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实习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900.50 KB
- 文档页数:24
信息员实习报告(大全五篇)第一篇:信息员实习报告毕业实习报告毕业实习结束了,我在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非浅。
现在对实习工作做一个工作小结。
1.实习基本情况转眼间,大学四年将尽,回忆起三四月份,那时已经修完了在学校的全部过程,心里有一股冲劲,想要到社会展现一下自己的能力。
三四月份正是大学生就业的高峰期,各大学校都举办了各种不同的招聘会,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常常在五教有专场招聘会。
我常常跑去参加社会各大人才市场去参加定期举办的招聘会,也去过西大的大型招聘会,也在在各种各样的招牌网站投简历,经过一个多月的兢兢业业,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一家公司并且是自己喜欢的维修服务类工作,虽然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关系并不大,但是在大学期间所掌握的各种能力让我这份工作上得心应手。
在各种类型的招聘会中,有大型的公司,也有小型的公司,有的公司注重学生的能力,而不注重成绩和证书。
有点学校却特别看重学校在校的成绩和证书及表现。
我的公司老总看重的是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是电子相关专业毕业的,所以在面试之后决定录用我。
录用我的钦州市钦州湾电脑有限公司在广西不算大,但在钦州却是数一数二的,我们的老总是西大毕业的。
下面我来说说我们公司的基本情况。
公司的基本情况:钦州湾电脑有限公司创办于一九九三年九月。
经过十五年的努力发展,目前已成为钦州市最大的IT企业之一,现有员工60多名,专业服务工程师30名;公司是地理位置优,位于钦州湾大道39号,经营场所三层楼共600平方米。
公司经营产品齐全,包括品牌电脑、电脑配件、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网络产品、数码产品、复印机、办公设备及耗材、超市POS系统、财务软件、系统集成及软件开发、安防监控系统、会议音响系统、网络工程等,是钦州市、钦南区、北区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设备定点供应商,公司拥有专业服务用车壹辆,客户上门服务摩托车三十台,公司本着“为您想得更多,让您用得更好”的经营理念和“追求卓越,反应迅速”的一贯经营作风,致力于“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策略,以诚信为基石,不断拼搏,勇于进取,赢得了社会及客户的广泛信赖与支持。
信息科学实习报告心得体会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有幸参加了信息科学实习项目。
这次实习让我对信息科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实习使我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信息科学的理论知识,但在实践中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却是一项挑战。
通过实习,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这让我明白,理论知识虽然重要,但实际应用同样不可或缺。
其次,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让我受益匪浅。
在实习项目中,我们分成小组进行任务分工和协作。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我学会了如何有效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
团队协作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还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此外,实习使我对信息科学领域的技术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还为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实习让我意识到,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实习还培养了我面对挑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如数据处理、程序调试等。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不仅要依靠理论知识,还要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
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摸索,我们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了实习的成功。
最后,实习让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信息科学行业的工作内容和发展趋势,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实习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在未来的职场中取得成功。
总之,这次信息科学实习让我收获颇丰。
通过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让我明白,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充实自己,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奋斗。
信息论与编码实习报告一、引言信息论与编码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和掌握信息论与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习内容1、信息论基础:实习的第一部分,我们通过自学和讨论的方式,深入学习了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信息的度量、熵、信道容量等。
2、编码理论:在这一阶段,我们重点学习了线性编码、循环编码、哈夫曼编码等编码方法,并了解了编码的效率及其可靠性。
3、模拟与数字通信系统:我们通过模拟软件,设计和实现了简单的模拟通信系统,同时,也通过实验箱,了解了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4、无线通信和网络:在这一部分,我们重点学习了无线通信和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无线信道模型、无线调制解调技术、无线网络协议等。
5、实习项目:最后,我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了一个实习项目——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高可靠性和高效率的通信系统。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收获颇丰。
首先,我们对信息论与编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其次,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最后,我们了解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了更好的准备。
四、结论本次实习是我们学习信息论与编码的重要环节,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和掌握了信息论与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们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将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信息论与编码曹雪虹课后习题答案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大学中,信息论与编码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已经成为了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而在这门课程中,曹雪虹教授的教材《信息论与编码》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该教材的课后习题答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信息论与编码的相关知识。
信息科实习报告3篇信息科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或研究目的匆匆地,大学四年的学生时光即将要画上句号了。
我们就要步入竞争激烈的社会,成为一个真正自食其力的成年人,这既让人兴奋不已,也让一直是学生的我们忧心起自己的实践能力。
1.实习目的和意义在这三年半的专业课学习下的大学期间,我们所学的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个专业的知识,有数学,有计算机编程,有相关的经济学。
对我们的就业趋势,就我目前所了解的,信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在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信息处理、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软件开发或者是管理部门从事一些实际应用、开发研究或者管理工作。
但所学的知识太广,我至今还摸不准自己将来想要从事的方向。
平白空想这种事情没有任何意义,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是得实践实践,在实践中清晰自己的想法,认清自己的能力,看清自己的方向。
所以毕业实习对我们这些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是十分必要的,实习是一种自我检验与锻炼,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是培养我们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应用和巩固所学知识的一项重要环节。
在提升我们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使我们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书本上说学的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别。
2.实习要求毕业实习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必要前提。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实习单位的现状与工作环境,而且要做到更广泛地去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真实的需要,清楚社会对本专业的能力要求,不断加深自我对社会的认识,增强自身对社会的适应性,让自己更好更快地融入到社会中去。
与此同时,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进行观察,锻炼自我发现、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身的工作能力,学习企业员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培养自己在所处团队的协作能力,以此缩短我们从学生到工作人员之间的思想与能力的差距,为我们毕业之后的社会角色的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习单位的发展情况瑞安市双星机械厂具备高水平研发、制造、检测、试验实力以及健全严谨的科学管理制度,产品结构先进,制作工艺独特精湛、规格齐全、质量可靠,普遍使用于石油、天然气、冶金、能源、电力、化工、建筑、环保、市政等行业,畅销全国各地,远销东南亚等地,深受用户信赖。
实习报告实习单位:某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时间:2023年2月18日至2023年3月18日实习岗位:信息论实习生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论作为一门研究信息传输和处理的理论基础,在各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深我对信息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选择了某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实习目的在于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拓宽知识面,培养实践操作技能。
二、实习内容及收获1. 实习内容(1)参与公司项目研发,负责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处理和编码工作。
(2)协助工程师进行实验室测试,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3)学习公司内部技术文档,了解公司的信息论技术应用和发展方向。
(4)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课程,提升自己在信息论方面的专业知识。
2. 实习收获(1)理论知识应用:通过实际参与项目研发,我将所学的信息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了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2)实践操作技能:在实验室测试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各种测试设备,掌握了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3)团队协作:与公司同事共同完成项目任务,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行业认识:通过实习,我更加了解了信息论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对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衔接: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所学理论知识并不能直接应用于实际问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摸索。
(2)技术难题:在项目研发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需要向工程师请教和寻求帮助。
解决办法:(1)加强学习: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参加公司培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2)积极请教:遇到问题时,主动向工程师请教,争取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信息论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课程信息论文实践报告课程信息论文实践报告自从开展了信息论课程的学习,我对信息论这一学科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将其运用到了实践中。
以下是我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标通过学习信息论课程,我希望能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方式更好地理解信息论的概念和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中。
二、实践内容1.理论学习首先,我通过课程学习了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信息熵、条件熵、相对熵等。
通过学习,我对信息论的基本理论有了一定的掌握,并深入理解了信息论的应用范围和意义。
2.实践应用在课程实践中,我选择了一个实际问题进行信息论的应用。
我选择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即通过信息论来解决一个文本分类的问题。
首先,我收集了一些关于电影的文本数据,并对其进行了预处理,包括分词、去除停用词等。
然后,我将文本数据转换成特征向量,并计算了每个特征的信息熵。
接下来,我采用信息熵作为特征选择的指标,选取了信息熵最大的几个特征作为分类特征,并对文本进行分类。
最后,我通过对比分类结果与实际分类结果的准确率,评估了信息论在文本分类中的应用效果。
三、实践结果通过实践探索,我发现信息论在文本分类问题上的应用效果较好。
使用信息熵作为特征选择的指标,可以准确地选择出能够代表文本分类特征的关键词,并实现文本分类的准确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四、实践总结通过信息论的实践应用,我深刻理解了信息论的概念和原理,并在实际问题中探索了信息论的应用。
通过实践探索,我发现信息论在文本分类问题上的应用效果较好,这为我今后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实践,我也进一步认识到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重要性。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此外,信息论的学习也让我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信息论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
总之,通过信息论的学习和实践,我不仅对信息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还学会了将信息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中。
实验一 唯一可译码判别准则已知:信源符号个数r ,码字集合C 。
算法:1. 考查C 中所有的码字,若i W 是j W 的前缀,则将相应的后缀作为一个尾随后缀码放入集合0F 中;2. 考查C 和i F 两个集合,若i W C ∈是j i W F ∈的前缀或i i W F ∈是j W C ∈的前缀,则将相应的后缀作为尾随后缀码放入集合1i F +中; 3. i iF F = 即为码C 的尾随后缀码集合;4. 若F 中出现了C 中的元素,则算法终止,返回假(C 不是唯一可译码);否则,若F 中没有出现新的元素,则返回真。
要求:1. 允许使用的编程语言:C,C++,Basic ,Pascal ,Fortran ,Java ,Perl ,Tk/Tcl 。
2. 输入:任意的一个码。
码字个数和每个具体的码字在运行时从键盘输入。
3. 输出:判决(是唯一可译码/不是唯一可译码)。
4. 源程序格式整齐清晰,注视简单明了。
源程序代码:#include <iostream.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struct strings {char *string;struct strings *next; };struct strings Fstr, *Fh, *FP;//输出当前集合void outputstr(strings *str) { do { cout<<str->string<<endl; str = str->next; }while(str); cout<<endl; }inline int MIN(int a, int b){ return a>b?b:a; }//--------------------------------inline int MAX(int a, int b){ return a>b?a:b; }#define length_a (strlen(CP))#define length_b (strlen(tempPtr))//判断一个码是否在一个码集合中,在则返回0,不在返回1int comparing(strings *st_string,char *code){while(st_string->next){st_string=st_string->next;if(!strcmp(st_string->string,code))return 0;}return 1;}//判断两个码字是否一个是另一个的前缀,如果是,则生成后缀码void houzhui(char *CP,char *tempPtr){if (!strcmp(CP,tempPtr)){cout<<"The code of C and F has the same string :"<<endl<<CP<<endl<<"The code is NOT unique decodable !"<<endl;exit(1);}if (!strncmp(CP, tempPtr, MIN(length_a,length_b))){struct strings *cp_temp;cp_temp=new (struct strings);cp_temp->next=NULL;cp_temp->string=new char[abs(length_a-length_b)+1];char *longstr;longstr=(length_a>length_b ? CP : tempPtr); //将长度长的码赋给longstr//取出后缀for (int k=MIN(length_a,length_b); k<MAX(length_a,length_b); k++) cp_temp->string[k - MIN(length_a,length_b)]=longstr[k];cp_temp->string[abs(length_a-length_b)]=NULL;//判断新生成的后缀码是否已在集合F里,不在则加入F集合if(comparing(Fh,cp_temp->string)){FP->next=cp_temp;FP=FP->next;}}}void main(){//功能提示和程序初始化准备cout<<"Testing the code is unique decodable or not ! :"<<endl;struct strings Cstr, *Ch, *CP,*tempPtr;Ch=&Cstr;CP=Ch;Fh=&Fstr;FP=Fh;char c[]="C :";Ch->string=new char[strlen(c)];strcpy(Ch->string, c);Ch->next=NULL;char f[]="F :";Fh->string=new char[strlen(f)];strcpy(Fh->string, f);Fh->next=NULL;//输入待检测码的个数int Cnum;cout<<"Please input the number of strings to be tested :"<<endl;cin>>Cnum;if(cin.fail() || Cnum<1){cout<<"Input Error !"<<endl;cout<<"Please try again ! "<<endl<<endl;exit(1);}//输入待检测码cout<<"Please input the strings :"<<endl;for(int i=0; i<Cnum; i++){cout<<i+1<<" :";char tempstr[1];cin>>tempstr;CP->next=new (struct strings);CP=CP->next;CP->string=new char[strlen(tempstr)] ;strcpy(CP->string, tempstr);CP->next = NULL;}outputstr(Ch);CP=Ch;while(CP->next->next){CP=CP->next;tempPtr=CP;do{tempPtr=tempPtr->next;houzhui(CP->string,tempPtr->string);}while(tempPtr->next);}outputstr(Fh);struct strings *Fbegin,*Fend;Fend=Fh;while(1){if(Fend == FP){cout<<"The code is unique decodable !"<<endl;exit(1);}Fbegin=Fend;Fend=FP;CP=Ch;while(CP->next){CP=CP->next;tempPtr=Fbegin;for(;;){tempPtr=tempPtr->next;houzhui(CP->string,tempPtr->string);if(tempPtr == Fend)break;}}outputstr(Fh);//输出F集合中全部元素}}运行结果:实验体会:通过这个实验加深了对唯一可译码的判别准则的了解,掌握的唯一可译码判别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信息熵、条件熵、互信息等基本概念的计算方法;3. 学会使用 MATLAB 进行信息论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4. 提高编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信息论是一门研究信息传输、处理和存储的学科,其核心是信息熵。
信息熵是衡量信息不确定性的度量,表示信息中所包含的平均信息量。
信息熵的计算公式如下:H(X) = -Σ p(x) log2(p(x))其中,H(X) 表示随机变量 X 的熵,p(x) 表示 X 取值为 x 的概率。
条件熵是衡量在已知另一个随机变量 Y 的条件下,随机变量 X 的不确定性。
条件熵的计算公式如下:H(X|Y) = -Σ p(x,y) log2(p(x|y))其中,H(X|Y) 表示在 Y 已知的条件下 X 的熵,p(x,y) 表示 X 和 Y 同时取值为x 和 y 的概率,p(x|y) 表示在 Y 已知的情况下 X 取值为 x 的条件概率。
互信息是衡量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的度量。
互信息的计算公式如下:I(X;Y) = H(X) - H(X|Y)其中,I(X;Y) 表示随机变量 X 和 Y 之间的互信息。
三、实验内容1. 使用 MATLAB 编写程序,计算给定信源的概率分布,并计算其熵;2. 使用 MATLAB 编写程序,计算给定两个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并计算其条件熵和互信息;3.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信息熵、条件熵和互信息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步骤1. 输入信源的概率分布,使用 MATLAB 计算 H(X);2. 输入两个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使用 MATLAB 计算 H(X,Y)、H(X|Y) 和I(X;Y);3.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 H(X)、H(X|Y) 和 I(X;Y) 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信源概率分布及其熵输入信源的概率分布为:p(x) = [0.2, 0.3, 0.5]计算得到:H(X) = -0.2 log2(0.2) - 0.3 log2(0.3) - 0.5 log2(0.5) ≈ 1.5852. 两个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及其条件熵和互信息输入两个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为:p(x,y) = [0.1, 0.2, 0.3, 0.4]计算得到:H(X,Y) = -0.1 log2(0.1) - 0.2 log2(0.2) - 0.3 log2(0.3) - 0.4log2(0.4) ≈ 2.097H(X|Y) = -0.1 log2(0.1) - 0.2 log2(0.2) - 0.3 log2(0.3) - 0.4log2(0.4) ≈ 1.585I(X;Y) = H(X) - H(X|Y) ≈ 0.51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发现:(1)信息熵 H(X) 表示信源中包含的平均信息量,当信源概率分布越均匀时,信息熵越大;(2)条件熵 H(X|Y) 表示在已知随机变量 Y 的条件下,随机变量 X 的不确定性,当 X 和 Y 之间的依赖程度越高时,条件熵越小;(3)互信息 I(X;Y) 表示随机变量 X 和 Y 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当 X 和 Y 之间的依赖程度越高时,互信息越大。
信息技术实习报告信息技术实习报告14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术实习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技术实习报告1我于20xx年10月10日,被分到保国学校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顺利的完成实习工作。
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信息技术这门课而言的。
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
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
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信息技术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
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信息技术教的情况。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包涵有中学与小学的学校,学校规模在本地区属于中等。
近年来学校生源不断增加,所以教的好坏显得尤为重要。
乐东县对教育的投资相当重视,但苦于经济不发达,所以学校的经济状况一般,设备有些落后,但可以进行教学。
有多媒体教室,也有电脑机房等的现代教育设备。
近几年,该校学生的成绩有一定基础,不过对于普通班级来说班里学生水平参差,两极分化严重。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很多信息技术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
调查中有的信息技术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同学们有些偏科,所以信息技术信心不断减少,况且学生的条件情况有限,有些甚至以前都没有碰过电脑。
信息论实习报告一、香农编码1. 程序设计题目:对某一个信源Y用香农编码编成二元变长唯一可译码。
例如:取信源Y=(y0,y1,y2,y3,y4,y5,y6,y7,y8).相应的概率为P=(0.49,0.14,0.14,0.07,0.07,0.04,0.02,0.02,0.01)。
2. 程序设计方法:第一步:按概率从大到小的顺序输出信源Y。
第二步:利用公式Li=「-㏒p(yi)」(「」取上整)确定码长。
第三步:为编成唯一可译码求p(yi)的累加概率P[i]。
第四步:把P[i]化为二进制数,乘2取整。
第五步:根据码长Li确定第四步中for循环的次数,最终得到码字。
3. 程序的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本程序设计最关键在于码长公式的C语言编码实现和如何在编程中实现小数向二进制数的转换。
在一开始意识到-㏒p(yi)= -㏒p(yi)/ ㏒(2)的问题后,我在编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取整的问题。
一开始因为对C语言编程的不熟悉在这句代码中没有对int加括号。
4. 程序中的主要函数:(1)主函数main().且香农编码的实现比较简单所以没有用到子函数。
(2)求码长的编程实现:(3)利用累加概率P[i]求的码字的编程实现:5. 流程图:6. 源程序如下:7.运行结果截图:二、费诺码1.程序设计题目:对某一个信源X用香农编码编成二元变长唯一可译码。
例如:取信源X=(x0,x1,x2,x3,x4,x5,x6,x7,x8).相应的概率为P=(0.14, 0.49, 0.07, 0.04, 0.14,0.02, 0.07,0.02,0.01)。
2. 程序设计方法:第一步:将信源X发出的n个消息符号按其概率的递减次序依次排列。
第二步:将依次排列的信源符号依概率分成两组,使两个组的概率和近于相同,并对各组赋予一个二进制代码符号“0”和“1”(编m进制码就分成m组)。
第三步:将每一个大组的信源符号进一步再分成两组,使划分后的两个组的概率和近于相同,并又分别赋予两组一个二进制符号“0”和“1”第四步:如此重复,直至每组值只剩下一个信源符号为止第五步:信源符号所对应的码符号序列即为费诺码3. 程序的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在进行费诺编码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进行分组,利用变量i从的值把信源符号分为两组,前i个信源符号序列为一组进行概率求和s1,剩下的信源符号为一组进行概率求和s2。
实验三算术编码一、实验内容编程实现算术编码算法二、实验环境1.计算机2.Windows 2000 或以上3.VS2005三、实验目的1.进一步熟悉算术编码算法;2.掌握C语言编程(尤其是数值的进制转换,数值与字符串之间的转换等)四、实验要求1.提前预习实验,认真阅读实验原理。
2.认真高效的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服从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实验指导老师的管理。
3.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原理算术编码是把一个信源表示为实轴上0和1之间的一个区间,信源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都用来缩短这个区间。
1.算法流程六、参考书1.《信息论——基础理论及应用》傅祖芸,电子工业出版社七、程序设计7.1程序流程图7.2关键代码设计1)计算部分最终得到Lowfor(i = 1;i < length;i++)for(j = 0;j < count;j++){if(code[i] == number[j]){if(j == 0){low = Low;high = Low + chance[j] * d;High = high;d *= chance[j];}else{double chance_l = 0.0;for(int k = 0;k <= j-1;k++)chance_l += chance[k];low = Low + d * chance_l;high = Low + d * (chance_l + chance[j]);Low = low;High = high;d *= chance[j];}}elsecontinue;}2)计算码长for (int i = 0;i < length;i++)for (int j = 0;j < count;j++){if (code[i] == number[j])sum *= chance[i];}int L = (int) log(1.00/sum);3)求最终编码for(int i = 0;i < L;i++){Low *= 2;if (Low > 1){cout << 1;Low -= 1;}elsecout<<0;}7.3程序运行结果输入信源符号及对应的概率分布:输入符号序列:得到相应的结果:该数据来源为课件。
7.4、程序分析在网上下的程序并未对码长以及最终编码进行计算和输出,根据可见所讲,将信息熵求出后计算了码长,并输出了最后的编码结果。
重新认识了算术编码的编码过程,对于解码部分,并未做相应的编程实现。
但是了解了其解码过程,虽然对能否无损解码持怀疑态度。
八、源代码#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clude<math.h>#define M 100#define N 4class suanshu{int count,length;char number[N],n;long double chance[N],c;char code[M];long double High,Low,high,low,d;public:suanshu(){High=0;Low=0;}void get_number();void get_code();void coding();void print();~suanshu(){};};void suanshu::get_number(){cout<<"输入信源符号及其对应概率:"<<endl;int i;long double sum = 0.00;for(i = 0;i < N && sum <= 1;i++){cin >> n >> c;number[i] = n;chance[i] = c;sum += c;}if(i == 20)cout<<"信源符号数溢出."<<endl;if (sum > 1)cout<<"概率和超过."<<endl;count = i;}void suanshu::get_code(){cout<<"输入符号序列长:";cin>>length;while(length>=M){cout<<"输入的符号序列超长,请改小!";cin>>length;}for(int i=0;i<length;i++)cin>>code[i];}void suanshu::coding(){int i,j=0;for(i=0;i<count;i++)if(code[0]==number[i])break;while(j<i)Low += chance[j++];d = chance[j];High = Low + d;for(i = 1;i < length;i++)for(j = 0;j < count;j++){if(code[i] == number[j]){if(j == 0){low = Low;high = Low + chance[j] * d;High = high;d *= chance[j];}else{double chance_l = 0.0;for(int k = 0;k <= j-1;k++)chance_l += chance[k];low = Low + d * chance_l;high = Low + d * (chance_l + chance[j]);Low = low;High = high;d *= chance[j];}}elsecontinue;}}void suanshu::print(){cout<<"算数编码结果为:"<<Low<<endl;cout<<"二进制结果:"<<endl;double sum = 1.00;for (int i = 0;i < length;i++)for (int j = 0;j < count;j++){if (code[i] == number[j])sum *= chance[i];}int L = (int) log(1.00/sum);for(int i = 0;i < L;i++){Low *= 2;if (Low > 1){cout << 1;Low -= 1;}elsecout<<0;}cout<<endl;}void main(){suanshu a;a.get_number();a.get_code();a.coding();a.print();}实验四 Huffman编码对英文文本的压缩和解压缩一、实验内容根据信源压缩编码——Huffman编码的原理,制作对英文文本进行压缩和解压缩的软件。
要求软件有简单的用户界面,软件能够对运行的状态生成报告,分别是:字符频率统计报告、编码报告、压缩程度信息报告、码表存储空间报告。
二、实验环境4.计算机5.Windows 2000 或以上6.Microsoft Office 2000 或以上7.VS2005三、实验目的3.掌握Huffman编码的原理4.掌握VC开发环境的使用(尤其是程序调试技巧)5.掌握C语言编程(尤其是位运算和文件的操作)6.掌握数据结构的内容:链表、顺序表、堆栈、最优二叉树7.掌握结构化程序分析和开发的软件工程原理四、实验要求4.提前预习实验,认真阅读实验原理。
5.认真高效的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服从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实验指导老师的管理。
6.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原理压缩/解压缩流程压缩流程:解压缩流程:六、参考书1.《信息论——基础理论及应用》傅祖芸,电子工业出版社2.《数据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七、程序设计7.1数据结构描述:以下是哈夫曼树结点的结构:哈夫曼树以数组形式保存,其Array元素个数是2n-1,其中n为叶子数。
对应结点的哈夫曼编码用一个数组记录,该数组元素是指向字符的指针7.2主要算法描述7.2.1压缩其基本实现方法是,因为英文文件中都是ACSII码(包括英文的标点符号),所以对选定的文件文本读入,一次读入一个字符,然后对每个ASCII字符进行统计,如此循换,这就统计出文件的每个字符的权值了。
得出文件各字节的权值后,就可以构造对应哈夫曼的哈夫曼树,从而就可以构造出对应字符的哈夫曼编码了。
每个字符的哈夫曼编码都知道了,那么文件的哈夫曼编码就可以求出了。
7.2.2关于解压解压时,先读出哈夫曼编码的节点及其权值,然后对编码部分读取一个字节(8 bit)用一个函数转换为8个字符(用一个数组记录,其元素只是一个0或一个1),然后按哈夫曼树从顶向下查找,如果到达叶子结点,就读出该叶子结点的值,放入缓冲区中,如果不是,则继续找,如此重复,直到缓冲区满了,就写入到解压文件中,再循环以上过程,直到处理完所有数据。
7.3具体函数设计7.3.1压缩函数设计点击压缩后,调用压缩函数EnCodeFile()SaveHuffHead(fpt); //写入压缩文件的头信息!!!注意,此时lastcodelenth为空,需压缩结束时重置l=data=0;puts("Encoding ... ");//编码压缩过程,依次对源文件字符进行编码while(true){ //存入一个字符中,用移位操作实现,每位前c=fgetc(fp); //缀码对应一个字符,将该字符存入目标文件,if(feof(fp)) break; //最终不足位的记录最后一位占用的前缀码长度soucelen++; //源文件长度增加for(i=0;i<lenth[c];i++){ //对data进行左移,空出最低位data<<=1; //对当前字符的前缀码当前们存储于data中data+=code[c][i];if(++l%8==0){ //满位,则存储fputc(data,fpt);targetlen++; //目标文件长度增加}}} //对最后的一个字符进行处理lastcodelenth=l%8; //记录实际占用位的长度data<<=8-lastcodelenth; //空出剩余位fputc(data,fpt); //输出至文件targetlen++; //目标文件长度增加该函数主要是涉及三个步骤:构造哈夫曼树、构造哈弗曼编码、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