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职业性皮肤病及其防治实用版

常见职业性皮肤病及其防治实用版

常见职业性皮肤病及其防治实用版
常见职业性皮肤病及其防治实用版

YF-ED-J6859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常见职业性皮肤病及其防

治实用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常见职业性皮肤病及其防治实用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职业性皮肤病概述

(一)职业性皮肤病的基本概念

皮肤覆盖在整个人体的表面;保护着各组

织和器官,并且执行着各种生理功能,使人成

为完整健美的个体生活在社会中。大自然的各

种不良因素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有害物质时刻

都在影响着人体的皮肤,而皮肤每时每刻都在

保卫着体内组织器官不受外界有害物质的伤

害。

职业性皮肤病是指劳动者在劳动中以化

学、物理、生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为发病的主要原因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疾病,皮肤病的发生受很多因素影响,在接触有害物质的人群中有的表现多人发病,有的是单人发病。在一般情况下职业性皮肤病遵循着年青人发病高于老年人,女性发病高于男性的规律。

致病性化学物质接触人体暴露部位皮肤后,有的在接触部位立即发生皮肤损害。如接触性皮炎(即刺激性皮炎),有的不立刻发生皮肤损害,但此时在体内已产生了致敏状态,当再次接触该类化学物质时,便在皮肤接触部位发生皮肤损害,如过敏性皮炎(即变应性皮炎)。人体暴露部位的皮肤直接接触高强度人工紫外线照射后,可引起急性电光性皮炎。在阳光照射下作业,人体裸露部位的皮肤接触作业

环境中高浓度的沥青、煤焦油等光敏性物质,可引起光毒性皮炎。也有的是在物理因素与化学因素协同作用下方能促使发病,如皮肤接触到化学性光敏性物质时,再经过日光或人工光源的中长波紫外线照射后才能发生皮炎。职业性皮肤病的致病因素众多,临床类型各异,同一种致病因素可引起不同类型的皮肤病变,而同一种皮肤病变也可以由不同的致病物质所引起,如煤焦油、石油及其分馏产品、橡胶防老剂及橡胶制品、某些颜料、染料及中间体,这些外源性致病物质与表内分泌紊乱或有神经精神因素工人接触后,这个人体的内在因素作为诱因导致了皮肤黑变病的发生。因此可以说职业性皮肤病是一病多因或者一因多病的疾病。

(二)职业性皮肤病致病因素

1.化学因素:职业性皮炎的主要致病原因是化学因素r化学性原因引起的职业性皮炎约占90%以上,在社会上存在的数十万种化学物质中,有许多可以引起皮肤损害,所有对皮肤有危害的化学物质,按其作用性质可以分成两大类,即原发性刺激物质和致敏物质。

(1)原发性刺激物:这类化学物质对皮肤的损害是原发性刺激作用。

常见原发性刺激物的种类:无机性原发性刺激物有酸类,如硫酸、硝酸、盐酸、氢氟酸、氯磺酸、铬酸等。碱类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铵、碳酸钠、氧化钙等。元素及盐类有锑和锑盐、砷和砷盐、重铬酸盐t氯化锌、氯化掠、氟化被等。还有有机性原发性刺激物有有机酸类,如醋酸、甲酸、三氯醋酸、

水杨酸、石炭酸等。有机碱类有乙二胺、内胺、丁胺等。有机溶剂类有松节油、二硫化碳、石油和焦油类溶剂等。沥青、焦油、氯荼等具有特殊的刺激作用,可造成特有的皮肤损害痊疮样皮疹。

(2)致敏物:为引起皮肤过敏反应的化学物质。致敏物所致的接触性过敏性皮炎,是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细胞免疫)。

常见致敏物质有:

①染料及染料中间体,如对苯二胺、间苯胺黄酱紫、二硝基氯苯、立索尔大红、对氨基粉、氨基偶氮苯、案胺黄、萤光染料等。

②显影剂类,如密妥尔、三聚甲醛、

TSG(二乙基对苯二胺硫酸盐)

③橡胶制品的促进剂和防老剂,如云次甲

基四胺(乌洛托品)、2一硫酵基苯骈噻唑(促进剂M)、2一硫代苯骈噻唑(促进剂D)、四甲基二硫代双甲硫碳酰胺(促进剂TMTD)、苯基四茶胺(防老剂A)、苯基乙萘胺(防老剂4010)等。

④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如大漆、松香、酚醛树脂、环氧树脂、尿醛树脂等。

⑤其他如三硝基酚、松节油、六六六、DDT 等。

化学性原因引起的职业性皮肤病,除化学物质本身的原发性刺激或致敏作用外,还受物理和机械性因素的协同作用以及其他一些诱因的影响,这些诱因包括:年龄、性别、皮肤类型、季节、劳动环境温湿度等,个人卫生,劳动环境的卫生,也是影响发病的一个诱因。

2.物理因素:由于粉尘,机械性损伤,温

湿度,以及各种光能等物理因子的作用,同样可以引起职业性皮肤病。

(1) 机械作用:反复或持续的摩擦和压迫可引起局部皮肤的角化过度,发生骈服,并可引起指甲的损伤,搔搓、袖口或靴筒的摩擦,可促进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和发展。皮肤的擦伤可以导致铬、铰等物所致的皮肤溃疡或引起化脓性皮肤病的发生。石棉或玻璃纤维刺入皮肤时,作为异物的刺激可使周围组织增生而形成沈状物。粉尘可以阻塞毛囊口,影响皮肤的正常功能,增加感染机会,或发生毛囊性皮疹,痤疮,皮肤搔痒等。爆破时的粉尘可以嵌入皮肤,形成爆粉沉着症。

(2)温湿作用:高温、辐射能引起皮肤烧伤和火激红斑,反复作用可出现持久性血管扩

张,继而发生色素沉着。高湿多汗能促进可溶性化合物的刺激作用。低温作业时,可引起局部的冻伤,冻疮和皮炎。长期与热水接触的工作,如洗衣工、绳丝工等,手部皮肤常引起浸渍,变软,使皮肤抵抗力降低,再遇摩擦则易发生皮炎,糜烂和湿疹;

(3) 日光和人工光源:长时间在日光下劳动,身体暴露部位可以发生急性皮炎,被晒局部出现红斑灼痛,重者可出现水疤。人工光源对皮肤的危害主要是紫外线,常见者如电焊引起的急性皮炎(电光性皮炎)。日光和紫外线除其本身可引起急性皮炎外,还可与光敏物质协同作用,引起光感性皮炎,如沥青皮炎等。

(4)X线,镭或其他放射性物质可引起急、慢性皮炎,皮肤角化和溃疡等。

3.生物性因素:某些树木或植物的浆汁、花粉具有刺激性或致敏作用。如漆树、花梨木、野葛、除虫菊、等麻等,常引起割漆(或伐木)工人和园艺工人的职业性皮肤病。农民、粮仓工人或轧花工人,被瞒类侵袭而引起皮肤搔痒、皮炎和丘疹性等麻疹或被其他寄生虫叮咬,发生虫咬皮炎。禽(畜)类、血吸虫尾蝴可使在水田劳动者发生稻田皮炎。畜牧业、毛皮加工或屠宰工人等可由炭疽杆菌感染而发生皮肤炭疽病。鱼民在捕捞作业时,可被刺伤皮肤或由于某些有毒鱼类,如鬼毒绸(海蝎子)、水母(海留)等,重伤后引起局部红肿或风团样皮肤损害。

(三)职业性皮肤病发病动态

皮肤包围着整个人体,任何生产性有害因

素作用到人体的时候,首先是皮肤接触,因而职业性皮肤病的发病在职业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职业性皮肤病的流行较为广泛,在社会上各行各业均有发生,某市对化工、机械、电镀、水产、纺织、建材、皮革、食品、塑料、文艺10个行业157个单位22634名接触化学、物理等有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了皮肤病普查,结果发现在这些行业中均有病变程度不同疹型不一的皮肤病发生,共检出各种皮肤病人10074名,发病较高的是皮肤长期接触潮湿作业的水产行业和长期接触化学性有害物质的化工行业,其次是其他行业。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皮肤病的好发季节。职业性皮肤病发病如此之多,但在国家统计报表中却很少,可见职业性皮肤病还没有引起生产单位负责人员的足

够重视,而皮肤病患者也没有及时到职业病专业机构就诊,从而造成了大量漏报现象。职业性皮肤病既影响工人的正常生产,也给生活带来了不便。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常见职业性皮肤病

(一)职业性皮炎

皮炎是职业性皮肤病中最多见的一种,基本损害是红斑、水肿、丘疹、水疱。按致病原因不同将职业性皮炎分为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和电光性皮炎。

一、接触性皮炎

皮肤直接或间接接触致病物可引起皮肤炎症性改变,化学性因素、溶液、粉尘、烟气等各种形态的致病物均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按其发病机制不同又可分为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两种。刺激性皮炎主要发生于直接接触刺激物的露出部位,发生于腰部、股内、外阴等处的皮损多系由于工人被污染或用被污染的手搔痒原因间接接触所致。接触致病物后局部首先出现摄痒或烧灼感,继而发生红斑、水肿、丘疹、水疤、。以及渗出糜烂、结颓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简称变应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是由致敏物引起,属迟发型接触过敏反应,本病的特点是初次接触致敏物时并不引起皮肤反应,在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再接触该致敏物时则很快在接触部位发生炎症反应,反应的程度与接触致敏物的量有一定关系,但不成正比,本病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同样条件下接触者中只有少数人发病。变应性皮炎常呈湿疹样改变,初发损害可以是成

簇的小水疤,皮疹初发与接触部位一致,界限不清,并可向周边蔓延,高度敏感者可波及到远离接触的部位,严重者可泛发全身。职业接触性皮炎(湿疹)的治疗,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

局部治疗

急性期:皮炎只有轻微红斑、丘疹、或小水疱而无渗出者,可外用洗剂或粉剂,如炉甘石洗剂,扑粉或瘁子粉。也可用亲水性基质的霜膏,如氟氢可的松,地塞米松霜等。如果皮炎伴有剧痒时,可在洗剂中按比例加入1%酚或其他止痒剂。皮炎较重,红肿明显或水疤破溃、糜烂渗出者,采用湿敷的方法,忌用粉剂和洗剂常用作湿敷的溶液有,3%硼酸水溶液,0.1%雷夫奴儿溶液,赢8000的高锰酸钾溶

液。每次湿敷30分钟到l小时,每天可敷24

次(视病情而定),湿敷的间隙可涂氧化锌油。

病情好转,渗出停止,水疙吸收,炎症趋退,

但未全消,用氟氢可的松霜外涂。

皮炎恢复期:皮肤干燥脱屑时,可用糊膏

或软膏,如5%硼酸软膏,以滋润皮肤并可防止由于搔痒而引起继发感染。在治疗过程的任何

阶段中,如有继发感染时,应积极给予抗感染

处理。296龙胆紫液,5%磺胺噬陛炉甘石洗剂,O.1%雷夫奴儿糊膏,新霉素软膏等均有

抗感染作用。慢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往往为皮肤

浸润肥厚,以及苔癣化。选用促使浸润吸收,

皮损变薄的药物,以软膏为主,皮肤增厚或苔

癣样变化明显,可用10 20%的煤焦油软膏,10 20%尿素软膏,5%水杨酸软膏等,也可用5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