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心价值观与核心竞争力

核心价值观与核心竞争力

核心价值观与核心竞争力
核心价值观与核心竞争力

核心价值观与核心竞争力

核心价值观与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与生俱有的,她来源于企业的价值存在,同时她不断发展变化的,指导与约束企业整体以及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研究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促使这种内在的价值理念更加直接、明晰地突显出来,用以结合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判断与企业生存发展战略或目标的符合性,从而推动企业文化与生存发展目标之间的相互磨合与调整,最终使企业走上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换句话说,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思维模式,研究企业文化的目的在于准确地表达出这种思维模式,用于判断这种思维模式是否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匹配,从而便于思维模式的持续完善与发展,保障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目标的实现。

小托马斯.沃森在他的《一个企业和它的信条》里是这样说的:"我认为一个企业成功和失败之间的差距经常可以归咎于这样一个问题,即这个组织是否完全调动了其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工作激情。它作了什么来让员工找到共同的事业?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变动时它是如何长期保持这一共同目标和

方向感的呢?最后,我认为为了面对世界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企业要做好准备,调整除了这些信条以外的任何东西,但对

这些信条则要终其一生地坚持?quot;"技术等因素对成功也

起很大作用,但我认为,公司员工是如何坚决拥护和忠诚执行公司的基本信条要比它们都更重要"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IBM而言,小托马斯并不认为技术是它的核心竞争力,而是他所说的"信条"。这里所说的"信条"就是所谓的核心价值观。

我认为,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一个企业能够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技术、人才及管理只能是企业在某段时期内的相对竞争优势而已,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素才有可能作为核心竞争力。例如IBM,在它的100多年的发展史上,不乏导致企业灭亡的生存危机,而每一次它都能"侥幸"生存下来并成为当今的500强,如果一定要说技术是它的核心竞争力,那也要加上"不断使顾客满意"的技术才可能成为它的核心竞争力,即是说在技术的后面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指导着。正如一个民族如何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长存,只有"民族精神"才可能使其永存不朽。技术、人才都可以转移,可以变动,但核心价值观却不行,正如你可以抢走一个人所有的一切,但抢不走他的精神一样。创造一种凝聚人心的核心价值观,并始终不移地信奉它,是一个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法则。

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回答,技术、人才、品牌或者是管理,但如果你再进一步追问他们,

过了五十年后你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还是一样的吗?可能大

部分的企业不能明确作答。这正如问一个人的核心特长是什么时,他们能随口说出一连串的东西,但你再问他们这项核心特长能保持多久时却很少人能回答出来。北大张维迎教授曾经对核心竞争力的特性作了界定,认为它必须具备五个特点:"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和流不掉"。我认为还要加多一项,变不了。为什么呢?因为作为核心竞争力,它固然需要以上五个特性,但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核心"两个字,本身就蕴含着一层意思,即"最关键的、最重要的",所以它必须保障企业在相当长时期内都能够通过核心竞争

力获得竞争优势,否则的话就只能算是企业的相对竞争力,即是现在可能是企业的竞争力,以后就难讲了。我相信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敢将具有这样特性的因素作为企业的核心竞

争力吧!

领导干部要重塑价值观

2012年7月刊 改革与开放 领导干部要重塑价值观 刘晓辉 (中铁二院置业公司四川成都630031) 摘要:从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党执政地位的稳固以及现代科技发展和创新三个方面探讨了领导干部在新时期重塑价值观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领导干部价值观重塑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价值观和谐社会领导干部目标生成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以及知识创新能力的增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态势。同时,国内的政治和经济环境等也发生了对应的变化,这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在高度开放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下执政成为了当前领导干部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同时,在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党政领导干部价值观的重塑。 一、新时期领导干部重塑价值观的必要性 1.1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是我国当前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需求和主体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目标指向,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不和谐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做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党政领导干部价值观的重塑是构建和谐社会以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求。 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领导干部的价值观所发挥的作用是一个循序渐进和逐步演进的过程,需要通过整体布局来整体性的思考与操作才能得到均衡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立体性质的价值观体系。根据加尔布雷思的相关理论,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所有的公民都享有完全的个人自由、生活有保障、民族平等以及生活有价值。因此,在确定和谐社会的构建目标时,应该通过促进社会的自由、平等、和谐、有序来对领导的行为选择提出对应的价值要求,即促进领导干部的行为方向以及价值定位朝着这些目标而努力,最终实现政治文明、行政文明以及领导艺术的向前发展。和谐社会还要求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达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以及民主法治的价值理念,通过对应的服务来促进绩效的改进与提升,促进社会和谐价值的构建。 1.2我党执政地位的稳固的客观要求 党政领导党性修养以及政治道德建设是我党执政能力得以保证的基础。在新时期,经济环境的变化给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以及政治道德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尤其是在社会利益结构分层以及价值观多元化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对既有的价值体系造成了对应的冲击,影响到了局部利益、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以及集体利益的分配。这时,领导干部必须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之下,通过重视党性修养来杜绝价值观扭曲以及价值观不坚定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在提高领导干部内在执政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工作。从与国家长治久安、全局发展以及根本建设 工作相关的重大问题出发,对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市场经济的完全驾驭、复杂局面的从容应对、执政的法制性等方面加以管理和控制,构建起满足建设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尤其是当前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承担着对应的改革、法制以及局面稳定的任务,通过正确对待与合理运用来杜绝利用公共权力谋私的腐败现象,从容的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正确的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国家以及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 1.3现代科技发展和创新的客观需求 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思想的解放以及智力的提升过程中,现代科技发挥出了重要作用,给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可能和可行。技术发展和创新在促进人们相互交流增多的同时,也使得价值观念得到了转变,社会整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推动了社会的民主化进程,这给国家的治理以及政治领导等工作提供了对应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干部需要不断的吸收新的科技知识,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创新工作中去,通过提升自身的知识修养更好的给科技决策提供政策依据和管理理论方面的基础。再者,科技的发展还给社会管理依据国家治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给管理理论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条件。针对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传统领导在决策、领导以及管理过程中就应该重视科技传播带来的新变化。这时,管理者必然需要主动的改变自身的价值理念,促使自己更加满足新时期的执政需求。 二、新时期领导干部价值观重塑的若干对策 2.1加强马克思主义理念教育,增强领导干部党性 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在于执政党,在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发挥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而领导干部在价值观的重塑过程中,应该从思想、政治的层面来对价值观的塑造进行重新的定位。通过加强党性教育,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及先进性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通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满足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价值观的诉求成为了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方向。 领导干部价值观的重塑应该从思想、政治的层面来进行重新的审视与定位,对价值理念来进行重新塑造。通过强化党性教育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关要求。在重塑的过程中,应该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地位,以坚持不懈的精神来武装全党,教育全党的所有党政干部。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来增加党政领导干部执政意识的先进性,自主的将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价值修养以及一种政治觉悟,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项信念。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应该担当其学习工作的先行者,通过认知水平的提高、价值水准的提升以及政治觉悟的增强来实现价值观的更新与重塑。最终形成反映公众诉求、倾听群众呼声以及保证 (下转第18页)16 --

核心价值观资料

在进入正题前,请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人的一生中,最值得追求、最可珍惜、最幸福的,是什么?(暂停)有人说,是找到一份薪酬丰厚的工作,过上香车美房、丰衣足食的富足生活;有人说,如果有朝一日能够身居高位、权倾一方,享受众星捧月的无比荣耀,就别无所求了;有人说,生命才是最宝贵的,没有了生命,再多的金钱、再大的权力,又有什么意义呢?还有人说,人活一世,就是要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家庭、家族延续下去……对这个问题,每个人的回答都可能不尽相同。有一首广为传颂的诗,也可作为一种答案:“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作品《自由与爱情》。可贵的是,诗人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846年,23岁的裴多菲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并一见倾心。然而拥有财富和地位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个穷酸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与尤丽娅的爱情没有中途夭折,反而更为坚定热烈,终于冲破家庭门弟的藩篱,走进了婚礼的殿堂。历经曲折终成眷属的裴多菲对爱情的甜美是最有体会的,为了心爱的人,哪怕献出生命都在所不惜。但是,为了追求奥地利统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的独立自由,蜜月中的裴多菲写下这首著名的《自由与爱情》,毅然投笔从戎,成为一名少校军官,拿起武器反抗俄奥联军的进攻,捍卫国家独立。1849年7月31日,在与数倍敌人的战斗中,裴多菲的胸膛被俄国哥萨克骑兵的长矛刺穿。他牺牲时年仅26岁,身后留下22岁的妻子和1岁半的幼子,他用自己的生命为这首诗作了最悲壮、最生动的注解。在我国近、现代波澜壮阔的民主革命、民族独立斗争的过程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就义前写下《与妻书》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刑场上以树枝为笔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民族英雄吉鸿昌;牺牲前给儿子写下遗书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临刑前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革命英雄夏明翰等等。同学们,众多中外革命者宁愿放弃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毅然选择了一条充满艰险的革命道路,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源于对我们刚才所讨论的问题进行的思考。要想真正把这个问题讲明白,就请大家进入第一部分。 一、价值观探秘 1.价值。“价值”(value)的本意是“可宝贵、可珍贵、令人喜爱、值得重视” 。价值概念最初产生于伦理学研究,用来分辨善和恶。18世纪,对价值的研究又在美学领域展开,主要是区分美和丑。19世纪,西方价值学创始人赫尔曼?洛采和奠基人德尔班认为,价值是哲学为世界立法的“规范”,价值就是“意味着”,就是具有意义(说句题外话,这话听起来让人不禁想起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名言:“要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学者亨利?李凯尔进一步认为,“只有存在的价值的总和,才构成了世界”。他们的观点简单地说就是:哲学本质上就是关于一般价值的学说,并且只有作为价值的学说才存在,价值论即等同于哲学。 马克思主义对价值的概念也十分明确,作为政治经济学的概念,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作为哲学概念,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通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也就是说,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是主客体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或效用。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价值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社会存在。价值依人而存在,无论人的价值还是物的价值,都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和存在的,都是对于人的价值。人是一切价值的主体,是一切价值产生的根据、标准和归宿,是价值的创造者、实现者和享有者。这很好理解,黄金价值很高吧,它可以用来兑换和购买各种商品。然而,对于在沙漠中迷路的人来说,黄金不仅毫无价值,反而是个累赘,平时值不了几个钱的水在这种情况下却体现出巨大的价值。 说完了“价值”,马上来看“军人价值”。

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下)

课件名称: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下) 测试题目共:30 ,总分值:100 ,测试时间:60分钟 第1题、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2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3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不需要落实到基层。(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4题、民族复兴本质上应该是民族文化的复兴。(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5题、我们要客观、理性地认识宗教。(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6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7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8题、中国传统文化有两个最基本的思想,一个是人伦和谐,一个是天人和谐。(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9题、新闻媒体不需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10题、中华民族是有“命”的民族,此命即是其“生态命运”。(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11题、“外国人说我们中国人没有宗教,我们中国是有宗教的,我们的宗教就是儒教,儒教的宗教信仰。便是一个孝字。”此话出自()。(单选题)(分值:3) A.鲁迅 B.陈独秀 C.蔡元培 D.胡适 第12题、子曰:君子(),小人()。(单选题)(分值:3) A.同而不和、和而不流 B.和而不流、和而不同 C.同而不和、和而不同 D.和而不同、同而不和 第13题、“北京共识”体现了()的价值观。(单选题)(分值:3) A.同而不和 B.和而不同 C.和而不流 D.和实生物

哲学价值与价值观公开课教案

英德中学政治学科公开课教案 教学班级:高二(16)班 授课教师:龙秋霞 课题名称:价值与价值观 教材版本:人教版 授课时间:1课时(40分钟) 上课时间:2011年5月18日下午第二节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根据高中政治教学大纲,国家新课程标准以及洋思教学模式的有关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遵循本学科学习的规律,运用合适的教学法而进行。【教法和学法】 1.教法:事例教学法、启发式讲授法、分析归纳法、师生互动。 2.学法: 自主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 2.理解人的价值及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使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联系实际,通过师生探讨来分析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 2.汇集实例,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人和物的价值之不同,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够实现自我,满足自我需求。承认奉献着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是学习这一课后应有的重大收获。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难点:人的价值

【教学用具】多媒体、幻灯片和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创设情景:《暴风雨中救人》 探究一:你会不会冒着生命危险救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展示教学目标,简析本框重难点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学生自学展示自学提纲: 1、什么是价值? 2、怎样理解人的价值? 3、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 4、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对人有何导向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 思考能力,掌 握课本知识。 教师点拨一、价值 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 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理解这一概念应把握以下几点: 1、价值是一种关系,即事物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 满足程度越大,它的价值就越大。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是构 成价值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2、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共 性与个性的关系。 二、人的价值 探究二:长江大学15名大学生舍己救人 问题: 通过讲授、归 纳,掌握对价 值概念的理 解。

核心价值观内容和意义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意义解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

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

价值观和态度

案例员工培训问题 深圳有家电子企业很重视员工的技能培训,几年下来便拥有一批得力的技工,成为生产骨干,很能解决问题。一时间订单不断,利润大增。老板欣喜若狂,对这批骨干宠爱有加,频频加薪宴请,嘘寒问暖,劳资双方真个如漆似胶,宛若蜜月情侣。老板颇为得意:一手抓金钱,一手抓酒瓶,还怕你们不卖命。 谁知好景不长,那个技工头目本是老实人,但几年下来满脑子只有钞票美酒,本分的他逐渐变得自私贪婪,眼珠子整天贼溜溜地转。和老板酒酣耳熟之际竟萌生了外念:我有一批骨干,老板没我不行,何不敲他一杠?开始时借意暗示,果然得手;继而便公开讲数,得寸进尺,私欲一发不可收拾。稍不遂意便带头怠工,再以集体跳槽相威胁,最后竟然在外商验货之际做手脚,使企业损失惨重。老板怒不可遏,把这批技工全部炒了鱿鱼,企业元气大伤。遭此一创,老板心中阴影难消,再招技工时竟颇为踌躇。而那些被炒的员工今后要改邪归正,做个又有技术又有品德的好员工,恐怕也不易了。 [评析] 在员工培训时,很多企业的培训理念和内容有缺陷,没有把做事和做人统一 起来。当企业竞争拼到员工素质这个层面时,要在员工的品德上给予一个正确的培训,要把 培训与待遇、奖惩、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价值观 价值观------代表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P评价。 价值观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李开复 * 个人价值观------只属于个人的并指导其行为的价值观。 一个人的价值观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价值观是决定人们 行为的心理基础,因此它不仅影响个人行为,而且还影响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进而影 响组织的效益。 价值观的最终点就是理想。 邹承鲁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而未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 王淦昌两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为拿诺贝尔奖而搞科研是很危险的。------丁肇中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范仲淹《岳阳楼记》 * 集体价值观------集体、组织中的人员共同承认、接受并指导他们的行为的价值观。 硅谷的企业普遍推崇的价值观就是“允许失败但不允许不创新”、“要奖赏敢于冒风险的人,而不是惩罚那些因冒风险而失败的人”, 资料着名公司的价值观 惠普公司所大力颂扬的“惠普之道”------信任员工、提供最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对 客户需求富有激情、彼此信任和遵守职业道德、重视团队合作、创建丰富而融洽的组织。 微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诚实和守信;公开交流,尊重他人,与他人共同进步;勇 于面对重大挑战;对客户、合作伙伴和技术充满激情;信守对客户、投资人、合作伙伴和雇 员的承诺,对结果负责;善于自我批评和自我改进、永不自满等等。 Google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坚决不做邪恶的事情,无论有多大的商机;专注解决 用户问题,赚钱和其他问题以后再说;坚决以网络群体利益为首,无论自身利益如何;坚持 “最好还不足够好”的标准,永远提升自己,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 Be Your Personal Best》人民出版社 2005年9月第一版P25 社会价值观------全社会的人共同承认、接受并指导他们的行为的价值观。 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尊老爱幼 七出之条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 主流文化的治国理政价值观这是从政府到基层群众都关心的话题,它涉及到我们政府行为、政策导向的根据。怎么把握中国传统文化里边主流的治国理政理念? 首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四个字是见于《管子》,中国讲的以人为本有鲜明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从西周以来,中国文化就向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全世界古代文明的文化都是以神为本,中国早期历史在商以前也是以神为本,但从西周开始,从周公封于鲁开始,他的思想就从以神为本的文化开始转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西周时期开始有一种思想,说神依人而行,是依靠人存在的。 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当时有这样的观点:依靠人的祭祀,神才存在,没有人的祭祀,神就没法存在。这就是说人世是神世的根本。这种思想在西周得以发展,形成了西周文化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特色。这就是中国人以人为本思想的最早起源。 春秋后期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绝大多数都是以人为本的。只不过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又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对人世的发展、协调、整理有不同的理念,但坚持人世优先,这是大家共同的想法。比如春秋的时候,有的思想家就提出,“天道远,人道迩”,迩就是近的意思。孔子其实也讲了类似的话,“敬鬼神而远之”,就是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人世上。 为什么要敬鬼神?我想从孔子的角度来谈,他承认神灵的存在,但神灵对人的作用有多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通过敬神,保留人的一种敬畏感。在一个古老信仰的传承下,虽然我们今天强调人世,但依然要保留一份对更高存在的一种崇敬和神圣感。为什么中国古人在政治管理方面积累很多智慧?是因为很早中国人就把主要的精力投放在人世的管理上。 第二以德为本。这与今天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的思想类似。如果说以人为本是跟以神为本在比较中形成的,那么价值观、价值理念一般都通过理想、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取舍和比较建立起来,一个人的价值偏好、如何选择,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以德为本的对立面就是以刑治国,强调政令、刑罚的作用,忽视道德的作用,这是孔子反对的。孔子的思想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中国古代的主流治国理政理念中,孔子的思想有很大影响,这就是以德为本。 第三是以民为本,也叫民本思想。《尚书》中已有“民为邦本”的思想,邦就是国。在《尚书》里边,应该说有不少这样的思想。到了孟子,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在一个比较中看出你的价值选择。在孟子以前虽然有民为邦本的思想,君王还是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可是在孟子所表达的政治里面,君为轻。不管是君王也好,还是他的王朝也好,都比不上人民重要。这样一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反映了我们中国古代主流的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 最后是以合为本。以合为本的合,就是强调统一性,在国家的层面就是统一而不能分裂,它最高的表现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今天我们强调的价值观,讲中国人的理念,必须也有一个更高的视野。十八大报告里,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这非常重要。我们

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领导干部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核心主体,他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放大效应。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结合: 理论认知与付诸实践相结合 古人云:“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党的学风要求学习必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前提是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在支撑,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和根本原则。只有认真学习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性,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群众立场,才能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领导干部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和群众立场,才能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有效实现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有光辉灿烂的前景。领导干部离开理论认知这一前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盲目的乃至虚假的。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原著坚定理想信念和明确政治方向;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真正在思想上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通过学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提出了对待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抓住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而且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要求。 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中,最大问题就是共同价值观的确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面对国际国内条件变化造成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树立国家伦理价值共识,保障我国文化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共产党一直反复强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正是从战略高度提升国家伦理价值认同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更是概括了包括“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 个价值理念“作为美好的价值目标,展现着人们为之奋斗的前景与指向,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行;作为基本的价值尺度,为人民提供了衡量各项建设事业得失成效的重要依据,引导

着社会的发展航向;作为明确的价值范畴,确立了党和国家、全体社会成员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坚持“尊道而贵德”的好传统,“道”就是世界上永恒运动着的最根本规律;而“德”则是人类对于“道”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它在人生和社会中的体现。如今,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开始面对新的“道”和“德”:这个“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德”,狭义说就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道德,广义来说,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承载着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提高国家伦理认同的“铸魂工程”。 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我们概括和总结

干部的价值观、方法论

我们企业在过去6年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已经形成了五个方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可以归纳为心系职工,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构建和谐,造福社会。“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职工”的企业宗旨是心系职工,“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的战略是科学发展。我们进行的各方面创新和探索,都体现了自主创新。我们与地方统筹,加强内部和谐,是构建和谐。我们有社会责任感,做了很多实事,是造福社会。但是这五句话太平淡,太一般话,太没有个性,非常准确但没有神,还要进行推敲。 这是企业层面的价值观,干部的价值观应该和企业价值观吻合。企业的价值观应该在干部的价值观中扎根。关于干部的价值观,今天不说太多事情,只提请集团公司各级干部注意,价值观最可贵的品格有这七条:1.有责任心。2.工作用心。3.忠于企业。4.真心向组织、向领导负责。5.不浮躁。6.不守旧。7.不贪婪。将来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各级干部可以自己解剖自己,细看自己的价值观到底怎样。其实价值就是有用性,价值观就是你追求的东西。你对什么事情感兴趣最能反映你的价值观。在价值观方面,我们要引导我们的干部自觉地提高自己。 下面我着重讲一讲方法论问题。 方法论包括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前6年中,我们形成的基本领导方法、思想方法也有五条:辩证统一,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善于总结,见事见人。相对于企业核心价值观,这叫基本方法论。 辩证统一。我们的干部在过去的实践和将来的实践当中,都要对我们前一阶段形成的重要观点注意研究,注意使用。我们认为企业的科学发展观包括: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在改革中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做到以人为本。在开放中坚持和发展独立自主,做到自主创新。我们还感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要特别注重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不能在这个特别重大的问题上出现偏差。这里实际上是带有政治上是否清醒,立场是否坚定,观点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的较大思想政治问题。这是一个大方法。比如,我们认为:市场作用和政府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与此相联系的法律与行政,财政与货币,公有制与其他经济成分,劳动价值与资本价值,公平与效率,和谐与改革,开放与保护,人本管理与物本管理等,都要在不同时期,不同问题上,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特别重要的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事务上区分开。然后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这是一个高层次的方法论,战略上的方法论。要和大家打个招呼,金融危机引起我们国家法律政策上的某些局部甚至深层次的变化将是不可避免的,要想好,要有眼力头、前瞻性。在企业遇到的具体矛盾和问题上,也要坚持辩证统一。比如,对于企业已经遇到的各种复杂矛盾,我们把安全与生产的矛盾统一于先进生产力,把改革和稳定的矛盾统一于职工利益得到保证,把发展与风险的矛盾统一于遵循经济规律,把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统一于循环经济,把资本投资性与投机性的矛盾统一于和谐资本运作,把企业发展方式与管理的矛盾统一于管理体制和方法的创新,把工农矛盾统一于建立新型的地矿关系,把发展与干部素质的矛盾统一于提高经营能力,把市场经济与党的宗旨的矛盾统一于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党员乃至国企的先进性。辩证法确实有用,问题是要真学真信真用。这样,将来遇到的矛盾我们就可以相对比较顺利地化解。我们要坚持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性。企业的目标要和措施统一,企业的决策要和执行统一,企业的价值观要和方法论统一。什么样的价值观就需要什么样的方法论的支撑。比如,现在人们常讲,干部的积极性从哪里来?企业的活力从哪里来?若干年来,讲体制,讲机制,讲利益诱导,在这些方面讲得多,看得重,甚至过了头。其实物质作用总是有限的。时至今日,严格讲起来,我们的干部和职工基本已过上了小康生活。要安于小康,不能追求奢侈。小康是我们的社会目标,奢侈不是我们的社会目标。所以,我们说,就连积极性从哪里来,也有价值观和方法论。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是企业活力的不竭源泉。我们现在就应该考虑两者的升华。就我们企业现状来讲,物质的东西是完善的,更重要的是把精神这一块充分发挥出来。 统筹兼顾。带兵就是领导,带兵就要讲领导方法。现在我们在企业理念、目标和制度、标

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军队党员和干部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学习课题。忽视这个课题的学习和掌握,就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江泽民同志曾深刻地指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牢靠,不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是不可能兢兢业业的,也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来。”本文就这一课题的学习,谈点自己的一点体会。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世界观,是唯一正确的世界观,也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是唯一正确的人生观,“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精辟概括,也是它的核心、灵魂和基本特征。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一、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的现实意义

一、只有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对当前的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作出正确的评估,进而选择正确的立场。如八、九十年代国际共运的变化,资本主义的“西化”,给人们思想带来很大的影响,以至有些人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产生了怀疑。如果我们不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去分析这些变化,不坚定共产主义必定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念,那就会犯政治上的错误。 二、只有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对一些重大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才能战胜形形色色的错误理论和思潮。曾猖獗一时的“法轮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就这么一套愚昧粗俗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歪理邪说,竟然让那么多人上当受骗,而且不乏我们的党员干部,甚至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在中央取缔“法轮功”后,还有相当的人执迷不悟,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出了问题。 三、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对人民群众及其利益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立场。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言行向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过去在战争年代,这

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个人有个人的核心价值观,一个组织也可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在许多公司的介绍上专有核心价值观一栏。这么做是为了标榜自己的道德高度而赢得市场的信任吗?不是。这是企业组织建设的一个措施。 企业的任务不可能由散兵游勇完成,只能通过组织行为实现。只有形成组织,而且是高效的组织,才能出现德鲁克所期望的结果: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一群人聚在一起,可以是三个和尚没水吃那样的一盘散沙。怎样把独立个体的人凝聚成组织呢?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一靠制度,二靠企业文化。制度是刚性的,违反制度将受到纪律制裁。企业文化是柔性的,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是风气。风气好,人的秉性中邪恶的一面受到压制,美好的一面得到释放。风气不好,歪风邪气张扬,歪门邪道频出,正能量受到排挤。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是随着西方管理学传人中国的,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内容。如果说一个企业有自己的文化,那就是说该企业的多数人有一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处事方法。健康的文化不能自发产生,是企业的高层有意识提倡并身体力行,最终被全体员工接受并效仿,从而形成的共同的行为准则。这些行为准则表述成文字,就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西方的管理学者于是提出一套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方法。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DNA,不认同公司核心价值观的人,同不认同公司使命的人一样,不适宜留在这个公司。 企业文化是对我们上文所说的风气的理论概括。这个概念对中国人来说似乎新颖,从实践来说,我们的经验十分丰富,只是没有系统的理论表述罢了。我们平时说的军队建设、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不就是组织行为学的实践么?我们讲的党风、校风、部队作风建设,不都是是围绕着核心价值观进行的么?我们的解放军、先进单位不就是成功案例么?审视我们自己的经验,有助于我们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我国的一些优秀企业正在做企业文化建设。他们所走的第一步就是界定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具战略意义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一般分两类,一是职业化价值观,英语叫做workvalues,例如诚信、尊重、奋斗、责任、信任、追求完美等,主导人们的态度和行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重点价值观和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 第九讲:价值观和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一、价值评价是人的活动的重要内容 1、哲学上讲的价值就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 价值的大小,说到底就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大小,是客体对主体意义的大小。在一定条件下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与否,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依赖于主体的主观意识,独立于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因此,价值具有客观性。 价值的主体性表现为价值的个体性、多样性和变化性。 价值往往是通过评价被揭示和把握的。评价是人对事物价值的一种观念性把握,是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及其大小所作的判断,因而也被称作价值判断。 2、如何科学地确立和正确地运用评价标准,保证评价的科学性,成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面对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课题。 第一,合理把握评价的个体标准和社会标准。我们既不能只承认社会需要的尺度而否认个人需要的尺度,更不能只承认个人需要的尺度,而否认社会需要的尺度。 第二,正确处理评价的历史标准和道德标准。在主体的不同需要、不同评价标准中,历史需要和道德需要、历史标准和道德标准特别值得分析。 第三,科学对待评价的动机论和效果论。马克思主义者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主张联系动机看效果,透过效果看动机,把效果与动机结合起来评价人的行为。在动机与效果统一的前提下,马克思主义哲学更侧重于效果,强调以效果为根本。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看法和态度,回答诸如“信仰什么”、“追求什么”、“珍视什么”这样的问题,表现为人们的信仰、信念、理想,以及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同样有自己的主导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为社会主义根本的价值理想、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构成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展开的实践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建构的思想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实现的制度安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_黄岩

理论与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价值观念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儒家的“公忠为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道家的“道法自然、逍遥齐物、崇俭抑奢”、佛教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忍辱为重”,在“和而不同”的良性互动过程中,相互诘难而又相互补充,深深熔铸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陶冶出一代代志士仁人,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走向文明、进步,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高度抽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只能在历史文化积淀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的发展。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呢?对此,中宣部思政所戴木才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包心鉴教授均提出“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笔者认为,“仁义礼智信”主要是一种伦理价值取向,而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则应该是融“政治诉求、道德规范、 精神气质、社会理想”为一体的观念体系。因此,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可概括为“公忠、仁爱、自强、和谐”。这四个基本的价值观念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被前人普遍认同和实践,同时又有着鲜明的时代价值。 一、“公忠”的价值观 “公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政治诉求,也是社会道德的最高原则。正所谓“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履,莫大乎忠”。依照古人的解释,“忠”乃尽己之谓,它强调的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即把自己的全部心思和精力都奉献出来,尽力而为、忠诚不二、认真负责。公与私相对,表明的是“忠”的对象问题,即这种尽心尽力,不是为了自己,为了某一个人,而是为大家,为全体成员。早在《诗经》、《尚书》、《左传》、《汉书》等典籍中,就有“夙夜在公”、“公家之利,知无不为”、“临患不亡国”、“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等规范性要求。从儒家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致忠而公”,法家的“背私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 □ 黄 岩 作者黄岩,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杭州 310018)。 提要: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价值观念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它内在地包含由“公忠、仁爱、自强、和谐”四个基本价值观念构成的有机整体。这四个基本价值观念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被前人普遍认同和实践,同时又有着鲜明的时代价值,能够结合时代的要求予以创造性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核心 价值观

【发展战略】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发展

企业 核心 价值 观与 企业 发展 “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美国引入我国后,经过20余年的消化、吸收和发展,已开始被我国的理论界和企业界所关注,特别是当大家都认识到,杰出而成功的企业大都具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的时候,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便被纳入到众多企 业的管理议程中。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是整个工作的中心和灵魂。然 而,伴随着国内企业的实践,在越来越多的公司从中受益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倍感困 惑,更不要说成果了。到底中国的企业需要不需要“核心价值观”这个“舶来品”,什么是核 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在企业中真正能起到什么作用、目前企业在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中还有哪 些令人担忧的痛楚呢?这些问题重新又摆在我们面前。其实,无论是处于初创期的小企业,还 是拥有数万员工的跨国企业集团,自觉不自觉地都在用价值观指导着自己的行为。究其原因, 并不是该不该要塑造核心价值观的问题,而是目前无论企业界还是学术界都对企业核心价值观 有着非常不同的理解,甚至有些理解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我们对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问题 的研究没有从内涵上去深入讨论,中国的企业大多是引进国外企业的东西,有些甚至是照搬。 一企业核心价值观认识与实践的误区 1 理解上千差万别:很多企业把核心价值观等同于广告、宣传口号或公司愿景、使命、

目标等。 核心价值观强调的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本质的和持久的一整套原则”。它既不能被混淆于特定企业文化或经营实务,也不可以向企业的财务收益和短期目标妥协。价值观深深根植于企业内部。它们是没有时限地引领企业进行一切经营活动的指导性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它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越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的目标(帮助实现某个任务的特定目标)不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使命和经营目的(企业生存的最基本原因)也不是企业的价值观。所谓价值观也不应该被混淆于企业的前景(关于设想中未来图像的描绘)。所有这些词在成功的企业中自有他们的位置。然而,价值观是所有企业的目标的先驱,是一切企业目标为之奋斗的基础。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本质和永恒的原则。作为企业经营的一套永恒的指导原则,核心价值观不需要获得外部的认证,它们对企业内部的员工有内在的重要价值。 如果理解不清楚,就很容易出现价值观错位现象。很多企业老总不理解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与真正作用,仅仅将其当成一个进行市场或企业宣传的口号,因此自身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也仅仅是简单地围绕一些口号来做文章,简单的写出并贴在公司墙上一些有气势、且放之四海皆可用的标语口号就完事大吉,而企业文化实质性的工作根本就没有开展。还有很多企业不能正确区分组织使命、组织愿景和核心价值观的区别。“团结奋进,创造辉煌”、“建立一流企业”、“生产最好的产品”、“社会效益、股东效益最大化”等似是而非的价值观一时间比比皆是。 2 设计上脱离实际:很多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没有很好的结合企业特征,深入了解企业实际。塑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内容浩繁的系统工程,它对内涉及到公司的经营领域、公司管理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公司领导班子的个人修养和精神风范、员工的素质及需求特点,对外涉及到公司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障碍、公司所处地区的经济和人文环境等等。核心价值观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已经沉淀在组织中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而不是组织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