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施

【关键词】:教师学生情感

【摘要】:什么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所谓情感,就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与内心体验,当客观事物以一定方式影响人的时候,人就会进行认识并产生相应的态度和体验,表现出明显的赞同或反对、愉悦与愤怒、乐观与悲观等两极性特征,其过程就是通过内心体验来反映客体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所谓态度就是一种相对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的情感倾向,它是个体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外化出的对生活中的不同事物和问题的认识,并可用语言表现出来的观点,因此态度的成分将明显包含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信念。所谓价值观就是在情感信念和情感态度基础上形成的高级性社会情感,是对客观事物认识和评价的最高层次,是系统化、理论化、观念化的情感体系,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由此可知,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应包括学习兴趣、动机、习惯、价值观,科学的态度和意志,审美情趣等。与传统的思想教育相比,更加强调学习的兴趣、态度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科学的精神和公民的基本素养,更加注重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强调了“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

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新世纪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在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中,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事实上,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贯穿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培养过程中去。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背景分析

现代心理学的情感研究已经证明,积极性情感能够强化认识主体的选择活动,从而成为推动选择认识客体的“加速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若用爱学生的真挚感情去创设一种意境,让学生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则可使学生“亲师信道”,还可使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热情和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学习,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使教与学顺畅,知与情交融,情与理和谐。

可是传统的数学教学,人们更多地重视以传授基础知识及智能培养为目标的认知领域,而以培养高尚的情操及个性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却往往被忽视。有些老师虽然在教学中建立了比较合理、比较有逻辑的教学过程,但给学生积极情感的食粮却很少,因而引起很多学生的厌烦和消极对抗,从而阻止了他们全力以赴地学习。

现在,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亦是学生情感和品格发展的关键阶段。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还有学生的情感因素的培养目标。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它们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从情感入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用数学素养的教学理念启迪他们、陶冶他们、充实他们,让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素质的全面发展,并让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知识自身的魅力,进而爱数学,主动研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初步设想

情感教育的根本涵义就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育。这是作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所在实施的真正教育。情感教学目标,一般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三大类认知目标以及目标内化的水平层次目标。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就是要促使学生在对某个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时,情感内化目标从接受层次经过反应层次、评价层次、组织层次逐渐上升到最后一个层次----性格化层次,周而复始,从而达到情感教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教师上百分数的应用一课,可以从营养学的角度让学生看到肉类、水果类、蔬菜类、碳水化合物等各自占的百分比,学生们首先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于是愉悦地觉察并接受刺激,然后按照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作出满意的反应,使之获得成功感。学生通过刺激和反应,开始认识到学校、家庭、老师、同学……所有的一切是真实可爱的,进行内心体验,逐步形成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爱生活的亲切感,最后将这种亲切感体验内化为学习的动力。

一、师生平等是根本。

为了保证情感目标的落实,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我们把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作为立足之本。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积极的情感交流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驱力。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所以,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摆脱“师道尊严”、“唯我独尊”的旧观念,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走到学生中去,用真诚的微笑、良好的情绪、满腔的热情去面对学生。这样,就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能感到愉快、轻松、也只有这种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追求新知。这种师生关系,在教与学的同时考虑学生的需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真正在基于学生视界下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促使学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这才是教与学的最大收获。

二、教学内容是基础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习数学的最好舞台。如果一个人对数学有一种需要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很有用、很有价值,他就会喜

欢数学,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数学就是一种享受。在情感目标的落实过程中,教学内容是最基础的,教师们凭借教学内容传递思想,传授知识、形成能力,培养积极的情感。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要学。

从学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那一天起,就进入了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由于情感是学生后天接受教育的产物,因此,学生情感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以教师引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为原动力的,而这种原动力是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基础,它有时能激发起学生高昂的情绪。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我们应该认真挖掘,并用其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如数学史、人物传记、故事、趣事等的引用,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自觉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努力去探索数学王国的无穷奥妙。如高年级“圆的认识”学习之后,向学生介绍祖冲之的事迹。诸如这样生动的事例,都能燃起学生炽热的情感之火,激发起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志向。

(二)将学习内容情感化,使学生易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有的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枯燥,这时就需要教师将学习内容情感化,使学生易学。学习内容情感化就是将抽象,乏味的数学知识通过拟人化、形象化的手法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或游戏,使他们感到亲切、熟悉、有趣,从而消除对数学的恐惧感。如教学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时,我组织学生比画实际长度的比赛,

看谁画得又对又快。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集体比,分组比,同桌比,闭着眼睛比,等等。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生很快掌握1米,1分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 知道了1米、10分米、100厘米一样长,1分米和10厘米一样长 还能迅速比画出9分米,20厘米,99厘米等实际长度。掌握了比画长度的本领,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后学生在解答有关长度的习题时就较顺手。

再如,学生在解答乘法应用题“一盆花5朵,3盆这样的花一共几朵?”时常写成加法:5+3=8,我反复强调有“3个5朵”,却不大奏效。于是我从反面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加法算式一写可不得了,5和3吵起了,为什么?一个是5朵,一个是3盆,加起来是8朵呢?还是8盆呢?5说是“8朵”,3说是“8盆”。到底谁对呢?都不对。因为他们的单位名称不一样,不可以直接相加。学生听了开怀大笑,在笑声中开了窍。再如,用8、1、2、0组成一个最小四位数,有学生写成0128,于是我幽默的说:0虽然是这里最小的数字,可它“一无所有”,所以它不好意思排在第一个,悄悄地躲到第二个位置上,学生听了印象特别深刻,一下子就心领神会了。

必要时还可以重组学习内容,根据生活实际自编相关问题的研究,由教师创设生活的情景,有意识地捕捉数学信息,采颉生活实例,让学生在鲜活的情境中去体验,在现实的背景中,从事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问题解决等活动。

三、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作为课程改革中的一线教师,工作的主阵地就在课堂,课堂是学

生成长的土壤,其乐融融、民主和谐的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只有充满智慧、充满感情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努力营造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使学生的情感因素得以培养,并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激情,充满活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境界。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做到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沃土呢 实践中,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将学习方法情感化,使学生善学。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是学习化社会的要求,也是知识经济的要求。如何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并且由学会到会学呢 我认为,有效途径之一是将学习方法情感化,即通过“创设情境”设疑引胜,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通过“全感参与”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成功的情感,掌握创新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

1、创设情境。

具体生动的情境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可以强化儿童的情感体验,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而教师则是情境创设的主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重视情境的创设。创设情境可以依据教材内容来确定,既可以在课的开头,也可以在课中,还可以在课尾,有经验的教师甚至可以延伸到课后。以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教学为例,课一开始,就可采用质疑创设情境—

—做猜角游戏,即先让学生任意报出自己所带的一个三角形任意两个角的度数,然后教师很快地报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每个角的度数同学们课前都已经量出 。这种情境的创设,可引导学生产生探索这其中奥妙的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师生间的情感得到了交流,这时就可利用这个大好时机来引导学生积极求知。

爱因斯坦说过 我们所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情感。每个学生都非常想成为一个探索者、发现者。为此,教师创设情境,能使他们形成“急于跳一跳摘果子”的积极心态,始终处于好奇、好胜、好思的踊跃参与状态,调动了学习的热情。

2、全感参与。

所谓“全感参与”,即教师通过科学、创新的教法设计,使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如让学生的眼、口、耳、脑、手等感官通过看、说、做、摆、写、想、读等方式实现全感参与。如教学“万以内数的写法时”,我针对学生写数时易丢0和易添0的现象,着重讲了“三步写数法”,既“找最高位、画位置线,对号入座”。比如写五千零五,先让学生看(最高位是什么位),接着让学生说(最高位是千位,从高到低是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边说边画线__、__、__、__,再让学生在数位线上写数,最好让学生将写的数读一读,检查所写的数对不对,这样通过让学生进行看、想、说、听、画等方法充分参与,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很快掌握了写数的本领,学习效果极好。

(二)将学习过程情感化,使学生乐学。

学习过程应是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学习过程至少能体现动静交错的变化美,合作参与的静态美,民主平等的人性美。

课堂上的“静”表现学生上课准备状态静,学生要备好上课用的书、本、学具等,整好桌面,收神敛气,静静地伏在桌上,进入上课的预备状态。还有一种“静”常被教师忽视。那就是课堂作业时的静,能否保证足够的课堂作业时间和静静的作业氛围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作业质量。而复习、新授、巩固则是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的过程,即让学生充分参与的过程。《学习的革命》一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伟大的教师能确保有充足的行为、充足的参与、充足的活动。我觉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实现“三全参与”,即全员参与、全感参与、全程参与,也就是说让每个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如何实现全程参与,体现节奏美呢?第一,要优化课堂结构。复习相关旧知识,使新知识不新;新授课中紧扣重点、难点、关键点,通过有效的教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巩固练习中,通过模仿性、变式性、综合性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新的认知结构。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的能力,使内代的知识进一步外代,使认知进一不升华,并为下一个新的学习做好新的认知准备。第二,要及时组织教学。低年的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弱,有意注意时间短。听课时常会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或做小动作,或与他人说话、嬉戏,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

有一定技巧,可以通过口令或表扬和暗示方法组织教学。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走上“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

化”的道路,唯有这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才会乐此而不疲。

(三)使学习心理健康化,让学生好学。

健康的学习心理应表现为积极的学习心态,稳定的学习情绪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正确地看待“错误”是培养积极的学习心态的关键。为此,学生学习的过程应提倡“无错原则”。首先让学生认识到“错误是学习进步的阶梯”。出错是自己获得更大进步的机会。要鼓励学生主动及时地暴露自己的错误,以便老师和同学及时提供帮助。如何让出错的学生大胆站起来或举手询问不懂的事,或主动找老师和同学帮助解答不会的题目。教师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热情及时地给予表扬,并尽可能地让其他同学帮助他,为他提供再练习的机会,直到获得成功。

要使学生有稳定的学习情绪,教师必须及时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使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要让学生坚信:只要想成功,就一定能成功;如果失败了,那是因为努力不够;如果成功了,那就需要更加努力,去争取更大的成功。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稳定的学习心态,争取各自更大的进步。同时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与教师积极管好自己的小手、小眼睛、小嘴巴、小脑袋,一旦有懒散、开小差、心不在焉等表现,要自觉地立即改正,做有错就改的好孩子。教师尤其要将严厉的批评“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化为为充满期待的鼓励和

充满爱心的帮助,使每个学生都深切地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希冀,

使他们都有一颗强烈的上进心。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流畅、完整、响亮的发言,积极专心的听课习惯,认真及时的作业习惯,等等,这些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在每一堂数学课中手把手地训练,一招一式地培养,身临其境地去指导。

总之,教师要通过充满情感的创造性教学,使学习中的各要素情感化,使学生易学、善学、乐学、好学,培养学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学习情感,使学习成为学生终身追求的目标和人生最大的乐趣。

三、增设数学情感课

“情感是生命里最美的花。”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的认知因素,更要关心学生接受信息过程的情感体验,让课堂涌动着学生生命成长的活力,让生命时时绽放出情感之花。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更好地让学生接纳与内化。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我们更关注他们的情感,让更多的孩子喜欢数学,让更多的孩子对数学说 “我能行 ”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发现和创新的乐趣。必要时不妨专门设立数学情感课,使学习心理健康化,让学生好学。

(一)让学生正确地看待“错误”。

为此,学生学习的过程应提倡“无错原则”。首先让学生认识到“错误是学习进步的阶梯”。出错是自己获得更大进步的机会。要鼓励学生主动及时地暴露自己的错误,以便老师和同学及时提供帮助。

如何让出错的学生大胆站起来或举手询问不懂的事,或主动找老师和同学帮助解答不会的题目。教师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热

情及时地给予表扬,并尽可能地让其他同学帮助他,为他提供再练习的机会,直到获得成功。

(二)要使学生有稳定的学习情绪。

要使学生有稳定的学习情绪。教师必须及时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使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要让学生坚信 只要想成功,就一定能成功 如果失败了,那是因为努力不够 如果成功了,那就需要更加努力,去争取更大的成功。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稳定的学习心态,争取各自更大的进步。同时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与教师积极管好自己,自觉地立即改正,做有错就改的好孩子。教师尤其要将严厉的批评“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化为为充满期待的鼓励和充满爱心的帮助,使每个学生都深切地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希冀,使他们都有一颗强烈的上进心。

(三)创设耳目一新的数学学习活动。

通过有别于常规学习的数学活动,重点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如讲解黄金分割比率、祖冲之研究圆周率、陈景润勇探歌德巴赫猜想、华罗庚自学成才……我国古代“百鸡问题”、“韩信点兵”、“牛顿问题”、“鸡兔同笼”、使学生从神秘的世界中激起探索的热情,一件件数学家的趣闻轶事中获得榜样的力量,从一道道数学趣题中感受到数学还是有血有肉、洋溢着生命气息的肌体,从多种学科的整合中感受到数学的美,自己提出想学习乃至研究数学问题,发挥教学的最大功能。

总之,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也是一块情感的沃土,我们教师要在这块沃土上辛勤的耕耘,我们辛勤的劳动不仅是让孩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所在,更要让孩子在求知的同时学会与人共处与人分享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让孩子在采集着知识的花朵时,又在情感的海洋中获得启迪进而获得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保德县第二小学梁斌

2016年12月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

目标的实施

保德县第二小学

如何写三维目标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何写三维目标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课改:如何写三维目标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课改办:针对部分教师对《导学案》中的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模糊情况,课改办做了一下模式作为参考,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完成学校课改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之三)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 一是表现为情绪。 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 情绪目标的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 二是表现为热情。 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激发起爱国主义的情感; ·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三是表现为兴趣。兴趣是强烈的吸引性和鲜明性的情感反映。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激发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是表现为动机。动机是情感冲动而出现的念头,它可以成为行动的驱动力。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动力。 五是表现为求知欲。 它是在智力探究活动中,需要和愿望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六是表现为道德体验。 如敬佩、赞扬、羡慕等。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能对xx人物感到敬佩…… 七是表现为美的体验。 指对自然、艺术、社会行为美的情感体验。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学会鉴赏大自然的美。 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学习,在交往中能表现出宽容、忍耐的态度。 所谓价值观,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

(完整版)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施 【关键词】:教师学生情感 【摘要】:什么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所谓情感,就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与内心体验,当客观事物以一定方式影响人的时候,人就会进行认识并产生相应的态度和体验,表现出明显的赞同或反对、愉悦与愤怒、乐观与悲观等两极性特征,其过程就是通过内心体验来反映客体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所谓态度就是一种相对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的情感倾向,它是个体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外化出的对生活中的不同事物和问题的认识,并可用语言表现出来的观点,因此态度的成分将明显包含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信念。所谓价值观就是在情感信念和情感态度基础上形成的高级性社会情感,是对客观事物认识和评价的最高层次,是系统化、理论化、观念化的情感体系,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由此可知,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应包括学习兴趣、动机、习惯、价值观,科学的态度和意志,审美情趣等。与传统的思想教育相比,更加强调学习的兴趣、态度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科学的精神和公民的基本素养,更加注重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强调了“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

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新世纪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在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中,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事实上,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贯穿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培养过程中去。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背景分析 现代心理学的情感研究已经证明,积极性情感能够强化认识主体的选择活动,从而成为推动选择认识客体的“加速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若用爱学生的真挚感情去创设一种意境,让学生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则可使学生“亲师信道”,还可使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热情和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学习,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使教与学顺畅,知与情交融,情与理和谐。 可是传统的数学教学,人们更多地重视以传授基础知识及智能培养为目标的认知领域,而以培养高尚的情操及个性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却往往被忽视。有些老师虽然在教学中建立了比较合理、比较有逻辑的教学过程,但给学生积极情感的食粮却很少,因而引起很多学生的厌烦和消极对抗,从而阻止了他们全力以赴地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2020年的教师资格证面试即将来临,那么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占此次面试分数一定的比例,因此写一个好的教学方案板书对这次考试来说非常重要。要想取得高分通过此次考试,要对教学设计相关考点非常熟悉。那么,小编现在结合了近几年教学设计常考的题,给大家分享一下下面的模板。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认出、了解、理解、描述、会运用、会写、会算、能证明(概念、性质、含义、定理、公式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体验、探索(观察、猜想、动手操作、推理论证等)过程,提高、培养(观察分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数感、符号意识、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来讨论思想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xxx,培养xxx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找出重要的知识点) 难点:(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本节课哪些知识学生比较难掌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谈话引入或情景引入等) 教师活动:根据教材内容自制多媒体动画(或展示xxx、创设xxx 等),引出课本主题图。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与有关的数学

问题。教师指出本课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是:1.xxx;2. xxx;等学生活动:就教师的提问展开独立思考或讨论得出xxx 设计意图: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二、探究新知 环节一:动手操作,锻炼能力 教师活动:针对课本排版的第一个知识点,阐述活动和提出问题学生活动:xxxxx 设计意图:合作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感、符号意识等 环节二:团队合作,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xxxx 学生活动:xxxx 设计理念:分析推理能力、抽象能力等。 环节三:xxxx 三、多层训练,深化知识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练习题组设计如下:

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

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 一、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课堂教学的提问发生在教学的全过程,究竟采用何种方式提问,直接受教学任务的影响,为了掌握知识,提问成为一种检测手段。 1、灵活性: 相对于其他学习内容来说,计算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他们在进入课堂时,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们心里期待的是“这一节课好不好玩”,对感兴趣的东西就积极参与、乐此不疲,没兴趣的则拒之千里。因此,有些烦躁的数学课之所以不能被孩子们接受,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缺乏情趣,学生学的也就没有滋味了,那么如何使计算教学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如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的灵活性。 2、应变性: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知识范畴和教学内容的设计都要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只有更多的知识知识储备才能驾驭新课程中的许多变化。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增加兴趣,具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与学生平

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因此营造课堂教学的和谐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课堂上,当你对孩子充满爱心的时候,你的话语就自然会变得亲切温馨,你的目光就自然会变得充满信任。孩子对外界环境的变化的体会是最深刻的,他从你的微笑中读出友善、鼓励、信任;也能从你的眼神中读出讨厌、憎恨、不开心。他们的情感会紧随老师不断起伏变化,并带动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关爱就是注意发现学生的变化、老师的眼神、老师的声音、老师的动作、老师的微笑都应该向每一个孩子传递来自老师的关爱信息,这些关爱的因子会伴随知识奔向每一个孩子求知的心灵深处,课程教学的质量也会因此提高。当然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是在课堂上一下子形成的,而是在平日里逐渐培养起来的,平时里,教师应该言行得体,平易近人,关心学生,还要有良好的教学声誉,这样,教师在学生中享有了威信,使学生觉得可敬、可亲、可信。教师平时不经意地对学生的一句问候,或许会使这位学生对你亲近。我在教学中,对自己所带两个班的学生,特别是家庭困难的学生和学习较差的学生,从他们的资料上了解到各个学生的生日,每逢某个同学生日时,我会给这位同学买一点好吃的或学习用品,这样,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亲近感,就为营造一种良好课堂教学气氛提供了条件。

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

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

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 一、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课堂教学的提问发生在教学的全过程,究竟采用何种方式提问,直接受教学任务的影响,为了掌握知识,提问成为一种检测手段。 1、灵活性: 相对于其他学习内容来说,计算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他们在进入课堂时,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们心里期待的是“这一节课好不好玩”,对感兴趣的东西就积极参与、乐此不疲,没兴趣的则拒之千里。因此,有些烦躁的数学课之所以不能被孩子们接受,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缺乏情趣,学生学的也就没有滋味了,那么如何使计算教学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如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的灵活性。 2、应变性: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知识范畴和教学内容的设计都要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只有更多的知识知识储备才能驾驭新课程中的许多变化。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增加兴趣,具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与学生平

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因此营造课堂教学的和谐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课堂上,当你对孩子充满爱心的时候,你的话语就自然会变得亲切温馨,你的目光就自然会变得充满信任。孩子对外界环境的变化的体会是最深刻的,他从你的微笑中读出友善、鼓励、信任;也能从你的眼神中读出讨厌、憎恨、不开心。他们的情感会紧随老师不断起伏变化,并带动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关爱就是注意发现学生的变化、老师的眼神、老师的声音、老师的动作、老师的微笑都应该向每一个孩子传递来自老师的关爱信息,这些关爱的因子会伴随知识奔向每一个孩子求知的心灵深处,课程教学的质量也会因此提高。当然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是在课堂上一下子形成的,而是在平日里逐渐培养起来的,平时里,教师应该言行得体,平易近人,关心学生,还要有良好的教学声誉,这样,教师在学生中享有了威信,使学生觉得可敬、可亲、可信。教师平时不经意地对学生的一句问候,或许会使这位学生对你亲近。我在教学中,对自己所带两个班的学生,特别是家庭困难的学生和学习较差的学生,从他们的资料上了解到各个学生的生日,每逢某个同学生日时,我会给这位同学买一点好吃的或学习用品,这样,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亲近感,就为营造一种良好课堂教学气氛提供了条件。

浅谈中学教学中的情感目标

浅谈中学教学中的情感目标 发表时间:2011-09-21T10:10:32.5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11月上供稿作者:张晓飞 [导读] 在新的中学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再是知识与能力的陪衬、附属,而是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 张晓飞河北省沧州实验高级中学062150 中学教学所要预期达到的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多地注重知识的单方面传授,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培养。在本世纪初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很多一线教师在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实践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还不够重视,本文主要对新课标中情感目标的实现进行了探究, 旨在促进新课标的顺利实施。 一、中学教学情感目标的内涵 在新的中学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再是知识与能力的陪衬、附属,而是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既体现了中学教学认知与情意的统一,也凸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情感目标主要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要素,在新的课程理念下, 它们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新课程目标中的“情感”不仅指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情感学习与形成或改变态度、提高鉴赏能力、更新价值观念、培养高尚情操等密切相关。 新课标中的“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 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态度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能有乐观、积极进取、敢于求实创新的人生观, 热爱生活、学习、工作, 热爱自然、社会, 对社会有责任感、义务感, 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等。态度教育对学生有终身的价值, 它有利于人的潜能释放、创造奇迹、实现自我, 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新课程目标中的“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强调让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共同构成了个体的人格素质。 二、中学教学情感目标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培养的学生是全面发展的人, 除了能处理在科技社会中取得成功所必需的文字、观念、数学等相关的知识能力外, 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勇于创新、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有对文学精粹的渴求心, 能愉快地聆听优美的音乐等。所以, 情感目标在教育中显示出了重要的地位。通过情感教育, 要调节和协调人的情绪, 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达到塑造理想人格、培养社会所需合格人才的目的。 三、中学教学情感目标的实现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情感目标的实现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那么如何才能够在中学教学中正确体现其情感目标呢?以下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1、要转变传统的教师权威观念。传统教育中, 教师权威的绝对化、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冷漠化, 阻碍了情感的生成, 在教师的权威下, 学生不能自主、自由地表达。若教师的权威建立在与学生民主、平等的关系和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基础上, 学生就能成为自己思想、情感、意志的主宰, 就能感知自身对他人的意义, 结合自身经验体验智者、仁者的思想情感, 借助文本完成审美体验, 唤醒人性的真善美, 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就会自然生成。 2、要合理设计教学的情感性。在教学设计中要有情感目标的设计环节,教师在备课教案中要体现出情感目标的设计。但这种目标大多是知识目标的附带物,因此要求教师要认真领会教材内容,从中找到能体现情感目标的内容。 3、教师要具有关怀学生的意识。在以言语为主要中介的师生交往中,学生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 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由于学生在上述几方面存在差异, 因而在学习中可能存在不同的见解。教师教学就要有高超的艺术技巧, 对学生的引导要看似无心, 实则有意。与教师交往的每一位学生都应得到教师的直接关注, 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独立人格的自主性, 体验到他(她) 与教师结成的是一种合作关系。教师的关怀意识, 不仅能赢得学生的尊敬, 还可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4、教师用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也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 而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自身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要有崇高的教育理想、教育信仰。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 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 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良品质, 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人生有深刻的认识, 富有教学机智和教学智慧, 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在教学交往中, 教师还要善于展现人格魅力,“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5、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学会用赞赏的目光欣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他们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善于把课文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并把带着自己独特感悟的情感传达给他人、感染他人,在此基础上, 再把学生的情感引入到所感知的对象之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具有艺术性的情感教育方法,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从而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篇一:小学数学说教学目标案例】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小学数学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案例 案例1【解方程】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解方程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2.能力目标:能够验算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3.重点 难点 案例2【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 1. 2. 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难点 教学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案例3【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发现三角形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2.能力目标:能形成观察,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能养成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重点 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点,这是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一个质的飞跃。因而,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案例4【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能够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体会方程的思想。通过有效 2 3学生能乐于学数学,遇到困难不避让,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责任感。 重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探究与证明。 难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添加辅助线)的讨论。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案例5【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过去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三维。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将教学目标以下三个方面: 1.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 3.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 难点 案例6 1. 3.情感与态度:能养成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数学应用意识。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难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长期以来我们总觉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虚无的东西,根本无法落到实处,只是说说而已。前一段时间,高校长到北京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年会,感受颇多,多次与我谈起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高校长认为,在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如果谁重视了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谁就会立于教学改革的潮头。因此,高校长提议要我们认真研究,大胆实验,尽快走出自己的路子。11月7日,我校邀请了市教研室徐大有主任、周新奎科长、孙奎浩老师和刘洪星老师以及县教研室的老师们一起来校与我们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通过半天的活动,特别是徐大有主任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解读,使我对其有了新的认识,感受颇多,收益匪浅。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放到了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作为总体目标之一提出来,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有计划的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和指导。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体系中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数学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整体观念,不能搞单打独斗,不能把搞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当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徐大有老师认为,所谓情感,通俗讲就是学生喜欢学数学;所谓态度,通俗讲就是学生下力学数学;所谓价值观,通俗讲就是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用。从这个角度讲,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要使学生喜欢数学,教师首先要喜欢数学,对数学有兴趣,热爱学生,以满强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之中。不断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生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不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产生好奇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得以开展的基础。从老师执教的《可能性》我们看出,学生十分喜欢数学活动。我们是否可以大胆的设想,将一些概念、计算等传统课嫁接在数学活动上,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数学学习的规律。北京的老师就进行了尝试,把《质数、合数》上成了数学活动课,效果很好。 要使学生下力学数学,教师必须经常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活动遇到的困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取得的进步与成功,对学生关爱、宽容和信任。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展示自我。教师还应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评判学生,学会评判自己,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愿学的心理倾向。促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

浅谈教学中情感目标的渗透

浅谈教学中情感目标的渗透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很容易就会抓住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然而在情感目标方面,我们往往找不着头绪,甚至有时忽略了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情感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情感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在英语学科中渗透情感目标呢?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探讨了这个问题,并对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建议。 张必隐教授在《阅读心理学》中指出:“阅读是读者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从文字符号中获取和提炼“道”“技”“情”是阅读的目的和功能所在。所以,阅读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情感”是贯穿语篇课堂教学的灵魂,在《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目标之一。下面我将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情感,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熟悉教材内容,注意渗透的随意性 情感目标的渗透要从教材的内容出发,作为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入了解,这样教师才能把情感目标自然地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学科的科学性与情感的思想性紧密结

合,学生也易于接受,从而达到知识的讲授与情感的教育水乳交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这是“水滴石穿”和“滴水功”,教师切不可生拉硬扯,如果把情感教育象贴标签一样贴到某一学科的教学中去,既显得牵强,也收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把握学科特点,注意渗透的形象性 教师要深刻理解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的教学大纲,把握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情感目标时,才能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是各不同的。这要求教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进行情感教育。语文课多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并且注意披文入情,以言感人。如:教学毛泽东《沁园春·雪》这首词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欣赏作者传神描写、精美语言的过程中,通过对诗词中的景物描写的想象,使学生潜滋暗长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藤野先生》,通过对鲁迅的“弃医从文”行动的体会,让学生真心感受作者坚贞不渝的爱国之情;历史课主要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讲述和充分进行教育,如讲郑成功、林则徐等民族英雄,讲詹天佑、郭沫若等爱国知识分子,讲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等,提高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激起学生振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版 【教学内容】:版本、章、节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A ()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年级()册第()页至第()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 图形/统计与概率)”领 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会了(),本课将进一步学 习 (),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

幼儿园教案情感目标

幼儿园教案情感目标 【篇一:幼儿园教学目标】 立足实际,谈谈幼儿园教学目标的制定幼儿园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最具体化的体现,但许多教师对“如何制定教学目标”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实际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随着《纲要》的贯彻落实,当今幼儿教育十分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目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及各类教育形式中的渗透。但就现在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仍是落实教育目标的最主要的具体途径之一,因此,教学目标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每个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面对如何制定教学目标这一实际问题,教师们是否能有效地、科学地将教育目标贯彻到具体的教学目标之中呢?教师们虽知道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但不知道怎样才算好的教学目标,因此就造成了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诸多问题。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很多都会用“培养 ??”、“激发? 这样一些很宽泛的词,在不同的活动中似乎都可以通用。一、几类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1、目标不够全面:只就学科提出单一技能目标或只有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的目标。 如手工活动撕贴“柳条”,教师只提出一条目标“学习用较大的皱纹纸撕成柳条。” 2、活动目标不具体:目标无法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地贯彻与落实,其他教 师看后不能清楚地了解授课老师的教育思路。 如:歌曲“小鱼游游”中目标“(1)初步熟悉歌曲,愿意和大家一起唱歌;(2)能积极参加音乐活动。” 3、主语不够统一:在目标中同时出现教育目标与幼儿发展目标,提法较乱。 如体育游戏“小动物开车”中目标“(1)练习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跑,并能学会互相不碰撞。(幼儿主语);(2)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教师主语)” 4、幼儿能力发展目标较模糊:不能就具体的活动,清晰而明确地陈述幼儿应获得的某方面、某层面认知策略及能力的发展。 如科学活动“这是什么车”中目标“(1)说出几种常见汽车的名称及典型特征,了解不同汽车的用途;(2)学习仔细观察与大胆讲述。 又如教师在绘画活动中提出能力目标为“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发展想象力。” 5、幼儿个性、社会性教育目标较笼统:虽然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在许多目

三维目标 态度 情感 价值观

第一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 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 & steps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emotional attitude & values)。 这三个纬度就是K、A、P,加上学习事件(Occurrence)本身首字母为O,就是我们现在的所写KAPO模型。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 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 & Method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Attitude)。 这三个纬度就是K、A、P,加上学习事件(Occurrence)本身首字母为O,就是我们现在的所写KAPO模型。 编辑本段有效整合策略 在教学目标设计时整合三维目标。 解读文本,把握三维目标 “整”就是整理,“合”是组合,“整合”就是根据完整性、系统性与有序协调的原则进行整理,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效果。要整合三维目标,前提是要整体解读文本,科学确定每一个维度的目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在阅读文本时,首先要确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点。如教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四篇课文,就不能简单地与学生泛谈要保护环境。可以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分别确定“人类的朋友”“关爱生命”“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然后,再确定知识与能力的落脚点、过程与方法的展开点,如紧扣文本中的“它从那么远飞到这里来,是要和我们做朋友的呀”“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想象体验等,全面制定教学目标。 呈现目标,组合三维目标 目标的逐维分解有利于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分解目标只是教学目标设计的第一步,关键是把分解后的目标整合起来,整合的目标更有利于目标的结构化和整体化。如王自文老师设计的《古诗两首》(《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课的教学目标:①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②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③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在目标的表述形式上,虽然没有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明显的提示语,但是每一条目标都很好地把三维目标交融在一起,并且分层递进,为课堂教学达到三维目标和谐共振奠定了基础。 怎样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情景假设 情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引发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 同化” 或“ 顺应” 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学目标电子教案

一年级 (1)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成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空间与图形 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与合作中的合作意识。 3、统计与概率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像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单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了解用简单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2)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浅谈初中科学情感目标教学中为己思想的应用

浅谈初中科学情感目标教学中为己思想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9-27T19:07:19.14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作者:房美燕 [导读] 我国的中学教育正面临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而我国现行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教学目标的设置过程中,虽然已明确提出了情感目标,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是逃不开升学率这根指挥棒的 (浙江绍兴诸暨市浣纱初级中学 311800) 摘要:我国的中学教育正面临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而我国现行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教学目标的设置过程中,虽然已明确提出了情感目标,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是逃不开升学率这根指挥棒的操纵,注意力仍集中在与考试、分数密切相关的认知方面,特别是一些理科学科,情感目标的落实更是少之甚少。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结果恶化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提出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方面要以为己思想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关键词:为己思想;初中科学;情感目标;教学 新课程已经提出要重视情感教学,所谓的情感教学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借助一定的情境,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品质。由于在中考的试题中,并没有涉及情感的考查,所以,在教师的备课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但是在真实的课堂中我们只是看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落实得很好,教师并没有真正将为己思想融入到情感目标教学中,而“情感”目标也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良好的情感教学不仅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保证认知和技能目标的落实,而且能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促使学生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各种情感。所以,对于刚学科学的初中学生来说,应该把“兴趣”作为第一目标,有了兴趣,就有了获取知识的动力。 一、什么是“为己思想” 孔子在《论语·宪问》中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象征着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今”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现实。孔子所谓“为己”即自我完善或自我实现,“为人”则是迎合他人以获得外在的赞赏。以为己否定为人,意味着儒家将为学的重点指向自我。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正是儒家哲学的价值取向。 “为己”思想由孔子提出后,作为儒家思想的基本前提为后期儒学流派所继承,“为己思想”得到进一步展开。传统儒家从先秦孔孟荀到宋明朱子王阳明,坚持了“学者为己”的为学宗旨。“为己思想”反映了儒家对主体自我的肯定,体现了对个体内心精神世界的关切。在当今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人役于物、工具理性凌驾于价值理性之上的人类的尴尬境地,现代新儒家杜维明对传统儒家的“为己思想”赞赏有加,认为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儒家的为己之学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他说:“在儒家的传统里,学做一个完善的人不仅是一个首要关切的问题,而且是终极关切和全面关切的问题。”学者为己是儒家的一贯之道。 二、初中科学情感目标教学的重要意义 初中科学教学是所有科目中综合化特强的一门功课,也是所有科目考试中,中考分值占比例最大的一门功课。作为学校生命发展的保证是教学质量,因此教好科学这门课也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份子。而教好科学这门课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位教师要紧追新课程教学目标,追求我们科学教学的艺术,带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以前教学中面两维目标一直以来就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在更需要我们在前面两维目标重视基础上发展和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那么我们的科学教学目标才是完整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科学教学才不会凋落,永远的完美,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科学教学才能找出教学中“生命活力"的源泉和永恒的魅力。因为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科学教学才不会感觉教学的枯燥,我们科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忘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的加温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科学环境中学好科学知识而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三、现在科学教学中教育出现的问题 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科学教学情感态度的实施过程中所表现的现象不是良好:在实际操作中只流于形式比较多;将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截然分割,处理为两种并行的教学活动者有之;转而凸显德行、人格教育,淡化或失去学科知识、认知教学者有之;往往出现学科知识教学讲得头头是道,但实施德行教育却是囊中羞涩,或者把学科德育教育要求只书写在教案的“目标’’中忽视落实者有之。在新课程科学教学实践中还是普遍存在着:一还是强调知识技能目标为主,那是因为它们在教学中容易得到量化,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隐形、难以量化的同时又不是短时见效的;二是教师潜意识中把课程的三维目标进行落实但又容易陷入把三维目标进行割裂的去实践,不知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以知识为载体进行渗透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三是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时教师过于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认为占用教学时间就会带来削弱知识与技能目标,因此还以知识为中心。以上三种情况说明在实施中没有将三维目标进行自觉的整合行为,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也没有把教育真正放在学生是一个完整人成长的教育,还没有把教育进行对人格的完善上。 四、如何运用“为己思想”来进行初中科学情感目标教学 (一)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情感 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也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其中,积极的学习态度包括对待科学知识的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而良好的学习品质包括正确的学习动机,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勇于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对于新情境的问题的解决,是抽象套用理论还是进行具体分析,这是一个重要的解题习惯。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让学生套用解题类型,以为这样学生掌握快,但实际上,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培养。在科学课堂的教学中,很多老师把习题分类,让学生感悟某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这固然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很多老师喜欢把方法当成知识来灌输,殊不知,这些“方法”是教师解答大量题目后“悟”出来的,并不是学生的体会。还有的老师让学生记住所谓的公式,以便在考试中套用。这不仅增加了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