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资料分析:假设条件题
- 格式:docx
- 大小:13.15 KB
- 文档页数:1
2019国考行测:前提假设类题型破解有妙招前提假设类题型最近几年逐渐成为国考行测的新宠儿,为了帮助各位考生在2019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遇到此类题型能够轻松应对,本文将与大家分享几种前提假设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国考行测考试如何解判断推理中的前提假设类题目?三段论是考生们可以选择的方法之一。
接下来,我们为各位详细介绍三段论的具体解题过程。
三段论由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来的。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刚说到这儿,估计有同学开始抱怨了“不想听那些复杂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基础理论不可不提,它是解题的基础工具。
所以,笔者尽量用一些直观的符号来展示这些基础理论,从而避开繁杂的文字阐述。
三段论的简单逻辑表述式子如下:若:A→B(大前提),B→C(小前提)则A→C(结论)若:有的A→B(大前提),B→C(小前提)则有的A→C(结论)(注:两个B必须一模一样,不一样换成一样的,第二个B含“所有”之意)这里,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帮助同学们去理解这些式子。
譬如:这种乳酸菌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环境,改善了肠道菌群环境有益于身体健康。
翻译:这种乳酸菌→改善肠道菌群环境,改善肠道菌群环境→有益于身体健康根据三段论方法得到:这种乳酸菌→有益于身体健康得出结论:这种乳酸菌有益于身体健康再譬如:有的党员是学生,所有学生都还未毕业。
翻译:有的党员→学生,学生→-毕业根据三段论方法得到:有的党员→-毕业得出结论:有的党员还没有毕业简单了解三段论之后,咱们看看如何将该方法运用于论证中的前提假设类题型:如果你正在备考2019公务员行测考试,不要错过下面的例题解析。
【例1】2016-北京某中学高中部所有喜欢球类运动的学生都参加过学校的运动会。
因此,有些喜欢美术的同学不喜欢球类运动。
为使上述论证成立,关于该中学高中部学生的断定必须假设的是:A.所有喜欢球类运动的学生都不喜欢美术B.参加过学校运动会的学生都喜欢球类运动C.所有喜欢美术的同学都没参加过学校的运动会D.有些喜欢美术的同学没有参加过学校的运动会【题干分析】整个题干部分包括:前提条件:所有喜欢球类运动的学生都参加过学校的运动会(记为“前提1”)。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前提假设型题型解题技巧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考生认为逻辑判断模块的考题太绕、太深奥。
其实考生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考生还没有找到逻辑判断相应的推理方法和规则,下面小编就以前提假设型题型为例,为大家详细讲解。
前提假设型题的题干是给出结论和部分前提,然后提问得出结论的必须假设是什么,或者需要补充什么样的前提,才能使题干中的推理成为逻辑上完整、有效的推理。
前提假设型题的做题方法是需要从A、B、C、D四个选项中寻找一个前提,将题干的前提和结论连接起来,即通常所说的“搭桥”。
【例1】
某食品包装上标明:本食品可放心食用,因为其中不含防腐剂和人工色素。
该食品包装上所标明内容最可能假设了以下哪项( )。
A.有些食品中含防腐剂和人工色素
B.安全的食品一定不含防腐剂和人工色素
C.不含防腐剂和人工色素的食品一定是安全食品
D.这些食品的生产者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答案:C
【例2】
某教师对美国高中生和中国高中生做了一项测试,他问被试相同的问题“一张A4纸如果对折,最多可以折几次”。
结果发现,听到问题后,大部分美国高中生马上开始动手折纸,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回答能折的次数,而大部分中国高中生听到问题后马上回答:无穷多次。
这位教师由此得出结论:美国高中生注重实践,而中国高中生注重理论。
以下哪项是这位教师得出结论所必须假设的( )。
A.理论与实践是相互对立的
B.只要开始动手折纸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问题,就是注重实践
C.只要开始动手折纸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问题,就是不注重理论
D.只要马上回答“无穷多次”,就是不注重实践
答案:B。
片段阅读是行测考试言语理解的题量一般较大,也是整个言语中相对比较容易提升的一种题型,应该是考生们在复习中的重点。
片段阅读最主要的解题方法就是通过行文脉络来分析作者写文章的意图,作者的意图明确。
这其中需要尤其注意假设词的灵活运用,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直接做出题目。
需要各位考生重点把握。
【方法透析】常见假设词:如果…那么…、只有…才…在判断中,“如果…那么”表示前推后。
“只有…才”表示后推前。
但是言语与判断在这里表示的意思完全不同。
一般在言语中,主要看假设词后的结果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若为不好的结果,则否定前面的条件。
【例句】:如果中国的广大消费者更多地认同外国的牌子,则民族工业必将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
此句中,如果我们认同外国品牌会产生后面的危害,很明显为不好的结果,因此需要否定前面的条件。
所以此句重点为,不能让消费者更多的认同国外品牌。
【例题一】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
公平与效率这两个目标均有价值,谁都不应处于绝对优先的地位,应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水平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客观因素来决定何者优先。
社会如果单纯追求某一方面,把它推向极端,都会使它向自己的反面转化,都会适得其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应如何确定社会发展目标B.社会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C.公平与效率哪个应该优先D.公平与效率需要得到兼顾【例题解析】D。
解析:文段指出效率和公平是辩证统一的,不应该绝对优先谁,应根据社会多方面客观因素来决定何者优先。
最后指出单纯、极端地追求一方面将适得其反。
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公平与效率不能绝对优先其中一方,要两者兼顾。
故本题答案为D。
【考点讲解】“社会如果单纯追求某一方面,把它推向极端,都会使它向自己的反面转化,都会适得其反。
”此句通过后面的不好结果,目的是说明我们不能只追求单一方面,则意味着要兼顾两者。
【例题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绝不是说市场是万能的,可以把一切交给市场;更不是认为政府对市场可以撒手不管。
事业单位中的常见判断分析题解析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常见的一类题型就是判断分析题。
这类题目往往需要我们从一段给定的文字材料中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以作出正确的答案。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中常见的判断分析题进行解析,并提供解题技巧和方法。
一、题目类型事业单位中的判断分析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条件判断题: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某一结论的正确性。
2. 推理判断题:根据给定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3. 规律判断题:根据一定的规律或者模式,推断下一个或者一系列的事件、事物或者现象。
二、解题技巧在解答判断分析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以提高正确率和解题速度。
1. 仔细阅读:首先,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中给出的文字材料,确保对材料内容有充分的了解。
2. 确定问题: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题目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有助于我们集中注意力。
3. 辨析信息:在进行推理和判断过程中,需要注意将给定的信息进行辨析,筛选出对问题解决有用的信息。
4. 运用逻辑:判断分析题通常需要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条件判断或者推断。
我们需要熟悉基本的逻辑规则,如充分必要条件、排中律等。
5. 排除法:当多个选项看似合理时,可以通过排除法逐一排除错误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三、示例解析现在,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解题技巧。
材料:某公司的销售额在过去三年中呈上升趋势,但最近一个季度的销售额有所下滑。
问题: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哪个结论是最有可能的?A. 公司的销售额将继续上升。
B. 公司的销售额将持平。
C. 公司的销售额将持续下滑。
D. 公司的销售额将回归上升趋势。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公司的销售额在过去三年中持续上升,但最近一个季度有所下滑。
基于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推断出,销售额的下滑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而不是持续的下滑趋势。
因此,最有可能的结论是D选项,即公司的销售额将回归上升趋势。
921事业单位统考对答案(职测+综应)解析参考一、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职测)1. 言语理解与表达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考生需要对文章主旨、词语理解、语句表达等方面进行准确把握。
对答案时,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是否准确理解了文章主旨,把握了文章的逻辑结构。
(2)是否能够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特别是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3)是否能够准确判断语句表达的正确性,包括病句、歧义句等。
2.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
对答案时,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是否掌握了常见的数学运算方法,如四则运算、方程求解等。
(2)是否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实际问题,如排列组合、概率计算等。
(3)是否能够准确判断题目中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等。
3. 判断推理判断推理部分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对答案时,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是否能够准确理解题目中的逻辑关系,如假设、条件、结论等。
(2)是否能够运用推理方法解决问题,如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
(3)是否能够准确判断题目中的推理错误,如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等。
4.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部分考查考生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对答案时,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是否能够准确理解题目中的数据信息,如表格、图表等。
(2)是否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问题,如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等。
(3)是否能够准确判断题目中的数据关系,如趋势、比例等。
二、综合应用能力(综应)1. 管理能力管理能力部分考查考生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等。
对答案时,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是否能够准确理解题目中的管理场景,把握问题的核心。
(2)是否能够运用管理知识和技巧解决问题,如时间管理、团队协作等。
(3)是否能够准确评估自己的管理能力,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2. 事务处理事务处理部分考查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对答案时,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是否能够准确理解题目中的事务场景,把握问题的核心。
深圳事业单位行测考试朴素逻辑之假设法做题指导你还在埋头钻研朴素逻辑题不能自拔吗,你还在因为脑子转不过弯发愁吗?给大家送福利啦!今天隆重介绍一种做题方法——假设法。
该法适用于题干真假性不确定但又找不到矛盾的情况。
那么这种方法怎么运用呢,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先假设题干的某一信息为真,进行推导,当推导出的结果与题干相矛盾,则假设错误,这一信息为假。
试题再现一梅兰竹菊是张老汉的四个女儿。
有一次,某客人问起四姐妹的年龄,得到不同的回答。
梅说:“兰比竹小。
”兰说:“我比梅小。
”竹说:“兰不是三姐。
”菊说:“我是大姐。
”憨厚的张老汉在旁补充道:“大女儿和三女儿撒谎呢,二女儿和小女儿说得对。
”据此,按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可以判断四姐妹依次为:A.梅兰竹菊B.梅兰菊竹C.兰菊梅竹D.菊兰梅竹【解析】:B。
解析:由“大女儿和三女儿撒谎”为突破口,我们假设菊是大姐,那么她说“我是大姐”则是真话,但是大姐要说假话,矛盾。
故菊不是大姐,她说了假话,则可推出菊是三女儿,对比选项,可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选B。
试题再现二有小利、小美、小星、小真、小珑五个孩子在一起玩耍,有的孩子额头上沾了泥巴。
显然,每个孩子只能看见别人的头上有没有泥巴,而看不见自己头上有没有泥巴,头上沾有泥巴的孩子只说假话,只说假话的孩子头上一定沾有泥巴。
同样,头上没沾泥巴的孩子只说真话,只说真话的孩子头上一定设有泥巴。
已知:小利说:我看见三个人头上没泥巴,一个人头上有泥巴。
小美说:我看见四个人头上都有泥巴。
小星说:我看见四个人头上都没泥巴。
小珑说:我看见一个人头上没泥巴,三个人头上有泥巴。
由此,以下陈述一定为真的是:A.小星头上没有泥巴B.小利和小真头上没有泥巴D.小真和小珑头上有泥巴C.小美头上有泥巴【解析】:C。
解析:比较四人的话,显然由小美和小星的话入手较易假设。
假设小美的话为真,则小美头上没泥巴,其他四人头上都有泥巴,与小珑的话相符,即小珑的话为真,则小珑头上没泥巴,矛盾。
2019云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朴素逻辑之假设法方法透析炎炎夏日早已过去,凉爽的秋天匆匆来临,2019下半年云南事业单位招聘也在秋季拉开了序幕;在此,云南中公教育给正在备考的小伙伴分享一下朴素逻辑之假设法方法透析,希望大家多多掌握,考试一往直前!一、基本含义对于不确定的情况进行假设可能发生的情况去验证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
二、适用题型题干中的条件存在多种不确定的情况,不能直接推理,可进行假设。
很多时候,当题干中涉及永远说真话或者永远说假话的时候,可运用假设法。
【例1】古代有一座小城,城里只有君子和小人,君子只说真话,小人只说假话。
一位知晓这一情况的游客来到这座小城,他遇到了甲、乙两人,他问甲:“你们谁是君子,谁是小人?”甲回答说:“或者我是小人,或者乙是君子”。
根据上述情况,可以得出哪个结论?A.甲和乙都是君子B.甲和乙都是小人C.甲是君子,乙是小人D.甲是小人,乙是君子【答案】A。
解析:假设甲是君子,君子只说真话,所以,甲说的是真话,即甲说话的内容是真的:“或者甲是小人,或者乙是君子”为真,又因为此种情况下甲是君子,已知一个相容选言命题为真,否定其中一个则能肯定另一个,所以乙是君子为真。
此情况符合题干,所以甲和乙都是君子;假设甲是小人,小人只说假话,所以甲说的是假话,即甲说话的内容是假的:“或者甲是小人,或者乙是君子”为假,那么它的矛盾命题为真:“甲不是小人且乙不是君子”为真,与此种情况下,甲是小人矛盾了,所以此情况不成立。
总之,甲和乙都是君子,故答案为A。
在这道题目中非常明显的条件是君子永远说真话,小人永远说假话,甲和乙对应谁是君子、谁是小人有4种可能的情况,题干中只有甲说了一句话,所以甲的身份就只有两种,要么是君子,要么是小人,所以以此为突破口分别进行假设,去假设两种不同身份看是否可以成立。
如果依据某一个假设,进行推理得到的结论与该假设本身、题干或者已知条件不符,那么这个假设就不成立,则该假设的矛盾就是成立的,从而可以得出一些确定的信息。
2018云南普洱事业单位统考职测备考:朴素逻辑假设法运用朴素逻辑是事业单位职测科目中常见的题型,这类题型往往题干条件比较复杂,并且信息较多,难以找准切入口,解题速度较慢容易耗费时间,同时正确率并不高。
因此,这类题目想要拿高分,就必须掌握相关的解题技巧。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分享一下,朴素逻辑如何用假设法来解题。
假设法指的是假设题干中某一条件为真或者为假,通过其他条件进行推理,如果推导出矛盾则假设不成立,反之,假设成立。
能够用到假设法的题目往往题干的条件并不确定,缺少肯定的信息,不能直接推理,只能通过假设法来进行排除。
【例1】甲说:“丁比乙重”,乙说:“甲比丙重”,丙说:“我比丁重”,丁说:“丙比乙重”。
四个人的体重都不一样,但已知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是对的,而且是体重最轻的人说的。
请问,体重最轻的人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A。
我们根据题干和问法判定这道题目是朴素逻辑的真假话问题,四个人的话有真有假,唯一确定的信息是体重最轻的人说真话。
所以突破口就在体重最轻的人身上。
题干中四个人有三个人关联到丙,所以丙为我们的突破口。
下面进行假设:假设:丙体重最轻→丙说真话→丙>丁→丙体重不是最轻,出现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
所以:丙不是体重最轻的人→丙说假话→丁>丙→丁不是体重最轻的人→丁说假话→乙>丙→乙非体重最轻的人→甲为体重最轻的人。
答案为A。
【例2】黄伟、李建、韦达、覃国四人相约自驾游,他们驾驶的洗车颜色有红、黄、白、蓝四种,当问及颜色时,黄说:“李的车不是红色”,李说:“韦的车是黄色”,韦说:“覃的车不是白色”,覃说:“在黄、李、韦三人中,有一人开的车为黄色,并且只有开黄色车的人说真话”。
如果覃的话为真,正确的是:A.李的车是黄色B.覃的车是白色C.韦的车是蓝色D.黄的车是红色【解析】B。
通过题干的呈现形式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这道题目考察的是朴素逻辑。
题干的条件中已知四个人的话,覃的话为真,但是我们依然无法判定前三个人的情况,所以只能假设,并且知道一定从黄色车入手:假设:李的车为黄色→李说真话→韦车为黄色→两个人的车是黄色,出现矛盾,假设不成立。
2019厦门事业单位判断推理解题技巧:用假设法解朴素逻辑朴素逻辑是近年来各种考试当中比较常考的题型,是考试的难点和重点。
朴素逻辑属于必然性推理,从原文的信息必然可以推出的结论,但是没有固定的模式,难度系数比较大,因此需要考生灵活应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朴素逻辑当中的适用于假设法的题型。
假设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假设来做题,假设题干中的某个条件或者选项为真或假,结合题干其他条件进行推理,推理中如果没有出现矛盾,与所有条件相符,则假设成立,反之,假设不成立。
【例1】、乒乓球单打决赛在甲、乙、丙、丁四位选手中进行,赛前,有些人预测比赛的结果,A说:甲第4。
B说:乙不是第2,也不是第4。
C说:丙的名次在乙的前面。
D说:丁将得第1。
比赛结果表明,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预测错了。
那么,甲、乙、丙、丁四位选手的名次分别为:A.2、3、4、1B.1、2、4、3C.1、3、4、2D.4、3、1、2【解析】答案D。
只有一个人预测错误,典型的真假话问题,但是找不到矛盾或者是反对关系,则难以确定题干真假情况,此时可以考虑使用假设法。
观察四个选项,都比较复杂,如果使用选项假设法则较容易出错,则可以假设题干所给几句话的真假来确定答案。
假设A 说的话预测错误,则甲不是第4。
根据只有一个人预测错误可知,B、C、D三人的预测为真。
因此,乙、丙、丁也都不是第4,则没人第4,假设不成立。
所以A预测正确,甲第4,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
故正确选项为D。
【例2】、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
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的。
”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
”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
”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
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一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B、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C、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D、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解析】答案C。
事业单位资料分析题库:资料分析考试练习题(214)【导读】事业单位为关心各位考生顺当通过事业单位聘请考试!今日为大家带来事业单位资料分析题库:资料分析考试练习题(214)。
盼望可以关心各位考生顺当备考!依据以下资料,回答1-5题。
1.2022年8月江西省各大税种中收入未达到1~8月平均水平的有( )个。
A.1B.2C.4D.32.2022年8月份,江西省国税收入同比增长最慢的区市的收入数是最快的区市的( )。
A.9.9%B.50%C.54.2%D.153.7%3.2022年8月份江西省国税收入最少的区市是( )。
A.抚州市B.萍乡市C.景德镇市D.鹰潭市4.相比2022年前8个月,各大税种中2022年1~8月的累计收入数增长量最大的是( )。
A.国内增值税B.国内消费税C.海关代征税收D.车辆购置税5.依据资料,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
A.2022年8月江西省国税税收收入超过了前8个月的平均水平B.2022、2022两年1~8月的累计税收收入排名江西省各区市中有三个没有变化C.2022年8月至2022年8月,江西省个人所得税始终是各大税种中收入最少的D.2022年前8个月江西省部分区市累计税收收入呈现负增长主要是由于所得税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D。
我解析:由表1其次、四列可知,2022年1-8月江西省月均国内增值税收入177.258=22.X亿元36.12亿元(8月国内增值税收入),月均国内消费税收入48.928=6.X亿元7.59亿元(8月国内消费税收入),月均企业所得税收入34.328=4.X亿元1.15亿元(8月企业所得税收入),月均个人所得税收入2.18=0.2X亿元0.07亿元(8月个人所得税收入),月均车辆购置税收入12.538=1.5X亿元1.47亿元(8月车辆购置税收入),月均海关代征税收收入15.48=1.XX亿元2.84亿元(8月海关代征税收收入),满意条件的有3个,应选择D。
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题型题型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30题,参考时限30分钟)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
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对所给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满足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要求最相符合。
第二部分数量关係(共20题,参考时限20分钟)本部分包括两种型别的试题:一、数字推理:共5题。
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
数列二、数**算:共15题。
每道试题呈现一道算术式,或表述数字关係的一段文字,或几何图形,要求你迅速準确地计算或论证出答案。
应用题两地相向、追击;概率、第三部分判断推理(共40题,参考时限为40分钟)本部分包括四种型别的试题,均为单项选择题。
一、图形推理:共10题。
包括两种型别的题目二、定义判断:共10题。
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行为,要求你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注意: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三、类比推理:共10题。
每道题给出一对相关的词,然后要求考生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係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四、演绎推理:共15题。
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出一个答案。
注意,正确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第四部分常识判断(共20题,参考时限为10分钟)常识判断部分涵盖法律、政治、经济、公共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主要考查的是应试者在这些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请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答案。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共20题,参考时限为20分钟)针对下列文字、图或表回答问题。
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资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
国考行测出题频率最高题型汇总之前提假设型前提假设型试题是逻辑判断中出现频率很搞的题型。
前提假设型试题是题干中给出结论和部分前提,然后提问假设是什么,或者需要补充什么样的前提,才能使题干中的推理成为逻辑上完整、有效的推理。
或者要你提出正面的事实或有利于假设的说明,则加强论点,否则削弱论点。
此类试题的题干中往往给出小前提(即推理的条件)和结论,要求寻找到一个大前提将题干中的小前提和结论联结起来,这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搭桥”。
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上述推论基于以下哪项假设?”“以下各项都可能是上述论证所假设的,除了……”“上述陈述隐含着下列哪项前提或假设?”“上述论断是建立在以下哪项假设的基础上?”“上述议论中假设了下列哪项前提?”“再加上什么条件能够得出上述结论?真题一:2006年国考第一卷92题92.遇到高温时,房屋建筑材料会发出独特的声音。
声音感应报警器能够精确探测这些声音,提供一个房屋起火的早期警报,使居住者能在被烟雾困住之前逃离。
由于烟熏是房屋火灾人员伤亡最通常的致命因素,所以安装声音感应报警器将会有效地降低房屋火灾的人员伤亡。
下列哪一个假设如果正确,最能反驳上面的论述?()A.声音感应报警器广泛使用的话,其高昂成本将下降B.在完全燃烧时,许多房屋建筑材料发出的声音在几百米外也可听见C.许多火灾开始于室内的沙发座垫或床垫,产生大量烟雾却不发出声音D.在一些较大的房屋中,需要多个声音感应报警器以达到足够的保护【解析】C “遇到高温时,房屋建筑材料会发出独特的声音。
”这是声音感应报警器可以应用的前提条件,但如果许多火灾开始于室内的沙发座垫或床垫,产生大量烟雾却不发出声音,则其论点会受到质疑。
真题二:2006年国考第二卷80题80.一般来说,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容易被与其目标一致的其他科学家所接受,作为他们的同事。
而当某位科学家作为向大众解释科学的人获得声誉时,大多数其他科学家会认为他不能再被视为一位真正的同事了。
行测前提假设的解题技巧
行测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部分,而前提假设的解题技巧对于行测来说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解答这类题目的技巧:
1. 理解问题:首先,你需要完全理解问题的要求。
这包括理解题目的主要信息和要求你做什么。
2. 识别关键信息:在理解问题后,你需要找出关键信息。
这通常涉及到识别问题中的主要观点或论点。
3. 分析选项:接下来,你需要仔细分析每个选项,并考虑它们是否与问题的关键信息相关。
这可能需要你运用一些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
4. 做出假设:基于你的分析和推理,你需要做出一个假设。
这个假设应该能够支持问题的关键信息,并能够解释或证明该信息的相关性。
5. 验证假设:最后,你需要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有效。
这可能涉及到重新审视问题、分析选项,或者进行一些额外的推理或研究。
通过以上步骤,你应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答行测中的前提假设问题。
记住,关键在于理解和应用批判性思维技巧,以及能够根据问题和选项进行逻辑推理。
事业单位招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4.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题。
2014年,某市十大产业链企业累计完成产值3528.8亿元,同比增长13.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78.8亿元、利税348.9亿元、利润22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0%、19.4%和19.5%。
其中,十大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共完成产值3520.2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69.9亿元、利税348.4亿元、利润222.7亿元。
碳材料产业链是十大产业链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5.4%、49.8%、46.7%和33.8%。
新医药产业链规上企业共完成产值402.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9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和12.2%,实现利税50.2亿元、利润3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和26.2%。
新光源产业链规上企业累计完成产值94.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9.6亿元,实现利税4.6亿元、利润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12.3%、30.1%和49.9%。
全市智能电网产业链规上企业共完成产值733.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 3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和6.5%。
1.2014年,该市十大产业链企业累计完成产值同比增加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字?( )A.420亿元B.470亿元C.520亿元D.570亿元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资料“2014年,某市十大产业链企业累计完成产值3528.8亿元,同比增长13.4%”可知,所求同比增加量为≈403(亿元),与A项最为接近。
故本题选择A项。
知识模块:资料分析2.2014年,该市十大产业链企业以下哪项指标同比增长最快?( )A.碳材料产业链利税B.新医药产业链规上企业利税C.新光源产业链规上企业利润D.全市智能电网产业链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资料可知,碳材料产业链利税同比增长率为46.7%,新医药产业链规上企业利税同比增长率为30.2%,新光源产业链规上企业利润同比增长率为49.9%,全市智能电网产业链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为6.5%,比较可知,新光源产业链规上企业利润同比增长率最大。
前提假设类题目解题秘籍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李慧超论证类题目是公务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和三支一扶等考试中经常会考察的一类题型。
这样题型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且难度较大,因此在接下来会从不同类型题目的出题形式、提问方式和解题技巧出发,让考生们对前提假设类题目有够深入的了解,提高正确率,最终顺利备考。
【出题形式】前提假设型试题是在题干中给出结论和部分前提,然后提问假设是什么,或者需要补充什么样的前提,才能使题干中的推理成为逻辑上完整、有效的推理。
或者要应试者提出正面的事实或有利于假设的说明,则加强论点,否则削弱论点。
【提问方式】以上判断还需要基于以下哪一个前提?以下哪项是上述论证成立需要的前提条件?下列最有可能是上述论证前提假设的是?【解题技巧】根据前提的不同类型,把前提分为四类:1. 补充前提2. 特需前提3. 首要前提4. 联系前提本次针对前两种前提给大家进行介绍。
解题技巧1:补充前提补充前提类是指:论点和论据的范围不同,论点的范围较大,论据的范围相对于论点较小,此时的前提选项就是把论点有而论据没有的范围补充上。
下面结合例题给大家进行介绍。
【例1】有专家认为,全球经济正缓慢复苏,其主要证据是,美国的经济表现超出预期,在就业和住房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欧洲央行启动了融资运作计划,用比较低的利率贷款,为更多的企业以及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全球整个大宗商品市场树立了足够的信心。
因此,这都是非常好的迹象。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有可能成为上述论证前提的是_____。
A.专家先前对美国经济表示不乐观B.欧洲央行原有利率较高,银根紧C.非欧美国家的经济状况保持稳定D.全球大宗商品交易缺乏信心支持【答案】C【题目详解】本题考查补充前提。
论据:①美国的经济表现超预期;②欧洲央行为更多企业及中小企业进行融资;③全球整个大宗商品市场树立了足够的信心。
论点:全球经济正缓慢复苏。
论点强调全球经济,论据强调欧美经济及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论点和论据的范围不同,需要补充缺少的内容。
2016辽宁事业单位行测备考辅导:前提假设型题目精讲欢迎关注辽宁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2016辽宁事业单位大部分考试科目为职业能测试和公共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信息。
辽宁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整理了辽宁事业单位考试资料供考生备考学习。
>>>历年辽宁事业单位真题请查看:历年辽宁省各地区事业单位考试真题汇总<<<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前提假设型题目一般是在题干给出了某一论据和结论,但由该论据不足以推出结论,还需要补充一个新的论据,在两者共同的作用下,才能保证论证的正确。
下面为考生带来前提假设型题目精讲。
1、带入考证法:首先必须明确题干所支持的结论是什么,现有哪些前提。
常用的方法其一,通过一些明显的关联词。
其二,如果没有明显的关联词,那么就去文段的开头一两句话,或者后面结尾一两句话中找结论。
其次,把与题干结论正相关的备选项(排除不相关、甚至互相矛盾的干扰选项)带入到现有前提和结论之间。
最后,如果添加的前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论的可靠程度(注意:只要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就行,可以是充分条件,也可以是必要条件或者其他条件),那么这个选项就是正确的支持选项。
2、建立联系法:论据和论点之间有明显的跳跃;前提就是需要在论点和论据之间“搭桥”,建立联系。
【例题】玛雅遗址挖掘出一些珠宝作坊,这些作坊位于从遗址中心向外辐射的马路边上,且离中心有一定的距离。
由于贵族仅居住在中心地区,考古学家因此得出结论,认为这些作坊制作的珠宝不是供给贵族的,而是供给一些中等阶级,他们一定已足够富有,可以购买珠宝。
对在这些作坊工作的手工艺人,考古学家在论断时做的假设是( )A.他们住在作坊附近B.他们不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C.他们自己本身就是富有的中等阶级的成员D.他们的产品原料与供贵族享用的珠宝所用的原料不同【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因此得出结论”,其前后分别为题干论证的论据和论点。
一、假设条件的概述假设条件题是指通过题干给出的假设条件以及资料中给出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所求数据的一类题目。
这类题目考查考生理解假设条件的能力,比较新颖。
1.常见的考查方式“假设……”“若……”,常是对一些可变条件、概念的假设或者设定一些条件,为接下来的题目描述和解题做铺垫。
2.假设条件题应对策略(1)首先要充分理解假设条件。
(2)根据关键词到材料中寻找相应的数据,再利用假设条件所提供的数据进行换算。
(3)注意假设条件一般都是题目计算时缺少的那个前提或者换算条件。
二、模拟练习题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84937亿元人民币,主要能源生产总量为228.9百万吨标准煤。
主要能源为原煤、原油、天然气和水风核电,分别生产177.2百万吨标准煤、25.9百万吨标准煤、6.6百万吨标准煤和19.2百万吨标准煤。
“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我国主要能源生产情况见下表。
自2022年起,若我国水风核电年产量均按2022-2022年平均增速增长,则2025年我国水风核电产量将为()。
A.84.2百万吨标准煤B.85.8百万吨标准煤C.132.5百万吨标准煤D.143.6百万吨标准煤正确答案:D中公解析:定位文字材料和表格可得,2022年、2022年水风核电生产量分别为19.2百万吨标准煤、52.5百万吨标准煤。
自2022年起按2022-2022年平均增速增长,2022-2025年与2022—2022年间隔年数相同,则2022-2025年与2022—2022年增长率相同,2025年水风核电产量为52.5×52.5/19.2≈52.5×55/20≈52×11/4=13×11=143(百万吨标准煤),本题中D项最接近。
一、假设条件的概述
假设条件题是指通过题干给出的假设条件以及资料中给出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所求数据的一类题目。
这类题目考查考生理解假设条件的能力,比较新颖。
1.常见的考查方式
“假设……”“若……”,常是对一些可变条件、概念的假设或者设定一些条件,为接下来的题目描述和解题做铺垫。
2.假设条件题应对策略
(1)首先要充分理解假设条件。
(2)根据关键词到材料中寻找相应的数据,再利用假设条件所提供的数据进行换算。
(3)注意假设条件一般都是题目计算时缺少的那个前提或者换算条件。
二、模拟练习题
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84937亿元人民币,主要能源生产总量为228.9百万吨标准煤。
主要能源为原煤、原油、天然气和水风核电,分别生产177.2百万吨标准煤、25.9百万吨标准煤、6.6百万吨标准煤和19.2百万吨标准煤。
“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我国主要能源生产情况见下表。
自2016年起,若我国水风核电年产量均按2006-2015年平均增速增长,则2025年我国水风核电产量将为()。
A.84.2百万吨标准煤
B.85.8百万吨标准煤
C.132.5百万吨标准煤
D.143.6百万吨标准煤
正确答案:D
中公解析:定位文字材料和表格可得,2005年、2015年水风核电生产量分别为19.2百万吨标准煤、52.5百万吨标准煤。
自2016年起按2006-2015年平均增速增长,2016-2025年与2006—2015年间隔年数相同,则2016-2025年与2006—2015年增长率相同,2025年水风核电产量为52.5×52.5/19.2≈52.5×55/20≈52×11/4=13×11=143(百万吨标准煤),本题中D 项最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