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熔化与凝固的练习及答案

熔化与凝固的练习及答案

熔化与凝固的练习及答案
熔化与凝固的练习及答案

熔化与凝固的练习及答案【篇一:融化和凝固知识点和习题及习题答案】

>理解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转化。

3.了解融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融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热学

1.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晶体:具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3.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融化时温度叫做熔点。非晶态没有固定的熔点。

4、晶体熔化的必要条件:

⑴达到熔点;

⑵吸收热量(继续加热)

5.熔融态晶体凝固条件:

⑴达到凝固点;

⑵放热

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沥青、蜡等。冰、各种金属、食盐等都是晶体,它们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例题1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

(2)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3)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是()

a.铁、食盐、松香

b.萘、冰、石英

c.金、海波、石蜡

d.冰、石英、玻璃

答案(1)固态、液态、气态

(2)不能。因为冰不能从周围吸收热量。

(3)思路解析:松香、石蜡、玻璃是非晶体。答案:b

例题2

.某同学通

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则 (选填“甲”或“乙”)是晶体的熔化图像,其熔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从题图可知甲图中

的物质有明显的熔点,并且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属于晶体;乙图中的物质没有明显的熔点,并且边熔化温度边升高,属于非晶体。答案:甲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例题3

有a、b两种固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图所示,请根据图像

回答

下列问题

(l)晶体图是。它的熔点是;(2)该晶体熔化过程用了分钟时间;

(3)该晶体熔化时需要热,温度;(上升/

保持不变

/下降)

(4)晶体图像上,3min时是态, 8min时态,12min是态。(5)下列四幅图中表示非晶体凝固的图像是()

答案(1) a 80℃(2)5

(3)吸热保持不变

(4)固固液共存液(5)( c )

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

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

d.在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d.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 )

a.冰在太阳下化成水

b.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c.-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

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单选) 3.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

(单选)

如图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

a.该物质是一种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20℃

c.在第10 min时该物质为液态

d.图像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

1-7:d、a、b、b、d、、

【篇二:融化和凝固知识点和习题及习题答案】

>理解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转化。

3.了解融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融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热学

1.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晶体:具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3.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融化时温度叫做熔点。非晶态没有固定的熔点。

4、晶体熔化的必要条件:

⑴达到熔点;

⑵吸收热量(继续加热)

5.熔融态晶体凝固条件:

⑴达到凝固点;

⑵放热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沥青、蜡等。冰、各种金属、食盐等都是晶体,它们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例题1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

(2)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

(3)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是()

a.铁、食盐、松香

b.萘、冰、石英

c.金、海波、石蜡

d.冰、石英、玻璃

答案(1)固态、液态、气态

(2)不能。因为冰不能从周围吸收热量。

(3)思路解析:松香、石蜡、玻璃是非晶体。答案:b

例题2

.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则

(选填

“甲”或“乙”)是晶体的熔化图像,其熔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从题图可知甲图中

的物质有明显的熔点,并且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属于晶体;乙图中的物质没有明显的熔点,并且边熔化温度边升高,属于非晶体。答案:甲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例题3

有a、b两种固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图所示,请根据图像

回答

下列问题

(l)晶体图是。它的熔点是;(2)该晶体熔化过程用了分钟时间;(3)该晶体熔化时需要热,温度;(上升/保持不变/下降)

(4)晶体图像上,3min时是态, 8min时态,12min是态。

(5)下列四幅图中表示非晶体凝固的图像是()

答案(1) a 80℃(2)5

(3)吸热保持不变

(4)固固液共存液(5)( c )

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

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

d.在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d.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 )

a.冰在太阳下化成水

b.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c.-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

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单选)3.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

(单选)

如图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

a.该物质是一种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20℃

c.在第10 min时该物质为液态

d.图像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

1-5:d、a、b、b、d、、

【篇三: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从叫做凝固.

2.固体分和两类,它们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

3.晶体熔化的条件有和,熔化过程中晶体的温度(“不变”或“升高”或“降低”);

4.如下图是某种固体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观察图象并回答:

(1)固体在开始加热时的温度为,固体的熔点为。

(2)这种物质属于 .(“晶体”或“非晶体”)

(3)图中b点表示物质处于状态,bc段表示物质处于状态,

c点表示物质处于状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共持续

了分钟。

5.水银的熔点是-39℃,则它在-42℃时一定呈态.

6.关于熔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b.晶体熔化时不吸热,所以温度不变

c.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也在升高,一定吸热

d.晶体、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都是不变的

7.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基地——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

达-88.3℃,在那里用的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

a.凝固点较低

b.凝固点较高

c.密度较水银小

d.对温度变化敏感

8.纯铁的熔点为1535℃,如果液态铁中存在有固态铁块,则此时

()

a.液态铁和固态铁的温度都是1535℃

b.液态铁的温度高于1535℃

c.液态铁的温度低于1535℃

d.固态铁的温度低于液态铁的温度

9.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凝固点

c.各种晶体的熔点相同

d.非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会不断上升

10.物体吸热之后()

a.温度一定升高

b.晶体温度不变

c.非晶体温度不变

d.温度不一定改变

11.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的原因.

12.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入几桶水,可以保证窖内温度不至于太低为什么?

试卷答案:

1.固态液态气态固态变化为液态液态变化为固态 2.晶体非晶

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 3.吸收保持不变吸

收不断升高 4.(1)-5℃ 0℃(2)冰(3)冰水共存 4 5.固 6—10.c a a d d 11.熔化吸热 12.水凝固放热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⑴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⑵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

______。

2、固体分晶体和________两类。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

蜡中,属于晶体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

3、一同学做某种物质熔化的实验。当这种物质的温度达到36℃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得到下面一组记录数据:36℃、39℃、

42℃、45℃、48℃、48℃、48℃、51℃、54℃、57℃这种物质是:______体,这种物质是:________。

4、夏天喝饮料常加些冰块,这种做法用到的物理知识是:

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具有:_________________。

6、有甲、乙两盆水,里面都有没有熔化的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

乙盆放在阴凉处,在冰块未熔化完以前,甲盆水的温度______乙盆

水的温度。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

b、冰变成水

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2、萘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3、水结成冰的条件是:()

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

b、水和周围的温度都低于0℃

c、水的温度是0℃,周围的温度低于0℃

d、水的温度可以高于0℃,周围的温度必须不高于0℃

4、用质量相等的水或冰冷却食品时:()

a、用水效果好,因为水容易流动

b、用冰效果好,因为冰温度低

c、用水和冰的效果一样

d、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熔化时吸热

5、在寒冷的北方,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

a、酒精的熔点高

b、酒精的沸点低

c、酒精的凝固点低

d、酒精可染成红色

6、水的凝固点是0℃,如果把0℃的冰放在0℃的房间里,则:()

a、冰一定会熔化,但不会全变成水

b、冰一定不会熔化

c、冰可能会熔化也可能不会熔化

d、冰将全部熔化

7、下列属于熔化的是:()

a、糖放在水中逐渐化成了糖水

b、露水的形成

c、夏天放冰棒的杯子外壁的小水珠

d、冰棒变成糖水

8、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凝固点

c、各种晶体的熔点相同

d、非晶体熔化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9、纯净的48℃的海波是:()

a、液态

b、固态

c、固液混合

d、以上状态都可能

10、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三、实验探究题:(第1题12分,第2题9分,第3题9分,共30分)

1、下表是做海波熔化实验的记录数据,试根据记录回答问题:

⑴海波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

__________;⑵t=2min时,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表中第

____min的数据有误,正确的记录应该为

____℃;

⑶海波在整个融化过程中只用了____min。

2、某故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体,然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记录开始冷却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表。在测量温度时,由于疏忽,可能有个别的温度值读错了。如果你认为有,请把它纠正过来,然后在坐标上作出它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并回答:该物体是不是晶体?你的依据是什么?

四、应用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有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30℃的范围内熔化和凝固,将这种材料掺入水泥中制作地板或墙壁,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2、为什么说“无论外界气温如何,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是0℃”?

一、填空题

1.物质存在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________有关.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_________,要____热;它的相反过程叫________,要____热.

3.固体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二类.它们的重要区别是____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

___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___,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叫____________.同种物质的 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相同的,

5.海波、水晶、玻璃、蜂蜡、石英等物质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晶体,___________ ____是非晶体.

6.铝的熔点是660℃,当铝的温度是660℃时,铝的状态可能是

7.现有两盆水,里面都有没有熔化的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冰块未全部熔化前,则甲盆水的温度_________乙盆水的温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8.古代阿房宫大殿内的部分支柱是空心的,夏天在空心柱内放入大冰块就能使宫殿内格外凉爽,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二、选择题

9.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继续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b.冰不再熔化,因为冰不能从周围吸热

c.因为冰熔化时,温度高于0℃,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

d.因为冰熔化时,温度低于0℃,所以冰将继续熔化

10.奈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

b.冰变成水

c.食盐放人水中变成盐水

d.玻璃在高温加热下变成液态玻璃

12.在寒冷的北方,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a.酒精可染成红色

b.酒精的熔点高

c.酒精的沸点低

d.酒精的凝固点低

13.水结冰的条件是

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

b.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小

c.水和周围的温度都低于0℃

d.水的温度是0℃,周围温度低于0℃

14.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

a.盐水使冰的熔点降低

r盐水使冰的熔点升高

c.使冰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

d.洒上盐水后,使冰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而使冰雪熔化

1、固体物质分成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它们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有熔点, _____没有熔点。

2、冰的熔点是_______,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___。同种晶体的

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___。

3、在冰、石蜡、萘、沥青中,属于晶体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晶体熔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晶体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c、各种晶体的熔点都相同;

d、非晶体在凝固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

6、把冰水混合物拿到0℃的房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可以熔化,因为冰的熔点是0℃;

b、水可以凝固,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

c、冰不能熔化,水也不能凝固;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7、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48℃的海波所处的状态是()

a、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并存d. 无法确定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小块铜和一大块铜熔点相同;

b、一小块铜和一小块铝的熔点相同;

c、一小块铜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d、一小块铝和一大块铝的凝固点相同。

9、对冰水混合物均匀加热,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和水的温度同时升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d、冰和水的温度不变,直到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温度才能升高。

10、常温下能看到冰化为水,而看不到铝块化为铝水,是因为:()

a、冰块比铝块硬

b、铝块比冰块硬

c、冰的熔点比铝的熔点更接近常温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1、火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的熔化,在熔解的过程中冰

棒的温度:()

a、降低

b、不变

c、升高

d、先降低后升高

12、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晶体:()

a、冰

b、食盐

c、海波

d、松香二是

初中物理-熔化与凝固课后作业

熔化与凝固课后作业1.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冰雪消融 B.露珠的形成 C.霜打枝头 D.冰的形成 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冰雪遇暖消融 B.冬天江河结冰 C.春天白雾弥漫 D.阳光下露珠变小

3.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 C.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 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 4.科研人员发现,将一种合金液添加到两金属块之间,合金液固化后能把金属块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常温焊接.这种合金液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下列现象相同的是() A.初春,薄雾缥缈B.盛夏,夜深露重 C.深秋,天降浓霜D.寒冬,滴水成冰 5.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为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D.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6.下雪了,小宇从外面捧回一团雪放在杯子中,插入一支温度计,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降到﹣6℃,他将杯子放在盛有许多热水的盆中,观察到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是() A.一直不变 B.先不变,后变大 C.一直变大 D.先变大后不变,后来又变大 7.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放置上有什么要求? , .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 (4)给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汽”冒出,“白汽”是(填序号) A.水蒸气 B.小水珠 (5)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可看出,萘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min.

2021年八年级物理新人教版熔化和凝固(I)

2021年八年级物理新人教版熔化和凝固(I)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态、液体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要得出正确结论,对实验要求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学生知道从熔化过程表现出的特点区分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方法1:承上启下引入。 提出问题: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30℃以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用酒精温度计呢?根据什么来选择呢? 我们学习“熔化和凝固”。 方法2:生活事例引入。 水的三态变化学生是知道的,由此提出问题: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病,一会儿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

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学习“熔化与凝固”。 二、进行新课 由于萘对人体有危害,课本已将晶体熔化的实验换用海波。海波在照相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买到。假如买不到海波而手边又有萘,则务必只由教师 来演示,不要让学生接触萘,而教师也要注意实验室通风好些, 尽量少吸入萘蒸气。 本节课的实验比较难做,根据学校条件不同可以提供 两种方案供参考。 方案一: 如果学校实验仪器较多,可在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事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 组(2~3人为一组)。把仪器按教材50页图4-7观察熔化现象 的实验装置组装好。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过程中,温度 的变化的规律相同吗? 猜想和假设:熔化过程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 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研究蜡和海波(硫代硫酸钠)的熔化过程。 参照如图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 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当;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盖。 时间/min 0 1 2 3 4 5 …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个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分析和论证:在图2和图3的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你自己写上。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拓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

第2节《熔化和凝固》同步试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答案】C 【解析】A、“雪馒头”是固态积雪,空气温度较低,低于雪的熔点,积雪长时间不能熔化,才会出现这一现象,故A正确;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使得地面温度不同,温度较高处积雪熔化,形成“雪馒头”现象,故B正确; C、太阳对条形砖和方形地砖的辐射相同,故C错误;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温度较高,积雪更易熔化,故D正确; 故选C. 2.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海波的熔点是48℃ B.海波在BC段没有吸收热量 C.在第6分钟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D.海波在CD段是气态 【答案】A

【解析】A.由图像可知,海波是晶体,熔点为48℃,故A正确; B.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海波在BC段也要吸收热量,故B错误; C.在第6min时海波刚刚开始熔化,到C点12min时,海波熔化结束,故C错误; D.海波在CD段是液态,故D错误。 故选A。 3.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答案】D 【解析】由图像可知,丙吸热变为甲,甲吸热变为乙,故甲是液态、乙是气态、丙是固态,所以甲到乙是汽化,乙到丙是凝华,丙到甲是熔化,故ABC错误,D正确。 4.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在标准大气压环境下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在逐渐降低 【答案】C 【解析】A.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又因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表明该物质是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

实验七 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研究报告

实验七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研究报告 姓名:卞媛媛学号:2012012710 一,仪器的结构和原理 温度计(100℃),烧杯(400—500毫升).试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支 架、秒表,硫代硫酸钠晶体(海波)等 二,实验过程 1.按图所示.选纯净的海波约占试管的1/3左右.插入温度计,温度计位 于海波中心处。 2.在烧杯中倒入温度在40℃左右的热水,水量以能够浸没试管中的海波粉 为准。 3.点燃洒精灯,间隔20S读取1次温度(接近43℃时开始读数)读到55℃ 为止。 4. 当海波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搅间隔20S读取1次温度 5.将酒精灯盖灭撤去,使熔化的海波和烧杯中的水一起在空气中冷却,在 降温的同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变化,读到40℃为止。 三,实验数据处理

海波熔化与凝固曲线 四,实验及其教育改进 1、若实验搅拌棒改为金属螺旋搅拌器能使实验中受热更均匀 2、凝固过程可将试管从水浴烧杯中拿出,在空气中凝固,可缩短实验时间 3、在指导学生实验时注意: 提醒学生取药品的时候用纸槽不会弄撒药品 温度计读数时注意估读方式 实验时重点强调凝固过程中要不断搅拌 实验完成后提醒学生加热试管使晶体熔化再倒掉,且注意用外焰加热试 管中下部而不是底部防止试管炸裂 五.思考题解答

1.使用水浴法可以使试管内的晶体均匀受热,温度变化连续。水浴法要注意烧杯中的水量要能浸没试管中晶体为准。试管插在水中不能接触烧杯壁 2.搅拌棒的形状 3.初次实验时没有搅拌均匀导致过冷现象。可以加凝结核,并不断搅拌 4.海波,水的量及火焰的大小对实验有影响。海波越多,实验所需要的熔化和凝固的时间越长。水越多,水浴加热时间越长。水的比热容大,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火焰越小,加热越慢,加热时间越长。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 [生甲]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 [生丙]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 [师]大家回答地很好.确实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 [生甲]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

熔化与凝固

《熔化与凝固》教学设计 所属学科或领域: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适于的学段/年级:八年级(上册) 设计者:大连市第三十四中学刘听歌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是热学内容的中的一节完整的探究课。 教材由学生熟悉的物态及温度变化引起的物态变化入手,引出本节所要研究的问题---“熔化和凝固”,既而探究“固体熔化时的规律”。教材把海波熔化特点和蜡熔化特点放在一起,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然地将两者的数据和图象进行比较,不但更方便地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也降低了引出晶体和非晶体的难度。教材没有对凝固做更多的展开,就给了学生更多的空间去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对凝固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材安排了这一较为成熟的探究活动,有意识培养学生设计和规划能力,观察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半个学期的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有了声和光的认识,对物理探究的方式和方法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是热学知识中探究性极强的一节课,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现象并不陌生,但探究上的要求上明显高于前面的探究活动。 1、探究中连续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是学生首次接触的,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将学 会用图象法来处理实验数据:即既能使学生学会获取物理图象的方法,又能对物理概念、规律的认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本课把海波熔化和蜡的熔化实验放在一起,即既要探究每一类固体物质本身 的熔化规律,又要对不同类型的固体物质熔化规律进行比较。从而来得出结论。更加锻炼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三、设计意图: 本节课关键是通过探究可以得出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充分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而且学会了用图象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教学活动更加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现象的好奇,保持学生对大自然的关切,产生更高的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团结协作。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我设计本课的基本环节如下: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通过多媒体影片的播放,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美妙的物态变化,引出“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初二物理 熔化和凝固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4.2 熔化和凝固习题及答案 1.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 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头变模糊 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思路解析:壶嘴冒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洗澡时,浴室内的镜子变模糊是由于热的水蒸气遇冷的镜面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面上;露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B、C都是液化现象。滴水成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答案:ABC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2.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思路解析:云、雨、雪……它们都是水,它们是水的三种状态的不同存在形式,其中云是气态,雨是液态,雪是固态。答案: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3.云、雨、雪……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实际上它们都是_______在不同温度下的存在状态。答案:冰、钻石、铜、水晶等都属于晶体,玻璃、塑料、橡胶等属于非晶体。晶体具有比较稳定的熔点,加热到熔点晶体会熔化,而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再升高;非晶体没有熔点,它们不是在固定的温度下熔化为液体,而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最后变成液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思路解析:在常温下,铁、木头是以固态存在的,水、油是以液态存在的,空气是气态。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答案:固态液态气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4.知道哪些物质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吗?它们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思路解析:晶体和非晶体最主要的特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对于A,非晶体熔化时也要吸收热量,故A错。对于B,说明冰必须在一个特定温度下熔化,故B对。对于C,升华时,物质都会变小,故C错。对于D,熔化后,晶体和非晶体都可以重新塑造形状,故D错。答案:B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1.下列事实能够说明相关物体是晶体的是() A.铁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 B.冰加热到0 ℃时才熔化 C.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会变小 D.铜可以锻造成各种规律的几何形状 思路解析:晶体和非晶体最主要的特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对于A,非晶体熔化时也要吸收热量,故A错。对于B,说明冰必须在一个特定温度下熔化,故B对。对于C,升华时,物质都会变小,故C错。对于D,熔化后,晶体和非晶体都可以重新塑造形状,故D错。答案:B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2.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是() A.铁、食盐、松香 B.萘、冰、石英 C.金、海波、石蜡 D.冰、石英、玻璃 思路解析:松香、石蜡、玻璃是非晶体。答案:B 3.钢在熔化成钢水的过程中() A.吸热,温度升高 B.吸热,温度不变 C.放热,温度降低 D.放热,温度不变 思路解析:钢是金属晶体,熔化时虽吸热但温度不变。答案:B 4.在寒冷的雪山高原上,边防战士生活得非常艰苦,常从野外取雪化成水,再加热饮用。如图4-2-1,其中能正确反映雪化成水这个过程的图象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熔化和凝固(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熔化和凝固(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能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知道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5.掌握熔化和凝固过程的温度时间图像; 6.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 要点诠释: 1、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在常温下呈现固态的物体一般称固体,如:钢铁、食盐等;在常温下呈现液态的物质,一般称为液体,如:水、酒精等;在常温下呈现气态的物质,一般称为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2、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情况下都有三种状态,如:常温下铁是固态,加热至1535℃时变成液态;加热至2750℃时,变成气态。 要点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3、【《熔化凝固》】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石棉网、试管、温度计、火柴、搅拌器、三脚架、钟表 (2)实验药品:海波(硫代硫酸钠)、松香 (3)实验装置:

(4)实验内容: ①观察海波熔化时的现象? ②当温度达到40℃后,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 ③当海波开始熔化后继续加热温度是否升高?如果停止加热还能继续熔化吗? ④用记录的数据描点作图。 (5)表格: (6)海波、松香熔化图象: (7)分析论证: 从描绘出的图象容易看出,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松香的熔化过程则不同。由图象可看出,随着不断加热,松香的温度逐渐升高,在此过程中,蜂蜡由硬变软,最后熔化成液体。 要点诠释: 1、实验开始时烧杯中的水,可用40℃左右的温水,待测物质的温度升到40℃时,开始记录。 2、应选择较细的试管,以增大海波的受热面积,且装入试管中的海波不宜过多。 3、对海波的加热应较缓慢,为此可在烧杯中加一支温度计,用来监测烧杯中水的温度,一般应使试管内、外温度计的示数差保持在2—3℃左右。 要点三、熔点和凝固点 1、晶体与非晶体: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检测(新版)新人教版

3.2 熔化和凝固 一、单选题 1.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 2.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汽化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电解水实验证明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D.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 3.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A.冰化成水B.露珠的形成C.雾的形成D.雾凇的形成4.用同一热源给一个物体均匀加热,得到它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那 么该物体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是 A. 1∶2 B. 1∶4 C. 1∶1 D. 2∶1 5.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值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形成小水滴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液化形成雨水 6.每到夏日都会有部分地区出现高温天气,一些道路上的沥青会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关于这种情景下列符合上述叙述的图像是 A. B. C. D.

7.图中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 A. B. C. D. 8.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 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 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9.我国北方的冬季气温很低,到处都是冰天雪地,人们有时会将冰雪熔化取水,把冰雪放在水壶里加热取水的过程中 A.冰变为水的过程中内能保持不变 B.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 D.在加热过程中,壶内的温度一直在上升 10.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t 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刻大 B.t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 C.t4时刻物体内能不为零 D.该物质是晶体 二、实验题 11.图甲是“探究萘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每隔五min记录一次温度值,并观察萘的状态,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在5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取数据填入表格中___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在如图丙所示的坐标纸上绘制出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_________。

熔化与凝固家庭小实验

尊敬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将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小实验,望您能给与支持。如有可能,希望你能陪同孩子,给孩子以协助和安全指导,与孩子一同在科学的海洋里遨游,享受探究的乐趣。在此向你表示感谢! 家庭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熔化与凝固的条件。(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二、活动准备 一只温度计或寒暑表(不能用体温计)。在冰箱内制作一些冰块,并将其敲碎。一个玻璃容器,一支蜡烛 三、过程与方法 实验一、冰的熔化 提出问题 1)冰在什么条件下会熔化为水? 2)冰熔化为水的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 3)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猜想与假设 冰的熔化过程要________热,这时温度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实验 将冰粉放入玻璃容器内,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埋入冰中,同时要注意不要让玻璃泡接触容器壁和底,等到插入冰块的温度计示数不怎么变化时再记下此时病的温度。 对冰进行加热,冰将_____( 填“吸热”或“放热”)。可将放有冰粉的容器放在暖气上或太阳下(你认为合理的其它方法也行,如放在热水盆中)每1分钟测量一次温度,测量前要搅拌一下冰粉,并观察冰的状态,记录在如下的表格中,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直到冰全部熔化为水,等水的温度升高的5℃以上再停止实验

分析与论证 根据图象分析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水的凝固 将适量的水( 容器小一些,水不超过容器的一半),测水的温度,并将其放入冰箱内,每隔5分钟测温度一次,测温前搅拌一下水),并观察水的状态,记录在如下的表格中,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熔化和凝固 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熔化和凝固是相反的物态变化过程。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知识点1: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的三态间可以发生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物态变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例如:冰熔化成水,铁块熔化成铁水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例如:水结冰等。 2.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假设猜想 [猜想一] 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 [猜想二] 固体熔化时虽然不断吸热,但需完成由固态到液态的转变,这时温度可能会不变。 实验设计探究 [思考] (1)固体熔化时需观察其状态与温度的变化,如何控制固体物质温度不会过快上升呢? (2)熔化过程较为缓慢,以什么样的时间间隔进行温度测量呢? (3)对实验测定的数据用什么方法处理较为合适? [实验设计方案] (1)实验目的:研究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 (2)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试管、温度计、碎蜡块、海波、水、石棉网、火柴、钟表。 (3)实验步骤:①组装仪器。按如图所示进行组装,在两个分别盛有海波和蜡的试管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使试管(盛固体物质段)充分浸入水中。

使用石棉网的目的是为了使烧杯受热均匀。 使玻璃泡处于海波或碎蜡块中间位置。

,大致可分为两类金 等

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研究

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研究 一、实验简述 1、实验器材 温度计(100℃)、烧杯(400~500ml)、试管、酒精灯、石棉网、支架、秒表、晶体(硫代硫酸钠,俗称海波)等 2、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水浴法”观察并测量海波在加热及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从而绘制出海波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并用曲线确定其熔点。 1左右。 (1)、在试管内放入温度计和海波,海波约占试管 3 (2)、在烧杯中倒入预先加热温度为40℃的热水,水量以能浸没试管中的海波为准。 (3)、按图1所示装置仪器,点燃酒精灯待海波的温度稳定上升43℃时开始记录,每隔20秒记录一次温度直至55℃为止。 (4)、将酒精灯盖灭撤去,使熔化的海波和烧杯中的水一起在空气中冷却,在降温的同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变化,读到40℃左右。 (5)、当海波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搅拌, 尤其在其凝固过程中当看到有闪闪发光的海波晶体析出时更 需不断搅拌直到海波全部凝固。 (6)、整理仪器用品,根据记录数据在方格坐标纸上绘图1 制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熔化和凝固的曲线,并从中确定海波的熔点。

3、实验数据 (1)、熔化 T/℃43 44.1 44.8 45.2 46 46.3 46.9 47.2 47.8 47.9 48.1 t/s 0 2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T/℃48.1 48.2 48.1 49 49.2 49.2 49.8 50.2 51.3 53.3 56 t/s 240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380 400 420 440 (2)、凝固 T/℃55.8 54.9 54.5 53.9 53.2 52.9 52.5 52 51.5 t/s 0 60 120 180 240 300 360 420 480 T/℃50.8 50.2 49.9 49.5 49 48.2 48 47.5 47 t/s 540 600 660 720 780 840 900 960 1020 T/℃47 47.5 48 47.5 47.9 47.8 47.5 47.5 47.5 t/s 1080 1140 1200 1260 1320 1380 1440 1500 1560 T/℃47.5 47.5 47.5 47.5 44.9 43 41.8 t/s 1620 1680 1740 1800 1860 1920 1980

新人教版熔化和凝固经典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1课时新授课 单位: 枣庄市薛城区第十九中学姓名:王伟 使用日期: 2012 年 10 月 18 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 2.记住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3.掌握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知道它们发生的条件和过程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利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2.使学生能够通过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 难点:实验现象,组织教学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多媒体课件,海波,石蜡,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搅拌器,铁架台,火柴,秒表【教学过程】 北京水立方 以高新科技材料应用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

钢铁熔化 :自然界中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物质状态会随着温度变化,在固、液、气三 【播放课件】&【引导点拨】

【小结】&【板书】像石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叫非晶体 像石蜡这样的非晶体还有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 【提问】通过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能说出它们的熔化温度分别是多少吗? 【总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书】 【自学指导】 知道冰和常见晶体的熔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熔化图像分析,运用已获得的信息,逆向思维,画出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温度变化的图像。

23《熔化与凝固》活动单

2.3 探究熔化与凝固的现象和温度变化特点 【学习目标】 1.通过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物理意义;通过探究,感知使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的优点。 3.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活动过程】 一、探究冰和蜡烛的熔化特点 [活动一]: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实验观察演示实验——冰和烛蜡的熔化 按照课本p 41页要求观察试管中冰和烛蜡熔化过程的状态变化并按照要求记录每隔0.5min 的 [活动二]:分析数据,寻找规律 1,根据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冰和烛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根据图像,你发现冰、蜡烛熔化时的温度变化特点和吸放热的情况是: 冰: 蜡: [活动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 阅读课本P 42页黑体字,结合刚才实验现象,小组讨论归纳出晶体和非晶体有关知识: (1)定义 非晶体 晶体

(2)区别 (3)熔点—— (4)温度等于熔点(或凝固点)的晶体物质的状态具有多样性:可能是 态,也可能是 态 , 还可能是 态 (5) 晶体物质熔化的条件: [活动四]:根据熔化的特点推理凝固的特点 熔化的可逆过程是凝固。根据熔化的特点推理凝固的特点: (1)凝固点: 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 . (2)晶体凝固特点: 晶体物质凝固过程 ,但温度 . 非晶体凝固特点: 非晶体物质凝固过程 ,温度 . (3)晶体凝固的条件: [活动五]:自主阅读课本,了解熔化、熔化吸热、凝固、凝固放热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小组内交流 【巩固反馈】 1.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 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 现象。 ( )2.以下事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 .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 B .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C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 .冬天,湖水结冰 ( )3.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A B C D t /min 间/min 间/min 间/min 非晶体 晶体

《熔化和凝固》学习任务单

《熔化和凝固》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发现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 会利用逆向思维,通过对熔化过程的学习探寻凝固过程的特点 可以设计实验探究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尝试用物质熔化凝固规律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会查物质的熔点,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课前预习任务】 1.阅读教材(172页到176页)中《熔化和凝固》的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2.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水的状态的相关知识 【课上学习任务】 一.基本概念: 物态变化:物体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 熔化:物体从____态变为____态;生活中常见的熔化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固:物体从____态变为____态;生活中常见的凝固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探究:冰雪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吗? 1.实验器材: 萘、试管、热水、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秒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搅拌器实验中的加热方式叫做__________,相对于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优点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装置: 组装顺序为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每隔30s记录萘的温度 4.数据处理:根据上述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请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5.数据分析: (1)萘的状态:AB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态,晶体______热温度_____ BC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态,晶体______热温度_____ 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态,晶体______热温度_____ (2)晶体和非晶体: 时间/分钟 温度/℃ 萘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A B C D

第2节 熔化和凝固的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4.2熔化和凝固》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及解析 5 分钟训练 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 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头变模糊 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思路解析:壶嘴冒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洗澡时,浴室内的镜子变模糊是由于热的水蒸气遇冷的镜面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面上;露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B、C都是液化现象。滴水成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 答案:ABC 2.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思路解析:云、雨、雪……它们都是水,它们是水的三种状态的不同存在形式,其中云是气态,雨是液态,雪是固态。 答案:水 3.云、雨、雪……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实际上它们都是_________在不同温度下的存在状态。 答案:冰、钻石、铜、水晶等都属于晶体,玻璃、塑料、橡胶等属于非晶体。晶体具有比较稳定的熔点,加热到熔点晶体会熔化,而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再升高;非晶体没有熔点,它们不是在固定的温度下熔化为液体,而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最后变成液体。思路解析:在常温下,铁、木头是以固态存在的,水、油是以液态存在的,空气是气态。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答案:固态液态气态 4.知道哪些物质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吗?它们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思路解析:晶体和非晶体最主要的特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对于A,非晶体熔化时也要吸收热量,故A错。对于B,说明冰必须在一个特定温度下熔化,故B对。对于C,升华时,物质都会变小,故C错。对于D,熔化后,晶体和非晶体都可以重新塑造形状,故D错。 答案:B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事实能够说明相关物体是晶体的是() A.铁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 B.冰加热到0 ℃时才熔化 C.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会变小 D.铜可以锻造成各种规律的几何形状 思路解析:晶体和非晶体最主要的特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对于A,非晶体熔化时也要吸收热量,故A错。对于B,说明冰必须在一个特定温度下熔化,故B对。对于C,升华时,物质都会变小,故C错。对于D,熔化后,晶体和非晶体都可以重新塑造形状,故D错。 答案: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