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回延安 (2)

回延安 (2)

回延安 (2)
回延安 (2)

回延安

备课组:初二年级组执笔:赵艳菊

备课时间:2018、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朗读品味诗歌,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语言艺术特色。

技能目标:抓住关键句,学习这首诗是如何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的。

德育目标:整体把握文意,体会诗歌字里行间所深寓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品味诗歌,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2.抓住关键句,学习这首诗是如何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的。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句,学习这首诗是如何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的。

教学方法:

7·12模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作家作品。

2、感知梳理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梳理本文的内容。

教学方法:

7·12模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环节:

一、德育专题:

爱国人士的故事: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二、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写下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诗人贺敬之也曾经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五年,时隔10年后诗人重回到延安采用信天游的格式写下了这首诗《回延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贺敬之写的《回延安》,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思想感情。

2、明确目标

(1)解决字词,了解作家作品及背景。

(2)整体感知内容,理清结构,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二)合作探究

3、布置任务

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

(1)解决生字词;了解作家作品及背景。

(2)反复朗读诗歌,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五个层次各应读出怎样的感情。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层的内容。

4、小组探究

5、(教师)检查指导。

(三)释疑解惑

6、(师生)释疑解惑。

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

(1)字词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褛(lou3) 白羊肚子巾(du3) 糜子(mei2)

黍类(shu3) 馍(mo2) 唢(chuan3) 曜(kuang4)

解释下面词语。

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思。

二十里铺:延安城东二十里的一个村。1945年作者和其他革命干部离开延安奔赴新的工作岗位的时候,延安群众曾经欢送到那里。

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脑畔上:课文指窑洞的顶上。

鸡毛信: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留脚印:课文中意思是,毛主席在哪里住过,留下了革命的足透。

赤卫军:就是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里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组织。

作者简介: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峄县人。1940年到延安,曾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工作。曾经与丁毅等人集体创作歌剧《白毛女》。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影响较大,从此开始发表诗歌创作。1956年3月9日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曾任<诗刊)编委,剧协书记处书记,党的十一大代表,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作协副主席代表作有《放歌集》《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旬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修辞上多运用比兴、夸张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2)、全诗的感情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各层次应读出的感情色彩:第一层:激动、跳跃;第二层:深厚;第三层:真挚、亲切;第四层:热情、明快;第五层:激越、昂扬。

(3)、第一层:抒写回延安的激动心情及与亲人相会的场景;

第二层: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第三层:描绘与亲人欢聚一堂的盛况;

第四层:喜看延安新风貌;

第五层: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五)讨论巩固

8、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整理归纳的板书,查漏补缺)

试想想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全诗以诗人离别10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线索。

(六)目标检测

9、目标检测(检测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

同步练习积累运用

10、讲解点评

教师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讲解点评。

(七)总结评价

11、课堂小结:

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又有间接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2、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和注释

板书设计:

第一层:抒写回延安的激动心情及与亲人相会的场景;(回延安)

第二层: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忆延安)

第三层:描绘与亲人欢聚一堂的盛况;(聚延安)

第四层:喜看延安新风貌;(看延安)

第五层: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颂延安)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诗歌,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2、抓住关键句,学习这首诗是如何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的。教学重点:朗读品味诗歌,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句,学习这首诗是如何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的。

教学方法:

7·12模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环节:

一、德育专题: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二、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初步感悟了作者的感情,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体会作者对延安的深情。

2、明确目标

(1)朗读品味诗歌,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2)抓住关键句,学习这首诗是如何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的。

(二)合作探究

3、布置任务

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

(1)诗歌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

(2)“手把手地教会了我”--在第二部分中,延安母亲到底教会了作者些什么?诗歌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3)第三部分,主要写作者与延安亲人相见。读了这一节,我们看到了亲人相见的热烈、真挚之情,看到了延安人的成长和美丽、淳朴的心灵,逐层琢磨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内容的?

(4)“母亲延安换新衣”,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方法?诗歌第四部分,是怎样来具体写“换新衣”的?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5)结尾一部分,写到了杨家岭、宝塔山、枣园。想一想,这些内容为什么放在最后一部分写?

4、小组探究

5、(教师)检查指导。

6、(师生)释疑解惑。

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

(1)①用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如“抓”“贴”“搂”“扑”等。“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他的内心,如果抽象地写一些“激动”“兴奋”等词语,势必无此效果。②省略号的运用,能启发读者想象,使人觉得诗歌除了形诸文字的内容之外,还有不尽之意,无法-一陈说,让读者去体味、联想。③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恰恰是作者内心的自我感受;与其说是“杜甫)!唱来柳林铺笑”,还不如说,这是作者的心儿在歌唱,在欢笑。

(2)“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两句,具体地写出了诗人在延安,学到了生产斗争的知识和本领,又学到了文化,学到了革命道理。延安的“小米饭”,延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哺育着作者长大成人,因此,作者像吃奶的羊羔“眼望着妈”一样,对于延安,感激不尽;就像树梢树根根,紧连一起一样,延安城与作者,同样是血肉相连,那里是“亲山亲水有亲人”!

诗不宜直说。内容、文字要概括,形象与思想要具体,正因为如此,这首诗运用了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比兴、借代、拟人等方法,揭示了诗人对于延安热爱、感激的原因。

、①环境的烘托、渲染,说明延安人的热情、好客;②选取有代表性的老爷爷、中青年和小娃娃三代人的典型,写出了延安人的贡献和成长;③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方法,“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从侧面反映谈话双方的情投意合,谈话内容的丰富异常。

、①用“换新衣”写延安的变化,是拟人手法,这样写,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包含着丰富的感情。②在具体描写延安变化时,作者选择典型的材料,用排比、铺陈、复叠的手法,一个“新”字,便跃然眼前。

这是进一步从革命历史的角度,歌颂延安的功绩,歌颂党和党的领袖。这样,越

发突出了延安的“特殊性”即“个性”,又能进一步表达作者热爱延安的原因。读者读到这里,对于延安在革命史上的地位,怎能不油然而生敬意!但是,这样写,并不是标语、口号式的,作者赋予革命历史以色、形、光的鲜明形象,将红旗、脚印、灯光等具体而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写入诗中,我们读起来,毫无枯燥、说教之感,相反,在形象中感受到,革命的力量无比巨大,跟着党,沿着党指引的道路,星星之火,定能燎原。

(五)讨论巩固

8、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整理归纳的板书,查漏补缺)

诗歌的结尾两句是:“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这首诗是1956年3月9日于延安写的,当时作者并没有离开延安。那么,这样的结尾,是不是有问题呢?

分析:①“再回”,是紧扣开头和题目中的“回”字。从“回”开头,又回到“回”字,首尾呼应。②虽然作者还未离开延安,但离开延安是势所必然。作者怎能舍得呢?因此,用了这样的富有浪漫色彩的结尾,来表示诗人与延安的无法分割的感情。③这样的结尾,还包含了作者对延安必定会与祖国各地一样,飞速发展,大步前进的预见。因此,人虽未离,思想已飞到了将来,诗人顺着历史的合乎逻辑的发展,预见了未来延安的更为动人的情景,因此,到了那时,他希望“再回延安看母亲”。一这样的结尾,正是言简意深,意深而情更深!

(六)目标检测

9、目标检测(检测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

理解“信天游”在文中的体现

(1)、请同学们结合以前学习诗歌的经验,说说本文在形式上与以前学过的现代诗相比有何特点。

明确:①格式上每两句一节,有时一节就表现一个意思,有时多节共同表示一意。

②节内押韵,未必全然押韵,也可能存在隔句押韵的情况。

③两句一节的事中,善用比兴手法,通常为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基本上是即兴之作。

(2)、试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比兴”这一特点。

明确:①“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

②“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吃奶”起兴,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③“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上句起兴,又兼有描写环境的作用。

10、讲解点评

教师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讲解点评。

(七)总结评价

11、课堂小结:

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创作既需要作者有满腔热情,更需要作者

有雄厚的文学素养。贺敬之作为一个创作数量不多的诗人,20多年来全部诗作只有<放声集>一册不很厚的诗作,但它们大多有较高的质量。贺敬之是我国有严谨创作态度的诗人。<回延安>采用了民歌体形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让人激情澎湃。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全诗除了真切的情感构成了诗的辐射源外,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更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今天我们从<回延安>中见到的是从朴实中流出来的民族音乐般的美。

12、布置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全诗的中心:本诗以信天游的形式从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激发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

课后反思:

回延安同步练习

2 回延安 ·积累运用·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羊羔.()糜.子()油馍.()眼眶.() 2.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1)搂()(2)炕() 镂()坑() 偻()吭() (3)窑()(4)畔() 窖()拌() 窟()绊() ·阅读感悟·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3.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刚回延安怎样的心情 4.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母亲延安换新衣。”诗中多次把延安比作母亲,有什么作用 5. 诗歌第一部分中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放”“抱”“拥”好不好请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6. “亲山亲水有亲人”一句连用三个“亲”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7. 你怎样理解“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这一比喻的作用 8.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什么场景 9.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你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 ·拓展探究·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桂林山水歌(节选) 贺敬之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呵!此山此水入胸怀, 此时此身何处来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 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 “桂林山水甲天下”…… 呵!是梦境呵,是仙境 此时身在独秀峰! 心是醉呵,还是醒 水迎山接入画屏! 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 招手相问老人山, 云罩江山几万年 ——伏波山下还珠洞, 室珠久等叩门声…… 鸡笼山一唱屏风开, 绿水白帆红旗来!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 请看穿山明镜里—— 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 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10.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1)画屏.()(2)云罩.()(3)叩.门() 11. 这首诗主要赞美了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2. 诗人写黄河浪涛、塞外的风、关山、马鞍、沙盘的作用是什么 13. 应如何理解“是梦境呵,是仙境”“心是醉呵,还是醒”这两次发问 14. 作者写独秀峰的用意是社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 回延安同步训练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 回延安同步训练 1.[2019·广东模拟]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甫.(fǔ)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漂漂 ..把手招。白羊肚.(dǔ)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B. 东山的糜.(mí)子西山的谷,肩膀 ..我们 ..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jiào)会了我,母亲打发过黄河。 C. 米酒油馍.(mó)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bàn)上还响着脚步声。 D.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xiónɡ)几辈辈人……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历害心窝呼唤披彩虹 B. 羊羔革命脚步天南海北 C. 浪花发展高潮鸡毛信 D. 欢喜窗花头顶杨家岭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满心话登时 ..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立刻) B.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 ...还响着脚步声(头上) C. 我梦见鸡毛信 ...来——可真见亲人……(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 ....想着你……(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 4.[2019·武汉]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们要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实施精细化管理,为承办军运会营造良好环境。 B. 举办世界智能大会,旨在搭建一个为世界智能科技领域共赢共享、交流合作的平台。 C.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开辟了一条新路。 D.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 5.根据下面所给的上联,根据课文《回延安》的内容对出下联,要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 上联:独立寒秋,毛泽东追忆峥嵘岁月 下联: [2018·北京]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信天游

2回延安优秀教案

2回延安优秀教案 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信天游”的特点,学习比兴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节奏;通过了解时代背景,深入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倾吐的浓浓亲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品味语言,领悟情感。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情境中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浓郁的乡土亲情,培养爱家爱国之情。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贺敬之,1924年生,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yì)县人。1945年,他和丁毅等集体创作了剧本《白毛女》。他的作品《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都是深有影响、脍炙人口的名篇。著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 写作背景:1940年至1946处,贺敬之一起在延安学习、工作。1956年,诗人贺敬之重回曾经生活战斗过的革命圣地延安。重新看到那熟悉的山水和热情的乡亲们,他的心情激动不已,不禁抚今追昔,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下了这首诗。 读准字音心窝(wō)羊羔(ɡāo)糜子(méi)油馍(mó)盏(zhǎn)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心窝: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 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词方式往往用叠词,表示数量多。 白羊肚手巾:白毛巾。羊肚就是养胃,毛巾很像翻过来的羊肚,所以有的地方把白毛巾叫做“白羊肚毛巾”。 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各物。 脑畔上:文中指窑洞的顶上。 白生生:陕北方言,表示很白。 新课导入(师播放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回延安》同步练习

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解析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眼眶.(kuàng)屹.立(yì)糜.子(mǐ) B.嘱.咐(zhǔ )登.时(dèng )潺.潺(chán ) C.灯盏.(zhǎn )照例.(liè)油馍.( mó) D.脑畔.(pàn)家眷.(juàn)钳.子(qián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偏僻怠慢踊跃 B.行辈礼教绞洁 C.期侮撺掇好歹 D.宽尉凫水撮合 3.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即使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也会一直始终保持一份纯洁的读书情感。 去掉“一直”。 B.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 去掉“不”。 C.中国新一代隐形战斗机试飞成功的消息一经披露,广泛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广泛”移至“关注”前。 D.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商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偿还。 “偿还”改为“赔偿”。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作者以少年时期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下本文,对农民进行热情的歌颂,也寄寓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B.《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贺敬之,著名诗人、剧作家。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D.“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5.将○1-○5句连缀成语意连续的一段话,排序正确 ..的一项是()○1像文韬武略的辛弃疾伦为田舍菜翁,把一腔孤愤化为词间沟壑,青史留名。 ○2苦而不言不是什么亏都吃下去,而是少抱怨,因为所胡的苦难还得自己去解决。 ○3喜而不语是不炫耀,不能为了自己高兴而让别人不快乐。 ○4苦而不言,喜而不语,是一种人生智慧。 ○5像炎樱常在经济困难的好友张爱玲面前大谈投资理财,最后两人感情淡漠。 A.○2○5○3○1○4 B.○4○2○1○3○5 C.○5○1○4○2○3 D.○2○4○3○5○1 二.阅读 (一)回延安(节选) 一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2回延安

2、回延安 贺敬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信天游”的特点,学习比兴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节奏;通过了解时代背景,深入理解作品内容;体会 作者倾吐的浓浓亲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品味语言,领悟情感。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情境中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德育目标) 感受浓郁的乡土亲情,培养爱家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信天游”的特点,学习比兴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2.感受作者抒发的浓郁的故乡亲情,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了解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时数:两课时 (导学案) 作者简介 贺敬之,1924年生,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yì)县人。1945年,他和丁毅等集体创作了剧本《白毛女》。他的作品《回延安》《放声歌唱》《三 门峡歌》都是深有影响、脍炙人口的名篇。著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 写作背景 1940年至1946处,贺敬之一起在延安学习、工作。1956年,诗人贺敬之 重回曾经生活战斗过的革命圣地延安。重新看到那熟悉的山水和热情的乡亲们,他的心情激动不已,不禁抚今追昔,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下了这 首诗。 读准字音 心窝(wō)羊羔(ɡāo)糜子(méi)油馍(mó)盏(zhǎn)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 心窝: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 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词方式往往用叠词,表示数量多。白羊肚手巾:白毛巾。羊肚就是养胃,毛巾很像翻过来的羊肚,所以有的地方 把白毛巾叫做“白羊肚毛巾”。 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各物。 脑畔上:文中指窑洞的顶上。 白生生:陕北方言,表示很白。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回延安》同步测验(含答案)

《回延安》同步测验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2 小题,每题3 分,共计36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 B.红旗飘飘把手招 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 D.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 2. 读《回延安》一诗,下列各句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登时:立刻 B.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脑畔上:头上 C.我梦见鸡毛信来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天南海北想着你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地方又各不相同 3. 读《回延安》,下面各句采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宝塔山下留脚印 B.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C.延河滚滚喊“前进” D.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4. 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B.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C.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D.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5. 为下面小题选择正确一项 (1)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________定宝塔山。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________在亲人怀。 A.抱扑 B.搂靠 C.绕扎 D.搂扑(2)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①一条条街道________②一座座楼房________ ③一盏盏电灯________④一排排绿树________ A.①披彩虹②亮又明③宽又平④迎春风 B.①亮又明②披彩虹③宽又平④迎春风 C.①宽又平②迎春风③亮又明④披彩虹

D.①宽又平②披彩虹③亮又明④迎春风 6. 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拟人) B.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比喻) C.鸡笼山一唱屏风开,绿水白帆红旗来!(拟人) D.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夸张) 7. 下列短语中画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羊肚(dǔ)手巾 B.二十里铺(pù) C.东山的糜(mí)子 D.米酒油馍(mó) 8. 下列句子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登时:立刻 B.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脑畔上:头上 C.我梦见鸡毛信来鸡毛信:一种黏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天南海北想着你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地方又各不相同 9.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白羊肚手巾肚:dù 白毛巾 B.二十里铺铺:pū 地名 C.东山的糜子糜:mí黍类谷物 D.米酒油馍馍:mó 黍米面饼 10. 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白羊肚 B.肚子 C.肚量 D.肚脐 11. 读《回延安》,下面各句采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宝塔山下留脚印 B.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C.延河滚滚喊“前进” D.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12. 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2回延安 导学案(含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教学案

2 回延安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3.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 预习反馈: 1、文学常识填空。 信天游,也叫__________,流行于__________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_________,常用来__________ ,亦可叙事。 贺敬之,现代著名________、________。1945年曾经与丁毅等人集体创作 歌剧________。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白羊肚.手巾()糜.子()气喘.() 黍.类()油膜.() 整体感知: 3.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4.概括诗歌每个部分的大意。 合作探究 写作特色: 5.诗的第一小节是如何新颖地写出作者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 的? 6.体会作者在第一节中是怎样通过一系列动词表现情感的?

修辞手法: 7.分析诗歌第二节比喻修辞运用的与众不同之处。 8.诗歌第四节运用哪种修辞描绘了延安城秀丽如画的新面貌?具体谈一谈。 分析情感: 9.诗人是如何在诗中抒发感情的? 艺术特点: 10.分析全诗富于变化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11.夸张手法的运用。 拓展延伸: 12.这首诗是用信天游的形式写出的,请你说一说信天游和我们学过的古诗词有什么不同? 学习小结: 13.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当堂训练 14.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1)全诗采用的是________的形式。 (2)这六小节主要写________。 (3)理解下列诗句。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4)“羊羔羔”一词的喻意是什么?

《回延安》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

《回延安》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 一、字词书写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一盏.(_______)登.时(_____)糜.子(_____) 油馍.(______)脑畔.(______)眼眶.(_______) 二、选择题 2.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上下几千年,知名的书法家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王羲之不是继往开来的宗师。B.琴棋书画,博大精深,玄妙无穷。它在纵横线条中凝聚哲思,于黑白方圆中演绎热情。 C.虽然好天气让百姓的菜篮子轻松了,却让不少蔬菜批发商、商户和菜农发了愁。D.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每天只是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干着80岁都能做的事情,那么你要青春有什么用!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们已经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古今家风的一种生动的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门风,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A.④②⑤③①B.④①②⑤③C.④③①②⑤D.④①③②⑤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聊起最近读什么书或喜欢什么作品时,很少有人提到《聊斋志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文学经典,这种现象确实令人担忧。 B.是天气比往年热呢?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这么一想,他忽然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心中仿佛凉了一下。 C.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D.近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共享设施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呢?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以诗人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回延安》同步学案新人教版

第2课《回延安》【学习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学习综合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 3.体会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综合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 难点:学习综合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 【学习准备】 1.查字典,给下列字词注音。 盏.()登.时()糜.子() 油馍.()脑畔.()眼眶.()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几回回: 登时: 糜子: 天南海北: 3. 介绍作者及背景: 4.关于信天游:

5.有感情朗读全诗,概括每节内容,试为每节拟写小标题。 6、结合具体诗句体会第一小节动词的表达效果。 7、分析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8、本诗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吃奶起兴,比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请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话题,运用比兴手法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盏(zhǎn )登时(dēng)糜子(méi) 油馍(mó)脑畔(pàn)眼眶(kuàng) 2. 几回回:一回又一回。 登时:立刻。 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 3. 贺敬之,1924年生,当代诗人、剧作家。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主要作品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出版有诗集《放歌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 《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从北京重回阔别十年之久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后写的。在大会期间,作者受到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也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写成本诗。 4.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韵律上:节内押韵。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 5. 示例:(1)回延安——抒写久别重逢的激动和喜悦 (2)忆延安——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3)话延安——描绘见到亲人的热烈场景 (4)看延安——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 (5)祝延安——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6.示例:一个“跳”字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想尽快看到延安的心情,一“抓”一“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情景。而“双手搂定宝塔山”中的一个“搂”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的怀念之情。“唱”“笑”“招”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最后一个“扑”字,则更加洗练,表情达意更加强烈、准确。 7. 运用了比兴手法。兴中兼比,以“羊羔羔”吃“妈”的奶长大,引起并喻写出延安人民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8. 示例:海,给了鱼儿一片深邃的碧波;鱼儿,给了海一片生机。大地,给了树木成长的润土;树木,也回馈大地一片阴凉。天空,给了鸟儿自由翱翔的空间,鸟儿,也回赠天空一片快乐。自然,给了人类天地

2 回延安 同步训练

2回延安同步训练 1.[2019·广东模拟]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甫.(fǔ)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漂漂 ..把手招。白羊肚.(dǔ)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B. 东山的糜.(mí)子西山的谷,肩膀 ..我们 ..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jiào)会了我,母亲打发过黄河。 C. 米酒油馍.(mó)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bàn)上还响着脚步声。 D.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xiónɡ)几辈辈人……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历害心窝呼唤披彩虹 B. 羊羔革命脚步天南海北 C. 浪花发展高潮鸡毛信 D. 欢喜窗花头顶杨家岭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满心话登时 ..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立刻) B.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 ...还响着脚步声(头上) C. 我梦见鸡毛信 ...来——可真见亲人……(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 ....想着你……(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 4.[2019·武汉]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们要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实施精细化管理,为承办军运会营造良好环境。 B. 举办世界智能大会,旨在搭建一个为世界智能科技领域共赢共享、交流合作的平台。

C.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开辟了一条新路。 D.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 5.根据下面所给的上联,根据课文《回延安》的内容对出下联,要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 上联:独立寒秋,毛泽东追忆峥嵘岁月 下联: [2018·北京]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信天游 刘成章 ①信天游这个名字,如明月流水,如仙界的风,即使把它放到全世界数千年来所有的艺术品类之中,也数得上奇美浪漫。 ②透过邈远和苍凉,是一眼望不尽的峁①梁连绵,沟壑纵横。这边山头犁铧②翻着土浪,羊肚子手巾扎在头上,扶犁者汗湿衣褂;那边沟里扁担一闪一闪,小脚片踩出花似的踪迹,挑水者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女。扶犁汉子也许觉得今天特别口渴,便朝沟里喊去:“哎——凤儿!晌午送饭,别忘了给我多舀半罐子米汤!哎——洋芋丝丝也拿上一点!”小女女便转脸应声:“哎——舅舅!我听下啦!”他们必须扯长声儿,不然,对方就难以听清。而他们觉得需要排遣寂寞无聊的时候,便以更高亢、更悠扬的嗓音唱了——这就是与中原文化迥异的信天游了。祖祖辈辈,年年岁岁,信天游唱在放羊的山坡上,唱在赶脚的大路上,唱在锄地的五谷间——处处都是宏阔的舞台,声声都如云霞之辞。 ③小时候的我被母亲牵着稚嫩的手,走在延河畔上。突然,好像从那云缝中,猛乍乍地淌出一股飘逸的光,瑰丽迷人。那是我平生所听见的第一支信天游: 你妈妈打你你给哥哥说, 为什么你要把洋烟喝?

2.回延安

课题:2. 回延安 第一课时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 《回延安》采用了“信天游”形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让人激情澎湃。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全诗除了真切的情感构成了诗的辐射源外,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更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 2.解析 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带有延安的地方色彩;诗中所采用的信天游形式,是陕北民歌;诗中“登时”“莫要”“几根根”等,取自陕北方言。诗歌表达的是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⑴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⑵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⑶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2.解析 ⑴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 ⑵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给学生时间阅读课文,学生能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教师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线索时要注意讲解。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生动形象的朗读,学生能理解。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交流。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二)教学情景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用一首陕北民歌入题,让同学们体会陕北民歌的高亢悠扬的曲调,引出这种歌词的特点,导入《回延安》的讲授。

2回延安

回延安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3.收集延安的相关知识,了解当时的革命者对延安的特殊情感。 自主预习: 一、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之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2、“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二、词语积累 搂定()白羊肚手巾()糜子()脑畔()油馍()一盏盏() 整体感知: 本诗计五个自然章(即部分),诗歌以诗人离别11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线索,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合作探究: 一、研读文本 1.第一部分中运用哪些关键词语抒发了诗人行近延安时什么样的感情? 2.第一部分中运用哪些关键词语抒发了踏上延安土地时什么样的感情? 3.第一部分主要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4.第二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 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况? 5.第二部分构成了什么样的结构形式?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6.第三部分是怎样描写团聚场面的?描写出什么样的团聚场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2)回延安 1.下列各句中加粗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白羊肚手巾肚:dù、白毛巾 B.二十里铺铺:pū、地名 C.东山的糜子糜:mí、黍类谷物 D.米酒油馍馍:mó、黍米面饼 2.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B.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C.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D.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3.下列各句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登时:立刻 B.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脑畔上:头上 C.我梦见鸡毛信来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天南海北想着你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地方又各不相同 4.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________定宝塔山。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________在亲人怀。 A.抱扑 B.搂靠 C.绕扎 D.搂扑 5.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6.《回延安》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剧作家,创作过剧本__________。诗歌紧紧扣住延安,按照__________的内容抒发诗人对延安的特殊感情,诗歌格式上借鉴了 __________爬山调的格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悠扬高亢。 7.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一节。

2 回延安同步训练、知识点总结

2回延安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白羊肚.(dù)手巾红腰带 B.满心话登.(dēng)时说不出来 C.羊羔.(gāo)羔吃奶眼望着妈 D.东山的糜.(méi)子西山的谷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紧紧儿帖在心窝上 B.心口呀莫要这么利害地跳 C.团团围定炕上坐 D.欢喜的眼泪眼框里转 3.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2),再回延安看母亲! 4.请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5.诗歌采用了什么形式?节选的这几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羊羔羔”一句有什么含义? 7.“母亲”指,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深厚感情。 8.“……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9.理解下列诗句的含义。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桂林山水歌 贺敬之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啊!此山此水入胸怀, 此时此身何处来?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 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 “桂林山水甲天下”…… 啊!是梦境啊,是仙境? 此时身在独秀峰! 心是醉啊,还是醒? 水迎山接入画屏! 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

精品-新人教版2018_2019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民风民俗2回延安同步练习

2 回延安 1.走近作者 贺敬之,1924年生,__________、__________家。著有长诗《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诗集《放歌集》《贺敬之诗选》,歌剧《__________》(与丁毅合著)等。 2.追溯背景 1956年3月,贺敬之陪同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造林大会。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贺敬之答应大家,表示将用“信天游”的形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他就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一边流眼泪一边写,写了一夜,写出了著名的《回延安》一诗。 3.文体知识 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的一种诗歌形式。现代诗一般不拘格式的韵律,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4.字词汇总 (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盏()登时() 气喘() 木炭() 肚?????( )肚子( )白羊肚 糜?????( )糜子( )肉糜 铺? ????( )铺子( )铺垫 (2)【辨清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 tiān()加心wō() 眼kuàng() 油mó() ?????脑pàn( )挑xìn( )?????yán( )安朝tíng( )? ????呼huàn( )调huàn( ) (3)【理解词义】根据词义写出词语。 ①________:立刻。 ②________: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③________:(人或事物)相比;对比。 ④________: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⑤________:方言,一回又一回。 ⑥________: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 5.写作特色 注重炼字,选用恰当的动词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回延安同步练习(2019最新编辑)

2回延安同步练习 ·积累运用·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羊羔.()糜.子()油馍.()眼眶.() 2.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1)搂()(2)炕() 镂()坑() 偻()吭() (3)窑()(4)畔() 窖()拌() 窟()绊() ·阅读感悟·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3.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刚回延安怎样的心情? 4.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母亲延安换新衣。”诗中多次把延安比作母亲,有什么作用? 5. 诗歌第一部分中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放”“抱”“拥”好不好?请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6. “亲山亲水有亲人”一句连用三个“亲”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7. 你怎样理解“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这一比喻的作用? 8.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什么场景?

9.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你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 ·拓展探究·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桂林山水歌(节选) 贺敬之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呵!此山此水入胸怀, 此时此身何处来?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 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 “桂林山水甲天下”…… 呵!是梦境呵,是仙境? 此时身在独秀峰! 心是醉呵,还是醒? 水迎山接入画屏! 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 招手相问老人山,

云罩江山几万年? ——伏波山下还珠洞, 室珠久等叩门声…… 鸡笼山一唱屏风开, 绿水白帆红旗来!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 请看穿山明镜里—— 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 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10.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1)画屏.()(2)云罩.()(3)叩.门() 11. 这首诗主要赞美了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2. 诗人写黄河浪涛、塞外的风、关山、马鞍、沙盘的作用是什么? 13. 应如何理解“是梦境呵,是仙境”“心是醉呵,还是醒”这两次发问? 14. 作者写独秀峰的用意是社么?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情是根 舒乙 年轻记者问我一个问题: 哪个更重——事业?还是情?包括乡情、友情、亲情、爱情。 我说:这是两码事,都重,并不矛盾。 我举了两个例子:

2回延安

《回延安》赏析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 全诗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诗人阔别10 年后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延安是贺敬之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对延安他有着深深的情感。故地重游,诗人的心情特别激动。“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莫要”“莫把”两个祈求的诗句,说明诗人无法控制自己内心激动的情绪。接下来几句,黄土贴心、梦回延安、搂宝塔山、千呼万唤,连续几个情节和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延安亲人的欢迎场面更是热烈。被拟人化了的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在“唱”“笑”“招手”。亲人们头上包着白羊肚手巾,腰上缠着红腰带迎过延河来了。此时的诗人,“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一个“扑”字表现出来的情感,比千言万语要多得多。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当年延安的生产和战斗如火如荼,作者没有花费大量笔墨一一铺叙。他发挥赋、比、兴等手法的特长来表现自己这段不寻常的生活经历。“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有兴有比,写出自己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用赋的手法,选取典型事物,概括当年热火朝天的生活。“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写出母子亲情。“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表现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第三部分,诗人描绘了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 团聚场面,作者突出了带有陕北地方特点的事物,如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炕、土窑洞,白窗纸、红窗花,等等,烘托了热闹气氛。老年、青年和少年三代人欢聚一堂,共叙新旧岁月。“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夸张、比喻连用,话题由延安飞跨千山万水,谈到全国的形势如长江、黄河汹涌澎湃。 第四部分,描绘延安新貌,赞美10 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是夸张,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是拟人手法,给人以鲜明印象。 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望了美好的明天。

回延安同步练习答案

八回延安 1. 略。 2. 略。 3. 新颖地写出作者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 4. 把延安比做母亲,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由衷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5. 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用“抓”而不用“捧”,用“贴”而不用“放”,“抓”原指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这里有紧握不放之意;“贴”有紧挨的意思,这里表现诗人对延安的亲密无间和诗人珍爱延安土地的强烈感情。“抱”和“搂”都有以手臂围住的意思,但不用“抱”而用“搂”,是因为“搂”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这就更加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激动。“一头扑在亲人怀”中的“扑”字,更体现出“情动于中而行于外”,这些外在的动作,揭示了作者的内心,表达出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极度兴奋、喜悦。 6. 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之情。 7. 是延安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诗人对延安人民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8. 话题广泛,谈到全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形势,显示出热烈交谈的情景,体现了欢欣激动的感情。 9. 以“延河”借代延安革命精神,表明了延安革命精神将统帅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10.(1)(2)(3) 11. 主要赞美了桂林的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12. 写这些具体的景物,再现当年的战斗生活,回忆对桂林山水的心痴神迷,随即唱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无限感慨。 13. 诗人明明身处秀美的景色之中,却怀疑自己是到了梦境、仙境;心是醉,还是醒?这是诗人用问话来表现自己的主观心态,被眼前的秀美景色迷住了。 14. 写“独秀峰”有两层意思,一是代表桂林,说明诗人已到了“甲天下”的桂林城;二是有切“甲天下”的意思,意在说明桂林山水之美。 15.(1)(2)(3)(4) 16. 友情、亲情。 17. 它的纯真,它的质朴,它的可贵,就在于只讲付与,只讲给,完全没有功利,不求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回延安》同步教案

回延安 课题回延安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信天游”的特点,学习比兴和夸 张的修辞手法。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节奏;通过了解时代背景,深入理解作 品内容;体会作者倾吐的浓浓亲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品味语言,领悟情感。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情境中阅读。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感受浓郁的乡土亲情,培养爱家爱国之情。 课 前 预 习 作者 简介 贺敬之,1924年生,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yì)县人。1945年,他和丁毅等集体创作了剧本《白毛女》。他的作品《回延安》《放声歌唱》《三 门峡歌》都是深有影响、脍炙人口的名篇。著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 花开》《放歌集》等。 写作 背景 1940年至1946处,贺敬之一起在延安学习、工作。1956年,诗人贺敬之重回曾经生活战斗过的革命圣地延安。重新看到那熟悉的山水和热情的乡 亲们,他的心情激动不已,不禁抚今追昔,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 写下了这首诗。 读准 字音 心窝(wō)羊羔(gāo)糜子(méi)油馍(mó)盏(zhǎn) 辨清 字形

理解 词语 心窝: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 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词方式往往用叠词,表示数量 多。 白羊肚手巾:白毛巾。羊肚就是养胃,毛巾很像翻过来的羊肚,所以有的地 方把白毛巾叫做“白羊肚毛巾”。 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各物。 脑畔上:文中指窑洞的顶上。 白生生:陕北方言,表示很白。 新 课 导 入 (师播放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 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同学们,刚才播放的这首民歌就是具有陕西风情的信天游《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这是一首颂扬红色政权的歌曲,全曲用西北人民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革命历史史实。现在,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贺敬之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诗歌——《回延安》。(板书:回延安)看看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温暖记忆? 新 课 展 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诗歌共分为五小节,这五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小节:阔别十年重回延安;第二小节:追忆当年战斗生活;第三小节:亲人相见话延安;第四小节:喜看延安今繁华;第五小节:颂延安光辉历史。 2.试想想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想情感的线索是什么? 讨论、明确:全诗以诗人离别10年后重返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想为线索。 【细读课文,仔细品味】 1.作者在第一节中是怎样通过一系列动词表现情感的?

2回延安

2回延安 1.朗读品味诗歌,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语言艺术特色。 2.抓住关键句,学习这首诗是如何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的。 3.整体把握文意,体会诗歌字里行间所深寓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生活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播放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北……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听着这首热烈欢快、脍炙人口的歌曲,我们会想起什么呢? 对,我们会想起黄土高原,会想起黄土地上朴素的劳动人民,会想起革命圣地——延安。老一辈的革命家呀,都对延安怀有深切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其中的一位——贺敬之,走进他的诗歌,去看看他与延安有着怎样的情谊。 二、教学新课 1.作者及作品背景。 贺敬之,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了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1946年离开延安,去华北根据地工作,解放后长期从事文艺创作和文艺领导工作,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1956年,诗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再见曾经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一时感触万千,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 2.民俗文化知识简介。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多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奔放热烈。 目标导学一:品读诗歌,概括内容 1.反复朗读诗歌,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文本的五个层次各应读出怎样的感情。 明确:全诗的感情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各层次应读出的感情色彩:第一层:激动、跳跃;第二层:深厚;第三层:真挚、亲切;第四层:热情、明快;第五层:激越、昂扬。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层的内容。 明确:第一层:抒写回延安的激动心情及与亲人相会的场景;第二层: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第三层:描绘与亲人欢聚一堂的盛况;第四层:喜看延安新风貌;第五层: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目标导学二:品读诗歌,深入体会情感 探究:这首诗生动形象,热情奔放,意蕴深刻。作者通过高超的写作技巧表现出自身对延安最浓烈的深情,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说说作者通过哪些写作技法表现了哪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