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政治《走进法律,了解法律》专题复习教学设计.doc

中考政治《走进法律,了解法律》专题复习教学设计.doc

中考政治《走进法律,了解法律》专题复习教学设计.doc
中考政治《走进法律,了解法律》专题复习教学设计.doc

中考政治《走进法律,了解法律》专题复

习教学设计

专题二第一课时《走进法律,了解法律》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社会生活中的规则记忆了解规则的种类,指导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道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意义。法律的作用理解举例说明法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对待法律应有的态度运用在实践

生活中学法、用法、护法、爱法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型和后果理解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理解立即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识记

指导刑罚的含义,了解刑罚的种类犯罪的危害运用认识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收集案例,说明违法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通过案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资源分析】(一)学情分析这部分知识是初一下学期学习的,学生当时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也不够细致,所以基础较为薄弱,未能把知识与实际结合。(二)相关资源链接 1、《指导书》; 2、广州市近几年的中考题及各区的模拟题;【重难点解答】 1、教学重点:法律的特征;犯罪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法律的作用;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学习评价】学

习卷【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 1、收集近年与本课题有关中考题及相关时政材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编写学习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在十字路口,尽管人多车杂,但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道路也就畅通无阻。这说明什么?让学生明确认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在分析中回顾知识阅读材料并讨论分析:初中生李某平时在学校喜欢给同学起绰号,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上课不认真,经常迟到旷课,却交作业,在校外结识了一群“朋友”,在这些“朋友”的“示范”下吸食毒品。由于囊中羞涩,李某多次持刀勒索低年级同学的钱财。在一次与勒索对象的争执中,他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将刺成重伤,抢救无效死亡。考虑到案发时李某刚满十六周岁,当地法院对他进行了不公开审理,依法予以刑事制裁。

1、在案例中,李某违反了哪些规则?

2、在案例中,李某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

3、法律有什么特征和作用?

4、什么是违法行为?有多少类?如何区分?

5、李某的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哪些是犯罪?为什么?

6、犯罪有什么特征?应受到什么处罚?

7、法院对李某依法予以刑事制裁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8、李某走向犯罪的过程及法院的判决给你什么启示?运用案例,让学生在分析中回顾所学知识,落实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构建知识框架小组形式,对本课题的考点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构建知识框架

2020-03-23

专题二第一课时《走进法律,了解法律》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社会生活中的规则记忆了解规则的种类,指导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道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意义。法律的作用理解举例说明法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对待法律应有的态度运用在实践

生活中学法、用法、护法、爱法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型和后果理解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理解立即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识记

指导刑罚的含义,了解刑罚的种类犯罪的危害运用认识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收集案例,说明违法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通过案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资源分析】(一)学情分析这部分知识是初一下学期学习的,学生当时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也不够细致,所以基础较为薄弱,未能把知识与实际结合。(二)相关资源链接 1、《指导书》; 2、广州市近几年的中考题及各区的模拟题;【重难点解答】 1、教学重点:法律的特征;犯罪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法律的作用;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学习评价】学习卷【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 1、收集近年与本课题有关中考题及相关时政材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编写学习卷【教学过

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在十字路口,尽管人多车杂,但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道路也就畅通无阻。这说明什么?让学生明确认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在分析中回顾知识阅读材料并讨论分析:初中生李某平时在学校喜欢给同学起绰号,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上课不认真,经常迟到旷课,却交作业,在校外结识了一群“朋友”,在这些“朋友”的“示范”下吸食毒品。由于囊中羞涩,李某多次持刀勒索低年级同学的钱财。在一次与勒索对象的争执中,他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将刺成重伤,抢救无效死亡。考虑到案发时李某刚满十六周岁,当地法院对他进行了不公开审理,依法予以刑事制裁。

1、在案例中,李某违反了哪些规则?

2、在案例中,李某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

3、法律有什么特征和作用?

4、什么是违法行为?有多少类?如何区分?

5、李某的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哪些是犯罪?为什么?

6、犯罪有什么特征?应受到什么处罚?

7、法院对李某依法予以刑事制裁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8、李某走向犯罪的过程及法院的判决给你什么启示?运用案例,让学生在分析中回顾所学知识,落实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构建知识框架小组形式,对本课题的考点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构建知识框架

2020-03-23

专题二第一课时《走进法律,了解法律》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社会生活中

的规则记忆了解规则的种类,指导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道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意义。法律的作用理解举例说明法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对待法律应有的态度运用在实践

生活中学法、用法、护法、爱法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型和后果理解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理解立即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识记

指导刑罚的含义,了解刑罚的种类犯罪的危害运用认识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收集案例,说明违法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通过案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资源分析】(一)学情分析这部分知识是初一下学期学习的,学生当时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也不够细致,所以基础较为薄弱,未能把知识与实际结合。(二)相关资源链接 1、《指导书》; 2、广州市近几年的中考题及各区的模拟题;【重难点解答】 1、教学重点:法律的特征;犯罪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法律的作用;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学习评价】学习卷【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 1、收集近年与本课题有关中考题及相关时政材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编写学习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在十字路口,尽管人多车杂,但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道路也就畅通无阻。这说明什么?让学生明确认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在

分析中回顾知识阅读材料并讨论分析:初中生李某平时在学校喜欢给同学起绰号,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上课不认真,经常迟到旷课,却交作业,在校外结识了一群“朋友”,在这些“朋友”的“示范”下吸食毒品。由于囊中羞涩,李某多次持刀勒索低年级同学的钱财。在一次与勒索对象的争执中,他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将刺成重伤,抢救无效死亡。考虑到案发时李某刚满十六周岁,当地法院对他进行了不公开审理,依法予以刑事制裁。

1、在案例中,李某违反了哪些规则?

2、在案例中,李某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

3、法律有什么特征和作用?

4、什么是违法行为?有多少类?如何区分?

5、李某的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哪些是犯罪?为什么?

6、犯罪有什么特征?应受到什么处罚?

7、法院对李某依法予以刑事制裁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8、李某走向犯罪的过程及法院的判决给你什么启示?运用案例,让学生在分析中回顾所学知识,落实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构建知识框架小组形式,对本课题的考点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构建知识框架

2020-03-23

专题二第一课时《走进法律,了解法律》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社会生活中的规则记忆了解规则的种类,指导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道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意义。法律的作用

理解举例说明法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对待法律应有的态度运用在实践

生活中学法、用法、护法、爱法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型和后果理解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理解立即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识记

指导刑罚的含义,了解刑罚的种类犯罪的危害运用认识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收集案例,说明违法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通过案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资源分析】(一)学情分析这部分知识是初一下学期学习的,学生当时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也不够细致,所以基础较为薄弱,未能把知识与实际结合。(二)相关资源链接 1、《指导书》; 2、广州市近几年的中考题及各区的模拟题;【重难点解答】 1、教学重点:法律的特征;犯罪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法律的作用;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学习评价】学习卷【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 1、收集近年与本课题有关中考题及相关时政材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编写学习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在十字路口,尽管人多车杂,但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道路也就畅通无阻。这说明什么?让学生明确认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在分析中回顾知识阅读材料并讨论分析:初中生李某平时在学校喜欢给同学起绰号,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上课不认真,经常迟到旷课,却交作业,在校外结识了一群“朋友”,在这些“朋友”的“示范”下吸食毒品。由

于囊中羞涩,李某多次持刀勒索低年级同学的钱财。在一次与勒索对象的争执中,他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将刺成重伤,抢救无效死亡。考虑到案发时李某刚满十六周岁,当地法院对他进行了不公开审理,依法予以刑事制裁。

1、在案例中,李某违反了哪些规则?

2、在案例中,李某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

3、法律有什么特征和作用?

4、什么是违法行为?有多少类?如何区分?

5、李某的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哪些是犯罪?为什么?

6、犯罪有什么特征?应受到什么处罚?

7、法院对李某依法予以刑事制裁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8、李某走向犯罪的过程及法院的判决给你什么启示?运用案例,让学生在分析中回顾所学知识,落实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构建知识框架小组形式,对本课题的考点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构建知识框架

2020-03-23

专题二第一课时《走进法律,了解法律》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社会生活中的规则记忆了解规则的种类,指导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道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意义。法律的作用理解举例说明法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对待法律应有的态度运用在实践

生活中学法、用法、护法、爱法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型和后果理解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

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理解立即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识记

指导刑罚的含义,了解刑罚的种类犯罪的危害运用认识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收集案例,说明违法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通过案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资源分析】(一)学情分析这部分知识是初一下学期学习的,学生当时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也不够细致,所以基础较为薄弱,未能把知识与实际结合。(二)相关资源链接 1、《指导书》; 2、广州市近几年的中考题及各区的模拟题;【重难点解答】 1、教学重点:法律的特征;犯罪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法律的作用;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学习评价】学习卷【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 1、收集近年与本课题有关中考题及相关时政材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编写学习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在十字路口,尽管人多车杂,但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道路也就畅通无阻。这说明什么?让学生明确认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在分析中回顾知识阅读材料并讨论分析:初中生李某平时在学校喜欢给同学起绰号,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上课不认真,经常迟到旷课,却交作业,在校外结识了一群“朋友”,在这些“朋友”的“示范”下吸食毒品。由于囊中羞涩,李某多次持刀勒索低年级同学的钱财。在一次与勒索对象的争执中,他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将刺成重伤,抢救无效死亡。考虑到案发时李某刚满十六周岁,当地法院对他进行了不公开审理,依法予以刑事制裁。

1、在案例中,李某违反了哪些规则?

2、在案例中,李某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

3、法律有什么特征和作用?

4、什么是违法行为?有多少类?如何区分?

5、李某的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哪些是犯罪?为什么?

6、犯罪有什么特征?应受到什么处罚?

7、法院对李某依法予以刑事制裁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8、李某走向犯罪的过程及法院的判决给你什么启示?运用案例,让学生在分析中回顾所学知识,落实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构建知识框架小组形式,对本课题的考点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构建知识框架

2020-03-23

专题二第一课时《走进法律,了解法律》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社会生活中的规则记忆了解规则的种类,指导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道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意义。法律的作用理解举例说明法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对待法律应有的态度运用在实践生活中学法、用法、护法、爱法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型和后果理解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理解立即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识记指导刑罚的含义,了解刑罚的种类犯罪的危害运用认识道德水平高

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收集案例,说明违法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通过案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资源分析】(一)学情分析这部分知识是初一下学期学习的,学生当时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也不够细致,所以基础较为薄弱,未能把知识与实际结合。(二)相关资源链接 1、《指导书》; 2、广州市近几年的中考题及各区的模拟题;【重难点解答】 1、教学重点:法律的特征;犯罪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法律的作用;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学习评价】学习卷【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 1、收集近年与本课题有关中考题及相关时政材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编写学习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在十字路口,尽管人多车杂,但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道路也就畅通无阻。这说明什么?让学生明确认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在分析中回顾知识阅读材料并讨论分析:初中生李某平时在学校喜欢给同学起绰号,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上课不认真,经常迟到旷课,却交作业,在校外结识了一群“朋友”,在这些“朋友”的“示范”下吸食毒品。由于囊中羞涩,李某多次持刀勒索低年级同学的钱财。在一次与勒索对象的争执中,他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将刺成重伤,抢救无效死亡。考虑到案发时李某刚满十六周岁,当地法院对他进行了不公开审理,依法予以刑事制裁。

1、在案例中,李某违反了哪些规则?

2、在案例中,李某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

3、法律有什么特征和作用?

4、什么是违法行为?有多少类?如何区分?

5、李某的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哪些是犯罪?

为什么? 6、犯罪有什么特征?应受到什么处罚? 7、法院对李某依法予以刑事制裁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8、李某走向犯罪的过程及法院的判决给你什么启示?运用案例,让学生在分析中回顾所学知识,落实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构建知识框架小组形式,对本课题的考点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构建知识框架

2020-03-23

专题二第一课时《走进法律,了解法律》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社会生活中的规则记忆了解规则的种类,指导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道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意义。法律的作用理解举例说明法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对待法律应有的态度运用在实践

生活中学法、用法、护法、爱法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型和后果理解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理解立即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识记

指导刑罚的含义,了解刑罚的种类犯罪的危害运用认识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收集案例,说明违法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通过案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资源分析】(一)学情分析这部分知识是初一下学期学习的,学生当时对这部分知识

的掌握也不够细致,所以基础较为薄弱,未能把知识与实际结合。(二)相关资源链接 1、《指导书》; 2、广州市近几年的中考题及各区的模拟题;【重难点解答】 1、教学重点:法律的特征;犯罪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法律的作用;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学习评价】学习卷【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 1、收集近年与本课题有关中考题及相关时政材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编写学习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在十字路口,尽管人多车杂,但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道路也就畅通无阻。这说明什么?让学生明确认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在分析中回顾知识阅读材料并讨论分析:初中生李某平时在学校喜欢给同学起绰号,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上课不认真,经常迟到旷课,却交作业,在校外结识了一群“朋友”,在这些“朋友”的“示范”下吸食毒品。由于囊中羞涩,李某多次持刀勒索低年级同学的钱财。在一次与勒索对象的争执中,他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将刺成重伤,抢救无效死亡。考虑到案发时李某刚满十六周岁,当地法院对他进行了不公开审理,依法予以刑事制裁。

1、在案例中,李某违反了哪些规则?

2、在案例中,李某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

3、法律有什么特征和作用?

4、什么是违法行为?有多少类?如何区分?

5、李某的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哪些是犯罪?为什么?

6、犯罪有什么特征?应受到什么处罚?

7、法院对李某依法予以刑事制裁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8、李某走向犯罪的过程及法院的判决给你什么启示?运用案例,让学生在分析中回顾所学知识,

落实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构建知识框架小组形式,对本课题的考点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构建知识框架

2020-03-23

专题二第一课时《走进法律,了解法律》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社会生活中的规则记忆了解规则的种类,指导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道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意义。法律的作用理解举例说明法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对待法律应有的态度运用在实践

生活中学法、用法、护法、爱法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型和后果理解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理解立即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识记

指导刑罚的含义,了解刑罚的种类犯罪的危害运用认识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收集案例,说明违法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通过案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资源分析】(一)学情分析这部分知识是初一下学期学习的,学生当时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也不够细致,所以基础较为薄弱,未能把知识与实际结合。(二)相关资源链接 1、《指导书》; 2、广州市近几年的中考题及各区的模拟题;【重难点解答】 1、教学重点:法律的特征;犯罪的含义与基本

特征 2、教学难点:法律的作用;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学习评价】学习卷【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 1、收集近年与本课题有关中考题及相关时政材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编写学习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在十字路口,尽管人多车杂,但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道路也就畅通无阻。这说明什么?让学生明确认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在分析中回顾知识阅读材料并讨论分析:初中生李某平时在学校喜欢给同学起绰号,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上课不认真,经常迟到旷课,却交作业,在校外结识了一群“朋友”,在这些“朋友”的“示范”下吸食毒品。由于囊中羞涩,李某多次持刀勒索低年级同学的钱财。在一次与勒索对象的争执中,他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将刺成重伤,抢救无效死亡。考虑到案发时李某刚满十六周岁,当地法院对他进行了不公开审理,依法予以刑事制裁。

1、在案例中,李某违反了哪些规则?

2、在案例中,李某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

3、法律有什么特征和作用?

4、什么是违法行为?有多少类?如何区分?

5、李某的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哪些是犯罪?为什么?

6、犯罪有什么特征?应受到什么处罚?

7、法院对李某依法予以刑事制裁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8、李某走向犯罪的过程及法院的判决给你什么启示?运用案例,让学生在分析中回顾所学知识,落实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构建知识框架小组形式,对本课题的考点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构建知识框架

2020-03-23

专题二第一课时《走进法律,了解法律》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社会生活中的规则记忆了解规则的种类,指导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道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意义。法律的作用理解举例说明法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对待法律应有的态度运用在实践

生活中学法、用法、护法、爱法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型和后果理解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理解立即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识记

指导刑罚的含义,了解刑罚的种类犯罪的危害运用认识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收集案例,说明违法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通过案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资源分析】(一)学情分析这部分知识是初一下学期学习的,学生当时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也不够细致,所以基础较为薄弱,未能把知识与实际结合。(二)相关资源链接 1、《指导书》; 2、广州市近几年的中考题及各区的模拟题;【重难点解答】 1、教学重点:法律的特征;犯罪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法律的作用;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学习评价】学习卷【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

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 1、收集近年与本课题有关中考题及相关时政材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编写学习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在十字路口,尽管人多车杂,但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道路也就畅通无阻。这说明什么?让学生明确认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在分析中回顾知识阅读材料并讨论分析:初中生李某平时在学校喜欢给同学起绰号,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上课不认真,经常迟到旷课,却交作业,在校外结识了一群“朋友”,在这些“朋友”的“示范”下吸食毒品。由于囊中羞涩,李某多次持刀勒索低年级同学的钱财。在一次与勒索对象的争执中,他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将刺成重伤,抢救无效死亡。考虑到案发时李某刚满十六周岁,当地法院对他进行了不公开审理,依法予以刑事制裁。

1、在案例中,李某违反了哪些规则?

2、在案例中,李某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

3、法律有什么特征和作用?

4、什么是违法行为?有多少类?如何区分?

5、李某的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哪些是犯罪?为什么?

6、犯罪有什么特征?应受到什么处罚?

7、法院对李某依法予以刑事制裁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8、李某走向犯罪的过程及法院的判决给你什么启示?运用案例,让学生在分析中回顾所学知识,落实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构建知识框架小组形式,对本课题的考点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构建知识框架

2020-03-23

专题二第一课时《走进法律,了解法律》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教

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社会生活中的规则记忆了解规则的种类,指导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道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意义。法律的作用理解举例说明法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对待法律应有的态度运用在实践

生活中学法、用法、护法、爱法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型和后果理解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理解立即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识记

指导刑罚的含义,了解刑罚的种类犯罪的危害运用认识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收集案例,说明违法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通过案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资源分析】(一)学情分析这部分知识是初一下学期学习的,学生当时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也不够细致,所以基础较为薄弱,未能把知识与实际结合。(二)相关资源链接 1、《指导书》; 2、广州市近几年的中考题及各区的模拟题;【重难点解答】 1、教学重点:法律的特征;犯罪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法律的作用;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学习评价】学习卷【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 1、收集近年与本课题有关中考题及相关时政材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编写学习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在十字路

口,尽管人多车杂,但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道路也就畅通无阻。这说明什么?让学生明确认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在分析中回顾知识阅读材料并讨论分析:初中生李某平时在学校喜欢给同学起绰号,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上课不认真,经常迟到旷课,却交作业,在校外结识了一群“朋友”,在这些“朋友”的“示范”下吸食毒品。由于囊中羞涩,李某多次持刀勒索低年级同学的钱财。在一次与勒索对象的争执中,他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将刺成重伤,抢救无效死亡。考虑到案发时李某刚满十六周岁,当地法院对他进行了不公开审理,依法予以刑事制裁。

1、在案例中,李某违反了哪些规则?

2、在案例中,李某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

3、法律有什么特征和作用?

4、什么是违法行为?有多少类?如何区分?

5、李某的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哪些是犯罪?为什么?

6、犯罪有什么特征?应受到什么处罚?

7、法院对李某依法予以刑事制裁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8、李某走向犯罪的过程及法院的判决给你什么启示?运用案例,让学生在分析中回顾所学知识,落实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构建知识框架小组形式,对本课题的考点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构建知识框架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烙饼这一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的应 用。并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 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指导探究“三张饼”的最优化方案 教学难点: “烙饼的数量与时间之间的规律”的探究。 教学准备: 圆形纸片若干 教学流程: 一.生活谈话,导入正题。 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现在已经是上午的第三节课了,你们饿了吗?你们早餐都吃了些什么?你最喜欢吃的是哪样?老师也和我们班的一些学生一样喜欢吃饼,你们知道吗?这饼里还蕴含了深刻的数学问题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生活中的“烙饼问题”2.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烙饼是我国北方人比较喜爱的一种面食,它主要原料是面粉,加入鸡蛋、芝麻、辣椒油、小葱等,类似于我们南方的煎饼。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开放设问,瞬间激活了学生思维,诱发了探究动机;然后板书,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奔探究主题。] 二.创设情境,探索策略。 这不小丽家来了些客人,她妈妈正在厨房忙着烙饼给大家吃呢。 (一)解读信息,理解烙饼规则。 1.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关键的数学信息: 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3分钟。 2.教师追问,在这信息中,你认为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深入解读数学信息: (1)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认识: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指的

是锅里面最多能同时放下两张饼。如果只有一张饼时也可以只放一张。)(2)两面都要烙呢?(一张饼的正面要烙,反面也要烙。)师强调:为了表达方便,我们可以把先烙的一面叫做正面,后烙的一面叫做反面。 【设计意图:“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是活动的基础,是操作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点和前提。但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在解读主题图时,常表现为照本宣科,浅尝辄止。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通过对信息的解读,使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深入理解内涵,使学生深刻理解到烙饼的规则。】(二)观察法,探究2张饼的最优烙法。 1.明确烙1张饼的时间 让学生说出时间,并说出具体烙法。在说烙法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用圆片直观演示,加深学生对烙饼过程的直观认识。并完成板书 2.研究2张饼的最优烙法 设问:如果要烙2张饼呢?需要几分钟?(在黑板上贴上“2张饼”)配合手势(1)同桌互说:你是怎样烙的?所用时间是多少? (2)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时,师配合手势直观演示,让学生具体明白不同烙法的操作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完整口述。 (3)比较优化两种方案。 设疑:你认为哪种方案好?为什么? 让学生从两种方案中比较得出:第二种方案好,原因是节省时间,只需要6分钟就可烙好两张饼,从而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4)渗透用表格记录烙饼方法。 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填好表格: (5)设疑:一张饼和两张饼的张数不同,但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为什么? 最后师小结:这就是烙两张饼的最佳方法,并板书:2张(同时烙)6分钟【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般,首先让学生探究2张饼的最优烙法,降低思维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同时在解决2张饼的问题上让学生初步体

2019中考政治专题

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专题(6)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专题复习一:改革开放40年,深化改革正当时(7)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4.改革开放4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能说明什么?谈谈你的感受:(8)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请你为增加农民收入,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农村政策。 (3)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研。 (4)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3)让科技成为农民增收的决定因素。 6.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4)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6)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主要原因: 4.近年来党和政府“三农"问题采取了那些主要措施?(1)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免除农业税。 (2)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协作和艰苦奋斗;(2)帮助农民工再就业。 (3)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了中国力量;(3)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保障制度。 (4)坚持和落实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4)农村义务育阶段学生发放营养餐。 (5)坚持和落实了对外开放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5)实行“家电下乡”政策。 (6)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6)建立农村基本医疗卫生生保障制度。 (7)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6)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专题复习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幸福家园 (8)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金制度。 1.近几年来,中央连续出台关于“三农问题”的相关文件和政策,提出大力实施农村5.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中学生如何做? 振兴战略,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说明了什么?得出哪些结论?)(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农村发展做贡献。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2)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来投身到农村建设中。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积极向农民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和科学文化知识。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4)为推进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4)党和政府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5)关注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做好为农村服务的准备。 (5)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什么重要意义? (6)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1)有利于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 2.我国为什么高度关注和重视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2)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1)“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3)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4)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是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5)有利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语言

第三讲鉴赏诗歌语言(教案) 学习要点 1、理解语言的方法。 2、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 3、鉴赏语言的角度。 4、表述要清晰规范。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苏小妹: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东坡: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问:“扶”“失”妙在何处 答:“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 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一个“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二、典例探究理解语言的方法 例一: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请根据文意,写出“瑟瑟”的含义。 碧绿色(以文解文) 2. “可怜”是什么意思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值得怜悯同情)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可爱) 可爱(以旧解新) 例二: 浪淘沙令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词中“伊吕”,指辅佐商汤灭夏的伊尹和辅佐周武王灭商的吕尚。王安石填这首词时,正推行变法。 1.指出下面诗句的含义 历遍穷通——以文解文 汤武偶相逢——知人论世 “历遍穷通”:这里指“伊吕”二人学识广博精深,阅历丰富成熟老到。 汤武偶相逢:伊尹、吕尚幸遇明主, 商汤、周武慧眼识贤人之故事 小结: 理解语言的方法:以文解文、以旧解新、知人论世 三、巧题精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112页例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案。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讨论、思考等活动,寻找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索和合作的乐趣,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彩色圆形图片、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设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碰到一些数学问题,例如:煮熟一个鸡蛋要用8分钟时间,煮熟5个鸡蛋要用多长时间? 生1:一个一个的煮,一个8分钟,5个要40分钟时间。 生2:把5个鸡蛋一起放进锅里面煮,要用8分钟时间。 2.教师小结:当5个鸡蛋一起放进锅里面煮时,既可以节约时间,又能节约能源。看来,煮鸡蛋是要讲究方法的!生活中这类问题还有很多,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其中的一个数学问题——也需要讲究方法的“烙饼问题”。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二、自主探索,探究烙法。 (一)解读信息,理解烙饼规则。 1.课件呈现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关键的数学信息: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3分钟。 (二)观察法,探究2张饼的最优烙法。 1.明确烙1张饼的时间 请同学们伸出一只小手,就是一张肉饼,手心是正面,手背就是反面,怎样烙才能把肉饼烙熟呢?学生操作,汇报,老师板书:1张 6分钟。 2.烙2张饼的时间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一、导入 二、诗歌语言特点 1、形象生动。其特点是状物描形,使人读了富有实感,如入其境。 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用得特别好,表现了杏花的具体特征:鲜艳、热烈、红得象火,给人以闹哄哄的感觉,还表现了杏花枝头蜂飞蝶的热闹景象。 2、含蓄。其特点是把思想感情隐藏在形象之中,做到"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首诗很含蓄,是对当时求仙学道的否定。嫦娥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灵药,成了仙子,进入月宫,长生不老。但居住在碧海青天,孤身只影,非常寂寞。虽然长生不老,又有什么意义呢? 3、精炼。其特点是用最少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字字珠玑。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全诗二十八个字,描写了五组画面,每个画面都有一个中心,整幅画的中心是"人(断肠人)"。 4、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

中。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开元九年(721)进士,因通音律授大乐丞。不久谪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二年后九龄罢相,他倍感沮丧,有归隐心。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思想日趋消极,佛教信仰日益发展。安史之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乱平,降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王维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名作如《终南山》、《汉江临泛》、《山居秋暝》、《青溪》、《过香积寺》、《辋川集》20首、《赠裴十迪》等。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王维送别、纪行一类诗中,常有写景佳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历代传诵不衰。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光色和音响变化,他的写景诗,常用五律、五绝,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心情恬适。

2018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押题卷专题汇总(解析版)

2018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押题卷专题汇总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5分) 1.张明在网上结识了一个新网友,虽未见面但两个人非常谈得来。一天网友对张明说,自己要搞一项社会调查,希望张明能把家庭详细住址告诉他。这时张明应该() A.相信网友,直接告诉他 B.问明白调查原因后再告诉他 C.约他见面后再告诉他 D.严词拒绝,坚决不告诉他 答案:B 2.中共中央组织部等11部委联合启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准备用10年时间,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支撑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我国政府出台这一举措的原因是() A.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人才 B.中国要发展只有靠高层次创新人才 C.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D.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人才重要作用的认识。全国人民共同理想的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的是无数全面发展的人才,A项正确;人才是多层次多规格的,中国发展需要高层次人才,也需要普通人才,B项错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D两项错误。 3.下列选项中最符合右面漫画寓意的是() A.坚持诚实守信才会赢得人们的信任 B.人人讲诚信,社会才能文明进步 C.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要从点滴做起 D.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答案:A 解析:分析漫画可知,诚信会受到别人的爱戴与欢迎,A项为对漫画的正确理解;B、C、D三项本身正确,但不能体现漫画主旨,不选。(2016山东聊城中考)2016年5月25日凌晨,我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病逝。据此完成4~5题。4.杨绛先生曾说:“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烙饼问题 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从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方案。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探究烙三个饼的方法。 难点:探究烙三个饼的最优策略。 教具:4张饼,吸铁石,课件 学具:白纸一张,准备三本书烙饼 一、情景导入 板书:烙饼问题 1、出示主题图信息,说说烙饼怎么烙? 2、想想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 二、新授 1、烙2张饼,提问:(1)如果烙两张饼,最快需要几分钟?(2)6分?12分?(3)用手摆一摆(4)反馈,说说怎么烙?点名演示操作。教师板书:1正2正,1反2反,6分钟。问题:一张饼和两张饼张数不同,为什么都是6分钟? 预设:因为一个平底锅每次可以烙两张饼,虽然张数不同,但都烙两次,所以时间是一样的。教师:烙两张饼时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或反面,所用时间也是6分钟。 2、烙4张饼 生独立思考。提问。 方法:两张两张烙,12分钟。 生演示,教师板书:1正2正,1反2反,3正4正,3反4反,12分钟。 课件出示表格 3、3张饼烙法 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学了烙双数张饼是2张2张烙的方法,那么如果是烙3张饼,怎样省时呢? 动手操作: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用书摆一摆,说一说,并记下来。 汇报交流:投影展示学生作品:(1)1正2正,1反2反,3正,3反,12分钟。(2)1正2正,1反3正,2反3反,9分钟。分别让学生说说怎么烙饼的,并上台演示。 探究分析:问题:对比这两种方案,第二种为什么省时间了? 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预设:教师引导,在用第2种方法烙第3张饼的时候,本来一次可以烙两张,现在只烙1张,这里浪费了时间。第1种锅里都烙2张饼,不浪费时间。 师:一张饼正反两面分别要烙3分钟,怎样安排才能每次都烙2张饼呢?生体验到三张饼交替烙更省时间。 教师操作三张饼烙法,快速烙饼法。并板书:1正2正,1反3正,2反3反,9分钟。 生再次同桌合作,并记录,2名同学上台演示。 小结:刚才通过同学们思考操作,同桌合作烙饼并记录,我们发现每次锅里都放2张饼,用的时间少。 4、怎样烙5张饼,7张饼,最省时间? 生独立思考、汇报。 预设:5张饼,分成2张和3张,15分钟。7张饼,分成2张,2张,3张,21张。板书。

中考政治专题复习(三) 美丽中国

中考专题复习(三) 美丽中国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 华民族永续发展 【热点聚焦】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 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 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 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为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美好乡村建设目标。省政府2012年9月10日印发《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规划》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到2016年,力争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30年,全省中心村全面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 材料三:进入,中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鲁地区等区域,大气污染程度十分严重。以北京为例, 1月,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专家指出,大气污染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国30年来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积累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过剩和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费量过大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持续强化、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油品质量不高,建筑工地遍地开花、污染控制力度不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 材料四:2012年12月5日,国家环保部发布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全国涉及近14%国土面积的47个城市到2015年前,完成PM 2.5下降5%的指标;对于空气污染达不到国家标准的城市,必须编制空气污染达标规划。但有学者指出:“按照近期颁布的国家规划,中国大部分超标城市需要至少20年把空气质量治理到国家二级标准。这意味着下一代人要继续时刻暴露在高度威胁健康的污染中,而中国的公众等不起20年。” 材料五: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 家。有官方数据显示:中国13亿人口中,有 70%的人饮用地下水,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 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饮用水污 染”的警钟,已被“地下水污染”拉响:地质 调查专家公开表示,全国有97%的地下水都遭 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 遭受了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 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 材料六:从今年3月5日以来,黄浦江上游的松江水域出现大量死猪,死猪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浙江省嘉兴地区被指是死猪源头。上海市政府已明确要求各主管部门全力做好应对处置工作,确保饮用水源地取水安全及自来水厂供水符合国家标准。 材料七:“你家喝什么水?”成了最近人们见面寒暄时的一句流行语。简单六个字背后,折射出的是普通民众对饮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视及隐忧。最近,一张由公益人士制作的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完整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教案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之形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文在高考中的常规考点、题型。 2、掌握阅读古代诗文的方法及技巧。 3、鉴赏诗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阅读古诗的方法,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爱民者……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板书课题) 二、朗读宋诗,探究阅读方法。

次石湖书扇韵①(全国卷Ⅰ)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同学们读完这首古诗,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三、诗歌鉴赏一般解题方法。 1、要注意题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释。 4、要注意题材。 5、要注意意象。 四、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五、人物形象鉴赏: 1、明确什么是诗歌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2、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但比较常见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1)英雄的形象: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羁人的形象: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5页例2。 【教材分析】: 《烙饼问题》是数学广角里的内容,而数学广角内容是属于奥数的范畴。其目的是系统地,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渗透数学思想教育。《烙饼问题》一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烙饼的简单事例,让学生从优化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从多种的解决方案中得出最优化的方案,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生活中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用最优化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他们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动手操作能力。正因为他们的能力有所提高,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究中去获取知识;他们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因此他们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浓的兴趣和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烙饼问题》是从烙饼这日常事件引起,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他们通过观看微课也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但我们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在理解优化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寻找最优化方案的意识,提高他们用最优化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节课,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案。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讨论、思考等活动,寻找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用优化的思想去解决烙饼问题。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高三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课题:诗歌专题复习学案(一)——表达技巧 上课日期:月日星期:节次:复习目标:掌握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一. 知识归纳: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 “即事抒怀”)和间接抒情(乐景写哀情,哀景写哀情, 托物抒情, 情景交融, 融情于景, 用典抒情, 以景结情)两种。描写手法主要有:(1)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 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 白描(4) 扬抑(5) 象征(6) 高低远近结合(7) 动静结合(8) 点面结合(9) 声色光味结合(10) 渲染(11) 借古讽今(12) 对比(14) 正侧结合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反复、互文、借代、对偶、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怎样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用法,并加以分析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王伦》) 答案: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从而衬托了汪伦深厚的情感;另外,用潭水和情谊相比,变无形的情感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答; “彩云间”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后面舟行之速、行期之短作铺垫。“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表现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 作者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半道遇赦) 3、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答: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凉。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答、“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

小学数学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案。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讨论、思考等活动,寻找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索和合作的乐趣,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纸锅、彩色圆形图片、表格、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问题驱动,诱发思维 同学们,我们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要用到数学知识去解决,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厨房找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早上老师起床后要为家人做早饭,我先要煮鸡蛋,煮熟一个鸡蛋要用8分钟时间,请大家帮老师算算煮3个鸡蛋要几分钟?你是怎么煮的?

预设生成1:一个一个的煮,一个8分钟,3个要24分钟时间。预设生成2:把3个鸡蛋一起放进锅里面煮,要用8分钟时间。2.再次设问:为什么会想到一起煮呢? 3.教师小结:当3个鸡蛋一起放进锅里面煮时,既可以节约时间,又能节约能源。看来,做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所以我们要多动脑筋,想出最优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刚才我们经历的过程就是应用了一种数学思想——统筹、优化。(板书:统筹优化)。 统筹优化就是从整体去考虑,想出多种解决方案,然后选择最佳方案,节约资料和时间。 4、刚才同学们帮老师找到了煮鸡蛋的最优方法,我以最快的速度煮了鸡蛋,为了让早餐更丰富,我还要为家人烙饼呢。那烙饼的过程中又隐藏了什么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烙饼问题”。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的伊始,我从生活中“煮鸡蛋”的简单事例出发,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回顾平时怎样合理安排操作能节省时间,为新知教学渗透优化思想做好准备。】 二、设置冲突,激活思维 (一)解读信息,理解烙饼规则。 1.课件呈现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关键的数学信息。学生齐读信息:“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3分钟。”

初中九年级:2020年中考政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2020年中考政治专题复习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eview of the political topics of the 2020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2020年中考政治专题复习 教材说明: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政治科目,主要用途为通过指导思想,让学生学会如何成长与做人,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促进全面发展和提高。内容已根据教材主题进行配套式编写,可直接修改调整或者打印成为纸质版本进行教学使用。 XX年中考思想品德重点中学内部讲义第九讲相亲相爱一家人 考点梳理 一、对应考点 (二)1.1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二)2.1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二、知识网络图 家庭关系的建立 我知我家 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大人讲我小时候 爱在屋檐下我爱我家无悔的奉献 相感受家庭温暖 亲爱洒心间 相难报三春晖

爱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 一成长也会有烦恼 家严也是一种爱 人我与父母逆反心理有危害 交朋友架起理解的桥梁 两代人的对话 交往讲艺术 三、常见考点问答 1.如何看待父母的严要求? 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是一种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2.逆反心理的辩证分析 (1)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父母更新观念,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2)逆反心理的危害: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是既惩罚了自己,又伤害了父母。因此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3.如何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孝敬父母的具体要求:孝敬父母,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

高三语文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教案[三套]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说明: 本专题复习教案由三个子教案组成,每个教案一课时:专题总领课教案;如何把握诗歌的形象;怎样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教案 教学目标: A、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 B、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植和强化学生的鉴赏基础; C、总结高考试题规律,预测2003年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备考方略 教学重点:构建古典诗歌鉴赏以及相关知识网络和体系 教学难点:总结规律、预测走向; 教学方法: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以理性升华为支点,在大量材料的支撑下,议、评、联、结; 前置诊补: 问题: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有何特点? 明确:盘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盘点二、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盘点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盘点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教学过程: 一、明确考纲要求:(板书)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构建知识网络 〔一〕设问:鉴赏常用知识有那些,如何对考纲进行细化和诠释? 板书:术语、细化、诠释 点拨: 1、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小说来说是“人物形象”,对散文和诗歌来说就是意境,对戏剧来说就是戏剧人物所反映的戏剧冲突。其中,对叙事诗歌来说,“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 2、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归纳: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板书):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现手法:(板书): 表达方式(板书):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文艺表现方法(板书):

中考政治专题复习

中考政治专题复习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考政治专题复习》的内容,具体内容:中考政治的到来同学们要如何准备专题复习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我国经济建设取... 中考政治的到来同学们要如何准备专题复习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 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国家强了起来,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②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③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只有在认清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 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①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还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和其他原因 ①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其他原因: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初步显示。d.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e.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创新精神等。 4.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国家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要让"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高歌向前,必须如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5.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师)

诗歌(词)鉴赏专题 表现手法炼字炼句思想情感 【如何学习】 1、大量诵读反复吟咏中积累 每天一首诗(词)的欣赏、背诵。 2、借助积累的文化文学常识 知人论诗(词) 教材中常见的文化常识文学典故 [考试说明对诗词鉴赏的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一讲表现手法 [一般提问方式] 这首诗(词)运用了何种(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这首诗(词)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诗(词)人是怎样来抒发情感的? [知识准备——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方法,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和因事即理等 修辞手法:衬托、象征、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和双关等。 描写手法:联想、动静结合、白描、渲染、虚实结合、烘托、欲扬先抑等。[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自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因事即理]:就着某一事情或画面的叙写阐明某种道理。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对西林的景物描绘之后发表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 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词)中的具体运用 第三步:说出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5年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提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第一步);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第二步);写出 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第三步)。 第二讲炼字炼句 [一般提问方式] 字词:你认为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词)是哪个?为什么? 句:某句是全诗(词)的关键,为什么? 【提问变体】 字词:某一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理解。 句:前人认为某句在本诗(词)中最具表现力,你有什么看法? 【方法点拨】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久经锤炼的字的妙处。诗歌的字、词、名句具有形象、凝炼、含蓄的特点,鉴赏时应注意其深层含义。 对描写性字词,要分析对塑造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等词语。 对动作性字词,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 对名句,要从情感、意境、形象、哲理、语言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要注意情、景、理的统一。

中考政治 热点专题 屠呦呦

屠呦呦 一、热点材料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015年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李克强在贺信中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热点与教材的结合 1、创新的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科技竞争面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在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我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我们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科技占绝对优势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激发民族创新精神,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推进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生产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民族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会受制于人。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3、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不仅要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势利导,奋起直追,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夺发展的主动权,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要把科技进步作为激励全民族的创造热情、推动民族素质提高的精神追求。 4、提高中华民族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希望在青少年。我们青少年首先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善于观察,勤动脑、勤动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弘扬科学精神。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5、国家怎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③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⑤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