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田水利建设申请报告范文

农田水利建设申请报告范文

农田水利建设申请报告范文
农田水利建设申请报告范文

农田水利建设申请报告范文

前言

简述规划缘由、依据、报告编制的一些基本情况,突出强调农田水利综合规划在农田基础建设中的统一指导作用。

1.综合说明

综合归纳各章节内容,按各章节顺序精简概述整个规划报告。

2.基本概况

2.1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

2.1.1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地理位置――所属、东经?北纬?,四周接壤;行政区划――土地总面积,乡镇、村组)

2.1.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2)土壤、植被3)水文气象4)河流水系

2.1.3社会经济

本县社会经济、农业生产等基本情况:包括人口、资源、国民生产总值、县级财政收入、县级财政农村水利投入占县级财政支出的比重,农民纯收入等。并对2020年情况进行预测。

2.1.4农业生产条件

从土地资源、灌溉情况、水资源、劳动力、气候等方面结合农田

水利工程现状,说明农业生产条件。

2.2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2.1全县水资源总量

全县水资源总量(由河川地表径流量、外部流入、地下水资源不重复计算量等组成)。

2.2.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从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现状总供水能力概述该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包括现有水利设施、排灌机械保有量等。

2.2.3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从区域、季节、城乡缺水、用水浪费、农村生态环境、水质、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概述该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3.1全县土地资源总量

分析该县土地资源概况,从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方面概述该县土地资源总量。

2.3.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从土地资源现状,特点和变化趋势等包括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结构,各地类的利用程度,概述该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说明耕地状况、基本农田状况及发展潜力,农作物种植结构、复种指数、播种

面积、产量等。

2.3.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间题,包括土地资源的约束、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问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利用问题。

2.3.4农田基本情况

主要从灌溉与排水方面进行,以乡为单位汇总统计。

2.4与农田水利相关各部门规划编制情况

全县包括水利、农业、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护贫等所有涉及农田水利的规划,主要是“十五”及“十一五”期间规划。

3.农田水利建设的必要性

3.1农田水利建设现状

包括大、中、小型灌区,节水灌溉,排涝体系,小型河道、水源工程等等。

3.2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是农田水利工程状况、配套程度、管理使用情况、效益衰减情况以及对农业生产制约情况等。

3.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必要性

农田水利工作历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为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加

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保证和提高现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总体需要;

2)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解决农村“三农”问题的需要;

3)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4)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区域生态环境的需要;

5)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4.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4.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

能力为核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

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统一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统筹使用农

村各类涉水资金,以规划为龙头,把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商

品粮基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专项中用于农田水利的资金相对集中,整合使用,按照“统一规划、项目管理、渠道不变、各计其功”的原则,以规划整合项目、项目整合资金,提高涉水资金的使用效率。推进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提高水利用效率与效益,

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国家的粮食安全、用水安全、生态

环境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4.2规划原则

1)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放在粮食主产区及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包括粮食增产潜力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的区域;

农民民主管理意识强、自愿申请加快建设的区域和已落实工程管理

责任,特别是建立了规范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的区域;

2)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协调各行业的用水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行

改造与改革、骨干与田间、灌溉与排水相结合;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改造方案,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4)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国家财政投入及地方财地经济发

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切的规划建设目标和的措施;

5)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度等方面的改发挥小型水利基础设施。

4.3规划依据

1.法规依据:《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2.政策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50号)、《湖南省

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等部门关于建立农田水和机制意见的通知》((湘政2007)45号)。

3.各相关技术规程规范

4.各部门相关专项规划

4.4规划水平年

规划基准年为2006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

4.5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以大型灌输区末级渠系、中型灌区及灌溉面积小于一万亩的小型灌区、分散灌概片,排水区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为主,包括水源工程(新建的容积小于100万m3)、灌排渠道、涵闻和小型泵站改造(1000KW以下)、为灌区灌溉排水服务的农村小型河道(集雨面积小于100km2)治理等。

4.6规划目标与任务

4.6.1规划目标

通过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确保灌溉面积稳步增长,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増加农民收入。同时根据农田水利工程的性质和特点,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有效的投入机制、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调动受益农户投工投劳的积极性,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持绩健康发展,满足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4.6.2规划任务

根据保障粮食安全和増加农民收入等需求、农田水利工程在当地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从实际出发,依据当地农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粮食生产目标,分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总体需求,根据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复核,进而确定农田水利工程的规模。提出到2020年应实施改造的蘿溉面积、工程建设内容、节水量、增产效益、管理体制改革等指标;提出应增加的小型水源工程建设的规模形式及新增的蘿概面积;提出规划期内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额筹资方案和效益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