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玻璃配合料分析实验标准

玻璃配合料分析实验标准

玻璃配合料分析实验标准
玻璃配合料分析实验标准

1 总则

1.1 所用分析天平应精确至0.000lg,天平与砝码应定期进行检定。称取试样时读数应

精确至0.0001g。“恒重”系指连续两次称重之差不大于0.0002g。

1.2 所用仪器和量器应经过校正。

1.3 分析试样应于烘箱中在105- 110℃烘干1h以上,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进行称量。

1.4 分析用水,应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所用试剂应为分析纯或优级纯;用于标定溶液

浓度的试剂应为基准试剂。对水和试剂应做空白试验。

1.5 标准中试剂的浓度采用下列表示法:

1.5.1 当直接用名称表示酸和氧氧化铵时,系指符合下列百分浓度的浓试剂:

试剂名称试剂浓度,%

盐酸36- 38

氢氟酸40以上

硝酸65- 68

高氯酸70- 72

硫酸95- 98

氢氧化铵25- 28

1.5.2 被两释的酸和氢氧化铵浓度以如下的形式表示:如盐酸(5+95),系指5份

体积的浓盐酸(36- 38%)加95份体积的水配成之溶液。

1.5.3 固体试剂配制的溶液浓度用重量/体积百分浓度表示(作杯准溶液时除外)。

例如:20%氢氧化钾是指每20g氢氧化钾溶于100ml水而制成之溶液。在没有特别指出时,均指水溶液。

1.6 对光度测量的参比液作如下说明:

1.6.1制作标准曲线时所用“试剂空白溶液”指第一只容量瓶中不含待测氧化物之溶

液。

1.6.2 试样分析时所用“试剂空白溶液”指按试样测定操作不含试祥所得之溶液。

2 试样的制备

取来的样品必须混合均匀,并应能代表平均组成,没有外来杂质混入。将此样品经过缩分,最后得到约20g试样。在玛瑙乳钵中研磨至全部通过孔径75μm筛,然后装于称量瓶中备用。

3 烧失量的测定

称取约lg试样于已恒重的铂坩埚中,放入高温炉内,从室瘟开始升温,于1000- 1050℃灼烧半小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反复灼烧,直至恒重。烧失量的百分含量(X)按下式计算:

G-G1

X=────×100-------------------------------------- (1)

G

式中:G—一灼烧前试样重量,g;

G1—一灼烧后试样重量,g。

4 二氧化硅的测定

4.1盐酸一次脱水重量法—分光光度法

4.1.1试剂

无水碳酸钠;

盐酸:l+1,1+11,5+95;

硫酸:1+1;

氢氟酸;

2%氟化钾水溶液:称取2g氟化钾(KF·2H2O)于塑料杯中,加100ml水溶解,贮存于塑料瓶中;

2%硼酸水溶液;

0.5%对硝基笨酚指示剂乙醇溶液:称取0.5g对硝基苯酚,溶于100ml95%乙醇中;

20%氢氧化钾水溶液:称取20g氢氧化钾于塑料杯中,加100ml水溶解,贮存于塑料瓶中;

95%乙醇;

8%钼酸铵水溶液:称取8g钼酸铵,溶于100ml水中,过滤,贮存于塑料瓶中;

2%抗坏血酸溶液(使用时配制);

二氧化硅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000g预先经1000℃的烧lh的高纯石英(99.99%)于坩埚中,加2g无水碳酸钠,混匀。先于低温加热,逐渐升高温度至1000℃,以得到透明熔体,冷却。用热水浸取熔块于300ml塑料杯中,加入150ml沸水,搅拌使其溶解(此时溶液应是澄清的),冷却。转入1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后立即转移到塑料瓶中贮存。此溶液每毫升含0.lmg二氧化硅。

4.1.2 仪器

分光光度计。

4.1.3 二氧化硅(硅钼蓝)比色标准曲线的绘制

于一组100ml容量瓶中,片别加8ml盐酸(1+11)及10ml水,摇匀。用刻度移液管依次加入0,l.00,2.00,3.00,4.00, 5.00, 6.00m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加8ml95%乙醇,4ml8%钼酸铵,摇匀。室温高于20℃时放置15min,低于20℃时,于30- 50℃的温水中放置5-10min,冷却至室温。加15ml盐酸(1+1),用水稀释至近90ml,加5ml2%抗坏血酸,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1h后,于分光光度计上,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选用0.5cm比色皿,在波长700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按侧得的吸光度与比色溶液浓度的关系绘制标准曲线。

4.1.4 分析步骤

称取约0.5h试样厂铂皿中(铂皿容积约75- 100ml),加1.5g无水碳酸钠,与试样混匀,再取0.5g无水碳酸钠铺在表面。先于低温加热,逐渐升高温度至1000℃,熔融呈透明熔体,继续熔融约5min,用包有铂金头的坩埚钳夹持铂皿,小心旋转,使熔融物均匀地附着在皿的内壁。冷却,盖上表皿,加20m1盐酸(1+1)溶解熔块,将皿置水浴上加热至碳酸盐完全分解,不再冒气泡。取下,用热水洗净表皿,除去表皿,将铂皿再置水浴上蒸发至无盐酸味。冷却,加5ml盐酸,放置约5min,加约20ml 热水搅拌使盐类溶解,加适量滤纸浆搅拌。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滤液及洗涤液用250ml容量瓶承接,以热盐酸(5+95)洗涤皿壁及沉淀10- 12次,热水洗涤10- 12次。在沉淀上加2滴硫酸(l+1),将滤纸和沉淀一并移人铂坩埚中,放在电炉上低温烘干,升高温度使滤纸充分灰化。于1100℃灼烧1h,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反复灼烧,直至恒重。将沉淀用水润湿,加3滴硫酸(1+1)和5- 7ml氢氟酸,在砂浴上加热,蒸发至干,重复处理一次,继续加热至冒尽三氧化硫白烟为止。将坩埚在1100℃灼烧15min,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反复灼烧,直至恒重。

将上面的滤液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吸取25ml滤液100ml塑料杯中,加5ml 2%氟化钾,摇匀,放置10min。加5ml2%硼酸,加1滴对硝基苯酚指示剂,滴加20%氢氧化钾至溶液变黄,加8ml盐酸(1+11),转入l00ml溶量瓶,加8ml95%乙醇,4ml 8%钼酸铵,摇匀。室温高于20℃时,放置15min;低于20℃时,于30- 50℃的温水中放置5~10min,冷却至室温。加15ml盐酸(1+1),用水稀释至近90ml,加5ml 2%抗坏血酸,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1h后,于分光光度计上,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选用0.5cm比色皿,在波长700mm处测定溶液的肖光度。

二氧化硅的百分含量(X1)按下式计算:

G1-G2C×100

X1=〔────+────〕×100 ----------------------- (2)

G G×1000

式中:G1──燃烧后未经氢氟酸处理的沉淀及坩涡重量,g;

G2──经氢氟酸处理并燃烧后残渣及坩涡重量,g;

G──试样重量,g;

C──在标准曲线上查得所分取滤液中二氧化硅的含量,mg。

注:回收二氧化硅,也可用硅钼黄比色法。详见4.2.4。

4.2 凝聚重量法—分光光度法

4.2.1 试剂

0.1%聚环氧乙烷溶液:称取0.1g聚环氧乙烷于烧杯中,加少量水浸泡一段时间,搅拌使其溶解,稀释至100ml。贮存于塑料瓶中,溶液保留至有沉淀产生弃去重配;

其余试剂同4.1.l。

4.2.2 仪器

分光光度计。

4.2.3 二氧化硅(硅钼黄)比色标准曲线的绘制

于一组100ml容量瓶中,分别加8ml盐酸(1+11)及10ml水,摇匀。用刻度移液管依次加入0,1.00,2.00, 3.00, 4.00,5.00, 6.00m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加8ml95%乙醇,4ml8%钼酸铵,摇匀。室温高于20℃时,放置15min;

低于20℃时,于30- 58℃的温水中放置5- 10min,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2h内,于分光光度计上,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选用3cm比色皿,在波长420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按测得吸光度与比色溶液浓度的关系绘制标准曲线。

注:加钼酸铵后,应避免阳光照射。

4.2.4 分析步骤

称取约0.5g试样于铂皿中,加1.5g无水碳酸钠,与试样混匀,再取0.5g无水碳酸钠铺在表面。先于低温加热,逐渐升高温度至1000℃,熔融呈透明熔体,继续熔融约5min,用包有铂金头的坩锅钳夹持铂皿小心旋转,使熔融物均匀地附着在皿的内壁。冷却,盖上表皿,加20ml盐酸(1+1)溶解熔体,将皿置水浴上加热至碳酸盐完全分解,不再冒气泡。取下,用热水洗净表皿,除去表皿,将铂皿再

置水浴上蒸发至10ml以下或糊状,将铂皿从水浴上取下,加适量滤纸浆搅拌,加约5ml聚环氧乙烷溶液,充分搅拌,放置5min。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冲洗表皿,滤液及洗涤液用250ml容量瓶承接,用热盐酸(5+95)洗涤沉淀及铂皿10- 12次,再用热水洗涤10- 12次。在沉淀上加2滴硫酸(1+l),以下步骤按4.l.4进行。滤液中残留二氧化硅,除了用硅钼蓝比色回收外,还可用硅钼黄比色回收。步骤如下:吸取25ml滤液于180ml塑料杯中,加5ml 2%氟化钾,摇匀,放置10min。加5ml 2%硼酸,加1滴对硝基笨酚指示剂,滴加20%氢氧化钾至溶液变黄,加8ml 盐酸(1+11),转入100ml容量瓶中,加8ml 95%乙醇,4m1 8%钼酸铵,摇匀。室温高于20℃时,放置15min,低于20℃时,于30- 50℃的温水中放置5- 10min,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2h内,于分光光度计上,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选用3cm比色皿,在彼长420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二氧化硅百分含量(X2)按下式计算:

G1-G2C×100

X1=〔────+────〕×100 ------------------------ (3)

G G×1000

式中:G1──灼烧后未经氢氟酸处理的沉淀及坩埚重量,g;

G2──经氢氟酸处理并灼烧后残渣及坩埚重量,g;

G──试样重量,g;

C──在标准曲线上查得所分取滤液中二氧化硅的含量,mg。

注:试剂空白溶液中不要加聚环氧乙烷,因其与钼酸铵形成白色沉淀。

5 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5.1试剂

无水碳酸钠;

硼酸;

氢氟酸;

硫酸:1+1;

盐酸:1+1;

0.2%二甲酚橙指示剂水溶液;

20%氢氧化钾水溶液;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5.6):将250g三水乙酸钠(或150.7g无水乙酸钠)溶于水,加12ml冰乙酸,用水稀释至1L,摇匀;

0.01M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溶液:称取EDTA3.79于烧杯中,加水约200ml,加热溶解,用水稀释至IL;

0.01M乙酸锌标准溶液:称取二水乙酸锌2.2g溶于少量水中,加乙酸(36%)2ml,用水稀释至lL;

氧化钙标准溶液:准确称取经105- 110℃烘干4h的碳酸钙1.7848g于300ml烧杯中,加水约150ml,盖上表皿,滴加盐酸(l+1)10ml使其溶解,加热煮沸数分钟以驱尽溶液中的二氧化碳。冷却后移入1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每毫升含1mg氧化钙;

钙黄绿素混合指示剂:称取0.2g钙黄绿素,0.2g百里香酚酞络合剂,与20g已在105℃烘过的硝酸钾混合研细,贮存于磨口瓶中;

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准确移取10ml氧化钙标准溶液于300ml烧杯中,加水约150ml。滴加20%氢氧化钾调节溶液pH值约为12,再过量2ml,加适量钙黄绿素混合指示剂,用0.01M 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绿色荧光消失并呈现淡红色。

EDTA对三氧化二铝、氧化钙、氧化镁的滴定度按下式计算:

W×50.98

T Al2O3=─────------------------------------(4)

V×56.08

W

T Cao=──--------------------------------------(5)

V

W×40.30

T MgO=─────-------------------------------(4)

V×56.08

式中:W──所取氧化钙的毫克数;

V──滴定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J,

T Al2O3──EDTA标准溶液对三氧化二铝的滴定度,mg/ml;

T CaO──EDTA标准溶液对氧化钙的滴定度,mg/ml;

T MgO──EDTA标准溶液对氧化镁的滴定度,mg/ml;

50.98──三氧化二铝分子量的一半;

56.08──氧化钙的分子量;

40.30──氧化镁的分子量。

EDTA标准溶液与乙酸锌标准溶液体积比的测定:从滴定管放出

10.00ml0.01M EDTA标准溶液于300ml烧杯中,加水约150ml,加5mlpH5.6

的缓冲溶液,加二甲酚橙指示剂4滴,用0.01M乙酸锌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

色变为红色。

EDTA标准溶液与乙酸锌标准溶液的体积比按下式计算:

10

K=──------------------------------------(7)

V

式中:K一一每毫升乙酸锌标准溶液相当于EDTA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V一一滴定时消耗乙酸锌标准溶液的体积,ml。

5.2 分析步骤

根据试样中二氧化硅的含量范围,试液制备步骤分述如下:

a.二氧化硅含量在95%以上者,称取约1g试样于铂皿中,用少量水润湿,加1ml 硫酸(1+1)和10ml氢氟酸,于低温电炉上蒸发至冒三氧化硫白烟,重复处理一次,逐渐升高温度,驱尽三氧化硫,冷却。加5mI盐酸(l+1)及适量水,加热溶解,冷却后,转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供测定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铝、氧化钙、氧化镁之用。

b.二氧化硅含量在95%以下者,称取约lg试样于铂皿中,用少量水润湿,加约lml 硫酸(1+1)和10ml氢氟酸,在低温电炉上蒸发至冒三氧化硫白烟,逐渐升高温度驱尽三氧化硫。放冷,将1.5g无水碳酸钠和1g硼酸,混匀后,加于残渣上。先低温加热,逐渐升高温度至1000- 1100℃熔融约10min,使残渣全部融解。盖上表皿,放冷后加10ml盐酸(1+1)及适量水,加热溶解,冷却后移人250mI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供测定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铝、氧化钙、氨化镁之用。

c.从上述a或b制取的溶液中,移取适量试样溶液(含三氧化二铝在2%以下者移取

50mI,在2%以上者移取25ml)于300ml烧杯中,用滴定管加入20.00m10.01MEDTA

标准溶液,在电炉上加热至50℃以上,加1滴二甲酚橙指示剂,在搅拌下滴加氢氧化铵

(1+1)至溶液由黄色刚好变成紫红色,加5mlpH5.6缓冲溶液,此时溶液由紫红变黄。

继续加热,煮沸2-3min,冷却,用水稀释至约150ml。加2~3滴二甲酚橙指示剂,

用0.01M乙酸锌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色。

d. 三氧化二铝的百分含量(X3)按下式计算:

T Al2O3·A(V1-V2·K)

X3=───────────×100-(0.6384×Fe2O3%+0.6380×TiO2%)--(8)G×1000

式中:T Al2O3──EDTA标准溶液对三氧化二铝的滴定度,mg/ml;

V1──加入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滴定过量EDTA消耗乙酸锌标准溶液的体积,mI;

K──每毫升乙酸锌标准溶液相当于EDTA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A──系数。

当移取25ml试液时,A=10;

当移取50ml试液时,A=5;

G──试样重量,g;

0.6384──三氧化二铁对三氧化二铝的换算系数;

0.6380──二氧化钛对三氧化二铝的换算系数。

6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6.1 试剂

氢氧化铵:1+1;

盐酸:1+1;

对硝基苯酚指示剂:0.5%乙醇溶液;

10%盐酸羟胺水溶液;

0.1%邻菲罗啉:称取0.1g邻菲罗啉溶于10ml乙醇,加90ml水混匀;

10%酒石酸水溶液;

三氧化二铁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000g预先经400℃灼烧半小时的三氧化二铁于

烧杯中,加10ml盐酸(1+1),加热溶解,冷却后,转入1L溶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每毫升含0.1mg三氧化二铁。

移取100ml上面配制的三氧化二铁标准溶液,放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

线,摇匀。此溶液每毫升含0.02mg三氧化二铁。

6.2 仪器

分光光度计。

6.3 三氧化二铁比色标准曲线的绘制

移取0,1.00,3.00,5.00,7.00,10.00,13.00,15.00ml三氧化二铁标准溶液(每毫升含0.02mg三氧化二铁),分别放入一组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40- 50ml。加4ml 10%酒石酸,1- 2滴对硝基茶杯酚指示剂,滴加氢氧化铵(1+1)至溶液呈现黄色,随即滴加盐酸(1+1)至溶液刚无色,此时,溶液pH值约为5。加2ml 10%盐酸羟胺,10ml 0.1%邻菲罗啉,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放置20min后,于分光光度计上,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选用1cm比色皿,在波长510mm处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按测得的吸光度与比色溶液浓度的关系绘制标准曲线。

6.4 分析步骤

从5.2a或b制取的溶液中,吸取25ml移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40- 50ml。加4ml 10%酒石酸,1- 2滴对硝基苯酚指示剂,滴加氢氧化铵(1+1)至溶液呈现黄色,随即滴加盐酸(1+1)至溶液刚无色,此时,溶液pH值约为5。加2ml 10%盐酸羟胺,10ml 0.1%邻菲罗啉,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放置20min后,于分光光度计上,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选用1cm比色皿,在波长510nm处测量溶液的吸光度。

三氧化二铁的百分含量(X4)按下式计算:

C×10

X4=────×100 -------------------------- (9)

C×1000

式中:C──在标准曲线上查得所分取试样溶液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mg;

G──试样重量,g。

7 二氧化钛的测定

7.1试剂

硫酸:1+1;

盐酸:1+1;

氢氧化铵:1+1;

对硝基苯酚指示剂:0.5%乙醇溶液;

5%抗坏血酸水溶液(使用时配制);

5%变色酸水溶液(使用时配制);

二氧化钛标淮溶液:准确称取0.1000g预先经800-950℃灼烧半小时的二氧化钛于铂坩埚中,加约3g焦硫酸钾,先在电炉上熔融,再移到喷灯上熔至呈透明状态。放冷后,用20ml热硫酸(l+l)浸取熔块于预先盛有80ml硫酸(1+l)的烧杯中,加热溶解。冷却后,转入1L溶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每毫升含0.1mg二氧化钛;吸取100ml上面配制的二氧化钛林准溶液于1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每毫升含0.01mg二氧化钛。

7.2 仪器

分光光度计。

7.3 二氧化钛比色标准曲线的绘制

吸取0,l.00,2.00,3.00,4.00,5.00,6.00,7.00ml二氧化钛标准溶液(每毫升含0.01mg二氧化钛),分别放入一组l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40- 50ml。加5ml抗坏血酸和l- 2滴对硝基苯酚指示剂,滴加氢氧化铵(l+1)至溶液呈现黄色,随即滴加盐酸(1+1)至溶液刚无色,再加3滴,加5ml 5%变色酸,用水稀释至杯线,摇匀,放置10lmin。于分光光度计上,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选用3cm比色皿,在波长470nm处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按测得的吸光度与比色溶液浓度的关系绘制标准曲线。

7.4 分析步骤

从5.2a或b制取的溶液中,吸取25ml移置于100mI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40- 50ml。加5m 15%抗坏血酸和1~2滴对硝基笨酚指示剂,滴加氢氧化铵(l+1)至溶液呈现黄色,随即滴加盐酸(l+1)至溶液刚无色,再加3滴,加5m1 5%变色酸,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放置10min。于分光光度计,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选用3cm 比色皿,在波长470nm处测量溶液的吸光度。

二氧化钛的百分含量(X5)按下试计算:

C×10

X4=────×100 ---------------------------(10)

C×1000

式中C──在标准曲线上查得所分取试样溶液中二氧化钛的含量,mg;

G──试样重量,g。

8 氧化钙的测定

8.1试剂

三乙醇胺:(1+1);

20%氢氧化钾水溶液;

钙黄绿素混合指示剂:同5.l;

0.01M EDTA标准溶液。

8.2 分析步骤

从5.2a或b制取的溶液中,吸取50ml移置于300ml烧杯中,加3mI三乙醇胺(1+1),用水稀释至约150ml。滴加20%氢氧化钾调节溶液pH值约为12,再过量2ml,加适量钙黄绿素混合指示剂。用0.01M 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绿色荧光消失并呈现淡红色。

氧化钙的百分含量(X6)按下式计算:

T CaO·V1×5

X6=───────×100-----------------------------(11)

G×100

式中:T CaO──EDTA标准溶液对氧化钙的滴定度,mg/ml;

V1──滴定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G──试样重量,g。

9 氧化镁的测定

9.1试剂

三乙醇胺:1+1;

氢氧化胺:1+1;

氢氧化铵-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称取67.5g氯化铵溶于水中,加570ml 氢氧化铵,用水稀释至1L;

酸性铬蓝K-萘酚绿B(l∶3)混合指示剂:将混合指示剂与硝酸钾按1∶50的比在玛瑙乳钵中研细混匀,贮存于带磨口塞的棕色瓶中;

0.01M EDTA标准溶液。

9.2 分析步骤

从5.2a成b制取的溶液中,吸取50ml移置于300ml烧杯中,加3ml三乙醇胺(l +l)用水稀释至约l50ml,滴加氢氧化铵(1+1)调节溶液pH值约为10,再加10mlpH 值为10的氢氧化铵-氯化铵缓冲溶液及适量酸性铬蓝K-萘酚绿B混合指示剂。用0.01M EDTAI标准溶液滴定至试液由紫红色变为蓝绿色。

氧化镁的百分含量(X7)按下式计算:

T MgO(V2-V1)×5

X7=───────×100 ------------------------------(12)

G×100

式中:T MgO──EDTA标准溶液对氧化镁的滴定度,mg/ml;

V1──滴定氧化钙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滴定钙、镁合量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G──试样重量,g。

10 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

10.1试剂

氢氟酸:

硫酸,1+1;

盐酸:1+11;

氧化钾标准溶液:准确称取预先在130- 150℃烘干2h的氯化钾1.5830g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移人1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每毫升含1mg氧化钾;

氧化钠标准溶液:准确称取预先在130- 150℃烘干2h的氯化钠1.8859g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移入1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每毫升含1mg氧化钠。

氧化钾、氧化钠混合标准系列的配制:从滴定管向10个1L容量瓶依次加入l.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ml氧化钾标准溶液,从另一滴定管向上述容量瓶中依次加人同样数量的氧化钠标准溶液。各加100ml 盐酸(1+11),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贮存于塑料瓶中。此系列含氧比钾和氧化钠均为l- 10μg/ml。

注:上述混合标准系列中,氧化钾、氧化钠的浓度比为l∶1;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使其尽可能接近试样溶液中氧化钾、氧化钠的浓度比。

10.2 仪器

火焰光度计。

10.3 分析步骤

依样品中氧化钾和氧化钠的含量准确称取试样0.1-0.5g(通常含量大于0.5%者称取0.1-0.2g,小于0.5%者称取0.2-8.5g)于铂皿中,用少量水润湿,加10- 15滴硫酸(l+l)和10ml氢氟酸,置于低温电炉上蒸发至冒三氧化硫白烟,放冷后,加3- 5ml氢氟酸,继续蒸发至三氧化硫白烟冒尽。取下,放冷,加25ml盐酸(1+1)加热

溶解,放冷,移人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将火焰光度计按仪器使用规程调整到工作状态,按如下操作,分别使用钾滤光片(波长767nm)测定氧化钾、钠滤光片(波长589nm)测定氧化钠。喷雾试样溶液,读取检流汁读数(D)。从氧化钾、氧化钠混合标准系列中,选取比试样溶液浓度略小的标准溶液进行喷雾,读取检流计读激(D1)。再选取比试样溶液浓度略大的标准溶液进行喷雾,读取检流计读数(D2)。

氧化钾和氧化钠的百分含量(X8或X9)按下式计算:

D-D1

〔C1+(C2-C1) ───〕×250×10-6

D2-D1

X8或X9=───────────────────×100--------(13)

G

式中:C1──比试祥溶液浓度略小的标淮溶液浓度,μg/ml;

C2──比试样溶液浓度略大的标准溶液浓度,μg/ml;

G──试样重量,g。

11 三氧化二铬的测定

11.1试剂

氢氟酸;

硫酸:1+1,1+8;

0.3%高锰酸钾水溶液;

l%迭氮化钠水溶液;

多磷酸盐溶液:称取6.04±0.02g磷酸氢二钠(或15.22g十二水磷酸氢二钠)及

5.87±0.02g一水磷酸二氢钠(或

6.64g二水磷酸二氢钠)于100ml铂皿中(如皿不

够大,可少制备些)混匀。于低温电炉上熔化,赶去水分,然后移到喷灯上加热,逐渐升温熔融,待熔体呈樱桃红色,将皿从火焰上移开,旋转熔体使液层变薄,至熔体红色刚消失立即将铂皿放入冷水中冷却,所得熔块应是透明或微带乳白色。冷却后将熔块溶于100ml冷水中贮存;

0.25%二苯基碳酰二肼溶液:将0.25g二苯基碳酰二肼溶于100ml丙酮,贮于棕色

瓶中,置予阴凉处(存放不宜超过一周)。

三氧化二铬标准溶液:准确称取于150- 170℃烘干lh的重铬酸钾0.1936g于烧杯中。用水溶解,移入1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每毫升含0.lmg三氧化二铬;

吸取10ml上面配制的二氧化铬标准溶液,放入1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每毫升含1μg三氧化二铬。

11.2 仪器

分光光度计。

11.3 三氧化二铬比色标准曲线的绘制

吸取0,l.00,2.00,3.00,5.00,7.00,9.00ml三氧化铬标准溶液(每毫升含1μg三氧化二铬),分别放入一组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约4ml。加5ml硫酸(1+8),1ml多磷酸盐溶液,摇匀。加2ml二苯基碳酰二肼溶液,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10- 30min内,于分光光度计上,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选用3cm比色皿,在波长540nm处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按测得的吸光度与比色溶液浓度的关系绘制标准曲线。

11.4 分析步骤

称取约1g试样于铂皿中,用少量水润湿,加1ml硫酸(1+1),l0ml氢氟酸。于低温电炉上蒸发至近干,再加3- 5ml氢氟酸,继续蒸发至干,逐渐升高温度,驱尽三氧化硫白烟。冷却,加5mI硫酸(1+8)及适量水,加热溶解。若有沉淀则用慢速滤纸过滤,并用热水充分洗涤。将试液移入100mI容量瓶中,加5滴高猛酸钾溶液,在沸水浴上煮5min,如必要,再补加高锰酸钾至红色不消失,将容量瓶从水浴上取下,立即在剧烈摇动下逐滴加入迭氮化钠溶液,至高锰酸钾红色消失(过量2~3滴)。继续在水浴上加热2- 3min,除去过量的迭氮化钠,立即在冷水浴中冷却至室温。加lml多磷酸盐溶液,摇匀,加2ml二苯基碳酚二肼溶液,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10- 30min内,于分光光度计上,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选用3cm比色皿,在波长540nm处测量溶液的吸光度。

三氧化二铬的百分含量(X10)按下式计算:

C×10-6

X10=──────×100 -----------------------------(14)

G

式中:C—在标准曲线上查得试样溶液中三氧化二铬的含量,μg;

G—试样重量,g。

12 对分析结果的要求

分析结果的允许误差范围如下表:

测定项目室内允许误差,%室间允许误差,%

烧失量0.06 0.06 SiO2盐酸一次脱水重量法0.20 0.25 凝聚重量法0.20 0.25

Fe2O30.01 0.02

TiO20.01 0.01

≤2%0.06 ≤2%0.08

Al2O3>2%0.10 >2%0.12

CaO 0.04 0.05

MgO 0.04 0.05

<0.5%0.03 <0.5%0.05

K2O 0.5- 1%0.05 0.5- 1%0.10 >1%0.10 >1%0.15

<0.5%0.03 <0.5%0.05

Na2O 0.5- 1%0.05 0.5- 1%0.10 >1%0.10 >1%0.15

注:建材地质部门,允许差可参照国家有关规定。

实验室玻璃仪器大全

常用的玻璃量器进入我们的实验室后,容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用于定量分析的常用玻璃量器必须经过检定合格。实验室玻璃仪器大全哪家好?您可以选择天长市华玻实验仪器厂,下面小编为您简单介绍,希望能给您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根据国际单位制(SI)规定容积的基本单位为立方米(m3),1升(l)=1dm。(10qm。)。旧的定义,1升=1.000028dm3,相差甚微,可以忽略不计。升是温度为3.980C时一千克水的体积,但这一温度过低,不合实际应用,一般用200C为标准温度以计算容量仪器的容积。既然以200C为标准温度以计算玻璃仪器的容积,则校准与使用都应在200C下进行,这实际上是有困难的。 温度改变,仪器的容量以及溶液的体积都将发生改变。仪器容量

的改变是由玻璃膨胀引起的,但玻璃的膨张系数极小,每差l0C只改变O.0026%,可以忽略。液体体积则是由于密度的改变,改变较大。如1升容量瓶,当温度升高50C,其体积改变可大于1m1,所以应进行换算。 容量瓶的校准:将待校准的容量瓶洗净晾干,准确称重后用放至室温的纯水用茎长可达刻度线下的漏斗加入,使不致润湿刻度线上瓶颈部分,慢慢加水至刻度线下,避免瓶壁有气泡,用一小玻管滴加至刻度线上缘,称重,计算其真实体积(200C)。 天长市华玻实验仪器厂(原天长市长城玻璃仪器制造厂)位于长江之滨的皖东明珠——天长市。东临扬州与南京接壤。本厂是国内专业制造高品质,复杂型玻璃仪器的厂家,已有18年生产经验,在国内及周边地区玻璃仪器行业具有影响力,本厂具有高仿进口产品的能

力,本厂为了达到进口质量和外观,不惜重金购买德国B2B全自动玻璃机床2台,高薪聘用高级工程师数名,这些技术人才,具有非标模具设计及开发的能力,制造工艺的创新,机床的操作技能及国外加工的理念。 另外我们对玻璃选材及厚度,清洗,包装,一些细节也十分苛刻。由于质量过关和服务到位,一直为国内玻璃仪器制造商做贴牌生产,也为国外客户生产了大批优质玻璃仪器。

中空玻璃国家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空玻璃国家规范 篇一:中空玻璃新标准 新中空玻璃标准即将实行 发布日期:20xx-04-12 前言 本标准与gb/t11944-20xx的主要技术差异为: ——删除了中空玻璃常用规格、最大尺寸的规定; —增加了对制造中空玻璃的主要材料密封胶的性能要求; ——增加了对叠差的要求; ——修改了胶层厚度的要求; ——修改了中空玻璃外观要求; ——删除了密封性能要求 ——删除了气候循环耐久性和高温高湿耐久性要求; ——增加了加速耐久性要求; —增加了对充气中空玻璃初始气体含量的要求; ——增加了对充气中空玻璃气体密封耐久性的要求; ——修改了露点的试验方法;

——增加了边部密封粘结性能(附录a)、密封材料水分渗透率测试方法(附录b)、干燥剂水分含量测试(附录c)、中空玻璃光学现象及目视质量的说明(附录d)、中空玻璃使用寿命(附录e)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材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用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国家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7020-1986、gb11944-1989 ——gb/t11944-20xx 中空玻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空玻璃的术语和定义、材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以及冷藏、装饰等建筑以外用的中空玻璃。本标准不适用于由玻璃之外的其它材料构成的中空玻璃。

化学实验室资料大全(打印版)

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 因此,特制定本年度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去,将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使得学生能在实验中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领会知识的内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学会去发明创造。争取将实验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课。备课是教学的前期工程,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备课将按照以下步骤和要求进行。 1.备课标。明确:(1)实验教学的任务;(2)实验教学的目的;(3)实验教学的要求;(4)实验教学规定的内容。 2.备教材。(1)熟悉教材中实验的分布体系。(2)掌握教材中的实验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3.备教法。教有法而无定法,实验教学的教法应牢固树立准确、示范、讲解与操作协调一致的原则。 4.备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识和思维水平以及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实验进行分析、研究,对实验教学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5.实验教学前的准备。(1)演示实验:a、掌握实验原理。b、熟悉实验仪器。c、选择实验方法。d、设计实验程序e、实验效果的试做。(2)学生实验:a、制定学生实验计划。b、实验环境的准备。c、实验器材的准备 d、指导学生准备。6.编写教案。 第二、仔细组织教学。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课堂调控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学的开始强化课堂纪律很有必要,其次是引入新课题,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原理、方法步骤,使学生了解观察的重点。教师在引导指点学生观察时,讲解要与演示恰当配合,讲解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语言要精辟、简要、准确,操作要熟练、规范。注意随时调控课堂的方方面面,保持课堂充满教与学协调和谐的运转机制。学生实验课的教学:实验前进行指导、实验中巡回指导、实验后总结和作业布置。 第三、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实验教学的延伸,能促进师生动手动脑,发挥学生特长,又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从这几方面入手。1.组织学生改进、制作教具,既可弥补教具不足,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2.组织学生进行模型、标本等科技作品的制作活动。举办科普知识技法介绍或讲座,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作、发明及小论文的撰写活动等。充分利用实验室仪器、器材,组织学生为当地科技致富开辟门路,发展经济。

中空玻璃质量检验规范

自用中空玻璃质量检验规范 (试行) 1目的 1.1规范中空玻璃来料检验要求,指导检验人员正确的进行检验工作。 1.2保证本公司所购中空玻璃的质量符合要求。 2适用范围 2.1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外购中空玻璃质量要求。 2.2本标准是对中空玻璃的质量标准进行了规定。 3名称术语 3.1中空玻璃:两片或多片玻璃以有效支撑均匀隔开并周边粘接密封,使玻璃层间形成有干燥气体空间的玻璃制品。(注:其使用寿命一般不少于15年。) 4分类: 4.1按形状分类:平面中空玻璃和曲面中空玻璃 4.2按中空腔内气体分类: 4.2.1普通中空玻璃:中空腔内为空气的中空玻璃。 4.2.2充气中空玻璃:中空腔内充入氩气、氪气等气体的中空玻璃。 5要求: 5.1尺寸偏差 5.1.1中空玻璃的长度及宽度允许偏差见表1 5.1.2中空玻璃的厚度允许偏差

5.1.3中空玻璃对角线差 矩形平面中空玻璃对角线差应不大于对角线平均长度的0.2%,曲面和异形中空玻璃对角线差根据技术文件来定。 5.1.4叠差 6.1.5中空玻璃的胶层厚度 中空玻璃外道密封胶宽度应≥5mm;复合密封胶条的胶层厚度为8mm±2mm;内道丁基胶层宽度应≥3mm,特殊规格或有特殊要求的产品按合同上的技术文件要求来定。6.2 外观质量 6.3露点:中空玻璃的露点应<-40℃。* 6.4耐紫外线辐照性能* 实验后,试样内表面应无节雾、水气凝结或污染的痕迹且密封胶无明显变形。 6.5水气密封耐久性能* 水分渗透指数I≤0.25,平均值Iav≤0.20

6.6初始气体含量* 充气中空玻璃的初始气体含量应在≥85%(v/v)。 6.7气体密封耐久性* 充气中空玻璃经加速耐久性试验后的气体含量应不小于80%(v/v)。 7.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7.1.1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包括技术要求中的全部检验项目。 7.1.2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偏差、露点、充气中空玻璃的初始气体含量。 7.2组批与抽样 7.2.1组批:采用相同材料、在同一工艺条件下的中空玻璃500块为一批。 7.2.2抽样:产品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按表5从批次中随机抽样进行检验。 表5 抽样计划 抽取。若用试样进行检验时,应采用相同材料、在同一工艺条件下制作的试样。当检验项目为非破坏性试验时可继续进行其它项目的检测。 7.3判定规则 7.3.1外观质量、尺寸偏差 若不合格品数等于或大于表5的不合格判定数,则认为该批产品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不合格。 7.3.2露点 取15块试样进行露点检测,全部合格该项性能合格。

中空玻璃标准

前言 本标准与GB/T11944-2002的主要技术差异为: ——删除了中空玻璃常用规格、最大尺寸的规定; —增加了对制造中空玻璃的主要材料密封胶的性能要求; ——增加了对叠差的要求; ——修改了胶层厚度的要求; ——修改了中空玻璃外观要求; ——删除了密封性能要求 ——删除了气候循环耐久性和高温高湿耐久性要求; ——增加了加速耐久性要求; —增加了对充气中空玻璃初始气体含量的要求; ——增加了对充气中空玻璃气体密封耐久性的要求; ——修改了露点的试验方法; ——增加了边部密封粘结性能(附录A)、密封材料水分渗透率测试方法(附录B)、干燥剂水分含量测试(附录C)、中空玻璃光学现象及目视质量的说明(附录D)、中空玻璃使用寿命(附录E)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材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用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国家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7020-1986、GB11944-1989 ——GB/T11944-2002 中空玻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空玻璃的术语和定义、材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以及冷藏、装饰等建筑以外用的中空玻璃。本标准不适用于由玻璃之外的其它材料构成的中空玻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16外径千分尺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建筑用安全玻璃:第2部分钢化玻璃 建筑用安全玻璃:第3部分夹层玻璃 GB11614平板玻璃 GB/T18915镀膜玻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中空玻璃 Sealedinsulatingglassunit 两片或多片玻璃以有效支撑均匀隔开并周边粘接密封,使玻璃层间形成有干燥气体空间的制品。 4材料 中空玻璃所用材料应满足中空玻璃制造和性能要求。 玻璃 可采用平板玻璃、镀膜玻璃、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和压花玻璃等。平板玻璃应符合GB11614的规定,镀膜玻璃应符合GB/T18915的规定,夹层玻璃应符合的规定,钢化玻璃应符合的规定。其他品种的玻璃应符合相应标准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边部密封材料 4.2.1中空玻璃边部密封弹性密封胶应符合JC/T486标准要求;热熔丁基胶应满足 JC/T914标准要求。 4.2.2中空玻璃边部密封材料应能够满足中空玻璃的水气和气体密封性能并能保持中 空玻璃的结构稳定。粘结性能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水分渗透率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附录B。 间隔材料 间隔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文件的要求。金属间隔框应去污或进行化学处理。 干燥剂 干燥剂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5分类 按形状分类 平型中空玻璃; 曲面中空玻璃; 按间隔层内气体分类 普通中空玻璃:间隔层内为空气的中空玻璃; 充气中空玻璃:间隔层内充入其它气体的中空玻璃。

中空玻璃生产工艺流程

中空玻璃生产工艺流程 主要生产设备:1.玻璃切割机2.玻璃磨边机3.玻璃清洗烘干机4.玻璃检查运输机5.铝框定位机6.玻璃合片机7.翻转运输机8.旋转涂胶台9.双组份打胶机10.中空玻璃专用充气机11.成品玻璃输送车12.铝条折弯机13.自动分子筛罐装机14.丁基胶涂胶机15.半自动铝框输送机 随着国内玻璃加工行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中空玻璃的优点性 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中空玻璃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除在玻璃幕墙、汽车、飞机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外,目前已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主要是由于中空玻璃的应用能改善建筑物的隔热和隔音效果的同时,简化了空调等通风保暖设施的结构设计,这不仅降低了建筑装饰费用而且实际增加了建筑物内的有效实用空间。 中空玻璃的应用在不断的扩大,人们对中空玻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把握市场的发展机遇,提供优质可靠的中空玻璃已成为中空玻璃生产厂家研究关心的问题。 首先介绍中空玻璃的种类及中空玻璃国家标准中的五项指标: 一、分类: 目前国内市场上有两种中空玻璃 1、槽铝式中空玻璃:此种中空玻璃80年代引入,相对成熟些,但是加工工艺较复杂。

2、胶条式中空玻璃:此种中空玻璃在国内刚刚起步,但是制造工艺简单,因此应用范围广,推广很快,但中空密封效果不佳。 二、中空玻璃的国家标准中的五项指标: 1、初始露点 2、密封试验 3、紫外线照射 4、高温高湿 5、气候循环试验 三中空玻璃加工工艺 根据国家检测标准,如何安排我们的生产,才能达到中空玻璃的要求呢?由于两种中空玻璃在工艺流程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现就他们的共同的工艺流程进行简析。 1、玻璃设计优化及切割下料: 原片玻璃一般为无色浮法玻璃或其它彩色玻璃,镀膜玻璃,Low-E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厚度一般为3-12MM,上述玻璃必须符合GB11614-2002《浮法玻璃》中一级品、优等品的规定,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首先根据用户订单设计合理的加工程序,对玻璃进行优化,制作下料单,选择尺寸合适的玻璃原片并在下料单注明所选玻璃原片的尺寸,避免浪费。玻璃切割可由手工或机器进行,但应保证合乎尺寸要求。此道工序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应随时注意下料尺寸,

化验室常用玻璃仪器校准方案..

目的:对化验室玻璃器皿进行校准,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范围:适用于新制造和使用中的滴定管、分度吸管、单标线吸量管、单标线容量瓶、量筒和量杯等实验室常用容量仪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责任人:化验员,QA 内容: 1、编号: 玻璃仪器编号由编码和数字组成,第一位为公司代码,第二位为仪器代码,第三位为仪器量程,最后三位数字为文件序号, 例:HX —××—××—××× 仪器序号 仪器量程 仪器代码 公司名代码

DD—滴定管FX—分度吸管 DX—单标线吸量管DR—单标线容量瓶 LT—量筒LB—量杯 如:HX-DR-100-005 表示“单标线容量瓶100ml序号005” 2、术语和定义 玻璃量器材质:通常采用钠钙玻璃或硼硅玻璃,用硼硅玻璃制成的玻璃量器应表“B”字样。 标记:标准温度20℃,量入式用“In”,量出式用“Ex”,吹出式用“吹”或“Blow out”,等待时间“+xxs”,标称容量与单位“xxmL”,准确度等级“A或B”(未标注按B级处理)。 3、原理: 玻璃量器的校正就是通过称量量入或量出玻璃量器的水的重量,和一定温度下对应的水的密度,从而计算出玻璃量器的准确容积。不同温度中水的密度见表1。 计算公式为:V20=m/ρw[1+β(20-t)] 式中: V20—标准温度20℃时的被检玻璃量器的实际容量,ml; m—被检玻璃量器内所能容纳水的质量,g; ρw—纯化水t℃时的密度,g/ml; β—被检玻璃量器的体胀系数,℃-1(钠钙玻璃的体胀系 数为25×10-6℃-1,硼硅玻璃的体胀系数为10×10-6℃ -1); t —检定时纯化水的温度,℃。

小学科学下册实验开出记录与统计表

科学实验活动开出登记本(2019学年第2学期) 学校:XX小学 校长:XX 分管领导:XX 填报人:XX 填报日期:2020年4月 1

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教学仪器管理包括仪器的配备计划管理,日常事务管理,技术管理和使用管理。对仪器的添置、使用、借用、损坏赔偿,存放、保管、保养、拆改以及帐册、报表、仪器清册等作出具体决定。也可就与师生有关事项制订《仪器室管理规则》、《实验室管理规则》或《实验须知》,以便共同遵守。 仪器室管理制度 (1)仪器的存放要分类,定室、定橱、定位。化学药品与仪器分开存放。室内要有防盗、防火、防毒等安全措施。经常做好通风、防尘和清洁工作。 (2)建立与健全仪器明细帐、仪器清册和报表,定期核对,做到帐、清册、报表、物相符。人员调动要办理交接手续。 (3)仪器借用,报损要办理登记和审批手续。外借仪器要及时收回,并做好交接工作。 (4)教师使用仪器和药品(演示、学生分组实验和观察等实践活动)应填写借用单。实验后还须记载(实践活动开出登记),记好实验情况,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成败原因。实验完毕,将仪器完好地归还仪器室。如有损坏或失少应及时登记、查找并报告,做好处理工作。 (5)仪器用后应及时进行保养工作后归橱。并根据仪器特点定期进行保养与维修工作。 (6)学期结束前清理一次仪器,并核对帐物,处理好有关事项。统计各实践活动的开出率,按要求上报。 实验室管理规则 (1)学生在上课前须按教师要求进行准备。进入实验室后保持安静,按规定就座,未经教师许可不得动用实验用品。 (2)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目的,仪器性能,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时按操作规程,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如不按规定操作而损坏仪器,则应酌情赔偿。 (3)实验时细心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事求是地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时如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教师。 (4)实验完毕,应整理仪器并清点实验用品,按要求摆列整齐,做好仪器与环境的清洁工作,经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室内物品不得带出室外,丢失和损坏仪器应及时报告教师。 2

常用玻璃仪器校验规程

1、目的 规定常用玻璃仪器的校准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购入和使用中的滴定管、分度吸管、单标线吸管和单标线容量瓶等实验室常用玻璃量器的校准。 3、职责 3.1操作人员负责校准常用玻璃量器,填写常用玻璃量器校准原始记录。 3.2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操作是否符合规程。 4、校准条件 4.1校准时工作室温度不宜超过20±5℃;室内温度变化不能大于1℃/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应超过2℃。 4.2衡量法用介质——纯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4.3校验设备: 4.3.1相应称量范围的天平,其称量误差应小于被校量器允差的1/10。 4.3.2温度范围0~50℃的温度计。 4.3.3有盖称量杯或具塞锥形瓶。 4.4.4校验用的架和夹。 5、校准步骤及方法 编制:审核:批准: 日期:日期:日期: 5.1外观检查 5.1.1量器不允许有影响计量读数及使用强度等缺陷,分度线

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量器的口应与量器纵轴相垂直,口边要平整光滑,不得不偿失有粗糙处及未经溶光缺口。滴定管和吸管的流液嘴,应是逐渐地向管口缩小,流液口必须磨平倒角或熔光,口部不应突然缩小,内孔不应偏斜。量瓶放置在平台上,不应摇动。 5.1.2滴定管及具塞量瓶应具有良好的密合性。 5.2容量校准 采用衡量法进行容量校准。按如下步骤操作: 5.2.1清洗被校量器:量器可用重铬酸钾的饱和溶液和等量的浓硫酸混合剂或清洁剂进行清洗。然后用水冲净,器壁上不应有挂水等沾污现象。使液面下降或上升时与器壁接触处形成正常弯液面。 5.2.2洗净的量器(先进行干燥处理)应提前放入工作室,使其与室温尽可能接近。 5.2.3取一只容量大于被校量器的洁净有盖称量杯(如果校验量瓶则取一只洁净干燥的待校量瓶),进行空测量平衡。 5.2.4将被校量器内的纯水放入称量杯中(量瓶应注纯水至标线),称得纯水的质量值m。 5.2.5在调整被检量器弯液面的同时,应观察测量用水的水温。 量器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V20按下式计算: V20 = (m/γ)×1000 式中: V20——量器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ml); m——在t℃的空气中,以黄铜砝码称得纯水质量值(ɡ);

新中空玻璃标准

中空玻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空玻璃的术语和定义、材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 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以及冷藏、装饰等建筑以外用的中空玻璃。本标准不适用于由玻璃之外的其它材料构成的中空玻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16外径千分尺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GB15763.2建筑用安全玻璃:第2部分钢化玻璃 GB15763.3建筑用安全玻璃:第3部分夹层玻璃 GB11614平板玻璃 GB/T18915镀膜玻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中空玻璃 Sea led insulatingglassunit 两片或多片玻璃以有效支撑均匀隔开并周边粘接密封,使玻璃层间形成有干燥气体空间的制品。 4材料 中空玻璃所用材料应满足中空玻璃制造和性能要求。

4.1玻璃 可采用平板玻璃、镀膜玻璃、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和压花玻璃等。平板玻 璃应符合GB11614的规定,镀膜玻璃应符合GB/T18915的规定,夹层玻璃应符合GB15763.3的规定,钢化玻璃应符合GB15763.2的规定。其他品种的玻璃应符合相应标准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4.2边部密封材料 4.2.1中空玻璃边部密封弹性密封胶应符合JC/T486标准要求;热熔丁基胶应满足 JC/T914标准要求。 4.2.2中空玻璃边部密封材料应能够满足中空玻璃的水气和气体密封性能并能保持中空玻璃的结构稳定。粘结性能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水分渗透率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附录B。 4.3间隔材料 间隔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文件的要求。金属间隔框应去污或进行化学处理。 干燥剂4.4 干燥剂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5分类 5.1按形状分类 平型中空玻璃; 曲面中空玻璃; 5.2按间隔层内气体分类 普通中空玻璃:间隔层内为空气的中空玻璃; 充气中空玻璃:间隔层内充入其它气体的中空玻璃。 6要求 中空玻璃的性能及试验方法应符合表1中相应条款的规定。 表1中空玻璃性能要求

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

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类别。 2.了解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的规格、性能、用途。 3. 掌握常见玻璃仪器的使用、洗涤及干燥方法。 [学习内容] 一、玻璃仪器分类 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中,大部分为玻璃制品和一些瓷质类仪器。瓷质类仪器包括蒸发皿、布氏漏斗、瓷坩埚、瓷研钵等。玻璃仪器种类很多,按用途大体可分为容器类、量器类和其他仪器类。 容器类包括试剂瓶、烧杯、烧瓶等。根据它们能否受热又可分为可加热的仪器和不宜加热的仪器。 量器类有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量器类一律不能受热。 其他仪器包括具有特殊用途的玻璃仪器,如冷凝管、分液漏斗、干燥器、分馏柱、砂芯漏斗、标准磨口玻璃仪器等。 标准磨口玻璃仪器,是具有标准内磨口和外磨口的玻璃仪器。标准磨口是根据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制造的,国内已经普遍生产和使用。使用时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容量和口径。相同编号的磨口仪器,它们的口径是统一的,连接是紧密的,使用时可以互换,用少量的仪器可以组装多种不同的实验装置,通常应用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目前常用的是锥形标准磨口,其锥度为1:10,即锥体大端直径与锥体小端直径之差:磨面锥体的轴向长度为1:10。根据需要,标准磨口制作成不同的大小。通常以整数数字表示标准磨口的系列编号,这个数字是锥体大端直径(以mm为单位)最接近的整数。常用标准磨口系列见表1-7。 表1-7常用标准磨口系列 编号10 12 14 19 24 29 34 口径/mm(大端) lO.0 12.5 14.5 18.8 24.O 29.2 34.5 有时也用D/H两个数字表示标准磨口的规格,如14/23,即大端直径为14.5mm,锥体长度为23mm。 二、常用的玻璃仪器 化学实验室常用的玻璃及其它简单仪器见图1-1图示

小学科学上册实验开出记录与统计表汇总

科学实验活动开出登记本(2015学年第1学期) 学校:龙游县北辰小学 校长:姚惠珍 分管领导:祝金雄 填报人:傅益忠 填报日期:2016年1月

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教学仪器管理包括仪器的配备计划管理,日常事务管理,技术管理和使用管理。对仪器的添置、使用、借用、损坏赔偿,存放、保管、保养、拆改以及帐册、报表、仪器清册等作出具体决定。也可就与师生有关事项制订《仪器室管理规则》、《实验室管理规则》或《实验须知》,以便共同遵守。 仪器室管理制度 (1)仪器的存放要分类,定室、定橱、定位。化学药品与仪器分开存放。室内要有防盗、防火、防毒等安全措施。经常做好通风、防尘和清洁工作。 (2)建立与健全仪器明细帐、仪器清册和报表,定期核对,做到帐、清册、报表、物相符。人员调动要办理交接手续。 (3)仪器借用,报损要办理登记和审批手续。外借仪器要及时收回,并做好交接工作。 (4)教师使用仪器和药品(演示、学生分组实验和观察等实践活动)应填写借用单。实验后还须记载(实践活动开出登记),记好实验情况,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成败原因。实验完毕,将仪器完好地归还仪器室。如有损坏或失少应及时登记、查找并报告,做好处理工作。 (5)仪器用后应及时进行保养工作后归橱。并根据仪器特点定期进行保养与维修工作。 (6)学期结束前清理一次仪器,并核对帐物,处理好有关事项。统计各实践活动的开出率,按要求上报。 实验室管理规则 (1)学生在上课前须按教师要求进行准备。进入实验室后保持安静,按规定就座,未经教师许可不得动用实验用品。 (2)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目的,仪器性能,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时按操作规程,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如不按规定操作而损坏仪器,则应酌情赔偿。 (3)实验时细心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事求是地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时如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教师。 (4)实验完毕,应整理仪器并清点实验用品,按要求摆列整齐,做好仪器与环境的清洁工作,经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室内物品不得带出室外,丢失和损坏仪器应及时报告教师。

新旧GBT11944中空玻璃标准的主要差异

附件1 新旧GB/T11944中空玻璃标准的主要差异 GB/T11944-2012《中空玻璃》国家标准于2012年12月31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201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代替GB/T11944-2002《中空玻璃》标准。新标准删除了原标准中的部分要求,修改和增加了一些要求,在技术要求、检验项目及试验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中空玻璃的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GB/T11944-2012与GB/T11944-2002的要求差异 删除要求修改要求增加要求规格的规定胶层宽度叠差 密封性能外观质量水气密封耐久性 气候循环耐久性露点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充气中空玻璃初始气体含量 高温高湿耐久性充气中空玻璃气体密封耐久性 U值 增加附录:中空玻璃失效原因及使用寿命的说明(附录A)、边部密封粘结性能的测试方法(附录B)、边部密封材料水气渗透率测试方法(附录C)、干燥剂水分含量测试方法(附录D)、中空玻璃光学现象及目视质量的说明(附录E) 1、新标准按中空腔内气体种类的不同,将产品分为普通中空玻璃和充气中空玻璃。并增加了充气中空玻璃的初始气体含量和气体密封耐久性能要求。 2、新标准删除了原标准中的密封性能,用水气密封耐久性能代替气候循环耐久性能和高温高湿耐久性能,试验条件和判定要求差异较大。新标准水气密封耐久性的试验条件更加苛刻,用水分渗透指数进

行定量判定,提高了产品性能要求。 旧标准:气候循环耐久性试验温度-15℃~52℃、320个循环(连续60天);高温高湿耐久性试验温度25℃~55℃、相对湿度>95%、224个循环(连续4周)。试验后测试露点温度进行定性判定。 新标准:水气密封耐久性高低温循环试验温度-18℃~53℃、56个循环(4周),恒温恒湿试验58℃、≥95%RH(7周),试验后测试水气渗透指数,进行定量判定。 3、新标准提高了对露点的要求,修改了露点试验的样品数量和试验方法。 内容GB/T11944-2002 GB/T11944-2012 要求≤-40℃<-40℃ 样品数量20块15块 试验前放置时间放置一周以上至少24小时 4、修改了耐紫外线辐照性能的判定要求、试验样品数量、设备结构要求等。 内容GB/T11944-2002 GB/T11944-2012 要求试验后,试样内表面上均无结雾或污 染的痕迹、玻璃原片无明显错位和产 生胶条蠕变。 试验后,试样内表面应无结雾、水气凝结或 污染的痕迹且密封胶无明显变形 样品及数量4块(2块试验,2块备用)。取2块 试样进行试验,如果有1块或2块不 合格,另取2块备用试样重新试验 2块试样、两腔中空玻璃的试样为4块 试验设备光源为MLU型300W紫外灯,输出功 率不低于40W/m2 光源为功率300W、在315nm-380nm波长范 围内辐照强度≥40 W/m2的紫外灯

门窗中空玻璃检验标准

第1 页共6 页 页次 玻璃检验规范 1、目的: 为规范产品在过程生产、过程检验、入库检验提供统一操作及检验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质量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玻璃加工、制作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执行。 3、职责 品管部:负责按《玻璃检验规范》进行检验。 4、检验步骤: 4.1外观检验条件 4.2玻璃表面区分 4.3检验项目及判定准则 4.4检验项目附图说明 5、具体实施内容 5.1 外观检验条件: 5.1.1光源:自然光或日光灯 5.1.2 目视角度:与玻璃面成45~90度 5.1.3 目视距离:一般50~70cm左右 5.2 玻璃表面区分 5.2.1产品在安装之后,按照人们观看产品的习惯,以是否容易观察到产品的表面来区分产品的主要外露面、次要外露面和不易看见的面: 表面分区特点描述重要度 A面(主要面)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直接看得见或容易关注到的产品表面,通常指正常人站立平视时视 线上、下方各60cm范围内的区域(含室内、外)。 极重要 B面(次要面) 看得见但通常不是用户重点关注的表面或区域,如正常人站立平视时视线上、下方 60-120cm范围内的区域。 重要 C面(非关注面) 产品安装后的隐藏位、遮盖位。看得见但用户通常不会去关注的表面或区域,如正常 人站立平视时距视线120cm范围以外的区域。 一般

第2 页共6 页 页次 5.2.2玻璃表面分区与目视角度、距离图示 5.3检验项目及判定准则 5.3.1 玻璃款式:实物款式(如磨砂、白玻)须与采购单要求一致。 5.3.2 玻璃尺寸 长/宽(L:长度)尺寸范围L<1000mm 1000mm≤L<2000mm L≥2000mm 允差±3mm ±3mm ±3mm 对角线之差应不大于对角线平均长度的0.2% 厚度(D:厚度)尺寸范围D<17mm 17mm≤D<22mm D≥22mm 允差±1.0mm ±1.5mm ±2.0mm 组合叠差(L:长度)尺寸范围L<1000mm 1000mm≤L<2000mm L≥2000mm 允差<3mm <4mm <5mm 4 4 5 o 5 o 50~70cm A面 6 c m 6 c m 6 c m 6 c m B面 C面 B面 C面

化学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及使用

精心整理 化学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及使用 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及使用 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注意事项 烧杯配制溶液、溶解样品等加热时应置于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一般不可烧干 锥形瓶加热处理试样和容量分析 滴定 除有与上相同的要求外,磨口锥形瓶加 热时要打开塞,非标准磨口要保持原配 塞 碘瓶碘量法或其它生成挥发性 物质的定量分析 同上 圆(平)底烧瓶加热及蒸馏液体 一般避免直火加热,隔石棉网或各种加 热浴加热 圆底蒸馏烧瓶蒸馏;也可作少量气体发生 反应器 同上 凯氏烧瓶消解有机物质置石棉网上加热,瓶口方向勿对向自己及他人 洗瓶装纯化水洗涤仪器或装洗涤液洗涤沉淀 量筒、量 杯粗略地量取一定体积的液 体用 不能加热,不能在其中配制溶液,不能 在烘箱中烘烤,操作时要沿壁加入或倒 出溶液 量瓶配制准确体积的标准溶液 或被测溶液 非标准的磨口塞要保持原配;漏水的不 能用;不能在烘箱内烘烤,不能用直火 加热,可水浴加热 滴定管(255010 0ml)容量分析滴定操作;分酸 式、碱式 活塞要原配;漏水的不能使用;不能加 热;不能长期存放碱液;碱式管不能放 与橡皮作用的滴定液 微量滴定 管1234510m l 微量或半微量分析滴定操 作 只有活塞式;其余注意事项同上 自动滴定 管自动滴定;可用于滴定液需 隔绝空气的操作 除有与一般的滴定管相同的要求外,注 意成套保管,另外,要配打气用双连球

移液管准确地移取一定量的液体不能加热;上端和尖端不可磕破 刻度吸管准确地移取各种不同量的 液体 同上 称量瓶矮形用作测定干燥失重或 在烘箱中烘干基准物;高形 用于称量基准物、样品 不可盖紧磨口塞烘烤,磨口塞要原配 试剂瓶:细口瓶、广口瓶、下口瓶细口瓶用于存放液体试剂; 广口瓶用于装固体试剂;棕 色瓶用于存放见光易分解 的试剂 不能加热;不能在瓶内配制在操作过程 放出大量热量的溶液;磨口塞要保持原 配;放碱液的瓶子应使用橡皮塞,以免 日久打不开 滴瓶装需滴加的试剂同上 漏斗长颈漏斗用于定量分析,过滤沉淀;短颈漏斗用作一般过滤 分液漏斗:滴液球形梨形筒形分开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 用于萃取分离和富集(多用 梨形);制备反应中加液体 (多用球形及滴液漏斗) 磨口旋塞必须原配,漏水的漏斗不能使 用。 试管:普通试管、离心试管定性分析检验离子;离心试 管可在离心机中借离心作 用分离溶液和沉淀 硬质玻璃制的试管可直接在火焰上加 热,但不能聚冷;离心管只能水浴加热 (纳氏)比色管比色、比浊分析 不可直火加热;非标准磨口塞必须原配; 注意保持管壁透明,不可用去污粉刷洗 冷凝管:直形球形蛇形空气冷凝管用于冷却蒸馏出的液体,蛇 形管适用于冷凝低沸点液 体蒸汽,空气冷凝管用于冷 凝沸点150℃以上的液体蒸 汽 不可聚冷聚热;注意从下口进冷却水, 上口出水 抽滤瓶抽滤时接受滤液属于厚壁容器,能耐负压;不可加热表面皿盖烧杯及漏斗等不可直火加热,直径要略大于所盖容器 研钵研磨固体试剂及试样等用; 不能研磨与玻璃作用的物 质 不能撞击;不能烘烤 干燥器保持烘干或灼烧过的物质 的干燥;也可干燥少量制备 底部放变色硅胶或其它干燥剂,盖磨口 处涂适量凡士林;不可将红热的物体放

中空玻璃规范最新版本

国际标准 建筑用中空夹胶玻璃 技术条例 正式出版 建筑标准化、技术规定标准和认证的国家间的科学-技术委员会 莫斯科市

前言 1 《玻璃研究院》无限股份公司、《工业建筑中央科学研究设计院》无限股份公司和俄罗斯国家建设委员会的标准、技术规定标准和认证管理局,在考虑到《Glastechniche Industrie Peter Lisec GmbH》和《联邦建筑科学-技术认证中心》的基础上制定了此国际标准。 俄罗斯国家建设委员会载入。 2 建筑技术标准和认证的国家间的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99年12月2日采用此国际标准。 3代替国标24866-89 4 依据2000年的05月06日№39号俄罗斯国家建设委员会指令,此标准自2001年1月1日起作为俄罗斯联邦国家标准开始实施。 没有俄罗斯国家建设委员会的批准,此标准不能在俄罗斯联邦境内作为正式刊物全部或者部分再版、不能被规定印刷份数并进行传播。 ISBN5-88111-067-6 俄罗斯国家建设委员会,2000

目录 1 应用领域 (1) 2 标准文献 (2) 3 类别、主要参数和尺寸 (3) 4技术总要求 (8) 5 验收规则 (14) 6 检查方法 (17) 7 运输和保存 (27) 8 生产、设计、安装和维护推荐书 (29) 9生产者的保证 (31) 附件A 中空玻璃的光学性能和热工性能 (32) 附件Б玻璃的最小厚度 (35) 附件В中空玻璃的密闭性定义 (36) 附件Г关于标准制定人员的信息 (38)

建筑用中空夹胶玻璃 技术条例 采用日期2001年1月1日 1 应用领域 此标准推广至建筑用夹胶中空玻璃(以下称—中空玻璃),规定用于透 明结构的玻璃系统:窗户和门组块、隔墙、采光顶等。 标准不能应用于建筑结构中使用的特殊类型的中空玻璃(防弹玻璃、防 火玻璃、玻璃间的空间内带聚合薄膜的玻璃、带有曲线表面的玻璃等)。 本标准的要求是必须的(除文中所述的作为推荐或者参考的其它要求外)。 标准可以用于认证。 2 标准文献 在本标准内引用了下列标准文献: 国标111-90 单片玻璃。技术条例 国标166-89 卡尺。技术条例 国标427-75 金属测量直尺。技术条例 国标577-68 带有0.01mm的划分刻度值的钟表型的指示器。技术条例 国标2768-84 工业用丙酮。技术条例 国标3749-77 90°测量角尺。技术条例 国标3956-76 工业用硅胶。技术条例 国标4295-80 装单玻璃的木箱。技术条例 国标5244-79 木刨花。技术条例 国标5533-86 有花纹的单玻璃。技术条例 国标6507-90 千分尺。技术条例 国标6709-72 蒸馏水。技术条例 国标7481-78 加强单玻璃。技术条例 国标7502-98 金属测量卷尺。技术条例 国标9805-84 丙基乙醇。技术条例 国标10198-97 装质量大于200小于20000千克货物的木箱。总技术条 例 国标12162-77 固体二氧化碳。技术条例 国标14192-96 货物标识 国标15102-75通用的金属封闭集装箱,标准质量净重5.0吨。技术条 例 国标20435-75 通用的金属封闭集装箱,标准质量净重3.0吨。技术条 例 国标22235-76 铁路轨道干线货物车厢1520mm。在装卸和调车过程中 保障完整性的总要求。 国标23166-99 窗户组块。总技术条例

中空玻璃性能检测指南

中空玻璃性能检测指南 1、依据标准 GB/T11944-2002 《中空玻璃》 GB/T21086-2007 《建筑幕墙》 JGJ102-2003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T139-2001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密封性能、露点、耐紫外线辐照性能、气候循环耐久性能和高温高湿耐久性能试验。力学性能:抗拉强度、脆性、弯曲试验、拉伸试验、冲击应力等。正常生产每两年应进行一次封样抽检。幕墙用中空玻璃必须先进行结构胶相容性试验。 中空玻璃产品检验分为门窗用中空玻璃和幕墙用中空玻璃产品(推荐使用Low-e中空玻璃)。 2、检测程序 ①企业将封样产品、样品交接单及相关资料送省建机检测中心进行检验; ②企业在省建机检测中心办理相关检验手续; ③企业领取检验报告和取回检测样品; ④企业领取的检验报告是产品鉴定、备案和节能认定等工作的重要材料,应妥善保管。 3、检测样品准备 企业需提供中空玻璃剖面图,注明玻璃厚度、规格,胶的型式、产地,所充气体型式。 ⑴性能试验:试样为510mm×360mm的样品20块; ⑵传热系数:试样为1000mm×1000mm的样品1块; ⑶对幕墙用中空玻璃首先必须进行结构胶相容性试验。试验样品应按 ①结构胶相容性和剥离粘结性试验 a、结构胶:2支 (批号应清晰); b、基材: 玻璃:150mm×75mm,2块; c、附件:隔条,丁基胶1支(批号应清晰)。 ②标准状态下拉伸粘结强度试验: 须另外提供玻璃:50mm×50mm,10块(外形尺寸应准确,偏差±1mm)。 ③邵氏硬度:须另外提供玻璃:150mm×75mm,1块。

4、中空玻璃产品检验主要项目及控制指标见表19。表19 中空玻璃产品检验主要项目及控制指标

门窗及幕墙玻璃技术标准及要求

门窗及幕墙玻璃技术标 准及要求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技术要求 1、工作环境: 本次合同指向的门窗及幕墙玻璃类产品将分别中粮置地各个地区城市各类别项目,供方应当充分考虑影响使用的各种外界环境条件,如气候、海拔、环境温度、环境相对湿度、地震烈度等。如供方之产品对以上环境因素有特殊要求的,供方应当以专函并加盖公章予以详细说明。 2、技术要求: 一、除另有注明外,门窗及幕墙玻璃的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及性能要求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满足现行相关的国家、地方标准及行业标准和规定,并具有国家认可机构出具的与每批产品相对应有效期内的有效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内控标准不一致时,以其中最高的标准为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 1132003) 《普通平板玻璃》GB4871 《钢化玻璃》GB15763.2 《浮法玻璃》GB11614 《夹层玻璃》GB9962 《中空玻璃》GB/T11944 《镀膜玻璃第2部分低辐射镀膜玻璃》GB/T18915.2 《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GB/T2680 所有安全玻璃必须有永久性的3C标志。

中空玻璃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空玻璃》GB/T 11944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1、中空玻璃应采用双道密封,一道密封应采用丁基热熔胶密封,二道密封应采用聚硫密封胶或硅酮结构密封胶;二道密封胶应采用专用打胶机进行混合、打胶。 2、中空玻璃的间隔铝框应采用连续折弯一次成型,间隔铝框中的干燥剂采用专用设备装填。 3、中空玻璃加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消除玻璃表面可能产生的凹凸现象。 4、玻璃应进行机械磨边处理,磨轮的目数应在180目以上。 5、玻璃的外观质量及尺寸偏差要求玻璃在外观上不允许存在夹胶层气泡、裂痕、缺角、夹钳印、叠层、磨伤、脱胶等缺陷。 6、玻璃长度、宽度和对角线尺寸允许偏差为2㎜。 7、平面钢化玻璃的弯曲度,弓形时不可超过0.5%,波形时不可超过0.3%。 具体项目采购,需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 二、门窗玻璃产品满足以上要求的同时,还需符合门窗、幕墙工程相关规范中与玻璃相关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规范,并执行在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最新版本。 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年版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3.《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 4.《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0-2001) 5.》(GB-T21086-2007) 6.《建筑幕墙》(2003年合订本)(J103-2~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