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思想史

体育思想史

体育思想史
体育思想史

论民国时期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

摘要:鸦片战争轰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同时也为西方体育的传入开辟了渠道。但是因不同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和文化习俗的差异,使得体育文化思想和体育运动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民族特征,因此西方体育文化思想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思想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民国时期的中西方体育文化进行了描述,并运用土洋体育之争等事实来对中西方体育文化进行比较。

关键词:民国时期;中西方体育文化;比较研究

从1912年到194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中华民国时期,也是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和兴盛时期。从体育思想观念来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的战败和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军国民体育为标志的强兵、强种、强国的体育观念开始受到挑战,逐渐向西方自然体育思想提倡的健身、娱乐、竞技的观念转变,由此引起了人们对现有体育的思考。

1 民国时期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概况

1.1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又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发育成长。而儒学与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成分,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点、主要内容和基本格局。因此,了解儒、道两家的体育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深层结构和特质,从而为我们研究中国传

统体育文化打下基础。

1.1.1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由中国春秋末期的孔子创立,至今有 2500多年的历史。孔子首先把“仁义”作为儒学的最基本思想,开始了对人类自身的最早反思。儒家伦理学为道德设定了一个超越性的根据,即天理。这个“理”,通常是指仁、义、理、智、信等伦理道德规范。1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儒家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确立了以系列的政治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其中最根本的原则为三纲五常。孔子还明确提出了“孝悌”的主张:“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2孔子亦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易传》中,天、地、人被看成宇宙组成的三大要素。人与自然并列,就应和谐相处,由此形成了儒家“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互协调观念。3孔子继承中华上古文化的传统美德,很早就明确提出的推己及人、待人如己的原则。仅仅在《论语》中,就记有两次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是包括儒家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它可用来处理各种矛盾关系,主张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也主张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的协调。

荀子是无神论者,把天看作是自然,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他认为礼是治国的根本,重视军事训练,主张公平竞争,强调以动健身的体育思想,是儒家体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的天无意志、人定胜天的观点,在身体健康和锻炼身体方面有所体现。荀子还认为劳逸结合

1杨弢,姜付高.中西方体育文化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92

2杨弢,姜付高.中西方体育文化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93

时一种养身之道。

1.1.2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宗教、体育等各个文化门类。道家思想形成于先秦时期,深刻影响这我国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其基本思想聚于《道德经》一书,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认为,道为万物的本体和本源。“莫之命而常自然”,“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1道是自然而然得,万物的生长都是顺其自然的;道是循环往复的,万物的长生、成长、归根也是循环不断的。对于“道”认识途径,感性直觉是非常重要的,“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墉,以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2老子还主张少私寡欲的处事原则,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罪恶,都是来源于人们的欲望过多。他还提出了“无为而治”与“小国寡民”的政治主张,也就是说统治者治理国家应顺其自然,不将主观意志强加于社会政治生活。

《庄子》进一步阐发了道家思想精髓,继承和发展了道家学说。他由“道”出发解释、推衍天地万物的产生、发展过程,看到了万物是共性和个性、异和同的统一。

1.2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形式

1.2.1 军事体育

长期的战争,激烈的争夺,一方面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各国采取种种措施选拔和训练士兵,从而促进了军事体育的进1杨弢,姜付高.中西方体育文化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97

一步发展。西周时期的“田猎”、“讲武”形式,成为我国古代军事训练的主要手段。春秋战国时期习武尚勇逐渐成为社会风气,用以扩充军事力量。当时的兵种已有步兵、骑兵、水师等多种类型。武器也形成了一个包括弓、弩、刀、剑、戈、矛等的庞大家族。战国时期,战争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战车为主演变为步骑为主。频繁的战争使跑、跳、投成为步兵训练的一项重要手段,成为军事技能中的基本技术;拳术成为兵器技巧训练的基础;剑术也开始流行,剑成为近战和防身的武器,是尚武的标志;游泳作为水兵训练的重要内容,成为水战的一项军事技能;弓弩和举鼎成为士兵练力和较力的一种方式。1 1.2.2 宗教祭祀

在原始人类宗教信仰中萌芽的体育因素最初与用于娱乐和劳动训练的舞蹈有关,在宗教信仰出现后舞蹈增加了祭祀功能。发展到后来,在中国的祭祀、礼仪活动中常常有舞蹈、角力、竞技等内容。原始社会后期崇拜鬼神、祖先及隆重祭祀的习俗被奴隶社会继承和发展,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

1.2.3 礼仪制度

西周提倡“尊礼文化”,出现了有关朝会、酬宾、宴乐以及祭祀等活动,包括一些很具特色的古代体育活动,主要为“礼射”。在夏商西周的学校教育中,明确了以习射为主的规定,对“射”、“御”、“舞”等与体育有关的活动提出了“中礼”要求。西周的礼射,是用

来为奴隶主阶级维持严格的等级制度服务的,主要分为大射、宾射、燕射、乡射。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军事体育、娱乐体育,还是导引养生都有了初步的基础。我国古代体育至此也掀起了一个初步的高潮。汉武帝即位后,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成为西汉中期以后的统治思想。开始出现“文武分途”,促使了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文轻武”。西汉时选拔官吏实行擦举制,大批儒家以“贤良、方正、能言、极谏、孝廉”等名义由地方官吏推举做官。这种选吏标准和形象,规范了理想人士的尺度,阻碍了当时体育的发展。

1.2.4 娱乐活动

伴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从而促进了娱乐体育的发展。春秋时期开始,民间游戏与竞技活动已成为日常娱乐手段。见于记载的体育活动就有蹴鞠、击鞠、摔跤、马球、捶丸、围棋等,这些娱乐体育一直沿续到近代中国。秦汉时期,首先是社会教育形式冲破束缚,朝娱乐方向发展。其次是部分军事训练项目逐渐从军事中分化出来,朝竞技、表演方向发展。

2 近代西方体育文化概况

2.1 近代西方体育文化的产生

文艺复兴运动是 14-16 世纪在欧洲发生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思想禁锢的一场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这种思想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

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文主义者强烈抨击禁欲主义,在文学、艺术、科学各个领域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巨大的创造力。他们在对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艺术的研究和整理中发现希腊、罗马丰富的体育内容及思想,特别是雅典体育极为注重身心的协调发展,讲究匀称而健美的体形,注重采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和优美的技术动作,他们认为希腊的教育和体育符合个性主义,讲求人性,更重视个人的幸福与自由。因此古希腊和罗马的体育得到了继承和颂扬,为近代体育提供了基本内容和模式。1

2.2 近代西方体育文化的表现

14~18世纪出现的三大思想运动有力地打击了封建势力,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人文主义运动、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启蒙运动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教育改革者。代表人物为近代教学论的开创者、近代学校教育之父夸美纽斯及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洛克等。夸美纽斯(1592~1670年)提倡“泛智论”,呼吁学习者学习广博知识,他从适应自然秩序的原理和感觉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为自然主义教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洛克的主要教育思想是“绅士教育论”。重视儿童健康,提出了遵循自然、发展儿童个性等原则。洛克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对后来西欧的教育思想,特别是18世纪法国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促进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展。2卢梭(1712~1778年)针对当时社会为造就王公贵人和国家公民而扼煞儿童的天性,使天真纯洁的儿童沦为社会传统的俘虏,失去1齐艳春.近代中西方体育的冲突与融合[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8

善良的本性,把年幼无知的儿童当作哲学家、道德家和神学家对待,揠苗助长残害身心的封建教育,因而,强烈呼吁使教育回归自然。1

2.3 近代西方体育文化的形式

19 世纪初,近代体育逐渐在欧美各国普遍实施和发展起来。德国体操、瑞典体操、英国的户外运动是构成现代体育运动的三大基石,三国对现代体育文化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西方体育文化强调个性发展,英国的户外运动从十七世纪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到十八世纪的中产阶级变革,由于国家科学技术发达,大量向外扩张,首先在世界上建立霸权主义,经济的繁荣使资产阶级追求享乐、娱乐,于是产生大量的娱乐项目。最初兴起的是板球,后来出现足球、划船、橄榄球、田径等,英国人民走到哪里这些项目就带到哪里。户外运动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2

3 民国时期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从体育思想观念来说,民国时期主要是以军国民体育为标志的强兵、强种、强国的体育观念逐渐向西方自然体育思想提倡的健身、娱乐、竞技的观念转变,所以在此我们重点比较这两种体育思想。另外,20世纪20~30年代,针对中国的体育问题,国内曾发生过两场激烈的争论——“土洋体育之争”,其焦点是现代西方体育和以武术为代表的本土传统体育,二者究竟谁应成为中国体育的主流。我们也将呈现该争论的主要思想。

3.1 军国民体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曾吉.论自然体育思想及其实践意义[J].体育文化导刊,2007:96

3.1.1 军国民体育思想中的尚武精神

蔡锷在《军国民篇》中通过对古希腊城邦国家斯巴达和东邻日本国发展历史的研究介绍,向国人传达了这样一个道理:尚武精神是团结国民、发达国家的重要支柱,也是个人支撑身心的力源。“柔弱之文明,卒不能抵野蛮之武力”,同时蔡锷认为军国民的首要要素是陶铸国魂,“欲建造军国民,必先陶铸国魂”。而其所谓国魂便是“华夏民族精神”加之以欧西各国和日本的“尚武”精神。因此,蔡锷所提倡的“尚武”是超越最初人们重军经武时的物质层次的军备革新和制度方面的体制变化,而追溯到文化精神层面,它不单提出要对国家武力主力——军人精神的改造,即重铸兵魂,更关注全体国民的素质,强调塑造尚武的“新国民”,即重铸国魂。1他从教育、风俗、体魄、武器、郑声(音乐)、国势等八个方面总结“汉族之堕落腐坏”而成为“病夫”的原因。指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人才,“不数年遂使英颖之青年化为八十老翁,形同槁木,心如死灰”“,茫茫大地,几无完人。”2

3.1.2 军国民体育思想中的军事教育

蔡锷的军国民体育思想非常重视军队体育教育与训练,他认为,“吾国军事教育太觉缺乏”,要想改变当时中国积弱挨打的现状,非普及军国民,即普及军事教育不可,而军事教育的主体在军队。“军事教育,则开宗第一义,曰军事教育之主体在军队”。3他提出:“武力者,国家所用以贯彻其国是之具也”,“兵力者武力之主体”,“兵在

1喻丹.蔡锷的军国民体育思想初探[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09

2刘帅.近代中国军国民主义语境中武术的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9,6(2):13

精,不在多”,“练兵之主旨,修其精神、锻炼体魄、娴熟取技艺”,

“必先授以徒手训练和体操”。

大公报《普通学校宜兼课兵学说》一文强调西方各国全国皆兵,凡入学学生,无不养成军人风格,且从小练习,不进入军事学校已具有军人素质。蔡元培更是提倡将历史、地理作为学校军事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之英雄,地理之险要及战绩,军国民主义也”。1

在这些爱国志士的感召与宣传下,军国民主义思潮在全国高涨,推行军国民教育的社会团体纷纷创立,大部分省份几乎都成立过“军国民”团体,尤其以上海为最多。上海人士“有鉴于国民躯体羸弱”,于是“发起组织体育会,锻炼体魄,研习体操,以健身卫生为始事”,成立“体操会”、“体育会”、和“尚武会”。2

3.1.3 军国民体育思想中的强民意识

蔡锷的军国民体育思想着眼于全体国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对于国民身体素质与国家综合实力之间的关系有很深刻的认识,而国民身体素质极差,国力孱弱,被列强欺凌的现状是蔡锷的切肤之痛。蔡锷认为国民的身体素质是国家综合实力以及军队的战斗力的基础。他说“武力的大小、兵力的强弱皆取决于国力”,国力有五个要素:人力、经济力、地势、交通和政治力,“人力包括国民之体力、智力和道德力”,而“国民之体力为国力之基础,强国民之体力为强国民之基础”。3而要强民,必须先树立民众的楷模,这楷模则非军人莫属。要强民,必须树立全民皆兵的思想,这思想,非军国民体育思想莫属。

1王毅.试论军国民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25(2):91

2王毅.试论军国民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25(2):91

蔡锷期望,中国国民与中国部队“有坚壮不拔之体魄,而后能有百折不屈之精神,有百折不屈之精神,而后能有鬼神莫测之智略,”此三者皆备。1

3.2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3.2.1 我国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来源

我国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是在近代由美国来华的教士所引入的,是美国实用主义体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再版”,是欧洲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产物。因此需要全面认识欧洲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和美国实用主义体育思想,才能真正进行对“我国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研究。2 3.2.1.1 欧洲自然主义体育思想

欧洲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学校体育中的实践。欧洲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把“尊重人的个性”,“使人的能力、知识、体力等几个方面全面发展”作为核心内容,将教育发展为人文主义教育;主张以人为中心,要求个性解放,重视现实生活,崇尚理性和知识,与传统主义相异趣。人们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运用到学校体育实践中去,提出了“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欧洲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注重个性解放,强调学生中心论,主张人的和谐发展,强调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尊重学生的天赋能力,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但是它对学生兴趣的重视超过了教育应保持的限度,从而淡化了教育的意义,导致教师作用的缺失。3

3.2.1.2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说

1喻丹.蔡锷的军国民体育思想初探[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09

2陈璟.试论我国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文化[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28(6):114

在教育领域中,美国以输入欧洲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主,从而产生了实用主义教育。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体”字意味着整个机体的活动,而不仅只有智力育才是教育的手段。教育既不是只为身体,也不是只为精神,而是要发展因教育活动而实现的人类的一切能力.所以,学校体育应包括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四个方面。美国的实用主义体育思想是以注重个性发展、人格教育、兴趣主义、能力教育等为主的。在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论述中,不难看到实用主义教育下的体育也是一种实用的体育.强调本能冲动,主张通过身体的运动来教育人,推崇自然活动,否定“人为活动”,否定“会使学习脱离天生动作”的体操;推崇把社会生活中需要的手工劳动、身体活动作为教学内容,将社会生活中的身体活动内容融汇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综观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整个学校体育中的实践,可以将其概括为一句话:实用就是“真理”,学校体育只要、只接受“实用”的东西。1

3.2.2 我国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

在我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由于对科学与民主思潮的大力宣传和倡导,人们逐渐认识到军国民体育思想为帝国主义侵略服务的根本特性,兵操训练的机械、呆板和枯燥严重滞缓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伴随着基督教青年会体育活动在我国的开展以及留美回国学者的广泛宣传,最终取代了军国民体育思想而立于当时体育教育思想的主导地位。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传入,丰富了体育教育的内容和教学形式,

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充分燃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为现代体育的确立提供了良好的氛围。由于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田径、球类等竞技运动的推崇,为竞技运动在我国的广泛发展创设了条件,各种运动竞赛制度也相继建立起来,较好地促进了课外体育活动及业余训练的开展;拓宽和加深了人们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地推动着体育教育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它所提倡的发展儿童的个性、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强调体育的教育作用、培养儿童的体育意识及终身参加身体活动的习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等观点,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甚至对以后体育教育的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但是,这种教育思想的弊端也比较明显。首先,它认为在学生受到运动教育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就会获得健康的身体,增强体质是体育运动的附产品。其次,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极力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过分强调学生的兴趣及个体发展需要,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体育知识,易于滋生“放羊式”教学现象,影响了体育教育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第三,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力推实施自然的体育活动,因而对体操持否定态度,这容易忽视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身体姿态训练。另外,因为它对竞技运动的过分偏爱,使体育教育逐渐脱离了大部分学生的健身需求。所以,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比较趋向于与军国民体育思想完全相反的价值观———本体论,且同样带有极端性。1

3.3 民国时期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碰撞——“土洋体育”之争

“土体育”通常是指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洋体育”则是指由欧美传入的近代田径和球类运动项目。“土洋体育之争”实际就是当时一场关于中国是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到路,还是走西洋体育发展道路的争论。

3.3.1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土洋体育之争”

马良,字子贞,河北人。中国近代武术家。1911年他任陆军第九协统领驻扎山东潍县时,邀集一些武术名家,发起编辑武术教材,定名《中华新武术》。他认为:“考世界各国武术体育之运用,未有愈于我中华新武术者。”所以他说,中华新武术,“我国之国粹,我国之科学”。他甚至建议在全国推行一种标志各级官阶身份、共三等九级的“佩剑制度”,以发扬中国传统的“武德”和“武风”。1马良作为一名武术家,对中华传统武术进行的研究与推广,是值得赞扬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中华传统武术的传播。然而,马良当时真正的用心却是想借推广所谓中华新武术、所谓国粹体育为名,而行抵制现代西方体育、抵制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为实。所以,他遭到了当时先进社会力量的猛然抨击。正像鲁迅先生在《拳术与拳匪》中所说,“中国武术,若以一种特别技艺,有几个自己高兴的人,自己在那里投师练习,我是毫无可否的意见。”“现在我反对的便在:(1)教育家都当做时髦东西,大有中国人非此不可之慨;(2)鼓吹的人,多带有‘鬼道’精神,极有危险的预兆。”鲁迅的批评,不仅有利于维护新

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而且也引导了近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1

3.3.2 20世纪30年代的“土洋体育之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体育救国”的呼声再次高涨。加之1932年,刘长春“单刀赴会”在预赛中惨遭淘汰。消息传到国内,一时舆论大哗。时值正在紧张准备全国体育会议,以讨论“国民体育实施方案”,许多关心体育的人都想在会议召开前,表朋自己的主张,对“国民体育实施方案”施加影响。而《大公报》作为中国传统体育积极拥护者的代表,首先于1932年8月7日发表了《今后之国民体育问题》的社论,从而揭开了这场论争的序幕。该社论系统地论述了以武术、养生为中心的土体育价值,以及如何在中国发展土体育的问题。社论认为:对于中国的国民体育问题,应就中国之需要,定中国之方针。因而提出的发展路线是:中国体育“应舍去过去模仿西洋之运动竞赛。从此不惟不必参加世界欧(奥)林匹克,且应决然脱离远东欧(奥)林匹克”。从而明确提出了“脱离洋体育,提倡土体育”的口号。社论的理由是:“夫欧美日本流行之运动竞赛,究之,乃有闲的国民之游戏事也。其最大妙用,在使青年学生余剩的精力时间,有所寄托,使其兴味集中于运动竞赛,免为政治斗争。至于体育效果,则选手阶级之人,反往往损害健康,甚者寿天。”2“中国多少年来,追随各国画虎不成,假使国家在小康之时,则亦姑附和潮流,听其所之已耳,然今日何日,国家被吞并,人民失生1崔乐泉,杨向东.《中国体育思想史》近代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52

计,神州禹域,眼看断送。犹之家贫遇盗,颠沛流离,救生不暇,安能学邻家子雍容消光。故时势至此,西式运动,中国既不暇学,亦不必学,切不可学。”1另外《大公报》认为国家经济落后,人民生活穷困,不具备从事这些贵族运动的经济财力。“外国养成一大选手,须多少时日,费多少金钱,他姑不论。……今日者,全国中小学生之家族,大抵皆困顿呻吟于贫困之中,国家整个的局面,为受人侵凌蹂躏,财产生命,不能自保,然则尚安能步武彼等有闲的国民,消耗金钱时日,与之争尺寸分秒之长短,纵胜亦辱。”2

吴蕴瑞(1892~1976),字麟若,江苏江阴人,著名体育家。以精勤奋励,治学严谨,学术渊博而闻名,强调体育科学化,在教学过程中开僻了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领域。他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自然体育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土洋体育”的论战中,吴蕴瑞曾批评那些说洋体育“有损健康,费时耗财”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臆测。他说,因竞赛运动而猝死者,仅为常态分配的两极端。如因竞赛运动果真有损健康,先进国家早已禁止。因此他说:“凡主张偏重竞赛运动者,大都为少数不明体育之徒耳,不足为体育家病也。”更何况竞赛运动只是洋体育的一部分。他说:“吾国各体育家,现以普及体育为共同之目标,所用教材岂仅竞赛运动一项而已。”至于费时一说,他认为更站不稳脚。因为运动可以调整身心,提高生产效率,不能视为浪费时间。关于耗财问题,他说:以刘长春参加奥运会即断定从事洋体育耗钱,未免失当。毕竟此事件与设防“伪满洲国”参加奥运的政1冯玉龙,朱向中.《大公报》与“土洋体育”之争[J].体育文化导刊,2006:85

治事件有关。所以他认为,土洋体育争论的焦点实际在于:中国的体育是实行开放主义,还是实行关闭主义?吴蕴瑞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即要求人们既不要走开放主义的极端,而陷入“媚洋抑土”的泥潭,也不要走关闭主义的极端,而进入“扬土排洋”的误区。他认为,体育内容不应与土洋国界有关,而应看内容是否合乎人的生理、人的心理、人的个体与社会的需要。1由此可见,吴蕴瑞的体育思想史建立在科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上的,这一思想促进了我国体育的发展,对推动中国近代体育系统理论的建立和体育科学化研究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张之江(1882~1966),字子姜,号保罗。河北省盐山县人。他认为:“国术是中华民族所固有的国粹,应将其由民间推向上层”,开始筹办国术研究馆。1928年秋,张之江写信给已在南京执掌国民政府军党政大权的蒋介石,信中提出将“武术易名为国术”,“保存国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28年创办中央国术馆,任中央国术馆馆长。他的体育思想主要宣扬“民为帮参,本固帮宁”,指出:“吾人深知欲求国强,当先富民,欲富民,当努力增加生产,欲增加生产,当从强健身体入手。”对于怎样有效地使国民得到强健的身体,张之江认为:“国术是我国固有的技能,是锻炼体魄的方法”,“研究国术,即为强健身体之捷径。”2而针对《今后之国民体育问题》这一社论,张之江给予极大支持。1932年8月11日,他以中央国术馆馆长身份致函《大公报》,宣扬“武术救国论”,表达了对他所倡导的“国术”的评价:1罗时铭.《中国体育通史》第四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80-181

“发展体育,起敝振衰,非提倡土体育之国术不功”。他认为:“国术之用,不仅健身强种,且可拒寇御侮,即合生理卫生,又极经济便利,不拘性别老幼,不限于时间空间,富美感、饶兴趣,锻炼甚便,普及亦易。”认为当时的学校体育多采欧美式,不合国情,尤不切实际,建议将国术列为学校体育正课教材,并普及于全民。1他把武术作为抗敌救国的手段的同时,还要求武术必须是术德兼备,习练武术要符合科学的原理。而在武术的推广方面,他借鉴吸收外国发展民众体育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促进武术的国际交流,使洋土融合这一战略。3.4 民国时期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3.4.1 从意识形态上比较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又是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内外合一、形神合一和身心的全面发展,以静为主,动静结合,修身养性,以“健”和“寿”为终极目标。中国传统体育还主张通过身体锻炼实现以外达内、由表及里,借助有形的身体活动促进无形精神的升华,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而西方体育强调人的物质形态本身,主张通过运动系统的一系列积极活动,使肌肉发达、骨骼强壮,进而促进内脏器官的健康。因此,西方体育强调的是身体的外部运动,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充满了对健美人体的崇拜和赞美,透射出雄壮的阳刚之气,受其影响,奥林匹克体育在实践中也存在着注重竞技能力培养、追求肌肉强化的倾向,展示了人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拓、进取、超越现实和创造未来的搏斗精神。

而从体育的目的上来说,坚持实施土体育者主张,在当前民贫国弱、灾难当头的境况下,体育之目的应该是“卫国治产”,而非为培养少数的优秀选手,争一时之短长以夸炫于外人也,更不是追求消遣娱乐的高级消费品,而我国的国术正可达到前者的目的。土体育者强调,体育目的应合我国时势的需要,那就是政治上能“卫国”、经济上可以“治产”。1“中国目前最大的需要,是增加生产,充实国力。在今日贫穷的环境下,决不容许我们嬉戏享乐”。他们认为当下流行的洋体育,如网球、高尔夫球等球类游戏不适合我国的国情,是嬉戏享乐的奢侈品,应该摈弃。2

3.4.2 从法规制度上比较

中国强调情、理、法的结合。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重视道德价值,忽视法律的作用,主张天尊地卑,上令下从。而西方强调法律的作用。正义一直是西方道德和法律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社会的一条基本价值准则。在道德和法律这两种实现社会正义的主要制约机制中,西方历来重视法律的作用,要求人们在追求自我价值时做出适当的限制,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价值和权利,以保证每个社会成员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追求平等自由的权利,从而使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稳定的有序状态。3当生存于封建社会阴影下的中国传统体育面对资产阶级工业化社会特色中的现代西方体育时,不同的社会体制的差异也是导致了两者冲突的主要原因。

1曹景满.“体育救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体育思想及其论争[D].硕士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2007

2曹景满.“体育救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体育思想及其论争[D].硕士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2007

3.4.3 从物质基础上比较

所谓中国独有的体育之道,即养生、锻炼、劳动、军训相结合。第一,从“中国文化之丰富遗产中整理却病延年之术,制为教材,以授青年”。第二,国术为“土体育之正宗”,费用极微而健身之效宏大,应作为学校体育的必修科目,那些“舶来的费用少且无流弊的西式运动副之”。第三,一切学生须作兵操,并尽可能的“劳动化、农工化”,而“体育之道自在其中”。1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体育活动的方式手段上,形成了与伦理观相应的特点,高度重视心理状态的训练,一切肢体活动与心紧密结合,而极少有单纯锻炼人体外形的活动。中国古代球类等竞技性项目发展至宋朝以后,竞技性日趋减弱乃至消失,逐渐转化成一种娱乐性、表演性、礼仪性的体育活动。强调以心为本,以身为标,注重形随意走。西方体育高度重视对抗,这与西方价值观一脉相承,如田径、游泳、球类等无不体现出人与自身能力、与对手和与大自然的抗争。西方运动项目强调外部运动系统的练习,注重竞技能力的培养,追求外部运动系统的发达。在自然科学和西方分解思维的支撑下,沿着“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的途径分析分解体育活动,具有科学性特点。西方体育走的是“更快、更高、更强”的道路,所以它处处都体现着高竞技、高对抗的特征。

参考文献:

[1]杨弢,姜付高.中西方体育文化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92-97

[2]宋庆红.奥运竞技运动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契合[D].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学院,2010

[3]齐艳春.近代中西方体育的冲突与融合[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8

[4]崔乐泉,杨向东.《中国体育思想史》近代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9-255

[5]曾吉.论自然体育思想及其实践意义[J].体育文化导刊,2007:96

[6]董立兵.西方体育文化对我国武术发展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7

[7]喻丹.蔡锷的军国民体育思想初探[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09

[8]刘帅.近代中国军国民主义语境中武术的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9,6(2):13

[9]王毅.试论军国民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25(2):91

[10]陈璟.试论我国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文化[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28(6):114-115

[11]陈洁.军国民体育思想与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之比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29(4):9

[12]罗时铭.《中国体育通史》第三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230

[13]罗时铭.《中国体育通史》第四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78-181

[14]冯玉龙,朱向中.《大公报》与“土洋体育”之争[J].体育文化导刊,2006:85

[15]曹景满.“体育救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体育思想及其论争[D].硕士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2007

[16]周道仁.“土洋体育”之争的全球化观照[J].体育学刊,2007,14(3):47

[17]庞念亮.近代中国军国民体育思潮之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体育大学,2008

[18]赵歆.军国民教育思潮对武术发展过程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17

[19]王林.军国民主义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1):52

[20]朱壮志,丁苏东,康庆武.中西方体育碰撞的历史形态解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 23(5):32-33

[21]李印东,李军.从“土洋体育之争”的历史文化背景谈西方体育对武术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4):7-8

[22]马廉祯.论现实视角下的近代“土洋体育之争”[J].体育科学,2011,31(2):76-82

体育课情境教学案例(1)

体育课情境教学案例 体育教研室阎桂兰 在新的时期教育教学突飞猛进的改革过程中,我校迎来顺利升专的喜讯,为了更好的由中专教学教学模式过渡到大专的教学模式,现实就摆在每个教师的面前,如何合理、有序、稳步的调整好教学格局。一方面我们要保留幼师原有的教学特点,又要考虑高职高专的教学体制。因此,在近期的教学中,力求教学形式调而不乱的原则。还要遵循体育教学以发展学生学生体质为中心,以培养目标为宗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重点,以体育与健康为核心,培养对社会有用的成品人才。为此,在课程设置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着以学生全面发展放在中心位置。在教学中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地位和引领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新能力等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自我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设定一定的学习目标,在通过创设灵活、新型、和谐、多变、自由的教学空间和教学环境,教师带动学生自由的创编各种练习方法,形成无限的想象空间,建立同学间和谐的学习气氛,体现学生间的合作意识,达成情感创作与交流,形成游戏创作模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案例一(篮球原地运球)学生见到篮球一脸的恐慌,因为幼师学生弹琴唱歌,怕玩球搓手,她们想象只要玩球就会搓手。看到眼前学生的这种惧怕心理,作为教师既不能急,又不能逼,我就自主、流利,做起了系列的运球方法,学生睁大了眼睛,羡慕的看着我做的各种动作。

这时,我看到学生跃跃欲试的眼神,我就马上停下来鼓励学生,你们试试一定能行。这时一部分学生突然跑去拿球,不由自主的运起球来,由于动作生疏,球不听她们的话,一会运到脚上、一会运到别人腿上,她们不停地跑去追球,一会学生就都参与到练习中。这时,我认为是把握讲解的好时机,我就吹了一声迪,学生就围了上来,我问学生篮球可怕吗?她们说还行,我接着又问,球听你们的话吗?她们回答我们听它的话。我说想让球听你们的话吗?她们反问能听我们的吗?马上我就讲解了球如何才能听她们的话的技巧。她们一听这么容易呀,听到这里我很高兴的说,球听了你们的话,你们就可以做各种游戏了,这时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高涨起来,她们就抢着拿球练习,并不断的把自己创编出来的联系方法和同学进行交流,很快学生就掌握了运球的方法,还创编出了左右、前后、胯下、绕身、带球前转身、后转身、运球抛球等动作游戏,最后学生相互进行破坏性运球游戏的练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设了很好的练习方法,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看到学生个个红红脸上带着笑容,可以看出,本课即达到了学习效果,又创建的多种球类游戏的练习方法,对于学生的生理心理都起到的促进和发展作用,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的,收到了好的教学效。 案例二(艺术体操平衡木蹲转起动作练习) 铃声响起,本次艺术体操课拉开了序幕,我利用追逐跑的游戏开始了一节课的准备活动,在游戏中,我设计了跑到障碍前做蹲转跳起练习动作,在段斩的游戏中学生很快的掌握了蹲转起的动作。而后,我在

体育教材教法

体育教材教法

体育教材教法知识: 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主要体现在:激发和丰富教师的创造潜能、帮助教师看到自己的不足,给教师带来无穷的快乐; 多层次与群众性是课外运动竞赛的特点; 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技术关键; 由教师做动作带领学生进行模仿练习称为领做;辅助式属于体育教学手段运动的基本模式;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的方法指的是:学导式教学法; 在广播体操的教学中,教师多采用镜面示范授课; 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体育与健康课程》将高中体育课分为4个运动

技能系列; 运用防止和纠正错误的方法时应该以预防为主;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是整体性、连续性、层次性;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实时体育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可靠有效; 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的特殊性是指实践目的; 体育实践课程的学科性质是技艺性; 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是现实性、适应性和创造性; 体育教师将某一教材内容按授课时数制定的教学计划是单元体育教学计划; 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是运动技能领域目标的内

容之一; 衡量一个人的人格三要素:智慧、道德、意志;“所谓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身心内外; 常见的游戏组织形式图有简图、轮廓图与符号图三种; 体育教师的培训模式:岗前培训、院校培训、校本培训; 终身学习的特征:平等性、终身性、生活性、发展性、理想性和主体性; 从运动竞技能力获得的途径看,成功运动训练的重要前提是:运动选材; 一般检索工具可以分为两大类:手工检索工具和计算机检索工具; 体育教学设计的核心和重点是教学策略;

终生体育的概念及意义

终生体育的概念及意义 终身体育是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体育运动是保持人体机能、体能处于最佳状态,增强人们的体质的有效手段,在人的一生中都必须选择不同的身体锻练的形式和内容,以增强体质,延缓生命衰老。因而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是提高身体健康的有效方式。由于人的健康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体质的强与弱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不进行锻练,强的会变成弱,经常有规律地锻练,弱的可以变强,因而只有经常进行体育锻练,才能长久地拥有健康的身体。现代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既是一场智力的角逐,更是一场体力的较量,没有健康的身体,将很难坚持到最后的胜利。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终身体育”思想贯彻于实践当中。体育教学内容、模式的多样化。近几年来,随着体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体育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体育改革方兴未艾,体育理论和实践还不尽人意。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多提供些由教师能够自主选择的教学内容,让那些趣味性比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走入课堂,比如音乐舞蹈、街舞、形体训练、飞镖、打陀螺等项目。同时转变那些传统项目学习的方式,使其从单调的运动变成带有趣味性较强的竞赛运动;多采用发现式教学、成功教学、情境式教学、能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而然会不断思取上进,正所谓“教学未见乐处,不必我学”。可见任何一门课程要获得成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有单一、机械的教学内容,学生就会产生怠倦厌学情绪。相反,每堂课都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内容新颖有趣,就容易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因此,改革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培养兴趣、戒除厌学行为的重要方面。 学校应根据体育场地、器械、设备和能力,多开设田径、体操、球类、棋类、保健类等各项体育活动,配备有体育专长的老师分工负责,现场辅导。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校也可成立单项体育协会,由协会牵头,经常组织一些比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教给学生科学的锻练方法。同样的运动能力、同样的运动项目而不同的锻练方法,所导致的锻练效果也有不同。因此,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重视教给学生体育锻练方法,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体育锻练方法用到课外,从而有效地开展体育锻练活动。教学中教育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运动技能,尝试使用各种地锻炼方法,使之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不仅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还能体现力与美的有机结合,达到精神上愉悦与艺术上享受的效果。结合实际情况改革传统教材。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转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为传统所拘束。既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的的实际方法,让每节课都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和特点,在改革中走出自己的路,真正地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制定严格措施,保证持之以恒。青少年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锻练不易持久,须有一定的措施约束,才能使之持之以恒,养成规律性体育锻炼的习惯。

作为一名学体育专业的学生

作为一名学体育专业的 学生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作为一名学体育专业的学生,我对自己的学这门专业的评价就是自讨苦吃,毫无出路。虽然现在我已经读到硕士研究生的学历了,但是我仍然这么认为,甚至连我自己都已经看不起这一专业,曾经我并没有这么认为,但是随着身边人的看法,身边正在发生的种种事情,我的看法被彻底改变了,甚至在别人问起我学什么专业的我都不敢对别人说我是学的体育专业。因为不仅在别人眼里学这一行业的成绩差,我自己也开始这么认为,但是我不排除这里面有好学生,但比例是非常小的。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是因为在马上要步入社会后我才发现,我们所学的完全就是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的,社会已经不能容纳你。不论是从就业还是从社会关系发展方面。现在我从自己的经历讲起,你就能够更清晰的认识这一专业的劣势。 因为小时候不懂事,比较好动,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对体育也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在班主任的怂恿下,在初中时进了校体训队,其实那时候我文化成绩很好。因为那时候不懂,以为学体育是一门特长,以后成绩好了可以考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将来还可以进国家队,成为奥运冠军,然后再找一个好工作。但是事实往往与你想的相反。为了我的梦想,我将自己初中两年的业余时间给了体育训练,当中不知道流了多少汗,吃过多少苦。初中毕业后顺利考入了当地一所学校,并以优异的体育成绩进了这所高中的体育班。于是三年的体育训练便又开始。其中参加过几次比较大型的比赛,还代表过当地参加省运会。三年的苦累熬了过来,在文化成绩和体育成绩都上了重点线后顺利考上了省外一所重点大学,可以这么说吧,当时的成绩除了北体大和上海体院分数不够外,其他学校均能考上,这在当时算比较好的成绩了。因为要升入重点大学不仅要文化分数上线同时也要体育分上线,所以往往文化成绩好的体育又不好,体育成绩好的文化分又不行。那时候还为自己考上所重点大学而沾沾自喜,现在才觉得,自己已经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体育情景教学案例分析

体育情景教学案例分析 王伟谭悦 新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应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应该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建构学生主体为目标的主体教育观,即通过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体育教育环境,形成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学习的教育机制。提供学生自我发展和表现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真正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探索体育教学的新模式。 案例(1)快速跑: “嘟--”的一声哨音,同学们站在老师的四周,聚精会神地倾听着┄┄(四周随意站立的开始形式,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同学们,谁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改变过去一上课老师首先宣布课的内容,而设置一个问题,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经过了短暂的沉默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风上由空气对流形成的。”老师满意的给予肯定,接着告诉大家,“今天老师要把空气‘装’起来,让大家来玩一个‘追泡泡’的游戏。”老师便从事先准备好的口

袋里,取出一支玩具“泡泡枪”,一扣扳机,从枪口喷出许许多多的肥皂泡来,学生们兴奋的追逐着;老师让四个小组长和老师一样,拿着泡泡枪,向操场的四周喷射。在阳光的照射下,七彩的肥皂泡,满空飞舞着,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满场地奔跑着、扑打着、嬉笑着┄┄学生们玩得正有趣的时候,老师又让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把泡泡“装”起来,只见奋力地把泡泡“装” 在塑料袋里。(有趣的活动,使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准备活动,) “同学们,空气的没有阻力?”老师向学生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学过自然的学生轻而易举回答了老师的提问。“今天老师要让大家利用空气的阻力练习快速跑。”老师取出一只塑料袋,帖在胸前,做着快速跑的示范动作的,塑料袋帖在胸前纹丝不动。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分散开来,朝着规定的方向,各自独立地进行着尝试、体验着快速跑的感觉。有的学生在跑动练习中塑料袋总是滑落下来,老师让大家帮他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塑料袋会掉下来呢?”适时组织学生分组尝试、体验、讨论寻找答案。不一会儿,就有学生回答:“速度慢下来的时候,空气的阻力作用就小了,塑料袋就掉下来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解决学习中困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巡回观察中,老师提示大家“用前脚掌着地”、“注意两臂前后摆动”、“跑直了,上体稍前倾。”只见塑料袋掉下来的次数越来越少,而学生学习积极性却越来越高,最后,老师发挥了比赛的杠杆作用,把学生练习快速跑的热情再一次推向了新的高潮。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教案精编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教案 周次:第1周课次:第1、2次课班级:体育12级1、2、3、4班一、讲授课题: (一)绪论 1.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内容和研究对象; 2.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 3.关于教学方法;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任务和要求。 (二)第一章体育教学目标与教材教法实施 1.体育教学的目标; 2.体育教学原则; 3.体育教学方法和特点; 4.课时计划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内容和研究对象 2.掌握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任务和要求。 3. 掌握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原则、方法和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 4.课时计划的形式,种类和设计课时计划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绪论教学重点: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方法、任务和要求。 难点:掌握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教学方法、分类与运用。 2.体育教学目标与教材教法实施 教学重点:中学体育教学法的目标,体育教学原则。 难点:体育教学法方法和特点,编写体育课课时计划和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部分: 1.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是以中中学体育教材为研究对象的分科教学法,它是在总结学校体育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教师正确运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是体育教学实践的方法,它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生动的实践性;它来自教学实践,又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反复接受检验,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 3.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对教师来说,既是体育教学技巧的表现,也是一种教学艺术。 (二)展开部分: 绪论 1.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是以中中学体育教材为研究对象的分科教学法,它是在总结学校体育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教师正确运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是体育教学实践的方法,它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生动的实践性;它来自教学实践,又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反复接受检验,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 3.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对教师来说,既是体育教学技巧的表现,也是一种教学艺术。 一、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内容和研究对象 1.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内容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体操、球类、武术、游泳、轮滑、韵律体操和舞蹈、游戏、民间体育。 2.体育教材教法研究的对象: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 (1)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贯彻体育教学大纲、钻研体育教材并

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 锻炼的习惯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终身体育思想主张在体育教学中应使学生自主地参加适合于自己的体育运动。学生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充分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并从中掌握了体育运动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因此,体育教师要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就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培养。 一、重视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如:前苏联强调向学生传授卫生、医疗方面的知识;日本要求体育老师教给学生重要的活动技能和技巧,并在各种复杂条件下能够有效运用它们;美国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人体知识,以便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更好地适应所处的环境;德国强调学生学习有关身体的知识,通过身体活动掌握运动和游戏进行的方法。 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既有赖于学生对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运用,也有赖于体育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充实、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因此,体育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科学性??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科学性,有利于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使学生增强了卫生保健和科学锻炼的知识;健康教育促进了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体健康。

2.趣味性??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总是积极参与,而不感兴趣的则是消极对待。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锻炼价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主动去尝试。

第二章 体育市场

第二章体育市场 一、体育市场的概念 1、市场的一般概念及构成要素 (1)市场的一般概念。市场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人们对市场的概念主要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认识。 ①从经济学的角度,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 概念有两个核心词:商品交换关系、商品交换活动。商品交换关系反映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商品交换活动包含了商品交换的地点、商品交换的形式、条件。该概念对市场的本质属性概括得较全面。 ○2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市场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具有一定购买力水平的消费者群体。该概念强调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如何了解消费者需求和满足消费者需求而开展的。因此市场的核心是消费者而不是企业。 此概念的出现意义重大。(1)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买卖双方在主导力量上的不同决定了二者在运行方式上的不同,经营理念上的转变:顾客就是上帝。售后服务的重要性。日本一位经营大师提出一个“售后销售”概念,意思是商家销售的成功在于售后服务,它将商品销售过程延伸到商品使用阶段。这种以服务促销售,实质上就是买方市场条件下的一种重要的非价格竞争形式。 (2)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根据上述对市场概念的认识,构成一个具备实际意义的市场必须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消费者、购买力和购买欲望。市场及其要素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市场=消费者×购买力×购买欲望 以上公式表明,对于任何一个市场,以上三个要素共同在发生作用。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互相制约。如果只是人口众多而收入水平很低,市场也不见得就大;相反,另一个市场的购买力很高而人口数量很少,市场也不能算大;此外,有了较多的人口和较高的购买力,如果不能产生购买商品的欲望,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也不能形成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市场。 对消费者的理解要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实际的和潜在消费者。开发体育市场或开拓体育市场,就是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来扩大对体育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有支付能力、有购买欲望的现实的、潜在的消费需求。特别地,在体育经营中,牢固抓住现有客户,尽可能将潜在客户转换为现实客户是现代经营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经营理念。 二、体育市场的分类 市场按照其内容、特点和考察角度的不同,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分类。 1、从供应商数目,产品差别程度以及对价格的控制力等方面 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四种不同的体育市场类型。(在体育产业经济学中已经学习过) (1)完全竞争的体育市场。完全竞争的体育市场,指体育市场上存在为数众多的体育经营单位,每一个体育经营单位相对于整个体育市场规模来说都比较小;对整个体育市场来说,只有一种完全相同的体育商品,且体育产品没有差异,体育市场信息透明度大。体育经营单位较易进入或退出体育市场。体育市场中的体育培训、体育健身娱乐等市场属于较为典型的完全竞争的体育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较小,竞争是公平的,但竞争很激烈。 (2)完全垄断的体育市场。完全垄断的体育市场是指整个体育市场上只有一个体育经营单位面临着整个体育市场需求的情况。体育市场中的体育彩票市场就是属于较为典型的完全垄断的体育市场。进入壁垒高。(3)垄断竞争的体育市场。垄断竞争的体育市场是指,在同一体育市场上,体育商品稍有差别而不是完

初中体育特长生培养计划

体育特长生训练计划 (2012-2013学年度) 初中体育特长生培养计划: 一、目标: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广大同学对体育的兴趣,不断提高同学的体育素质,美化每一位师生的心灵,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创办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乡镇小学,体育特长生的成立作为这一方案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校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与精力,从而进一步加强体育育特色。 二、教学措施与方法: 对部分体育爱好的学生采取集中培训,经学生创造较大的空间,提供相应的时间,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1、理论与实践同步。深层了解体育内涵。 2、集中培训逐个指导,提高体育训练效率。 3、教师做示范。让学生理解体育的动作与技能。 三、训练安排: 1、素质训练。(如耐力训练、速度训练、力量训练) 2、专业训练。(根据特长生的特点,配合他们各自的特长,合理地安排专项训练。) 四、培养效果: 特长生得到不断完善,能力全面提高。通过学生的主观努力,克服困难,吃苦耐劳。掌握了较好技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体育特长生训练总结 (2012-2013学年度) 眨眼的工夫已经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3年,俗语说世上只有不称职的教师,没有不称职的学生。为了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在提高自我知识与 实践能力外,还在努力的去读懂学生。我作为一名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师,不单 单要学好体育方面的知识,还要努力学会一些相关学科,如物理、生理、保健等。最近些年我又承担起了体育特长学生的训练工作。这项工作很具有特殊性,也很具有挑战性,现已连续带了四届体育特长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工作,积累了 一点点训练经验,这虽谈不上效果卓著,但也有值得从事初中体育特长生训练 工作者借鉴的地方。 一、选材 这里的选材没有像参加体育竞赛选运动员那样严格,基本上是在毕业班之中根据自愿,参加体育特长班训练工作的,但我也有我的原则,虽然根据自愿,但也必须经过的本人的考核。首先,报名者工德端正,能够吃苦,学生努力。 其次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不只限于平日学校运动队的队员,向所有有志向 报考体育特长的学生敞开。 二、思想工作 体育训练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坚持的,这需要有超人的意志去克服一切可 能遇到的困难。故我总是把思想工作做到前头,要求学生不要怕难,不要怕苦,更不要怕流汗,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克服运动前畏惧心理。同时要学生明确自 己练习的目的,树立练习目标。举一些生活与教学中的实例,同学们身边的一 些实例,使他们心中树立起自己的榜样,这样训练起来便有了动力。 三、训练工作 训练我始终坚持“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其选择 适合其特点的专长项目。在常规练习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着急,但 也不能心中没数,技术环节上,要严要求,多观察,随时纠正每个学生出现的 技术错误,不能让学生能技术动作产生动作定型。例如:短距离跑中起跑时重 心的前倾,途中跑时的高重心等;推铅球时如何克服屈髋,我是从让学生抬头 看标志物,向前展腹提臀做起的,效果不错。再有训练立定跳远时,首先要要 求学生不要过于追求远度,要注意自己跳的高度,根据物理上抛物的原理,作 用力与反作用力,重力的原理出发,要求学生立定跳远要有高度,空中要有展

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

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 第一节体育教学设计技能 根据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一般认为对课堂教学设计技能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为: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制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策略;编写教学方案。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分析 1.课程任务 教育部组织编制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列出了如下的课程任务: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1)增进身体健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

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学生可以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2.贯彻执行课程标准的要求: (1)正确认识功能,明确目的和任务;(2)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3)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4)全面安排;(5)加强教改,提高质量;(6)改善条件。 (1)要正确认识体育的功能,明确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除了认识到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主要目标以外,还要注意全面地体现本学科的目的和任务,将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统一起来,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2)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由于我国各地区和学校的条件以及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差异较大,大纲中的某些具体规定,特别是教学内容可能不易完全地贯彻执行,为此加大了教学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把重点放在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和基本内容的统一性上;改变以往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规定过死、过细的状况,强调改革精神,使各地、各校从实际出发,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3)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是在构建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时,不仅考虑教学生什么,要求学生达到何种标准,更要从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降低教师的作用,更不是教师可以

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与培养

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与培养毛泽东曾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在很早就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至理名言。可见,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而强健的体魄则来源于体育锻炼。总之,体育锻炼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群。我们往往由于忙于应对繁重的课业负担以及其它一些事情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另外,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又使我们不得不长时间不能活动,所以,我们更需要体育锻炼来强健我们的身体。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关键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大学生身体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成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一、终身体育的概念与主要特征 1.社会性。人是自然性、意识性、社会性的统一体。人之所以要开展终身体育活动,也是社会发展需要的反映。社会的前进是对人的要求化为个体的需求,个人的需求也会逐渐转化为社会的需求。正是这种转换关系使体育活动必须具有社会社。

2.发展性。体育就是人们超越自我,战胜自我的一个过程。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虽然收获的大小因人而异,但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总能得到丰厚的回报,终身体育可以促进全面发展,在吸收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人的身体潜力、精神潜力不断被开发。 二、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从人出生到死亡之前都要参加体育运动,即将参加体育运动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当代体育的发展方向。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我国的基本国情,高校体育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努力开发大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的挑战。高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大学体育教育,使学生走入社会后能继续坚持体育锻炼,使人健康生活、工作并能长寿。学校体育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是,不仅看学生在校期间身体素质提高多少,而且要看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后是否具备了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是否养成自我独立锻炼的习惯。因此,高校体育要把握体育的本质,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终身健康。我们担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使命,为此,切实抓好“终身体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校在“终身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1.终身体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点。高校体育教育的重点是以普及为基础,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培养学生爱好运动的“终身体育”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为基本目的,以促进学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点

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绝大多数的学生会由此走入社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高校的培养目标是通过高等教育,为我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型的现 代科学技术的高级人才,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 迅速发展,高等学校体育也逐渐呈现从精英教育转向普及化、大众化教育的趋势,全国大多数高校幵办了体育类专业,招生人数也具有了一定规模。体育专业学生作为高校中的一批特殊 群体,在年龄、心理、知识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相比于其他专业学生在诸多方面具有迥然不同的特点。这些週然不同的自身特点与其体育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在专业教育中,体育专 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课方式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各种项目的锻炼中,造就了体育专业的学生永不言败,尤其是部分竞技性较强的运动锻炼了他们的好胜。这与原 本不相关联的生活方式在同一个个体上发生着各种意想不到的联系,面临着从心理到行为诸 多方面的差异,必然要对体育学生在体育生活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应和改变。高校体育 学生比较容易出现打架斗殴多、突发事件多等现状,不仅影响了体育院系自身的形象和声誉,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也影响了体育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教育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学校 领导也高度重视体育学生的人才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体育 专业的学生正确的体育生活方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课题。 体育专业学生有其特殊性,由于专业和学生的特点,自控能力较差,学习和生 活的目的性、计划性不强,提高非专业能力意识不强[1] I以就业为导向体育专业学生 应具备的非专业能力 ◎李金辉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 2.2 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 体育专业的学生,具有与其他专业学生所不同的特点。在生理上,体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是20岁左右的青年,处在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的末期,体育专业学生的气质类型多数属于胆汁质和多血质,所以表现在性格上,主要是自我意识较强的外倾型性格。这种性格具有明显的两极性心理,喜欢表现却又经不起挫折,渴望被人尊重却又不拘小节。重感情、讲义气、待人坦诚、豪爽,直言快语,争强好胜。 体育专业学生的术科课学习大都在室外场馆学习为主,学习的内容也多以身体动作练习为主。这就促使体育专业的学生养成以运动场为课堂,以体育器材为学习的主要用具,长时间进行练习的习惯[7]。由于多年从事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大区域体育训练使学生养成活泼好动、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等特点。这些现象都是影响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因素。虽然他们有良好学习动机,但又不能科学的安排学习时间,常常因外界环境的变化,放松学习和转移注意力或无法控制自己的意志力进行长时间的理论课学习。这些特点使得体育专业学生多以专业课的学、练为主要学习任务,而忽略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所应培养的综合素质的目标,局限了学习的范围,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重视程度不够,不愿意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对专业以外的知识不敢兴趣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专业和学生的特点造成的。

体育产业经营管理

体育产业经营管理 目录 第一章:体育产业政策 第二章:体育资本市场运营 第三章:体育市场营销 第四章:体育产业固定资产的经营管理 第五章: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第一章体育产业政策 第一节体育产业政策的作用与目标 一、体育产业政策的含义 产业政策即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或地方政府为了其全局和长远利益而主动干预产业活动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体育产业政策是一国政府为了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和长远利益而实施的以影响体育产业的结构、行为及其成果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体育产业结构政策、体育产业组织政策、体育产业技术政策、体育产业布局政策及体育产业投入政策和体育产业规制政策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体系的总和。 二、体育产业政策的作用 (一)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 (二)促进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实现体育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增强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体育产业政策目标的设计 在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政策的目标侧重点是各不相同的。一般来说,产业政策的目标包括 3个方面: ①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 ②增强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③实现经济振兴和经济赶超。 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目标为:通过体育产业政策的实施,调整体育产业结构、形成体育产业内有效竞争环境,从而提高体育产业的整体效益,促进体育产业向协调化和高度化发展。将体育产业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满足城乡居民需要的特色型产业。 第二节体育产业政策的框架体系 体育产业政策主要包含体育产业结构政策、体育产业组织政策、体育产业布局政策和体育产业技术政策,它们分别从体育产业内部资源配置的合理化、防止体育产业内的不正当竞争和垄断、建立合理的地区间体育分工协作关系及保障体育产业技术的有效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体育产业政策,使体育产业政策更好地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服务,其中体育产业结构政策是体育产业政策的核心。 一、体育产业结构政策 (一)体育产业结构政策的含义 体育产业结构是各个体育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在情景性的体育游戏中

在情景性的体育游戏中,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运动强调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的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强调幼儿体质的增强和综合运动能力的培养。”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对运动课程中关于“在情景性的体育游戏中,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实践,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创设“游戏情景”,激发主动活动。 情景性体育游戏——是指幼儿在有情景的环境创设下开展的运动性游戏。在我们组织体育游戏时,非常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情景,来提高幼儿运动兴趣。因为情景游戏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它可以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让幼儿主动的活动。比如“开汽车”的体育游戏。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手里拿着圈也不知道怎样玩,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参与和引导,老师设置情景,有停车场,停车位和汽车的标记,让孩子在活动中,自己观察发现,老师边参与边征求孩子的意见,这个圈可以当成什么呀?开始只有个别的孩子说:“这是方向盘,我来当司机开汽车。”“那么,开汽车要注意什么呢?”,“要看红绿灯的,”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说开了,有的说开汽车时要一个一个排好队,不能开快车,要撞到别人的等等。这样一讨论,孩子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知道了圈圈可以当方向盘,开汽车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在活动中为了提高孩子游戏的积极性,老师也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会儿是司机,和小朋友一起开汽车,一会儿又是交通警察,控制红绿灯,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了快乐。这时老师再次设定游戏规则,一个司机带一个乘客,接着是一个司机带二个乘客,最后是一个司机带三个乘客,在这样的游戏氛围中,孩子们主动的选择同伴,进行合作游戏,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发展了孩子思维的敏捷性。因此,在小班开展情景性的游戏,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让幼儿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而中班的孩子,有了一些生活的经验,对红绿灯的运用比较熟悉了,这时老师就可以适当提供简单的交通指示牌,让他们主动地去发现指示牌,尝试看到这些指示牌应该怎样开车,哪里是停车场的标志,孩子们会凭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讨论,来学习,来运用,有时还会请出老师来协助他们解决困难,在与老师共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得出答案,幼儿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充分的发挥了。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感受运动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幼儿自主活动的能力。这样的活动在大班的孩子中开展就可以更加丰富了。孩子不仅知道了开车要看清红绿灯,还懂得了要看交通指示牌,老师还为游戏增设了人行横道线,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汽车开到人行横道线时要怎样才能不碰到行人,最后,孩子

体育教材教法

体育教材教法 1、填空体育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手段四方面p2 2、名解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 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发展性、综合性和可补性的特点。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创造新法。P5 3、教学方法的分类:语言教学法直观法实践法 ①、语言教学法:讲诉、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讲诉、讲解法的三个注意事项: 一、科学的组织教材,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原理清晰,层次分明,使讲 授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二、注意使教学语言准确、精炼、形象、生动、能吸引学生认真听课,主 动学习。 三、注意指导学生听课,有思考的练习。 讨论法:讨论法的优点p5 一、在讨论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发言的内容可不受教材限制,利于学生发挥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 三、集体成员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学生可在听取不同发言时进行比较, 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容易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直观法: 示范法观摩法 示范法注意事项p6 :示范前,教师要有明确的目的,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保证示范的效果,示范时,选好位置的方向,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示范对象和示范过程,要引导学生观察示范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动作方法,要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把感知和理解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全面、正确的知识,把示范与讲解结合起来,采用教具的演示时要注意实机和效果 观摩法分为三种:准备性、行进性、总结性观摩 ③、练习法实习作业法 运用练习法注意事项p6:一、使学生明确练习目的,要求并在有关理论指导下练习 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三、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要合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 理特点 四、运动方式要多样,注意坚持经常和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 五、及时检查和评定练习质量,使学生了解情况,并及时纠 正练习中的错误动作 4、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任务:三点理解记忆p7 一、使学生正确理解学校体育在教育和国民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体育的目的, 任务及其重要意义 二、努力专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熟练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 能技术,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 三、根据学生具有在职性,师范性的特点,加强教育理论和基础理解讲授的同时, 应提高语言表达、动作示范、教学组织全面能力

浅谈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浅谈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摘要:学校体育课程是实施全民健身的重要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不可缺少的主要途径,为树立终身坚持锻炼奠定基础。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更新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增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才能使学校体育真正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所提出的目标。 关键词: 培养大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即要在人的一生中实施体育。”依据终身体育的观点,体育将持续人的一生,它将是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教育层次构成终身体育的教育全过程。因此,学校体育将成为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 学校体育是终生体育锻炼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坚持体育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笔者认为终身体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锻炼者要有良好的体育兴趣、爱好,要有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要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毅力、恒心!体育锻炼贵在坚持,要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明确锻炼目的,提高锻炼自觉性,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务必做到锻炼身体科学化、知识化、经常化。 1.培养良好的体育兴趣、爱好 在学校体育期间,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地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对自己价值的体现,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自身的体育兴趣的培养,需要通过实际锻炼加以维持和巩固,没有实践活动,任何兴趣都难以产生。兴趣产生于对象对运动的持续接触,只有持续的接触,才能发现运动的魅力。在持之以恒的锻炼中,才能看到锻炼的作用与效果,从而形成稳固的体育兴趣。 2.培养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2.1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终身体育锻炼的好处。体育的宣传工作是培养大学生自觉地参加各种课内外体育活动,实现家庭、社会参与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站、多媒体等宣传阵地,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加深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体育特长生的自我介绍

体育特长生的自我介绍 体育特长生是通过体育来考大学的学生,面试的时候,自我 介绍该怎么说?以下是WTT小雅为您整理的体育特长生的自我介绍篇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体育特长生的自我介绍篇一 我是**大学体育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学校,我成绩优异, 积极学习知识,拥有了扎实的体育基础。 另外大学四年,我担任了班里的团支部书记,有很强的责任 感和事业心,吃苦耐劳,做事认真,并且争取年年获得了奖学金 和三好学生称号,在学校获得了多项奖励。 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思想上进,学习刻苦,工作负 责,生活朴素。 四年的勤奋苦练使我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不畏困难;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较强的理论基础 沉着冷静;具有较强的分辨和处理是非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组 织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关证书:国家篮球二级运动员,裁判员;国家排球二级裁判员;国家计算机一级,英语三级证书;国家普通话二级乙证;院诗歌朗诵大赛一等奖. 体育特长生的自我介绍篇二

我是一个性格开朗、极富耐心和责任心,并且有较强的亲和力和组织能力. 开朗的性格使我充满活力,而且从容自信的面对学习、工作与生活。 我具有爱心和强烈的职业道德感,勇于超越自我是我的人生信条,具有远大的目标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是我的人生追求。 在校期间,我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在专业课上以连续获得五次特等奖学金名列本专业前茅,并获得了多项专业课单科奖。 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不断地增加新知识,陶冶情操、开拓视野,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不仅如此,我还努力学习外语和计算机,通过英语四级,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我初步掌握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制作,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普通话考试,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大学四年中,我担任系里的社团部部长这个职务,组织了多次大型的活动,并积极参加院系举办的活动,培养了我一定的组织能力与社交能力。 我还积极参加院系举行的篮球赛、运动会等各种比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20xx年9月,我参加了院里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到朝阳市昌隆中学去讲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