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四章 第2节 地球的自转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四章 第2节 地球的自转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四章 第2节 地球的自转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四章 第2节 地球的自转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四章第2节地球的自转

一、单选题

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夜晚能欣赏到一轮明月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下列现象与上述现象原

因一致的是()

A. 昼夜交替

B. 四季更替

C. 阴晴圆缺

D. 一年太阳高度角变化

2.在同一个地方的晚上,连续数小时观察天空,会发现( )

A. 星空是静止不动的

B. 巨大的星空绕着一根轴自西向东旋转

C. 星星不断地从东方的地平线没入

D. 星星不断地从西方的地平线没入

3.地球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B. 地球的自转

C. 地球的公转

D.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一个夹角

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的是地球的( )

A. 自转运动

B. 公转运动

C. 星空变化

D. 季节更替

5.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周期是( )

A. 24小时

B. 7天

C. 30天

D. 365天

6.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其中造成“月落”景象的原因是( )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月球自转

D. 月球公转

7.地球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主要是因为()

A. 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

B. 地球的自转

C. 地球的公转

D.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一个夹角

8.当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随着太阳升起时,新疆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满天繁星,主要是因为地

球)

A. 自东向西的自转

B. 自西向东的自转

C. 自西向东的公转

D. 自东向西的公转

9.下列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球的自转方向总是顺时针方向

B. 地球自转绕的中心轴是地轴

C. 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D. 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二、填空题

10.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等;地球公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

11. (1)在南极上空俯视地球,地球绕地轴旋转的方向是________。

(2)假如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那么________。

(3)假如地球的自转速度变慢,那么________。

(4)假如地球反方向自转,那么你将看到________。

12.昼夜形成原因:地球是一个近乎圆球的________,它本身不________,而太阳是一个发光体。当

地球绕着地轴旋转时,地球对着太阳的一面就被照亮,这半边地方就是________;背着太阳的一半的地方见不到太阳光,就处在________。________就是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

13.地球是一个不________、也不________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到地球的一半,所以

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会有________之分。由于地球自转,使地球上出现了________的现象。

1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以地球北极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此时地球的转动方向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

(2)若此时D地正好处于正午12时,则C地是________时,A地是________时,B地是________时,过6小时后处于正午的是________地。

(3)如果图中D处是美国,则B地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个国家( )

A.中国

B.英国

C.法国

D.巴西

三、实验探究题

15.据图回答:

(1)图中右半侧属于 ________ (填“昼”或“夜”)半球。如果图中D处是中国某地,则B处最有可能属于下列哪个国家? ________ 。

A.日本 B.英国C.加拿大 D.澳大利亚

(2)图中A、B、C、D四地中,处于晨昏圈上的是 ________ ,处于深夜的是________ 。

正处于昏线的是 ________ ,那是因为 ________ 。

四、解答题

16.读“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的弧线①和②上画上箭头

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17.“地球在纬度相同的地方,东边总是比西边先看到日出。’’你认为这句话对吗?请说明理由。

18.想像一下,假设地球不会自转,世界会变得怎样?

19.你认为太阳系中的离地球较近的行星,如:火星、土星、木星,及地球的卫星月亮是否也有昼夜

交替现象?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答:题中月亮的东升西落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现象。

A:昼夜交替,是地球的自转引起的现象,A正确;

B:四季更替,是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出现的现象,B错误;

C:阴晴圆缺,是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一个月中的变化出现的现象,C错误;

D:一年太阳高度角变化,是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出现的现象,D错误。

故选A

2.答案:D

解答:在同一个地方的晚上,连续数小时观察天空,会发现星空其实不是静止不动的,整片星空无声息地自东向西旋转着,西边的星星渐渐没入地平线下,东边的地平线上不断升起新的星座。其实不是星星自己在动,和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一样,是地球自转造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答案:B

解答:地球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A

解答:赤道的周长是四万公里,也就是八万里。若在赤道上,地球自转一圈正好是它的周长,即坐地日行八万里,因此体现的是地球自转一周的运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A

解答: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A

解答: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更替,也就是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与“月落”的现象相符,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B

解答:A、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使得地球上会有昼夜现象,但不会更替,说法不符合题意。

B、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更替,这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说法符合题意。

C、地球的公转与四节更替有关,与昼夜交替现象无关,不符合题意。

D、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一个夹角与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有关,与昼夜交替现象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B

解答:当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随着太阳升起时,新疆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满天繁星,这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现象。

故答案为:B

9.答案:A

解答:A、地球的自转方向总是顺时针方向,地球的自转方向从不同的方位观察方向不同,叙述不正确,A正确;

B、地球自转绕的中心轴是地轴,根据自转定义可知,叙述正确,B错误;

C、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地球有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基本形式之一,叙述正确,C 错误;

D、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叙述正确,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0.答案: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地球公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

故答案为: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1.答案:(1)顺时针

(2)没有昼夜之分

(3)一天时间变长

(4)日月星辰西升东落

解答:(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2)地球有昼夜之分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

一半,太阳照射的一面是昼半球,另一面是夜半球。

(3)假如地球的自转速度变慢,就意味着白昼和黑夜的时长都变长。

(4)假如地球反方向自转,那么你将看到日月星辰西升东落。

故答案为:(1)顺时针(2)没有昼夜之分(3)一天时间变长(4)日月星辰西升东落

12.答案:球体;发光;白天;黑夜;地球自转

解答:昼夜形成原因:地球是一个近乎圆球的球体,它本身不发光,而太阳是一个发光体。当地球绕着地轴旋转时,地球对着太阳的一面就被照亮,这半边地方就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半的地方见不到太阳光,就处在黑夜。地球自转就是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

故答案为:球体;发光;白天;黑夜;地球自转

13.答案:透明;发光;昼夜;昼夜交替

解答: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一半.照亮的一半是白昼,另一半是黑夜;白天黑夜的产生: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这就是白天黑夜的产生的原因。太阳光线不可能把地球全部照完且太阳光线只能照到地球的一半,但是地球是自转的,所以产生昼夜更替.

故答案为:透明;发光;昼夜;昼夜交替

14.答案:(1)西;东

(2)6;18;24(或0);C

(3)A

解答:(1)、从北极看是逆时针转动,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2)、由图看出北极上空,逆时针旋转,则C点位于晨线,时间是日出,早上6点;A点位于昏线,为傍晚18点,B点位于夜半球正中间,则为午夜零点,6小时后刚好日出转到C点;

(3)、美国位于西半球,中国位于东半球,两个国家有12小时的日差,因此D是美国,则B是中国故答案为(1)、西;东;(2)、 6;18;24(或0) ;(3)、A

三、实验探究题

15.答案:(1)昼;D

(2)A、C;B;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A点即将进入黑夜

解答:

1.由图可知,右边被照亮,左边不能照亮,所以右边是昼半球。D点是中国,那么在地球的背面是美国。

2.图中晨昏圈是AC,其中OA是昏线,按照地球自转方向,此处太阳落下的地方。OC是晨线,按照地球自转方向,此处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图中B为深夜中,D为中午12时。

故答案为:1.昼;D;2.A、C;B;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A点即将进入黑夜。

四、解答题

16.答案:解:南极地区顺时针,北极地区逆时针

解答: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故答案为:南极地区顺时针,北极地区逆时针

17.答案:对。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

解答:

如上图:AOB是晨线,按照地球的自转方向,下一刻,AOB就会处于昼半球。在地球仪上,上面是北,下为南,左为西,右为东。按照地球自转的方向,此刻比如早上6点,AOB可以看到日出,而ACB是看不见的。随着地球的自转,再过2小时ACB才能看见日出,此时AOB处的时间已经是8点了。所以,地球在纬度相同的地方O和C两地,东边O地总是比西边C地先看到日出。

故答案为:对。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

18.答案:假设地球只有公转,没有自转,被太阳光照射的一面永远是白天,背对太阳光的一面永远

是黑夜,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解答:假设地球只有公转,没有自转,被太阳光照射的一面永远是白天,背对太阳光的一面永远是黑夜,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19.答案:也有昼夜交替现象。第一,它们本身都不发光,也不透明,只有面向太阳这半个球面才被

照亮,是白天;另半个球面照不到太阳,是黑夜。第二,它们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都在自转,虽然自转周期不相同,但总会形成昼夜交替现象,只是白天、黑夜的时间和地球上不一致罢了。

解答:离地球较近的行星,如:火星、土星、木星,及地球的卫星月亮等它们本身都不发光,也不透明,只有面向太阳这半个球面才被照亮,是白天;另半个球面照不到太阳,是黑夜。第二,它们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都在自转,虽然自转周期不相同,但总会形成昼夜交替现象,只是白天、黑夜的时间和地球上不一致罢了。

七年级科学下册《4.1地球的自转》教案 浙教版

4.1 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地球自球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通过讨论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可以在有关事实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地球自转以及自转方向和周期的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2.学生能够认识到探索事物的规律必须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学习重点】 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学习难点】 地球自转的方向、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解释 【解决办法】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推断地球自转的情况; 通过动画和实例演示来阐述昼夜交替现象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学习 【学习准备】 地球仪、制作十字方向标、画上太阳平行光线的纸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学生谈论的地球话题导入新课 (二)新课 创设情境

,日落 同 从地轴南端观察, 同一时间里会出现 白昼与黑夜之分呢? 地球是一个不发 教师 教师 (三)小结 学生小结 (四)作业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复习知识点总结详解+题型

一、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1.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1)耳的结构: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 1)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2)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 3)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 4)各结构的功能 耳廓能收集声波;外耳道能传导声波; 鼓膜能接受声波产生振动听小骨能把声音放大并传入耳蜗 咽鼓管能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耳蜗内充满液体和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振动并传导到大脑 半规管和前庭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感受器过敏产生晕车晕船。(2)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空气传声和骨传声 (3)空气传声:声源→空气振动→骨膜振动→听小骨、半规管、前庭→听觉神经 例1、七年级的学生到世界之窗春游,李丽同学做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

上了,但仍旧感觉到过山时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A. 耳蜗和前庭 B. 前庭和半规管 C. 半规管和鼓膜 D. 鼓膜和听小骨 例2、如图是人的耳和脑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到铃声后陆续走进教室。请用图中字母及箭头写出听觉形成过程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听觉形成过程中,听觉神经传导的神经冲动是在 _________产生的。(填名称,同下) (3)一位战士的耳朵被炮声震聋,损伤部位最可能是 _________,卫生员告诉其他军人遇到巨大声响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使开放,以免耳被震聋。 (4)有些人晕车,这与耳的 _________发达有关。 (5)当A受损时,造成的是耳聋;能否治愈? (填“能”或“不能”)。 二、声音 1.声音的产生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易错题集1

1、左端已磨损的刻度尺,用它来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测量结果是( ) A.偏大B.偏小C.一样D.无法确定 3.下面关于刻度尺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B.没有零刻度线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量物体 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D.测量时,刻度尺必须与被测物体的左端对齐 4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A.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 C.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9.6nm=9.6×10﹣3=9.6×10﹣3μm B.9.6cm=9.6×10mm=96mm C.9.6cm=9.6cm×10=96mm

D.9.6cm=9.6×100dm=0.096m 6.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写出单位换算过程) 7.2×10-7m= = μm 5×10-4 mm= = m 7×10-8 km= = m 3×10 8 m= = km 6×10 4μm= = m 36km/h= = m/s 5m/s= = km/h 1某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为1.568m,若他测量及记录都是准确 无误的,则测量的准确值是__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____。 2.某同学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四次测量,分别记为:23.37cm,23.36cm,23.18cm,23.39cm,那么,最终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视为()A.23.325cm B.23.33cm C.23.373cm D.23.37cm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即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 3. 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 . 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

(完整版)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A.电池和萤火虫 B.电池和烛焰 C.萤火虫和月亮 D.萤火虫和烛焰 2.在暗室中,绿光照在红纸上,我们看到红纸的颜色是() A.黑色 B.蓝色 C.白色 D.绿色 3.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反射角() A.增大 B.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4.做早操排纵队时,只要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人,队就直了。可以解释此 现象的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漫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 5.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日食 B、小孔成像 C、影子 D、先闪电后打雷 6.要使人的眼睛看到物体,其必要条件是( ) A.物体是光源 B.必须有光射入眼睛 C.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 D.只有白天才能看到物体 7.一棵树在阳光照射下,它的影子从早晨到晚上变化情况是()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8.一束光与镜面成3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A、60° B、30° C、120° D、90° 9.黑板表面都要做得比较粗糙,主要原因是() A、便于用粉笔写字 B、不使黑板发生反射 C、使黑板形成漫反射 D、便于黑板刷擦字迹 10. 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由于阳光的照射常会看到树阴下的地面上有许多光斑,这些光斑 的形状是( ) A.树叶的形状 B.各种形状 C.圆形的 D.树枝形状 11.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时, 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夹角是() A.30° B.60° C.90° D.120° 12.电影院里不同的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清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A.镜面反射B.漫反射 C.可能是镜面反射也可能是漫反射 D.不发生反射,是银幕本身发光 13.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 ) A.没有入射角和反射角 B.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0° C.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90° D.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90° 14.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 光正对着平面照射,如图所示,人从侧面看去 (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15.太阳光通过蓝色的玻璃片,屏上的颜色是( ) A.白光 B.蓝色 C .黑色 D.七色中缺蓝色 16.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浙教版七上科学易错题集.

科学七年级(上)各章易错题集 衢江区莲花初中黄紫仙 第一章 1.一罐普通的可口可乐或雪碧易拉罐的体积最接近() A.350升B.350毫升C.35升D3.5毫升 2.关于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大的物体质量也大B.物体从地球送上月球质量不变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质量会增大D.水结成冰后质量会增大 3、下图所示的四个图中,能正确测出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方法是() 4.某同学要称取50克水,操作方法曾经做过以下几步:(1)称量一只100ML的烧杯质量为m (2)加水到天平平衡(3)调节天平平衡(4)再在右盘加50克砝码(5)拿下烧杯整理天平。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1)(2)(3)(4)(5)B.(3)(2)(1)(4)(5)C.(3)(1)(4)(2)(5)D.(1)(5)(3)(2)(4)5.托盘天平在称量时若右盘稍上翘,则表示() A.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大,应向左移动游码。 B.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大,应向右移动游码。 C.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小,应向左移动游码。 D.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小,应向右移动游码。 6.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106mg的物体最可能的是() A.一只母鸡B.一头大象C.一头奶牛D.一只蚊子 7.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100克和50克的砝码各1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6克,则物体的质量为()A.156克B.150克C.144克D.154克 8. 用皮尺测量长度是,如果皮尺没有充分拉直来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 ) A.偏大B.偏小C.不受影响D.不能确定 9.有一支温度计刻度不准,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3℃,放在一标准气压下的沸腾的水中的示数为97℃,若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20℃,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A.17℃B.20℃C.23℃D.19.2℃ 10、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 95℃;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其示数为32℃。教室的实际温度是() A、27℃ B、30℃ C、32℃ D、37℃ 11、小明有一支特殊的温度计,它的刻度是均匀的,但读数不够正确,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40C,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的读数是960C,用这支温度计测一杯水的读数为200C,你能帮他算算这杯水的实际温度吗?() A、160C B、17.40C C、18.40C D、240C 12、某同学用体温计给一位生病的同学量体温,结果读数为38.4℃,该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 又用该温度计分别给生病的甲.乙.丙三位同学量体温,测得结果:甲为38.4℃,乙为 39.6℃,丙为39.6℃,则( ) A.只有甲的正确B..只有乙的正确 C.只有丙的正确D..乙肯定正确,甲和丙也可能正确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提高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提高试卷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 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 B. 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 C. 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 D. 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 2.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 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 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当飞机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 A.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B. 保持身体的平衡 C. 减少噪音 D. 防止呕吐 4.小华在“打呵欠”时,听不清或听不到老师正在讲课的内容,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 A. 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收 B. 听小骨的振动 C. 鼓膜的振动 D. 听觉神经传导声音信息 5.一个人沿马路边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到人身上时,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的情况是() A. 逐渐变长 B. 先变短,后变长 C. 逐渐变短 D. 先变长,后变短 6.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A.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7.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 A. f甲>f乙>f丙 B. f乙>f丙>f甲 C. f乙>f甲>f丙 D. f丙>f乙>f甲 8.如图所示,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镜中的像() A. 是等大实像 B. 是放大虚像 C. 与演员关于镜面对称 D. 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9.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 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当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 C. 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第8题图第9题图 10.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完整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错题集-地球与宇宙(带答案)

浙教版科学错题集8——地球与宇宙(1-4节) 七()班姓名学号家长签名 【A组基础巩固题】 1.[2012·杭州]太阳活动可直接造成地球上发生的下列现象是(D) A.酸雨B.温室效应C.火山喷发D.短波通讯中断 2.早晨我们迎着太阳走,我们四周方位应是(B) A.前南后北左东右西B.前东后西左北右南 C.前西后东左南右北D.前东后西左南右北 【解析】早晨迎着太阳走,就是面朝东,背朝西,按顺时针方向为东南西北。 3.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B) A.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D.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4.下面各种现象中,可能是由于太阳的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是(B) A.冬季平均气温升高的“暖冬”现象B.两极地区出现磁暴和极光现象 C.山区的手机信号不好,出现通话中断现象D.某山区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现象4.[2013·无锡]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对地球上的影响是 ( D ) A.可见光明显减少 B.造成天气异常变化C.干扰无线长波通讯 D.紫外线大大增多【解析】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当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 表示太阳活动增强,会导致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大大增多。太阳活动除了黑子外,还有耀 斑、日珥、太阳风等。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黑子数量增多。耀斑爆发时,释放出更巨 大的能量。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根据以上分析,选项A、B、C 是错误的,本题答案是D。 5.2009年为太阳黑子极少的一年(谷年),下一个太阳黑子谷年将出现于( B ) A.2019年B.2020年 C.2021年D.2022年 【解析】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 6.请您判断下列哪些生活片段是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真正记录, A.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B.跳过4米高的横杆() C.举起200千克的大石头() D.听大风呼啸() E.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 F.拍一张照片() G.袋鼠式走路() H.放风筝() I.扔石头() J.游泳() K.宇航员可以在月球上看到漫天大雪( ) L.从月球上看天空是蔚蓝色的( ) M.流星现象( ) N.植树造林( ) O.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可以达到数百摄氏度( )P.陨石坑( ) Q.开露天音乐会( ) 7.[2012·咸宁]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密切相关的是 ( A ) A.早穿皮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 B.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4.2《地球的自转》同步习题(含答案)

4.2 地球的自转 A组 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A) A.地球的自转方向总是顺时针方向 B.地球自转绕的中心轴是地轴 C.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D.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2.下列现象能用来判断地球自转方向的是(B) A.北极星在天空的位置看起来几乎不动 B.在北半球观测星空,各星座均围绕北极星做逆时针方向旋转 C.从赤道向北极方向前进,发现北极星的高度在不断增加 D.在晴朗的夜空,能看到北极星在不断地闪烁 3.下列图示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C) (第3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如图所示。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B)[来源:Z_xx_https://www.doczj.com/doc/8f8949169.html,] 5.设想一下,如果其他星球的状态都没有改变,只有地球的自转变得忽快忽慢,其结果是(B) A.地球上不再有四季更替现象 B.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失去现有规律 C.地球上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消失 D.地球上昼夜更替一定会更慢 6.演示地球自转时,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6题) (1)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B) A.昼夜现象 B.昼夜更替现象 C.四季变化 D.昼夜长短变化 (2)地球自转的周期为(D) A.一年 B.一月 C.一周 D.一天 7.在我国处于同一纬度的A、B两地,某时刻A刚好位于晨线上,B位于A的东侧,则B地此时处于(A) A.昼半球 B.夜半球 C.昏线 D.晨线 B组 8.读图,回答问题: (第8题) (1)图中ABC线是晨线,CDA线是昏线。 (2)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朝向太阳的半球是昼半球,背向太阳的半球是夜半球。 (3)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表面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4)当北京是正午时,美国纽约是黑夜。 9.如图所示,图中的火柴代表观测者,请据图回答问题: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感觉世界 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 可统称为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 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6 7。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3、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第三节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 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 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 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 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第四节光和颜色 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①小孔成像 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日食④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3×108m/s),空气中次之。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3×108米/秒×365×24×3600秒=9.4608×1015米。 3、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所以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第一章 1、关于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 B、20℃的铁块比20℃的木头温度低些 C、用体温计可以测冰水或沸水的温度 D、体温计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选:D 2、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比较好() 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B、最小刻度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D、最小刻度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选:A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五次数据是2.42厘米,2.43厘米, 2.42厘米,2.44厘米,2.6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2.42厘米 B、2.428厘米 C、2.43厘米 D、2.47厘米 选C 4、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m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5、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若是凹形液面,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如右图,量筒的量程是mL,最小刻度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 选:D 7、如右图,小明同学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则测量的结果()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无法确定 选:B 8、小明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小东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的不对,请你把它挑出来() 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选:D 9、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某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4cm,放在沸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4cm,当它去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为14cm,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A、30℃ B、50℃ C、70℃ D、90℃ 选:B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检测及答案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对外界的冷、热、触、痛的刺激产生感觉的是( ) A. 皮肤 B. 舌 C. 脊髓 D. 大脑 2. 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B. 放大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看见勺子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反射现象 3.电磁波家庭成员很多,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电磁波与人们 生活密不可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电磁波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 B. 手机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号 C. 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 D. 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 4.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 B. 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 C. 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 D. 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5.不论是较近还是较远的物体,正常人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 ) A. 视网膜可前后调节移动 B. 眼球前后径可随时调节 C. 瞳孔可缩小或扩大 D. 睫状肌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6.用手捂住右眼,用左眼看光亮的地方,过几分钟后,捂住右眼的手放下,此时两眼的瞳孔是() A. 两眼的瞳孔都放大 B. 左眼的瞳孔大,右眼的瞳孔小 C. 两眼的瞳孔都缩小 D. 左眼的瞳孔小,右眼的瞳孔大 7.“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 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 “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 “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 “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8.如图所示,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镜中的像() A. 是等大实像 B. 是放大虚像 C. 与演员关于镜面对称 D. 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9.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 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当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 C. 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第8题图第9题图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第一章 1、关于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 B、20℃的铁块比20℃的木头温度低些 C、用体温计可以测冰水或沸水的温度 D、体温计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选:D 2、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比较好() 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B、最小刻度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D、最小刻度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选:A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五次数据是2.42厘米,2.43厘米, 2.42厘米,2.44厘米,2.6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2.42厘米 B、2.428厘米 C、2.43厘米 D、2.47厘米 选C 4、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m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5、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若是凹形液面,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如右图,量筒的量程是mL,最小刻度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 选:D 7、如右图,小明同学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则测量的结果()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无法确定 选:B 8、小明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小东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的不对,请你把它挑出来()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doc

第2章观察生物 2.1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生物非生物 1 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 2 能生长不能生长 3 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 4 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 5 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 6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 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 (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2.2 细胞 1.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 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 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 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 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 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 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6.1831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倍数越高。目镜越短,倍数越高。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第一章 1、关于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 B、20℃的铁块比20℃的木头温度低些 C、用体温计可以测冰水或沸水的温度 D、体温计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选:D 2、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比较好() 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B、最小刻度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D、最小刻度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选:A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五次数据是2.42厘米,2.43厘米,2.42厘米,2.44厘米,2.6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A、2.42厘米B、2.428厘米C、

2.43厘米D、2.47厘米 选C 4、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 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m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5、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若是凹形液面,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如右图,量筒的量程是mL,最小刻度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

七年级科学下册 4.2《地球的自转》学案(无答案) 浙教版

4.2 地球的自转 学习目标: 1. 通过实验了解地球自转球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及原因 3.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一、思考 1、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 2、当你坐船时,看到船舱外的景物是静止的,这说明船是怎样的? 3、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向前移动,这说明船是怎样的? 4、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快速地向后移动,这说明船是怎样? 5.太阳的东升西落,这说明什么? 二、地球自转的现象 我们把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A 1、B星为北极星,根据A星的轨迹图可以看出,是不是A星绕着北极星在转动呢? 2、这幅星图可以说明什么?你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吗? 3、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 4、地球自西向东转动,从南极、北极来看,分别是怎么转动的?(顺时针 / 逆时针)

5读图P-133图4-12地球自转实验 1、假如你在A位置看到太阳在你的什么方向? 2、假如你在B位置看到太阳在你的什么方向? 3、假如你在C位置看到太阳在你的什么方向? 4、太阳位置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思考如果你站在大头针的位置上,早上太阳刚出来时,你的位置是在哪里?(A/B/C)中午的时候你的位置在哪里?傍晚太阳落山时你的位置在哪里? 三、昼夜交替 1、2014年的世界杯足球赛于6月13日在巴西开赛,他们在白天举行球赛,而我们却只能在半夜观看,这是为什么? 2、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是? 3、宇宙中的天体是不是都有昼夜现象? 4、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5、晨线和昏线的区别是什么? 6、晨线和昏线是否会变化?有什么是不变的? 7、昼夜交替现象不同的行星差异很大,这对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拓展提升: 1、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演示边读书图“昼半球和夜半球”,你知道如何区分 晨线和昏线吗? 右图中,__________段是晨线(什么是晨线),__________是昏线(什么是昏

七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的自转》教案

七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的自转》教案 同学们,当你坐在平稳行使的列车上,看到车窗外的景物在不断后移。这是为什么?(相对运动的缘故)。 1.第一册中我们学过:我们在地球上看到恒星绕北极星逆时针方向旋转,为什么? 2.你知道为什么我们每天会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引起的。 1.制作两个小用具(太阳平行光线板和十字方向标) 2.准备一个地球仪 火柴与地球仪表面是否垂直粘贴? 方向标的南北方向应与经线一致,东西方向则与纬线一致。 分别把旋转着的地球仪的北极、南极分别超向学生观察 1.绕轴旋转问题

2.地轴指向北极星的方向。 3.自转方向分别从北极和南极观察地球旋转的方向。 从北极上空观察:用右手大拇指指向北极上空方向,四指握拳的逆时针方向代表地球运动方向; 从南极上空观察,用左手大拇指指向南极上空方向,四指握拳的顺时针方向代表地球运动方向。 从全球看是怎样的? 从地球上任意一点看又是怎样的? 提示: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将制作好的太阳光线板对着美国,观察此时中国与太阳光线的方位关系。 当太阳照向地球时,地球表面,大约有多大面积照不到太阳?为什么?

请你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画图分析。 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分析太阳、月亮。 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 __是: ⑴地球自身的特征:不发光 ⑵太阳光的照射 在原火柴位置相对的经线位置加粘一根火柴,用模拟实验说明自转时,白昼黑夜不断变换,请根据日常经验判断地球自转周期 读教材图“昼半球和夜半球”、“地球与太阳的示意图”,了解晨昏线的含义:地球表面由黑夜转为白昼的界线为晨线,相反为昏线。 1.查找生命形成的原理,昼夜交替周期与地球上生命形成有关吗? 2.在南半球看太阳和星辰是怎样运动的?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综合测试卷

七下科 学 第二章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文字词句与科学知识相符合的是( ) A.“锦鳞游泳”,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B.“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C.“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 D.“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的月亮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2.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屏幕上的像 像,其中( ) A .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⑤汽车观后镜中的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15℃)下,空气中的声速大于水中的声 速 C.声呐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 ) B.“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通过音调猜出歌手的 D.辽宁舰上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4.如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 ( ) 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 B .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 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 D .标尺上的光斑左移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 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cm C.当物距 是 30cm 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6.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 路图,正确的是( )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 同学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 位置时,恰好在镜后26cm处的光屏上 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时,则( ) 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 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8.游泳池池边有一位运动员甲可通过水面看到路灯的倒影,正在潜水可通过水面看到岸上的路灯,当运动员甲 从 乙从C地潜到D地,有关他们所看到灯的叙述正确的 是 A.甲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乙看到灯的位置不变 B C.两人看到的灯的位置都不变 D 水下有一运动员乙 A地走到B地,运动员 ( ) .乙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甲看到灯的位置不变 .两人看到灯的位置都在变化 9.把人耳贴在装满水的一根长铁制水管的一端,在水管的另一端用铁锤用力敲击,人耳可能听到的情况是( ) A.先听到沿铁管传来的敲击声,最后听到水管中水传来的敲击声 B.先听到沿铁管外空气中传来的敲击声,最后听到水管中水传来的敲击声 C.由于声音沿铁管和空气同时传来,因此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音

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经典易错题专训含答案浙教版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1.人的卵细胞比精子大得多,其意义是 (A) A.有利于早期胚胎发育 B.有利于受精作用 C.有利于卵细胞生存 D.有利于精子生存 2.受精的场所是 (D) A.阴道B.子宫 C.卵巢D.输卵管 3.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人的受精卵是通过精子和卵子(卵细胞)相互结合而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它们的细胞核内携带着遗传信息。受精卵含有形成新个体所有的遗传信息。 4.女性生殖器官中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是卵巢,人体内精子和卵 细胞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 5.根据排卵、受精和开始怀孕的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1-1-4 (1)填出图1-1-5中A、B的名称,完善人的生殖过程流程图。

图1-1-5 A输卵管,B胚泡。 (2)从青春期开始,卵巢内的卵细胞陆续发育成熟并排出。 (3)女性在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出现创伤,子宫口稍稍张大,容易被病菌感染, 应当注意月经期的卫生保健。 (4)试管婴儿培育过程中,受精作用和早期胚胎发育都是在体外完成的 6.关于人生长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受精卵只有到达母体子宫后,才开始进行分裂和分化 B.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C.健康只是指身体没有什么疾病 D.婴儿的出生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 7.图1-1-6是胎儿、脐带和胎盘的示意图。胎儿在母体的③子宫里发育,胎儿所获得的营养需经过②脐带由①胎盘从母体获得。 图1-1-6 8.如图1-1-7所示是女性排卵、受精和开始怀孕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1-7 (1)[1]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只答产生卵细胞就可,但 只答分泌雌性激素错)。 9.青春期的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声音会发生变化,这与下面哪个结构有关? (D) A.大脑B.心脏 C.肺D.性器官 10.[2011·晋江中考]“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这种变化与雌性激素有关,下列能产生雌性激素的器官是 (D) A.输卵管 B.子宫 C.胎盘 D.卵巢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青春期可能出现的正常生理现象的是 (B) A.神经系统功能进一步发育完善 B.学习期间常出现近视 C.性器官发育成熟 D.心脏功能进一步发育完善 12.[2012·怀化中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 进行陆上生活的动物类群是 (B)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2.认识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3.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教学重点】 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 【教学难点】 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从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谈起,结合日全食现象及哥白尼“日心说”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自转特征 【自主探究】 1.学生观赏地球自转模拟演示动画。 2.归纳出地球自转特征:地球绕着地轴不停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合作探究】 说一说:地球是怎样自转的? (1)两人一组,一人拨动地球仪,另一人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赤道上空、北极上空、南极上空。 (2)归纳得出的结论: 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拓展探究】 1.向学生呈现极地俯视经纬网图,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强调在极地俯视经纬网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与中心极点的关系紧密。 学习活动二认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主探究】 1.学生动手:利用小手电、小地球仪观察地球不自转与自转时分别产生哪些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的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2.学生归纳并写出观察结论: (1)由于地球不透明,面向太阳的半球是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2)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不断更替。 (3)地球的自转过程中,不同地方昼夜更替的时间不一致,东边地点总是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所以,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上的差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