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常规报告分析

血常规报告分析

血常规报告分析
血常规报告分析

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血常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数目(WBC)成人 4.0-10.0x109/L 儿童 5.0-12.0 x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 新生儿15.0-20.0x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 50.0-70.0% 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 20.0-40.0% 单核细胞百分比 (MONO%) 3.0-12.0%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EO%) 0.5-5.0%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 (BASO%) 0.0-1.0% 中性粒细胞数(NEUT#) 2.00-7.00 x109/L 淋巴细胞数目(LYMPH#) 0.80-4.00 x109/L 单核细胞数目(MONO#) 0.12-1.20 x109/L 嗜酸性粒细胞数目(EO#) 0.02-0.50 x109/L 嗜碱性粒细胞数目(BASO#) 0.00-0.10 x109/L 红细胞数目 (RBC) 男性 4.0-5.5x1012/L 女性 3.5-5.0x1012/L 新生儿 6.0-7.0x1012/L 血红蛋白浓度 (HGB)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平均红细胞体积(PCV) 80.0-100.0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V)27.0-34.0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320-360 g/L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MCHC)11.0-16.0%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 35.0-56.0 fL 血小板数目(PLT) 100-300 x109/L 平均血小析体积(MPV) 6.5-12.0 fL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9.0-17.0 血小板压积(PCT)0.108-0.282%

教你5分钟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教你5分钟看懂血惯例陈述单 令狐采学 血惯例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惯例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通过观察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数量变更及形态散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经常使用帮助检查手段之一。 血惯例陈述单里的秘密,其实是因人而异,如果准妈妈想自己血惯例陈述,只需要好好学学怎样看血惯例陈述单,就可以了。如果遇到不正常。准妈妈该怎么办呢? 血惯例陈述单怎么看? 在孕期血惯例检查中呈现的经常是一些数据,准妈妈要仔细观察,我们可以从这些数据中知晓准妈妈的健康状况,下边是孕期血惯例检查中的一些正常的参考数据。

血惯例各指标参考规模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

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 ②破坏增多:急性年夜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 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罕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卵白测定(HB或HG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卵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卵白增多罕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合,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别,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

血常规分析仪操作流程

血常规分析仪操作流程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MEK-7300P操作规程 1开机程序 . 接通仪器后面的电源开关,按仪器前面板开(关)机键,仪器屏幕点亮,开始自动检测。 若开机正常,仪器开始检测试剂,此过程约5分钟。 试剂检测结束后屏幕显示“准备”,此时仪器处于待机状态,可测试及菜单设定等操作。 关机程序:仪器测试结束,则按仪器前面板开(关)机键,仪器开始自 动清洗,清洗完毕屏幕暗了,切断后面的电源开关,此过程约15分钟。 (关机前检查试剂是否充足,废液桶无满溢及管道连接良好。) 2.常规操作流程: 机前检查管道连接良好,电源电压正常,试剂是否充足,废液桶是否倒空。。 开后面板电源,按前面板开(关)机键,仪器自检,仪器LED屏幕亮。 2.3检测完毕,屏幕显示“准备”,可按计数键,计数空白。屏幕上显示 结果,确定测定数据低于或等于以下数值:WBC<,RBC<,HGB<, PLT<10;若超过数值,重复此步骤。 2.4测试标本分:静脉血和毛细血管两个方式。 2.5静脉血方式:在含有EDTA-2K抗凝剂的采血瓶中采集2ml全血(不可以使 用其他抗凝剂),轻轻地上下颠倒管子30次以上进行混匀(不能剧烈混匀,否则会产生气泡和引起溶血);检查仪器设置在静脉血模式;(即仪器显示屏显示静脉血模式);然后输入准确的ID号。吸样管伸入已混匀的采血瓶底部,使吸样管尖轻触到采血瓶底部。最后按仪器前面板上计数键,完成标本吸样和计数。 2.6毛细血管模式:在设置屏幕模式上选择毛细血管体积(10或20μl),装 机时工程师已设置。选择仪器显示屏上“毛细血管模式”,使屏幕显示“毛细血管模式”。然后将样本杯倾斜,使吸样针进入样本杯内,按放液键。将2ml稀释液放入样本杯内。(当需要制多份稀释液时,可重复此步骤即可)接着用微量毛细血管吸取10或20μl末梢血置于含有2ml稀释液的样本杯内,小心不能产生气泡,盖上样本杯盖,轻轻颠倒样本杯,混匀10次以上。最后检查显示屏上测量模式是否为毛细血管模式,将吸样管伸入样本杯底部,使吸样管尖轻触到杯底部,按计数键,完成样本吸样和计数。 3 保养:每天早晨、中午、下班均要清洗1~2次流动池。 滤网保养:仪器测定样本超过1000次,则仪器在下次开机后屏幕上显示“更换滤网”,提示用户要求对滤网进行更换。此时用户先排空测定池内的液体,然后取下滤网更换之。 泵管保养:仪器测定样本超过5000次,则仪器在下次开机后屏幕上显示“更换泵管”,提示用户要求对泵管进行更换,先排空测定池内的液体,然后取下泵管更换。

血常规报告单分析

五常规报告单分析 一、相关项目 1. RBC、Hb、MCV(平均红细胞体积)、HCT(红细胞压积)、MCH(平均 RBC血红蛋白含量)、MCHC(平均RBC血红蛋白浓度)、RDW(RBC体积分布宽度); 2. WBC、DC(LY、MO、GR)绝对值; 3. PLT、PCT(血小板比积)、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MPV(平均血小 板体积) 二、各主要参数的临床意义及参考范围(★) 1.RBC及Hb增多: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RBC数及Hb量高于参考值上限。 一般经多次检查成年男性RBC>6.0×1012/L,Hb>160g/L,女性RBC>5.5×1012/L,Hb>150g/L时认为增多。可分为相对增多和绝对增多。①相对增多,是因血浆容量减少,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RBC容量相对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②绝对增多,临床上称为RBC增多症,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类,原者即真红。 2.RBC及Hb减少: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RBC数、Hb量及血细胞比容 (HCT)低于参考值,通常称贫血。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人男性Hb<120g/L,成人女性Hb<110g/L,皆可认为是贫血。临床上还根据Hb减低的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轻度:Hb<90g/L;中度:Hb:90-60g/L;重度:Hb:60-30g/L; 极重度:Hb<30g/L。引起减少原因包括两类:①生理性减少:婴儿从出生3个月起-15岁以前的儿童;妊娠中、后期孕妇血浆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骨髓造血容量逐渐减少,使造血功能减低,均可导致RBC、Hb减少,统称生理性贫血。②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血常规检查报告解读

2、什么是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NEU)是抵抗感染最关键的细胞,所以计算它的绝对值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机体抗感染的情况。在化疗过程中,中性粒细胞数量需要维持在1000/ul左右,这样才能保持机体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又不能过高,否则化疗药物起不到杀伤白血病细胞的作用。现在很多医院的化验单已经帮家长计算出了中性粒细胞数量,如果化验单上只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已按下列方式计算: 中性粒细胞(NEU)=白细胞数 X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如果有S,也要一起加上) 例如:血常规化验单报告为:WBC 2.0X109/L,NEU 25%,S5%。 中性粒细胞(NEU)= 2.0 X 30% = 0.6X109/L(即600个/ul)即是我们口头语上说的:中性粒细胞是600个。 接下来有更全面的 1. 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HGB)红细胞比容/压积(HCT) 临床意义

增多: (1)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所致; (2)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3)代偿性增多:缺氧。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2. 血小板正常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 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3. 血沉正常值男性0~15 mm/h 女性0~20 mm/h 临床意义 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组织损伤、贫血和高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等; 减少:常见于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损害、脱水及使用抗炎药物。 4. 白细胞(WBC)正常值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 5.0~20.0)×109/L,6 月~2 岁(11.0~12.0)×109/L,4~14 岁约8.0×109/L 临床意义 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5. 白细胞分类(DC)正常值 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 儿童0.30~0.65 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 嗜碱性粒细胞(B):0~0.01 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 儿童0.3~0.56 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 儿童0.02~0.08 临床意义 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嗜酸性粒细胞(E): (1)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血常规临床检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20例,评价分析120例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并对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标本采集、仪器、生理因素以及人为是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结论血常规检查结果对于患者疾病诊断以及治疗相当重要,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严格控制具体的检测过程,保证采集标本质量,严格控制采集剂量、采血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因素而导致的误差。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方法;末梢采血;静脉采血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研究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男60例,女60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0±5.3)岁。 1.2检验仪器 血常规三分类分析仪,与之配套的稀释液,溶血剂,全血质控物,一次性20μl采血吸管,血细胞分析专用的真空采血管。 1.3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例行血常规检验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分析检验结果,并概括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1.4检验方法 待受检者休息15min后,取肘部2ml静脉血存储于采血吸管中,颠倒几次均匀混合后,留作备用;采集末梢血时,应采用针刺左手无名指深约2~3mm,将20μl全血与0.5ml稀释液进行均匀混合,之后对吸管进行反复冲洗,均匀混合,分别采用血液分析仪的WD和PD膜进行分析,末梢血需放置3min后才可进行检测,所有的标本必须在2h内完成检测。 1.5检测标准 检测时,必须保证保仪器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下,室内质控参数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检测标准,以白细胞、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为标准。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对比两种采血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指标中的RBC、HCT、PLT、MCHC等与静脉血检测结果,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MCV值明显高于静脉血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血常规临床检查,为之后的临床疾病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分析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分别为采集因素、仪器因素、生理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比较静脉血以及末梢血检测结果,具体见表1。 表1比较末梢血以及静脉血检测结果 三、讨论 临床中血常规检验就是对血液中WBC、RBC及PCT等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与分析。三

检验报告单 模板

仅对本标本负责,7天内备查(体液、凝血除外)XXXXXX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报告单【血常规】 姓名:吴XX 病历号:5 床号:科别:样本号:20150705-9107 性别:男样本:抗凝血医师:诊断: 19 年龄:51岁采样:XX 2015.07.05 08:57 其他:体检 项目结果参考区间项目结果参考区间 白细胞计数↓3.7 (4.0-10)x10^9/L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24 310-360g/L 中性粒细胞百分数59.0 (50.0-70.0)% 红细胞分布宽度11.7 (10.0-16.0)% 淋巴细胞百分数31.9 (20.0-40.0)% 血小板计数139 (100-300)x10^9/L 单核细胞百分数↑8.6 (3.0-8.0)% 平均血小板体积10.8 6.5-11.0fl 嗜酸粒细胞百分数0.5 (0.0-5.0)% 血小板压积0.15 (0.10-0.50)% 嗜碱粒细胞百分数0.0 (0.0-2.0)% 血小板分布宽度12.3 (10.0-18.0)% 中性粒细胞绝对数 2.18 (1.20-7.00)x10^9/L 淋巴细胞绝对数 1.18 (0.80-4.00)x10^9/L 单核细胞绝对数0.32 (0.12-0.80)x10^9/L 嗜酸粒细胞绝对数0.02 (0.05-0.50)x10^9/L 嗜碱粒细胞绝对数0.00 (0.01-0.10)x10^9/L 红细胞计数 4.57 M(4.00-5.50)x10^12/L 血红蛋白147 M120-160g/L 红细胞压积45.4 M(40.0-50.0)% 平均红细胞体积99.3 80.0-97.0fl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32.2 26.0-32.0pg 仅对本标本负责,7天内备查(体液、凝血除外)XXXXXX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报告单【生化】 姓名:吴XX 病历号:5 床号:科别:样本号:20150705-9107 性别:男样本:抗凝血医师:诊断: 6 年龄:51岁采样:XX 2015.07.05 08:57 其他:体检 项目结果参考区间项目结果参考区间 谷丙转氨酶28.00 0.00-40.00U/L 谷草转氨酶22.00 0.00-40.00U/L 总胆红素13.45 5.10-17.10μmol/L 葡萄糖↑6.21 3.80-6.20mmol/L 接收:XX 2015.07.05 09:09 报告:XX 2015.07.05 09:15审核:XX 2015.07.05 09:20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张永芳 血常规是一项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要看懂血常规报告单其实很简单,下面向大家介绍如何看懂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一、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指的是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不同年龄的人红细胞计数的正常值范围也不太相同,成年男性一般为4.0~5.3×1012/L(400万~550万个/mm3);成年女性一般为3.5~5.0×1012/L(350万~500万个/mm3);儿童一般为4.0~5.3×1012/L(400万~530万个/mm3)。 一些精神因素也可使红细胞生理性增多,比如说冲动、兴奋、恐惧等行为可使红细胞升高。红细胞病理性增高可见于患者频繁呕吐、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等症状或者患者患有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肿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时可导致红细胞计数升高。红细胞病理性减少可见于患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或者患者出现大出血或血细胞破坏等情况。二、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中可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并且将二氧化碳运出体外。成年男性血红蛋白的范围是120~160g/L(12~16g/d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的范围是110~

150g/L(11~15g/dL);儿童血红蛋白的范围是120~140g/L (12~14g/dL)。 血紅蛋白的增减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大体相同,但血红蛋白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患者贫血的程度。血红蛋白生理性增多见于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高原居民等。血红蛋白病理性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病理性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临床上贫血症状最为多见,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度贫血、重度贫血以及轻度贫血,当血红蛋白在31~60g/L 之间时为重度贫血,当血红蛋白在61~90g/L之间时为轻度贫血,当血红蛋白在大于90g/L低于正常参考范围时为轻度贫血。 三、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比容是指抗凝血液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后所测出的红细胞数量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血细胞比容的参考范围根据性别的不同而不同,男性血细胞比容的正常参考范围为40%~50%;女性血细胞比容的正常参考范围为35%~45%。 女性生理期可导致血细胞比容数生理性减少。血细胞比容数病理性增大时,患者可能发生大面积烧伤、连续呕吐、腹泻、脱水等症状;血细胞比容数病理性减少时,患者则可能发生失血并进行大量补液或者贫血。四、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指的是在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的白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

化验单模板

血常规:WBC 14.23×10^9/L,RBC 4.47×10^12/L,HGB 133g/L,Neu 88.1%,Lymph 23%,肾功能:Urea 5.96mmol/l,Cre 84.65umol/L,UA 470.3umol/L,GFR 59.84ml/min/1.73M2 电解质:K 3.98mmol/l,Na 137.0mmol/l,Cl 13.0mmol/l,Ca 1.08mmol/l 肝功能:TP 66g/L,ALB 38g/L,AST 20.3U/L,ALT 18U/L,TB 5.4umol/L, DBIL 1.4umol/L,IBIL 4.0umol/L,CHE 5214.0U/L 血糖:GLU 5.29mmol/l,HbA1c 10.1% 血脂:TG 0.83mmol/L,CHO 3.41mmol/L,HDL 0.78mmol/L,LDL-C 2.25mmol/L, 心肌酶CK 60.9U/L,LDH 176U/L,CKMB 1.30ng/ml,TNT0.018ng/ml,TnI 阴性MYOGLOBIN(肌红蛋白)27.77ng/ml 风湿:ASO 56IU/mL,RF 8IU/mL,Hcy 18.6umol/L,HSCRP 19.78mg/L 甲状腺功能:TSH 2.59mU/L,FT3 4.04pmol/L,FT4 17.13pmol/L,T3 1.81nmol/l, T4 129.7nmol/l 肿瘤标志物:AFP 2.91ng/ml,CA125 16.85U/ml,CA199 4.53U/ml,CA153 13.20U/ml,CEA 1.17ng/ml 凝血常规:PT-T11.9sec,PT-INR 1.03,APTT 33.2sec,TT-T 16.0sec,D-Dimer 0.95mg/L,FDP 4.3ug/ml,Fbg 3.541g/L

血常规报告解读

血常规报告怎么看 (1)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男性: (4-5) *1012/L; 女性: (3。5-4。5) *1012/L检查 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出血 (2)血红蛋白(Hb) 正常情况:男性: (120-150) g/L; 女性: (105-135) g/L 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出血 (3)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4-10)*109 升高表示: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表示: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4)中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50-70)% 增高表示: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表示:病毒性感染 (5)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0-00。75)% 增高表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6)淋巴细胞 正常情况:(20-30)% 增高表示: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表示:免疫缺陷 (7)单核细胞 正常情况:(3-8)% 增高表示: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8)血小板(PLT) 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表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05l26,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表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9)血沉 正常情况:男性: (0-15) mm/h; 女性: (0-20) mm/h 增快表示: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05l26,结核病。 减慢表示: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10)网织红细胞计数 正常情况:(00。5-1。5)% 增高表示: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血常规报告单分析

常规报告单分析 一、相关项目 1. RBC、Hb、MCV(平均红细胞体积)、HCT(红细胞压积)、MCH(平均RBC 血红蛋白含量)、MCHC(平均RBC血红蛋白浓度)、RDW(RBC体积分布宽度); 2. WBC、DC(LY、MO、GR)绝对值; 3. PLT、PCT(血小板比积)、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MPV(平均血小 板体积) 二、各主要参数的临床意义及参考范围 1.RBC及Hb增多: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RBC数及Hb量高于参考值上限。一 般经多次检查成年男性RBC>6.0×1012/L,Hb>160g/L,女性RBC>5.5×1012/L,Hb>150g/L时认为增多。可分为相对增多和绝对增多。①相对增多,是因血浆容量减少,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RBC容量相对增多。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②绝对增多,临床上称为RBC增多症,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类,原者即真红。 2.RBC及Hb减少: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RBC数、Hb量及血细胞比容(HCT) 低于参考值,通常称贫血。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人男性Hb<120g/L,成人女性Hb<110g/L,皆可认为是贫血。临床上还根据Hb减低的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轻度:Hb<90g/L;中度:Hb:90-60g/L;重度:Hb:60-30g/L; 极重度:Hb<30g/L。引起减少原因包括两类:①生理性减少:婴儿从出生3个月起-15岁以前的儿童;妊娠中、后期孕妇血浆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骨髓造血容量逐渐减少,使造血功能减低,均可导致RBC、Hb减少,统称生理性贫血。②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化验单申请单模板

XX医院检验申请单口急诊口初诊口复诊 申请时间: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病历号:_________ 病区:_________ 床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性别:口男口女年龄:_______岁 诊断:___________ 标本类型:口血口尿口粪便口分泌物口其它: 检验项目: 口1 尿常规口2 尿微量蛋白测定口3 尿HCG 口4 尿淀粉酶口5 便常规口6(粪便)隐血试验口7 分泌物检查 口8 其它: 申请医师:实验室标本编号: 检验结果 检验者:审核者: 报告日期:年月日 备注:临床医师可根据需要选择组合或某一单项检测,在该检测项目之前划“√”。 ※不同标本类型要分别开检验申请单。 XX医院检验申请单口急诊口初诊口复诊 申请时间: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病历号:_________ 病区:_________ 床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性别:口男口女年龄:_______岁诊断:___________ 标本类型:口血清口其它: 检验项目: 口1肝功口2肾功口3血糖口4血脂口5离子 口6两对半口7丙肝抗体口8梅毒螺旋体(RPR) 口9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测定口10肺炎支原体抗体 口11心肌酶口12血淀粉酶口13抗“O”口14类风湿因子口15其它: 申请医师:实验室标本编号: 检验结果 检验者:审核者: 报告日期:年月日 备注:临床医师可根据需要选择组合或某一单项检测,在该检测项目之前划“√” XX医院检验申请单口急诊口初诊口复诊 申请时间: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病历号:_________ 病区:_________ 床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性别:口男口女年龄:_______岁诊断:___________ 标本类型:口血口其它: 检验项目: 口1 血常规口2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口3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口4 ABO血型口5 Rh血型口6 血沉口7凝血四项口8葡萄糖测定 口9 其它: 申请医师:实验室标本编号: 检验结果 检验者:审核者: 报告日期:年月日 备注:临床医师可根据需要选择组合或某一单项检测,在该检测项目之前划“√”。※不同标本类型要分别开检验申请单。◆凝血四项-----枸橼酸钠抗凝(蓝管)。

血常规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 锁定 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随着检验现代化、自动化的发展,现在的血常规检验是由机器检测完成的。血常规检查包括有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PLT)等,通常可分为三大系统,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诊断参考价值,许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时可以做血常规检查对其进行辅助诊断。此外,血常规检查还是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 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 【正常参考范围】 新生儿:(6.0~7.0)×1012/L 婴儿:(5.2~7.0)×1012/L 儿童:(4.2~5.2)×1012/L 成人男:(4.0~5.5)×1012/L 成人女:(3.5~5.0)×1012/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①增多见于精神因素(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刺激,均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红细胞代偿性增生(气压低,缺氧刺激;长期多次献血)。②减少见于妊娠、6个月~2岁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造血原料相对不足、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 (2)病理性增多见于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肿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3)病理性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见于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见于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2.血红蛋白(Hb) 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正常参考范围】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血常规病例分析

从几个例子浅谈血常规的误差分析 例1.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看片要点):患某,呼吸内科,男,发热待查,今日查血常规,PLT 9×109/L,查看仪器见提示血小板聚集,再查昨日血常规,PLT 8.5×109/L,历次医嘱显示昨日已输血小板,并骨穿行细胞学检查。联系临床发现患者并无出血倾向,疑似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所致的假性血小板减低,遂告知临床更换枸橼酸钠(PT管)复查,得PLT 185×109/L。看片要点是重点关注片尾,可见血片的缝隙之间血小板聚集。 例2.冷凝集(严重水浴难以纠正的处理办法,如何判断已经纠正):患某,科别?,诊断?,RBC 1.76×1012/L,HGB 109.8g/L,HCT 0.159,MCV 125fl,水浴后重测,RBC 3.621×1012/L,HGB 112.5g/L,HCT 0.34,MCV 105fl。但遇到严重者水浴半小时以上亦无效,如何处理? 例3.寒冷病(区别于冷凝集):患某,男,27岁,血液内科,白血病?患者初诊在急诊科,抽血后立即送检并马上上机发结果,当时WBC 1.46×109/L,PLT 330.6×109/L,次日入院后重抽复查,WBC 335.20×109/L,PLT 1107×109/L,推片发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均少见,应为减低。考虑到初诊是急诊送检,标本温度尚可,因此将标本经水浴30min后立即上机,结果WBC 1.79×109/L,PLT 10.2×109/L。此结果较为可靠。如何解释此病例? 例4.HCT与HGB不一致(如何向临床解释):患某,男,血液内科,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血常规WBC 423.5×109/L,RBC 1.9×1012/L,HGB 49g/L,HCT 0.31,MCV 159fl。临床来电,疑问HGB与HCT为何不一致,血色素那么低,而压积仅稍低?解释这个问题,要理解这几个指标中哪些是实测,哪些是换算。 写在前面:请抱着怀疑的精神,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以下内容,鉴于水平有限,个中说法如有不妥请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论著,同时亦欢迎与本人展开交流。文中述及的主要是误差分析,即假性增高或减低,实际工作中,应注重联系病人的临床特点,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力争发一份准确的报告。 我们先从一张血常规化验单的各项指标说起,谈谈各项指标之间的影响因素。WBC、RBC、PLT的计数是基于库尔特原理进行的,细胞通过计数池时因存在电阻而产生电压,电压高低表现为脉冲大小,反映了细胞大小,其脉冲数则反映细胞数。 (1)在WBC通道发生了什么?在进行血细胞测定前,全血标本必须用稀释液在仪器的外部或内部进行一定比例的稀释,一般用1:251的稀释倍数来测量白细胞。在白细胞通道,为了使红细胞全部破裂,再加入一定量的溶血剂(lyse)使红细胞膜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仅留下红细胞膜微小的残余部分。体积>35fl颗粒产生的脉冲归为白细胞计数。此时该通道中存在有白细胞、血小板,因血小板体积比白细胞小得多,故而可以区分。因此,红细胞、血小板在某些情况下能影响WBC。①如严重贫血的病人,骨髓造血系统活跃,一些未成熟的红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即有核红,溶血剂破坏后仍存在核,因而使WBC偏高,严格来说应予以修正。若镜检100个WBC,见10个有核红,则WBC修正值应为(100/110)×WBC 计数值。②又如红细胞对溶血剂抵抗,见于肝功能受损者(肝硬化、肝癌等)、异常血红蛋白病(地贫等)。③血小板聚集,大型血小板。我们知道,红细胞碎片能影响PLT,使之假性增高,那反过来血小板聚集,巨血小板是否亦影响RBC呢?其实,主要是影响WBC,后面会阐述原因。④寒冷蛋白的沉淀,即例3出现的WBC假性增高的原因,亦在后面阐述。 ⑤前面都是使WBC增高的影响因素,同时亦存在假性减低的因素,如白细胞聚集,可发生于寒冷凝集,抗凝剂相关聚集。较少见,我们在工作中尚未遇到,或因水平有限而忽视。

血常规化验单简单分析(参考)

血常规化验单简单分析: 注意:只能作为参考用,简单的弄了一下 1.看血常规检查单的各项结果与正常值的比较,异常的常会标出 2.结果分析: 1)白细胞升高,主要为细菌感染 2)白细胞下降,常见原因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造血系统异常。3)血脂升高,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4)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 提示极有可能为糖尿病; 糖耐量异常(IGT): 空腹血糖<7.0mmol/L且>=6.1mmol/L 或 口服75g葡萄糖液后,血糖>=7.8mmol/L且<=11.1mmol/L 5)血液各种酶和蛋白:异常常需综分析且需要结合其他的检查来分析,常与肝功能异常有关,且某些及其严重。 常见正常值: 血红蛋白(Hb) 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血小板(PLT) (100-300)% 红细胞(RBC)

男性:(4-5)*1012/L; 女性:(3.5-4.5)*1012/L 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 血小板:(100~300)×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0.5%-1.5%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百分率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0~0.001(0%~1%)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2020血常规报告单(超全版)

2020血常规报告单(超全版) 先看下报告单: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WBC) 外周血白细胞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三大类,其中粒细胞又分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是测定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参考值:

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白细胞增多 (1)生理性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和婴儿高于成人。 (2)病理性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物的急性中毒,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也会促使白细胞增高。 ■白细胞减少 (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等。 (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必要时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将血液制成涂片后进行分类,并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不同因素可导致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发生变化,因此,白细胞分类计数变化,比白细胞总数更能反映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 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7.0)×109/L,百分数50%-70%。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2-0.5)×109/L,百分数0.5%-5%。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1)×109/L,百分数0%-1%。 淋巴细胞绝对值(0.8-4.0)×109/L,百分数20%-40%。 单核细胞绝对值(0.12-0.8)×109/L,百分数3%-8%。 ■中性粒细胞增多 (1)急性感染或化脓性感染:包括局部感染(脓肿、疖肿、扁桃体炎、阑尾炎、中耳炎等);全身感染(肺炎、丹毒、败血症、猩红热、白喉、急性风湿热)。轻度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可增多;中度感染计数可>10.0×109/L;重度感染计数可>20.0 ×109/L,并伴明显的核左移。 (2)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汞中毒、铅中毒,或催眠药、有机磷中毒。

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白细胞数目(WBC)成人 儿童 x109/L 6个月至2岁新生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 淋巴细胞百分 比(LYMPH%) 单核细胞百分比 (MONO%)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 比 (EO%)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 (BASO%) 中性粒细胞数(NEUT#) x109/L 淋巴细胞数目(LYMPH#) x109/L 单核细胞数目(MONO#) x109/L 嗜酸性粒细胞数目(EO#) x109/L 嗜碱性粒细胞数目(BASO#) x109/L 红细胞数目 (RBC) 男性女性新生儿血红蛋白浓度 (HGB) 男性 120-160g/L 女性 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平均红细胞体积(P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V)平均红 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 320-360 g/L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 fL 血小板数目(PLT) 100-300 x109/L 平均血小析体积(MPV) fL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全血细 胞图

白细胞计数(WBC)临床意义: 增多: (1)某些病毒性疾病(如乙脑、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2)急性细菌性感染(如脓肿、疖肿、扁桃体炎、中耳炎、化脓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感染性心内膜炎、脓胸、阑尾炎、肾孟肾炎、输卵管炎、猩红热、急性风湿热、白喉、百日咳、败血症等)以及由感染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等。 (3)螺旋体病(如钩端螺旋体、回归热、小螺菌性鼠咬热等)。 (4)恶性肿瘤及急、慢性白血病。 (5)组织破坏,如急性大出血(尤其是内出血)、严重烧伤、大手术后、血管栓塞或急性心肌梗死。 (6)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砷中毒、汞中毒、铅中毒等 (7)肾移植后发生排异反应时。 注意:白细胞生理波动较大,如新生儿、婴儿、妊娠分娩、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感情冲动、冷浴、饮酒或饭后等亦见白细胞增多。 减少:

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白细胞3.8(正常4.0~10.0) 中性粒细胞数1.5(正常2.0-7.0) 淋巴细胞百分比48.3(正常20-40) 中间细胞百分比12.5(正常3-9)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9.2(正常50-70) 白细胞总数偏低,白细胞分类大致正常。 白细胞数值减少的常见原因是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脾功能亢进、身体受到急性或慢性有害放射性物质的照射等等。 血液流变指标检测 全血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低于男:7.5~10.0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高于男:5.6~6.7女:4.7~6.0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 正常情况:1.64~1.78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19~22.6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纤维蛋白原(Fb)正常情况:2.4~3.7(g/L) 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血液检验以前是指血常规检查,是手工操作、显微镜下计数的,它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计数等,共有10来个项目。做一个病人的血常规检验最熟练、最快速也要10来分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检验仪器自动化.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目前称血液学分析)。每次检查只需用0.1毫升(约两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20多项结果。不过,这些结果大多是用英文的缩写名称报告的,而其中的一部分结果只有检验医学的专业书籍才有介绍,所以患者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 行检测与分析。这三个系统与血浆组成了血液,血液不停地流动于人体的循环系统中,参与机体的代谢及每一项功能活动,因此血液对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以及人体的内外环境的平衡起重要作用。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发生病理变化,都会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反之,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因而血液学分析及其结果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帮助。 用自动化分析仪能够检测并报告红细胞系统的8项参数及红细胞直方图。有关项目名称及其参考值为: 1.红细胞(RBC) 2.血红蛋白(HGB或 Hb) 3.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PCV) 4.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MCV)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 7.红细胞平均直径(MCD) 8.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注:上述单位有时用英文符号表示,如L(升〕、fL(飞升)、g(克)、pg(皮克)、um (微米)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病态下的 RBC和 Hb可出现分离。多种原因可使RBC的生成与衰亡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RBC与Hb的数量减少或增多,或质量发生变化。 例如,连续剧烈的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等可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从而使RBC及Hb增多。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亦可致使RBC、Hb含量相对增多。 上面介绍了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增多的意义,而临床上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更常见,且病情严重、复杂。 一般情况下,血液中RBC与Hb的含量是一致的,而Hb的测定方法比较直接、精确,因此常以Hb作为优先的参考指标。临床根据Hb减少的程度将贫血分为4级:轻度,Hb小于正常值但大于90克/升;中度,Hb小于90克/升但大于60克/升;重度,Hb小于60克/升但大于30克/升;极度,Hb小于30克/升。 贫血又分为生理性及病理性。3个月以后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可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供应相对不足,RBC与Hb较正常成人低 10%-20%;妊娠中、后期的孕妇由于造血原料不足及血容量相对增加,可出现轻度贫血;老年人可因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弱导致 RBC 与 Hb 含量下降,这些属于生理性贫血,在临床上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给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