的最适宜温度在5~15℃之间。 提问:嗜冷细菌的秘密武器是什么??—具备低温活性酶 —细胞质膜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低温下能保持半流动性,使之能有效地 集中必需的营养物质。二、p H的影响 ?大多数细菌最适环境p H为6~8,可生存的p H范围在4~10之间。 ?研究表明细胞内部由于细胞膜的屏蔽作用、磷酸盐缓冲及细菌能动的调节,p H 一般都保持中性,环境的p H难以影响细胞内的p H变化。 ?提问:外界的pH变化如何对细菌产生影响? 1.影响细胞膜蛋白及胞外水解酶的活性 ?从而影响营养物的正常吸收与转运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班级:食质113 姓名:占声铛学号:2011013606 摘要:本次实验主要是为了了解环境因素—温度、紫外线、pH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生理生化过程产生的影响。通过培养,看不同条件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4℃基本没长,37℃最浑浊,45℃其次。紫外照射:照射过的的不长菌;不照的长菌。PH7最浑浊;PH9其次;PH5不怎么浑浊。 关键词:环境因素微生物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外界因素很多,其一是营养物质,其二是许多物理、 化学因素。当环境条件的改变,在一定限度内,可引起微生物形态、生理、生长、繁殖等特征的改变;当环境条件的变化超过一定极限时,则导致微生物的死亡。研究环境条件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与作用,也可指导人们在食品加工中有效地控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延长食品的货架期。 1 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与设备 1.1.1、菌种:大肠杆菌 1.1.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1.1.3、仪器及其他:吸管、接种环、载玻片、镊子、紫外灯、灭菌载玻片。 1.2实验方法 1.2.1、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斜面培养基上接种大肠杆菌3支,分别放在4℃、37℃和45℃条件下培养,24h后观察菌苔生长情况。 1.2.2、紫外线照射对微生物的影响 取2块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吸取大肠杆菌0.1ml菌液于平板中,用无菌涂布均匀。紫外灯预热10min,将平板置于紫外灯下,其中一块盖上,另外一块打开皿盖,照射15分钟。取出灭菌载玻片将平板置37℃温箱培养24小时,检查实验结果。 1.2.3、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分别调节pH至5、7、9,每种3管,每管盛培养液10ml,灭菌备用。每管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接种大肠杆菌液0.1ml,摇匀,37℃恒温摇床培养24h后观察结果,根据菌液的混浊程度判定微生物在不同pH生长情况。 1.2.4注意事项:接种时要避免污染杂菌。 2.结果与讨论分析 表1 温度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 温度(℃) 4 37 45 生长状况- +++ ++ 注:“-”表示不生长,“+”“++”“+++”表示不同生长量 表2 紫外线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 对照组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