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地理_中国的自然资源

区域地理_中国的自然资源

区域地理_中国的自然资源
区域地理_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5课时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区域图或地形图掌握其分布的规律性。 2.掌握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理解水资源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主要措施。

3.理解我国的环境整治与资源的合理开发之间的关系,会综合分析我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理解海洋国土的含义,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l k0 jkkkkx km,./.

提示:①太阳能②石油③地热能④旱地⑤水资源⑥一+⑦二⑧水田

考点一自然资源概况及我国的土地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

土地矿产耕地

河流年

径流量

森林

总量(占世界位

次)

3 3

4 6 6

人均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1

3

1

2

1

3

1

4

1

5

(1)总量大,种类多。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相对短缺——人口众多。

(3)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2.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①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多。

③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④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耕地

A水田和B旱地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

区气候湿润的东

部季风区C林地

分布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和边疆地区及

东南部的山地

D草地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陆地区及青藏高原区

(2)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主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乱占耕地、土地污染等。

②解决措施: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

利用类型耕地草地林地

分布规律

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

原、盆地、低缓的丘陵

地区

北方干旱、半干旱的高

原、山地,青藏高原区

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

深山区、边疆区和东南

部的山地

影响地平原、盆地、低缓的丘高原、山地山地、丘陵

因素形陵

年降水量>400 mm的湿

润、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400 mm的干

旱、半干旱地区

湿润、半湿润地区地区差异

因降水量南多北少,形

成北方旱作、南方水田

的耕作模式

草地类型和产草量自东

向西随降水量的减少而

变化

东北林区:松林成海;

西南林区:树种繁多;

东南林区:经济林茂盛

2.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原因

地形、土壤、气候、植

被等自然因素,不合理

的垦殖等人为因素

气候变暖、干旱、风沙

侵蚀等,滥垦滥挖、过

度放牧、乱砍滥伐造成

植被破坏

气候干旱,干旱地区大

水漫灌,地下水位上升,

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

水,海水倒灌危害

土地生产力下降、农业

减产

沙漠面积扩大、耕地减

少、风沙危害、沙尘暴

耕地退化、农业减产对策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

完善排灌系统,利用水

利和生物等配套技术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

①旱地②灌丛草地③建设用地④裸岩地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第(1)题,读此图时一定要注意图中反映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有正、负之分,判断前后差值时必须注意。第(2)题,解题的关键是看好图例,仔细读图,然后判断土地利用前后期的变化,进而推理变化给流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答案:(1)D (2)B

考点二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1.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少,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

(2)时空分布不均匀,表现为南多北少;年际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匹配。

2.我国水能资源的基本特点

(1)蕴藏量大,可开发量居世界第一。

(2)地区分布不均,按地区来说,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是中南地区和西北地区;按河流来说,长江流域最丰富。

(3)大型水电站的比重很大。

(4)开发利用率低。

3.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措施

(1)修建水库,解决时间分配不均。

(2)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华北平原水资源紧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解决

措施

??

?

??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高用水效率,

建成节水防污型社会

修建水库,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

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2.跨流域调水

调水工程引水路线作用

南水北

东线

从的江都水利枢纽引水,向北沿京杭

大运河抽水到

把长江流域的水抽调一部分到干旱

的华北、和西北地区,以解决我国北

方地区的缺水问题,并使长江、淮河、

黄河、海河等河流成为相互沟通的水

利体系

中线从丹江口水库送水到、

西线

从长江上游干支流(金沙江、雅砻江、

大渡河)送水到黄河上游

引黄济青把黄河下游的水调到解决的缺水问题

引滦入津把滦河的水调到解决的缺水问题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可利用量均高于世界平均值

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

C.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其利用率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调节径流的季节分配不均

解析:选C。注意纵坐标表示的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可利用量”和“开发利用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开发程度越高说明水资源越紧缺,因此海河流域水资源最紧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其利用率。

2.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读“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1)~(2)题。

(1)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水源

C.交通D.城市

(2)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第(1)题,从省地形图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中经过省的线路对比,可看出线路在省境发生较大的弯曲,主要是考虑既要避开海拔太高的山地,又要保证能比下游海拔高,使水能自流而下,所以走向受地形影响较大。第(2)题,北方地区因缺水而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南水北调后,将有利于北方缺水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南水北调后会使线路沿线和北方地区的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可能会加重该地区的土地盐碱化。

答案:(1)A (2)D

考点三我国其他主要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1)能源矿产

①煤炭:储量丰富,产量第一;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以、、和为主。

所在省

煤矿名称开滦、峰、鸡西、鹤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