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滑坡的分类

滑坡的分类

滑坡的分类
滑坡的分类

滑坡的分类

滑坡形成于不同的地质环境,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式和特征。滑坡分类的目的就在于对滑坡作用的各种环境和现象特征以及产生滑坡的各种因素进行概括,以便正确反映滑坡作用的某些规律。在实际工作中,可利用科学的滑坡分类去指导勘察工作,衡量和鉴别给定地区产生滑坡的可能性,预测斜坡的稳定性以及制定相应的防滑措施。

目前滑坡的分类方案很多,各方案所侧重的分类原则不同。有的根据滑动面与层面的关系,有的根据滑坡的动力学特征,有的根据规模、深浅,有的根据岩土类型,有的根据斜坡结构,还有根据滑动而形状甚至根据滑坡时代等等。由于这些分类方案各有优缺点,所以仍沿用至今。同时也有人提出不少综合分类方案,但是这些方案尚未得到公认。滑坡分类有待进一步探讨。下面仅重点介绍几类:

1. 按滑动面与层面关系的分类

这种分类应用很广,是较早的一种分类。可分为均质滑坡(无层滑坡)、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三类。

(1) 均质滑坡这是发生在均质的没有明显层理的岩体或土体中的滑坡。滑动面不受层面的控制,而是决定于斜坡的应力状态和岩土的抗剪强度的相互关系。滑面呈圆柱形或其它二次曲线形。在粘土岩、粘性土和黄土中较常见。

(2) 顺层滑坡这种滑坡一般是指沿着岩层层面发生滑动。特别是有软弱岩层存在时,易成为滑坡面。那些沿着断层面,大裂隙面的滑

动,以及残坡积物顺其与下部基岩的不整合面下滑的均属于顺层滑坡的范畴。顺层滑坡是自然界分布较广的滑坡,而且规模较大。1963年10月9日发生在意大利的vajont水库滑坡即为一大型顺层滑坡,滑动体积为 2.6×108。该滑坡使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双曲拱坝失效,并造成坝下游2600人丧生。

(3) 切层滑坡滑坡面切过岩层面而发生的滑坡称为切层滑坡。滑坡面常呈圆柱形,或对数螺旋曲线。

2. 按滑动力学性质分类

主要按决定于始滑位置(滑坡源)所引起的力学特征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对滑坡的防治有很大意义。一般根据始滑部位不同而分为牵引式,推落式、平移式和混合式。

(1) 推落式滑坡这种滑坡主要是由于斜坡上部张开裂缝发育或因堆积重物和在坡上部进行建筑等,引起上部失稳始滑而推动下部滑动。

(2)平移式滑坡这种滑坡滑动面一般较平缓,始滑部位分布于滑动面的许多点,这些点同时滑移,然后逐渐发展连接起来。如包头矿务局的白灰厂滑坡,该处为侏罗系煤系地层,主要为砂岩、砂页岩、灰岩、油页岩及粉砂岩,并夹有粘土岩层,倾角4-6o,坡体为平缓山坡。滑坡体沿粘土层滑出,最大滑动速度每天有10cm,半年期间复盖10m 宽的公路路面,迫使公路改线。该滑坡的变形特点以水平位移为主,观测期间水平位移为l060-1234mm,垂直位移仅67-100mm。

(3) 牵引式滑坡这种滑坡首先是在斜坡下部发生滑动,然而,逐渐向上扩展,引起由下而上的滑动,这主要是由于斜坡底部受河流冲刷或人工开挖而造成的。如四川省云阳镇大桥沟内侧长江阶地沉积的黄褐色粘性土,由于东西两沟流水掏蚀坡脚,引起粘土滑动,由下至上逐渐形成五个滑动面和五个滑坡台阶,这类滑坡是近临空面的前部自行下滑后,后部失去支撑而接着下滑。

(4) 混合式滑坡这种滑坡是始滑部位上、下结合,共同作用。混合式滑坡比较常见。

3.按滑坡时代分类

鉴于大量自然滑坡的发育与河流侵蚀期紧密相关(河流侵蚀为绝大多数自然滑坡的发育提供了有效临空面)。

4.按斜坡岩土类型分类

斜坡的物质成分不同,滑坡的力学性质和形态特征也就不一样,特别是表现在滑动面的形状及滑体结构等有所不同。所以按岩土类型来划分滑坡类型能够综合反映其特点,是比较好的分类方法。我国铁道部门按组成滑体的物质成份提出了分类方案,可分为:粘性土滑坡、黄土滑坡、堆填土滑坡、堆积土滑坡、破碎岩石滑坡、岩石滑坡六大类,其中基岩滑坡还可适当详细划分,有人认为可分为软硬互层岩组滑坡,软弱岩岩组滑坡,坚硬-半坚硬岩岩组滑坡和碎裂岩岩组滑坡等。

5.其它分类

其它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按滑坡主滑面成因类型分类:①堆积面滑坡;②层面滑坡;③构造面滑坡;④同生面滑坡。

(2) 按滑坡深度分类:①浅层滑坡(厚度小于6m);②中层滑坡(厚6-20m);③厚层滑坡(厚20-50m);④巨厚层滑坡(厚度大于50m)。

(3) 按滑动形式分类:①转动式滑坡;②平移式滑坡。

(4) 按滑动历史分类:①首次滑坡;②再次滑坡。

产生滑坡的条件

产生滑坡的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滑坡的人为因素: 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例如: (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岩、土体,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水库的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诱发滑坡发生。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尤其是厂矿废渣的不合理堆弃,常常触发滑坡的发生。 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结合,则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坡体,因而近年来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应加以重视。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

滑坡防治的工程措施

滑坡防治的工程措施 滑坡防治的工程措施主要有排水、力学平衡和改变滑带土三类。 1.滑坡排水 地下水活动是诱发滑坡产生的主要外因,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滑坡,都必须做好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处理,排除降水及地下水的主要方法如下: (1)环形截水沟 (2)树枝状排水沟 树枝状排水沟的主要作用是排除滑体坡面上的径流。若以自然沟渠作为排除地表水的渠道时,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整修、加固和铺砌,使水流通畅,不渗漏。

(3)平整夯实滑坡体表面的土层,防止地表水渗入滑体坡面造成高低不平,不利于地表水的排除,易于积水,应将坡面做适当平整。 (4)排除地下水 排除地下水的方法较多,有支撑渗沟、边坡渗沟、暗沟、平孔等。 2.力学平衡 对于滑坡的处治,应分析滑坡的外表地形、滑动面、滑坡体的构造、滑动体的土质及饱水情况,以了解滑坡体的形式和形成的原因,根据公路路基通过滑坡体的位置、水文、地质等条件,充分考虑路基稳定的施工措施。 在滑坡体未处治之前,禁止在滑坡体上增加荷载(如停

放机械、堆放材料、弃土等)。 当挖方路基上边坡发生的滑坡不大时,可采用刷方(台阶)减重、打桩或修建挡土墙进行处理以达到路基边坡稳定。牵引式滑坡、具有膨胀性质的滑坡不宜用滑坡减重法。牵引式滑坡是指坡脚的土体先失稳,向下滑动,坡体后部土体由于失去支承而相继滑下。上积土减重后并不能防治该类滑坡的产生和发展,因而对于牵引式滑坡,不采用减重法。牵引式滑坡多发生于粘土和堆积层滑坡中。具有膨胀性质的滑坡的滑带土(或滑体)具有卸荷膨胀的特性,减重后能使滑带土松散,地下水浸湿后其阻滑力减小,因而引起滑坡下滑,故不宜采用减重法。

滑坡治理措施分类

滑坡治理措施 我国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很多,归纳起来分为三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三是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其主要工程措施简要分述如下: 1 、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 ( 1 )排除地表水:排除地表水是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而且应是首先采取并长期运用的措施。其目的在于拦截、旁引滑坡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或将滑坡范围内的雨水及泉水尽快排除,阻止雨水、泉水进入滑坡体内。主要工程措施有:油墨滑坡体外截水沟;滑坡体上地表水排水沟;引泉工程;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作等。 ( 2 )排除地下水:对于地下水,可疏而不可堵。其主要工程措施有:截水盲沟—用于拦截和旁引滑坡外围的地下水;支撑盲沟—兼具排水和支撑作用;仰斜孔群—用近于水平的钻孔把地下水引出;此外还有盲洞、渗管、渗井、垂直钻孔等排除滑体内地下水的工程措施。 ( 3 )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主要工程措施有:在滑坡上游严惩冲刷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对岸的“ J ”坝;在滑坡前缘抛石、铺设石笼、修筑钢筋混凝土块排管,以使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 2 、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 ( 1 )削坡减重:常用于治理处于“头重脚轻”状态而在前方又没有可靠抗滑地段的滑体,使滑体外形改善、重心降低,从而提高滑体稳定性。 ( 2 )修筑支挡工程:因失去支撑而引起滑动的滑坡,或滑坡床陡、滑动可能较快的滑坡,采用修筑支挡工程的办法,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体迅速恢复稳定。支挡建筑物种类有:抗滑片石垛、抗滑桩(如钢轨抗滑桩等)、抗滑挡墙等。 3 、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一般采用焙烧法、爆破灌浆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对滑坡进行整治。 由于滑坡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因此常常需要上述几种方法同时使用、综合治理,方能达到目的。

水库库岸滑坡与其防治措施

水库库岸滑坡与其防治措施 水库工程大多处在高山峡谷地区,会经常遇到岸坡稳定问题。滑坡一旦发生,将造成很大的危害:大量岩土滑入库内,减少有效库容;直接威胁建筑物安全,堵塞泄水建筑物;大体积滑提高速滑入库内,会产生巨大涌浪,对大坝形成很大的冲击荷载,甚至造成漫顶,导致大坝失事,给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水库工程师综合利用水资源、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保障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设施,是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水库库岸滑坡关系到工程及其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应该予高度重视。 Key words:the reservoir bank;landslide;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1.水库库岸滑坡的成因 滑坡按照表现形式和土石的特殊,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滑坡,是由于岸坡逐渐失稳而滑动。这类滑坡一般速度较小,可以预报,但不宜稳定,也易于重新滑动;另一类为崩坍。这是近地表的岩体和岩块当其与基岩的联系遭到破坏后而突然急速下滑。这类滑坡速度快,难以预测,常产生巨大涌浪,对水工建筑物和水库下游造成严重危害。 天然岸坡残积、坡积层失去稳定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剪切力增大,如斜坡变陡、堆填弃土超载以及地震活动对岸坡产生巨大瞬间时作用力等;一是斜坡土体或其中软弱夹层抗剪强度降低,如在水库蓄水抬高水位后,库区岸坡下部在浮托力作用下,有效重量减少,或当水库水位迅速降落、岸坡饱和水带内形成内水压力,或在水库蓄水后,有的由于绕坝渗透和岩坡地下水位抬高以及岸坡内的软弱泥质崩解软化等,都会是岸坡抗剪强度降低。此外,还有受暴雨、地震、河流冲淘、风浪作用以及工程削坡、钻孔暴坡等原因,也会促使其失去稳定,造成滑坡,或使已经稳定的古滑坡体重新复活。 天然岸坡内岩体的应力状况及河沟深切后应力重新分布,对岸坡稳定也有重要影响。由于卸荷作用,岩体内可能形成一些应力集中带,使岩石所受的应力接近或超过岩石的强度,成为导致岸坡失稳的重要原因。 2.水库库岸滑坡的防治 对水库库岸滑坡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防治工作: 2.1了解水库库岸情况,进行库区地质调查 建库前和建水库都应对库区进行地质调查,摸清库岸稳定情况,以确定是否适于建库和采取适当措施。在这方面,国外一般作法是:常以彩色或普通黑白航测照片作底图,结合地面勘探和地貌分析,了解库区已有滑坡和崩坍的地点、不同岩层特别是软弱泥质岩层分布情况,查明附近有无深层大断裂和区域性断裂通

浅谈中国黄土滑坡研究现状

浅谈中国黄土滑坡研究现状 摘要:黄土滑坡是我国黄土地区发育的一种斜(边)坡表生地质灾害,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加强了对该类滑坡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国内在滑坡类型划分、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形成机理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黄土滑坡研究现状0、引言 中国黄土广泛分布在西北、华北与东北地区,尤其集中分布在被称为中央黄土高原的陕西、甘肃、山西以及宁夏等省区。在这里,特殊的气候、沉积以及地层环境中,地貌的发展演变也具有相应特殊的过程,产生了气候、地层与地貌上统一的动力地质作用及其产物――黄土滑坡[1]。黄土滑坡是我国黄土地区发育的一种斜(边)坡表生地质灾害,它以其多发性、危害性而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有关科研单位加强了对黄土滑坡的研究,相应的研究成果也大量问世。 1、黄土滑坡的分类 黄土滑坡类型划分直观地反映了黄土滑坡的基本特征。要想深刻地认识黄土滑坡的共性和特性,就须进行分类研究。按滑坡体的赋存条件、成因、厚度、破坏机理、运动特征等进行的不同类型的划分,基本可满足当前黄土滑坡研究

的需要。目前国内的分类研究可概括为四种[2]。 1.1铁科院西北分院的分类 (1) 按成因分:洪积老黄土滑坡;洪积、风积黄土滑坡;风积、坡积黄土滑坡。 (2) 按厚度分:极深层黄土滑坡;深层黄土滑坡;中层黄土滑坡;浅层黄土滑坡。 1.2 王成华等的分类 (1) 崩塌推移型:暴雨崩塌推移型;融冻崩塌推移型;溶、潜蚀崩塌推移型;地震崩塌推移型。 (2) 错落转动型:暴雨错落转动型;融冻错落转动型;溶、潜蚀错落转动型。 (3) 蠕动平移型:融冻蠕动平移型;溶、潜蚀蠕动平移型。 1.3 乔平定等的分类 (1) 按厚度分:巨厚层滑坡( H > 50 m);厚层滑坡( H= 20~50 m);中层滑坡( H = 6~20 m);浅层滑坡( H< 6 m)。 (2) 按产生时代分:古滑坡;老滑坡;新滑坡;新生滑坡。 (3) 按力源分:推动式滑坡;牵引式滑坡。 (4) 按出口与坡脚关系分:坡基滑坡;坡体滑坡。 (5) 按诱因分:自然因素滑坡;人为因素滑坡。 1.4 王念秦等的分类

滑坡数据

1 薛庄滑坡简介 薛庄滑坡为一大型的滑坡群,是河南省内迄今所发现的最大型的公路滑坡之一。全长160km。薛庄互通位于该线路的A3标段。薛庄互通区滑坡位于薛庄一带,主线里程为K23+800-K24+150,根据现场调查及当地居民反映,沙吕线一带滑坡起始于1993年,以后多年来均有不同程度的滑移,因该处植被较发育,且坡度较缓,故未造成较大破坏。在2000年6月份,由于连续的降雨,导致山体边坡出现滑移、开裂等现象,最大裂隙宽度达1.6m。随着高速公路主线拉槽施工的进展,在右侧古井头山坡方向也出现了裂缝,加之该处原为一大型古滑体,这些现象引起了平临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的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专家到现场进行踏勘,商讨防治对策,并决定对滑坡区及进行堪察。根据滑坡的地形地貌特征,该滑坡群又划分为1#、2#、3#和4#滑坡。 2 工程地理、地质条件[78] 2.1地形地貌 滑坡区原始地貌单元为濒海丘陵地貌单元。滑坡体南侧为一常年性流水的山间冲沟,另一冲沟自南往北与该水系相交于滑坡体前缘。滑坡体东侧原为海滩滩涂地带,经人工围垦后现为农田,滑坡体后缘为一近似棱锥状的山体,其最大高程209.9m,山体坡度约40°,为2#、3#老滑坡滑坡堆积物的物质来源。滑坡体地形相对较为平缓,坡度约为15°,总体上,滑坡区地形具有由陡突然变缓的特征,纵剖面上呈折线形。滑坡体后壁及周边地段植被发育,树木茂盛,据调查访问,老滑体上原树木茂盛,经人工砍伐改造后现为耕作的或茶园。 2.2区域地质构造 地层岩性:根据1:1万地表测绘结果,区内出露的地层岩性较为复杂,主要为白垩系下统石帽山群下组下段(K1sh1a)及上段(K1sh1b)的火山喷溢相地层。两类地层的界线穿过滑坡体后缘。其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石帽山群下组下段(K1sh1a):英安质熔结凝灰岩、凝灰岩、凝灰质砂砾岩。 石帽山群下组上段(K1sh1b):英安质晶屑凝灰岩、凝灰熔岩、凝灰岩。 在上述地层岩性中,局部凝灰岩夹层可能形成软弱带,特别石强风化层凝灰岩

浅谈滑坡成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滑坡成因及防治措施 一、概述 斜坡上的部分岩体和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某个滑动面发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的现象称为滑坡。滑动面可以是受剪应力最大的贯通性剪切破坏面或带,也可以是岩体中已有的软弱结构面。规模大的滑坡一般是缓慢的、长期的往下滑动,有些滑坡滑动速度也很快,其过程分为蠕动变形和滑动破坏阶段,但也有一些滑坡表现为急剧的滑动,下滑速度从每秒几米到几十米不等。滑坡多发生在山地的山坡、丘陵地区的斜坡、岸边、路堤或基坑等地带。滑坡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很大,轻则影响施工,重则破坏建筑;由于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掩埋村庄,对山区建设和交通设施危害很大。因此,研究滑坡的成因及行为特点,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来避免滑坡的发生或者是减少滑坡发生后的损失。下面从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类、滑坡的成因及滑坡的防治措施几个方面分别作简单介绍。 二、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类 1.滑坡的形态特征 滑坡在平面上的边界和形态特征与滑坡的规模、类型及所处的发育阶段有关。一个发育完全的滑坡,一般包括:1,滑坡体,指滑坡发生后与母体脱离开的滑动部分;2,滑动带,滑动时形成的碾压破碎带;3,滑动面,滑坡体沿着下滑的表

面;4,滑坡床,滑体以下固定不动的岩土体,它基本上未变形,保持了原有的岩体结构;5,滑坡壁,滑体后部和母体脱离开的分界面,暴露在外面的部分,平面上多呈圈椅状;6,滑坡台阶,由于各段滑体运动速度的差异而在滑体上部形成的滑坡错台;7,滑坡舌,又称滑坡前缘或滑坡头,在滑坡前部,形如舌状伸入沟谷或河流,甚至越过河对岸;8,滑坡周界,指滑坡体与其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它决定了滑坡的范围;9,封闭洼地,滑体与滑坡壁之间拉开成沟槽,相邻滑体形成反坡地形,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封闭洼地;10,主滑线,又称滑坡轴,滑坡在滑动时运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它代表滑体的运动方向;11,滑坡裂隙,分为四类:1,分布在滑坡体上部的拉张裂隙;2,分布在滑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隙;3,分布在滑坡体中下部的扇状裂隙;4,分布在滑坡体下部的鼓张裂隙。由此可见,一个滑坡完整的应该包括以上11个部分组成。当然,在实际的滑坡现象中,有时候我们很难分清楚各个部分明显的边界。 2.滑坡的分类 滑坡分类的目的在于对发生滑坡作用的地质环境和形态特征以及形成滑坡的各种因素进行概括,以便反映出各类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有效地预测和预防滑坡的发生,或在滑坡发生之后有效的进行治理。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指标,各国学者和工程部门对滑坡提出了各种分类方案。我国铁道部门则按滑坡体的岩性、滑面与岩土体层面的关系、滑体厚度等进行了分类,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从研究山坡发展形成历史出发,则可以分为古滑坡、老滑坡、新滑坡、现代活滑坡等类型;日本渡正亮则按滑坡的发展阶段,将滑坡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按滑坡的滑动力学特征,则可分为推动式、平移式和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措施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措施 研究动机 泥石流作为山区城镇常见的地质灾害,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运动快、历时短等特点,且具有强大的侵蚀、搬运能力。发生泥石流往往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当前,我国山区城镇泥石流问题十分突出,且灾情十分严重。因此,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目的 让人从根本上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并以此做出正确的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研究方法 上网或在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研究内容 一、产生原因 (一)客观条件 1、在地貌上,流域形状便于流水汇集。 2、在水源上,有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

3、在松散物质来源上,上游应有丰富的碎屑物。常见于岩石结构松散,水土流失严 重的地区。 (二)人为因素 由于工农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欲求逐渐增大。如今,因为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开发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一方面,在修建公路、铁路时的不合理开挖破坏了山坡表面。另一方面,滥伐乱垦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二、危害影响 1、对居民点的危害: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铁路、公路,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三、预防措施 1、修建铁路、公路、工厂、城镇等,应合理地进行。工厂、城镇尽可能选在开阔的盆地和平原上,决不能造在滑坡体上;铁路、公路、桥梁、车站应尽量避开滑坡和泥石流的活动范围。 2、保护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土质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当造林方法,科学种植。

黄土滑坡的诱发因素及形成机理

地下结构灾害与防护 学年论文 题目黄土滑坡的诱发因素及形成机理 姓名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日期

黄土滑坡的诱发因素及形成机理 摘要: 近几年来,西北地区黄土滑坡灾害频频发生而且其频率呈现增加的趋势,黄土滑坡灾害且因其危害大、分布广成为近年工程地质研究热点问题。为有效减缓黄土滑坡灾害的风险,必须对黄土滑坡诱发因素及其形成机理进行相关的研究。黄土滑坡的诱发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及沟谷侵蚀、地震、降雨及冻融、地下水活动及新构造活动等;人为因素则包括农业灌溉、地下开采、开挖与堆载、修建水库等。研究表明,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是最主要的诱发因素。本文对黄土滑坡灾害的诱发因素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与阐述,并提出了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防治对策,对黄土滑坡的预报治理工作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黄土、滑坡、因素、机理、防治措施 正文: 黄土滑坡是指在厚层黄土高边坡地段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滑坡边界多呈半圆形或弧形,破裂壁呈陡坎,有较陡的滑动面,常发生于40°~60°的黄土谷坡上部或谷坡最下部。滑坡发生后,稳定坡面为35°左右,多发生于地下水溢出处。 黄土滑坡是特定地质地理环境下的一种自然人为灾害,以其对人类的危害性、灾害过程的复杂性和对其研究的迫切性,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性的研究难题和关注的热点。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特性、地下水及新构造活动等条件,是影响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地质因素,而大气降水及爆破、人工开挖和地下开采的人类工程活动等非地质因素,对斜坡的变形破坏也起着重要的诱发作用[2]。 (一)黄土滑坡的诱发因素 (1)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 铜川地区分布有大量的黄土陡崖、陡坡,其高度、坡度以及临空面,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最基本的客观地形条件。调查发现,铜川地区黄土滑坡多发育于遭受侧向侵蚀和冲沟深切的黄土斜坡带、黄土梁间凹地及黄土塬边等;同时,黄土中的古土壤以粘粒成分为主,

滑坡防治措施

、滑坡防治措施 1.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 术等 1、设置截水、排水沟、盲沟,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流入 坍、滑体。 (1)在坍、滑体上方,按其汇水面积及降雨情况,结合地形设置一道或几道截水沟,使地表水全部汇入截水沟,引至路基边沟或涵洞排出。截水沟断面一般可取深0.4~ 0.6米,沟底宽0.5 米左右,边坡1:1~1:1.5。 在坍、滑体范围内,根据水量大小开挖树枝状排水沟。其主沟与滑动方向一致,以免滑坡体滑动时水沟破裂水量集中下渗。水沟跨过裂缝,可用搭叠形渡槽引过。排水沟尺寸可略小于截水沟

黄土滑坡研究现状及特征

黄土滑坡研究现状及特征 黄土滑坡中的黄土是一种具有特殊物质成分、形态和性质的多孔隙弱胶结的松散沉积物,第四纪以来广泛分布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黄土覆盖面积广阔,约为63.5×l04km2,主要分布于陇中东、陕北、蒙西南、晋、豫西北以及鲁西等地。 黄土集中分布的陕西、甘肃、山西以及宁夏等省区,被称为“中央黄土高原”。黄土往往假整合覆盖于阶地以及新近系、白垩系、侏罗系等老地层的风化剥蚀夷平面上,形成蔚为壮观的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第四纪以来,黄土高原随地壳运动间歇性上升的同时,黄土也在不断沉积加厚;另一方面,黄土高原被各级河流不断侵蚀、下切河谷和冲沟,黄土“悬覆”于基岩之上。“此消彼长”的作用在河谷和沟谷两岸形成绵延不断的黄土斜坡,由于这种作用依然持续,那些遭受强烈自然营力作用的斜坡仅维持在临界平衡状态。 近年来,伴随着人类经济与工程活动的加剧,黄土滑坡灾害发生频率呈现增加的趋势,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甚至造成重大群死群伤灾难。 大量调查和分析表明,黄土滑坡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1)、多数滑坡滑动速度快,瞬间启动、高速滑动,迅速达到新的“暂稳”状态。 (2)、大型滑坡多数滑面埋深超过20m,甚至切穿整个黄土层,使得古夷平面上的黄土层全部滑动、搬运至坡脚。 (3)、滑动带受新近系红色黏土(或古土壤)控制,黄土与红土(或砂岩)界面构成主滑面。 (4)、滑坡后缘拉裂,多形成陡坎;滑坡产生显著的滑动前兆(如地面变形、地面裂缝发生和发展),这些前兆与滑坡体内部大变形有关。

(5)、受水影响大,往往发生于强降雨期间(包括短时间大雨、暴雨等强降雨和连续多日长时间的中雨、小雨等淋雨),还有一部分滑坡与冻融有关(即地下水位升高)。 (6)、部分滑坡转化为泥流,在更大范围内形成灾害。 (7)、往往与工程开挖、农业灌溉、削坡建房等人类活动有关。 黄土滑坡的实质是黄土剪切破坏,因此,黄土剪切特征是国内外广泛研究的重点。早期剪切试验是以黏土为研究对象(Hvorslev,1960;今井秀喜等,1963; Skepton,1966)的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非饱和黄土和饱和黄土的剪切试验,对黄土滑坡剪切带的形成机制、临界条件以及剪切带物性变化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非饱和黄土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三轴和直剪测试以及少量非饱和三轴和极少的环形剪切试验研究,重点关注了含水量对剪切行为的影响;在饱和黄土研究中,使用三轴和大型环形剪切装置系统研究了动态循环加载条件下黄土的液化行为,静态加载的饱和黄土的剪切行为主要集中在三轴试验上。 宋克强等以关中地区黄土滑坡为原型制作了1:150比例尺的模型,分别模拟均质土滑坡和有软弱带的滑坡,证实了边坡变陡时坡顶拉应力增大、坡脚剪应力增大。卢全中等对大尺寸裂隙性黄土进行了直剪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正应力作用下的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具有弱硬化型特点,裂隙张开、闭合程度对抗剪强度有直接影响。张照亮等对注浆黄土进行原位剪切试验,结果显示注浆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陈志敏等通过分别考虑新老土层结合面及圆弧滑面含水量、液性指数、塑性指数等,提出黄土滑坡最不利滑面综合分析方法。周永习等对原状黄土的大量不排水剪切试验结果表明,饱和黄土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典型剪切特性:稳态特性和准稳态特性。 王松鹤、骆亚生对杨凌黄土进行三轴剪切蠕变试验,建立了适合杨凌地区黄土的经验蠕变模型。张帆宇通过非饱和黄土的排水环形剪切试验、饱和黄土的不排水环形剪切试验,解释了非饱和黄土斜坡的演化机制和没有触发条件下的自发式失稳,以及黄土液化高速长距离移动和灌溉诱发的黄土滑坡季节性复活机理。张茂花等通过增湿剪切试验表明黄土的极限强

滑坡的分类

滑坡的分类 滑坡形成于不同的地质环境,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式和特征。滑坡分类的目的就在于对滑坡作用的各种环境和现象特征以及产生滑坡的各种因素进行概括,以便正确反映滑坡作用的某些规律。在实际工作中,可利用科学的滑坡分类去指导勘察工作,衡量和鉴别给定地区产生滑坡的可能性,预测斜坡的稳定性以及制定相应的防滑措施。 目前滑坡的分类方案很多,各方案所侧重的分类原则不同。有的根据滑动面与层面的关系,有的根据滑坡的动力学特征,有的根据规模、深浅,有的根据岩土类型,有的根据斜坡结构,还有根据滑动而形状甚至根据滑坡时代等等。由于这些分类方案各有优缺点,所以仍沿用至今。同时也有人提出不少综合分类方案,但是这些方案尚未得到公认。滑坡分类有待进一步探讨。下面仅重点介绍几类: 1. 按滑动面与层面关系的分类 这种分类应用很广,是较早的一种分类。可分为均质滑坡(无层滑坡)、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三类。 (1) 均质滑坡这是发生在均质的没有明显层理的岩体或土体中的滑坡。滑动面不受层面的控制,而是决定于斜坡的应力状态和岩土的抗剪强度的相互关系。滑面呈圆柱形或其它二次曲线形。在粘土岩、粘性土和黄土中较常见。 (2) 顺层滑坡这种滑坡一般是指沿着岩层层面发生滑动。特别是有软弱岩层存在时,易成为滑坡面。那些沿着断层面,大裂隙面的滑动,以及残坡积物顺其与下部基岩的不整合面下滑的均属于顺层滑坡的范畴。顺层滑坡是自然界分布较广的滑坡,而且规模较大。1963年10月9日发生在意大利的vajont水库滑坡即为一大型顺层滑坡,滑动体积为2.6×108。该滑坡使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双曲拱坝失效,并造成坝下游2600人丧生。 (3) 切层滑坡滑坡面切过岩层面而发生的滑坡称为切层滑坡。滑坡面常呈圆柱形,或对数螺旋曲线。 2. 按滑动力学性质分类 主要按决定于始滑位置(滑坡源)所引起的力学特征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对

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试论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以甘肃花子沟滑坡为例 一、滑坡概述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到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我国是世界上滑坡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史书中早有山崩堵江和地移掩村的记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建设速度加快机械化施工程度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力度和广度空前增大。而许多滑坡灾害延误工期增加投资甚至造成重大灾害,为此对滑坡进行研究减少滑坡灾害在大规模经济建设中造成的巨大损失显得尤为重要。 二、滑坡分类 滑坡的分类主要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滑动面形状、滑动速度、力学特征、滑坡体厚度、滑坡体规模、发展阶段等来划分,如以滑动面形状为区分标志,有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也有以滑动的位置、移动形式划分,如基岩滑坡、表层滑坡。还有从发育期划分,如幼年期滑坡、青年期滑坡、壮年期滑坡、老年期滑坡。 我国铁路部门提出了以滑坡体组成物质、滑坡体厚度、性质、成因为分类标准的三级分类法:

第一级按滑坡体物质组成分类:粘性土滑坡、黄土滑坡、堆填土滑坡、堆积土滑坡、破碎岩石滑坡、岩石滑坡。 第二级按主滑面的成因分类:堆积面滑坡、层面滑坡、构造面滑坡、同生面滑坡。 第三级按滑坡体厚度分类:巨厚层滑坡:厚度大于50米;厚层滑坡:厚度20~50 米;中层滑坡:厚度6~20米;浅层滑坡:厚度小于6米。 滑坡定名时将三级标志放在前面,二级放中间,一级放在最后。 三、甘肃花子沟滑坡的工程地质分析 3.1花子沟滑坡简介 花子沟滑坡位于甘肃省灵台县境内花子沟北侧,拟建的省道202线泾川至渗水坡段公路K40+700~K41+200范围内。该滑坡是一大型(总体积约400×10 m )深层(滑体厚20 m-50 m)基岩滑坡。拟建道路从滑坡体中部穿过,在连续降雨和施工开挖作用下,该路段右侧出现连续滑坡(滑塌),影响道路施工为后期运营带来隐患,因此必须对该滑坡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并提出治理措施。 3.2花子沟滑坡现状 滑坡所在地貌属于丘陵沟壑区,地势整体西高东低,从坡脚小溪到滑坡后缘顶部平台最大高差约140 m。该滑坡整体形态清晰,轮廓明显,滑坡后壁地形呈圈椅状,有明显滑坡后壁,滑体左右侧界限明显。滑坡后壁陡峭,后壁高5 m~15 m,后壁顶部多处有崩塌产生,滑坡后缘顶部平台见串珠状陷穴。滑坡在平面上呈椭圆形,纵向(沿道路方向)长约470 m,横向(垂直道路方向)宽约330 m,主滑方向为56o。滑坡整体前部、中部较平坦,坡角10o~15o;后部稍陡,坡角30o~40o;滑坡坡脚处稍陡,坡度20o~40o。滑坡坡脚在溪水的冲刷作用下,多处有崩塌产生,如图1,图2所示。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型滑坡及其发生机制

第26卷第3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 ol.26 No.3 2007年3月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March,2007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型滑坡及其发生机制 黄润秋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 摘要:中国是一个滑坡灾害极为频繁的国家,其中大型和巨型滑坡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大型滑坡更是以其规模大、机制复杂、危害大等特点著称于世,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收集20世纪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典型大型滑坡灾害实例,并重点对其中的11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这些大型滑坡涉及到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坡体地质结构,具有不同诱发机制和触发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大型滑坡发育最根本的原因是具有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约80%的大型滑坡发生在环青藏高原东侧的大陆地形第一个坡降带范围内。同时,该地区也是世界上板内构造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其地壳内、外动力条件强烈的交织与转化,促使高陡边坡发生强烈的动力过程,从而也促进大型滑坡灾害的发育。强震、极端气候条件和全球气候变化构成大型滑坡发生的主要触发和诱发因素:中国南方暴雨强度达到200~300 mm/d时就易于触发大滑坡的发生; 中国西北地区春季冻结层的融化,也是大规模黄土滑坡发生的诱因。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气温上升、雪线上移、冰川后退、冰湖溃决,也都成为特定地区大型滑坡灾害发生的诱发和触发因素。另外,70%以上大型滑坡发生与人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滑坡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大型滑坡通常具有复杂的生成机制:总的来看,大型滑坡发生的岩土介质主要有以下3类,即岩质滑坡、土层滑坡和松散堆积层滑坡。除松散堆积层滑坡,前两者都涉及复杂的演化机制及过程,其典型的地质–力学模式包括:滑移–拉裂–剪断“三段式”模式、“挡墙溃决” 模式、近水平岩层的“平推式”模式、反倾岩层大规模倾倒变形模式、顺倾岩层的蠕滑(弯曲)–剪断模式等。每一类模式都具有其对应的岩体结构条件和特定的变形破坏演变过程。通常大型岩质滑坡的发生一般都伴随有滑动面上“锁固段”的突发脆性破坏,“锁固段”在岩质边坡的变形控制和稳定性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边坡地质灾害评价与控制的关键。实践结果表明,查明边坡(滑坡)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是滑坡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所在。 关键词:边坡工程;大型滑坡;实例研究;发育规律;形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P 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07)03–0433–22 LARGE-SCALE LANDSLIDES AND THEIR SLIDING MECHANISMS IN CHINA SINCE THE 20TH CENTURY HUANG Runqiu (National Professional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Hazards Prevention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Sichuan610059,China) Abstract:The landslides occur frequently in China. In particular,large-scale landslides are dominant and extremely important. In West China,the large-scale landslides are notable for their scale,complex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serious destruction,which are typical and representative in the world.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some typical large-scale landslides occurred in mainland of China since the 20th century. Among these cases,nine landslides we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se cases represent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different triggering mechanisms and induced factors.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fundamental cause for large-scale landslide in China is due to the topograph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conditions. About 80 percent of large-scale landslides were found in the first slope-descending zone of the mainland topography around the eastern margin of 收稿日期:2006–08–22;修回日期:2006–10–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雅砻江水电开发联合研究基金重点项目(50539050) 作者简介:黄润秋(1963–),男,博士,1983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hrq@https://www.doczj.com/doc/8f711957.html,

滑坡防治措施

滑坡防治措施 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一)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二)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 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2,边坡人工加固; 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土质斜坡的稳定性和防治措施 下面要讨论的是目前在北美地区常用的一些提高土坡稳定性的措施。我们主要介绍一些简单实用性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应用在低风险地区,也可以应用在那些即使没有详细的土体和基岩的相关数据地区。因为其它提高稳定性的措施是非常昂贵的。下面是一些提高边坡稳定性的方法介绍,许多方法在世界各地普遍使用,但在实施减缓措施的前、

山体滑坡治理与高边坡防护措施

山体滑坡治理与高边坡防护措施 青海省第三路桥公司 党 红 [摘 要]公路建设项目中的山体滑坡治理及边坡防护措施主要采取混凝土抗滑桩、混凝土沉井、预应力锚索、锚杆、以及减载、排水等进行加固治理。 [关键词]滑坡治理 高边坡防护 抗滑结构 锚固 减载 排水 山体滑坡治理及边坡防护是公路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山体及边坡的稳定是影响公路能否安全、环保和高效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做好山体滑坡治理和高边坡加固成为公路工程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省在建项目西(宁)~久(治)公路是贯穿三江源保护区的省际公路之一,地处山岭重丘区,地质情况复杂,地表水量丰富,公路沿线水土流失及山体滑坡事故频发,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既能保证公路的安全畅通,又能对三江源的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防治效果。因此,采用科学化、现代化的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监测技术,是加快滑坡治理及边坡防护工程面临的重大课题。 滑坡治理及高边坡防护首先要根据具体地质情况进行科学、慎密的实地勘测,多方论证,把中脉博,对症下药,采用切实可行又可靠的治理措施,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就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治理措施主要做一下介绍。 1、混凝土抗滑结构 1.1混凝土抗滑桩 抗滑桩由于能经济有效地治理滑坡,尤其是滑动面倾角较缓时,其效果更好,因此在山体滑坡和高边坡治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采用。此工艺在西(宁)~久(治)公路建设中多处得到了应用。 抗滑桩开挖深度及排列数量由勘测设计确定,桩基挖好后,在井壁喷30~40c m厚的混凝土。对岩体较好的井壁采用打锚杆、喷锚挂网的方法进行支护,喷混凝土厚度10~15c m。对局部塌方部位增设钢支撑。抗滑桩开挖到设计要求深度后,进行钢筋绑扎和钢轨吊装。 混凝土浇筑采用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由拌和楼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输直接入仓,每小时浇筑厚度控制在1.5m内,特别是在滑动面上下4m部位,还需下井进行机械振捣。在浇到离井口5~7m时,要求分层振捣。每个井口设两个溜斗,溜管长度为10~14m,管径25c m。抗滑桩的建成,对桩后坡体起到了有效的阻滑作用。 1.2混凝土沉井 沉井是一种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一般可分成数节进行。在滑坡工程中既起抗滑桩的作用,有时也具备挡土墙的作用。 沉井结构设计根据沉井的受力状态、基坑的施工条件和沉井的场地布置等因素决定,沉井结构平面呈“田”字形,井壁和横隔墙的厚度主要由满足下沉重量而定。井壁上部厚80c m,下部厚90c m;横隔墙厚度为50c m,隔墙底高于刃脚踏面1.5m,便于操作人员在井底自由通行。沉井深11m,分成4、3、4m高的3节。 沉井施工包括平整场地、沉井制作、沉井下沉、填心4个阶段。 下沉采用人工开挖方式,由人力除渣,简易设备运输,下沉过程中需控制防偏问题,做到及时纠正。合理的开挖顺序是:先开挖中间,后开挖四边;先开挖短边,后开挖长边。沉井就位后清洗基面,设置Υ25锚杆(锚杆间距为2m,深3.5m),再浇筑150号混凝土封底,最后用100号毛石混凝土填心。 1.3混凝土框架和喷混凝土护坡 混凝土框架对滑坡体表层坡体起保护作用并增强坡体的整体性,防止地表水渗入和坡体的风化。框架护坡具有结构物轻,材料用量省,施工方便,适用面广,便于排水,以及可与其他措施结合使用的特点。 西(宁)~久(久治)公路K324+100~K325+300段山体滑坡治理采用混凝土护面框架,框架分两种型式。滑面附近框架,其节点设长锚杆穿过滑面,为一设置在弹性基础上节点受集中力的框架系统;距滑面较远的坡面框架,节点设短锚杆,与强风化坡面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整体。 上边坡山体滑坡段强风化坡面框架采用50×50c m、节点中心2m的方形框架,节点处设置Υ36及Υ32、长12m砂浆锚杆,相应地框架配筋为8Υ20和4Υ20。框架要求在坡面挖30c m深, 50c m宽的槽,部分嵌入坡面内,表层填土并掺入耕植上,形成草本植被的永久护坡。 在岩性较好的部位可采用锚杆和喷混凝土保护坡面。 1.4挡墙 挡墙是公路建设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能有效地从局部改变滑坡体的受力平衡,阻止滑坡体变形的延展。 2、锚固技术的应用 采用预应力钢绞线或锚杆进行边坡加固,具有不破坏岩体,施工灵活,速度快,干扰小,受力可靠,且为主动受力,坡面岩体抗压强度高等优点。其施工方法可分为传统压浆术和真空灌浆术: 2.1传统压浆术 传统的压浆是压力保持在0.5~1.0M Pa的压力下,将混合料浆体压入预应力孔道。由于压浆施工中浆体较稀,施工中容易发生混合料离析、析水和干硬性收缩。由于析水、收缩的发生,致使孔道内预应力钢绞线和结构物粘结强度不够,留有一定的质量隐患。 传统压浆技术的原材料要求为:水泥的强度不宜低于4215,且不得有结块,同时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水宜采用清洁的引用水;外加剂宜采用低含水量、流动性好、最小渗出及膨胀性等特性的外加剂。同时它不得含有对预应力钢绞线或水泥有害的化学物质。 水泥混合料应符合下列规定:水灰比宜为0.4~0.45,当掺入减水剂后,水灰比可减小到0.35;水泥浆的泌水率最大不得超过3%,拌和后3h泌水率宜控制在2%以内,泌水应在24h内重新全部被浆吸收;通过试验后,水泥浆中可掺入适量的膨胀剂,但其自由膨胀率应小于10%;水泥浆稠度宜控制在14~18s 之间。 压浆机械使用活塞式压浆泵,不得使用压缩空气。同时压浆时对孔道的排气孔和排水孔应按照规范使用,浆体应达到孔道的另一端饱满和出浆并应达到排气孔排出与规定稠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为保证管道中充满灰浆,关闭出浆口后,应保持不小于0.5M Pa的一个稳压期,该稳压期不应小于2m in。 2.2真空灌浆术 真空灌浆和传统压浆相比,其从预应力孔道形成起,就为形成真空保证预应力孔道创造了条件。 真空灌浆孔道一般采用高质量的HD PE波纹管形成孔道,波纹管之间的接头采用相同材质的专用连接管,波纹管和锚垫板连接采用专用连接头,确保管道密闭,摒弃铁质波纹管和胶带的缠绕连接。 真空灌浆应采用真空灌浆剂配制的特种浆体,其一般水泥采用水泥强度不低于42.5M 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采用引用水;外加剂采用超塑剂和阻滞剂(两种外加剂一般各为水泥用量的3%)。 对于真空压浆浆体要求一般为:泌水性应小于水泥浆体的2%;水灰比控制在0.3~0.35;水泥浆体体积变化控制在小于2%的范围内;初凝时间应大于6h;一般构造物(下转第248页) — 5 4 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