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统计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统计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统计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9单元课题:统计第1教时总第44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知数学在生活中应用。

2、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学习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能进行有序观察和有条地思考,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统计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让学生回忆家中一些喜庆日子,如自己过生日一般都来哪些人,说说过生日时的场景。

2、故事引入,提出问题。讲述:今天是森林王国中大象的生日,大象家来许多客人,祝贺大象生日快乐,它们还拿着生日礼物——鲜花,(贴教学挂图)我们来看一看,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送给大象哪几种花?

二、探究交流

1、提出问题。

大象家的客人排得很乱,不容易看出来有多少,用什么方法能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各有几个呢?

2、分类整理。先小组活动,再组织全班交流。

先把客人分成小狗、小猴、小猪三类。

分别给小狗、小猴、小猪排队,排队的方法是在主题图上找一个什么动物,就贴这种动物的一个头像。直到把主题图中的动物都找完。

根据排好的头像数一数每种动物各来了多少只,把数目填在括号里。

3、分析数据。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反馈完善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讲述: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哪几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呢,课本已经把这些花印在了附页上,请大家把附页里的花剪下来,分类贴在课本上。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哪种花最多?哪种花组最少?)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以小组为单位,说明题目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摆一摆。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见到的问题。

3、想一想,说一说。

今天我们帮大象统计了来的客人,送的鲜花,大象非常高兴。小朋友们,你们再帮大象想一想,怎样给客人们准备午餐呢?回家后把今天大象过生日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四、作业设计:

一年级下册《统计》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统计》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的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使学生能使用各种统计的方法以及“正“字的统计方法统计数据,并填写统计表与统计图。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正“字的统计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电脑出示情景(书上的主题图): 1.老师和这些小朋友们在哪里?在干什么? 2.老师想知道各种颜色花的盆数,你能告诉我吗? 二、进行新课。 例1 1、出示条形统计图,指导涂色和填数。 2、教师巡视,检查涂色情况。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 的,是怎么涂色的。 3、你能从图上看出什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比较: 师:数小格的盆数和花坛中的盆数,哪个能更清楚的表示各种花的朵数?(感受统计的意义) 5、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数出花的盆数并用数小格的方式来表示叫做统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一些知识。 教学例2 1.教学“正”字的统计方法 (1)师:在这些颜色的花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呢?(请几个学生回答) 现在请你把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涂在在你的这张小白纸上。(收纸条) 2)师:看着这么多收上来的纸条,你想知道什么? a:喜欢绿色的人有多少? b: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最多?…… (3)师:那现在老师来报一下,请你在纸上记录下来。(教师唱票) 师:有人记录下来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画圈的方法。 -打钩的方法。 -画“正”字的方法。 你为什么用画正字的方法呢?你是怎么想的? 比较,你认为那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数一数这个正字一共有几笔?正字的一笔代表一个人,一个正字代表几个人?(4)再次记录,出示统计图与统计表 师:现在我们再来一次,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记录。(师读生记) 你是用什么方法记的?喜欢各种颜色的人分别是多少? 1)学生说教师填写统计表 2)如果用涂小格的方式,你能表示吗?怎么涂? 3) 总结:把杂乱的数据整理成这样的图形叫做统计图。那把数据填在这样的表 中,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统计表) 师:看着统计图和统计表,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师:从这样的统计图和统计表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喜欢各种花的人数以

大班数学教案数一数.doc

大班数学教案数一数 【篇一:大班数学活动(一)】 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执教教师:杨久茹 设计思路: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一位幼儿 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大班幼儿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一些基本的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基于幼儿的 知识基础,抓住幼儿喜欢富有挑战性活动的个性,因此我选择了数 学活动《趣味拼搭》,旨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进一步感知图形 变化的多样性。一、活动目标:1、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变化 的认识,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学习寻找和发现图形拼搭的不同的方法,感知与理解图形公用边。 3、喜欢参与数学活动,在操作中体验探索的乐趣。二、活动准备: 1、《趣味拼搭》ppt ;相机一台。 2、塑料小棒若干根、彩色笔、小盆、操作卡纸若干。三、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用小棒拼搭正方形,巩固对正方形特征的认 识。 1、出示小棒,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教师:请小朋友用小棒拼搭 1 个正方形。 3、提问:用了几根小棒拼搭成的? (二)、引导幼儿用小棒拼搭 2 个正方形,初步发现、认识“公用边”。 1、幼儿拼搭,教师观察。 2、出示ppt ,小结幼儿的不同拼搭方法。 3、提问:为什么用7 根小棒也搭成了 2 个正方形?谁看出了其中的 秘密? 4、引导幼儿发现公用边。(原来两个正方形共用的一条边,它叫 “公用边”) 1、幼儿拼搭,教师巡回、观察。 2、教师小结:(观看ppt ),了解使用了公用边,可以节省小棒, 可以组合出不同形状、不同方向的图案。 3、出示统计表,帮助幼儿回顾、记录。 共用了几根小棒?其中公用边有几条?巩固对公用边的认识。 (四)、鼓励幼儿自由拼搭,发现公用边在熟知的图形间的应用。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年级下册《统计》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的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使学生能使用各种统计的方法以及“正“字的统计方法统计数据,并填写统计表与统计图。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正“字的统计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电脑出示情景(书上的主题图): 1.老师和这些小朋友们在哪里在干什么 2.老师想知道各种颜色花的盆数,你能告诉我吗? 二、进行新课。 例1 1、出示条形统计图,指导涂色和填数。 2、教师巡视,检查涂色情况。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进 行统计的,是怎么涂色的。

3、你能从图上看出什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 5、比较: 师:数小格的盆数和花坛中的盆数,哪个能更清楚的表示各种花的朵数(感受统计的意义) 5、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数出花的盆数并用数小格的方式来表示叫做统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一些知识。 教学例2 1.教学“正”字的统计方法 (1)师:在这些颜色的花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呢( 请几个学生回答) 现在请你把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涂在在你的这张小白纸上。(收纸条)2)师:看着这么多收上来的纸条,你想知道什么? a:喜欢绿色的人有多少? b: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最多?…… (3)师:那现在老师来报一下,请你在纸上记录下来。(教师唱票)师:有人记录下来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画圈的方法。 -打钩的方法。

最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统计》精品教案 课题:统计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09页例2及课后“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五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能够做出合理的预测。 2、通过动态情景,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与方法,同时体验动态的统计过程。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条形统计图。 2、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动态情景图、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统计停车场上各种车辆的数量(出示挂图) 1、观察有什么车?各有多少辆? 2、出示统计表(学生独立填写)

3、汇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谈话引入 师: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现在公路上跑着这么多车,你能统计一下吗?(边说边放动态图) 师:现在,我们分小组进行统计,请各小组讨论一下,怎样统计,怎样分工? 2、小组讨论、组织记录 (1)、给学生发记录单,学生记录。 (2)、统计结束,汇报 学生甲:一人负责一种汽车的统计,过一辆数一辆,最后填在表中。 学生乙: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统计后再算各种车有几辆,计算结果填在表中。 3、制作统计图 (1)、学生分组讨论 如果运用一个“□”表示1辆车或2辆车,最多画几个格?应该怎么办?明确用一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评议

师:当数量较大时,用一格代表多少比较快捷? 学生讨论得出:当数量较大时,用一格代表5个单位比较快捷。 (3)、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 4、师生总结绘制用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方法。 5、针对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 (1)、哪种车最少?哪种车最多?两种车相差多少辆? (2)、猜一猜十分钟后,开来的第一辆车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最不可能开来的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独立完成第111页“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组织学生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记录数据并填写统计表,完成填空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统计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一)

一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等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识结构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第113页的例1、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六第1题。 5、教具准备:动物头像、课件。 二、教学课题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 三、教材分析 《统计》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教材通过在统计图下面呈现几个括号的方式让学生统计,与填统计表的思维过程完全相似,通过这几个括号让学生经历填写统计表的启蒙练习。统计图下面安排了“说一说”、“议一议”是属于读取和分析信息的阶段,教材要求学生从统计图(表)获取一些信息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其中获得信息是基础,从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越多,越有利于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在统计过程中学会提取需要的数据,并能针对统计结果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逐步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的意义和

作用。 四、教学准备 1、教学之前利用百度搜索《统计》相关的教学材料,了解教学的重难点,确定 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2、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有关《统计》的图片、文章、音乐,视频等,动物头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五、教学方法 分类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各种形态的狮子王。同时出示课件主题图。 【百度图片】狮子王 ⑴ ⑵ 狮子王电影《狮子王》海报 师:小朋友们喜欢狮子王吗?今天狮子王创办的森林小学开学了。可热闹了!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小动物们都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的来上学了。狮子王看见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它很发愁,它不知道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各有几只?小朋友们能帮狮子王想想办法吗? 2、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篇一: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相邻数》 一、设计意图 本节教学设计,是在幼儿学习了10以内数字后安排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理解、抽象的数的概念。因此本节教学活动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想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使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整数的相邻数。2、在游戏活动中感知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感知数的相对性。 3、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数学。 三、活动重点 了解数的简单关系,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 四、活动难点 用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述出相邻数的含义。 五、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片每人一套。 2、动物房子图片一套。 3、三种颜色的瓶盖各10个。 4、彩票箱1个。 六、活动过程 1、导入 ⑴师:有一座房子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我们来看看里面都住着谁? ⑵教师出示有小动物的房子图片(房子里有狗、猫、兔子、猴子、狐狸),请小朋友说说这些小动物的左右邻居是谁? ⑶小朋友都知道了小动物的邻居是谁了,那请你们看看你们现在坐在这里的左右邻居是谁? 幼:…… 师:我们小朋友都有邻居,数字宝宝它也有邻居,它们的邻居叫相邻数,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的邻居吧! 2、请幼儿为数字排序,知道相邻的关系(多1和少1)⑴分别取三种不同颜色的瓶盖各三个,每种颜色排成一排,讨论如何才能做到让三排瓶盖变得一排比一排多一 个。 ⑵ 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瓶盖的左边,讨论:比2少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2多1的数是几,应该排在哪里,引导幼儿按要求排列。

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统计》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tatistics"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统计》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84页的内容。 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和象形统计图,对已经分好类的事物进行计数,填写统计表不太困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和整理数据,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决定,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2:让学生通过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初步的创

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 2:难点:会把统计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 教具准备: 卡纸、口算题、彩笔。 教学方法: 以情景教学为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情景,以组织学生出游为导学和学生活动的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3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大家想去什么地方玩?(播放公园、淘气猫乐园、香陈湾游乐园的美丽景色。)生:答┄┄。 师:刚才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只能去一个地方,怎么办呢?为了让去的地方使大多数同学满意,我们必须对大家的想法进行调查。(板书课题:统计)。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了解大家都愿去什么地方游玩?谁帮老师出出主意?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

认识10以内数字的组成 目标:1.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和并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发展幼儿的逻辑能力,提高思维的敏锐性。 准备:数字组成卡片,标有0-10的卡片多套(幼儿人数的1.5倍) 过程: 1.数字游戏《找朋友》---- 每个幼儿都分得一张0-10的数字卡片,贴于胸前。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如7,请幼儿找胸前数字相加或者相减得数是7的另一幼儿做朋友。 (1) 首先两两找朋友,即两个幼儿的数字之和为7 . (2) 再让找两个幼儿的数字之差为7的做朋友. (3) 请找对朋友的幼儿手拉手站着,并能说出如4+3=7的等式。 适时提醒:如果教师手中的数字为8,而有些幼儿胸前的数字为2,那么这些幼儿即可以和数字为6的幼儿做朋友,也可以和数字为10的幼儿做朋友,但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做好朋友哦。 2.游戏《翻得数》 (1) 两位教师示范游戏规则:把30张卡片打乱,游戏者轮流摸10张,剩余10张反扣在桌子中间。 其中一游戏者先翻开桌面的任意一张卡片,此卡片上的数即表示得数。再从自己的手中找两个数字,这两个数字相加或者相减其得数与翻的牌一致,确认找对后就把着三张卡片整齐地放在自己的一旁。接着就轮到另一游戏者翻开桌面的一张卡片,依次类推。如果翻的卡片是5,而自己手中没有相加或者相减其得数等于5的,那么就把这张卡片拿到自己手中。桌子中间的卡片翻完后,手中牌少着为胜。 (2) 小组内幼儿两两轮流继续游戏。

活动名称:学习3的组成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3的组成,会正确认识分合式。 2、让幼儿学习用教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和合的过程,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活动准备:1、教具玩具熊1个玩具香蕉3个香蕉卡片3个 2、学具人手一份材料纸蜡笔和若干记号笔 活动过程:1、集体活动。 (1)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来是3。 例:今天的小熊家里来了两位客人小猫,(出示玩具熊和猫),小熊拿出了几个香蕉来招待客人呢?(3个),小熊送给小熊1个香蕉,送给小猫2个香蕉。同时用语言表述:3个香蕉可以分成1个和2个,可是小猫说了他们不爱吃香蕉,于是就把香蕉还给了小熊,现在小熊的手里有几个香蕉呢?并用语言表述:1个香蕉和2个香蕉合起来是3个香蕉,最后,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卡片香蕉和数字,表示上述分和过程,同时出示分和符号“^”,向幼儿说明分合号及其用途,讲解分合号的使用方法,并教幼儿正确用语言表达3可以分成2和1 ,1和2合起来就是3。 (2)启发幼儿学习用口语表述其分和关系。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来就是3。 教师出示3个塑料球和2个盘子,问:“要把3个球放在2 个盘子里,并且每个盘子里都有球,应该怎么放呢,引导幼儿说出3可以分成2和1 ,再用同样的方法把两个盘子的球合起来,表述称:2和1 合起来就是3。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点子房子图。 第三、四组,涂颜色。 第五、六、七组,填空缺。 3、活动评价。 让幼儿根据展示自己做的材料纸进行讨论。

2020年小学数学《统计》教案

统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106-107【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扇形统计图,会看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教学重难点】 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家中一个月支出情况的相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座!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六(1)班同学开展课外活动的情景。谁来当小记者,采访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 师:同学们你能把刚才获得的信息统计出来吗? 同桌讨论一下,你是怎样做的? 生1:我制定了统计表。

生2:我制成了统计图。 师:①你制的是统计表 ②你制的是条形统计图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师:你还想知道哪些信息? 师:能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很清楚地反映出来? 生:不能。 师:揭示课题:统计——扇形统计图 二、对比分析,合作探究 1、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与总量的关系 3、引导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4、学生根据直观观察,发表见解。 5、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 6、图中30%的含义是什么?(讨论) 7、通过以上的讨论,你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吗? 生回答: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联系。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量,用圆内各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的百分数。 8、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 1教案 沪教版

统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能将信息整理分类。 2. 对每类的对象进行统计并将结果登入表内。 3. 画统计图。 能力目标: 1. 学会小组合作。 2. 能将统计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能将信息分类,并统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生日吗?这个月有谁要过生日呢? 生纷纷议论。 师:那么如果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每个月有几个小朋友要过生日,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讨论,作答。 师:大家的想法真不错!我们可以将根据过生日的月份将小朋友进行分类。我们来看小丁丁他们班就将同学生日的月份进行了分类。 二、新授 1.出示题1(从要求至表格) (1)请同学看题1,你看懂些什么? 生汇报: 可能出现的回答情况:A题目的要求:每月有几个人过生日?把人数填入表内。 B每个月份有几个小朋友生日。 C因为1月份有4人生日所以在表格中填“4”。 D小亚的生日在一月份,小胖是5月份的生日等。

(2)请同学将表格填完整 师:我们除了可以将统计的结果制作成一张表之外,还可以怎么做呢?请大家看书,熊猫乐乐是怎么做的? 2.看书交流统计图的画法。 (1)组内交流 (2)汇报 可能出现的回答情况:A还可以把它画成图,一个方格表示一个人。(请小朋友举例说明) B横线表示生日的月份,竖线表示人数。 小结:我们还可以把统计结果画成图,这里的横线表示生日的月份,这里的竖线表示人数,这幅图中每一方格表示一个人。 3.请小朋友完成统计图。 4.根据图提问并回答。 问:哪个月生日的人最多? 问:谁也能根据这幅图提问?(请小朋友提问并回答) 小结:刚才小朋友根据这幅图提出了很多问题并作了回答,我们根据直条的长短很快就能判断哪个月生日的人最多,哪个月最少。 练一练: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我们订阅的报纸 (份) 20 15 10 5 少年报科技报英语报好儿童 (1)哪种报订阅的人最多? (2)科技报有几人订阅?(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结:在画统计图时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每一格所表示的数量。 师:接下来老师就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项调查任务,先调查组内每位同学最爱吃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统计

数学课程教案 (统计) 备课人:

统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数据统计的过程,初步体验、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会看统计图、简单的统计表,能进行简单的统计,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教学难点:进行简单的统计,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统计图、统计表、水彩笔、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花坛图: “六一”儿童节那天,妈妈带小红去公园玩,公园里的花坛摆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非常漂亮,妈妈给小红拍了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美丽的花坛吧! 2.根据花坛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花坛里有几种颜色的花? 生2:每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 生3:哪种颜色的花最多?哪种颜色的花最少?

…… 二、引导探究 1.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认识条形统计图。 (1)小组合作交流。 师:我们怎么就能一眼看出花坛里有几种颜色的花?每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呢?哪种颜色的花最多?哪种颜色的花最少?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吗?请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成果。 师:哪个组愿意把你们想出的办法与我们一起分享呢? 生1:可以一盆一盆的数。 生2:可以先把相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再数一数。 (3)集体活动,初步体会统计。 师:我们就先把相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 活动:先请同学们每人拿一盆花(图片),再按颜色站成几行。 思考:怎样就能一眼看出哪种颜色的花最多,哪种颜色的花最少呢? 生:排头要对齐。 师:同学们也不能总是这样站着,我们把这些图片贴到黑板上吧!应该怎样贴才好呢? 学生交流想办法,一致认为,可以将底端对齐一张一张地向上贴,这样便于观察、比较。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39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爱护人民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区别单双数》 活动目标: 1、理解10以内单数、双数的含义,知道两个两个的数数。正好数完的数是双数,两个两个的数数,数完后还剩一个的数是单数。 2、能进行10以内单双数的转换,感受事物的多变性,锻炼思维的可逆性和灵活性。 3、能积极发现生活中的单双数,快乐的参加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小兔子图片。 2、课件及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幼儿初步感知"单、双"的含义。 (1)小朋友,今天与、小兔子来和大家做游戏,大家欢迎。出示兔子。 提问:"小兔子怎那么了?"哦,它少了一只耳朵、眼睛。谁能帮帮它?(请一名幼儿添画出眼睛耳朵)。现在小兔子变得漂亮来,谢谢谢朋友。 (2)小朋友们你们的身体还有那个部位是成双成对的?(眼睛、手、胳膊、腿、尾毛、脚)。 出示课件1 幼儿说出的部位用红色圆圈标出来。 (3)小朋友们你们的身体有那个部位不是成双成对的就一个?(鼻子、嘴巴)。 2、幼儿进一步感知"单双数"的含义。 (1)提供幼儿可可操作材料"数一数、圈一圈"。 幼儿操作,提示幼儿将2个2个的,一对一对的,用红色彩笔圈出来。并用数字代表将材料上每个种类标记出数量。 (2)教师展示并总结幼儿操作材料。 双数:2 4 6 8 10 单数:1 3 5 7 9师小结:两个两个的数,正好数完的数就叫双数,比如:2 4 6 8 10。

两个两个的数,还剩下一个的数就叫单数,比如:1 3 5 7 9。小朋友你们都认识他们了吗? (3)教师随意抽出一张数字卡片,幼儿一起说出该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如:(7、6、4、8、9、1等。)(4)在你们的小椅子底下有一张扑克牌你们看看你手中的扑克牌上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 (5)现在请手拿单数的小朋友举起来,再请手拿双数的小朋友举起来。 3、幼儿理解并操作单双数互换。出示课件2(1)出示一个西瓜在哭泣。一个西瓜用数字1 表示,数字1是单数还是双数?(单数)(2)出示2个苹果手拉手。两个苹果用数字2 表示,数字2是单数还是双数?(双数)(3)小朋友,怎么让西瓜高兴呢?(添上一个西瓜)。很好,那添上一个西瓜是几个西瓜?(2个)那2是单数还是双数?(双数)(4)那2个苹果怎么变成单数呢?(去掉一个苹果)。很好,那去掉一个苹果是几个苹果?(1个)那1是单数还是双数?(单数)(5)同上方法,依次出示单双数不同的图片,幼儿单数变双数,双数变单数。(单双数互变)(6)出示4只长颈鹿和斑马图片,幼儿感知双数4,去掉一个就可以变成单数3(7)出示4只斑马图片,幼儿感知双数4,添上一个就可以变成单数5。 (8)幼儿操作"单双数互换"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进行单双数互换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小结:哦,原来单数要想变成双数就要再添上一个。双数要想变成单数,就要再去掉一个。单数挨着双数,双数爱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4、让幼儿感知我们身边的单双数的作用。 (1)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交通更加的通畅,根据汽车的尾号单、双号来限制车辆是否可以上路行驶。 (2)在大街两边的门牌号码上认识单双数或双数的排列。 (3)电影院里的座位是分单号和双号的。 (4)在日历上也有很多的单、双数。 小朋友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的单、双数,小朋友只要认真观察思考、多动脑,就会发现的。现在我们休息一会,然后我们就去找一找身边的单双数吧。 5、组织幼儿手拿数字卡片,按单双数站队户外游戏。

小学数学统计表教案

小学数学统计表教案 【篇一:小学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生日 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2、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对不确定现象进行简单的推测。 3、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以及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在统计过程中渗透概率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1、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2、体验调查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 四、教学理念: 统计与概率以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为主,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出发,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素养。了解并能叙述所呈现的数字与图表的意义,也能运用统计表能够相互沟通和交流。我从引导学生经历统

计过程到自主参与统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数据调查,体验调查方法的 多样化,从中获得统计数据的经验,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问 题和做出猜测, 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播放《生日歌》。 师:同学们这是一首什么歌曲呀? 生:这是《生日歌》。 师:这是我们在过生日的时候最喜欢听的一首歌。那同学们还记得你 的生日吗?快来说说。 生自由发言,师追问最后一名同学:“那你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个季节 么?(8月6日)” 生:我的生日在秋季。 师:他说他的生日在秋季?看起来同学们对一年四季月份的划分还不 是很清楚,为了帮大家区分四季,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首儿歌:出示儿歌 二、四、五月春天来,燕子含泥柳条摆。 六、七、八月夏天到,绿树成荫叶儿茂。 九、十、十一秋天来,农民丰收乐开怀。 十二、一、二冬天到,树儿树儿戴雪帽。 师:边齐读儿歌,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记住哪几个月是春、夏、秋、冬季。师:通过刚才读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二、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 一月是秋季;十二、一、二月是冬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0新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计划 (1) 第1课时:认识图形(1) (2) 第2课时:认识图形(2) (4) 第3课时:认识图形(3) (5)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计划 (7) 第1课时十几减9 (8) 第2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10) 第3课时十几减8 (12) 第4课时十几减7、6 (14) 第5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 (16) 第6课时十几减5、4、3、2 (17) 第7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 (18) 第8课时解决问题(一) (19) 第9课时解决问题(二) (21) 第10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23)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24)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26)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计划 (27) 第1课时单一标准 (28) 第2课时不同标准 (29)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计划 (31)

第1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32) 第2课时读数、写数 (35) 第3课时练习课 (38) 第4课时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39) 第5课时多些,少些 (42) 第6课时解决问题 (44) 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45) 第8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47) 第9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48)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计划 (50) 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一) (51) 第2课时认识人民币(二)..................................... 53第3课时简单的计算(一). (54) 第4课时简单的计算(二) (56)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计划 (58)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59) 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61) 第3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63) 第4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 (65) 第5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 (66) 第6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67) 第7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69) 第8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一) (71) 第9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二) (7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统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统 计》 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随机现象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用图或表的形式呈现,对这些事件和现象的了解能更清楚、把握更准确。教师在本设计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探究发现不同的记录方法,获得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体验。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例题2。 学情与教材分析 在例1的学习中,学生统计的是已经发生的事件里的信息,如各种水果的数量、各月出生的人数、各种图形的数量。在这些事件里,统计的对象信息已经呈现,只是数据尚未知道,所以采用分类计数的方法就能得到数据。例2用不同的符号记录和收集数据,通常是在事件尚未发生、数量没有确定,或是事件里的信息没有固定的呈现规律时采用的。学生要掌握随机收集数据的方法,体验简单的随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教材同时出现有频数范围的条形统计图,完善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体验随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3.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有要完成的统计图表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设置矛盾。 课前仍然播放动画片《蓝猫》的主题曲,学生还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哼唱着。 师:同学们一定记得蓝猫改行做什么啦?生:水果店老板。 [意图: 利用儿童喜爱的蓝猫,把上节课意犹未尽的情境延续过来,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凝聚到教学内容上。] 师:蓝猫刚开张,生意就火暴。瞧!它今天卖出多少水果呢? 课件演示:苹果、甜瓜、桃和梨一个接一个无序地消失了。 [意图: 此时学生并无意识也无能力分类计数,只是在观看课件演示时数了数一共卖出的水果个数。教师先不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而要利用这个情境设置矛盾,激活学生思维。] 师:真不错!你们都关注到了蓝猫卖出的水果总数,有谁还知道每种水果各卖出几个呢?(生一片茫然。) 师:哦,大家都没数清楚!这是为什么? 有没有办法知道卖出的各种水果分别是多少个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